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声乐教学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0:54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1

【关键词】声乐;教学质量;策略

一、影响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学管理因素。开展声乐教学的高校涉及范围很广,从高职院校到重点本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同样不同院校的学生素质和学生学习方向也会不同,这就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管理计划。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声乐教学目的参考专业艺术院校,强调声乐专业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步入学校之前并没有过多接触过声乐这一领域,或者是仅仅兴趣而稍微接触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没有将声乐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太多的融合,很容易使学生厌烦,降低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主体和对象因素。高校的声乐教学包含两个重要部分,一个是教学的主体,即教师;一个是教育的对象,即学生。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两者互相影响,共同决定着整个声乐课堂的上课质量。声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它没有实际的形态,教师不容易将声乐的发声特点和欣赏方式以语言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样对于学生来说,一些审美能力较弱和对音色识别能力不强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声音概念,从而无法在课堂学会教师讲授的一些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积极转变状态,教师利用各种有效的授课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端正态度,努力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调高声乐教师的授课能力。声乐教师本身的授课能力和艺术素养对声乐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教师本身的艺术造诣较高,才能够对授课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也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加生动和形象地将内容呈献给学生。除了本身的基本素质之外,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制定课堂授课计划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根本。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认真研读课本,然后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授声乐知识,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的声乐知识,还能够在生活中利用声乐达到放松和休闲的目的。教师除了基本的授课活动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声乐方面的课余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从而进一步安排下阶段的教学计划。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缓和师生关系。歌唱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不同的人能将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韵味出来,因此教师在声乐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愿望,要认可学生因为嗓音条件、演唱方式、性格和文化内涵不同而呈现出的差异性表演。在声乐课上教师可能没有时间和经历去聆听每一个学生的演唱表演,但是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认真聆听学生对于声乐课上课方式的建议和自身对声乐课的要求。通过这种平等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会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此外教师也会在课堂上以一种更加轻松自然的授课态度来开展教学计划,从而营造出更加适合学习的课堂氛围。

(三)规范制定声乐教学计划。声乐教学应该遵循一定的授课规律,要由浅入深,不能够在还没有讲解完基本音符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进行旋律的创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重视对知识难易程度的把握。首先,教师应该在制定计划时,将督促学生打好声乐基础放在首位,只有声乐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接下来更难更不易理解的部分才能够迎刃而解。其次,要根据课程的进度来确定每一个阶段的授课方式,比如在讲解声乐基础知识阶段,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样教师才有更多的时间解释授课内容;在学习歌曲和创作阶段,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在集中展现的教学方式更好,能够增加学生的交流机会,提高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声乐发音的时候,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发音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计划,规定整体的教学方向以及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最后老师应当根据自己的基本教学计划来进行授课,以做到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工作。

(四)引进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施被应用到了高校的日常教学当中,其中声乐课应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了。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将声乐所需要的欣赏感觉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不足。现代化多媒体设施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应用软件能够将教学中的文字理论知识转变为图形、声音甚至是视频,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除此之外,多媒体音频分析软件还能够将学生的联系歌曲进行音频分析,通过直观的波形变化,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更快地入门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演唱的时候,老师可以演唱声乐来给学生示范,并在基本教学基础结束之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挑选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录制他们的演唱,并重复播放他们的演唱来给学生们展示具体的演唱问题,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更加了解,从而在演唱中矫正相关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师要认识到声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要遵循合理的教学规律,要善于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让高校声乐教学充满生机,学生能这种轻松的氛围之中学习歌唱的技巧和享受艺术之美,才代表着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黎黎.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创新教法及评判机制问题的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2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仅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歌唱人才,最主要的是造就高素质、合格的幼儿教师。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怎样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过硬、专业素养较强的幼儿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而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最核心的课程,它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声乐教师应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更科学合理、时效规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现状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普通高中,由于招生政策的放宽,考生没有经过专业面试或考试,因此存在学生音乐基础起点不同,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在笔者调查的上下两届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许多学生没见过钢琴,有的学生会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是不识谱,唱歌跑调的大有人在,音乐基础知识、欣赏、演唱等都处于“零起点”。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唱,但是嗓音条件却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音乐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由于受师资、教学资源等硬件条件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大多采用集体授课,多名学生一起发声,同时训练一首歌,教师一方面要忙于钢琴伴奏,一方面要倾听学生的演唱,这样很难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人,因此就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在学习状态下的个体差异,也就做不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嗓音生理结构先天不同,久而久之,个别理解能力强、嗓音条件好的学生表现突出、学有所成、自信心得到提高,而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的发声状态,心理有所怠慢,甚至产生厌学的倾向,同时也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注重每个人的不同发展,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适合每名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例如可以采用独唱、合唱、小组表演、重唱等多种方法进行声乐教学。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三)声乐教材现状

