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项目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37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1

关键词:火电工程;环保;节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tK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011-01

1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措施

使用低能耗的施工技术以及高效的机械设施,并合理规划施工项目,敷设好现场临时用电所需的各项设施;为施工现场搭建遮阳防护棚,确保施工环境的良好采光与通风条件;以低压节能碘钨灯作为施工现场的照明设备,设置现场临时烧菜区域,实现集中管理用电的过程以降低施工用能耗;办公区与生活区都利用节能灯与低压电器,同时为盥洗间、厕所区域设置声控开关。

2节地技术的应用与措施

2.1节地应用

建设火电站时,需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并对其高效管理;以活动板房作为现场的临设办公场地;不断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建筑场地的原先道路。

2.2节地措施

建设火电工程项目时,开挖的土方数量及其回填量达到最低程度,有效避免土地扰动问题出现,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要求施工平面图的规划尽量合理、各建筑搭配方式科学,充分发挥原先的道路、绿色植被、建筑物功能。生活房屋与临时办公区应尽量利用成本低、面积小的以及可以轻易完成动态布置的轻巧活动板房。将生产区域和生活区域相互隔开,实现合理的布局;在工地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混凝土砖作为施工材料;将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的建设过程实现合理搭配,降低道路占用面积;在现场推广使用干粉砂浆与预拌商品混凝土。

3节水技术应用及措施

3.1节水应用

节水器具;雨水收集回收系统;非传统水源利用。

3.2节水措施

对于火电建设工程的准备阶段,应该按照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合理设置给排水系统,革新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的水资源需要采取分路控制措施,并对各个分路的用水量单独计算;同时,为上述区域装设节水型的水龙头。要求节能装置的安装率至少达到90%;为施工现场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其用于现场的植物浇灌、路面喷洒、车辆冲洗等。

4节材技术应用及措施

4.1节材技术应用

使用高强钢筋;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土建与装饰工程一体化设计。

4.2节材措施

(1)节约钢材用量的措施。以直螺纹接头形式的钢筋作为现场使用钢筋类型,降低钢筋的搭接长度,有效减少钢筋用量;为现场配置定尺钢材以降低钢筋材料的损耗;以成品钢筋网片作为屋面的钢性防水层建设材料;(2)节约混凝土用量的措施。充分利用混凝土余料,将其加工成门窗过梁或者保护垫块作为二次结构进行利用;(3)节约木材用量的措施。对板材与方木等的用料进行精确统计,做好木材使用的源头控制;通过接长短木料以降低新木料的使用量;对木料进行有序堆放;根据流水段特点,对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进行精确计算,使其达到最优应用状态;基础施工段采用旧模板;(4)其他需要控制的材料。油漆、砂浆、粘接剂应实现边用边清理同时要求封闭保存;为火电建设工程的现场搭设临时活动板房;使用规范化的脚手架,在设计阶段应该根据装饰施工和结构施工进行统筹分析。

5环保技术的应用与措施

5.1环保技术的应用

在施工现场应推广使用振动及躁音控制技术、粉尘控制技术、水土污染控制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建筑垃圾控制技术以及土壤保护技术。

5.2环保措施

(1)粉尘控制措施。对施工场地的临时道路实施硬化处理,同时设置清洗车并建设合理的冲洗池以及沉淀池。现场土方作业需要合理使用洒水及覆盖措施对粉尘实现有效控制。在办公区域布局合理的绿化带并种植树木、花卉以避免泥土发生导致尘土产生。(2)振动与躁音控制措施。为施工人员配备振动小与躁音低的机械工具。对躁音大的区域做好隔音处理,将施工过程的振动与躁音控制在最低程度。(3)水污染控制措施。为生活污水做好分类措施,设置隔油池、化粪池等,及时清理;对普通生活垃圾与电池进行分类回收;(4)建筑垃圾控制措施。精确计量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垃圾,做好回收利用措施;合理排版利用砌块墙体,将废砌块数量控制在最低程度;将废模板进一步加工成保护板、踢脚板或防滑条等以实现再次利用。

6做好生产管理,提升环保意识

具体措施如下:(1)使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速率及成本达到最优控制状态。(2)密切监视并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环节,使事故出现概率降到最低。(3)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方通过优化设计工程价值并做好环保措施,使工程预算降至最低,实现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的目标。(4)在管理工程的各个阶段,项目管理方利用可视化平台实时监测工程建设项目并通过完善的报表形式为业主提供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信息,以实现精确与快速的工作重新部署。(5)做好人员培训。在火电站的建设期间,通过做好人员培训措施,显著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2

【关键词】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措施方案深化整体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信工程监理系统不断得到完善,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针对这些弊端,我们要展开分析,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实现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

一、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区别

工程建设监理模式是通过项目法人对监理单位的委托而实现的,在此过程中,它需要依靠国家的相应工程项目建设法律、法规,相关工程建设合同的,实现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按照业主的委托,在双方合同的规范下,进行相关环节的工程项目建设,代表业主进行工程项目环节的管理控制。这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工程项目管理是代表业主方进行的项目管理服务,需要遵守双方签订的相关合同条约,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组织的有效管理。工程监理企业通过对一系列技术技能的提供,获得一定的收益,它缺乏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相应职能、职责。监理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而更新,以满足目前建设管理模式的需要,但是在实际市场经济环境下,项目法人与监理人之间的职责是比较分明的,监理人员不能实现对投资环节、合同管理的控制,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单位的运行必须受到监理控制,这种情况下,监理公司实现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的控制。

二、通信工程监理的发展离不开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应用

1、政府管理职能在近几年得到了一系列完善,但是依然不能保证相关规章的稳定落实,不能实现管理部门内部的相关环节的协调,部门内部缺乏沟通,也不利于提高企业执行的质量效率。

2、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实现对业主行为的有效规范,以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与国际形势的良好接轨,满足通信监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一些人为的弊端缺陷。

3、通信监理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通信监理系统内部环节的有效健全,不利于实现通信监理工作的综合发展。

项目管理人才的缺乏,这是目前存在的难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的缺乏,不利于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企业定位不切实际的情况,难以实现建立人员结构的有效平衡,不能有效提高监理人员的相关素质,相关培训机制的不健全也不利于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推进离不开工程监理的深化发展

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逐渐优化,是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他伴随着社会分工环节的精细化而日益发展,有利于满足建筑经济的需求。从理论角度说,业主方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的一系列任务,但是综合多种业务职能需要专业机构进行有效的控制。

1、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很必要的,这些专业素质的人才建设有利于项目管理环节的有效进行,有利于确保施工研究环节、设计环节、招标环节、项目实施环节、竣工验收环节的有效进展,有利于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应有,有利于监理企业的相关职能的有效过渡,实现项目管理公司的综合发展。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

2、我们也要进行工作规则标准系统的健全,确保项目管理环节的有效运行,有利于项目规划策划环节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组织协调环节的准确运行。项目管理企业的业务规则需要满足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设计,这些标准和工作规范应该成为企业员工的业务手册,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3、实现市场的积极开拓是很必要的,为了实现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环节的有效进展,我们需要确保对建筑监理公司的有效选择,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建筑企业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以促进企业的整体性发展。

四、结语

目前来说,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系统依旧是不完善的,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实现向项目管理企业的有效过渡。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阶段;成本控制

0.引言

我国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全面实现投资目的,以此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为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的成本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要求对所有阶段的操作进行科学的管理,从项目施工准备环节入手,对施工全程的工程造价进行管控,以此确保项目投入成本能够达到合理的利用。

