教育孩子的见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6:14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1

从当今家庭看:由于历史的原因,作为步入中年一代的现在学生的父母,大多数以为自己要再干一番事业的希望很小,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的;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有耐心,要等待;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2

一、尊重家长,把家长当作朋友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我们和家长肩负着共同的重要责任和义务,那就是管理好孩子、教育好孩子。我们和家长思想上不是对立的,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尊重家长,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客人一样,本着互相信任、互相激励的态度,来和家长沟通。有时我们在和家长沟通时会出现一种盛气凌人的现象,甚至把学生的过错强加到家长身上,不分青红皂白,居高临下地把家长等同于学生一样批评训斥,一点面子也不留,只要孩子有错就把家长找到学校指责一通,批评一通,发一通怨气。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家长与老师之间出现误会,搞得家长害怕和老师见面,孩子犯了错,家长推诿,谁也不敢到学校去面见老师,这样更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放下身价,真诚地、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表现,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建议,多讲孩子的优点,少一些责备,少一些指责,少一些训斥,给家长充足的面子,以取得家长的信任,与家长坐下来共同分析孩子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处理好学生的问题,达到共同教育、共同引领、共同示范的目的。

二、理解家长,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

学会倾听也是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往往都是“一言堂”,总是我们老师在讲述孩子的表现,向家长倾诉孩子的错误,不给家长说话的机会。每次的沟通都会让家长感到困惑,说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怎么来管孩子。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老师应该站在家长的角度,认真倾听家长讲述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对孩子表现的看法、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困惑。因为毕竟是家长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较长,而且现在的孩子都具有两面性,家里学校表现不一的也比较多,通过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能帮助老师更多地了解孩子们的真实表现。对于家长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也要认真倾听,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要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一定要家校合作,通过真诚的交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达成教育共识。在这方面,老师要通过家访、电话、信息、网络聊天等多种方式来和家长沟通,及时交换意见,达到交流渠道的畅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保持家庭、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三、帮助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

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束手无策,尤其对于学习不好、调皮的孩子,家长更是缺乏信心,甚至有时要放弃教育管理。一般的时候,老师都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把家长找到学校的,并且这种时候家长听到的往往都是孩子犯了什么错、惹了什么事、不好管理等问题。本来有些孩子的表现就让家长焦头烂额了,再加上老师的一通批评、训斥,导致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更加无可奈何。这种时候就要求老师要讲究说话的艺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和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我们要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在讲述孩子所犯错误的时候尤其要客观、实在,实事求是、话语委婉地和家长讲清问题所在,不要夸大事实,不要一味地向家长告状。在向家长讲述孩子错误的时候要先找到孩子值得肯定的优点,要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并且及时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犯的错,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以及纠正错误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树立对孩子的信心。有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较低,有的工作繁忙,有的忙着在外面务工,他们也想教育好孩子,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很多时候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却显得无所适从、无能为力,甚至有个别家长对孩子除了溺爱就是打骂。此时,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帮助学生家长改进不良的教育方法,真诚地帮助学生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而不能对家长违反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熟视无睹,无论家长是溺爱孩子、打骂孩子,还是放任孩子或对孩子要求不一致等,都必须加以真诚的指导,帮助使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为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电话访问

班主任通过电话向家长报告学生的进步、询问学生没按时到校的原因、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在校表现等情况。该方式既便捷,又宜于与家长的情感维系。要注意称赞肯定时,语气要坚定;诉说孩子问题时,语气要委婉。

2.家庭访问

对个别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一些自卑心理强、不愿与人交流的学生,家访有着独特的成效。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3.开家长会

这是学校与家庭的集体工作方式。要创造条件,请家长到学校来参观、听课、座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并指导学校工作。学校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4.网上聊天沟通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3

