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十篇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十篇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5:47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1

关键词:儿童口腔急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家长们更加重视,因此儿童口腔夜间急诊已成为口腔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掌握口腔科夜间儿童急诊的常见疾病及病因,本文通过收集2008年7月~2012年5月夜间我院口腔科接诊的儿童病例,归纳分析儿童口腔夜间急诊主要病种及其病因,为预防和诊治儿童口腔夜间急诊疾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8年7月~2012年5月我院口腔科夜间儿童急诊病例874例,年龄为0~12岁之间,男孩486例,女孩388例,对所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口腔颌面部外伤:包括牙外伤、口腔颌面软组织外伤、颌骨或牙槽骨骨折及复合性损伤,共367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42%,男孩多于女孩,最多见软组织损伤,唇及唇周软组织、颏部皮肤为主,其次为前牙区牙及牙槽突损伤或同时合并口周、牙周软组织及外伤,偶见颌骨骨折。

2.2牙痛:包括龋病、牙髓炎及根尖周炎,共306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35%,男孩、女孩病例数接近,多为乳磨牙、六龄牙龋坏引起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乳前牙、恒前牙少见。

2.3颌面部感染性疾病:包括间隙感染、牙槽脓肿、淋巴结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等,共166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19%,以牙源性感染最多见,流行性腮腺炎也常见。

2.4其他疾病,如口腔溃疡、异物嵌塞、拔牙后出血、过敏性疾病等,共35例,约占儿童急诊总数的4%,均为较少见的儿童急诊疾病。

3.讨论

目前口腔夜间急诊越来越受重视,我院为本地区唯一设有夜间口腔急诊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夜间口腔科急诊业务量逐年增长,其中有不少儿童病例,经对本组病例的统计分析,儿童夜间急诊疾病谱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以外伤及牙痛为主,而又不乏其他方面疾病,要求值班医生具有口腔全科知识及实践技能,才能应对业务的发展,为本地区儿童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因此,年轻口腔科医师需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委以值班任务,避免出现医疗差错。

本组病例中口腔颌面部外伤所占比例最高,尤其是1~2岁幼儿期儿童,探讨其原因,幼儿期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尚未形成,对周围事物好奇及好动,而初学走路步态不稳,容易摔倒致伤,因此多为口周软组织、前牙及前牙区牙槽骨的损伤,损伤程度不重,与国内陆东辉[1]、赵宁报道的病例相似;损伤较重的情况,如颌骨骨折,多由于车祸、高处坠落、户外活动或运动等原因造成。颌面外伤后导致的疤痕、前牙缺失等对儿童的美观、发音、咬合、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预防儿童颌面部外伤,应对家长们及儿童针对儿童颌面部外伤的特点进行宣教,包括外伤的原因、地点、好发部位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外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从而降低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病率。

牙痛也是本组病例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夜间儿童就诊口腔科的原因。牙病是牙痛最常见的原因,以龋病及其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最为常见。分析引起龋病的原因,多为儿童喜好甜食及较粘食物,替牙期牙间间隙增大容易出现食物嵌塞,而儿童口腔卫生清洁意识薄弱,进食后多不漱口、刷牙,家长们亦不注意督促儿童进行口腔清洁,往往认为乳牙迟早会脱落,发现龋病后也不及时带儿童到医院治疗,以至很快形成龋病并发症,增加患儿的痛苦,也增加了医生的治疗难度,甚至影响乳恒牙交替继而引发恒牙牙体畸形及错牙合畸形等不良后果[3]。因此,需对家长们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宣教,家长们应该敦促儿童做好口腔卫生清洁,同时做好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病率,从而可减少由牙病带来的牙痛,减少儿童的痛苦。

颌面部感染性疾病在研究中也有不少病例,一般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由根尖周炎、牙周炎、冠周炎等发展而来。因此,预防这类感染还是做好口腔卫生清洁,注意口腔保健,减少牙病的发生。而病毒性感染最多为流行性腮腺炎,其次为手足口病,这些患儿有很大一部分会先来口腔科就诊,因此,口腔科医生需要作出辨别,做好转诊工作,建议隔离患儿;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需教育儿童做好手卫生,同时避免与此类患者接触,患儿患病期间作隔离,如休学、避免到公众地方等,降低传染给其他人的机率。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儿童夜间急诊病例的统计,并进行病因分析,为广大的家长们及口腔科医生提供了参考,旨在减少儿童口腔急诊的发病率,使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同时提醒口腔科值班医生需具备口腔各亚学科的诊治技能,才能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夜间口腔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陆东辉.儿童颌面外伤630例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6):349—35l.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2

【关键词】龋齿;牙,乳;口腔保健;儿童

【中图分类号】R179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12-1119-02

龋病是一种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了解儿童龋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对于龋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报道显示,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区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均与80年代相比均有所上升,而90年代至本世纪初又有所下降[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口腔预防保健的促进,儿童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解上海市近年来幼儿患龋状况的变化趋势,笔者对上海市某幼儿园10年幼儿患龋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幼儿园2~5岁儿童,其中1995年438名,2000年340名及2005年331名,总受检人数为1109名。受检儿童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1.2方法每名儿童均由同济大学儿童口腔医学研究所儿童口腔专科医师采用口镜、5号探针进行口腔检查。参加检查的医师均已从事儿童口腔专业临床工作8年以上,实施前再次统一标准,每个年份检查者的Kappa值均>0.8。

1.3资料整理及统计资料整理后统计1995年、2000年、2005年总体和各年龄组的患龋率、受检者龋均(dft)及龋蚀指数(CSi)[1]。CSi计分标准:无龋为0分,因龋充填为0.5分,继发龋、牙釉质龋、牙本质浅龋为1分,牙本质深龋或露髓、残冠、残根为2分。若1颗牙有多个牙面同时患龋,则以牙面中最高分为准,计算公式为:

CSi=龋齿计分总和/牙数×2×100

应用SaS6.12,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不同年份幼儿乳牙患龋状况比较该幼儿园受检儿童患龋率1995年为61.3%,2000年为59.4%,2005年为46.5%,1995年、2000年受检儿童患龋率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5,11.18,p值均<0.01),1995年与2000年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

受检儿童的dft1995年为(3.11±3.79),2000年为(2.49±3.07),2005年为(2.12±3.18)。dft在2000年和200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05),1995年、2000年、2005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p<0.01)。

受检儿童CSi1995年为(7.92±10.93),2000年为(6.94±9.63),2005为(6.63±10.80),统计显示,3个年份CS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p>0.05)。见表2。

2.2同年龄儿童3次检查患龋情况比较除4岁组儿童2000年与2005年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χ2=5.07,p<0.05),其余同年龄组3次检查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岁组1995年与2000年(t=3.22,p<0.05)、2005年(t=2.23,p<0.05)之间d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年龄组3次检查d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儿童3次检查S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不同年份各年龄组患龋情况比较1995,2000,2005年受检学生患龋率在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46,46.44,66.44,p值均<0.01)。

