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安全规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4:04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04-22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不同,实验室有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力实验室和机械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都承担着对应学科的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实验的任务,各类实验室有贵重的仪器仪表设备、有毒化学试剂、强电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强化监控下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是保证高校教学安全的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性的安全管理建设方案和对策,以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高校实验教学秩序,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和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和教学实践的操作环境,实验室内部存放有大量的实验试剂、实验仪器设备等,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突出,常发的事故比如触电、火灾、爆炸、化学中毒、生化泄露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导致师生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为了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模式,需要首先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管理工作,促进实验室安全运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实验室承载的专业涉及面广,人员进出复杂庞大,导致安全管理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些综合类高校承担着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实验室的种类规划较多,比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机械实验室以及一些特种实验室,如消声水池、风洞、水洞等实验室,各种实验室的管理规则和安全防护的等级和特点不一,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另外,高校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每天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复杂,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出现安全事故。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层次杂、流动性大,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研究生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验和科研任务。由于实验室中使用者的操作层次不一、人员更替较大,成分较为复杂,导致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现象。

三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自由主义作风较为严重,重学术、轻安全的思想扎根较深,导致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管理构架和意识不够清晰规范。因此,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将会产生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实行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建立主管机构,分派主管人员,结合多级管理体系,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述分析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可知,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的构建和人员素质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漏洞,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规章制度方面、人员素质方面、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在规章制度方面,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方向还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合理、不明确和不细致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的种类繁多,安全管理的末端细节复杂,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方面一定要具体完善,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将会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从而导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打折扣,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人员思想方面,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规则制度落实不严,末端落实差强人意,安全规章流程走形式。在管理的落实方面,人员思想的不重视导致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则和细则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苗头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导致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每年各种大小事故屡有发生。

(3)执行标准方面和管理体制建设方面。高校实验室进出人员多、层次杂,导致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标准方面大打折扣,末端落实不严。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和标准较低,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的前瞻性不强,无法对容易出现的事故苗头进行动态管理和科学调整;对各项法规条例的执行标准不严,导致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够,容易滋生安全事故。因此,高校需要从上到下、从体到面进行安全管理的节点控制,从细节抓起,从末端落实抓起,严格监控,强化监督,促进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举措分析

目前,高校根据学科类别和专业特征,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和实验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安全意识等原因,导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行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突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学校建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实验室存在专业涉及面广、进出人员多的特点,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具有自身的特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渗透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管理及高校的资产和设备管理之中,安全规划复杂性增加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困难,需要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制度落实、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的健全等方面下功夫,在强化监控的前提下促进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的优化,相关的措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准确地贯彻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的规则制度和各项法规要求。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细则相关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构建健全的考核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则制度落到实处,强化监督和宏观监控,加强全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二是健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管理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对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涉及危险仪器设备和物品加强监督管理,试行考核上岗和在职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设施,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是实行负责制,采用分级负责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落到末端和实处。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度,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专职机构,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安全工作小组,对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专项负责和管理,同时,加强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强化管理监督和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论证要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符合,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

五是组织制订本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过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安全防范能力。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订本单位、本实验室的具体管理规程,凡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害事故,要进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应根据本校的实际,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开支。

另外,高校应该通过强化监控,并落实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工作和进行实验学习的师生,必须对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剧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先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和操作规范指导检查,通过上岗培训,取得合格证,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和实验;对于剧毒化学品和其他高危物品,要落实严格的监控制度,实行双人记账、双人双锁,以堵塞管理漏洞和盲区,避免酿成大的事故。

四、结语

实验室是承担高校进行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强化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强化意识、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组织定期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师生在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同时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监督和监控,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认知情况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10.089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safetyproblemsandstudents'cognitivestatusinthelaboratoryinChina,andtoprovide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of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systeminUniversitiesinthefuture.methods:arandomsamplingmethodwasusedtoextract60undergraduatesand80graduatestudentsfromacommonuniversity,anda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on60studentsofamajoruniversity.Results:thesurveyoflaboratori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notfull-timesafetymanagementpersonnel,intermsofsafetyeducationandtraining,only16.9%ofthestudentswereoftenreceivesafetytraininginlaboratoryandexpressesof26.6%studentsneverreceivedtrainingandlaboratorysafetyknowledgeacquisitionapproachissingle.mostofthestudentsdonotunderstandtheemergencyequipment,theuseofexperimentalsuppliesandwastedisposal.Conclusion:differentuniversitiesinlaboratorysafetyequipmentandeducationandtrainingoftheworkisnotperfect,leadingstudentstothelaboratorysafetyrulesoftheunderstandingofthedegreeislow,thelaboratorysafetyriskincreases.

