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十篇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十篇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8:35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1

一、艺术教育应用价值目标的体现

在《指南》中,艺术教育目标的第一点提出:“让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这一点表明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要把幼儿培养成音乐家、画家,而是通过艺术和生活的联系,通过感受,让幼儿发现艺术和生活当中的美,能够美化生活,使生活更有意义。这也就是艺术教育中价值目标的体现。我们知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中的许多要素、法则,如色彩、点、线、画、节奏、音色、对称、比例等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而且许多艺术创作的题材也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正是用它特有的感性、直观方式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在开展利用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潮汕的自然环境优势及社会生活资源,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积累感性经验,寻找艺术要素,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如到韩江边去,脚踩松软的沙滩,感受韩江江边的秀美;登上葫芦山,体会树木的葱翠;亲临美丽的滨江长廊,领略古城墙的雄伟。这里古朴的民居、雅致的亭台楼阁、繁华的街道、幽静的庙宇,处处蕴涵着美;朗朗上口的民谣、悠扬悦耳的潮乐、奇趣的花灯、传情的木偶,处处吐露着美。我们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源,引导幼儿以艺术的眼光看待日常事物,发现生活中美的所在,从而促使幼儿更喜爱、更乐意参加生活中的艺术活动,使艺术活动更具活力。

二、艺术教育审美价值目标的体现

我们知道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在《指南》中,艺术教育目标第二点也明确指出:“让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我们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首先注意的是能否将幼儿带进一个美的境界;能否让幼儿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纯洁其心灵、陶冶其性情;能否让幼儿萌发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例如,我们除了利用自然和社会环境资源外,还结合潮汕艺术特色及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校园环境,以环境的无声教育促进艺术教育的开展。首先,我们教师努力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由、开放的心理环境。其次,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环境,在幼儿园的楼道、走廊挂置潮剧剧照、潮剧脸谱、竹编工艺、剪纸等艺术作品,给幼儿以艺术的氛围、艺术的熏陶,让其在美的环境中获得视觉的刺激,获得美的感受,对生活环境中的审美、艺术原理产生敏感,为艺术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随后,又在幼儿园大环境中设置潮州风情屋、潮人小作坊、潮州文化广场,为幼儿提供集体艺术实践活动的场所。在音乐厅陈列各种潮州乐器,在各班活动室设置开放式“小潮人艺术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操作材料,创设“动手环境”。让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拥有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拥有自身可自由选择体现艺术感受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的艺术情趣活动及时得到表现。这样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得到了倡导和发展,有效促进了幼儿独特审美的形成,也体现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

三、艺术教育发展智能及情感价值目标的体现

在《指南》中,艺术教育的第三、四点目标提出:“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能力。”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智能及情感。我们在日常的乡土艺术教育活动中,并没有进行专业的或机械的强化训练,而是以尊重幼儿的态度,着眼于幼儿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初步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从而丰富其精神生活。如我们开展美术综合活动“我爱潮州柑”,教师为幼儿创设具有多种操作材料的环境,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擅长的剪、贴、绘画、泥塑等形式表现对潮州柑的感受和理解;要求幼儿运用自己创造的作品来美化布置活动室,体会创作的快乐、分享的乐趣,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再如,在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的潮汕特色艺术活动,更能体现这一目标。你看,“潮州风情屋”中,陶居的小陶匠正全神贯注制作潮汕工夫茶具;绣馆里的“小绣女”正飞针走线有模有样地绣龙绣凤;“咚咚锵,咚咚锵”,潮州文化广场上,潮乐悠扬、锣鼓喧天,戏迷小舞台上,小演员穿着自制的戏剧服装来一段潮剧演唱……活动中,幼儿情感愉悦,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有了更多机会选择语言、音乐、视觉、色彩、听觉、肢体等渠道去表达情感,去创造与发展;在表现情感同时,也获得了表达美的技能技巧。这体现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发展智能及情感的价值。

四、艺术教育文化价值目标的体现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2

一、什么是艺术及艺术教育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艺术教育: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等的深刻变化。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通常是指对幼儿进行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的教育,从而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教育价值取向——知识本位转向体验本位

