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5:39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标准化科学化企业管理档案

一、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今天,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企业档案不但要记录历史,还要服务现实,企业档案已出现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借助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档案信息的网络检索或浏览。当前进行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企业档案工作备受冷落,大多只是实现了简单的档案信息目录网上检索,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远没有实现真正的档案信息化,只有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认识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走出困境,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企业档案机构地位低下。企业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重视支持不够:许多国有企业的档案机构与人员被大幅裁减,档案保管基础设施及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档案机构往往成为被首先、重点清理的对象。档案业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档案人员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档案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中地位下降,严重挫伤了档案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积极性,致使大量管理人才的流失,而且也制约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

企业档案管理滞后于信息化发展。企业档案管理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许多企业档案机构和人员面对新出现的电子文件,采取回避措施,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却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固守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导致电子文件、档案没有实施管理或管理不当。

企业档案信息缺乏系统管理。伴随着大规模是企业重组和企业合并,由于一些档案材料分散保管于各部门,零散地分布在机构成员手中,无法相互借鉴,没有一个机构来集中统一的管理本业的档案,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失误增多。在有的企业中由于管理不严,导致档案材料被盗,如果企业档案部门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企业“记忆”面临着丢失的危险,就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的概念和事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研究也兴起一股热潮,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运用知识。知识管理是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综合企业内部和的各种信息、知识,并加以识别、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利用企业所蕴含的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管理经营管理模式下,增强企业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的发展不再受到资金和自然资源的限制,知识资源对于当今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管理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知识管理思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知识管理是对企业产生的知识进行管理通过获取、存储、学习、传播、共享,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管理将为企业创新增添动力,要使每个员工都能接触并有效地运用企业的知识,实现将合适的知识在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找到最需要的知识,企业经主要依靠知识来赢得竞争的优势,最终实现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

企业档案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企业档案是企业活动的忠实记录,企业的隐性知识占据了企业知识资源的主体,企业档案忠实的记载了企业员工在从事生产、管理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情况,隐性知识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企业档案就认识、经验教训的总结,积累了大量的企业显性知识;企业档案有助于实现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通过信息交流、传递实现的。有知识为人们所运用,所掌握,知识才有价值。信息交流、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和书面,书面交流是以文件、档案等形式进行知识的使用和交流。知识应用范围扩大,价值实现也扩大了企业档案帮助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企业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时候的过程、内容、结果,是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是企业拥有某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档案的凭证作用可以有效地证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档案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企业档案可以提供寻找相关领域专家的线索,企业档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教材,当企业组织结构庞大、员工人数众多时,知识管理系统记录了与企业相关的内容,企业外部知识培训使企业员工能迅速融入本企业,学习并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企业档案反映企业文化,企业档案形成和产生于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各种企业活动过程中,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更是一种管理理念,企业档案不仅具备知识特征,还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已成为许多企业战略行为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方向,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管理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知识产品的生产居于主导地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其对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意义有: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是知识的积累组织、传递和应用、创新。它可以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企业档案的价值,促使人们重新视定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活动,以促使人们重新考察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方法。以知识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档案工作,企业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走出来,通过挖掘企业档案的知识价值,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知识管理要求拓展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职能,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应将档案管理看成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及决策咨询者;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完善和优化馆藏,档案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电子文件的产生和控制过程中,完善和优化馆藏资源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利用档案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重要手段则是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手段,文档信息数字化工作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另一主要内容;知识管理要求企业提高档案管理技术,对档案管理来说,更依靠上数据,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档案信息化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之中;知识管理要求档案知识实现智能化服务,实现档案知识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企业知识库的构建、知识导航的提供、知识的咨询等手段来实现;知识管理要求档案工作者提高素质,知识管理要求作档案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档案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是人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以此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知识管理背景下构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面对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只有主动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积极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档案知识是典型的显性知识,符合档案知识管理的规律,因此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自身的要求;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现实的要求,通过大家参与达成共识的知识资源优化处理,解决了过去“按档案方法分类,不切实际”的问题,避免了“知识类档案”还按照信息类档案进行处理的错误方式;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知识管理将以往的档案知识规范化、统一化、创新化。

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的目标。管理的思想也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发生了转变,使档案管理有了重大改观。具体目标是使档案知识资源化、信息化,按信息管理方式分类保存,以供搜索和查询,按知识资源结构进行管理,即归类沉淀,对将来的知识型文档,设计、设立标准模板;实现知识资源支持领导决策,要充分了解分析领导或管理决策的事项及过程,设计、设立订阅机制,委托专业人员或专家收集知识或信息资料;知识资源及时支持员工学习。构建相应分类的关联知识资源库,配备相关知识的文件类到关联知识库中,设立员工自学考试内容;知识资源及时支持员工工作,要了解分析各项业务、事务工作,内容及过程,按业务、事务过程环节及环节内作业程序;知识资源管理制度化,用制度的形式确定知识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依托网络,用信息来实现,在应用系统中对知识资源分层级设立安全访问权限。