Keywordscollegelaboratory;safetyeducation;cognition

实验室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避免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对人、财、物及环境的最大保护。①高校实验室建设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实验室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使实验室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行和发展,必须有一整套与之相对应的安全教育和设备体系。本文结合对某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某重点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从学生层面了解高校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的认知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普通高校本科生60人,研究生80人,某重点高校研究生60人。

1.2研究方法

以文献检索所得信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实验室安全认知水平及设备安全管理,现场发放填写,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其中某普通高校本科生49份、研究生76份、某重点高校研究生59份。回收率92%。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由表1可知,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两所高校共184名学生的男女比例:男:女=1:1.48。进行卡方检验可知:卡方值为1.848,p=0.397>0.05,故各组之间性别无明显差异,各组之间有可比性。

2.2安全教育满意度

进行卡方检验可知:卡方值为7.997,p=0.238>0.05,故各组之间安全教育满意度无明显差异,各组之间有可比性。由表2可知,调查的184名学生中有149名学生表示目前的安全教育作用不大都是自己知道的,甚至觉得是形式化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安全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提供系统有效的教育培训方案。

2.3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现况

由表3可知,高校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安全教育方面,在调查中仅有16.9%的学生表示经常培训,而表示没有接受过培训的达到了26.6%,这反映出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上没有全面系统的进行,有明显的局限性。

2.4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程度

进行卡方检验可知,比较普通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卡方值为4.374,p=0.112>0.05,两组之间安全规则了解程度无明显差异,比较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卡方值为7.802,p=0.112>0.05,两组之间安全规则了解程度有明显差异。由表4可知,仅有20.6%的学生对实验室安全规则比较清楚,49.5%的学生有大体上的了解,这表明我们在对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剩余29.9%表示无所谓,这一点反映出,在高校中部分同学对实验室安全的认知和安全意识存在着缺失。

2.5安全知识获取途径

从图1可以看出,学生的安全知识主要通过常识的积累、学长学姐的言传身教及老师上课的讲解获得,这一点可以反映出学生们对实验室安全的主动学习比较欠缺,提示我们很有必要开展一些理论或者实践学习来促进学生们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获取。

2.6安全防护应急设备

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虽然灭火器的铺放是比较完善的,而其他的安全设备的设置使用需要做很大的改进。

2.7实验用品的使用

从表5可知,绝大多数学生是不能对危险实验品进行正确使用。仅有1%的普通高校本科生,10%普通高校研究生和15%重点高校研究生能熟悉使用易燃易爆品。

2.8废弃物的排放处理

从表6中可知,在调查的184名学生中没有随意排放废弃物的仅有29.9%,经常随意排放的却有20.6%。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废弃物的排放处理不了解或不熟悉。

3讨论

结果表明,不同高校由于缺乏实验室安全规则教育,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对应急设备的正确使用导致了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知水平较低。首先,我国内地高校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是由学校保卫处负责,但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其次高校对实验室安全设备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老化,②设备种类少。实验室数量不足,不能实现对部分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引发了安全隐患。在安全教育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增加了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调查中发现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学生不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可能与大部分实验室都是着重于实验操作的培训,而忽视了安全规则知识的讲解有关。其次,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着明显缺陷,这可能与教育培训形式单一有关。研究中发现,本科生在安全规则了解程度上比研究生要低。这可能与大部分本科生只有在实验课时才能进入实验室,而且实验时间比较短。而研究生则长期在实验室自主工作,对安全规则的了解程度不断深化有关;另外由于本科生的安全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常识的积累、学长学姐的言传身教及老师上课的讲解获得,这可能与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主动学习比较欠缺有关,提示我们很有必要开展一些理论或者实践学习来促进学生们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获取。并且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只是与当前实验有关的安全知识,而不能形成系统的,全面的实验室安全认知。因此,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应急防护设备的存放位置和易燃易爆品的正确使用,甚至还会将处理不达标的废弃物直接排放。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好些尤其是重点高校研究生,这可能与重点高校安全教育培训更完善以及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优良废液处理系统有关。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增加实验室安全设备的投入是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必要手段之一。在高校现有的条件下,要实现实验室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应该着重围绕教育培训方面进行改进。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防范于未然的过程。③具体建议措施如下:(1)学校可增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并且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学校也应把安全教育作为学生实验课程考核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④⑤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及预防措施,进行实验时,严格按实验规程操作,并经常估计到实验的危险性。不定期的进行事故预演活动。加强发生意外情况处理方法的培训,如创伤,可用3%双氧水将伤口周围擦干净,伤口涂碘酒、红药水后包扎等。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2)加大在学校中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认知水平。真正做到安全标识可视化,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知识获取途径多样化。

注释

①刘瑾,王海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83-184.

②叶秉良,戴文战,杨蔚琪.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1.

③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④易国顺,赵邦枝,李名家,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70-173.

⑤马红梅,徐仲玉,吕霞等.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相结合的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1):143-145.

