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0:38

运筹学的认识篇1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管理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c)-181-02

运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使用定量方法进行决策的一门科学,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拓宽了运筹学的研究范围。同时运筹学还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在军事、农业、系统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管理运筹学就是使用运筹学的方法来解决工商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目前很多学校在向应用型进行转变,在此背景下,管理运筹学的教学也应当更加注重应用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1管理运筹学学科的特点

1.1引进数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运筹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囊括了管理、经济、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思想,其主要研究的问题来自于社会的经济管理实践,而主要的解决手段就是各种数学方法。因此,要学好管理运筹学,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如在构建和求解线性规划模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函数的表达形式,其次在求解的过程中,无论使用图解法还是单纯形表法,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知识。

1.2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管理运筹学注重对工商管理中实际问题的研究。管理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而管理运筹学正是管理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目前管理运筹学主要的研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运输问题、存储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来源于管理实践,需要使用运筹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如生产计划问题,其目标就是在给定生产资料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在给定生产目标下,实现生产成本的最小化。由此可见,管理运筹学所研究的问题有着十足的现实意义。

1.3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近年来,管理运筹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学科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发现,管理运筹学的研究问题来自于工商管理的实践,而管理运筹学的理论主要体现在数学方法上。运筹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运筹学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实践问题的不断革新,也对管理运筹学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工商管理类的学生,需要更加关注对管理实践问题的梳理和总结;对管理运筹学的最新手段需要及时掌握,而不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2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抵触学习

数学作为管理运筹学的基本工具,在管理运筹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是决定其能否学好管理运筹学的关键因素。但在实践中,工商管理类属于文理兼招,并且文科生所占的比重很高;从学生的性别来看,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中女生往往占据着绝对多数,这两个原因导致工商管理类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管理运筹学同工商管理类开设的其他课程有着较大差别,也是造成学生抵触学习的原因之一。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各个学期学习的课程几乎都是围绕着会计学,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这使得学生无法对这门课进行定位,不能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会造成学生主观认为这门课同其未来的就业缺乏联系,降低其学习兴趣。

2.2过分重视理论

管理运筹学是运筹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管理运筹学的很多研究者都来自于运筹学领域,因此他们编著的教材更加偏重于理论部分,如各种数学模型的推导,而管理学的内容所占篇幅较少。教材的编写过分重视理论,不仅导致了教材晦涩难懂,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运筹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十分简便,计算的精度也大大提高,因此不需要过分强调学生一定要掌握手工计算的方法。同时过分重视理论学习,也使得管理运筹学背离了应用型学科的初始设定。学习管理运筹学更是希望学生在面对管理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具备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

2.3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管理运筹学在很多学校都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而考试的形式,又决定了考察的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相应的计算题也比较简单,而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管理运筹学的实际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管理运筹学相关软件的普遍应用,很多学校在教学中已经设置了一定比例的上机操作。但由于上机操作部分不在考试内容之中,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够认真,学习效果也十分有限。

3管理運筹学课程改革思路

3.1对管理运筹学课程进行重新设计

针对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为了适应教学向应用型转变,应当对管理运筹学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首先,为了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在线性规划建模和求解过程的困难。应当将管理运筹学设置在第四学期,也就是在学生完成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课程学习,一些管理运筹学所需的数学知识还掌握的比较牢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对一些基础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所涉及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是对课堂的丰富,也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当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同样也会导致授课节奏变快,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管理运筹学知识学习的难度。因此,应当适当增加黑板教学的比重,特别是在理论教学部分,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理解所学知识,提升管理运筹学的教学效果。管理运筹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门课,同时上课的人数往往在100人左右。而过多的学生,也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同时也对学生的听课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应严格控制管理运筹学的课程规模,以1~2个班,不超过50个人为优。

3.2提高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比重

管理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使用运筹学的手段来解决管理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应当紧密同实际进行联系。特别是在本科教育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更应增加案例教学在管理运筹学中的比重。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也能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管理运筹学在管理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案例教学的兴趣,也可以在课程的初始阶段,鼓励学生提供一些管理运筹应用的素材,而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实践问题进行加工和优化,使其真正成为一个管理运筹学的典型案例。

同时也要加强启发式教育。传统的管理运筹学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不仅教学效果较差,同时也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应当加强启发式教育在管理运筹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置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对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过程,也应紧密同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来加深其对新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学习单纯性表法求解前,可以紧密同图解法进行联系,指出每一个基本可行解在图中的位置,这样可以使知识点联会贯通,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管理运筹学并没有那么难以学习。

3.3增加管理运筹学软件的学习课时

管理运筹学软件的普遍应用,是管理运筹学教学的一大突破。目前各个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软件有Lindo、Lingo、excel等,这些软件的应用,不仅极大的降低了学生手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难度,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一门实用工具,对其未来的就业提供较大的帮助。传统的手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不仅过程繁琐、求解速度慢,同时当决策变量的数量多于10个时,学生几乎不能进行求解。而管理运筹学软件的应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即提高了运算的精度,又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应当增加管理运筹学软件学习的课时量,通过实践证明,将软件学习的课时量占到总学时的20%,就能够使学生基本掌握软件的操作过程,同时也能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课下,也应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将有想深入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同学组织起来,组织大家对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鼓励同学进工厂、进企业进行调研,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打破课堂同实践之间的隔阂,使同学认识到管理运筹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并实现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4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后,应当对管理运筹学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为了实现本科教学向应用型转型,我们对管理运筹学的课程进行了全新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比重,增加管理运筹学软件学习的课时量;在课后,组成管理运筹学兴趣小组,鼓励同学将所学的运筹学知识应用到管理实践之中。这样的课程设计,符合本科应用型教学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保证了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因此,管理运筹学的考核方式也应适应这样的变化,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

应当适当降低笔试考试的所在比重,而增加对学生上机操作和课外实践的考核,通过全面的考核体系,即增强学生对上机操作和课外实践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是对其自身全面能力提升的一种督促和促进。

4结语

本科教學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管理运筹学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应进行重新设计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通过对目前管理运筹学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的梳理,提出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设计的实施办法,希望对提高管理运筹学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帮助,同时这也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杨嘉歆.管理运筹学中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J].价值工程,2012(06). 

[2]何丽红,陈士成.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3]王旭.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07). 

运筹学的认识篇2

此次交流会的人数虽少,但人员层次较高,内容范围较广。四天的会议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筹备和组织管理大型运动会的经验交流,又有机关行政办公如何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也有院校如何培养系统科学人才的经验交流,还有学习和运用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的体会。大家还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系统科学在体育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综述如下:

1对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认识

系统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的兴起是本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之一。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思维方式和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必须学习应用系统科学。

大家认为,学习系统科学能够提高人们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总书记多次指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干部素质,首要的是要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提供了一种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而系统科学则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连结各种具体科学的桥梁。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研究和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促进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实施运作的程序化、分工的具体化、责任的明确化、关系协调的清晰化和完成效果的最佳化。