1995年学生各年龄组d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p<0.01);2000年学生各年龄组d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6,p<0.01),3岁、4岁及5岁组间d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4,p>0.05)。2005年学生各年龄组d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2,p<0.01),3岁组与4岁组d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

1995,2000,2005年受检学生CSi在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03,8.52,10.88,p值均

3讨论

龋病是一种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全球2000年口腔健康目标之一是5~6岁儿童的患龋率低于50%[2]。我国口腔保健规划目标规定,2010年5岁城市儿童乳牙无龋率应达到40%[3]。本研究显示,该幼儿园儿童患龋状况仍然很严峻,要达到上述指标,龋病预防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上海市区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均在20世纪80-90年代均有所上升,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有所下降[2]。我国其他地区儿童龋病亦有相似的流行特点[3]。发达国家儿童的龋病发展也有类似的趋势[4]。本研究显示,从1995年到2005年该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幼儿患龋状况在逐渐好转。这可能与幼儿园龋病预防保健工作的加强、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开展、幼儿及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提高以及儿童牙科医师数量增多等因素有关。

2005年与1995年相比,该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及龋均都有明显下降,但CSi却没有下降,这可能与2005年受检儿童中有一部分龋坏程度很严重而没有得到治疗有关。研究结果提示,该幼儿园儿童患龋状况似有“两极化”的趋势。对儿童龋病流行的这一现象国内曾有学者作了报道[5],国外学者亦有相似报道[6-7]。这可能与一部分儿童龋蚀活跃性高,易患龋,而家长龋病防治意识薄弱、儿童得不到及时治疗有关。提示在做好整体龋病防治工作的同时,更需要对容易罹患严重性龋坏的儿童做好重点防治工作。

本次研究的受检儿童患龋率、dft和CS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表明该幼儿园儿童患龋状况在牙齿萌出不久的2岁时已达到一定程度,3~4岁明显恶化,5岁时达严重程度。这与以往报道儿童龋病随年龄增加而加剧的趋势[2]一致。乳牙龋病可影响儿童颌面部、全身的生长发育,严重龋坏还可影响到儿童的社会心理,需要加以重视。

4参考文献

[1]冯靳秋,石四箴.儿童唾液富组蛋白含量与患龋状况的分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6):800-803.

[2]石四箴,主编.儿童口腔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83.

[3]胡德渝,万呼春,李雪,等.成都市儿童龋病患病趋势的改变(1982-1998).口腔医学,2001,21(1):44-45.

[4]tRUinGJ,FRenCKenJe,mULDeRJ,etal.prevalenceofcariesanddentalerosionamongschoolchildrenintheHaguefrom1996-2005.nedtijdschrtandheelkd,2007,114(8):335-342.

[5]张晓芳,许学斌,程睿波,等.沈阳市2~5岁儿童乳牙龋病两极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3):258-259.

[6]naRVaipC,FRaZop,RonCaLLiaG,etal.DentalcariesinBrazil:decline,polarization,inequalityandsocialexclusion.RevpanamSaludpublica,2006,19(6):385-393.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3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教育;龋病患病率;龋齿充填率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但使患者感到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有时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甚至形成病灶而引起全身疾病。儿童时期乳牙的龋齿,也直接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2]:2002年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患龋率为65.40%,龋齿充填率乳牙为6.62%,恒牙为13.15%。我院与罗湖区教育局联合于2005年起连续3年对罗湖区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观察小学生的龋齿患龋率和充填率,评价群体防治龋病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深圳市罗湖区泰宁小学、布心小学、锦田小学、翠茵小学、南湖小学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1~6年级、年龄在6~12周岁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每年定期对试点小学学生进行口腔调查,所有的调查均由医院口腔科专业医生实施。在自然光下采用一次性口镜,辅以问诊。普查后计算患龋率及充填率。

1.2.2患龋率及充填率计算方法患龋率=患病人数/受检人数;充填率=充填牙数/龋、失、补之和。

1.2.3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1)学生教育:①给学生印发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②口腔专科医生到学校进行口腔知识讲座,讲解口腔生理知识、牙齿结构与功能、龋病的预防与治疗、正确刷牙方法等;③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④定期出刊口腔保健专题宣传栏;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如“9.20爱牙日”活动等。(2)家长教育:①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②开设家长课堂:讲座口腔疾病预防相关知识;③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3)干预治疗:给口腔调查发现患龋病学生发放“口腔治疗通知书”及“深圳市口腔保健治疗卡”,并督促家长带小孩到牙防网络医院治疗。

2结果

2.1学生乳牙、恒牙患龋率逐年下降见表1。

2.2学生乳牙、恒牙充填率逐年提高见表2。表1不同年份学生患龋情况表2不同年份学生龋齿充填情况表

3讨论

3.1干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经过3年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和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龋齿充填率有明显上升,患龋率逐年下降,说明口腔健康教育在防治儿童龋齿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体会是:(1)建立良好的合作工作模式,加强卫生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合作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基础,对口腔疾病防治能起积极作用;(2)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关键: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3)小学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为是防治龋齿的保障。

3.2问题及对策

3.2.1存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家试点小学的小学生不同年份患龋率虽有下降趋势,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1)干预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2)深圳流动人口多,该类人群工作压力大,居住和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家长卫生知识缺乏,对儿童龋病防治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在孩子患龋病较严重出现症状时才来就诊,特别是乳牙龋坏,认为乳牙迟早要更换,龋齿不治也不要紧。可见家长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口腔健康。

3.2.2对策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劝导儿童少吃酸甜食品,养成饭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龋齿的发生至关重要。儿童龋齿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儿童龋病防治应纳入卫生保健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全社会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4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韶关5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科门诊治疗需求特征及对策。方法对该院儿童口腔科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80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治疗需求及应对策略。结果就诊原因最多的为龋病,其次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在3岁、4岁组的就诊患儿中,有82.2%(300/365)的就诊原因都为龋病、根尖周病和牙髓病。在龋病患儿中,以乳牙龋病居多(71.0%);在根尖周病和牙髓病患儿中,有54.9%(317/577)为牙髓炎,45.1%(260/577)为根尖周炎。91.3%(525/577)为乳牙,其中≤6岁患儿425例(81.0%);8.7%为恒牙(52/577),>6岁患儿18例(34.6%)。结论在儿童口腔科门诊中,最多的治疗需求为龋病和因龋病所引起的相关疾病,所以应当增强龋病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降低龋病及相关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儿童;口腔医学;龋病;治疗需求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4(a)-0082-02

