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26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1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当下中学美术教育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对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术教育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 

二、初中美术教育的问题 

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在整体的教育框架下越来越受到更充分的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普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课程。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 

(一)学校主观认识不够 

当今学校教育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特长爱好等发展。美术课不是重点考试科目,绝大部分学生的美术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有些学校根本就不开设美术课,或者美术课只是起着点缀的作用,可有可无,存在着被其它文化课兼并的危机,美术教育根本没有它的地位,不被重视,更不能实现它应有的价值。一些学校虽然开设美术课,但是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大部分都是由其它专业的教师替代,如果遇见考试等一些情况美术课往往都是先被停掉或者不上,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校美术教育体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上也存在认识偏差。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是教师价值的体现,对学生状况的研究是专业中能比别人有更高的起点以便于在竞争中能考入上一级的院校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高昂的经济成本。他们所学习的辅导班都是以考入艺术院校的美术和与美术相关的专业为最终目标的。 

(二)教师与教育影响的缺乏 

由于经济条件、就业和环境等多种原因,缺乏专门教师和教学设备落后和供应缺乏的情况非常严重。尤其在农村就表现的更加明显,农村美术教育的专业教师很少,根本不能满足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正规的美术教学需求。中学美术教师队伍是中学实施美术教育的根本。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美术教育质量的好坏。目前,初中美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镇级中学真正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很少,乡、村所属的学校专业艺术教师几乎是零。其次,现任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也困扰着学校。许多学校艺术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再次,艺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三)教育发展不均衡 

当前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制约了总体教育的发展,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中学美术教育也不能幸免,教育的合理投入是让全民受到均等教育的前提,也是解决目前中学美术教育不良现状的重要保障。但是当今教育情况并不乐观。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不同步,教育改革力度和执行情况各地均有差异。这也是当今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美术教育的改进 

初中美术教育的问题在当前是比较突出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对于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加以解决[2]。 

首先,学校应该做到最基本的几点:中学美术课一定要开设;一定要在学生中普遍的开设;合理调配中学美术教师资源,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素质是改善当前中学美术教育不良现况的必要手段;同时,学校教育要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让美术课堂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美术学科是一个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这个特点就决定着这个学科的知识的更新程度要比其它多数学科快得多,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美术教师,要能够面对这种快速的知识更新并且要善于在这种更新的浪潮中完善自己。可见,建立高素质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不仅仅是要解决落后地区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问题,它也对所有的中学美术教师提出了要求: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再次,从大方面来说,教育需要合理投入缩小地域差异。面对目前我国城乡教育投入的差异,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别已经是刻不容缓。首先,城市学校的现有教育设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现有的教育教学需求,有的学校己经超过甚至达到奢华的程度。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加大乡镇和边远地区学校的经费投入,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的差别。第二,加大对乡镇和边远地区的经费投入也是为全民都受到均等教育而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3]。 

最后,合理投入改善美术教学环境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目前,中学美术教育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来保证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多年以来,中学美术教育一直延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它使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环节无法实施。当加大对中学美术学科的投入是实现中学美术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 

综上,初中美术教育现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认清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亟需改善的现状[4]。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美术教育必须要确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学校,教师,学生应该共同重视初中美术信息的学习,改善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伴随教育改革的大潮流,让学校教育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隋成龙.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未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赵鑫.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07.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2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艺术教育是指根据学前自身的特点,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儿童的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平衡、健康的发展。学前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创造性、人文性、综合性,其目的是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启发孩子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前儿童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近年来,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表现在国家政策方面: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学前教育都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表现在学前艺术教育的学术研究方面,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越来越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并进行相关研究,在学前的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尽管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在学前艺术教育观念、师资、以及收费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同时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形式大多局限于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表达形式。

二、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政策及分析

1、我国学前艺术教育大事记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为我国学前艺术教育指明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在2009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儿童快乐健康成长。2012年7月5日,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章程,审议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其中详细制定了3-6岁各年龄段儿童在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我国各地区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大规模地开展地方的学前艺术教育工作。2012年12月18日到12月20日在成都召开了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2012年2月,北京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制定2012年工作计划。2012年6月12日至13日举办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策略与方法”培训班。

2、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政策分析

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和师资状况两方面。从教育内容来看,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儿童三个年龄段末期的发展任务以及具体的建议途径和方法。在2012年《指南》之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幼儿艺术领域的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

