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行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8:07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1

1严格的进入管制与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不足

自从中国政府认识到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以后,政府便高度介入了这个行业。况且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就业、税收、上下游产业关联效应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政府应该从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关注其发展。于是,在确定了“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方针后,我国政府便采取了严厉的进入管制措施,“推动”汽车工业的“产业集中化”的发展:

1.1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即对于轿车、轻型车整车及发动机投资项目,不分限上限下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以此限制社会资本盲目进入汽车整车和发动机生产领域,加剧汽车产业“散乱差”的局面。这使我国的民营资本面临着高昂的行政型进入壁垒。

1.2严格的目录管理制度,即只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特定企业和特定产品,才能开工生产和销售,同时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也受到严格限制。目录管理强化了结构刚性,加大结构调整的难度,严重阻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那些没用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凭借此得以存续,而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却难以有被认可的身份。

严格进入限制的严重后果就是我国进行产品自主开发、能够自主经营、自我决策的民营资本不能进入汽车工业,就像奇瑞、吉利都曾是被限制进入的企业。由于缺乏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载体,我国汽车工业所吸收和消化的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扩散,实践中成长的产品开发能力和经验更无谈起。

2政企不分导致国有汽车企业的目标变异

2.1企业产权不清晰、责权不明确导致企业目标错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汽车领域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但是,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产权模糊、政企不分的现象。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实际上仍旧是作为大股东的政府机构或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任命,企业的中上层管理人员也是国家干部。因而,对他们的考评主要依据政府部门人员考评方法进行,侧重个人素质高低和处理人际关系等管理能力大小,而忽视对经济领域中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和决策能力以及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表现,他们的解职或调离现有职位也往往不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绩效。激励机制对经济活动的偏离使这些国有企业的目标发生变异。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内在经济利益的动力,要求不断的获取更多的利润,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取决于市场。因此,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把眼睛盯向市场,按市场的需要调整生产方向、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降低成本等等。但是,他们与之相比则恰恰相反,关心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进步与创新,而是完成上级的任务。他们缺乏进步的内在动力,并力图使企业的经营不存在风险或尽量避免风险,从而保住企业领导者自己的乌纱帽。

2.2政府保护监管过度引发企业管理和经营目标混乱。我国政府对汽车工业实行了严格的保护和管制,使得这些企业躺在跨国公司的技术中就可以获得比其它行业高得的多的利润。面对这样一种环境,这些企业的决策者自然选择了“没有风险、短期见效”的依赖国外产品技术的道路,尽管这并不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他们所要努力的便是继续游说和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限制竞争。另外,他们还需要做的就是,编造各种神话,将自己不能进行自主开发归罪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太小,从而为继续依赖外国产品技术制造托词:后进国家必须首先依靠引进外国产品技术把规模做大,然后才能有财力进行自主开发。

3地方保护主义造成我国汽车工业的“散乱差”

我国汽车工业的“散乱差”似乎成了一个无法治愈的顽症。这也是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一直无法跳脱“强调规模,提高集中度”的发展思维的原因之一。究其原由,这与我国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着直接联系。

3.1分权和分税影响中央和地方的格局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放权让利改革战略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中国的政府权力控制体系和利益关系也在逐层下放。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权改革,在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同时,也进一步诱发了地方与部门利益,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二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摩擦,由原来的潜在形态转变成现实形态。在决定企业的投资与撤资、扩张和收缩、进入与退出时,必然造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与竞争。

3.2利益冲突引起地方保护主义兴起中央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心,更关注国民经济的综合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而地方政府则更注重封闭式的区域性的经济利益。在发展汽车工业的问题上,中央政府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通过行政性手段控制市场进入。而地方政府在为了狭隘的地方利益,尤其是受“功绩导向”的考评机制激励的地方政府领导人为了自己在位时的政绩,采取各种办法突破中央政府的政策壁垒,进入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他们或者找出种种项目上马的理由,与中央讨价还价,以达到项目立项或者中央政府投资的目的;或者充分利用手中的审批权限,采用“化整为零”、“先斩后奏”、“谎报军情”等办法,进入汽车行业。

3.3政府参与引发“散乱差”。单个地方政府的进入随即便引发地方政府争相进入的激烈竞争,主要表现便是大量的行政性重复建设,从而使我国以产业集中度为目标的产业政策基本上失去了作用。地方政府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权限和投资冲动导致了我国汽车工业“散乱差”,同时也是我国KD(KnockedDown即散件组装)组装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美]彼得・F・德鲁克.公司的概念(theConceptofCorporation)[m].罗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汽车重要政策与法规.北京:国家机械工业局,2001.

[3]曹南燕,刘立群.汽车文化――中国面临的挑战[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2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们生活明显改善,为我国汽车工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虽然遇到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我国汽车产业还是出现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产业规模、产品开发、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对外开放及法制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5年间,我国汽车产销从2005年的571万辆和576万辆增加到2010年的1826万辆和1806万辆,年均增长均超过25%,是我国汽车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阶段。2009和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排名世界第一,摩托车产销量连续17年世界排名第一,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汽车工业国际地位逐年提升,成为世界汽车工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比重由2005年8.59%上升到2010年23.5%,摩托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汽车工业成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比例处于上升趋势,2005~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772亿元、3566亿元、5034亿元、5832亿元、7637亿元和10406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50%、1.65%、1.89%、1.86%、2.27%和2.61%。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取得长足发。“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最快和自主品牌发展最快的5年。企业普遍加大了研发投入,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由2005年的1.66%提高至2009年的1.93%,一些重点企业的研发投入远高于行业水平。在自主创新较为薄弱的乘用车领域也取得了很大进展,2010年末乘用车自主品牌数量达到208个,较2005年末增长1.8倍;销量达到627万辆,是2005年末的2.6倍,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5.6%。其中轿车自主品牌数量达到100个,较2005年末增长2.7倍,销量为293万辆,是2005年末的3倍,占轿车总销量的30.9%。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乘用车和商用车比例,2005年为68.9:31.1,2010年为76.1:23.9。载货车重、中、轻、微比例,2005年为15:13.1:56.3:15.6,2010年为27:6.8:50.3:15.9。产品结构明显趋于合理,1.6L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比例较5年前提高4.4个百分点,达到68.8%;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行业内联合重组取得新的进展,上南合作、兵装和航空合作,通过长安整合哈飞、昌河等联合重组,大大提升了汽车企业的整体实力。

