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育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5:19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1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以及品德评价法。这六种方法侧重的方面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质量。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的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职德育教育案例

最近我发现班上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喜欢随意打乱教师讲课,这一现象严重扰乱了班级的课堂秩序,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并没有立即去批评那几位同学,而是在课下将他们找来谈心。从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名同学是对这门课十分感兴趣,所以想积极的表现自己,还有另两名同学则是性格就是如此,喜欢说话。还有一位同学则是受到家人的影响。这反映出针对不同的学生,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结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对于像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应该多给与启发,诱导他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遵守课堂纪律。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首先我从正面对这两名教育,接着和他们经过几次的交流,培养我与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情感上感化他们。其次,他们之所以在课堂上随意打乱老师的讲课还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还应注意着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对于最后一种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学生的坏习惯往往来自于家庭与社会中的模仿。在教育学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公式:五加二等于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星期在学校的五天中经过老师悉心的教育,学生能做的很好,然而随着周末在家庭与社会中模仿的不良习惯,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磨灭,这就是五加二原理。而在我国中职德育教育中就明确提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做到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要求,因此,这启示我们对于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要从学校出发,更要家庭与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三、对于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建议

职业教育在教学目的与教育内容上都不同于中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应注意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此,职业教育的德育开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在职业教育中,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中学学生,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需要通过德育教育重点培养职业学生的思想品德。

2.加强疏导、引导学生道德行为。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需要从强化疏导做起,通过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正确的疏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意识会引起道德行为的产生,当我们对学生道德意识难以教育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成为了关键。因此,加强疏导、引导学生道德行为是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工作。

四、结语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一、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与普通的高中教育有所区别。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理论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化学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这就要求化学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忽视了对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技能性培养,化学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片面的强调了化学教学的专业服务理念,导致了职业教学中没有更好的重视化学教育。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过分的强调了各学科的完整性,对于教学内容相对较难、较深的知识,学生们都是一知半解,无法对内容提及兴趣。传统教育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各不相同,所以老师在具体教学中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据教学现状来看,老师的教学大多是以折中的办法,即:采取中等生能够接受的进度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解释的尽可能的详细,这就基础较好或较弱的学生都无法跟进教学的进度,达不到教学预期的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神话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强调: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无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无法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这一点在职业教育化学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高职教学中化学学习现状

由于现阶段我国普及高中教育政策的影响,各个高职教育机构不断降低了学生入学门槛,使得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就化学基础来讲,学生的基础普遍较低,大部分的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少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受其影响,降低了主观能动性,导致恶性循环。据了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存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化学基础差。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偏低,化学知识就更加薄弱,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什么概念,更不可能掌握应用。学生在初中的初步化学学习中没有更好的掌握,到了起点更高的职业教育阶段,就更加无法理解,当然就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失去主观能动性。

其次,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缺乏毅力。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之一。中职学生化学成绩的普遍较差,大多数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要学习的内容没有及时的预习,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完全理解知识的结构,课后也没有对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没有认真思考,甚至抄袭他人。化学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大多学生没有坚强的毅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态度不端正,思想松懈等都影响了化学学习的效果。

再次,对化学学习不够重视。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相比,没有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化学学科在职业教育中有属于一门公共课,所以中职生大多不重视化学的学习。很多学生也认为化学没有用处,就更加不会很好的去学习。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丧失了创新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三、优化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策略

文献[1]中笔者提到了采用有效教学法,来提高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的质量。有效教学法理念来自于20世纪西方的教育理念,从本义上讲有效教学就是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评价过程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新模式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一下几点来优化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策略:

1.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

职业教育中化学老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化学的专业能力。化学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能力方面,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学中的教学效率是衡量化学老师能力高低的重要方面。作为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更要具有相应的教育理念。不但要了解学生,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断的探求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更好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了解和掌握每个环节的过程与办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职业教育的化学老师,就必须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新的课程、知识和学生观。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要主动的学习,不断的参与,勤于思考;在教学策略上,要注重学生发展,不断向“学”方面转变。只有老师重视了自身能力和专业素质上的提高,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高品质学习。可通过以下两点来实现:(1)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化学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不断的发现并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长久的保持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化学实验,吸引同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不断的参与的实验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实验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一个完美的化学实验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也体现了化学本身的学科魅力。文献[2]中笔者也对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做了具体的阐述,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对化学课加强重视

