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训练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7:21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1

关键词:日常生活环境;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影响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日常生活环境变换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因素,选取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患者共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等治疗方法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1],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患者共50例,结合实际治疗状况选用孤独症诊断标准和儿童孤独症评定表,如果儿童的各项评判项目分数加起来大于或者等于30分,则可以断定该儿童患有孤独症。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共50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童14例,女童11例,平均年龄为3.71±1.59岁,C-pep发展总分为19.32±12.01分;对照组男童12例,女童13例,平均年龄为3.68±1.67岁,C-pep发展总分为22.34±14.98分。

1.2康复训练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接受康复训练,如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等,每项训练均每天1次,1次训练的时间为40分钟,一个星期持续6次,连续3个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训练基础之上,联合采用生活环境刺激法进行治疗,日常生活环境刺激治疗时间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儿童孤独症心理测试。

1.3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比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在康复治疗之前、后C-pep发展总分和其余六项评分比较

观察组康复训练之后C-pep发展总分和其余六项评分与康复训练之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康复前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以及感觉统合训练、以及日常生活环境变换等治疗方法。日常生活环境刺激治疗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第一,在家庭中设置了儿童游戏房,房间内光线以明亮、色泽充沛为主,同时可以满足儿童听、看以及触摸等行为需求,房间内颜色布置鲜亮,设置各种玩具,如蹦蹦床、洋娃娃以及羊角球等。患儿除吃饭和睡觉时间之外均在游戏房中度过,家长最好相陪;蹦蹦床、洋娃娃以及羊角球娱乐设施的游戏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每次,其余游戏均控制在4分钟左右每次;第二,家庭氛围和谐。吃饭时由两个以上家人相伴,儿童自主进餐,进餐过程中与儿童保进行愉悦地聊天;第三,家长每天给儿童进行早晚沐浴,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第四,设置儿童独立卧室;第五,每隔15天改变一次客厅布置。医院:第一,设置儿童游戏室;第二,午餐时间安排多个患儿由家长陪同进餐。社交:患儿可以每周参加2次亲子园,每次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家长应该定期带患儿外出旅游,每周1次,每次时间不低于120分钟。

综上所述,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时,可以应用行为分析法、引导式教育以及感觉统合训练、以及日常生活环境变换等治疗方法,其中日常生活环境变换法能有效改善儿童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2]。

参考文献: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2

【关键词】低视力;视觉康复训练;儿童;视力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visualrehabilitationtrainingonvisionoflowvisionchildren.method:atotalof72lowvisionchildren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methodfromJanuary2015toSeptember2016,36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akenwithroutinevisualrehabilitationtraining,theobservationgroupdevelopedindividualizedvisualrehabilitationtrainingplanandimplementedtherelevanttrainingstrategy.the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oftwogroupswerecomparedandthequalityoflifebeforeandaftertrainingwasobserved.Result:afterrehabilitationtraining,thevisualacuity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0.05-0.09(11.11%)and0.10-0.29(30.56%)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of33.33%and47.22%(p

【Keywords】Lowvision;Visualrehabilitationtraining;Children;Vision

First-author’saddress:RehabilitationHospitalofDongguan,Dongguan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3.036

低力(lowvision,LV)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该病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屈光不正、高度复性近视散光、视神经萎缩中度远视等,此外先天性青光眼术后、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在一段时间内也属于低视力范畴[1-2]。低视力患儿存在明显视觉损失,这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而需尽可能的改善患儿视力。视觉康复训练是低视力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改善患儿视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72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视觉康复训练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总结一套高效的视觉康复训练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72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纳入标准:患儿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且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性视觉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均编制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并实施相关训练策略如下:

1.2.1设计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训练前收集患儿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家属患儿视觉活动、日常生活特点和障碍问题,并与患儿交流沟通,了解患儿性格特征,与相关医师共同协商,编制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计划制定后,向患儿家属讲解,及时调整计划,满足家属的相关需求。

1.2.2心理干a和健康教育为提高家属和患儿治疗依从性,应对患儿和家属进行相关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模式,向家属介绍患儿的病情、视觉康复训练安排、家庭护理知识与技能等信息,告知家属和患儿坚持视觉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儿视力,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获得家属和患儿的积极配合;训练前应观察患儿心理状态变化,出现负性情绪反应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选择成功案例鼓舞患儿,帮助患儿重塑治疗信心。

1.2.3合理使用助视器严格依据患儿视力,选择合适的光学或非光学助视器,视觉康复训练中要求患儿佩戴助视器;同时,设计配套阅读材料,要求字体从大至小,配合不同训练阶段使用,便于监测患儿视力和阅读能力改善情况[3-4]。

1.2.4视觉定位能力训练选择儿童感兴趣的阅读图册或文字材料,从中选择某个图案、字母或文字,让患儿在材料中找出,训练患儿快速阅读能力和阅读的精准度;指导患儿进行笔画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图案,让患儿沿着线条轨迹描红临摹,锻炼患儿头部运动追踪能力,提高眼部与手部配合的能力。

1.2.5视觉记忆能力训练让患儿先观察房间内陈设,再取走房间内的某个物体,让患儿回到房间,观察移走了哪个物体,并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和位置,锻炼患儿的视觉记忆能力[5]。

1.2.6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带领儿童在音乐中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如刷牙、穿衣服、洗澡、洗手、整理衣物等,积极鼓励患儿自己完成个人卫生清洁等,提高患儿独立意识和日常生活能力。

1.3观察指标两组均行视觉康复训练6个月以上,训练6个月后检查患儿视力情况,记录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并比较。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hinese-versionlowvisionqualityoflife,CLVQoL)评估低视力患儿生活质量情况,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6]。患儿训练前后分别进行CLVQoL评估,统计远视力、调节能力、阅读和精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康复训练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视力0.05~0.09和0.10~0.29的比例分别是11.11%和30.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和4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训练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康复训练前,观察组远视力、阅读和精细工作、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远视力、阅读和精细工作、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对于儿童眼部卫生问题关注度逐渐提升,而儿童低视力人群也成为眼部疾病研究的重点。低视力直接影响患儿对社会及环境的正常认知,干扰儿童的各项肢体活动,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负性影响较大,随着病程延长危害性逐渐增加,甚至导致儿童终生视力损失。故应尽早开始低视力的治疗尤其应做好视力康复训练,并长期坚持改善患儿预后[7]。