大家认为,掌握了系统科学思想,才能树立总体观念、全局观念和战略观念;才能在观察问题时走出“就事论事”的圈子,“更上一层楼”;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能全局在胸,统筹兼顾;才能“弹好钢琴”,使管理工作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大家认为,推广应用系统科学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体育的各项工作。正确认识系统之间与层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搞好体育工作一项重要前提。如系统科学位置与层次的理论,使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系统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因而认识和划清了人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区别与联系,是理顺体育工作重要的思想认识条件;竞赛是体育工作的杠杆。不同的子系统,不同层次的竞赛有不同的目标、性质与功能。如,全运会、省运会和市运会等,属于竞技运动系统,应提倡拔尖,提倡破记录,要体现更快、更高、更强,体现高名次、高水平;业训竞赛实质上是选才育才,不宜强调出成绩,争名次,目的在于发现人才,多出人才;群众性竞赛也应大大提倡,但不应用业训竞赛取代群众性竞赛。训练是一种动态的组合过程,有许多因素组成,用系统的思想把握得好,组合合理,则整体功能大于其各元素之和;系统科学能促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运动技术,启示我们要全面造就运动人才,全面认识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促使我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和管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系统科学在体育工作的应用中,影响最大、最成功的就是组织和管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自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成功地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以来,已经举办和正在筹备举办的一些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都在更自觉地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筹备、组织和管理。会议期间举办过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省市体委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筹备和组织管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所取得的效益是明显的。天津市体委认为,首先要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搞,而不仅是看成一个单纯的体育赛事。他们组织实施第43届世乒赛的做法是:根据总目标,首先,建立世乒赛系统工程树型结构,组委会设置了14个部室,实际包含了指挥、决策、竞赛技术,物质保障三个大的子系统,各部室明确其职责,分层管理,并通过预算保证世乒赛大系统的整体效应,制定了“第43届世乒赛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其次,严格遵循管理工作的动态过程组织实施。第三,采用计划网络技术组织管理,如,天津体育馆工程建设等。第四,进行空间、时间上的动态管理,采用了倒计时的方法,保证了世乒赛如期圆满举行。第五,坚持分合统一原则。筹备初期成立了4个部室,组委会成立后,工作全面辅开,扩展到14个部室,临近开幕时,又合成几个中心。第六,利用编发简报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第七,按照现代管理的原则,使用“下八律”管

理方法。世乒赛组委会从秘书长到处长,直接领导的单元平均在4至5个,保证了领导的精力和效率。“二八”律管理思想,把握了一条,无论工作变化多大,在筹备过程中始终保持一支稳定的骨干队伍,从组织上保证了执行层的力量。

江苏省体委认为,第三届城运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筹备和承办过程中,运用了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实行科学管理。他们的做法是:(一)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统筹规划城运会筹备工作,对整个筹备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拟订了《江苏省承办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初稿)》和《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计划网络图(初稿)》,对本届城运会的筹备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每个阶段筹备工作重点、工作进度、工作要求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都作出了比较周密的安排。(二)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精心组织城运会筹备工作,在《总体方案》、《计划网络图》的基础上,主要抓了几个环节:1、办赛、参赛两手抓,明确分工,分线作战。2、办赛准备工作由省统一部署、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实施。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三)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切实加强城运会筹备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分层管理、程序决策,强化组织领导。(四)充分发挥综合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综合部门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加强综合协调,加强工作的预见性,注重政策法规建设。他们认为,运用系统科学进行筹备和承办大型运动会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干部队伍素质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普遍缺乏系统科学知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技能;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因此,建议国家体委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或轮训,帮助地方体育部门培养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工作骨干,使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在全国体育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使体育系统的科学管理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云南省民委和省体委的同志认为,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深刻的政治性、参与的群众性、广泛的影响性等特点,加上运动会项目自身的特点,带来了组织工作上的规格高、标准高、要求高、评判困难、协调困难、时间紧张的“三高两难一紧”的特点。因此他们在组织工作上力求按C3i系统的要求建立健全指挥系统。注重了三方面的工作:组织指挥的高度统一;方方面面的广泛协调;工作机构职责和权力的层次区分。具体做法是:(一)建立有权威的层次分明的指挥机构。(二)明确职责、严格分工、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三)严格计划管理、宏观控制主要工作进程,微观细化各项具体工作。(四)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的作用,建立信息中心,形成信息网络。(五)注重搞好协调。(六)抓好热运行。(七)注重民运会的特殊性。他们认为计划网络法是组织大型活动中实现宏观决策、科学管理、统筹规划、既抓主要矛盾,又能照顾全局的现代管理的好方法。运用计划网络法组织大型活动的好处,一是有利于统一组织指挥,宏观控制全局;二是有利于按程序协调各部门工作;三是有利于抓主要矛盾;四是有利于调动各个系统的积极性;五是有利于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他们体会到:运用计划网络法组织大型活动必须抓好计划(统筹)、协调、热运行(试运转)三个主要环节。

正在筹备举办第三届亚冬会的黑龙江省体委在会上进行书面交流。他们认为,系统科学的运用,为举办好第三届亚冬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管理的保证。从近两年来的筹备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看,所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他们借鉴北京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的经验,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去组织管理筹备工作。做到了两个突破,一是思想方式上的突破;二是方法、技术运用上的突破。主要作法有:(一)突出筹备工作的整体性。首先在成立组委会和执委会之初,就力图体现系统科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特点,为筹备工作运转一开始就从整体上考虑创造了条件。同时制定通过了亚冬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确定了总目标,并根据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12项具体任务,反映了筹备工作应从整体部分整体,再反馈到整体的科学过程,正确处理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注意考虑筹备工作的综合性。(三)明确统一的目的性。(四)科学管理。实行层次管理、动态管理、程序化管理,确保工作井然有序和最优化运行。(五)科学决策。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难点、结症把握法,第二步是分类决策法,第三步是效益反馈法。(六)采用系统工程技术,运用网络技术、流程图技术和类流程技术。他们认为,计划网络图是系统工程中一项极为有效的重要技术,着眼于解决系统内的宏观问题。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对系统内的各项工作的运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最佳安排,正确反映和描述各项活动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可以反馈检查结果,便于对大系统中的各部分进行有效的控制,把握各事件中的联系,并以直观的图解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决策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他们在绘制中,学习“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计划网络图”,对几个基本要素进行特殊处理,采用时间等坐标方式,运用了倒计时显示法,确定了关键路线和关键节点,采用了奇数标号和模糊数学的概念,引入了反馈机制,标明了系统内在逻辑关系和事件联系多维网状结构。他们认为运用网络图技术,不仅仅在于它的编制,更重要的是执行。因此他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各部门根据总体网络图规定和任务目标,编制了本部门的二级计划网络图加以细化和充实,同时在关键阶段还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细化网络图;二是每月制出月工作计划予以配合;三是强化反馈机制,在实行计划网络图常规检查的同时,增加了月工作计划检查,并定期以催办与落实的文件方式向各部通报。从而进一步突出了计划网络图的宏观调控的作用。

刚刚开始筹备1999年全国第三届城运会的陕西省和西安市体委的同志,把草拟的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带到会上征求意见,与会同志根据各自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使此次会议的内容更加丰富、实在。

3运用计划网络技术是体育界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突破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体育界成功地运用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举办了北京第11届亚运会,组织了2000年奥运会申办工作,建立一整套的科学管理体系,对亚运会筹备和奥运会申办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协调、指挥,对筹备和申办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我国大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起了直接示范性作用,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对全国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与现代化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受到国际、国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其中,《第11届亚运会筹备工作计划网络图》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计划网络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计划网络技术是体育界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突破口。

大家认为,系统科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从我们体育系统来讲,在亚运会的组织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中,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成功经验,为体育科学管理起了示范作用。但应该认识到,系统科学在我们体育界的应用,不仅仅表现在大型运动会上,也不仅仅是采用了计划网络图的方法,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具体体现在体育整体工作的方针、思想和战略上。比如,体育为国家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服务,为基本路线服务的思想,协调发展的思想等。

4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机关行政办公工作

近两年来,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体育界的推广应用向更宽的范围发展,不仅仅应用在大型运动会和大型活动上,在机关行政办公中也已经开始应用。

天津市体委和国家体委训竞一司的同志认为,机关职能的转变对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管理者应当树立新的观念,如工作效益、时间效益、总体统筹、以人为中心管理的观念等等。因此,首先要求管理者特别是在办公厅(室)这一类综合办事部门的干部,更应当学习、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学习弄懂计划网络技术。

天津市体委运用计划网络图的做法是:1、按照业务分工和总的要求,各部门将工作要点中属于本部门负责的大块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任务目标,突出任务的起始和完成时间,提出需要配合的协调的部门,报办公室。2、办公室从总体角度分析各项任务的构成,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顺序,确定承担任务的主要部门、配合部门。3、综合协调,将没有落实到部门和有矛盾的任务反馈到各部商讨、协调、确定。4、按时间顺序编制全年任务分解表。5、报委主任办公会批准。6、绘制网络图。