2010年,整车前5家企业产量集中度比5年前提高5个百分点,从65%提高到70%;私人购车已成为汽车消费主流。2009年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总保有量的比重为72.8%,比5年前增加10个百分点;汽车零部件工业已形成较大规模、较好水平、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我国汽车生产配套及维修提供基本保证,零部件产值及出口值居世界第四位。

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工作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汽车排放达到国Ⅲ标准,乘用车整体油耗水平比2002年下降15%左右;新能源汽车被国家列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国家正在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动已经在全行业迅速展开。

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特点

汽车产销高开稳走,持续增长。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平均每月突破150万辆,全年累计生产和销售汽车1826万辆和1806万辆,分别增长32.4%,刷新全球历史纪录。摩托车产销分别为2669万辆和2659万辆,增长5%和4.4%。

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稳步发展。2010年上半年,受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力度减弱影响,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逐月回落。下半年,在节能汽车推广政策推动下,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逐步回升,全年共销售946万辆,增长31.5%。

自主品牌汽车份额继续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销售627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45.6%,市场份额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万辆,占轿车市场的30.9%,市场份额提高1个百分点。

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行业有4家整车企业产销超过200万辆;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合计销量占全行业的70%;排名前10位企业销量比重超过8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全面推进。2010年,我国汽车产品燃料消耗量公示制度全面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系统通告12批,累计152家企业、11124条数据。“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政策6月起开始实施,截至年底,共4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37家企业272个车型纳入节能汽车推广目录,促进了纳入推广目录车型的销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由13个扩大到25个,6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共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工程目录》。

汽车进出口市场发展态势良好,进口大幅增长。累计出口汽车整车56.6万辆,增长53.2%;金额69.9亿美元,增长34.7%;出口摩托车904万辆,增长45.3%,金额40亿美元,增长41.4%;出口零部件218亿美元,增长44%。累计进口汽车整车81.4万辆,增长93.3%,金额306.4亿美元,增长99.7%;进口零部件213.2亿美元,增长46%。进口总金额567亿美元,增长71.2%;出口总金额518亿美元,增长40.8%;进口总体大于出口,逆差49亿美元。

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汽车工业全年总产值43358亿元,增长36.3%;销售总产值42646亿元,增长36.7%。1~11月份汽车工业营业收入39351亿元,增长38.8%;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119亿元,增长54.8%;实现利润总额3314亿元,增长66.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汽车产量增幅。

“十二五”汽车工业总体发展趋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保持我国汽车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产业总体将延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走势

从宏观经济方面看,尽管中央已将“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定位在7%,但各方预计2011年GDp还将保持9%左右的增速。同时2011年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通货膨胀压力大,进一步扩大内需存在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突出。

从政策层面看,虽然国家明确2011年仍然执行原来的车船税政策,但振兴规划提出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已经全部退出,政策的重点将转向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随着北京交通治堵政策的出台,各地正在酝酿效仿北京治堵政策,将对2011年的汽车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消费层面看,维持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人们的收入将进一步提高,二、三线城市乃至四、五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增长超过一线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的汽车消费将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虽然还有如油价、停车费上涨等使用成本增加因素的存在,还是挡不住人们的购车欲望。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和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对我国保持和拓展外需形成较大制约;同时,国内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汽车产业发展中还存在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较低等矛盾和问题。

(1)能源问题。由于我国石油储量有限,200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2%,2010年达到55%,10年后可能超过70%。一旦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有变,我国能源安全确实堪忧。

(2)零部件产业问题。我国要建成汽车强国,零部件是最重要的基础。现在的整车企业发展较快,但缺乏强大的零部件企业作为战略伙伴,高端零部件企业几乎全为外资独资和控股。

(3)我国需要走向汽车生产强国和汽车社会的国家战略。首先,政府各部门要协调一致,产业准入、财税体制、研究开发、市场体系、资源利用与回收等方面的政策导向要一致;其次,各行业之间也要有一致的发展战略,如汽车发展与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汽车产业发展与钢铁、石油、电子等产业发展,汽车制造业与汽车装备、物流发展,汽车使用与汽车销售、维修、改装以及回收利用再制造等都需要协调一致。

(4)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清晰而全面的海外战略。企业应考虑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并重,学习外国大公司进入中国的做法,认真研究分析产品和资本输出目标市场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从双赢的角度制定战略。

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保持汽车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我们要把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解决汽车产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着力点,以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质量品牌、中小企业发展,保持汽车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目前,行业要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我国汽车工业要努力完成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完善各领域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合理的研局,打破技术瓶颈,基本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树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对此,汽车产业需要重点掌握整车技术、先进的自动变速器技术、智能电子控制技术、nVH控制及测评技术、轻量化设计与应用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加强零部件发展。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汽车强国的短板。零部件企业应加强自主开发,提高电子化水平,提高系统化、模块化供货能力,与整车同步开发。整车企业应将扶助零部件发展作为主要战略,扶持一批战略伙伴。

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的形成是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针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结构特点,应按照“由专业化到规模化”的原则,通过横向并购实现资源的整合。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汽车产业新一轮调整和转移带来的机遇,推进与跨国公司合作,培育我国的跨国汽车企业集团。