一般口腔医学专业都是根据疾病类型进行划分的,而儿童口腔医学则是根据患者年龄来进行划分的,故儿童口腔科的工作更繁多、更复杂[1]。其诊疗内容不但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还包括错颌矫正、间隙管理、预防保健、牙外伤、牙齿发育替换异常等内容。我国对于儿童口腔健康的相关调查主要以3、5、12岁组儿童的龋齿状况为核心,关于儿童口腔治疗需求的报道、研究鲜为少见(正畸专业除外)。国外有关儿童口腔科门诊治疗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多,但由于国情不同,其也无法真实地反应我国儿童的口腔治疗需求,其仅能作为研究参考使用[2]。为探讨儿童口腔科门诊治疗需求特征及对策,该研究将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儿童口腔科的1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儿童口腔科收治的1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主诉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68例,女912例,年龄在1~16岁,平均(6.5±2.8)岁。患者就诊原因主要包括牙周病、牙周黏膜病、间隙保持、错颌畸形、牙外伤、健康检查、根尖周病、牙髓病、龋病及牙齿发育替换异常等。

1.2方法

1.2.1收集基本信息患者入口腔科诊室后,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3年)的医师接诊,对患者及其家属询问就诊原因、症状表现,在对患儿进行口腔检查后,结合检查结果、患儿病史及主诉做出诊断,填写病历。同时在计算机中录入患儿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诊断结果、主诉等。针对≤6岁的儿童,还要根据SeCC(重度低龄儿童龋)相关诊断标准,判定患儿是否为SeCC;针对主诉牙痛(除外伤所致)者,要注意判断是否为急症。将急性根尖周炎(如牙槽脓肿)、急性牙髓炎(如严重自发痛)、牙周脓肿、冠周炎归于牙痛一类,该类患者不包括非急性牙痛患儿(如温度刺激痛、食物嵌塞痛)。

1.2.2分类整理治疗需求按照患儿主诉、实际情况对患者治疗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包括错颌矫正、间隙管理、发育异常、牙齿萌出、龋病、牙外伤及牙髓根尖周病几类。针对无不适感,仅要求做常规口腔检查,并经检查确认健康状况良好的患儿,归于健康检查一类(包括做窝沟封闭者)。对于不能归于上述各类的患儿,归于“其他”类,包括色素失禁症、颌骨病变、牙齿色素沉着及外胚叶发育不全等。

1.3统计方法

将所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病例基本情况

1800例患者中,男968例(53.7%),女912例(46.3%),年龄在1~16岁,平均(6.5±2.8)岁。患者的就诊原因分析,见表1。从表1可知,就诊原因最多的为龋病,其次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在3、4岁组的就诊患儿中,有82.2%(300/365)的就诊原因都为牙髓病、龋病和根尖周病。

2.2龋病特征

635例因龋病就诊的患儿中,71.0%(451/635)为乳牙龋,29.0%(184/635)为恒牙龋。在≥6岁的患儿中,有68.8%(121/176)因恒牙龋而就诊,为≥6岁就诊患儿的20.0%(176/882)。根据龋病分类,深龋482例(75.9%)、中龋128例(20.2%),浅龋25例(3.9%)。

2.3根尖周病及牙髓病特征

577例因根尖周病和牙髓病就诊的患儿中,有54.9%(317/577)为牙髓炎,45.1%(260/577)为根尖周炎。91.3%(525/577)为乳牙,其中≤6岁患儿425例(81.0%);8.7%为恒牙(52/577),>6岁患儿18例(34.6%)。

2.4牙齿发育异常特征

在207例牙齿发育异常患儿中,以乳牙滞留最为多见(82.6%,171/207),多生牙(9.2%,19/207)次之,其他为釉质发育不全(3.9%,8/207)、畸形中央尖(1.4%,3/207)、畸形舌侧尖/窝(1.0%,2/207),弯曲牙、结合牙、融合牙、过大牙各1例。

2.5牙外伤特征

121例牙外伤患儿中,男79例(65.3%),女42例(34.7%),男性患儿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牙外伤中,以牙齿折断居多(62.8%,76/121),其次为牙齿移位(15.7%,19/121)、牙齿震荡(13.2%,16/121),全脱出6例,软组织损伤4例。

3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龋病以及根尖周病和牙髓病是儿童口腔科门诊的主要工作内容,其占据了就诊人数的67.3%(1212/1800)。在1212例龋病以及根尖周病和牙髓病患儿中,≤6岁者就占据了3/4以上,被诊断为SeCC的患者占该年龄段患儿总人数的1/2左右。据相关调查显示[3],3~5岁组儿童中,龋病的发生率高达61.5%,而SeCC的发病率也在35%以上,3~5岁儿童不但患龋率高,同时患牙数目也较多。在SeCC患儿中,多因牙痛才到医院就诊,这说明患儿在未出现疼痛以前很难引起家长的重视,较难在患病早期得到及时的治疗。该研究结果基本与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2009年)结果相一致[4]。

在该次调查中,≤6岁因龋病就诊的患儿中,有一半以上被确诊为SeCC。通过询问患儿及其家长未及时就诊的原因时,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到年龄会换牙,不需要治疗,也有家长在发现问题后去医疗机构就诊过,但被医疗人员告知:换牙以后就好,年龄太小不能治或涂点药就可以,等等。这些情况反映出了我国儿童口腔医疗、保健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5]:①儿童家长的儿童口腔健康意识较为薄弱,有待提高;②我国儿童口腔治疗专科医师、护理人员均较为缺乏;③针对儿童口腔医疗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宣教。医务人员即便无法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也应当向其家长告知尽早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免因自身专业技能有限而传递给病人错误的治疗信息或延误病人的治疗时机[6]。

目前,医院儿童口腔科接诊的患儿中,主要为龋齿和龋齿相关疾病,且大多病情严重。牙体硬组织为不可再生组织,若出现龋坏病变,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也仅能在除去龋坏组织后进行填充,但是不少患者在填充以后仍然会发生龋坏,进而陷入龋坏、填充交替进行的恶性循环中,最终使牙齿无法保留[7]。牙齿龋病属感染性疾病,在龋病的临床治疗中,已有多种预防方法,同时若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效阻止病情发展,使牙体硬组织得以保留[8]。因此,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力度,是减少龋病发生的关键。在龋病诊疗中,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口腔知识宣教,从而增强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

目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初级儿童卫生保健网络体系,若能在该体系中加大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儿童口腔健康检查的覆盖面,同时向儿童家长进行必要的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指导,让儿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治口腔疾病,将能极大地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生,全面提升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综上,在儿童口腔科门诊中,最多的治疗需求为龋病和因龋病所引起的相关疾病,所以应当增强龋病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以降低龋病及相关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夏斌,秦满,韩烨,等.儿童口腔科门诊治疗需求特征分析及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92-96.

[2]夏胜瓯,张韶,王一帆.儿童口腔科诊疗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3):575-576.

