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十篇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十篇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7:09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1

【关键词】护士;推行;性教育;建议

promotionofsexualeducationbynursesinmacauCcurrentstateandsuggestionsYUHuiying1,HUanGCuiping1,LiXueping2.1.assistantprofessor,KiangwunursingCollegeofmacau,macau999078,China;2.Vice-president,nursesassociationofmacau,macau999078,China

【abstract】intherecentdecade,themacauGovernment,communityassociationsandschoolshavebeenmakingconcertedeffortstoinitiatesexualeducation.nursingprofessionalsinmacau,beingthelargestpopulationoffrontlinehealthcareproviders,playanindispensableroleinpromotingadolescents’sexualhealth.nursesinmacauhavebeenpromotingsexualeducationinthreeaspects,namely(1)nursingstudentsinitiatesexualeducationprojectsundersupervisors’guidance,(2)nursesinschoolspromotesexualhealthtoschoolstudentsonaregularbasis,(3)apartfromlaunchingrelevantpromotionactivitiesincommunities,professionalassociationsofnursesalsoprovideconsultativeservicesonphysiologicalandsexualknowledgetoadolescentsincollaborationwiththeGovernment.moreover,byorganizingacademicsymposia,theassociationsinitiatediscussionsonrelevanttopicsandoffersuggestionstotheGovernmenttoconsummatetherelevantpolicies.intermsoftheroleinsexualhealthpromotion,inadditiontoofferingdiseaseassessment,examinationandnursingcare,andarrangingsexualhealthpromotionactivitiesincommunitiesandschools,nursingprofessionalsaresuggestedtoalsotakeuptheresponsibilitiesfromtheleadershipaspectbymonitoringandenhancingthequalityandsafetyoftherelevantservices.Furthermore,fromtheresearchaspect,nursingprofessionalsmayinitiaterelevantresearchesandcapitalizeontheresearchfindingstoelevateservicequality.

【Keywords】nurses;promotion;Sexualeducation;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1背景

wHo[1]指出,基于护士在医疗体系中占的一定比例,加上护理知识上的优势及护理角色发展的多元性,他们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上扮演着独特的角色。青少年一般是指儿童过渡至成人生长发展的重要时期[2]。虽然青少年一般被视为健康的群体[3,4],事实上当他们踏入青春期,他们无论在生理、心理及行为上都有很大的改变[2],而这些改变往往导致他们作出高风险行为,例如危险[2,5-8],而这些行为对青少年期甚至日后的健康都有深远的影响。

2文献回顾

近十年,澳门政府、民间机构、学校共同合作开展性教育。澳门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设性教育导师和教学辅助资源培训课程,主要对象以培训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学校医护人员,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社工。同时出版不同教育阶段的辅助教材,资助民间组织和学生活动。因为澳门现时有关学校性教育中不同部分的内容选择性地渗透在个别的学科中,也会邀请护士团体及相关机构就特定的议题在不同时段进行讲座,但~少会把性教育独立地视为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根据调查[14]31.2%澳门中学生认为澳门所提供性教育是不足够的,但有36.7%认为自己接受的足够,当中存在距离,而他们的知识主要来源为老师、朋友、网络,学校医护人员只排第九位,反映中学生从规范性教育外获得信息较多。朋友及网络之信息未必完全正确,作为护理专业人员,在这方面可考虑从多方面入手,以使学生能获得正确讯息。

3护士展开性教育的优势

本澳的护理人员作为前线健康服务提供者中最大的群体[9],在青少年的性健康上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暂时未有针对本澳临床护士的性健康知识水平的研究,但综合本澳甚至国外的护理课程的设置,青少年及性生殖健康一直是护理教育中的重点之一,加上在护理的全人照顾理念下对服务对象的护理照顾不止是生理层面上的照顾,而且更会考虑心理、社会及灵性上的需要[10],而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在性健康上强调各层面的健康相符合[11]。

4澳门护士推行性教育现状

4.1积极在中学开展性教育

澳门学校护士主要提供学校健康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在学校的护士会定期推广性健康,进行性教育。然而性教育并没有被列入学校的正规课程,学校多按其办学方针、教学日程的紧张度、人力资源来推行性教育,其内容多寡有差异,某些有宗教背景的学校在推行性教育方面显得较保守。在过去一年,大约有13所澳门中学的校护进行了性教育,内容主要以生理知识、心理改变与应对、如何预防性传播疾病及两性相处技巧为主,接受讲座人数达1100人。除了讲座外,还提供校内咨询服务,支持学校导师在处理学生涉及性健康方面的问题。校护具有专业知识,并参与教育暨青年局举办的性教育导师培训班,因此,除教育内容具准确性外,技巧上有能迎合青少年的特性。除驻校护士进行有关推广外,澳门护士学会受邀到学校及社团进行性教育之主讲。由此可见,性健康之议题在学校及青少年团体中受到重视。

4.2青春热线护士接听

澳门特区政府关注到青少年的需要,自2002年7月1日起,教育暨青年局与澳门护士学会合作开设了“青少年生理热线”咨询服务,每逢星期一及星期四下午黄昏时段提供两小时的电话咨询,由专业护士当值,透过电话热线为青少年提供生理知识及性知识的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梦遗、月经、体毛、体臭、、避孕知识及怀孕知识等。

4.3护士学生在导师带领下开展性教育项目

除了护士在参与推行,新力军的参与更是重要力量。护士学生在护理课之导师指导下推行健康教育计划,透过讲座、游戏、话剧、分享、角色扮演等方法,推广有关性生理与心理,态度,性传播疾病,性所牵涉之法律问题。由2010年起,每年均有数名学生主动提出到小区进行有关性之健康促进计划,同时也得到学校及小区的积极参与,共于4所中学及一个青年活动中心进行,受干预对象352人,每项计划在计划前及计划后均使学生在性知识等各方面有所提升(见表1)[15],唤起中学生、中学教师及社会人士对青少年性健康之关注。期望透过有限资源,由自身做起,把事情由小做起,逐步形成大计划、大改变。表12010~2014年受接受干预人数及计划前后性知识答对率年份干预人数计划前平均分(%)计划后平均分(%)201015252.879.820114459.384.720127154.486.020137419.770.220141162.086.0

4.4护士学会建立交流平台

澳门护士学会于2014年主办第二届学校医护区域双年度会议,推行性教育之护士在会上汇报共同分享推动之经验。护士学会协办多场由澳门健康促进协会主办之青少年性与健康之研讨会、圆桌会议等,组织学校护士、老师、临床护士参加,在研讨会及圆桌会议上护士均勇于发言,表达在推行性教育及性关注议题上之问题与建议。

4.5参与性教育健康策略之制定

护士也获邀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工作,制定防治及宣传安全之健康策略,并主办不同形式之有关预防艾滋的比赛,定期开展有关中学生性议题之研究,护士在会上给予护理角度及健康促进上之建议。

5建议

5.1以护士为核心构建跨专业师资队伍

以护士为核心培养一批专且精的师资队伍,系统拓展专业人士和组织的支持网络,鼓励医护机构、社会工作机构及教育机构等人士成立性教育工作委员会。鼓励学校、社团及家长设立沟通渠道,并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实际的支持服务,如专业人士多往学校主讲性知识讲座,听取青少年对性的疑问及解答问题,设立求助或青春热线等。

