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8:23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1

关键词:材料;物质基础;使用体验;环保性

一引言

本文探讨材料应用与产品设计的关系,以工业设计的流程为主线,根据产品设计的生命周期的先后顺序进行逐步探讨。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的生命周期涵盖了产品从前期的方案设计到后期的使用完毕之后的回收利用,所以在本文中,根据与材料应用的关系,将产品设计的生命周期分为:从方案到产品、产品的实际使用、后期的回收环保三大阶段。本文就这三大阶段中材料应用与产品设计的关系进行了逐步探讨。

二从设计到产品

2.1材料是工业产品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一切工业产品的载体,工业设计与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优秀的设计离不开适当的选材与合理的工艺。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如果不选用适当地材料和工艺制造产品,再优秀的设计也只是一纸空谈。设计活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产品是这一活动的终端结果。任意一款工业产品都是设计的载体,也是一个综合的信息载体,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当时的生产力摘要:材料的应用对于工业产品设计非常重要。材料不仅是产品的物质基础,而且关乎到产品在使用时期的用户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材料应用的选择在产品进入生命周期末尾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消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材料的选择应当从产品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宏观考虑。本文希望从材料应用的角度去探讨材料应用创新与产品设计创新的联系,以期发现一些对产品设计创新切实有用的途径与方法。水平达不到设计提出的生产要求,产品也不会客观地存在,更不会进入市场,服务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根源性的问题,却往往在设计活动中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工业产品设计的创新活动中,往往更加看重所谓的形态和功能创新,而材料作为工业产品的物质基础,往往被忽视。甚至有不少设计人员根本不去关心产品后期的落地生产过程和材料的选择应用限制,认为生产制造是属于工程师的工作,导致过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浮华不实的设计上面,到头来导致的结果要么就是设计图纸根本超出当时的生产制造能力,设计的构思只能落空,要么就是最后做出来的产品质量与最初的设计初衷有着很大的出入,实际的产品根本达不到设计的要求,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浪费局面。

2.2材料关系着设计的落地实现

设计人员对于材料之于设计的重要性认知不够,不仅仅会造成设计—生产之间的衔接断层阻碍,往往还会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造成造成局限性。工业产品设计活动中,往往是先做好设计方案,到投入到生产制造之前再去选用材料,优先关注的就是产品的功能和外观。殊不知。如果事先对于材料已经生产工艺了解不够,到了后期进行选材生产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构思不仅无法实现,还不得不去修改原有的设计方案,这种现象尤其是在近年来并不少见。究其原因,首先是设计与生产的过度分离,设计与生产的环节之间比较生疏,设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之前的信息沟通不够充分;其次就是设计人员对于现有的生产技术过分自信,尤其是现在3D打印技术势头很猛,让人们仿佛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生产制造的。殊不知3D打印技术最核心的技术门槛就在于材料问题,材料问题没有得以彻底解决,现在的3D打印技术还是没有进入实质的应用阶段。

2.3设计人员要正视材料的地位

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中,对于产品的审美的要求非常高。这不仅要求设计人员能在方案构思阶段要把产品的外观设计得非常出色,更要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和图纸高度吻合。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的造型、色彩、纹理,都是影响产品美观的重要因素。有些产品的造型要求非常高,非常的复杂,对于后期的成型工艺要求很高,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生产制造,就意味着产品有着不同的结构、重量,生产制造的难度、成本也不尽相同。造型、色彩、纹理,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产品最后的效果。如果设计人员能充分了解到材料的特性,就会对前期的方案设计和后期的生产制造形成有效控制,不会出现与设计初衷太大的偏差。

三产品的实际使用

3.1合理地选用材料是保证

产品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产品的色彩,材质,造型,重量,触感以及产品外观抗损性,都是会对用户体验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用户体验小到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和定位,大到可以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所代表的品牌和商家的评价,影响到产品的口碑和后续的购买行为。这个阶段,产品已经是从图纸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物品,如果用户不满意,不可能会再像设计草案阶段轻松地改来改去。从产品制造出来的那一刻起,它的品质绝对就不仅仅是之前所谓的完美设计,更多的是依靠实实在在的做工和选材。产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原设计的功能、外观等因素能否完美的呈现给用户,就要靠材料和工艺来说话了。这种例子在生活中非常多见,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就是一个很好很全面的例子。以苹果公司经典产品iphone4s来为例(图一所示),这款手机之所以被称作是乔布斯的巅峰之作,不仅仅是手机自身的功能相当强大,它的可靠性、握持感、耐损性、手感在同一时期的产品对比中都是鹤立鸡群。这款手机外壳选用的不锈钢金属和透明钢化玻璃,不仅非常简洁美观,还保证了手机在长期使用中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和正常使用中摩擦对外观造成太多改变,保证了出色的外观长久性。反观其他品牌的手机,选用塑料外壳的手机,虽然成型工艺要比金属和玻璃难度低很多,但是外观,质感却要差很多。尤其是很多工程塑料外壳,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外观磨损得很厉害,短短几个月手机像是换了一个样子。尽管也有不少手机使用的时金属外壳,但是选材上的差距,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掉漆,磕碰变形等情况。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电子产品市场,只要经过对比,很容易就让用户在选择中建立产品印象次序。iphone4s出色的材料应用和优良做工,不仅仅保证了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得色彩,质感等多方面的体验始终如一,更是反映处苹果这家公司从战略高度上全面统筹设计活动,从更多的角度,更深的层次,更系统的眼光来做好产品设计,设计实力的深厚程度可见一斑。

3.2材料直接影响用户心理

材料对于产品的用户体验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多的还是感觉特性上,比如说材料带感用户的触感、材料本身的光泽感感觉等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包括两个属性: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材料的生理属性一般是指材料表面作用于人的触觉和视觉系统的刺激性信息如粗犷与细腻、粗糙与光滑、温暖与寒冷、华丽与朴素、浑重与单薄沉重与轻巧、坚硬与柔软、干涩与滑润、粗俗与典雅、透明与不透明等基本感觉特征。而物理属性一般是指材料的表面传达给人得知觉系统的信息,包括材料的类别、性能等。主要体现为材料表面的几何肌理特征和理化类别机理特征,比如色彩,光泽、质地等。人的触觉,视觉感受到信息,都会对材料的认知产生不同于影响。比如,金属和玻璃往往带给人冰冷机械的感觉,塑料和木材往往带给人温馨自然的感觉。同一造型的产品,如果使用同的材质,就会有不同的外观感觉和不同的触感,进而造成用户使用过程中不同的使用体验,形成不同的认知。比如从早期的木制桌椅,到后来由金属、皮革等多种材料制作的家具,给用户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木制家具质地比较硬,坐卧感觉远不如皮革座椅柔软舒适,但是皮革家具外观感觉看起来不如木制家具笔挺利索。有时候相同功能的产品,即使简简单单地换一种材料,就完全改变了使用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

