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专业介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7:07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1

关键词:口腔材料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23

口腔材料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在医学基础学科和口腔临床各学科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本文就如何做好口腔材料学教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现状与问题

1.1口腔材料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口腔材料学》在我校口腔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课来定位的,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口腔材料的基本理化、机械及生物性质及其操作性能特点,力图将在基础课程中学到的理化知识与口腔临床知识相结合,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口腔材料和设计制作出完美的修复体提供理论依据[1]。

1.2授课内容

目前,我校《口腔材料学》的理论学时为30学时。主体内容以口腔有机高分子材料、口腔无机非金属材料、口腔金属材料三大类为框架,重点介绍临床常见材料如印模材料、树脂材料、合金、水门汀的组成、性能特点和临床应用。因为课时限制,对近年来在口腔行业内异军突起的热门材料如陶瓷材料、粘结材料、生物材料介绍很少。

在我校,口腔材料学理论课与实习课的比例为2:1,很多涉及到材料性能测试的实验都难以开展。这样的实验课比例在国内各大专院校中算比较低的。

2对策与建议

2.1重组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我们选用赵信义主编的《口腔材料学》(第5版)作为主讲教材,课程教学进程安排如下:①绪论。重点介绍材料学的基本原理,讨论影响口腔材料性能的各种因素以及口腔材料性能评价和测试的基本方法。6课时。②有机高分子材料。重点介绍印模材料、树脂材料、粘接材料等的分类、性能及临床应用。12课时。③无机非金属材料。以水门汀、模型材料和包埋材料的组成和性能为重点。8课时。④口腔金属材料。简要介绍口腔常用各类合金的特性和结构,以银汞合金为重点。4课时。⑤口腔辅助材料。简介一些辅材的特点和性能。2课时。

从课程安排可以看出,目前的课程体系以材料分类作为框架,重点介绍几种常见材料的组成及性能,以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为重点内容,占理论学时近70%,其他内容约30%,对重点难点的学时安排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但是对近年来的新兴热门材料涉足不多,具体内容偏于陈旧。笔者认为一方面要介绍一些旧有材料的新研究和新应用,例如,玻璃离子水门汀是一种常用的口腔无机非金属材料,该材料的组成和性能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讲解内容。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都集中在其性能提升上。若能在课件中增加诸如硼酸铝晶须对玻璃离子水门汀力学性能的影响、光固化型和化学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釉质间的抗剪粘接强度的最新研究介绍。另一方面,在课件中增加对新型热门材料的种类、组成和性能介绍也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在口腔科学领域,随着牙种植体及其应用器件的研制和种植义齿的临床研究获得重大进展,从而启发延伸向颌面赝复、种植体支抗正畸、关节、放射后种植、翼上颌种植等方面的试用。种植材料从原来以种植义齿为基础,迅速以牙种植技术扩展应用于颅颌面部,正在开始形成一个颅颌面种植的新生长医学工程[2],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口腔生物材料。笔者认为在课程中增加种植材料的种类、界面结合机理、生物学和力学性能介绍是很有必要的。

2.2多种教学方式并举,大力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作为图片和文字载体,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是传统板书无法比拟的,但是课件的制作质量却有些良莠不齐。事实上,课件最终还是要为内容服务,制作幻灯时一方面要注意文字精炼,不要给学生造成念幻灯片的感觉;一方面应按照自己的讲课思路将相应文字或图片层层展开,出现的秩序和方式要合理。另外,教师亦不可过度依赖幻灯片,对某些难点的讲解和分析可适当应用板书,尽可能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专业特点决定了前期学生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口腔材料种类繁多,讲授时往往以临床应用作为切入点引出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点最后再回到临床应用上来。使得学生由于缺乏专业认识,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但又不能理顺其性能特点对临床应用的利弊优劣,并对一些临床现象做出恰当的理论解释。另外,口腔材料学知识体系相对零散,记忆比较困难,这也会给教学带来一些难度。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以不同的方式复述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经验做法是:①讲新内容时复习旧内容,②以不同视角重复出现相同的知识,③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阶段性总结。

2.3建立开放性实验平台,锻炼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

前面提到,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点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或感觉到树脂、石膏、银汞合金的反应过程和性能特点,提高其感性认识。比如,讨论石膏混水率对石膏强度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样、自己测试、自己分析测试结果、出实验报告。然后,分析是制样原因造成的结果误差还是测试过程造成的,怎么把测试结果与专业知识结合分析样品的性能等。

作为口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既有自身的特殊规律,也有相关课程的共同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贯彻实践理念、与时俱进理念、学科衔接理念、更新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治清.口腔材料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薛淼.口腔材料学进展[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2

曹战强是北大口腔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者,在谈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理念时,他说:“患者来医院看病,需要了解诸如科室的工作范围、专家介绍等信息。作为拥有广泛用户群体的微信,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搭建的难易度方面,都方便医院通过它来很好地满足患者的这些需求。

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曹战强认为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搭建起的应用,可以作为医院的宣教系统,让患者更及时地掌握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心中有数

早晨四、五点钟,患者陆续来到医院排队等待挂号,很快,医院大厅就变得人满为患。这种现象在大型三甲医院很常见,北大口腔医院也不例外。而且北大口腔医院作为一家专科医院,其科室所负责的病种划分更为细化,如何根据自身病情选择正确的科室,这对很多患者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从医院的角度,也希望能够让患者提前了解科室介绍,从而避免因挂错号而产生纠纷。

在北大口腔医院,患者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浏览医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上面不仅有科室内容介绍,还有专家介绍等,可以让患者在挂号时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患者是用手机查阅,所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虽然医院有用于介绍科室内容的触摸屏,但因为它的位置固定且数量有限,对于排队等待挂号的患者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很好的选择。

新功能使服务更周到

据曹战强介绍,在未来,北大口腔医院的公众平台在功能上会有所拓展。比如,在医院做完化验检查的患者,回到家后如果想要查询结果是否已经出来,只需将自己在医院看病时所用的iD号发到医院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即可。再例如,对那些急着去医院看病却不认识路的患者,将来可以利用医院的微信公众平台,查询到离自己最近诊所的位置。

