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经制度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5:37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1

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渊源于。体制是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因而设立三级财务,而村级财务由原大队财务脱胎而来[1]。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性质的财务体制已不可能适合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不可能再通过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活动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为农民的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现行的村级财务仍在沿用财政部、农业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上世纪80年代初,在广西出现了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的雏形以后,村民自治管理体制日益成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直到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村民委员会制度得到完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的普遍推行以来,更使得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显得重要和关键,村级财务管理也随着农村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了巨大的变化[2]。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并不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而是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简称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村级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独立于其他政治或经济组织的自治组织,是一个市场独立的产权主体,它独立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村民委员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不仅体现在对本村现存财产和资金的管理,而且还体现为对本村各种财产资金的运营及获得收益的管理。在各种市场经济活动中,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主要是全体村民的收益最大化和村民社区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村级组织(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主体,从而也就产生了独立的村级财权和村级财务管理。

所以,村级财务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是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出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又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性基础。村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形式,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对全村所有经济事务、资金往来的管理,又是村民委员会机构对其本身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村级财务管理是对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内部的资金运用的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等环节,是保证村级组织的高效运行,为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创造更高收益的一种财务行为。因此,从村级财务管理的这一概念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来看,现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1996)并不适合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必须从村级财务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村级组织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村级财务管理的性质,村级财务管理范围可分两大类[3]:1.公共财务。公共财务是村级财务的基本内容。要建立村级公共财务预决算制度。其收入范围有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村机构人员经费补贴、用农业税附加方式代替村提留的收入、“一事一议”集资收入、政府财政支农专款、村企事业上交收入等。其支出范围有村机构人员、办公、业务开支、村级公共公益事业经费、“一事一议”的公共事业或公共工程投入、政府财政支农专项投入(包括村配套资金)等。2.集体资产财务。主要是对集体资本投资、集体资产租赁、集体土地征用或批租、集体土地租赁、集体经营土地等收益和分配的财务管理。其中公共财务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式进行,从财务预算的角度来加强村民委员会的收支管理,而集体资产财务可以从村民委员会为资金所有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管理,真正体现财务管理的各种职能。无论是公共财务还是集体资产财务都要涉及到村民委员会这一村级组织作为市场利益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产生利益的分配。所以,本文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仍然是以把村民委员会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利益微观主体和以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为基础,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最终追求这一村级组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村级财政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异同

尽管村级组织既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有经济管理的职能,但它并不具备财政管理的职能和特征。第一,村级组织或村级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国家政府,它是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它不具有财政主体的特征,从而也就不具有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力来强制实施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第二,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来看,村级财务管理也与地方财政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税费改革之前,村级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提留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村级的筹资筹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税费改革之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税附加、财政转移支付和一事一议等。这些资金的来源并不是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以财政收入的形式而产生的,而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结果,有些也是村民委员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而获得收益分配的结果。再次,村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等许多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委员会来共同协商决定,也就是说涉及村内的所有重要事宜都需以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共同商议,以村务公开的形式昭示全村村民。另外,村级组织的日常性的规则和制度也通过村级组织的村民章程来确定,显然与财政活动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异。最后,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的管理职能尽管涉及到村级的公共管理和资金管理,也就是说既有行政性的职能,也有经济性的职能,但不管哪一种管理都要通过村民章程的约定或村民会议的商议。第五,涉及公共预算财务管理和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这也完全与财政活动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不同,村级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还有生产活动和关系、交换活动和关系、消费活动和关系等市场经济所包容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4]。为此,对村级组织的资金管理不能笼统地称之为村级财政,否则,既搞混了财政的概念和本质,也弄错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本质,澄清村级财政与村级财务管理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p>

四、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尽管是一个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它又有许多与非盈利组织不同的地方。非营利组织是在公众支持下为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不是单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其最大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标。非营利组织收入可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但其主要来源是自创收入。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业务收入,即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服务收费。除慈善组织外的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向其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形成业务收入,以扩大收入来源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自创收入也包括投资收入。非营利组织所获取的资金,在运用于实现其社会使命的具体项目之前,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5]。

从非盈利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财务管理是有差异的:首先,从财务管理主体的组织形式来看,非盈利组织是通过法律认可并注册的法人机构,而村民委员会尽管也是自治性组织,但从法律上来讲,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和划分。其次,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非盈利组织仅仅是对资金的预算管理,谈不上资金运营,因为不存在资金的大量筹集,并不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却从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充分地参与,其财务管理活动要充分地发挥筹资、运用和投资的各种职能,充分追求资金的收益最大化。最后,从资金使用的目的来看,非盈利组织主要通过资金的使用来增加社会总体的福利,是为社会利益而进行各种资金的投资和使用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则是从本村全体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恰当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来达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最终为本村村民谋福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村级财务管理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混同起来,必须要准确界定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性质和范围。

五、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管理者,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村的集体资产属全村居民所有,是全村的公共资产。村民委员会作为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代表机构,能够代表全村村民,运用村级资产,根据村级组织发展的需要,及时筹集资金,恰当组织村级公共资产使用收益的分配,是本村公共(集体)资产完全意义上的所有者代表。而村集体经济是社区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经济实体,是公司或企业,是完全意义上的法人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村民委员会以村公共资产投资形成,所以,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人,二者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也是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又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也规定:本制度适用于按行政村、自然村或原生产大队、生产队设置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称村合作经济组织)。村办企业执行行业企业财务制度。这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我们现在谈的村民委员会的前身,所以,从二者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同样其财务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沿用的制度规定也是完全不同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沿用1996年财政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尽管这已经不能适应村级组织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则适用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

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似乎是比较久远的,但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是从我国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的普遍实施为开端,所以,完全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而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界定是建立在把村民委员会看作一个处于行政性政治组织和盈利性组织之间的特殊组织的基础上。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村民委员会是一个介于市场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之间的中介组织,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利益主体,从而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来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正是本文意旨的村级财务管理。新晨

参考文献:

[1]李泽峰.农村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理论和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2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对策

村级财务管理是促进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农村工作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是指村委会代表本村村民对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近年来,通过对乡镇、街道村级财务管理状况的审计调查情况来看,一些村、社区财务管理仍然比较混乱。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会计账簿不规范。会计人员不能认真执行财务制度,“糊涂账”较多,会计核算方法比较混乱,根本无法真切地反映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情况。二是财务手续不健全。有的村财务原始凭证不规范,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事由,无审批人签字。三是对账程序不规范,对帐不及时,账实不符、账表不符、账账不符、账款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会计资料管理不善,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原始票据长期保存在个人手中,未及时搜集、分类、归档保存,导致会计信息残缺、失真。五是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会计人员年龄偏大,业务生疏,导致账目不清。

(二)集体资金管理不到位

一是村干部随意支配资金,占挪资金现象普遍。有的村干部不将零星收入入账,私设小金库,乱花乱用群众集资款;或公款私存;或侵占集体资产利息;或把公物占为己有等。二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招待费开支大、比重上升快。三是有的村干部领导能力差,不懂得理财,财务收支无预算,导致年终决算结果一片“红”。四是有的干部急于求成,不遵守市场规律,拿上级专项拨款胡乱投资。

二、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村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有些干部领导能力差,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认为村级财务管理仅仅是财务会计的事,自己没必要花心思。有些干部认为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没有什么可管,管不管无所谓,只是群众反映强烈了才组织力量去清查。

(二)村级财会人员的财经法纪观念不强、业务素质较低

有的村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虽有制度,但没有落实,形同虚设;有的村虽设有会计、出纳,但工作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有的村财务人员文化不高,未受过专业培训,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差,连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财经政策、法规都不懂,只知道记个流水账,所有的票据都依赖镇记账人员记账。