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在判断教育、选择教育、实施教育、评价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在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而,艺术教育因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价值的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要注重幼儿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精神创造的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促使幼儿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

三、艺术教育的回归——回归生活,整合教育

艺术教育必须要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中,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体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发展参与艺术活动的能力。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真正归宿。在我看来,艺术教育应该实现三方面的综合:

第一,还原艺术与世界的有机联系,恢复艺术内部以及它与其它学科的沟通,让儿童在各种关系中学习艺术。

第二,促使儿童建立各种感觉以及感觉与知识、智力的整合。应该说,各种感觉的交汇融合是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而且与单一的感觉相比,它能够使人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事物。比如:完美的器乐演奏一定要依靠肢体某些部位细致、精确的运动才能完成。同样,欣赏者也只有调动了全身的感觉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艺术。所以,在艺术教育中必须鼓励儿童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参与艺术活动,在体验、操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知识。

第三,构建完整的艺术活动。艺术的感知、创作与反思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就不可能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没有创作,也不可能表达、提升人的感受;反思则可以梳理人的思想情感,并进一步激发感受和创作的欲望。综合艺术教育则把儿童视为新型的学习者,这种学习者自始至终需担负三种相互变换和交融的角色,即:感知者、创作者和反思者。他们必须亲自动手创作,但这种创作又是建立在对大师作品的感知和对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的联想的基础上,或是在对人类情感和生活有所体验的前提下进行。他们必须善于反思,通过反思将自己感觉到的东西升华,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回顾。

四、艺术教育对教师的挑战——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素养,增强组织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艺术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要适时调整和端正自身的价值取向,理性的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的学习、更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增强艺术教育的组织、指导、评价及整合教育的能力,营造艺术氛围,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艺术才能。

五、艺术教育的定位

幼儿艺术教育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的专业艺术教育,而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艺术和审美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公民的艺术素质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亦倡导“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

幼儿这种全方位的艺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尽早突破技艺教育的樊篱,走上技艺与创造并存、感受与操作并重的综合艺术教育的轨道。

传统的艺术教育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忽视艺术与人的生活、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有机联系;忽视艺术感受、创作与反思的联系;忽视各种艺术之间的沟通,结果使儿童缺乏完整的艺术感受和经验,缺乏从多角度理解、阐释和评价艺术的能力;缺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方法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综合艺术教育趋势体现了一种以儿童的整体发展为中心的目标取向,旨在促使儿童建立各种艺术感觉、经验、知识、智能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生态结构,并具有积极向外探索、表现和创造艺术的能力。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3

一民间珠绣艺术的教育价值挖掘

1.民间珠绣艺术可为养成正确的世界观提供导航

2.民间珠绣艺术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载体典范

3.民间珠绣艺术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智慧结晶

二民间珠绣艺术融入园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1.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三民间珠绣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方法策略

1.需要遵循的原则

第二,遵循审美原则。融入幼儿园美术手工课程的珠绣艺术,一定要体现出审美价值。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和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在本质上是审美力的。艺术与审美的关系,决定了在融入珠绣艺术的教育理念时,必须摒弃不具审美价值的内容。

2.方法策略的实施要点

第二,配置优秀的老师进行启蒙指导。幼儿园教师素养特别是艺术素养,是珠绣艺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手工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技能知识会影响到珠绣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效果,可以邀请当地的一些专家对教师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系统培训。在幼儿体验珠绣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限于解释和教导,更多的应是启发和引导。

四民间艺术价值与幼儿教育主张的深入思考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生成,是我国幼教改革的重要方向。将珠绣艺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手工课程,能使幼儿园成为民间文化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幼儿对珠绣艺术的了解和认识来唤起幼儿最初的文化自觉。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主张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独立性和增添幼儿生活乐趣。将民间珠绣艺术价值纳入现代幼儿教育的范畴,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高尚情操、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还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4