轻松搭建,无压力

微信有这么多实用功能,那它的建设费用是不是很高?数据导入会不会很麻烦?对此,曹战强向记者分享了他的建设经验。

曹战强说:“我用的是一台10年前的老pC机做服务器,就搭建起了现在这个平台,如今每天这个平台要接受公众数百次的信息查询服务。”而且,更令人意外的是,北大口腔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完全是由曹战强一人完成的。据曹战强介绍,医院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且目前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团队可供医院选择。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使用医院原有网站的数据库数据,所以不需要数据的重复录入。在数据结构方面,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树状结构来对数据进行分类。这种形式更方便用户准确定位所需信息。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3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本文就医学院校各专业对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之处作一探讨,以便因材施教,能够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免疫学是涉及多种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医学院校中,免疫学这门课程对于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免疫学作为一门新兴前沿学科,现正处处速发展阶段,引领现代生命科学进程,学科知识系统强,逻辑紧密、更新迅速,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而且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诸多前沿学科,使学生望而生畏。

在医学院校中,学科门类非常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药学及生物技术等学科,免疫学是所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而各个专业对于免疫学中需要掌握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而在目前的各个医学院校,在大部分其他专业教学中仍旧使用与临床医学相同的教材,在免疫学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以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然而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某些临床知识和重要疾病是学习的重点,但是由于其和本专业无关,学生很可能会不感兴趣。因此,在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合理性,不应该拘泥在一个框架,应该因材施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不同专业免疫学教学内容改革作一探讨,介绍如下。

1中医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

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须同时兼顾学习中西医两门不同的医学体系的基础学科,故西医学科的课时相比临床专业的学生而言普遍被压缩很多。中医学专业的免疫学课程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内容多,学时少。如果讲课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只会事与愿违,造成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紧扣大纲,运用有限课时,令学生掌握本学科重点知识及体系。在讲课过程中要穿插一些与中医学有关的知识,例如我国医学历史上的“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免疫的思想。

2护理学的免疫学教学

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系统完整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对于免疫学这样的基础课而言,护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更重视临床方面的知识,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越接近临床,越贴近生活,也越容易被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然而免疫学课程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此对教师而言,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扩大教学范围,多从生活中找到与免疫学的交叉点,例如接种疫苗、aBo血型鉴定、亲子鉴定、器官移植、过敏反应等等,增加教学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将内容与相应的护理专业课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在护理一些特殊疾病患者时应该运用到的免疫学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个疾病有个全面的认识。

3口腔医学的免疫学教学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专业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对基础医学理论教学要求更高。免疫学理论及技术在揭示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针对于口腔专业的免疫学教学中,要紧扣口腔专业的知识,加强两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兴趣,学有所得。例如在免疫系统的讲解中,可以讲解口腔的粘膜,淋巴组织、唾液、扁桃体等免疫系统;又如在讲解抗原时应当以口腔内的微生物为主。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实际应用,可以在课堂上讨论牙周病、龋齿与免疫学关系及免疫学治疗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这些疾病,并且将知识与本专业相联系,会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药学的免疫学教学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开设免疫学课程之前的生物学知识学习尚不够深入,而免疫学又比较晦涩,与药学类课程的相关性较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因此,在授课时尽量将知识点与药物开发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介绍介绍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病相关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还有一些可以用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制剂,。也可以介绍与其专业相关的免疫技术,例如单克隆抗体技术,免疫层系技术及eLiSa相关试剂盒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本课程的重要性。

5生物技术的免疫学教学

生物技术专业与其它的医学专业不同,该专业侧重于生物产业,而本专业的学生也缺乏医学知识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践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与其专业相对应。例如将与生物技术专业基本无关的一些临床免疫学部分如免疫器官、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陷等内容予以删除。而应该针对于本专业特点增加一些特色内容,例如免疫学技术的应用,酶免疫测定,单克隆抗体技术等方面要深入详细的讲解。将免疫学教学与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基础教学是为其他医学专业服务的,随着各个医学医学专业的发展,对其基础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必须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各个医学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兰香,何述辉.高校《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蚕学通讯,2013,33(1):53-55

[2]梅建凤,杨胜利,陈建澍.结合专业特色,提高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66-968

[3]吴杰连,吴照义.适应药学职业模式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01):59-60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4

1英语教材的选择英语教材的选择十分重要。

在教材选取选择方面,我们积极与国际接轨,备课时教师参考英文原版教材为主。但是,国外口腔医学属于毕业后再教育,医学本科毕业后再进行口腔专科的学习,所以外文教材主要针对口腔专业的学生,类似于国内口腔硕士研究生的教材,对于临床专业留学生的口腔选修教学并不合适。比如:口腔解剖生理这一章节,授课时间仅为2学时,而国外教材是一本书,虽然内容丰富,但不适合我们的教学计划,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大纲浓缩国外教材,取其精华,重新安排授课内容,突出重点。这样既符合英文语言习惯,又方便留学生今后回国考取执业医师执照或进一步到欧美学习。

2针对留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我校的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印度、巴基斯坦学生居多,与国内学生比较而言,这些留学生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如:①思维活跃,敢于提问[3],但纪律性较差,有些学生迟到早退,在讲课过程中讨论无关问题等。②由于印度等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所以留学生的英文普遍较好,但发音具有较重的地方口音。教师可能因为听不懂或误解学生的问题加重心理紧张,自信心降低。③对临床问题兴趣很大,喜欢与患者交流。④背书和应试能力较差,个别学生刻苦性差,学习动力不足,只想“混日子”。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第一次授课之前主动自我介绍,不仅可以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也可以轻松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生消除教师高高在上的生疏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自我介绍还可以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调动留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利于教学的开展。在课间休息时,通过交谈,可以加深对留学生学习及生活方面的了解,对于远离家人的留学生而言,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也是他们遇到困难可以求助的朋友、长辈,教师的关心和指点会给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慰藉,给他们异国求学的经历增加一抹亮色;同时教师也可以熟悉留学生的英文发音特点,减少语言交流障碍。我们鼓励学生在授课当中遇到问题及时提问,便于教师随时根据教学反馈来调整讲课的时间分配,掌握教学进度。而且及时回答问题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避免由于误解造成后续内容收听效果不佳,影响教学效果。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我们针对留学生的具体特点,改革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1融入pBL教学理念,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中国学生有所不同,留学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间常常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问,授课教师对这一现象应该因势利导,综合运用提问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留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言,这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理念是一致的。pBL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寓教于学[7]。比如在牙周炎这一章节的备课中,教师首先查阅相关教材、文献等,提出问题,如:日常生活中刷牙出血提示口腔出现什么疾患?牙周炎为什么会造成牙齿松动?洗牙会不会损伤牙齿?等等。课前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同学根据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同学可以自由回答、讨论,教师进行指导、更正,最后再对本节重点和学生不清楚的问题作出小结。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在小课示教的过程中,将留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医生的角色,演习临床诊疗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也可以实际生动地复课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2丰富教学内容,课本和实际病例相结合留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差,如果他们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常常中途退堂,但往往对与临床有关的实例感兴趣。教学中我们讲授到相关内容时尽量和真实的临床病例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口腔常见疾病牙髓炎时,不少学生本身就有过牙痛的体验,我们就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经历,从病因-症状-治疗顺理成章依次讲解,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口腔医学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小课示教和临床见习中,留学生很希望我们就他们自身的口腔问题(比如龋齿,牙周炎,智齿等)予以讲解和治疗演示,我们就在留学生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进行示教,既解决了留学生自身的痛苦,又让他们深刻理解了相关疾病的诊疗程序,并且切身体会到医疗工作的重要和医生的职责。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5