1.士木工程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因为土木工程项目自身独特的情况以及规模,使得土木工程项目成为了一项庞大、复杂、系统的项目。要想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正常运作,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利用财务跟踪、市场规律分析、项目审核、审计、提升管理技术等措施,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以此保证所投入的项目资金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所有的工作也能够顺利展开。此外,在整个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多个阶段:决策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产品阶段、设计计划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如表1所示,这些阶段对工程成本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工程成本得以合理控制的基础。下文针对土木工程项目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研究[1]。

2.土木工程项目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

2.1在决策环节对工程投入成本的控制

土木工程项目的第一个阶段是工程的投资阶段。在工程投资阶段进行成本控制,能够确保后期项目管理的顺利开展。在工程投资阶段进行项目控制,详细分析工程造价的概算,制定科学的工程规划纲要,确定工程项目施工的经济价值与可行性,针对土木工程的建设价值进行研究。从经济角度出发,分析土木工程项目成本并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还需要在结合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制定完整、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反复思考与论证该计划方案。此外,在明确土木工程价值的情况下,还需要对国家有关政策以及拆迁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估算项目投资资金。在估算投入资金的过程中,还需要预留一部分投入资金,用于防范财务风险的出现,以此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2]。

在决策阶段,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选择合理的计价方案,控制好土木工程项目成本;其二,注意工程施工材料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

2.2在设计环节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也同样重要。对土木工程项目而言,设计阶段属于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为了保证项目成本的科学管理,还需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利用情况、施工难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重视先进工艺技术以及新型施工材料的使用,讲究施工工艺的价值。在全方位进行经济研究的同时,改进施工工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要求遵循整体性和全局性原则,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局部所带来的影响,以此实现工程项目投资目标[3]。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实行限额设计。在固定工程项目投资金额的基础上,要求充分发挥每个方面的功能,严格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工程施工,保证投资金额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要求。其二,设计招标问题。设计自身蕴藏无限可能,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上能够看到各种设计方案以及设计思想。优秀的设计方案作为整个土木工程项目的实施蓝图,对整个工程项目而言,具有一定的的指导作用。所以施工单位和建设企业需要对该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招标。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要求选择专业水平强、业务素质高的设计单位进行投标,约束好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此外,在招标过程中,需要防止人情效应的产生[4]。

2.3在招标环节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对工程投入成本继续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阶段,所有子项目所使用的资金都需要有明确、合理的安排。假设在招标阶段顺利招标,则会顺利进入到工程项目的建设阶段中。一旦在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发生任何问题,则会对整个土木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明确工程投入资金的具体分配情况后,进行工程招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招标本身属于一种竞争行为,且在此情况下,工期越短、质量越高、造价越低,才越能够保证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这是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假设在工程招标阶段发生了内部信息泄露、联手围标等情况,将会对土木工程造价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招标保密工作[5]。

2.4在竣工验收产品环节的成本控制

在土木工程造价中,施工环节以及竣工验收产品环节的成本控制也尤为重要。对于施工环节而言,要想控制好成本,就需要在允许情况下尽量缩短工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水准,防止发生产品质量未达标、施工材料检测不够严格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还要求时刻关注我国建材市场的材料价格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等实际变化情况,在严格按照施工现场规格标准以及施工工艺要点的基础上,控制好工程造价。在竣工验收阶段,保证材料基本信息和单据相同,认真审核与对比施工情况,以此保证竣工环节中的工程造价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6]。

唯有在决策环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招标环节以及竣工验收环节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够控制好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保证建设企业和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针对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造价管理极为重要。在实际的控制、管理过程中,要求采用的是全程管控措施,加强工程投资成本的管理水平。

3.结语

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我国土木工程项目规模在逐渐扩大。土木工程造价中的成本控制对整个工程项目而言,十分重要,在控制每个环节的成本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采取具体措施,利用不同管控手段,同时还需要抓住重点,对工程施工细节进行科学管理,对工程施工局部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加强项目投资成本的管理效率。唯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贤侄.浅议现代化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以及容易忽略之处[J].现代工程建设施工,2010,11(08):777-778.

[2]张军.试论现代化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造价控制和施工项目管理[J]工业建筑,2012,10(04):345-346.

[3]何晓平.浅议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以及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造价控制当中的重点和要点[J].施工建设资讯,2011,03(12):123-124.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4

制度》,使我公司环境管理又上一个台阶。在此我把今年环境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环境管理工作情况

xxx公司多渠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将环境保护传递到全体职工心中,做到人人皆知环保部门的职责、环境质量的状况、环境保护工作的任重道远,干部职工重视支持环保工作,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河北公司没有因环境被政府部门罚款,没有被社区居民投诉。环保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根据集团公司《重要环境因素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对每一项环境因素涉及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识别,确定具体控制指标,确保噪声、烟尘、污物排放达标率符合国家规定。重点学习《建设项目化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政策法规,保证建设项目中放置污染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xxx公司对绿色施工认识不断加强,施工组织设设计中不仅有环境专项方案,而且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外,条件允许的项目做到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采用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混凝土、废砖块、废砂浆及施工中散落的砂浆作为填充砌体回收应用,从而实现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xxx公司加强厂容厂貌的整治,对边角废料进行清理,材料做到按类堆放,安全通道畅通无阻碍。压容分公司动员在厂干部对两个院进行打扫,工人作业环境得到改善。四建分公司粉刷了围墙和办公楼,钢结构制作场地铺设钢渣,硬化道路,改善了办公和作业环境。

xxx公司加强对项目部环境管理力度,与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一起检查、考核、奖罚。督促项目部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做到施工现场垃圾、渣土应及时清理出现场,并应符合当地有关部门要求,运至规定地点;现场道路,需要时进行洒水,

并清扫干净;水泥、石灰、粉煤灰采取措施,减少扬尘;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等,以防其产生有毒气体对人员产生不利影响。

做好环境知识的培训教育,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环境知识,熟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掌握本岗位环境影响和环境因素,提高员工环保意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对使用的外部劳务人员,一律纳入本单位的环境管理范畴,在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劳务人员遵守环境法规和环保要求,积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二、节能减排工作情况

加强节能工作的宣传教育,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注重科学合理,完善节能措施,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宣传有关节能降耗的方针、政策,对驾驶员开展了节约一升油,全体干部开展了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活动,让节约、勤俭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厉行节约用电,堵塞浪费漏洞。对走廊照明灯及时关闭,有效的避免了“长明灯”、“白昼灯”情况的出现;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要求尽量减少待机消耗,长时间不用和下班后要求及时关闭;现在机关工作人员都自觉养成随手关灯、关水、关电脑、关电源的习惯。

加强用水设备维护管理,自觉检查、处理和通知相关人员及时解决供水故障,杜绝跑、冒、漏、滴和长流水现象。禁止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车辆、地面。控制各个阀门、龙头的出水流量,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切实减少耗水量。

充分利用公司oa系统文件,严格控制纸质文件印刷数量。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出清样次数,办公用纸双面打印或重复利用,草拟文件一律使用单面废弃纸张起草。减少会议,尽量压缩开会时间,控制规模,减少与会人数,提高会议效率。合理设置办公室空调温度,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做到夏季无人不开空调、禁止开窗使用空调,提倡每天少开一小时,下班一律关闭空调系统。

各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

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在充分保证安全质量的情况下,节约材料,杜绝浪费。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清捡工作。施工结束后,工人顺手清捡余料,日积月累也为工程建设节约了一笔费用。时刻关注工程建设方面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