⑥洪霞,陈秀云,张炜等.开放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82-283.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12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进行实验与创新、发明与创造的基地,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1]。在各种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基础实验室不同,化学实验室需要经常使用大量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学品,加之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常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因而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要高于一般的实验室。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可行、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不断加强和提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为教学、考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软硬件环境[2]。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

(一)物的不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危险试剂较多,物的不安全状态无法避免,实验中使用的大都是些易燃易爆物品,以及一些高温高压仪器等,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违反操作规程,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1.化学试剂。实验中使用到的易燃液体如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气体如氢气、氧气、乙烯气等;易燃固体如硫磺、五硫化二磷等,这些物质的燃点都比较低,经加热、撞击或遇到明火,会迅速燃烧,很容易发生爆炸。

2.剧。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使用一些有毒药品,以及一些剧毒的实验中间体,这些剧若保管不当或使用不当,将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改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中毒死亡。

3.危险化学品泄漏。有的化学实验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甚至高温高压,而长时间的使用和溶剂的腐蚀,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如果对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使得设备带故障运行,极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不但危及生命,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思想上不重视,精神状态不佳,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等。

1.安全管理政策不健全。目前许多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都是由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防盗,还涉及很多专业技术知识,若没有专业人员,很难有效开展工作,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施救方法,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2.安全意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安全意识薄弱。虽然在上实验课前,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尤其是对刚进实验室的大一学生,然而这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老师讲,学生听,等到真正做实验的时候,学生把这些安全教育完全抛于脑后,不按操作规程,甚至违反操作规程,这就极易引发实验安全事故。

(三)管理缺陷

很多化学实验室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让老师和学生无章可循。甚至有些实验室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出现推脱,混乱的等现象,致使人的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引发许多安全隐患。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现状

(一)人员流动快,安全教育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地逐渐增多,因此需要部分聘用的实验人员,但因待遇低,流动性大。而对于学生,化学类的本科生四个年级,研究生三个年级,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几年后就毕业离开,在这短短的几年里难以通过有限次的安全培训就能达到安全管理,因此,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难度大。

(二)学生不按规程进行实验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若在化学实验中,不按规程进行,极易造成重大的人身安全隐患。比如在实验前,只对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本身的特性有所了解,而对化学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按相关规定存放危险化学试剂或药品,甚至随意处置化学垃圾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给自己,实验人员及周边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

(三)消防器材单一

高校实验室大多配备的消防器材都只有常规的灭火器,而化学实验室里的化学品性质多样,成分复杂,有些药品如活泼金属,有机溶剂及电器设备着火,无法使用常规手段扑灭,常规的灭火器无法满足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时的要求。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化学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在参加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除了在入学开始统一进行的安全教育,在各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各实验课老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还可以通过举行一些安全知识方面的竞赛,让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完善规章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规则制度,建设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定一套严格、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化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手册,废弃物处理规定,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从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根据各个化学实验室进行不同性质的实验,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等,并在楼道里配置紧急报警装置,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防灾重于救灾,尽管小事故难以避免,但大型事故是可以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扼杀在摇篮里的。技术上可以安装各类消防措施,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器复合使用以第一时间发现火情,消防通道保证人员的紧急疏散和救援。管理上则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则制度避免人为失误,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环保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4

1.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2.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原工学院纺织实验中心“十化”安全教育法的理念、内容和实施效果,安全教育的理念主要在于安全教育自主意识的培养,由此而设立了适用于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十化”安全教育内容。

关键词: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安全意识

1现状分析

中原工学院纺织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近年来,仪器设备数量明显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老设备并存,生产、测试设备并存,教学、科研设备并存,实验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参与实验人员的增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环节上,急需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多环节相互促进,让受教育者乐于关注、主动接受,让主动教变为主动学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惯性意识,真正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2安全教育体系构架

2.1安全教育知识系统化。纺织实验中心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三部分。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纺织企业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高等学校常见的安全事故、纺织工程实验室中的危险设备、仪器设备的危险指数、典型的不规范操作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严重后果、实验室安全守则和道德守则等。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事故危害及发生原因、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及其标识、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安全防护(包括防中毒、防火、防爆、防灼伤、安全用电、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

2.2安全教育手册标准化。国内不少高校都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材料虽然覆盖面广,但基本以通用型为主,并没有纺织工程领域方面的具体安全问题,因此对纺织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指导意义不大。另外,如果照搬纺织生产企业的安全教育资料,虽然基本内容对口,但纺织生产企业和高校纺织实验室差异较大,生搬硬套并不符合高校纺织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小样机多、设备更新快的情况。因此,纺织工程实验室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安全教育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系统实用的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方便学生自行查阅。

2.3安全教育标识规范化。在仪器设备的显著位置,摆放统一规范的安全标识牌。安全标识牌正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用途、价值等基本信息。反面的内容则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基于仪器设备安全进行的提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损害仪器设备;下半部分是基于人身安全进行的警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对人体造成危害。

