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十篇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十篇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06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1

湖北省各级政府的预案和各监管部门专项预案备案率为100%;高危行业预案备案率为100%;规模以上企业预案备案率为100%,并全部纳入动态管理。这三个100%意味着目前全省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的专项预案、安全监管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能单位的部门预案、涉及安全生产有关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基层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等工作得到了规范,全省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落实工作责任

湖北省将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监督管理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人员全力抓的局面。

湖北省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及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专门班子。将应急预案编制、评估、修订、备案、培训、演练和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履行政府监管职能、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大事来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湖北省制定了《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报备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预案报备管理范围、工作流程、机制和完成时间。

为落实工作责任,湖北省把预案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纳入安全监管范畴。湖北省做到了应急预案制定“有依据”、评估备案“有人做”、修订“有人管”、监督管理“有成效”,明确了应急预案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应急预案管理已经成为安全检查和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每年都要开展1~2次专项执法活动。同时,坚持“四不放过”,即: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没有预案或预案没通过评估不放过,应急预案没修订、、备案不放过,应急预案没检验或演练不放过,应急预案管理人员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采取“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管理方式,督促一线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充实、完善企业预案和现场处置操作卡,提高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湖北省把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作为辖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做到“逢检必查、逢缺必补、逢错必纠”。同时,作为行政许可条件审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评先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每年在省政府与各市州、省有关部门签订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专门将应急预案的制定、评估、报备、培训、演练、监督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两个必查、一个加大”,即:在年度目标考核中必查应急预案,必查演练记录;加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分值,从以前占总分的5%,提高到10%。通过考核,进一步推动了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狠抓编制评估备案

按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湖北省抓住应急预案编制、评审、、报备等一系列工作,提高了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基础。

湖北省狠抓预案编制,组织编写了《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7件事故灾难类专项应急预案和25件部门预案。近年来,湖北省对全省安全生产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预案进行了修订,并补充增加了《湖北省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湖北省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部门预案,政府部门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湖北省还组织、指导、督促高危行业和其他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分层次制定应急预案和完善管理工作。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存在多个重大危险源的单位,根据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其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现场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并要求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活动和作业岗位,制定出专门的预案或岗位应急措施。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企业1万2067家生产经营单位已全部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针对部分企业应急预案存在的内容粗略、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够、预案之间相互衔接不紧等问题,湖北省抓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工作。组织选择了几家编制应急预案工作抓得较好的部门和企业进行经验介绍和现场观摩,通过抓典型、以点带面、提供范本等形式,及时解决各类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湖北省还组织了4个指导小组,深入到企业宣贯培训,通过技术交流、评审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应急预案管理人员的编制和管理水平。

湖北省组织各级部门、单位及规模以上企业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7个方面对各类应急预案规范评审程序。湖北省通过对企业现有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以及对企业形成的主要危害提出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提高了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应急预案在企业能“看得见、用得上、效果好”。湖北省还对各级政府、部门、中央驻鄂企业、省属企业及重点单位上报的应急预案,组织专人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进行了形式评审,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使应急预案更贴近实际。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2

一、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对应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组建专职或兼职的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本辖区内应急管理工作。

二、完善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

按照安监总局17号令、川安监〔2011〕368号文件和绵安监〔2011〕191号文件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预案编制、修订和备案工作。预案编制要严格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进行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者要相互衔接,形成预案体系。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规定要求,邀请安全生产专家或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科研及技术的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评审报告并附有参与评审的专家名单。

中央、省属驻绵分支企业及市属重点企业和在的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在市安监局备案;由市住建局颁发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安监局备案。其他企业在所在地安监局备案。实行安全许可的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应达100%。且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

三、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全县每年确定一个行业举办1次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演练,高危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应进行评估,以检验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各乡镇辖区内企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装备,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出现突发事件时及时有效进行处置。

五、大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

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结合“六五”普法、“宣传月”、“防震减灾日”等活动,通过电视、网络、传媒等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应急知识进企业、进乡村、进街道,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3

运输公司、公司、万通公司、公交公司、三运公司、社会客运管理站等应依法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报送市安监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备案。

二、备案监管分工

根据市交通运输局安委会成员职责分工安排,各有关单位的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由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督促完成。

公路处负责督促万通公司完成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客管处负责督促交运七公司、社会客运管理站、运输公司、公交公司完成客运部分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运管所负责督促运输公司完成危险品运输、驾校等应急预案备案工作。

修管所负责督促交运七公司、运输公司、公交公司、公司完成维修行业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同时负责安达检测线的应急预案备案工作。

安监科负责督促三运公司、运输公司完成材料市场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三、备案程序

(一)申请

1、填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一印制样式(含字体),纸张尺寸为a4白色复印纸。各企业可自己制作或在“省安监局”网站下载。填报内容要符合本单位真实情况,与所提供的其他材料装订成册。

2、提交材料

各企业申请应急预案备案,要提交以下材料(一式四份):

(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2)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3)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word格式)。

(二)受理

对生产经营单位提交的申请按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2、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允许或者要求申请人当场更正。

3、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或者按照要求全部补齐的,自收到申请材料或者全部补正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审查

安监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准予备案登记。

(四)登记

对准予备案登记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填写《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通知应急预案备案申请人领取;对不予登记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各企业、交通运输局、安监局和送申单位分别存档,有效期为3年(自备案登记之日起计算)。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完成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重新报送备案。

四、工作要求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4

为强化我市尾矿库的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按照省安委会20*年第三季度扩大会议和《关于省管尾矿库安全监管工作意见》精神,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监管范围

凡在我市行政辖区内从事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并经选矿厂选出精矿后所排放的废渣,设计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尾矿库企业,应按本意见执行。

