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口腔保健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9:27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1

中图分类号:R173;R78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妇肩负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下一代的口腔健康[1]。为了解我市孕期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和诊治情况,提高孕妇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笔者于2009年1~5月对在我院妇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幼中心进行围产期检查妊娠妇女459人。年龄26~40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51%。

1.2方法

设计结构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的知识及来源、口腔卫生习惯、观念、诊查情况及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统一问卷,当场发卷,自行填写,当场收卷,监督整个答卷过程,并尽可能减少诱导性误差。共发放问卷500张,收回459张,回收率91.8%。

2结果

2.1孕妇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观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妇为100%,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者占11.76%,有牙龈出血者占74.51%,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者仅为3.92%,有49.0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能看牙,能忍则忍。

2.2孕妇的口腔卫生习惯情况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妇刷牙方法不正确,而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者为31.37%,有74.51%的孕妇知道定期更换牙刷。

2.3孕妇的孕期及儿童口腔保健知晓率

86.27%的孕妇不知道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47.06%的孕妇认为乳牙2岁以后才需要清洁与卫生,有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能防龋,对于奶瓶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的孕妇不知道如何才能预防龋齿,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

3讨论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2]。母亲的口腔保健习惯对幼儿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对儿童牙齿的干预性治疗来说,母亲有成功治疗经验的儿童较其他儿童更易获得成功[3]。从妊娠期间开始并由母亲延续下来的口腔保健习惯,对孩子龋齿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好的长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全身起着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保健,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仅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及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妇对孕期的口腔卫生预防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所有的孕妇均有接受专业口腔健康指导的需要,但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的人数为仅为11.76%;有74.51%的孕妇有牙龈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检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妇有了牙病是能忍则忍,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治疗。54.9%的孕妇担心口腔治疗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拒绝接受治疗。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对胎儿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疗特点、时机及局部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孕妇口腔治疗的误区及恐惧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风险,为确保母子平安提供保证。

对不同学历的孕妇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无差别,但只有29.41%的孕妇刷牙方法正确,70.59%采取混刷法;68.63%的孕妇刷牙时间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妇刷牙时间大于3min;及时更换牙刷的孕妇达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国“爱牙日”活动的开展使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的刷牙态度还有待加强。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婴幼儿的乳牙胚从母亲孕6周开始发育,在5~6月时钙化,婴儿出生时,20颗乳牙冠已全部形成。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健康、营养、情绪、生活环境、疾病等,所以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饮食要营养丰富合理。乳牙相对于恒牙有机成分较多,无机质少,抗酸能力弱,一旦发生龋病,病变进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长必须及时清洁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调查表明,有86.27%的孕妇不知道人的牙齿从母亲怀孕第六周即开始发育,有47.06%的孕妇认为2岁以后才需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和卫生,乳牙萌出后家长没有及时清洁牙面,含、奶瓶睡觉,这些都是引起儿童龋病早发、高发的因素。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因此,广泛、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预防口腔疾病发生的关键,宣教内容应直观化、具体化、多样化、基层化,使广大的准妈妈了解口腔疾病的种类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国是多发病,想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保护牙齿应从零岁做起,将工作重点放在孕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力度,开设孕前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提高孕期妇女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郝淑青,张军桥,刘学聪.孕妇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07,29(7):748-749.

[2]鲁丽珍,郭晓琳,徐涛.健康教育对孕期口腔疾病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2

 【关键词】围产期孕妇;口腔;保健;护理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具有咀嚼、分泌唾液、搅拌、吞咽食物等初步的消化功能,还具有发音、维持正常的面容形态、进行日常的社会交往的重要作用。妊娠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在体内激素的影响下,为适应妊娠的需要,孕妇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口腔就是其中之一。同时,孕妇还会产生各种新的需求,以适应子宫内胎儿发育的需要。我们对孕妇进行口腔护理的目的,就是旨在为孕妇提供详尽的有关口腔疾病的咨询指导,以满足其需求,预防或减少口腔并发症的出现。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我院口腔科共接诊3561例孕妇,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年龄最大的为39岁。

          孕期常见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

        2.1牙龈炎  患有此种口腔疾病的孕妇约占孕妇总人数的60%~75%。此种疾病的出现,与患者口腔环境不洁及菌斑细菌等对牙龈局部的刺激有关。此病常于妊娠四周后发生。

