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1:31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1

当前,酒店行业竞争不断加大,各类酒店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开始从自身考虑增强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是酒店自身进行尝试的一部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酒店已有人力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使其创造最大的价值,发挥最大的效用。根据客观事实,我们探索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点,提出相关观点。

二、当前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点落脚处

1.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情况和本领培训

一般而言,大多数酒店的从业人员素质都不算高,学历水平大多停留在初高中、中专水平,相比其他行业来说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酒店从业的门槛较低,技术要求不高,因此,酒店从业人员除高级管理者以外,整体素质偏低。另外,部分酒店不重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未通过培训让其掌握,而有些酒店仅注重员工的培训,忽视了管理者的能力培训,这都不利于酒店的发展。

2.酒店人力资源的流动正面临较大危机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需要的从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各类酒店之间工作薪酬和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差异,导致酒店的从业人员流动量非常大,酒店人力资源的流动现象十分突出。虽说从整体来看,酒店从业者的素质都不高,但是某些具有高学历、高水平、多经验、年纪轻的酒店从业人员仍是各大酒店的抢手资源,要想留下这部分人,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实行具体措施。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酒店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底层工作人员薪资不高,因此一些酒店从业者为了追求自我发展或者更稳定的工作而转入到其他行业中去,造成了酒店人力资源的流动。

3.在信息化语境下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对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巨大作用。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酒店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得还不够,难以使酒店的人才能在某个信息化平台上查询或者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特别针对酒店的高质量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是否能通过酒店的信息化平台学习到更多酒店管理的知识,获取行业信息、酒店工作经验、培训深造的机会都显得尤为重要。

三、针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点提出的观点

1.正视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实际并开展相应培训

当前酒店行业的竞争除了基础设施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上的竞争,只有酒店从业人员素质高、服务好的酒店才能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酒店要正视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一方面,可以在引进人才时多考虑对酒店行业有兴趣的大学生,招聘年轻、有热情的酒店从业人员。对于客房服务、楼层服务来说,可有针对性招聘年纪稍大,能吃苦耐劳的人员。另一方面,增强酒店从业人员的能力培训力度也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用方式。酒店可以定期开展有工作针对性的培训,邀请有相关经验的老师或者前辈进行讲座,也可以在员工宣传栏宣传酒店知识,采取趣味知识竞赛、演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酒店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而对于酒店管理者来说,酒店也需要尽可能为其创造机会,学习其他酒店的经营经验,并有选择地为优秀酒店管理者提供再次学习、深造的机会,增强他们理论知识和素质培养。

2.使用“以人为本”重要法宝来改善人力资源流动情况

“以人为本”的观念是酒店留得住人的重要法宝。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思想上要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酒店在考虑员工的薪资、福利、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方面时应更多尊重员工自己的想法。酒店在分配工作时,也应该更多结合员工的特点和他们自身的兴趣。酒店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应多一份宽容,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只有酒店管理者和酒店员工之间相处和谐,酒店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下人。在普通节日或者酒店庆典时,酒店应注重对员工的节日问候,表达酒店的关心之情,可以通过举办内部活动,评选优秀员工,为优秀员工颁奖并进行物质奖励等等方式,提高酒店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酒店的归属感。

3.致力于增强酒店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化开发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会计;酒店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高新技术革命和进步的浪潮,已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从自然资源竞争,资本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将成为人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人力资源会计正是基于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方法,特别是对居于第三产业中的酒店业管理来说,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进入广泛应用的发展阶段,从酒店管理着手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管理问题,不仅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更有显著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一、人力资源会计概念界定

1人力资源本质及特征。广义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的人。狭义的定义有多种,如: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领域内人口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等等。本文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内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人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与其他资源如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则具有无形性、垄断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2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中新的分支,其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目前,会计学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尚不统一,主要流行的观点如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会计学家埃里克·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计量和报告组织的资源———人的成本和价值的程序;我国则有人指出:人力资源会计是以货币形式反映并控制经济组织中人的成本和价值的管理活动,是会计科学中的一个新兴的分支。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可定义为:以货币和中介变量的形式反映并控制经济组织中人的成本、价值和效用,为管理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和机构提供人力资源的投资信息、维护信息或利用信息等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酒店人力资源会计基本内涵的探讨

在会计学术界虽然已有部分涉及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方面具体问题的研究,但尚未有对酒店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作过系统表述的研究成果。弄清酒店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内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酒店人力资源会计形成及其本质的一般认识。酒店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酒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职能是通过预测、决策、计划、记录、计算、分析、控制、考核和反馈各个环节的工作,对酒店的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全过程,以货币和非货币的计量形式,将酒店人力资源价值运动而形成的大量数据转化为具有综合、连续、系统等特征的信息。从工作内容和程序上看,酒店人力资源会计是一个系统,由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和会计管理两个子系统构成,通过这两个系统的共同作用,来实现酒店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目标。

从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来分析,社会实践不仅是其产生的源泉,而且是其逐步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基础。酒店人力资源会计的提出是酒店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期,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社会环境的变化促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诞生。酒店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分支,对其进行探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

从社会经济发展来探讨,人力资源与资本、技术和土地一样,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会计学领域是新经济时代的要求。酒店人力资源会计为获取能够帮助人们进行财产经管责任的考核评价和经营管理的经济信息,从而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力求更全面的提供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其产生是酒店管理的客观要求。

2酒店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酒店人力资源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但其工作程序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要认识其基本内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酒店人力资源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酒店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其对资产的依赖程度,由其稀缺程度决定其在契约中的地位。在目前市场的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决定酒店盈亏、发展的是“人”而不是“物”,也就是只有通过酒店人力资源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才能保证酒店的客源和利润。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在酒店契约中不平等的位置,在酒店业充分显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事实。(2)酒店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职能仍然是反映、控制和参与决策。酒店业是一个具有特定业务内容,特定作业规律的行业。酒店以拥有用于接待宾客使用的大量的固定资产为凭借,酒店取得的效益全靠酒店人力资源活劳动的支出。人力资源的因素是酒店成败的关键,而体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服务具有特定的综合性、直接性、不可贮藏性,不确定性等,酒店必须对其人力资源的原状与增减流动情况,通过会计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而控制方式可以是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也可以是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控制。在参与决策时,除了注重酒店经济效益,同时也注重人力资源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酒店社会效益,使用人力资源不能只重人的能力,而不讲人的修养。

酒店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源会计领域内一种行业特征相对较强的企业会计。酒店是以为旅客提供服务为主要对象的经营性实体,它的行业特征首先体现在酒店人力资源对顾客的关注和情怀,对酒店的真诚和奉献,酒店的生气、元气、士气都源于此。大的首要目标如高利润和较强的竞争定位的实现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的服务质量水平来增加顾客满意度。其基本程序和方法系统以及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运动的核算与其他会计有着相近和相似的内容。因此,酒店人力资源会计需要承袭传统会计学、人力资源会计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外,还应当吸收旅游学、人事管理以及酒店业管理的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形成自己的独立的人力资源会计管理体系。

三、酒店人力资源会计对象和任务

1酒店人力资源会计对象。酒店是借助有形的设备、设施、通过提供服务而获取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单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酒店业由小到大,酒店数量由少到多,具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目前,酒店人力资源价值运动中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酒店人力资源获取成本:招聘开支,包括广告费、测评等开支;上岗培训开支;重置成本;其它开支。

(2)酒店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直接成本,包括酒店工资报酬、个人福利如住房、伙食、探亲交通等开支等;间接成本,包括集体福利如食堂、娱乐中心等、各种保险、在职培训、公差成本、管理成本、其它开支。

(3)酒店人力资源离职成本:离职成本;机会成本;其它开支。

上述人力资源投资价值总和可视为人力资源消耗的“补偿价值”,其中一部分是人力资源投资资本化的价值,是可以分摊和逐步转移的“转移价值”。酒店人力资源会计以此为对象可以通过多种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取得帐面资料。除此以外,酒店人力资源通过投资后在其使用中所创造出来的“创新价值”,也就是转移到为客人提供有偿服务绩效的那一部分价值,是酒店人力资源会计重要的核算对象。其中主要有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贡献、决策贡献、所有员工的劳动贡献。综上所述,作为酒店的人力资源,其创造的新价值总是大于人力资源的投入,并具有服务绩效潜力。目前将人力资源支出列作费用处理是不妥的。酒店人力资源会计是以人力资源的价值运动为对象,来对酒店进行管理。通过对酒店人力资源价值运动过程实施管理与控制,达到实现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促进经营发展,提高酒店效益的目的。

2酒店人力资源会计的任务。酒店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酒店人力资源会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工具,是从价值上对酒店经营活动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酒店经营目标,保证酒店在经营活动中得以迅速地进行所需的人力资源的价值运动信息分析,主要体现在:加强酒店人力资源核算;真实、准确地向酒店管理当局提供酒店人力资源资源构成、变动的会计信息;监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加强对人力资源计划的考核和分析;发挥人力资源会计在提高酒店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此外,预测酒店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也是酒店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任务。