在幼儿园里,视觉艺术主要表现形式有绘画、折纸、泥工、手工作品等。那么,如何利用视觉艺术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发挥每个幼儿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并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呢?那么,在幼儿进行视觉艺术活动中就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一)培养幼儿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视觉艺术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视觉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内容,要让幼儿在视觉艺术中受到熏陶和享受,首先要培养他们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扩大视野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动力,幼儿对某样事物有了兴趣,就会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以视觉艺术手段去陶冶幼儿的性格、情操、培养高尚品德,启迪智慧,训练幼儿敏锐的感受和反应能力,促进幼儿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及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视觉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幼儿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基础,幼儿学会了绘画、折纸、泥工、手工作品等就能感受到美,幼儿对视觉艺术的喜爱,激起学习视觉艺术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通过观察使幼儿去感受与欣赏大自然的色彩,姿态和意境美,幼儿有了心中的千姿百态的外界事物,才能发展自己的美感,如上绘画、手工、欣赏课时,教师要在幼儿面前展示美好艺术形象,让幼儿欣赏,教师画的范例,不但要直观性,而且要讲究形象、美色、彩美,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为儿童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美的感受性得以深化,演化为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活动,使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幼儿来说是很快乐的。

(二)使儿童个性得到自然发展,幼儿可通过视觉艺术来表达个人的感受。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幼儿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视觉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教师应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利用现有的课程,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尊重每一幼儿的这一权利,并给予被承认的快乐。使儿童增进自我了解,自我肯定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将来的社会是个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所有独具个性的美的艺术和文化将在这里获得展示,达到融合。因此,美育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儿童拥有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正如罗恩菲尔德所倡导的:“让儿童以异于其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

(三)挖掘幼儿的视觉艺术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

艺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职业艺术家,而在于利用这一手段启迪儿童成为他人艺术的欣赏者和自己艺术的创造者。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创造,21世纪更需要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促进科技的日益进步,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为美好。而人类社会也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更高一层次的向前发展,这是教育的总体目标。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搓弄着泥巴,堆砌着沙堆,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发展儿童在视觉艺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

1、是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

2、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

3、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

4、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幼儿。急于让幼儿学会写实地表现和掌握技能是不可取的,而应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视觉艺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感兴趣的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的概念都应立足于这个现实基础之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幼儿感到需要时,教给他们一些视觉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四)完善幼儿的人格?,提升幼儿对美的教育。

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是世界教育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教育应面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幼儿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的目的不是用世界准备好的知识观念去教导幼儿如何接受,而是如何使幼儿成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个体,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自由追求生活的理念。视觉艺术活动为幼儿真正人格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其中意义上来说,视觉艺术活动的实质就是人格化的过程。在视觉艺术活动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包含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领悟,以及把这一体验赋于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加以描绘,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使真、善、美的熏陶得以人格化。正如马克思.德索认为的那样,幼儿创造视觉艺术活动时,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写,而是表现一个整体的世界,它是幼儿的一种内部语言,幼儿经常借助这一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美好的愿望,泻泄愤怒,流露忧伤。幼儿的视觉艺术创作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地映照出他们的思想和心态以及对我们这个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

我们应正确地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实质,敏感地找到教育的定位点,不要以成人为中心,总想试图教给她点什么,那些刻板的模仿和干扰,只会使幼儿变的小心翼翼而带有功利性地去迎和成人的意愿,从而失去自主的人格。教育应顺应幼儿这种天真活泼情感的表现,使幼儿成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这也正是幼儿发自本性的人格化的需要。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5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24-01

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体现着我们古老民族的最本质的审美精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形成了技艺精湛的文化景象,融会了中华民族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民间艺术进入幼儿园课程,是符合《纲要》精神的。民间艺术之所以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因为感受和创造民间工艺是幼儿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可及的。民间艺术的特性是与幼儿园课程的特性是一致的,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民间艺术可能也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民间艺术的特性

1.1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艺术显示了广大民众对生活的实用需要,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审美创造活动。民间艺术的材料使其风格迥别于其他工厂化生产的工艺美术品。民间制作工艺美术品时材料不可能有严格的规定和选择,只要能用就行,木、石、泥、布、草、竹、麻、柳,甚至玉米叶、高粱秆都可充作材料。各地多有以草、藤、竹、麻、棕、高粱秆、玉米叶制作工艺美术品者,显然缘于原生材料随处可取,做起来特别方便之故。我们经常能看到,幼儿平时在创作作品时,也是就地取材,一张旧报纸、一块泥巴、一个废弃的小瓶……都能被幼儿拿来当作制作的材料。

1.2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艺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民间艺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艺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十分随意的特点,有的作品稚拙得就像儿童的涂鸦。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不同样也描述的是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吗!