加快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巩固传统发展中国家整车中低端市场,加快向中高端市场转变,稳步进入发达国家整车中低端市场。拓展汽车零部件国外配套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中高端市场,逐步提高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市场比例。增加出口汽车品种,加大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出口,推动零部件出口从以机械类为主向机电类、电子类产品为主转变。推进企业向国际化发展,构建境外自主营销体系和配套物流服务体系。

开拓二、三级市场及农村市场。开发适用产品,完善农村市场销售服务网络,推动我国农村汽车市场由以运输类车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向乘用车、商用车并举的多元化结构转移。重点发展微型、轻型载货汽车、交叉型乘用车、轻型客车和低端SUV车型,同时,加快经济型轿车进入内地中小城镇的步伐。

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汽车工业应把握历史机遇,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战略,结合我国国情,确定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重点。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3

日前,吉林市已经把加快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作为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重点,正在利用吉林通田汽车公司的经济型轿车生产目录进行招商,尽快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同时,以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利用江南工业集中区的区位优势,规划建立了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吉林汽车工业园区总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发展区规划面积18.5平方公里),形成了较大的产业发展区域空间。通过建设和发展吉林汽车工业园区,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形成6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和更大规模的零部件配套生产体系,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使吉林汽车工业园区成为我省轻微型车、mpV车、经济型轿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重要基地。现在,通过吉林市与一汽总公司的密切合作,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开始突出显现: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与日本大发公司合作年产6万辆D82a系列多功能车项目正在实施,后续的1个车型已完成设计,到2010年,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将实现轻微型车产销20万辆;利用吉林通田汽车公司的经济型轿车生产目录进行的招商活动取得积极进展;吉林东光瑞宝车灯有限公司、龙山有机硅集团、北方捷凯传动轴有限公司、吉林航盛宏宇电器公司、吉林圆方机械制造公司等众多零部件企业在技改、扩能、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也取得快速发展;域外境外一批汽车生产商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提出了到吉林市发展的意向。

据悉,省政府正在研究给予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政策支持的意见,这是非常符合我省发展实际的重大战略之举。随着扶持意见的出台和实施,我省汽车工业必将实现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性发展。鉴于吉林汽车工业园区是我省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构建长吉经济带不可缺少的基地支持,因此,在给予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把吉林汽车工业园区纳入我省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同等级的扶持和帮助:

一、把吉林汽车工业园区摆到与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同等战略地位,纳入全省汽车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给予同等级支持。

二、在支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申报部级的同时,把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同时列入申报名单。在国家正式批准之前,按照省级权限范围,准予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先行享受部级开发区的相应政策。

三、在产业发展上,根据吉林汽车工业园区以轻微型车、mpV车、经济型轿车为主的实际情况,在汽车产业布局上给予同步考虑,凡是适合到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发展的汽车产业项目,优先安排到吉林汽车工业园区。

四、在汽车产业招商引资上,把吉林汽车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纳入省级统一组织的重点招商活动。

五、吉林汽车工业园区的重点发展事项,纳入省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计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协调。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4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工业重要性

一、引言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开端要追溯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源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八五期间,我国政府特地将电动汽车正是列入了国家攻关项目,受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八五期间我国攻克了核心的电动汽车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级先进技术水平。九五期间我国将电动汽车纳入到国家科技工程项目中,研究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实施问题,十五期间又列入了“863计划”,最终电动汽车产业化获得了实质性的成果。2006年后,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将电动汽车投入到商业化的生产和运作中去,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到市场上进行销售。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来看,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是最为直接的推动力。

二、重要性的原因分析

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之后,我国之所以大力扶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我国汽车工业能否实现真正腾飞的关键所在。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下面就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实际来分析原因。

(一)经济转型

过去三十多年间,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果,经济建设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中的弊端开始渐渐凸显,比如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产能建设低水平重复、生产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和有效率地发展,因此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号召各行各业都要逐渐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社会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扶持和发展低耗能高产值的行业,淘汰高耗能产业。无疑我国传统的汽车工业属于高耗能粗放式的制造行业,而新能源汽车很明显更为节约生产资源,更不易造成浪费。因此我国汽车工业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调整,必须依赖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

(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逐渐递增,至2011年6月底,有数据显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另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巨大的消费需求,我国汽车消费量将只增不减,汽车产销量也将再创新高。在我国汽车行业不断繁荣发展的进程中,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成为了限制我国汽车行业实现更高发展水平的最大瓶颈。众所周知,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依靠汽油、柴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我国汽车消费量激增加快了这些能源的消耗,一来虽然我国石油资源储备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严重不足,石油资源消耗过快必然加剧已经客观存在的能源危机,使得我国能源生产和供应更加紧张。二来为了保证居民对能源的需求,我国加大了石油等能源的进口,随着供需缺口的扩大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安全将受到越来越深的威胁。另一方面汽油以及柴油的使用量剧增,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危机。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威胁,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必须寻求突破,以更为清洁干净的可再生资源来代替传统的石油资源的使用,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

三、重要性的体现

出于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状况,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真正转变和腾飞的必然选择。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又是如何促使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腾飞的呢?下面就简要说明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性的体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汽车工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利于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汽车品牌。由于我国传统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总是落后于西方国家,直到至今外国品牌以及中外合资品牌占据了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我国的研发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我国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储备丰富,同时拥有资源和技术两大发展优势,我国新能源行业比较容易构建竞争实力雄厚的品牌,从而增强我国汽车行业的总体实力。其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实现新能源应用的普遍化,从而大大地降低消费者使用汽车的成本,直接增加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推动又反过来促进汽车工业往高层次发展。最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利于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工业生产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降低我国汽车工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加快汽车产品更新以及加快汽车行业的周转速度,从而降低汽车行业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扩大利润空间。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5

关键词:十堰;汽车城;发展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经过40多年的发展,湖北省十堰市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载重车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用车、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汽车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8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十二五期间,十堰市在“依托服务东风、依托地方资源,发展十堰经济“战略方针下,着力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汽车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迅速发展,企业优势日显突出,已经形成了以商用车、客车、微型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一、十堰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东风商用车的三次创业历程

