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十篇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十篇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1:41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1

根据省扶贫办绩效评价有关饮水安全方面反馈的意见及我区饮水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做如下通知,请各乡镇对照自查,举一反三,限时整改。

一、省扶贫办绩效评价反馈的意见

1.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之前由部门核查出,自来水管道裸露在外,要求其做相应整改,此次核查时发现,以前实施的饮水安全项目自来水管道依然裸露在外面未做任何处理,2019年实施的项目仍然裸露在外,存在落实整改不到位的问题

2.项目资料缺失,项目管理缺少必要的程序。部分项目没有验收报告(至少包含验收标准、验收情况和验收结论),未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未进行项目造价审核及竣工决算审计,无监理相关资料。

3.项目支付缺少关键资料。大部分项目的付款缺少“形象进度表”“已完成工程量清单”“资金支付申请表”等关键资料依据。

二、整改措施

(一)开展“回头看”,确保工程质量。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对照反馈意见,及时开展“回头看”,重点针对管道裸露、爬管等现象进行核查,同时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及《**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三十条》要求查漏补缺,再次排查其它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冻管、缺少入户设施等)。并根据核查结果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方案,限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

(二)完善资料,确保验收。各乡镇要高度重视验收资料的编制收集归类工作,加快完善软件资料,确保顺利通过贫困退出验收及行业项目验收。

贫困退出验收涉及饮水安全方面的资料: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的验收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甘水农水发〔2018〕319号)规定的验收程序执行。

1.户级资料:(1)《**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认定书》区水务局包乡责任人核查准确后,签字加盖公章后下发农户;(2)饮水安全明白卡,每户一份,发放到农户。

2.村级资料:(1)《饮水安全花名册》,要和户籍人口信息一致(花名册内容格式符合省厅要求);(2)《饮水安全达标认定书》(以户为单位把本村的装订成测);(3)《水质检测报告》,由乡镇统一取样送检,以村为单位,一个水源一个水质检测报告;(4)村级管理机构和管护人员的公示公告;

3.乡镇资料:(1)花名册汇总,以村为单位将村级花名册汇总后编制成册。(2)水质检测报告汇总,将全乡所有水质化验报告汇总编制成册;

4.区级资料:(1)成立县区级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的批复文件。(2)供水专管单位管护人员的公示公告。(3)县区级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4)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核实问题清单办理销号情况。(5)成立水质检测中心的批复文件。

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资料: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料的编制整理共分四大类:1.建设单位(即乡镇)资料,包括设计文本、乡镇(街道)专题研究饮水清零任务的会议纪要、投资计划文件(武脱领办发[2019]29号)、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项目公示图片、建设单位自验结论(报告)及自验总结、竣工决算报告、工程移交资料、反映项目建设情况的影像资料;2.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合同、设计报告、工程设计情况总结报告、设计变更相关资料(如有);3.监理资料,包括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监理大纲、监理细则、监理日志、监理指令记录、监理例会纪要、监理情况总结报告,监理质量评估总结报告、反映监理情况的影像资料。4.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开工报告、技术交底记录、进场(人员、材料、设备)报验资料、隐蔽工程报验资料、单元(工序)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阶段验收资料、质保资料、施工日志、工程变更签证资料(如有)、工程款支付资料、工程结算、请验报告、工程质量保修书、工程施工情况总结报告等。上述四类资料由乡镇(街道)保存,并报区水务局备案。

(三)加强资金监管,健全资金拨付程序。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加强资金的监管使用,专人专账负责管理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按进度付款,无挪用、挤占、虚列开支等现象,同时要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完善资金拨付资料,健全资金拨付程序,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合规使用,安全使用。

(四)落实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各乡镇(街道)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意见》,依规进行管理。对已建成的饮水安全项目,各乡镇要及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切实做到政策落实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管护人员到位、运行经费到位、培训宣传到位,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

(五)加强政策宣传,把握评价标准。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把《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作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和脱贫验收的“度量衡”,加强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细则》内容和指标,严格对照标准开展工作,对照标准完成任务。各乡镇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改变陈旧的用水观念,提高群众对饮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认知和理解,赢得信任和支持,确保安全饮水冲刺清零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群众保质保量的喝上品质优良的安全水、放心水。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乡镇(街道)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全区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严峻性和复杂性,认清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紧迫形势,认清解决反馈意见问题的重要性,做到对反馈问题照单全收、主动认领,坚决整改存在的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各项任务。

(二)靠实整改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抓整改落实的主体责任,对反馈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要对照反馈问题,切实增强整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责任整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明确整改时限。要针对存在问题,举一反三、动真碰硬,能即知即改的,要明确具体整改时限要求,迅速完成整改,绝不能无限期延误整改。

(四)积极排查,有效整改。各乡镇(街道)要对存在的管道裸露、爬管、冻管、缺少入户设施等特殊问题进行认真摸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不漏一户解决好饮水安全工作,保证户户用水达标,人人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2

(一)武汉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

武汉市城郊黄陂、新洲、江夏、蔡甸、汉南、洪山、东西湖7个区共有人口38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0.7万人,占总人口的70%,农业人口所用生活饮用水主要取自河水、井水和塘水。2006年,对武汉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进行抽样调查,按《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GB5750-2001)①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GB5749-2001)②进行卫生检测,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③进行评价,结果武汉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分别为水源水29.81%、出厂水39.69%、管网末梢水31.49%、井水47.07%,其中余氯、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不合格率在各种水样中均较高。武汉市7个远城区现有不同规模的供水厂403座,覆盖人口214.27万人,据调查统计饮用水不安全人数120.45万人。