对于如何在机关行政办公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国家体委一司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开展工作,收效甚好。他们在学习北京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制度保障、程序决策、计划网络图、流程图、热运行、目标管理、层次管理、矩阵结构、倒计时和办公自动化管理等方法。

大家一致认为,在机关行政办公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首先取决于单位领导的认识重视程度,其次是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对其方法的掌握程度。

大家认为,在机关行政办公中运用计划网络技术的好处是:1、帮助领导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全年工作计划,有利于领导统一指挥全局性工作,抓主要矛盾,给领导指挥提供科学依据。2、使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明确,责任清楚。3、有利于协助领导按程序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行使职责。4、办公室可以更好地协助领导宏观管理,统筹全局,同时进行微观控制,分类管理,便于工作落实。5、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

5关于在高等院校中培养系统科学方面人才问题

与会者认为,把系统科学作为教学内容列入体育院校发展规划是系统科学推广工作发展的动力。如,武汉体院在1993年以后进行科研改革,把系统科学推广工作挂靠在体育社会学科,同时改变以前既有教学部门管理,又有系校管理,各个教研室各自为阵,形单势薄的状况,把与系统科学联系紧密的各学科归口管理,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在“九五”规划中,又把系统科学的推广工作列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大的研究方向之一,使推广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内容、有保证。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在高等院校培养系统科学方面的专门人才方面做了有意义的尝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要加强专业建设,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方向;课程设置是核心;学术交流、计算机应用是辅助手段;突出特色才有生命力;既要重视基础理论,又要强化能力培养。

6加大系统科学在体育界推广应用的力度

讨论交流中,与会者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观点,现归纳如下:

有人认为,近年来,系统科学的意识在我国体育系统各级领导的思想上开始有了一定的位置,但这仅仅是开始,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既不要迷信它,更不能轻视它,要从理论上进行学习和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特别要重视与实践的结合。

有人认为,加强系统科学在体育界的推广应用,首先要帮助广大干部提高对系统科学的认识,要树立一种自觉意识。第一,按照伍绍祖主任刚到体委后就对机关干部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要学会用计算机,二是要学会用计划网络图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时机成熟了,应该通过行政的方法,如,要求凡是举办全国性的大型体育竞赛都必须采用计划网络技术等系统科学的方法。第二,加强培训,使干部提高认识,树立意识。第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特别是针对高一层领导,最重要的是树立系统科学的思想,培养新型的思维方式。第四,加强宣传。第五,希望院校的学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推广研究成果。

有人认为,经过这两年的努力,系统科学在体育界的推广应用有起色,一个新事物的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认识到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认识,要有耐心。要有长远打算,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工作。要用系统的思想指导推广应用系统科学工作,要明确推广系统科学的最终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制定出推广工作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分步实施。

有人认为,领导重视并积极支持是搞好推广工作的保障。推广工作是一项“软任务”,没有明确任务和指标,所以推广工作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系统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和领导的重视。

有人认为,重视系统科学的实践应用是推广工作的归宿。推广工作重在应用,只有在实际中用,作用才能体现出来,创造的效益体现出来,才能令人信服。

有人认为,加深对系统科学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搞好推广工作的前提。一方面,系统科学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体育活动以其规模大、涉及面宽、影响因素多,给筹备组织工作提出的挑战,而系统科学在研究复杂系统与促进多学科相互结合上具有独到之处。因此,系统科学可以广泛与体育相联系。

运筹学的认识篇3

关键词:税收筹划;新税法;运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税收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日益紧密,尤其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只要发生了应税行为就应该依法纳税。企业迫切希望进行科学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达到降低实际税负的目的。于是,如何运用税收筹划,为企业创造价值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新焦点。要想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就应该在了解熟悉相关税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税法上的优惠政策或者其他对企业有利的规定,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点

税收筹划指的是企业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对纳税人的投资、筹资、日常生产营运活动以及其他理财活动,达到节税或避免税收损失的一系列行为。大的方面来说,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按筹划所涉及的具体活动环节划分,税收筹划可分为投资活动税务筹划、生产运营活动的税务筹划、筹资活动的税务筹划等。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税收制度法规也在不断修订完善,尤其是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对企业税收筹划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

税收筹划作为一项企业特殊的财务管理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合法性。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畴内进行,以不违背法律为界限,不能超越法律的规范,与偷税避税有着本质的区别。税收筹划是国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行为。第二,前瞻性。企业的税收筹划不是在纳税义务发生后想办法减轻税负,而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第三,目的性。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是通过选择低税负或者滞延纳税时间而取得税收利益。第四,普遍性。由于各税种在纳税人、纳税对象、纳税地点、税目、税率、减免税及纳税期限等方面的规定一般都存在一定差别。这给纳税人提供了税务筹划的机会,同时也决定了税务筹划的普遍性。

税收筹划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方式,增加企业收入和利润,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和增加后续税源。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税收筹划。

二、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虽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开始关注税收筹划,但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具体纳税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企业税收筹划认识不够,税收筹划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企业的纳税意识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往往未能真正认识税收筹划的实质,片面地认为税收筹划仅仅是为了少缴税,不仅如此,不少企业还将税收筹划等同于偷漏税款,甚至是采用诸如偷税、漏税、抗税等财务违规的方式来进行所谓的“税收筹划”。所以税收筹划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存在很多偏差和误区,使得纳税筹划的功效大大减弱。

(二)企业税收筹划水平不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

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更关注于短期甚至仅仅只是当期的节税效果,考虑的仅仅是不同方案的税负差别,甚至只是初步的规避额外税负,常常为了眼前的税负降低而游离于违法与偷税的边缘;缺少全盘考虑的长期纳税筹划,未顾及到企业的长远利益,更谈不上通过呼吁、引导等方式积极争取对自身有利的税收政策等高级的税收筹划。

(三)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税收筹划的专业人才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税收筹划是由企业的纳税人员、财务人员甚至只是一般的行政人员来负责,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知识更新较慢,业务素质较差,无法满足税收筹划工作人员所需具备的财务、税收、管理、统计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由于缺乏能够胜任税收筹划的专业人才,企业即使有心进行税收筹划,恐怕也难以落到实处,无法满足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发展要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运筹学的认识篇4

1.企业对于纳税筹划认知存在偏差

现阶段,纳税筹划逐渐成为纳税人的一种合理选择,但是,依然存在部分纳税人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出现一些纰漏,他们对筹划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存在片面性,没有全方位的认清目标。由于我国暂时并没有非常完备的关于纳税筹划整个体系的细则与规定。一部分企业纳税人不能明确理解纳税筹划的实际意义;还有部分企业纳税人不能准确把握合理纳税筹划的程度,他们常常将纳税筹划和偷税、欠税、抗税、骗税等故意性且不合法行为混淆,造成认识上的严重偏差。与此同时,因为纳税人对现有税法没有很深层次的掌握,就无法保障依法纳税和诚信纳税。最终导致纳税筹划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相背离,严重滞后了企业的发展。一些相关的税务人员对于纳税人合理的纳税筹划并不持有完全赞同态度,基于国家的角度考虑,他们认为企业之所以纳税筹划就是为了减少缴税,认为企业纳税筹划很大程度上损坏了国家的经济利益。筹划者需要在合法的前提下为企业制定最佳方案,决策者有时往往选择了最低税负方案,但是最低税负并不等同于最佳。纳税筹划可以给企业有效地减少税负,但是也是一项极其复杂与艰巨的工作。只有企业首先正确地认识纳税筹划,才能有效地利用纳税筹划。

2.企业在筹划过程中缺乏整体性

纳税筹划涉及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许多学科的配合运用。实施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本身具备相当的收人规模且企业管理者具备筹划意识。对于筹划者,其必须具备会计、税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有全面掌握企业的整个筹资环节、经营环节、投资环节的能力,熟悉企业日常经营情况。对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有较深刻的了解,必须准确把握合法与非法的临界点,并且及时掌握相关筹划政策信息。但是,现阶段筹划者并不完全具备极高的专业水平。导致企业在筹划的过程中,由于对法律和各学科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在纳税过程中混淆全局和整体观念,对于各种税种的纳税筹划方式掌握不全面,进而引发企业发展受限。还有部分企业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的时候只面对单一方向进行整理上报,缺乏有力的数据依据,从而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企业发展的节奏与范围。纳税筹划涉及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多个税种,然而目前部分企业纳税筹划者不能有效结合整体税收方向,致使企业在筹划过程中趋向于零散。