四、酒店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

目前,在对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的管理中,酒店人力资源会计主要表现出以下作用。

1人力资源获得方面。酒店人力资源获得包括招聘、选拔、提升等一系列满足酒店目前及预期人力资源需求的活动过程。在完成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之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以酒店员工需求为基础的人力资源获得工作预算。人力资源会计可为这种子预算提供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使人力资源在酒店的管理中更实际并具有预见性。例如,酒店人力资源会计提出了用货币衡量人的预期价值的方法,能使招聘、录用、选择及至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量化的基础上,更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更适合新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

2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人力资源开发是指酒店为提高人的各种技术技能、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举办的定向培训。酒店业特别注重培训,岗前基本操作培训、在岗技巧培训都是不可少的。但在开发中计算预算时一般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拟议中的酒店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价值;即资本预算,亦即资源分配问题;二是估算拟支出的成本,即成本估算。人力资源会计通过衡量投资而核算人力资源在酒店中的回报率,帮助酒店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超级秘书网

3人力资源配置方面。酒店人力资源配置是将人分配到酒店的各岗位上去的过程。在人力资源配置决策中,首先要将合适的人配置到具体岗位,其次在酒店人力资源配置时充分考虑工作效率、人力资源潜能开发、个人满意度这三个变量。人力资源会计可以帮助酒店确定人力资源配置法中所含的变量数,并用常用的量度单位来描述这些变量,便于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佳方案。

4人力资源保证方面。为防止酒店人力资源在量和质上的损失,酒店必须经常衡量人力资源的保持状况。目前,酒店业一般根据人员流动率来计算人力资源保持状况。人力资源会计可通过计算重置成本说明人才流失的代价。同时,它还能通过测量和报告有关人才市场状况的某些征兆,提供一种早期预警系统,能在酒店实际出现人才流失之前评估其发展趋势,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持酒店人力资源的效用。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3

(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酒店管理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条件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依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酒店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经营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以保证酒店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活动过程。

(二)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强调管理缺乏人文关怀。我国酒店在人员管理过程中,量化、具体化的条款多而缺乏清晰,对感情的沟通和及时有效的激励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酒店成为一个物质上很温馨但管理上却冰冷的场所,员工会感到单调、乏味、压抑等负面感情。调查显示,员工从酒店流失“价值实现”、“成就感”、“个人发展”等也是重要原因。

(2)重技能轻素质。酒店业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人才高消费,人才低凑合。大学生不愿意从最低的服务员做起,而酒店也认为大学生不能安心地在酒店从事基层工作,所以就干脆不用。但是,这样中高层管理人员就会不足,酒店没办法具有高知识的储备管理者,缺乏管理人才。

(3)人员分布不合理。酒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平衡,也是制约我国酒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职院的学生大多集中在总台服务、客房服务等部门,酒店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奇缺。

(4)明确了培训的重要性。我国酒店较以前,对于培训的重视已经大幅度提升。会对员工进行综合培训,如唱歌、做游戏等。而且,能够对员工进行持续性培训,请专门的培训老师对员工进行各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5)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重视。我国酒店已经能够明白管理者的重要性,一个高级管理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能够带领一个酒店良好发展。许多酒店会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及时地储备管理人才,重视对基层人员的培养,从基层中提拔。

二、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教育层次低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酒店业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总数11.2%,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0.34%。从事酒店行业的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其中,初高中生占了大多数。大多数人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而且,年轻人性格冲动,容易与客人发生争执。这正是由于员工素质较低,影响了酒店业整个体系的服务质量,从而降低了服务水平。

(二)人员流失很大

造成人员流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环境的影响,也有人的主观原因,而收入水平是对员工流失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对于基层员工而言,工资只能维持一般的生活,而在对工作感到枯燥麻木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离开,去寻求新的工作机会。从酒店自身看,组织的结构、管理者的管理方法都对员工有影响。

(三)薪酬分配不合理

酒店基层员工的工资较低,并且没有灵活度,对于员工没有吸引力。而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员工,容易造成员工内心的不满,并将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工作质量,有的员工甚至会产生跳槽的想法。目前,国内大部分酒店的工资制度都没有考虑到内部和外部分配的均衡性,造成了在设置分配方案时,往往使方案背离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

(四)考核管理与提升机制不足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规范员工的行为,同时激励员工,保持他们激情。但是,在我国现在的大多数酒店中,绩效考核制度仍不够完善,他甚至还给酒店本身带来了消极影响。现在酒店大多都是没有绩效工资,这让员工在工作中毫无动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对于基层员工而言,看不到晋升希望,会使他们没有工作热情,渐渐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麻木,不会更好地为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管理者整体素质不理想

一方面,我国酒店管理教育历史短,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有限,但是我国酒店业却快速发展,虽然酒店业管理者的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是参差不齐,管理者整体素质提高的程度滞后于酒店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现在许多酒店的管理者仍然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注重管理目标而忽略了其多元性,追求管理环境的稳定性,而忽视创新和变革。管理者只靠议论、估计、总结这类经验的方法已经远远不够。只掌握这些简单的定量管理技术,是无法适应未来的管理需要。

(六)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许多酒店为了减少培训成本,只对基层员工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没有让基层员工对培训引起重视,导致他们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培训。其实,培训对管理者也同样重要。对管理者进行培训,能让他们了解企业周围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使酒店业跟上时代的发展,使企业不至于被淘汰。现在酒店的培训内容陈旧、肤浅,缺乏针对性,且形式单一。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只讲解理论,泛泛而谈,缺乏实用性。这种讲解方式,按部就班地向员工灌输,缺乏员工自主学习,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七)没有有效的激励管理方式

我国酒店对员工实行较严格的管理,确实在―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服务质量,但是激励不足,惩罚过严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我国酒店的奖励手段一般采用表扬、发奖金或奖品;惩罚就采用批评,扣奖金甚至开除。激励手段单一,对员工的激励约束作用有限。我国奖励与惩罚的依据单一,多是依据顾客的反馈,有时候客人的投诉带有主观色彩,不一定客观全面,据此简单的奖惩会抹杀员工一直以来的努力会挫伤其工作热情。

三、完善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

酒店通过对应聘者的申请进行资格审查,在了解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真正潜力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决定录用。这是招聘工作的关键环节,他决定着招聘质量的好坏。对应聘者的申请,要进行基本的审查,审查通过后,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和测试,并对应聘者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属实进行核实,了解求职者的具体条件,是否合适其所求职的工作,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筛选。招聘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知识技能考试或者心理测试的方式,科学地、客观地了解求职者,看其各方面情况以及发展潜力。

(二)员工流失的控制与管理

从员工流失的动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员工流失的目的和动机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比较低时,员工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利益会离开酒店,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又会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来选择职业,特别是对于基层员工。对于酒店而言,员工流失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据调查统计,酒店保持8%左右的人员流动率,对增强饭店活力,调动员工积极性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人才过度流动,无疑会使酒店增加投入成本,加重经济负担。但是,在我国酒店中,员工流失率相当大,弊远远大于利。员工流失率过高,就说明酒店员工对酒店存在不满,间接地反映了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存在问题。为了避免酒店员工流失率过高,酒店管理者应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设计完整的薪酬体系

对于任何一个员工,他们劳动所获得报酬是他们最关心的。有些酒店甚至不惜血本聘请各类精英加入自己的酒店,但是,人员离职率仍然高居不下,所以一个酒店如果有一套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那么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自己的酒店,也可以减少人员流失率。在酒店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后,可以让员工参与薪酬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让员工更加了解自己所得工资的具体组成,将自己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的付出作比较,这种透明化的工资制度,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酒店。在员工参与薪酬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薪酬制度。

(四)员工工资与绩效挂钩

酒店的长久成功,关键取决于有效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酒店培育市场竞争力最为关键的一个管理制度。如今,我国大多酒店已经开始将绩效考核纳入工资的一部分,但是,那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考核,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考核不再是单一的根据员工的成效来定位员工的绩效。现代的绩效管理是在关注员工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再去考察员工的工作结果,这是绩效沟通的持续性。这种绩效沟通方式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变更绩效目标和任务,还对员工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五)管理者的领导艺术

如今,我国酒店的管理者大多是只掌握了理论,而在实施情况下,很难根据情况应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一个好的管理者,才能带领自己的员工,让酒店蓬勃发展。每个管理者有自己的管理风格,不同的管理者所适合的管理岗位各不相同,只有站在适合自己的管理岗位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的才能。酒店管理者在酒店中有各种领导能力,在此论文中我主要论述酒店管理者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领导艺术:

(1)理解员工、关心培养员工。酒店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尤其应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酒店管理过程中,要依靠员工、培养员工,把员工放在重要位置上,依靠他们为酒店企业目标而奋斗。酒店的所有管理和服务都是围绕客人来进行,酒店就是关心人、服务人、帮助人的产业。重视员工的一个重要表现和标志是理解员工。酒店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作为酒店管理阶层,时常宣传教育员工要对客人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如果管理人员对员工态度不好,员工就可能对客人态度不好,这是因为员工也效仿管理人员的态度。