(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足

尽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了逐步完善,但财务制度不足的负面影响没有消除。很多村子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村委会连最基本的现金出纳制度都不健全,白条抵库现象严重。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宣传、培训、完善、规范、健全、提高等方面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体制。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村干部的财务管理意识

一是在考核村干部的时候,应加入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村级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界定为集体资产发挥效益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设置财务管理的考核指标。指标可以打分形式评出村干部的总分,作为对村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是在村干部的培训上,可以针对本村特有的情况,请专业老师对村干部进行指导,也可以参观发展成果好的农村,多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交流。

(二)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针对村社区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文化偏低和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培训方案,如举办财会人员培训班,使农村财会人员掌握填制会计凭证、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财务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村级会计部门与上级政府财务部门的直接沟通,而且便于提升村级会计人员素质,使得上级政府部门更深了解基层财务,利于预防农村干部腐败。

(三)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必须建立起一整套财务管理制度。各村、社区必须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财务会计人员通过加强业务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村级财务处理方法,制定有关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详细规定现金、财产物资管理办法,逐步实现财务管理“六统一”,即封面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账本统一、报表统一、收款单据统一、凭证统一。二是切实执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定期公开制度,至少每月公开一次,公开时间要及时;重点公开土地征用补偿款、上级下拨的专项补助、集体资产承包、租金收入、集体债务等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彻底消除群众心中疑虑,建立起村民对干部的信任。三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定期核查和审计制度。实行季度财务核查、专项资金收支核查和年度财务审计相结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专项资金或投资项目的收支情况应逐项进行核查或审计,核查或审计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开。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惩处力度。逐步建立对乡镇领导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村级财务管理乡镇领导负责制,对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而引起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经查实,须追究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给予一定的党纪政纪处分;同时要加大对村干部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一旦发现村干部在村财务中有虚报、谎报、瞒报、白条入账、贪污受贿、占用挪用集体资产或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一律严肃处理。

(四)严格村级财务管理,加大监督力度

坚持定期公布账目,实行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一是严格规定审计内容,即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财务收支、收益分配,重大工程预决算情况等;二是严格审计程序,即先发审计通知,接受审计,审计结束写审计报告,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三是严格审计操作标准。对涉及工程项目和农民负担费用情况的应逐项审计,对审出的问题,按照性质不同作出处理,逐步建立健全村级财务考核体系,定期联查,预防核准后的财务内容出现以假乱真现象,确保群众满意放心。

综上所述,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有针对性提出对村干部、村民进行教育,对财务管理的制度环境、公开力度及监督力度进行全面改善,由此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在村委会的执行力,对于加强村级财务资金的有效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为云南省陆良县同乐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文霞,王敦青.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5).

[2]周永梅.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8).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3

关键词:村财乡管;双审双签;财务公开;办公经费

中图分类号:F32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2-0011-04

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亭口镇村级集体资产已形成规模。我镇主要通过推行委托、健全日常管理、“双审双签”、财务公开、加强监督等制度,对村级财务实行管理。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经费、体制、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等原因,还是存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本文针对我镇村级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账目设置不全、集体收支管理不严、办公经费标准低、历史遗留债务多等问题,提出了执行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强化监督、抓好人员业务培训和防范教育、提高村级办公标准及村干部待遇等对策,使村级财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长武县地处陕西省的西大门,而亭口镇地处长武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是长武县的东大门。亭口镇位于彬长煤田腹地,泾河、黑河、磨子河交汇于此,煤、水、电资源丰富。福银高速、西平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并设有福银高速出口、西平铁路货运站,交通便利。是长武县的一个面积大镇、人口大镇、煤炭、水资源大镇。全镇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0元。

根据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教育活动的要求,针对近年来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状况非常关注,并由此引发一些上访的现实,我结合自己担任乡镇长期间分管的乡镇工作,就“村财乡(镇)管”作了认真研究,把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重点就“村财乡管”运行情况、村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情况、村财务监督管理措施和有关财务制度建立等情况进行调查与思考。在2010年,中央财务部提出加强“双基建设”(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为乡镇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今年讨论学习的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于乡、村基层的支农惠农富民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覆盖面,新形势对于做好乡村财政的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总体的运行情况来看,我镇“村财乡(镇)管”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普遍性,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省、我们关中的乡镇都具有借鉴意义,今后其他众多乡镇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上都能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汲取的教训,都大有益处。这也是我研究的动力和目的。

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镇“村财乡管”工作现状

(一)实施背景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后,随着农林特产税等一批涉农税的征收,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村级集体资产已形成一定规模,经济形势也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村级理财能力差、财务业务能力弱、部分村财务混乱、村级债务无法化解、村干部层层加码,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等方面,村级财务成为村民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镇2002年乡财县管、撤村并村工作为契机,将原来39个村合并为36个村,但由于诸如扫盲、普九、等各种达标和通村公路、村级卫生室等创建活动,村级财务债务累累,村干部垫资工作现象普遍,村级政权受到严峻考验,干群矛盾突出,群众欠村级集体财务严重。在2007年底,随着国家、陕西省加强村级组织的一系列政策出台,我们亭口镇又将11个村合并,县政府将村干部工资拉入县级财政进行发放,对并村前的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清理结果进行了公示,清理后的村级财务全部移交财政所归档管理,并与各村办理了交接手续。随后的当年村级财务采取了“村财民理乡监管”的管理模式,规定由乡镇财政所代为管理,其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

2006年以后的几年,中央实行免征农业税,还对农村种粮户实行粮食直补,紧接着又积极实行了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补助、微型小汽车、摩托车下乡补助和农村合作医疗,同时,国家连续几年发的一号文件都是惠及农村的政策,修通村路,实施新农村建设,兴修水利,加强农村教育的两免一补和蛋奶工程,随着党中央对农村的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大量资金涌向广大农村,农村正接受着党和国家大量的惠农政策补助,而且资金量也越来越大(如表一),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农村乡镇人民政府,更要抓好农村的村级财务,让惠农资金渠道更加通畅,确保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近几年来,“村财民理乡(镇)监管”工作运行良好,我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推行了许多好的具体做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二)法律政策依据

健全完善“村财乡管”工作,必须遵照有关法律政策。我镇遵循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4号);《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2006)86号);《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现代化、制度化的意见》(农业部、民政部、财政部农经发[2003]11号);《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财会(2004)12号);《陕西省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并村后村级财务及资产、债权债务处置工作的意见》(亭办发(2004)5号);《亭口镇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亭政办(2004)47号)。

(三)亭口镇村财乡(镇)管的具体做法

一是推行委托制度。从2002年开始,我镇实行“村财乡管村用”工作,即在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财政所对村级财务实行财务账和资金双代管,统一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这也是眼下在全国普遍推行的一种管理体制)村级集体资金由财政所在信用社集中设立村级账户,专项管理、监督使用。村委会继续设会计、报账员,票据由经手人签字后写事由及用途,由支书、村长双审双签,形成“管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管钱”的双向约束机制。2007年,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之后,各乡镇财政所与各村都分别签订了“村级财务管理委托书”,从而保证了村级财务管理在形式上的合规化和合法化。

二是健全日常管理制度。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我镇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村级财务审批、资金管理制度等方面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制定健全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审核制度》、《财务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等。