3.不完善税收环境制约企业纳税筹划

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及市场经济体系实行时间较晚,各种体系制度不足够完善,导致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税收环境不健全,引发了诸多偷税、漏税问题。部分企业纳税人绞尽脑汁降低税负,然而手段并不合法,偷税成为部分纳税人不避讳的话题,他们认为即使被审查披露,不会受到相关部门的责罚,只需要补税罢了。还有很多因素导致相关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执法随意,税收环境不完善,造成了很多企业纳税人对于纳税筹划的热情较低,从而阻碍了纳税筹划的广泛应用。

二、提升企业纳税筹划能力的措施

1.强化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认知程度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对企业的发展和我国纳税体系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部分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认知存在偏差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首先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纳税筹划意识,强化企业人貞的纳税意识和对纳税统筹的认知,用合法的筹划方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其次作为纳税人应该深刻认识到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而且相对依法纳税进行纳税筹划也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思路应该说是非常广泛的,企业要想达到合理节税的目的,就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只有依法纳税才经得起税务机关的检查,才是合理纳税筹划的立足之根本。

2.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性观念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事先行为,纳税人必须熟知企业全面的经营活动及资金运作,作为纳税人企业必须深知学科之间的配合对于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具有重要作用,充分掌握各学科的专业知识,随时了解法#的变更,以及政策的改变,还深人了解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纳税标准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企业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应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出发,贯穿纳税筹划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要运用相关知识来思考和进行纳税,这就要求筹划者具备极高的专业的纳税筹划能力。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培养这类专业性人才,定期培训、检验筹划人员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能力。以配合企业实现全局纳税筹划的目标,而提高纳税筹划的效果沪

3.国家应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从整体纳税筹划的角度上看,纳税筹划不仅不会给国家带来税款损失,还会使国家税收不断增加。作为国家应该完善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进行合法纳税筹划,这样既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还可以促进企业更多的资金运动,增加税收。所以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企业纳税人则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合法进行纳税筹划。其次,随着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不断落实,逐步健全税收环境,有效防范偷税、漏税等问题,将企业引人纳税筹划的正确道路,提高企业纳税人对于纳税筹划的热情,从而促进企业纳税筹划的广泛应用。

三、结语

运筹学的认识篇5

关键词:企业;会计筹划;税务筹划

引言:

近几年,随着企业会计税务筹划走进大众视野,与之相关的问题也不断凸显。比如,纳税管理不合理、税务筹划意识欠缺、风险规避水平低等。基于此,探究企业会计税务筹划的优化策略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企业会计筹划概述

企业会计筹划从字面上可理解为财务计划、会计实务筹划,是直接服务于会计的账务处理。从本质上而言,企业会计筹划是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许可的范畴内,从系统视角入手,筹划、安排资金筹措、经济运营、投入资本等事务,促使会计账务处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合法化方向发展。在整个企业会计筹划过程中,经济业务均为真实存在,各项凭证、记录均可反映经济业务本身,比如,当年生产任务、发货时间、合同签订时间等。税务筹划是企业会计筹划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纳税人获取税收最大利益的一种筹划方法,需要企业在税务法律规定范畴内,事先对投资、经营、理财等活动进行筹划、安排,最大程度获取“节税”的税收利益。

二、企业会计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

1.税务筹划意识欠缺

税务筹划意识是企业主动开展税务筹划的观念及态度反映,主要表现为企业整体对税务筹划的认知、重视态度。当前,企业整体税务筹划意识欠缺,特别是业务部门,无法认识到自身与税务税务筹划之间的联系,不仅影响了业财融合的顺利推进,而且制约了税务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2.纳税管理不合理

从当前我国企业现状来看,虽然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对相关税务规定具有一定了解,但因系统性、针对性管理手段及制度的缺失,对于企业的会计税务筹划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会因管理不到位、不精细而断章起义,致使企业陷入“不当避税”的困境,引发更大的经营危机。

3.风险规避水平较低

规避税务风险,是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存在于多个环节,拥有独立、专业的风险评估、规避体系至关重要。但对于当前行业企业而言,其并没有设置事前风险规划、分析模块,也没有制定与自身经营特色相符合的风险评估机制,会计税务核算阶段风险规避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三、企业会计税务筹划的优化策略

1.提升税务筹划的重要性认识

为了提升企业整体对税务筹划的重要性认识,企业管理者应首先认识到依据国家税法、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确定的企业税负的内涵,明确自身依法纳税的义务,以及向国家税务机关了解税收法律、相关规定、程序并申请退税、减税、免税的权利,主动加强税务筹划管理认知。在提高自身税务筹划认识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者应明确财务工作者以及其他业务部门在会计税务筹划方面的职责,提升整体税务筹划的重要性认识。财务工作者需要认识到企业税务筹划与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筹资、领导者决策紧密相关,不仅需要主动、全面、深入学习税法,满足岗位要求,而且需要主动探寻企业内部潜在税务筹划风险,为会计税务筹划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依据。同时考虑到业务一旦发生,筹划的空间极小,财务工作者应在经济业务行为发生之前,就应当开始税务筹划。其他业务部门需要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借鉴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某一经济行为发生后的税务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通过纳税服务咨询电话、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或者聘请税务顾问、税务局专管员咨询的方式,积极争取税务机关辅导或者参与税务机关举办的座谈会,全面了解涉税业务内容,避免因对税务政策理解不足或不当、具体事务初期处理程序不合理等导致的税务筹划阻碍。

2.强化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主要指业务经验、财务管理结合,最初由高顿财务培训机构提出。在企业无法确保内部资源完全充足的情况下,财务工作者明晰财务目标并掌握日常业务运作情况,可以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实现更加高效的税务筹划资源配置。因此,企业应致力于传统会计核算向业务领域转型发展,推动财务记录审核验算、剖析向业务运营前端甚至整个业务领域渗透,逐步形成协同效应,同步扩展业务深度、广度。(1)部门级转向高级。领导层的绝对支持是业财融合强化开展的前提。因此,为了促使各部门明确业财融合与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紧密联系,企业领导层应主动将业财融合从部门级带到高级,支持eRp管理系统构建及相关业务模块创新开发。同时企业可建立专门的税务系统,进行相关税务数据采集,实现税收自动计提、自动报税、自动填报税收报表等功能。(2)人才团队建设。不同部门配合参与是业财融合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预期财务筹划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企业应聘请专家或学者,对财务部门及业务部门人员进行基础税务筹划内容、理论知识培训,并组织其进入其他兄弟企业学习、交流,汲取先进的业财融合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学习,满足业财融合要求。(3)融合制度完善。完善的制度是业财融合管理质量有效提升的动力。在现有绩效考核制度、责任与职责制度运行的基础上,企业应依据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融合的方针,进一步细化高价值衡量指标以及不同部门在业财融合阶段的职责权利,着重对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制定实施阶段重叠业务进行考核,督促各部门主动完成绩效目标。

3.合理管理纳税筹划

鉴于公司经营内容繁多、业务覆盖面广、部分项目持续时间长、与政府部门沟通较多,为了获得清晰的税务筹划方案,企业可以立足全局,在项目立项前介入业务,从项目立项、建设(采购、生产)、筹资、销售等多个环节入手,强化税务筹划。例如针对房地产销售业务,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对土地进行明确定位,严格测算物业类型、开盘到交楼时间。同时结合区域的相关规定,从贷款规模、户型设计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开盘到交楼时间、财务风险因素,指派专人全程介入,保证税务筹划作业的科学、恰当进行。以建设时期纳税筹划为例,企业可以采购环节入手,选择税负较低的一般纳税人作为供应商而非小规模纳税人。同时根据赊购、现金采购对企业支付增值税金时间的影响,进行详细的采购方案入手。即:仍未支付货款,事先获取货物提供方发票;要求货物提供方采纳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的结算方法,并争取让货物提供方事先垫付税金;应用分期支付、赊购的支付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周转时间;最大限度降低现金支付方式使用频率。延长付款时间是税务筹划中采购结算规划的重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企业信誉。