(2)组织管理和组织发展。酒店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可以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规范的人事管理,进而使酒店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酒店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是一种预计将来酒店对人力需要。例如,酒店在今后三、五年内开拓一些方面的经营,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根据这些需要,来编制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使酒店的人力资源的配备适应当前和未来经营管理上的发展和需要。

(3)组织沟通。良好的沟通系统,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活动内容和组成部分。酒店内的沟通,是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以及部门之间的传递和沟通信息的过程。在酒店组织内部,沟通是指正式的、非正式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沟通信息过程,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酒店内的沟通有很多渠道,如办好店内的报纸和期刊;组织员工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公布最佳员工和客人表扬及批评的内容等等。

(六)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培训是一个酒店成长的必经之路,员工通过培训不断成长,那么酒店也会在当前残酷的竞争市场中保持不败。对于我国酒店而言,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有以下几点是培训的关键:

(1)借助培训打造“学习型企业”。成功的酒店将培训和教育作为酒店业不断获得利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崇尚知识和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这种企业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不足,通过创新和改进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效率。

(2)进行丰富多彩的全方位的培训。我国酒店业的培训方式过于单一,而且不注重实际效果。培训一名员工,不仅要求他掌握其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他掌握沟通、团队工作技巧等诸多方面的技巧。而且,只有掌握了多种技能的员工才能在现代酒店业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3)对培训高度重视。在近20年的发展当中,美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有数据表明,1983年用于正式培训的支出是396.66亿美元,而在1991年已经达到了633.33亿美元,年增幅达到59.26%。我国酒店应该真正做到重视培训,而不是流于表面,要在物质上、精神上都支持员工参加培训。

(4)方法的科学化、多样化。现代的培训方法有很多,如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这些培训方法可以穿插使用,来提高培训内容的丰富性,使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其中,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这种培训方法既加深了员工对培训的兴趣,又让员工对培训的内容有了更多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使用高科技的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培训的工具不再是在教室进行单一的讲解,计算机和网络更是为培训提供了方便。员工可以不用在实地进行培训,通过计算机上机模拟操作,既可以熟悉工作,又方便进行错误的修改,降低了培训成本。

培训是必须长久进行的,为了有效地保证培训的持久性,管理者应该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保持培训的魅力,从理念、方法、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思想上,要明白培训不是消耗而是投资。

(七)合理有效的激励员工

激励是建立在了解员工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员工的需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了员工的需要,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而激励理论在酒店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合理地在酒店的实际当中运用这些理论,有助于提高员工激励效果。在此,主要说明激励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在酒店中的应用:

(1)生理需要。在酒店业中,生理需要即员工的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因素。工资可以让员工购买需要的物品,福利和工作环境是对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起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2)安全需要。在酒店业中,安全需要即安全教育及设施,用工合同,职业保障和各类保险。酒店中,防火、防盗是极为重要的,许多酒店投入了先进的消防设备、监控设备,并配置了训练有素的保安队伍。为了更加有效的激励员工,酒店业最好为员工提供医疗、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来满足员工安全的需求。能够建立完善的职业保障的酒店,不仅能够减少人员流失,还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

(3)社交需要。在酒店业中,社交需要即关心员工的情感生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社交需要对于满足员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减缓员工的压力,纾解他们的心情。开展活动、举行旅游等,更是增加了员工的兴趣,增进了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了解,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尊重需要。在酒店业中,管理者要尊重自己的员工,理解他们的自尊,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过多的干涉会使员工产生消极的想法。酒店管理者可以通过晋升、表彰、进修等方式使员工的劳动得到认可和关注。在遇到顾客不尊重员工的情况时,酒店管理者要妥善处理,既要取得顾客的理解,又要给予员工适当的安慰。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4

摘要:旅游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导致的环境问题日渐加剧,旅游酒店注重绿色成本管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酒店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绿色成本管理进行探讨,为旅游酒店实施先进的绿色成本核算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绿色成本;成本管理;酒店业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这几年来,海南酒店建设如同雨后春笋般,希尔顿、万豪、罗顿、凯宾斯基、假日、喜来登等享誉全球的中外连锁酒店纷纷落户海南。根据《2013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1.24),截止2013年末海南全省共有挂牌星级宾馆177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5家,四星级宾馆46家,三星级宾馆82家。随着旅游酒店不断开发,酒店在其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关注酒店绿色成本的核算,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酒店核心竞争力,将成为酒店成本管理的潮流。

一、酒店绿色成本管理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将绿色成本定义为“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根据这一定义,我们清楚的知道绿色成本就是以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入核算对象,绿色成本的目标是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执行环境目标所应达到的要求。

酒店绿色成本管理是指酒店为其经营活动产生的对环境污染等生态破坏行为进行补偿所投入的一部分成本进行管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成本管理模式主要不是回收利用而是消耗资源来清除已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会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影响企业形象,不是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绿色成本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资源消耗与生态平衡的矛盾,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做到不危害子孙后代的需要,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

二、旅游酒店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动因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提出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海南酒店实施绿色成本管理主要基于以下一些原因:

1.建设低碳海南旅游业适应海南绿色崛起的需要

传统的旅游酒店作为旅游消费的重要场所,其占用、消耗大量社会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导致社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2012年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上奏响了海南绿色崛起的最强音,海南要绿色崛起!绿色是海南的生命,是海南最大的本钱,绿色发展是海南的必由之路,绿色崛起是海南的唯一之路,建设生态岛是海南发展的目标。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多变,全球资源能源供应趋紧,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绿色、低碳、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潮流。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形势总体向好,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高度共识和实践选择。海南酒店业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紧跟地方发展规划的步伐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

2.弥补传统成本管理忽视绿色成本的缺陷的需要

传统的酒店成本管理,注重内部成本构成,忽视酒店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酒店内部服务过程,成本往往考虑直接材料、人工及能源耗费等,模糊了酒店绿色成本的发生,绿色成本没有列入酒店制造成本,无法揭示绿色成本与产品的关系。但随着酒店所承担的环保责任日益加大,酒店的绿色成本呈不断上升之势。同时,许多绿色成本不像其他一般成本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可能集中发生在酒店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且具有一定的潜在性,酒店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行渐显。所以若仍以传统方法来核算,则会隐藏酒店绿色成本的真实发生,影响酒店对绿色成本的核算结果和实际控制。因此,只有进行酒店绿色成本核算,把绿色成本纳入产品制造成本中才能使产品成本得到充分弥补,经营者才能获得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时的成本信息,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3.树立酒店良好发展形象,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超载、环境污染越发严重,我国北方雾霾天气增多,一些地区水污染和土地重金属、重化工污染现象频现的今天,海南的生态环境优势凸显,生态环境成了核心竞争力。海南旅游酒店实施绿色成本核算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也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责任。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认可环保、无污染的理念,酒店减少污染也是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的表现,必然提高酒店的的利润空间,从而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当酒店经营给人们很生态很环保的印象的时候就会给人带来更多的亲近感,让人感觉酒店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提高了酒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树立了酒店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提高了酒店核心竞争力。

三、旅游酒店绿色成本核算方法及应用

(一)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出现直至消亡所经历的整个期间。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成本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而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不同阶段的经营活动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绿色成本有所不同。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绿色成本,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就必须研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绿色成本的特点,对各个阶段绿色成本关键点实施有效监控,从而改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酒店业引入作业成本法对绿色成本核算,那就是把作业看成是产品与绿色成本之间的桥梁,绿色成本费用归集的基本理念就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则影响环境。

作业成本法的运作一般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识别资源成本,确认耗用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资源库归集的成本追溯到对应作业中;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为每一种作业提供一个成本驱动比例,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如图1所示:

(二)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旅游酒店绿色成本构成内容

基于生命周期的酒店绿色成本发生阶段主要涵盖三个阶段:建设期、营运期、退出期。

1.建设期绿色成本

酒店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绿地、森林、水体等资源,酒店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中存在的缺陷,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环境破坏。所以酒店在选址、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环保因素,强调与生态结合,进行科学的绿色设计。所谓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依据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程度最小来确定设计方案。绿色设计将预防污染、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经济可行等因素考虑进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产品的源头管理绿色成本,充分体现当地自然、人文和谐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满足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今后节能减排进行绿色经营打下基础。另外,酒店走绿色发展之路,为顾客提供舒适环保的“绿色客房”是个重要的选择。绿色客房要求酒店从产品设计到产品提供的全过程所涉及到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房屋建筑物必须使用无污染和低能耗、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绿色建筑材料,内部装修要绿色化。因此,酒店在建设期发生的绿色成本主要包括与规划设计、选址、建设有关的生态设计费用和创建绿色客房发生的绿色材料费用。