从步入校园开始,孩子脱离了父母的单方教育,教育的重心逐渐由家庭向学校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与老师做好沟通交流,是实现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有些家长由于缺乏这种认识,对学校或老师产生误解,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老师也由于缺少孩子在生活中的活动和行为信息,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无疑是不利于孩子自身具备的一些潜力的挖掘。所以说,家长经常性地做好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由于部分家长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将原因归咎为工作的繁忙。其实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方式是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不一定非得彼此见面长谈,在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电话联系,或者家长与教师共同建立一个QQ群,利用网络来扩大交流范围,搭建起学校与家庭间的教育平台,进行教育心得交流,这样更利于互相借鉴教育经验、互相配合起来对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的机会,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交流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与教师进行交流,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本着对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原则,从切实解决孩子存在的某种问题的立场出发。一是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在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能够坐下来进行细心交流的时候,彼此针对学生的情况互相进行细致的交流,针对孩子的问题研究施教策略,做好相互的配合和支持。二是要保持对教师的尊重。要充分肯定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成绩,要认识到孩子某种进步源自于教师的辛勤努力,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要多主动争取教师的意见,探寻自己应该配合教师开展哪些的工作,全面客观提供孩子的生活信息,以教师为中心来展开对孩子的教育。三是要保持沟通的持续性和连续性。以经常不间断的联络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及时提供孩子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信息,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思维行为动向,针对孩子的实际来随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

用心交流,为孩子搭建良好的教育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时刻保持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形成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施教的合力,为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共同来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孩子的思想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缺乏对新鲜事物的辨别能力,往往会出现在学校表现一个样,在家里表现另一个样,所以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全面状况,这对尽量挖掘孩子的潜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4

关键词:家长视角幼儿园家园共育研究

家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的成长变化离不开这些环境的影响。只有家长和老师相互沟通,保障双方能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实现家园共育十分重要,这已经成为了幼儿园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对家园共育模式的认识

(一)对家园共育的理解

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家长应该与幼儿园共同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应该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主动的与老师沟通,本着尊重和平等的态度与幼儿园协作,共同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二)对家园共育模式的理解

家园共育的实践模式是对家园共育方法的总体概括。探究有效的家园共育途径,为家长和幼儿园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方针,可以促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协作,从而加快幼儿的成长发展。

二、家园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

家长教育偏差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文化水平不一致,导致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观念出现偏差。一些家长单纯地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将幼儿送进学校,就不再关注幼儿的教育成长问题;二是隔代教养,受经济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忙于工作,将幼儿交给老人教育和培养。由于隔代的缘故,老人对幼儿过分的溺爱,从而阻碍了幼儿的学习。

(二)家园共育没有真正的落实

在实际的生活中,家长只是每天接送孩子与幼儿园教师进行短暂的接触,在孩子生病请假的时候给老师打一个电话,这样的做法使教师和家长间的实际的交流缩减,并没有达到家园共育的作用。

三、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有效利用传统家园合作模式

1.家访和面谈

家访面谈是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通过家访,可以切实的了解幼儿家庭的实际状况以及幼儿的家庭教育。采用家访和面谈这两种形式,可以及时的与家长沟通,进行思想交流,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2.家长问卷调查

进行问卷调查,可以直截了当地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幼儿在家里的行为表现。老师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及时的调整工作的方法,改进工作,更好地帮助幼儿的成长和学习。

3.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面向家长的公开教育工作计划,能够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师讲课的水平和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根据以上情况,给幼儿园提出建议,进而推进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

4.制作家园联系手册

家园联系手册,记载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记载家长的姓名、工作、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二是记载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老师对该学生的评价。对幼儿园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清楚的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针对孩子的情况,及时的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而言,可以根据教师在家园联系手册中的记载,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写下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老师。之后,学生将家园联系手册带回学校,由老师根据意见给家长回复,达到了间接书面交流的作用。

5.家长开放日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每学期都会举办一天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进入课堂,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在学校的情况,还能够清楚的掌握教师的教学方法。这种做法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家长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教师也可以根据家长的意见分析整理,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二)探索新兴家园的合作形式

