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7:59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1

[关键词]农机机械化;特点;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必由之路。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实施的前提,农业机械化发展适用技术推广面积的扩大,实质上就是普及农业和非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推动科技兴农实施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发展农业机械化主体,加快实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和谐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

农业生产的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应用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才能实现农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从掠夺型经营到节能环保型经营的转变。才能达到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劳力的目的,用较少的农业投入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较高的农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要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把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要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因为农业机械是经过科技人员按照先进的农业技术要求和机械原理设计制造出来的,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和物化,是农业科技成果能得以大面积实施的手段和桥梁。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现了以机械代替畜力的重大转变,在农业生产的运肥、耕地、播种、打碾等的作业环节中,农业机械比畜力可提高功效10~20倍,特别是联合收割机的大面积应用,能使收割、脱粒、筛选三项作业一次完成,与人工收割,畜力打碾相比可提高功效25~30倍。在秋收作业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农业机械的发展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田作业的质量,而且缩短了作业的时间,改变了过去落后的生产的状况,减轻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后,农民一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由过去的20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30多天,农民除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以外,在较多的农闲时间里外出务工,特别是进城从事二、三产业。部分青壮年民工常年在外打工,家中的农活由老人或妇女托靠农机专业服务队或农机专业户来干,农机专业服务队和农机专业户的组建,不仅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解决了很多无劳力、无机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困难。例如,在秋收大忙季节中,由农业部组织,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的全国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为成千上万农民解决了秋收难题,节约了农民工返乡务农的路费等开支,延长了务工时间,使大量农民工家庭,做到了农业、副业双丰收,使他们的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又成为增收的一大亮点。

四、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过去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农民无力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产量低而不稳。如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强化了农业生产力,突出表现在抗御自然灾害以及争农时,抢季节等方面。旱作机械及灌溉机械的应用,增强了抗御旱灾的能力,植保机械的应用增强了抗御农作物病虫害的能力,联合收割机的应用,做到了抢收抢打,增强了抗御雹灾及防止粮食发芽霉变,鼠吃等损失的能力。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应用,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强了抗御“沙尘暴”的能力。推土机等农业工程机械的应用,在兴修水平梯田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加快农副产品的流通升值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2

1.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大,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特点鲜明

截至2014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72800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47万千瓦。山区特色农业机械装备数量惊人,尤其是适合山区使用的高效植保机械更是达到13029台,修剪机械达13021台,茶叶机械达8093台,饲草料加工机械达524台,畜牧饲养机械达756台,高压水泵达18340台,山核桃脱脯机达9295台,竹加工机械达520台,竹笋加工机械达110台,农产品冷藏保鲜库突破49000立方米。

1.2农业机械化作业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部分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高

截止2014年底,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69%,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92.07%、17.72%、83.26%。山核桃、板栗等经果林植保、割灌(除草)、滴水灌溉基本实现机械化,山核桃脱脯、茶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山核桃、竹笋、食用菌保鲜储藏基本实现机械化。山核桃(除采摘环节外)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茶业加工机械化水平达90%,毛竹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达30%。标准化畜禽养殖配套机械设备、大棚蔬菜种植环控机械设备、中药材收获、烘干机械设备等正在应用发展。

2制约宁国市山区农业机械发展的因素

2.1农业机械技术人员队伍知识老化,需进一步加强

现在宁国市农业机械管理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加上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服务功能弱化,对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产生了影响。

2.2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山核桃、茶叶等产业的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油菜机收、小麦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及竹业加工等机械化关键环节仍然薄弱,山核桃采收、中药材收获环节仍然是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2.3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有待规范

宁国市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农业机械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程度较低,农业机械利用率不高,不能发挥农业机械最大效益。农业机械经销和维修网点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2.4农业机械教育培训力量薄弱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公益性技术培训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2.5农业机械化项目少,制约山区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

省农业机械化项目重点放在粮油等主要大田农作物上,对扶持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项目很少,规模不大,示范带动效果有限。

3山区农业机械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开展农业机械工作难,山区开展农业机械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要想取得工作的突破,必须紧紧围绕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这条主线,以农业机械农艺融合、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途径,以调整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布局为手段,主攻薄弱环节的机械化发展,着力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和建设好人才队伍。