1.3热烈夸张、象征寓意。民间工艺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艺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比如: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艺术作品随处可见。这同样也是我们欣赏幼儿的作品时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发掘出其中寓意,才能体会其构思和想象之妙。

2.民间工艺美术进入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和民族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感受民族的、民间的、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指向。将民间艺术引入幼儿园课程,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2.1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民间艺术进入幼儿园课程,不是纯粹的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新的成分,而主要是对原有的课程内容的呈现和实现采用一种新的视角,把部分课程内容同现实生活和民间艺术结合起来。使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民间艺术的学习在同一过程中综合的进行,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化的、趣味性的和综合性的过程。当然,强调民间艺术的课程价值,并不意味着民间艺术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全部。民间艺术主要的应该融合和渗透在其他课程内容之中。因此,民间艺术的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习的艺术要求,更不能仅仅关注简单的技能积累,而是应该综合的衡量民间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及技能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使民间艺术的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有很多民间艺术代表了成人的生活和成人的审美取向,体现了成人的思维和成人的情趣。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民间艺术不可能完全是为幼儿所创造的。这样,对民间艺术的选择就成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民间艺术的组织、加工和改造就成了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艺术的选择、加工的基本原则是对幼儿来说具有发展价值,有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尤其是通过动作学习的可能性。远离幼儿生活经验,不能引发幼儿全身心投入的民间艺术不是幼儿园课程首选的内容。

2.2民间艺术要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必须注重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静态陈列的民间艺术品不能表明民间艺术进入幼儿园课程,更不能表明民间艺术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对幼儿而言,民间艺术就是动手、动身和动脑的艺术,民间艺术就是与提取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提供操作和创造的材料同呈现民间艺术成品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师在民间艺术学习中的作用主要的不是解释和教导,而是启发和引导幼儿动手,引发幼儿创造。

综上所述,将民间艺术引入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原则是对幼儿来说具有发展价值,有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尤其是通过动作学习的可能性。远离幼儿生活经验,不能引发幼儿全身心投入的民间艺术不是幼儿园课程首选的内容。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价值取向

幼儿阶段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艺术气质。美术教育就是具体体现。通过美术教育,幼儿的审美观念得到初步培养,欣赏水平得到提高。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其教学效果起到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离不开具体实施策略的支持。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一定要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同时实行有效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幼儿美术教育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1、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包含在幼儿美术教育当中,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喜好和热爱。由于幼儿正处于以感性态度对待事物的成长阶段,往往对于喜爱的事物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更大的兴趣。美术教育就要妥善利用这一点,引起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对美术的喜爱之情。

2、创造教育

幼儿具有十分丰富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创造力予以肯定,并且进行充分挖掘。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力的培养能够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创新,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改造和再利用[1]。3、操作教育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幼儿在接触美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手、眼、脑等多个器官进行协调,眼睛负责观察,脑子负责构思和思考,手负责动作的执行。利用多个器官来表达自身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美术就成为了幼儿有意识的活动。这也是美术教育的内在价值之一[2]。

二、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1、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教育指标不容易像文化知识一样进行量化,所以,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家长是很重要的原因。很多家长出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心理送孩子去进行美术学习,但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意愿,引导孩子对美术产生热爱,而是急功近利,强迫孩子进行美术学习,自身又缺乏对美术的了解,不能给孩子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负。这种行为是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自然规律是相违背的,容易引发孩子对美术的反感情绪,起到与家长预期相反的效果,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忽视审美感受