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安排来看,存在了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化学课的内容相对较多,但是课程的安排却比较少,这就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所以,职业教育学校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加强对化学学科的重视,合理安排课程。高职教育机构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教材,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学校和同学两个方面都重视了职业教育化学学科的学习,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总结

在实际的职业教育化学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和归纳好的教育理念,找出更适应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学中的具体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动手能力,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也才能去主动的、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林梅.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体会[J].教育与职业.2006,5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3

一、提升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党的十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职业教育下阶段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省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教育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下大力气搞好教学、培养好学生。

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地、各职业学校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一是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对接度。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程度、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步程度、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切度。二是着力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发展能力。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就业,切实加强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改进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养,为学生升入高校学习深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深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教育,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让每位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在较高就业率基础上,追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断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增强职业幸福感。

二、全面推进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

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既要立足长远,又要从基础着手,必须采取扎实举措,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加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一)切实加强学生德育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和养成教育,寓德育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之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实施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形成人人育德、课课育德、处处育德的新机制。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要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完善政产学研的协作对话机制,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行业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探索引企入校、进厂办校、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选派职业学校干部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聘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职。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表彰奖励校企合作优秀典型。“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培育200个左右校企合作示范组合。二是贯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试点,通过学制衔接、课程衔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多种途径,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有机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三是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培养要求,研制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从2013级学生起,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4.5+0.5”分段培养方式,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年。延长的校内教学时间,主要用于加强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总学时比确定为4∶6。

(三)扎实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要充分借助行业企业资源,学习借鉴先进理念,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教材开发水平。要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加强与产业对接,定期开展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预警,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优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相关专业,大力开发对接高新技术岗位、高薪报酬岗位、有发展前景岗位的专业,调整简单技能岗位、低薪报酬岗位、饱和过剩岗位专业。推进专业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所有专业均达到合格标准,建设600个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职品牌特色专业。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吸收技能大赛成果,加快各专业大类课程教材开发。支持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将试点工作重点集中到重构课程体系上来,着力开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准确、职业能力分析深入、课程设置科学、校企合作紧密、职业资格标准融合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开发100种左右中高等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改革创新示范教材。精心开设职业教育就业创业课程,加强和改进创业与就业服务,支持职业学校大力建设学生创业基地和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坚持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坚持“手脑并重”,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以生动具体的任务和逼真动人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将难以讲授的理论、难以操作的技能,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用主题素材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控制职业学校班额,2013年起,职业学校招生每班原则上不超过35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坚持因材施教,完善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健全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建立拔尖学生特殊培养制度。制定职业学校优质课堂标准,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比和反馈制度,推进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课”教研和示范课、研究课“两课”评比。到2015年,以校为单位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提高至85%以上。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已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基础上,加快统筹建设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和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实现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基本功大赛,广泛运用计算机模拟教学,推进“教育卡”工程,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终身学习的钥匙。改革传统办公模式,推行“无纸化办公”,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管的“人人用”。

要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推行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鼓励引入行业企业、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完善技能大赛制度。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测试课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学业水平专业技能测试相融通。到2015年,实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统一测试。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达80%以上,当年就业率达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达90%以上,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80%以上。

(五)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师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施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吸引社会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和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评审工作,造就一批职业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制定全省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标准,开展名师工作室评选工作,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个左右由骨干教师或行业企业专家领衔的名师(专家)工作室。全面推行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岗位管理。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奖励制度,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建立职业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准入制度。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高级职称比例和高级以上技能证书比例。

(六)着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特别要加强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课程计划管理,不断增强学校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规范性,确保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强化校长提高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完善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校系结合、以系为主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严格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报批、执行和滚动修改制度。建立教学视导制度,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开展教学、学生、后勤3项管理规范视导。完善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和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推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严格顶岗实习管理。优选顶岗实习企业,落实实习岗位,编制实习计划和实纲,做到定目标、定课题、定岗位、定师傅,并实行定期考核、定期轮换。