1.创办家长学堂

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活动会直接影响幼儿以后的发展。因此,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应该聘请专家进行讲座,给家长们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根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问题,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2.成立家长委员会

成立家长委员会,可以有效的建立家园联系渠道,更好地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使学校的管理更加民主化。在每个班级里,推选一个到两个有良好育儿方法的家长任委员会组长,组建委员会。委员会可以根据各个成员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统一的向幼儿园领导反映。人多力量大,能够更好的为幼儿园的建设和幼儿们的成长提供帮助。

3.开展亲子活动

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展班级活动,举办运动会,由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完成。这样的活动不但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4.开设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通过开通网上办学,能够让家长们更加方便全面的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过程,及时地向幼儿园提出意见,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一是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可以实时的进行沟通,交流意见。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二是通过网络平台,家长和教师可实现相互沟通,促进家园合作意识。

5.结合家长资源

根据家园联系手册,教师可以了解到家长的工作。集合家长资源,利用家长的不同的职业,给幼儿讲解更加专业的不同领域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幼儿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孩子树立理想,切实落实家园共育的方针。一方面,通过讲授课程,家长们可以感同身受,理解老师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家长讲授课程,老师可以了解家长的育儿方法,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6.多角度互动

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家庭情况,多组织一些家长可以参加的活动。例如,在周末的时候,可以让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让孩子认识不同的动物;带孩子去绘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去游泳,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协调能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家长能够将孩子的成长变化记录下来,反馈给幼儿园,让老师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更加合适的教育措施。

四、结论

随着幼教改革的日益深入,不同的幼儿园都开始重视家长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共同合作。在实际的学习当中,家长应该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与老师共同督促孩子学习。通过家长和老师共同协作,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胡碧霞.试论家园共育的实践模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84-87.

[2]吴素慧.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新方式:母亲会所[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67-69.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5

1.案例和困惑

案例:贝贝是一个胆小爱哭的女孩,开学一个月来,老师花了很多心思来稳定她的情绪。比如:早上入园看到她哭,就抱过来哄着;午饭不吃哭闹,就一口一口喂她吃;午睡哭闹,就先陪她玩一会,再陪着到睡着……总之,老师对她呵护备至、关爱有加,她的进步也非常大。但是一天早上,家长找到我,要求给孩子调班,理由是“某班有个熟悉的朋友,为了方便一起接送”。

困惑:难道家长为了和一个朋友的孩子同班方便接送,就要让这个怕生的孩子重新去适应新班级、新朋友和新老师?让这个孩子刚和小朋友及老师培养的感情因“大人的接送方便”而夭折吗?站在孩子的角度,我这个园长都不忍,而家长就这么忍心吗?难道是这位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这些方面吗?是家长不重视环境吗?肯定不是,因为我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这是一位很重视孩子教育,特别重视孩子健康环境的,很理解教师工作的家长。开学不久,老师忙着安抚哭闹的孩子,她也会帮着一起安抚;碰上个别孩子上厕所,她会热情地帮着护理。那么,家长到底为什么要换班?是对老师有意见?还是有什么误会?这位家长的换班理由太勉强了,这不该是用换班来解决的问题。

2.反思与行动

从关注孩子成长环境这点来看,这位家长是细腻型的,不会没有考虑到孩子换班后的种种不适,之所以要换班可能是老师对家长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还有一些她没有说出口的原因。作为带班老师,只有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周到的服务是不够的,还得让家长理解老师的工作,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总之要取得家长的认可。家长要换班,说明老师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即使对幼儿的教育做到问心无愧了,但如果与家长缺少沟通,家长也不会认可老师的成绩。

认真反思之后,我给老师提了建议:主动出击,真诚家访。我陪着老师上门进行了两次家访。老师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分析入园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和进步,并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诚恳地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两次家访感动了家长,最终打开心门,道出调班的根源:本班午睡条件太差,孩子挤在一起,还要几个孩子合盖一床被子。老师当即向家长表态: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也提得很合理,我们回去就努力改正。