(二)武汉市新洲区的饮用水安全现状

以上的数据是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所获得的,由于存在时间差,并不能准确反映武汉市农村饮用水的安全现状。于是笔者和调研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在新洲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以下是数据的结果分析:

新洲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普遍存在于三店街、凤凰镇、仓埠街等10个街镇、120个行政村。新洲区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饮用了不安全的饮用水,这其中有81%的人口因为水质不达标而饮用了不安全的水、11%的人口因为水量不达标饮用了不安全的水、8%的人口因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而饮用了不安全的水。而导致新洲区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有五种。其中占比例比较大的是饮用水污染严重未经处理地表水,为44%。另外还有27%的原因是饮用细菌超标严重未经处理地表水。

很明显,新洲作为武汉农村具有典型代表的一个地方,其状况能部分反映武汉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新洲区的饮用水问题主要是水质不达标的问题,而引起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则是饮用水污染严重未经处理地表水、引用细菌超标严重未经处理地表水。引起水质不达标的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工厂的废水未经处理、农民所用的农药并不环保……不能排除多种可能性使得当地的水质不达标,这也需要生物学家对当地的饮用水进行化验之后才能得出准确结论,这也是笔者调研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二、武汉农村饮用水安全法治的现状

在饮用水保护立法方面体现出对农村饮用水保护的不足。根据对北大法宝中的“中央法规司法解释库和地方法规规章库”中全文含有“农村饮用水”的进行检索,共发现涉及饮用水的法律0条,行政法规0条,司法解释0条,部门规章4条,地方性法规0条,地方政府规章0条,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22条。其中在这仅有的22条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只有2007年实施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意见》和2006年实施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水务局关于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这两个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针对武汉市农村饮用水保护的规定。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武汉市农村饮用水保护的法律法规,而现行的各层级规范性法律文件又没有充分考虑到武汉市农村饮用水保护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很难从法律上保障对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三、武汉市农村饮用水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一)武汉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立法缺陷

1.对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不足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卫生部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统一了城乡饮用水,强调了该标准不但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而且适用于分散式饮用水,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实际上在农村根本就无法实施。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专章对“饮用水水源和其他水体”进行了规定,但是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区的规定,并没有涉及对于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的保护。其次,在地方层面上。武汉市没有关于分散式饮用水的监管的相关规定。在其他地方性法规如《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只是对农村饮用水小型集中式取水点的保护进行了规定;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如《银川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规定》和《常德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也只是是针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作出的规定;只有《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④和《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⑤提到要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源统一管理,但规定又过于简单、模糊。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对农村分散式的饮用水源起到保护作用。

2.对农村饮用水源面源污染防治不足

面源污染是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以及人类粪便和垃圾随意堆放,使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我国有关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中,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定并不多。虽然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在农村水污染防治这一节中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运输、存贮和养殖业、农业灌溉等做了规定,但也都是一些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关于法条的模糊性前文也不止一次提到过,也正因为原则性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种种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虽然也有对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垃圾的堆放作了规定,但是却忽视了因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而引起的面源污染。笔者认为关于农村的面源污染政府方面可以做一些指导性的工作,因为在农村农民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不可能实现,所以只能在使用何种农药和化肥上下功夫。如果政府能够通过给予补贴的方式让农民使用污染较小的农药,那就能减少对农村地区水源的污染。通过这些“隐形政策”,说不定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武汉市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执法缺陷

1.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权限不清

《水污染防治法》第4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以及第8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法条只是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但是对县级以下即乡和镇行政区划的水环境质量的管辖并没有做出规定。像新洲区下设的邾城街道就是县级以下的一个区,所以像这种地方是由县政府直接负责还是交由镇政府负责,如果发生水污染事件应该由谁来负责。另外,村委会作为由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能否参与到水环境质量的监管中来,如果能,村委会与镇政府应作何分工?

2.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管不力

我国现行的饮用水保护监督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针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尤其是城市的统一供水而制定的,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对保护农村地区的分散式饮用水源和小型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尚未做出规定,即使已经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监管做出了一些规定,也往往因饮用水源所涉地域广和农民分散居住等原因而操作困难。在比较偏远的村庄,农户居住的比较分散,所以更多的是地面井和地下井,他们饮用的是地下水或山泉水。此时他们所饮用的水就很难保障其安全性了,又因为分散的特性更使得国家对其不能很好监管或者根本监管不了。

(三)饮用水安全工程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已建设了大量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但是,它们的建设标准与其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不相匹配。由于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广大农村地区在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时也无力支付所需的资金数额;部分饮水建设工程存在资金筹集不足致使工程标准降低的现象,或者个人投资者因追逐利润而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的问题,导致饮用水工程不符合验收标准或使用寿命较低;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大都由当地群众负责组织施工的,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武汉农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新洲区的村民现在通了自来水,但有的村民住得较偏僻,自来水接不到。而且政府装自来水,还得要自己贴钱,先前的一批村民付了200多块钱,后来的一批付了400多块钱。至于差距为什么这么大,村委会等有关部门也没做出解释。水价也不便宜,又担心水源地受到污染,所以不少村民都不大愿意安装。宁愿用自己家的井水或者饮用地下水或山泉水。

[注释]

①GB5750)2001,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规范[S].