与成人低视力相比,儿童视觉经验较少,缺乏建立起完善视觉记忆,多数患儿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视觉缺陷,仅使用残余视力,且部分患儿合并其他生理缺陷,视觉康复训练难度较大,要求更多且时间更长[5]。根据儿童低视力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视觉康复训练方式,在训练中遵照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积极改善患儿视觉功能,并注意纠正患儿心理和智力发育障碍[8-9]。本院针对儿童视觉康复训练的特点,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生长发育的异同,编制了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针对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为日后康复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对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实践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视力0.05~0.09(11.11%)和0.10~0.29(30.56%)者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和4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儿童视觉康复训练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尤其是患病年数长、视觉损失大、性格内向的患儿低视力治疗和康复训练难度更大[10]。在实际视觉康复训练中,应把握儿童低视力的病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视障儿童视功能和心理状况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不宜刻板的使用标准的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和方法[11-13]。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是视觉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眼科医师及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家属配合视觉康复训练,并定期评估患儿视觉功能改善效果,告知患儿和家属已经取得的成果,督促和鼓励患儿及家属更好的坚持康复训练,全面改善视觉功能[14]。本次研究认为个性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较为适用于现代低视力儿童及家庭,家属较容易接受和配合治疗,在训练中应先设计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积极争取家属的意见,同时训练前和训练中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保证患儿和家属保持良好的视觉康复训练热情。此外应严格依据患儿视力,选择合适的光学或非光学助视器,在视觉康复训练中合理使用助视器及配套阅读材料,使视觉康复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视觉功能训练方面,视觉定位能力训练和视觉记忆能力训练为主要训练项目,灵活选择儿童喜欢的形式进行训练,提高患儿参与积极性[15-17]。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忽视技能训练,提高患儿独立性,提高其生活能力,促进患儿正常行为发育,并减轻家属照顾负担[18]。

综上所述,低视力儿童视力采取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胡运涛.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觉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8(7):119-120.

[2]胡甸萍,o建初,王剑鉴,等.康复训练对高度远视儿童屈光结构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5(2):149-151.

[3]肖婷,张黎.儿童低视力康复概况[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5,7(2):45-46.

[4]杨俊芳,陶利娟,漆争艳,等.低视力儿童应用助视器提高视觉质量的效果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8(10):63-64.

[5]李桂芹.康复训练仪在低视力儿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5(24):2897-2898.

[6]胡爱莲,孙葆忱,张旭,等.北京市医疗机构低视力康复服务状况调查[J].眼科,2015,10(5):348-351.

[7]邵锦华.康复训练对儿童低视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6,8(10):113-114.

[8]覃建.不同类型助视器在视力残疾学龄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9]曾素华.家庭护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10]曾玉.技能训练干预对成人低视力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1]曹紫玄,王萌,陆悦美,等.对我国儿童低视力康复的一些思考[J].中国康复,2015,10(2):149-150.

[12]陈章玲,雷方,陈彬川,等.郑州市惠济区3~6岁儿童盲和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眼科新进展,2014,12(5):441-444.

[13]杨媛,黄耀忠,张超,等.台州市椒江区幼托机构儿童低视力原因及康复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10(2):304-305.

[14]蒋春秀,马丽华.柳州市学龄前儿童盲和低视力原因分析[J].华夏医学,2011,5(2):167-169.

[15]朱文珲,周建华,林先轩,等.低视力儿童的屈光状态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5(10):967-969.

[16]邓岳敏.“残―医―教”一体化低视力儿童康复模式的构建[J].绥化学院学报,2016,5(1):119-123.

[17]林穗智,古衍萍,胡运涛.低视力儿童三位一体综合康复干预治疗临床数据分析[J].广州医药,2015,5(1):88-89.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3

关键词:听障儿童;康复;评估

talkabouttheevaluationofRehabilitationforHearing-impairedChildren

HUanGYan-ping,penGGuang-chuan

(HubeiprovincialRehabilitationCenter,wuhan43005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cientificallyevaluatethedeafchildren'shearingability,languageabilityandtheactualleveloffoundproblems,timelyadjusttrainingcontentsandtraining,promptingrehabilitationtrainingtoachievepredeterminedgoals.Returntothemainstreamofearlyrealizationofhearing-impairedchildren,equalparticipation.methodsthecombinationofobjectivityandpurpose,theintegrationofthewholeandthepart,thecombinationofqualitativeanalysisandquantitativeanalysis,staticanalysisanddynamicanalysis.Using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theestablishmentofmathematicalmodel.ResultsQuantitativeindicatorscanmakeapreciseassessment,identificationofhearing-impairedchildrentheauditorylanguageandfoundtheinherentpotentialanddevelopmenttrend,canhaveadefiniteobjectinviewtodeveloparehabilitationtrainingprogram.Conclusionthefuzzymathematicsandmathematicalmodelisintroducedtorehabilitationforhearing-impairedchildreninthefield,canmakescientificrehabilitationtraining,canachievethebestrehabilitationeffectintheshortesttime,therehabilitationassessmenttoavoidthedeviationcausedbyhumanfactors,improvethe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eassessment.Hopethatthepeercanwillofgametheoryandprobabilitytheory,stochasticprocess,stochasticdifferentialequationintroducedrehabilitationforhearing-impairedchildreninthefield,andstrivetoChinaRehabilitationforhearing-impairedchildrenintheforestofworldrehabilitationcanoccupyaspaceforoneperson.