3.1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技术队伍建设

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既懂农业机械又通农艺、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技术队伍。

3.2必须进一步强化农业机械技术培训

必须以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训为重点,加强对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人员和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成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实施者,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3.3必须进一步主攻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

加强农业机械与农艺融合,将推进主要作物的关键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向农林牧副渔生产环节各领域延伸。一是由主要粮油作物一般环节机械化转向薄弱环节机械化,推进全程机械化发展;二是由主要粮油作物机械化转向经果林、养殖业等机械化发展,不断拓宽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三是由抓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农产品初加工、烘干及冷藏保鲜机械化转变,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装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发展增产增效型、节能环保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3.4必须加强农业机械项目建设

应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以项目来促进农业机械科研和示范基地建设的发展,以项目的有效实施带动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3.5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粮食产量;检验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少数地区温饱问题、协调全国粮食分配、拉动农村经济等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核心环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的出口额增加意味着我国粮食产品的国际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这从内外两个角度加大了我国对粮食产量的进一步需求。粮食产品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依赖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量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量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正确制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粮食产量的提高会引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即在长期均衡关系内粮食产量的提高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预测能力。相反,短期内粮食产量的提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不明显。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是长期效应,短期内仅仅存在提高生产率作用,这种结果说明粮食产量的提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长期结构调整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形成机械化服务规模效益。

在过去我国机械化的提高对粮食产量的提高长期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与发达国家的一般发展状况不同,其中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基本农田属于家庭小规模化,大规模化的农业机械效应很难形成,但短期内却可以提高作业生产率,这是我国固有的农业生产特点。同样分析结果也显示虽然农业机械化规模与作用结构不断扩大,但对粮食产量的生产并没有演变成有效刺激,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与我国农业生产制度是有一定关系的,小规模的家庭承包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又由于生产性农田人均基数小,使得多方农业生产者就更难合作寻求粮食产量的突破;其次,由于我国生产性农田地势及种类多元化,既有肥沃平坦的,也有农林性质的,更有阶梯型山地性农田,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繁多。如适用湖北平地的小麦农用拖拉机就不能适用广西山地,所以农业机械化很难对粮食产量的长期提高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大型设备费用较高,使得农民短期内很难接受,也使大多数生产者依旧停留在家用小型农业机械上,生产效率长期内不能提高,这就使得其长期内对粮食的生产促进作用不明显。

通过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与粮食产量关系的实证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量的提高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刺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形成农业机械化服务,促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粮食产量增长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经济水平日趋提高,最终惠及农业生产者。但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粮食产量的长期增长促进作用不明显,仅仅存在短期生产效率的加速作用。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农业生产制度、生产性农田的特点和生产性农业收入水平有关。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的科学发展,使得农业机械化与粮食生产按照同步发展规律的要求协调发展,良性互动,最终我国农业发展才能走上更好的科学化道路。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4

农机化发展进入新阶段,进一步优化装备结构,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需要。发展特色农机,实施农业机械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解放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市农机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同时稳步发展特色农机,因地制宜拓展农机推广新领域,有效促进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的加快建设,特色农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特色农机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在全国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发展特色农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政策扶持、法律保障、项目带动和市场引导的作用,不断优化装备结构,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继续保持我市农机化工作的领先和示范地位。

二、特色农机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以服务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为宗旨,指导思想: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主线,以先进的农业机械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林、牧、副、渔各业农机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四大支撑”努力构筑优质粮油、现代园艺、特种水产、健康畜牧“四大产业”体系。”期末,总体目标: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重点。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0%以上。园艺业、水产业、畜牧业等特色农机化的发展取得新成效,建成东部水产、南部食用菌、西部畜牧业、丘陵山区茶叶等四个万亩(平方尺、头)种养业机械化示范区。每年扶持发展2个以上规模、高效龙头企业或农机服务组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取得新突破。特色农机化作业水平年递增3-5个百分点。

注重宏观调控、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坚持优化结构、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坚持农业机械与农艺相结合,基本原则:坚持发挥市场对农业机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并举,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实现我市农业机械化健康协调发展。