按照分级管理、属地监管原则,我市行政辖区内尾矿库的建设、闭库以及闭库后再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由属地区、县(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市安全生产监管局负责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

二、监管职责

(一)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1.负责组织尾矿库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受理及现场审查工作。

2.负责尾矿库的新、改、扩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

3.负责尾矿库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培训及安全资格证的颁发。

4.负责尾矿库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指导和督促企业实现尾矿库自动监测、坝移监测、浸润线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

5.负责尾矿库申请标准化企业的推进以及标准化材料审核与申报工作。

(二)区、县(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1.负责尾矿库的特种作业人员和其它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2.负责制定尾矿库日常安全监管计划,并开展尾矿库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3.负责组织开展尾矿库事故的指挥、抢险以及应急救援等工作,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的权限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4.负责尾矿库的日常监管工作,发现尾矿库企业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对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5.负责尾矿库企业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6.负责指导和督促尾矿库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评审和修订工作。

7.负责监督尾矿库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和风险抵押金的缴纳完成情况。

8.负责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布置的其他工作。

三、尾矿库企业职责

1.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2.负责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并编制尾矿库事故应急预案。

3.保证尾矿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应当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账户,专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按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管理人员,并配备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

4.负责组织制定针对垮坝、漫顶等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险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

5.负责建立尾矿库工程档案,特别是隐蔽工程档案,并由专人长期保管。尾矿库施工应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要有施工监理报告,做好施工记录,确保工程质量。

6.负责组织从事尾矿库放矿、筑坝、排洪和排渗设施操作的专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7.严格履行尾矿库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并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尾矿库的勘察、设计、安全评价、施工及施工监理等工作。

8.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作业人员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责任,遵守劳动纪律。严肃查处“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制定有效制止“三违”行为的管理规定。

9.加强隐患排查,做好治理工作。尾矿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尾矿库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企业负责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验收。

10.负责尾矿库抢险和工程救援,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险情要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紧急情况下,应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协助。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5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严格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认真按照《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充实区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成员的通知》(政综〔2012〕46号)文件精神,将安委会主任调整由正职领导担任,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完善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和点评制度,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各级单位负责人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年亲自主持召开不少于4次的安委会成员会暨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

3.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成立道路交通、消防火灾等17个专项领导小组,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并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牵头部门,进一步明确的安全监管职责,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各部门各单位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要调整为行政正职领导担任,要严把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关闭和取缔非法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不断探索创新与经济运行、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与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用地审批、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4.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追究。要建立定期检查、现场分析、诫勉约谈和警示通报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重点督查落实岗位监管职责、开展隐患排查、行政执法情况,对督查中发现有关部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限期整改;对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工作不落实、情节严重的,要移送监察、效能部门予以责任追究,并抄送组织人事部门,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继续实行安全生产形势逆转的镇(街道)和区直行业主管部门在季度会上作原因说明的制度。凡被警示通报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扣10分、被黄牌警告的扣20分。要充分发挥检察、监察、公安机关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中的职能作用,实施严格的责任倒查,切实解决一些地方事故调查处理偏软、偏轻的问题。对触犯到法律责任的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要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从严、从重、依法追究其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事故情节恶劣、群众反映强列的重大事故、典型事故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事故查处结果,快断快决,不留后患。

二、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5.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强化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审批(核准、备案),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落实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条件)的论证与安全评价、设计审查、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审查与备案规定。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

6.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对重大隐患实行要政府挂牌督办,确保监控、整改、防范等措施落实到位。各镇(街道)要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7.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认真按照《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开展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政综〔〕108号)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对在规定期限内达到国家或省级标准一级达标的企事业单位,实行安全费用提取比例、保险投保费率等方面下浮一定提取比例或下浮缴付费率;在法律法规授权下安全许可证到期时可直接申请换发证。达到市级标准一级达标的企事业单位,其在增资扩营或新增项目时可给予优先审批、优先供地、优先安排政府扶持资金或帮助协调银行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对逾期未申请或未达到最低标准等级的企事业单位,将由区政府对其黄牌督办,暂停其生产用水、用电;暂扣有关行政许可证照,暂缓有关行政审批事项;暂缓年检,注销登记或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函告企事业单位开户银行;不予安排科技、技改、节能、农发、“618项目”等政府专项扶持补贴资金;取消各种评优评先资格;在安全费用提取、工伤保险、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责任险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8.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切实抓好热害、粉尘、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的防治,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对国家公布容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落实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强化职业危害申报,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9.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区交通运输、公安、安监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综合治理,认真抓好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交运发〔2012〕33号)的学习宣传、检查督导和贯彻落实工作。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营运车辆安全管理,严格驾驶人资格准入,禁止客运车辆挂靠或变相挂靠运营。规范机动车辆驾驶员培训考核、机动车辆维修企业的管理,严格落实机动车辆登记检验、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强制报废、回收管理等制度。加强道路交通车辆动态监管,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冒黑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变道、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完善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违法行为通报、客运驾驶员“不适岗”名单公布制度。认真开展道路、桥梁、隧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继续强化铁路、农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强化校车安全监管,推进校车安装GpS,全部做到动态在线监控。

10.加强消防领域的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强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工业园区火灾隐患。

11.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继续推进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

12.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实施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落实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全面加强矿井安全“六大系统”建设,推行尾矿库一次性筑坝、在线监测技术。严格落实环保、安全论证作为新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审批前置条件的有关规定,建立尾矿库闭库保证金制度和尾矿库安全与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挂钩责任制度。在露天矿山推广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和机械化铲装作业,加强高台阶、高陡坡、排水设施的整治。