经过45年的发展,十堰市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四十多年来东风商用车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走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80年代,东风公司开始第一次创业,大力发展以5吨车为主的中型商用车;90年代前期开始以轻型车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进入新世纪,东风商用车迎来了以重型车为发展重点第三次创业。在发展历程中,东风商用车可谓历经坎坷、好事多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东风商用车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大品牌,其产品吸纳了很多国外先进技术,在市场中非常具有竞争力。2013年东风商用车全年中重卡销量达16.3万辆,销售收入近400亿元,行业龙头地位稳定。

(二)十堰市地方汽车产业的突飞猛进

十堰市汽车产业的大发展,不能仅靠东风商用车这一条巨龙在国际和国内的大舞自腾飞,必须有十堰地方汽车产业的鼎力相助才能实现更加宏伟的远大目标。为了做大做强十堰汽车产业,全面提升汽车城地位,十堰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一主四大”的战略目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整合了资源,形成了“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研发”产业链条,形成了汽车生产制造区、产业聚集区、产品供应集散区、品牌发展强势区等工业园区,打造区域性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具备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研发的三大优势,汽车产业不断扩大,日益呈现集群化的特点,汽车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与汽车工业相配套的交通状况不断改善,十堰汽车技术和汽车制造的西向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培育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着眼于提高十堰地区汽车产业的竞争力,通过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的扩散效应,使得资金,资源、信息以及人才向限制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域单元聚集,然后通过龙头企业的优势,实行汽车产业的兼并和重组,把经济发展的动力扩散到整个十堰地区,着眼于政策导向,把优势资源向重点开发地域单位的积聚,提升整个十堰地区经济的发展能力,构筑十堰优势汽车产业的发展能力。十堰一直以来围绕重点开发区域的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促进合理的布局,致力于龙头企业的较快发展,依托资源较好的开发区域,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努力提高汽车产业结构的全面提升。

二、新世纪十堰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分析

(一)十堰市汽车产量的增长分析

新世纪以后,十堰市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目前已驶入汽车工业发展的快车道。2000年,全市汽车产量11.51万辆;2004年达到20.15万辆;2009年达到36.21万辆;2013年,全市汽车产量突破了60万辆,十五年来,十堰市的汽车产业每五年产量增加近一倍。汽车工业总产值更是步步提高,截至目前十堰完成汽车工业总产值11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比2000年增加近5倍,全市有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企业6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20万人,年产汽车60.61万辆,汽车工业具备年产各类整车80万辆的生产能力,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十堰的汽车产业生产经营已辐射到25个省市。

(二)十堰市汽车产业就业提高分析

汽车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不仅数量较大,而且技术含量业较高,2004年,十堰汽车产业自身的12万名制造业职工的就业,拉动了将近10万名相关产业的职工就业,占全市就业人数的11%。2009年十堰汽车行业直接就业人数为17万人,直接带动相关就业人数达到12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11.6%,2013年汽车产业从业人数近40余万人,占十堰总人口的近12%。

三、十堰市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向

对于十堰来说,以汽车产业带动城市战略,通过“大十堰”的发展辐射,重新整合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推动城市化,带动工业化,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个“国际商用车之都”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约1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呼之欲出。2009年,十堰市提出全新战略:突破地理界限,整合经济资源,促进物流商贸,力争用10年时间把十堰建成鄂渝陕豫区域性中心城市。2012年,十堰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上升为湖北省省级战略,并且做出了全新的定位,明确提出了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的战略目标。

(一)百万辆汽车城市建设规划

通过东风公司《政企共建百万量级汽车城合作框架协议》及东风公司十堰基地“61行动计划”的实施,实施东风商用车公司联合工厂和动力总成工业园、零部件工业园、东风实业、装备工业园、特种商用车工业园、水电气等公用配套设施等东风项目,以及十堰市围绕上述项目展开的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7大物流通道项目建设等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地方骨干整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企业扩能升级,有利于我市推进汽车工业新一轮大发展,建设百万量级汽车城。汽车产业是十堰市“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产业,“十二五”期间十堰市将着力实施“百万量级汽车城”建设目标。以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为重点,加强东风公司和地方汽车板块的良性互动。围绕做大整车,做强总成,做精零部件,提升十堰汽车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十堰汽车城地位,通过培植10大整车企业、10大专用车企业、100家过亿元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汽车产销量突破1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把十堰市建设成为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二)十堰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

用国际化的视野、全产业链的思路谋划国际商用车之都的建设,立足十堰实际,到2020年,把十堰建成国际商用车之都,成为商用车人才集聚的洼地、产业创新的高地、投资兴业的福地、国际贸易的热地、汽车文化的圣地。汇集国际知名的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建成世界一流的商用车及零部件研发中心,拥有世界知名的商用车及零部件品牌,东风商用车品牌价值跃居世界前三,实现全系列商用车(重、中、轻型货车和客车)产销量世界第一,商用车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把十堰市建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用车创新与制造中心、商用车国际会展中心、商用车流通与服务中心、商用车文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6

一、坚持开放方针,应对“入世”挑战

“入世”后国内汽车产业面临着严峻形势。入世时,我国严格履行承诺,逐年大幅下调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调整和取消非关税壁垒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产汽车尤其是国产轿车生产规模小,价格大大高于国外,新车型少,大部分车型都是落后车型;国内零部件工业配套能力不足,无法支撑整车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面临着考验。