通过这次家访,我们得到了家长合理的建议,并根据这些建议添置了一些小床,对午睡室的管理进行了规范。一星期后,我再约见了这位家长,家长表示对老师的工作很满意,还称赞我园是民主的、有责任的、高效率的、值得家长信赖的好幼儿园。

二、家长工作的策略

从以上成功解决的换班案例中,我进一步领悟到“家长工作是一门艺术”。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取决于家长能否与幼儿园配合共同教育。因此,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一环,家长工作要讲究策略。

下面谈谈多年来我园的家长工作策略。

1.园访和家访

园访就是家长来园交流,各班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好园访的时间,两位老师中一人负责接待家长来访,跟家长交流孩子近期的表现,与家长座谈,听取家长的意见,解答家长的疑问。这种形式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家访是教师走入幼儿家庭交流,它可以使家长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每次家访活动主要针对有特殊问题的幼儿进行,如:性格内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等。通过家访,找出孩子性格特殊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孩子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2.家长会议

我园每年召开两次家长会,主要向家长介绍班级工作情况和主要教学内容及成效,并听取家长的意见。通过家长会,家长了解到老师工作的艰辛,了解到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了解到如何配合老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进一步密切了家园合作。家长会上还可以请部分家长谈谈育儿经验,谈谈孩子入园后的变化,通过融洽的交流,增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感情。

3.开放日和亲子活动

我们每年举行两次家长开放日,刚开始时,家长只会看热闹,不知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只知道盯着自己的孩子不眨眼,听见老师提问别的孩子没提问自己孩子,心里就不高兴。组织这样的家长开放日,没有取得好效果,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后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开放日前把教育目标、内容及如何观察自己的孩子,怎样科学地对待孩子间的差别,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向家长讲明白。这样家长再看活动时,知道对自己孩子多纵向比、少横向比,哪怕有一点点进步也及时给予表扬。至此开放日才实现了让更多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根本目的。

同时,我们密切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每年春天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春游,既保证幼儿出行安全,又增进了亲子感情。每年六一或元旦,我们还举办亲子游乐会,家园共同庆祝节日。

4.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反映保教工作的一扇窗户:“周计划”能让家长了解本周的全部活动内容,并了解教育目标和要配合的相关工作。

“育儿经验”让家长了解到最新的家教方法和家教信息;“卫生保

健”向家长传达关于幼儿保健的知识技巧;“一周之星”对进步特别大的孩子做单独表扬,让家长们都了解如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学会正面教育孩子;“温馨提醒”及时传达各种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

事项。这些温馨、别致的栏目让家长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家园栏前常常有家长驻足观看,家园栏真正发挥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5.书面联系

考虑到年轻家长工作忙,很少有空接送孩子,在家长工作中我们还采用了各种书面联系方式。开学初,通过让家长填写“幼儿情况调查表”,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及兴趣爱好;分发通知单,告知家长幼儿园开展的重大活动,回收通知单了解活动开展的成效及家长对活动的感受和改进建议;建立《幼儿发展档案》,教师、家长共同记录幼儿成长的足迹,老师记录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记录幼儿在家的表现,家园携手共同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主题书信”,以书信方式向家长传递幼儿园的关怀问候及季节性传染病预防的有关知识。

6.家长QQ群和班级博客

很多年轻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没空来园和老师交流,但又想了解孩子在园生活、学习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种需求,我园每班都建立了班级家长QQ群。老师也加入这个群,在群里和家长进行交流,家长们也可以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家长在了解孩子情况的同时,也能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另外,每班都在幼儿园网站上建立了班级博客,老师将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家长面前,让家长更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情况。家长也撰写留言、写博文发在班级博客里,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网络的利用使得沟通无处不在,保证了沟通畅通无阻。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6