三是建立“双审双签”审批制度。每村成立3―7人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并刻制了民主监督理财小组印章,大部分民主理财小组监督管理职能发挥良好。村级每一笔开支,经办人均要在票据下面或背后注明开支事由,定期提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经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讨论通过并经小组长签字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两名负责人才能签字审批,报账员报乡镇财政所入账。我们在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双审双签”避免了两委会因财务支出情况不清造成误会、影响工作的情况发生,也体现了两委会共同理财、团结共事、凝聚出战斗力。民主理财小组在理财中如果发生与村两委意见不一致时,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保障了农民群众对村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亭口镇铁渠村的事例如:铁渠村2006年既是长武县的新农村建设村,又是当年的移民搬迁村,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比较多。支部书记赵正华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要求村财乡管中心报账6000千余元票据,是当年用于村主干道路水渠硬化的费用;村长在村址建设中,要求在票据中报账也多报销4000千余元,主要是因为砖价上涨,沙石运费增加;两人为报账,发生矛盾,相互指责,经镇政府派人进行查账,确实属于实际支出,二两人还继续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严重影响了工作,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对二人进行免职等。

我镇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明文规定:开支300元以下,由村主任、村支书签字审批;3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讨论研究同意后,理财小组组长、村主任签字审批;开支5000元以上,需经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同意并附会议记录,由理财小组组长、村主任签字审批。对于可分配的土地补偿款,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提交村民大会讨论,经95%以上村民同意、5%的不反对后形成决议,决议经理财小组组长、村主任签字并附会议记录,方可提款分配。

四是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我镇规定村委会要将经财政所审核的科目余额表、收支明细表,分季度在村财务公开栏内张榜公示,重大支出必须随时公示,从而保证村级财务的合理性、公开性、透明性,全镇各村都实行了财务公开制度。还了村干一个清白,给了老百姓一个明白,村干的威信得到提高;集体和群众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群众比较满意。

五是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监督检查。第一,建立年度财务清理制度。我镇每年在6月、12月组织开展两次村级财务清理工作,由乡镇纪委牵头,财政、农经等部门配合,对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债权债务、合同履行等方面进行专项清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纠整改。第二,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2007年6月,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之际,全镇所有的行政村都开展了财务收支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总体情况较好,未发现严重违纪违规现象。2010年12月,对全镇24个行政村的近两年财务进行了审计,挽回经济损失4.7万元。第三,从2009年6月在新村设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各村选3―5人,由党员大会提名,村民大会选举产生,选用文化程度高、群众威望好、工作热情高的群众担任监委会主任,对村财务实行监督。

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镇村级财务管理虽然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由于经费、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等诸方面的原因,村级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工作中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人员队伍不稳

村“两委”每三年进行一次选举,财会人员更是变化得快,财务移交手续办理不及时,导致村级财务管理脱节。一些干部落选后,思想情绪低落成以外出等为理由迟迟不办理移交手续。另外村干部报酬较低、工作任务重,工作刚性支出大,有的村干部干了一两年就不愿再干,垫资严重,这也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

(二)财务账目设置不齐

从目前反映出的一些普遍情况来看,有的村没有按村级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来设置会计账目,有的只设一本现金账而不设台账、固定资产账和往来账。

(三)集体收益管理不细

一是部分村在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出租、出售、转让、开发、利用等没有建立收入台账,造成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二是有的项目由村向县甚至省、市有关部门直接报账,绕过了乡镇财政所,项目结余款、管理费等没有进入村级账户,造成村级财务不完整且容易滋生腐败;三是没有严格统一的村级收入管理票据,各村接受或收取捐赠款物、土地承包、公共服务产业入股分成、“一事一议”筹工筹劳、其他临时性收入等均采取使用市场购买的收款收据或经办人写白条形式,这些收入凭经办人报账,难以核实;四是部分收入不是直接进入村级账户(如有的村出租山场获得的租金、村集体负责经营的退耕还林斑块补助资金等),而是先划入村干个人社会化发放账户,再由村干转入村级账户,不能保证资金安全。由于上述原因,群众对账面上反映的村集体收入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担心村干隐瞒收入。

(四)票证支出管理不严

一是存在白条抵库现象。少数村财务报销制度不够规范,单据审核把关不严,白条报销的现象时有发生,招待费、劳务费等一些费用都是用“白条子”、“造工资表”入账,造成白条抵库现象。二是非生产性开支较大。部分村为“争取项目”、将发生的费用列入招待费中,致使招待费虚高。三是原始凭证不规范。开支没有正式发票,在入账时,无经手人签章或者事由笼统。四是项目资金支付不规范。部分村项目资金的使用没有按照工程监理规定进行招标,致使工程存在包工不包料或者随意扩大工程量的问题;目前,长武县大部分农村在项目资金支付过程中,没有采用从银行转账的办法,而是支付大笔现金给个人,且以白条形式入账;有的工程完工后,结算无验收报告、无工程结算清单和合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村级工作经费不足,工程预算多数没有考虑税收等因素,开具正规票据将大大增加村级负担,村级无法承受。

(五)财务公开落实不全

虽然县上、镇上对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程序等都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打折扣。一是村担心财务公开影响工作,怕群众不满意。往往简化公开程序,减少公开内容,有关资金支出问题,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只公布一级科目,把隐性开支和不正当开支列到“其他”支出栏目中打埋伏,村民看村级财务犹如雾里开花,既看不懂,更无法了解资金的详细用途和去向。二是重公布、轻整改。对村级财务公开后群众的意见建议不重视、不及时整改和反馈,沟通渠道不畅通,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三是有些开支不好公开或是不能公开。有的村为争取项目,发生了一些项目咨询费用,这些开支不好或不能公开,村干部也担心天长日久后说不清,“如履薄冰”,只好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四是财务公开缺乏完整性。只公布日常支出或民生项目支出,重点工程支出公开少。

(六)办公经费标准不高

村级办公经费标准不高,村级日常工作运转难。根据县镇拨资金规模,县财政每年核定大村办公经费2000元,中村1500元,小村每年1000元,这些费用远远不能应付村级日常支出。村级每年的日常支出主要有报刊费2000多元,打印费1000多元,会议费有的村高达3000多元,一般正常的也要2000多元。有的村还有交通费、电话费、电费、应付计划生育外地来人和其他来人招待费等,村级办公经费标准低,造成村级工作压力大。宣传政策的喇叭音响、党员学习电视维修费、科普上网等费用、冬季办公取暖费,统计上报的制表打印费等等,开支项目繁杂。

(七)村级遗留债务不少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武县原先实施的义务教育工程、通村公路工程、村级活动中心建设、卫生室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几大工程,给村级造成负债较多,由于一些债权债务没有及时清理,历史遗留债务给村级造成压力很大,这严重地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八)乡镇财所监管不到

由于“村财乡镇管”不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目前乡镇财政所经办人员认为这是村里的钱,怎么用是村干部的事,镇上只是帮村干部记一下账,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只重视形式上的合规,放弃了对资金实际使用合法性的监督审查;还有少量经办人员同情村级困难,把关不严,致少量违规票据得以报销入账。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事关党群关系、连结中央惠农政策的村级财务,管理上要给予更大的关注,制定更科学的制度,使队伍稳定、制度健全、运行常态、监督到位、保障有力,使村级财务工作规范有序,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对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组织领导和规范制度,以夯实基础、强化监督、落实公开、业务培训等为重点,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一)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我省已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村级财务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当务之急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村级财务管理,不仅关系到集体资产的安全,还关系到基层干部的形象,更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镇党委政府要明确一名具体分管领导,帮助解决村财镇乡管中的问题;要认真落实财务管理人员、经费、设施设备,保证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要经常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对照制度要求,随时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村级财务健康有序运行。通过制度来约束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目前重点工作是规范村级会计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制度、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等,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应由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牵头,农委、审计、民政等相关部门配合,抽调熟悉农村工作的人员对“村财乡管”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等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补充和完善,形成一个统一的“村财乡管”工作体制机制制度,对上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对下符合当地实情,并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发至各乡镇、各村。