面对挑战,我们采取了迎难而上的方针。针对国产汽车可能面临的严重冲击,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研究和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合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入世谈判中争取到的过渡期,灵活使用配额管理等手段,有效地缓解了进口汽车大量增加给国内市场带来的冲击。汽车生产企业积极主动利用外资,加快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消化吸收,促进跨国汽车公司将资本和新车型更多投入合资企业中,国产汽车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国内市场的扩大更成为汽车工业发展最强有力的助推器。大潮之中,我国汽车工业呈现“井喷”之势,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以来,汽车进口增势平稳,基本未对国内汽车产业造成冲击。从数量看,进口汽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到4%,轿车不到6%。由于进口车型中主要是国内不生产或供不应求的车型,且渐趋高档化,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补充国内市场需求的作用。并未对国内汽车市场造成大的冲击,反而促进了国内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二、入世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国汽车工业在开放竞争中锻炼成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在市场竞争和国家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出现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民族企业。汽车工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销量快速增长。2001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33.4万辆,同比增长13%,居世界第8位。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了727万辆,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5年年均增长25%。

二是自主品牌企业发展迅速。经过20年的对外合资合作,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发展自主品牌的新时期。“入世”前后,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取得轿车生产资格,随后,华晨金杯也推出了中华轿车。再加上原来的夏利、比亚迪(原秦川),这些企业充分利用我国对外合资合作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零部件基础,并且抓住了“入世”后国内市场起飞的机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企业都把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发展自主品牌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下大力气提高研发能力,并对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途径和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是行业组织结构出现可喜变化。汽车工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以全球为市场的工业。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行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战略重组,呈现出以大集团为主导的趋势,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大集团成为行业整合的最主要力量。

2006年行业排名前十家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605.2万辆,同比增长25.55%,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87%,比上年提高了0.16个百分点。说明产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其中,销售排名前五位的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和北汽5家企业,共销售汽车471.58万辆,占总销量的65.34%.

四是行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556.16亿元,实现利润767.93亿元,同比增长46.03%。特别是重点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4家重点企业实现利润354.15亿元,同比增长53.25%。利税总额占全行业利税的54.17%。

五是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高速增长。“入世”以前,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量很小,“入世”以后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步入快车道。2000年出口仅为35.1亿美元,2006年汽车商品出口达到281.44亿美元,同比增长42.67%,2001―2006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7.8%,呈加速增长态势。外资的不断进入、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迅速崛起以及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额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有发展成为全球重要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基地的趋势。

我国汽车整车出口自入世以来开始起步,轿车、皮卡、中重型卡车等自主品牌企业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出口汽车整车2.2万辆,2006年已经达到了34.24万辆(含底盘),同比增长超过95%。2002―2006年年均增长67%。其中轿车出口增幅尤为突出,全年出口9.25万辆,同比增长2倍。

三、任重而道远,我国汽车工业必须加快自主创新之路

虽然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开发能力弱、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不能适应市场完全开放后的激烈竞争。据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结果显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相比排名最后,且差距明显。综合竞争力是美国的41.7%,日本的42.4%,德国的47.3%,韩国的61.6%。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时机,市场的快速增长、多年技术的积累、规模效应的发挥都为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预计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850万辆。但必须看到,我国汽车工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国汽车产业的集中度还比较低,且出现结构性过剩的苗头。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看,年产销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的局面。而如今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的生产规模还未达到100万辆,单个车型更是在20万辆以下,离国际标准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分散性、低规模、低水平的现象并未消除,面临全球市场竞争的残酷现实,处于相对软弱的地位。

其次,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缓慢。高油耗车型产销比例过大,而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产品比例较小,。乘用车单车平均油耗高于工业发达国家,对能源供给形成较大压力,也对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自主开发能力弱,研发投入水平低。开发能力薄弱一直是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研发费用低。我国汽车企业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约占销售额的1%,国外已占到3―5%。二是人才匮乏。三是拥有专利和自主品牌数量少。目前国内销售的轿车中,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占据了市场份额的90%左右。由于国内企业未形成自主开发能力,许多企业不得不在技术和产品上被动地依赖外方,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处境。

第四,零部件与整车未能同步发展。通过对外开放、合资合作,我国整车产品的制造工艺及质量已接近国际水平,但汽车零部件生产却大大滞后。国内零部件企业整体配套能力不强,专业化生产水平低,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弱,跟不上整车开发的步伐。

根据以上分析,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加快自主创新,构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和汽车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在创新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同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研究机构、大学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要制定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财政、金融政策。

要大力扶持汽车自主品牌建设,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增强社会对自主品牌的信任度和认同度。

要发挥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对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加快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转化和吸收,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积极鼓励和倡导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和发明,保护发明创造者的合法权益。

要注重和加强新一代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这是我国汽车工业乃至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节能汽车的开发是当前重点,但新能源汽车是今后的战略选择,目前我们已经开始起步,要探讨如何通过原始创新实现跨越。

要建立强大的零部件支撑体系。这是全面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不能再走建立封闭式零部件制造体系、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和国外整车企业的道路。零部件行业要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一批有实力的零部件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要实行开放的方针。现阶段,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特征已充分显现,我们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汽车工业是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无一例外都是汽车出口大国。

2006年我国汽车商品进口额为208.78亿美元,进口汽车22.8万辆,占国内总资源的3%。汽车商品出口额为281.4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约占当年汽车工业总产值的25%。

扩大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特别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整车出口,是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汽车工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虽然近年来增长迅速,并且呈现出较大的出口潜力。但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整车出口方面,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没有明确的出口战略,海外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经营汽车出口的企业超过1000家,已经出现了恶性价格竞争的苗头;品质不过硬,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也时有发生。

汽车零部件出口虽然增长迅速,但国内出口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研发能力不足、假冒仿制等导致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已经引起欧美企业的关注;出口产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小;内部相互压价、不正当竞争问题严重。

目前,国外对我汽车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已有10起,特别保障措施2起。随着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规模和市场的扩大,我面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地认识,要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水平,加强预测预警,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6年8月17日,商务部和发改委公布了首批8个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及160个出口基地企业。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抓紧制定“关于促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规范汽车产品的出口市场秩序,解决运输瓶颈问题,积极应对出现的贸易纠纷,加大信息服务力度,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进口国技术法规和标准方面的服务。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7