这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相关的教学用书也陆续出版,从宏观上看,突出高职特色的音乐教材少之又少,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更是极其匮乏,许多声乐教师仍是借鉴延续本科专业院校或中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教师自选歌曲,专业性强,歌曲难度大,缺乏系统性,如:歌曲音域较宽,旋律复杂多变,缺少幼儿歌曲等等,这些问题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要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认知能力、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一系列因素,要降低歌曲的技巧难度,选择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性较强、训练价值较大的艺术作品为声乐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要多选用一些中外各类题材的优秀幼儿歌曲,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内容,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时代特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对策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准绳,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就不能保证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因此在每学期初,作为声乐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及计划,这个目标既包括教师本人的学期目标、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做的学期目标,还有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制订的学生阶段性目标。然后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通过完成阶段性目标来实现学期目标。同时还要制订一个整体教学计划,每一课的计划要周密,教学环节要突出重点,一环扣一环,教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即制定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类进行,因人而异,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制定。三要突出灵活性原则,即教师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会反复考虑,但是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变化,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做到适时调整。四要突出师范性特点,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声乐演唱方法、声乐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声乐教学能力,特别是幼儿歌曲的音乐教学能力。五是系统性原则,即在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不仅要考虑到声乐基础知识、演唱能力等全方面培养,还要在进度上安排合理,不能受课时和学时的影响,按照传统的教材生搬硬套,做到教材精练,触类旁通。

(二)创新声乐课教学方法

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改革传统的模仿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进的方法以“大课”、“中课”、“小课”等几种形式交叉进行授课,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大课教学

大课教学中教师向全体班级同学讲授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教学法、儿童合唱、儿童嗓音保护等内容。以合唱教学为例,除传统的齐唱外,可以让学生演唱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儿童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儿童歌曲《娃哈哈》时,我先给学生看一段热烈欢快的娃哈哈舞蹈,学生们看到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儿童载歌载舞,马上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为了避免单调的教唱,我提议大家可以分成几组,进行混声合唱,请几个同学当指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演唱,体会专业合唱团的创作过程。这种大课教学虽然面对的学生较多,但是依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学生在娱乐中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2.中课教学

中课即小组教学,全班以小组的形式练习,一名教师教授几个学生,以提高声乐技能为主。通过大课中的理论讲解对声乐技巧进一步详细指导,教学内容以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对唱、轮唱、重唱训练。在小组中,学生间起到“镜子”的作用。因为人数少,时间相对多一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议、取长补短。小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心理素质、舞台经验等有着独特之处。学生通过观摩可发现每个人的不同声音、歌曲的不同声部、不同处理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小课教学

所谓的小课就是个别教学,个别课就是“一对一”单独指导,是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从声音类型、音色特点、音域范围、换声点位置等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地教学。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要使学生的声乐技巧得以完善,这是大课很好的补充。

(三)声乐课程的整合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包括声乐发声方法、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钢琴弹奏、声乐作品赏析、儿童歌曲等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实用性、综合素质能力是她们从事学前教育的法宝。因此,学前专业的声乐课,应当改变“声乐课就是仅仅学习唱歌的课程”的陈旧观念,将一些发声方法、歌曲欣赏、儿童唱歌教学法、嗓音保护的基本内容等学科知识都纳入声乐课中。

教学中,应避免过分强调歌唱的专业性,适当降低技巧上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声乐、钢琴、视唱、欣赏等课程中提炼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具有较好的视唱、范唱能力,并能正确处理一般的歌曲,而不是在强调声音的位置、音域的宽窄、声音高度上下功夫。同时加强与幼儿教育实际紧密相连,整合成包括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鉴赏与分析、视唱、儿童歌曲演唱等内容的综合课程,使学生对声乐歌曲的演唱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唱歌的意愿。第一年以视唱、声乐、鉴赏学习为主线,后两年主要对儿歌演唱、儿童合唱、自弹自唱进行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应以学习幼儿歌曲为主线。多学习不同民族、地域、风格各异、不同题材的幼儿歌曲,让学生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为学生以后所从事的音乐教学活动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幼儿歌曲还要涉及歌曲弹唱,这是一门集演唱、演奏、表演等内容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门类。歌曲弹唱最能体现音乐教学的示范性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牢牢掌握这项技能,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一首好的幼儿歌曲,不仅能打开幼儿的心扉,启迪智慧,引导他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还能影响他们的道德情操,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幼儿园的实际音乐教学工作中,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幼儿教师应懂得幼儿嗓音科学保健及基本的歌唱发声方法,教幼儿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让他们掌握简单的技能技巧,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感受到歌曲中的艺术美,使唱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交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其歌唱的审美意识,还要教会他们选择歌唱的方法、手段、内容的能力;选择幼儿歌曲教材的能力;为歌曲适度的定调、控制唱歌音量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声乐综合课中所涉及的从事幼儿歌唱教学需要的知识能力。

三、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3

课程设置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实现与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当前全国深入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也常常关注课程设置的改革。因此我们的声乐教学,也必须对课程设置给予足够的重视。

1.课程设置的概念内涵“课程”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内涵。广义上“课程”所体现出的意义为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为基础,制定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课时安排等;狭义上的“课程”所体现出的意义是在教学的计划中科学地设置一门学科。“课时设置”的意义在于各学校以自身的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为基础,从而开设学科以及学科的顺序、课时等因素的分配。与“课程设置”密切相关的,还有几个概念:

第一个是“课程计划”,是指课程的总体规划。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各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规定是: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设置的门类及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中国旧称“课程规条”“教育计划”“课程规程”等,20世纪50至80年代,称“教学计划”,1992年起改称“课程计划”。

第二个是“课程设计”,是指编制课程计划、分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过程。

第三个是“课程标准”,是指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门类、各门类的水准和基本内容的规定。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原则等;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时数分配、教学设备、教学法基本要求等。在我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最早使用“课程标准”一词。1952年,总纲称为“教学计划”,1992年改称“课程计划”;分科课程标准称作“教学大纲”,即按学科以纲要形式规定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该学科的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以及讲授、实习、实验等教学时数的分配等。2002年,王安国、吴斌合著的《音乐课程标准》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可视作关于声乐“课程标准”的重要参考文献。

第四个是“课程编制”,是指课程的开发和制作,也称“课程研制”。主要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步骤。又分三个层次:一是教学层次,由任课教师进行;二是学校层次,由学校的全体人员进行;三是社会层次,在国家或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组织下进行。

第五个是“课程实施”,是指课程计划付诸教育实践的过程,是课程编制的步骤之一,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六个是“课程评价”,也是课程编制的步骤之一,是指研究课程价值,判断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旨在判定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完成教育目标的程度、检验课程编制的效果,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2.课程设置的要求课程设置是决定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要求课程设置一要符合教学规律;二要符合实际情况;三要具有科学性、完整性、体系性。总之,课程设置的学问很大,课程设计者必须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拿出合理的设置方案。并根据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修正课程设计。

3.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总体来看是较为科学合理的,也是适用的。但是,如果严格要求,仍有未尽如人意之处。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第一是学生的讲课实践课比例明显过小,未能突出“师范性”特点。建议适当增加学生的“声乐教学课”,特别是在大三时就要开设此课,而不只是毕业实习时才进行讲课实践,那已经为时太晚,亡羊补牢都来不及。第二是有些新型课堂并未列入设置之内,例如声乐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必要的学科,但迄今为止,并未列入正式的课程设置之中。第三是知识性课程过多,能力性课程过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和质量,从而影响整个素质教育。例如音乐创作能力、舞蹈编创能力、合唱指挥能力等课程,均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教材选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课程的有效形式。因此高师声乐教材选用对于教学内容的落实和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选用的概念内涵教材,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掌握的基本材料,是与课程相匹配的,有的教材本身就是课程内容。教材的载体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教材(如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视听教材(如挂图、投影、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mp3、mp4等),电子教材(如电子软件、电子课件、数据库、数码教材等)、网络教材、电信教材等等。

2.教材选用的原则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材的选用都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科学合理。在众多的相关教材中,要采取比较法,优中选优,选用那些科学合理的教材。第二,新颖独特。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信息更新度与知识更新度均很高,有人称这是“知识爆炸”时代,此话颇有道理。因此,要在众多同类教材中,选用那些观点新颖、思路独特的教材,以适应新时代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第三,实用有效。教材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选用教材也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思想,选用那些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教材。

三、总结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4

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更加有效的快速完成。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工作计划文本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音乐教育工作计划1新的学期开始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们音乐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校领导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课程标准出发,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来开展。

1.组织学习,制订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组音乐老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各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了计划。并且确定了本学期的教研重点为“以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

每个音乐教师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由于低年级学生课间贪玩好动,要做到让孩子们听音乐进课堂弹奏简单又好听的律动乐曲或发声练习曲,让学生唱起来、跳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地回到课堂中。低年级的音乐课应是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教师要做到语言优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让他们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中高年级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突出欣赏教学。由于受生活经历、文化素质、欣赏情趣、艺术修养的制约,教学时要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感悟的`过程,体会思想情感,从音乐中悟出道理,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兴趣,并能够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每个老师都努力做到课前有修改、课后有反思。__两位老师将在专科组的“每周一课”中献课。

3.积极开展兴趣活动,举办各种比赛。

在这一学期中,教研组将以培养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目标,开展课外活动,积极组织并参加每一次学校要求的活动。并且从参加活动的人员中发掘人才。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

3.1、常规训练具体工作及时间安排:鼓号队:__每周一、三上午训练合唱队:__周二、五上午训练舞蹈队:__每周二、四上午训练指挥队:__每周一上午训练。

3.2、特色活动及比赛时间安排:九月:_月__日,合唱队、舞蹈队将组队参加“__市国际青年艺术节”。

十月:a城“超级童星”舞蹈比赛复赛十一月:a城“超级童星”舞蹈比赛决赛及颁奖典礼比赛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艺术风采的平台,同学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健康地成长。在本期音乐教学工作中,我们音乐教研组将不断改进音乐教学方法,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音乐教育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音乐备课组将根据学校和教科室关于备课组的工作计划安排,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前提,认真贯彻实施各项计划。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备课组工作计划,切实按照学校要求按时进行备课活动。

2、用心练习教学和音乐专业基本功,积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专业化素质,为我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3、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原则,确立终生学习、全程学习的思想观念。

4、立足课堂,加强本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反思与总结,扎实有效的进行校本课程研究。