②GB5749)2001,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S].

③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3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长效机制

收稿日期:2011-12-31

作者简介:柯金法(1977―),男,浙江乐清人,经济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160-02

1引言

浙江省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瓯江口北岸,全境平均水资源总量13.9亿m3,其中地表水12.7亿m3,地下水1.2亿m3。境内河流、山溪密布如网,共1758条,河道总长约1034km。有大小水库98座,现有库容量10132万m3。大多数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乐清湾,流程较短,具有山溪特点,遇到枯水期,流量不多。多年平均地表水人均占有量为1129m3,柳乐虹地区人均占有量仅为690m3,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和温州地区的人均水资源量。截止2009年底,乐清市农村饮用水安全人口约46.84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约13.15万人,农村饮用水安全普及率为78.08%。

乐清市农村改水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建成一大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供水水源逐渐受到污染;管网老化严重,设备工艺落后;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不足;工程运行管理不规范;供水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专业技术等,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功能不能持续有效发挥。

2乐清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索

2.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落实责任主体

乐清市人民政府明确市政园林局为全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的主管部门,市农村改水办公室受市政园林局委托具体负责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的全面工作,对全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并落实补助经费的发放和管理。各镇(街道)成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且配备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监督员,负责本辖区内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日常供水维护、水源保护等工作。村级供水站负责本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水质监测、水费收缴等工作。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不同投资模式,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所有权,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政府投资兴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由镇(街道)组建的专门机构负责经营管理;以集体筹资投劳为主、政府补助兴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组建的用水户协会负责经营管理,也可以面向社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经营管理权等形式确定经营管理者;以个人、企业投资为主或者以股份制形式建设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其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由投资者确定经营管理方式。

2.2设立专项资金,落实优惠政策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乐清市政府设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改造维护和日常运行管理,以及用于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业务培训、饮用水安全工作考核等方面。市政府出台了《乐清市农民饮用水工程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落实了不收取水资源费、运行电费给予优惠等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水价调控手段,既要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又要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良性运作,持久发挥效益。

3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制度

水质监测是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供水管理的重要环节。2010年5月乐清市出台了《乐清市农村供水管理绩效考评办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得以基本建立。全市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实行定期检测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余氯、pH值、肉眼可见物,各农村供水站每日检测一次。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三项常规指标每月检测一次。包含感观形状、化学、毒理学、细菌学等26项指标的水质全分析,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各做一次。水质要求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相关标准。市卫生部门还不定期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通报。

3.2强化水源地保护

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乐清市编制《乐清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乐清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并建立水源地专人巡查制度和公示制度,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分别设置保护区界牌、标志,并在保护区内明令禁止有害废弃物的堆置,禁止采矿、采石、取土,限制有害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3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乐清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饮用水工作列入各镇、街道年度专项工作考核,根据《乐清市农村供水管理绩效考评办法》,将农村饮用水工作与镇(街道)主要领导的政绩相挂钩。对农村饮用水工作突出的镇(街道)给予1~3万元的资金奖励;对运行正常、制度健全、水质达标的村级供水站给予0.5万元的经费补助。对饮用水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镇(街道),追究有关领导、供水监督员和有关人员的责任。通过对镇(街道)综合考评,进一步提升了镇(街道)农村饮用水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4完善水费收缴制度

乐清市实行有偿用水、计量收费的农村饮用水水费收缴制度。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根据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不同模式,科学合理确定水价。对于城市水厂延伸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价实行与城市居民同网同质同价的原则;对于乡镇中心水厂供水工程,水价由乡镇或用水户协会确定,但水价不得超过市政府设定的最高价;对于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水价由村级供水工程管理机构确定,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3.5加强行业和社会监督管理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运行进行监督,以规范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促使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乐清市农村供水协会,促进该社会团体与各用水户协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和指导作用,使该协会更加持续有效的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提供维修、技术咨询、水质检测、工程设计等服务。

4建议与对策

4.1强化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力度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科学用水,普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增强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观念。让老百姓认识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和节水的重要性、有偿用水的合法性,从而转变用水观念。

4.2制定技术标准

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缺乏技术规范,有关部门应加强调研,加快制定和完善二氧化氯发生器、臭氧消毒器、压力过滤器及膜处理设备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制度和标准,确保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

4.3完善考核制度

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农村饮用水安全考核制度。采取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月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考核与抽查相结合的手段。对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以及工程运行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乡镇(街道)、村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水费不收缴等管理状况混乱的乡镇(街道)、村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理。

4.4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的防治,建立工商、水利、市政、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开展大规模的水源保护专项行动;明晰水利、环保、卫生部门饮用水安全保护职能;加强农村饮用水保护执法力度,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要定期在主要媒体上刊登。根据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落实各项管理职能,发挥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期效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证农民身体健康。

5结语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力保障,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

韩梅,郑丙辉,李子成,等.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与对策建议[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5):31~34.

[2]乐清市农村改水办公室.2009年乐清市农村改水工作总结[R].乐清:乐清市农村改水办公室,2010.