况应用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措施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成本,在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水、电等能源台账,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不能用表测量的能耗按集团编制的《冶金工业建设建筑安装工程主要项目能源消耗量指标》作为参考来计算能耗。每月各单位、项目部水、电、油月用量报表及时收集,并且汇总上报。水、电、油等相关费用凭证建立了相关台帐。

充分运用公司的协同,qq网络平台和其他宣传工具,积极宣传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节能减排科学知识;今年6月11至17日节能宣传周期间,积极开展以“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制作节能ppt等,普及合理用能、提高能效、减少浪费的节能理念,通过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员工节能减排意识,营造节能减排氛围。

2011年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正在统计三、2012年节能减排和环境管理工作的总体安排

1、2012年度环境目标指标,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已制定。

2、2011年度环境因素评价台账已评价

3、落实专兼职环境(节能减排)管理岗位已完成

4、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已完成

5、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训

6、污染物控制和管理,废弃物清运协议情况

7、水、电、油等资源、能源消耗数量台账建立情况按月进行

8、中冶集团节能减排监测报表(半年报)正在进行

9、绿色施工(节约性工地)宣传

10、6月5日世界环境日宣传(集团公司没要求)

11、6月11日-6月17日节能宣传周活动已完成

12、易燃易爆物及化学品管理措施

13、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救援

14、环境工作检查(一年两次)

15、工作总结(一年两次)

16、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

17、节能减排资金的投入

18、节能技术进步情况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5

一、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年的0.86吨标准煤下降到0.69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年均降幅为4.36%。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由**年的92.6下降到58.8以下,降低36.5%,年均降幅为8.68%。**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明显减少,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年的17.7万吨减少到8.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11.6万吨减少到1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95%。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突出重点难点,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期间我市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控制增量,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环评、土地、节能、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关口,新上项目技术水平和能耗水平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对企业搬迁改造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准入管理,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我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用电适当提高电价。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对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我省相关产品目录的淘汰类产品的产能,综合运用价格、环保、土地、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生产等多种手段,促使其加快退出;同时加快制订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大我市电力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期间通过“上大压小”的方式关停34.97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市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市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执行情况。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决定的通知》(粤府〔**〕27号)、《关于印发**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的通知》(粤府〔**〕15号)、《关于印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的通知》(粤府办〔**〕15号)和《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3〕44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按照国家规定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鼓励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优化吸收外资统计指标体系,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环保、节能等绩效指标。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沿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业务,从事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创立自主品牌。

(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抓紧制订出台我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LeD节能照明产业,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制订发展替代能源中长期规划。统筹规划电源电网建设,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iGCC(整体煤气化)和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发电。积极推动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iGCC)示范工程,推进新型工业锅炉代油节能技术及装备研发和制造。推广应用清洁煤燃烧技术。

(五)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粤府〔**〕1号)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东府〔**〕195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传播媒体、信息服务等市场潜力大、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着力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落实我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用好用活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连续五年投入50亿元的科技专项资金,加快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我市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一)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我市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期间形成1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主要是:实施造纸、纺织、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在电力、造纸、化工、纺织、食品、建材等行业实施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在造纸、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组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设和改造热电联产机组;开展水煤浆、乳化焦浆/油(eGC)代油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试点;建设东莞市天然气利用管网,配套建设一批液化天然气(LnG)电厂;建设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iGCC)示范工程,配套建设一批iGCC(整体煤气化)电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启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发展LeD节能照明产业,积极推进我市高功率LeD路灯的研发;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更换节能灯。

(二)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实现CoD总量控制目标的重要措施。继续推进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07年到2010年,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42.5万吨以上。加快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的建设和改造,2010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其中市区污水处理率达100%,石马河流域达85%,寒溪河流域达85%,南畬朗排污渠达90%,挂影洲中心涌达90%。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确保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力度,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加大力度关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积极开展我市主要供水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和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及重点流域水域水生态修复工作。

(三)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建燃煤电厂严格执行脱硫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产“三同时”的规定。加快实施已建成(在役)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在2008年前完成全市所有单机12.5万千瓦以上现役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工程建设。到**期末,市内所有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硫治理工程建设。全市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年减排7万吨以上。

(四)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重点节能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部分项目市财政将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予以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市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市财政将给予适当的支持。充分发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作用,支持开展建筑节能的各项工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市政府将进一步落实企业污染治理责任,并对重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一)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编制出台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出台各个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或中长期规划。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督促试点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组织专家指导我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促进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利用的规范化发展。研究建立市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体系,适时启动我市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重点行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二)加大节水力度。尽快完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积极组织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修订《东莞市节约用水实施细则》和《东莞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抓好公共设施和用水大户的节水工作,实施一批重点行业节水改造重点项目。**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全民节水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达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要求,农田用水效率有较大提高;工业主要用水行业按节水型企业进行改造,达到节水目标;城镇生活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基本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生态用水得到保证;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管理体制。

(三)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组织编制我市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专项规划。规范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全面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粉煤灰、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切实执行国家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和专项基金管理办法。鼓励研究开发建筑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禁止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材料、产品和用能系统,禁止或者限制落后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四)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各镇(街)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要学习广州、深圳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经验,最大限度实现废旧资源的再利用、资源化。对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电厂,积极向省和国家推荐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尽快制订加快推进我市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采取强制审核和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在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期间,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对东莞发展有重大影响和产业特色明显的行业实施清洁生产,逐渐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市场运作的清洁生产机制。扩大清洁生产的推行范围,推动我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及列入市“双千节能行动”的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合理科学使用农药、肥料,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五、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

(一)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自主研发。研究编制节能减排技术**期间和年度科技开发计划,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科技专项计划。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研发制造节能、节水、节材、低耗、环保型装备,研发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技术工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将节能减排领域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纳入产业发展计划,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在重点行业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工艺和节能材料。组织实施能源系统优化、冷热电三联供、炉窑改造、建筑节能、太阳能应用、LeD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改造专项工程;鼓励推广节能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加强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三)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加快节能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培育社会节能服务中介力量。在现有的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基础上,建立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能源平衡测试、水量平衡测试公共检测平台。逐步完善节能服务网络,规范节能技术服务市场。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电厂等节能新机制、新方法。积极支持节能设备和技术研发供应商、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节能效益分成等多种方式为企业以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四)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全面推行节能减排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市有关部门要支持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国内银行、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对产业化项目可适当给予补助。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促进我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推动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国际节能减排合作,及时掌握国际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动态和信息,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我市重点耗能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我市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

六、实行问责制,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一)建立健全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市政府成立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李毓全市长任组长,冷晓明常务副市长、梁国英副市长、邓志广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局,其中节能工作由市经贸局负责,污染减排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部耗能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建立和完善重点耗能企业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及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建立我市能源消耗基础数据库,及时编写和公布全市能源利用状况。对化工、建材、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制订强制性的能耗限额标准,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减少入海污染物排放量,逐步建立和实施我市重要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制订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对市监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完善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制度。

(三)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尽快出台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尽快把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对开展节能评估与审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及区域、流域、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时,要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未取得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未经批准,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或核准,国土资源部门不得批准用地,银行不得给予贷款。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布制度。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未达到总量控制目标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依法予以处罚。

(四)加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期间全市列入“双千节能行动”的企业实现节能150万吨以上标准煤。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重点耗能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重点耗能企业要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提高能源计量管理和检测水平。开展能源审计,并定期报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未完成节能任务的企业,要强制实行能源审计。

(五)实施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制订并尽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办法,优先安排清洁、高效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实现电力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研究制订蓄冷电价政策,促进电能合理利用,降低整体能耗。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粤经贸电力能源〔**〕809号),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综合优势,推进能效电厂试点工作,提高电能使用效率。