顶嘴实际上意味着孩子的心理在成长,说明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说明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说明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当孩子年龄尚小且自理能力较差的时候,让孩子按大人的指示去做是可以的,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以后,再总是用“听话”去教育孩子和要求孩子,就显得有些偏颇了。这时,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在心理上的成长,积极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想法,采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帮助和指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什么“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或者简单地采取高压政策使孩子屈服。

客观地说,孩子“顶嘴”是有许多积极意义的。

第一,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顶嘴,说明他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见解,如果家长这时能够听取和采纳孩子的正确意见,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价值的,这对他的自信心的提高大有裨益;相反,如果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只能养成孩子唯唯诺诺的性格。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7

我们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家园间的信息交流。

1、宣传橱窗。我园在门厅显要位置设置了家园宣传栏,每学期根据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长介绍园内发生的大事、学前教育动态、孩子的各项活动以及有关科学育儿等方面的知识;每个班级在门口也设置了“家园联系”栏,每月一期,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家教成功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多方面。通过宣传橱窗,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教知识等,同时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不少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时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2、书刊宣传。我园为让家长从理论上较系统的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更科学的教育孩子。我们定期向家长发放了《家庭教育活页文选》等多种书刊,并坚持为家长们订阅了《早期教育》、《幼教园地》等杂志,开拓家长视野,增长知识。

3、材料宣传。我园通过每月一期的《幼教信息》、各班每周一期的《家长园地》,每周一反馈的《家园联系册》,定期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并进行实例指导。我们还创办了《家园共育》小报,内容有教师的“教育心得”、家长的“育儿经验”、孩子的“佳作欣赏”等多个专栏,成功架设了家园沟通的桥梁。

二、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两轮互动,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开创了家园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近几年,我园充分利用家长群学历高、素质高、理念新的特点,采用招聘、参与、交流等方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学,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教工作、幼儿园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2、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超前教育,任其发展;滥用奖励关照过度等问题,我园认为要提高保教质量,必须首先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为此,我园每学期都聘请有关专家、学者通过讲座、报告、看录象等形式向家长进行育儿指导,我们聘请了有丰富经验的叶大夫为大家做了《春季常见病的预防》报告,并组织家长观看了《金色童年》系列讲座,《0岁方案》以及王才贵教授的新经典导读活动录象,使家长们受益非浅,从根本上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

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园定于每年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听课、评课,了解幼儿在园的种种表现和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和进步,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同时,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探讨,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4、开展家园联欢会。每年的“六一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每个孩子都准备精彩的节目,并在和家长的共同合作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而且通过家园同乐活动,促进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5、开展运动会等比赛活动。我们每年召开春、秋两次运动会,每次运动会都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并设计了“赶小猪”、“踩气球”等多项亲子活动,使家长和孩子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比赛,既锻炼了孩子体质,又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另外,我们还组织了“生活技能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在家长与孩子的合作中,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家长们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

6、新学期的家长会。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新学期开始,我园各班都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召开家长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园里的工作汇报、孩子的分析评定、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最后要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家长在这一段时间内,共同对幼儿在家、在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现场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7、膳食品尝活动。每学期,我园都要邀请部分家长来我园进行“膳食品尝活动”。通过现场观看幼儿食品的制作过程,亲自品尝幼儿食品的味道,然后在“色、香、味”和营养搭配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的改进和提高膳食质量,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8、“家园衔接”亲子活动。为使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利用的双休日时间开展了“家园衔接”亲子活动。本活动采取家长陪伴的方式,通过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幼儿在正式开学之前,渐渐熟识幼儿园环境及班内老师,慢慢消除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心理。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很顺利的度过了家与园之间的衔接,而且还可以使家长从中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也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为更好的开展保教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以上

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不断增强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教育素质,更重要的是,在家园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及时反馈,促进家园共同提高

我园十分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开展多途径的反馈活动,及时分析家长们反馈回的信息,认真整改,来促进家园的共同提高。