(二)运用软件,夯实农村会计基础

当前,农村会电脑、懂财会的干部紧缺,应由财政部门牵头,首先对“村财乡(镇)管”工作中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账簿、统一凭证、统一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按时将账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整理归档,妥善保管;其次落实“四项制度”,即民主理财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铲除滋生“流水账”、“包包账”的土壤。另外,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尽快购买全国目前推行的“村财乡管”会计核算软件(如小蜜蜂软件),改善办公条件,加强网络服务建设,同时购置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村级财务电算化,提高规范“村财乡管”业务水平。

村财乡管专版软件是顺应了近年来推行农村村务公开的要求,针对财政预算会计监督管理的需要,通过软件,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管理手段,提高了农村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加了财务透明度。各村基层单作为独立的会计核算监督主体,所。软件中已内置有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系统,设有农村财会一级总账科目和部分常用明细科目,设置了农村常用会计报表和村财务公开榜,报表可以自动汇总,自动出各种财务公开榜,有利于掌握和管理全乡镇的总体情况,及财务公开。目前全国许多的公司都开发有符合农村实际情况,通用性强的村财乡(镇)管软件。

(三)强化监督,规范财务公开

一要加强村级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除参加村集体财务工作会议外,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议,对村内所有收支凭证进行集体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村两委会内部也可以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专项核查处理。二要加强上级业务监督。对各村的账务往来、资金流向从宏观上十分清楚,也容易发现薄弱环节,镇财所要从业务上切实担负起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除对村级财务收支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外,对工程发包及上交款、土地补偿费以及“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等,应当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以及其他不合理开支等现象发生。要及时向群众公布检查结果,落实处理意见。三要规范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新形势下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利,推进村民自治的一项有力举措。首先,要做到及时公开。村级财务情况要严格按照要求至少要每季度公布一次,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和条件许可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特别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到户明细情况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退耕还林集体款项、一事一议奖补、集体资产去向、大额资金管理使用等要随时公开,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其次,公开内容要具体。凡是上级和村民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都要按照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公开项目要具体到人、到项目,力求具体化,有的还要逐笔公开,不能遗漏和隐瞒。要由乡镇财政所统一打印各村财务运行情况通表,每半年在村务公开栏公开一次,专项资金根据需要随时公开。第四,制定村级争取项目奖励制度。由县财政局牵头,参照县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针对村级主动争取的项目制订有关奖励政策。

(四)建好队伍,抓好人员选配培训

一要抓好报账员选配。农村财务管理既是政策性强,又是业务技能高的一项工作。因此,选好配好报账员,提高报账员素质至关重要。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担任报账员,报账员须保持相对稳定,一旦确定,不得随意调换,确需更换的,须报乡镇党委政府考察同意并进行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村报账款员应采取常任制,村级主持日常工作编制较多的地方,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优秀的报账员可鼓励其参加村“两委”竞选;日常工作较少的村,宜采取村委会委员兼任方式。二要抓好业务培训。要把村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的总体计划,每年由县政府或镇财所安排一定的时间,有针对性的以会代训、专题辅导等途径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新形势。三要抓好防范教育。要结合近年来各地查处的村干部在财务管理方面违法违纪案例的特点和性质,通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对于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在完善制度、强调纪律的同时,通过诫勉谈话等形式,及时向有关人员敲警钟,防患于未然。

(五)着眼现实,村级“零招待”力争改革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级横向交流逐步增加,加之随着撤乡并镇、合村并村的进一步实施,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村级规模扩大,乡镇干部下乡后不可能回到乡镇就餐,不可避免的出现招待费用,部分村实际产生的招待费用要占管理费用的30%以上。还有的村干部为了村级社会经济发展,外出联系项目,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招待费,这些费用村干部个人无力承担,吃派饭又难以实施,收取费用又不合常情,村干部也难以做到村饭“零招待”,坚持“零招待”制度势必造成大面积作假行为发生。结合实际,建议据实适当报销村级招待费。

(六)严格规范,统一村级收入票据

目前我们长武县财政局向省财政厅提出,制订了统一的村级收款收据式样。由县财政统一印制,乡镇财政所负责管理。拨付到村级的所有款项都必须开具统一的收款收据,拨付方才能入账,杜绝村级收入外流现象。建议由省财政厅或者市财财政局统一制订,统一收款收据用后必须核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由乡镇财政所规定核销时间。并对村级财务中使用一般收款收据的严格查处。对于村级项目资金直达项目施工单位或个人的作法,村级项目资金下拨时,由村级出具票据,县财政局、乡(镇)财所必须拨款时依据村级票据,拨入乡镇村级账户,由乡镇财政所监督使用,并按工程实施进度予以拨付,避免体外循环。

(七)增加投入,提高办公经费和工资待遇

村级办公费原定每村1000元-2000元的标准远远不能应付村级日常支出,应按照村的大小和村人口的多少予以调整,并提高村级办公费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的上级拨款,远远不足每一年的党报党刊的征订费用,还不说村上自主征订的一些致富报纸和法律杂志(表二),加上农村的一些开会交通费用,村级办公支出还是很大,缺口普遍存在。建议加大对村级办公经费的转移支付。同时,每年拨付一定的村级财务管理业务经费,以方便开展比如举办培训班、办理报账业务、购置账簿报表以及涉及村级财务管理业务等。

县财政核定的村财编干部,每人每月享受财政补200-400元,而村干部每月的实际误工支出远远超过400元。还有不在财编的村日常工作的村两委成员和部分小组长的待遇,没有财政补助,村级压力大。应适当提高财政在编村干部的工资标准,并按村规模核定适当机动财力,专项用于给予村两委成员适当误工补助,长武县委近期调研出台了一个村级干部的工资管理办法,无疑是一种尝试,也值得借鉴(在2011年4月1日后开始实施)。主要内容是:1、提高村级干部岗位补贴标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月补贴标准按村上人口多少确定基数,500口人以下的村月补贴标准由280元调高到350元;501至1000口人的村月补贴标准由300元调高到380元;1001至2000口人的村月补贴标准由330元调高到400元;2000口人以上的村月补贴标准由360元调高到42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村文书月补贴额由240元提高到280元。2、建立绩效补贴制度。绩效补贴采取年终一次性发放的方式进行,绩效补贴标准为每人500元。各乡镇党委每年年底按照《长武县村级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长武县农村党建考核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对各村进行考评考核,并进行排名,昭仁镇、亭口镇(村数在20个以上)排名在前3名的村定补干部享受绩效补贴,其它乡镇排名在前2名的村定补干部享受绩效补贴。3、实行“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奖励补贴。凡在本年度经省、市、县委验收晋升两个档次或晋升到一类的村,该村定补干部每月享受20元的升级晋档奖励补贴,晋升一个档次(包括四类晋三类、三类晋二类)的村定补干部享受10元奖励补贴。4、今后,每三年时间对村级干部的补贴调增一次,增长幅度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5、经费来源:村级干部补贴列入年度县财政预算,由县财政负担。6、此办法从2011年4月1日起执行。由中共长武县委基层办负责解释。

总之,村级财务事关民生政策的到位、惠民资金渠道的顺畅,事关干群、党群关系,也是党和政府的执政之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创新方法,完善制度,有利于农村稳定和繁荣,也有助于加快推动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4号).

[3]《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2006)86号).

[4]《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现代化、制度化的意见》(农业部、民政部、财政部农经发【2003】11号).