4.合理规避筹划风险

企业会计税务筹划效果的好坏在较大程度上受企业避税能力决定。为了在强化税务筹划的同时降低税务筹划风险,企业应从机制建立视角入手,从税务风险应对策划、税务风险组织管理、税务风险预警辨识、税务风险信息沟通共享、税务风险整改督促等方面,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在税务风险防控过程中,企业应保障整体税务筹划活动均基于科学、恰当、合规的商业目的,在具体经营决策、活动组织时,也需要考虑税收因素,促使日常税务工作事项(税款缴纳、纳税申报)、涉税事项(账簿凭证管理、税务登记、税务资料准备、税务档案管理)等均与税法规定相符合,逐步形成一套各岗位风险控制职责明确、覆盖全部建设流程、与自身制造特点相符合的内部控制制度。

5.合理选择会计核算方式

对于公司而言,其在相邻、同一块地上可能出现差异较大的开发项目,但不管上述项目是分开核算、还是合并核算,均存在一定道理。作为利润最大化经营的实践者,企业应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核算方式,权衡合并核算、分开核算利弊,优选最恰当会计核算方式进行税金计算,达到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显著减税负的效果。其中分开核算是一种与合并核算相对应的核算方法,特指会计主体对所发生的存在差异的多项业务可不可以独立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具体业务为企业内部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资产负债组合,可客观、真实反映某一项业务的成本费用、收入、利润,为投资者真实反映企业各项业务创造价值的会计信息。在企业同时进行几个工程时,可以应用分开核算方法,在工程施工科目内设置二级明细项目。比如:工程施工-xx项目,分别归集各项目成本进行各项目点的分别核算。

6.强化内部审计

由企业治理准则可知,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化开展,可以消除管理者、利益相关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矛盾冲突,避免财务税务筹划报表中实质性错误的出现。从本质上而言,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保证、咨询活动,主旨是为企业提供附加值,推动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的高效率运作。因此,为了保证涉众的会计税务筹划操作正确执行,企业应赋予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权责,仅要求其向经理、审计委员会提供税务风险、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避免会计税务筹划权力滥用现象出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运营成本影响因素,企业的成本高低与整个企业之间的利润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而纳税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针对税务筹划中出现无法应用恰当的纳税管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应从意识层面入手,提高整体对税务筹划的重要性认识,督促相关部门合理管理纳税筹划、合理规避筹划风险、合理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强化内部审计,渐进式、全方位推动业财融合,消除会计税务筹划壁垒,保证会计税务筹划工作的高效率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群.基于新税法的企业会计税务筹划探析[J].商情,2019(001):16-16.

[2]周丽.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的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234-234.

运筹学的认识篇6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规避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133-02

所谓的企业税收筹划是指在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范围内企业对自身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让企业可以完成足额交税之后仍然可以得到一部分结余。伴随着企业所得税法的改革为内资企业创设的有利环境,企业要加强对有利环境的充分应用,促进自身的优势与相应税收政策的结合,实现对企业纳税的规划。同时,随着近几年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促进我国税收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为了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就需要更多的资金维持企业的不断运转,为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企业一方面可以采用“开源”的方式,比如运用薄利多销的营销措施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节流”的方式,在此方式下企业除了可以从节约成本入手,还可以从节约税收成本入手,对税收进行筹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研究者就需要对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各类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实现企业税收筹划实施的可行性,同时要提高企业纳税人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认识,将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另外,研究者要针对企业税收筹划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进行税收筹划的意义分析

1.1纳税人可以促进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纳税人减少自身需要交的税款,实现企业自身财务利益的最大化。另外,企业通过利用税收筹划可以对多种税收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将其中对自己最有利的纳税方案挑选出来,从而实现企业的现金和本期现金流出的减少,让企业拥有更加充足的可支配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2促进企业资源的配置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的流向往往由利益的高低决定,利益最大的行业对资本的吸引力最强,从某种角度上讲资本的流动从一定层面上展现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流动配置。为此,企业在运用过程中,要正确对待税收筹划人员的意见加强对税收影响的认识,不断提升企业的财务利益和纳税人的税后利益。同时,企业要向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加强对资本的吸引和运用,实现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1.3促进税收法制的实施和掌握

企业要想实现财务利益的最大化和税收支出的减少就必须加强对税收筹划的运用,而税收筹划只有加强对税收法规和最新政策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实现上述目的,比如当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一旦发生变化时,税收筹划人会站在纳税人的利益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纳税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从税收法制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税收筹划的实施可以促进税收法律的更好贯彻,另一方面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可以及时发现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让税收机关及时地认识到问题,促进税收法规的健全和完善。

2税收筹划的特征分析

2.1税收筹划具有政策导向性

国家可以通过对税收的调整实现对经济的控制,通过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征收税额做出调整,利用税收政策导向对纳税人的行为进行指导,进而实现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和宏观经济的调整。

2.2税收筹划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税收筹划的最基本特点,主要是因为税收筹划是在税收法规的约束下进行开展的,是符合国家税法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的,并没有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的行为。另外,通过对税收筹划的概念进行分析,发现税收筹划的前提就是遵守法律法规,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纳税人要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要熟练掌握相应的税收法律,对违法与不违法的界限进行明确的界定。

2.3税收筹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企业通过运用税收筹划可以对纳税风险进行最大限度地规避,有效地帮助企业减轻税收负担,让企业可以充分享受到合法权利和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另外,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选择和安排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对税收成本的节约,进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2.4税收筹划具有普遍性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或许因为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税收制度存在差别,但是其存在的倾斜政策都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操作空间,比如世界知名企业都拥有高级税务专家为其不断地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再比如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税务机构都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可见,税收筹划工作是具有普遍性的。

2.5税收筹划具有专业性

税收筹划的根本就是纳税人在实际操作中对税法的运用,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需要对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熟练的掌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计划和安排,达到为企业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从事税收筹划的专业结构,要具备更加专业知识和技能。

3企业税收筹划产生风险的原因

3.1国家政策产生的风险

在进行税收筹划是筹划者往往对国家政策进行运用,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存在的不确定性会给税收筹划带来风险,主要表现在几方面:其一,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缺乏时空性,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凸显出实效性。但是当政策的变化没有超出预定的范围,仍然可以达到既定的税收筹划目的。其二,政策选择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税收筹划人员对政策风险的错误选择,出现错误的理解偏差。

3.2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纳税意识淡薄产生的风险

企业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税收筹划风险的大小,当企业具有较高的纳税意识和税收筹划目的时,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3.3变化的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

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不仅与税收政策有关,还与相关的经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会出台优惠税收政策,为企业进行减税;反之,对企业的税负造成不稳定的影响。另外,加之税收环境的变化也增加了企业税务筹划风险。

4如何帮助企业在税务筹划中规避风险

4.1通过对政策的学习提高规避风险意识

其一,对税收政策进行准确把握。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涉及了税率、纳税人和计税依据,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对税收筹划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提出最优的规避风险方案,实现企业财务利益的最大化,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二,对税收政策变动进行密切关注。企业要想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则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考虑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还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动,及时掌握政策变化的内容,提出最优的税务筹划方案,对各部分利益进行平衡。另外,由于我国税制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和税收政策具有实效性,对税收筹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税收政策的实质进行领悟,还要时刻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及时对税收筹划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

4.2企业管理层要提高规避风险的意识

企业的管理层要认识到对纳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制度上的重视,更要体现在思想意识的重视,这是因为税收筹划的目的具有特殊性,客观上是存在风险的。为此,企业领导要对风险提高警惕,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将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风险危害降到最低。

4.3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养

税收筹划作为一项对技术要求极高的策划活动,往往需要筹划人员具备极强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税收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掌握,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项目谋划能力和经济发展预测能力,进而胜任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对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提高时不仅要依靠其自身的发展,更要促进纳税人素质的提升,因为只有提升了企业纳税人的素质,才能促进税务筹划工作的不断完善。

4.4保证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

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国家定会对税制和税法做出调整、对国家政策做出调整,为此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保证方案的灵活性,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让税收筹划方案适应经济环境,对税收筹划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4.5进一步改善税企的关系

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企业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对当地税务征管的要求和特点进行准确的了解,因为税收政策往往具备一定的弹性空间,并且不同地域税收征管的方式存在差异,需要在税收筹划中准确把握力度。为此,可以从几方面促进税企关系的改善:其一,税收筹划人员正确使用财务知识,对当地的税收政策规定进行不断的学习;其二,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联系,及时获得最新的税收政策,在税收筹划中把握主动性。

5结论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税务筹划的价值逐渐被认可,企业更应该加大对税务筹划存在风险的认识,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为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对存在的风险提出有效的规避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企业赢得利益。

参考文献:

[1]王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筹划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5).