1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完善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落实工程领域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挂靠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持续开展起重机械、高大模板、深基坑、升降设备、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14.加强渔业生产及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推行60马力以上渔船公司化、协会化管理模式,完善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商渔船通讯互联机制和海上搜救联动、奖励补偿机制,推进渔船自动识别、渔视频监控、渔船管理信息化等系统建设和维护。严厉打击“三无”船舶和渔船、农用船、自用船非法载客载货行为,持续开展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综合治理,继续实施渡改桥工程。

15.强化其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切实加强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教育、旅游、特种设备、电力、冶金、有色等行业领域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

四、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16.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区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事故预防和查处、先进技术推广、宣传教育、监管能力等投入。支持有效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对因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化工企业的搬迁要给予补偿和扶持。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要明确必要的安全投入,落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提取一定比例的工伤保险基金专项用于工伤事故预防,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17.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积极推广引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金安”系统。

18.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要制定相关政策,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的建设和延续。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鼓励尾砂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对技术设备落后、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

19.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信息平台、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应急专家队伍建设。要加快石化工业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依托大型化工企业建设区域性化工应急救援基地和骨干队伍,建立以化工、消防救援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础的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预案报备制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推动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五、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和安全文化建设

20.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区域联动等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加强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督查和隐患排查常态化机制,每月安排一定时间,下到问题较多的基层一线,对所辖重点监管企业开展执法检查。重点督查企业主体责任是否到位,安全生产工作在末端上是否落实。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采取果断措施,第一次限期整改、第二次行政罚款、第三次停产停业整顿、第四次关闭取缔。

21.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要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经费制度,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区政府按全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提取一定经费作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区直各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印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基本常识手册,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公共安全、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同时,要强化安全文化创建力度,制定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

2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落实监管人员、设施、装备和经费。各镇(街道)、山腰盐场和石化产业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总公司、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石化工业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要明确承担安全监管职责的机构,按要求配备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管人员,要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村(社区)安全生产监管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政文〔2012〕30号)要求,配齐村(社区)安全生产监管员;继续深入开展“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检机构”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培养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

23.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6

关键词:电力建设;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1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

电建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多工种作业的群体,健全完善施工现场安全保护体系是搞好施工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管理思想应该是:职责分明、预防为主、把握重点、有始有终、封闭管理。即指导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各种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标准的管理,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都明确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职能,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要改变在安全生产中只注重物资的投入,转变为在管理资源开发上投入,通过安全策划,从人、财、物、机、法、料、环方面制定预防措施,由事后处理改变为事前控制,真正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合理分配和明确各级部门、人员的权限,制订出各个节点的控制。制定危险、关键点的安保计划,从根本上改变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措施缺乏针对性的局面,从源头上抓,实施封闭管理。

项目法人(指业主方)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必须树立“管工程必须管安全的思想”,加大项目法人对项目安全的管理责任,要彻底改变安全生产仅由施工单位管理的传统观念,可由项目法人牵头组织成立由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工程安全委员会的安全监督机构,对工程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1.2应急预案的建立

在施工现场编制预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对施工人员的伤害能够迅速得到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员的伤害程度,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组织的紧急救治在电建施工现场中,制定的主要预案应该包括:①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②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③机械设备应急预案;④射线事故应急预案;⑤食品中毒应急预案;⑥防台风、防汛应急预案;⑦伤亡事故应急预案等。

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和格式力求规范(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关程序文件、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等),保证应急预案编写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并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专业审核,并在审核各签字页处签字。

应该指出的是,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进行组织抢险救援行动的指南。所以,对制定的应急预案要有演习计划,定期组织演习,验证应急预案及响应的有效性。

1.3优化危害因素辨识程序

加强电建施工现场的危害辨识,加强施工现场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主要危险源和主要环境因素,从而为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电建施工现场的危害辨识应包括:①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②作业场内所有人员的活动;③作业场内所有的设施、设备等。职业安全卫生危害辨识、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主要依据“输入-输出”的原则(见图1),根据施工过程中原辅材料、能源及机械设备、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判别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或产生安全隐患的要素。

图1施工现场各类材料、设备和设施的“输入-输出”流程

工程安全环保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依据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标准,对照施工项目的特点,对可能造成施工现场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产生影响的所有危害进行对照分析,按《危险源调查表》、《环境因素排查表》辨识、确认其危害。工程安全等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编制《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并根据各作业层的情况将《危险源清单》、《环境因素清单》递交各相关部门确认。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作业节点,不定期危险源清单及对策。

1.4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是为了在施工过程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技术手段,改善劳动条件,避免失误,清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一份完整的技术措施是保证安全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在编制技术措施之前,要根据电厂的不同机型、地理位置等,加强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面的研究,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做到工程项目从措施的编制、审核、批准、布置、交底、实施和监督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使作业层便于操作履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是项目施工技术措施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应做到同时编制、同时审核、同时批准、同时执行。对于特殊的工程项目必须编制单项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原则上谁组织施工谁编制,但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的配合工种,应由专业配合的工种提出单项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1.5大型机械设施的管理

机械设备的安全是电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机械使用寿命的全过程,管理上稍有不慎,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后果,负面影响大。从近年事故看,主要原因是机械质量不过关、审批把关不严、吊装方案不完善、安全措施不具体、不落实、违规指挥等原因造成各类惨剧。因此大型机械的安装、拆卸、维护、使用、操作、保养各个环节都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一切可能使机械受到损坏,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因素和现象。根据机械设备管理好的电力施工企业经验,应做好以下几点:①为确保机械的完好率,财政保障机械的保养和修理;②财政保障机械安全保护设施齐全、可靠,用电、接地符合安全规程要求,确保安全使用;③对机械操作、指挥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④加强单机安全技术档案,搞好状态识别和标识,定期检验鉴定做好相关记录;⑤补充、完善机械保养、修理的各项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坚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进行定期保养和故障检修,确保机械设备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状况。