《指南》不仅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教育建议,适应了教师和家长的要求;还指出了目前我国学前艺术教育存在的许多教育问题和误区,如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小学择校现象、家长功利的错误观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因此,专家指出要把《指南》落实到实处需要政府、幼儿园和家长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师资状况来看,我国在幼教师资建设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学前教师数量和质量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学前教师是无编制政策、政府投入不足,幼教缺口依然很严重。其次,在学前教师艺术教育能力方面,大多数学前艺术教师缺乏必要的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艺术教育本身,教学途径单一、方法陈旧,没有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考虑,使儿童无法在艺术教育中获得快乐和美的情感体验。[3]最后,在学前艺术教育设备配置方面,教育经费总体支出乐观,但学前教育因不属于义务教育,政府对这部分的经费投入依然处于偏低的水平。

针对以上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现状,为了提高我国学前教师的素养,教育部等四部委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今后幼师上岗须持教师资格证,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学前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行为的基本规范。

三、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相关研究

1、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音乐和美术

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起源于“学堂乐歌”时期。[5]近现代以来,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正式提出来“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大力倡导美育,但是“五育并举”的方针并未付诸实际行动。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感的活动,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陈先生不仅开创了中国现代学前音乐教育的开端,并且编制了《儿童韵律曲及歌曲集》。[6]2012年以来,我国的学前音乐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幼儿园音乐设备配备不尽如人意,教师缺乏相关的音乐书籍,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努力提高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学前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学前音乐课程改革等措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使用打击乐器,采用唱歌、拍手、游戏等多种形式,被引进中国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并未完全推广开[7]。有学者研究指出:奥尔夫语言节奏朗诵训练教学法、体态律动教学法、以及即兴创作教学法提高了儿童在音乐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

学前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感受、理解、表现、欣赏、创造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操,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有学者指出学前的美术教育具有三方面的含义:是一种情感教育、创造教育和操作教育。[9]但在学前美术教育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美术教育看作传授美术的教育,孩子有孩子独特的视角,不要过于注重孩子技能的培养,不能过早的把他们束缚在技能掌握的牢笼中。另一方面是忽略了学前美术教育的实质,单独把它作为德育的手段,美术教育本身是一个功能多面的教育体系,应从多方面培养儿童欣赏和审美的素质,帮助他们用美的视角来看世界。[10]

2、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助于开发儿童的大脑功能,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在艺术教育中,坚持艺术形象布局的审美特征和具有细腻丰富的情感内容相结合,使左右脑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艺术作品中不同的结构要素相互作用,将有助于促进以右脑功能为主的全脑功能的开发。[11]

其次,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艺术素质,激发儿童的艺术兴趣。艺术教育通常以活动的形式表现,这对于儿童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保证儿童身体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而且促进儿童基本心理机能的发展。同时,艺术活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儿童对艺术的兴趣。[12]

再次,有利于儿童开始萌发对生命发展的艺术视角。学前艺术教育以促进儿童生命和谐发展为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艺术与生命有本质上的通合与联系,其个性、自主、创造、灵动的共同特性使二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以关注儿童生命为艺术教育的内核,也是对艺术教育更高的价值追求,它是艺术教育在其本体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基础上的进一步超越,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迈向“人性化”的一个重要阶梯。[13]

四、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改善对策

第一,努力提高学前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学前艺术教育目标。首先,转变家长和教师的一些错误观念,儿童对艺术应该是热爱的、好奇的、感兴趣的,学前艺术教育围绕着感性教育,而不应该是掌握艺术技巧以及带有功利色彩的目的。其次,细化学前艺术教育的目标,增强艺术教育的可操纵性。[14]在学前艺术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要将不同艺术教育的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设置宽松开放的教育环境。[15]

第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俄罗斯的学前艺术教育目标的表现形式有音乐、美术和综合活动,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性。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明确提出,学前艺术教育应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发挥综合效应,艺术教育自身的目标也得以真正的实现。[16]

而在我国多数研究仅仅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如美术或音乐),而不是将学前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察。

第三,将学前艺术教育形式游戏化、内容生活化。将游戏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也就是指用具体游戏规则作为艺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用游戏的形式,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满足儿童成长性需要。用儿童独特的视角来关注儿童现实和独有的生活世界,使艺术教育的内容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世界。[17]

第四,加强我国学前艺术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学前艺术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对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对儿童早期学习及能力培养的目标。学前教师要主动的参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策划及组织。邀请艺术专家进入幼儿园指导艺术活动,以更好的实现对学前教师艺术学习及能力的培养目标。[18]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3]韩冬茹:《谈学前儿童音乐现状及对策》,《华章》2012年第3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

[5]陈琳、王欣:《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时代挑战》,《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6]张文君、姜琳:《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达成及存在的问题》,《新世纪剧坛》,2012年第2期。

[7]贾晓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学前音乐教育》,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2-35页。