5、认真领悟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重点和难点,用好、用活教材。

6、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使教研活动课型化、课题化。

7、认真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具体措施及要求

1、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坚持集体备课,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新路径,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相互学习中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2)以老带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本学期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上好课,设计好教案,探讨课堂教学新路径,为早日成长起来做好准备。

2、积极开展学校艺术特色教学,加强学校舞蹈队、管乐队、合唱队的训练。

(1)选好人员,完善管理。

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并结合本科组工作重点,定好计划和目标。克服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各队训练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2)全组人员团结一致,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完成各种文艺活动。

3、配合学校,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1)定期检查常规教学工作。

(2)平时互相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发表意见。

四、具体活动及时间安排

1、每周定期进行集体备课;

2、安排组内教师公开课时间;

3、筹备校艺术节文艺活动和迎新年教师联欢会;

4、准备组内各计划总结。

音乐教育工作计划3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同学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局部同学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同学的音乐素质。

2.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同学已是高年级同学,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局部同学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同学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同学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3.任务目标

3.1唱歌局部

3.1.1、紧扣教材、课程规范,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3.1.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1.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同学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3.1.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同学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和时教正。

3.1.5、有学习有记载,使同学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3.2发声训练局部: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

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示;唱时坚持音高,声音要丰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3.3欣赏局部: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3.4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3.4.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同学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3.4.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同学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同学能够充沛发展。

3.4.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3.4.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扮演性。

限度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3.4.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同学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音乐教育工作计划4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

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演唱,发挥想象力表演。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学习休止符,并学会区别。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上好音乐课。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音乐教育工作计划5一、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

4、加强实践与创造。

共编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律师改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二、学段目标:

1、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并作出相应;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乐器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音乐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遵循听觉规律,突出学科特点;

4、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声乐教育;教学模式

一、河南省高职高专声乐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缺失

(一)教学内容的问题

在教材建设方面存在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接轨的问题。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在声乐的教材建设中,要树立教材建设的意识,力争有更多的声乐教师自编并公开出版的教材。同时,要结合专业改革与发展,不断更新优秀教材内容,完善教材系列;启动实验、实践教材的建设;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研制。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配套教材,力争编写出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声乐专业的特色教材。

(二)教学计划中的偏差

课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在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方面都是围绕学生就业这一个原则进行。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学时分配比例上有很大的调整空间,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以及职场模拟教学,以保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胜任就业岗位。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开设新课程,在教育理念、课程理念到内容标准、教材等方面给予教师自由研究的空间。

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很难兼顾,就业实践素质拓展环节脱节突出。由于特殊的专业性质,本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增强学生的技术能力,可把每学期的考试设计为专业汇报课,同时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汇报,以增强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以更加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是进行专业训练的基础,随着专业层次的不断拓展,针对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结合高职院校特点,要着力于发掘、稳定与专业相配合的实践基地。需要和相关单位签订正式的实训协议,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训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健全以岗位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提高实训教学人员的教学积极性。

二、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突出自创能力的实践

根据高职培养以技术人才为主的教育方针,及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充分突出在音乐理论及素养的指导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和完成声乐的基本教学。实现基于舞台创编和工作岗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习系统化过程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注重学生实际求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讲――演――练――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的“讲――演――练――评――创――演”六位一体的创新型循环教学模式。

(二)人才培养:提供多平台的培养,实现“多证融合”。

根据目前社会中对综合型音乐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以技能为重心,同时进行音乐素养与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包括音乐史、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舞蹈等课程的学习。这些职业理论课程是一切职业技能课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精于自己音乐表演专业的同时,发展多方面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在离校之前成为一个“多证融合”的综合型人才。

(三)教学内容:“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声乐学了要继承民族传统特色之外,同时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学习当代声乐艺术的新体裁、新内涵。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艺术实践相关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着重从民间音乐资源、社会文化建设、当代声乐教育形式的发展等艺术实践内容上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和运用。同时,也从课堂理论技能教学、课外排练实践、音乐晚会的编导等艺术实践教学的形式上加以渗透和融合。实现声乐教育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的统一。

(四)改革创新: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行教学改革

在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要时刻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在“课堂―实训室―课堂―舞台―市场”的教学模式框架下,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学演合一,多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一培养模式的实施,构架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使毕业学生能够掌握职业岗位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声乐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工学结合、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未来声乐表演职业岗位特征,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践运用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在教学中,逐渐改革和丰富“学演合一,多证融合”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适应本地区工作岗位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语

多年来,传统的艺术专业特别是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不切实际地照搬专业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单科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专业理论课常常讲的太精太细,盲目追求课程的学术性,超出学生的实际需要(有许多陈旧无用的东西,一些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人为加大课程难度,浪费学生宝贵有限的学习时间,如乐理、和声的一些章节内容等)。在专业技能课教学中,也存在忽视高职学生特点与需要,盲目追求专业性要求,过分注重纯技术训练与基础练习,重技轻艺的现象还很突出。另外课堂教学总学时过高,实践教学课时太少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不能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就不可能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实践育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把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纳入到课程计划与学分制中规范管理,努力构建一套科学完备、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6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学实践;教育改革;教育思想;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识码:a