三、努力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投入更多精力,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好、整合好、发挥好,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加快转变工作思路,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抓实抓好。多做遵循教育规律、有益教学质量提升的工作,少做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事情。各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职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协调落实教学质量提升的各项政策措施,监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主要指标。职业学校要切实履行提升质量的主体责任,学校校长要集中精力抓质量,把心思放在办学上,把时间用在治校上,把功夫下在提高质量上,及时推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要加大经费投入。各地要认真执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保证职业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合理比重,逐步提高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要调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方向,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支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经费在职业学校支出中的比例。除少数没有完成职业学校布局调整、需要大规模基建的地方外,大多数地方要加快提高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公共经费标准,加大公共财政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持力度,要把30%以上的教育费附加、0.5%的职工工资统筹的主要部分用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2015年前,各地要确保职业学校教学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达30%以上。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改革;教育内涵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62-02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职业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最直接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职业院校直接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岗位的检验,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可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一、充分认识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原来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基础、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内涵建设上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够适应,高质量、高效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多,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亟待深化改革。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

二、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

1.服务企业、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课程改革应体现职业发展的要求,体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反映企业的主要工作实践。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内容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要和市场接轨,建立动态的课程设置体系。职业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社会性和市场性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来,改变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传统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我们的毕业生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我市太和职校针对市场需求开办的幼师专业和机械加工和焊接专业在市场上就业率达到100%。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新专业的开设要根据社会急需,大胆尝试开设新的专业课程,如:计算机操作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电子电工专业及市场营销专业和物业与保安专业、保险业务专业、宾馆服务专业等。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急需人才,缓解市场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解决好技术工人断层现象。建立动态的课程设置体系。职业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2.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需求,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职业性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的教学涵盖课堂与“车间”两个主要的教学场所。所以必须关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要研究与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决不能重知识、重理论而轻视了职业技能训练。要对着机器讲原理,对着产品讲技术。例如讲计算机的构造及组装,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实训室,每人一台微机,告诉学生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微机拆开,把硬件卸下,然后再组装起来,并能正常使用。这样的课,学生肯定认真去做,技能是练出来的,学生必须经常上岗实训、顶岗实习,我们要在教学中实行“做中学”。同时在操作训练中,要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快掌握操作要领,可以利用实习设备、工具、材料、元件为教具,直观形象地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讲解演示、训练要穿行,教师要及时纠正指导,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同时还要进行真实的岗位实习,接受职业训导,从而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构筑适应社会需求的匹配性接口。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还要及时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使理论教学与技能指导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创新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评价,不同理念有不同教学评价方式与体系。当代职业教育对教学评价提出新的要求,教学中不能用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应当以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出发,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标准,应当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学生一定要依照企业的需求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完善的人格品性,因此,评价标准一定要淡化所谓的知识量、成绩等,要突出学生的多元能力和素养。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要多元化,要有发展性。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以采用目标评价、条件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评价方法可以自我评价、互动评价、校企共评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方法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要融入企业元素。当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评价要实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我们的评价要注重对教师、学生的多元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同时除了要对教师、学生的已有表现进行评价外,还要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潜能、发展方向进行评价。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性,要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功能价值

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定期举办技能竞赛,使之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新局面,这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新的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一项重大制度设计,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专业建设、技能培养起到引领作用。技能大赛是教学成效的检验和展示。技能大赛是考试场,通过竞赛项目可以检查职业院校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是否突出了职教特色,是否重视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把握了企业的新技艺、新知识和新方法等。是对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从学校到企业的全方位检阅。技能大赛是展示台,参赛选手通过个人的形象和整体的风采,构成“能工巧匠职教人”的魅力符号,显示技术、技能和技巧,显露真活儿、细活儿和绝活儿,展示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果。技能大赛犹如风向标,全国性、大规模、有特色、高水平的比赛宗旨,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反映了职业教育“导向就业、对接企业、强化技能、重视综合素质”的改革方向。职业技能大赛意义重大而深远,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推动高技能人才又好又快成长是其最根本的目的。我市通过大赛彰显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同时通过大赛激发企业慧眼识真才,激发学校培养“信得过、挑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重普轻职”、“重学轻工”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从而实现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特色就是在满足基本需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到达某一岗位群需要熟练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的办学要紧紧围绕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研究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锐意改革,只有这样才有生命力,才能永远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列。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5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双低效问题客观存在。创业教育方面,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当前仍然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备、配套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而德育教育方面,尽管发展时间较长,也有着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因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抽象枯燥、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其实效性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因此,职业院校开展这两者的互融式教学,为解决两大低效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路径选择,这既是加强职业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创业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新视角,对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就业有着积极作用。

 

一、互融式教学的内涵

 