[5]《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财会(2004)12号).

[6]《长武县农村财务管理文件汇编》(2010年).

[7]《关于并村后村级财务及资产、债权债务处置工作的意见》(亭办发(2004)5号).

[8]《亭口镇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亭政办(2004)47号).

[9]《关于调整提高村级干部补贴标准并建立绩效补贴和“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奖励补贴的意见》(2011年3月).

[10]《黑龙江省关于实行“村财民理乡代管”财政管理模式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2009年8月17日).

[11]《新疆额敏县全面实行“村财乡管村用”理财模式》(2010年).

[12]《阜南县田集镇:“村财乡管”:开启阳光之门》(2010年8月12日)

[13]《安庆“村财乡管”:开启阳光之门》(安庆日报2009年4月20日).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4

探索、创新适合各地新农村发展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政府行为、村治结构、农村经济状况、村民权益意识是影响各地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变量。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各地农村探索和创新了一系列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我国村级经济具有社区性、封闭性、合作性、多样性的特征,使得各地农村在选择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时应考虑其差异性和适用性,不能追求统一模式,可以在以下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1)村级会计委派制模式。村级会计委派制是由乡镇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人员,经择优录取、集中培训后委派到辖区内村级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接受被委派单位领导,按制度独立处理村级会计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参与被委派村的内部管理。由于我国农村会计管理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农村很多地方纷纷实行了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对整顿农村会计工作秩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较好地解决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治理腐败现象等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村级会计委派制的适用范围有待完善,核算单位应考虑经济条件、经济业务量、交通状况、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差异,对是否适合实行村级会计委派制作出判断,看其是否能够确保会计核算与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原则的实现。

(2)“村财双管”模式。村财双管即在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财政所管理资金,经管部门管理账务,定期安排村会计到经管站报账,实行集中办公、两级记账(村会计记手工账,乡镇经管站将凭证审核后录入电脑生成电子账)和资金档案统管。该模式特点是“村管”和“乡管”各半,“手工”和“电算”并行。从制度设计来看,“村财双管”是很好的,财政和经管各司其职,相得益彰。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产生诸多不当和存在严重漏洞。财政所只履行村级资金的拨付职能,一般不直接参与村级开支活动的监督;而经管部门既不了解村级真实收入实情,也管不了村级收入,难以监督村级财务实际收支情况,管的是“空账”。这就造成管收的无权管支,管支的也无权管收,使得名义上的村财由财政与经管“共管”变成了事实上的“空管”,甚至出现了一些矛盾,导致了新的财务混乱。为了能使财政和经管部门都履行好职责,共同监管好村财工作,可以对村财实行“分层共管”。上级拨来的资金先由乡镇财政所拨给乡镇经管部门,由经管部门实行事前监控,再由经管部门履行资金拨付和管理账务的职责。

(3)村级会计委托模式。村级会计委托是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会计中心代村组管理账务、资金和档案,村级财务实行报账制。中心实行统一财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票据管理、统一公开财务、统一建档管理。该模式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试点和推广,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管理经验,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村级会计委托应加强精细化管理,乡镇可以通过制定科学、详细的业务操作程序来实施对村级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其程序设计如下:一是依法委托代管,村委会与乡镇会计中心签订委托代管协议,注销各村原有银行账户,开设统一的乡镇村级财务银行账户,办妥财务移交手续。二是科学设岗,在乡镇财政所下设立会计中心,中心设主任、副主任(兼审核会计)、核算会计、出纳(兼票证管理员)、档案员等岗位,村级设立报账员(村会计)、民主理财小组、财务领导(村主任)、村委会等岗位和机构。三是统一票证管理,各乡村必须统一使用的凭证、账簿及报表,乡镇村级财务基本银行账户支票全部实行“双面印鉴”管理,即支票正面银行预留印鉴为乡镇会计中心公章、乡镇会计中心主任和核算会计私章,支票背面银行预留印鉴为村委会公章和村委会主任私章,在取款时必须同时加盖双方印鉴才能有效,形成了双重管理,双方监督。四是规范财务流程,严格报账审批程序,所有款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开支采用统一的支出审批专用凭证。开支按照规定权限,实行分级审批。一般财务事项的报账审批程序:原始凭证经经办人、证明人签字报账员审核民主理财小组审签村主任审批报账员复核、报账,重大财务事项的报账审批程序:由村委会报乡镇会计中心审查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经办人签字报账员审核民主理财小组审签村主任审批报账员复核、报账。村会计在报账时,必须填写统一的《收入报账单》和《支出报账单》,经乡镇会计中心核算会计初审、主任审核后,方能报账和签发“双面印鉴”支票,严把资金“出口”关。五是分村建账核算。乡镇会计中心分村设置现金(存款)日记账、总账、管理费用明细账、经济往来账、固定资产明细账。村级还必须同时设立现金(存款)日记账、内部往来登记簿、固定资产登记簿、劳务用工登记簿。核算会计填制的记账凭证需经乡镇会计中心主任、核算会计、村会计共同盖章。六是按季编报公开。核算会计编制的村级会计报表经乡镇会计中心主任和村委会主任审核后,再由村委会按季进行财务公开。

(4)中介机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介机构村级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是由中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受村级组织的委托和授权代其建账、记账并进行财务管理。在此模式下,村级组织独立核算,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委托做账、授权管理”的原则介入村级组织的账目、资金、合同的管理。该模式是借鉴广东省佛山市在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创新经验,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虽说其具体的运行机制与机理虽不完全成熟,但是,在农村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中介组织的人才优势,对迅速建立和完善村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模式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的要求,符合现代产权理论的实质,能有效地解决会计委派制模式与现代产权理论不符的法律理论问题。

各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是乡、村两级对财务人员、资金、证、物资、账目、档案等管理的范围和程度不一,各地农村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握对财务人员、资金、证、物资、账目、档案等管理的范围和程度,开拓性地探索出能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财务管理模式。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规范,只有健全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才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稳定和谐。

(1)财务预算制度。村级财务活动要实行预算管理,其财务预算主要包括:财务收支预算;固定资产购建预算;农业基本建设预算;兴办企业及资源开发投资预算;收益分配预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预算;借款预算;其它预算。

(2)内部控制制度。村级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销售、采购、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借款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并采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财产保全、电子信息技术等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会计核算制度。村级组织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集体资产台账管理制度。村级组织应建立各类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本单位账内外资产的现状、价值和变动情况,加强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定期进行清产核资,依法界定资产所有权;集体账内资产要做到账实相符,账外资产要建立统计台账。

(5)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包括:村级组织应当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村级组织计划内数额较小的日常开支,由村级财务负责人审批;计划内数额较大的开支事项,由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审批;计划内的重大财务开支事项及计划外的支出,须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级组织财务事项发生时,经办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村级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有异议的财务开支事项,交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6)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制定债权债务管理制度,了解村级组织的债权债务情况,包括债权债务的总额、构成、用途、债权清收方案、债务化解方案、还款计划、资金来源等,要定期、及时、专项公开,接受成员监督。

(7)职务消费定额管理制度。村级组织要建立职务消费定额管理制度,村干部的通讯费、用车、招待费、差旅费等费用要由乡镇制定消费定额标准,对于超过定额标准的费用,由相关人员自行负责。

(8)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管理制度。村级组织要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对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负责,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村级组织的重大财务活动和财务事项,包括集体土地的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须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9)“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向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数额等事项要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本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的原则进行,并且筹资筹劳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修建村级道路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10)重要经济事项招标投标管理制度。村级资产和资源发包、租赁、出让等必须实行招投标制度。