1.1档案资料建设工作有助于理清专业历史发展沿革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档案资料是专业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积累教学资料、教学成果、工作经验的重要手段,其真实性及权威性在理清专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专业进行评估时,当市场对专业建设进行统计调研时,大量专业档案资料可提供翔实有力的依据。通过收集和整理各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档案资料,形成专业大事记,研究和评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历史,有助于客观梳理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历史沿革,帮助研究其进步和发展状况,把握改革方向,理性评价其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

1.2档案资料建设工作有助于提高专业知晓度和美誉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虽然具有发展潜力与良好前景,但如果不提高社会知晓度,同样“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医务人员、在校学生甚至教师都没有听说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分不清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之间的差别,更何况是高考学子、家长和用人单位。为此,加强专业档案资料建设工作并进行广泛宣传,对于促进招生就业、打造专业品牌、提高专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1.3档案资料建设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区域经济和义齿加工行业的迅猛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应运而生。由于是新专业,高考招生工作存在盲区,专业介绍不够详尽,许多学生及其家长难以准确、全面了解,高考志愿填报存在盲目性,误填误报专业志愿时有发生。加之传统手工作坊式的义齿加工生产观念根深蒂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许多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与信心。新生报到后有思想不稳定、不安心学习现象,甚至部分学生想调换专业。针对以上情况,可及时搜集专业图片资料及就业信息,向学生及其家长介绍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人才需求情况,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

2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档案资料建设工作的建议

2.1建立健全“学组—专业—个人”三级联动机制口腔职业教育学组隶属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联系全国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纽带。学会每年举办口腔职业教育论坛,是国内口腔职业教育工作者学术研讨、实践切磋、思想碰撞、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建议学组加强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联系、培训与督导,从宏观层面加强专业档案资料建设。从专业层面看,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收集、整理教学和科研中各种资料与数据工作的直接承担者,首先应树立责任意识,认识档案资料信息资源的价值,不能误以为档案资料工作等同于誊抄、保管工作;要及时解决人财物投入少、配套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建立健全立卷归档、档案保管与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此外,应配备专兼职专业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做到上联下达。上联即及时将本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动态资料传至学组;下达即敏锐发现具有价值的专业资料产生事件与现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收集与归档。专兼职管理人员既要精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档案管理水平,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高职院校要加强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水平。从个人层面看,作为专业档案资料的直接创作者与建设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生应提高自身专业档案资料积累意识,主动在各类专业活动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将重要教学、科研工作文件归档保存。此外,师生应摒弃个人功利思想,避免有档不归、归而不全甚至拒绝归档或据为己有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重视本组织、本单位、本职务工作的档案建设与管理,是每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义务。专业档案资料建设工作要摸索规律、建章立制、督导考核,力求档案内容详实、准确,确保档案资料质量,充分发挥其作用。

2.2加强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专业档案资料的储存数字化、操作信息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结构一体化、使用便捷化,有利于其的开发利用。首先,既要抓好纸质档案与实体档案建设,又要抓好电子、虚拟档案建设,通过先进技术实现不同形态档案信息的系统化、规模化和科学化管理。其次,将“学组—专业—个人”三级联动机制与信息化建设结合,建立并在一定范围内共享档案资料目录清单,加强信息管理横纵联系,打破部门垄断与区域限制,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互补。再次,以专业档案资料建设促进专业建设,认识和利用档案信息,努力开发服务领域,发挥其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业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优势,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实现并倍增自身的巨大社会价值。最后,要以开放的姿态灵活运用专业档案资料,采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传播与宣传。一方面可通过专业网站,以文字、图片、声像形式传送多感官专业信息,增强舆论引导力,把专业思想与优势展示给全社会;另一方面可借助微博、微信、QQ、飞信等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多媒体联动,提升本专业知名度,树立专业品牌。

3结语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6

传授数种特技针法,有别于传统针法,独辟蹊径。时间:4月20~26日;详细简章备索或电话咨询。

针灸与中医药减肥与美容高级班

聘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信和中医药研究院等机构专家系统联合传授中医、针灸、推拿、埋线、中药相关减肥、美容综合技术及临床经验;时间:5月10~18日;学费:1480元。

高级按摩师职业资格取证班

特聘中国按摩界泰斗臧福科教授、全国著名推拿专家刘焰刚教授等联合传授颈肩腰腿痛、内脏病的手法治疗精华;成绩合格者颁发劳动部门高级按摩师证,及中英文专业证书。时间:6月3~15日;学费:2380元。

颈肩腰腿痛特色治疗推广班

为使从业医生能够系统掌握颈肩腰腿痛的诊断、综合治疗技术,本班特聘请清华大学、中华针刀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知名专家传授:①多种微创刀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成功经验:刀钩并用、刀药同施,数位专家传授注射刀、钩拨术等微创疗法及个人临床治验;②痛点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周炎(常规治疗加无痛松解术)、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腱鞘炎、扳机指;③浮针速效治疗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背及关节疼痛的经验;④骶管疗法为主治疗腰突症、骨性关节炎、关节腔积液、滑囊炎、脉管炎、脚跟痛、鸡眼痛;⑤外用膏药的配方及制作、药浴疗法;⑥正骨经筋术与伤筋用药七法:对颈椎病、腰突症、腰扭伤、膝关节损伤等特色治疗;⑦锋针钩拨术;⑧X线、Ct诊断及各病的鉴别诊断;理论结合临床,病例操作。时间:5月10日~20日;学费:1680元;学习结束颁发“特技名医”铜牌,并可协助安排医院进修。

白膏药、黑膏药、无铅膏药、巴布膏、中药制剂制班

本班聘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信和中医药研究院膏药专家等联合传授:①白膏药制备新技术:具有渗透性好、无铅无丹无油、膏药作用时间长、使用时患部无残余物等特点;②无铅膏药制备:彻底改变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具有无铅、无丹、无烟、无毒特点;低温制作不破坏药物有效成分,可以制作成不同颜色,膏药透皮效果好等优点;③传统黑膏药制作;④中药提纯技术;⑤软膏剂制作;⑥涂膜剂、巴布剂、栓剂、糖浆剂、颗粒剂、外用擦剂、胶囊、蜜丸等剂型的制作;⑦药酒、药茶方剂及制作;⑧介绍10几种膏药秘方,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胃肠病、哮喘、妇科病等的治疗;⑨课堂讲解、现场制剂演示、录像辅助教学、学生亲自动手熬制膏药。时间:5月20~28日;学费:1680元。