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构建方案包括档案知识资源应用功能系统、资源库委托收集、整理系统、资源库委托收集整理系统、知识资源库管理系统。知识资源管理组织建设方案其组织结构可以设计为知识资源管理团队和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建立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推进和组织建设的要求。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方案实施步骤要开展进行调查研究,它包括管理制度方面的调查研究、硬件方面的调查研究、技术方面的调查研究、人才方面的调查研究;制定实施目标,明确实施要素,建立保障系统,实施要素是方案的主体部分,需要建立包括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体制。

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条件。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条件,一定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网络化的前提。技术是档案知识资源管理顺利进行的保证,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是关系着档案知识管理信息能否在网络上的关键。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资金是否充足也是档案知识管理能否顺利进行得关键因素,此人才问题关系到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成败。

因此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统筹协作,共同促进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培岭.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2]曹洪斌.体制、制度、方法——企业档案面临挑战,中国档案,2003,9

[3]徐拥军,王宏.论企业档案在企业粗识管理中的作用,.档案学通.2004,3

[4]马海群.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研究,2001

[5]李兆明.业档案工作处于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北京档案,2005,9

[6]刘长欣.浅析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2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问题

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企业的增多,加大了市场经济的压力,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企业在不断努力创造产品销量和利益,同时降低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就是为降低企业成本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投入,还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终为企业创造效益。下面就具体探讨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问题。

一、企业档案社会化管理理念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改变了经济体制和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都进行了业务外包,利用与整合外部优秀、专业的资源,使得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同时,改革开放也带出社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等词语,并使得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初出成型。目前,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指的是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部分档案管理通过业务分包的形式,分给社会上专业的组织或个人进行管理,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内部管理得到更多利益与竞争优势。企业档案外包业务主要有档案数字加工、档案管理业务、档案库房建设业务、档案管理软件开发、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业务。

二、不同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分包需求的分析

1.房地产类企业档案管理分包需求众所周知,房地产类公司涉及开发、销售、物业等工作,档案类型多。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房地产开发公司也越来越多,有些工业企业也加入到房地产开发队伍当中。而房地产开发的项目也越做越大,参与施工单位多,产生许多复杂的工程项目档案。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产生的档案,一般都会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但是由于房地产类公司档案繁多,管理起来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单一的企业内部管理,让项目档案就是一堆数字,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更多的房地产开发类公司会把档案管理分包出去,以获得更多优秀的更专业的资源,帮助公司获得更大的效益。房地产类公司档案管理分包业务主要包括帮助企业建设档案管理体系,企业长期的档案管理业务。2.生产企业分包档案业务的需求生产企业主要是以产品为主打的企业,由于生产需要而购入大量的原料,生产过程中涉及产品加工工艺,以及产品后期的销售与售后服务,这些都产生大量的产品档案。由于生产企业的档案类型比较多,有工艺档案、设备档案、原料档案、产品档案、客户档案等,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一般不会聘请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另外,还会把重要的档案与不太重要的档案分开管理,以便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防止泄露核心的生产工艺秘密。但是这种分开档案管理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很有可能丢失或者弄乱档案,不利于长期保存档案,以及查找相关档案。企业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认识到分开管理档案的弊端和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更好的企业发展与更规范的档案管理,更多生产企业需要并选择专业的档案管理组织或个人来承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3.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业务的需求一般大型企业都会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室,而档案管理室归于行政部门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档案管理在原则上按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或《国有企业文化材料的归档方法》等国家档案管理的法规来管理企业档案。虽然国有企业管理档案方法方式比一般企业规范,但是相对一般企业,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档案繁多,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如政府中的档案,会采取统一管理模式,不同等级的政府部门则分级执行档案管理。大型国有企业则较为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及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来做档案管理工作。即使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案随之增多并复杂,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难度增加,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分包出去。国有企业将档案管理业务分包出去,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进行,还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同时,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获得更多优秀的专业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三、分析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1.社会化企业档案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增加资源利用率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档案管理的成本投入,还能增加企业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最终获取更大的效益。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有两方面。一方面,企业将档案管理的工作分包出去,而承接分包业务的组织或个人凭借自身的专业和实力,对档案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近年来,承接档案管理的中介机构越来越多,企业投入的管理成本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提供档案管理服务的同时,利用企业的档案信息,整合其他优秀资源,为企业创造利益,实现资源再次利用。一般企业与档案管理机构达成业务合作关系,就会签署相关保密协议。而档案管理机构想要赢得更多的业务和声誉,必须为其合作企业维护并保守档案信息及商业机密,为自身机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实现企业与档案管理机构的共同发展。2.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为社会提供更多机会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管理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市场,提供更多创业与就业机会。档案管理本来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但随之企业档案社会化管理的出现,就出现了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公司,学校就会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市场就会增加更多的档案管理岗位。企业利用档案管理机构的人才技术资源,增强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档案管理机构得到相应的发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3.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企业员工有以往终身制转向聘用制,这对于提高人才流动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企业档案管理角度来说却让此项工作量及难度都增加了,但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地实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不但能够在细化分工情况下借助于外部资料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服务,进而有效地建设此项工作量与难度,并且专业外部服务地引进还可以在减少企业档案管理诸如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情况下提升其利用效率。其次,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地实施还可以借助于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使得社会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并且在统筹社会资源情况下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这也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所提倡的一大重点。