(六)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逐步开展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期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严格实施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2007年要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管工作,逐步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

(七)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区和快速公交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实施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制使用高耗油、高污染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加快推广CnG(压缩天然气)清洁燃料汽车。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达不到排放和能耗标准的车辆不得进入道路运输市场。推广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先进科技和信息手段进行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

(八)积极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制度。加快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应用范围,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推动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在家用电器、照明等产品领域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互认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应用范围,推行能效标识在终端用能设备和建筑上的应用。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对电(燃)气热水器、家用电器及照明灯具等产品能效标识和节能指标的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格查处虚假标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能效质量欺诈行为。

(九)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成立市节能监察中心。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监管体制。积极研究完善环保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重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督员制度。加强节能监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保监测机构、环保监察机构、汽车尾气检测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条件建设,适时更新监测设备和仪器,开展人员培训。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充实统计力量,适当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依托协会、学会等开展节能减排专业服务和政策研究等工作。

七、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快我市节能减排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抓紧建立健全节能监察管理、建筑节能管理、排污许可证、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等制度。

(二)建立节能环保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环保标准,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指导和规范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组织制订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耗能行业计量器具配备及节能评价、监测等标准。

(三)实行烟气脱硫设施在线监管。燃煤电厂必须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账,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2007年底前,所有燃煤脱硫机组要与电网公司完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严格执行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政策,加大监管和执罚力度,对无故停运脱硫设备或脱硫效果不达标的电厂,要按规定扣减脱硫电价,并向社会公布。完善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组织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四)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污水处理费的支付应在具有相关资质的监测机构出具污水处理量和出水水质报告,并经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方予核定拨款。对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环境监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实行向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季报制度;同时,要在2008年前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环保和建设部门联网。

(五)加大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力度。市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要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存在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八、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价格政策,鼓励垃圾焚烧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煤矸石和城市垃圾发电。全面征收水资源费,适度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已经基本实现抄表到户的镇(街),要在水价调整时同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其他镇(街)力争在2008年底前实施。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落实扶持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生产的价费政策,降低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生产成本和价格。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核定排污当量和排污费征收额,严禁随意减免排污收费,进一步提高排污费征收率。加大污水处理费政策实施力度,到**期末,要将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到合理盈利水平。全面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逐步将收费标准提高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水平。

(二)加大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对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调整优化现有技术改造等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向和结构,重点向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节能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倾斜,促进企业节能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研究建立相对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扶持节水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研究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和渔船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先进的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测试技术,支持检测技术机构对能源计量器具在线检定和校准的方法研究、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技术研究。

(三)全面落实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积极落实省和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力度,确保足额征收,利用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土地高效利用。

(四)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通过定期编制节能环保产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录等政策性调节手段,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优先做好符合节能环保条件的企业和节能环保领域企业的上市资源培育工作,为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提供指导和服务。鼓励支持利用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方式,筹措大型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资金。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索保险企业参与高污染风险行业风险抵押金管理的方式,逐步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建立完善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与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起步,逐步将企业环保审批、环保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环保先进奖励等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管理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或项目提供授信等其他金融服务时,把审查企业信用报告中的环保信息、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限制向污染严重企业贷款。

九、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一)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省和市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果,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

(二)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组织好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城市节水宣传周以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各镇(街)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学校、社区等活动,建立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约环保宣传,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和环保意识。选择若干节能先进企业、机关、商厦、社区等,作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

(三)对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组织媒体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

十、政府带头,发挥表率作用

(一)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各级机关要自觉主动做好节约资源能源工作,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做全社会节能环保的表率。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制订并实施政府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和监测,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要制订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及实施进展情况要及时报市经贸局备案。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6

一、提高认识,落实工作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现象仍然存在。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与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专项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公报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财政预算投入,大力实施节能和环保项目,加快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但是,一些地方、部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依然存在。

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企业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务必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指标是强化政府责任的约束性指标。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重点,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增长,切实保证节能减排工作所需资金投入。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管理措施,自觉节能减排。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经常监督,确保完成目标;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要加强机关单位、公民等各类社会主体的责任,促使公民自觉履行节能和环保义务,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二、明确总体要求,分解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法规,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4吨标准煤下降到0.79吨标准煤以下,比2005年降低16%;全省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二氧化硫(So2)为42.4万吨,比2005年削减8%;化学需氧量(CoD)为37.50万吨,比2005年削减4.8%,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38.4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低于60%,降低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十一五”期间各设区市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如下:

设区市

GDp能耗

下降率

(%)

单位GDp

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So2

削减率

(%)

So2

排放总量

(万吨)

CoD

削减

率(%)

CoD

排放总量

(万吨)

三明市

19

1.77

16

6.91

1.7

4.62

龙岩市

18

1.22

12.5

5.39

2.3

2.77

南平市

18

1.18

11.2

3.18

3.8

4.37

泉州市

15

0.76

20

4.68

5.4

7.96

莆田市

15

0.65

3.27

2.3

1.87

福州市

13

0.64

20

8.29

5.1

5.05

漳州市

12

0.64

增加

4.59

2

2.69

厦门市

12

0.57

27

4.93

11.1

4.94

宁德市

3

0.53

增加

1.16

4.1

3.23

全省

16

0.79

8

42.4

4.8

37.5

三、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逐步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在地价、税费、电价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关停列入省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的“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的11家发电企业的113.4万千瓦小火电机组。落实省政府批转的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十一五”期间,淘汰和改造(转型)落后水泥产能1668万吨。全面取缔关闭国家明令取缔淘汰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加强日常监管,特别是小冶炼、小造纸、小化工、皮革制造等废气、废水污染严重的企业,防止死灰复燃。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省经贸、发展改革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各地执行情况。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升级。

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LnG燃气电厂及沿海城市LnG燃气管道项目建设,促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能源消耗的污染物产生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订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推进煤炭洗选加工等清洁高效利用。

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分解落实任务,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着力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重点工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认真总结节能减排试点经验,支持一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和城市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提倡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区域循环式发展,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编制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重点行业节水改造重点项目。制订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以报废机动车、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为重点,建立回收利用网络,有效开展废旧物资的收集和再利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

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县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填埋气体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到“十一五”末,全省新扩建59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新增日处理能力1.44万吨。

实施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期间形成1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通过加大政府对节能工作的财政投入,对节能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的重大项目,给予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支持,引导各用能单位积极参与节能示范工程建设,推动节能行动方案的实施。“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等500项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安排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

研究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快制定和出台我省清洁生产条例。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大财政和金融对使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中清洁生产技术的建设项目支持力度。在石化、电力、造纸、啤酒、钢铁、建材等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要依法监督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在现有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推行区域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编制清洁生产规划,推行区域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形成一批以集中供水供热、污水集中处理、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等为特征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切实推进我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促进产业集聚,大力推广污染集中控制。尤其是在石化、临港工业产业集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以及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控制。实行同类排污企业相对集聚、污染集中治理,既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又可通过规模化治理降低治理成本。

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全面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到“十一五”末,全省要新扩建67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176万吨,要采取措施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在线监控和日常监管,加大对超标排放的处理力度,防止二次污染。继续抓好闽江、九龙江、汀江、敖江、龙江、晋江、木兰溪、交溪、漳江、东溪、艹秋芦溪、霍童溪等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每年实施一批治理项目,削减污染负荷。继续推进全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特别是龙岩、南平、三明市要进一步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加大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力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单位,要依法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责令其停产整治。