[8]罗洋,潘丽萍:《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探讨》,《时代教育》2012年第8期。

[9]余珍有:《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介》,《幼儿教育》2000年第12期。

[10]杜丽娜:《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中国市场》2012年第8期。

[11]雷力钧:《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艺海》2012年第6期。

[12]李晓杰:《浅议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途径》,《创新沈阳文集》2009年第8期。

[13]陈蓉辉、刘霞:《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报》2010年第1期。

[14]张立新、曾菲:《俄罗斯学前艺术教育的目标及其功能分析》,《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15]王任梅、边霞:《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分析》,《幼儿教育》2012年第4期。

[16]曾菁菁:《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考试》2012年第10期。

[17]严为凤:《试析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游戏化》,《早期教育》2012年第2期。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3

1.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术资源相对欠缺

课程资源的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经常提及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单纯的课堂资源,而新的课程资源概念,则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内涵,把课程资源的概念拓展到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各种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所有学习资源,其中也包括一些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术课堂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造成的,无论是课堂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还是课外的美术实践资源,其资源量都显得相对不足。

2.教师的美术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来看,在相当一些学校中,缺乏专业化的美术教学人才,即便是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相关的业务素质也未必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教师刚刚走出校门不久,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的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因此,往往教学的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中学,相对来说,美术教师的数量是比较少的,彼此之间在美术方面的业务交流也相对较少,这给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业务的提升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种状况的延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促进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1.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往往要把美术学科视为学校教学的边缘学科,因为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学校对于美术的教育也自然缺乏应有的重视,受这样观念的影响,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认为美术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在思想观念上对美术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的态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

由于一些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投入的资源也就相对的不足,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对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还是对基础的设备、资源的投入,以确保初中美术教育的更好开展,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质有效提升。

3.要突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4

(一)现状分析

a:目前我国艺术教育形势并不十分乐观。

艺术教育因为某些教育者没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自身正经受着“病魔”的侵袭。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对艺术界不断进行干扰,致使一些“艺术家”崇洋,走向“主张绝对张扬的个人主义自我表现,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价值和秩序,追求病态扭曲的内心叙事和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怀疑和嘲笑真善美的理想,对生活、生命和人类的未来失去信心,最后只有无奈地沉沦于颓废和皈依的消极精神境界。”(《美术》)200p30.王仲语)

B: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误区

1:紧盯技能培训,忽视美育教育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儿童艺术教育绝大部分采取的还是严谨的、一环接一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忽视孩子欣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专家表示,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忽视技能技艺,但也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艺,如果只一味地重技艺训练而忽视欣赏能力、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到了一定的时候,技艺不仅不能继续有所发展,而且还会僵化。

2:家长把孩子学艺术作为“名校敲门砖”目前,80%左右的家长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名牌学校的敲门砖”上,把艺术教育也变成了应试教育,经常拿专业的水平来要求孩子,甚至不惜牺牲掉孩子许多的课余时间,强迫孩子进行成人化的专业训练,一个指法要练十几遍甚至上百遍,只要孩子学了艺术专长,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孩子培养成这方面的专家,结果毫无美感的训练让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对艺术美的感知兴趣。

3:校园艺术教育可有可无的误区校园艺术教育不容乐观,存在着文化课重要,轻视艺术教育可有可无的误区,从而使艺术教育不能充分发挥重要作用,使艺术教育失去应有的价值,无法达到幼儿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审美能力等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总结]:据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配备的专业美术教师(此处所指专业教师是指由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教育知识的教师)比例较小。担任美术教师的,有不少是一些能写会画的教师,而这些教师中有90%还兼任其他课程;在调查中,我还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个别学校里.美术、自然、历史等课程的任课教师竟然是即将退休或是病痛缠身的教师或是学校行政人员。这一点与美术教师专业化、专职化的要求格格不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教学模式方面.美术课的教学模式大同小异,几乎都是以下三种:一是机械式的要求学生“画”出教科书上某一页的花草或鸟虫等二是即兴式的要求学生画出教师指定的某个物体、物品,有时甚至是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美术教学被片面的理解为“写生”等技能,以至于对学生作品评价的标准是:像与不像;三是教师一笔一画临摹示范,学生依样画瓢.没有多少创造力,学生创作缺乏个性和创意。

(二)艺术教育对儿童的作用

a一般儿童的作用

1)艺术教育可以使儿童感性思维得到发展,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急剧上升,却缺失了情感和精神所需要的事物,忽略了人内心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一种不完整的表现。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只有美育才能担负培养个体感性的重担,所以,美育是不可缺的。