四、分析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可行性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为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提供了可行性条件。信息网络技术时代,把地球缩小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所以,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能随时随地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为双方节约更多是时间和人力物力,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益。其次,规范的档案管理机构和健全的中介服务市场,为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可行性提供了有利保障。最后,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可行性是可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也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档案社会化管理已经逐渐被各大企业所接受,而档案管理机构也将越来越多,这类中介服务市场也将逐步规范。

五、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主要形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来看,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主要有三种形式:1.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统一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主要形式之一,目前被广泛地采用,这主要是得益于其相较于以往管理形式具有以下两方面优点:第一,对企业来说,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形式地应用不但能够在有效地降低此项工作中有关设备与人员投入情况下减少成本支出,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的便捷性;第二,结合实践来看,以往企业档案工作中采用传统管理形式时,其主要是通过人员级别、所属部门等规则进行分别管理,如此一来便会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性不高,同时相关信息资源地应用率也较低。而集中统一管理形式地应用使得企业能够借助于专业机构对档案开展集中统一管理,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专业化、规范化以及高效化,同时也能够大大地提升企业档案工作效率及应用率。2.集约化管理对企业来说,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其信息管理资产与知识产权重要内容,同时它也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地有效开展构成一定的影响。在以往企业档案传统管理工作开展时往往是利用一套计算机系统,并且相关管理制度与方法等都不太完善,另外在加上人事流动大的干扰,如此一来便会造成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量及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集约化管理应用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使得此项工作借助于网络及数据管理地应用而极大程度提升档案工作效率及治疗。此外,随着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及手段应用在集约化管理形式中,这就更进一步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便捷性以及安全性,从而使得企业更好地利用相关信息资源来保障生产经营有效开展。3.实施档案外包,提升企业竞争力随着我国各种企业的逐渐壮大,企业的用工量和业务量的不断攀升,在这种情况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对于发展来说本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这样一来如何解决繁重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难题。而通过实施档案外包规则,借助于档案管理机构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促进企业的管理性发展,业务外包不仅能增强企业对档案资料的需求,提高效率,更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档案越来越多,档案管理工作难度逐渐增大,解决企业档案管理问题成为企业首要问题。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是解决企业档案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有效的管理服务,同时为企业节约管理成本,降低运营难度,保障档案管理长久保存,便于查找,实现档案信息双重利用,有助于加强企业整体规范有效管理。有鉴于此,上文在充分结合笔者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己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重点围绕于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问题展开探究,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于世奇.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35-36.

[2]邹秀梅.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J].科研,2015,(13):120.

[3]姚邵英,耿瑛.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问题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0):186.

[4]董娟.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问题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2):49-50.

[5]陈小微.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探析[J].卷宗,2015,(6):104-105.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3

1构建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原则

1.1资源集成原则。从档案管理来看,数字化、网络环境下,须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全过程管理,即实行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从知识管理来看,文件、档案是组织核心的知识资源,但并不是组织知识资源的全部。“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应实现以文件、档案为核心组织的全部信息、知识资源集成。

1.2功能集成原则。“档案知识管理”既是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档案管理,又是以档案管理为基础的知识管理。“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应集成档案管理功能与知识管理功能,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靠性,确保档案的凭证价值、保存价值与长远价值,并确保知识被有效地积累、组织、评价、传递、共享与应用。

1.3系统集成原则。作为一种思想理念,知识管理应该体现于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融合于员工的各种工作行为之中,成为员工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为顾客提供知识产品或服务,实现知识的价值。为了使档案管理、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应与企业各种业务系统有机融合、充分集成,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门的系统存在。

2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

2.1档案知识资源管理应用系统it平台的构建方案。随着企业oa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操作平台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档案知识资源管理应用系统it平台的构建迫在眉睫。档案管理部门首先应建立应用B/S结构设计,能够随时随地用游览器访问应用系统平台。其次,将应用系统分为:知识资源应用功能前端平台系统、知识信息数据库系统、知识资源后台收集整理系统、资源库管理系统等;保证领导和员工通过应用功能前端平台访问和利用知识资源。最后,考虑到知识资源与数据型档案、信息型档案一起管理,知识资源很多来源于数据、信息型档案,故采用关系型数据库作为资源库;知识资源管理平台采用J2ee架构设计,具有跨平台特性、很强的扩展性和功能模块的可重复利用。

2.2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安全与维护。根据企业的地区分布,档案管理部门在企业的各个地区机构,分布设立访问服务器。总部设立总的应用系统服务器,各服务器之间设立Vpn连接;在应用系统中,对知识资源分层级设立安全访问权限;对应用系统的登录,设立密码检验;针对特别重要的文件、信息,在访问时设立指纹校验。

2.3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档案管理部门首先用制度的形式确定知识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其次,用制度形式确定专业人员、专家、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益。最后,建立员工参与学习和工作应用知识资源的激励措施、员工参与贡献知识的奖励措施和访问权限的审核制度。