三、特色农机发展的重点环节和主要内容

1.加快发展园艺业特色农机化。以“”省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茶叶生产全过程的耕翻、施肥、喷灌、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储存保鲜等环节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名优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质量,提升茶叶品质和效益。围绕“食用菌三年倍增计划”进一步推广经济、适用的新型农机具,推进食用菌“周年化、工厂化、集约化”生产,示范推广培养料翻堆、上料生产机械的使用。

2.突出发展水产、畜牧业特色农机化。随着我市农业结构的逐年调整。生产的产业化和技术的工业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发展优质、环保、低耗、高效、安全的农业机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性技术。围绕水产亩效益三年增千元工程”积极推进渔业生产机械化,重点扶持河蟹、青虾等高效特种水产的管道增氧、投饵、饲料储藏、池塘清淤等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重点建设2-3个高标准千亩水产机械化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和机械化良种繁育中心,切实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服务水平,提高养殖产量,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渔业收入。加大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畜牧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清洁化、机械化水平。

3.有序推进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温、光、水等自然资源,使动、植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设施农业规模将逐步扩大。由于设施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设施内高温、高湿、通风差,劳作环境相对较差,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的产量、效益,必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要从劳动强度最大、占用劳动力最多的耕整地作业环节入手,积极推广大棚耕作机械化技术,开展设施栽培中的育苗、定植、植保、施肥、灌溉、收获等环节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4.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一是要继续加强粮食生产环节机械化。重点扶持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推广,适当控制步进式插秧机发展;加快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推广步伐,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捡拾打捆机械等新机具、新技术;加快高效、机动植保机械和大功率收获机械的更新换代,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效果。二是要积极推进粮食产前、产后农机化发展,不断提高种子加工、粮食低温烘干、优质稻米精深加工等农机化作业水平。按照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的要求,加强农机、农艺结合,以油菜机播、机收等示范为重点,通过开展技术试验集成,加强培训宣传,逐步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四、为特色农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大投入。

农民投入为主体,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农机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激发社会各界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重点对特色农机推广、农机专业组织发展、农机产业化和农机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扶持。

1.继续稳定粮食生产机械补贴政策。按照省农机购置目录。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每台补贴2万元,步进式插秧机每台补贴0.3万元;大中型拖拉机(50马力以上)每台补贴0.5万元;60马力以上高性能收获机械每台补贴1.5万元;秸秆还田机械每台补贴0.15万元;高效植保机械每台补贴0.06万元;粮食低温烘干机械每台补贴2万元;秸秆捡拾打开捆机每台补贴1万元。

2.不断加大特色农机补贴力度。重点对园艺业、水产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优势、新兴产业特色农机购置进行补贴。补贴对象为我市具有较大规模、较高的种养水平、较好的声誉、较高产品知名度、较好的发展前景的种养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对连片实施管道增氧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进行重点补贴。

3.加快扶持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机服务协会作用。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合作,建立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队)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规范农机中介服务市场。由机具中标企业或供应商组织机具供应。机具补贴程序由农户、农业企业提出申请(农业企业须同时申报项目计划书)由所在镇(区)农机主管单位审核,补贴的机型由市农机主管部门根据省、市确定的补贴机具类型为主进行选定。报市农机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市补资金在项目实施结束并经市农机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市农机主管部门直接补贴到农户和农业企业,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

五、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强化技术培训。

加强农机化技术培训,随着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逐步推广。提高广大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尤为重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总结近年来农机培训工作经验,根据人员素质、发展数量、产业特性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基地和大户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组织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民对特色农机、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运用水平。要全面加强农机管理和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切实为特色农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5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信息化

农业机械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提高农机管理水平、进行农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农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机产供销及在农业生产当中的相关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机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它包括信息和知识的及时、准确、有效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机产品营销信息化,将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农业机械管理现状及问题

1.1农业机械管理现状。

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要求是管理手段科学化,管理方法国际化。企业在对农业机械管理指标进行分析的时候,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防控相结合的农业机械管理方法。农业机械的经济管理是农业机械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和环节,农业机械经济管理的水平如何,直接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经济管理时,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财务管理、购买费用管理、折旧费用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农业机械的组织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机械的合理配置管理;另一方面是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靠、相互依赖的,只有实现工程机械的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高效使用;只有农业机械的使用达到了合理的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1.2农业机械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作业量和农业机械的使用率非常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机械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农业机械闲置、损坏、技术性不能充分发挥。由于农业机械品种数量众多,在多机种、高性能机械联合作业的情况下,农业机群会耗费巨大的投资费用,使用费用高,机群的协调工作不到位,导致整个农业作业的质量和效益大大受到影响。如何对机群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充分发挥机群协同作业的工作效率,降低农业作业成本,已经成为大型农业作业项目比较重视的问题。农业机械的维护、使用方式不当,造成浪费。农业机械的管理者,很少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更多的是采用经验和习惯的方法对工程机械进行管理。