2.营运期绿色成本

酒店在营运期目标是进行清洁生产,提供绿色服务。向有“无烟产业”的酒店业却是公认的“耗能大户”、“污染大户”。酒店的能耗特点是能源使用的多样化,一般酒店以电为主,其中空调耗能占到总能耗的一半,热水供应次之,然后是照明系统。酒店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对各种物资的消耗,这些物资消耗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加上旅游酒店多位于城市繁华地带或风景名胜区域,污染带来的危害就更大。因此酒店清洁生产主要就是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目前,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系统与产品,是酒店节能的大趋势。主要表现为:发展节能与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系统与产品、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等。另外,酒店在营运过程中也要尽力于为顾客提供绿色餐饮服务。目前国内酒店创建绿色餐饮已成为一种潮流。绿色餐饮要求从环保角度在能源管理、污染控制、降低餐饮物料用品消耗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综上所述,酒店在营运期发生的绿色成本主要有:清洁生产费用、应用绿色工艺技术和产品的费用、绿色餐饮支出、环境破坏成本等。

3.退出期绿色成本

酒店退出经营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是经济环境恶化,使得酒店面临承担高额的成本,只能退出经营。这个阶段的绿色成本主要是原来酒店经营场所留下来的烂摊子处置费用以及治理废弃物给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费用。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所以退出期绿色成本在日常核算中不予与考虑。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在酒店的应用流程

结合上述对酒店绿色成本构成内容的介绍,对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酒店绿色成本核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绿色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引入生命周期思想可以发现,在酒店生命周期过程中任一阶段均有资源的损耗,但是依据持续经营假设只对建设期和营运期绿色成本进行核算即可。由此,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根据酒店各项绿色成本的数据以及各阶段资源利用情况,从酒店生命周期各阶段出发划分为作业成本库,并确定其成本动因,计算绿色成本。

基于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确认总体流程是:首先按生命周期的建设期和营运期归集绿色成本,分析各阶段各项环境耗费确定作业,将绿色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库;然后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绿色成本分配标准,可以选择“三废”排放量、清洁生产费用额等;最后就可以计算出绿色成本,计算绿色成本时一般先计算动因分配率,再把作业成本库成本追溯到最终的绿色成本。通过绿色成本计算过程,可以清楚知道酒店众多的绿色成本中哪一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基于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地甄别出酒店现阶段绿色成本控制的关键,有的放矢从源头降低绿色成本,减少开支,提高效益。

基金项目:

本文为海南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no:Hjsk2013-42。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东北财大出版社,1999.

[2]郭道扬.绿色成本控制初探[J].财会月刊,1997(6).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5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酒店的要求和标准逐渐提高,酒店管理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酒店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酒店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酒店的良好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依赖于酒店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酒店管理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如果一个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得不好,那么这个酒店发展势必不会好,因此,要从根本上重视酒店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酒店的整体质量和形象,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

二、酒店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招聘、选拔、培训、聘用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人员招进来,为酒店的发展服务,将这一部分的人员通过组织和调配有效的利用,满足酒店发展的需要,保证酒店目标的实现和人员的最大化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六个部分: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岗位的设计、人员的薪酬制度、人员的绩效管理制度、劳动关系的管理、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进行改革,满足现代的酒店管理需要,为酒店的蓬勃发展服务。

三、酒店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满足酒店的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三产业不断进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酒店的要求和标准提高。需要更多的酒店服务,需要酒店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内容,但是,我国酒店数量突飞猛进,日益增长,酒店管理人员缺乏,从事酒店管理的工作人员数量少,管理的水平有限,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服务的质量低下,导致很多酒店停滞不前甚至是亏损,不仅是酒店的名誉受损,更影响到整个酒店行业的整体发展,影响了社会的效益。

(二)酒店中的人力结构分布不平衡

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员的结构不均衡。酒店不仅需要大量的基层服务人员,例如清洁工、餐饮服务员等,更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需要智慧型人才对酒店进行有效的管理,酒店行业竞争如此激烈,更需要酒店招聘形象气质好、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才来增强酒店的竞争力,需要综合型人才领导酒店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酒店行业的数量庞大,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从事酒店管理的人员有限,人员的知识和素质有限,无法在短期内填补酒店管理的人才空白,需要做长期的打算。

四、酒店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结构不完善,管理缺乏创新

酒店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撑酒店的运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酒店的发展不单纯的需要简单的员工进行清洁就行了,而是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对酒店进行结构调整,需要领袖型人才领导酒店进入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轨道,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人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不管是从长远利益还是短期的利益来看,酒店需要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二)酒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

酒店行业需要大量的清洁工、餐饮服务人员进行日常的工作,由于这些人员大都是初中未毕业,学历比较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所掌握的知识少,参加的培训有限,因此专业技能欠缺,服务人员大都是文化程度低的人员,因此对于酒店的管理工作来说一无所知,无法作为酒店管理的中坚力量。而愿意从事酒店管理的高学历人员有限,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而且很多酒店需要大学生从基层做起,这就导致很多人才的流失,不利于酒店人力资源的充实和优化,无法实现人员结构的完善。我国目前很多的酒店管理仍然保持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工作缺乏创新,员工的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大量存在。

五、原因分析

(一)酒店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不够重视

多数酒店没有人才储备意识,人才的引用和招聘计划做得不到位,只有等到了继续用人才的时候,才匆忙的招聘人员,这样会导致招聘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够,无法胜任酒店管理工作。酒店很少会考虑酒店内部的人员结构是否还适应酒店的发展,很多酒店的人员很少改动,人员从事的岗位流动性不强,岗位的调整力度不够,甚至是岗位没有经过任何的调整,同时,在酒店继续进行总体规划时,缺乏专业的人才进行专业的计划,导致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严重阻碍了酒店的发展。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根据酒店的需要实事求是的规划,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二)招聘制度不规范

很多酒店由于没有做好用人计划和安排,当即需要用人的时候,就在酒店的门口张贴招聘公告,公告的形式不规范,有些酒店的招聘公告很小很难看清楚上面写的内容,还有另外一些的招聘公告没有张贴在醒目的地方,很多需要找工作的人看不到,造成酒店和就业者之间的脱节,酒店招不到人,而很多人却不知道酒店的用工启示,就业渠道不畅通。酒店的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新员工经过半年或者是一年的工作之后,就成为老员工又会对下一批的新员工进行培训,由于这些老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没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他们培训出来的人能力也有限。另外,酒店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不够,中层人员对于员工的跳槽现象习以为常,而不是通过各种手段留住人才,中层管理不善,对于酒店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中层人员不能有效的处理,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总之,由于酒店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够,导致酒店的缺乏有效的管理,加之领导没有指定成熟的酒店管理体系制约工作人员的行为,导致客人的投诉、人员的跳槽等事件的发生,严重破坏了酒店的管理气氛、影响了团队合作。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酒店工作人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丰厚的回报,但是由于酒店没有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有些员工努力了很多之后却得到令人失望的收入,这势必会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影响了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有些员工由于和领导的关系比较好,会巴结领导,即使工作中出现了错误也不会被指责,反而领到了很高的薪水,这样会造成员工之间不公平,员工之间的互相不服气,产生很多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酒店的薪酬制度应该是基础薪水加上奖金或者是效益薪水,但是很多酒店在实际的操作中灵活性太大,没有按照规定去严格执行,薪水的发放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心情。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因为薪酬的不合理而辞掉工作,导致酒店人才的大量流失。

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一)积极挽留、热烈欢送、欢迎浪子再回头

中国酒店行业之父—卢鸿炳自1959年进入酒店行业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研究,他认为中国的人员流动造成了今天的进步,年轻人的跳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薪酬,对于酒店的员工管理,他认为应该用酒店的爱心留住人员,酒店首先要做到的是要爱护自己的员工,给员工人性化的关怀,爱心留人、热情留人、文化留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员工全心全意的工作,他本人对员工也像是对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护有加,不仅要关心酒店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要关系员工的前途和发展。对于辞职之后又重新回来的员工,酒店不应该拒绝,而应该热烈欢迎浪子回头,这样的大度可以让员工更加感动,让员工踏实的工作,赢得了员工的归属感。另外,他还认为酒店总经理应该具备的几个素质:最基本的是协调组织能力,还要经理还要过“四关”:一是忍住饥饿,有时候忙于接待客人来不及吃饭,三餐无法准时。二是要忍住困倦,因为酒店的工作上班时间早,下班晚,要顶的住身体的疲劳,保持精神饱满。三是站立关,经常要和客人站着说话,避免坐下给人的不尊重。四是要做好家庭的工作,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因此要做好家庭的工作和安排。

(二)员工离职时候请他们留下改进意见

中山国际酒店总经理吕庆生认为当员工离开酒店去别的地方发展,肯定是因为酒店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那么在员工离开时候要请他们留下改进意见,作为酒店改进服务质量的主要依据。这样酒店才能快速的提升质量,保证客人的满意。

酒店是个发展非常迅速的服务行业,要求酒店的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水平的管理经验、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公关能力、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七、结语