3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评价方法

3.1利润是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评价的基本方法。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若不以利润作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必然会使企业经营方向发生偏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受到损害。利润作为企业档案知识管理评价的核心,档案知识管理就是为了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根据档案具有的情报、参考、凭证等功能,企业可以产生情报效益、参考效益和凭证效益。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新要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十分重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进行能够使企业的人才能够更加高效科学的配置,企业的各项工作开展效率也会更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企业人才管理与配置及人事调动信息的管理,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根据社会人才机制及用人机制的变化,积极适应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1.1.人事档案材料信息失真。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制度与方法的缺陷,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保障。首先,在人事档案信息流转环节中极容易出现档案丢失或缺损等情况,而档案丢失或缺损之后的补办及补充机制又十分繁琐,因此,人事档案信息一旦丢失或缺损就很难再补办或完善。其次,企业人事档案信息更新速度较慢,许多人员的档案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人员档案信息不全,经过较长时间再去补充时,人事档案信息记载内容会有很大的出入,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1.2.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机制较为落后。随着现代用人机制的不断灵活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要求也逐渐有了新的要求与准则,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逐渐落后,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人才市场之下是一项服务性质的工作,人才归属于哪个企业,企业就有义务对其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然而现代部分企业显然没有明白这个问题,在人事流动之后,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通过拒绝传递人事档案的方式阻止人事流动,从而造成了部分人员脱档以及死档等情况。此外,现代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档案更新及档案传递以及档案接受程序太过死板繁琐,人事档案流转不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1.3.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利用效率较低。我国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的公开性较低,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未充分体现。人事档案信息是企业人才选拔及工薪增减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的人才选拔及工薪调改很少有效的利用人事档案信息,企业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如同虚设,人事档案信息的作用及价值未充分挖掘。

2.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探析

2.1.档案管理制度的灵活化。人事档案信息是伴随人员一身的流动信息,人事档案信息对人员的流动及人才信息的及时了解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制十分呆板,人事档案信息流通速度十分缓慢,此外,人事档案信息的更改以及补充等程序十分麻烦,其不仅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的实用价值,其还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灵活化首先要建立系统全面且科学的人事档案流通机制。一些人员在跳槽后,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可能会扣留其人事档案,若当事人未经过有效沟通解决该问题,则人事档案很有可能会在跳槽的过程中遗失或者缺损。为了有效的避免人事档案流转环节中的遗失或缺损,企业应该尽量简化人事档案迁移或接受的程序,对于问题档案要及时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并与当事人当成一致协议后科学的处理人事档案信息。其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灵活化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更改或人事档案补办制度。随着人员履历的不断增长,人事档案信息也会逐渐变化,灵活化的人事档案信息更改及补充制度有利于人事档案信息准确性的提升,其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真实的人事信息,进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2.人事档案信息准确性的提升。人事档案在流转环节中可能出现信息失真或缺损情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在职人员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补充。其次,对于新增加的人事档案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对档案信息进行审核,确保档案信息完整、真实。此外,在人事变动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对变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信息准确及时传递。

2.3.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十分发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人事档案信息库,并建立系统完善的信息库管理、阅读、更新、维护机制。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人事档案信息电子表格化,以便于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更新及传递。现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方法与机制,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自动化及智能化,进而提升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2.4.挖掘人事档案信息的价值。人事档案信息记录了该人员以前的主要经历,企业应该积极挖掘人力档案信息的价值。当然人事档案信息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企业用人的标准,但企业在人才利用及人事调动时可以参考人事档案信息,以对职员更加充分的了解,进而更加科学的配置企业人力资源,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5

现在,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也摒弃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也应用了新的方法,使人力资源管理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在这些新的趋势的影响下,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在不断地完善,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所以,应该对这些新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确保企业中人事档案管理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一)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企业的文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分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文化,制定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

(二)建立不同层次的价值评估政策。

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在传统的管理中,一般都是定期对人事进行考核,现在,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大人力资源考核评价的力度,将原本单一的考核体系转变成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使考核体系朝着全方位、多领域的角度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分析个人的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其对企业的绩效做出的贡献,将个人的成绩与企业的绩效结合在一起,对人力资源的绩效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三)建立以绩效为方向的薪酬回报机制。

在企业内部,一定要完善员工的薪酬体系,运用薪酬来激励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的态度和能力作为薪酬回报的基础,强度个人力量与团队力量,强调企业内部合作的机制。

(四)将职业化作为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职业化指的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道德,能够自觉地遵守值得规范,能够按照职业规范的内容去管理。

2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企业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的服务意识薄弱,没有上进心。

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比较陈旧,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创新管理内容,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服务型的工作。

(二)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他们都是进行单独管理的,各个部门没有加强沟通与合作,但是,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二者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这就导致了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全面管理,不能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三)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的约束。

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制度的约束,导致认识档案管理比较混乱,而且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实现档案管理,档案不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3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一)企业内部要强化服务意识