[3]王香玲.儿童口腔科应用4手操作的效益研究[J].中国校医,2012(2):136-137.

[4]马金兰,聂彬.儿童口腔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5):1010-1012.

[5]郑利光,潘钢,牛桂田.该院儿童口腔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4):275-277.

[6]袁林天,邢向辉,文玲英,等.儿童口腔科医生的基本素质和诊疗技巧[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6):351-352.

[7]王绍霞,于路.行为管理在儿童口腔科的应用3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2915-2916.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5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东莞52312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炎喷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该院入院治疗的98例手足口患儿病例,患儿均出现口腔溃疡,将所有儿童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9例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腔炎喷剂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73.50%)高于对照组(57.14%)总有效率(91.8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1.62%)。结论口腔炎喷雾剂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方面,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愈合快且病程得以缩短,效果良好。

[

关键词]口腔炎喷雾剂;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4(b)-0101-02

[作者简介]卢志锦(1980-),男,广东东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邮箱:arluz@tom.com。

儿童疱疹性口腔炎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儿童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齿龈、颊黏膜、舌及上颚、咽部出现小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圈红晕,该病多见于婴幼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1]。该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8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常规+口腔炎喷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来该院入院治疗的98例手足口患儿病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0.5~4岁不等,平均年龄2.8岁,病程为1~2周。患者通过肉眼观察可见口腔粘膜上散在溃疡面,溃疡数1~5个。部分患者伴牙龈粘膜充血水肿,患者拒食、哭闹、流涎、偶有低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排除患者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系统性疾病。9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9例。两组病人的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口腔炎喷雾剂(国药准字Z20055482处方药)对准口腔内患处喷雾,每次适量,4次/d,7d为1个疗程。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温盐水漱口,清洁口腔。用口腔炎喷雾剂直接喷于患者的溃疡面上。用药30min之内不能饮水与进食,3次/d,直到痊愈。对照组:用温盐水漱口,清洁口腔,用消毒棉签蘸取碘甘油,直接涂于患者的溃疡面上,用药之后30min内不能饮水和进食,3次/d,直到痊愈。

1.3疗效观察

治疗第1天内症状基本消失,溃疡面明显缩小,患儿可以进食,体温逐渐恢复判定为显效。若症状消失在两天以内,溃疡面缩小,可以进食,体温正常则为有效。若72h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患儿仍拒食,流涎不见好转则为无效。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49例患者中,显效36例(73.50%),有效9例(18.36%);总有效率91.86%;对照组49例患者中,显效28例(57.14%),有效12例(24.48%),总有效率81.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说明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效果显著。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时,易与普通手足口病混淆,表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相似。但是手足口病可合并严重的口腔炎,多为疱疹性口腔炎。当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口腔不洁,厌氧菌繁殖可以造成内源性感染,黏膜受刺激而致溃疡。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以及黏膜下层的炎性反应。一般治疗为针对病因,消除病因,对症治疗。为了减少复发,减轻疼痛,局部用药显得极为重要。

手足口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时疫”“温病”范畴。《难经·第五十八难》[2]云:“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夏秋之间,时邪疫气自口鼻肌肤而入,与体内蕴郁之湿热搏结,循经脉而行,上蒸口舌,内伤脾胃,外及四末,热毒郁而为疹,湿又聚而成疱,故见口舌生疮、溃疡及手足心疱疹。

口腔炎喷雾剂是以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制成的一种新型口腔杀菌液体制剂,用铝制罐将药溶液、乳液或者混悬液填充到一种特制装置之中,使用时借助于手动泵所具有的压力,把内容物呈雾状物状态释出,直接作用于患者病变处的黏膜上[3],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喷雾剂的主要成分为蒲公英、蜂房、皂角刺和忍冬藤四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方剂,经过科学的提取方法而制成,是一种纯天然中药制剂。蒲公英味甘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蜂房可杀虫止痛,主要应用于痈疽初起时或者脓成不溃之时;忍冬藤具有疏风通络的作用。数药并用,加之喷雾剂雾化后颗粒能较容易喷到口腔患处自行渗透,吸收快可以达到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去腐生肌,促进早期愈合的作用[4]。

该研究对照组用的是传统的局部口腔溃疡药-碘甘油,使用方法不变,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而治疗组使用的喷雾剂可以快速渗入到黏膜组织的内层,使多种药理成分共同发挥作用,以此来杀灭口腔中的致病菌,不仅可以缓解疼痛、降低发作期,而且可以促进口腔黏膜的快速愈合,疗效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91.86%)明显高于对照组(81.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

因患者多为幼儿,所以性温和、无特殊异味且具有天然修复成分的口腔炎喷雾剂尤其适用于依从性较差的儿童。本药是纯天然中药制剂,所以不存在任何不良反应。同时具有使用方便,效果优越的有点。该药可快速修复口腔溃疡导致的黏膜破损促进病灶愈合,迅速解决溃疡所引起的疼痛问题[5-9]。与其他同类药相比,治疗组在口腔疱疹消退、溃疡面消退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增高,治疗效果确切(p<0.05)。表明口腔炎喷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与应用。

虽然口腔炎喷雾剂的喷涂极为方便,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口腔局部用药也有它自身的劣势,例如会影响到患者的唾液分泌,而且因唾液的稀释作用,药物在口腔中停留与作用的时间有限,导致有效浓度偏低,使治疗受到影响。因此,今后如果能将口腔炎喷雾剂制成贴片等类型,以显著提升其疗效,仍有待研究。综上,口腔炎喷雾剂对儿童疱疹性口腔炎具有明显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空间。

[

参考文献]

[1]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0.

[2]作者不详.难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68.

[3]王丹.手足口病口腔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48.

[4]陈贞微.思密达和康复新液治疗儿童口腔炎及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92-93.

[5]降颖.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42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8(12):767.

[6]罗丽华.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9下):634-635.