1、发放“家长评教表”。我园每学期末都发放“家长评教表”,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建议,教师的“育儿观念”、“奉献精神”、“幼儿在园发生的安全事故”等多个层面进行调查,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我园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方法。

2、各项活动后的反馈。在每次活动开展后,如“六一”、“元旦”、“开放日”结束后,我们都请每一位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整理、汇总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和家长携手教育好孩子。

3、建立“家长信箱”。我园在门口设立了“家长信箱”,请家长随时向我们反馈情况、意见及建议,并定期开箱,汇总信息,及时改进工作。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8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动不动就打的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

   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9

这恐怕是每天早上妈妈们送孩子上学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要孩子上课时不可以喧闹,要听老师的话,努力用功。

不过,我很担心的是,这句“要乖乖听老师的话”,是不是会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一个被动的小孩?

我想大部分的妈妈都不会怀疑这句话会有什么问题。当然,这句话可以说是没有大问题,不过,它就正好反映了中国教育的价值观。

单项教育vs多向教育

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是“听的教育”,美国是“说的教育”。

如果中国的教育是单纯的“要乖乖地听老师的话”的听式教育,美国的教育就是提问、发表以及讨论等的说式教育。听式教育是老师以注入式方法教导孩子的单方向教育,说式教育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由讨论所形成的双向、多向教育。那么,单项教育和多向教育的差异点在哪里呢?

只要接受过注入式单向教育的孩子,比起接受多向教育的孩子,不但在交流能力上比别人差,甚至在思考能力、讨论能力、理解能力等这些基础能力上,都非常落后。

我之前在某地教导孩子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的教学方法不是老师一人从头讲到尾,而是让学生一起参与,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发表意见与参与讨论。但是刚开始时,课程进行得并不顺利。参与的孩子都没什么信心,不过是将事先写好的原稿念出来而已。而听的学生不用说讨论,个个都在想其他事,根本不专心。

这不是因为孩子们个性内向所致,与朋友在一起时那么喜欢讲话的孩子,到了上课时间要他参与讨论时,怎么会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哑巴?我观察了几个月之后,得到的结论是,孩子们不具备交流的能力。在家里,不曾有过真正的交流;在学校,从小接受的便是单向教育,因此没有机会学习到沟通的方法。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让所有的孩子慢慢接受我的教育方法,而随着课程的推进,效果也开始变得明显。另外,让我惊讶的是,在改变上课方式之后,孩子们甚至连生活态度都变得积极了。平常交流时不开口的孩子,逐渐还会开玩笑,还会主动与我谈及自己的忧虑等。

孩子通过对话所获得的

中国的教育体制,往往造成家长毫不顾忌孩子的意见,只要求他们拼命追赶学业的情况。可是,更让我忧心的是,甚至在家里孩子们都无法拥有双向健全的沟通。

当然,有很多妈妈会认为,交流能力可以以后再学习,现在真正重要的是学校的学业。不过,我敢断言,比学校课程更重要的,就是交流能力的学习。

二十一世纪是沟通和交流的时代,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为了将不断涌出的信息情报有效地用有并吸收掌握,就要拥有基本的交流能力。

此外,如果我们已经预测到我们的孩子要生活的未来社会是由比现在更多的信息以及知识所形成的,那如此腔调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了。但是,我想再补充一点――我们不但不能忽略交流能力本身的重要性,在培养交流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孩子们将要做如何发展这一点。

总之,交流能力是所有基本能力的根源。大部分人认为,交流能力只是单纯有着好口才的能力。其实不然,交流能力不是单纯的说话,而是沟通与交流的结合。

沟通的基本是听与说,不过,这里面还包括一种,那就是通过提出想法与意见,创造出第三种见解。因此,像这样的沟通交流过程,是要积累理论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的。

教育孩子的见解篇10

然而,教育又绝非学校一家之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据专家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70%,学校及社会教育占30%,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与家长配合,做到知已知彼。