总之,人力资源的管理对酒店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应该在实际中注重人员技能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从各方面入手提高酒店管理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丁雪.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财经管理,2009(3):197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6

这种做法突出的是双方的金钱色彩而忽略了双方的感彩。现代酒店客源管理要求企业将重心转移到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源重复使用或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注重巩固酒店和更多顾客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做为酒店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客源管理发展方向。

现代酒店在现实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那就是这个酒店的客源,顾客购买酒店服务产品后,若感到满意,其有可能再次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并且成为企业的忠实顾客和正面传播者,这就是酒店的口碑。若其感到不满意,那么其不可能再次购买酒店的服务产品。并且会成为酒店的负面传播者,他会继续寻找购买对象。也就是说,酒店的客源管理建立在相当大的满意顾客群体基础上,必须要有相当大的满意顾客群体,才有稳固的客源市场。得不到顾客认同的酒店,最终会失去客源群体,那么客源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事实证明顾客的高度满意率,不同程度的建立在酒店的各类有形优质服务产品上;建立在各类无形服务产品的高附加值上。所谓服务产品的高附加值,就是在提供服务产品的过程中各类顾客利益的追加。和各类顾客成本的节约程度。首先是各类顾客利益,其包括服务产品本身附加值,对于酒店来说,为巩固与顾客的关系,应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利益,以附加值来增加酒店产品的价值,企业应该提供一百零一的满意,这额外的百分之一的满意,就是产品的附加值,其价值越高服务产品附加值越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应把顾客的一些超常需要当做增加价值的机会,而不是对正式工作的扰乱,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寻找提供附加值的机会。

当然,附加值的追加不等于是简单地削价或提供某些实际的物质利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追加附加值;第一物质利益的追加,可以通过某种特殊的物质来满足顾客的需要,第二财务利益的追加,相对来讲是指企业的某些忠诚顾客而言,支付相同的价格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产品,第三社交利益的追加,其多是通过专门服务,个,癖好服务,超前服务等方式得以实现的。酒店为Vip客人建立客史档案据此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增加顾客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社交利益的追加要求服务人员在工作时眼明,耳灵,手勤,脚快,心细,及时抓住各种机会追加社交利益。很明显,酒店在为顾客追加各种利益的同时,顾客在为酒店创造效益,这里面包括了顾客的终身价值和连带价值。

酒店在作好各种顾客利益追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少顾客消费总成本来增加顾客满意度,顾客消费总成本包括;第一、货币成本,顾客购买,消费酒店的产品所付出的货币总和。第二、时间成本。顾客在购买酒店的产品时所付出的时间代价。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中,酒店应重视节约顾客的时间成本。第三、体力成本,顾客在购买酒店的产品时所耗费的体力价值。第四、精神成本,顾客在购买酒店产品时所承受的心理代价,可以说是顾客的精神成本。酒店应尽量节省顾客的总成本,让顾客意识到自己购买的产品是最经济实惠的产品,从而获的最大的满意评价。

创造满意的顾客,首先要求酒店能按照顾客的共性需要提供共,满足每一位顾客的基本需要。在此基础上酒店还要根据每一位顾客的不同需要,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这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可表现物质属性差异,服务差异,员工差异,区位差异,形象差异[如某些高档星级酒店的价值领先者的形象],这些产品的差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重要性:对顾客而言这种差异是关键的。第二、独特性:竟争对手是无法模仿的。第三、优越性:这种差异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第四、可沟通性:通过某些方式,酒店可以将自己的差异传递给目标顾客。第五、可承受性:符合顾客的购买能力。第六、可盈利性:对酒店而言,通过产品交换可获利。第七、领先性:这种差异是一种流行时尚的前奏,有很强的生命力。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47-03

亲情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模式,在我国酒店行业十分普遍,也是很多中小型酒店创业初期都要经历的一种模式,而且亲情化管理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随着酒店规模的扩大,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和不足就渐渐的暴露了出来,也带来了一下列管理上的问题。然而很多酒店却没有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影响了酒店的健康发展。本文探讨了一下亲情化管理的利弊关系及解决措施。

1.家族酒店亲情化管理的优势

1.1得天独厚的家族文化

一个家族所拥有的情感渊源和文化是与生俱来的,是独一无二的。家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家族的价值取向,使职员对事物的评判达成共识,有着相同的价值目标,家族酒店的所有成员都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从而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创业初期,每个人都从骨子里对酒店保持着高度忠诚度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一个团结的企业是可以战胜任何困难的。所谓血浓于水,血缘关系带来的凝聚力是任何外来人员所不能比拟的。

家族共同的价值观使每位家族成员都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酒店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家族酒店也给了每位成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会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会激励他们去维护家族酒店的荣誉和形象。

1.2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较低

对于中小型酒店,家族成员把酒店当作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当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岗位上,每个职员心中都有着职业标准,会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另外,族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没有杂念,工作时尽职尽责,不需要别人的监督,不必聘用外来管理人员,从而大大减少了酒店的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

1.3家族酒店模式在创业初期便于家族其他成员“复制”

本家族酒店在创业初期阶段的成功是靠经验的发挥和家族成员的团结力,可以让家族其他创业人员很好的模仿与复制,从在区域内形成强大的影响力,这是外来人员所触碰不到的核心机密。同家族酒店之间的业务交流和人员流动也很便利,很少存在利益关系,这是家族酒店的一大优势。

2.家族酒店亲情化管理带来的问题

随着家族酒店的发展,家族成员的热情也会随之减退,再加上有的酒店由于一系列原因没有盈利甚至亏损,有的职员会失去信心,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亲情化管理的弊端更加突出。

2.1亲情关系的人员招聘与选拔

家族酒店的成员绝大部分是自己的亲人,很少聘用外来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等要求较高专业能力的岗位。即使聘用,也没有正规的招聘途径,比如随便贴张招聘启事,招进来的人的质量可想而知:有的人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应付工作,没有丝毫上进心,对于酒店来说没有任何培养的价值,更别谈人才储备了;而有的人冒充自己有过大酒店的管理经验,从网上随便学习几句管理术语,获取酒店领导的信任,从而轻易进入家族酒店的管理层,一旦这样,不利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酒店注定壮大不了

2.2培训机制不健全

但很多家族酒店往往很少有专业人才,领导目光短浅,不清楚人才对酒店的推动作用;大部分家族成员也常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知足常乐,意识不到技能熟练程度对酒店业绩的影响有多大,往往忽视了培训的重要性。培训制度的缺失,大大限制了有些外来有上进心和事业心的员工的进步和发展,最终使得这些人才被埋没甚至流失。员工技能的单一,使其无法胜任其他岗位的工作,限制了酒店的内部人员流动,酒店一旦出现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的现象,会导致酒店管理和工作上的混乱甚至瘫痪

2.3家族员工的排斥心理导致外来员工流失

家族成员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让他们无所畏惧,普遍对外来员工缺乏信任,甚至冷眼相待,外来员工在酒店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家族成员的集体感会让他们对外来员工产生排斥心理,外来成员不得不处处小心,以免得罪族员,而家族成员的“团结一致”又使那些员工很难与他们相处,加重员工的内部矛盾。得不到尊重和生活工作的不愉快也加重了他们离开酒店的决心,人员的流失也影响了酒店的正常运转。如果是管理人员跳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2.4缺乏奖惩机制

家族酒店往往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考核体系,对员工的奖惩往往凭借领导的主观意识判断。当家族职员犯错时,领导往往偏袒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酒店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而且酒店多采取单一的物质奖励,缺乏精神奖励。薪酬制度的不规范,造成酒店内部同工不同酬或同酬不同工现象,使员工心里感到不公平,对酒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工作缺乏积极性,最终导致人员流失

3.针对家族酒店亲情化管理的措施

3.1扩大人员招聘渠道,严格招聘

现如今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否引进优秀人才关系到酒店能否长远发展甚至存亡。人才是所有酒店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人力资源将在酒店中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族酒店一定要走出任人唯亲的观念,积极扩大招聘途径,严格把关,引进高素质人才。

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招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招聘已经成为酒店必不可少的招聘渠道。利用互联网招聘人才,能获得很大的信息量,设计的范围也很广,而且各招聘网站对求职者按照行业、职位等进行了分类,所以招聘的企业也能快速方便的寻找自己需求的人才。其次,可以通过报纸广告等媒体进行招聘。媒体覆盖面大,受众广,可供酒店选择的余地也大。媒体招聘也能吸引一些高素质人才,同时在媒体上公布招聘信息也是变相的为酒店做了一次宣传。还有招聘会、校园招聘等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需要酒店自己去权衡。

同时也可以留意一下酒店所在城市的一些星级酒店的运作,看看他们都是运用什么方法去雇用那些他们认为的人才。但招聘员工也是需要成本的,每雇用一名员工,都有一定的招聘成本,因此要提高招聘效率,比如面试时采用多种测试方法来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3.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公平对待每位员工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酒店规章制度是酒店内部的法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保证酒店高质量服务以及维持正常的运转秩序所制定的,是酒店的领导者和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的规范和准则,从而形成约束力。因此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酒店规章制度十分重要。