(11)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村级的各种经济合同和承包合同或协议,各项财务计划及收益分配方案,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会计人员交接清单,会计档案销毁清单,电子数据、会计软件等会计档案需按规定实行统一管理,归档保管。

(12)会计工作交接制度。村级组织的会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任免和调换的,须经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区县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其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因故离职时,须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将所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建全三级监督网络,强化村级财务监管体系

(1)强化会计监督。主要是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对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实物款项、财务报告、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等六个方面进行监督。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5

一、村?财务管理情况

某市成立农村的财务清理组织,花费一定时间清理了行政村的财务,并将财务公章回收,统一交由农村“三资”服务中心管理。财务清查过程中,将资金的清查、核对作为工作重点,实施无死角的清查。该市行政村大于500个,总资金将近9200万元,固定资产1700万元,家庭承包地80万亩,林地33万亩,机动地2万亩,果园11万亩,荒废的山坡、地等40万亩。同时,还查出经济承包类合同1200份,涉及资金1800万元;村级债权7200万元,债务7100万元。通过对村级财务职责进行明确,构建了月份制的报账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财务审批监管制度等,全面落实“三资”服务,以村为单位分开管理财务档案的登记、审核等工作,充分了解村级财务[1]。

二、“三资”重要性和制度

1.“三资”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资金、资源大多归村级组织成员所有,资金、资源是提高农村经济的基础,做好农村资金、资源的管理,对于保护农民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点:第一,强化“三资”管理,能提高我国农村的经济实力,强化村级组织在农村的职责、作用;第二,强化“三资”管理,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第三,强化“三资”管理,能建设农村的廉政党风,构建和谐的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的健康发展。总之,为农村建立“三资”服务中心,是经济体制改革下最为主要的工作,对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当然,“三资”模式建立前,需合理安排农村的经济事务,加大“三资”拥有者的保护度,从根本上规避“三资”服务机构给农村经济带来的损失[2]。

2.“三资”的相关制度

要想保证“三资”工作的正常进行,可在实施期间制定针对性制度,比如:《农村集体资源管理方法》、《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方法》、《农村工程建设投标管理方法》等,其中,农村工程建设中的投标制度、公示等是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村委会召开期间制定工程的招投标方案,评估农村资金、资源;其次,村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进一步讨论,由村民代表制定符合规范的处置方案,并将最终方案上交至“三资”组织审批;再次,制定工程招投标公示后,提前10天将其公布于众;最后,开展招标会。工程招标村、“三资”机构共同举办招标会,成功超标后签订合同,当然,合同也需交由“三资”机构审核。

三、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和强化措施

1.村级财务管理问题

①村级财务人员任命不稳定。通常情况,村民委员会多为换届选举,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流动量大;②财务人员工作素质低。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村级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工作经验不足、工作素质低等现象,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财务管理需求;③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度不足。财务管理人员未及时做账,或财务票据不规范等;④农村村干部任命变化后,财务会计资料也发生巨大变化,再加上人员变动期间的后续未有效衔接,阻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3];⑤未及时、有效的管理农村资金、资源,低价承包、产权不清等现象频繁出现。

2.村级财务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①健全制度。根据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制定符合规范的管理制度,比如:《财务收入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按照审批流程执行存集体的支出工作,并落实限额支出、审批工作。若村集体活动中支出较大,需组织村民共同商讨后确定是否准许;村级财务管理中民族财务管理作为基础,一旦涉及村民经济效益的问题,应由村委会决定;②加大监管力度。村级财务管理中的监管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第一,农村“三资”管理。为农村建立局域网,统一管理农村“三资”服务机构,以满足实时查询、实时监控的需求,形成一体化的监控体系;第二,建立网络平台,为各农村设立特色页面,设置“三资”栏目,即时公开“三资”管理、运行情况;③强化财务人员素质[4-5]。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核心,工作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建立高素质的财务团队,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大培训力度,鼓励财务人员及时学习新型财务管理知识,提高工作素质;强化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工作责任心,树立集体意识,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更好服务于村级财务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④建立工程投招标中心,纳入市场竞争机制,出让农村集体资金、资源,对承包、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实施公开招投标,保证各工作处于公开、透明状态,提高农民知情权,保障农民权利、经济效益。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6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思路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当前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如何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培训,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考核,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一是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做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保持财会队伍稳定。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

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财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农民也不必为财务问题而上访,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干群关系将更加密切,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各级乡镇领导都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农村财务规范化就是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这样可使村级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有效遏制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村级各项支出均在村财乡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不仅避免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还可有效地杜绝挤占、挪用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7

1 农村财务管理的涵义

农村财务管理是对直接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支配、管理的各种资产所发生的一切收入及其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农村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要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还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需要。

2 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模式--村级会计委托

村级会计委托形象地说就是会计在乡(镇)里,出纳在村里。2009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乡镇成立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免费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记账,实行村级财务和资金委托的管理方式,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财务收支、会计档案和提供会计信息。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全县统一模式,乡镇挂牌设立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按照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方式开展委托工作。村级财务在坚持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民主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对村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由村集体和乡镇中心签订委托协议,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委托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代管,中心以村为主体分设账套、独立会计核算,取消村会计和出纳,设立村报账员。制定了县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具体规定了现金和银行存款、票据管理、集体资产台账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务审批、财务结报、民主理财及财务公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务审计、会计档案管理等十制度、明确规定中心主任、会计、出纳、审核、微机档案员和村报账员岗位职责等六职责,明晰账务处理流程和报账流程两流程。做到全县统一模式制度上墙,统一配备财务软件及相关设备,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提了基础保障,截止2015年末全县代管村集体资产4660万余元,其中货币资金1883万余元、固定资产及林木资产2688万元,2015年度代管村级收入3419万余元,支出2081万余元。

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8年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长期以来村级缺乏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债权、债务不清等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有效解决了村集体账务不健全的问题,结束了过去那种农村财务白条抵账、回忆账、多头账、包包账的历史,使村级账务由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3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机构不健全

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是在整合乡镇农经站现有人员基础上设立的,但乡镇机构改革撤消了乡镇农经站,中心不再单独挂牌,致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主管部门、单位性质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工作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直接影响着村级会计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1.2 人员素质不高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乡镇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基本是农经员兼职且部分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造成工作人员不稳定,且难以适应村级财务工作质和量上的要求,如一个有33个村包含5个社区的镇,村级会计服务中心只有3名兼职工作人员,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只有2人,目前全县中心工作人员33人,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只有17人,仅占51.51%。

3.2 村级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账外账和私设小金库。村集体虽然签订了委托记账协议,但没有将全部财务收支交服务中心核算和管理,由村直接收取的资金如房屋租金、山林承包款、捐赠收入等未进入服务中心统一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以村干部个人名义储存。资金收支管理、使用混乱,形成账外挂账,村级资金安全完整得不到保障。

3.2.2 资金收支缺乏有效监管。实行委托加强了核算职能,但对各村的经济活动内容不掌握,只能以账论账。村开支随意性大,村干部人人收钱,人人管钱,形成谁收钱,谁花钱,再加上审批手续不健全,个别村干部管钱、花钱、批钱自己一人负责,会计核算成了记账员,失去了应有的监督,报账不及时,白条列支现象普遍存在。

3.3 村级财务公开不规范

3.3.1 公开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问题。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在公开内容上轻描淡写,没有涉及实质性的问题,甚至出现内容与形式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村的财务公开就是直接复印几张账页粘贴在公示栏,财务公开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3.3.2 无监督,不透明。有些村账务一年或几年不与群众见面,使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使村级财务管理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力。

3.4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3.4.1 制度不健全,无章可行。有的村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制度,财务管理无章可循。