四后期的回收环保

4.1废弃产品与环保

在产品进入生命周期的末尾阶段时候,环保问题就成了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每年全球都生产和淘汰不计其数的产品,当这些产品失去其原本的使用价值之后,如果不能被再利用,就成了环境的巨大负担。堆积如山的废旧产品(图二所示),不仅占据着宝贵的空间,分解回收也是一个大问题。传统的填埋,焚烧等方法,对环境的污染太严重。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从产品的生命周期一开始就重视这个问题,重新来审视产品、人、环境的整体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设计的设计思维也是应运而生。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师从设计的整体性和伦理性质出发,充分考虑整个过程中对于资源、环境的影响,不再一味以商业效益和满足人的需求为唯一目的。材料作为工业产品的实际物质承载者,选用何种材料对于产品的环保有着直接影响。产品的材质能否再利用,是否对自然环境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是左右设计师选择环保材料的重要标准。

4.2设计与绿色环保

根据绿色设计中的3R原则,即reduce、recycle,reuse(少用、回收、再用),这类产品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方便制造(节省资源)、方便使用(节省能源)、方便回收(产品报废后方便回收和利用)。基于以上要求,材料的选择应该优先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材料:重量轻且机械性能好、自然原材料(如石材,木材)、可循环使用的材料(比如酒水的玻璃包装)、丢弃后不污染环境(可自然降解的新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的工艺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大批新材料相继问世。质量轻便,机械强度高,意味着在满足同等要求的前提下,选用新材料的产品将会变得更加轻便而且坚固。这大大减少了后续环节中的资源性消耗。比如同等造型的餐具,使用新型塑料材质制造相比于传统的陶瓷,不仅轻便坚固耐用,而且在使用、运输过程中大大减少了能源的二次消耗。同时现阶段对于塑料的回收技术日益成熟,产品的后期回收问题也得到了很大解决。可降解材料一直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用这类材料制造的产品,在使用废弃之后,会在自然环境中自动降解,不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现有的可降解材料大都是在使用期限比较短的产品范围中,以一次性产品较为常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使用期限短,基本上使用一次之后就再无使用价值,在回收性价比低,直接进入报废阶段。使用可降解材料,不但保障了人们对于一次性产品的需求,对环境的压力也是大大减小。

4.3设计思维变换

随着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环保问题将会越来越重要。要想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环境压力,就要从问题的源头抓起。在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产品不再是简简单单设计生产出来供消费者使用这么简单,需要从全局性来审视产品的可利用价值。践行绿色设计理念,需要设计师们认真考虑材料的物质基础这一重要因素,物质基础是工业产品存在的前提,只有正视这一客观存在的前提,设计才能更加脚踏实地地服务于用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设计的源头上就紧紧把住绿色设计的标准,构架设计上就定格为绿色产品,后期的工作自然也就顺着这轨道按部就班地执行。五结语正视材料应用与设计创新的关系,把材料的应用贯穿到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让设计真正地做到系统性、持续性、协调性。同时,正视物质基础对于设计活动的重要性,可以让设计思维从天马行空的幻想落地到实实在在的产品上。设计需要创意,但是设计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真正服务生活、改变生活。过多的空想,不切实际创意只会成为空谈,切莫不要让当初的一腔热血到最后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实实在在地做到才是有现实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夏新.利用家居材料制成环保地砖.港台环境之窗.2012.7

[2]刘舒瑶.新材料与产品造型设计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9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2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产品包装;知觉感知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92-01

包装设计在产品的销售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包装的作用,也是营销的作用。精美的包装设计无疑会让产品增色不少,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同时体现了产品的品质,这是营销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人们购买商品时首先看到的是产品的外包装,这是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营销中,尤其重视产品的外包装。

作为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或者是实践,都应该从体现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方面入手,注重设计的高质量。而在设计中,设计者的设计心理学决定了包装的审美。设计心理学在设计实践中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一、对设计心理学的认识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用户需要的学科,首先要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用户模型。设计心理学还要研究用户使用流程,研究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这是设计心理学在包装设计方面的应用实践。设计心理学还要研究用户对设计的评价,这是总结经验不断进步的途径。用户的反馈和评价是对设计的考核和肯定,因此设计心理学要有用户反馈的过程。设计心理学还应该研究用户的心理需求,研究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建立起用户情感模型。设计心理学是研究用户对产品的审美学科,需要建立用户审美模型的学科。设计心理学还应该研究产品使用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装设计,符合环境的要求,建立使用的环境模型等等。设计者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那么才能设计出良好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要和提升产品的价值。

设计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一种,是在特定领域内的用户心理研究的科学。设计心理学的建立融合了很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法则。任何设计过程和实践活动,其主角与核心都是人,人的心理也是设计心理的基础。设计心理学是围绕着人的心理和需求而进行的,比如说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所以,我在所涉及的基础心理学理论来源方面要做好甄别和遴选,将设计知识和设计需求完整结合。

二、设计心理学应用在设计中的探索

(一)设计中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研究。所谓设计就是工业生产的一个门类,任何一门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工业设计是工业生产活动的一种,是科学知识应用在生产实践中的体现。社会是人和物共同组成的,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设计的。设计心理学就是探讨人和物之间关系的学科,研究人对物的感受,人和物的关联,由知觉――认知――动作等系列组成。产品的设计就要满足人类这样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对物的需求关系,研究如何规划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就是应用物来影响人的科学,设计人员要通过造型来规划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是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在实践中更加方便和舒适地使用产品。人们对审美的感受是设计心理学的一个因素。设计心理学是通过对知觉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研究产品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研究人与知觉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构思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设计构思的过程是产品心理学的实践过程,但是在设计构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过产品的极限,如果突破产品的极限,那么就改变了设计的实质而丧失了设计的意义。设计的过程是知觉的过程。首先我们视网膜上感受到信息是不同亮度的元素。我们在设计上要通过处理边界处的亮度来突出棱边,这个过程是形成二维草图的过程。这个阶段可以勾画出物体之间的边界线,画出物体的轮廓和表面积。深度线索的元应用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以及方位等因素,形成二维半的草图。然后再利用物体之间的关系建构三维草图。

(三)情绪反应过程的研究。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反应和依赖两个过程。包装要把产品的形态表现出来,产品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精美的包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所以在设计中,包装图案醒目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文字部分也必须要突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能够瞬间抓住消费者的视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好感。