[3]浙江省水利厅.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政策文件选编[R].杭州:浙江省水利厅,2004.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4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饮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我省农村居民大多数直接饮用水源水,集中式供水率低,且对饮用水质量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水质无法得到基本的保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质量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为了改善本省农村居民直接饮用源水的现状,国家已基本完成了我省农村饮水工程的安全建设,为了了解本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对我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进行微生物指标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污染调查,为相关部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内容调查2010年海南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微生物指标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

1.2水样来源、试剂与仪器在海南省范围内,对已进行供水的饮水工程进行采样,2009年至2010年共采水样259个。营养琼脂、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伊红美蓝培养基、eC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由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LRH-250生化培养箱、GHp―905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HH・B11(420)电热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1.3检验方法

1.3.1菌落总数:按GB/t5750.12-2006中1.1.5.1条,以无菌操作方法用灭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灭菌平皿中,做一平行接种,同时另用一个平皿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倾注15ml已融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于36℃±1℃培养48h,进行菌落计数,按GB/t5750.12-2006表1规定的限值,超出标准为阳性结果。

1.3.2总大肠菌群:按GB/t5750.12-2006中2.1.5条,取10mL水样5份分别接种到5份10mL双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将接种管置于36℃±1℃培养24h±2h观察结果,如所有乳糖蛋白胨培养管都不产气产酸则可报告为总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酸产气者,则继续往下鉴定。

从产酸产气的发酵管中取一环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于36℃±1℃培养18h~24h,观察菌落形态,挑取特征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将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菌落同时接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于36℃±1℃培养24h±2h,有产酸产气者就证实有总大肠菌群存在。根据其阳性管数,查表2(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最可能的mpn值。

1.3.3耐热大肠菌群:按GB/t5750.12-2006中3.1.5条,自总大肠菌群乳糖发酵试验中的阳性管中取1滴转种于eC培养基中,置44.5℃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内(水浴箱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培养基液面),陪养24h±2h,如所有管均不产气则报告耐热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划线接种伊红美兰平板,于44.5℃培养18h~24h,查看菌落特征,有典型菌落者,即耐热大肠菌群阳性,根据阳性管数查表2(mpn检索表),报告每100mL水样中耐热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值。

2、结果

本次调查是对已进行供水的饮水工程进行采样检测,共259份水样,结果见表

水样数(份)细菌总数

合格数合格率总大肠菌群

合格数合格率耐热大肠菌群

合格数合格率

25923189.2%13050.2%14756.8%

3、讨论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我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比较严重,259份水样的检测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单项合格率分别为89.2%、50.2%和56.8%。

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生成的好氧细菌菌落的总数。而饮用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计算是指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1ml水样经36℃±1℃培养48h后所生出来的总菌数(包括腐生和致病细菌),可反映出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菌落总数越多,说明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卫生状况差,检出病原菌的几率大,因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就大,因此菌数的高低是评定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好氧及兼性厌氧,在36℃±1℃经24h±2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牙孢的小杆菌。它的检出标志着饮用水受粪便的近期和远期污染,是卫生质量评价的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一些特性的一群细菌,与总大肠菌群相比,在人和动物粪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由于在自然界容易死亡等原因,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可认为饮用水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比较近期的粪便污染。因而耐热大肠菌群的检出,与大肠菌群相比,说明饮用水更为不清洁,肠道致病菌和中毒菌的可能性更大。故其更能贴切地反映饮用水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

众所周知,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饮用水水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饮用水不应含有病原菌,污染病原菌的水除可引起中毒外,还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有报道称[1]2003年山南地区扎囊县吉如乡小学饮用水受到微生物污染造成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2]1990~1994年江苏省有75%伤寒暴发由水污染引起。钟学峰[3]报道的伤寒水型暴发流行,以及良[4]报道的水型腹泻暴发流行就是因为饮用水水源分别受伤寒病人粪便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所致。以上可知,饮用水受微生物污染后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相关管理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次调查还发现,259份水样的检测中,余氯合格水样74份,合格率28.6%。通过询问和了解知道,多数饮水工程未进行有效消毒及净化处理措施。其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缺乏必要的卫生防护;第二、工程本身没有设计消毒设施;第三、工程设计了消毒设施,但没有进行安装;第四、工程设计并安装了消毒设施或消毒要求,但没有按要求使用;第五、农村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水体容易遭受人和动物粪便的污染,也同时给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增加难度。再有供水工程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消毒物品难购买和工程建好后,未能及时进行相应的维护和管理也是造成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的重要原因。为确保本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安全各级管理部门应严格对水源水的选址和管理,建立消毒物品购买的有效渠道。加强监督监测,做好水质监测和供水的卫生安全,加强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检查、日常维护和清洗消毒工作,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赵瑜.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分析《科技》2009年10期

[2]周伟忠,倪大新,李孝风,等.江苏省1990-1994年伤寒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1995,6(4):13-14.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5

第一条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国家决定在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项用于补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加强计划管理,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范围,主要指解决农村(包括牧区、渔区和农村学校)人口的生活用水。凡因开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水源变化、水质污染引起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解决。

第三条中央补助资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东部地区以自筹资金为主解决。

第四条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水利部门商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提出急需解决的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病病区需改水的范围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检测、监测。