疑难病专科特色疗法推广班

本班聘请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全国知名疑难病治疗专家传授几十种新颖、特色、实用、适合城乡基层医院的专科技术,包括:①传授特色药物一次性治静脉曲张、静脉炎、静脉溃疡、血管扩张症、脉管炎等症;②传授意大利呼吸病专家治疗哮喘的新观点、新技术、新疗法;③传授新型高压灌注治疗关节腔积液、骨性关节炎,以及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症的治疗。④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腮腺炎、中耳炎、扁桃腺炎的特色治疗;⑤传授颈动脉注射、交感神经阻滞、脑功能刺激区药线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偏瘫、失语、痴呆等;神经阻滞及生物蛋白酶四联法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偏头痛、顽固性头痛等症。⑥一次性注射法治疗各种疝气、鞘膜积液、囊肿、瘘管、腋臭等;特别介绍微创小手术治疗疝气新方法;⑦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遗精的中西医特色治疗。⑧生物酶加药物长效埋藏介入法治疗乳腺增生、癫痫、胃病等;⑨武氏3+X治疗中晚期肿瘤新技术。时间:5月25日~6月3日;学费:1680元。学习结束颁发“特技名医”铜牌。

儿科病中医辨证论治与直肠滴入疗法班

本班聘请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首的儿科专家团队,重点介绍小儿疾患的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授课内容:①介绍京城小儿王――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哮喘、肺炎、腹泻病、紫癜、肾炎肾病、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及用药特点;②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儿科常用的外治法;③系统介绍儿科抗生素的用药规律和使用原则;④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感冒、便秘、腹泻、疳积、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发热、咳嗽、惊风、呕吐等疾病的经验;⑤直肠滴入及直肠栓剂技术应用、特色经验方剂;避免腹泻、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发明人王洪才教授主讲。时间:5月26日~6月2日;学费:1200元。

各班第1天报到,带身份证及2张照片;

咨询电话:(010)84064076、84064077

联系人:刘老师、王老师

报到地点: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401室

网址:省略

齐都晨鸿医院阳光直肠滴入中心

直肠滴入疗法专修班招生简章

直肠滴入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物,采用专用器械滴入直肠,通过经络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中医内病外治法。临床上常用的直肠给药形式包括直肠滴入、直肠注入和肛肠栓剂3种。王洪才教授于1994年开始直肠滴入的临床应用与实践,2003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直肠给药专著――直肠滴入与临床应用;2005年全国首届直肠滴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确立了直肠滴入给药在全国领先的学术地位;2007年3月《直肠滴入临床应用》由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本书对以前直肠滴入相关书籍的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收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学科临床经验,实用性更强,代表着我国目前直肠给药的领先水平。本书在介绍直肠滴入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器具准备、药物配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小儿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病、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盆腔炎、单纯性阑尾炎、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便秘等常见病症的综合治疗方案,内容新颖,经验独特,案例典型。

为提高新老学员直肠给药整体水平,本中心面向全国招生,由王洪才教授亲自授课;每月1日、15日开课,为期5天,课程以大家所关注的疗效问题为主线,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上午见习病人,下午授课,以达到满意的授课效果;除传授直肠滴入的全部内容外,免费传授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特色药液口炎特灵合剂、银屑灵合剂、带状疱疹灵等药物的配制,前列腺腔内注射,鼻炎、鼻窦炎治疗,儿科大便常规特色检验等内容。

学费:面授班1200元,函授班800元,学习结束颁发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钢印结业证书。

乘车路线:自临淄火车站(或汽车站)乘坐旅游k5路车直达本中心。

通讯地址: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晨鸿医院阳光直肠滴入研究中心王洪才收。

邮政编码:255422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7

了解受众对象,以其为本

口腔医学专业图书是科技类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得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伊始,全国当时的口腔医生仅约600人,口腔本科年招生人数不足50人,设置口腔专业的院校仅有5所,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口腔医学逐渐壮大。据统计,直到2005年全国口腔医师达51012人,2007年在校口腔医学学生达54978人,2008年设置口腔医学专业的院校近180所。

针对这个庞大的基数人群,出版口腔图书的出版社应该围绕受众群体,在全媒体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下,通过网页点击率的统计,电子商务中购买力的统计,各大书店销售量的统计,来了解受众者的心理,分析他们的需求,寻找当下需求量最大的书籍或者及时再版。同时书的类别也要做到精细全,让受众群有更好的选择。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良好的选题,是引领市场潮流的一把双刃剑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选题策划关系到出版部门的兴衰。选题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编辑可以通过市场的需求以及趋势选择良好的选题,同时编辑的良好选题也可以引领市场的潮流。在全媒体时代下,不乏激烈的竞争。若想要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编辑就需要策划优秀的选题,提高选题的质量,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以全媒体的理念制定发展策略,打破传统的采编模式,建立一个统一策划的机制,整合创意。

在全媒体时代,媒介之间的融合与合作促使传统出版业和其他媒体的关系日益密切。口腔类图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更应该积极的适应这种潮流,围绕一个选题,多层次的进行开发,在发挥纸质图书优势的同时,开发新的媒介形式。比如,口腔医学的颌学、正畸等,将单一的图文结合的方式转换成其他的方式,或从传统的图书形式转换到电脑或者手机等其他载体,开创新模式。并将这新老模式一起整合,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多种模式交互推广

推广是出版社将已经出版的口腔类图书书目信息或者服务提供给受众群体。医学类图书要满足客户群体不仅仅要在内容上满足目标群体的要求,还要在其他服务上满足他们的需求。企业经常采用的模式有:广告、促销、推销等模式。

传统的广告模式就是借助一定的媒体,把相应书籍的亮点优势整合,进行宣传,主要都是以图片或者汉字的形式出现在报纸、杂志或者网络上。然而在全媒体影响下,我们可以将这些亮点或优势制作成视频,通过各种交流软件或者大众媒体平台散发出去,或者直接制作成有声阅读来吸引受众。同时在一些专业的展会、学会上刊登的广告带来的收益也会很大。这样通过各种媒介方式交互宣传,扩大口腔图书的广告覆盖、出现频次,也会相应树立自身形象在受众心中的地位。