Keywords:Hearing-impairedchildren;Rehabilitation;evaluation

1前言

听障儿童康复指通过采取医学、教育等综合措施,帮助听障儿童补偿或重建听力,发展听觉、言语等交流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1]。若从不同维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听障儿童康复,实为以改变听障儿童的残疾发展轨迹为宗旨,以促进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为目标,以实现其平等参与为理想,以让听障儿童获取归属感和自豪感为方向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与康复目标直接相关,而康复效果取决于康复质量。因此,康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听障儿童康复目标的实现。高质量的康复不仅能提高听障儿童的听觉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还有利于听障儿童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2]。所以,实时动态监控听障儿童的康复质量极为重要。在听障儿童的康复中尤以听觉康复和语言康复为甚。故,对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评估不能忽视,它直接影响到康复质量的高低,康复效果的好坏,康复目标的实现。且评估手段越先进,越利于接近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发展水平的事实真相,越利于康复。本文采用模糊数学和数学建模方法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使其评估具有科学性和更高的可信度。

2估评目的

听障儿童康复评估指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估。它根据一定的目标,参照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科学地衡量听障儿童当前的水平。在定性与定量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为听障儿童的康复把脉。其目的是促使康复训练实现预定的目标,加快康复进程。评估是康复训练的逻辑终点,又是新的康复训练的起点。

3评估原则[3]

3.1客观性与目的性相结合的原则客观性是指听障儿童康复评估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随意凭主观臆断进行评估。目的性是指在每一次康复评估中,都必须目的明确。坚持客观性与目的性相结合的原则,就可以使康复评估既做到实事求是,又做到有的放矢。

3.2整体性与部分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听障儿童康复评估中,坚持整体性与部分性相结合的原则,是要求既可以较好地了解整个康复训练及其总体效果,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康复训练中的某个侧面的情况,使康复评估能取得更好的实效。

3.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指在评估中,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指标内容,分别从康复训练及其效果的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因此,必须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相互参照,互为补充,以减少康复评估的片面性。

3.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静态分析是指重点分析被评估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现实状况,其特点是对被评估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的评估。动态分析是指重点分析被评估对象在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的可能发展的态势,其特点是对被评估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与历史状况的比较评价,关注其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所以只有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康复过程的真实情况。

4评估方法

4.1建立听障儿童康复评估小组由康复中心领导、教师及工作人员、听障儿童家长共三级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评估。

4.2评估采用模糊综合评判[4]按确定的标准,对某个或某类对象中的某个因素或某个部分进行评价,称为单一评判;从众多的单一评判中获得对某个某类对象的整体评价,称为综合评判。综合评判的目的是希望能对若干对象按一定意义进行排序,从中挑出最优和最劣对象,也称为决策过程。

4.2.1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U={μ1,μ2,μ3},其中μ1、μ2、μ3分别表示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

4.2.2给出评判集V={υ1,υ2,υ3,υ4},其中υ1、υ2、υ3、υ4分别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

4.2.3单因素评判即建立一个从U道V的模糊映射:

按此模型制定训练方案,训练3个月后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

6讨论及展望

一门学科只有用上数学,才能使之完善。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将模糊数学和数学模型引进听障儿童康复领域能使康复训练科学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能使康复评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提高评估的信度和效度。这是一种创新,亦是一种尝试,笔者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同行能将更多的领域引入听障儿童康复及评估中。如将对策论、概率论、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等引进来,让康复训练和康复评估更具科学化、系统化。力争我国的听障儿童康复在世界康复之林中能占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胡向阳.听障儿童全面康复[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9.

[2]梁巍,卢晓月,王段霞,等.听障儿童全面康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变量[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4,1:5.

[3]郭熙汉,何穗,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9.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4

一、智障儿童康复训练课程内容

1.训练人数

每节课中最多同时训练两名学生。康复训练大多需要老师的辅助与指点。尤其是这些特殊的智障孩子,需要辅助的地方就更多了。如帮助他们计数,协助他们固定体位,时常还要帮助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而遇上顽皮的学生还要做适当的奖惩引导。所以每节训练课内学生人数不能过多,否则训练会顾及不暇,训练效果也就不理想了。

2.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以四十五分钟为宜。通常康复室和脑瘫儿童的教室不在同一楼层,在上下楼和穿脱鞋上要花十分钟,在训练间隙的休息和玩耍要花五分钟,所以真正的训练时间是三十分钟。训练时间过长孩子会感到很疲劳且没兴趣,训练时间太短效果就会不理想了。

3.训练频率

训练的频率以每周四次为宜。康复训练是需要一定的运动量。训练的频率太低不容易形成正确动作的记忆,也不能提高弱侧的肌力,训练效果不明显。训练的频率太高,患儿很疲劳,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训练内容,形成恶性循环。常此往复不仅没能形成正确的运动方式,错误的代偿动作却形成了,很难再更改了。

4.训练方位

一人训练,受训者的方位是转向空旷处。

二人训练,这对受训者的自控力是较好的。可让她们相向而训,能起到互相鼓励、互相竞技的效果。如他们的自控力还不够好,让他们相背而训,互不干扰。

5.训练辅助

配上背景音乐,调节气氛。一边接受训练一边听着轻松、自然、舒缓的音乐,能使训练者心情愉悦,从而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加强了训练的效果。音乐的选择上应以舒缓、轻松的轻音乐为宜。此类音乐更能切合慢、稳、准、到为训练要求。

6.家庭训练

康复训练还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只靠上课这些时间训练,训练量是不够的,所以还需家长的支持,辅助、指导孩子的训练。通过在家庭中的训练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二、实施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技巧

1.力求慢、稳、到位的训练要求

康复训练是长期的通过提升弱侧肌力来抑制对侧异常肌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它的训练效果在是在慢、稳、到位的基础上不断的积累。如训练的速度过快会产生其它部位的代偿现象,需要训练的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且会促进不正确的代偿动作的发展,适得其反。只有通过慢慢的、稳固的、到位的认真训练才能真正的建立肌肉的正确动作。

2.亲手触摸,督促学生

智障孩子大多惰性很强,不想受苦、不愿受累。的确康复训练是需要毅力去战胜辛苦和劳累的。对于他们只靠言语的鼓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师亲自的督促。在训练学生做仰卧起坐时,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我的手放在孩子的腹部,还不时的提醒他,“你的腹部一用力,这里的肌肉就会变的硬硬的,老师的手就放在这里,一摸就能知道你是否在用力。”听了我的一番话后,他有点担心,但每次都能认真练习。这招很管用,孩子们听到这些话,就明白自己做的好不好、正确不正确。