2)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含有这道德教育的内容,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人的情感对人的认知具有组织和瓦解的影响力,痛苦愤怒的情绪有损于人的智力操作,而高兴愉悦的情绪则更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艺术教育在体育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完善受教育者的心理结构.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和体能。当美的客观对象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时,就会引发受教育者的美感,产生一种激动愉悦的情感反应,能够产生一股强烈的力量侵入人的心灵深处,升华为一种美化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

3)艺术教育能以积极的方式影响生活、美化生活,这不仅仅在于它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来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诸如创造美的服饰、美的食品、美的陈设、美的建筑、美的风景、美的艺术品,而且还能积极地渗透到社会的精神生活之中,造成美好的社会精神风貌。

4)艺术教育可以提供一种良好的状态:艺术教育可以给人提供一种良好的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生命状态,而一个创造没有那种最佳的生命状态、情绪状态、生命状态是不可能完成的,而这正是艺术教育所不可替代的。艺术可以使人感受到创作的冲动,创造必须要体验那种孕育创作的不安,以及创作之前的痛苦,艺术在进行再创造的时候,那样痛苦的煎熬正是通向创造体验的必然途径。

B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的艺术教育的作用: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5

一、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有人指出,当前我国的高中美术教育陷入了误区,高中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正确、教学方法死板机械、美术辅导班泛滥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存在并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问题是出在教育观念上,认为美术只是一门副课、一件工具、一项技能等等,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无论是教育误区还是观念错误,这些都是我国目前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总结出几点主要问题。

(一)以升学为目的的美术教育

目前,对于高中的美术教育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于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的美术教育,在这个部分里,美术课被定义为副科,而作为副课理应为语数英等主科让路,因而,这部分的学生几周、一两个月甚至整个学期都没有一节美术课也是很常见的事,而奇怪的是对于这种情况,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都认为这是正常的、合理的;第二部分则是对于参加美术类高考的艺术生的美术教育,对于这些艺术生,美术则成为了和语数英一样的主科。学校,教师和学生,他们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教学,去练习绘画、素描和色彩等美术的高考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美术教育反而会受到比语数英这些主科更大的重视。

为什么同样是作为高中生,而受到的美术教育却会出现这样两个极端呢?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升学而设置的应试教育,学校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或者说根本不管学生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忽视了学生审美、鉴美和造美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社会对高中教育优劣评价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的高低,因而导致出现了绝大部分高中都倾向升学率而忽视素质教育这样一种“一边倒”的状况,这就是所谓“考啥学啥,咋考咋学”的应试教育。

(二)美术教育动力不足

对于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来说,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本来可以通过美术课放松一下身心,但由于在完成语数英等主科的重重作业之后,学生已经没有精力去关心什么美术教育了,因而本来课时就不多的美术课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就更低了。而对于高中的美术教师来说,由于美术的科目并不受到重视,所以对美术教学也失去了兴趣,而且根本就谈不上布置美术作业,缺乏美术教学的动力。

二、对高中美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美术教育价值,避免美术教育功利化

虽说当今社会的竞争很激烈,有浮躁的气息也在所难免,但学校毕竟是教学育人的地方,不应该把学生当做一批批的产品来生产,更不应该为了升学而违背教育的最初和最终目的。美术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价值和功能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品质,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所以必须要认清这一点,也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使高中美术教育得到真正的重视,才能避免“重眼前,重升学”的短视性功利主义。

(二)端正美术教育的位置

鉴于主科学习考试压力大,学生无暇顾及美术的情况,首先要消除“主科”和“副科”这两个概念,端正美术教育在整个高中教育阶段的位置。只有学校和有关部门先重视了美术教育,学生和家长才能逐渐改变“美术是副科”、“美术不重要”这样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并从思想的深处重新开始重视美术教育。同时,还应该改革完善美术高考的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提高对美术高考招生录取的文化课水平,使美术人才不仅仅是专业好,同时也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从而改变对高中美术生的美术教育专业过重而忽视文化课的状况。

(三)采取多样化的美术教学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会使美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对此,我们总结了几种对美术教育有益的教学方法。

1.科学互通教学

美术不仅仅是绘画技能的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文化的教育,它的研究也包括人的价值意义和道德尊严等,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探寻美和体验美,使美术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

2.个体差异教学

每个班级、每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异,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该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来进行美术教学,因为美术是最需要因材施教的学科。

3.开展户外教学

将学生带入大自然,去领略自然中的“大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丰富多彩,同时也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对于美术教学大有裨益。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现状;策略