[7]CroninCn,LimKB,RogersJ.productionofselenomethionyl-derivatizedproteinsinbaculovirus-infectedinsectcells[J].proteinscience,2007:1113

[8]mehtaKi,mahajanVK.Handfootandmouthdisease[J].indianJournalofpediatrics,2010:1243-1244.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6

儿童在患龋后不仅降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咀嚼功能,还对恒牙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恒牙排列不整,严重妨碍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口腔健康行为又是影响患龋的重要因素。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因此孩子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总称为家庭口腔健康行为[1]。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受家长的口腔卫生习惯的直接影响,因而儿童的龋齿危险因素也受其的间接影响[2]。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儿童龋病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

1儿童龋病概况

1.1儿童患龋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4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世界各国的不同地区,受经济、文化、地区因素影响,龋病的发病情况和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将12岁儿童作为调对象,在美洲,龋均(DmFt)为3.0,在欧洲,龋均(DmFt)为2.6,而在非洲,龋均(DmFt)为1.7。近几年调查发现,发达国家的儿童患龋率仍高于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发展中国家也已出现上升趋势。但在近20年里,西方工业化国家儿童的患龋率虽然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却已呈下降的趋势[3]。我国对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很多调查分析,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乳牙列龋患率高并且龋患严重,但恒牙龋状况较乳牙情况好。

两极化的现象在龋病中存在[4],即人群中无龋占很大一部分,但很高的龋失补牙数却存在于少部分人中,30%的人口腔中集中存在着高达70%以上的龋齿。调查显示两极化的现象在我国乳牙龋中也存在着[5]。这说明一部分龋病的高危人群在儿童中存在,因此针对这部分人群的龋病防治工作则尤为重要。

1.2儿童患龋危险因素

1.2.1细菌因素

致龋菌为乳牙龋发生的必备因素,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变形链球菌和乳杆菌。经大量调查得出,儿童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的传播途径多为母亲,或负责照顾孩子的人通过亲密接触、共用食物及餐具等,并且一般在儿童12个月之前就会发生变形链球菌的定植。另一个可致龋的细菌是乳杆菌,研究表明,单独的乳杆菌虽不能致龋,但它可以增加菌斑中的酸性产物,来与变形链球菌共同致龋[6],出现乳杆菌常常因为进食含糖食品[7]。

1.2.2宿主因素

1.2.2.1牙的结构:乳牙比恒牙更易患龋,这受儿童所处环境、乳牙的解剖形态及组织结构,和矿化程度等因素有关[8]。乳牙的牙颈部缩窄,且有隆起位于牙冠近颈部1/3处,相邻牙之间呈面的接触,食物滞留容易发生在牙合面的点隙裂沟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间隙等,而成为不洁区。经临床观察,磨牙窝沟有龋的高敏感性。磨牙牙合面及颊侧窝沟形态变异而形成窄细的盲袋沟,使滞留在窝沟内的菌斑无法被清除,是龋病第一好发部位。牙对龋病的敏感性与窝沟深度呈正相关[9]。

1.2.2.2牙的发育:儿童在恒牙胚发育期见出现疾病或者营养不良时,可造成恒牙萌出后釉质缺损,是容易发生龋病的有利条件。早产儿常伴有牙发育的障碍,使龋病发生比正常产儿高。郑树国等专家对176名3-8岁有乳牙釉质发育缺陷的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和龋病的关系相关研究发现[10],龋齿的发生与低体重新生儿和早产儿乳牙釉质发育缺陷呈显著的相关性,乳牙釉质发育不全及乳牙釉质混浊均与龋齿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釉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不断发生变化,越年长釉质的密度和渗透性则越低,氟含量越高[9]。龟裂多数情况下不出现在幼儿乳牙,但随年龄增长其咀嚼功能增强,龟裂则出现在乳牙表面,乳牙磨耗影响龟裂的长度,乳牙严重磨耗时,龟裂可由切缘发展到牙颈部,龟裂的裂隙也粗而明显,龟裂也可影响患龋,例如常见和早发的是乳牙牙颈部龋,这与该部位釉质薄弱以及微小龟裂出现较集中有关[8]。

1.2.2.3龋齿的分布:临床观察中发现[11-13],龋齿在口腔中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乳牙龋病好发牙位呈规律分布,其中患龋率较高的为上颌乳中切牙、下颌乳磨牙。分析原因可能为乳前牙萌出最早,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龋病侵蚀的时间长,而且下颌乳前牙相对的舌下肉阜处有舌下腺开口,使下颌乳前牙受唾液冲刷以保持牙面清洁;上乳磨牙相对黏膜处有腮腺导管开口,此处唾液流量大,能冲洗上乳磨牙食物残渣来保持牙面清洁;因此,相对的食物易滞留区域的牙齿易患龋。

1.2.2.4唾液:口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猖獗龋[14],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长期唾液分泌障碍,削弱了口腔自身防御能力及对微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形成了龋的易发条件。龋病发病与唾液的成分和功能密切相关,樊明文等近期研究发现富组蛋白可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如唾液中富组蛋白能够影响获得性膜的形成,来抵御细菌代谢产物对釉质的内部渗入,减缓有机酸对釉质的腐蚀速度,因而产生抗龋的作用。

1.2.3食物因素

致龋食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他们滞留在口腔内,容易被致病菌代谢产酸并且合成细胞外多糖,主要有蔗糖、葡萄糖、淀粉等。糖的过量和频繁的摄入,在口腔内滞留,协助了产酸菌的增殖,破坏口腔内微生态环境平衡,形成致龋的危险环境。

2家庭口腔健康行为概况

2.1儿童口腔卫生行为

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可以预防龋病。对儿童开始刷牙的时间,近些年较多调查分析说明[15-16]:5岁儿童中大部分仍有不刷牙和刷牙不彻底的现象,在4~5岁开始刷牙相比在3岁以前教孩子刷牙的儿童,前者出现龋坏的概率明显大于后者。

2.2家长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

2.2.1卫生行为影响

家长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成为影响儿童龋病危险因素的间接原因[17],儿童与家长常年在一起生活,家长刷牙的频率和时间,以及饮食结构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形成影响,儿童口腔中的微生物数量及无机离子含量又受他们自己刷牙、饮食等行为的影响。Douglass等发现[18]自己刷牙的儿童比有成人帮助刷牙的儿童更易患龋,处于口腔健康行为学习和建立时期的他们更多的是模仿其父母,因此父母应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并且为儿童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进行口腔卫生监督和正确引导。

2.2.2喂养方式

2001年叶玮等研究[19]认为,过多摄入致龋食物的不良习惯和对婴儿喂养方式不当是幼儿猛性龋的重要危险因素。吕惠萍等[20]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及问卷调查后发现:在2558名学龄前儿童中,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儿童患龋率为38.61%,龋均为1.47;而非母乳喂养者患龋率为46.72%,龋均为1.76。低龄儿童龋(eCC)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生的乳牙龋病,研究认为eCC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不适当的喂养方式造成的[21]。

综上所述,儿童龋病患龋率高、发病早,自觉症状不明显且进展速度快,是影响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儿童的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又在儿童龋病发展趋势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龋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对儿童口腔健康应进行全面深入研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艳霞,冯希平.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04,13(1):65

[2]okadam,Kawamuram,KaiharaY.influenceofparents’oralhealthbehavioronoralhealthstatusoftheirschoolchildren:anexploratorystudyemployingacausalmodelingtechnique[J].intJpaediatrDent,2002,12:101-8.

[3]petersenDe,BourgeoisD,ogawa.theglobalburdenofo2raldiseasesandriskstooralhealth[J].Bullitinof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5,83(9):661-669.