3.帮助受训者计数

有些智障的脑瘫儿童计数有困难,为此我想了个好主意,用搬运玩具的方法来代替计数。如在训练患儿跪起时,让患儿面对墙跪好,先在墙上钉个纸盒,在地上放个纸盒,当患儿每完成一个跪起将地上盒中的雪花片拾起放入墙上的纸盒里。十五分钟后老师与她一同数数墙上盒中的雪花片,计算一下离目标还差几个。运用玩具帮助计数困难的孩子计数,不仅使训练充满乐趣,而且还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最重要的还能锻炼手部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4.舔糖帮助做舌操

在脑瘫患儿中有很大部分都有语言障碍,其中很多都有舌头伸不出口外的不灵活的症状,所以对于脑瘫患者必须加强伸舌的运动,多做舌操。虽然这些智障儿总是存在不少的惰性,但美味和好奇对他们都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我就试着让他们舔蘸着糖的筷子,他们感到很好奇,并努力的伸出舌头。一次没成功,就再试一次,当他们成功的舔到了筷子上的糖,觉得味道很甜的时候,就会不断努力,继续尝试。在他们不知晓的情况下,训练者又把筷子往外挪了些,他们再经过不断努力后,又成功的尝到了甜头。训练者就用这招训练他们做舌操,舌头越伸越长,越伸越灵活了。

5.提示右转的技巧

康复训练中的有位同学右腿支撑很差,为了训练他右腿支撑,每次转弯都要求他右转。由于他的右转困难,且辨不清左右,经常会把右转搞错成左转。为了让他辨清右侧,我在他的右臂上贴了贴纸做标志,并提醒他要转弯时记得看看右臂上的贴纸,再决定右转。经过多次训练后他已养成了先看手臂再右转的习惯。接着,我再训练他不看右臂就能正确的右转。

三、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手段

1.积极鼓励,决不吝啬对孩子的赞扬

我认为孩子的动力是夸出来的。在同样能力的前提下,你不断的夸赞他,他的自信心与勇气受到积极的鼓舞,能不断的挖掘潜力,跳一跳去摘果子。如果不给他鼓励,他会认为树上的果子是不可能够着的,也就不努力去跳着摘果子了。对孩子的训练与以表扬和鼓励,是一种正面强化,孩子十分渴望自己的训练能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认可,教师应及时肯定孩子的训练成绩,保护好孩子的训练积极性。

2.不同的训练交替进行

一般一节课中安排两个训练内容为宜。两个训练项目可以交替进行。一直坚持做一个训练项目,患儿很劳累,中间穿插了不同训练部位的训练项目,既能休息,又训练了其他部位的肌力,一举两得。

3.语言要亲切、易懂

教师的言语要和蔼可亲,切忌让学生有生硬、害怕的感觉,要觉得老师是可以依靠的、可以信任的。在训练中有何不适应、有何困惑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自己的。教师的说话语速要慢、稳,向学生提要求时语言要简明扼要,要与慢、稳的训练要求相一致。语速过快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会使出现有其他部位的代偿和形式不正确的用力姿势,这就很难纠正了,适得其反。

四、对教师的训练要求

1.善于观察

作为一名康复训练教师,要学习善于观察。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的训练对象。教师的观察对象不仅是已经确诊的脑瘫患儿而且还要观察其他儿童,因为有些脑瘫患儿肢体障碍的程度很轻,在测试中很难观察到,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较易观察到。所以康复老师必须要全面的观察。观察还需更仔细、更细致、更入微。有时学生的一个细小的动作障碍确是脑瘫的诊断重点。除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外还需多比较。要边比较边观察。要与个体的健侧比,要与个体的患侧比。要多种途径进行比较,边比较边思考边摸索。

2.乐于鼓励

对于这些智障孩子来说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或家长鼓励了他们,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训练的情绪就会高涨,训练的积极性会很高。鼓励的方式很多,对于低年级同学可以以物质奖励为主,如奖励吃橘子、吃糖等。这些物质刺激能引起低幼儿童的兴趣。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鼓励的方式就更多了。如言语的鼓励、目光的鼓励、安抚鼓励、做喜爱事的鼓励等等很多。鼓励是润滑油,在适当的时机下运用了鼓励能使训练的效率有所提高。

3.善于学习

对教师而言,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是块新领域,需要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更新。一次培训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积累专业知识,从不同渠道搜集资料,才能更好的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所用。

4.勤于总结

总结是十分重要的,在训练一阶段后的总结能为以后开展训练工作指引方向,有什么不合理的能及时更正,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继续。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请教或查询资料,勤于总结对于开展康复工作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训练一阶段后,要好好总结一番,为更好的开展康复训练奠定基础。

五、康复训练的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我也有点滴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康复训练的进程比较长,由于有些学生错过最佳训练期,年龄较大了,训练效果不一定很明显。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千万不要灰心,哪怕有点滴的进步是成功的,哪怕没有恶化,没有进步同样也是成功的。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积极提高训练效率。患儿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如训练时间有限,就应多投入时间在年幼的孩子上训练。最后,加强家校的联系。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训练效果,应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理解。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训练,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资料:

1.叶仓甫、黃乃炯.知觉动作发展训练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5

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脑瘫儿童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引导式健康教育运用1个月。