虽然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在幼儿期间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然而,大部分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出现了错误,认为美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模仿,在教育过程中只是简单地采取让幼儿模仿著名绘画作品的方式,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和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美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孩子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发自内心地热爱美术艺术,才能够真正融入到美术学习当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美术教育不仅仅要锻炼幼儿的绘画技能,更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

3、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

目前,在我国幼儿的美术教育当中,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分清美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之间的区别,仍然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去进行美术教育。但是,美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教育不同,其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锻炼上,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对于一些充满美术天赋的幼儿,如果采用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式,就会大大抑制幼儿的天性,扼杀其在美术上具有的独特天赋。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1、生活化教育

一切文化艺术都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美术艺术也不例外。所以,幼儿美术教育也应当回归到生活当中去。将美术教育进行生活化,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共识[31]。幼儿美术教育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幼儿更多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画自己身边的物品开始,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绘画来表现自身的情感。

2、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适当开展一些幼儿喜欢的课堂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活动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既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安全,不会具有危险性,思想上也要积极向上,带给幼儿积极的引导。比如为教师讲的故事画插图等活动,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激励孩子们参与到活动当中,对每位小朋友的作品都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其创作热情,引起小朋友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纯的用“好”“坏”来评价,要多多对孩子的长处进行表扬,挖掘孩子的优点,这样才能够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渗透其他科目的教学中

除了让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构建联系,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渗入美术教育。这一点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有所体现。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不仅包括了美术教育,也包括音乐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等。在这些科目的教育过程中,同样可以加入美术教育的元素。比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画出自己脑海中构想的画面,建立音乐艺术与美术艺术之间的联系,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际绘画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艺术气质。

四、结论

美术教育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然而,幼儿的身心特点与成年人截然不同,幼儿美术教育不能采取和成人美术教育一样的方式,更不能采取与科学知识同样的教学方式。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正视教育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将美术教育逐渐生活化,在教育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与其他学科建立起联系,全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爱好,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作者:刘玉恒单位:石家庄市第三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樊越.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07:210-211.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7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艺术;传统文化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不得不说是时代的沉淀与中华民族智慧的折射。在学习剪纸的过程当中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古老的中国艺术特色,还能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社会的文明发展、审美取向以及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此外,剪纸作品本身还具有非常大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将剪纸艺术应用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有利于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内的艺术和文化气息,从而使幼儿在优秀艺术与文化气息中受到熏陶,帮助激发幼儿在此方面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对构图、颜色以及造型的初步认识,为幼儿日后对其它艺术类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将剪纸艺术应用于环境创设中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剪纸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对称美、曲线美等,利用这些直接的视觉元素以及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能够促使幼儿更深入的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之美,进而产生对艺术的极大兴趣。由于幼儿自身动手能力的限制,他们的剪纸内容应以一些简单的样式为主,常见的图形包括小花、小树等。教师要分解和展示剪纸步骤,然后以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动手制作。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网上搜索一些精彩的剪纸视频播放给孩子们观看,以此来激起孩子们对艺术家精湛的技术的向往之情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幼儿的参与率较低。国内有很多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往往只有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制作和布置走廊墙面文化和教室环境文化;还有些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虽然允许幼儿参与进来,但通常也只是由大班的孩子或者由一小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协助教师进行操作。正是这种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表现与教师图省事造成了使环境教育沦为一纸空谈的后果。此外,有些孩子参与环境创设活动时,教师都是选择课下时间来进行活动,然而由于课下时间过短、过于零碎,导致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开发过程受到很大限制。对于幼儿园环境的要求应该集中在整洁、活力、美观、文化和素养上,如此才能使家长和幼儿走进校园后产生一种亲切感与认可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并在班级文化评比中取的好成绩,有些教师就会限制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活动。

(2)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的。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核心精神。可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性与独特的教育意义。但是,许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反到过于向西方节日文化倾斜。比如到了圣诞节时,教师们似乎很热衷于准备圣诞树和圣诞礼物,甚至在万圣节时将活动开展到深夜。在庆祝这些西方节日的时候,校园显得非常热闹。对比之下,在庆祝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教师们所做的相关主题环境创设工作却很少,严重缺乏相应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三、剪纸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剪纸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同时,环境创设本身也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幼儿园教学实际、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来进行环境创设,确保创设出来的校园环境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确保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获取知识、提升修养、获得身心上的愉悦感受。