督促燃煤发电机组按期建成脱硫设施,并确保稳定运行。嵩屿电厂1#、2#机组脱硫设施要于2007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湄洲湾电厂1#、2#机组脱硫设施要于2010年1月前建成投入运行,华能福州电厂要在2008年底前完成3#、4#机组、2009年底前完成1#、2#机组脱硫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行,华电邵武电厂脱硫设施要于2009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加强对已建脱硫设施电厂的监督管理,实施在线监测,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加强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建立多渠道节能减排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鼓励创新节能减排项目金融服务方式,满足节能减排项目合理资金需求。各级政府要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我省列入“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项目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引导资金的投入,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给予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承担污染治理责任。省级污染防治资金向重点减排项目倾斜。

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五、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措施

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省里成立黄小晶省长为组长、李川和苏增添副省长为副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参与的节能减排联席会议制度,节能联席会议由省经贸委牵头,减排联席会议由省环保局牵头。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制订和实施政府机构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评价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建立并完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制订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把火电厂、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占全省工业污染负荷65%以上的工业污染源列为省控重点污染源,向社会公布,并在2010年底前安装自动监测装置,其中2008年底前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对国家和省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继续做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工作。

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制度。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项目建设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将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重要条件,严格把关。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暂停环评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对新建项目,要求明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来源,落实到具体项目,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求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布制度。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实施处罚。

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贯彻落实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加强对年耗能10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监督。“十一五”期间全省200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200万吨标准煤,今年实现节能45万吨标准煤。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用能检验监测和审计制度、节能工作岗位责任制度,编制节能减排规划,制定“十一五”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把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逐步开展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健全有力的减排项目推进体系,不断充实完善全省主要污染物削减重点项目库,加强督促检查,狠抓项目推进,确定重点企业减排项目按期开工建成,正常运行。

加强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办法,优先安排清洁、高效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十一五”期间全省火电供电煤下降到335克/千瓦时,形成4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逐年减少小火电机组发电上网小时数。编制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完善配套规章,制定激励政策,通过推进能效电厂建设、优化企业用电方案、推广应用高效节能降耗技术和设备等重要措施,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用电负荷特性和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综合优势,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检查,从设计、图审、招投标、施工监理、检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房屋销售许可、物业管理等环节加强监管。制订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加大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淘汰或限制一批落后技术和产品。加大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和玻璃、保温隔热材料、高效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等节能材料和节能环保型空调、通风、照明、水泵、卫生器具等设备的推广应用。开展建筑能效专项测评研究,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建筑节能指标和节能技术措施等信息。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试行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

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中心城市的公交出行率2010年应不低于25%。强化汽车节油,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倡导使用低能耗和新能源汽车;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加速淘汰老旧船舶及落后船型;加强对新建船舶能耗水平和指标的审批、监督和检查;合理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模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率。

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应用范围。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

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各设区市节能监察中心。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监管体制,完善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节能监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境监测站、环保监察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条件建设,更新监测设备和仪器,开展人员培训。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充实统计力量,适当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六、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推进节能减排法规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地方性法规、执法队伍及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节能管理制度;明确执法主体,加强执法监督,明确节能责任主体,采取政策激励,加大惩戒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加快完善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环保设施运营监督管理、排污许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城市排水和污水管理、电网调度管理等行政法规的制定工作。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抓紧研究制订福建省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组织制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包括高耗电产品电耗限额),制(修)订节水、节材、废弃产品回收与再利用等标准。实施用能设备市场准入制度和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准入制度。

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每年4月底前要向省政府报告上一年度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重点耗能企业应当按照《节能法》的规定,定期向省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测,对能效水平达不到要求的,省能源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加强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燃煤电厂必须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帐,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2007年底前,所有燃煤脱硫机组要与省环保局、省电网公司完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脱硫设施的电厂要扣减脱硫电价,加大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并向社会公布。完善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环境监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实行向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季报制度,限期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环保和建设部门联网。对未按规定、按期、按要求运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公开通报,限期整改。

七、加强政府机构节能

各级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机构能耗统计体系。通过开展能耗统计和典型建筑的能耗监测等途径,构建政府机构能耗网络系统,建立政府机构能耗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完善政府机构节能工作保障机制。建立政府机构节能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监督、监测能耗统计体系,实施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节能长效工作机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也要制订和实施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

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大力开展政府机构节能宣传,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摸索一套符合我省政府机构特点的节能经验,带动政府机构节能工作全面开展。

抓好政府机构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及时淘汰高耗能设备,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有选择地对既有办公楼建筑进行综合性节能改造。在对既有建筑和设备开展节能诊断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能效相对较低的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中央空调、采暖、照明、电梯、高能耗用电设备、食堂燃气灶具和供水系统等进行节能改造,开展政府机构办公区和住宅区节能改造示范项目,为全社会节能树立榜样。

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研究制定《福建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办法》以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确保保证节能和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扩大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强制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

推动公务用车节能。完善政府机构公务车辆配备标准与定编管理,逐步压缩公务车辆配置规模;将车辆纳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目录,优选节能环保型车辆;逐步建立公务车辆信息化综合管理网络系统,利用“数字福建”网络平台,对车辆活动实行GpS定位在线监控和查询调度,实施网络化动态监管,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八、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7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主要指油(气)田建设项目,即各单位筹措一定额度的资金,经过决策和实施一系列的建设程序,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建成油气资产获得效益为目标的开发活动,主要包括自营油(气)田投资建设项目和中方为作业者的合作油(气)田投资建设项目,通常分为前期研究、建设阶段和收尾阶段。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批准前为项目前期研究阶段,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批准到项目机械完工为项目建设阶段,项目机械完工到项目关闭为项目收尾阶段。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过程审计是指从海上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批准到项目决算编报之前,审计部门采取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检查项目的总体建设情况;审查开发项目的工程设施费、钻完井费用、生产准备费、油藏研究费等概算的执行情况,对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计;审查项目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评价项目管理四大控制(进度、费用、质量和健康安全环保)的管控与招投标合同管理的情况,促进开发项目管理部门实现其管理目标。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各阶段及其实施审计形式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显然,过程审计是在开发项目实施阶段采取的一种审计形式。具体而言,过程审计在开发项目审计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如图2所示:

二、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过程审计的工作重点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过程审计主要关注:费用的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及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因此,按照审计范围,从合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进度、质量、费用、健康安全环保和采办合同管理等方面详细论述开展过程审计的工作重点。

(1)设计概算审核。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通过审核后,应按各国有关规定及公司要求,编制或委托相应等级资质设计单位编制整体开发方案(oDp)。根据项目规模,组织专家审查会,通过审核后,根据项目审批权限报请审查决策。oDp报告批复的投资估算是项目基本设计的限额控制目标和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在项目基本设计阶段,依据项目投资额度,由相应等级资质的第三方设计单位承担基本设计工作,但原则上不能交由承包商进行设计。项目基本设计及报告完成后,应组织技术和经济专家审查。为便于协调,工程、钻完井及经济评价等各专业的专家审查尽量同步进行。进行设计概算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检查概算费用构成的正确性;检查设计变更、概算调整环节;检查总概算中各项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与同类项目对比是否合理。

(2)工程费用审核。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的生命周期为勘探期、开发期、生产期和弃置四个阶段。对油(气)田开发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审核的依据是批复的基本设计概算和概算调整。公司对勘探(物探、钻井)、开发、弃置费等通过项目定义和工作细分单元等进行投资额核算和归集。根据项目管理规定,每个项目组都专设控制岗,负责编制项目各级工作细分结构和工作量分解体系、各层次进度计划相对应的控制概算,以及分年度、季度和月度概算项目,通过对项目各个阶段实际执行环节的管理,监控和审核该项目的投资情况,实现开发项目确定的投资控制目标,达到项目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进行工程费用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基本设计环节;检查投资完成情况管理体系;检查投资执行与控制环节;检查投资完成情况考核评价环节。