[2]李绍萍.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5).

[3]朱敏.跨国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3).

运筹学的认识篇7

关键词:税收筹划;高校;税务管理;完善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科学合理的安排理财、投资以及经营等活动,其目的是节约税费,增加收益,这种管理模式就叫做税收筹划。高校对自身税务管理工作都比较重视,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税务管理工作,才能减轻高校的税收负担,提升高校的资金管理水平,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税收筹划视野下高校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进行税收筹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从实际出发,并对经营管理经验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全面的对高校税收筹划进行分析。合理的对高校税收进行筹划能够加强高校管理工作和经营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但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管理人员税收筹划意识较为缺乏,对税收筹划工作认知不够透彻,增加了税收筹划工作的难度。部分高校税务管理工作存在不足的主要是税收筹划意识不强而导致,另外,高校管理者因决策失误也会使高校的税务风险得到增高。对国家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深入,因而错失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高校的运营资金成本增加。另外,缺乏税收法律意识,对税收筹划工作认知不够,认为纳税筹划工作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并与偷税漏税行为联系在一起,由于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高校税收筹划工作的积极作用得不到发挥,对高校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二)税务管理系统不够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但对于这些信息却无法进行直接获取和应用,需要不同部门进行配合来完成纳税申报流程,税务筹划工作的实现也需要以分析后得出的数据和信息为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的人力资源比较多,同时也会耗费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每一项决策方案也会因为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出现偏差,从而导致高校税务管理的风险系数大大提升。此外,由于高校的税务管理系统不够健全和完善,无法及时对经营项目税务工作进行处理,传统的纳税处理方法也缺乏实效性。不完善的税务管理系统还阻碍了税务工作人员对各项国家税收政策或临时性条款等信息的及时了解,从而使税务筹划工作的难度得到提升。

(三)税收筹划不够合理

高校的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高校的税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具有比较强的动态性变化特征;二是在高校的内部,加强对科研立项资金的税收筹划工作;三是针对高校内部教职工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进行税务筹划工作。但是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税务筹划工作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整体来看工作比较笼统,也没有对税务筹划工作进行细分,工作开展不够具体,从而对高校税务筹划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影响。

(四)经营过程中的税务管理存在不足

部分高校在内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为了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因此对高校的税收筹划工作进行了特意安排,但这种工作通常是注重形式,并没有对工作进行有效的实际落实。高校内部为了节省管理成本,还让财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财务会计工作和税收筹划工作全部由个人来完成,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增加了高校税务风险还为国家税收带来损失。当前现状是,高校人员冗杂繁多,税务环境得不到改善,虽然高校管理人员已经对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认识,但各级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还无法实现,使得工作难度增加。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透彻是导致高校税务筹划工作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导致在高校经营管理工作中得不到税收方面的优惠,增加了高校经营管理的运行成本。

二、税收筹划视野下的高校税务管理完善有效措施

(一)加强高校税收法律意识

在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有效统筹税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税收管理的目的,其作用是对高校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而对于高校的税务管理工作来说,在税收筹划的背景下,合理运用政策法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实际的纳税工作中,不仅要做到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避税,还应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依法纳税。高校纳税行为的有效落实需要在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下进行。在税收筹划角度来看高校的税务管理工作,其具体的开展和实施过程需要以税收法治意识的提升为前提,提升税收法律意识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了解国家对高校税收的优惠政策,将税务管理共享服务中心建立起来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二是加强高校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合作,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加强与税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方便对最新优惠政策信息的及时获取,确保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的税法动态情况。三是对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充分认识税收筹划工作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加强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四是保留并存储好有关免税收入的各种资料,在不违背相关税务法规的前提下,开展合理的避税工作,并依法进行纳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使高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二)建立健全税务管理体系

要想建立健全税务管理体系,就应先了解高校的综合政策,这就要求高校内部系统化对已有的税收法规进行学习,如此有利于促进税收管理理念发展成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其次,高校内部还应对自身的税收背景知识进行完善。另外,还应加强与税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加清楚的了解动态性的税务管理知识,以此为基础才可以确保建立并完善税务管理体系。最后,在具体的税收管理工作中,税收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税收和免税收两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并明确记录下经营和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收入,有机引入预算费用和摊派费用,更新固定资产折算理念。高校内部的税务管理人员可以以上述管理理念为依据来进行税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加强税务筹划的合理性

合理的税务筹划工作能够帮助高校进行依法、合理的避税,所以应在税收筹划的角度下来开展高校税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税务管理工作来说,为了合法合规的规避纳税费用,需要加强税收筹划工作的合理性。高校的税收管理工作体系比较庞大,而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管理方法对于高校的税收管理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具体一点来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税收政策的变动;其次,应合理支持高校内部的科研立项资金支出,从而有效降低高校的纳税负担;最后,对高校教职员工的薪资待遇进行合理调整,可以通过开展福利性措施的办法来缩减税务支出,确保高校的经营效益得到提升。

(四)优化经营过程中的税务管理工作

当前时期,我国政府针对高校陆续出台了诸多税收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保证高校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因此,高校应充分把握机会,在内部开展税务管理的改进和优化工作,以促进对国家优惠政策的合理化运用,也能够对高校的税务管理情况进行有效完善。此外,国家对于高校营收方面的税收有一定的政策倾斜,这就使得高校内部的科技研究以及提升服务等方面不需要缴纳所得税。所以,高校还应对这一优惠政策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加强与科技部门的沟通,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运用国家对高校的政策倾斜。还可以通过合理税收筹划方式来缩减高校的税负,比如对技术开发转让等工作进行详细记录,不仅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提升了高校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税务管理完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合理运用税收筹划

高校不能盲目的使用税收筹划,避免税收筹划工作的质量降低,高校应明确校内的各项工作,并挑选出与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相关的各项服务工作,有限对其进行筹划。另外,税收筹划工作不仅适用于校内的各种教学行为,也同样适用于全社会人员。在不断完善高校的后勤服务过程中,涉及到比较丰富的领域和内容,如果高校进行对外经营时,取得的收益就需要缴纳相应的税费,但是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收益,国家予以免税。因此,高校在对税收筹划进行合理应用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科研事业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最大限度地简化高校的税务负担。

(二)合理运用低税环境

通过研究高校的税收筹划工作,可以看出国家给予高校比较大的支持,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债权债务资本、单位投资和融资租赁等,使得高校具有一个相对理想的税收筹划环境。因此,高校在加强税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合理运用这种理想的环境,认真明确各项免税项目,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确保高校能够以最小的投入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税收筹划视角下,高校税收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这就要求高校内部的税务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纳税意识,积极改进和优化税务管理工作和管理水平,并通过高校经营过程中的税务管理工作来合理安排高校内部的各项收支,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颖,齐玲.基于审计视角下的高校税务风险控制初探——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税收经济研究,2018,108(02):60-63.