2电力建设的质量控制

2.1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有电力施工资质的企业不多,市场缺乏竞争。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素质与能力较低,甚至根本就无力完成作业,就分包给别的单位,坐收管理费,但在实际上又失于管理,造成了很多不应有的失误。例如直线塔基础面不平导致直线塔倾斜的,转角塔基础没有预偏导致铁塔向内角倾斜的,灌注桩基础断桩的,导线液压不及格的,不按图纸施工导致导线对地距离不够的,铁塔螺栓未紧好就紧线导致铁塔弯曲的,不打反方向对消拉线紧线导致铁塔横担变形的,等等,各种工程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监理、施工混为一体,基本问题很难及时掌握,给工程管理增加很大工作量。有很多问题,应当在监理处理的却推到业主发现才解决,例如原材料设备把关不严,不履行手续,监理不看,供应部门无人进场,只有厂家与施工单位,甚至是拖运人员代交货物,给部分劣质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提供了可乘之机。

2.2解决问题的方案

(1)加强行业管理,早日健全竞争有序的电力建设市场,全过程实行招投标制,促进公平竞争,技术进步,选取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并将其名单、资质、参与过的重大或主要工程名称在媒体及有关部门予以公示。同时,加大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黑名单的曝光力度。

(2)强调落实制度,使制度由文字变为具体的行动。

各种制度已经制订,各种合同已经签订,就要把它落实到工作中。施工中落实各种规章制度,以检查督促落实,分级管理,不越级指挥,责任分清。在建设管理上从以往的人治转到法制的轨道上来,这些规章制度是我们行事的准则。

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必须按要求一一落实,每道程序都不放松。

对监理单位的项目部人员到位情况,监理大纲编制情况,人员基本素质及责任心问题,都要逐一落实。

施工单位、材料器具、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状态,人员到位情况是否受控,还是形同虚设,是以分包代管还是完全不管,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保障能力。

进入施工工地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后,考卷归档,人员方可进入工地。特殊作业持证上岗。

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器具,必须有权威单位检验的合格报告才准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作业。

检查措施落实情况,以事实说话。方针制度一旦确定,实际的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再好的制度没人遵守,那就如同虚设。因此要着重检查工作的执行力度,三大措施编写的都不错,执行得又怎么样呢?三措不是要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让大家欣赏,而是要变

为大家的行动。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形成这样一个常效、常态机制。时刻掌握施工动态,使施工处在受控、可控、在控状态,对于违章、违纪的事随查、随纠,让大家感到罚得公正,奖得痛快,做到罚有理奖有据,一切以事实说话。

(3)严格设计审批(审查)制度,设计审批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一,工程设计审查是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环保”建设方针的重要措施,也是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完整,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工艺技术是否可靠先进,结构、消防是否安全可靠,投资、环保能否保证可持续发展等大事。其二,工程设计审查是保证设计质量,促进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通过审批,一方面可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另一方面,鼓励设计人员创优秀设计,把压力变动力,促进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审查,确定设计的收费标准,使设计成果与经济效益真正挂上钩,体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区别。

完善设计变更手续,严肃设计变更流程。设计变更内容必须有人提出,总监理师认可,主管部门同意,设计单位才能进行变更方案设计和经济指标的调整。

只有经过有关人员会审签字通过,总工程师或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交监理和施工单位实施,不断提高设计、监理、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各专业人员的传帮带,在工作中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特别是设计人员,更应加强专业之间的配合,使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结束语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7

一、开展调查摸底,搞好执法宣传

按照辖区管理原则,各分队迅速开展餐饮服务相对人监管基本情况调研,逐门逐户送达《致全区餐饮服务经营单位的一封信》,采集持证单位的名称、地址、法人、类别、证号、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等基本信息,切实掌握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立完善餐饮服务单位基础数据库和监管档案,为推行数字化监管模式、全面开展监管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广泛宣传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监管职能调整情况和依法经营基本要求等内容,使广大餐饮服务提供者尽快了解相关规定,自觉依法从业。

二、加强学习培训,夯实监管基础

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年度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监管实践技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能力和水平,为依法开展监管工作做好准备,为全员上线监管奠定基础。分期分批开展餐饮服务经营者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从业行为,增强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意识、自律意识。

三、加强日常监管,深化分级管理

(一)坚持科学、合理、公开、高效原则,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行为。认真贯彻落实《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制定和细化审查标准,完善餐饮服务许可受理、审核、审批程序,把好餐饮服务许可审查关,做好《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

(二)研究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监管依据、监管程序、监管要点等多项内容,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加强餐饮单位日常监管,对所有监管单位,按照其量化分级等级对应的监管频次进行检查和规范,严厉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违法采购和使用劣质食用油及肉制品食品原料等行为。着力抓好国庆节、仲秋节、元旦春节以及全国艺术生考试、中高考等重要节日和考试期间的餐饮安全监管,确保重大节日和考试期间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三)借鉴吸收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结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修订完善量化分级管理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量化分级评价新机制。

四、突出监管重点,开展专项整治

按照市局和区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部署,针对监管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完善检查记录,建立整治档案,解决突出问题,年重点开展以下专项整治:

(一)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根据市政府《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馆、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中小餐饮单位等为重点,搞好集中整治活动,依法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严防不合格食品原料、餐具等流入餐饮环节。