(3)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以战略规划为指导,根据作业及管理活动在预算期内的计划安排,按照会计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要求,反映开发项目当期开发活动及其相应费用控制活动的总体情况编制的详细预算。项目组编制油(气)田开发工程计划预算;负责因设计变更、工作量变化等原因造成预算调整的预算申请;参与基本设计阶段的概算审查;负责油(气)田开发项目进度、质量和预算控制;负责对开发项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超预算或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做出详细说明;负责开发项目竣工报告编制与上报;负责上报所管辖开发项目费用预算的调整追加工作。进行预算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预算管理管理体系;检查预算编制、审核及审批环节;检查预算执行与跟踪分析环节;检查预算的考核与业绩评价环节。

(4)采办与合同管理。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组应当在项目启动后制定采办计划和采办策略,并按照权限审批,项目组根据批准的采办计划和策略,有计划地提出采办申请。采办申请经审批后,组织、实施开发项目的所有采办活动。采办项目结果得到审批后,组织合同谈判和签订的准备工作。签订采办合同之前,应根据采办管理规定及合同管理规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履行相关审查、批准手续后方能签订。项目组具体负责服务采办合同的执行和货物采办合同的质量验收。进行采办与合同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采办管理体系、项目采办计划制定和审批环节、采办项目申请环节、采办项目的选择采办方式环节、采办项目的收评标环节、采办项目审批环节、合同管理体系、合同签订环节、合同的分包与转包环节、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环节、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和争议情况。

(5)物资管理。项目组组织验收货物,库房管理人员将入库信息录入系统,并在货物交接清单上签字确认。物资出库时,与出库物资相关的资料、证书等随物资一起移交给项目组,并及时提供所有正式出库单,保证账实相符。物资移库必须凭领料单,发料后库管人员应及时调整库存物资出库记录,确保账物相符。物资退库时,对符合退料条件的物资,连同相关技术资料,及时办理退库手续。应每年实施一次集中回收清理,对其中有再利用价值的物资,应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对经确认无使用价值或无法修复利用的物资,进行处理。项目关闭时,项目组应将工程项目的剩余材料移交给油(气)田生产单位,不得自行处理剩余材料。进行物资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物资管理体系;检查物资的验收入库环节;检查库存物资的在库管理环节;检查物资的出库管理环节;检查物资的移库环节;检查物资的退库环节;检查库存物资调拨、转让及报废环节;检查进出口物资的管理环节。

(6)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健康管理主要关注职业病防治、作业人员突发性疾病的管理与控制、员工健康档案的设立与维护、事故报告要求与持续改进计划等方面;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对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全过程以及海上重大改建、扩建项目及其施工的安全作业进行管理,包括在设计、建造、投产、作业、废弃阶段的安全作业管理,以保证在作业生产过程中,消除或降低不安全因素给公司造成的影响或损失。环保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各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及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环保管理工作伴随着主体设施的设计、建造及生产过程一起开展,作为主体设施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是否设立了适当的健康管理方针及体系,抽查员工体检档案,检查事故报告程序;检查是否设立了适当的健康安全环保方针及体系、项目的安全分析及危险因素识别情况、对承包商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及监督情况、事故报告程序、各项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危机应急情况和检查责任追查;检查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检查事故报告程序及检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7)工程管理。为达到批准的项目目标所必需的设计、采办、制造、建造、安装及试运转直至投产工作,按程序实施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条件。由项目组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开发全过程进行发证检验。油(气)田投产前应取得“生产设施作业许可证”和“海上油(气)田投产许可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油(气)田防污染设备将由国家海洋局委托的中国船舶检验局(CCS)进行四项法定检验。按照oDp确定的投资和投产目标,编制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和费用开支计划,建立不同层次的进度和费用的跟踪、量测系统,对项目的各项活动和承包合同的进度和费用支出进行监测和控制,建立项目整体工作量的分解体系和各级进度计划,审查、批准承包商的进度计划和进度衡量系统,保证项目各个里程碑和投产日期的正点实现。通过收集项目进度、费用监测系统得到的资料,把项目实际工作的进度和费用与计划进度和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计划与实际工作之间出现偏差,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纠正偏差的建议。进行工程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质量体系建设、质量管理执行环节、质量管理整改情况;检查进度计划的编制有无编制“工作分解结构、总进度计划和控制进度计划,审核项目组是否按规定及时报告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进度偏差,是否定期编制项目实施情况的进度报告;检查有无与工作分解结构、项目采购和发包计划相对应的费用控制预算,检查费用控制环和报告环节,检查项目组是否按规定及时报告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费用偏差。

三、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过程审计的注意事项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有的放矢。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保证开发项目过程审计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审计组应该针对审计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并充分调动审计成员的积极性,合理利用时间,对项目实施进行追踪,保证过程审计顺利进行。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特别是关于信息技术、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拓宽其知识面,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成为风险管理专家。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8

紧跟战略步伐,践行绿色运营理念

总体要求

一是落实党的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战略规划,向低碳零碳转型,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绿色低碳宣传、保护园区环境为核心,推进实业公司“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运营综合服务商”的目标,积极响应集团公司“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生活更美好”的社会责任担当。二是以中节能物业本部为主导,各服务中心、分子公司落实执行,由节能环保工作小组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并引导各单位树立节能环保理念,树立以绿色、循环、清洁、低碳发展为目标,实现公司的节能环保技术、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和节能环保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到2025年,各业态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单位面积综合能耗相比2020年显著下降。水环境保护、声音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环境卫生规划等项目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

实施路径

依据《方案》,构建有“中节能物业”特色的节能环保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和强化内部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公司节能减排与环保管理顶层设计,提高节能环保的风控应急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节能环保任务和责任分层分类落实下去。全面开展对标交流学习,通过对标行业一流企业,切实找准节能环保管理差距短板,通过夯实管理基础、促进管理创新、培育先进文化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执行体系和评价体系,全面推动公司节能环保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同时,《方案》中将公众参与纳入园区环保实施体系,发挥社会对环保工作的参与和评议监督作用。

组织保障

完善节能环保专门机构,实行公司本部与各项目形成二级管理体制,公司主要负责人主抓节能环保工作,在人员配备上给予保障,自上而下建立起责任层层落实的组织机构,切实保障节能环保工作的扎实落地。实施细则首先,各项目应建立相应的节能环保制度、根据本部的相关制度制定服务于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节能环保制度,还应根据本部下达的能源目标制定年度用能计划在规定的时间上报节能环保数据,并在内部实施详细的讲解培训。其次,要加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节能环保责任意识,明确给出宣传的平台、对象和日期,广泛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引导员工及业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科学用水用电,自觉节约用水用电。最后,从中节能物业管理层和各项目实际情况出发,以宏观节能环保体系为导向,融入公司高层战略规划、中层管理理念和基层落地的角度,制定出适合中节能物业公司的节电、节水、节材和环保管理细则。

持续推进节能环保管理工作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9

论文关键词:国内银行绿色信贷实践建议

绿色信贷是指绿色信贷是指利用信贷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及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利用贷款种类、期限及额度等政策和手段支持环保和节能项目或企业;对违反环保和节能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项目或企业采取停贷、缓贷、甚至收回贷款等信贷处罚措施;贷款人运用信贷手段,引导和督促借款人防范环境风险,履行社会责任,并以此降低信贷风险。它是国家通过规制性政策和监管性措施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自愿承担和履行社会环境责任的措施之一。