制定制度之前可以去别的酒店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然后根据自己酒店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制度。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要从领导抓起,从家族成员开刀,这样对全体员工才有威慑力和信服力,员工才会将制度执行下去。

3.3完善培训制度,培养各岗位人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培训能增强员工的综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酒店形象,增强酒店的盈利水平。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提升整个酒店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为酒店的交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培训工作做得越好的酒店,对人才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益。

因此,为了丰富酒店的后备力量,提高酒店的竞争力,应对市场变化,家族酒店应该充分发挥家族文化的独特优势,根据自身酒店的人员构成及发展规划建立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培训体系,这样既节省了培训成本,又提高了培训效率,使员工能快速融入酒店文化氛围。再就是要对员工进行思想层面上的教育,加强员工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4建立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现代酒店的战略性资源,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激励的作用是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效益的平衡。因此,家族酒店应该端正心态,重视人才,给每位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晋升道路。

3.4.1建立对外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薪酬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效率地投入工作。员工努力工作从而获得薪酬或晋升机会的过程是也是一种被肯定和尊重的过程,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因此,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所以酒店应该在制定薪酬标准时要考虑本地区类似规模的酒店的薪酬水平,使本酒店的薪酬具有竞争力

3.4.2保证薪酬的对内公平

这往往是家族酒店最难做到的一点,由于血缘关系,领导会不自觉的偏袒家族职工,而忽视了其他员工的感受。当员工有了不公平的感觉时就会产生不满,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因此家族酒店应该一视同仁,对相同岗位的所有员工实行一样的考核指标并及时与下属进行沟通,消除其不满情绪。

3.5任用专业的管理人员

家族酒店在创业初期在创始人的带领下,由于个人的经验和组员的团结能够快速发展。但当酒店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出现一系列管理和经营上的困难,酒店管理层的经验不足以支撑整个酒店,专业知识不足的弊端暴露无遗,但有的家族酒店目光的短浅加上对外来人员的不信任影响了酒店的发展甚至倒闭。因此,家族酒店一方面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考察招聘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做好培训工作,是家族原有的管理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样既解决了酒店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又保留并提升了自己的核心人员,最终形成有家族特色的管理体系。

4.总结

虽然家族酒店的亲情化管理模式会导致员工流失率高等一系列问题,但酒店在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模式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作为领导就应该做到如何在创业初期发挥亲情化管理的优势,之后又该如何转型,将亲情化管理与现代科学管理相结合,形成适合自己酒店的管理模式。虽然现在国内的大形势对酒店发展不利,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发挥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家族酒店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刘力.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及创新研究[J].现代妇女,2014(01).

[2]胡玉莲.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2014(03).

[3]张丽.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J].时代金融,2014(01).

[4]魏俊巧,孙凌云.对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4,(04).

[5]尹衍懿,张利民.浅谈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J].旅游纵览,2014(01)[6]浣蓉.酒店员工离职原因的相关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2).

作者简介:张山川(1993-),男,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8

关键词: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107-02

1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就是根据酒店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对酒店人力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合理配置。并通过对酒店各阶层员工进行招聘、培训、考核、评价、调整等过程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真实潜能,为酒店创造出有利价值,以确保酒店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力资源管理就替代了传统的人事管理。但跟国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比起来,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我国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都比较落后。由此看出,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酒店市场竞争的要求了。

2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酒店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目前酒店内非常缺乏高端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善于创新、懂得经营、还能引导消费潮流的复合型人才,受到广大酒店一致的追捧。而目前的酒店餐饮业人才市场中,对专业的经理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而且具有酒店运营能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也非常紧缺。

②目前酒店管理基础岗位的招聘难度相对较大。酒店员工的高流失率一直都是困扰酒店管理者的难题之一。其他行业的正常流失率一般是在5%~10%左右,而作为旅游饭店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员工流失率也不超过20%。据内部人士透露,中调网调查的酒店中有些酒店的员工流失率已经高达45%以上。

③酒店业内处于基础岗位的员工缺乏系统性培养。目前,酒店行业在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员工流失率很高,其跳槽频繁,这使得酒店管理层在培训方面似乎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资金来进行一线员工的深入培训,酒店也没有系统的员工职业生涯培训,所以也就没有形成一种热情、忠诚的企业文化,进而也就影响了员工的稳定性。

④个别酒店的管理方式影响了员工的职业环境。当前人们的管理思想是经济效益决定一切,管理者们为了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已经彻底忽视了对下属员工的个人培养;只重视本组织的发展,却轻视下属员工个人的发展;只重视对下属员工的管理,却不注重对下属员工的开发;只看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却忽略了员工个人的需求等。在这种情况下,酒店员工看不到自己的个人发展空问,由此而形成酒店员工成就感和归属感缺乏的现象,从而也就会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所以跳槽和流失这种同题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酒店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了科学的、系统的认识,还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真实的水准,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且由于酒店行业的待遇比较低,这也使得一些自身素质较高的人才流向了其觉得更有发展前途的行业,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的大量外流。另外,酒店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很合理,导致很大一部分员工跳槽,给酒店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这样的管理方式根本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酒店的资源管理,可以说是最为细微最为复杂的管理,而酒店内部人员的管理又是酒店管理中最根本的管理,因此,酒店要想很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对酒店员工自身素质的管理。人力资源属于酒店的无形资产,其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酒店的管理工作。在酒店的管理领域中,能否充分发挥酒店员工的聪明才智是决定一个酒店成败的关键所在,它会产生以一为十,以百为千的乘数效应。因此,人力资源的能动力是酒店的最佳生产力和财富。而就我国酒店目前的形式来看,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酒店的正常运转,还会进一步阻碍酒店发展。也正因为如此,酒店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应该及时认识到这些严重的问题,并且努力找到其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酒店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展开,最终促进酒店的发展。

4对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建议

①改变招聘方式。传统的招聘一般是通过校园双选会、人才网站、人才市场、现场招聘等方式进行的,这种招聘方式的优势在于信息公开化,人们可以直接看到其特点。但它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比如,应聘人员对酒店的内部管理和酒店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是特别了解。而如今这种通过网络社区平台开展的新的招聘模式即网络招聘其优点极为明显。它通过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通过熟人介绍等实现招聘的进行和完成。酒店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有效积聚人才,应聘者也可以通过熟人进一步了解其要应聘的酒店。因此,这种方式推出后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②增强酒店文化建设,构建核心竞争力。酒店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何笼络住酒店员工并提高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对酒店而言至关重要。酒店只有顺畅沟通、统一思想,员工工作积极性才有可能提高,进而实现酒店良性发展。

③构建系统的培训机制和人才梯队建设。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针对当前招聘难及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酒店必须构建人才储备,增强员工系统培训。第一,酒店培训要切合实际,而非只是走形式。第二,酒店要做好现有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的培训,针对员工制定有针对的职业规划,使每个员工都觉得酒店是重视员工个人发展的,觉得酒店为每个员工都准备了晋升的平台,酒店是可以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发展的。第三,酒店应该主动吸纳专业人才,对人才进行有效储备,因为它是酒店行业想要长久发展的战略需要。酒店只有通过有效的人才储备,才能实现酒店内部各岗位的人才梯队建设。

④改变传统的酒店管理方式,注重管理的人性化。酒店作为一个人和人接触最频繁的行业,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酒店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所提倡的人性化管理和以前传统的管理方式大不一样,它主要是提倡平等竞争、公开上岗、科学分工的良好岗位环境,对酒店员工而言,要求根据岗位需要设置员工,同时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岗位,最终达到岗位与人的完全匹配,努力使员工在其本职岗位上得到自身价值的完美展现,实现酒店与员工的双向发展,强调员工在酒店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⑤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薪酬制度。员工的薪酬应该与其工作绩效和能力相挂钩。酒店员工应按照自身的能力获取报酬,以便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这样又不会引起大家的非议。当员工所获得的薪酬不能和自己所付出的劳动相匹配时,跳槽也就成为了他们的最终选择。我们可以效仿当前各酒店实行的减少级别管理以及增加员工薪酬幅度的方法。根据贡献程度的不同,同一岗位的工资幅度调整也应该不一致,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酒店行业也毫无疑问的将迎来机会更大更好的发展,尤其是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扩张已经突显出了强劲的势头。所以,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及早规划和合理管理将直接影响到酒店的发展前途,这一趋势也必将成为以后的永久性话题。

要想更新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管理人员就应该以酒店内部的员工为酒店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重要的是应该重视员工的个人需求。每个员工的需求都是不同的,管理者们应该从不一样的侧面去了解并尽量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除此之外,酒店管理者还应该适当下放权力,让酒店员工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酒店的管理中去。这样做不仅体现了酒店对员工的信任以及尊重,而且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增强员工责任性和自信心,使之对管理层的信赖感也变得更为强烈。不仅如此,酒店同时还需要做好员工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作为新员工的入门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员工在上岗前能对其将要进行的工作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了解。酒店可以借此机会,通过对新员工进行有效的入门教育,使新员工感受到自己是酒店的一员,能很快被酒店的原有员工接受,并且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分子,使之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酒店还需要实施分层激励的策略,意在提高酒店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酒店一线员工的激励,可以放在职业培训和物质激励方面;而对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就需要有物质激励,而更重要的是需要注重精神的激励;激励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只有把握住激励机制的最佳尺度,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酒店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潜力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酒店共创佳绩。最后,酒店应该让员工尽快熟悉酒店流程并尽快适应酒店的生活。不仅如此,酒店还应该为酒店员工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制度,设置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和途径,为每一位员工量身打造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以便帮助员工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使其能够看到未来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福英.长沙旅游酒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3,(1).