5.2开展系统研究及指导教育及服务

系统研究澳门护士掌握性知识及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及现状;探究其性态度及相关文化与现象;了解青少年性健康危机及需求的服务。同时鼓励其研究结果与国际共享,互相提高,互相促进。由于青少年所身处生活环境不断变化,讯息的传播途径也不断更新,校园、小区及家长均有随着需要而调整性教育策略及内容,故有需要定期进行系统性研究并跟进。

5.3提供关心性健康的医疗及辅导服务,保健检查及疫苗注射,协助转介的需要应该让青少年清晰知道未婚怀孕、奉子成婚、单亲抚养、人工流产等一系列问题所衍生的后果。鼓励护士开展更多咨询服务,接受咨询时要考虑范畴及对象需要,保健检查及疫苗注射,协助转介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在提供服务时鼓励社会应有良好的家庭氛围,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及选择。提供服务者应考虑伦理及保密原则。

5.4深化服务-管理-研究工作

护理人员在性健康的角色上除了深化服务外,如可提供相关疾病的评估、检查及护理照顾、小区及学校的性健康推广外,在领导层面亦能负责相关服务的质量及安全监管与提升等管理工作[12,13],并在研究方面可开展相关研究,以运用研究结果来提升服务的质量[12]。

参考文献

[1]wHo.adolescenthealthanddevelopmentinnursingandmidwiferyeducation,Geneva:wHo.2004.

[2]wHo.adolescentdevelopment,http://who.int/maternal_child_adolescent/topics/adolescence/dev/en/,2014.

[3]UnFpa.adolescentandyouthdemographics:abriefoverview,https:///webdav/site/global/shared/factsheets/one%20pager%20on%20youth%20demographics%20GF.pdf,2014.

[4]wHo.adolescenthealth,http://who.int/topics/adolescent_health/en/,2014.

[5]UniCeF.thestateoftheworld’schildren2011,newYork:UniCeF.2011.

[6]CDC.Youthriskbehaviorsurveillance:UnitedStates2011.morbidityandmortalityweeklyReport,2012,61(4),1-162.

[7]mahalikJR,ColeyRL,LombardiCm,etal.Changesinhealthriskbehaviorsformalesandfemalesfromearlyadolescencethroughearlyadulthood.Healthpsychology,2013,32(6),685-694.

[8]ongJ,wongw,Leea,etal.SexualactivityandadolescenthealthriskbehavioursamongsthighschoolstudentsinthreeethnicChineseurbanpopulations.JournalofClinicalnursing,2013(22):3270-3279.

[9]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医疗统计.澳门,2013.

[10]DewitSC,o'neillpa.Fundamentalconceptsandskillsfornursing.St.Louis:elsevierHealthSciences.2013.

[11]wHo.Sexualhealth,http://who.int/topics/sexual_health/en/,2014.

[12]nHSeducationforScotland.Careerframeworkfornursinginsexual&reproductivehealth.edinburgh:nHSeducationforScotland,2014.

[13]RoyalCollegeofnursing.Sexualhealthcompetences:anintegratedcareerandcompetenceframeworkforsexualandreproductivehealthnursingacrosstheUK,London:RoyalCollegeofnursing,2009.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2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

社区青少年是指年龄在14a~25a、不在学校读书、尚未就业或没有固定工作、缺乏或没有家长监管的青少年。社区青少年的概念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域特点,社区青少年的概念,有别于以往的“问题青少年”、“边缘青少年”“问题青年”等概念[1]。在社会舆论与公共生活中,后者有着很重要的价值评价和负面标签色彩,而“社区青少年”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描述,比较容易为社会、家庭和社区青少年自身所接受。随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在青少年中,社区青少年作为一个游离于学校或家庭之外、处于社会控制边缘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其危险性也更高。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当及社区教育的不到位,使得社区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成为困扰他们成长的重要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1社区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从总体上看,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通过对比,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在校学生和工读学校的学生,其心理状况令人担忧[2]。另外有研究还表明[3],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敌意因子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区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情绪问题(抑郁或焦虑)、网络过度使用、暴力、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逆反、自卑、猜疑、自伤或自杀、性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适等,由此往往导致青少年多种危险行为的发生。

参考国内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除了生理和遗传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外,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外在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4]。研究进一步显示,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最重要因素,其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父母的文化素质及家庭关系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而社区青少年作为游离于学校和工作单位之外的特殊群体,家庭环境无疑成为其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生活在健全、和睦家庭的孩子普遍心理素质好,而生活在单亲、离异、夫妻不和的家庭中的孩子相对来讲心理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差。调查表明,在家庭方面,青少年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死亡、家庭成员患急重病、父母关系紧张和家庭负债等。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子女的身心受到创伤,而且会增大与父母的隔阂。而父母给与子女更多的温情与爱,子女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还有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说明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学校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资料显示社区青少年多数有学业失败感,对学校有抵触情绪;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那些不在学校、无人监管的社区青少年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现象,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暴力、色情中不能自拔。

2国外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

在美国,没有“社区青少年”这一提法,用的更多的是“atriskyouth”这一表达方式。美国青少年群体分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数量庞大且由于年龄、种族、信仰、家庭背景、生活区域等不同而导致其兴趣爱好、人生追求、生活方式、职业趋向有很大的不同。纵向的类别差异和横向的层次分化使得当今青少年群体越来越多样化。美国青少年在道德问题上的缺陷体现在“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这与美国社会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美国提倡的是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个人发展了社会就发展了。美国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主要基于以下方面:完善的社区发展基础,美国每年大约有30~50万志愿者加入到社区工作当中,其中不少人员参加社区青少年的心理矫治工作;针对性强的社区青少年矫治项目,包括依据其特点设立专门的青少年辅导中心、咨询室、训练中心等机构,辅导人员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和丰富的专业经历;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包括集体观摩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影片,或听榜样讲座、角色扮演活动、团体训练等[5]。

nYa(nationalYouthagency)是培育英国青少年和社会人士专业训练的组织机构,其服务的范围涵盖所有青少年和社会工作人士。nYa能帮助青少年通过非正式教育活动去学习和挑战更多的新知。nYa广泛地向年轻人提供运动、艺术及社区的机会,并在青少年心理发展和个人技能方面提供帮助,让他们在工作上有所改善与进展,其工作内容还包括培训和签署高等教育学院及区域雇主讨论学问小组计划。