我所接的这届学生,是学校第二届划片入学学生。东联学校所处的地片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孩子,家长大多数没有工作,没有文化。个体户子女的特点是,自理能力强,乐于助人,但不足的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通过与家长谈话,我对这部分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对他们着重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单亲子女的特点是:自尊心强、自理能力强、遇事稳重、但不足的是,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孩子生活的家庭情况、孩子的个性特点、孩子的过去等等。通过了解可以更好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与家长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学校要求教师们学习一些家教理论基础知识,定期请专家讲座、辅导,学习国内外教育新信息、新经验,开拓教师的工作思路。针对教师家教指导工作上的薄弱点进行引导和帮助。让教师给家长开讲座、开展座谈讨论,促进教师的能力。

14、15岁的孩子,逆反心理较重,使得家长在管理时,总是战战兢兢,只好求助于老师。根据这些特点,让家长学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解与关心,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

在与家长们的共同学习过程中,大家渐渐地了解了教育,也懂得了如何去正确地引导。学习后与家长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孩子的情况与家长选定适合孩子的有效方法进行教育,效果显著。家长满意、学校满意、我更满意。

三、让家长进课堂,做到亲临感受。

结合学校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亲临课堂,在课堂中,家长、学生、教师共同体验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孩子成长进步的喜悦,品味着获得知识的欣喜。由此增进了家校之间感情的交流,增进了家长对老师的理解,增进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由此,班级的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孩子的各种合理的要求都能得到家长的同意与协助。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老师的干劲更足了。

四、与家长对话,做到心灵沟通。

班内多次组织了丰富多彩而又贴近学生和家长实际的家校学习活动,如“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书信活动、“学生走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童年生活,感恩父母活动,为爸爸妈妈做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让爸爸妈妈歇一歇”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这些活动,填平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使他们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家长会时,我常常将学生写好的“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放在桌面,家长会时,家长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声音。有的家长看信时热泪盈眶。他们说:“没想到孩子竟然这样有心,能替爸妈着想。”同时,我还准备了一封要求家长写给孩子的话的信纸。

别小看这小小的一封信。它将家长与孩子间生活中不能说出口,或没有想到的心理摩擦以最恰当的方式得以解决。

五、与家长联系,参与班级管理。

班内通过推荐,选出5位家长做学校代表,经常与之联系,对班内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沟通,相互协调配合。使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如此,家长会更加理解老师的工作,对班级管理工作也更加重视。甚至于班内的财务也由家长管理,使其更透明,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更心中有数。

六、与家长配合,做到家校合一。

学校经常召开家校恳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对班级的意见,对任课教师的建议;核实学生言行在家里和学校的一致性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和家长交流学生的教育方案;让家长提供合理性的建议等。这些情况学校与班级及时沟通,班内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做好调整,使班级管理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学校还举办评选出“书香家庭”、“五好家庭”等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家长们的积极性,家校配合更加默契,班级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充分发挥了“家长学校”的资源优势,真正达到家校合一,协调共振。

七、成功举办家长会,让沟通更有效。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孩子的身上担负着每一位家长的希望与未来,如何将他们训练成既不狂暴粗野又能驰骋疆场的千里马,的确让老师和家长们“呕心沥血”,伤透了脑筋。家长会作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最直接形式,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成绩,牵动着每位家长的心。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成绩是他们最关心的,对取得成绩的背后,却不大过问,不去了解。

家长会上,我会介绍学生在学校的种种表现,让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学生在家与在校判若两人。得知学生在校的表现,有的令家长们大吃一惊。他们一致认为:孩子在家特别听话,懂事、善解人意、规矩、礼貌……当听到在校时的种种顽劣之举时,他们大吃一惊:原来如此!在全面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后,家长的管理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更加行之有效。

家长会上,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更好的了解学生对学校与老师的要求,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及时的调整与改进。使家长满意,学生满意。

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在密切协调配合中不断成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