(2)利用剪纸艺术作品美化校园环境。剪纸活动是一项具有美感的艺术项目,教师与学生一起手握剪刀,共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最终将这些优秀艺术品应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去。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剪纸作品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在以往的剪纸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一些作品后,往往就会在课后扔掉或者全部让幼儿带回家把玩,使得剪纸艺术品无法真正融入到校园环境中,更无法使孩子们受到这些文化、艺术的启发。发现了这一教育误区后,教师应改变传统思路,将与幼儿共同创造的剪纸艺术作品应用到校园环境创设中。

(3)剪纸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提供丰富材料。在开展剪纸活动的过程当中,m然孩子们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无法剪出复杂的形状,但是各种各样的剪纸艺术作品是包含了孩子们最真实的想象力的丰富材料。将这些材料应用到校园环境创设中,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更能影响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此外,剪纸作品本身的成本低廉,并且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情况规定创作主题,例如“春天来了”,孩子们便可围绕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剪出藤蔓、小花、小草、蝴蝶等作品。将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环境装饰材料。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当中,剪纸艺术发挥着独特作用,无论是从剪纸活动的艺术价值来看,还是从活动的使用价值、教育价值来看,都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娜.快乐体验:幼儿园美术创意角落的实践研究[J].儿童与健康,2013(6)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8

(一)关注儿童的人文精神需求人是物质性存在和精神性存在的共同体,物质性存在使人得以生存,而精神性的存在则使人得以有意义的生活。物质性存在对个体的成长固然重要,但人作为精神性存在的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才能成长为完整人格的人,而这必须依赖于文化,离开了文化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不仅应该关注幼儿作为物质性存在的工具性需求,还必须满足幼儿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人文精神需求。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且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儿童珍贵的文化资本,节奏丰富的板凳舞、婉转动听的八音坐唱、朗朗上口的敬酒歌以及内容丰富的节日都是布依族、苗族儿童表现自我、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丰富的民族艺术只有在民族节日一些特殊的场合儿童才能有所接触和感受,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开展无疑给予了儿童一个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绝佳机会。因此,在开展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过程中在注意到儿童艺术特长培养,给予儿童生存教育的同时必须凸显民族文化艺术课程对儿童存在的价值,以实现其对儿童个性培养的重要价值。我们知道,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关注维度就是个性彰显,强调人之存在的自由和个性的彰显,因此在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中注重对幼儿进行存在教育就在于把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作为目的,激励儿童形成不同的情感体验,启发和鼓励儿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从而实现对儿童人文精神需求的关注。

(二)唤醒儿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诉求人是文化的人,人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必然把自我塑造成为“文化的人”。可以说这就是人的真正本质,人的唯一本性。由此,个体一旦离开文化,离开塑造自我的文化将会面临着一种文化上的失语,没有了自己的文化权,这样的人将会是一个没有精神存在的空壳躯体。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诉求是强烈的但较为深沉且内隐,从而导致人们对儿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诉求的忽视。甚至于身处其中的民族个体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自我对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诉求,而这种精神诉求对个体自我精神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很多人不得不承认自己对本民族的服饰有着一种特殊的、深刻的情感,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情感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忽略了,但我们不能否认在个体内心深处这样一种情感的存在。而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机会,唤醒儿童的民族文化精神诉求,并使个体这样的一种精神诉求在与民族文化不断的接触中得到满足。人类学家兰德曼告诉我们:“由于人有漫长的童年期,所以文化的掌握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在漫长的、必要的时间中,不仅必须及早接触文化,而且需要不断地接触文化。单纯认识文化制度和习惯本身是不够的,可以说,不仅必须熟悉文化的词汇,而且也必须熟悉文化的句法,要花大量努力去看透这个复杂的装置,并且有意义地运用它。如果靠本能而没有自己的贡献,就不能实现文化的移入。因此,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中存在教育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且有价值的,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工具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儿童及早地接触了本民族文化,而且提供机会让儿童不断地接触文化,从而时刻唤醒民族文化中个体的民族文化精神诉求,并给予满足。