CurrentStateandinnovativeFancyofSign-Seeingandear-trainninginnormalCollege

wUXiao-kang2,wUZi-yin2

(1.Departmentofmusic,nanjingXiaozhuangCollege,nanjing,Jiangsu210017;

2.Schoolofmusic,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7)

黑格尔说过,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当今世界普遍关注人的本位教育――即人格教育,也就是本质上的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审美教育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教育又是审美教育中最重要、最有效、最能感化人心、净化心灵的艺术教育。怎样紧紧抓住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把握高师阶段音乐专业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调整与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深刻认识的问题。

然而,审视一下多年来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方向,我们遗憾地发现,音乐教育也同样深深陷入了严重脱离审美教育功能的教条、机械以及形式主义的泥潭,诸多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不去思考教学对象,不去修改教学大纲,不去关注教学方法、思维方法和审美功能,更不去关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是一成不变地沿袭和套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高等音乐(艺术)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在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攀比浮夸、哗众取宠的心理支配下,单纯地、机械地追求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性”,使音乐教育成了工匠式的应试教育,没有想象活动,没有情感投入与参与,没有兴趣的调动和培养,没有对真善美的感知与向往,更没有思考怎样遵循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只有所谓技巧的追求,对学生理应掌握的有关综合能力,从未从一个高师学生面向社会的角度去思考过,以至于学音乐的却不喜欢音乐,不知音乐为何物。这种教与学的畸变,尤其表现在一些技能技巧课的教学上。

视唱练耳学科是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是以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视谱能力、音乐感觉等为主的技术性课程。作为音乐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课程,它在该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不断提高学生的视谱能力,为今后踏入社会,完全胜任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学的需要,或进入更高阶段的专业技术及理论课程的学习与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应该说,学生经过高校系统的视唱练耳学习与训练,在音准、节奏、听力及视谱能力等方面,理应有个质的飞跃,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许多临近毕业的学生或已经毕业的学生,在五线谱的认知和视谱能力上还存在着普遍而严重的缺陷,一首简单的声乐或器乐作品,读了半天,仍是唱不出其完整的旋律,结结巴巴,就差用手指去数了。对于一些在校学生,那就更不用说了。这种现象,不是集中发生在某一所学校,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笔者曾亲身经历过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个学习民乐演奏的学生,因为器乐要期末考试,所以他请了一个钢琴专业的学生为其伴奏,在两人合伴奏时,反复在某个段落的某个地方速度合不到一起,难以同步。因此那民乐演奏的学生被要求看着钢琴伴奏谱,与弹伴奏的同学合伴奏,可仍然收效甚微。后经多方分析、查找原因,原来问题出在了独奏旋律出来前的一段钢琴间奏上,学民乐的同学读谱速度太慢,他在读谱的过程中大脑思维跟不上钢琴的旋律,而是自己在想当然地凑拍子,因此他的音不是出来早了,就是出来迟了,始终在这一段与伴奏合不上。找到了原因,大家都哑然失笑了,但笑过之后不免觉得,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一个必须引起人们深思的问题。如何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视谱能力,如何将学校视唱练耳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不要再发生或尽可能少发生类似的事情,这确实是我们高校音乐理论教师,尤其是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大多数高师音乐学科的视唱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是采用固定唱名法来教学生认、唱升、降系统各七个大小调,以此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的学校会附带讲一些如何用首调唱名法来读谱,但据了解,也有一些学校根本都不开设首调唱名法这一教学内容,这样当然就会造成学生无法用首调快速地唱出应该掌握的简单歌曲,奏出应该掌握的简单乐曲,学生视谱慢,或根本不会用首调唱名法读谱,是造成学生学习与实践严重脱节的原因。

诚然,我们不可否认,固定唱名法是一种具有科学依据,且颇具系统性的专业视唱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对于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学更为适用些。但是,无论采取固定唱名法还是首调唱名法,也无论你是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还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你只要想将一首音乐作品表达准确,视唱这一技能是不可或缺的。至于在具体的教学中侧重固定唱名法还是侧重首调唱名法,这是根据学校的性质以及培养方向来决定的。大家都知道,视唱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并通过相应的教学,逐步提高他们把握音准与节奏的能力,为日后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较坚实的基础。若连最基本的读谱能力都不具备,往后怎能继续学习其他课程?怎能理解音乐作品,把握好演奏、演唱的尺度?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搞音乐创作了;若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怎么可能教学生认谱、唱歌?又怎能承担起社会赋予你的传播美的旋律,播撒美的种子的重任呢?因此,无论从事音乐专业工作,还是音乐教育工作,无论从事音乐学科中的哪一个门类的研究,读谱是最基础的了。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应该而且必须在学习音乐的初期,很好地学习视唱,掌握认谱这一基本技能。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在培养方向与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它们在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设立,在课堂设置与教学方法上有着根本的不同。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计划规定,视唱教学为两年,所以其深度上不可能提得过高,但在广度上却有着更为多的要求,因为要适应中、小学教师的需要,所以他们必须攻读更多的科目,他们的知识面及相应的技能要宽泛一些。因此,就视唱这门学科来说,结合他们今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笔者认为首调唱名法,对于他们更为适用,应用更为广泛一些。因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基本上以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老师为主,大多数是从事基层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他们的施教对象,基本上都是中小学学生。