(二)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学校食堂作为今年的重点整治目标,组织开展1-2次专项整顿。要从严实施许可和监督检查,新开办学校食堂达不到许可条件的,一律不予许可;对存在安全问题的,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并责令整改。按照有关规定将整顿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通报有关学校及其主管部门,确保职责履行到位。通过深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增强学校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意识,督促学校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规范食品采购、加工制作、餐具消毒等经营行为,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开展“小饭桌”、“小餐饮”专项整治。“小饭桌”是指学校和个人举办的为低龄中小学生或幼儿园学生提供餐饮和午休服务的校内外场所。主动联合教育、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活动,全面做好调查摸底、清理整顿工作;凡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经营“小饭桌”,对违法经营的要依法进行取缔。对小型餐饮服务单位,重点对《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情况、内外环境卫生、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餐饮具消毒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一次性消毒餐具采购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规范,全面提升餐饮业食品安全水平。

五、加大抽验力度,有效防范风险

加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检力度,完成好餐饮服务环节重点食品监督抽检任务。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把抽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购置必要的设备、配备相关人员,制定符合我区的重点食品监督抽检计划并组织实施,增加餐饮服务环节监督抽检的覆盖面,尽量覆盖各级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定期汇总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监督抽检等各项监管工作情况,组织专家分析评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形势,预测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实现全区信息共享,指导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防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

六、开展示范创建,提升整体水平

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细化示范创建标准,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市级示范街、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并择优推荐省市级示范街、示范单位,争创部级示范县(街、单位),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示范群体,带动、促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的稳步提高,推进“规范监管年”活动的开展。

七、加强应急管理,科学实施保障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和区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制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细则,进一步建立完善餐饮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组建应急机构和队伍,完善相关工作制度,配备应急设备,编制应急预案实施细则,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处置,有效应对。

结合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要求,修订完善《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规范》,建立基于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的保障工作程序,推进重大活动保障工作规范化开展。我局重点组织做好区人大会、区政协会、鲁台经贸洽谈会、风筝会、元旦春节等涉及全区的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8

一、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势,加强监测预报基础建设

2009年,呼市--包头--晋冀蒙交界地区被列为全区地震值得注意地区,存在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面对这种形势,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我市及周边地区震情的发展,紧紧围绕震情部署和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促进了我市地震监测预报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一)坚持数据报送与震情会商制度

按照自治区地震局要求,我们对所有的手段都要进行网上报送。每周一、四报日均值,每月报送逐时值月报,确保资料的连续可靠。根据震情形势要求,增加了各种监测手段的观测次数,加大了群测群防的工作力度,加强了对宏观测报网点的管理。

在震情会商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测震预报台网开展测震预报工作,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坚持周会商、月会商震情分析制度,按时提交年中、年度地震会商报告,并在年度会商报告的评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监测预报水平逐步提高。

(二)切实做好短临跟踪工作,认真做好异常的落实分析

根据自治区短临跟踪工作的精神,由我局牵头、乌兰察布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地震局、呼和浩特、宝昌、集宁、清水河、包头、东胜、百灵庙、和林格尔地震台组成晋冀蒙交界区短临跟踪组,并共同制定了呼和浩特——晋冀蒙联防协作区地震短临跟踪实施方案。在短临预报决策过程中,及时掌握地震活动图像的细微变化,发现、落实、收集和分析各类地震前兆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加强信息交流。在短临跟踪期间,实行各种异常监视责任制,宏观现象定时报送制,必要时派人到现场核实,将核实意见迅速上报自治区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0月底,由我区牵头组织召开了内蒙古中部盟市、地区短临跟踪会商会,对近个时期短临跟踪情况进行了分析会商,确定了下阶段工作任务和目标。

在短临跟踪期间,实行各种异常监视责任制,宏观现象定时报送制,必要时派人到现场核实,将核实意见迅速上报自治区地震局。一年来,我局对2009年8月18日玉泉区小黑河镇大库伦村鱼池半个月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及时的进行了调查、核实,并迅速形成报告上报自治区地震局。做到了异常一起,核实一起,决不遗漏任何一点有预报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

二、坚持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

地震综合防御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今年我局按照自治区地震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综合防御工作的进程。

(一)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快速救灾反应能力

为了保证我市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我们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明确了根椐破坏性地震的不同等级采取的相应措施,增加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2009年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依椐《呼和浩特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呼和浩特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并参考其他一些地区的地震应急预案,重新修订了《呼和浩特市地震应

急预案》,各旗县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重新修订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从而将地震应急工作纳入到全区和全市应急联动反应体系中。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地震局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及加强市县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指示和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近期和长远目标以及具体实施计划。三是对地震应急设备进行了检修和相应的软件升级,从而为震后地震应急、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市政府履行地震应急指挥职能提供基本保障。

(二)地震应急紧急救援队的培训情况

一支功能全面的救援队应当具有合理的结构和一定的人数。不同的职能对于救援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日常培训是衡量救援队伍及队员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今年我们对3支自愿者救援队进行了培训,近100名自愿者队员参加了自治区地震应急演练。通过培训和参加地震应急演练,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了队员们对地震应急的认识和能力。

(三)“三网一员”的建设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三网一员建设的通知》(内震防[2006]237号)文件要求,我们紧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重新登记并完善了地震“三网”(灾情速报网、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对全市范围内“三网”人员全部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从观测到信息上报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采取市县两级政府配套补贴的办法,落实了“三网”人员每人每月100元的交通、通讯费。全市九个旗县区都有各自的宏观点,极大的增强了我市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网点的密度,将为我市地震预报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一系列的建设,呼市灾情速报网络基本建成,一旦呼市有重大灾情发生,地震灾情报告通过灾情速报网络,以相应的辅助手段在最快的时间内形成,各应急部门也将做出最快、最科学的应急反应。