结果:观察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优于对照组(p

结论:将引导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脑瘫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引导式健康教育脑瘫儿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8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66-01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俗称脑瘫,系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未来生活产生严重影响[1]。引导式的健康教育是一种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而致活动机能失调者设计的很有效的康复方法。临床调查发现,引导式健康教育在促进脑瘫儿童康复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92例Cp患者为对象,进行引导式的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的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Cp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2~13岁,平均(3.86±1.12)岁;其中痉挛型24例,混合型9例,手足徐动型7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轻度膝反张17例,中度23例,重度6例。对照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2~12岁,平均(4.01±0.92)岁;其中痉挛型24例,混合型9例,手足徐动型7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轻度膝反张18例,中度23例,重度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引导式的健康教育,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康复训练:按照正常儿童的运动和发育的规律,从上到下,从低级到高级,自近而远和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合理训练。针对各患儿的不同功能障碍,使用引导式的教育体系中所特有的基本模式,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对其进行一些如抬头、坐位和平衡翻身的简单训练,同时进行手部的功能、站立、爬行梯等有助于加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2]。同时训练过程中,专业护士要应用好引导式的教育理论,并借助一些引导式的教育家言论和部分的康复器材帮助儿童实施训练。②改善病房环境:保持患儿病房卫生,环境舒适。并尽可能将患儿病房设计得更加贴近儿童生活,使病房更加居家,患儿的个人物品分类安置,避免病房内放置如剪刀等危险物品。同时为患儿设置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使患儿处在一个温馨、舒适、整洁的环境中。③加强与家属良好沟通:孩子是家里的希望,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因而,对于患儿父母来讲,其思想压力更大,负性情绪更多。因而,护士要耐心地向患儿家属讲明脑瘫病情的发展状况和康复状况,积极地争取家属的配合共同做好安全防范的工作,并指导家属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一同开展一些有益于提高孩子智力,促进孩子康复的活动。

1.3疗效评价。治疗前后采用GmFm66测试量表[3]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其中GmFm66评分总百分比提高≥12%为显效;总百分比

瘙12%,但>6%为好转;总百分比提高≤6%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以p

2结果

2.1两组口儿GmFm66项量表分值比较。治疗前,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66项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疗效分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04%,观察组为89.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p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神经内科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并发语言障碍、癫痫或致患儿残疾[9,10]。目前临床上用于Cp的药物较多,且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健康教育在Cp患儿治疗中的地位仍无法取代。但目前临床中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较多,而引导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已经成为Cp患儿康复的首选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Cp患儿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下,无法使患儿得到良好的康复护理,易使病情进展,或并发其他并发症,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13]。引导式的健康教育是指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医生与患儿、医生与家属沟通,使患儿能够午到有助于个体疾病康复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有效保障患儿的治疗疗效和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GmFm66项量表分值优于对照组(p

本研究表明,将引导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脑瘫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6

一、重点工作

(一)全面完成“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并进行检查督导。

做好各项工作。适时组织对各地进行“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督导,依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各项康复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发现、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完成各项康复工作任务,为“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奠定基础。

(二)组织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

开展调研,组织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和经费规模,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配套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

(三)加强康复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继续做好条例的调研、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条文修改和上报等各项工作,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加强与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部委的沟通协调。努力在残疾人康复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时,结合国家医疗卫生、社会保证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及各省落实中央7号文件实施意见,加强残疾人医疗及康复保证制度建设,积极将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内容纳入其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四)做好康复人才培养工作。

继续组织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依照多途径、多形式培养;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的基本原则。如期完成年度各项任务,重点完成社区康复协调员10万名以上的培训任务。认真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及实施细则要求。着力推动康复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医院、进社区。积极申报康复咨询师、辅助器具适配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师等职种。做好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实施培训学分管理和社区康复协调员持证上岗。准备并召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五)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促进其全面发展,与卫生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制定并完善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康复机构准入方法和康复机构管理方法。开展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检查验收工作。不时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和中国红十字会援建四川灾区康复机构项目工作。各地依照有关规范和要求,结合实际确定外地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定位、发展方向,充分整合资源,不时加强康复机构的软硬件建设。

(六)加大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力度。

以点带面,坚持典型引路。积极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地全面开展,乡村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质量,农村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时深化康复服务内涵,探索有特色、满足社区残疾人需求的康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通过开展农村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突破农村地区社区康复工作。

(七)做好各类康复救助项目。

努力实现三年内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与卫生部共同做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大力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复明一例”目标。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

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做好残疾人事业专项公益金项目、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辅助器具服务车配置项目、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等各类救助项目工作。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项目工作带动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和各地残疾人康复救助水平的提高。

(八)推动残疾预防工作。

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同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协调卫生部、国家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工作调研,制定儿童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卫生、计生、残联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形成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利用各种媒体,并制作康复宣传折页、张贴画、音像制品等,宣传残疾人康复事业和康复项目,向公众、残疾人及其亲友普及康复知识。组织编印藏、维等少数民族版康复知识手册和宣传材料,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进程。

二、各业务领域工作

(一)组织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十一五”终期检查。深化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效果,重点加强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进行检查验收;完善空虚社区康复服务内容,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在社区得到满足。加大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力度,规范培训内容,编制《中国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手册》

(二)完成60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并做好贫困患者手术数据统计工作。与卫生部认真组织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指导各地进一步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对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工作。为2万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6000名。完善地级残联低视力康复部建设工作。准备“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三期视力康复项目工作,扩大项目和国际狮子会影响。举办第二届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开展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低视力康复知识。对600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依据《创建全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地(市、州、盟)县(市、区)工作规范》推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推广使用《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任职标准》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效果评估规范》国家盲杖标准》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培训教材》指导地方科学、规范地开展训练指导师培训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扩大社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

(三)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确保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省级聋儿康复中心职能,带动基层聋儿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创新聋儿康复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听障儿童康复保证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四)实施“公益金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公益金麻风畸残矫治手术”项目并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推进项目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实施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选好定点康复机构,加强业务指导,抓紧贫困脑瘫儿童的筛查和救助审批工作;举办脑瘫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编发康复指导读物和音像制品,指导各地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7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

[中图分类号]R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9(c)-0119-0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igh-frequency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combinedwiththetherapeuticalofrehabilitationtrainingfor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methodsForty-eight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dextromanuality)fromJanuarytonovember2015in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Children′sHospitalofXuzhouwereselected,theyweredividedintothetreatmentgroup(25cases)andcontrolgroup(23cases)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thecontrolgroupwasgiventraditionalrehabilitationtreatmentmode,thetreatmentgroupwasgiventhehigh-frequency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ontheleftsideof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DLpFC)inaddition.thescoresofautismbehaviorchecklist(aBC),childhoodautismratingscale(CaRS)andchildrenneuropsychologicaldevelopmentscaleoftwogroupswereinvestigatedbeforeandafter4monthsoftreatment.Resultsafter4monthsoftreatment,scoresofCaRS[(30.96±5.94)points],aBC[(89.64±15.54)points],DQvalue[(65.80±9.94)points]ofthetreatmentgroup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36.17±7.52),(100.04±12.75),(59.65±10.18)points],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ighfrequencymodelof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ontheleftsideof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jointrehabilitationtraininghaseffectsinimprovingsocialinteractionandstereotypedbehaviorof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