2.4安全教育内容可视化。对于每台仪器设备,录制正确、规范、安全的操作演示;另外,为真实地反映纺织工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各种事故,在仪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使用辅助道具如人台、假发等再现各种危险动作,录制视频,从一正一反两方面开展安全教育。视频经系统编排放在网站上,方便学生自行学习。

2.5安全教育讲座定期化。结合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安排2—4个学时的安全教育讲座,由纺织实验中心安全员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安全知识、规章制度、重点案例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次安全教育讲座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生们即将开展各种纺织专业的实习实验任务,还包括各类纺织品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此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有必要在他们即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习实验之前,对他们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2.6安全教育资源网络化。纺织实验中心网站上的安全教育版块涵盖完整的安全教育资料,包括安全指导手册、仪器设备操作安全教育视频、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消防安全教育课件、安全教育讲座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相关安全教育知识。

2.7安全教育测评制度化。在学生学习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同时,建设相应的测评制度,规定每届学生进入纺织工程实验室之前必须在网上自行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并进入相应的考试系统完成网上考核部分,只有通过测评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2.8安全教育监督全面化。在各实验室覆盖监控系统,可以在控制人员进出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纠正仪器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追查物品丢失、监测实验室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对非工作时间、夜间、周末和节假日等以往实验室管理的时间盲区,通过监控系统的回放,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完整详细的视频信息,捕捉到各种直接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便于做出纠正和防范。同时,纺织实验中心还开通了“安全举报信箱”,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加强相互监督。

2.9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化。每学期由三年级学生参加完第二次的安全教育讲座后,负责开展全院的安全宣传日活动,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为主题进行板报宣传,让学生自发组织、高度参与。另外,纺织实验中心还开展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求活动,调查安全教育的效果,征集学生对安全标识、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指导手册、安全教育视频、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的修改意见、合理化建议等。

2.10安全教育意识日常化。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与考核监督,使学生不仅要“知”,熟悉并掌握预防事故的基本常识,而且要“会”,在“知”的基础上,逐渐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最终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3安全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实践发现,“十化”安全教育法具有如下特点:安全教育内容系统简洁,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安全教育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安全教育保障全面有效,安全教育意识深入人心。

4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止尽的工作,对每个单位或部门来说都一样,只要工作持续一天,安全问题就会存在一天。安全教育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同时也是无法取代的。今后还需要尽力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将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5

关键词:Biba模型;形式化方法;定理证明;自动化形式验证;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1.2文献标识码:a

安全操作系统的完整性指的是数据或数据源的可信性.“完整性”经常在阻止不恰当及未授权的改变时涉及到.信息源与它的精确性和可信性以及人们对该信息的信任程度有关.完整性的可信性方面对于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完整性的目标有3个[1]:

1)防止未授权用户的修改;

2)防止授权用户的不当修改;

3)维护数据的内部和外部一致性.

常见的完整性模型有Biba模型[2]、Clarkwilson模型[3]、Dte模型[4]、Sutherland模型[5]以及Biba改进模型[6-7]等.Dte模型和Sutherland模型只是其中的某些特性可以达到完整性保护的目的,而并不是作为完整性模型提出的;Clarkwilson模型没有用形式化的语言来描述;Biba模型是专门为完整性保护提出的,使用了严格的形式化语言来描述,可以有效保护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但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Biba改进模型对传统的Biba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具有形式化语言的描述,符合GB/t20272-2006[8]中对结构化保护级安全策略模型开发要求,但在该模型中并没有对模型的正确性给出自动化的形式证明,同时,其主客体完整性的基本操作也相对简单.

在操作系统的形式化验证工作中,微软的SLam[9]主要是对C语言进行模型检测;niCta的L4.Verified[10-11]则只针对seL4微内核进行了从规范到代码的验证分析,都没有严格意义上对某一具体安全策略模型进行验证.本文针对安全策略模型中的完整性模型,为模型引入了多安全标签,以及适合实际系统的安全模型操作规则共十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定理证明的方法[12-13],将组成模型的各元素、操作规则和不变式用isabelle[14]定理证明器能接受的完全形式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正确性的自动化证明,从而满足GB/t20272-2006中关于最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访问验证保护级操作系统研发中对形式化安全策略模型的要求.

3.4BLp模型的状态迁移规则及其安全证明脚本

系统要始终保持在安全状态运行,除了初始状态要满足安全要求以外,系统的所有迁移规则也必须满足安全要求,也即由安全状态经过任意一条迁移规则以后到达的状态仍然是安全状态.接下来就是对系统中各条迁移规则的安全性自动化证明脚本.