(四)启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实施地震工程防御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内容。去年,我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开始启动,通过采取市县两级政府配套补贴的办法,旗县区各选择10户示范户,开展民居抗震设防示范,并制定了农村民居建设抗震设防标准和宣传图册。今年,我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收,达到了预期的示范作用。

(五)进驻审批服务大厅,规范审批行为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呼和浩特市地震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行政执法监管和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去年以来,抗震设防监管和审批已初见成效,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今年初,正式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呼和浩特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将抗震设防要求正式纳入行政审批制度。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精神,积极配合市法制办、政务服务中心,认真清理地震局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依照“集中审批职能、集中审批事项、集中审批人员”的原则,积极筹备地震局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各类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去年底,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地震局审批办,并于今年元月8日正式进驻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行政审批工作。工作中,我们坚持“依法、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

科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的工作目标。通过今年的运行,截止到十一月十二日,审批窗口和行政执法检查共办理审批事项五十六项,办结五十四项,其余两项正在运行过程中,办结率为96.4%。在五十六审批事项中,两项为工业项目,两项为医院项目,二十二项为民用住宅项目,其余三十项为学校项目,为全面提高我市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为了把国家“防震减灾、抗震设防”的重大意义和法律法规让相关部门窗口单位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专门请自治区地震局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为政务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举办了“防震减灾,抗震设防”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为了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我局还利用周末时间,与驻大厅的规划、城建、发改委、土地、消防、环保等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举办联谊会,交流工作,沟通感情;我们还将国家、自治区,市政府及市地震局有关防震减灾,搞好抗震设防,造福于民的各种政策法律资料、宣传资料分别赠送各窗口单位学习和了解。通过积极宣传和沟通,各相关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对防震减灾,加强抗震设防的重大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并形成共识,大部分重大建设工程在进入规划、立项、审批过程中与地震局审批办进行及时反馈和沟通。

三、注重实效,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力度

近年来,按照中国地震局、自治区地震局的总体部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工作重点放在防震减灾法制宣传上,努力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对党校、青少年、中小学生以及大中型企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利用全国科普日及地震纪念日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法规和知识。充分发挥部级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地震台)的宣传阵地的作用,组织党政机关、学校、社区等单位的人员到基地参观学习。

今年,国务院确定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做好首个“防灾减灾日”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全社会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几次大型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避震演练活动。一是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强化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营造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呼市电台(交通节目、连心桥节目现场直播)制作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抗震设防等专题节目。二是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在新华广场与红十字会、民政、卫生等部门联合举行“防灾减灾日”启动仪式,宣传、展示、地震救护演练。参与了新华广场全市防灾减灾及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展出展板、悬挂横幅、彩球等。参与自治区组织的防灾减灾活动宣传等。参加自治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落成仪式。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进机关”活动,创新宣传形式,增加宣传广度,制作防震减灾专题片,普及防震知识和避震常识。我们利用校园人员集中,学生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在与自治区地震局、玉泉区政府、科技局在呼市第二十六中学联合举办全校大演练、宣传活动;参与和林县职业中学防震减灾宣传、现场演练活动。通过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既让学生掌握了避震应急技能,又通过学生宣传到社会和家庭,起到了“教育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作用。四是充分利用社会、团体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我们先后与气象、

民政等部门在市气象局大会议室举办“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仪式。与呼市消防支队在内蒙古党校举行地震现场救援、救护演练、宣传。与新城区政府、科技地震局联合在幸福小区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活动。在芳汀花园社区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演练活动。与赛罕区政府、红十字会深入东古楼行政村举行防灾减灾进乡村活动,发放资料、展出展板、开展农村抗震设防知识及文化宣传等。通过以上宣传活动,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扩大了宣传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宣传效应。

四、存在的问题和2012年主要工作

虽然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防震减灾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相比,全市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防震减灾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监测系统建设亟待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仍未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源、力量需要进一步整合;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仍较薄弱,自我防范、自救互救的能力需要提高;城市规划与城市抗震设防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避震减灾方面尚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汲取唐山、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在做好抗震救灾的同时,实现救灾资金向灾前前移;地震应急尽管近几年来下大力气抓得很紧,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局内部的应急预案、应急操作程序、现场工作方面尚有不少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做好全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为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首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2012年主要工作如下:

(一)全力做好地震监测和群测群防工作,不断提高地震分析研究水平

1.管理维护好全市现有地震台站和监测网点,加强地震台网监测和日常运行管理,确保地震监测系统正常可靠运行。大力推进地震数字化观测新参数和地震速报新技术应用。加强短临跟踪,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并严格数据报送、资料处理和震情会商制度,加强与周边地区兄弟地(市)的协作、联系,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观测数据共享。

2.群测群防工作在防震减灾,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我们要在现有地震灾情速报、宏观观测、地震知识宣传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下发展延伸,并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和指导。

(二)完善、落实地震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急能力

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几次震例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经常检查预案的落实情况,加强培训工作,适时进行地震应急演习,针对演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在地震来临时当机立断,保证做到职责分明,准备充分,工作有序,在第一时内作出快速反应,力求将地震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三)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继续认真做好抗震设防宣传工作,强化宣传抗震设防的具体内容,强化宣传抗震设防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各级领导和全体民众对抗震设防重要性的认识,确保防震减灾、抗震设防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逐步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对未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安评的部分业主进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告知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意义,以及不进行安评工作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

nbsp;继续认真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行政职能,切实把注意力和工作方式转到依法行政上来,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程序管理防震减灾工作。各旗县区也要加强对新、扩、改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和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地震“安评”管理。特别是要对一些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进行执法检查,争取这项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突破。我们还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无故拖延不做和拒不做安评的工程业主,予以通报和处罚,做到依法行政、宽严适度。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对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政府网站上公示。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是指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故的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隐患;2、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文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3、施工现场存在的符合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分类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第三条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手续时,应如实申报拟建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并提交对拟建工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监控和应急预案。