第二章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和解决标准

第五条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达不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安全规定的为饮水不安全。

第六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人均日生活供水量正常年份为40-60升,干旱年份或季节为20-40升;居民从公共给水点取水往返不超过20分钟;水源供水保证率为90-95%。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七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参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八条原则上以地市为单元,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由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商水利部门审批。

第九条地市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局根据年度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申报年度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联合编制省级年度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

第十条报送的文件材料包括:

1、农村饮水安全年度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一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投资到位和中央补助投资的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年度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年度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年度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四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二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

第十三条地方对中央补助的水利基建投资、以工代赈等各种资金要统筹研究,合理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地、县、乡各级在地方年度计划中落实。各渠道筹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要在县级以上主管部门专户立账,有条件的地方应按工程建设进度实行报账制,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十四条中央补助资金的项目建成后,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五章项目实施

第十五条根据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中央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以地市为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由省级水利部门审查后报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审批,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备案。

第十六条要求实施方案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内容,并在当地报纸上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村级计划要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决定细化的程度。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水池等工程要细化到户。

第十八条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

第十九条对设计、施工队伍和人员,制订严格的选择、使用和管理办法。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有条件的地区,工程材料和设备实行政府采购。

第二十条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办法等。

第二十一条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水利(水务)厅(局)全面负责对本省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二十二条项目完成后,有关地市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水利(水务)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级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委(计划)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

第二十三条对项目村验收检查要有受益人签字的实际受益人口和补助资金到户统计表(见附件1)。集中供水工程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村有不少于3名村民代表签字;家庭水窖、水池等工程要以户为单位签字。

第二十四条复验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抽样县不少于任务县数的50%,每县抽验乡不少于任务乡的40%,每乡抽验村不少于任务村的30%。

第二十五条验收主要针对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见附件2)进行。

第二十六条验收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第二十七条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年度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地区和项目,要立即整改,并通报批评。

第七章建后管理与维护

第二十八条项目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6

陈雷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更加自觉的政治态度、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打好今明两年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让农村居民早日喝上干净水。

陈雷充分肯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2005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累计解决了4.1亿农村居民和32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责任分工机制、拓展工程建设思路、构建依法监管格局、探索有效管护模式等措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力度大、进展快、成效好。3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067亿元,解决了1.88亿农村居民和2617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例由2010年的58%提高到2013年的73%,在监测指标增加的情况下,水样水质合格率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亿万农村居民得到了实惠,被广大干部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陈雷指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途径,是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饮水安全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今明两年规划内尚有1.1亿农村居民和153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需要解决,剩余人口大多位于自然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工程建设成本高的地区,建设难度远超以往,多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同时,一些地方在水源保护、水质保障、项目前期、建设管理、建后管护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必须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指导,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水利部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部领导分省联系指导、司局对口帮扶机制,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打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以落实市、县、乡三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逐级签订责任书,细化实化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基层建管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岗、明确到人。各级水利部门要强化领导机制,加强组织协调、部门沟通、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要细化目标任务,确保资金投入。各地要根据规划,把分年解决人数、建设任务、实施重点、水质保障等内容逐项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到县、乡、村以及农村学校、农场、林场,纳入年度计划安排和工程前期工作。各地要在5月底前将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分解下达到项目县,及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对资金存在缺口的地区,省级政府要千方百计统筹加以解决。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农村饮水安全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组织和引导受益群众筹资投劳。要加强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严防截留、挤占、挪用和滞留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三要加快前期工作,确保建设进度。各地要高度重视并着力抓好前期工作,确保前期工作进度、深度和质量,加快项目审查审批步伐。要抓好水源选择、水量水质保障等重点工作,注重方案比选论证,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大力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和城镇管网延伸工程建设。要加强分类指导和技术培训,及时组织对口帮扶和重点援助。要优化施工方案,保障施工条件,倒排工期,节点控制,以日保旬,以旬保月,确保按时完成年度任务。要督促各项目县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明年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明年的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要严格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各地要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工程要严格执行“四制”,规范参建各方行为;小型工程推行以县为单元组建统一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要全面推行项目建设开工前、竣工验收前、违纪违规查处情况的“三公示”制度以及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工作机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把招标采购关、设备进场关、质量抽检关、施工工序关和竣工验收关,确保饮水安全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五要强化水质保障,确保供水安全。各地要依法规范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做到“建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对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群众饮水困难的,要追究责任并督促限期整改。要进一步强化水质净化处理,规范消毒设施的安装、使用和运行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质合格率。要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分期分批建设和完善区域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立定时或定点水质快速检测机制,加快实现水质卫生监测全覆盖,确保水质安全达标。

六要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良性运行。要加快健全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和行业的监督管理与技术指导。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制度和经费,鼓励推广“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的集中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和扶持村组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供水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工程管护。要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定额,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七要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绩效考核。水利部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在加强常规监督检查和稽察的同时,每季度对分片联系省份开展一次专项督导检查。各地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稽察等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四个安全”。要组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回头看”,对已建工程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要坚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月报、旬报制度,进一步加强考核和评价,及时通报考核结果。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将项目管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全面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动态管理。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7