[2]陈小阳.新税法下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浅析[J].纳税,2019,13(13):73-73.

[3]许学华.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集团公司税收筹划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39(22):160+186.

运筹学的认识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

作者简介:唐迎霞,(1971-)女,福建莆田人,经济师。

中图分类号:F276.3;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5-0062-03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以节税为目的,依照税法的具体要求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等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事先安排和运筹,使企业既依法纳税,又能充分享有税法所规定的权利与优惠政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税收政策,进而达到节税目标,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

趋利避害是企业的本性。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有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强烈愿望。随着税收筹划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的普遍应用,税收筹划引起了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重视。然而,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人员素质、融资渠道等方面与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存在较大差异,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能产生什么效应,能否达到预定目标,成为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决策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局限性

目前,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对税收筹划存在错误认识

在中国,税收筹划还是一个新理念,还没有引起中小企业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都影响了税收筹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种典型的错误认识是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想尽办法将税收减少到最低,完全不顾税法的规定。企业有意识地利用收入划分不清,违反税收政策,以达到少纳税的目的,这种方法不叫税收筹划,而是虚假的纳税申报。如今,大部分纳税人对偷税和税收筹划的概念模糊,使得税收筹划从起步开始就步履维艰。

另外一种错误认识是认为税收筹划仅仅是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手段,与经营无关。这部分纳税人错在将税收和经营区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并错误地认为只需要会计人员通过账目间的相互运作,就能够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与经营息息相关。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适当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把经营项目放在国家鼓励的产业上,既有利于企业的微观发展,又达到了降低税负的目的,这才是税收筹划的根本所在。

(二)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有限导致筹划层次低

目前,进行税收筹划的从业人员,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财税人员还是税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为专门的财务人员,其知识面普遍较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而税收筹划需要的是知识面广而精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财务知识,还需要通晓国内外税法、法律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中小企业这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导致企业税收筹划的层次低、税收筹划范围窄,很多企业只是套用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或者是在某段税收优惠时期套用一些税收筹划方法,不能从战略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的设立、投融资及经营管理作长远的税收筹划。中小企业中能够达到这个层次的非常少,绝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低层次的个案筹划,即针对企业某一个具体问题提出的筹划方案。因此,如何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和筹划层次、扩展筹划范围同样是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税收筹划工作存在着各种风险

税务筹划活动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重视,但中小企业往往忽视了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使之收效甚微甚至失败。从税收筹划风险成因来看,税收筹划主要包括以下风险:

首先,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总体来看,税收政策风险可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税务筹划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尺度。企业自认为筹划决策合理、合法,但实际上由于政策的差异或认识的偏差可能会受到限制或打击。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是指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项目的选择到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在此期间,若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可能使得原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税收政策将会不断地被改变乃至取消,因此一些政府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这会导致企业长期税务筹划风险的产生。

其次,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的风险。从本质上说,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在于它的合法性,现实中这种合法性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无论哪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且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及其他因素影响,其结果就可能为企业税收筹划带来风险。

最后,投资目的不明确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活动是为了税后利润最大化,而实现纳税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它的最终目标。因此税收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纳税人往往因税收因素放弃最优的一种方案而改为次优的其他方案,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将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最终将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的发生。

二、中小企业有效税收筹划的目标及意义

(一)中小企业有效税收筹划的目标

传统的税收筹划宗旨是少纳税款与降低税负,有效税务筹划的目标应当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修正与完善,具体原因包括:第一,作为价值评估基础的现金流量的确定,仍然是基于企业当期的盈利,即对企业当期利润进行调整后予以确认;第二,价值最大化是从企业的整体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取向,使之更好地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三,现金流量价值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看企业目前的获利能力,更看重的是企业未来和潜在的获利能力。

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区别在于,它把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有效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的一种理财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必然应以企业财务目标为导向,服从、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目标。因而,有效税务筹划应该始终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来进行。这也是税务筹划之最根本、最本质的目标。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如果不着眼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整体目标,仅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惟一标准,有可能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这就要求在税务筹划中要从企业全局出发,从企业整体价值战略高度出发,综合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将税务筹划纳入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层次上。

(二)中小企业有效税收筹划的意义

中小企业有效税收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还有助于企业科学决策和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而最重要的在于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提高。

税收筹划具有事前筹划性,即在经营活动开展前,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安排。企业经营决策无非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六个w”: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什么时候做)、where(在什么地方做)、who(谁来做)、how(怎么来做)。企业的决策者在决定这六大元素时需要与一定的税收政策结合起来考虑,根据政府制定的有关税法及其它相关法规进行投资方案、经营方案、纳税方案的精心比较,择优选择,达到合法“节税”,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的。通过综合筹划方案的择优选择可促使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组织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外,税收筹划主要是谋划资金运动流程,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这些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前提的。为了进行税收筹划,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会管理,加强会计核算,详细制订财务计划和筹资投资计划。因此,企业财会人员必然要加强对税收法律和财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深刻理解税收法律和财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三、增强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

首先,积极树立税收筹划意识。税收筹划是企业对其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保护属于中小企业应有的合法权益。中小企业应当首先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筹划意识。

其次,加大税收筹划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企业税收筹划,重点介绍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原则,介绍税收筹划与偷税、骗税、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别,介绍税收筹划可能带来的收益及存在的风险。税务征管人员也要在执法活动中让纳税人了解其享有的税收筹划的权利。税务中介机构要通过对企业税收筹划成功案例的介绍,对比筹划与不筹划的区别,从而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税收筹划意识。

最后,尽快确定税收筹划和避税的法律概念。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偷税、骗税和逃税的法律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偷税、骗税和逃税的概念作了明确规定,《征管法》和《刑法》分别对这3种违法犯罪活动作了处罚规定。然而税收筹划和避税的法律概念一直没有确定。其实,税收筹划应包括避税,避税本身没有违反税法,纳税人在法律范围内有权对自己的事务进行安排以获取更多利益。避税现象的出现暴露出税法的不完善,反过来也推动了税法的进一步完善。正是由于我国没有明确税收筹划和避税的法律概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有必要尽快确定税收筹划和避税的法定概念。

(二)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首先,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会计、财务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之熟悉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能够建立完善规范的财务制度。同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税法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思想教育,使之熟悉现行税法,在法律允许范围进行税收筹划设计。

其次,促进税收筹划分工更加专业化。企业在采购、销售和经营等不同阶段都需要熟悉流程的筹划人员,只有在熟悉流程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因此,企业应加强税收筹划人员配备,以促进筹划分工更加细化。

第三,培养大批合格的税收筹划后备人才。经济类高校是培养税收筹划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许多财务专业的大学生不懂税法,影响了以后工作的开展。因此很有必要在大学经济类专业开设税收筹划课程,培养知识全面的财务管理后备人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扩展税收筹划的运作空间。

(三)加强风险意识防范

第一,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提高税务筹划风险意识。税法常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断修正和完善,其修正次数较其他法律规范更频繁。通过学习可以准确把握税收政策,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成功的税务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这就要求纳税人在准确把握现行税收政策的同时,时刻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

第二,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税法制定不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应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和征税人的认可。在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上,进行税务筹划。

第三,借助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成功率。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法和会计,而且还要通晓投资、金融等专业知识,专业性较强,因此对于那些自身不能胜任的项目,应该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来进行,以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减少税收筹划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晓雯.如何认识企业税收筹划[J].商场现代化,2008,(18):325-325.

[2]梁萍.税收筹划的作用及其思路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02):54-57.

[3]陈湘芗.浅谈税收筹划的相关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05):355-356.