3我国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

我国在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方面进行的比较好的城市有香港、上海等,在香港,除了“青少年服务中心”和学校社会工作以外,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还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专门派工作人员前往青少年常去的场所和街头,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地区,和青少年接触、交朋友,对中途辍学的学生、离家出走的青少年,以及一些青少年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恢复学业、回归家庭,引导他们走上正途。此项工作在香港被称为青少年的“外展社会工作”,是一项颇有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外展社会工作”选取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角度,来整合社会资源,可以说,香港的外展社会工作非常有针对性,对国内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上海在社区青少年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6]。2002年5月,建立了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担任召集人,全市18个委办局作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团市委,负责日常工作的推进与协调。浦东新区、长宁区、杨浦区率先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试点工作。同时,共青团上海市委与零点调查公司合作,组织了近5千名调查员,采用专业调查、上门家访、一对一访谈的形式,首次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状况进行普查,并建立了信息系统。调查显示,当时共有63万名具有上海市户籍,16a~25a,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少监管的青少年(统称“三失”青少年)。2002年9月,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会议召开,向全市推广试点经验,推动上海市19个区(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街镇和居(村)委会配备相应的工作力量,形成了市、区(县)、街镇、居(村)委会四级工作网络。2003年8月,为加强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从源头上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上海市委、市政府专门批准在共青团上海市委下设立了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与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合署办公),浦东新区、徐汇区、卢湾区、闸北区实施第二轮试点工作。2004年2月,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挂牌成立,并推荐产生董事会、监事会和干事人选。2004年5月,上海市全面推进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社区青少年工作在上海市全面推开。近年来,以杜亚松教授为主的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行为发展中心在青少年情绪障碍、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的预防干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时针对社区青少年也开展了相应的干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7]。

4结语

总体而言,国外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体系比较完善,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值得我们学习和总结。国内社区青少年工作起步较晚,即使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香港、上海也是在某种基础上摸索前进,更多的精力和设备放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上面,但在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要加强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队伍建设,我国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需要建立队伍网络,其中应该包括精神卫生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政府的各级相关人员、特殊治疗者以及社会志愿者等。不同的人员都需要接受相应的社会学、社区工作、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精神病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发展、环境、社会、人文的相关知识,各类人员都要以人为中心,以社区服务为主,以心理保健和预防为先,注重和搞好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区。

参考文献

[1]郭云霞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2006,10:205

[2]arthurmw,BrineyJS,HawkinsJD,etalmeasuringriskandprotectionincommunitiesusingtheCommunitiesthatCareYouthSurvey[J]evaluationandprogramplanning,2007,30(2):197

[3]BarryCt,GrafemanSJ,adlerKK,etaltherelationsamongnarcissism,selfesteem,anddelinquencyinasampleofatriskadolescents[J]Journalofadolescence,availableonline,21February2007,

[4]takYanLee,DtLShekandwaimanKwongChineseapproachestoUnderstandingandBuildingResilienceinatRiskChildrenandadolescents[J]ChildandadolescentpsychiatricClinicsofnorthamerica,2007,6(2):377

[5]timberlakeDS,HaberstickBC,HopferCJ,etalprogressionfrommarijuanausetodailysmokingandnicotinedependenceinanationalsampleofUSadolescents[J].DrugandalcoholDependence,2007,88(2):272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3

 一、加强领导,确立运行机制,形成工作网络

 2002年,镇党委书记钱光强同志高瞻远瞩,组建了九亭镇青少年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由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青少年保护办公室主任、各村(居委)主要领导、各学校主要领导担任。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联系各方协调解决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青少年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重要会议,共同商量、规划并部署了九亭镇各阶段青少年思想工作的重点,研究了工作运转的长效机制,从而形成了工作网络,使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形成了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整合效应,这一举动可以说在当时,在全区范围内是一个了不起创举,特别是对九亭镇青少年的健康顺利成长意义重大和深远,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应,得到了九亭镇人民的普遍肯定和赞扬。

 三年来,九亭镇的教育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九亭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九亭青少年正在健康、顺利、茁壮地成长,这一切都跟党委政府的直接参与、鼎力支持密不可分。

 二、改革教育机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当前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制度的问题,多干少干一个样,又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难以用时间和数量来衡量,而且这项工作本身的难度就很大。如果不以制度上进行改革,从制度上去保障,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那么青少年的成长健康建设必将是一句空话。

 2000年8月,九亭镇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拉开了九亭镇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自此,政府每年投资100万元,作为教育改革奖励基金,用于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奖金分配机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拉开差距,激励先进。资金的投向倾向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最基本的管理者——班主任和师德新高尚、教学显效、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

 教育体制的大胆改革,政府连续3年的巨额奖金的投入,使九亭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使九亭镇青少年成长健康建设焕发出青春活力,九亭镇中小学教学质量已达到农村一流水平,而且校校有特色、无案发。小学和中学双双被命名为松江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九亭中学积极申报市行为规范学校,目前已经通过两次筛眩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九亭镇青少年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保证了他们健康、顺利、茁壮地成长。

 三、多渠道、多角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努力营造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

 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设是一项影响深远,涉及学校、家庭、社区、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九亭镇党委政府树立起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积极开辟多种途径,努力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大胆探索推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设的社会化之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1、建立精神文明共建基地

 精神文明共建基地是推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和物质依托。九亭镇党委政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和建设健康有益、积极向上、富有时代感的课外活动基地,努力发展社区性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贴近青少年,吸引青少年,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在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几年来,在这方面开展的活动有:

 (1)聘请法制副校长,建设法制安全教育基地。

 2006年,在九亭镇党委政府关心帮助下,上外附中、九亭中学、九亭小学分别与九亭派

共4页,当前第1页1出所、泗泾法庭、市少管所结对,并且聘请三所单位的负责同志分别担任三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签订协议,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地开展。这一共建基地的建设,为九亭镇青少年安全法制意识的提高,提供了一项有效的途径。

 (2)开展军训,建设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教育基地。

 开展军训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学生的耐挫力、意志力、吃苦精神团结协作精神、集体意识、纪律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常有利,这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的良好的途径。

 九亭中学自1987年开始,一直坚持“新初一军训夏令营”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007年,又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九亭中学、九亭小学与武警总队第五支队一大队结成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单位,积极发挥部队参与学校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部队特长,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为学校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辟国防教育课堂;搞好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等。

 (3)加强寒暑假期教育,村委(居委)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

 寒暑假,是教育的空白地带,学校放假,家长上班,必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以正确地引导,开展系列活动,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吸引青少年,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为此在九亭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镇各职能部门、各村委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各村(居委)纷纷响应,因地制宜、积极主动的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系列活动,努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共同担当起教育关心下一代的重任。如“我爱家乡”征文比赛,“走进大学城”等。这些活动,学生喜闻乐见。有效地填补了寒暑假教育“真空”,取得了良好了效果。

 2、改建校舍,新建新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美好的物质环境

 九亭镇在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软环境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硬环境的建设,美的环境有利于美的心灵的培育,有利于塑造青少年美好的人生。为此,九亭镇党委政府重视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三年中,九亭小学新建了教学楼,改造了学校体育场;九亭幼儿园增建教学楼使办学规模扩大一倍;尤其让人自豪的是,政府投入巨资迁建了堪称上海乡镇中学一流硬件的九亭中学。三年中,我镇在迁建九亭中学、上大附外中,以及小学、幼儿园、成校扩建、改建所投入的经费达到5400万元(不包括土地),其中,新建扩建校舍建筑面积合计为31800平方米,新建改建绿化、道路面积计为46000平方米,校园建设面貌和学校硬件位居区一流水平。