2管理信息及技术

2.1信息特点。

农业机械管理信息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的基本特点之外,还有其独特的特点。由于农业机械信息种类较多,并且伴随着农业作业的流动而流动,因此农业信息的收集、记录、发送传递、处理具有各自的频率和周期。比如:农业机械器材、材料、工具使用的是非连续值。由于农业机械的数量和品种繁多,因此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量会由于机械品种、供应渠道的增加而成倍增长,这就导致需要处理的信息量非常大,同时由于信息主体来自不同时间、不同个体,因此农业机械信息相当繁杂。

2.2信息种类。

机械基本信息,如机械名称、信号、生产年份、生产厂家等;机械使用维护信息,如使用单位、使用时间、使用强度、维修信息等;机械测试信息,如保障性分析、可靠性分析、维修性分析等;机械标准信息,如图纸、使用手册等;机械资源保障信息,如人员信息、行政管理信息等。

2.3信息技术。

农业机械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农业机械的运行状态、工作位置状态进行远程监控。主要的信息技术包括:车载计算机及机械工作状态监测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数据通讯系统(GSm)等组成。车载监控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摄像设备、记录设备和显示设备。摄像设备用于社区图像和声音;记录设备将前端采集到的图像和声音数据记录下来;显示设备用于观看监控录像的画面和播放声音。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能够实现导航、测量、授时的工程,其主要包括三部分: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用户设备部分。无线数据通信是一种在有限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其能够实现对象在移动状态下的实时数据通信。该种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主要能够用来实现人与计算机,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3信息技术的应用

3.1机群控制技术。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农业机械对地理位置的虚拟现实技术显得日益重要。GpS技术和GiS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虚拟现实与集群控制技术。目前GpS和GiS主要被应用于选择集群优化配置方案、集群优化方案及实施条件确定,显示各工程机械的实时工作位置,实时向中央控制器发送农业机械的位置信息、地理信息,从而方便机械的智能化管理。其中主要包括现场环境信息、机械位置信息、作业速度和时间信息等。

3.2农业机械设备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都针对其农业机械产品及其工作的特殊性,购买或开发了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农业机械信息系统在总体上覆盖了机械管理单位的全部业务活动,建立了面向市场的全面、系统、科学、灵活、安全、可靠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实现了农业机械管理的综合化和集成化,并且在技术上采用了结构化和模块化设计,方便系统的扩展和对接;在系统性能上实现了系统的安全稳定、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运行快捷、准确可靠。

3.3农业机械的虚拟管理。

VR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更高境界,它包括虚拟世界的数据库、VR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等。VR技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交互性和存在感等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熟的VR系统能够实现工程机械管理的形象化、实战化、精确化和管理结果最优化等功能。

4束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农业机械新技术的系列化、微型化、作业功能多样化、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农业机械管理作为对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作业的相关机械进行的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的运作管理,其工作日趋繁杂。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制造;制造技术

1.微探现代制造技术

先进技术制造这个词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出现的,美国的政府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地进步中,在政府重点扶持的、重点支持的科技领域也将先进技术制造列入了其中。一部分美国的学者,在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包括各种困难和不同的挑战,针对制造技术的前景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深入的研究,并且做了深刻的思考。充分的认识到了在国民经济全面的发展中,制造技术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的将农业系机械使用的效率提高。

2.简析农业机械制造业的特点

2.1农业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相互结合

在农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各种农机工具作为基础条件,依托了机械工程的技术,不算的进行升级进行改造,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的农业技术更好,更加实用。在农业制造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紧密的与农业技术互相结合,能够持续性发展。就好像在现代农业中,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结束灌溉器、覆膜播种机和免耕播种机等等,这些都是既适用于农业实际生产的机械化产品。农业机械制造将多个领域的技术上的药店进行有效的融合的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技术,同时进一步升级了材料、电子和生物等等。在此基础上,与现代的农业实践相互结合,不断地借鉴其他不同种农业机械技术与高科技技术,并加以创新,加以改革,使得农业机械制造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2时代的特征极为鲜明