在新时期,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态度,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强化服务意识。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要强化合作意识

企业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协作,实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详实的资料,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据可依。

4结语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6

(1)真实性。真实性是指企业人事档案材料应真实可靠,实事求是的反映企业员工工作、家庭、生活等等真实情况。真实性是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有效利用的基本前提。只有客观真实的反映员工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人事档案才具有真正的利用价值,才能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应用人才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企业人事档案材料在数量上和内容上应是完整无缺的。数量上的完整,要求人事档案材料齐全,一个员工的档案材料应该集中收集和保存在一起,不能残缺和短少,这样才能够详细、全面和系统的反映员工的全貌,以了解其全部工作经历与历史,使档案材料能成为企业用人的决策依据;内容上的完整,要求应随着新档案材料的补充完善,员工的档案材料应能反映在各个时间段的情况,不能留下空白。

(3)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应通过良好的人事档案管理以保证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内容的安全。实体安全即是要妥善保管,力求避免员工的人事档案材料遭受不应有的损坏,如丢失、破损、调换、涂改等;信息内容的安全,即是要建立健全的人事档案保管制度和保密制度,从内容上保证档案信息的不失密、不泄密,不对员工的个人隐私和权益造成损害。

二、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在企业人事档案材料中,详细包括了目前企业的人才结构、人才数量以及人才水平等信息资料。通过对人事档案的整理与归类,可以详细了解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现状,明确企业目前所急需的是哪一类人才,从而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例如,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的整理,了解企业各岗位的用人情况以及哪些岗位员工存在即将退休的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2、保证了企业人才招聘的质量

企业在人才的招聘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择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对人才的善用。而要真正做到知人善用,并保证企业人才招聘的质量,就需要全面、历史的了解人员的信息。不仅要了解人的现在,而且要了解人的过去,不仅要了解其才,还要了解其德。以有效避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不讲德才条件,而只凭主观臆断或个人情感因素进行招聘选拔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做好人事档案材料的查阅与管理,可以较为全面了解其个人经历、做过哪些工作、取得过哪些成绩、有何特长、道德品质如何,进取心和事业心是否较强等各方面情况,有效保证企业能因才录用人才,提高人才招聘的质量;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也能从人事档案中详细了解个人以往的教育、技能、培训、经验、绩效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为人才分配合适的补充岗位。

3、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员工培训教育

通过对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每个人才的不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并从人事档案中探索出人才的成长规律,以更好的培养和使用人才。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人事档案中员工信息,如教育背景、技能经验、年龄等,以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项目,可以更加有效的调动员工在培训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分析,能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详细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工资薪酬等方面的内容,以此为员工更好的设定职业生涯的规划,并以此有针对性的开展培养教育、实践交流等方面内容,使员工不断向着职业生涯目标迈进,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忠诚度。

4、促进企业的跨地域文化管理

由于企业招聘的员工来自于全国各地,而不同的区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观念与文化,这就容易导致不同区域的员工存在着沟通交流不畅,或生活工作习惯冲突等方面的问题。由于企业人事档案不仅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员工各方面情况,而且能从人事档案中详细了解企业各单位员工的籍贯、工作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人事档案的查阅与分析,详细了解员工不同籍贯的人数、文化特质,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尽量避免员工之间可能出现的交流不畅或矛盾问题;另一方面,在开展一些团队合作项目之前,可以先通过人事档案了解员工的文化背景,以提前对员工进行文化与心理方面的交流,实现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员工的有效沟通。

三、总结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7

一、企业档案管理功能拓展的必要性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强调完整保存企业历史资料,这是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功能的认可。从信息资源角度来说,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它是企业内生的最真实、最可靠、最权威的原生信息,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建立在企业档案的信息资源功能之上的,这种管理思维普遍强调完整保存企业历史资料,而忽视对历史档案资料的再次开发和利用,企业档案部门被认为是作用有限的部门,与市场开发、财务、研发等企业管理功能部门没有生成内在有机的联系,不能为企业当前的价值创造活动做出显著的、直接的贡献,无法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而且还需要为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不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其结果必然是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逐渐边缘化,进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削弱,严重制约着档案服务的开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应知识这一生产要素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理念的必然选择。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强调通过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充分发挥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价值。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这是由企业档案的知识资源属性所决定的。从知识资源角度来讲,企业档案不仅记录了企业发展的历史,而且记载了企业所形成和积累的知识,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顺应各种资源重要性变化的趋势,重新审视企业档案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和价值,实现企业档案由信息资源向知识资源的转变,积极拓展企业档案管理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档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档案管理功能拓展的具体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载体,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有关企业经营情况的历史记录资料。拓展企业档案管理功能,要深度挖掘企业档案这一重要的知识资源的潜在价值,积极推动企业档案的价值转化为企业现实的竞争优势,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生产要素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有价值的知识的需求异常强烈,这决定了档案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也要求档案管理需要更加有针对性,以更好服务于企业经营的需要。