互融式教学是指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彼此依托,实行德育和创业的一体化教学,达到德育水平和创业能力双提升的目的。教学理念上,树立大教育理念。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任何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不能割裂开来,这既是教育的规律也是德育和创业教育的属性所决定的。培养目标上,德育教育和创业教育高度统一,其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互融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培育良好社会经营环境的需要

 

受各种负面思潮文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经营环境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道德缺失、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道德操守问题屡见不鲜。经营行为的道德缺失严重,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创业教育中德育塑造这一问题,以构建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职业院校毕业生作为未来创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力量,学校有责任把好创业人才的出口关,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未来经营者,对净化和重塑良好社会经营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应德育环境新变化的需要

 

德育内容是根据德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确定的,它随着社会发展进程而充实调整,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要求,具有时代精神与时代特征。[1]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创新创业型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重要推动力。德育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倒逼传统德育教育模式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模式,将德育理念有效渗透于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既是德育工作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也是德育教育与时俱进、探索改革,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选择。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创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与德育教育高度吻合。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来看,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为重点,旨在提高毕业生未来生存、就业的综合素质,而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使毕业生成为国家和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实现自身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和德育教育两者在目标上是相互融合的,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创业教育的目标正是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落脚点和具体体现。

 

(四)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的需要

 

一直以来,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课堂灌输式的教学进行,模式教条单一、内容乏味枯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个体性差异,教育效果不理想。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德育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以提高实效性。开展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和创业教育互融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德育吸引力,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实践性,使传统的德育教育有了重要的现实载体和抓手,为深化德育教育模式改革、优化德育教育内容以及创新德育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三、互融式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互融式课程体系

 

在我国,创业教育还没有完全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也不完备。创业课程不仅数量稀缺,而且内容单一,复合型不强,多集中在创业入门知识,例如创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金融财会知识等,创业意识、精神和心理等德育类的课程几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教育融入德育内容,可以很好地弥补创业课程德育内容困乏的不足。创业教育可依托完备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道德、创业理想、创业价值目标、创业人格、创业品质融入到德育教学中,这与德育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完全吻合。

 

因为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创业教育所培养的创业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创新精神、道德品质等,本就属于德育范畴,二者有着很好的契合点。同时,应探索在德育课程的适当章节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找准结合点,将创业教育的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或融合到德育目标体系中,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并带动德育教育模式上的改革和完善,提升德育的实效性。这样,有助于创业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树立明确、端正的创业价值目标,增强面对和解决创业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宏观条件还不具备,现成课程体系还未形成的情况下,学校开发既能体现学校和地方特色,又能将德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的校本课程就成为最为现实和便捷的做法。互融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做到普及性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统一,既要开发面向全体学生的普惠式创业启蒙课程,又要开发面向具有创业冲动和潜质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创业核心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兴趣爱好、能力层次及自身需求情况有所区别和侧重,分层次、分阶段、分模块,渐进式开设校本课程。同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拓宽创业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更为系统和深化的创业知识,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专业型人才。

 

(二)整合师资队伍,提升互融模式教学水平

 

教师队伍是教学的生命线,是实现创业教育与德育教育互融式教学的关键。由于我国完备的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体系还未建立,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创业教育科班出身教师,致使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职业院校往往依托其他学科的师资和教学条件来展开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模式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刚性的影响较大,导致创业教育模式缺乏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也无法很好地兼顾创业教育的德育功能。[2]因此,通过师资队伍的科学整合,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将为德育教育和创业教育互融式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思政教师是我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主体力量,这迎合了创业教育核心在德育的属性要求,但还远远不够,要充分释放创业教育的德育和创业指导功能,必须加大师资的创业培训。要注重提升创业教师创业和德育教育的知识能力水平,同时,为创业教师提供创业场地、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鼓励教师进行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水平,并通过他们的实践修正,指导学生的创业理论。

 

[3]要聘请社会口碑好的成功创业人士,特别是那些白手起家、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举办讲座或担任兼职创业教师,讲授他们做人、做事的人生感悟和创业的艰辛与收获,激励学生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学生丰富创业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要通过校内培养与外聘相结合,尽快建立一支兼具创业知识、创业实践和德育素养的师资队伍。

 

(三)创业实践融入德育功能,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传统的德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有时甚至会增加学生在德育教育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与之相反,创业教育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主体的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有理由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4]丰富创业教育内涵,提升实效,离不开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是创业实践活动类型的最高层次,其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全面的创业基本素质。[5]学校应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完善扶持学生创业的配套机制,发挥创业孵化器的作用,引导和扶持学生将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实践行为,并提供全面而有效的跟踪服务与指导。