 由于九亭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九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九亭人口的大量导入等。九亭党委政府目前又斥巨资正在建造更为现代化的新九亭中学。2006年九亭镇人民政府与上海大学联合开办了上海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这是九亭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九亭有了高中,九亭人民的子弟可以就地享受较高层次文化教育,这为九亭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特别是为九亭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平台。

 这些条件的改善为九亭镇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设创造了良好了物质环境,使青少年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自豪感。也为九亭镇的城市文化增加了一道道风景线。

 3、加强环境治理,净化育人环境,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九亭党委政府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优化育人环境,大力加强校园内部与周边环境,青少年易于涉足的场所(如:游艺机房、网吧等),包括一些文化市尝违法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的综合治理,坚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和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毒害,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整治周边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维护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正常秩序,为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加安静、健康、和谐、和谐的环境。

 4、树立典型,正确导向,唱响健康成长教育主旋律

 2006年12月,在九亭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镇教委的具体操作下,九亭镇教委对三年来九亭镇教育事业取得的不菲成绩和教改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召开了全镇教育工作会议。九亭教委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将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汇编成精美的宣传册,并且将册子送发到九亭镇的千家万户之中,大力弘扬乐于奉献,敢于创新,服务九亭的当代教师精神,在社会上正确舆论导向——九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精心培养。这一举措,在全区引起很大社会反响,为九亭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条件,同时,通过本次教育工作会议,首次表彰了“镇二十佳好教师”,

共4页,当前第2页2涉及中、孝成、幼四所学校的优秀教师,这大大鼓舞了全镇教师的信心,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扎根九亭,投身于九亭的教育事业,为九亭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奉献自己的才华。

 5、扶危济困,不让一个孩子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

 九亭镇经济发达,政通人和,但仍然有不幸的家庭,不幸的孩子,九亭镇党委政府本着对每个孩子的一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去就学和成长机会。在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九亭镇商会每年为九亭中小学特困学生提供扶助金,每学期每位同学受益金额为600元~800元,每年每校解决14位学生。同时,又接受设在九亭的韩国现代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助学资助,设立“现代奖学金”,每年助学金达3万元,鼓励和帮助青少年完成学业,这一举措,可以说“善莫大焉”,“功德无量”。

 6、创设条件,为青少年的健康顺利成长搭建社会大舞台。

 社会是大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推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九亭镇党委政府根据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支持,不遗余力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上档次,而且影响很大,又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一生来说,意义非凡。

 (1)2002年,在青少年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的关心帮助下,举办了“申办奥运千人竞走签名活动”,全镇青少年踊跃参加,受益匪浅,大大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2)2002年,组织了千人青少年大型夏令营活动——“红色之旅”,乘专列前往井冈山缅怀先烈,不忘志士壮举,发扬民族精神,“红色之旅”这项耗资百万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在上海市也是不多见的,这次活动使九亭青少年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增强了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也使不少偏差的学生端正了自己的人生之旅。

 (3)暑期广场文艺演出,每年举行一次,主要由学生面向全镇居民进行演出,目的是提高青少年文化艺术修养,培养他们主流文化艺术意识,每场演出,节目精彩,观众众多,反响积极。

 (4)2006年12月,组织学生观摩“九亭之夜”大型文艺演出,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5)其他活动,如各校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宣传七不规范,开展“爱我九亭,美化家园”的活动,上街做一天交通协管员等等。

 四、激活畅通“主渠道”,为青少年创建良好的健康成长平台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学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在九亭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围绕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九亭各学校义不容辞地、立体交叉地形成了健康成长教育网络。

 1、建立家长学校

 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层的单位,也是人的第一个自然教育的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校建立了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知识,推广经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做表率,提高家庭教育子女的能力。

 2、建立教育网站

 近年来各校都开设了教育网站,设制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的网页,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方式的特长,做到优势互补,探索在网络文化新环境下的,超越传统的教育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有效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党员教师帮教结对

 九亭的中小学全体党员教师与“行为偏差生”、“学习困难生”、“家庭贫困生”帮教结对,通过谈心、补课、家访等方式,鼓励、帮助和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苗子消灭在萌芽状态。近年来各校青少年犯罪率为零。真正体现出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4、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细胞,与青少年最贴近,相处时间最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们,他们是主力军。因此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建立一支过得硬的班主任队伍显得十分重要,各校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要聘请各方面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的成绩纳入长效管理机制,每学期进行评估、考核,并且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认真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

 5、开设健康心理课

 青少年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身心发育能不能健康

共4页,当前第3页3地发展,这很可能会影响今后一生的发展。而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对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校非常重视这方面教育,开设健康心理课。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或社会发展,十分必要,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6、建设校园文化

 九亭各所学校重视优美整洁的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但是学校更重深层次校园文化建设,致力营造一种独特的、和谐的、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与时俱进的新课题,学校通过“创建环境文化,培育精神文化,优化行为文化,完善制度文化”,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实现梦想的摇篮,使学校成为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舞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典雅先进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7、开展特色教育

 三年来,我镇各校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在狠抓办学质量的同时,十分注重创设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特色教育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青少年德、智、体、美等方面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推进剂。

 九亭小学艺术教育成果累累,曾先后举行两次大型书画展示,其中于2006学年举办了由松江区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书画现场会。

 九亭中学注重体育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设施优势,狠抓学生运动队训练,多年来参加区中运会成绩连续保持名列前茅。

 上大附外中坚持外语教学特色,课堂教学采用牛津教材,并实行小班化教学,特聘英语特级教师何亚男(原市三女中校长)担任英语教学顾问,每周来校一天进行听课、评课、备课指导和亲自上课演示。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4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项目办主任祝燕春女士首先致欢迎词,欢迎大家到妇联做客,并介绍说,学校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还有局限性,现代青少年接受信息很广泛,途径很多,应该有一个正能量的声音来引导孩子们,最后还阐明了本次筹备会的目的和意义。她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开展跨部门合作是现代的趋势。”

专家们分析了我国青春期孩子的现状,一致认为:独生子女导致了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表现极端、逆反心理严重,不能接受挫败,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抑郁,我们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伙伴关系;孩子的性健康关系到心理和生理,关系到方方面面,要注意加强性格的培养,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都很重要。

专家针对在校学生中男孩高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从心理和伦理的社会学角度去探讨,青春期的孩子处于非常脆弱和敏感时期,孩子的青春期年龄大规模前置,女孩过早成熟,男孩子出现生理、心智前置、心理后置;同龄的孩子出现心智上的差异,开展的项目和健康教育要注意虚实结合。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设立“青春健康日”很有必要,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宣传合力,探索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理念、新途径,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本书献爱心”是助力健康中国最好的切入点,向青少年推荐“一本书”很有必要,中国青少年的纸质书的阅读量比起其他国家相对较低。这本书要编好,除了生理、心理以外还得加上传统文化和法律方面内容,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本书”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改变青少年的不良习惯,我们要确定这本书的公益定位,突出社会组织拾遗补缺的作用,前期要确定合作的框架和重点。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5

本届高峰论坛将聚集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校工作者共同分享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面的前沿理论、前瞻设计与经验成果,搭建交流平台,共同为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一、会议主题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务培训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深圳中学

协办单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广州方昱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三、参会对象