4结语

本文以研究设计符合GB/t20272-2006中对最高等级安全操作系统——访问验证保护级安全操作系统要求的完全形式化的安全策略模型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具有实际可行性的Biba模型,并详细定义了模型的不变量和安全迁移规则,使得该模型能够满足系统实际操作的需要.于此同时,我们还以定理证明工具isabelle为依托,对模型的安全状态、安全性质、初始化状态进行完全形式化的描述,参照文中对3条迁移规则的具体描述和验证方法,可以给出全部11条安全迁移规则的自动化正确性验证脚本,从而完成了对模型的自动化形式验证工作.

参考文献

[1]BiSHopm.Computersecurity:artandscience[m].Boston:addisonwesley,2003:3-6.

[2]BiBaKJ.integrityconsiderationsforsecurecomputersystems[R].washington:USairForceelectronicSystemDivision,1977.

[3]CLaRKDD,wiLSonDR.acomparisonofcommercialandmilitarycomputersecuritypolicies[C]//proceedingsofieeeSymposiumSecurityandprivacy.oakland:ieee,1987:184-195.

[4]BaDGeRL,SteRneDF,SHeRmanDL,etal.adomainandtypeenforcementUniXprototype[C]//proceedingsoftheFifthUSeniXUniXSecuritySymposium.Utah:USeniX,1996:127-140.

[5]SUtHeRLanDD.amodelofinformation[C]//proceedingsofthe9thnationalComputerSecurityConference.Gaithersburg: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86:126-132.

[6]郭荣春,刘文清,徐宁,等.Biba改进模型在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2,38(13):96-98.

[7]张明西,韦俊银,程裕强,等.具有历史特征的Biba模型严格完整性策略[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43(1):85-89.

[8]GB/t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S].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

GB/t20272-2006informationSecuritytechnologySecuritytechniquesRequirementforoperatingSystem[S].Beijing:Chinanational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Committee,2006.(inChinese)

[9]SLam[eB/oL].(20120714)[20120812].http:///en-us/projects/slam/.

[10]KeVine,GeRwinK,RaFaLK.Formalisingahighperformancemicrokernel[C]//proceedingsofworkshoponVerifiedSoftware:theories,tools,andexperiments.Seattle:Springer,2006:1-7.

[11]GeRwinK,miCHaeLn,KeVine,etal.Verifyingahighperformancemicrokernel[R].Baltimore:7thannualHighConfidenceSoftwareandSystemsConference,2007.

[12]GeneSeRetHmR,niLSSonnJ.Logicalfoundation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m].California:morganKaufmann,1987:87-90.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6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推进实验室的综合利用,针对高师化学实验室药品、固定资产和玻璃仪器的日常管理进行探讨,修订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了符合高师院校特点的新体系,实现仪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了实验室管理能力。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固定资产;药品管理;仪器管理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南京大学的冯端院士把实验室比成现代大学的心脏,复旦大学杨福家院士把实验室比成熔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保障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提高各类仪器的使用效率,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耗材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1],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是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化学药品和普通耗材管理[2]

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对物资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化学药品和玻璃仪器的管理是关键环节。教育部对基础实验室评估文件里,多项指标也和物资管理有关。我们化学院设有专门药品库,具备防晒、防潮、防火、防静电等条件,全天摄像监控。对于药品的采购,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先统计库存药品后,根据实验内容提交玻璃仪器和药品的采购清单,我们把药品按剧毒、低毒、无毒药品分开管理,危险化学品分类锁入保险柜。按照固液体分开、无机物和有机物分开的总原则,无机试剂再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有机试剂则按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高分子、指示剂等分类。对于特殊物质要单独存放,遇水燃烧的如金属钾和钠存放于无水煤油、液体石蜡或甲苯的广口瓶中,瓶口用塞子塞紧。实验员对所有药品统一编号输入电脑,做到入库验收、分类存储、专人保管、出库复核,做好药品回收、结余的账单记录,随时保持药品低存量(见表1)。我们对剧毒化学品进行专门的跟踪,登记使用的实验内容、药品的精确用量、剩余量、使用和归还时间、使用人等信息,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对于药品的管理,实验员始终能做到规范化、程序化、电子表格化,切实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3]

构建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有重要意义。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科学,我校要求师生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如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我校已经建立或修订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曲阜师范大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员守则,实验教师守则。各学院二级实验室具体细化相应规章制度,制定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在实验室张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介绍常规药品中英文名称,理化性质,酸碱性质,储运注意事项,防护急救措施,泄露处理,灭火方法,健康危害,环境危害,慢性影响,燃爆危险性能等相关信息。我校建立实验室档案考核制度,规定学生实验上课前和实验下课后必须进行指纹考勤,学生的出勤率纳入该学生实验课考评成绩计算依据,实验课的整体学生出勤率纳入实验教师的实验工作量计算依据,对于学生实验的日常管理考核,还包括实验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实验产品的质量和纯度,实验废液的处理,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心得的总结等内容。这套考核办法可以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了搞好实验教学,我们非常重视玻璃仪器的管理,对于有机实验标准成套玻璃磨口仪器,我们对橱子编号,按照学生每四人一个橱子、一套仪器、自己配锁的原则,固定使用一年,每个实验室固定开设24个实验,一周内三个实验室分8个时段上相同的实验,基本做到“杂而有序、多而不乱”,完全可以保证大二学生480人通过学校的教务系统进行自由选课,设计自己的个性课程表。学生实验打碎仪器应及时找实验老师赔偿,每年上下届学生按照仪器赔偿单核对进行仪器交接,真正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有序化和学生的高度自治化。通过制度的全面学习,所有实验人员均明确了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为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保障。