很多的网络交流平台、论坛平台也都是良好的推广平台,通过医患交流、学者交流等等交流方式,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不仅仅可以把握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够带动销售,提升品牌形象。

多管齐下的销售渠道

针对既定的消费群体,完善常规的网店以及门店的销售,迎合受众的需求,积极拓展多管齐下的销售渠道。门店销售一直保持平稳发展,但在全媒体影响下,网络销售方式已经不是简单的局限在淘宝、当当、亚马逊,新的平台层出不穷,比如微信销售,直接点对点的销售模式,更容易被医生们接受,他们只需要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到书籍介绍,书籍内容,一旦满足他们的需求,直接支付。这不仅仅省下了跑去书店的舟车劳顿,就连电脑没在身边的问题都直接解决。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8

关键词:专业认证;pBL教学法;口腔正畸学

【中图分类号】G640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规范教学管理,2001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全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1]。根据这一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2]。201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参考国际、国内医学教育认证标准,制定了《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3]。标准一方面明确提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口腔临床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口腔医生,具备继续教育、职业发展和自觉再提高能力,而另一方面对教学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口腔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3]。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相关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技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学教育中[4]。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理论抽象复杂,而临床应用要求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甚至多学科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进入临床后不具备正畸思维方式,而pBL教学法恰好针对上述不足作了补充[5]。为适应专业认证的需要,本研究围绕《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着重推动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构建符合《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的pBL口腔正畸教学模式。

一、口腔正畸教学现状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治疗,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对临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国内外通常把口腔正畸学作为大学毕业后教育,在本科期间只就口腔正畸的一般概念及各种错合畸形矫治原则加以介绍,且没有列入临床实习。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如颌骨的生长发育部分不够直观,矫治器和矫治技术部分在教科书中单独介绍,而实际上矫治技术与其后的诊断治疗联系紧密,错颌畸形的诊断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多变,需要触类旁通,因此口腔正畸学历来是口腔教学中难教、难学的课程[5]。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口腔正畸学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仍是以讲授型为主,其优点是知识传递效率高,但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深刻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临床上面对具体病例时难以举一反三,难以建立完整的正畸学习思维方式。

二、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优势及问题

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由教师引导的小组教学模式,常作为讲授型教学模式的补充。首先,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其次,pBL小组教学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倾听能力和评价能力等[4]。但是目前pBL在正畸教学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问题设置随意性较大,对教学目标的控制有限,有时难以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不足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6]。《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中要求鼓励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进入临床医学教学阶段,鼓励采取小班、小组方式教学。因此,针对口腔正畸学pBL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推进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是实现《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核心要求的切入点。

三、以《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核心为依据,探索规范化口腔正畸学pBL教学法改革举措

1.制定pBL教学总体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是授课方式的改变,还应该与教学体系中各方面有机融合,需要系统科学的教改总体方案作为指导。由一线教师组成的pBL教学组,结合《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定pBL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有利于教师在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前提下逐步推进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转变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正畸教学过程;确定采用pBL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程序,如以病例讨论和实验课为主;丰富pBL教案,编写案例要兼顾典型性和综合性,问题设计循序渐进、引导有效;遴选师资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控制能力;并建立适合pBL的教学考核体系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2.建立规范的pBL教学程序

专业认证的目的在于规范国内院校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帮助学校建立起科学可持续的教学模式。由于pBL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在实施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应特别注重各环节的规范性。pBL教学实行小组学习。首先,教师将口腔正畸病例资料和问题提前两周发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看书、查资料,并欢迎学生到诊室参观、提问并及时解答。其次,教师指导如何使用检索工具,比如利用数据库资料,查阅参考书或文章,利用循证医学原理分析文献结论,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第三,上课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设置的问题进行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意见可随时提出,提倡辩论、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尽量不予干涉。第四,课堂总结。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学生的发言、讨论时间,然后由教师进行简单概括。最后,通过匿名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学生反馈信息,总结分析教学效果。

3.口腔正畸学的pBL教案设计及规范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建立结构良好,横贯口腔医学知识体系的高水平口腔正畸学pBL教案库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临床实际工作、学习的能力。pBL正畸教案的构成包括病例、图片、X线片、模型、问题、参考文献以及教师的辅导大纲等。病例和问题的设计既要来自临床,要有足够的知识含量,又不能过于片面。另外,pBL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每个小组具体讨论的内容不同,需要指导教师运用相同的问题和辅导大纲来引导学生思考,所以系列问题的巧妙设计和辅导大纲的规范编写更加重要。

在实践中制定正畸pBL教案编写指南、正畸pBL教案审核程序等教学管理文件,明确pBL教案的编写原则、必备元素、基本格式、审核程序。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供学生使用的教案和供教师使用的教案两部分,每个教案应以相关病例为基础,并根据教案所涉及内容征求其他学科相关教师的意见,经pBL专家组批准方可成为正式教案,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

4.pBL教学法指导教师培养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师资政策和教师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必须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结合《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要求,根据pBL新教学模式的的需要,必须对相关教师进行pBL教学方法的培养。指导教师上课之前要进行专业强化培训,定期召开教学讨论会。开展pBL教学时,指导教师要深刻认识pBL理念,并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把握病例中涵盖的各方面知识。在讨论中既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驾驭局面,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深入讨论,使讨论不流于形式。只有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pBL教学。指导教师对上课过程要有详细记录,包括教案分析,教案进展程度的建议,病例叙述中需要加强讨论的要点等。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校级pBL教师训练营,体验其他有经验教师进行的pBL教学,亲自带教pBL课程,在实践中提升pBL教学水平。由专家组、学生评估pBL教学过程及带教成效;反思后修正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pBL教学能力。编制pBL教师手册,规范化pBL教学。

5.pBL教学效果评估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教学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建立教学评价与督导体系,领导、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评价必须覆盖各个教学环节,其重点是对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及教育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必须建立相应机构,系统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基于问题学习的开放性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性,决定了pBL学习效果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单纯用考试成绩来反映pBL教学效果是不适宜的。因此,对照《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结合口腔正畸学pBL教学模式的要求,制定正畸教研室pBL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和标准。重新修订考试管理办法,显著减少各门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比重。制定课程的考核目标,促使学生能达到课程的目标。形成性评价包括测验、报告、综述、个案学习、文章、讨论课发言、课堂作业、课外自修、实验室操作、临床实习和课室内活动。通过不同的类型评价,可以探知学生们的知识、批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中进行。

四、结束语

在近几年的正畸教学过程中,教研室逐步引入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pBL教学法改革总体设计、教学程序和教案设计、师资培训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统筹规范。此次口腔医学专业认证创建活动,认识到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契机学习和理解先进的认证标准,改进和完善pBL教学法的正畸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索出一套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国际医学教育趋势的口腔正畸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梅人郎,陈钢,杨益,等.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2]郑少燕,杨棉华.以医学教育认证为契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37-38.