全国各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德育干部及相关工作者、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社工作者、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会员、校园心理危机领域专家学者,全国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领导、教研员等。

四、会议时间及地点

时间:6月15日~18日,15号全天报到

地点:深圳中学(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北路深中街18号)

五、会议议程(见下表)

六、参会费用

会务费:1350元/人(含会议费、资料费、午间工作餐)。与会代表的交通费、住宿费及其他费用自理。

七、缴费方式

1.提前汇款

会务费可于2017年6月1日前通过银行进行汇款,汇款时请注明汇款单位及参会人员姓名。汇款信息如下:

汇款单位:广州方昱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州明珠支行

汇款账号:3602201809100068936

2.现场缴费

只收取现金,不能刷卡,不收取支票。

八、参会须知

1.报名方式及截止日期

汇款后请将参会回执单发邮件至,并在邮件中说明参会人员姓名、发票单位名称、汇款单位名称、财务人员联系方式。原则上同一个单位汇款开具一张发票。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1日。

2.鉴于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的有关会议住宿标准不尽相同,本次会议不再统一安排住宿,仅为参会人员提供会议举办地周边酒店信息及会议期间的相应服务,请参会人员按住宿标准自行选择、安排。

3.会议不统一安排接站,请与会人员自行前往会议地点。

九、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庄思琳

电话:0755-82155911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6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茁壮成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青春期不同于儿童期和成年期,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全身心发生迅速的变化,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进入这一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在“性”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自本世纪以来,青少年性发育成熟年龄提前,巨大的性生理冲动与青少年相对薄弱的道德伦理观念和道德意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关于性的困惑很多,在男女关系上不正当的行为方式也较过去有增多现象。因此,青春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进行性教育的时期,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是青春期的头等大事[1]。

生殖健康是指生命各阶段中生殖系统功能和所涉及的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适。青少年生殖健康是人类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在此阶段生殖健康出现障碍,将会产生难以弥补的不良后果。健康教育可以增强青少年对疾病的认识,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和她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发病率。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现状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宰,其健康关系到未来世界的兴旺与发达。然而,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却日益严重,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20岁以下的未婚女性妊娠,有200~400万青少年进行不安全流产。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婚前乃至妊娠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性健康教育和避孕知识缺乏。青少年具有性活动开始早、性伴多、性活动频繁、性知识相对缺乏以及不常用等特征。据有关调查显示,46%的青少年(≤16岁)近几次性生活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18%的青少年很少或从不用,32%使用失败(不会使用)。因此,青少年更容易导致StD/aiDS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及少女怀孕和流产等不良后果。

1.2性成熟提前与性开放观念的影响。月经的初潮,本能的增强是青春期个体的生理、心理特征。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及道德法制观念,不能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加上社会性开放观念的影响,促使了青春期的出现及初次的低龄化。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行无痛流产的女性共4032人,未婚妊娠者高达52.38%。

2流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2.1生殖系统感染及性传播性疾病。青春期生殖系统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性活动活跃的青少年人群是StD/aiDS的高危人群。2012年在我院行人流的妇女共计4032人,未婚妊娠者为2112人,年龄最小者仅13岁。其中合并有阴道念珠菌病、阴道滴虫病、淋病、尖锐湿疣、生殖系疱疹者分别是58.45%、51.17%、15.32%、7.58%、6.57%,这足以说明青少年性卫生知识的贫乏和性保护意识的淡漠。

2.2其他并发症近期并发症有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子宫穿孔、吸宫不全、羊水栓塞等,远期并发症有月经失调、宫腔粘连,再次妊娠时易出现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自然流产甚至习惯性流产等。还有研究发现,首次性生活在青春期早期,则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程利南指出,流产次数越多的女性,流产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越高。研究显示,在继发性不孕不育女性中有88.2%的人做过流产手术,经历过重复流产的女性在正常生育时发生流产的几率是无流产史者的2.5倍,早产率是1次人流者的5.44倍。这些身体上的伤害就如此之大,由于她们的无知进行多次的人流还会对她们今后的人生埋下严重的阴影。

3加强对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还处于一个性相对封闭和保守的社会,人们对性问题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尤其对青少年。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青少年青春发育年龄的普遍提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不足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量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需求,还是社会的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1通过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可以消除或减少他们对性的好奇,同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性心理机制,为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建立科学的交友观念,健康顺利地完成学业打下基础。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意识淡漠,避孕知识缺乏,往往导致未婚人流产率高,对未成年女性身心损伤极大。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已经成熟,但性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恋爱和性的问题几乎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必要的性健康教育可以消除他们对于性的好奇和误区,减轻由于性心理问题带来的苦恼,建立一个正确的性心理基础。

3.2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市在打击暴力色情方面的工作,为社会的和平稳定起到推动作用。在每年破获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暴力色情有着直接联系。倘若实行积极地性教育,就可以减少青少年因为不良性诱惑所造成的犯罪的发生。

3.3对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性问题和性传染疾病给在校大学生带来的伤害。多项调查中显示,未婚大学生流产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流产的痛苦给这些女生造成了身体和身心的双重伤害。同时,每年我国的艾滋病和许多性途径传播的疾病也在逐年上升,在校大学生受到这些疾病危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于性健康的意识,减少这一问题对大学生带来的危害。

3.4大学生对性卫生知识的了解严重缺乏,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有调查显示,若遇到意外怀孕的情况,5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对如何预防意外怀孕了解不多,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意识。有些女孩子甚至把‘无痛人流’当成避孕手段。在我院临床上曾接诊过一位不慎怀孕的女学生,她竟然对于人流手术满不在乎:“人流可以帮助瘦身,不就是减肥嘛,没什么关系”。甚至对医生要求做人流手术“2送1”活动,我们在叹其无知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心痛、可悲,她们居然无知到如此地步!她们不知道人工流产对女性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它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穿孔,引发慢性盆腔炎以及不孕症。

4建议

4.1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服务只针对已婚妇女,而忽略了未婚青年的需求。故建议有关部门对社会流动人口的未婚青少年提供性健康教育、避孕信息和生育健康的服务项目,有效地降低未婚妊娠和人工流产的比例。

4.2普及性教育和弘扬性文明是防止未婚妊娠的关键。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性教育列入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性教育措施一直显得十分无力,甚至被视为,更缺乏完整的系统教材。故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将青春期教育包括性教育纳入教育计划,可以在学校开设的“性心理学”课程,不仅让学生消除了很多关于性的迷惑和误区,纠正了许多曾经对性的错误认识,还增加了许多在性心理、性治疗方面的知识,使她们从对性的一种模糊懵懂状态上升到清晰正确的认知水平,使少男少女都能获得基本的性知识和性伦理教育,这对预防过早发生不正当,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程为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多数高校还仅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开设这一课程,孩子们渴望对性有一个了解但却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对于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在这方面的力度。

4.3妇联和卫生保健部门应重视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问题,应定期开设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为学生讲解健康保健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4.4建议开设青少年保健咨询中心,通过开设免费咨询热线、咨询门诊、网站网页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适时、适度、适宜的青春期健康教育。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7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7-0018-04

一、引言

儿童青少年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1]。为此,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相关教育和促进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促进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领域。