3废液的处理

有机实验所用药品数量大品种多,废液往往难于集中有效处理,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废液的产生,我们不断改进实验步骤,开设回收再利用综合串联实验,使常规实验绿色化、玻璃仪器装置微型化,用低毒环保友好的有机溶剂做替代品。根据废弃物性质,我们采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酸碱中和等方法处理,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于无法有效处置的废液和废固体,我们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登记废物类别、代码,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存储,联系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4固定资产管理改革

我校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原则,于2014年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十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0余台,总价值约5000万元。该平台可以实现仪器设备信息查询、网上预约、费用计算、绩效考核、工作量统计、信息交流等功能,涉及色谱、光谱、生化分离分析等仪器,涵盖了电子信息科学、化工与制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传播学等多门学科方向的研究,配套安装的电源控制器可以实时准确记录仪器设备使用机时,给出较准确的使用效益评价,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基本上实现了对各类资产的验收,使用,维修,借用,归还,报废等各个时期的精细化、实时动态管理,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学生登录该平台可以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质结构、仪器参数、操作规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经常使用的小型仪器采取组长签字领取,教师监督指导,负责全局的工作模式,学生参与管理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率和教学效果。

5结语

地方高校的实验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通过改革我校已经初步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职能的大型综合实验管理平台,能够科学规范的管理好药品和仪器,提高了实验管理工作效率,对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今后,我们将会进一步结合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为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服务。

作者:颜世娜孙敏韩庆奎赵斌孙学军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继祖,俞宗岱.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3.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7

关键词:实验安全意识;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实验方案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90-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3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学生实验活动1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该实验是学生学习完第一、二单元后的第一个实验活动,也是学生对实验操作中的药品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体的收集以及氧气性质实验等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制法及实验基本操作,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实验现象,并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是初中生第一次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可能不会意识到实验存在的危险性,因此如何在初中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渗透实验安全意识也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一、教学目标设置中渗透实验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安全目标甚少在现行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凸显出来,在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比较重视实验的原理及具体操作等,常常会忽视有关实验安全的内容。在教学目标设置中,可以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中渗透实验安全,使安全教育在教学目标中指示更加清晰,并对实验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在学生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教学过程设计中渗透安全意识

1.实验导入中渗透实验安全意识,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师]许多科学家对空气的组成进行了实验探究,但是经过不断的比较后,还是认为拉瓦锡的实验最为准确,那为什么我们制取氧气的时候不采用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氧化汞分解法而采用高锰酸钾法呢?

[生]主要是因为汞有毒。

[师]因此,对于一个实验方案的选择来说,不仅要考虑反应条件、操作可行性和反应速度等因素,还要考虑实验会不会带来一些实验风险问题,会不会对我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同样的,我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保证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拉瓦锡氧化汞分解制氧气的实验给学生渗透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不仅需要严谨的态度,而且需要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为前提。

2.实验探究中渗透安全意识,反复加强实验基本操作的操练

认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已在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的课题三“走近化学实验室”中对实验室安全守则和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了学习,能够初步了解一定的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学生实验活动1中,氧气的实验室制取采用高锰酸钾法制氧气,该实验活动的开展是在课题三“走近化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实验探究中将实验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装置的连接和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渗透到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具体操作环节中,指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规避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如此反复地加强实验基本操作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实验安全意识,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具体如表2所示。

3.实验手段中渗透实验安全意识,提高实验风险规避能力

实验手段主要包括定性实验的定量化、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和化学实验的现代化等。在“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教材中仅以木炭和铁丝的燃烧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但只用碳和铁来研究氧气的性质显得较少,一方面就实验而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便快捷,不足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氧气的性质,也使学生操作训练的机会不足;另一方面中考中常考查硫和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若对此没有进行实验探究,只能死记硬背实验现象。

硫和磷燃烧虽会产生污染物,但是可以采用实验定量化、实验现代化等实验手段达到安全的目的。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材中要求“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但是没有更具体数量的要求,因而教师需要先进行实验,确定什么量时既能使实验现象明显,又能不造成室内污染。通过多次的实验探究发现所取的最少量应为火柴头大小为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量”进行引导,比如教材中说,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那少量究竟是多少呢?如果量大了会造成什么危害?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量的思考,从而将实验安全渗透到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对药品量化有一定认识,并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对于硫和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可以采用现代化手段――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计算机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实验,在虚拟仿真平台中,学生操作错误就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规范操作,并且现象非常明显,同时可以规避实验带来的危害。