一、目前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学状况

1.缺乏对美术教学的重视

目前,在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眼里,都认为美术教学是一门副科,并没有太大的作用,甚至有的学校的都没有开设美术科目,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表上排有美术教学,美术的教科书也发给了学生,但是到了实际的美术教学的时候,却不是美术教学,而是其他的科目,而且到了期末,像这些美术、音乐、体育等副科的教学都被其他的主课所占用。

2.缺乏美术教学资源的投入

简单地说,农村的初中教学对于美术教学资源的投入不够重视,农村的初中学校相比于城市的初中学校,教学资源本就匮乏,在美术教学的教学资源也不例外,农村初中学校这些本就不算宽裕的教学资源也很少会投入到美术教学上,因此,在农村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日常教学凭的也就是淡淡的一本美术书,并没有一些特别的美术教学设施,诸如,彩色粉笔、墨笔、图片资料等等,这样的美术教学基础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二、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学的改进策略

1.加大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要想改进目前这种美术教学的教学状况,那么首先就要加大对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对农村美术课的重视程度首先要从农村初中学校的校领导做起,从校领导做起,也就是说,首先要让农村初中学校的校领导了解到美术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自身情操以及审美价值观等的作用,这样校领导才能真正地认识到美术教学的作用。

2.加大对美术教学资源的投入

要想改变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学的现状,就要加大对美术教

学资金的投入,购进一些先进的科学性的美术教学资源,譬如,彩色粉笔、壁画、雕塑等,因为美术教学是一种需要具象化的教学科目,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尽量加大对美术资源的投入,这样可以农村的美术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为农村的初中学生提供更好的美术教学环境,提升农村初中基层美术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目前农村基层美术教学状况是非常被动的,没有一定的实质性,然而要想改进这一现状,那么首先就要提升学校领导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大对美术教学资金的投入,做好这两点,才能改善目前这一现状。

参考文献:

[1]任继业.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7

1、生源整体素质不高在进入新世纪以前,一些比较陈旧落后的传统观念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致使高职教育就是低人一等的大学教育在学生家长脑里根深蒂固;加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高等院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原本生源整体素质就不好的高职教育更是雪上加霜,而这对于高职美术教育生源带来的冲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造成了近年来接受高职美术教育生源的整体素质每况愈下。所以,当今我国高职美术教育面临着这种窘况:入学生源的美术基础不仅参差不齐,而且学生自身综合整体认知能力也不高,而偏偏高职美术教育本身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比较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还要具备比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是当前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所面临的现状,这种现状极大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现状,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实施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位教学,对当前高职美术教育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和培养。

2、缺乏所应有的职业性在进入新世纪以前,课堂教育这种模式一直是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主要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由于过于规范性而缺乏职业性,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虽然在最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但是学校还是没有把自身的培养目标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很好地结合,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走上社会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没做到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比较滞后,例如没有很好地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以后所要用的往往因不一致而出现错位。这就是一直以来我国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现状,这种教学状况致使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所开展的教学脱离于当今社会所需能力的培养。此外,目前我国还有一些高职美术教育仍然采用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就把最能体现高职美术教育的那些职业教育特色全都抛在一边,因而不管是学生的知识、还是素质能力,都与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应该具备的特点

众所周知,高职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兼跨多个学科,而且还具有艺术特色。总的看来,当前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应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适应性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必须要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一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未来人才市场不仅要求从业者的适应性要强,而且要求从业者不管是适应社会角色还是担负社会责任的能力都要强。因此,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来讲,为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开展实用性强的基础教学及具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

2、创造性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规划和方案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和创造,这就是高职美术教育的灵魂———创造性;高职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市场生存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造能力的高低。因此,高职美术教育不管是进行课程设置,还是开展专业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专业方法和技艺,一定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充分突出高职美术教育所固有的创造性特色。

3、职业性具有较强的职业性,这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因此,作为高职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美术教育,一定要重视和发挥这一大特色,不管是进行专业设置还是确定其培养模式,都要与人才市场及各行各业加强合作,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拥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相当熟练的专业技能,以这种实用性复合型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各方面需要。

4、综合性将技术、艺术及各种功能融合于一身,这就是高职美术教育的综合性特点,也是高职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职业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涉及多学科领域,诸如人文、科学及艺术等,而且通过高职美术教育成功地把这些学科渗透、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高职美术教育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点,这就要求高职美术教育在建立教育体系时,一定要与这个综合性特点相适应。

三、我国高职美术教育实施“对位教学”的对策

不管是从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还是结合高职美术教育应具备的特点来看,我国高职美术教育都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管是选择教学内容还是应用教学方法,都要对位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都要对位于社会的实际需求,都要对位于高职美术教育自身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这就是在高职美术教育中所倡导的“对位教学”。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实施“对位教学”,是一项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与高职美术教育自身的实际情况(诸如办学资源、培养目标、办学规模等)等结合起来,促使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用”能真正融合为一体。因此,需要多方面的密切协调配合。就高职美术教育自身而言,在具体实施这项系统工程时,可从以下这几方面做起。