[2]郭建.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探[J].中国市场,2011,(14).

[3]齐俊宁.浅析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以南炼宾馆为例[J].市场周刊,2011,(4).

[4]徐力.服务力视角下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探究[J].经济视角,2011,(15).

[5]李洁.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

[6]陆文彬.关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探讨[J].中国经贸,2011,(14).

[7]韩静怡.关于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管理与财富,2009,(4).

[8]邹丽华.试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J].兵团工运,2011,(8).

[9]王萍.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中国商贸,2010,(16).

[10]于秀芝.基于心理契约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商贸,2011,(1).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9

酒店业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二十多年来经历了市场的风风雨雨,与国外酒店相比,我国酒店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经济效益的来源主要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而且目前我国对酒店的投入普遍越来越追求豪华奢侈,服务品种多样化,内部管理往往顾此失彼,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当今能源价格上涨造成酒店运营成本的大幅提高。面对酒店行业的激烈竞争,如何寻找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想方设法降低酒店成本,成了提高酒店竞争力的热门议题。因此,企业的目光不能再仅仅局限于酒店的内部,而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将酒店的成本管理与酒店的战略相配合,将成本管理活动提高到战略层次,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在战略成本管理中,识别成本动因是关键所在,也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研究酒店的成本驱动因素有利于对酒店成本进行更有效地管理,突破传统狭隘的成本管理思想,而基于平衡计分卡来探讨酒店成本驱动因素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更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平衡计分卡与战略成本动因概述

(一)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指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地执行。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实现了企业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平衡、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的平衡、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间的平衡。

(二)战略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导致企业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也就是成本驱动因素。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能够确定其应采取的成本管理战略,但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还需要找出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将成本控制在目标之内,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性。战略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来选择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经验、多样性和厂址等,它针对的是企业如何通过基础经济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来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联系、工厂布局的效率性等方面的作业程序安排,为战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效率保证。

二、现有酒店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存在的缺陷

(一)忽略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酒店主要关注与成本有关的财务方面的因素,着重于经营成本的管理,忽略了那些与酒店成本管理具有间接关系的非财务因素。平衡计分卡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创新与学习四个层面的指标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因此,基于平衡计分卡可以充分考虑到非财务因素。

(二)对员工成本意识的灌输不强酒店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人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包含了员工的学习,基于平衡计分卡有利于提高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三)酒店内外部之间缺乏沟通酒店在管理层——顾客——员工之间的协调方面做得不够到位,管理层、顾客、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容易出现矛盾,而平衡计分卡具有将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优势,有利于内外部动因协调。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酒店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框架构建

(一)基本思路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创新与学习四个方面找出关键成本驱动因素,并围绕关键驱动因素明确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定量定性分析,找出酒店成本控制的薄弱处,将酒店成本控制落到实处,从而保障酒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基于平衡计分卡开发酒店关键成本驱动因素和关键绩效指标,将把加强成本控制作为酒店战略目标,使酒店成本控制有据可循,有效降低成本。由此可见,建立平衡计分卡的主要工作是基于酒店战略目标开发酒店关键驱动因素和关键绩效指标。通过指标体系的分析,有目标地进行酒店成本控制。这样不仅拥有了一套明确完整的、对成本控制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而且能把指标分解到酒店的的各个管理部门和员工,使酒店成本得到全方位的控制。

(二)具体构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层面。酒店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财务方面的绩效指标所关注的都是酒店的利益,即“酒店是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经营绩效,是否为其创造了价值”。财务层面绩效指标可以显示酒店的经营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酒店盈利做出贡献。酒店的核心部分——餐饮和客房,不仅是酒店利润来源的关键,也是酒店成本控制的主要方向。酒店可以通过提高餐饮和客房质量来获取成本竞争优势。

关键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在表1中,酒店财务层面成本驱动因素从餐饮质量和客房质量出发,并且将餐饮质量细分为设备质量和产品质量,通过关键指标的分析,如对餐厅用品的采购价、耗损率、设备的折旧额、更新频率等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酒店餐饮设备的使用情况,查看是否做到物尽其用,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善,尽量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而对餐饮营业额,食品成本率,材料采购价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帮酒店进行餐饮产品成本的管理。客房质量的管理可以通过客房收入、客房设备采购价、客房设备耗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表1指标的分析,对酒店餐饮设备和产品成本,客房设备和能源成本加强控制,重点改善客房部和餐饮部的质量管理。同时,酒店也要与供应商建立联系,从源头进行成本控制,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质优的食材和设备,充分合理地使用材料,从而更好地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

(2)客户层面。客户是企业价值的来源。客户对酒店服务的满意度和酒店对其市场的占有情况也是酒店有效成本管理的重要体现。在客户方面,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客户得到认可是酒店的宗旨。在保证营业成本不上升或少量上升的前提下,增加客户数量,提高酒店的市场占有率,是降低酒店营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指标体系构建如表2所示。酒店服务质量、酒店形象和地理位置是重要的驱动因素。服务质量不仅是争夺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而且直接影响到酒店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设定的关键指标有客户满意度、客户预定量、客户投诉率等,这些指标有助于分析酒店的服务质量是否令客户满意。客户对酒店的服务越满意,其产生的价值也会远远大于其成本,客户的满意度越高,无形中就会为酒店节约成本。因此,酒店必须加强服务质量,改善酒店的产品,提升酒店的形象。同时,酒店的形象也是至关重要的。从酒店的知名度、宣传力度去了解酒店的形象,可以帮助酒店找出哪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应着手改善,重新吸引客户。再者,酒店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被人们誉为酒店大师的美国酒店联号之父——埃尔斯沃思·斯塔特勒认为,对任何酒店来说,取得成功的三个最重要因素是地点、地点、地点,可见地理位置的选择不仅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酒店投资成本的关键因素。

(3)内部营运过程层面。早在90年代,西方酒店就开始引入普遍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全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企业中所有部门、组织、人员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所有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一管理理念为西方国家的酒店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不仅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也大大降低了酒店的成本。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内部运营是成本控制成效的重要保障。指标设计既要具有效性和先进性,又要保证酒店内部运营过程的合理性和流畅性。因此构建表3所示的指标体系。根据表3,内部运营过程层面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内部全面质量管理和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又分为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技术质量的关键指标体系有酒店设施的齐全度、完好程度、存货周转率等,功能质量的关键指标体系酒店舒适度、绿化情况、清洁达标率等,这些指标从酒店内部管理着手,有利于酒店管理成本的改善,酒店可以整合所有部门(餐饮部,客房部,采购部,财务部等),以优质的工作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及产品。除此之外,员工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员工的出勤率、平均收入,员工的满意度等指标分析可以看出员工的积极性。酒店应协调好不同部门的工作,最大可能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并使其参与酒店餐饮部门成本费用的控制,整合全体员工的力量,使员工随时注意节约酒店成本,更加迅速和高效地实现酒店各部门成本费用的控制。

(4)创新与学习层面。创新与学习是形成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与源泉,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现在许多企业面临的课题,通过学习不断引进和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不断培育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平衡计分卡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考虑创新和学习,因为创新和学习可以改进酒店的管理理念,使酒店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进行成本控制。

指标体系构建如表4。从表4可知,创新与学习角度的成本驱动因素主要有酒店的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引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能为酒店注入新鲜的能量。现代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曾经这么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那就是人。”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企业的命脉。酒店应着重人才管理,创造以人为中心的酒店成本管理理念。为此,酒店需要重点关注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大人才选拔的力度,在服务及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酒店服务的现代化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化。员工的学习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通过学习不断引进和吸收新的知识和资源,并结合酒店自身特点不断培育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创新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酒店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使酒店减少了生产要素的投入并显著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酒店员工人才密度、培训进修比例等指标是酒店是否具备新鲜活力的体现。同时,酒店也要注重其产品的创新,新颖的外观布局是吸引顾客的首要点,而特色的酒店服务才是留住顾客的关键点。

总之,平衡计分卡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关键战略指标体系的制定上,更体现在战略绩效体系的管理和应用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与非财务维度来探讨酒店成本驱动因素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更好地体现了酒店成本形成的结果。四个角度的分析实现了酒店对成本动因的综合评价,有利于酒店更好地识别其成本动因,从而获得成成本竞争优势。本文构建的战略指标体系对提高酒店的成本管理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酒店能源管理的方法篇10