【关键词】汽车;维修;管理;对策

前言

汽车的性能指标是确保汽车发挥正常使用效果的关键,汽车维修管理却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及使用寿命的基础。只有对汽车进行科学的维修管理,使其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才能为其安全、可靠行驶提供保障。但是随着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汽车维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汽车维修工作真正为汽车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汽车维修管理。

1汽车维修现状分析

由于受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限制,汽车维修行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对汽车维修管理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业标准有待完善。行业标准不完善,开业技术条件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从而阻碍了这些新型维修模式的发展。第二,汽车配件市场无序经营现象严重。目前的中国汽车配件市场无序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从生产领域来说,整车生产企业认可的配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剩余产能生产的配件、仿制配件、假冒伪劣配件等一同流入市场。第三,维修行业和汽车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在对个体汽车检修业户管理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的无组织状态,没有统一领导,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汽车管理部门对这些个体汽车检修业户的监管力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个体汽车维修厂设备不齐,技术落后,难以形成一定维修规模,无法保证当地车辆技术状况良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个体维修厂技术人员的水平较差,缺乏正规培训,而且设备陈旧,资金短缺,修理工艺停留在手工作业的水平上,根本无法保证汽车维修质量;小修厂收费标准极不统一,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个体维修小厂,检测设备不全或者根本没有检测设备。第四,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汽车维修全行业整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低、事故率高、维修成本高。第五,汽车维修方式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未能摆脱原维修方式的周期结构制约现在,仍有不少维修企业不是以检测诊断为依据,参照机械运行记录,综合评定之后来确定修理方案,而是以简单的经验判断替代状态监测,仍然是按汽车运行时间分期进行项目检修,致使修理项目与汽车实际故障状况不相符。第六,汽车诊断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不断增长,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维修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多种多样的维修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使得维修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提高。然而,现阶段有些汽车维修企业的故障诊断技术,检测手段和保养、修复技术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2加强汽车维修管理的对策

(1)根据汽车维修管理现状不断完善汽车维修管理机制。加强横向联合,形成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合力。由于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涉及交通、工商、税务、城管等多个部门,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而使各部门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大大削弱。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横向部门的配合,营造齐抓共管的声势。形成汽车维修市场的动态长效管理机制,汽车维修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市场,所以汽车维修行管部门要根据市场发展情况的变化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及时调整管理的方式方法。

(2)横向联合促进自律。促进企业内的横向联合,走专业化生产道路汽车维修专业化代表汽修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维修行业发展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附属和补充,从矛盾的相互作用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汽车工业发展,做好市场调研,为维修行业发展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调节供求关系,引导企业横向联合,走网络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促使汽车维修从附属型走向独立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健康发展。积极开展行业优质服务活动,汽车维修协会应结合全行业实际,开展“用户信得过企业”“优秀企业”评选活动,开展此类活动,利用外部机制,激励企业改制、转制,优化行业结构,净化行业风气,加快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维修市场。促进汽车维修企业间的自律,环境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问题,依据国外经验,排污严重的车辆占汽车总数的10%~15%,而这些汽车大多数是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维护造成的。因而车辆维护在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维修行业协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通过其自律作用,可以指导汽车维修企业认真承担汽车尾气治理任务,把住维修、质检质量关。

(3)重视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注重现代修车理念的培养,传统修车一直统治着我国修车行业,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汽车修理工,这种修车流程关键在于判断汽车故障点,这种凭经验修车在过去修车实践中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产车、进口车大量涌现,种类繁多,低、中、高档车应有尽有,汽车上的高科技产品的配置越来越多。这种局面对我国汽车修理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每位汽修人员必须面对这一切改变,墨守陈规、因循守旧者终将被淘汰出局。传统经验修车法将不再有昔日的辉煌,一个修理工今天修车遇到的问题,也许他以后永远不会再遇到,面对他的或许永远是新车,永远是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经验无处可寻,再也不能像传统修车那样,跟着感觉走,,感觉发动机坏了,就拆发动机,感觉变速箱有问题就拆变速箱。对于现代的轿车,这样凭感觉修车是非常有害的。改进汽车修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4)掌握新的维修技术。设备越是先进复杂,维修工作就越依附于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因而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其另外一个研究重点是不解体保养技术和现场快速修复技术。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多年来,我国在开发、研制检测设备仪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多家科研机构针对现代机械设备中的电气系统、电子自动监控系统的性能参数的测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建立以后的机械自诊断系统创造了基础。因而从长远来看,设备的自诊断系统将成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现有互联网上建立基于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设备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它可以让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实时了解到设备现场的运行状况参数,根据这些参数,故障诊断中心和专家就可以准确、及时地对机械的状况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解体保养技术及现场快速修复技术是施工现场保证机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因而一直是行业研究的重点。由于它们都是建立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基础上的,因而建议行业在这些方面多做工作,以扩大不解体保养及现场快速修复的适用范围。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8