自2007年之后,中国的绿色信贷进入一个稳步发展时期,绿色信贷政策作为一项十分活跃的环境经济政策更是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内银行业也意识到这一重要发展机遇,逐步响应绿色信贷政策。回顾这三年来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实践情况,可以欣喜看到我国在绿色信贷实施中取得不少进步,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存在的各种障碍和隐患。

一、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主要特点

(一)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推动绿色项目发展

工商银行在国内银行中率先提出“环保一票否决制”,即以符合环保标准为基础,严格信贷市场准入条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与工行绿色信贷标准,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一律予以否决。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也紧随其后推行这种制度。此外,工商银行在2007年对有融资余额的客户开展环保调查,按照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将客户划分为九类,并在业务操作系统(Cm2002)中添加客户环保信息标识。2009年工行进一步细化贷款项目分类,并于2010年健全新的四级十二类绿色信贷分类标准。

各银行还积极扶持绿色项目的发展。2007年9月,中国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和工商银行在上海共同为100个能效合同项目提供了1亿人民币贷款。国家开发银行于2007年启动了自己的绿色项目行动计划,包括为环保项目提供总额为890亿的贷款,为减排项目提供296亿贷款。根据工商银行2010年度企业责任报告书中指出,该行环境友好及环保合格客户数量和贷款余额占全部境内公司客户数量和贷款余额的比例均保持在99.9%以上。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工行有融资支持的项目达257个,贷款余额633.9亿元,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总量为7,180.19万吨,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明显。

(二)限制向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贷款

为加强绿色信贷审批,国内银行均积极支持国家“有保有压”的指导方针,对“两高一资”行业进行贷款限制。建设银行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要求,制定了53个基本涵盖产能过剩行业的审批指引;严控对钢铁、水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对不符合绿色信贷要求的客户进行退出,2009年退出不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及其它行业贷款的累计金额达到767.24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也表示加强对“两高一资”行业的贷款控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对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一律不予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则制定了《中国进出口银行项目环境与社会评价指导意见》,规定“在贷款审查时,除考虑贷款姓名的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保要求”,“境内项目应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控制和压缩高污染、高能耗和生产力过剩行业的信贷投入,退出对落后产能和工艺等淘汰类项目的授信支持。”招商银行对“两高”行业主动调控贷款规模和增速,高度重视资产质量的管控,对火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纺织等高耗能或高污染行业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标准。截至2009年末,该行对“两高”行业的贷款余额为962.45亿元,占境内公司贷款的14.88%,比年初下降1.95个百分点;当年增幅11.74%,远低于境内公司贷款的平均增速26.38%。“两高”行业不良率为0.62%,低于公司贷款不良率1.18%和全行自营贷款不良率0.83%。

(三)中小型银行试水绿色信贷

国内中型银行是绿色法规和国际可持续性规范最积极的实践者。兴业银行签署了三项国际环境标准,包括加入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它还同招商银行和上海银行一起加入了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第一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国内银行。作为国际金融公司中国公用事业能效融资项目的合作伙伴,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和浦发银行都是较早为能效项目融资的银行。兴业银行在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圆桌会议上宣布它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绿色的银行。而一些中小型银行也表示赤道原则会改善银行的贷款质量。这些银行如此积极实践绿色信贷主要是由于它们规模较小,管理灵活度高,同时可以借助与国际规则接轨来提升银行形象。

二、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实践中的缺陷

(一)配套法律制度薄弱

从贷款管理看,一方面信贷从业人员对绿色信贷及环境和社会风险责任认识不充分;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对绿色信贷的政策规定大多是综合性和原则性的,商业银行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参照目录和参照标准,无法准确作出对某些企业耗能、排污的环保评价,环境和社会风险贷前评估、贷后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与化解手段还十分薄弱,造成贷款流程不适应绿色信贷要求。加上当前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法律惩戒机制、环境保护的行业自律公约,造成银行若不遵守相关原则要求,也不会受到相应处罚,不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银行机构可能获得更强的竞争力,金融机构可能作出反向选择。

(二)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

目前,我国环保政策和信息零散、缺乏统一管理与机制,加上环保专业性强,银行信息搜集成本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推行。从企业能耗信息看,地方能源监察管理体系不完善,对企业的能评工作刚起步,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不强,银行无法获得有效信息。从环保信息看,虽然目前国家环保部和人民银行已就征信系统环保信息共享达成协议,根据共享文件精神,环保部门每半月更新一次,但环保部门只在年终环保执法检查结束后才更新一次,由于环保部门信息报送滞后导致信息实用性打折,使得基层商业银行审查贷款时,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难以查询到企业有用的环保信息,不利于金融部门对企业环保信息作准确判断。

(三)缺乏激励机制

一方面,虽然实施了《节约能源法》,但对节能减排激励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仅限于如“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等概括性的规定。且节能标准、标志的制定和修订较为滞后,能效标准较少考虑未来的技术进步;《节能产品目录》尚未,无法对相关企业实施有效的政策补贴或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国家对金融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也缺乏必要的财政贴息、所得税减免等相应的激励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节能环保项目的积极性。

(四)绿色信贷政策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中国绿色信贷的国家政策导向性很强,并且依赖于环保部门和政府提供的数据资料。中国目前的绿色信贷政策仅适用于国内相关行业,而使国外融资暴露在环境污染的风险之中。相比之下,很多国际性银行制定了作为信贷管理工具的环境标准和政策。它们开发了内部环境政策、程序、标准和专业技能,而不仅仅依靠外部信息来进行授信审批。这有利于银行识别和避免一系列技术风险、法律风险或政治风险。另外,发展内部环保能力还增加了银行开发可持续性金融新产品和服务的可能。

(五)监管措施不到位

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央行未能与银监局形成合力,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激励与约束政策、以及现场检查制度。虽然,“两高”行业贷款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增长的基数仍不容乐观。监管部门未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缺乏对未能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金融机构的处罚措施,并且对金融机构尚未形成定期的专项检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到位,疏于对各金融机构进行节能减排相关内容的培训。金融监管者与环保部门的协调沟通不足,未能及时完善和细化节能减排的行业目录、节能减排准入标准、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名录,也未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开展培训,缺少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成功经验的平台。

三、国内银行业绿色信贷的改进建议

(一)制定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计划和信贷行业政策

关注环境与社会问题不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关系到银行业务活动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银行的战略层面,转变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传统理念,把可持续发展和银行社会责任作为现代银行业的价值导向,积极推广绿色信贷。

而绿色信贷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其基本依据是行业性指导政策。该政策的缺失将导致银行在授信审查中界限不明,难以执行。制定细致的行业性指导政策有利于银行的具体实践,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二)强化绿色信贷授信管理

授信是商业银行落实绿色信贷政策,降低环境风险的主要手段,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法规是商业银行贯彻绿色信贷这一理念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信贷业务发展中,银行要牢固树立产业政策标准和节能环保标准的“双高标准”意识,即在选择信贷支持的企业和项目时,将严格信贷准入标准,不仅要满足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还必须满足节能环保标准。形成符合绿色信贷理念、体现绿色信贷要求的决策机制。再造绿色信贷管理风险流程,进一步规范信贷审批部门绿色信贷授信业务审批操作,优化审批流程,促进信贷审批工作流程管理的制度化,稳步提高审批工作质量和效率,制定可操作的审批办法,聘请专业机构和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咨询。