怎样才能使上述现象得到改善?我认为,主要还是应该从高师音乐学专业视唱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上作适当调整。不要一味地跟风,模仿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方法。因为这完全是两种性质,且培养方式迥然不同的两类学校。千万不能忘记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的目标是:培养21世纪,具有新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并深受中、小学校欢迎的人才;同时必须具备宽厚的音乐基础,综合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艺术教育人才。

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特别是结合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学以致用,笔者认为高师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大纲与计划的修改已势在必行了。具体地讲,一切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视唱教学中,应分两大块:第一是固定唱名法。笔者的观点是,教师对固定唱名法的教授只需要从一个升、降记号开始,至三个升、降记号结束。因为四、五、六个升、降记号,与一、二、三个升、降记号的唱法雷同,而七个升、降记号的固定视唱与没有升、降记号的C调唱法相似,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只需稍带而过,可以让学生自学。第二是首调唱名法。该唱名法实用性广,同时与高师的培养目标更为接近。所以笔者认为,应利用较多的时间(最起码应与固定唱名法等同的课时),教会学生该种唱名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应用现有视唱教材的同时,可灵活运用一些中小学的音乐课本作教材,让学生多练多唱,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多注重即兴视唱能力的培养,可适当削弱或减少规定视唱曲的还课,因为这种视唱,已不是视谱即唱,而是背唱。这一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视唱初期可以采用,但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必须采取注重对他们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来教授他们。

如下面的一条二声部的视唱,它虽不是很复杂,也容易掌握,但通过老师不断提出一些综合性的要求,就能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它不失是一条很好的视唱曲。(见谱例):

这是一条a和声小调的二声部视唱练习,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要求学生:

学生将其作为一个单声部视唱曲,分别练唱上、下声部旋律。

视唱上声部旋律,左手弹奏下声部旋律,与此同时,右手还要划节拍。这样就需要学生眼、脑、口、手并用,加强其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视唱下声部旋律,右手弹奏上声部旋律,同时,左手还需要划好该曲的2/4节拍。

通过进行以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反复训练,学生不仅能真正体会多声部音乐作品其声部的独立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均衡与统一,主要还是在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今后所从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走上音乐课堂的讲台,起到了一个触类旁通的作用。

关于练耳教学,笔者认为其教学方法也要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相统一。如一些基本节拍与节奏,以及单声部旋律的听记要加强,并将它与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区别开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7

声乐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教学主体的多变性:声乐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由于自然嗓音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多采用“一对一式教学”,即一个教师教授一个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嗓音情况,因而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即使对于同一个学生,在声乐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不同题材的作品,而且在具体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音域、速度等)上有所区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声乐教学中大致分为发声练习以及练声曲、复习、作品演唱、布置新作品等四个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发声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不稳定而造成教学计划无法完成甚至于停滞不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教师应该即使地调整教学过程进行配合。

由此可见,要真正实现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十分艰难而漫长的,笔者认为,师生间的配合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日常声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女老师教授男学生或是男老师教授女学生的情况,也时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自己不适应老师的示范和教法,“找不到感觉”,为什么异性师生在声乐教学中不容易配合呢?首先,要了解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宽,女子声带短而狭,所以女子比男子声调高;男子体形较高大,因而共鸣腔大,而女性身材较之矮小,共鸣腔偏小;男性的思维方式大都果敢、迅速,而女性较之细致、成熟。

如前所述,声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体力和高级神经运动,对于异性的师生而言,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种种差异使得教学更加艰难和漫长。这种困难首先体现在生理上,女性的声带比男性短,在女教师教授男学生尤其是男中、低音学生时,示范是比较困难的,女教师无法运用相同的音高为男学生范唱,只能采用“高八度”的方式。其次,这种困难体现在演唱的作品上,在声乐演唱中男声和女声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不同的,学生学习的作品教师往往没有演唱过,这在教学中是相当不利的,教师也无法提供舞台方面的表演经验。第三,这种困难还体现在学生的模仿上,众所周知,声乐教学的最初阶段就是模仿,示范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学生的“模唱”效果。这样,学生就不能全面而真实地领会作品的内涵,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如何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呢?笔者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掌握异性学生声音的特点。学生是声乐教学的主体,而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嗓音,因此,教师能否客观有效地分析学生嗓音的特点就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例如:该学生的声音宽,有戏剧性的音色,你就不能通过练习限制他的宽度;该学生最舒服的音色就是这样,你就不能随意地改动让它忽明忽暗。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师应当清楚什么类型的作品是最适合该学生的,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学生学习作品。例如:有的教师喜欢抒情的声音,但是这个异性学生是个戏剧性的音色,教师就不能让他(她)“细细地唱”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一种经验来教授千千万万的学生。

教师应该多多熟悉异性题材的声乐作品。为了能更好地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外多听多了解异性学生适合的作品,并且收集音像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弥补自己示范上的不足。