农业机械制造的时代的特征极为鲜明,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与引入的先进的技术互相融合,扩大并且推广了机械生产的范围。已经从最初的简单机械化生产,在多种技术的辅助下,经过了更加现代化的过程后,生产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同时生产的条件进一步的改善,先进的生产力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现如今,国家也出台了农业发展的新政策,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多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同时也就可以在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方面体现出我们国家的科技兴农的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机械制造业也顺应潮流,进一步更新进步。

2.3显著的区域特点

农业机械制造业其中一个最为显著地特点就是区域性强。在我们国家,收到地理条件,环境因素以及历史条件的差异使得我国各地区的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就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区域,生产适用于当地的农业机械。换言之,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农业机械的技术的含量有所不同,应用的对象也大不相同,所以在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辅助的过程中,使用的农业机械也完全不同。必须要选取适合地域作物的农业机械。

3.现今时代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截止到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制造业相较于从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绩效,同时提高了机械的功能种类和技术水平,在适应我们国家的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中基本没有问题,时代的特征极为明显。的但是相较于世界上的其他农机业发大的国家,还是有着一部分的差距,农业机械生产的技术与制造的技术还是处于片落后的地位,在核心的技术上还比较差,创新性不高。现如今,计算机领域的高速发展已经影响到各个行业,当然也包括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一系列调查的结果都显示了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农业机械制造的公司还仅仅把设计停留在图纸上,并没有良好的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使得农业机械制造的效率还是不高,创新性与灵活性也没有太大的改观。

4.研究农业机械制造中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

4.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的个各个环节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更好的将设计用三维立体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设计制造的工程师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到每一个零件的特性、质量或者是位置,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调整,省时省力、具有特别高的准确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农业机械制造商可以进行大批量的机器生产,并且不需要担心数据的精准度。将不同种学科的技术进行相互的融合,这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专有特点。其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应用的范围特别广,贯穿于进行机械生产的各个过程中,技术优势显著。进行农业机械生产的测试是特别复杂的,讲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简化测试的系统,并且在进行减少、增加或者是修改的模块中更为便捷。但是在我们国家,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够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2数控机床技术

现代化技术的进步使得数控技术得以在多个技术领域内应用,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大多数机械制造中的数控机床技术都是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的,较为依赖于他国的技术,自身产品的体系还不是很健全。为了将数控机床技术应用于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制造行业,进行数控机床生产的厂家就要不断地更新和创新,将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4.3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是一计算机为基础,综合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的,具有三个要素:管理、技术、统筹,将生产的过程变得完整的系统,简称CimS。CimS具有集成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三个特点,是信息时代催生的新的制造的模式同时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在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CimS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这是制造自动化技术的革命性的巨大的成果,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制造的高水平。

5.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发展

5.1智能化与信息化

自农业机械中现代化的制造技术朝着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农业机械,所以在农业机械中也逐渐突入了更多的信息化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农业机械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在促进农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现代制造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促进你农业机械生产的创新和改革。

5.2高质量技术

虽然我们国家的农业历史比较长,但是机械制造方面却处于弱势地位,在科技的进步中,逐渐地淘汰了传统的极为拙劣的农业机械。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生产在现代制造技术的辅助下,技术含量进一步增加。在进行机械制造的的过程中,充分的将高新技术融入其中,比如在精密零件和高速齿轮的方面,将制造过程的精细程度进一步提高,确保可以使得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质量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5.3先进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得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制造进一步提升,就必须要将传统农业机械生产的单一的并且呆板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改变,使其向平形式的综合性的模式进行转变,充分的将农业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的进行结合,构建出一个将创新放在首要位置的完整的体系。实现农业机械从设计制造到生产管理的一体化的模式,全面的改革创新农业机械制造的静音管理的模式。