三、实验评价方案中渗透安全意识

实验评价包括活动表现评价和实验报告内容评价。在活动表现评价中,教师依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中具体实验内容制定评价细则来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如小颗粒药品高锰酸钾是否用药匙取,装入试管时是否遵从“一斜二送三直缓立”原则等,对于没有按照实验基本操作进行的学生,即使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这一项做得很好,但是整体来说还是不合格的。

在实验报告内容评价中,传统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和问题分析与讨论六项内容。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一项“课后安全评价”,学生在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在“课后安全评价”一栏中写出各个实验操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以及规避安全隐患的方法,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行为进行安全评估,包括是否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以及每个简单的实验细节,使学生整体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四、结语

在实验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可以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方案三个方面向学生渗透实验安全意识。但值得注意的是,强调实验教学中渗透实验安全意识并不是过分地夸大、渲染化学实验的危险性,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做一个旁观者,而是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意识到做实验是要注意安全的,不能随心所欲,通过渗透实验安全意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高度重视实验安全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素养,在演示实验中做到操作规范、以身作则,能够了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实验安全隐患,明白出现隐患的缘由,当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从容、冷静地处理,帮助学生掌握实验隐患的规避方法,强化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并形成一定规避实验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8

关键词: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制度习惯

二十一世纪的职校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为工厂培养合格、熟练、安全的技术工人。化学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由于其特有的工艺流程,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现象发生。作为化工厂的一名合格的工人首先安全是第一位。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这门科学的主要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实验又是检验化学理论,证明物质性质的客观标准。随着我们学院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试剂,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对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变得更为多样复杂,它不仅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溢水,还包括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的绿色化学,避免对环境污染等工作。化学实验室内所使用的药品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大部分是玻璃器皿,使用不慎,易破碎伤人,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需要使用相关的电器设备,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不熟练,甚至可能出现的误操作,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俗话说:“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职校生不同于大学生,他们相对来说素质较差,又处于青春期,自律性差,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对什么都觉得无所谓。所以,让学生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就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目前部分学生轻视实验,对实验目的不明确,马虎,想当然,不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不按指导教师教给的实验操作规程操作,这些都极大的削弱了实验的安全性,危及学生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一)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应以普及一般安全常识为主,以加强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为主。为了让学生增强安全意思,充分利用学生爱上网的特性,让学生自己上网收集因违规操作而造成的恶劣事故。例如:成都某高校三名学生在实验室做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合成实验,由于学生在操作中使钠与水接触,因而导致火灾,消防官兵在水枪的掩护下用沙袋、干粉灭火器经过几个小时的扑救才把火控制住,抢救出10公斤浸泡在煤油中的钠。如果这10公斤的钠发生爆炸,那么这座6层实验楼将即刻灰飞烟灭。从真实案例和血的教训中,刺激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牢记“安全第一”。

(二)安全急救教育

再有经验的猎人也有失手受伤的时候,实验室的操作再熟练也有可能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老师在选择实验课题时,一般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制定相应的实验课题。对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意外情况应采取的处理措施,通过练习和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技能与对策,使学生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减少人员伤害。

(三)灭火常识教育

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加强学生对各种灭火知识的了解,及灭火器材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如沙箱,灭火器等。学生要熟悉各种防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其灭火对象。例如酒精洒在台面上起火,要用湿布扑盖或沙土灭火法。上面提到的金属钠着火时要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灭火,而不能用水灭火。从思想上,技能上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使之树立“安全操作,人人遵守”的思想,具有控制实验全过程的能力,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制定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是确保化学实验安全顺利的进行的保障。职校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刚从家里走出来,不少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照顾不了,更不要说良好的实验习惯了。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制定了一些实验操作细则,为了更切实有效的让学生遵守这些操作细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相互监督、督促。操作细则如下:

1.认真听课,牢记每次试验的注意事项。

2.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4.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裤,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括隐形眼镜者)。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6.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7.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8.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

9.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

10.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药品要还给教师。

11.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

12.实验结束后,将试验台面、仪器、药品整理干净、整齐,由负责人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安全无小事。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进食堂硬件条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要求对食堂进行量化分级管理,确保我县学校食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饮食服务,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组织保障

由教体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抽调专门人员成立阳信县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2、制定统一的学校食堂建设标准及食品卫生量化评分细则。

3、对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进行验收;对符合条件的发放量化分级等级标牌,对不符合条件的督促其按规定整改。

4、对问题较多、限期整改不到位、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学校食堂依法进行处罚,并予以曝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工作措施及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

年9月16—9月30日,对全县学校食堂进行调研分析,向教体局党委提交专题调研报告。依据专题调研的情况制定学校食堂卫生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量化分级评分细则。