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分声部的教学形式。例如,可以选用带声部的练声曲和歌曲,教师和学生分别演唱不同声部,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又能锻炼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的乐感。

要让学生唱出自己的特色。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老师曾经说过:“不要让学生替你唱,也不要替学生唱,要让学生唱自己。”面对同样的男高音,你也不可能训练出一模一样的声音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优势来引导学生唱出自己的魅力。

教师要了解异性的心理差异,在教学中合理地斟酌教学语言,做到既教授了声乐的基本技能,又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过程愉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异性师生都应该认识到彼此的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切合点,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学生在学习中踏实有心地认真领悟,良好的配合就不会再是梦想,声乐教学的效果也会日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唐琳:《声乐教学泛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8

在工作计划要达成的目标部分,关键是要清晰的定义目标,表现形式就是清楚的定义目标对应的指标,并设置量化的指标目标值。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七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元、分板块地进行阶梯教学。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四、教学任务要求:

1、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加强民族与世界性的综合,追求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3、力求课堂“听、唱、认、动”相结合,提高音乐素质。

4、做到准确轻声的歌唱,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结合新课标,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2、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补充延伸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3、做好每堂课的检测工作,做到学一首歌会一首歌。

五、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a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b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c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

2、情绪与情感:a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b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前段时间我已经把自己调整回了正常的作息,还把自己的意识也给提升到了在校时的状态,基本上已经做好了工作的前期预热。尽管前一阶段日子比较悠闲,可是我没有将自己的学习习惯给丢掉,每天都不忘关注教学动态,始终让自己追随着前沿思想。同时也在研究过去的课程内容,以图从当中找到一点纰漏和好的地方,在做了多日的揣摩之后,我酝酿出了以下几点计划。

一、当下现状

在落实有利的教法之前,我得把教学里的各种因素都了解清楚,不让自己做盲目的努力。从上学期末我就注意到学生们普遍都在成长过度期,这个期间他们的声音条件还没有成熟,所以就不能做太高强度的训练。只能从简单的技巧教起,不过分的要求他们做练习,要根据他们的嗓音状况来做具体调整。再就是他们对乐理还理解不够,应该把这方面多做讲解。

二、工作目标

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的常识,学会调息和如何巧妙的发声,帮助他们找到唱歌的窍门,避免用那种粗鲁的唱法,否则容易使嗓子受伤,影响以后的发展。再就是给他们多普及乐器的知识,以及如何演奏,并多加以练习,让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一种才艺。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里可以用来抒情,或者是放松心态。

三、实践活动

让他们学这些知识,为的就是让他们从中增加自己的内涵和自身魅力,多一种技能便会是自身的价值得到提升。所以我也很努力给他们制造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可以使自己活得优越的自我认同,也能够使更多的人欣赏他们。在给别人带来美感和愉悦的同时,活得一份自信的成就感。比如多高一些唱歌和乐器的表演会,还有校园音乐会。

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

歌曲六课,每课还包括“聆听”、“演唱”、“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渗透德育。

2、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

难点:

1、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分段。

2、为音乐情景剧设计图画、节奏、伴奏

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几种民族和西洋乐器,全音、半音,以及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

通过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认识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和他们的作品。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七、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1、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在不同的几个班上不同的一课时,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

(1)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

(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

(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4)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5)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

八、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5、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7、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8、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

初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一、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歌曲,要正确引导。学生们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这样的人,曲苑音韵,地球家园,华夏古韵,炎黄子孙,美洲风情这几个主题方面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每单元有歌唱、欣赏、音乐空间、演奏、音乐探究等内容。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2、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本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3、能够背唱3—5首歌曲。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多地补充延伸的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3、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及时进行教正。

4、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9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育;研究;发展

一、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起步并不算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过不断地发展累积,不可否认,民族声乐教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改革开放以后,有不少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开设民族声乐专业,培养了大量民族声乐演唱专业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过于依赖美声教学,摒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忽视了民族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民族特色,许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不断边缘化,缺失民族声乐特色,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民歌等濒临失传,,尚未形成真正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社情的声乐教育体系。也正因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民族声乐教育的深层次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不断碰撞交融,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必然也会带来诸多困境,给民族声乐教育造成不小的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必然会给民族声乐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陈旧,在这一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过于追求国外的音乐而忽视民族声乐,严重影响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

二、当前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一,招生体制不科学。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地方特色声乐众多。相关院校招生过程中,对本省过于招生计划过于照顾,而缩减省外生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声乐教育发展。此外,招生体制不健全,甚至还存在着违规招生,导致生源水平层次不一,质量严重下降,严重影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民族声乐专业课程上,一些院校没有根据教学实际,课程安排很不合理。一些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理论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民族声乐的理论教育,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知识体系十分淡薄。此外,过于重视西方教学理念,本末倒置,忽视了本土民族声乐。第三、教学方式单一。实际教学中,学生大多比较喜欢美声唱法,对于民族唱法热情不高,因而很难灵活的掌握传统民歌、地方曲艺的特点,无法准确把握住演唱风格。此外,在民族声乐教学上,模式单一,主要是对教师演唱,学生模仿的教学手段,造成学生审美疲劳,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