心理健康不是一种自发的状态,而是个人和社会双方努力的结果:个人有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为维护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两者的结合点就是心理健康服务[2]。中学生作为一个快速成长中的特殊群体,在其成长过程中必然面临维护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学生群体需要心理健康服务,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前提。与此相对应,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以心理健康发展为导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学生的相应需要,是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研究还比较零散,缺乏国家层面的和大样本的需要调研报告,因而难于从整体上把握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及其特点。

二、对象与方法

1.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调查协作组。协作组成员由国内六大行政区九所全日制中学十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组成。

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罗鸣春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开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问卷(amHSnQ)。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60~0.870之间;分半信度在0.712~0.856之间[2],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抽样设计

遵循经济而有效的原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国内六大行政区选取九所全日制中学,初一年级至高三六个年级的在校学生为调查样本。

4.调查方法

横断面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5.抽样情况

共发放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1809份,问卷回收率90.45%;剔除数据缺失值超过5%或有明显反应偏向的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748份(见下页表1)。

表1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表

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地区年级

男842(48.1%)

女906(51.7%)15.26±1.93汉族1541

少数民族207农村746

城镇538

乡镇464东部356

南部746

西部330

北部154

中部162初一年级346

初二年级330

初三年级332

高一年级243

高二年级313

高三年级184

总计17481748174817481748

6.数据分析

以每个青少年学生在6维度43个题项的得分为初始数据,计算青少年学生在各维度的均分及需要总均值和标准差,以均值大小反映被试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强度,以标准差反映被试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离散程度。统计中学生在服务机构、人员、内容、方式和途径、态度所属题项上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频次,计算出“希望+非常希望”频次的百分比,反映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在具体项目上的强度分布。检验amHSnQ的6维度各均分及总均分在人口社会学变量上的差异,得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和特点。

三、结果分析

1.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总体情况

(1)总体情况

中学生群体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见表2):6维度需要均值在1.74~3.14之间,需要总均分为2.63,介于“有点希望”(2分)和“希望”(3分)心理健康服务的区间内,总体偏向希望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学生群体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需要强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服务内容(3.14±0.48)、服务态度(2.95±0.59)、非专业服务(2.78±0.65)。非专业服务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题项的具体内容看,非专业服务是指来自青少年同辈群体、家庭主要成员、学校教师的环境支持与人际互动服务,它体现出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表达上的社会取向的特征[3]。

(2)服务机构

中学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排序依次为:学校心理中心、社区心理中心、单位心理中心、医院、私立心理机构、防疫保健部门、精神卫生机构、民间机构。学校心理中心(67.6%)为首选,社区心理中心(60.0%)次之,精神卫生机构(36.7%)排倒数第二,民间机构(23.8%)为最末一位。中学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的前三位是学校心理中心、社区心理中心、单位心理服务中心,反映出当前中学生既需要专业机构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同时也需要非专业化的一般社会服务。

(3)服务人员

中学生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排序依次为:同学朋友、父母家人、学校健康专家、学校老师、私人健康专家、医生、精神卫生专家、自己解决、民间人士、任其自然。75.1%的中学生把同学朋友作为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首选人员,父母家人(69.9%)次之,学校心理专家(67.8%)居第三位,学校老师(53.6%)居第四位,自己解决(25.0%)、民间人士(17.6%)、任其自然(11.8%)居倒数第三、二、一位。中学生希望提供服务的前三位人员依次是同学朋友、父母家人、学校心理专家。反映出当前中学生既需要专业人员服务,同时更需要来自同学朋友、父母亲人的人际社会支持和朋辈服务。

(4)服务内容

中学生希望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和项目依次为:人际关系、自己的身心管理、学业问题、校园生活与适应、身体发展与适应、青春期心理、危机干预、物质依赖、精神疾病预防。中学生最关注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是人际关系(91.3%),自己的身心管理(87.0%)、学业问题(87.0%)并列第二位,校园生活与适应(85.8%)列第三位,身体发展与适应(84.2%)排第四位,青春期心理(82.1%)排第五位。中学生在人际关系、身心管理、学习问题、校园生活与适应、身体发育与适应、青春期心理这六个项目上希望和非常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务的比例高达82.1%以上,表明这六个方面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学生最关注的心理健康服务热点。研究者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环境适应问题[4]。反映出当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聚焦在学习进步、人际关系、生活适应良好的发展性需要上。

(5)方式和途径

中学生希望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和途径依次为:科普宣传、健康教育、同学朋友咨询、与心理专家面谈、与家人讨论、网络服务、向老师咨询、书信咨询、与医生面谈、与精神专家面谈、电话咨询。居于前五位的方式为科普宣传(72.8%)、健康教育(72.5%)、向同学朋友咨询(72.1%)、与家人讨论(68.5%)、与心理专家面谈(62.7%);而与医生(37.9%)、精神科专家面谈(37.4%)和电话咨询(34.6%)被排在最末三位。结果表明,中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服务信息的首选方式和途径是科普宣传、健康教育、同学朋友的朋辈咨询。

(6)服务态度

85.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83.0%的中学生希望有固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服务,69.8%的中学生认为同学和朋友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很有必要。反映出当今中学生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服务意愿。

2.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特点

(1)男女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总体水平差异不大。在专业服务、内容服务、非专业服务、民间服务四个维度上,男女中学生性别主效应非常显著;男生在专业服务、民间服务两个维度上的需要显著高于女生;在非专业服务、服务内容两个维度上,女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显著高于男生;在需要总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表明男女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结构上有差异性,但总体需要水平差异不大。

(2)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略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中学生在非专业服务、服务内容两个维度上表达的服务需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从需要总分看,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表达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高于独生子女,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可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使其需要满足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导致独生子女表达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相对较低。

(3)农村生源和城镇生源在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方式途径、民间服务两个维度上,城镇生源的服务需要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在非专业服务维度,城镇生源的服务需要显著低于农村生源;需要总分上两者差异不显著。

(4)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中学生在服务态度上比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贫困的中学生更积极;在需要总分上,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中学生表达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

(5)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二年级学生在专业服务、方式途径、非专业服务、服务内容、服务态度五个维度和需要总分的服务需要显著高于中学阶段其他年级;数据显示初中二年级是中学六年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也是各种心理问题较为集中的时期,“初二年级现象”突出。

四、有效满足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建议

构建高效务实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满足和谐社会建设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是心理学促进社会发展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5]。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况与特点的调查结果,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和特点的调查,可以更具体地确定由谁、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优先满足中学生哪些心理服务需要,从而进一步完善以目标群体的心理需要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配置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针对中学生的心理服务需要现状和趋势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实施计划,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评定研究,建立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常模数据库,以此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规划和动态监测的基础数据。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国家或地区人口普查或者国家卫生调查相结合,不仅可以在更大的调查样本中收集更广泛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数据,获得更丰富的人口社会学资料,而且可以提高调查效率,降低研究成本。

第三,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促进体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服务可得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社会人际支持的自助和互助能力。加强专业机构与非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合作与支持,有利于形成专业服务和社会支持系统在维护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中的强大合力。

第四,鉴于中学生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服务意愿,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的建设,让心理健康服务覆盖校园,深入班级、宿舍,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育人、全过程心理健康服务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立体网络,最大限度满足青少年的心理服务需要。

第五,从青少年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人员、途径和方式的需要分布来看,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特点是既需要专业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也需要社会环境提供非专业化的一般性社会支持;既需要专业心理健康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更需要来自同学朋友、父母家人的人际互动与支持来化解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应该携起手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统筹规划,形成合力,营造一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6]。

第六,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焦点看,追求人际关系和谐、学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发展性需要是主旋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也要围绕这一主旋律。事实上,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以预防促进为主要手段,以矫治作为必要的补充和辅助[7]。

第七,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物质支持的同时,提供配套的心理促进和社会支持资源,从物质和精神上促进贫困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期和关键节点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学阶段,初二年级是一个关键期;加强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引导中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注:本研究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BmZ004)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5JZD00031)资助。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淑英.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5.