关键词:汽车维修;经营现状;发展对策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提高,汽车市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汽车的保有量在呈直线增长,其中私家车的数量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长特别是私家车数量的增长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汽车逐渐加快着步伐走入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社会焦点问题汽车维修服务也就出现,另外在汽车进出口关税的不断减少,汽车市场的告诉增长,必然维修行业也会带动增长。随着我国不断增长的汽车数量,每年支付用于汽车维修和保养的费用以及相关的服务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中国的汽车维修业在汽车数量增长的情况下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下,我国政府对于公路的建设投资也在逐年的增加,无论是引进外资还是西部大开发等重点建设项目都使得公路建设的比重在不断地提升,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给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维修业也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维修业的发展。我国汽车修理行业的管理还不太完善。维修管理工作的涉及范围很广,系统性比较强,包括修理人员、作业步骤、检查故障、性价比分析等问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都一定会影响到最终的修理结果。目前我国的汽车修理行业的管理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修理行业的行业标准不是很完善,开业技术条件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其次,汽车配件市场无序经营现象非常严重。并且,对个体汽车修理户没有统一的管理,那些个体修理户处于没有统一领导的无组织状态,而相关部门对于汽车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不够。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汽车修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的汽车修理行业的维修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现在执行的主要的维修制度是“定期强制保养、计划预防修理”。“以预防为主”是这个制度的指导思想,它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是根据磨损规律曲线,即劳伦茨曲线来制定的。它实施的具体内容是:保养定期、经常保养、大修机械、大修总成和临时修理。这种制度虽然可以保证完好的机械技术状况,但是还存在一些缺点:首先,制定保修年限及作修理业内容所根据的磨损规律与当前的汽车技术实际的状况差距比较大,造成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的情况很容易。其次在检修过程中所根据的磨损规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与发达的国家比较,我国的汽车在使用投入后仍然处于所涉及到的各种服务的初级阶段。汽车生产率在修理行业较低、管理的水平也较低、服务的质量比较差、修理成本较高。目前,国内汽车修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修理行业总体的修理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修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是很强,这些现状已成为限制我国汽车修理行业不断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现有汽车修理行业的工作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甚至小学毕业,部分人员来自中专或各类技术学校,极少数是大专以上相关专业院校毕业。就修理行业的工作人员分布来看,很多低学历毕业生都在一线工作,他们的技术水平提高较慢,由这些方面来看,汽车修理行业的工作人员技术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然后他们再通过不断地实践锻炼,能够迅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针对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首先汽车修理行业要实现经营连锁化。这种经营的特点是在经营中过程比较简单、很标准、够专业、更集中,因此发展十分迅猛。很多行业主要的业态形式已是连锁经营模式,而且连锁经营正在成为未来汽车修理行业经营方式的发展方向。

汽车修理行业管理网络化。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各行各业普遍受到了高科技的影响。对汽车修理行业而言,采用计算机进行网络化管理,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缩短各工作流程的等待时间,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这种现代化技术手段,网络化管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我国汽车修理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汽车修理行业迈向一个新的领域。

汽车修理行业的人才专业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修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汽车修理行业发展迅猛,并已开始走向成熟,汽车修理行业不断向高档次、大规模、高水平发展。同时,汽车修理行业技术工人更加注重专业化,必须经培训持证上岗,同时重视汽车维修新技术培训,首先,要改进汽车修理人才的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力手能力。其次,汽车维修人才逻辑分析能力需要培养。对汽车故障,汽车修理人员要懂原理、会分析,要有独特的逻辑分析能力。再次,要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在汽车修理工作中综合运用各项能力,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已经趋于机械化、电子化和智能化,汽车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现代的汽修人员具备更加现代化的知识,以便适应更新换代的维修设备,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维修组织能力,以此来促进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威,浅析我国汽车维修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工业技术。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9

[关键词]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仪表

中图分类号:U2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97-01

前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实力、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工业发展,汽车行业以及电子行业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他们的改革进步也带动着整个工业的发展。二者作为工业发展的两大基石,各自进步又不断融合,相互促进着向前发展。如果说机械技术是汽车行业的筋骨,那么不可否认,电子技术就是汽车行业的那根神经,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汽车行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汽车仪表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其高精密度、高清晰度的智能系统以及高安全性、经济适用性都为汽车行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满足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的生活需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1、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自从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我们就开始了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步入信息时代之后,我们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这要归功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一个代步的工具。从几千年前的人抬轿子到后来的马拉车,再到后来的自行车,最后发展到燃烧石油的汽车,汽车的发展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如今汽车电子又给汽车这一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正当汽车行业的技术已经接近顶峰,开发商开始着重外形发展的时候,汽车电子技术又重现了商机,从电子技术入手,汽车行业又掀起了电子技术相互竞争的高潮。

汽车电子技术如今主要应用于发动机电子控制以及底盘电子控制。发动机电子控制包括电子控制喷油装置、电子控制点火装置、怠速控制系统等等。电子技术在这些系统装置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机械的反应能力,提高了灵敏度。比如电子控油装置优越于传统的供油系统的一点就是它可以提高汽油空燃比,增加汽油雾化度,提高了汽油的使用性能,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使得汽车处于一个更好地运行状态。而怠速控制系统更是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是汽车的精密度与灵敏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

2、汽车电子技术技术在仪表中的一些应用

2、1汽车电子技术在速度计上的应用

汽车速度计就是通过从汽车车轮获取转速或者通过汽车输出轴上获得转速信号,再经过相关的一些转速计算公式,最后得到汽车行驶速度。而汽车电子技术在速度计上是如何被运用的呢?通过电子技术我们可以准确获取速度传感器的信,再经过计算机快速准确的计算,输出精确地汽车脉速,经过与计算器中的数字进行比较,如果差值超过一定范围,那么计算结果将会被送到显示电路中进行数据更新。[2]

2、2汽车电子技术在温度计上的应用

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状态下,汽车电子技术在在温度计上的运用主要是准确测量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以及气缸内的燃烧温度和轴承温度,防止这些装置因为温度过高影响正常的工作,造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危险。现代汽车技术中的温度计主要有四大部件相互协调完成,其中包括a/D转换、温度传感器、译码器和显示装置等。

2、3汽车电子技术在转速表上应用

在现代汽车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发觉汽车电子技术在转速表中也可以得到很好地利用,因为它与传统的转速表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电子转速表更容易适应一些极端的环境,比如潮湿、温度过高或过低、震动等等恶劣环境,并且电子转速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汽车转速,使得快速报警装置运行更加理想。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运用一表多用装置,为现代汽车的发展提供更智能化、便利化的服务,使得智能仪表更加个性化,简便化。