消费者是一个综合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审美品位、消费特点等都不一样,所以在设计包装中要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迎合大多数消费者心理需求。包装的色彩、造型、图案、材质是包装设计的关键。

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离不开包装的过程,包装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研究设计心理学,是做好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关键,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3

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体验设计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被引入产品设计。体验设计理念重点在于通过对用户生理、心理等各个层面信息的研究,发现用户需求,进而通过一系列方法指导产品设计,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进而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这种设计方法可以使用户对产品产生好感,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商家的重视。

1.体验设计概述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感受的总称。首先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在此前提下,既包括用户的心理感受,又包括物质感受。是身心全方面的感受。

此外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用户和产品之前形成一种交互关系,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可能决定于用户之前就已经具备的经验、习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而产品如何反作用于使用者,这点决定了产品是否易用,能否被接受,而这就取决于设计者了。

判断产品好坏有两个基本的标准,可用性和易用性。可用性决定了产品的物质基础,易用性则是其上层建筑。可用性偏重理性,致力于让产品更易于使用,比如设计心理学中所说的预设功能、限制因素、自然匹配、及时反馈等几大原则来实际,而用户体验偏重感性,更涉及用户的情感层面。好的可用性让用户更方便、快捷、舒适地使用产品,减少误操作,便会唤起良好的情感体验,让用户感到快乐。

2.用户体验的类型

对用户的体验过程进行分析后,可以将体验分成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大类。从产品设计角度,行为体验又可以细分为感官体验和交互体验,前者强调用户的主观视觉、听觉等感受,后者强调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的感受。情感体验主要指的是产品凭借其外形或功能或使用方式,引发用户的某种情绪,使用户对其产生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与用户之前的某种经历或经验有关,能够使用户产生愉悦感。

2.1感官体验

用户在使用产品前,通过感官了解产品的色彩、造型、功能、材料、品牌等信息,并依此建立对产品的第一印象,色彩是否舒适、功能是否适用、品牌信誉怎样等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结果。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用户感官体验的关注是产品是否成功的基础。

2.2交互体验

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是用户与产品直接交互的过程,产品好用、易用会给用户好的体验,而复杂的操作、晦涩的语意传达、不良的信息反馈则会带给用户消极的用户体验。

2.3情感体验

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也是带着情感的,因此其心理上会获得一种体验。一件产品可能会带给用户某种回忆,引发用户的某种情绪。

3.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的产品,有些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有些产品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这样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致使产品无法满足用户要求,给用户带来消极的用户体验。

究竟如何进行体验设计呢?

体验不像一些公式原理,具有共通性,他会因为人的经历不同、认识不同而产生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他的不同人生阶段,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体验,因此也难以将其量化。而体验设计的目标归根到底是满足用户表面需求,发现用户潜在需求。然而,体验设计又不同于市场调研。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都能找出用户表达出来的高层次的需求。但市场调研侧重于理解市场的一般需求,找到用户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触发点以及可接受的价格。而体验设计中对个体的观察能找到用户潜在的需求,而和用户一起不断测试可以指导产品的开发。

3.1了解用户期望,满足用户表面需求

用户在使用产品前,会根据自己以往经验对产品的形态、功能、使用方式等有一个想象,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期望模型。这个期望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会因文化背景、经历的不同而不同。设计师应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识别,了解其期望点,并在设计过程中,使产品模型尽量与用户的期望模型相符合。这样一来,用户在初见产品时,也会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其使用过程也会更加顺利。

3.2观察记录用户使用产品的全过程,发现用户潜在需求

用户与产品交互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用户只有通过实践对产品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发现具体问题,进而对产品的进一步优化提出意见与建议。设计师应该从用户角度出发,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良,使产品更符合用户期望。此外,因为用户主要为非专业人群,所以,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表面化,作为设计师,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了解用户,发现用户潜在需求。

4.结语

用户体验的好坏是衡量产品优良的重要标准。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能够让人愉悦并吸引人再次使用,并告知并影响他们的朋友;而不好的用户体验,则会使人烦躁,影响产品形象。体验设计是一种关注,他关注人的感受,从设计之初就把用户、产品、环境融为一体,为人们提供一种生活的体验方式,它是一种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0).

[2]唐纳德•a•诺曼.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4

关键词:产品设计方法系统系统设计

一、何为系统?系统设计又是一种怎样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系统(system)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元素、结构、功能三个要求组成的。

元素:构成系统的事物称之为系统的元素。

结构:元素间相对稳定有序的联系方式称为系统结构。

功能:元素间通过有机结构产生的综合效果称为系统的功能。

从系统的内涵分析,系统共有七个特性:

(1)整体性:整体性是指各要素一旦组成了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就具有孤立的、各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

(2)目的性:目的性即系统必须完成一种特定的功能,各元素、各子系统既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地达到系统的目的。

(3)有序性:即系统中各种多层次结构应有秩序地工作。

(4)层次性:是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包括结合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

(5)动态性:即系统总是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而绝对地处于运动状态,随时随地在各种正常或不正常的输入与干扰信号下运动。

(6)稳定性:指的是在外界作用下,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结构和功能。

(7)突变性:系统突变性是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突变过程,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用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将系统论的理论思想运用到产品设计当中,就形成一种新的设计思想——产品系统设计。

二、系统设计理论产生的意义:

自然科学的目的是研究物与物的之间的关系,人文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人与自身、人与群体的关系,而设计则是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在这种意义上,设计横跨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两大领域。今天的设计技术来自理性的方面,而人在心理的许多方面都具有非理性的因素,因此,产品设计像其他许多创造性学科一样,还很难达到广泛程度的理性标准和处理方法,包含了诸多不确定性。相应地,工业设计的实践构成了直觉和情感的一部分,正是这样使得设计充满了魅力。就产品而言,市场因素要求产品外观形式创新,增加了形式、视觉的复杂性;技术动因则要求功能与形式的整合,增加了技术、产品或系统层次的复杂性。设计是连接科技、生产、经济领域和消费、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或过程,它具有不同及多变的角色。产品设计要在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宏观与微观等等联系之中寻求一种适宜的平衡和优化。片面地研究某一侧面并加以过分强调都必然导致设计的偏差。孤立地追求造型形式或技术功能的最优并不一定能保证产品整体的最优。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产品的经济性、维护性、包装运输、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应该从系统的高度加以具体分析,确定其各自的地位,在有序和协调的状态下发挥作用。

三、系设计主要研究内容:

在产品设计中,人、自然、社会3方面构成产品设计大系统,产品只是这个系统中的元素。从产品设计本身来看,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三个方面又构成一个整体。而这三方面分别涉及色彩、形态、功能、结构、人机、环境、技术和材料等。