论文摘要 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饮水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和氟化物含量严重超标。“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是实施“458”工程。本文从饮水安全规划、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资金筹措、水源保护和监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1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处东径103°00′02″~104°00′02″,北纬38°03′05″~39°00′06″之间,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全县国土总面积1.60万公顷,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9%。共有18个乡镇,260个村委会,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30.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051万人,占总人口的80.90%。县境内无自产地表径流,唯一的地表水源是从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其来水量由于受上中游灌区用水的限制,入境地表水日益减少,地下水大量超采,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史以来,人畜饮水水源基本靠浅层地下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地表水的日益减少,迫使大规模凿井提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随着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不断恶化,从而造成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日益突出,人数逐年增多、范围逐渐扩大、取水距离不断增加、取水费用不断升高。由于饮水源水质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使部分村民因失去了基本生活和生存条件而背井离乡。

面对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实际困难,依据水利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工作大纲》,民勤县于2005年元月组织40名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利用1个月的时间,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统一内容”的调查措施,对全县农村饮水水源、水质、水量、取水距离及取水方法等现状逐村逐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并走访了部分农户,与其座谈了解,掌握实情。以生产合作社为单位建立了农村饮水现状档案。同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照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估,最后形成了《民勤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民勤县25.0051万农村人口中,达到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的有7.82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1.30%,主要是实施国家“十五”期间农村人饮解困和氟病改水项目解决的人数;饮水不安全的有17.18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68.70%。饮水不安全主要是水质不达标,通过对饮水水源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眼井取样化验,并分析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饮水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和氟化物含量严重超标,其中溶解性固体(苦咸水)含量超过2g/L的人数为15.48万人,含氟量超过2mg/L的人数为1.70万人。其它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和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饮水水质不达标而导致的。

2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

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农民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建管并重,注重效益”的原则,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科技管理的“四高”标准,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力求使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供水方式集中连片,工程运行统一管理,确保建设一处,成功一处,效益一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使受益区农民饮水水质达标、水量满足、取水方便、供水保障,达到或基本达到供水自来水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饮水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具体任务是:“十一五”期间完成“45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即:投资4000万元,建设5项供水工程,使8万农村人口饮水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3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在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先急后缓的原则,严把规划中水源可靠性的论证关和供水工程类型的选择关。一是科学制定《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规划》要以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前瞻性,以此为蓝图指导全县今后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二是要充分论证供水水源,确保水量充足、水质达标。民勤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地下有深层承压淡水,根据水文部门提供资料,这部分水源储量可以满足全县生活用水的需要,“十五″期间民勤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实践证明,利用深层淡水作为饮水工程水源不需进行处理水质即可达标。关键在于利用地面物探法和电测井法科学选择水源井位置,准确确定止水位置,把好成井质量关。三是选择合理的供水工程类型。本着投资最省、效益最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方案,根据民勤县水源特点和地势平坦的特殊情况,比较合理的供水工程类型是:利用地下深层淡水,修建调蓄水池,埋设UpVC塑料输水管道,利用管道泵加压供水到户。同时,要尽量修建规模适度的集中供水工程,扩大供水规模,既有利于工程管理,又可降低供水成本。

3.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

民勤县生态环境恶化,县财政困难,农民生存条件差,经济收入低,农民无力承担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因此,只有依托项目、借助项目投资才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必须抢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重点解决工程的设备和材料费用;各级地方财政和水利部门也要挤出一部分资金,重点解决工程施工费用;充分调动受益区农民的积极性,筹措入户材料费用,承担工程施工的劳动用工。同时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3.3推行“六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全面推行“规划建卡制、招标投标制、资金报账制、巡回监理制、群众监督制,项目公示制”的“六制”管理办法。一是规划建卡制。建立以饮水现状、规划、设计、验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卡”,项目建设实行按卡实施,验收销号,避免项目安排的随意性。二是招标投标制。

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尤其对大宗的材料、设备等必须公开招标,集中采购,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用于人饮工程。三是资金报账制。项目资金由市人饮办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统一支付。县人饮办按照工程进度凭单报账,项目资金严格实行市、县两级管理制。四是巡回监理制。要建立市上委派监理人员、县上委派质检人员和建设单位委派管理人员组成的三级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质量。五是群众参与制。受益区要派群众代表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让群众熟悉政策,明白义务,了解工程,从而激发受益区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民的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六是项目公示制。面向社会公示项目的受益对象、投资政策、设计方案、建设程序、财务决算和有关部门的职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3.4加强水源保护,确保水质达标根据民勤县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保证饮水水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打井工程,在成井时,要在成井工艺上防止浅层咸水与深层淡水的串层问题,保证封闭层不透水,防止深层淡水污染,以保证饮水水源质量。二是严格控制在饮水水源井影响范围内打灌溉用水井,不得在影响范围内排放工业或生活污水、施用持久性剧毒农药,防止水质污染,定期监测水源井的水位、水质及含砂量等相关指标。三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绝对禁止新打灌溉井,严格控制改造井,有计划的封闭现有井。新打深井只能用于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坚决禁止用深层淡水灌溉,在深井建成的同时,废弃现有饮水浅井,尽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使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为饮水深井水源的持续利用创造条件。四要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措施,并教育群众树立保护水环境意识,增强对水源的自觉保护性,制定水源保护村规民约,使工程水源有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五要制定饮水水源保护办法。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警示牌,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建立水质监测制度。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8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十一五”期间,西华县共解决了17.4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工程总投资7862.9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5处,其中千吨万人工程7处,总供水能力21700吨/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的100.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当地农村本小康的步伐,被群众称颂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总体运行情况是好的,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一些不足。其中产权明晰、管理责任落实,是工程良好运行和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西华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措施