        2.2 孕期龈瘤  患有此种口腔疾病的孕妇约占孕妇总人数的9.6%。孕妇在患了此病后,其牙龈与龈乳头的部位红肿凸起。据临床资料显示,多数此病患者都伴有口腔环境不洁的现象。

        2.3 口腔干燥症  有此种症状的孕妇约占孕妇总人数的44%。此种症状的出现与孕期孕妇体内激素的改变有关。

        2.4 整体牙齿松动  出现此种症状的孕妇多半伴随有牙龈炎,而此种症状的出现,可能与牙龈炎影响附着组织,以及牙槽骨、硬骨板的矿物质,并使其发生改变有关。

        对孕期口腔疾病的观察与护理

        3.1 保持口腔清洁。孕妇在晨起、餐后、睡前,应坚持认真使用软毛牙刷,仔细刷牙。刷牙前要注意去除牙刷间的乱丝,以避免其刺破牙龈,导致出血不止。

        3.2 孕妇在建围产期卡时,即可开始口腔的定期检查,此时,护理人员便可详细地指导孕妇有关孕期牙齿保健的知识。

       3.3 孕妇应及时治疗牙齿出现的轻微问题,比如牙齿需要修补,就应在妊娠早期进行,因为此时孕妇的妊娠反应减少,利于牙齿修补术的进行。

        3.4 孕妇应选用碱性漱口液进行餐后漱口。原因在于,餐后孕妇口腔内的酸性唾液分泌增加,最易损害牙釉质,并为细菌的生长提供培养基。

        3.5 当孕妇在妊娠期患了牙龈炎,病情较为严重时,可给予其复方氯以叮漱口液,嘱咐其每日含漱4次。一周后,待其局部症状减轻后,再察明患病的诱因,用超声波进行彻底的清洁治疗。

        3.6 孕妇在孕期应定期检查口腔,尽量做到每月检查一次,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征兆,及早进行早期治疗。

        3.7 护理人员要给予孕妇详尽的饮食指导,比如说孕妇应注意饮食结构的平衡,应保证每日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足够的热量及蛋白质,应鼓励孕妇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与果类食品等。这样一来,不仅对孕妇的牙齿有清洁作用,还能平衡其饮食结构,满足孕期的各种营养需要,对孕妇、胎儿都大有益处。

        3.8 口腔的健康与孕妇、胎儿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和分娩的前三个月,都不宜做拔牙治疗,以避免形成流产和早产的诱因。

        3.9 孕期牙痛应慎用抗生素类药物,必要时,需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以防药物的致畸作用影响到腹中的胎儿,以致引发医疗纠纷。

        3.10 对于出现了口腔干燥症的孕妇来说,鼓励其多饮水,食用无糖的香口胶,都可以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

        3.11女性在怀孕期间易发生牙龈瘤,分娩后牙龈瘤即缩小或停止生长。根据病理组织结构的不同,牙龈瘤可分为肉芽肿型、纤维型及血管型三类。肉芽肿型牙龈瘤主要由肉芽组织构成,表面呈红色或粉红色,易出血;纤维型牙龈瘤含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和纤维母细胞,表面光滑,颜色与正常牙龈颜色无大差别,不易出血;血管型牙龈瘤含血管特别多,极易出血,如妊娠性龈瘤。患有孕期牙龈瘤的孕妇,其口腔多有不适感,对此,护理人员要给予其心理疏导,告知其此种现象在产后一般都会自然消退。若龈瘤生长过于迅速,则应给其行切除术。

        3.12 对于出现了整体牙齿松动的孕妇,护理人员可明确告知其此种现象在产后会自行消退,牙齿会自行恢复健康,因此无需焦虑。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3

孕前及孕期口腔健康状况的检查对孕产妇无任何危害,适用于各级医院在孕前、孕期开展,并且提倡通过孕前检查及孕期产检宣传口腔保健相关知识,预防妊娠期发生牙龈炎、牙髓炎、牙周炎、根尖炎等口腔疾病,指导做好妊娠的口腔准备,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以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妊娠期常见的口腔疾病

牙龈炎或牙周炎妊娠期间,孕妇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增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弯曲、弹性降低,血管渗透性增加、抗凝同性减弱,牙龈上皮屏障作用下降,炎性细胞及渗出液增多,使孕妇的牙龈充血、肿胀,呈增生性炎性反应。表现为龈肥大、水肿,探之极易出血,有时会自发出血。此时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大量的牙菌斑和牙石堆积,会导致炎症加重以及特征改变,最终形成牙周病。