[2]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华人本土心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罗鸣春,邓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7):456.

[5]罗鸣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6]罗鸣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8

据悉,该《指导手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张锦涛博士团队与腾讯研究院联合开发,凝聚了北京师范大学该团队十余年来学术研究上的积累。这份来自国内权威研究机构的《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将于近期推出电子版,供公众免费下载。

未成年人遭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呈高发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19岁以下网民达1.71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网络犯罪、网络不良信息侵害、以及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均呈现高发趋势。

在2017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和权益保障的行政法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的建议》,建议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大力倡导在互联网行业内形成规范、统一以及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行业标准。

率先提出四大原则指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网民数量、网络使用时间持续增加,以及网络使用娱乐化趋势,未成年人网络过度使用及依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网络游戏沉迷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外发展最为快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此,《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率先提出了“有限使用、选择使用、公开使用和工具性使用”四大原则,作为指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准则,通过引导儿童青少年深入思考分析网络使用的利与弊,帮助其从小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张锦涛副教授向记者表示:“研究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常常落在已经出现网络成瘾症状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但实际上这部分儿童青少年仅占很小的比例,大约为未成年网民的10%左右。我们认为,如何指导和引导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网民更有效、健康地使用网络,才是当前更为迫切需要关注的。”

他表示:“这份手册的亮点之一是《践操作篇》,基于动机访谈及行为改变理论帮助儿童青少年做出改变决定,并通过具体的时间管理、情绪调节、放松与冥想等压力应对方法帮助儿童学会有效地积极应对压力并进行自我提升,最终通过综合使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达到抵制网络诱惑、减少过度使用网络的目的。”

主导开发该《指导手册》的张锦涛博士团队,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领域的研究,对儿童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成因、机制及干预都有丰富的经验。团队在学术和实践上十余年的积累保证了手册在专业上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守护好小网民是互联网企业不容推卸的责任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网络空间未来的主要建造者和参与者。已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同伴压力、学校氛围都对儿童的网络使用情况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指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是关系千家万户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大事,需要家长、学校、相关部门、互联网行业共同行动,是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参与的、长期的,不可逃避的责任。

《指导手册》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家长、学校三方出发,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健康使用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在家长、学校的共同指导下,充分学习和思考网络使用的利与弊,特别是健康使用与过度使用的利弊转化。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博士向记者表示,守护好小网民是互联网企业不容推卸的责任。“儿童青少年是所有互联网产品下一代的主人,守护小网民就是守护互联网的未来。”

他表示,腾讯的各个产品线都在守护小网民这件事上做了很多努力,例如腾讯游戏推出的“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关联孩子的QQ和微信账号,查看孩子的玩游戏记录、消费记录,防止网络游戏沉迷;腾讯视频推出安全动画平台,让儿童和青少年观看动画时免受黄色、暴力信息的侵害;在微信平台上,腾讯公司对于儿童色情、校园暴力以及各种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内容,采取举报与惩罚双管齐下的措施,在打击力度上决不手软。

在此基础上,腾讯研究院利用内外部的学术资源,与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了《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希望能有针对性构建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的,包含家长、学校及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多方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该领域目前在国内、国际上均缺乏优秀的、可供参考的范本。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9

1.深圳青少年社会教育法制建设欠缺尽管国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但因法条内容宽泛、执法主体多元而效果倍受影响。深圳目前仍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使得青少年社会教育在体制上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责任主体模糊、上下关系脱节、多头管理等问题。青少年社会教育处在一种各自为阵和无序的状态,难以形成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线和长效机制。

2.深圳青少年社会教育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深圳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种类繁杂,造成资源浪费和拥堵,形成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局面。同时,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与设施参差不齐,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且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容易造成资源整合的困难和使用的浪费,对社会教育的统一性管理造成困难。如一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属于市教育局管理,需受教育局和工商行政部门共同管理;一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属于总工会或市文物保护管理处管理,其管理方式也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社会教育机构分属各相关行政单位。这使得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缺乏统筹,政出多头。

3.社会教育平台和资源与青少年现实需求不完全匹配深圳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各类平台和载体,包括社会教育基础设施、社会教育组织、活动载体等,都有很大改善,但其资源有效整合较欠缺。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涉及技能培训类项目,如文化、艺术、教育、科技、义工等领域,但心理支持、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矫正领域很少,几乎没有涉及偏差和不良行为矫正、人格成长和抗逆力等方面的社会教育资源。普遍现象是非技能培训类的服务项目,往往收费较为昂贵,而这正是青少年成长必需且急需的服务。

4.深圳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有待完善在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支持系统中,能够支持并正确引导青少年接受社会教育的组织和机构较少,这将导致青少年在面对繁杂的社会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现状时易茫然无助,且受到社会不良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未彻底从“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青少年社会教育多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从理想状态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校教育偏重理论,家庭教育偏重伦理,社会教育应偏重实操。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人格的社会化进程。

5.深圳青少年社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有待提高目前,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要落脚在爱国主义教育、科普等内容上,未有明确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的问题提供的对应服务。一些社会教育虽名为社会教育而实为另一种形式的学校教育,其提供的教育内容依旧是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大多数青少年对“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音乐厅”等开展的社会教育项目满意度较低。

6.深圳市社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有待提升深圳青少年对社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并不高,认为当前社会教育存在内容不够丰富、实践性不强;形式不够灵活、缺乏趣味性;可参与性差、持续性较弱;提供社会教育的主体不多,收费较贵等问题。社会教育在青少年人格塑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方面仍需加强,其享受教育的主体选择性和满意性都有待提升。

7.深圳青少年社会教育品牌有待塑造经过十余年打造,深圳“读书月活动”、“志愿服务”、“市民文化大讲堂”、“社工服务”等项目已初显生命力,但其品牌效益和认可度却有待加强。在社会教育品牌的打造过程中,针对青少年的特殊需要开展的相关主题活动较少,更未形成可持续的品牌。

8.青少年社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健全深圳市每年投入的财政经费预算不足,导致各社会教育运营单位或机构无法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维持。如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年均服务约3万人,年财政投入约120万,年运营成本达2300万;罗湖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年均服务约3万人,年财政投入约230万,年运营成本达980万。又如深圳团市委下属的15家社会教育机构或基地的运营情况看,多数机构或基地运营成本大大高出财政拨款,而维持运营的方式主要是利用自身培训收费以及其他收入补充。另外,除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外,社会教育还面临经费投入的力度不强和拨付进度迟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大部分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和场馆处于求生存状态,难以开展真正专业化和有针对性的社会教育服务内容。