1.积极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业化管理体系建设

西华县政府了《西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健全了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责。成立了下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管理。

2.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机构

2012年根据上级通知精神,计划2012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理水质检测中心,水质检测中心建成后由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定期为源水、出站水及管网水进行水质指标监测和检验。确保供水水质达标,切实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3.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的管理办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是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西华县政【2012】15号文件中明确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的筹措渠道。制定了《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明确了维修基金的筹措、标准核定和收取、管理及使用等。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了《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了清产核资,明晰了工程产权,落实了管理主体,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工程管理因地制宜地采取租赁、承包等多种管理形式。县级管理机构对工程管理情况各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对于千万人大型集中供水站,均为承包经营,将供水站的经营权承包给个人或组织,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部门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西华县饮水工程建立健全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归档资料包括: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监理报告、工程决算、水质检测记录、施工日志等,资料真实完整,由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派专人管理。

5.确定合理的供水价格

以保证工程良性运营为目的,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科学核定供水价格。西华县水利局会同有关单位、集中供水站、村委代表、用水户代表、用水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后,水费价格确定农户和企业标准为1.5元每立方米,按月按表收取。供水站定期及时公布用水量及水费收取情况,确保水费计收公开、透明、合理。

三、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运行成本高、亏损严重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网长,涉及面广,因用水量不大,致使成本过高,使农村供水站有一半处于严重亏损的局面。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居民用水量小;二是大型供水工程管网长,管道损坏率高,因路程远维修不及时,造成水损大;三是大型供水工程管网线路长,需二次加压电耗大,直接增加供水成本;四是农村用户分散,路程遥远,加大了水费征收难度,增加了水费收缴费用;五是在运行中,跑、冒、滴、漏现象存在,水利用率偏低。另外还有市场运行机制,水价形成机制、管理监管等许多深层的问题要进一步探索。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9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水质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34-02

为了了解辽宁省绥中县农村饮水的卫生状况,绥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2013年,对县内的18个乡镇的56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1水样的来源和方法

1.1水样来源

为我县农村饮水工程18个乡镇56个监测点进行了水样采集。

1.2方法

1.2.1一般的卫生学的调查调查所有监测点的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的人口,消毒与否等信息。

1.2.2监测的指标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感官性状及理化指标: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浑浊度,pH,铁,锰,铜,锌,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铬(6价),耗氧量,氟化物,砷,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等23项指标。

1.2.3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室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使用了有证的标准物质和质控样品,在水样采集时,同时采集了10%的平行样品,并在每次采样时增加一个加标样品,两个平行样品的检测结果误差范围以及加标回收率均在可信区间内,本批水样的结果方可采用。

2.监测的结果

2.1农村饮水工程的情况

水源的情况:地下水56座,地面水0座;水消毒的形式:完全处理0座,沉淀过滤56座;消毒情况:全部没有消毒设施。

2.2水样合格率的比较

3结果

3.1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监测的点数为56个,合格22个,合格率39.3%,2013年监测的点数为56个,合格数为23个,合格率为41.1%,2012年出厂水的合格率为53.6%,末梢水的合格率为57.1%,2013年出厂水的合格率为50.0%,末梢水的合格率为51.8%,2012年样品的合格率为55.4%,2013年样品的合格率为50.9%,平均合格率为53.2%,合格率没有大的改变。

3.2从表2可以看出理化指标方面:出厂水的合格率为73.2%,末梢水的合格率为67.9%.细菌性指标方面:出厂水的合格率为55.4%,末梢水的合格率为52.7%.饮水中的微生物引起的危害是威胁饮水安全的重要原因。实验证明,接触作用30min游离余氯在0.3mg/L以上时,水中的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病原体已被杀灭[1],而肠道病毒对氯消毒剂的耐受较肠道病原菌强(除腺病毒外)。但目前认为,如水的浑浊度等于或低于1度,pH〈8,接触时间为30min-60min,游离余氯在0.5mg/L以上时,则可防止肠道病毒的介水传播[2].今后应将微生物指标作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3]。

4主要问题

水源没有建立消毒措施进行有效消毒,这是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另外,水源管理人缘责任心不强,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管理,也会造成水源污染。过滤沉淀时间不足,不按规定操作供水,随抽随供,造成水质不合格。

5讨论

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堪忧,为提高农村水质,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杜绝介水传染病发生,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消毒措施;落实各项制度,加强供水站的管理;有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切实有效地开展水质消毒工作,并对出厂水进行监测,确保出厂水基本合格后方可供给村民;开展水质常规项目的日常监测,定期开展全分析检测,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等[4]。

参考文献:

[1]金银龙.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61-62

[2]姚志麟.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26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篇10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策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产权有待细化和明确

农村集中饮水工程供水对象是农民,所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定性上应该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且工程的投资大部分是国家或集体投资,工程产权是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对一些分散的水窖、集水场、土圆井等小型工程,归农户自建自管。但对集中供水工程而言,其主干管、支管及入村入巷管道甚至入户管道的产权没有进一步细化,管理责任主体也不明确,给工程管理造成很大难题,导致多数工程产权不明,责任不清。