(三)塑造儿童完整的精神人格完整的精神人格是教育培养个体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更是具有高包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基本属性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完整的精神人格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所需的生理性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二是作为群体的存在所需的被理解、被需要等精神上的追求。普惠性学前教育追求的不仅是群体之间的高包容性与非排他性,其实也包括其培养对象即儿童个性人格中的高包容性与非排他性。而这样完整的人格塑造不是强调工具性的课程所能培育出来的,必须依靠人文课程特别是艺术课程的逐步熏染,而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中的存在教育无疑能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个体的生命本身,只有在与外界他人的交流对话中,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同时,在个体生命的历程中,各个人生阶段的角色及其与之相连的价值担当活动,能够给个体更好地诠释生命意义所在。因此,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更应该努力引导儿童在人生伊始就建构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人格。幼儿园的民族文化艺术课程把儿童从本民族文化这个自我封闭的世界中释放出来,既满足了儿童对自我民族文化的一个精神寄托,更促进儿童学会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中超越自我的存在,从而避免因为片面的、孤独的个体存在而感知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二、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儿童存在价值构建

正如石中英所言:“现代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这种教育给予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没有给予人们生存的理由和根据。其结果是,在现代教育的作用下,现代人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但是却越来越对生存的必要性发生怀疑。这种怀疑使得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无聊、空虚、寂寞和无意义感,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生的幸福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教育特别是作为人生基石的学前教育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就不能只考虑作为“工具的人”,而更应该关注作为“目的的人”,即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实施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增加人的存在意义。

(一)重视“人类的儿童”儿童不仅是作为“儿童的儿童”,而且是作为“人类的儿童”,儿童既分享着人类的尊严,又遭遇着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教育儿童不仅意味着要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能力,而且要帮助他们提高存在的智慧;教育者不能仅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教育,还应该以存在的眼光来打量教育。在民族文化艺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把儿童看成是作为“儿童的儿童”,设置课程必须时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还是作为“人类的儿童”,即儿童遭遇着其作为人的存在问题,诸如死亡问题、孤独的问题、自我认同的问题、自我归属问题以及自我价值问题等。民族文化对个体的内在价值是无限的,我们只有在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自我民族文化中得到滋养,实现自身文化建构和精神升华,人的心灵才会找到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人的自我存在感才会贮存在我们的生命血液里,伴随着我们走出有意义的生命之路。幼儿园的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于儿童的价值也深刻地蕴含其中,而当我们把极具个体存在价值的民族文化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在幼儿园的艺术课程中时,这其实是一种捡其皮毛丢其内在的做法,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深刻价值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对象观,不仅把儿童看成是“儿童的儿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与儿童认知方面的知识,我们更要把儿童当成“人类的儿童”,教予儿童关于自我存在的知识。

(二)重构“人类的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引领者,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从来都是无可替代的。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学生观,即上文提到的对象观,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自我意识。在现代教育中,整个社会,包括家长、学生以及教师本人在意识中都习惯地把教师进行“神圣化”、“功能化”,比如社会上盛行的一句话是:“为人师表,你应该怎么样”。也就是说因为你是教师,你就必须给其他人做一个良好表率,你就必须是完美无缺的、纯洁的、大公无私的等等。可人们却忘了教师也是“人”,作为“人”而存在着,而人自然是人无完人,有着所有人所具有的自然需求和本真状态。因此,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教师本人必须要撕破“教师”这个“面具”,回到他本来的和丰富的人性状态,树立最为“人类的教师”的新意识。在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课程中的教师也应该如此,尊重自我与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需求,敢于承认本民族文化中的糟粕,自信于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勇于接受他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意识到民族文化艺术课程对幼儿存在教育的重要价值,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塑造出具有强烈自我存在感的社会新一代。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9