1.要重视企业档案资料的再次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的管理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经营、管理及决策等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种基础性信息资源,更是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资源。企业档案资源,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总结,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结晶,对于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特别是对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需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档案资料的价值,对新的工作环境加深了解和认识,才会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不可预见性,产生新的发现和突破,为公司价值创造服务。例如,中国石油集团重视对历史档案资料的利用和挖掘,建立“专家社区”,通过利用老资料、认识老资料、研究老资料,对已有的档案知识进行了很好的挖掘利用,从而对地质构造的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集团所属的冀东南堡油田、长庆西峰油田等都是在利用已有档案资料基础上进行二次勘探取得的重大成果。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能不能只局限于有关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而更应该重视对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不能只是为了保存历史、再现历史,更是为了积累知识、利用知识,为企业经营服务。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80-02

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也是信息资源创新的过程,是企业根据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重新调整企业内部资源,以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和用户的档案需求,达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目的。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档案管理已然成为企业现代化先进化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企业要发展,其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1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创新是档案管理的时代性要求

国际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这一时代潮流要求企业档案管理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提升企业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单位运行的经营信息和公司策略制定的有效依据,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由此可见,只有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才能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才能提升企业在社会中的主动地位,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活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1.2创新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也发生了变化,档案工作的信息资源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当前企业档案的作用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历史数据参考,使其能做出正确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二是准确的展示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各方面的合作提供有力的数据。因此档案部门应不断的对企业档案服务机制进行适应性的创新,不断拓展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1.3创新是企业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当今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档案也在不断扩充,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愈发艰难、愈发重要,企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均需在企业档案中体现,如:企业的基础管理、信息资源、无形资产管理等,这些都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存亡。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时间、科技和人才等的竞争,这迫切需要企业更新档案管理观念以适应并缓解现代企业面临的压力。企业档案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预示了其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我们应把握企业档案发展的方向,不断创新,促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现存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形势的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重要且紧迫。

(1)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意识淡薄,素质参差不齐。现如今部分企业领导仍然对档案重视不够,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软件和硬件设施的配备不到位。另外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档案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业务不熟悉,无法紧跟企业和市场的发展,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脱节,缺乏应有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技术手段落后,未与现代信息技术对接。档案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无缝对接,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虽然我国企业现在基本都已建立了内部信息系统,但是由于技术手段落后,仍有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停留在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大大的制约了档案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的发挥,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使企业效率难以提升。

(3)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工作缺乏统筹管理。首先是档案收集整理不规范,现在很多企业的档案收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部分档案持有者未能及时上交档案,甚至遗失档案,严重延误了档案的归档整理,档案整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整理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再者是档案的利用和评估不规范,由于档案收集整理的不规范,易使部分档案内容不完整,进而导致档案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加上大多数企业没有指定相应的评估体系,对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及时提高档案利用率,制约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发展。最后是档案管理缺乏统筹性,对企业而言,制度的改革创新往往是工作的重点难点,而档案管理工作确被遗忘在角落,无人问津,很少有企业建立并落实统一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这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及实际工作中“重藏轻用”的现象发生,进而忽视了档案真正的现实价值。

3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路径分析

(1)工作平台创新。实现新时期的创新管理,企业应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并在新思想新观念的指导下,建立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系统来重塑计算机管理工作流程以支持现代化的档案工作管理。也就是说这些先进的信息系统正是企业档案电子化的实现与进步,它们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工作管理平台,满足了企业活动对信息流向规范、控制集中、表单定制多样、利用方式灵活等要求,使档案管理实践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2)文档流程创新。文档一体化流程是新形势下的全新文件管理观念,它本身是立足于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文档管理工作流程优化重组,建立无缝的互操作平台的过程。文档一体化流程的创建过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文件管理阶段和档案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主要是面向不同的用户需要提供不同层面和任务项的工作流程及操作平台,并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借阅文件的质量,形成文件关联体系及文件流转监控机制,保证文件归档机制的执行;档案管理阶段主要是为普通用户提供档案信息利用的便利性,摒弃过多的档案管理特性,以信息的简便、直观为主,面向管理人员时,主要是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方式,整理归档的信息数据,并能及时切换视窗,让管理人员了解档案提供的信息是否能满足直观、齐全、准确的要求,最后要注意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的安全机制,以确保信息的保管安全。

(3)服务模式创新。信息化时代呼唤创新,新形势需要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创新,首当其冲的就是理念的创新,所以档案工作人员若想从根本上改变档案工作的低迷现象,首先要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

①全方位提供服务。如今的企业运行过程中,往常的以纸质形式整理的档案与企业日常运营产生的电子文档的日益增加并不适应,基于此,企业必须实行对档案资源的全方位服务,进一步加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抓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因此,企业首先要树立服务大局、竞争、协作的理念。其次,作为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运营目标的机构,企业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档案工作运行管理机制。

②构建信息开放中心。在当下网络信息爆炸时代,若想提高企业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构建基于web平台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全方位开发利用企业档案资源十分必要。实现信息的全方位开发利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建立有登录系统的网上信息查询方式,针对有远程信息利用需要的客户提供跨越空间、时间的服务,定期更新档案服务数据包,及时构建档案数据库等。另外,企业也应重视对档案资源的编研和利用,相关部门可以对档案的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开发其利用价值,以形成信息含量高、针对性强的档案资源。