第四条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前,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和台帐。专项施工方案除应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按规定提供专家论证审查意见、监控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等内容,在施工前报县安全站备案。

第五条施工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公示施工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重大危险源,并在施工工地设置危险源的警戒线和警示标记。醒目位置挂设“重大危险源公示牌”(见附件2),公示牌应注明危险源、施工部位、防护措施和责任人等内容,并定期把整改措施和治理情况报送县安管站。

第六条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对所属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和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一次排查,对排查出的危险源和安全事故隐患,应立即按“三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原则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由县安管站组织复查。施工企业应在每月初将排查和整改情况向县安管站报告。

第七条监理单位应对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的公示、监控、整改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的实施。

安全应急预案监理审查意见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联审联批工作机制在全县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快、更好便民利企为出发点,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加快实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以线上审批为主,线下预审辅导为辅,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适用范围

联审联批范围为县重点项目及辖区内列入县级以上重点建设目录的项目。审批内容是项目开工前需要办理的各项审批手续,包括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手续的审批。

三、组织形式

(一)重大项目审批采取联审联批会议制度,会议为日梳理、周例会、月会商工作机制,日梳理会由政府办、政务和大数据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牵头组织召开,各成员单位手续办理具体负责人参加,相互通知项目手续办理进度、提醒办理时限;周例会由分管副县长牵头,政府办有关领导组织召开,各成员单位分管副职参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汇总联审联批中存在的问题;月会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组织召开,各成员单位一把手参加,督促相关审批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批事项,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二)会议时间:联审联批日梳理会定于工作日上午9:00召开,周例会定于每周一下午召开,月会商定于每月10日召开(逢节假日顺延或指定的其他时间)。

(三)县委县政府督查局负责审批事项办理情况的督查督办及通报工作;建立审批台账,实行办结销号。

四、审批流程

建设项目从提出申请到合法开工建设,审批手续办理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其中项目用地规划许可环节较多耗时最长,为了实现项目尽快落地,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从项目确定用地规划意见起,联审联批各成员单位即视为项目已取得土地相关手续(将用地审查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等手续使用),按容缺机制办理。各职能部门审批手续同时推进,在土地登记手续办结前至完成开工前的所有审批手续,最大程度压缩审批流程,使项目最短时间内落地;新增建设用地项目100天(工作日)完成地土地审批手续登记办理工作,存量地75天(工作日)完成土地审批手续登记办理工作(含规委会调规及规划审批时限)。

(一)预审机制

1、材料初审。项目单位向投资项目综合受理窗口提出申请,报送申请材料。由综合窗口对材料的格式、内容等进行初审,项目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需补齐补正的材料和内容;材料齐全的,开具“县投资项目预审辅导告知单”,转送分段牵头单位窗口进行全面预审。

2、申报辅导。牵头单位接到“县投资项目预审辅导告知单”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辅导审查。各相关单位必须负起责任,材料辅导一次过关。各阶段申报辅导总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不含项目单位准备和修改资料、专家论证、公示等环节时间。)

3、审定结论。经过申报辅导后,达到受理审批条件的,启动并联审批程序。

(二)联审联批机制

按照项目审批主要内容和审批时序,审批模式划分为立项预审、并联审批、施工许可(拿地开工)、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审批阶段实行“一个部门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1、立项预审阶段

由发改委牵头,具体负责本阶段事项的受理、办理、协调、督导等全流程保障服务工作。

综合窗口收到项目审批申请后,经初步审查符合项目审批受理范围的,项目企业提交相关资料,并就风险承担、资料补齐等事项作出承诺后,即提请联审联批办组织申请项目涉及的联审部门实施联合预审。

项目通过预审后,联审联批办形成联合预审会议纪要,各单位按照会议纪要实施并联审批。

2、并联审批阶段

由自然资源局牵头,工作重点是依据联合预审会议纪要,调整审批时序,实行审批前移,实施并联审批。完成土地报批、“招拍挂”、土地合同签订、不动产权证书等手续办理的同时,同步完成施工许可证核发前所有事项的审批。

实施并联审批。组织各审批部门依据联合预审会议纪要实施并联审批,同步完成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应急管理等联审部门的事项审批,许可证书及批复文件送联审联批办。申请人同步实施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保护、水土保持等评估评审报告的编制。已完成区域化评估评审的,可直接应用区域化评估评审成果或简化相关评估评审内容。

实行审批前移。可将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住建局同步完成勘察设计文件审查;应急管理局完成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住建(消防)、人防等单位同步完成施工图审查。不在必须招标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工业建设项目可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不再强制要求公开招标。

完成土地出让手续办理。自然资源局在70个工作日内完成土地报批、“招拍挂”、出让合同签订等手续(不含市级、省级以上审批时间和法定公示时间),同时跟踪做好市级、省级以上土地报批工作。

3、施工许可(拿地开工)阶段

由住建局牵头,具体负责本阶段事项的办理、协调、督导等保障服务工作。

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手续,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监督合并办理。将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建设单位建设资金落实情况、是否具备施工条件等施工许可审批前置条件,调整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时的容缺、承诺事项和核发后的事后监管。

项目企业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同时,住建局完成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核办理。联审联批办统一发放所有许可证书及批复文件,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4、竣工验收阶段