龋齿妊娠期妊娠反应导致刷牙困难,食物残渣残留;妊娠呕吐物呈酸性,牙齿被酸蚀;孕妇喜食酸性食物,使唾液pH值下降;怀孕期间,饮食次数增加,这些都可能会引起牙齿脱矿和形成易致龋的口腔环境,导致口腔内菌群发生变化。妊娠期孕妇机体抵抗力下降,龋齿可能迅速发生并进展。

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位置不足或位置异常,存有盲袋,导致食物残渣存留,孕期生理、生活习惯改变,加重了其发生程度。

妊娠瘤通常在妊娠的第3~9个月发生,且逐渐增大。分娩后,损害趋向减轻,但仍可作为瘢痕性龈瘤或纤维瘤存在。

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危害

相关研究显示,患有牙周疾病的孕妇,其早产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可能为口腔健康孕妇的7倍。这与血液中反应体内炎症的“细胞因子”的数量有关。细胞因子浓度的上升不仅表示体内发生了炎症,还是母体开始分娩的信号。可以推测,孕妇的身体把牙周炎带来的炎症判断成了已经做好了分娩的准备,于是开始进行宫缩等动作。

妊娠期牙周炎、根尖周炎及智齿冠周炎,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头颈深部感染,严重时可随呼吸或血液循环向远处播散到肺、心、脑等重要脏器,进而危及母婴安全。

牙周炎致病菌及其毒素的扩散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直接相关,还可能导致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不良妊娠结局。

妊娠期应加强口腔卫生保健

妊娠后应尽早行口腔检查,每3个月至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1次,有病及时治疗。

妊娠早期(1~3个月)如果发现口腔有龋齿、牙龈出血等,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口腔医师的指导下,做一些保守治疗。有些人过分担心妊娠期看牙病对胎儿不利,于是强忍疼痛,但是有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一般来说,怀孕前3个月不宜做洁牙、拔牙等治疗,仅行口腔保守治疗,通过早期局部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对母亲和胎儿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妊娠中期(4~6个月)应该加强口腔卫生保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抓紧治疗牙病。如果发现有妊娠期牙龈炎、牙龈瘤,以及还有未处理的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等,应该抓紧这个时期进行治疗。

妊娠后期(7~9个月)此时如果发现有口腔疾病,以保守治疗或暂时性治疗为主,不可接受拔牙等创伤性治疗,以免引起早产。

妊娠期保持牙齿健康的要点

有意识地增加咀嚼次数,少吃软食、黏食及甜酸食品,多吃对牙齿有洁净作用的果蔬类食品等。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分的睡眠和有规律的生活。

用漱口水,充分漱口。

尽量使用预防牙周炎专用牙刷:选择细头儿、软毛牙刷,尽量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必要时借助牙线进行清洁,坚持每餐后刷牙。

如果早孕反应严重,可适当使用纱布等为牙齿去污,呕吐后尽早漱口。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4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口腔保健预防妊娠期牙龈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孕妇共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口腔保健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龈上洁治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牙龈炎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保健知识得分(94.15±2.31)分,口腔保健意识得分(93.04±2.74)分,口腔保健行为延续性得分(89.16±1.52)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口腔保健干预能够降低妊娠期孕妇牙龈炎的发生率,保护孕妇的口腔健康,值得推广。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5

据统计,怀孕的妇女妊娠性牙龈炎的发生率为50%。临床表现有全口牙龈组织,尤其是牙间水肿明显、色暗红、发亮、松软,严重者可能有出血,甚至有溃疡形成,并有轻度的疼痛。妊娠期牙龈炎一般在怀孕后2~4个月出现,分娩后则逐渐消失。若在妊娠前已有牙龈炎存在,则可使症状加剧。

妊娠期牙龈炎主要是由于雌性激素、妊娠激素不平衡和胎儿生长素等影响,内分泌发生改变,使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影响,从而也改变了牙龈对菌斑的反应。