产品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协调人一产品一环境的关系。因而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思考。首先是人、产品、环境组成的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宏观层面。它主要影响产品的发展方向,是产品设计的战略层面,主要研究“设计什么”的问题,即设计的目的。其次是产品与人、企业、分别构成的中观层面。人的分析主要研究如何从人的角度来思考设计问题,即满足人的合适性要求。企业分析主要从企业角度来研究品牌问题,即满足企业的统一性要求。环境分析主要从自然的角度来研究发展问题,即满足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求。中观层面主要关注“用户、企业、环境有什么需要,怎样满足”的问题,即设计的途径。最后是对产品本身的研究,主要是造型、材料、加工等方面,称之为微观层面,它主要侧重于操作的角度,主要侧重“怎么设计”的问题,即设计的方法。

产品系统设计要素简要解析图:

四、系统设计共性研究:

产品系统设计发展至今分别发展出不同的方向,针对不同的对象有相应的系统设计方法,比如:基于产品品牌的系统设计,基于产品用户的系统设计,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等。它们各自有各自独特的设计方法,分别学习掌握这些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找到它们的共性,并形成成熟的理论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分别研究它们的方法理论之后,总结出系统设计最核心的三点,即:系统研究,系统分析和设计定位。

系统研究的目的:为下一步的分析做好充足的理论与实践资料。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

系统分析过程是把设计对象及有关问题看做是系统,对这些系统的构成元素的联结关系进行认识和解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构思,经过反复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

系统分析就是为使设计问题的构成要素和有关因素能够清晰地显现面对系统的结构和层次关系进行分解,从而明确系统的特点,取得必要的设计信息和线索。系统综合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在经评价、整理、改善后,决定事物的构成和特点,确定设计对象的基本方面。

系统作为许多分系统和组成要素的集合,常常是较为复杂的。除了要在整体上把握系统的特性外,还应对其进行解析,把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分系统,分系统也可进一步分解,这样就有利于对分系统用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把复杂问题条理化、简单化。最简单的系统分解是结构要素的分解。

在分解时,有两点是应该注意的,一是分解的程度应适当。过细不仅花费精力,还使系统综合变得困难,过于粗略则不利于分析,因此,分解为分系统的数目问题值得注意。二是选择好分解的位置,应在分系统间联系最少处,以免各分系统分析时的干涉过多。

要素分解完之后,绘制成系统分析图。将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找到设计突破口。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5

关键词:用户;行为分析;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研究领域中,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思想。以用户为中心也就是更多地关注用户行为,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人对产品的操作过程中,产品给人所提供的体验感受。在产品的设计中,只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是不够的,一个产品成功与否是由产品的使用者,也就是用户来决定的。研究用户行为的规律是用户行为分析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可以使设计者对产品的设计中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1什么是用户行为分析

“行为”这个词出自于生物学研究领域,世界上直到现在对“行为”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行为分析”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亨特提出来的,[1]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现阶段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已经从对“什么是心理学”的讨论研究转向了研究人类的行为。英国剑桥大学的paul…martin和patrick…Bateson写的measuring…Behavior[2]一书中指出,通过对人和动物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行为记录、行为观察和行为分析的一套方法,并且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行为定量研究指导原则。在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时,我们应该先确定用户的群体特征,如儿童学习机与老年人手机,其用户群体分别为儿童与老年人,在根据儿童与老年人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产品的设计有一个大概的定义。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率,然后统计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

2用户行为研究的方法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用户需求研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用户需求获取和用户需求分析。而在这两点的研究上,一般可以通过一系列系统和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分析。

2.1…用户需求获取

在产品设计中,统计用户需求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焦点小组这三种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法就是通过设计出针对某一问题的调查问卷,并且以书面的形式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送到目标人群手中,从而获取想要的信息。访谈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来进行研究的方法。焦点小组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每组焦点小组人员数量为8~12名,持续时间为1.5小时~2.0小时。

2.2…用户需求分析

产品设计中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包括用户需求列表、用户需求聚类分析、用户需求优先级分析、需求点转化。第一,用户需求列表。在整理用户需求列表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需求点。第二,用户需求聚类分析。在对用户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对用户需求进行整理,列出重要的几类用户需求,并找出相对应的需求内容,最后分析其他剩余的需求点,直到填写完所有的需求点。第三,用户需求优先级分析。列出用户需求类别和内容的优先级并且分析其各自的重要性,然后找出最终的需求类别优先级。第四,需求点转化。在对用户需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结合前面的分析结果,将用户需求点应用在产品的设计中,找出其中的创新点,在转化的过程中,每个需求点对应的转化功能是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而非一一对应。

3用户行为分析的基本模型

通过对用户行为的习惯和方法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可以确定一套基本的模型(如图1)。根据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在分析用户行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用户的需求,首先找出产品使用者的主观情感诉求和心理期望需求,从而完成对用户思维行为习惯的分析,再结合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用户行为分析研究,确定产品设计的主要服对象,最终发掘出用户的需求,从而为产品设计找到一个合适准确的定位。

4用户行为分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4.1手电筒

如今,随着LeD手电筒的普及,将LeD应用于户外越野照明这个市场也越来越常见,从而产生了户外越野LeD手电设计的创新。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对使用户外越野LeD手电的人群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思维行为习惯与使用行为习惯,完善对产品的设计。在手电筒设计中,设计者将户外越野人士钟爱的Jeep汽车前脸设计元素提炼出来应用在手电筒上,将其与手电的散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手电筒的手握部分借鉴了汽车的车轮纹路,使这款产品的户外越野特征更加明显,从而得到户外人士的喜爱。

4.2插座

体验观察法,是指设计师通过对用户使用场景的观察,对产品被使用的整个过程作出分析,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3]这要求设计不仅要理解概念上的本质意义,还要在设计中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创新。在插座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插座设计的概念和功能都是固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使用人群中,使用插座的用户行为大不相同,这也使插座的设计有了动态和变化的性质。例如,设计师在分析用户群体的特征时考虑到了使用插座过程中的安全性,考虑到有孩子的家庭在使用插座时儿童的安全问题,比较小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将钥匙等金属尖锐的物品误插入插座中而引起触电事故,所以可以设计一款儿童插座保护盖来保护孩子的安全。

5结语

根据上文的内容不难发现,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将用户行为分析应用在产品设计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办法。用户与产品设计中相互作用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和设计策略,因此分析用户行为,从中找到合理可靠的行为规律,可以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产品的设计影响和引导用户行为,可以更大程度地避免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不稳定因素,设计者能够充分了解用户行为分析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产品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迪斯蒙•德莫里斯.人类行为观察[m].刘文荣,译.海天出版社,1990.