[Keywords]autismspectrumdisorders;High-frequency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s,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广泛性发育障碍,患病率逐年升高,其较高的终身致残率使该类患儿的生存与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目前治疗方法虽较多,但尚无特效疗法,研究发现此类患儿额叶功能存在异常[1],本研究在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基础上加入对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的高频经颅磁刺激,增加了疗效,缩短了疗程,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右利手)48例,其中男孩36例,女孩12例,平均年龄(4.09±1.17)岁。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诊断标准:所有入组患儿均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年龄2~6岁,性别不限。②家长自愿选择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能完成4个月康复治疗者;③右利手者。

排除及剔除标准:①有癫痫疾病或脑电图有异常不适宜进行高频经颅磁刺激者;②有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患儿;③治疗期内接受其他治疗者;④颅内有金属异物或颅内手术史;⑤曾接受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⑥合并重要脏器疾患。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模式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同时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则仅进行康复训练。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前1周检查脑电图,对于脑电图正常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Q)测评1次。治疗过程中选用英国magstim公司生产的Rapid2型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其中治疗组患儿采取仰卧位,刺激部位按照国际10/20系统定位为F3点,治疗模式选取高频重复刺激,通过检查患儿脑电图alpha峰频来确定治疗频率,治疗强度依据患儿个体运动诱发电位强度的100%来确定,常规治疗每天1次,刺激时间为20min,连续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0d,6个疗程后再次对治疗效果进行1次评估。

1.4评估方法

评估医师选择2位康复科主治医师,均通过量表使用培训,评估量表选用aBC量表(总分≥31分为自闭症筛查界限分;总分>53分作为自闭症诊断界限分)、CaRS量表(总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aRS总分、aBC总分及DQ值总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CaRS总分、aBC总分及DQ值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较本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aBC各因子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BC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BC因子中交往和躯体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前后交往和躯体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是异常神经发育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起病于婴幼儿时期,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交障碍、狭隘的兴趣和刻板行为[2]。该病患病率近年来急剧上升,但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上亦未发现特效药物,而临床治疗方法亦缺少特异性。目前国内外治疗此类患儿的主要手段仍是传统的教育和康复训练[3],这些方法包括:①个性化教育方案(iep);②结构化教育(teaCCH);③应用行为分析法(aBa);④听觉综合训练(ai,t);⑤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⑥音乐疗法;⑦感觉统合训练;⑧地板时光(floortime);⑨感觉统合训练等,以上治疗多为干预疗法,仅使部分患儿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该类方法和疗效仍存有一定的争议[4],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预后仍较差。

现有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其大脑皮层兴奋性和可塑性与正常儿童存在一定的差异[5],主要表现为大脑局部皮层的连接性高于皮层间连接性,且以左侧大脑半球为主[6],从而导致信息进入大脑后选择性降低,无法区分有用信息和干扰信息。但正常儿童由于神经元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来进一步提高信息输入及辨别能力,从而保持其兴奋水平。oberman等[7-8]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其皮层可塑性较正常儿童表现得更为异常,因而通过改变局部皮层的兴奋性和可塑性成为治疗孤独症的新选择。目前行为学、尸体解剖及影像学等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额叶区存在明显的结构与功能异常[1],临床研究同样证实,额叶功能受损患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执行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9-10],从而提示孤独症患儿社交障碍可能与额叶发育异常有关,而这一研究发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考虑到常规康复训练无法直接作用于大脑局部皮层,仅能起到“治标”的作用,而经颅磁的相关研究证实,经颅磁刺激有深部刺激的特点,可直接作用于背外侧前额叶区域,诱发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孤独症症状[11],从而在孤独症的治疗手段上找到一种新的方法。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其应用“∞”字形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一定的脉冲磁场,该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穿透头皮和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皮层,在脑内产生感生电流,改变皮层相关神经细胞的电活动,通过改变刺激频率和强度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12],进而影响神经活动和精神活动。多研究发现[13-17]在孤独症治疗上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前额叶来改善其症状较为明显,但其被试年龄较大,甚至多在15岁以上,也有少量研究者应用于2岁左右的儿童[18-19],但仍无法满足“早发现、早干预”的治疗原则。本研究对象选择为2~6岁儿童,其传统康复训练配合差,疗效多不满意,本次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F3),旨在探究以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方法。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治疗组aBC各因子发现交往和躯体运动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高频经颅磁刺激(≥5Hz)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改善局部的兴奋性,增加局部脑灌注,影响脑细胞代谢和神经电活动,并可以提高皮层长时程的可塑性调节[12]。本研究主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而额叶功能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及认知功能,故治疗组较对照组其治疗前后aBC总分、CaRS总分及DQ值总分变化明显。同时重复经颅磁刺激不仅刺激作用于局部,还能经神经突触传递,从而使远隔部位同时产生作用[20],并进一步引起神经环路的兴奋性改变,增加神经间的连接而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21-22]。通过分析患儿aBC各因子发现其躯体运动亦较前有明显好转,考虑F3区和初级运动皮层位置近,磁刺激远隔部位也同时产生作用,故躯体运动评估较前好转。aBC中的交往因子改善可以看出大脑的认知功能亦得到改善。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经颅磁可以诱发大脑皮层兴奋性,通过刺激背外侧额叶来改善孤独症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及临床实用价值,尤其对非语言障碍引起的交往障碍与躯体运动障碍治疗有效,但本次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少的遗憾,由于伦理问题未行双盲、假刺激处理,且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utslerJJ.CasanovamF.Corticalconstructioninautismspectrumdisorder:columns,connectivityandthesubplate[J].neuropathologyandappliedneurobiology,2015,8(1):52-59.