[4]Dimitrovamm.Kuklevamp,KondevaV.astudyofcariespolarizationin1-,2-and3-year-oldchildren.Foliamed(plovdiv),2000,42(3):55-59.

[5]张晓芳,许学斌,程睿波,等.沈阳市2-5岁儿童乳牙龋病两极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华西iZl腔医学杂志,2005,3(3):258-259.

[6]toiCS,Cleaton-Jonespe,Dayanemutansstreptococciandothercaries-associatedacidogenicbacteriainfive-year-oldchildreninSouthafrica.oralmicrobiologyandimmunol99y,1999,14(4),238-243.

[7]BeightonD,adamsona,Rugg·Gunna.associationsbetweendietaryintake,dentalcariesexperienceandsalivarybacteriallevelsin12-year-oldenglishschoolchildren.archivesoforalBiology,1996,41(3):271-280.

[8]石四箴.儿章口腔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

[9]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42.

[10]郑树国,邓辉,高学军,等.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乳牙釉质发育缺陷与龋齿易感性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33(5):270—2.

[11]张辉,韩永成,侯玮,等.北京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9,17(2):109.12.

[12]王一均,沈家平,周红艳.江苏省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J].口腔医学,2007,27(5):268-71.

[13]程睿波,张颖,刘璐,等.辽宁省5岁儿章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J].上

海口腔医学,2007,16(4):343-6.

[14]胡得渝.口腔预防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1.

[15]马丽霞,冯萍,李燕,等.贵州省5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J].贵州医药,2009,33(8):752—3.

[16]田亚光,廖天安,谢奇.5岁幼儿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4701-3.

[17]okadam,Kawamuram,KaiharaY.influenceofparents’oralhealthbehavioronoralhealthstatusoftheirschoolchildren:anexploratorystudyemployingacausalmodelingtechnique[J].intJpaediatrDent,2002,12:101-8.

[18]DouglassJm,tinanoffn,tangJmw,eta1.DentalcariespatternsandoralhealthbehaviorsinarizonainfantsandmunityDentoralepidemiol,2001,29(1):14-22.

[19]叶玮,冯希平,刘艳玲.上海市幼儿猛性龋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1,10(2):166-169.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7

关键词:儿童龋齿;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口腔检查的8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年满三周岁,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碍、口腔炎症、龋齿及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等症状,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本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儿童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将80例儿童以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儿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3.0~8.0岁,平均年龄为(4.3±1.6)岁,体重为:12.3~21.5kg,平均体重为(17.2±2.4)kg;观察组40例儿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1±1.7)岁,体重为:12.1~21.7kg,平均体重为(17.4±2.5)kg,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儿童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引导儿童进行常规的防龋操作和引导儿童家属按照日常的护理习惯对儿童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40例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全面体检评估口腔情况,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儿童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检查,充分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以及口腔龋齿状况。另外,护理人员还要详细向儿童家属进行询问,了解儿童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儿童龋齿产生的原因[3]。防龋操作过程护理,在防龋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采用无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对儿童口腔进行检查,在咬脱过程,需引导儿童低下头,用牙齿将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毕后半小时内不得进食水和食物,若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配合、乱动现象,护理人员还需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语言为其讲解防龋的重要性或为其播放欢快的音乐或动画片来转移其对操作不适的转移力量。并引导家属每半年带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及时发现其口腔问题。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儿童家属的健康教育,如为儿童家属发放口腔保健宣传手册或组织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等,在宣教过程中,需注意详细向家属讲解口腔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并介绍各类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儿童构成的威胁。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儿童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选择儿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采取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比如以图片、动画的形式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并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护理,龋牙的发生与儿童偏食、喜爱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饮食习惯具有密切的关联,为此,护理人员需引导家属严格控制儿童的零食量,并引导其尽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饮和垃圾食品,对儿童的偏食不良习惯习及时纠正,同时,家长还要多鼓励儿童使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水产品、鲜奶类等具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⑤引导家属做好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监督工作,由于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引导和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饭后及时漱口,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另外,家属还可以详细记录儿童的行为习惯,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应该耐心指导儿童纠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以及经护理干预后的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配合度评价标准为:完全配合: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欣然接受并积极配合;配合:儿童勉强完成防龋操作过程;不配合:儿童拒绝接受防龋操作或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哭闹现象,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总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总例数×100%,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对比观察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总配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儿童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及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对比观察组儿童(n=40)正确刷牙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n=40)正确刷牙率(72.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儿童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8

关键词:脑性瘫痪 流涎症 康复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39―02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强调了Cp脑源性、脑损伤非进行性、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有诸多伴发症和应当排除进行性疾病所致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儿童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流涎继发的问题不容忽视,是Cp儿童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其对Cp儿童造成的不良后果包括社会排斥,衣服长期潮湿和恶臭,颏部皮肤刺激症状,以及总体液和营养摄入减少。由于不卫生,流涎还可感染和传播传染病。此外尚可影响患儿的语言发育,在诸多问题中,流涎带来的社会歧视最为严重,特别是对那些智力正常的患者,由于社会歧视常常使他们产生孤独、沮丧和压抑感。因此对患儿的社会、心理、教育及身体都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改善和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国外临床工作者从六十年代起对这种口腔健康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国内学者从九十年代方开始对此顽症进行研究。本文兹就中西医结合治疗145例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疗效分析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998年9月~2004年10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住院的Cp患儿572例,2004年9月~2009年7月在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学习的Cp学生90名,662例Cp患儿中伴有流涎者182例,治疗资料完整病例145例。诊断与临床分型以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纪要为准。145例患儿中男性83例,女性62例;2~3岁52例,3~6岁64例,6~12岁29例,平均年龄7.1±0.8岁;痉挛型62例,不随意运动型32例,迟缓型12例,共济失调型4例,混合型35例;伴发智力低下102例,癫痫16例,视听障碍18例,小头畸形5例,行为异常8例。

1.2康复方法。

1.2.1功能训练。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训练吮吸,先由指导者吮吸患儿食指,然后让患儿自吸,以体会吮吸感觉,反复练习,至增加到中等吮吸力量为止;第二步上提喉部,患儿手指放在指导者甲状软骨上缘作吞咽,模拟同样感觉,可以对照镜子操作。掌握这两个动作后,再连贯起来先吮吸,接着喉上提,即形成吞咽运动,训练到不流涎为止。

1.2.2中药敷穴。中药用天南星30g研末,醋调糊状,睡前敷双侧涌泉穴,次日晨起去掉。

1.2.3高压低频电穴位刺激。用经络导平仪治疗,类同针灸,优点是不直接刺人小儿体内,而是利用微棉垫间接刺激穴位。小儿穴位浅而面积大,所以选用此法对患儿痛苦小,简便易行。经络导平仪由南京电脑控制仪器厂生产,输出频率为10Hz,负载时20Hz,电压连续可调,单极自增,时间3min,具体治疗处方;双颊车(-)或/和双地仓(-)~双合谷(+)或/和双内关。30~60min/次,1次/d。