③进行深化层次编研。档案信息主要是用于企业的日常运营以及实际的数据和运行需要等众多方面,因此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所需的信息进行整理,整理过程中应注意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以保障企业的档案编研符合企业的利益需要。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注意:①档案资料的处理要以优先级的方式有序进行。②请具备丰富经验的档案专家来整理,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合理性与科学性。③对来自企业管理部门或国家行业协会的指导性文件档案,应定期编研汇总。④档案资料也必须按照周密的时间流程来进行,保证编研资料的全面性和概括性。

(4)管理机制创新。信息化时代,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添加了信息安全管理这一重要内容。信息安全管理主要通过对信息本身与信息工作人员实施管理两个方面来实现。信息管理方面: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硬件环节上阻隔不安全隐患,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流程、文件信息以及信息保管方式的管理,确保信息运转流畅安全可靠。信息工作人员管理方面:①建立并提供管理政策,明确职责,各尽其责;②策划并提供应急措施、保护方案,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提高人员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③经常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④经常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尽量避免误操作等安全隐患;⑤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⑥规范信息数据的转移、加工程序,提出数据校验模型,加强人员的管理。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给我国的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太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使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唯有积极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模式,跟随时展的潮流,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文件与档案工作者应创新管理理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将个人努力与企业的档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其自身目标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惠玲.拓展职能――“夹缝时代”档案职业的生存之策[C]//2l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5-112.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集团型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集中管控

1档案管理的内涵

档案管理是对各种档案进行分类管理,为其使用人员提供便利服务。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将数量众多、种类不同的档案按照企业的相关要求进行整理、分类、归档工作,使档案具有系统性、整齐性,这也是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赋予的要求。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是由企业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决定的,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影响着人们对档案的满足度。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档案管理工作从杂乱无章到当代社会的系统化管理,由简单逐步走向复杂,从纯人工管理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管理。在当代社会,档案管理已经慢慢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鉴定档案、统计档案以及使用档案等方面内容。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只包括几方面内容,发展不全面,也存在一些小型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保管档案和使用档案两部分。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大众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逐渐严格,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朝向多层次管理方向发展。第一层次需要区分档案管理的纸质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收集整理档案、分辨真伪、保管、统计等,信息管理包括对档案相关信息进行录入和输出。

档案管理的整个系统以及子系统在其进行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都会自动的形成信息反馈机制。将档案管理推向现代化,将会对于档案管理在工作时的结构发生某些方而的新的变化及影响,而为社会实践中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档案管理的所有的在系统与结构上所产生的变化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其中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必要。

2集团型企业的档案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2.1运维与管理需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是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集团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满足集团企业内部不同的需求、解决各种档案相关问题。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的人员调动、职位变动、身兼数职都会给集团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一定难度,不利于档案信息管理运维工作的顺利实施。

2.2分析档案系统的部署模式

集团型企业无法集中、统一管理其档案,只能分散管理企业名下的各个子公司,无法集中管控,所以无法发挥集团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不利于档案信息开发和使用工作的开展,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3利用和共享需求较为困难

在跨企业间的档案资源利用和共享方面有效实现,能够将集团公司的档案资源整体价值有所提升,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所以,被动服务的档案系统要改变,档案服务方面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更改,将借阅档案资源得以实现。

3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建设目标

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建设目标包含:对原文分散、目录集中的网络架构妥善解决,还要将共享利用档案信息、较多的归档业务系统以及不同的数据结构等问题解决。那么,将知识管理替代档案管理能够将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也就是建立运维队伍、制度体系以及内容管理平台。让企业内容的管理得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将企业中的不同文件材料适当保存,对企业内容的管理平台有所构建,还能够将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具体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儿个方面:第一,对档案中进行利用、开发的水平要提升,对档案利用的效率要进一步增强。第二,对标准规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统一制定,这一方式能够将企业中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管理,让流程保持一致。

档案系统要对内容的管理平台合理依托,可以在线接收财务管理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以及eRp系统等外部业务系统而产生的文件,同时要将此电子文件归档。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开发利用的功能,便于知识管理。

3.1内容管理平台

3.1.1基础服务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将全文的检索以及文档存储等功能实现。

3.1.2公共组件。内容管理平台较为成熟,能够将文档的管理便利性、安全性实现,对Lucene的使用,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实现用户的档案检索便利性。

3.2业务模块

3.2.1业务应用。持久层应用架构的采用,能够将B/S的便利性以及C/S的架构性能有所发挥,对web服务和aJaX技术的使用,能够将用户体验和页面无刷新的功能实现。还能够对档案业务密切的融合,开发档案系统管理、利用、统计以及收集整编等功能。

3.2.2客户访问。能够采用浏览器和专业的客户端,对系统中的不同业务功能进行访问,包含:借阅、查询、保管以及归档等。同时,还具备信息、文档协作以及交流讨论等功能。