[3]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口腔医学研究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7):392-397.

[4]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5]冯翠娟,张扬,张丹,等.pBL在口腔正畸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107-108.

[6]杨茜,范存晖,陈杰,等.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6):551-552.

作者简介:周洁,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口腔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9

有人把最完美的女性解读为:埃及人的眼睛,美国人的牙齿,英国人的皮肤,瑞士人的手,中国人的脚……美国人对牙齿的厚爱早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多年的赴美留学经历对张士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他看来,牙齿是文明和教养的象征,所谓中产之路,应该从保护儿童第一颗牙齿开始。

口腔里的文明进阶

作为世界正畸联盟wFo会员,中华医学会口腔正畸专科委员,张士杰曾经于2008年赴美国康州大学牙医学院、哈佛大学牙医学院访问交流,并参加了哈佛大学种植研修班。美国人对于牙齿的厚爱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刚到美国的时候,张士杰就听到有人这样说:“现在到美国来上学的中国学生从穿戴上似乎与美国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有一样似乎有些不同,就是牙齿”。此话听起来非常刺耳,身为牙医的张士杰一边反驳一边开始关注美国的牙科诊所。

经朋友介绍,张士杰走进一家牙科诊所,不想诊所不大,看牙的人倒不少,而且必须预约。“难道有那么多人牙齿有病?”等到面见医生之后,他才知道“美国人并非等到牙齿痛了才来看病,他们是来洗牙、矫牙、做口腔保健的,在牙齿没有病的情况下,半年看一次牙医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

据张士杰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美国牙医协会倡导儿童第一次看牙医尽量在儿童第一颗牙齿开始萌出到一周岁这段时间之内,之后建议家长每隔三个月带孩子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维护。当儿童两岁时将会拥有自己的牙齿档案,5岁开始从父母、教师处深入了解口腔卫生知识,7岁则着重检查牙齿有无错位,因此美国儿童养成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他们来说,牙齿的整洁与健康是礼貌和教养的象征。

与牙齿“较劲”的美国中产

美国人对自己不够完美的牙齿非常“较劲”。

“有时我们会看到美国校园里很多孩子都戴着牙套,实际上,他们不仅从健康的角度看待牙齿畸形的矫治,而且还追求牙、颌、面功能与美的和谐、统一。”张士杰表示,美国许多行业,都在招聘启事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应聘者必须有一口漂亮、整齐的牙齿。”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从小矫治牙齿也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长大后求职的竞争力。

当然,和牙齿“较劲”的代价也是不菲的。

据《今日美国》报告,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牙齿保健上的钱,大概在1000~1500美元之间:拔一颗牙要200美元,补一个龋洞要100美元,洗一次牙要100~300美元,如果需要治疗牙神经,需花上千美元。有人开玩笑说,“美国人治疗一颗牙的最高价钱都够买一颗钻石,戴1年牙套够买一辆新车”。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篇10

器。这种古老的技术通过扩张阴道年到子宫颈外口。最近20年来腹腔镜手术和子宫

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妇科专业的一种重要的突破,现今在美国腹腔镜已成为妇

科最常用的手术器械。全世界对于永性绝育方法的需要是促进内窥镜外科发展的主

要原因。最重要的应用电凝方法改善了腹腔内止血的能力,使之有可能通过腹腔镜

完成手术操作。

腹腔镜的发展

1910年斯堪地那维亚的Jacobaeus首先报道应用光学器械对人类腹腔进行观察

2。当然在这篇报道以前也有几篇关于此方面发展的文章。早在1805年德国的Bozz

ani曾用烛光和一根简单的管子看到了尿道口。这启发了Desormeaux,他在1843年

首先发明尿道镜和膀胱镜3,光源是用煤油灯经过多面镜将光反射而来。以后,德

国的Stein于1874年发明一种光内窥镜。也是德国人nitze在内窥镜中加入一组镜头

,将看到的区域进一步放大4。美国的thomasedison发明的电灯泡对妇科内窥镜的

进展有了进一步突破。苏格兰的newman发明了远端有一个小的白炽灯泡的膀胱镜(

1883)。德国的Kelling(1902)首先报道在狗身上应用腹腔内窥镜。他先用针头

造成气腹。并用nitze设计有膀胱镜观察5,以后Jacobaeus(1910)应用一付套管

针管将一些妇女造成气腹,通过同一插管插入nitze膀胱镜,做了盆腔镜检查及腹

腔镜检查2。

腹腔镜技术在应用于妇科外科之前曾经过几度革新。美国的orndoff发明的腹

腔镜套管针上安上一锐利的角锥头以便于穿刺6,然后再插入一个自动套管鞘瓣膜

,以防止漏气。第一次气腹注入的是空气以后瑞士的Zollikoffer用了二氧化碳(

Co2)7。德国的Kalk介绍了应用一个前斜45?的透镜系统对上腹部检查,并且做第

二个穿刺也(1929)8。德国的Fervers再次报道用腹腔镜器械取活组织检查及电灼

腹腔内粘连(1933)9。1934年美国的Ruddock随后介绍了用腹腔镜一次性穿刺手术

10。几乎与此同时Boesch报告手术操作时抬高骨盆45?~50?。1937年美国的Hope应

用Ruddock腹腔镜诊断宫外孕11,美国的anderson(1937),powers及Barnes(19

41)用输卵管吸热凝固方法进行绝育12,13。1942年美国的Donalson及其同事用腹

腔镜做了子宫悬吊手术14。1944年Decker介绍了阴道镜,代替腹腔镜的进入方法(

图1.2)。

法国的palmer是第一位将腹腔镜广泛地应于临床的妇科医生15(1947)。他也

介绍了用子宫内插管做子宫内操作,并且发明输卵管通色素法。Hopkins及Kapany

在1952年介绍了光导纤维,使腹腔镜手术取得进一步进展。60年代早期Hopkins设

计了杆状透镜系统,现在大部分内窥镜都用这种透镜。几乎同时,德国的Frangen

-heim16(1963)和法国的palmer继续发明了用腹腔镜电凝做输卵管绝育。应用腹

腔内电凝是发展盆腔镜的主要促进力量,因为不掌握腹腔内止血的能力是不能做这

类手术的。盆腔镜的技术和器械操作方法的其他发展归功于德国的KurtSemm。19

63年他介绍了应用自动注气法以维持气腹17。Semm曾推荐一套完整的盆腔镜器械操

作装置,现在已经改进而且还在不断更新。

70年代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日益增多,Steptoe及edwards用腹腔镜发现了做试管