[2]…paul…martin,patrick…Bateson….…measuring…Behavior[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7.

[3]…罗士鉴,朱上上.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6

关键词:虚拟设计 新产品开发 人机工程学

1.虚拟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的特征

由于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加快,使得产品开发的技术含量与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同时也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地缩短,因此,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水平、降低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并保证上市后产品的上市周期,是当前新产品开发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虚拟设计(VirtualDesign)属于多学科交叉技术,涉及众多的学科和专业技术知识,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辅助CaX技术的发展,开始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生产与制造之中。由于虚拟设计技术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使产品设计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采用并行设计工作模式,系统考虑各种因素,使相关的人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把握了新产品开发周期的全过程,提高了产品设计的一次性成功。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2.虚拟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2.1虚拟产品设计

近几年来,CaiD技术为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目前在虚拟产品设计中多使用软件组合来完成产品设计过程。例如复杂曲面的产品造型,多采用Rhino和pro/engineer等软件的组合使用来完成虚拟产品设计模型,其实质并没有把设计人员从二维鼠标与键盘上解放出来,设计人员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虚拟产品设计中来,在某种角度上限制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使用,以及科技人员在不断提高的计算机操作的人机界面综合技术,改善了虚拟产品设计中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目前,所采用的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CaD环境,这将便于模拟新产品开发中产品的某些性能,又便于设计人员对产品的修改。技术条件好的公司,在进行虚拟产品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先利用现有的CaD系统建模,再转换到VR环境中,让设计人员或准客户来感知产品。设计人员也可以利用VR-CaD系统,直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与修改。例如在对汽车的设计时,设计人员在具有全交互性的设计环境中,利用头盔显示器、具有触觉反馈功能的数据手套、操纵杆、三维位置跟踪器等装置,将视觉、听觉、触觉与虚拟概念产品模型相连,不仅可以进行虚拟的合作,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还可以实时地对整个虚拟产品(Virtualproduct)设计过程进行检查、评估,实地解决设计中的决策问题,使设计思想得到综合。在交互性的虚拟环境快速成型设备上,设计人员对虚拟产品设计模型的直接设计,提高了设计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有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设计时,还建立了物理试验模型pmU(physicalmock-up),如油泥模型(Claymodeling)等已逐步被计算机和仿真代替,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建模和仿真设计,以达到改进产品方案设计的目的。虚拟产品也就是最初的数字试验模型DmU(Digitalmock-up),虚拟产品设计初级阶段的虚拟油泥建模(VirtualClaymodeling),可以适应创造性设计过程所提出的直观要求,设计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空间中,利用轨迹跟踪系统可以削掉和涂抹虚拟的油泥材料。所设计的产品可得到精确的描述,物理模型能通过快速原型方法被迅速的制作出来。例如:美国波音公司777飞机的虚拟原形机,就利用虚拟产品设计对该产品进行全数字化三维描述,实现了产品设计的虚拟油泥模型和无纸工程等,这个模型可为产品开发不同的阶段和设计原则提供参考。同时,虚拟产品设计在造船等其他新产品开发方面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另外,虚拟产品设计与其它设计过程进行数字连接,可实现新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使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得到充分体现与实施。从而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潜能。

2.2虚拟装配设计(VirtualassemblyDesign)

虚拟装配设计(VirtualassemblyDesign)是虚拟设计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个领域。虚拟装配(Virtualassembly)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仿真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装配,实现产品的工艺规划、加工制造、装配和调试,它是实际装配的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体现。目前,就其技术而言,已经成熟,虽尚没有商用虚拟装配系统,也尚未充分地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分析和评价,但这项技术在新产品开发中已得到肯定,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过去传统的产品开发,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来制作实物模型进行各种装配实验研究,力求在产品的可行性、实用性和产品性能等方面进行各种测试分析。现代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虚拟产品开发早期就应考虑装配问题,在进行虚拟装配的同时创建产品、分析装配精度,及时优化设计方案。

虚拟装配的第一步是在CaD系统创建虚拟产品模型,然后进入并利用虚拟装配设计环境(VirtualassemblyDesignenvironment)系统,产品开发人员在VaDe系统中开展工作,借助虚拟装配设计环境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使用各种装配工具对设计的机构进行装配检验,帮助设计人员及时发现设计中的装配缺陷,全面掌握在虚拟制造中的装配过程,尽可能早地发现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设计、生产和装配工艺等问题。利用这个虚拟环境,评价产品的公差、选择零部件的装配顺序、确定装拆工艺,可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实验表明,虚拟装配设计的完善将有效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减轻设计返工的负担,加快了引入高级设计方法和技术的速度,提高新产品开发的质量与可靠性,同时也降低新产品开发的成本。

2.3虚拟人机工程学设计

虚拟人机工程学设计是借助虚拟样机(Virtualprototype)系统,也有人称其为虚拟人机工程学环境,将它引入虚拟人机工程学评价系统,设计人员可以精确研究产品的人机工程学参数,并且在必要时可以修改虚拟部件的位置,重新设计整个产品的构造。另外,它还允许不同技术背景的人直接与设计的产品进行交互及评价产品的性能,有助于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

英国航空实验室研究人员研制了一个虚拟人机工程学评价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设计人员可以精确研究轿车内部的人机工程学参数,适时修改轿车虚拟部件的位置,对整个轿车的内部构造重新设计。这项技术为新产品开发在产品的人机工程学研究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可以不断地利用该系统来验证假设,既减少开发费用,又缩短了制造模型的时间,同时又可以满足产品多样化的要求。

2.4虚拟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应用前景DoLCn.com

随着多媒体技术软硬件飞速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加快了设计人员从键盘和鼠标上解脱下来的速度,使虚拟设计技术在新产品开发应用方面也得到提升。虽然目前仅是起步阶段,在通过多种传感器与多维的信息环境进行自然的交互方面,及实现全方位的认识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在新产品开发设计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而且应用前景广阔。应该深入开发研究,使虚拟设计技术更好地帮助设计人员在新产品开发中提升设计创新思维能力与产品设计水平。

3、虚拟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应用使科学与艺术更好地得到融合

虚拟设计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新产品开发以科学技术理论为基础,然而在新产品开发中的虚拟产品设计等问题上,虚拟现实技术又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有艺术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扩展了设计人员的艺术设计思维,使设计人员能够从理论认识到感性认识对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使设计人员在精神世界的存在中获得心灵自由,让设计更趋人性化、艺术化。