二、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法制建设深圳市政府应在在社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立法、理念的导入、政策的制定以及实践活动的推动上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建议人大将青少年社会教育纳入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条例》及其有关实施细则。

2.对青少年社会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目前我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主管统筹机构,呈现多头管理、机制紊乱的现象,导致青少年社会教育无法协调统筹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不利局面。针对此,政府应权衡利弊、加以整治和调整,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行政管理权统一归口到教育行政部门,由市编制部门核准编制,在市教育局设立“社会教育管理处”,在各区教育局设立“社会教育管理科”。同时,成立“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配合政府规范行业行为,推动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的全面和健康发展。

3.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消除青少年社会教育体制障碍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应逐渐改变应试教育下“一考定终身”的升学体制,推进“文化成绩+实践成绩+综合面试”相结合的分类入学考试制度,建立从职业道德水平、理论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及学生和家长评价为主要标准的教育评价系统,让青少年从茫茫的书海、题海中走出来,自由的参与社会教育活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而不是书呆子型的单面人。

4.加强宣传攻势增加群众认识和认同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专门管理机构应大力宣扬社会教育,采用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宣传。一是要通过宣传,肯定社会教育在提高青少年德商和综合素质中的突出作用;二是通过宣传,强调社会教育目标是培养公民具备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等特质;三是通过宣传,引导社会形成积极的社会教育理念,防止社会教育功利化倾向的蔓延。

5.建立青少年社会教育评估机制建立青少年社会教育评估机制,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或行业协会对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内容和提供的服务进行有效考核和科学评估。目的在于及时获取有关反馈信息,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反映教育成果及成效,促进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6.整合社会资源进行青少年社会教育青少年社会教育离不开社会,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大教育观”,社会资源都有教育青少年的义务和责任。在英国,如果有中小学生逃学,在镇上的居民都有义务带回学校。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机构和部门都有专门的“开放日”,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参观体验的机会。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一是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多让青少年参加社会化教育学习及有关活动;二是改变现行学校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增加人格、公民实践、道德素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内容;三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增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所有社会组织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责任感,杜绝“无人管”地带的存在和“无人管”青少年现象的发生。

7.充分重视青少年教育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培养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国内尚未形成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独立学科,理论研究较弱,人才队伍较缺乏。针对此薄弱环节,建议成立“深圳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研究会”等组织,设立青少年社会教育学科,加大青少年社会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等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8.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逐渐实现无缝对接以及成长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建议由团市委牵头,成立“青少年社会教育联盟”等组织,吸收家长、老师、学生和社会教育机构成员参加,协调三个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育、青少年婚恋观教育、成长与成功教育等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范围,规定具体的课时,做到教学有内容、学习有教材、质量有保证,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家庭应充分重视青少年社会教育重要性,拓展校外、家外的社会教育机会,让青少年多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化教育活动。

9.建立多元化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实施主体及平台打造多元化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实施平台,一是加大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服务中心”。将青少年社会教育定位为公益事业,具有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其经费来源应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少量经营性收入。在每个社区设立一个“青少年社会教育服务中心”,结合专业社工机构开办青少年社会教育特色服务项目,探索建立青少年社区型教育体系和教育基地。如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吸纳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心理工作者担任志愿者,组织开展各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益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汲取健康养分、排遣不良情绪、纠正失常心理、培养积极人生观的活动场所,引导青少年建立和形成健康与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二是合理利用网络、电视、传统书刊和纸质媒介资源资源,创办关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专门网络、电视频道以及专门书刊,提高传媒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专业化和专门化程度,净化网络与电视和期刊杂志的环境,充分发挥传媒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功能。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篇10

社会各界朋友们:

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生活娱乐、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倡导文明新风,净化网络环境,促进和谐稳定,是全市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及广大网民的共同责任。在此,我们向全市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全市网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严格规范网站建设与管理。自觉遵守国家关于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不违法违规开展业务,切实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新闻信息;坚持提供客观、真实、健康的信息和内容;坚持提供健康的上网环境和内容链接;强化行业自律,恪守行业规范,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网络公德教育,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三、自觉抵制网络低俗内容。不制作、不传播违反国家法律、影响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破坏民族团结和的新闻和信息;不开设不健康声讯服务,不登载不健康广告,不链接不健康网站;不运行带有凶杀内容的游戏。

四、坚决抵制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相违背的信息内容。对散播谣言、侵犯隐私、侮辱他人、信谣传谣的信息及时删除,不跟风,不炒作。

五、全市互联网行业、广大网民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切实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坚守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坚守国家利益底线;坚守公民合法权益底线;坚守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坚守道德风尚底线;坚守信息真实性底线。

六、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不在网站上发表、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等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自觉倡导文明言行、传播文明观念,做文明上网人。

文明办网是保证互联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文明上网是我们每位网民的责任,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是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和广大网民共同的社会责任。希望社会各界朋友们自觉、自律,成为文明的网络信息使用者、建设者,养成文明、健康、安全的上网习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我们寻求知识、了解社会的良师益友。

朋友们,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和谐,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携手共建绿色网络空间,奏响网络文明的和谐之音!

文明上网的倡议书【二】

全体同学: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之掀起了网络热潮。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互联网负面影响也有显现,尤其是对中学生的影响尤甚。网上的腐朽文化,对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侵略;网上的黄色流毒,对部分学生的身心进行摧残;网上的暴力文化,对部分学生的行为进行误导。

对少数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让我们感到非常痛心。在我们学校也大量存在着在家上网、在校逃学外出上网、用手机上网等现象的存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在全校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学习上网,远离低俗,远离毒源,营造校园网络文明、健康的环境。特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争做网络道德规范榜样。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要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2、养成在校不上网、双休日合理上网的好习惯,不沉迷于网络,不登陆、浏览不健康的网站、视频、图片等,不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和反动不健康的言论。

3、各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专题班会,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学会正确对待使用网络资源,讲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倡议文明合理上网。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去创造。让我们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文明上网的倡议书【三】

全省的青少年朋友们、同学们:

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谐课堂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步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给我们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网络已成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网民。

网络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不良资讯、长时间上网也危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个别网站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刊载格调低下的图片、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甚至传播暴力文欢及严重危害社会的内容,使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收到侵蚀,身心受到摧残,行为失范。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血药。为使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虚拟社区的和谐家园,我们向全省广大青少年、同学们发出如下文明上网倡议: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抵制腐朽思想的侵害,接受科学进步的思想,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传播弘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城市守信、最及收费、艰苦奋斗的内容为荣,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

争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实践者,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要自觉原理网吧,不利用网络煽动闹事、拨弄是非、造谣生事;不在网络上冒名顶替、污蔑欺骗;不散布虚假言论,不轻信网上留言。

共同维护文明网络环境,共同清扫网络垃圾,不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维护网络安全,不在网上宣传色情、迷信、暴力的内容,不在网上谩骂、攻击他人,注意文明用语,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