1.2.4降低口腔过敏反应的训练。抚摸牙床、牙槽、舌面,每次抚摸后,都要进行上下颌骨的闭合训练,诱导其吞咽动作的出现。并用温度觉、味觉等刺激改善口腔感觉。以上治疗10min/次,2~3次/d。

1.2.5姿势控制。加强头部、躯干的控制,保持头部中线位和身体各部正确姿位。

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①痊愈:流涎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复查无复发;②显效:流涎显著减少,减少50%~100%;③有效:流涎减.少,减少1%~50%;④无效:流涎无变化或增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Cp流涎症的发生率。662例Cp患儿中伴有流涎者182例,发生率为27.49%。

2.2小儿Cp流涎症的疗效。治疗资料完整病例145例。其中治愈26例(17.93%);显效38例(26.21);有效49例(33.79);无效32例(22.07%);总有效率为77.93%。

2.3疗效与病型、年龄的关系。62例痉挛型,32例不随意运动型和35饲混合型Cp患儿经过1~3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5%,77.33%和78.55,经x2检验,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2例2~3岁,64例3~6岁和29例6~12岁Cp患儿经过1~3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2%,81.33%和72.55,经X2检验,三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Cp流涎症的发生率。目前已报导的文献中,Cp患儿流涎发生率报告各异。ekeadah11974年报道瑞典大约10%cp儿童伴严重流涎。VandeHeynlng对比利时一所Cp疗育机构调查发现,37.4%Cp儿童存在中至重度流涎。而maknani对600例印度Cp儿童调查则发现严重流涎者占13.7%。目前,国外一般认为10%~37%的Cp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症状。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外文献相似。

3.2 Cp流涎症的发病机制。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认为,脑瘫儿童的流涎主要是由于口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异常和口咽括约肌功能不全使患者不能正常通过吞咽清除口腔内唾液所致,而极少与唾液分泌过多有关。服用安定药或抗惊厥类药物偶尔亦可引起唾液分泌过多。吞咽活动由口腔、咽、喉和食管肌肉一系列复杂而连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组成,一般分为口期、咽期和食管期三个时间。吞咽过程的协调一致受位于脑干网状结构里的吞咽中枢所控制。x线摄影研究发现,伴流涎的cp儿童吞咽活动的咽期和食管期与正常儿无差别,但其口腔肌肉协调功能明显障碍,使吞咽过程的起始一口期受阻。头颈部肌张力异常的患儿常常出现头部控制不好,不能闭嘴,反射性挺舌,吞咽反射延迟和咽蠕动减少。因此头颈部受累严重的Cp儿童可能较易发生流涎。

3.3 Cp流涎症的治疗。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国外对Cp儿童流涎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行为疗法和口运动理学疗法,此外尚有应用抗胆碱药物、放射疗法、生物机能反馈疗法治疗Cp儿童流涎症的报道。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HeakyungKimy医生等,马来西亚Kebangsaan大学医疗中心儿科部LaiChooong教授等报道超声引导下唾液腺注射a型肉毒毒素方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表明在超声引导下对脑瘫流涎患儿唾液腺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能显著减少患儿流涎症,同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看护者的满意度。注射16周后效果依然显著。几乎有一半患者在注射后短期内伴随不同形式的副作用,但是大部分看护者依然要求继续注射。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9

关于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工作的报告

市卫健委:

为了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水平,降低儿童牙齿患龋齿,探索建立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工作机制,根据省卫健委甘卫疾控发《关于印发2020年中央补助地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等10个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2020年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省、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在省疾病预防控中心的指导下,市、县(区)病预防控中心和项目执行医疗机构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努力完成了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述

**市2020年5月正式启动实施了2020年度中央转移支付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我市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秦安县为项目执行县区,窝沟封闭任务221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7900人。其中秦州区窝沟封闭任务60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2500人;武山县窝沟封闭任务70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1450人;秦安县窝沟封闭任务70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1450人;麦积区窝沟封闭任务,2100颗牙,局部用氟任务2500人。至2021年5月,四项目县(区)共完成健康教育16897人,口腔健康检查7134人,窝沟封闭5552人19372颗牙,窝沟封闭国家任务牙数完成率88%,二次用氟完成6360人,两次用氟完成率81%。(各县区详细情况见表1)。

二、项目组织领导

(一)为保障中央转移支付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在我市顺利实施,我市成立了由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执行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督导等工作,并对项目进度做了具体安排。

(二)项目执行县区结合本县区实际,协调教育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和督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项目启动及培训会议。

(三)精心选点,明确工作职责,为了保证项目工作科学规范开展,我们根据医疗机构设备齐全,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学校积极配合的原则,精心选择项目实施医疗机构和学校,并对其他备选学校进行项目宣传。在项目实施阶段定期开展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三、健康教育情况

项目启动前,我市各县区项目办在学校的配合下,组织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县区疾控中心结合9.20全国爱牙日活动,广泛地进行了宣传。一是组织口腔医师进入项目学校进行了窝沟封闭前的问卷调查,并对被调查的学生进行面对面宣传;二是在所有项目学校开展了师生口腔知识健康教育讲座;三是给各学校下发了张贴宣传画全市累计8000余张,宣传折页25000余份,督促校方向学生发放;四是项目学校创办了黑板报,组织学生自己创办了教室宣传专栏,宣传窝沟封闭;五是各县区项目办与学校相配合,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儿童窝沟封闭的对象、方法、好处等内容,提高了家长的主动配合意识;六是通过广播电视局,在电视台、电台的新闻频道中宣传了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窝沟封闭的对象、地点等信息,并加大对相关活动的新闻报道。七是给承担窝沟封闭的医疗卫生单位统一制作了“儿童窝沟封闭点”标志牌。八是在9月20全国爱牙日,开展的宣传活动中,散发宣传册20000册,张贴宣传画150余张,悬挂标语横幅8条。九是在相关项目学校开展了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在全社会营造了“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呵护孩子,预防龋齿”的社会氛围。十是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口腔健康知识,用现在民众最易接受的方式扩大口腔知识知晓率。

四、人员培训情况

我市各项目县区在卫健委和教体局的牵头下,组织项目各成员和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员召开了启动会,参加会议的有相关学区校长和相关学校负责人,承担项目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口腔专业人员,县区项目办公室管理人员。卫健委安排了项目工作计划。教体局分管领导强调了学区和学校在实施该项目方面的工作职责和学生安全等事项;县区疾控中心对承担项目的口腔专业人员培训了窝沟封闭技术,并组织观看了窝沟封闭的教学片,开发了各相关单位对项目工作的认识。启动会议后,学校开始了适龄学生的摸底登记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各定点医院为提高技术水平、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多次组织培训,反复学习,掌握操作要点,确保了项目实施的质量。