[关键词]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

[中图分类号]F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8-0111-04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而飞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星级酒店11779家,客房1476359间。其中五星级545家,四星级2002家,三星级5384家,二星级3636家,一星级212家。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人才问题日渐突出。酒店业的人才需求已成为众多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20个城市中150家酒店进行调查,对比和分析我国各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总结我国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特征,希望对我国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及酒店人才自身发展有所启示。

一、我国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调查

(一)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网络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进行调查,将最佳东方网站作为酒店人力资源需求调查的样本来源。为了使酒店的地区分布均匀且具有代表性,笔者分别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青岛、宁波、苏州、深圳、重庆、武汉、长沙、福州、济南、合肥、海口、厦门、无锡、常州共20个城市作为样本城市。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的地理区位,将这20个城市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共3个城市;第二类包括天津、杭州、南京、青岛、宁波、苏州、深圳,共7个城市;第三类包括重庆、武汉、长沙、福州、济南、合肥、海口、厦门、无锡、常州,共10个城市。选取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作为样本酒店,其中酒店的性质包括内资、外资、连锁经营。在20个样本城市中,共选择了150家酒店作为样本酒店,其中,四星级酒店55家,包括内资酒店36家,外资酒店11家,连锁酒店8家;五星级酒店95家,包括内资酒店35家,外资酒店27家,连锁酒店33家。在这150家酒店中每个酒店分别选取3个级别的岗位包括服务员、主管和经理进行对比分析。

(二)调查结果

在20个城市中选取了150家酒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学历、工作经验、计算机、英语方面的要求中,五星级酒店的要求明显高于四星级(见表1)。在不同的岗位中,经理层的要求明显高于主管层和服务员层(见表2)。从酒店的经营性质来看,在学历、工作经验、计算机要求方面内资、外资酒店的差别不是很大(见表3)。在普通话的要求中,内资酒店高于外资酒店和连锁酒店;在英语要求中,则与普通话的要求相反,连锁酒店的要求最高,其次是外资酒店和内资酒店。下文将对此进行分类详细分析和论述。

二、我国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差异分析

(一)不同岗位酒店人力资源需求差异

我国高星级酒店对于不同岗位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在对学历、工作经验、计算机、英语这四项指标要求中,经理级别的均值都高于主管和服务员的均值(详见表4),级别越高的岗位要求越高。而且,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计算机水平要求和外语水平要求均值都处于95%置信区间,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这四个方面,服务员、主管、经理的任职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不同岗位对性别、普通话水平的要求均值同样处于95%置信区间,说明不同岗位的相应要求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这两类需求均未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认为,不同岗位对性别、普通话水平需求的差异并不明显。

1.英语水平要求比较

高星级酒店经理岗位任职要求中,大多数酒店的任职需求集中在英语流利,有61家将其限定为入职门槛;而主管岗位,任职要求为英语不限的酒店数最多,为55家,英语良好的酒店数次之,为42家;服务员岗位英语需求与主管岗位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英语不限的酒店数明显高于主管岗位,英语流利要求的酒店数也明显低于主管岗位(如图1)。这说明,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中,经理岗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最高,主管次之,服务员最低。

2.计算机水平要求比较

高星级酒店的经理、主管、服务员这三个岗位对计算机的要求明显偏低,大多数酒店的任职需求集中在计算机不限,经理岗位有69家,主管岗位有85家,服务员岗位有125家。除计算机需求为不限外,经理岗位的任职需求集中在计算机熟练,有37家将其限定为入职门槛;而主管岗位,任职要求为计算机良好的酒店数最多,为29家,计算机一般和良好的酒店数次之,都为17家;服务员岗位对计算机需求很低,要求达到熟练的只有1家酒店,并且计算机不限的酒店数明显高于主管岗位(如图2)。这说明,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中,经理岗位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最高,主管次之,服务员最低。

3.工作经验要求比较

高星级酒店的经理岗位,大多数酒店的任职需求集中在工作经验3年以上,有61家将其限定为入职门槛;而主管岗位,任职要求为工作经验2年以上的酒店数最多,为51家,工作经验1年以上的酒店数次之,为39家;服务员岗位大多数酒店集中在工作经验不限,为98家,工作经验2年以上的酒店数仅有5家,此数量明显低于主管岗位的酒店数量,并且工作经验要求为不限的酒店数也明显高于主管岗位和经理岗位(如图3)。这说明,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中,经理岗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最高,主管次之,服务员最低。

4.学历要求比较

高星级酒店中经理岗位和主管岗位任职需求集中在大专学历,经理岗位有95家将其限定为入职门槛,主管岗位有59家。除了要求为大专学历之外,经理岗位的任职要求达到本科学历的酒店数有14家;而主管岗位,任职要求为本科学历的酒店数仅4家,要求为中专学历的酒店数有46家;服务员岗位的任职需求大多数酒店集中在中专学历,为72家,要求为大专学历的只有9家,明显低于主管和经理岗位,并且学历为不限的酒店数也明显高于主管岗位和经理岗位(如图4)。这说明,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中,经理岗位对学历要求最高,主管次之,服务员最低。

(二)不同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差异

在不同星级酒店之间,对学历、工作经验和性别等方面的需求差异较小。学历需求方面,四、五星级酒店的均值分别为1.82、1.84;工作经验需求方面,四、五星级酒店的均值分别为1.41、1.61(见表5)。加之性别需求,此三项指标均值均处于95%置信区间,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四、五星级酒店之间在学历、工作经验和性别需求的差异不显著。在普通话水平需求方面,四、五星级酒店的均值分别为2.14、1.97,此项指标均值也处于95%置信区间,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四、五星级酒店对于普通话水平的需求差异小。至于四星级的均值大于五星级酒店的问题,是由于调查的样本出现了问题,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但是,四星和五星级酒店对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要求差异较大。计算机水平要求方面,四星级酒店的均值为0.79,五星级酒店的均值为1.04;英语水平要求方面,四星级酒店的均值为1.13,五星级酒店的均值为1.56。指标均通过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与四星级酒店相比,五星级酒店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

三、我国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特征分析

(一)学历门槛不高

新形势下饭店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而饭店需要招收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国内高校每年的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人数远远低于全国酒店业人才需求数量。所以,许多酒店只好在人才招聘时降低门槛,学历层次要求集中在大、中专,只有少数酒店的个别岗位对学历有本科要求。这是由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一方面,酒店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服务技能的掌握难度不高,从业人员只要简单培训即可上岗,中等学历层次的人员即可胜任。另一方面,酒店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大多数岗位的服务工作技术含量低,尤其是基层员工,酒店在招聘员工时更加注重服务意识,而服务意识一般源自于丰富的经验积累,所以,与学历相比,酒店对人力资源需求更加重视工作经验。

(二)性别要求倾向不明显

我国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性别需求均值为1.04(男性编码为0,性别不限编码为1,女性编码为2),性别倾向性不明显。绝大多数酒店的多数岗位人力资源需求均不限性别,只有部分管理岗位和特殊服务员岗位明确员工性别,且男女需求量基本平衡。这说明男女在酒店行业应聘工作时机会大致均等,并未表现出性别歧视。

(三)员工年龄年轻化

调查发现,我国高星级酒店对于员工的年龄要求大多为18-35岁之间。酒店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年轻人加入管理和服务团队。酒店基层员工每天要承担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面对各种突况,须有充足的体力和脑力来应付各种问题,年轻人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对工作充满热情,因此,他们能够胜任此类岗位。

(四)工作经验受到充分重视

我国高星级酒店的人力资源需求偏重于工作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酒店要求部门经理岗位工作经验达到3年以上,甚至有酒店要求8年以上;对主管岗位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为2年以上;即使服务员岗位,少数酒店也要求有1-2年的工作经验。酒店需要的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能够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应对自如,并且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来满足客人的各种需求。

(五)语言要求呈现出地域化特征

绝大多数高星级酒店要求员工普通话至少达到流利的水平。酒店的不同岗位对英语的要求略有不同,一线服务员要求英语口语好,能在对客服务过程中与外国客人沟通即可,但对中高层管理者英语水平的要求因酒店性质不同而不同。国际知名品牌旗下酒店要求员工不仅能够进行流利的英语口语对话,还应具有一定的读、写、译能力。但在国内品牌的酒店,对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就低一些。此外,位于特殊地区的酒店,要求员工掌握其它语种,上海地区酒店要求员工会说上海话,广东、福建一带的高星级酒店要求员工会粤语。

(六)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高星级酒店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水平,尤其是主管和经理岗位,要求达到良好、熟练甚至精通。作为高星级酒店的员工必须适应酒店业国际化的要求,没有过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很难开展国际范围的合作,适应现代酒店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辜应康,唐秀丽.关于上海高职酒店人才需求特点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