音乐舞蹈游戏可以让幼儿笑逐颜开、喜形于色,让幼儿感知音乐舞蹈的乐趣,同时音乐舞蹈游戏对幼儿动作的表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有一定的培养,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为幼儿将来养成良好的艺术气质做好铺垫。在幼儿音乐舞蹈游戏中需要注意几个重点,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动作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还比较重视表情动作,这可以使幼儿尽快地掌握一些肢体语言和面部语言,对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音乐游戏设计中的重点

音乐游戏活动教学往往是音乐活动设计的核心,在对幼儿实行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科学地将音乐内容进行游戏化,发挥音乐游戏活动的优势,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下面这两种方法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1.在纯游戏活动中要适当地加一些教育内容

幼儿时期的一些游戏都是幼儿自发的,这种游戏属于纯游戏,游戏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极强,很适合幼儿,而且这种游戏流传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在纯游戏的过程中适当地加一些教育的内容,是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教育,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2.在音乐游戏的设计中要适当地加一些故事情节

虚拟的动作或其他的一些角色也是相当好的这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思想,发散幼儿的思维,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也是近几年比较火的,运用的范围也是相对广的,对幼儿未来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音乐游戏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篇10

幼儿时期的艺术教育能够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不能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多的培养幼儿的情感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让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并且成长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

一、为什么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

文化艺术类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能够为孩子一生的艺术修养及情感、价值观奠定基础。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艺术素养较高,那么就能够通过唱歌和跳舞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且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反,如果幼儿教师的素质达不到要求,或者本身的能力不够,就会导致教学气氛变得很沉闷,不能够引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甚至会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艺术教育素质。

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了知识素养、教学技巧、能力等,也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情感、价值观等等。教师只有切实的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素质,并且把艺术教育落到了实处,才能够胜任幼儿教师这个重要的责任,并且真正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目前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现状

(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很低

很多的幼儿教师基础知识很差,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引导,还有的幼儿园聘请来的幼儿教师根本没有任何的艺术特长,甚至还有幼儿教师是根本不是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影响了当前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整体水平。

(二)教师的经验不够

如今,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和目标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甚至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素质、本文由收集整理能力和经验,但很多幼儿教师都很年轻,显得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艺术教育环境,甚至不知道幼儿艺术教育该怎样进行。

(三)教学方法模式化

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全面的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不但艺术综合素质偏低,教学的方法也是模式化,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很多幼儿教师都把艺术教育当成了机械式的技能训练,忽略了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积极体验和基本的艺术鉴赏力。作为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课程发展和实施的多元化与自主性。

三、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的艺术教育素质

(一)练好基本功

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了唱、奏、跳等几项,只有掌握了这几项基本功,才能够提升教育的效果,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孩子唱歌、跳舞,所以唱歌时要自然、朴实、优美,跳舞时动作要准确,要能把握住音乐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演奏乐器时要熟练,富有感染力。另外,教师还要多多注重伴奏能力的训练,写好一手粉笔字,讲好一口普通话、做好教学前的准备,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孩子的身心特点,这样才能够更好进行教学。

(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它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文化修养,幼儿教师既需要了解美术和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背景等,又需要把握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另外,幼儿教师还必须对音乐和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赏析和鉴别能力,对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儿童选择合适的艺术作品,再利用艺术作品来教育儿童,以便感染孩子,并且对他们进行熏陶和培养。也因此,幼儿教师要随时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三)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不单要有唱、跳、弹的能力,还有有真挚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感染孩子。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因为这会直接的影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比如在音乐鉴赏这方面,教师如果具备比较良好的音乐素养及艺术鉴别能力,就能够将艺术作品里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孩子发展的动力,让孩子在好的音乐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幼儿教师如果不及时的充电学习,就不能够跟上教育的步伐。因此,教师要参加培训和学习,积极的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还要多与其它的教师交流、探讨、互相学习。另外,教师个人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五)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的目的及意义。幼儿艺术教育不是传递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并且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幼儿艺术教育也应该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他们对艺术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兴趣,教师应该加以培养,让孩子们勇于展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