[2]静进.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现状与展望[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4):482.

[3]席彩萍.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及康复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54-157.

[4]邹小兵.儿童孤独症诊断与治疗新动向[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20(4):294-296.

[5]enticottpG.apreliminary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studyofcorticalinhibitionandexcitabilityinhighfunctioningautismandaspergerdisorder[J].Developmentalmedicine&Childneurology,2010,52(8):179-183.

[6]樊越波,彭晓玲,黄丹.自闭症患者视觉信息加工的超常能力概述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5,2(30):53-57.

[7]obermanL,ifert-millerF,najibU,etal.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providesmeanstoassesscorticalplasticityandexcitabilityinhumanswithfragileXsyndromeandautismspectrumdisorder[J].FrontiersinSynapticneuroscience,2010,2:26-26.

[8]obermanL.abnormalmodulationofcorticospinalexcitabilityinadultswithasperger’ssyndrome[J].europeanJournalofneuroscience,2012,36(6):2782-2788.

[9]袁唐津,唐向阳,陈祚胜,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前额叶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8(48):687-690.

[10]梁雅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10(30):959-962.

[11]DellossoB.meta-reviewofmetanalyticstudieswith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forthetreatmentofmajordepression[J].ClinicalpracticeandepidemiologyinmentalHealth:Cp&emH,2011,7(2):167.

[12]颜华.经颅磁刺激在儿童脑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疗与实践,2015,9(21):1049-1054.

[13]Sokhadzee.Low-frequency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affectsevent-relatedpotentialmeasuresofnoveltyprocessinginautism[J].appliedpsychophysiologyandBiofeedback,2009,35(2):147-161.

[14]Sokhadze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inantismspectrumdisorders[J].ClinicalBrain,2013,11(2):226-232.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8

依据《__市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办法》,__区下发《关于开展__区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的通知》,标志着__区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实现全市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服务流程。

1、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服务。继续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实现个性化、专业化康复服务。上半年共完成70名肢体残疾儿童、137名自闭症儿童、49名听力言语儿童和81名智力残疾儿童,共计338名残疾儿童的申请服务,申请人数较上年度增加5%。

2、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补贴服务。听力残疾少年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实行产品政府采购、定点医院植入手术与自行选购、责任自负相结合,自行选购补贴8.5万/人,极大的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共3名儿童申请该项目。

3、人工耳蜗配件补贴服务。为保证植入手术后耳蜗的正常使用,按照5000元/人标准,补贴耳蜗配件的升级、调试及电池等配件更换等所需费用,共23人申请该项目。

4、保教费补贴服务。加强残疾儿童入读普通幼儿园的保教支持,为在幼儿园接受全日制康复教育的残疾儿童补贴5000元/人,共59名残疾儿童符合条件。

2015—2016年度__市福彩资助残疾少年儿童服务计划方案首次由区残联负责实施,为落实《__市2015年福彩金资助残疾少年儿童服务计划》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儿童康复状况,使广大残疾儿童真正落实“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目标,推动和谐__建设和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和实现。康复部在申请、评估、与各机构签订协议和转介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做好申请工作:2015年福彩金预报名共计344名儿童,按照文件要求共收到267份申请表,4名儿童超龄,18名儿童迁出,54名儿童放弃。

2、做好评估工作:区审核通过儿童以分街道形式安排到__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残疾评估和预选康复机构为期2周。分为两批进行,第一批参加评估人数为229名;第二批新增评估人数为38名。

3、做好转介工作:根据评估结果:残联与康复机构联系签订协议,共计43家康复机构。残联网公示名单之后进行儿童转介手续,共转介儿童264名,其中肢体67名、精神80名、听力26名、言语4名和智力87名。

4、做好结算工作:依据合作协议和转介结果,完成43家康复机构经费结算,进一步保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顺利进行。

根据《__市残疾人家长培训学校工作方案》的要求,__区也积极探索,创建了自己的残疾人家长培训学校和街道培训室。

1、请__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曹建国和__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王玉龙在__区残疾人家长培训学校开展脑瘫儿童和成人肢体残疾人的康复知识与理论培训,提高家长对相关康复的认识,掌握基本理论以更好的促进残疾人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脑瘫儿童康复知识的最新理念与应用、成人肢体康复的社区康复等。

2、结合残疾少年儿童康复项目启动仪式,邀请__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__、儿保科主任医生__,举办自闭症儿童家长培训班。专家讲解、现场问答交流、家属分享多种形式相结合,家长培训效果明显。

3、在__街道等开展残疾人心理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根残疾人身体状况,提出合适的建议。

根据《福彩公益金资助“社区康复中肢体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服务”项目2014年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夯实并推广全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全面促进街道职康中心大力提升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使残疾人回归家庭后能最大独立地自理个人生活,最大程度地减轻家人照顾的压力,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康复部于针对去年享受日常生活能力的50名肢体残疾人,做好督导培训衔接工作。上半年完成

档案指导100人次,与市康复中心督导5次。继续推进《__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有序有效开展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辅助器具工作良性发展。

1、今年1-6月共收到辅具器具申请表177份,按照市残联要求完成评估转介适配工作,符合申请条件的有160人。上半年度共评估为94人,其中区配送a目录辅具74人次,100件辅具。通过有效的辅具配送,实现残疾人功能代偿,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2、为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将辅助器具服务更贴近人性化,开展了上门服务,主要是为重度残疾人及年老,出门不便者提供上门评估服务,通过辅具适配评估工作人员上门辅具评估,不仅有效的精准适配合适的辅助器具,而且更好的普及宣传正确及保养辅具使用方法。上半年共上门17户。

3、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快速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避免出现人等物的现象,同时开展上门维修服务。市里定点巡回维修上半年共合计10人次。

4、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辅助器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精神。根据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的工作流程,市残联组织开发了“__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信息系统”。康复部经过摸索,现在能熟练应运该系统,实现辅具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