6.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7

关键词:山区;农机化;问题;对策

1山阳县的农业布局和农机化现状

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全县辖23个镇、324个村(居)、13.64万户、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万,耕地面积26106.67hm2。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667m2,且耕地连片面积较小,耕地多数为旱地,水利条件较差,特别是粮食作物仍然是靠天吃饭为主,农业产业化规模程度较低。以上特征为我县农机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与此同时,我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药、菌、畜、茶、菜”五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尤其是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更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农业投入的增加,有效的改善了农业设施,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2年底,全县拥有各类耕作、收获、加工、排灌、养殖和设施农业设备机械2.98万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家。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96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1.9亿元,农机经营收入2780万元,农机化事业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首先,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我县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水利、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条件差。农民即使有购买农机的愿望,又因交通不便,作业量小,而不得不放弃;2004年至今,全县仅推广了微耕机、小麦、玉米脱粒机、畜牧养殖机械(揉丝机)、排灌机械(水泵)、设施农业设备(卷帘机)等9个品目的小型农业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的推广仅为茶叶示范项目扶持,动力机械增加量有限。二是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经费,服务功能脆弱。三是适用山区作业的农机具品种和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的机具品种少,如适合当地产业生产加工的核桃剥皮、剥壳机、莲藕采挖机等群众有需求而产品未进入补贴目录,不能享受补贴政策。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适应山区和当地产业的农机具价格较高,性能质量较差,品种少,售后服务跟不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

其次,制约我县农机化发展的因素。一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优势发挥。我县现有耕地多数是坡垣山地,种植规模小,农作物种植不统一,导致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二是农机化投入不足的限制。一方面是农民收入低,2012年底全县农民纯收入5606元,购买使用农机的财力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机化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基层农机服务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机推广服务中心都存在“三无”问题,无办公场所、无交通工具、无服务设施,而农机部门经费短缺,影响了农机化工作的开展。

3加快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1)结合山区特点推广”小、特、廉、优、巧”型农机化产品。山阳县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县,在农机化发展问题上,我们要结本地特点,遵循客观实际,一是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选择农机化的项目上,要优先发展与农民投资能力相适应的、容易实现的项目,在机具的选择上,要选择与山区特点相适应的小型农机具,引进推广小型实用、价格适中、技术性能先进的机械,如微耕机、核桃剥皮、剥壳机、莲藕采挖、包装机、香菇烘干机等。二是要结合我县产业特点,走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在“小”、特”上下功夫。。“小”就是坚持以小型多功能机械为主,“特”就是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力推广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实现农机作业从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生产延伸,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对农机的需求。我县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畜牧养殖规模大,效益高,但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农机化应用潜力巨大,农机化推广工作要注重向这几个领域发展。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营。当前,山区农业用地过于分散,影响土地的规模效益,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所以应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农用土地产权,适度进行流转整合,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使农业用地尽可能集中而产生土地的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结合山区特点,根据市场的需求引导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栽培,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积极扩大核桃、蔬菜、中药材等附加值较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8

一、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机具投入充足,市场供需平衡

(二)环境逐步优化,收种进度加快

123456

(三)作业质量较高,价格稳定

123456

(四)扩大技术应用,促进节本增效

(五)发展特色农机,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机具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薯类种植与收获机械引进示范、玉米联合收割机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茶园机械化技术示范、果园机械化技术示范等项目实施规模的扩大,我局积极引导发展大中型农机具和特色农机,加快发展果业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农机服务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

二、主要工作

“三秋”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早动手早安排,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8月下旬,我局就下发了《关于做好“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全省“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对“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动员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早投身“三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8月底在兴平市召开了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农机管理局(站)长参加的全省“三秋”农机工作动员会。按照我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市、县(区)农机管理部门也都对“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做出了具体安排,逐级分解落实了任务。县、乡两级农机管理、推广和培训机构组织业务技术骨干,进村入户帮助农机户开展机具检修保养和技术培训,确保了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引导和督促农机经销、维修、供油等农机服务组织备足物料,以满足农机户的各项服务需要。前期准备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123456

(二)突出区域特点,组织开展农机作业

一是抓住机收、机播重点,在关中灌区重点组织开展了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和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在陕北、渭北重点开展了小麦沟播、覆膜播种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陕南开展了水稻机械化收获、小麦旋播、精量半精量播种。抓住重点作业环节,争抢农时,保证质量,确保了我省大部分小麦播种在了高产期和适播期,为来年小麦丰产奠定了基础。二是抓住关键农时季节,提高农机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为农民提供多种先进成熟模式的“套餐式”服务等,引导农民扩大以优质小麦为主的粮食播种面积,加快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机播、精播水平,促进粮食增产。三是适应天气变化,及时调整作业模式,开展应急服务,加快农作物的收、种进度。