虚拟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使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的思维方式悄悄地相互侵入和占有着。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溶入了艺术的想象和品格,艺术的创造和对产品形态美的探索又渗入科学的理论和品质,虚拟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4、结束语

虚拟设计技术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数字设计平台,使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减少、费用降低,提高了新开发的产品质量。但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虚拟设计技术为新产品开发服务,还有待于我们在实际的设计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柳冠中.科学×艺术的时代,

卢新华.科学与艺术——互溶的两个世界,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论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6.10

[2]刘宏增,黄靖远编著.虚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2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7

现如今产品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视觉设计的范畴,人的每一个操作性动作或者手势,都体现着人的内心世界,人通过五感从脑到手、由内而外的介入人与机交流的状态。通过这个过程,人的生命信息、生活个性和社会文化会自然而然的传达出来,深入产品的表面和深层,如果这个交流的过程顺畅,这个产品便成功的成为了蕴含人类情感的寄托物。产品不仅通过与使用者本体的关系来呈现和延续人的生命轨迹,还通过其活动、生活方式来呈现展示其人文差异和文化内涵。产品与使用者交流的过程取决于使用者主体追求现实功能和其操作感。使用者客体五感的变化,哪怕细微的情绪变化,都能引发人的本能在产品使用中的相应变化。

产品设计中的视觉语言

视觉是通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细胞兴奋,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能够捕捉包装的色彩、材料、造型、文字、图形等综合信息,视觉上的吸引,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及联想并产生购买欲望。

视觉对于产品的影响在五感中的影响最大,产品的形态美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语言,它还体现在产品在与用户交互的过程中产品形态元素给使用者的合适的契合感。优良的产品形态设计,是通过形态、色彩、纹理上的相互交融而来的,它是产品的精神中心,无论从生理上、心理上、还是在操作上,视觉都在用户体验上起着大于其他四感的作用。视觉上的设计应易于人们认知:正确的视觉语言可以暗示使用者正确的使用产品,减少操作错误;对消费者的不同审美偏好进行差异化设计。

听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商品通过听觉与顾客沟通,这是其他感觉所不能替代的方式。声音运用于产品设计中有着交互回馈、信息提示、警告、辅助、加强记忆、分担过载信息、营造心里感受等作用。声音能产生高亢、细弱、温柔、俏皮、冰冷、清脆等多种语义感受。通过声音信号可以让使用者了解他们的操作是否准确有效,并在操作出现问题时对其进行警示和营造出丰富的产品使用氛围,丰富用户体验。

听觉语言在盲用产品的设计中至关重要,设计时需要通过听觉语言来补偿与完善视觉语言的缺失,由于盲人有听觉敏锐、感受力丰富的优势,在设计盲人产品的时候,可以提供丰富的听觉输出,对产品发出的声音信息进行明显的差异化设计,来满足盲人的需要,提示产品的操作方式。以无障碍人性化的产品给予视障人士关怀与便利,让设计出来的产品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助手。

嗅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个好的产品是有味道的,不需要语言去描述,不需要文字的提示,产品的气味需要用嗅觉来感知,嗅觉比视觉更易于引发身体反应,嗅觉是实时产生的生理反应,人们对气味的刺激更敏感、也较容易察觉。嗅觉记忆一旦形成,人们往往会对此气味印象深刻,很难通过意识将它移除。对嗅觉的设计可以更为全面的提升人们对产品的感知,带来更加全面的用户体验。设计时抓住气味的暗示,来诱导人去记忆愉快的事物,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够唤起放松的感觉,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创建良好的产品使用氛围,同时,产品的性质、产品色彩和相关的气味应该结合应用,不应相互违和,让使用者更确定自己的联想,从而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享受惊喜。

味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味觉设计的研究是隐藏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潜在客体,人们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很少会对产品产生特定的味觉,所以味觉并不为人所重视。但是味觉依然是五感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未来的发展中,发展很有潜力。

触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触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产品的主观感受和感官体验,突出产品形象。材料是触感的载体,它在产品中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材质和其表面肌理特征给人的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优秀的产品设计是离不开优秀的触觉设计的,运用良好的材质可以提升产品的艺术性和精致度,表现产品的优越性,使消费者更易识别该品牌。产品设计中对触觉的设计可以体现一定的审美风格和产品语义,合适的材料可以增强与使用者的互动性。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不仅应该考虑材料的强度、韧度、耐磨性,还应该考虑材料与人的情感关系的远近与否,不同的材料的质感和肌理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另外,触感设计在以盲人为目标客户的产品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触觉感官的设计来完成与盲人之间的人机交流。

结语

“五感”诉求的目标就是创造知觉体验,体现产品品位的同时更能够传达其特点,将商品表达的更加广阔、鲜明、更具风采。对“五感”的设计拓宽了传统产品设计的范围,这样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产品和寻找挖掘产品设计时代和设计的切合点。给消费者带来立体的感官感受,引起人们的购买的

欲望。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8

(一)结构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从古自今,汉字元素运用在产品结构中的案例甚多,古有如“锁”、“家具”等家居产品,现今也绝大多数运用在家具设计中。以古锁的设计为例研究分析。古锁的造型主要有两种功效,即实用功能和辟邪避灾的功能;古锁造型遵循方圆规矩的原则,以象征吉祥寓意的图形作为形态元素,再以如“福、寿、平安、长命”等吉祥汉字为纹饰元素运用到古锁的设计中,时刻体现着方圆与吉祥寓意的密切关联。接下来,以家具设计为研究对象。清代的家具作品一直遵循了明代家具极少装饰、线条流畅、采用榫卯结构的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文化追求简练淳朴、典雅清新的审美标准;但又在明代家具设计基础上有所改变,即造型中加入吉祥寓意的汉字设计与纹饰设计的使用。如图1中所示:透雕的团形、云头形和寿字纹结合的纹样框架完美的形成了清代“寿字纹”宝座的靠背板,既满足了使用功能,又构成了富有吉祥寓意的形式。而现代的家具作品中,汉字椅的出现是一种“创新”,是第一次敢于将汉字形态直接运用于产品整体造型中。

(二)涂装效果中的运用

在中国造型设计的同时,涂装设计中汉字元素的运用也是不可以忽视的,产品LoGo的设计、警示性文字的使用都存在大量的汉字元素。如果想要提升本就拥有优美造型产品的品质,那么产品涂装中汉字元素的设计、处理则为再次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条件、机会与空间。

(三)操作界面中的运用

我们周边的许多产品都含有操作界面,比如家用的电饭煲、电压力锅、电冰箱、灶台、吸油烟机,办公所用的打印机、复印机等等。这些产品的操作界面都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产品LoGo、几何形按键、指示性汉字。目前,很多产品操作界面中,汉字皆是未进行任何设计而直接放入其中被使用的。