1、专业设置一定要对位于市场的实际需求众所周知,学校存在的基础及进行各项具体工作开展的核心所在是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市场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一个学校要生存下去,其专业设置一定要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对位,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因此,高职美术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一定要深入社会进行调查,深入市场进行研究,在准确把握社会行业发展趋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在确保所设置专业与当前社会实际需求对位后,再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方案。在构建课程体系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结合当前社会的科技生产力水平及发展趋势,而且还要结合当今社会、市场对高职美术教育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只有以这种方式来设置专业、界定学生能力层次、设置专业课程、确定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所设置专业能与社会实际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这是高职美术教育实施“对位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教师必须对专业进行对位思考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实施的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要确实做到把课程与具体工作任务相结合;因此作为一名高职美术教师,一定要本着极度负责的态度来对专业进行对位思考。首先,在对专业设置进行研讨时,要结合专业出口特征来对专业内涵进行把握,争取在培养目标及类型方面达成共识。第二,为把各门课程的作用真正充分发挥出来,要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到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第三,基于高职美术教育所设置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在保持与社会行业同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师个人的思维及教学观念必须不断更新,来研究和改造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第四,在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来开展各专业课程教学,在促使各专业自身拓展的基础上,创设条件让各专业产生联系,为培养实用性及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活动必须对位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各项教学活动要与学生对位,就是要使教学活动对位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发展。

(1)重视新生的专业认知培养 要实现教学活动与学生对位的前提就是专业认知。从新生入学开始,以座谈、作品参观及观摩等方式,让他们对本专业职业特点、能力要求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感受,使学生能基本了解今后自己所要从事职业及岗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不仅能对他们将要学习的专业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而且还能对他们今后所从事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一个整体感知,把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成功地培养起来。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维教学资源 实施“对位教学”,要从教师开始备课这一刻开始,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师开始备课之前就建立起多维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时既对照课程标准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可能。

(3)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确保教学活动能实现三个面向 由于高职美术教育的学生,不管是原有的知识水平,还是个人的素质能力,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大胆进行创新,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与之对位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真正让高职美术教育的各项教学活动做到能面向每一个学生、能面向学生的未来、能面向市场的需求。

(4)重视岗位实践的“对位教学” 高职美术教育实施“对位教学”,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岗位实践。在最后一个学期,一定要集中安排一段时间(通常为两个月左右),让学生走上社会到真实工作环境去进行岗位实践,以促使学生专业岗位认知的巩固和加深。通过这一阶段的感知和实地操作,不仅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所掌握专业技能进行实地检验,还能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找出自己所存在的不足。这不仅能让学生下一阶段的继续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且还能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8

公共美术课程课程文化现状与重构

一、对高校公共美术课程及其文化的基本认识

我国学校美术教育依据其不同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可分为专业美术教育、师范美术教育和普通美术教育三类。大中小学的普通美术教育又共同构成了普通美术教育体系。高校普通美术教育,又称为“通识美术教育”“公共美术教育”,是普通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或艺术教育者,而是通过普及美术文化知识、方法和观念,培养具有一定审美意识和审美认知、批判能力的艺术消费者。其教育目标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并反作用于艺术文化的传承与繁荣。而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就是公共美术课程。因此,公共美术课程应以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为方向,着眼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使大学生通过公共美术课程的学习,实现陶冶性灵、启迪思维、完善人格的目的,发挥美术文化对于人更好地生存和自由发展的普遍意义。

关于课程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施良方先生曾对此做过列举和归纳,其中最为普遍的定义是:课程即教学科目。①当然,这只是对课程这一概念最为直观的解读。事实上,课程的制定还包含了来自社会、学科以及学习者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课程不仅是文化传播、传承和创造的重要阵地,也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化集合体,即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体到公共美术课程,其课程文化将成为大学生这样一个艺术接受群体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成长的土壤。其教育结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理解和对待艺术的态度和方法,并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艺术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公共美术课程文化构成的重要性。

二、高校公共美术课程文化的现状分析

自1998年教育部正式发文强调“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以来,公共美术课程已普遍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笔者选取了广州几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对公共美术教育的认识多半还停留在宏观的理解和认同上,加之对公共美术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研究的相对滞后,导致很多学校的公共美术课程普遍存在课程目标模糊、课程体系欠合理、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公共美术课程文化的选择。