婴儿的第一个卵母细胞18。直到80年代后期在介绍了经阴道超声取卵母细胞以前,

腹腔镜一直都是试管婴儿试验中的组成部分。1972年Hulk及其同事介绍了腹腔镜输

卵管钳夹绝育方法19。加拿大的Rioux(1973)也介绍了腹腔镜下两极电灼输卵管

绝育方法。美国的Yoon(1974)也介绍了腹腔镜硅胶环输卵管绝育。表1.1以编年

史方式概述腹腔镜手术的发展。

表1.1腹腔镜发展编年史

研究者日期发明

Bozzani1805用烛光及简单的管子看见尿道口

Desormeaux1843介绍第一台尿道镜和膀胱镜,用煤油灯和多个镜面反射乐,成为

第一台有效的内窥镜

Stein1847发明光内窥镜

nitze1877在内窥镜管附加透镜系统,因此可以将所见区域放大

edison1880发明白炽灯泡

newman1883发明在膀胱镜远端用小的白炽灯泡

BoisseaudeRocher1889自插入鞘分离出目镜部分,而用不同的望远镜插入鞘内

Kelling1901用针头给狗注入空气造成气腹,然后插入nitze膀胱镜

Jacobaeus1910用套管针给人注入空气造成气腹,然后将nitze膀胱镜插入套管,

首次记录了用光学器械对人类腹腔的观察

orndoff1920发明尖锐的角锥状物对准套管针以便于穿刺,并发明自动套管针鞘

瓣膜以防止漏气(腹腔镜)

Zollikoffer1924用Co2代替空气造成气腹

Korbsh1927第一本带图谱的腹腔镜教科书问世

Kalk1929发明前倾斜(45?)透镜系统,为上腹部检查做第二穿刺孔

Fervers1933腹内粘连电灼

Ruddock1934发明一次穿刺腹腔镜手术,发表900例腹腔镜使用结果,对58例宫外

孕的确诊率为100%

Boesch1935应用垫高骨盆40?~50?方法

anderson1937用吸热凝固方法做输卵管绝育

powersandBarnes1941用腹腔镜电灼输卵管绝育

Decker1944介绍阴道镜

palmer1947第一位临床应用妇科腹腔镜的妇科医生,介绍用子宫内套管进行子宫

内操作及输卵管通畅试验

HopkinsandKapany1952内窥镜采用光导纤维

palmer1962用腹腔镜电凝做输卵管绝育

Frangenheim1963用腹腔镜透热法进行输卵管绝育

Semm1963自动注气造成气腹及全套盆腔镜器械

Stepoe1967出版英文版第一本腹腔镜教科书

Steptoeandedwards1970用腹腔镜取卵孕育试管婴儿

Clarke1972介绍腹腔镜输卵管结扎的器械

Hulka1972介绍腹腔镜输卵管绝育的钳夹术

Rioux1973发明腹腔镜输卵管绝育的二极电烙法

Yoon1974腹腔镜硅胶环输卵管绝育术

与腹腔镜技术发展的同时,重要的资料也发表出来。德国的Korbsh于1927年出

版了第一本腹腔镜的教科书,并附有图谱。30年代后期美国的Ruddock出版了900次

腹腔镜的结果20。这本书特别提到用腹腔镜诊断宫外孕有准确性。两年以后,也是

美国人的Belling出版了一本回顾性书籍,列出了腹腔镜的指征,特别涉及子宫内

膜异位症、盆腔炎及宫外孕的诊断。1947年palmer出版了他的《250例系列病例》

。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很多教科书中可见到关于妇科腹腔镜的介绍。1959年Frang