二、汉字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误区

(一)汉字形态的“照搬性”

产品设计中,存在许多偏离产品设计初衷的设计作品,如此文提及过的汉字椅,它就忽略了产品的本质,即使用功能当一个产品设计不从其本质出发考虑,而是强制性的加入某种元素,仅为了形式进行设计时,这样产品本身会失去原有的实用意义,而成为装饰品或者艺术品。我们以“汉字椅”为例,该产品之所以不够成熟,是因为在这里,汉字与产品的结合只是一种简单的拼接,而通过这种拼接,既没有为产品的功能提供便利,也没有为产品的形式增添美感,此外,在这里使用汉字的动机也并不是为了传递某种必要的信息,换言之,汉字在这里是一种可以被任意替换的元素,它存在的必要性较低。因此,简单的将文字图形掺入产品,而不顾二者的精神本质,只能带来相对表面化的结果,这一过于表面化的结果对于洞悉人的生活行为本质和和凝练造物形式都没有益处。对此,我们应避免。

(二)汉字运用的“随意性”

很多企业或设计师在从事设计工作时,往往只注重了产品的外观造型,而忽略了整体的涂装设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产品中有“请勿……”的警示性字样,似乎是没有经过任何设计处理而直接“放入”产品显眼位置上的,这使得拥有优秀造型的设计产品,只因为产品的LoGo、图案以及警示语的“摆放”没有经过合理的、有依据的设计,即平面布局的“随意性”,而导致产品有失完整性。

(三)汉字运用的“简陋性”

操作界面的设计是体现产品功能设计的关键,操作界面的形式直接影响到顾客对其的选择性,而某些小企业或设计师却不以为然,认为操作界面的设计只是随意的几何形与“指事性汉字”的堆砌,未根据产品的形态,未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后再进行规划、设计。而造成界面设计中汉字运用“简陋性”的原因则包括:第一,高端产品界面存在设计误区,即现有的产品界面设计皆是几何形形态和汉字为基底,加入适量的图案进行丰富,这样的方式的确美化了界面,却没有达到界面设计的确实功效,我们进行界面设计是为了使消费者操作更加方面,不仅仅只为了美观;第二,中低端产品界面设计所存在的市场定位误区,即某些企业产品市场定位为高端产品需设计,而针对中低级消费群体,则减少设计成本,认为低廉价格产品足以吸引消费者,因此导致汉字运用的“简陋性”。

三、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正确运用汉字元素

(一)形与神的共生共融

汉字元素与产品造型设计的精神共融在于产品的功能特征和审美特征是否因汉字的参与而得到了提升,正如明清家具通过汉字图形的运用被赋予了指代用户等级的功能,同时也更具美感。所以说,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做到使汉字本身不再是一种附属品,让其发挥着文字所特有的“传递信息”的功能,从而变得不可替代。因此,在将汉字元素与产品造型进行结合时,我们应努力通过汉字来提升产品的功能、审美特征,同时使汉字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将带来更加深刻的结果,这一深刻的结果既是设计师智慧的体现,也是人们在探索生活本质的过程中所诞生的一朵艺术奇葩。我们用现实中好的实例来说明,最为典型的是汉字与产品结合的例子———“汉字尺”(如图2所示),原有的尺子设计是利用阿拉伯数字作为量度,其特点是简单、清晰、明了,但遗憾的是当尺子反面使用时,阿拉伯数字也随之水平翻转过来,使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经过改良后的产品则是运用了中国传统汉字融入设计,利用“二、四、六、八、十”的正反形式相同的特点而产生了新的使用方式,虽然该设计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可不失为一个好的、成功的案例。

(二)精心设计说明性文字

根据之前对产品涂装和操作界面设计误区的分析,我们得知说明性文字运用于产品设计中有两个方面需要改进。

第一,当汉字在产品设计中只用于传达基本信息时,在没有产品警示语特定位置的情况下,我们应根据产品造型的形态、大小来决定汉字所选用的字体、大小,再依据比例法来进行放置,比如:重型机械产品中汉字选用较为方正的字体来体现重型机械产品的刚劲有力,同时代表警示语言的严肃性;而小型家电产品中汉字的选用则应较为圆润,从而体现出生活用品中的亲和力。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9

[关键词]符号学产品设计

一、符号学

人通过处理符号来交流信息、采取行动,研究这些符号的学说叫符号学。符号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各种传播模式的符号语义学特性。符号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向人们传达某种意义。符号学主要包括信息符号、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符号学成为一门学科由两个人来完成,一个是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一个是美国的皮尔斯。同时也就有了欧式符号学和美式符号学之分。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二、产品符号

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构成符号的色彩、线条或声响,是符号的外在形式,是我们感知符号的前提。现代社会,产品已远远超出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和具有价值的商品的概念,它是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设计师作为产品的创造者,符号的编辑者,信息的传送者,他们通过块面的结合、线条的变化、材质的搭配、色彩等人为直接感知的形式要素的运用乃至整体的空间构成,用特有的符号组合向人们传递各种感性和理性的信息,从而使得产品成为满载信息的传达载体。www.133229.com随着设计的发展,未来的设计越来越多地考虑语义的附加值,因为随着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社会由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的转变,今后的设计将更加重视看不见的东西,更加重视关系的再发现,方法的追忆与内心的反响。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共鸣的、容易理解的、容易操作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友好设计。

三、消费符号

不同消费阶层的客观存在产生消费符号的多样化,在这里把这种基于消费群不同而形成不同需求的产品设计特征,统称为消费符号。由于对物质占有量的不同,消费符号形成了金字塔形式的阶梯式划分。靠向金字塔顶端的人群,其消费特征是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身份的标识和尊崇。相对的,对那些不具备过多物质支配权的人来讲,实现个性化要付出的超量价值,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他们在产品身上所追求的最大要素还是使用价值。坚固耐用,物美价廉是他们所关心的。效仿比自己高的目标的生活、工作、言语、举止、衣着,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消费符号存在一定的辐射性特点。

四、产品设计符号的特性

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产品设计中的符号特性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和独特性。

产品所负载的信息与产品造型本身是合而为一的,即产品所要表述的正是产品自身。因此产品通过符号的表达能够起到“自我说明”的作用,甚至可以表达一定的感情。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信息的传播都必须遵循统一的代码系统,即传讯者到接受者共同约定的编、解码方式。产品具备两种符号特征:一是表达产品自身功能的符号;二是体现使用者精神需求和象征消费文化的符号。产品形态符号正是利用人特有的感知力,通过类比、隐喻、象征等手法来描述产品,使产品的使用者在其引导下能按照符号编制者的意图做出反应,正确使用产品,通过使用与反馈使设计者对形态语言的运用和把握更为准确,逐步使产品成为一个有机的综合符号系统。