目前,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分为理论、鉴赏和实践三大类,前两类为课程设置的主体。就这两类课程设置的现状而言,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公共美术课程“守固”的文化观念。所谓“守固”,是指对于既定的艺术理论和价值体系持有坚守的态度。其主要表现为课程文化的选择,更偏重于对传统观念中的所谓正统的、主流的艺术史体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艺术家、艺术思想和作品的关注;文化切入的角度,更加侧重于对艺术演变的历史性讲述和对作品的审美性描述。当然,这样说并无意否定此类课程自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而只是从课程文化空间的生态性角度来看,这种偏向有可能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以开放的文化视野,从文化交流、发展的角度关注艺术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历史。二是缺乏以当下的眼光解读新的艺术现象和作品,对于具有争议的艺术话题常采取较保守的态度。大量欣赏类课程,主要围绕经典艺术作品展开,使得学习者习惯于“欣赏”而不“批评”,丧失了应有的审美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三是缺少对地域本土文化的发掘,没有给予具有强烈本土和民间审美趣味的美术文化足够的重视,削弱了课程文化在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情感形成方面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当今大学特有的体制和学术特点为公共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求公共美术教育在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全体性、普及性、系统性等学科特色之外,还应体现自由性、开放性与交融性的文化特征。那么,公共美术课程,应该如何建构更为合理的文化空间,才能既在塑造大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创新的文化意识和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文化品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又能更为客观地展现美术文化的多元化面貌呢?这个问题仍有待于研究者、教育者不断思考与实践。

三、对高校公共美术课程文化空间重构的思考

课程文化研究者往往在构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陷入了坚持“主流文化”还是倡导“多元文化”的两难境地。坚持多元文化论者认为所谓“主流文化”是一种霸权文化,非主流文化常常受到不合理的对待,即忽略、肢解、歪曲、刻板化理解。②而坚持主流文化论者认为非主流文化无法完整、全面地体现文化的整体特征。此类争论无疑在主流文化与其他非主流文化之间建立起了二元对立的壁垒关系。这样的文化话语权矛盾也同样存在于公共美术课程中。

“人类文化都存在本质的、固有的联系”,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是相互割裂的。它们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文化的溯源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历史中的辉煌文化,往往也是在多民族、多地域、多种类型文化形态的不断交流中逐渐形成的。美术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突破二元对立的观点,在“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中建立起一种多元互证的关系,即允许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于公共美术课程文化空间中,成为相互引证所必需的对象,并从联系的、动态的、多元的角度重新切入固有的和新的艺术文化材料中,尝试多维度解读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现文化碰撞与交流的痕迹,通过“证”的过程揭示任何文化都是平等、独特又相互联系的本质。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历史与今日的丰富内涵。丧失了其中的一种,另一种也将大为失色。

总之,重构公共美术课程的文化空间,必须首先形成明确的课程目标。如前所述,公共美术课程至少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美术文化的传承两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前者要求课程文化选择和构成,不仅注重丰富学习者的审美经验,同时也要体现公共美术课程对于学习者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普遍意义。后者要求课程文化更好地体现“美术文化生态”的自然格局,尊重每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尽可能给予其平等的话语权。

注释:

①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7.

②陈时见,朱利霞.一元与多元:论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5—28.

③王小甫,范恩实,宁永娟.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9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要培养和造就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艺术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视。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艺术教育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亟待加强和完善。本文从艺术分支的音乐与舞蹈八手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进行了论述。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教授曾这样定义“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必须对现阶段教育进行改革。在素质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艺术教育也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从音乐与舞蹈谈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与其它教育活动都意在培养人的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春秋时期孔子作出的著名论断,因而音乐教育的社会意义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广博易良,乐教也”孔子认为音乐能够对人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只有受过音乐教育的人才能称得上“仁”人,也就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在1990年之前我国高校长期忽视音乐素质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不利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自1997年开始,随着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呼声的提高和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国内高校也开始意识到了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在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开始了教学改革。

舞蹈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简单的蹦蹦跳跳和单纯的为锻炼部分肌肉群的形体训练,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参与力,以发现美和创造美为目的全身心的、综合性的艺术,因此舞蹈教育的实质是审美教育。普通高校对大学生的舞蹈教育也是为了顺应改革潮流,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参与力,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普通高校开设舞蹈课程,会教会大学生如何欣赏美、表现美和发现美,使普通高校大学生更近距离,全方位地去感受舞蹈各方面的美,使大学生的内心得到升华。

二、目麓我国高校艺术——音乐与舞蹈教育现状

由于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为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让广大达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教育界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拿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与舞蹈教育来说,首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课时安排都存在一定问题。就目前各大高校的艺术课程设置来看,除了艺术专业院系以外,其它院系的课时安排都十分有限。艺术课都设置为选课程,多则一学年,少则一学期,而且每周仅一到两节,