1、为鼓励精神康复者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切实有效的帮助精神康复者融入社会,增强他们的体质和生活适应能力,并组队到香港参加第七届中华复康杯足球赛。

(1)为积极备战,康复部组织球队每周两次训练,并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2)带队参加中华复康杯足球赛,与来自台湾、澳门和香港的球队交流、学习,并取得季军的好成绩。

2、继续认真贯彻?__市精神残疾人服药管理和补贴实施方案?,康复部为将方案落到实处,采取了以下措施。

(1)理顺申请、服务流程。流程是整个方案的重点,也是精神残疾人服药管理和补贴顺利实施的关键。本着尽量减少精神残疾人负担的原则,康复部多次与慢病院协商并达成共识,结合方案中的规定,理顺了申请-评估-服药-体检-疗效评估流程。

(2)加大宣传力度,发现新需求。上半年共新增22名精神残疾人享受服药补贴服务。目前,__区登记服药管理和补贴的人数共401人,占成年精神残疾人的80%,排全市前列。但仍有部分精神残疾人未享受该服务,为此康复部动员街道、社区力量做到三个“尽量”,一是尽量保证新办证精神残疾人尽快得到服药补贴;二是尽量减少已享受服务的残疾人中断服药的现象;三是尽量动员有需求的残疾人申请该项服务。

康复部将工作重心沉到社区、家庭,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完成评估、督导和满意度调查各项工作。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9

一、加强“医教结合”理念的学习

虽然“医教结合”模式得到了广大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人员的认可和推广。但是很多学校在理解上出现误差,把“医教结合”简单的理解为让学校配备了医生和治疗师。因此,要不断加强“医教结合”理念的学习,让从业人员从本质上掌握其理念,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医”和“教”真正的有机结合。

二、加大康复课程的设置

2007年2月,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颁布,为特教教育学校“医教结合”模式的课程设置提供了空间,如表1所示。目前,自闭症儿童尚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教育与康复训练是家长最为信赖的,最科学的干预手段。我校结合本校自闭症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了康复训练类的课程,目前开展的康复类训练主要有三种类型。

1.集体康复治疗

针对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康复治疗。例如:感觉运动、多感官治疗等。

2.小组康复治疗

针对部分学生共性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治疗。例如:音乐治疗、沙盘治疗等。

3.个别康复治疗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还必须对他们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治疗,特别是对于缺陷程度较严重的残疾儿童,个别化的治疗尤为重要。例如:言语矫治、注意力训练、听觉统合治疗、情绪宣泄与疏导等。

在课程的设置上,我校也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医”与“教”更加合理的有机结合。其中一般性课程占总课程的60%-80%,康复治疗类课程占总课程的20%-40%。可以说康复类课程的开设类型和所占比例足以满足自闭症学生的日常康复需要。

三、充分利用各类康复设备

自闭症学生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言语发育障碍、认知理解能力差、情绪自控能力弱等问题。随着康复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辅助设备被运用到实践中,我校也不断加大对康复设施设备的投入。其主要包括了有利于增强自闭症学生注意力的儿童注意力测试分析仪(附训练功能)、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提高的和言语功能发展的认知训练系统、智能儿童沟通训练仪、言语功能障碍干预仪等设备,以及舒缓学生情绪,促进身心发展的音乐治疗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为我校开展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在康复训练中使用康复设备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经过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持续的训练,多数学生存在的上述问题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缓解。

四、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医教结合”模式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及康复训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当好教师,还要能够胜任康复师的角色。那么对特教老师的专业发展就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方面,还要不断加强康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主要有两个途径:

1.加强特殊教育从业人员的职前培养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多数是师范类院校培养的,包括特教类和普通类。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不断关注和支持,一些医学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也逐渐开设了针对特殊儿童康复方面的专业。这虽然扩展了特殊教育学校招聘教师的途径,从数量上提供了保证。但是,各高校存在着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不统一的问题。国内的特殊教育专业主要针对盲、聋、弱智三类学生开设模块课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自闭症、学习障碍、言语障碍等多种类型的特殊儿童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因此应扩展模块课程类型,在专业选修课中按障碍类型形成关于这一类障碍的课程群,在保证广度的基础上兼顾深度,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以避免培养出来的教师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密切影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高等院校要不断更新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为将来从事特殊教育的一线教师做好职前培训。

2.为特殊教育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继续教育平台

儿童康复训练总结篇10

一、首先要开展好聋儿早期听觉语言康复工作

聋校的学生是因聋致哑。他们聋是第一性的。而哑是第二性的。这些聋学生在生理上都因患有听力损伤而致残,但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的发音器官并没有什么毛病,从理论上讲,他们是能够说话,他们之所以存在言语障碍是因为听力损伤。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学习语言有一个“关键期”,即2岁至4、5岁期间为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在12岁以前学习语言的能力也算比较容易,而超过这个年龄,情形就大为不同了,正常学生如此,聋学生也是这样。语言教育开始得越晚,效果则越差。

目前,我国的聋儿学前教育只在一些大城市起步,能对患有听觉障碍的幼儿进行听力、听能检测。对尚有残余听力的,可以借助助听设备经过早期语训获得口语能力。而一些边远山区聋儿的早期没有经过语言训练,造成口语能力差。所以开展好聋儿早期听觉语言康复工作非常重要。

二、尽快使用现代语训助听设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国家的听觉障碍儿童的言语指导方法已经发展到以口语、听力、听能训练为主的科学教育阶段,如何使用现代化语训劲听设备,指导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和掌握有声语言,开辟聋校语言教学的新途径,我国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都在积极探索。比如北京市第一聋哑学校,他们就已经使用了现代的听说训练器。有效地提高了聋学生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只有依靠新技术,进行聋学生听觉语言康复,才能改进聋校语言教学的光明前景。而现在有很多学校尚未普及现代助听设备,我认为应当重视现代科技在聋校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创造条件添置必要的语训助听设备,尤其是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好这些设备,才能有助于形成聋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语言发展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应对每个学生做出具体的训练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使他们能听、能感知、能分辨语言,使他们的残余听力得到充分利用。听力得到补偿对日后的学习和融入社会会有十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