三、推进民族声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教学体制。一是探索新的培养方案,当前,民族声乐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严重制约着民族声乐的发展,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民族声乐毕业生。这就要求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要在思想观念上积极创新,合理布局专业设置,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平台。二是完善招生政策,随着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生源也在不断减少,各个院校都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招生困境,特别是对于艺术生来说,生源更是捉襟见肘,因此,要扩大省外招生计划,为院校输送生源提供保障,以便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整合地方特色优势资源,推动民族声乐发展。第二,传承发展民族特色。民族性是民族声乐的灵魂,如果失去了民族特色,民族声乐也将犹如行尸走肉,失去生机和活力。民族声乐存在的根基就在于“民族”特色,在实际教学中也必须以此为基础,不能过于依洋美声唱法作为教学主要方法,民族声乐必须坚持民族性。知晓民族性的主要特征,总结和研究民族声乐的规律,在坚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高中声乐教学计划篇10

计划要有科学性、严肃性。在计划面前不断的妥协,会让人丧失信心和斗志,会形成松散的工作作风,会养成没有责任感的不良品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范本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1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

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演唱,发挥想象力表演。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学习休止符,并学会区别。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上好音乐课。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2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68人,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

3.教学目标

3.1唱歌部分

3.1.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3.1.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1.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3.1.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3.1.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3.2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4.教学重点、难点

4.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4.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

4.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5.教学设想

5.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5.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5.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从中总结经验。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3一、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

4、加强实践与创造。

共编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律师改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二、学段目标:

1、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具体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并作出相应;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乐器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音乐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遵循听觉规律,突出学科特点;

4、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5、改革评价机制。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4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三个班的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总共10课,分别是《问声好》、《时间的歌》、《童话故事》、《跳起舞》、《愉快的劳动》、《小动物的歌》、《音乐会》、《生活多快乐》、《美丽的动物》、《新年好》,其中歌曲有《早上好》、《小麻雀》、《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我的小绵羊》、《小袋鼠》、《快乐的音乐会》、《唢呐配喇叭》、《同坐小竹排》、《西伦达》、《金孔雀轻轻跳》、《大鹿》、《小拜年》、《过新年》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森林水车》、《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小天鹅舞曲》、《糖果仙人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劳动歌》、《海娃的歌》《袋鼠》、《鸟店》、《百鸟朝凤》、《小乐队》、《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龟兔赛跑》、《窗花舞》、《晚会》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2)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木鱼、碰钟)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体验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五首。

2、演奏

(1)学习木鱼、碰钟、镲、大锣、鼓的演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即兴创造

(1)能够将词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创作实践

(1)能够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与音乐。

(2)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四、教学重点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3)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2)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接派情绪的音乐。

五、教学措施

1、抓好并巩固课堂常规,有明确的目标给他们。

2、扎实的训练和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

(乐理知识等)

3、充分运用音乐课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充分落实每课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尽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能知识走过场。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

音乐科目教学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重要思想,以落实学校工作为核心,积极投入二期课改,认真学习研究课改新教材,促进教师由观念向时间转化;以学科教学展示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科组,形成学科特色。

二、教材分析

本期学科教材以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为主,开发校本教材,结合实际,以审美为核心,重在培养人的素质,改善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索性,紧密围绕高中音乐教学模块,体现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音乐艺术活动参与面不广,自主学习收集资料,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经验不够。

2、合作意识不强,学生个性发展不突出,艺术潜能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对音乐活动缺乏关注和参与。

四、任务和目的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树立四种意识。

1、要树立学习意识,认真学习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深化学习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要树立责任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学校,关心学生,敬业爱岗。

3、要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本期工作的重点,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

4、要树立发展意识,注重实际,明确职责,更新观念,不断构建新的课程观。

(二)注重细节,重视过程,抓好常规工作。

1、规范备课、听课、评课制度,每周搞好一次教研活动,集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合作交流。

2、以年级组为单位组建专业训练队,并分层进行训练与管理。

3、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完成新学期的各项活动,组织好校园周周乐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4、组织好5月份的全县初三年级音乐特长生选拔工作以及县中小学师生艺术节文艺会演。

5、抓好高三音乐专业生的文化学习及后段高考录取志愿填报。

6、加强音乐学科的教学交流与课题研究,鼓励全组教师积极撰写音乐教学论文与课例,组织本组老师参加“云阳杯”教学比武,培养青年教师,夯实学科组中坚力量。

五、教学工作措施

1、做到教研活动定时、定点、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要逐周探讨教学实际问题,要有中心议题,共同交流,相互引领。

2、要认真研究教材,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入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3、采用有效的学习型教研方式,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六、新教材培训,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1、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内容,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研教改。

2、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__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关注音乐教育的发展,关注高中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切实整合教学资源,研究教育动态。

七、教研教改

1、以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开展以说课—上课—反思—评课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完善评价机制,采用“基础+专业”的考试方式,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自觉提高音乐审美欣赏能力,促使学科教育教学尽快接近教育部__年新课程高考大纲要求。

八、课外活动

在过去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建立管乐、民乐、合唱、舞蹈团队,推进课外音乐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九、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