五、产品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

早在1950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就提出了设计记号论,设计师和学者不断地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1960年代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就探讨过符号学的应用。后来德国的朗诺何夫妇(helgajuegen,hansjuegenlannoch)、美国的克里本多夫(klauskrippendorff)明确提出了产品符号学。产品符号学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目的是使产品和机器设计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在产品设计的符号学具体应用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符号的含义、符号的选择,要按照设计符号的特性,符号系统的量、质的双重特点进行把握。在符号的组合上,也要注意符号系统的整体性,主调应该突出,而不应该是符号的各自为阵、简单堆加。

2.要注意符号传达的双向性,即产品不只是单向传达的被设计物体,还承担着向使用者进行信息反馈的任务。要通过某种特定的手段使产品的符号传播成为一个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设计师与消费者以产品符号为媒介进行交流。只有这样,符号系统传达的信息才能为消费者了解或部分了解,从而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3.要注意产品符号对人的心理及情感的影响。随着社会产品的富足和主体精神的重现,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开始向社交、自尊、发展的精神需求转变,努力追求完美无缺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满足。内隐的情感,感性的需要,日益成为生活的主题。因此设计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感性符号、感性产品已尤为重要。

4.现代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方位意义的概念,产品符号系统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自身,还涉及产品包装、广告、展示等设计要素,这就要求人们注意品牌产品一致性的塑造。在认知运作中,利用连续的事件来促使消费者不断强化关于品牌产品的某些符号属性和感觉,从而产生某种熟识和经验,将有助于消费者迅速而正确的理解品牌产品所传达的完整信息。产品设计要利用符号系统的持续一致来传递、强化品牌含义。这对消费者的分析、选择乃至产生购买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六、结束语

本文归纳了符号学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主张在产品设计中应按照符号传达的特点,把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的符号系统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所设计的产品真正做到好用、易用,从而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要,成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的应用篇10

[关键词]符号学产品设计

一、符号学

人通过处理符号来交流信息、采取行动,研究这些符号的学说叫符号学。符号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各种传播模式的符号语义学特性。符号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向人们传达某种意义。符号学主要包括信息符号、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符号学成为一门学科由两个人来完成,一个是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一个是美国的皮尔斯。同时也就有了欧式符号学和美式符号学之分。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二、产品符号

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构成符号的色彩、线条或声响,是符号的外在形式,是我们感知符号的前提。现代社会,产品已远远超出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和具有价值的商品的概念,它是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设计师作为产品的创造者,符号的编辑者,信息的传送者,他们通过块面的结合、线条的变化、材质的搭配、色彩等人为直接感知的形式要素的运用乃至整体的空间构成,用特有的符号组合向人们传递各种感性和理性的信息,从而使得产品成为满载信息的传达载体。随着设计的发展,未来的设计越来越多地考虑语义的附加值,因为随着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社会由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的转变,今后的设计将更加重视看不见的东西,更加重视关系的再发现,方法的追忆与内心的反响。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共鸣的、容易理解的、容易操作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友好设计。

三、消费符号

不同消费阶层的客观存在产生消费符号的多样化,在这里把这种基于消费群不同而形成不同需求的产品设计特征,统称为消费符号。由于对物质占有量的不同,消费符号形成了金字塔形式的阶梯式划分。靠向金字塔顶端的人群,其消费特征是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身份的标识和尊崇。相对的,对那些不具备过多物质支配权的人来讲,实现个性化要付出的超量价值,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他们在产品身上所追求的最大要素还是使用价值。坚固耐用,物美价廉是他们所关心的。效仿比自己高的目标的生活、工作、言语、举止、衣着,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消费符号存在一定的辐射性特点。

四、产品设计符号的特性

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产品设计中的符号特性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和独特性。

产品所负载的信息与产品造型本身是合而为一的,即产品所要表述的正是产品自身。因此产品通过符号的表达能够起到“自我说明”的作用,甚至可以表达一定的感情。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信息的传播都必须遵循统一的代码系统,即传讯者到接受者共同约定的编、解码方式。产品具备两种符号特征:一是表达产品自身功能的符号;二是体现使用者精神需求和象征消费文化的符号。产品形态符号正是利用人特有的感知力,通过类比、隐喻、象征等手法来描述产品,使产品的使用者在其引导下能按照符号编制者的意图做出反应,正确使用产品,通过使用与反馈使设计者对形态语言的运用和把握更为准确,逐步使产品成为一个有机的综合符号系统。

五、产品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

早在1950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就提出了设计记号论,设计师和学者不断地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1960年代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就探讨过符号学的应用。后来德国的朗诺何夫妇(HelgaJuegen,HansJuegenLannoch)、美国的克里本多夫(KlausKrippendorff)明确提出了产品符号学。产品符号学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目的是使产品和机器设计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在产品设计的符号学具体应用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符号的含义、符号的选择,要按照设计符号的特性,符号系统的量、质的双重特点进行把握。在符号的组合上,也要注意符号系统的整体性,主调应该突出,而不应该是符号的各自为阵、简单堆加。

2.要注意符号传达的双向性,即产品不只是单向传达的被设计物体,还承担着向使用者进行信息反馈的任务。要通过某种特定的手段使产品的符号传播成为一个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设计师与消费者以产品符号为媒介进行交流。只有这样,符号系统传达的信息才能为消费者了解或部分了解,从而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3.要注意产品符号对人的心理及情感的影响。随着社会产品的富足和主体精神的重现,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开始向社交、自尊、发展的精神需求转变,努力追求完美无缺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满足。内隐的情感,感性的需要,日益成为生活的主题。因此设计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感性符号、感性产品已尤为重要。

4.现代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方位意义的概念,产品符号系统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自身,还涉及产品包装、广告、展示等设计要素,这就要求人们注意品牌产品一致性的塑造。在认知运作中,利用连续的事件来促使消费者不断强化关于品牌产品的某些符号属性和感觉,从而产生某种熟识和经验,将有助于消费者迅速而正确的理解品牌产品所传达的完整信息。产品设计要利用符号系统的持续一致来传递、强化品牌含义。这对消费者的分析、选择乃至产生购买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六、结束语

本文归纳了符号学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主张在产品设计中应按照符号传达的特点,把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的符号系统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所设计的产品真正做到好用、易用,从而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要,成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