五、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情况

经过培训、宣传、协调、告知等工作,全市窝沟封闭工作顺利实施。四个项目县区于2020年5月底全部启动窝沟封闭项目。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和任务的如期完成,项目县区各定点医院按照各自的职责区域,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配合,由学校负责将每天应接受窝沟封闭的对象落实到人,由家长带学生到各定点医院,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口腔检查和窝沟封闭。为了不占用孩子的正常上课时间,各县区项目办利用周末为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截止2021年5月四个项目县区结合实际情况,共完成口腔健康检查7134人。

六、质量控制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市项目办各督导2次。项目执行中选择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或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证的医师开展口腔检查操作,并对其资质进行备案;所有儿童坚持自愿参与原则,认真填写了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填写率达100%;窝沟封闭表的填写严格按照填表说明进行填写,对填写不合适的表格现场进行指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窝沟封闭点是否设立导医标志(“免费窝沟封闭点”为内容的横幅);在窝沟封闭过程中医师操作是否严格遵照《窝沟封闭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窝沟封闭;针对在省级领导督导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改正,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七、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居民口腔保健意识差,缺乏主动积极性;县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开展较迟,力量相对薄弱,群众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口腔疾病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和意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个别学校对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工作认识不够,害怕耽误学生的学习,班主任对学生宣传组织工作有待加强。

作为我省人口大市,窝沟封闭项目数完全满足不了我市适龄儿童数,希望给予增加。

(二)项目工作中的体会

1.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强劲的工作合力

免费为适龄儿童进行口腔窝沟封闭是造福于儿童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卫生、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和密切配合。所以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强劲的工作合力是做好项目工作的基本保障。

2.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多方力量进行宣传

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探索更加有效的宣传模式,使口腔保健知识深入每一个儿童和家长心中,提高全民口腔保健意识。

3.加强培训和督导,保障项目工作质量

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将培训工作搞扎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和频次,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工作的落实。

4.建立健全口腔疾病综合干预的长效机制是切实提高儿童口腔健康、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八、建议

1.加强培训和督导,保障项目工作质量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篇10

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湛江524038

[摘要]目的探讨金因肽喷雾剂(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并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将72例患儿分两组,对照组36例,予口腔常规处理后,局部使用碘甘油;治疗组36例,予口腔常规处理后,溃疡面喷金因肽药液:观察两组患儿进食改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治疗组(91.7%)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2%)(p<0.05),治疗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3.69±1.009)d,进食改善的时间为(2.83±1.000)d,较对照组的[(5.58±1.204)d和(3.94±1.013)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用药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金因肽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在改善进食时间及口腔溃疡的愈合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b)-0118-02

[作者简介]王秀蓉(1960-),女,山东寿光人,中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研究工作。

手足口病近年在儿童中流行,该病常见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并形成溃疡。溃疡常使患儿口腔疼痛而出现烦燥不安、哭闹、流涎、拒食,因而进食减少,营养状况欠佳,引起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延长疾病的疗程。故使患儿口腔溃疡迅速愈合和尽快进食,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身体抵抗力和缩短病程显得极为重要。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FG)是一种多肽类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表明,rheFG可刺激细胞增殖,促进黏膜溃疡创面的修复和愈合[1]。为探讨金因肽喷雾剂(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并口腔溃疡的效果。2012年3月—2012年8月观察临床36例应用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同时给予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临床确诊手足口病患儿72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17±0.71)岁;金因肽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14±0.72)岁。患儿均有口腔溃疡以及口部疼痛、进食困难。两组患儿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均予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常规口腔处理后,使用碘甘油(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L/瓶,批号不详),用消毒棉签涂局部,3次/d。治疗组:常规口腔处理后,在溃疡面上均匀喷金因肽(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生产,2000iU/mL,15mL/支,批号不详),2~3喷/次,3次/d。金因肽用药前要先消毒溃疡面,使其在溃疡面而形成一层保护膜,特别强调用药后30min内不能进食,以利于药物充分吸收。观察两组患儿进食改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1.2.2每天对患儿予口腔清洁护理,注意观察患儿口腔黏膜的颜色、性质,注意有无新溃疡、溃疡的大小、颜色、有无出血等护理上要有耐心,要消除患儿对口腔护理及用药的应激恐惧,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以利于患儿配合治疗;重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鼓励患儿吃东西,加强营养,指导家长给予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忌酸辣、过热、粗糙、骨刺类、坚硬类等刺激和损伤口腔黏膜的食物;指导家长注意患儿进食后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1.3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1~2d,口腔溃疡明显好转;有效:用药2~3d,口腔溃疡好转;无效:用药3d以上,口腔溃疡无好转。

1.4统计方法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91.7%。见表1。

2.2两组进食改善与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儿进食改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治疗组无明显用药不适,对照组出现5例用药后轻度刺激性。见表2。

3讨论

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除针对疾病全身用药外,采用局部用药是治疗口腔溃疡的有效方法。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喉风散、锡类散等对口腔溃疡有一定疗效,但对口腔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及易引起呛咳,令患儿不易接受。该研究治疗组予金因肽局部喷涂口腔溃疡面,对照组予碘甘油治疗。由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91.7%,与梁翠云等[7]的报道有效率94%效果基本一致;治疗组患儿进食改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金因肽对患儿进食改善、口腔溃疡愈合有促进作用,进而缩短病程。金因肽主要成分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类细胞生长因子,与天然表皮生长因子(eGF)作用相似,可促进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增殖,具有促进皮肤与粘膜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能够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溃疡面细胞增殖,缩短溃疡面愈合时间。在目前研究中,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黏膜溃疡治疗[2-4]及创伤治疗[5-6]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该研究观察发现,采用碘甘油局部用药的患儿有5例出现刺激痛,而采用金因肽治疗的患儿无出现刺激痛,提示金因肽治疗儿童口腔溃疡无明显刺激性,易为患儿接受。金因肽为喷雾剂,其操作简便,相比对照组用药,具有给药均匀、给药方便的优点。当然,为保证患儿良好的用药治疗依从性和用药效果,予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喷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能够显著缩短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缓解患儿痛苦,改善患儿进食,促进患儿疾病早日恢复。金因肽喷剂使用方便,易为患儿接受、无明显刺激性及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俊,王鹏华,田应芳,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修复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2):2308-2312.

[2]刘志荣.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口腔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6):586-587.

[3]吴爱华.五倍子液联合金因肽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1(6下旬):73-74.

[4]张丽媛.康复新液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6C):79-80.

[5]莫潘艳.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用于宫颈锥切术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216-217.

[6]冯文玲.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J].2013,10(6下):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