妊娠期牙龈炎不是所有的孕妇都可发生。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没有局部刺激存在,牙龈组织的炎症就会很轻或不发生。另外,在怀孕期间胎儿从母体中不但要吸收各种营养,还要从母体里吸收足够量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在此期间孕妇尤其要重视补充钙、磷、氟、维生素D等。倘若补充不足,母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钙就要被游离出来进入血液,以血钙的形式供给胎儿以保证胎儿钙质的吸收。然而母体却因此而产生全身骨质疏松,牙齿也出现脱钙现象,降低了牙齿的耐酸性,极易发生龋齿。

孕期及产后口腔保健

孕妇在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定期到口腔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患的治疗不要选择在妊娠期的前3个月和第7个月之后,这期间孕妇遇刺激易发生流产和早产;保持口腔的清洁,特别是进餐之后漱口是非常重要的;妊娠期的母体比平时更需要营养物质,尤其是钙、磷、铁、氟等微量元素的补充,直接关系到母体与胎儿的身体健康。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6

对糖尿病孕妇,则重点给予饮食指导;而对胎膜早破孕妇,侧重讲解如何观察羊水性状、如何保持会阴清洁以及正确的卧床方法等。对那些要求行剖宫术的孕产妇,重点讲解有关剖宫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在此阶段,我们即开始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讲解,内容包括母乳喂养好处、母婴同室意义,同时提供适合孕产妇需要的学习材料。此外,同时积极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同步进行饮食指导。

产时健教指导:我们把产时健教指导也放在了产前进行,其内容主要有下面两点:①产时心理指导产妇的情绪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分娩的过程,而临产分娩知识的掌握掌握与否,也对分娩过程是否顺利有着直接的影响[3]。为减少孕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在对产妇心理、生理情况进行了解与评估的基础上,我们预先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娩教育,以帮助、鼓励和支持她们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②产时知识指导根据不同的产程,运用触摸技巧和心理暗示疗法,对产妇的呼吸模式,如腹式深呼吸、屏气等进行指导和训练,最大限度地调整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分娩时能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练习新生儿与母亲的第一次接触,模拟训练早吸吮,为母乳喂养打下基础。

产后健教指导(1)日常生活的保健指导产后健康教育重点放在饮食起居和保健上。产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无特殊情况,可在24小时后下床在室内活动,可以帮助子宫恢复,有利于恶露排出,同时注意注意观察阴道流血与恶露的气味;防止盆腔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产后第一天,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产后一周内,营养丰富易消化是饮食原则,可以多进骨头汤、猪蹄汤、海带等,这些含钙铁碘等微量元素多的汤汁,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营养。多饮水,同时要多进粗纤维食物、水果,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蔬菜,确保肠蠕动顺利进行,防止便秘发生。产妇的睡眠要充足,以利乳汁分泌。产妇应勤更换衣裤,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清洗会,保持皮肤及会阴清洁。(2)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指导母乳不但是满足小儿生理需要和增强抵抗力的最佳营养品。通过吸吮妈妈的乳汁,小儿既经历着由饥到饱的生理体验,也经历着舒适安全的心理体验,哺乳时母子间的接触和联系,是情感发展的基础,也是智力发展的良好方式。脐带脱落后的1~2天,脐窝局部较湿润,而脐周的皮肤很正常,这是正常现象。若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就需找医生处理了。宝宝吃奶和溢奶后,口腔内往往有残留的奶块,如用纱布去擦,结易使口腔黏膜受损,引发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在宝宝吃奶后加喂一些开水,能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气温较低和冷暖交替的季节,用婴儿睡袋代替包裹是最适宜的方法,千万别将宝宝捆得严严实实的。出院后的健教指导:产妇产后42天内,应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哺乳期间宜用器具避孕,不宜口服避孕药。纯母乳喂养应坚持4~6个月。应及时为新生儿做好预防接种程序。

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明显增强,提高对新生儿哺育能力;还使少并发症发生率与新生儿发病率均明显降低,产妇健康知晓率、满意度均呈现大幅度提高。提高了计生工作服务质量,也加深了计生人员与孕产妇及家属关系的沟通。计生人员成为孕产妇的贴心人,人性化服务使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基层计生单位和人员的声誉进一步得到提高。总之,通过以上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产妇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孕产妇康复;同时也提高了计生人员专业理论水平,明确了满足孕产妇及家属的需要是基层计生工作的目标,使基层计生人员责任感进一步得到增强,服务方式从被动变主动,基层计生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基层计生人员自身价值也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作者:王丽香单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人民政府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7