运筹学的认识篇9

一、充分调研听课对象,做好课程宣传

《运筹学》是大中专院校许多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学生们一看到教材中大量的数学模型、公式和算法时,一部分人已对这门课程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这门课很难学;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自己是文科生,没有必要掌握这么复杂的建模技术和计算能力。在开课前,如果能够及时遏制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后续课程的展开就会比较顺利。因此,开场白中老师的自我介绍以及关于课程的介绍尤为重要。为此,作者精心策划了开场白,按照“课程实用性运筹学古朴思想运筹学发展简史定义特点求解步骤分支和实例课程学习要求参考书推荐”的思路逐步展开。首先让学生在对运筹学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介绍运筹学的定义及其特点、有哪些分支、各个分支的应用领域,使学生对运筹学有宏观、整体的把握,既让学生知道学习运筹学有一定难度,需要下工夫,又告诉学生学习运筹学的方法;最后以关于听课、笔记、作业等方面的要求作为开场白的结束。经过反复实践、思考、倾听学生反馈、再实践的过程,这样的开场白对课程开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为《运筹学》这门课做了很好的宣传。

二、合理安排理论与案例的比例,运筹模型具体化

开设《运筹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们掌握一定的定量分析工具,从而应用到科学、精确的管理中,所以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理地安排理论和案例部分的比例。理论部分比例过大,显然不符合文科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枯燥艰深的理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部分比例过大,甚至以案例代替理论教学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经查阅资料和教学实践,作者认为2∶(3-4)的比例比较合适,即每课时50min中,用15-20min讲解理论,其余时间讲解案例。这样可以保证本质和现象兼顾,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兼得。

三、力求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趣味

运筹学课程具有内容体系庞大、模型算法众多、理论抽象复杂的特点,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吃力。若在讲课过程中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适当穿插有趣的实例,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运输模型课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模型:短缺资源的分配问题。将此问题转化为运输模型的关键是确定运价,由于该问题将销地的需求量分成了基本需求和额外需求2部分,产地也有实际产地和虚拟产地之分,因此相应运价的确定就比常规问题有较大难度。看着学生茫然的表情,作者编了1个小笑话:某学生上课时突然提出要早退,理由是要赶去吃午饭,纪律约束不能随便缺课,但看着学生饥饿难耐的样子,老师想了个办法,在电脑上画了个饼,还点了几点芝麻,学生一看,饿劲儿上窜,当场晕倒。这个笑话说明,人的基本需求不能由虚拟的产地来供应。听到这儿学生哄堂大笑,笑过之后马上就知道该题目中销地的基本需求量不能由虚拟的产地来供给。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在笑声中很轻松地掌握了解题的关键步骤,并能举一反三。

四、及时归纳总结

学习《运筹学》需要严密的数学思维和较强的运算能力,所以每次课后做及时、细致的归纳总结对于学好该课程尤为关键。例如,在讲完“单纯形法”内容后,可以用“一二三四”4个数字归纳单纯形法帮助学生记忆:“一”即1个检验数,它决定了当前解是否最优以及选择哪个非基变量入基进行换基迭代;“二”即2个规则,入基规则和出基规则,两者共同决定入基变量和出基变量的确定;“三”即矩阵的3种初等变换方法,这3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完成换基迭代的过程;“四”指常见的4种解,即唯一最优解、多重最优解、无界解和无可行解(本课程大纲对于退化解不做要求)。掌握了这4点,单纯形法的算法步骤、解的判断就很容易掌握了。

五、重视运算推导,慎用多媒体

运筹学的认识篇10

关键词:运筹学;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76-02收稿日期:2016-04-2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4no3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永贵(1964―),男,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运筹学、信息处理。

运筹学主要研究系统最优化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给出求解这些数学模型的各种最优化方法[1]。运筹学主要研究的是线性最优化问题,其内容有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决策论和启发式方法[2]。运筹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各学科知识,利用运筹学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数学建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大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使其具有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应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运筹学”课程的调研和课程教学的亲身体会,发现目前“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还有很多方面达不到“运筹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为此我们探索和研究了“运筹学”课程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找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下面从“运筹学”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措施、教学改革方法几个方面讨论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性。

一、“运筹学”课程建设目标

“运筹学”课程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很多专业知识,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数学模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算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1)要求学生掌握“运筹学”课程中的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表上作业法、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和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方法。

(2)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规划求解的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掌握0-1型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能够熟练求解指派问题。

(3)要求学生掌握动态规划方法、图与网络优化方法,系统掌握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决策论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4)培养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运筹学问题,并借助于计算机得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和教学重点不突出

在目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现阶段开设的“运筹学”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经济管理专业所使用的“运筹学”,而且内容主要是线性最优化问题。线性优化问题对非线性科学不再实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的发展,非线性问题越来越多,与此相适应则需要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去求解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要求,才能使“运筹学”课程教学富有活力,进而实现“运筹学”的课程建设目标。

2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创新性

目前“运筹学”课程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授课方式进行,缺少板书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仅仅显示ppt的内容,没有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定理给出一些数学推导过程。学生们获得的信息非常枯燥、非常有限,讲课的速度过快,学生很难跟上主讲教师的思路与节奏,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比较低。比如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表上作业法求解产销平衡运输问题、分支定界法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在讲解过程中过于重复,缺乏创新性的内容。

3教学内容的取舍与侧重点不明晰,主次选择不恰当

讲授“运筹学”课程的大多数教师是数学出身,不太熟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分析与解题方法的讲解,不注重算法的实现和程序的编写,也很少安排上机实习。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运筹学”课程比较抽象,对本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目前“运筹学”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线性规划、整数规划、运输问题、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等,而大部分高校设置的教学课时是48学时。由于受教学课时的限制,在教学中不可能讲完所有的内容。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和不同类型课程的学生如何选取教学内容,以满足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创新的需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4教学方法需要更新,考核方法要科学合理

如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激励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学习课程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引进和学习国内外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考核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运筹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结果的考核常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模式,主要考查一些概念和定理与计算方法,致使学生死记硬背“运筹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这导致多数学生考完试后就忘记所学内容,谈不上“运筹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对“运筹学”采取闭卷考试和上机实验环节测试的考核方法,其目的在于寻找更科学、更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

三、“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运筹学”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不同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运筹学”课程知识点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按照不同的专业进行取舍。选取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而且还做到了因专业施教,提高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建立科学合理的“运筹学”课程体系

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重要环节中,我们要注重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应该按照“运筹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力求使课程内容的设置和难度的确定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筹学”应用范围广,涉及专业多,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千差万别,对“运筹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运筹学”课程,要较系统地讲解“运筹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整数规划、0-1规划的数学模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算法和实际应用。而对于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所开设的“运筹学”课程要与“经济数学实验”课程相结合,介绍经济管理和生产管理实际问题建模的案例及matlab、Lingo等计算软件的使用和编程的技术和方法,增加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从事该方向的继续学习与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等。

3优化“运筹学”课程教学手段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增加板书内容。例如,在讲解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整数规划问题时,应该使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将目标函数的等值线在约束域中沿着梯度方向平移,恰好离开约束域时即得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不断更新单纯形表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烦琐的过程,所以应该使用黑板讲解单纯形法的数学思想是Gauss迭代过程,从理论上要让学生明白单纯形方法是怎么得到的。这有助于学生在上机编程实现单纯形方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黑板板书与其结合使用,让学生及时理解、消化课堂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加入实验教学环节,“运筹学”课程中的数学模型问题涉及的决策变量数目一般比较多,约束条件也比较复杂,从而会使问题求解的计算量增加。为此可考虑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工程软件如matlab的操作。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手工计算的烦琐性,而且节约了计算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数学建模、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运筹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要满足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以及非数学类专业学生的需求。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要在“运筹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课件,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采用板书与课件有机结合的方式,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教学效果。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拘泥于呆板的教学方式,从各类专业的学生基础出发,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形成一个互动式教学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要开发“运筹学模型求解教学辅助软件”,用来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运筹学模型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要适当吸纳国际化课程教学方法,可以以英语教材为辅助教学材料,插入一些双语教学。

在课后定期开展一些专题讲座,讲座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学生来讲,也可以由与“运筹学”课程有关的教师来讲。第一阶段可以介绍运筹学领域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第二阶段主要介绍“运筹学”在经济领域的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科学管理工程等中的应用,第三阶段主要介绍“运筹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态。通过系列学术讲座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运筹学”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激励他们利用“运筹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贵“运筹学”课程建设探讨教师,2012,(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