(三)实行科学管理,加大公共服务力度

一是借鉴小麦机械化跨区收获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开展“三秋”区域性机械跨区作业,保证“三秋”机械化生产的顺利开展。二是通过开通服务热线电话等,及时提供机械作业市场信息,积极开展农机公共信息服务。三是加强与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配合,为“三秋”机械跨区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安康市农机部门积极会同交警部门协调解决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违法超员纠纷9起,保证了“三秋”安全生产。四是提早动手,深入村组,对“三秋”生产有困难的家庭,及时组织有机户结对帮扶,落实作业机具,切实帮助这些家庭搞好“三秋”生产。如:安康市农机部门组织农机收获服务队,对无劳动力的水稻种植户实行包收包运服务,受到农户的好评。

123456

(四)开展检查监督,促进农机安全生产

为保证“三秋”机械化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各市、县(市、区)农机监理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安全生产巡查队,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块、重点机型和事故多发时间段的安全检查,纠正违章作业,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三秋”期间基本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在农机作业高峰期,各级农机部门组织业务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依据农业部和我省颁布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开展作业质量大检查。省农机鉴定站还组织人力进行抽查,协调处理作业质量纠纷,确保农机作业质量。同时,发挥100多名质量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农机销售、服务、配件供应等农机市场的监督,加大对制售假劣农机具、配件及劣质农机作业服务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农户享受优质农机服务,农机户用上放心农机。

(五)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业精神风貌

“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工作任务繁重,要抓好、抓实各项工作,核心是转变作风。为此,各级农机部门推行和实践“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困、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基本价值观,塑造行业精神;把“五民”观念作为衡量农机部门作风转变的尺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投身“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工作,落实中、省有关扶持农机发展的各项政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先进性。如:杨凌区农机部门以“为机手服务,让机手满意”为原则,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业精神风貌,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引导农机供应、维修点昼夜营业,方便机手,有力地促进了“三秋”机械化生产进度,仅用了8天时间,就全面完成了生产任务。

123456

(六)加强督查督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按照省农业厅统一安排,我局成立了3个督查工作小组,用3到5天时间,深入西安市的户县、长安、周至3县区,督促秋粮收获、小麦种子统繁统供、机械耕整地、机械化播种等各项工作。同时,为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力度,我局还与省环保局联合组成两个秸秆禁烧督查组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掌握并反馈相关信息,制止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

二是为了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各项工作,我局成立了农机安全生产督查、秸秆综合利用督查、农机产品质量督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督查4个“三秋”专项督查组及4个综合督察组,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和督促检查“三秋”机械化生产进度、秸秆综合利用、农机项目实施情况,协助各市(区)解决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了“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9

一、当前郯城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郯城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偏远乡镇也实现了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整体跨越,到2011年全县农机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9%,比2006年提高31.2个百分点。农机化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当前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土地分散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存在矛盾

郯城县土地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不利于大中型农业机械生产效能的发挥能的发挥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农机化发展结构不合理

从郯城县目前的农机装备方面看,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较快,但农机装备结构依然不尽合理。动力机械发展快,配套机械发展慢。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发展快,水平较高,配套机械发展速度相应慢,水平较低。从作业方面看,耕整机械、播种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栽植机械、收割机械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农机化发展不平衡

东部马陵山区和西部平原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不平衡,单机作业机械与配套农具发展不平衡,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种植业与林牧副渔及农村其它各业的机械化水平不平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4.农机、农艺不相适应

农机作业标准与农艺要求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5.从业人员结构不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

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农机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操作人员文化素养、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机驾驶操作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新生力量不足,亟待补充。

6.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不强

乡(镇)、街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服务设施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人员老化严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起点不高、规模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投入不足,人员队伍薄弱;农机维修管理服务还不够规范,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二、当前郯城县农业技术装备需求与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分析

作为农业大县,郯城县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具备,进入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大发展的历史阶段。从需求拉动角度看,今后应重点发展五个方面的农机:

1.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粮食生产重点攻关水稻机插秧和玉米机收获。

2.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设施农业是郯城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大力发展与设施农业相配套的机械,包括改善设施本身及其设施环境的机械。

3.生态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主要是与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相配套的机械设备,包括精少量播种和节肥节药等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机械化设备。

4.效益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主要是特色农产品机械化采收和产后商品化处理设备,包括清洗分级、储藏保鲜等处理。

5.其它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粮经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水产畜牧养殖和相配套机械需求在增长,特别是规模养殖,主要靠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推进。

三、加快推进郯城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抢抓机遇,实现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政府推动方略

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制定激励措施,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农机部门要把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精心谋划部署,采取切实举措抓出成效。

2.明确农机化发展主攻方向和重点

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工作重点。一是围绕粮食生产,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和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二是加快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机械化。三是逐步提高优势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围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重点发展节本增效机械和技术。

3.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今后的重点应把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调优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幅提高和扩大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精细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田间植保管理机械、玉米收获机械、甜菜收获机械等机械装备数量。要通过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政策、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购置财政补贴政策及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项目等来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使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整体上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相适应,推动现代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4.加快创新步伐,搞好农机与农艺相融合

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针对郯城县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加强农机化技术与农艺的合作,进行农机与农艺相互配套适应性的探索。

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篇10

2012年工作目标:推广各类新型适用农业机械1500台(套)以上;完成5.3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拖拉机及驾驶员年度检验率在92%以上;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上级考核指标;培训拖拉机驾驶、农机修理工、特色机械操作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机手安全教育等3000人次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精力抓科技,不断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1、认真落实购置补贴工作。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目标,合理确定补贴资金规模、补贴范围和补贴金额。突出向关键薄弱环节、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倾斜,重点支持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设施推广。2012年计划推广各类新型适用农业机械1500台(套)以上。

2、普及水稻机插、烘干技术。从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本着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原则,全面推广水稻插秧机械,2012年计划完成机插6万亩。按照市稻谷机械化烘干推广三年计划,确保补贴资金到位,帮助落实烘干机械存放场地,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引进烘干机械,着力提高我县稻谷机械化烘干水平。

3、积极实施水稻机械化育秧示范县项目。我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已被列入市项目计划,该项目投资90万元,其中国家项目资金10万元,市级资金1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0万元。以5个示范点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水稻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该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逐步形成水稻栽、插、收、耕专业化服务,节约劳动力资源,繁荣农村经济。

二、统筹发展大农业,不断提高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

1、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体现亮点的原则,重点扶持新建或扩建工厂化育秧、蔬菜、瓜果等产业的钢架大棚、连栋大棚建设。同时配套使用小型翻耕、喷滴灌等机械,对棚里的作物生产也实现机械化。今年设施农业分市级项目与县级项目,使设施农业设施遍及各产业。

2、加强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加快果蔬、林特的耕作、节水灌溉及茶叶采摘修剪与名优茶加工制作等作业机械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加快经济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机械化发展,如翻耕、施肥、采摘、存储等一系列的机械化。特别是我县水果作物种植普遍,在上市高峰期水果易烂难存储,果蔬保鲜库推广尤为重要。

3、推进海水养殖机械化。我县海水养殖资源丰富,现有养殖面积23.8万亩,但产值却很低,主要原因是缺乏机械化养殖模式。为大力发展我县海洋经济,2012年将重点在长街、茶院、一市、越溪、强蛟等地积极发展减轻养殖劳动强度、增加养殖产量、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机械,如清淤机、增氧机、投饵机等的推广应用。通过海水养殖机械化,实现从海水养殖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转变。

三、多措并举抓管理,不断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

1、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创新农机教育培训业务,按照“立足农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形式,打破行业界限,广开办学门路。围绕全县农机推广重点,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农民培训,做到机械推广到哪里,培训工作就到哪里。积极开展插秧机、收割机、谷物烘干机等新式农机具的操作、维修技术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结合现场实践指导,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农机维修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2、抓好农机质量管理和维修网点整规建设。积极开展农机维修、农机产品、配件质量等“打假保农”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机维修行业规范化建设标准,监督农机销售厂商、农机维修网点规范经营,从源头上保障了农机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