3.4.2 执行不严,有章不循。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财务人员却听之任之,财务手续混乱,内部制约失控。村报账员未按结报制度及时报账,报账手续不全,部分村大量列支会议费,但无相关会议记录材料;部分工程建设未进行公开竞价或招标,未签订施工合同,工程完工没有结算,支付款项未按规定取得合规的票据等。

3.4.3 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管理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产核资工作滞后,台账不清,资产处置不报告、对外发包不向群众公布。

3.4.4 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捐资管理制度不完善,筹资捐资管理工作难于规范。在一事一议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筹资捐资管理中,村、组对一事一议筹资捐资交会计委托中心管理有顾虑,给资金管理及工作带来了困难。

3.5 各方监督不到位

3.5.1 重核算、轻监管。村级会计委托工作中只注重核算,缺乏行使村级财务监督职能的积极性。

3.5.2 村级报账员缺乏财务知识,对村财务监督不够,管理不严。

3.5.3 村财务公开制度形同虚设。村集体对财务公开随意性很大,什么时间公开,公开什么内容,怎样公开很大程度取决于村干部对财务工作和民主监督的认识,村民难以监督。

3.5.4 村务监督委员监督不到位、不完全。从监督内容来看,主要是对村支出的监督,对支出是否合理合法进行审核,但是对收入是否入账并不能加以有效监督,另外由于村务监督委员缺乏财务知识,要想监督到位是很难的。

3.5.5 审计监督缺失。会计委托中心工作人员基本上由乡镇农经员兼职,农经人员对村集体进行审计形成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县、乡农经管理部门审计监督弱化。

4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委托中心机构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村级会计委托是实现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首先要从明确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管理体制入手,明确县级管理机构、细化责任、强化措施,规范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适当增加人员编制,相对稳定工作人员,从体制和管理上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其次是在工作人员调配上引入竞争机制,对现有人员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的适当考虑政府购买服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再次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配合,广大群众的监督认可。形成思想认识统一、机构人员到位、工作措施具体有力、责任明确的村级财务管理体系,为农村财务健康运行提供强大的机制保证。

4.2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4.2.1 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各级部门特别是县级财政、农业部门对所制定的相关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和报账流程等规定中,已不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定、条款,进行全面梳理完善,乡镇要结合实际对各项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完善,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2.2 完善村级资金管理制度。明晰村级资金拨付流程,强化资金支出审批,从源头上治理账外账和小金库问题,对不按资金管理程序拨付资金,造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混乱和流失的,明确追究其责任相关规定,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全部纳入乡镇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4.2.3 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捐资制度。建立完善一事一议管理制度,规范议事、筹资、建设等程序,财政、农业部门做好事前引导、事中指导、事后审计,保证一事一议制度执行中的公开透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2.4 完善村级资产登记管理制度。规范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拍卖行为,使集体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完善村级资产台账,所有资产上报委托中心登记管理,三年一届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要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进行资产产权登记规范管理。

4.3 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4.3.1 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机构,规范村务监督委员的职责、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的作用,贯彻落实农民群众依法行使的民主权利,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3.2 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监督机制。建立中心工作考核责任制,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业绩突出的,按《会计法》规定给予一定奖励。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委托中心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村集体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监督。

4.3.3 主管部门和乡镇配备专职或兼职财务审计人员或审计小组,切实履行财务审计监督职责,对农村财务进行常规性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必要时由县审计部门直接进行审计。

4.3.4 坚持村级财务一年一审,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按规定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结束,形成书面审计报告,由审计负责人签名后,报县、乡经管部门备案,审计结论在财务公开栏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公开。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8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村级财务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经营状况的集中反映,体现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发展、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局。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可保障集体资产的健康安全运行,及时有效地防范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不健全,财务工作无章可循

制度不完善,财务工作无章可循是村级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各种违反财经法纪问题发生。如:有些村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有的将收取的承包款或租金私自保管挪用;有些村干部在超投投标、承包费收支、鉴订合同、集体土地出让等环节中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此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漏交税款、白条抵库、业务招待费超支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2.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低、会计核算不规范

村级财会人员大都由村“两委”指定,学历低、无证上岗和未经专业培训的现象十分严重,由村干部兼任会计、出纳之职是普遍现象,有些村财务核算未设置总账、明细账、未编制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未经审核就入账等等,这些都违反了财经法规的有关规定。

3.财务公开避重就轻,未落实到位流于形式

财务公开质量不高,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虽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很多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但有些村干部为维护私己利益很少向村民公开和解释财务状况;有些避重就轻,只公开无关紧要而不公开重大资金项目收支情况,如涉及救灾、农村低保、危房改造、扶贫助残等款物的接收、发放等;有些公开不及时或公开的内容不详细具体,群众对公开结果看不懂、不满意,造成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

4.财务监管体系不健全,惩戒力度不够

农村财务监管体系不健全,惩戒力度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明确村民委员会的“自我管理”性。因此,相关部门很少介入监督检查,县一级审计部门更少涉审村一级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村支书“一支笔”支出资金,村两委副职兼任会计出纳,财务开支村里三人说了算,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出现空档。

解决问题的策略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到村级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农村的各项建设。为规范其管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笔者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严格执行1996年3月14日《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附件一:《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第四条“村合作经济组织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如实反映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以及集体内部各行业、各经营层次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的规定。从各村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容涵盖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开支审批、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票据管理、档案管理、专项审计等,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2.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规范会计核算

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定期接受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要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经过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后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任书;要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对于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尽快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村级会计核算的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各项建设。

3.全面推进民主理财,加大财务公开力度

全面推进民主理财,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制度,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审议权、监督权等。按照1997年12月16日农业部、监察部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要规范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

4.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选配好村主要干部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9

农村村级组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石。随着农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对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村级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没有很好地执行民主理财制度,认为严格财务管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自身工作的开展,影响村干部在群众中的权威地位,不利于农村财会队伍的稳定。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措施,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不断加强和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地区村级财务管理不善、问题较多,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反应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既损害政府形象又影响干群关系乃至农村稳定,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管理混乱

货币资金管理混乱是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表现是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非财务人员插手现金,坐收坐支,村主要干部长期不报账、不结账,现金被贪占、挪用,致使会计没账理、出纳没钱管,会计、出纳形同虚设,多头开户、公款私存私借、白条单抵库抵现金的现象严重。

(二)财务收支管理混乱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财务收支管理混乱表现在:财务收支无计划,没有控制措施,随意性很大。1.在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非生产性、非公益事业的开支大。部分村干部,打着搞生产、促发展的幌子,吃、请、送,以外出学习考察为由,游山玩水。2.对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不“量入为出”,民间借贷较多,由于民间借贷利息高,致使村集体的包袱越来越重。3.有些村对有些收入没有记账,有的村财会人员对村委主任、村长批的条子不审核就付款。

(三)会计档案管理混乱

一些村没有建立会计档案制度,从而造成部分村财务管理资料杂乱无序、残缺不齐。某些村委会的会计凭证,一直不按规定装订成册。对于一些重要单据,如拨付款单据,主管会计也不及时整理单独立卷保管,而是随便存放。各种会计档案没有按规定如期归档保管或销毁等。

(四)集体资产管理不严密

农村集体财产是全体村民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村民的共同财富。有的村不建资产总账,没有如实登记和反映集体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被个别村民随意无偿占有,一些村干部擅自出租、出借集体资产的现象严重,侵害了广大村民的利益。

(五)财务管理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

财务管理公开是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村民了解村级财务收支的一个窗口,也是村委会的一项义务。但是有些村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开的内容不够完整,欠具体,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和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不及时不具体,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对货币资金盘点情况不公开、债权债务情况表没有解释等。