对于有些音乐素质极度贫乏的大学生来说可说是杯水车薪。一周一次的课程安排也使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连续性,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其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现今普通高校大部分的学校都是礼堂式的音乐欣赏授课形式。这种形式也很难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因此更容易产生对音乐学习的随意性,也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其次,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音乐教师编制不够,教师专业搭配不当的问题。人员的缺乏与重视程度的不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不分授课教师具体专业的随意性授课方式,教师专业的偏差也导致授课过程只是简单的播放音像资料的过程,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艺术课程的课外活动实践参与面不广。艺术教育的特色就是第二课堂,几乎所有高校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教育,组建艺术社团、举办艺术活动与艺术节以及参加各种艺术竞赛艺术表演,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的教育是课堂艺术教育很好延伸。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性并不广泛,活动的参与者只局限于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因而从各方面来讲,我国高校目前的艺术教育的现状都必须加以改进与完善,以达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

三、对目前我国高校艺术——音乐与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

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有很多教育者提出了建议,笔者相对于我国目前艺术教育的现状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思考。

第一,教学模式、课时安排的不足,问题在于课程的设置。高校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改革中可以建立中心课程体系,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课时,加长适应改革需要的选修课程的课时。这样就可以适当连续的进行艺术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对于师资的问题,要完善师资的专业知识结构。师资力量薄弱也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分配上,要尽量让每位老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能只认大专业而不分小方向,教师授课专业对口就可以做到有话可说,有课可讲,这样也可做到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

第三,艺术教育特别是舞蹈与音乐,必须进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教师传授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实践性教育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上三点是最突出的问题,除此之外艺术教育观念的创新、艺术课程的细化安排等问题也是需要在教育改革中不断改进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我国早期著名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在党中央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艺术教育既是教育规律本身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艺术教育分支的音乐与舞蹈不仅能造就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同时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育改革是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艺术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的改革进行了细致的思考,提如了可行的办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时刻以国家教育政策方针为指导,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最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篇10

如今,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在培养目标上偏向职业性,从根本上混淆了高师美术教育观念,美术教育传承着最初以写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教授技术性的东西,研究画种的技法,过分强调既定的知识结构与单一技能,这种滞后性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很难融入当今社会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当代社会的很多艺术语言都依赖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大众传媒与数字媒体。然而,处于当代艺术背景下的一些高师院校的美术教育故步自封,采取一种排斥的态度,未能浸染这种多元化的时代精神,无视当代艺术的创造性,缺乏学术前沿性。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吸收当代艺术的优势,做到与当代社会文化真正的对话与交流。3.课程设置有待完善目前,我国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显示了高师美术教学在艺术观念培养方面的滞后。把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等学科完全独立出来进行封闭式的教学,会使其无法与当代艺术相联系,且导致一些师范生的理论知识匮乏,没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二、当代艺术语境下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对策

1.明确的培养目标高师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能力较强、适应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状况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将从事美术基础教育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美术专业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要区别对待高师美术教育与职业美术教育的不同,高师美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培养职业画家或专业设计师,而是合格的中小学老师,所以要特别重视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师范性,而不是把高师美术教育与职业美术教育等同。高师院校还应加强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学,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认真上好就业指导课,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总而言之,只有明确了高师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服务的优秀人才。

2.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就目前我国高师院校美术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来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重视理论教育,忽视技能训练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必修课稍作调整,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教学实践内容,提高师范生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使其了解我国的教育现状,培养师范生特有的师范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如,对专业水平一般的学生要求做到全面发展,多激发其他方面的潜能;专业拔尖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一专多能,涉猎书法、设计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发展。另外,选修课作为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的一个平台,应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高师院校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教育实习的机会,还要提供见习机会,先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感受教师这个工作身份,为教育实习预热。学生可以通过见习回顾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而完善自己。在教育实习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完善美术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前沿的发展状况,培养其美术素养。

3.加强师范生的职业培训第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结、教学实习等实践课程的质量;第二,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第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第四,面对教育实践课、教育理论知识和美术专业课能不偏不倚,合理分配高师美术教育的课程比例。为适应中小学美术培养目标,学校不仅应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应加大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4.加强高师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师范生,高师美术教师在注重自身专业要求的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作为高师美术教师,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在做好教学的本职工作外,还要与时俱进,紧跟当代艺术潮流的步伐,吸纳新潮的优秀思想,帮助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以适应当代美术教育的要求。此外,高师美术教师还要注意课堂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