2、组织实施阶段

(1)10月8日—11月25日,下发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细则。要求各学校认真学习实施方案,深入研究标准细则,并对照标准启动学校食堂改造升级工程,规范食堂管理。督导室安全办指导各学校作好自查自评。各学校11月底前提交自评报告及量化评分表。

(2)11月26日—12月25日,组织人员对各学校食堂进行初评督查并下达整改意见书,督促存在问题学校依据实施方案及评分细则进行整改,改进食堂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2012年上半年,通过自评确认整改到位的学校向督导室安全办提出书面申请,督导室安全办组织复评验收。复评验收合格的授予量化分级等级标牌,实行分级管理。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篇10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1.085

Biochemistry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

ZHanGYang

(CollegeofLifeScience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5)

abstractUniversitiesnowincreasinglyemphasisonexperimentalteaching,experimentalteachingreformeffortsareincreasing,laboratorymanagementrequirementsarealsoincreasing,sothe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problemsofhavingtothinkandsummarypositivesignificance.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BiochemistryLaboratory,fromfouraspectsregulations,equipment,environment,safetydepthstudyofthechemicalandbiologicallaboratoriesinth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processshouldpayattentiontotheissue,whichhasapositivedevelopmentofthebiochemistrylaboratoryrole.

Keywordsbiochemistry;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社会性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曾被誉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①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管理,深化实验室的体制建设改革以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主要场所。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涉及较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且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了高温、高压的特点,另外还会使用到易燃、易爆、有毒、强氧化性的试剂和药品,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

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先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1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一套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让实验室平稳、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并且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专业特点,生物化学实验室需要合理规划、小心管理,以免造成仪器损坏、环境污染、试剂中毒,甚至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参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实验室考核及奖惩制度,细化考核任务和考核指标;(3)健全“实验室管理基本规范”,“实验室信息资料库”,“实验室操作手册”,“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4)明确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监管机制和奋斗方向。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及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运转进程,还能够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和管理,节约成本,真正起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③

2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利刃,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让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建立各种仪器简单的操作规程卡片,学生使用仪器时可随时参照执行,让每位学生都能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大量的仪器学习时间,还能减少实验室仪器的损坏率。其次,要让“小老师教学模式”成为实验室仪器管理的主导,④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把每台仪器分配至小老师,认真把握好每一位小老师的岗前培训。而后让小老师们负责每一位新人的培训和指导,监督每位仪器使用者完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对于一些特殊仪器定期进行清理与维护,对于故障仪器及时登记、报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小老师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统筹全局管理能力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互助的精神、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实验室的损失、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学校对实验室仪器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划投入和管理,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实验室仪器的共享,从本质上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让实验室仪器高效、良好的运转,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实验室的交流,还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完善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窗口。其中“人文环境”被誉为实验室灵魂,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基本层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布置安排及卫生环境,后者体现在实验室的人文氛围。

生物化学实验室外在环境管理需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根据实验室空间现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保证实验室的布置合理;确保实验室的通道畅通,无异味,安全标志醒目齐全;保证实验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定期完成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的检查、更换,保证事故抢救设施性能完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规范。

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在环境管理主要是人文环境的管理,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为了给实验室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情感管理。实验室的文化是实验室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和谐高效运转的必然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其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让实验室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自制力。(1)营造氛围。定期进行文献汇报、工作汇报和学术报告,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定期参加、举行学术活动,加强技术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树立形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工作态度、时间观念,言谈举止进行培养和规范,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专业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3)强化意识。使实验室全体成员富有高度责任感,强化实验室成员的认同意识、服务意识、归属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实验意识。

4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保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对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而且种类比较多,不容浪费和出错,所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合理并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药品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该具备专门的药品室,并在药品室设置一个放置危险品的专柜。药品的存放应该按照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之间相互反应的原则,实行分类编号放置。实验室管理员还应该定期对药品室进行系统的检查、打扫和清理。危险化学、生物药品的购买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需求合理少量购买,实验室成员使用时需填写“危险性药品领用申请单”,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才能领取危险品,使用完毕应后及时归还药品,严格建立起领用使用登记制度。另外,废液和废弃的药品也必须按照实验室标准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倒入垃圾桶。

因此,生化实验室的药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行,尤其是对危险药品的购买、存放、使用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消防设施、水电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诸多试剂药品,还会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因此,每学期初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防灾害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妥善管理和使用相关的防火措施和安全设备,并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及时整改时就立刻上报相关安全部门,确保实验室场所及实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不变原则。从进入实验室起就开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需要关闭水电气等相关设备以及门窗等才可以离开实验室。时刻谨记“排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⑤

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繁多,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重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使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未来,建立一套易操作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能够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让实验室成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新,最终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4m1e”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30-233.

②孙莉丽,李荣华.高校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学术论坛,2010.2:281-282.

③覃江凤,王黎芳等.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新措施[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