(三)落实贷后跟踪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持续跟踪监测机制,将环保风险管理纳入日常贷后管理工作中,并逐步理顺预警管理流程,从环保信息的收集、分析、核实、预警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里的退出类客户实施了系统锁定,加大退出力度。针对绿色信贷管理过程,严格分社调查、审查、决策岗位,分权限进行控制欲管理。形成互相制约的贷款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贷款责任问责制,各岗位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节能环保项目管理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实现年节能减排目标为核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服务和执法检查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企业为主实施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

(二)坚持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相结合;

(三)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四)坚持依法强化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

(五)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与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相结合;

(六)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相结合。

三、总体目标

(一)综合目标。确保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14家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38.7328万吨标准煤(各企业节能量目标见附件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53500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2000吨以内。

(二)结构调整目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以上,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

(三)管理推进目标。认真贯彻节能降耗强制性地方标准;加强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项目运行设施管理,强化重点企业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积极研发、推广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配合省节能办完成重点耗能企事业单位的能源监察或审计。

(四)减排工程保障目标。拉网式开展污水管网配套改造升级,当年投运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达到设计能力60%以上;钢烧结烟气脱硫项目形成稳定的减排能力,年二氧化硫削减量达到3000吨。

四、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重点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通过钢铁产能置换,进一步提高装备水平,做强钢铁工业;大力发展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六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改造提升造纸印刷、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生产业、生活业和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强源头控制,坚决防止新上或扩大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二)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一是继续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继续促进3家国家千家重点耗能企业和2家省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强力推进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切实提高发电企业综合脱硫效率,推进钢烧结烟气脱硫。进一步完善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信息调度监控系统和监督制度。二是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50%和优先利用太阳能的设计标准。鼓励采用高效照明电器,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三是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强化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管,禁止油耗大、不符合运输条件的车辆进入运输市场,鼓励运输企业淘汰老旧汽车。四是积极开展商业领域节能。在市体育馆、各大型超市、百货店、批发市场、酒店等场所,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变频空调设施,开展节能示范工程。五是推动机关节能。创建节约型机关,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绿色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引导社会消费意识和行为。六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确保已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符合要求。

(三)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利用

依托工业大学、矿山研究院、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批节能技术创新平台。组织产学研联合,围绕钢铁、电力、造纸、化工、纺织、汽车等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技术研究,促进科研研发成果向生产力即时转换。加大技术集成创新力度,推动高新技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选择钢公司、长钢公司、山鹰纸业等重点高能耗企业,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广绿色制造技术为重点,突出抓好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以钢公司、经济开发区、长钢公司、纸业等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在能源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方面的带头和示范作用;积极争取炉料公司、公司申报省第三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以循环经济理念引导工业园区、大中型企业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

(五)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环保审查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根据《节能法》和《省节约能源条例》的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应当进行合理用能专题论证。项目审批部门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用能评价和审查,对没有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于老污染问题未解决的企业,坚持“以新带老、以新治老”。

五、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一)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推进工程。贯彻实施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空心粘土砖等粘土类墙体材料的通知》(政办〔〕9号)和《省差别电价收入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钢公司、长钢公司要结合技术改造和产能整合,关闭国家限期淘汰的中小型高炉,建设4000立方、1000立方以上的大高炉,以100吨以上的大型转炉替代小型转炉,以大型烧结机替代小型烧结机。继续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的小钢铁企业关闭淘汰工作。

(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攻坚工程。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我市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循环经济和污染减排工程,鼓励企业节能改造。重点加强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改造,支持钢铁行业的烧结烟气脱硫改造,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减排项目(见附件3)。钢公司、长钢公司吨钢综合能耗力争降到650千克标准煤以下、吨钢耗新水量5吨以下。

(三)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继续全面实施民用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全面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以《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部分)》、《省民用住宅太阳热水器一体化建筑设计、安装标准》、《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施工及验收规程》等8项建筑节能技术地方标准和22项标准设计图集为依托,到年底,全市新建建筑施工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100%,对不按规程和技术要求施工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四)交通运输节能推进工程。贯彻实施营运车辆准入与退出制度,严格执行《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1-)、《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9-)两个标准,禁止高耗能客、货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通过政策引导、法规强制、经济鼓励3项措施以及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加快高油耗营运车辆退出道路营运市场进度,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汽车。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大力发展水路运输,发挥水运优势,限制技术落后、单位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船型,淘汰挂桨机船。

(五)公共机构节能推进工程。制定并执行公共机构节能规划,落实统计分析制度、通报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强对主要耗能机构实行定额管理和考核。开展公共机构大型建筑能源监察和审计,将节能考核纳入机关年度评优考核范围。新建公共建筑必须率先执行建筑节能或绿色建筑标准。根据省公共节能试点示范工程计划安排,分期分批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节能率。

(六)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建设工程。钢铁工业、金属制品加工业在全市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钢公司、长钢公司等企业要以节能、节水、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重点,实现固废零排放,提高工业用水循环率,降低吨钢综合能耗、可比能耗。金属制品加工企业要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山鹰纸业要继续加大开展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的力度,力争能耗水平、工业用水循环率、造纸废渣综合利用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在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施“双有双超”和国控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减少生产环节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七)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工程。积极从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钢铁、电力、造纸、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展风能、太阳能利用调研,继续争取国债资金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加快发展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形成研发、科技推广、生产、设计和工程承包产业集群,壮大全市新光源、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实力。

(八)加快节能服务工程建设。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建设,推广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以鼓励和促进为主旨,以各方共赢为目的的工业、商业、公共等领域多元化节能服务体系,充分依靠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节能主管部门要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并参与监督、约束节能改造企业按期付款行为,规范节能服务市场,提高节能服务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节能资金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最大限度的推动节能减排。

(九)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东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南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上半年完成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把管网完善作为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和完善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东部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当涂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配套系统。向山垃圾场渗滤液处理工程、酸性水处理工程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当涂龙华垃圾处理场工程按计划进度实施,今年底完成。当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工程上半年完成准备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见附件4)。

六、保障措施

(一)严格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全社会节能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市环保局负责全市全社会减排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县区政府、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自辖区、行业、业务内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有关节能管理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双管齐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做好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各单位节能目标见附件1),市政府与县区政府、各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状,按季度核查和评估,通报结果,严格考核。

(二)加大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实施力度。根据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要求,对钢公司、长钢公司、中橡公司加强节能监督和审计,在全面完成“”节能计划的同时,要保证完成年节能量目标。加强对已建成的节能项目能量审核制度,督促山鹰纸业加快在建的国家节能项目实施进度。做好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项目组织申报和争取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国债资金、财政节能奖励资金对长钢公司新区节能项目和钢公司节能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2-3个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得到国家减排资金扶持;继续做好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库建设,增加节能项目的谋划和储备量,实行滚动更新,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确保项目不掉队、不断档。

(三)拓展节能投融资渠道。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落实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以节能量确定扶持资金,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二是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贷款”,建立银行节能项目贷款窗口,通过担保、租赁、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多种投融资途径及模式为耗能企业和节能服务企业提供节能项目投融资服务。三是重点指导和推荐钢公司、长钢公司、科邦公司等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建设,鼓励、支持节能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节能减排政策性优惠贷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资金自愿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入节能服务市场,鼓励和扶持节能公司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投向节能减排领域的积极性。

(四)完善价格和财税政策。发挥价格手段在节能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国家、省能耗标准实施差别电价,通过价格手段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认真执行国家对节能项目的税收减免政策,重点支持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争取国债资金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鼓励建筑行业广泛使用节能墙体材料,促进其达到50%的节能标准。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优先购买的支持和示范效应,凡所购买的产品列入规定的节能清单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节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