 

学校创业实践活动不是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它是一种融入人们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有着很强的德育教育意义,起到隐性德育教育的作用。创业实践过程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和有效平台,需要德育教育的强力介入和有效渗透。例如,通过将产品义卖所得或创业盈利部分用于扶持贫困群体,进行创业团队义务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教育思想介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丰富德育教育的载体,培养学生既能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去经营,又能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和职业操守。这就有助于学生应对当前社会凸显的道德滑坡、信念不强等问题,有效解决德育低效的困惑。

 

(四)更新创就业观念,扫除互融式教学的思想桎梏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了毕业生人数骤增、专业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不高等原因外,还与我国传统保守的就业观念不无关系。“重农抑商”、“学而优则仕”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大学生及学生家长普通希望能找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就业,盲目追求体制内的稳定性,对于充满变数、艰辛的自主创业十分冷淡甚至排斥。学校也不例外,部分学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开展上急功近利,缺乏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内容肤浅,流于形式,忽视了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开创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开展积极的创就业认识再教育,从思想观念入手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转变学生的创就业观念,使自主创业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追求,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互融式教学的重要性。

 

观念的更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通过政策、机制的引导和社会氛围的营造,达到思想重塑的目的。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配套机制,搭建创业平台,加强法制建设,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增强社会对创业的支持度、参与度和认同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更细化、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和激励机制,提高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和实施力度,引导学校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模式改革和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全过程。职业院校要切实转变认识,确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发挥德育教育的平台作用,开展积极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指导,把创业教育内涵融入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中去,积极开展创业德育互融式教学。

 

目前,德育教育和创业教育互融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交叉,二者互融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和体系化,只是零星的、表层的,仍未上升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要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必须深入研究,系统谋划,从课程改革的高度开展相互渗透、补充的互融式教学,进而实现一体化教学。这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是顺应新时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及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最终使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互融成为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支撑。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加强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让人有强健的体格,但是职业道德的渗透也是很有必要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学校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呢

1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全班学生的视线之中,教师本人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时刻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如:体育教师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操场组织训练,每天傍晚最后一个离开操场,认真训练,精心组织上课,一丝不苟的搞好场地器材的维护。体现出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上课不迟到、早退、请假、旷教,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工作纪律,体现出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观念。冬天面向寒风,夏天面向太阳,把方便献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表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学生,和学生们一起训练,一起活动。干一行,爱一行,无悔自己的职业选择,表现出一种正确的择业观。

2结合课堂常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

3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1在室内课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平时的艰苦训练和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励志故事。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家为集体奉献的精神。使学生从思想上打上在遵守职业道德的烙印,把职业道德根植于学生心田,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2在中长跑、爬山和武术等项目教学时,可渗透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没有艰苦创业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毕业时,只盯着待遇高或条件好的大城市、大企业,不愿意下生产线;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中长跑、爬山或武术课中德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3.3在球赛安排战术位置时,教育学生一定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团队意思和配合意思。要有“甘当绿叶”精神。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职责,既有分工也有配合,同时渗透择业观的教育。尽管社会上职业种类繁多,内容也千差万别,但是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职业的合理构成。不可能大家都去从事某一“好”的职业。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懂得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将来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勤奋工作,能够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相应贡献。

3.4裁判练习时,教育学生要根据“公正、准确、严肃、认真”的裁判要求去执行,按照规章办事,公正执法。同时,可渗透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着社会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并以规章制度等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人们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认真负责。这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4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4.1布置职业道德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职业道德汇报来掌握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

4.2开展职业道德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以职业道德为保证,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向教师如实汇报。如爬山和中长跑或裁判工作等等。