enheim出版了一本德文教科书,随后thoyer-Rozat21将其翻译成法文书,albano及

Cittadini22将其中妇科内窥镜部分译成意大利文。1967年第一本英文版腹腔镜教

科书由英联邦的Steptoe23出版。美国的Cohen24和Fear出版了第一部妇科腹腔镜的

美国出版物,随后于1970年美国第一部妇科腹腔镜教科书出版。1970年美国的whe

eless报道了关于门诊病人腹腔镜操作的大量病例25。

在美国建立了腹腔镜手术的标准及随访制度。1972年phillips建立了美国妇科

腹腔镜医师协会(aaGL),并于同年Hulk修改了美国腹腔镜协会并发症委员会第一

次年会报告。用于诊断和手术的腹腔镜对妇科日常工作的冲击是重大的,腹腔镜使

得妇科医生在大多数临床病例中确定了诊断,大大减少了剖腹手术的需要,附加的

进展促进了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分腔粘连、输卵管疾病、宫外孕和卵巢囊的

治疗。与剖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大大减少了金钱的花费、术后发病率和身体复

原时间。

子宫镜的发展

人们在腹腔镜发展以前已有查看子宫腔的想法。早在公元1000年abulkasim用

一面镜子的反射光照射阴道。法国的Desormeaux(1853)用一种早期的内窥镜看到

子宫内部,并报道这第一台“满意”的子宫镜。他还认出一位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

人子宫内的息肉26。1847年aubinais27用肉眼看到子宫腔,爱尔兰的pantaleoni2

8用Desormeaux最初设计的膀胱镜(图1.3)认出子宫息肉(1868)。法国的Clado

(1898)描述了几种子宫镜器械模型,并且出版了子宫镜检查技术的书籍(图1.4

)29。继这一成就之后关于子宫镜的专题论文不断出版。David于1908年特别介绍

了接触性子宫镜30(图1.5)。

子宫镜进一步革新是向有效的膨胀基质及能够清楚地看到子宫腔方面发展。1

925年Rubin将膀胱镜及子宫空内注入Co2相结合31。1928年Gauss用水冲洗血液并膨

胀子宫腔32。并将水源提高于病人50cm。1962年Silander用一个透明橡皮球安放在

内窥镜上,然后再在子宫内充气33。edstrom及Fernstrom于1970年推荐用高分子左

旋糖酐为膨胀剂34。1970年Lindemann用Co2膨胀子宫35。这些发展增加了子宫镜的

临床应用。表1.2概述了子宫镜的发展。

表1.2子宫镜发展的编年史

研究者日期发明

abulkasim1000应用镜子反射光至阴道内

Desormeaux1853用早期内窥镜看子宫内部,第一台“满意的”内窥镜

aubinais1864用肉眼观看子宫内部

pantaleoni1868用Desormeaux设计的膀胱镜认出子宫息肉

Clado1898描述几种子宫镜器械模型

David1907子宫镜的专题论文,特别介绍接触性子宫镜

Ruben1925结合应用膀胱镜及子宫腔Co2充气

Gauss1928用水冲洗血液并膨胀子宫腔,水源须保持高于病人

50cm

Silander1962用安装于内窥镜内的透明橡皮球使子宫腔充气

edstromandFernstrom1970介绍高分子右旋糖酐为膨胀剂

Lindemann1970用Co2膨胀子宫

Hamou1980介绍微型阴道子宫镜

Baggish1987发明聚焦全影照相子宫镜并附带四频道手术鞘尤其对nd:YaG激光

有用

因为早期子宫镜的透镜系统是低级的,常常发生光线和成像传播不足现象。现

在大部分子宫镜的透镜系统都有玻璃纤维环绕其周围,可照明子宫腔。1952年,V

ulmiere曾用一单片硬矿物质玻璃为引导,处理得当不仅能照明,而且当与目的物

接触时也能放大影像。1963年开始用一个光学套管放在斜鞘内的方法,并于1973年

Barbot在法国推荐其用于临床29而使之完善。1979年Baggish报道首次在美国应有

此器械29。接触性子宫镜是将光学与现代全景照相子宫镜的原理相结合,成为一种

简单的器械。1980年Hamou曾介绍了这种微型阴道子宫镜36(microcolpohysteros

cope),正如新近Baggish在1987年推荐的附带四个频道手术鞘的一种聚焦全景照

相子宫镜,对激光操作特别有用29。

参考文献

1.thetalmud.

2.JacobaeusHC.Uberdiemoglichkeit,dieZystoskopiebeiUntersuchung

seroserHohlungenanzuwenden.munichmedwochenschr.1910;57:2090-2092

.

3.GunningJe.Historyoflaparoscopy.in:phillipsJm,ed.Laparoscopy

.Baltimore:williams&wilkins;1977:6-16.

4.nitzem.UbereineneueBeleuchtungsmethodederHoblendesmenschlic

henKorpers.wien:med.presse;1879:V20;851-858.

5.KellingG.Uberoesophagoskopie,GastroskopieundColioskopie.munic

hmedwochenschr.1902;49:21-24.

6.orndoffBH.theperitoneoscopeindiagnosisofdiseasesoftheabdom

en.JRadiol.1920;1:307-325.

7.ZollikofferR.UberLaparoskopie.Schweizmedwochenschr.1924;104:2

64-272.

8.KalkH.erfahrungenmitderLaparoskopie(zumentes).ZKlinmed.192

9;111:303-348.

9.FerversC.DieLaparoskopiemitdemCystoskop.einBtitragzurVerei

nfachungdertechnikundzurendoskopischenStrangdurchtrennunginder

Bauchhohle.medKlin.1933;29:1042-1045.

10.RuddockJC.peritoneoscopy.westJSurg.1934;42:392-405.

11.HopeRB.thedifferentialdiagnosisofectopicgestationbyperiton

eoscopy.SurgGynecolobstet.1937;64:229-234.

12.andersonet.peritoneoscopy.amJSurg.1937;35:36-43.

13.powerFH.BarnesaC.Sterilizationbymeansofperitoneoscopictuba

lfulgeration.apreliminaryreport.amJobstetGynecol.1941;41:1038-

1043.

14.DonaldsonJK,SanderlinJH,junHarrelwB.mcthodofsuspendingute

ruswithoutopenabdominalincision;useofperitoneoscopeandspecial

needle.amJSurg.1942;55:537-543.

15.palmerR.instrumentationettechniquedelacouldoscopiegynecolog

ique.Gynecolobstet.1947;46:422-429.

16.FrangenheimH.tubalsterilizationundervisualizationwiththelap

aroscope.GeburtschuFrauenheilk.1964;24:470-478.

17.SemmK.DaspneumoperitoneummitCo2.in:DemlingL,ottenjannR,e

ds.endoslopie—methoden,ergbnisse.S.munchen:Banaschewski;1967:167

-169.

18.SteptoepC.Laparoscopicstudiesoftheovaries.nedtijdschrVerlo

skdGynaecol1970;70:296-300.

19.HulkJF,FishburneJi,mercerJp,etal.Laparoscopicsterilization

withaspringclip:areportofhefirstfiftycases.amJobstetGyne

col.1973;116:751-759.

20.RuddockJC.peritoneoscopy.SurgGynecolobstet.1937;65:623-639.

21.thoyer-RozatJ.LaCoelioscopie.technique-indications.paris:mass

on;1962.

22.albanoVe,Cittadinie.Lacelioscopiainginecologia(monografia).

palermo:Denaro;1962:i420.

23.SteptoepC.LaparoscopyinGynaecology.edinburgh,London:Livingst

one;1967,

24.CohenmR.LaparoscopyCuldoscopyandGynecography:techniqueandat

las.philadelphia:Saunders;1970.

25.wheelessCRJr.outpatientsterilizationbylaparoscopyunderlocal

anesthesiainlessdevelopedcountries.in:DuncanGw,FalbRD,Speide

liJ,eds.FemaleSterilization:prognosisforSimplifiedoutpatientpr

ocedures.newYork,London:academicpress;1972:125-129.

26.Desormeauxa-J.L’endoscopieUterine,applicationsauDiagnostice

tautraitementdesaffectionsdel’UrethredelaVessie.paris:Baili

ere;1865.

27.aubinais.Unionmed.1864;no.152.

28.pantaleoniD.onendoscopicexaminationofthecavityofthewomb.

medpressCire.London1869;8:26-28.

29.BarbotJ.Historyofhysteroscopy.in:BaggishmS,BurbotJ,Valle

RF,eds.DiagnosticandoperativeHysteroscopy:atestandatlas.Chica

go:YearBookmedicalpublishers;1986.

30.DavidCH.L’endoscopieUterine,applicationsauDiagnosticeautr

aitementdesaffectionsintrauterines.paris:Jacques;1908.

31.RubiniC.Uterineendoscopy,endometrioscopywiththeaidofuterin

einsufflation.amJobstetGynecol.1925;10:313-319.

32.GaussCJ.Hysteroskopie.archGynaekol.1928;133:18-24.

33.Silandert.Hysteroscopythroughatransparentrubberballooninpa

tientswithcarcinomaoftheuterineendometrium.actaobstetGynecolS

cand.1963;42:284-296.

34.edstromK,Fernstromi.thediagnosticpossibilitiesofamodified

hysteroscopictechnique.actaobstetGynecolScand.1970;49:327-330.

35.LindemannJ-J.theuseofCo2intheuterinecavityforhysteroscop

y.intJFrtil.1972;17: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