3、汽车电子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不断进步的新气象。只有不断改进汽车技术、安全性能、发明新款车型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汽车购买需求,而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给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契机。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多,需要的服务也越来越精细,另外现代车辆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使得汽车必须有快速的反应、启动、安全装置等等,这样一种背景下,汽车电子技术无疑会成为现代汽车行业的宠儿。

3、1汽车安全

汽车电子技术在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向汽车安全方面发展的。运用雷达技术、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精确导航,利用红外线技术开发安全系统。利用电子技术检测轮胎使用情况,开发安全系统:安全气囊、车身动态控制系统。

3、2汽车通讯

随着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以来,我国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汽车电子技术中,以后的汽车即将变成一个移动办公场所以及家庭影院,为车上的乘客提供更多的娱乐服务,提供一个愉快地乘车体验。我们可以享受到车载音乐、车载视频、无线网络、智能导航、远程汽车诊断等等高新技术。一更长远的想法就是实现无人驾驶技术,利用卫星导航,相对人为驾驶来说,机器驾驶更加的安全客观。[3]

3、3执行器及传感器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传感器更加多样化、数量也更多,正不断向着高集成、高智能、微型化方向发展,未来的高智能化传感器可以更加准确的捕捉汽车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自动矫正,具有更强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为汽车提供更好的电磁波信息环境,保持高精度。

汽车电子技术在执行器方面的应用,电磁式的执行器、电动式的执行器、气动式的执行器以及液动式的执行器,未来的执行器,气动及液动的制式系统将会被电磁式启动器以及电动式执行器取代,汽车的输出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

结语:我国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是在汽车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改革的促进下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未来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中,汽车电子行业必将继续承担领航人、奠基石的角色,这一地位至关重要且是无法取代的。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的进程必将影响一个国家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我国对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汽车电子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努力加快各种技术的研发工作,努力将我国现代汽车行业发展到世界先进水平,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崛起。

参考资料

[1]邱爱兵,龙喜平.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11).

汽车工业行业发展篇10

关键词:汽车;汽车维修;现状;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拥有汽车的人群数量逐年增加,有力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进步,但也为其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对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现状

⑴汽车维修市场现状。近年来随着汽车维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为了规范市场发展,进行了多次改革,汽车维修合同制就是非常典型的改革之一,对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发展,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汽车维修行业起步晚,发展慢,合同制的实施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签订维修合同时存在很多模糊、不明确地方,大大减弱合同有效性,降低合同管理性能;另外,进行合同签署时,一些汽车维修方由于缺乏相关技术设备或者技术人员不能完全确保将汽车某些部位的故障排除,就会通过降价拒绝签署合同上的某些条款;一些车主由于和汽车修理方存在某种关系或者碍于信誉问题,会存在不签约或者认为没必要签约的情况;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不愿与汽车维修方签订维修合同。

⑵汽车配件市场现状。我国汽车配件市场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无秩序状态,无论是汽车配件的质量还是卖方提供的服务质量都长期受人诟病。近年来,我国针对汽车配件市场进行了大量整改治理,虽然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没有针对汽车配件市场的管理体制,没有完善的规范的归口管理,漏洞较多。汽车配件市场的这些现状严重影响汽车维修整体行业发展。另外汽车维修行业管理还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简单、机械等问题。

2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有效管理对策

⑴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促进汽车维修合同制建设进程。为了促进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和汽车维修市场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完善汽车维修合同制。1)加大汽车维修合同制的宣传力度,通过交通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对广大车主和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宣传教育,并且针对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教育,提升其对汽车维修合同制的重视程度。2)相关部门加强对汽车维修企业监管力度,经常进行抽查,确保汽车维修合同制的实际实施,并对汽车维修合同签约率和履约率进行统计,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⑵规范汽车配件市场发展。为了实现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规范汽车配件市场,促进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1)规范汽车配件归口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共同协商汽车归口管理办法,达成共识,将归口管理由汽车运输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由该部门做好汽车配件市场的监督、协调工作,消除传统汽车配件市场管理不完善,归口定位不准确问题。2)汽车配件市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众多关系网络,为了实现汽配市场的规范发展,需要由汽配行业监管部门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税务等政府部门建立一套针对汽配市场的综合管理体系,对汽车配件的质量标准、价格制定及执行、票据规范及使用、税费收缴规范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为汽车配件市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⑶强化行业结构转换。为了实现汽车维修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在行业内进行行业结构转换。1)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在对新开户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已开户企业的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拓宽工作领域,对部门所在地区域内的汽车数量、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维修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针对当地的汽车维修信息网络,保证工作时所需设备、技术人员完全,汽车修理及时。2)在建立汽车维修信息网络的基础上,行业管理部门组织汽车维修行业企业主进行教育培训,引导他们走汽车维修专业协作化道路。我国现在汽车维修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保持全面的修车技术,相对封闭,自己做自己的。经过长期调查研究表明,这种发展模式严重阻碍我国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汽车维修企业采用这种发展模式,设备、人员利用率低、汽车配件供应渠道混乱,成本高,一旦缺乏相应某些故障维修技术人员工作就很难进行。所以行业管理部门鼓励汽车维修企业加强协作,资源共享,即有利于自身发展,也能促进市场进步。

⑷提升行业管理人员素质。汽车维修行业的传统管理人员不论是技术还是思想都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工作。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思想政治水平和现在的汽车维修行业需要的专业管理人员大相径庭。因此,为了促进现在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必须提升行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做好行业管理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培养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有较强的原则性;其次,提升个人技能,业务素质要强,懂得如何进行汽车维修行业管理。

综上,汽车维修行业涉及面广,其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国目前的汽车维修行业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但是随着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不断改善,其已经呈现出好转趋势。如果继续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人员培养,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制度,汽车维修行业必将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宏伟.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探析.科技创业家,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