(六)财会人员不稳定,业务水平低,配备不齐

村级财会人员不稳定,往往会随着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而更换,任人唯亲,村财会人员的地位得不到保障,担任会计的人员不敢坚持原则,对村干部的违规行为缺少约束力。由于农村难以留住人才,使大多数上岗的财会人员没有上岗资格证,这些人对财会知识知之甚少,造成账目混乱。而有些村不按规定配备财会人员,由村负责人兼会计或出纳,有的村配备的财会人员身兼数职,既管钱物又管经营,严重违规。

二、完善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稳定和提高财会人员队伍,规范农村村级财会工作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队伍,是搞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促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稳定和提高财会人员队伍,规范农村村级财会工作有多种途径。如,实行农村村级会计委派制或实行农村村级会计记账制,各乡村可根据本乡村的实际状况,对各村的财务管理采取其中的一种方式开展工作。

1.实行农村村级会计委派制

农村村级会计委派制是指由乡镇政府公开招聘会计人员,择优录用,委派到辖区内的村组,从事财务工作,参与村组的内部管理,代表政府监督村集体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被委派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乡镇政府负责。这样,会计人员便能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真实地反映村集体资产的经营核算、成本费用等经济状况。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2.建立会计记账制度

在有些地区可以推行农村村级会计记账制度。农村村级会计记账制度,是指在“三个民主”(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四权”(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处理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由各村的报账员定期将收支票据送乡会计服务机构记账的会计管理方式。本质上,被的单位即各村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村负责人依然直接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记账的部门,则凭其高素质的专业能力为村里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会计记账业务。保证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健全和完善农村会计的选拔任用机制,实行农村会计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出台的《农村会计执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现行的农村会计进行资格认证,优胜劣汰,并通过各种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对村级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促进农村财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建立农村会计任用审批制度,凡农村会计的任用、调换都要经过乡镇上级部门批准,以稳定农村财会队伍,保持农村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水平。

(二)大力推广村级财务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村级财务基础管理的规范性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各项业务实施信息化管理,是财务管理手段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技术手段上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按照国家财会制度的统一要求,完善会计科目,健全总分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存款日记账等基本会计账目,彻底根除“流水账”、“本本账”。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套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账户体系,统一规范村级的账目结构,防止账外账、小金库等不法财务行为的发生。可在政府的协调与支持下,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本地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软件,切实提高农村村级会计业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促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三)建章立制,规范农村村级财务管理

建立良好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是搞好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必须按照农业部、财政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完善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即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村级财务工作,统一会计科目、会计凭证、账簿、记账方法、会计报表,做到事事人管,人人有专责,避免赤字预算,严禁无票据或白条收付款,各项资金严格按规定用途支出,违规收支不予入账,做到账款、账实、账证、账账、账表五相符。

(四)健全农村审计机构和职能,强化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

1.政府出台加强农村审计方面的文件,明确农村审计的机构以及审计范围、任务、审计程序及职权、奖惩等,提高农村审计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促进农村审计落到实处。

2.县、乡两级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审计干部任免制度和审计制度。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建立和落实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制度,规定凡纳入委托管理的集体财务,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开发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等都要进行审计。如集体土地征用、上级划拨、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使用、村内“一事一议”、村办企业上缴、集体投资收益等资金的使用,都要加大其审计力度,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并对在审计中查出的侵占或挪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的,要责令如数退赔。情节严重者,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给予相应处罚。

(五)坚持民主理财,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强化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

坚持民主理财,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就是要将村级财务管理置于群众的经常监督之下,加强其外部监督。财务公开要做到及时、全面、具体、真实,真正落实好群众对村级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1.各村成立民主理财组织。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村民主理财小组由5-7人组成,由村民推选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威信较高,并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的人员担任。村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职责履行情况,年终要组织村民会议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工作不认真、职责履行不到位的,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可罢免其资格,并进行调整。

2.规范公开内容。公开内容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进行。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财务活动事项,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村公益事业项目等方案的实施,都应向村民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村集体的所有财务活动,包括集体企业上缴收入和改制企业股权收益等,都要纳入公开。要细化公开内容,对收支情况既要逐项公开,条理清楚,又要逐笔公布明细账目,严禁以项目公开代替明细公开或搞“大而化之”的假公开。

3.公开时间要及时,做到月结月公布,设立固定财务公开日,日常财务活动要坚持每月公开一次,形成一月一公开的制度,对于重大财务活动应随时逐笔公布。

4.公开形式要多样化。公开方式要以公开栏为主,各村要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坚固耐用、防风防雨的村务公开栏。同时,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等其他形式做好公开工作。

5.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民主理财小组参加,由会计和审计人员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审核合格的加盖“审计专章”,并将收支情况列入财务公开榜,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同意后,加盖民主理财小组专章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村级财经制度管理篇10

第一,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虚设甚至缺位。较多村组虽然设有村民委员会,也大力宣传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但实际往往是由村支书或村长独揽大权,对村财务收支一人审批,一人说了算。由于乡镇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村账乡工作推动困难,加之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致使村干部,牟取私利。各种管理制度,如会计核算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政绩考核制度及人事任务制度形同虚设甚至缺位。

二是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管缺乏力度。主要体现在:账目混乱,会计科目不规范。例如,对用于公益设施建设的上级拨款记入“村财收入”,但支出时记人“其他支出”,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管理手续不全。很多村组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存在非出纳人员掌管现金、白条抵库和坐支现象,有的村组原始凭证不规范,凭证摘要用语模糊,甚至经办人、证明人和审批人都没有签字。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虽然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执行等环节有所增强,但在预算编制、绩效考评等环节漏洞百出;财务不公开,监管力度不够,有的村组虽然设置了财务公开栏,但形同虚设;有的村级财务从未经过审计,有的即使经过审计,但审计力度不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不严,会计资料不齐全,难以进行审计。

三是农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交接工作不规范。农村大部门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的岗位培训,他们大多只能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有的农村财务人员和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同换届,势必影响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换届时会计人员不愿意移交工作,造成会计工作脱节,移交过程中也无人监交,移交的会计资料不完整,导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村级基层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认识,没有形成财务工作的概念,也认识不到财务工作的重要作用。究其根源,即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对农村财务知识和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了解。其次,村组忽视了对基层会计人员的重视和培养,从而影响了会计人员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轻农”观念的存在也致使村组尤其是财力弱的村组很难留住既有学历又有会计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最后,县、乡镇的审计部门未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加上部分农村宗族派别势力使群众不敢监督,以至于农村财务监督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第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为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各级农村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搞好。县、乡镇党委应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通过宣传、培训,引领村干部和村民充分认识到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发挥资金使用效果、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利益等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乡镇财务核算中心。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到控制、调整,全面细化村级预算,严格按程序增强预算约束力。通过预算实现“分散权责,集中监督”,防止村支书或村长大权独揽,以体现“权力共享的分权”之管理哲学思想。根据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村账乡业务,严格实行“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实行村账乡业务时,坚持“三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村委会审批权)不变原则,规范资金运作方式。同时,取消各村组银行账号,收入全部纳入乡镇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实行报账制管理;取消各村组白条和自治票据,统一票据管理;取消村组会计和出纳,只设一名报账员。将所有村级财务都纳入乡镇财务核算中心。

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相关制度,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并根据村组实际情况及其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产保管制度、票证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群众监督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制度过硬,奖惩兑现,用制度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资金安排上应坚持“增收节支”和“量人为出”的原则,杜绝各种不合理的开支,厉行节约,尽量减少非生产性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