1.2群众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特别是管理体制一直没有脱离计划管理和行政管理模式,一些地区在建设中没有征求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单纯依靠国家包建包管,没有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农民群众习惯于吃大锅水、喝福利水,群众对国家建饮水工程和管理工程的政策也不清楚,给饮水工程的管理造成难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参与式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部分工程管理硬件设施不配套

受资金限制,九十年代以前所建的多数工程只考虑了群众的饮水方便,没有从硬件配套上考虑建成后管理问题,从而导致工程运行中跑、冒、滴、漏难以控制。硬件配套设施的不到位,导致运行管理人员多,管理落后,成本较高,工程效益也难以很好发挥。

1.4水价的杠杆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调节工程用水情况的杠杆是水价,但从工程运行实际看,群众由于长期缺水,节约用水意识比较强,人均用水量每天一般在10-20L之间,致使大部分工程建设运行后远远达不到工程的设计规模(设计规模每人每天30-40L),工程效益也不能很好的发挥。还有个别工程建成后核定了水价,但在操作时不按方计费,而按人头收费,造成工程水源的浪费和工程下游群众用不上水的问题,水价的杠杆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1.5工程如何可持续发展还有待研究

从饮水工程的完全成本水价可以看出,工程折旧、大修理费用占成本价的50%以上,多数工程考虑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收取的水费中没有提取工程折旧和大修理费,因而缺乏足够的资金积累,为进一步实现滚动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

2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对策

2.1结合工程特点,破解产权难题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最大难题在于多数工程产权不明,责人不清,运行中不搞核算,不提折旧,不计大修费,最终导致工程老化失修,直至报废。要从根本上打破这种体制弊端,就必须首先明确饮水工程的产权主体,在体制上与市场经济接轨。实践中,宁夏结合工程所在地的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居住环境等特点,提出了产权分级管理的模式。一是对受益区跨乡跨村、以国补投资为主的集中供水工程,明确干支管产权归国家所有,由农村供水专管组织代表国家对资产进行管理;入户管道全部归村民个人所有;二是由集体和群众自筹为主、国家给予补助的工程,明确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农民用水协会进行管理;三是由村民个人投资、国家适当补助兴建的,明确产权归村民个人所有;四是对土圆井、水窖等,全部按照“户建、户管、户用”的原则建设和管理,产权属于村民个人。

2.2发挥协会作用,破解监督难题

让受益群众参与到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参与工程管理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是现阶段普遍推广和应用的好做法、好经验。受益群众在农村饮水安全全工程建设管理中由过去的“要”到“我要干”的转变,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代表参与到工程建设当中,一方面监督工程建设,提高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参与工程运行管理创造条件。

2.3加强工程硬件设施配套,破解缴费难题

过去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硬件不配套,工程建成后,一些群众在水表前加三通或其他方式偷水,还有的工程高位蓄水池没有水位控制系统,工程管理人员较多,工程管理难度较大。近几年,宁夏特别注重新经验、新技术在饮水工程中的应用。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线长和水源距离远、管线跨度大、供水点情况不一的实际情况,大胆引入了先进的信息科技,加强工程硬件设施建设,破解管理难题。首先,针对多数农户通过点滴的方式偷水现象,在全区示范推广了水表建井集中管理、安装防滴漏水表和锁闭阀,极大方便了工程管理。盐池、同心等县市示范应用了太阳能苦水蒸馏淡化技术。灵武、彭阳、海原等县积极探索应用苦水淡化除氟设备及技术,使居住分散、水源奇缺的山区农民结束了长期饮用高氟水的历史。

2.4制定两部制水价,破解水量难题

宁夏是水资源短缺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为了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调节工程用水量,各地在水价制定上,采取“基本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办法,一部分地区规定了农户每人每月最低用水量,低于标准的仍按最低用水量收取费用,保证工程的最低运行成本。还有一部分地区根据水源水量情况,对水量丰富而用水量较小的工程,在基本水价外,多用的水量的计量水价适当降低以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对水源水量有限的工程,在基本水价外,计量水价适当加价以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此外,各地还加强了供水服务,公示了维修电话、建立健全了巡查制度、有奖举报制度等,为水费足额加收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5建立基金制度破解发展难题

饮水解困是德政工程,社会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大多不明显,因而缺乏足够的基金积累,为实现滚动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农村供水工程基金制度十分必要。一方面,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工程建成后要明确工程折旧费和大修费的提取、管理、使用办法及有关规定。对于基金管理,各项目县将各工程所提取的基金,全部交由水利局下设的农村供水站进行专户储存,统一管理。在基金使用上,规定大修标准,依照“谁的费、谁使用”的原则,在各级供水协会的监督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专款专用。基金制度的建立拓宽了两费渠道,确保了工程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高扬程工程,供水成本偏高,一般每方水成本价在5-6元,个别地方高达8-9元,而这些地区群众生活困难,水费标准与群众的经济水平不相适应,个别工程建成后,群众因承担不起水费而不愿意用水,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对这类工程,在水价核定中,只计基本运行费用,而对折旧和大修等费用,笔者建议政府设立农村饮水安全高扬程工程补贴基金,用于补贴贫困地区高扬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费用,确保工程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