4.3建立职业道德档案,经常监督随机抽查,及时反馈。对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能以职业道德为保证的学生要大力宣传和表扬,对那些职业道德信誉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谈话,转变思想,使之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21世纪是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展为青年学生自谋职业出路、走开拓创业之路提供了可能。但是,人们的观念并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很多学生并不具备创业的条件和素质,多次就业不成,无奈之下选择创业,这种“生存型创业”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如何顺应时代的特点、适应市场的需求,迎接挑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开展创业教育,教会学生创业,成为创业性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和国情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的实质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通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和学习创业知识,形成创业能力。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渗透创业意识,使学生掌握选择、建立、管理企业的知识,使毕业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创业意识是创业者成功的心理活动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内在的强烈需要和强大驱动力,主要包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李岚清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了职业学校教育要充分结合职业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自主创业的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仅限于自我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创业的社会意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将自己的需要、兴趣、理想同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要把创业意识教育与人生价值观教育、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一个人对人生的前途充满希望,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那么,他的人生也必然洋溢着进取向上的旋律。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氛围的笼罩下,不少学生把人生成功的目标定为收入高、工作清闲,最好能进机关工作确保旱涝保收,更谈不上有什么创业意识和创业信心。这些思想的存在与跨世纪人才成长的客观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非常有必要,是创业意识教育的基础。

(2)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现实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个人能否创业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享受长辈的宠爱,习惯于在长辈的安排下生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自立自强精神不足,对竞争、创业没有足够的准备或缺乏坚强的意志,甚至对竞争、创业有恐惧感。因此,要以自强、自立、自信、自主的精神教育学生,使他们真正懂得想创业必须能承受委屈和压力,使他们学会克服不良心理品质和人格缺陷,逐步养成创业所需的坚韧自信、诚实守信、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理品质。

(3)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独立能力包括独立生存、独立学习、独立思维判断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公关、组织、管理和竞争能力。学生具备了上述三种能力,才能敏锐地捕捉机会,果断地进行实践,才能有效地施展才干或进行创业。

2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1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各学科中渗透创业教育,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传授好各学科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应该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使创业素质同步养成,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大多数的学科中,主要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利用各学科不同的知识结构,以及各学科反映出来的人生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利用各种学科的特点及其反映世界的不同角度,来培养学生创业的知识;利用各学科不同的作业训练内容、实习课程及不同的教法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2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和模拟创业

进行创业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用的原则。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大学mBa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亦可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去,学习创业的经验和方法。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创业案例后,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让学生当一回“小老板”,让每个学生做创业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选择何种企业、企业的选址、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的融资和理财、员工的聘任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如何运作自己的企业。教学中可通过讨论、答辩等形式进行师生交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教师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意,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分析、总结、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选择创业项目和正确的创业程序、创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2.3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进行现身说教

很多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勇气,甚至对创业存在恐惧感,因此,让学生身边熟悉的人来进行现身说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而创业有成的师兄师姐是最好的榜样。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使创业不再高不可攀、让人生畏,使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

2.4开展创业指导,使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

由于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实践比较陌生,让学生了解创业常识,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创业知识讲座,开展创业指导,如聘请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如何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纳税”、“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

3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1把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第一实践基地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业教育深化的重要阶段。实习是了解专业或行业相关知识的大好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检验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场所和展示知识才能的舞台,使学生提高了职业技术水平,了解了本行业特点、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拓宽了行业知识。实习带队教师要抓住实习这个大好时机,善于鼓励学生“寻找机会,别错过机会,让才能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萌生创业意识,涌动创业激情,确立创业目标。

同时,实习又为学生走好创业之路、作好个人素质的准备提供了机会。在实习中,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艰辛,教育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创业,也可以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掌握一些创业技巧,以使自己今后创业少走弯路。

3.2营造校园创业环境,使学校的各种活动成为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对学生素质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注意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市场营销活动、科技作品竞赛、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活动的开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同时,结合社团刊物、校园电台和电视台,加强对创业的宣传,尤其是对本校毕业生创业历程的宣传,树立榜样,弘扬创业精神,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3.3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苦与乐

学校可以争取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利用暑假或寒假组织学生尝试“当老板”。比如,香港多个机构合办了“学校创意营运体验计划”,选出15队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让他们接受有关创业及营业技巧培训后,于7~8月中旬期间,连续4~6个周末在维多利亚公园摆放摊位,售卖自制产品及年轻人用品,一尝创业的滋味。该计划还安排了来自商界和其他界别的导师,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意见,加深学生对工作实践的了解和认识,并提高营运技能。通过这样的实习创业机会,可以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苦与乐,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脱颖而出,加入到创业者的行列。各个高职院校也可效仿此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业体验。

4进行创业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4.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要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传统教育观认为,教育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教育观则认为,教育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创新,不仅要对原有知识进行创新,更要培养一批适应知识经济的高素质创新创造型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正如哈佛教育家认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坚强的性格,这比什么都重要”。