由住建局牵头,具体负责本阶段事项的办理、协调、督导等保障服务工作。

住建部门需按照项目类型协调涉及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的竣工验收、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建设工程竣工消防验收、建设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地下工程竣工和人民防空工程竣工验收、室外工程及配套设施竣工验收、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绿化工程竣工验收、白蚁防治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工程安全防范验收和其他验收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验收。

建设项目除涉及规划、质量安全、消防等公共安全、公共利益事项外,竣工联合验收应予以原则通过。联合验收通过后,确需整改的事项,由各并联审批部门督促指导,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到位。经联合验收为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协调部门须书面说明不合格的原因和整改要求。住建窗口出具联合验收综合整改意见(本阶段的行政审批时间暂停),建设单位按要求整改后,相关并联审批部门出具专项验收整改合格意见,住建窗口出具《竣工联合验收合格证明》。

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单位凭《联合验收合格证明》及其他法定要求资料向住建窗口申报竣工验收备案,由住建窗口收齐审核后即时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三)优化流程

1、实行联合会商。

(1)政府审批类、核准类项目实行前期联合会商。由投资项目综合窗口(联审联批办)自行确定召集市场监管、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城管、应急管理、人防、文广旅、水利、林业等审批职能部门和项目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建设条件会商,为项目单位提供联合咨询,一次性说明产业政策、规划建设条件、用地政策、环境影响与能源消耗准入等相关信息;综合分析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相关单位根据会商精神,在规定期限内同步办理完成规划选址、土地预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审批手续。

(2)备案项目实行"1+n”阶段性联合会商(“1”指牵头部门,“n”指各联审部门)。根据项目推进情况,由市场监管、发改委、自然资源、住建、城管牵头组织与相关审批职能部门进行阶段性联合会商,简称“1+n”会商会议。主要对进入受理范围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具体审议,指导做好各项手续报批前的准备工作;对在办的基本建设项目,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阶段性联合会商根据项目安排和进度情况由各阶段牵头单位自行确定,不定期召开。各相关单位会商意见应于1个工作日内签字或盖章后送达牵头单位,会议纪要应于2个工作日内形成。

2、实行联合评审。

(1)政府投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与规划选址论证报告评审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评审进行联合评审由发改委牵头,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文广旅局、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参加;

初步设计评审与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评审进行联合评审由发改委牵头,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文广旅局、人防中心、城管局、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参加。

(2)社会投资项目:

规划选址论证报告评审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评审进行联合评审由自然资源局牵头,生态环境局、文广旅局、人防中心、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参加。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评审联合评审由自然资源局牵头,生态环境局、文广旅局、人防中心、城管局、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参加。

参与会审的单位应提出具体的书面修改意见,注明强制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性修改意见,并统一以会议纪要形式印发,指导审批工作。后续的审批工作中不得再提出新的修改意见。

3、实行联合测绘。

各类投资项目在前期测绘中,涉及建设项目前期的规划选址测绘,土地的报批、征收、供应阶段测绘,建设施工阶段的测绘,竣工验收阶段的测绘、绿地核实测量、用地复核测量、人防核实测量、消防核实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和房产测绘等全流程测绘,由自然资源局牵头,由一家具备相应测绘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规划、土地、房产、人防、应急管理等行政审批所需的各项测绘中介服务,取得的成果由所需环节共同使用。

4、实行联合审图。

建设项目(含市政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由住建局牵头,负责施工图设计联合审查的整体协调和推进实施,住建局、应急管理局、人防中心、自然资源局等单位所属或具备资格的审图机构作为参审单位参加施工图设计联合审查工作,对各自审图质量及审图效率负具体责任,并服从联审联批的管理工作,保证联合审查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进行。

5、实行“容缺办理”。

各审批部门对于法定审批要件中的程序性材料,即由其他部门做出的、本部门不进行实质性审查,也不对本部门技术性审查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材料,原则上都实行容缺后补。待所有材料补齐、各种前置手续办理完毕后,依据申请将预审意见转换为正式审批手续。在联合会商、联合评审、联合测绘、联合审图等环节时,各审批部门原则上都应按“容缺办理”模式运行。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XX县重大项目联审联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设在县政务和大数据服务中心,由政府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政府办分管“放管服”副主任任办公室第一副主任,县政务和大数据服务中心负责同志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各成员单位对派驻负责人员要授权到位,明确事项授权内容和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联审联批运行高效规范。

(二)明确职责分工。投资项目监督管理职责由联审联批办承担,要积极组织协调、监督推进项目审批工作;指导和督促牵头单位和各审批职能部门落实简化优化投资项目办理环节和流程的各项工作。

投资项目综合窗口由政务和大数据服务中心、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督查局各派驻一名工作人员组成(进驻人员经联审联批办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换,确需更换须经联审联批办同意)。负责投资项目的综合受理、咨询、批转,办结出件的送达;会同联审联批办主持会商、会审会议;起草会议纪要;与项目单位实时沟通衔接,跟踪指导投资项目的实施。

分段牵头单位要组织有关单位做好本阶段项目审批各项工作。发改委牵头做好项目立项阶段工作,组织好联合会商、联合评审的政府投资项目部分事项;自然资源局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工作,完成土地报批、不动产权证书等手续,组织好联合测绘、联合评审的企业投资项目部分事项;住建局牵头做好施工许可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相关工作,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手续,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监督合并办理,组织好联合审图事项。

(三)明确专人负责。各审批部门要按联审联批会议纪要确定的内容,组织本单位相关人员及时研究办理审批手续,承诺时限内办结。非权限范围内事项,要确定专人负责,备齐相关审批材料和要件,及时和上级主管审批单位对接,在法定时限内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