3.3归档接口

3.3.1基础服务层。文档的管理服务可以通过电子文件的管理平台来实现。

3.3.2在线接收。能够在线接收财务、eRp、oa等系统而形成的文本型数据,以及结构型数据,同时能够把这一系列的数据衍变成标准格式,此格式是通用的,能够在档案系统中存储。统一形式的数据交换接口Soa是对数据交换总线服务的,XmL、Soap能够将消息格式统一。

4集中管控模式下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架构

集团型的企业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技术手段实现集中管控、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在整个集团内部建立了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规范、制度、视图、类别、流程等的统一管控,各分子公司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个性化定制,以满足本公司不同业务形态下的档案管理需求。在集中管控的前提条件下,对档案资源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利用分布在各企业分公司本地的独立服务器分散存储负荷,不但解决了传统集中式存储中单纯存储设备的瓶颈问题,且规避企业与总部之间的网络条件的制约。基于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可实现集团内部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在权限允许的条件下,以安全的模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各分公司之间档案资源的共享,充分挖掘利用档案资源的价值。

各企业的电子原文保存在企业本地平台中,目录等数据保存在企业本地缓存数据库中,所有归档数据集中同步至总部,在总部核心系统内对机构、用户等进行统一管理。各企业利用时不依赖总部至企业的骨干网。

档案管理系统在总部分生产、支持两个环境。其中生产环境满足档案管理系统的部署及运行,支持环境用于系统的开发、测试、项目管理、业务培训。企业生产环境为企业档案业务实际操作环境,确保企业日常档案操作的真实、有效、可靠。

参考文献

企业能源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影响

人力资本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为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价值,企业必须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即:为使企业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内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职业发展与员工培训、绩效工资方案实施、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这三方面,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Huselid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最佳实践理论,认为最佳实践能够使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结果达到最优,有效提高组织绩效。要充分发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就需要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践。以此拓展员工的自主决定权,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度,对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的补充。

1.1职业发展与员工培训

为适应企业战略变化的需求,企业必须开发灵活的人力资本。职业发展,能够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引导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统一。员工培训,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职业发展与员工培训对战略人力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扩展,有助于企业灵活地调整人力资源,以适应企业战略变化的需求。

假设1:职业发展与员工培训能够提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1.2绩效工资方案实施

人力资源战略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企业采取措施让员工明白战略意图。其中,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措施是实施绩效工资方案,通过将员工工资与绩效挂钩的方式,将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绩效工资方案实施,能够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塑造员工态度与行为的效能,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充分兼容。同时,绩效工资方案实施对于人力资源实践的其他组织要素,如员工职业发展与培训计划、临时员工管理等,也提供了支持。因为,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员工将可能不愿意参与新战略的实施。

假设2:绩效工资方案实施能够提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1.3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

除了正式员工,临时员工也可以成为企业的一种战略资产。LepakandSnell(2002)的研究认为:企业应采用不同的雇佣模式,战略性地利用企业人力资源。该研究介绍了两种临时员工管理模式:临时雇佣合同与联盟。在临时雇佣合同模式下,企业可以考虑雇佣高技能合同工,一方面雇用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激励正式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在联盟模式下,企业与临时员工建立了伙伴关系,临时员工的技能、知识和具体成果专为企业所用。临时员工对企业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形成了有效的补充,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与企业绩效,支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

假设3: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能够提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2.实证研究

2.1研究样本特征

本文以我国中部城市的各行业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415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15份,回收问卷342份,问卷回收率82.41%,其中有效问卷283份,问卷有效率82.75%。

2.2变量的测量与信度分析

如表1所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信度系数为0.86(信度系数大于0.7则表明信度达到可接受水平);临时员工管理信度系数为0.83。

另外,职业发展与员工培训一项采用企业正式员工参与该项目的平均数;绩效工资一项采用企业正式员工绩效工资占其总工资的平均比例;企业绩效采用企业营业利润。

2.3研究方法与结果

2.3.1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法,得出各变量间关系的路径系数

如表2所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发展与员工培训、绩效工资方案实施、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3.2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验证假设

第一,R2增加量为正;第二,自变量与互动因子的回归系数显著。如果这两者同时满足,调节效用就存在;否则,调节效用不存在。

如表3所示:R2增加量为0.32;自变量与互动因子均在0.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因此,假设1成立,员工职业发展与培训计划的实施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具有调节效用。

另外,在绩效工资方案实施的调节效用验证结果中:R2增加量为0.2;自变量与互动因子分别在0.01与0.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因此,假设2成立,绩效工资方案实施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具有调节效用。在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的调节效用验证结果中:R2增加量为0.23;自变量与互动因子分别在0.01与0.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因此,假设3成立,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具有调节效用。

3.研究结论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的。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践,对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与效能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发展与员工培训、绩效工资方案实施、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均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同时,职业发展与员工培训、绩效工资方案实施、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能够促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具有调节效用。其中,职业发展与员工培训的调节效用最大,临时员工管理制度化次之。[科]

【参考文献】

[1]王雅洁,戴景新,高素英,张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特征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经验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4(04):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