4.2急需建设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必须先让教师掌握创业教育的理念,激发教师主动地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讨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创业的各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深处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和创业活动。

4.3创业教育应该与职业教育同轨实施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8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比较高的要求。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各大专院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专科院校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在实践中,由于我们对高职的英语教学经验不足,对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了解不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觉得不是很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也是差强人意。

一、我国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不适应现在的学生。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偏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方面,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比较难找到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在设备方面,高职高专学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师方面,我国职业技术学院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在那些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英语教师同时兼任英语专业课程和公共外语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二、我国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职业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英语学习成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职业学院教育的声誉和培养质量,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导思想不明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目前,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是,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实践中有的照搬大学专科计划,有的沿用中专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理论研究与探讨也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英语教学的模式(teachingmodel)落后,与英语教学的目标(teachingaim)相左

我国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三)硬件(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和软件(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升格后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导致教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师资队伍表现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而且许多英语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

(四)强调手段,忽视基础

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扎实,进行高一层次教学有难度,而另一方面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只有在“兴趣”上下功夫,采用的教学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进入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多地重视手段而忽视基础,可能一开始学生会因为新鲜,产生一定的兴趣(其实这里所谓的兴趣并不是对英语的兴趣,而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可能持久,只有当学生能基本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对的时候,才会真正喜欢英语,对英语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而要达到以上所说的“基本”,必须从一开始就艰苦地、踏踏实实地打基础。

三、对策研究

(一)转变办学理念,端正办学思想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现有条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学校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始终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质量中求效益,在效益中上规模,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让社会理解、认识和关心高职教育,为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立足当前条件,以发展专科层次为主,逐步提升教育层次,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一方面,职业技术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同时,各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去争取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另外,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制定相应教师管理条例,采取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平庸不称职者给予批评、教育、缓聘或低聘,而学校也要提供教师继续教学、深造的机会,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

(三)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通过机械和模仿的语言技能训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把教与学弄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把学生拉到社会上去(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英语教学内容

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工艺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及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意见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都可纳入教学内容,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

(五)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颇。英语教学在整体规划和科学性、系统性方面欠佳,教材、教法有待改进。在教改中应该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在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实验设计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作业的设计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倡导研究性学习。在考试方法上,改变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为开闭卷相结合。目前就英语教法而言基本达成共识,即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来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

(六)做好教材的选择工作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队伍的不断扩大,高职专业英语教材也陆续出版了。这些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在科学性和实用性,特别是选材的先进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选教材方面,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职业英语,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增加大量的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而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其次,教材的内容应该避免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专业英语教材在选材及体例上,应突出交际性原则,其设计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虽然在目前的条件下,还很难做到由任课老有些教材为了使专业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增加了一些与专业无关,但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如,英文招聘广告、简历和求职信等,而这些内容在高职基础英语教材中就有相应的范文和习题。这样的编排看似是特色,实则削弱了教材的统一性,并且还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外语界,2000.4

[2]连淑能.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

[3]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

[4]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5]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9)

[6]张迎雪.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综合素质

在教育事业日渐发达的今天,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要对职教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专业教育之外,语文教育必不可少。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尴尬境地。由于对职教理解的片面,对语文教学作用认识的不够,有的学校语文课时严重不足,有的只列为选修课,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取消语文课程。事实上,语文教学并非可有可无,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的作用不可替代、不可或缺。

首先,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它一方面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打基础”,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为提高文化素质打基础”。[1]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经指出:“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见《语文与数学》)21世纪无疑将是一个信息世纪,在经历原始、农耕、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必将迈入信息文明时代。而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财富不是土地也不是资本而是知识。而知识则包括科技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这两种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一样东西――母语的学习。职业教育中的技术教育以传授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重视认识的、理性的、逻辑的活动,具有工具价值。而这工具价值的形成却必须依赖另一种工具,即语言。所以说语文是“基础的基础”!

此外,语文是竞争中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的竞争会愈加激烈和残酷,而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为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人与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则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两个拳头必须都要硬。现如今,相当多的人只看重科技专业知识而忽略了人文素养,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看到综合素质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比较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当薄弱,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选择。所谓的人文素质涵义极广,但总体而言它应当涉及人的情感、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审美、心灵、心理等各方面。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以上各素质的培养和塑造。

语文教学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教师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真善美的人文品格,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有充足的养料来完成这项任务。语文课程中所涉及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体现出人类自古而今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追求,从《诗经》的“窈窕淑女”到唐诗中“霜叶红花”;从安徒生的“白雪公主”到莎士比亚的“汉姆雷特”。内容有别、形式各异,然而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闪烁着明丽的人性光辉。用真善美的雨露来浇灌学生们的心田从而达到净化学生灵魂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灵魂教化的最大的优势。

语文还能够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到关键时刻的角逐实际上是意志和心理的较量。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昂扬的斗志,终究要在竞争中被淘汰。职教的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都会碰到各自的难关和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当专业技能不相上下时,意志和心理就成了决定胜负的筹码。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古今中外的先辈们在生存与发展中不断地积累着如何奋斗与战斗的经验,并用语言文字将其凝固于文化之中。我们后人通过对他们遗传下来的“精神宝藏”的挖掘,汲取其中的精华,从而我们能够踏者前人的足迹继续向前迈进。而要挖掘这些“精神宝藏”汲取古人不屈毅力的营养,磨砺我们坚韧的意志,语文是不能缺少的工具和依靠。因为前人留给后人的精神文化遗产,绝大部分都存在于语文之中。当我们看到鲁迅那犀利的杂文,清峻深刻的小说,我们就会切身体会到他那不屈的韧性的战斗精神和疗救民族的意志及决心。这些正是语文所要传授的“道”!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品质。

最后,语文对于发展学生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实用技能作用巨大。“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高生必须能干会写善说。”[2]实际上所谓的“实用技能”也应属于综合素质范畴。如果说前文所提的“人文知识”是形而上的“道”的话,那么这里所说的“技能”就是形而下的“器”或是“用”了。“能干”当然指专业技能过硬,“会写”和“善说”则完全要靠语文之功了。不论任何单位、集体或是个人往往都有许多东西要写,流行说法叫“写材料”。比如,写计划、写报告、写总结、写申请、写通知等等。训练笔杆子功夫,写作应用文是语文写作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难以想象,倘若学校的语文课课时不足或者被取消,学生的笔下功夫缘何而得?我们现在也不难知道为什么会有许多职教学生在一张小小的请假条上竟写出三四个错别字来。“善说”实际上要求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会写”、“善说”应该不只是口号,更应该在语文课的作用下成为现实。

时间已进入21世纪,中国正以历史上最快的速度融入世界,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职业教育应当放眼世界远见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顽强的市场适应和生存能力使职教学生也可以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通过培育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职业教育应当能为“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完全可以不辜负《职业教育法》第一条对职业教育的期待。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及与语文密切相关的综合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突破陈规、扫除偏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去“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教育学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人格魅力数学史教学过程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10

正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对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态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从课堂设计、教案书写、课件制作、课堂讲解等方面做了精心的准备,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的渗透

在我们现行的职高数学教材中,同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介绍我国数学家杨辉于公元1261年在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就提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形”,比法国数学家巴斯卡(1623―1662)在1653年才开始使用这个“三角形”早四百多年。讲等差数列这一章内容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张丘建算经》、《孙子算经》和《周髀算经》中许多涉及等差数列的记载,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又能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知识本身是严谨的,它的定义、语言极其精确,它对定理的阐述与证明以及问题的解答都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例如,补集的补集为原集,反函数的反函数为原函数等概念,都体现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另外,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四、利用数学在生产生活科学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反映客观世界,又反过来为改造客观世界服务。因此,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充分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高度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去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对于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

例如学习了排列组合和概率后,选取某些人以娱乐为名摆摊设点,进行骗取钱财的实例,使学生明辨这种“娱乐活动”的欺骗性,敢于揭露这种欺骗行为,不仅自己不参与,而且还要劝阻他人不参与,从而使学生养成高尚的社会品德。

在学习《椭圆》这一节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关于“神舟”十号从发射到升空,然后绕地球飞行的动画片,并配上了相关的解说词。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强大的标志、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这一刻,任何的言语都是多余的了。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总之,在对职业高中学生的教育中,将德育寓于数学教学中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教师牢牢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利用学科的特点经常有意识地科学地而不是简单生硬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有较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能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思想道德方面的启迪,融真善美于一体,并完成教师自身由“教书匠”向“教育者”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大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学史选讲》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严得成著: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推进数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