【摘要】:胎膜早破(pRom)是围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给孕妇、胎儿或新生儿带来严重的后果。pRom可导致早产、围产期胎儿死亡、产后感染等几率增高,引起母体子宫盆腔感染、母体全身感染、胎儿肺部感染、败血症、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

【关键词】:胎膜早破分析护理

一、胎膜早破

1.概念

胎膜早破(pRom)是指胎膜在产前破裂,俗称破水。pRom在妊娠期满37周后发病率为10%,妊娠未满37周发病率为2.0%-3.5%。

2.并发症

pRom常导致早产、围产期胎儿死亡、宫内感染、产后感染等,其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母体子宫盆腔感染、母体全身感染、胎儿肺部感染、败血症、小肠结肠炎等。

二、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

引起pRom的原因较多,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胎膜发育不良

除了胎膜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妊娠早期孕妇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体内维生素C、微量元素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等缺乏,导致绒毛膜变薄,引起pRom。缺锌会导致机体对细菌的抑制降低,引起胎膜感染,发生pRom。此外,孕妇吸烟,也会引起胎膜的发育不良,导致pRom。

2.感染

近年来研究表明,宫腔感染和胎膜早破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且感染是导致pRom的最重要的原因。阴道内的细菌可上行感染羊膜,破坏胎膜基质,降低其弹性,引起pRom。

3.子宫颈功能不全

子宫颈功能不全以内口松弛和峡部欠缺为主要表现。在非妊娠状态下,子宫颈内口能够无阻力扩大到8号,即可诊断为子宫颈功能不全。

4.宫腔内压力异常

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常引起宫腔内压力不均匀,而双胎妊娠会引起宫腔内压力过大,因此宫腔内压力的异常是导致pRom的常见原因之一。

5.创伤、机械性刺激

这类因素包括医源性和非医源性两大类。前者包括多次的羊膜腔穿刺、多次引导检查、多次剥胎引产等;后者则主要指妊娠晚期的活动。

三、胎膜早破产妇心理状态的分析

1.情绪焦虑、紧张

通常发生pRom的孕妇都是急诊入院,可见阴道大量出血、流液,孕妇担心胎儿安全,精神极度紧张,感到不知所措、焦虑、恐惧等。

2.缺乏相应知识

产妇及其家属都不了解pRom或了解较少,不知道其危害与注意事项,担心会否影响胎儿的生产、存活、发育等,会否影响自身的健康和今后的性生活等,越烦越乱。

3.自责、悲观的心态

许多发生pRom产妇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是自己的疏忽造成的,因而自怨自责,甚至有些产妇家属也会埋怨产妇,尤其是在家庭矛盾、经济条件不宽裕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这种情绪会愈演愈烈。

四、针对胎膜早破的护理

1.对胎膜早破的判断

1)症状

注意观察产妇是否有阴道出血或者排液的现象,量可多可少,呈持续性且持续时间不等,且常与孕妇的变化相关,护理人员应格外注意。

2)体征

在怀疑发生pRom时,应立即检查有无相应体征以明确判断。

孕妇仰卧位是能见到阴道口有液体流出,若无液体流出可做肛查,上托阴道后穹窿或是孕妇改变,都会引起阴道口流出液体,所流出的液体稀薄,可混有胎粪或胎脂。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辅助检查也有可能不见液体流出。

2.对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

pRom中早产率为20%,这严重影响了胎儿的存活率,应尽早发现尽早处理。

1)一般处理

一旦发生pRom,首先要求产妇绝对卧床休息,宜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要求孕妇臀部抬高,尽量减少活动,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干燥。根据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生活护理例如协助床上进食、大小便、个人卫生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需求。

2)胎儿监测

发生pRom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如胎心、胎动、羊水情况(量、色、味及粘稠度等)等。定期行B超检查,了解胎儿宫内情况。正常胎动为3-5次/h,每日三次,定时测量。正常胎心为120-160次/min。羊水正常应为无色透明的稀薄液体。若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上氧,嘱患者取左侧卧位,监测胎心。

3)密切观察

对于pRom患者,在其住院期间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阴道分泌物情况及其他症状体征等。若患者体温高于37.5℃,心率快于120次/min,阴道分泌物有异味或呈脓性分泌物,表示感染可能,应及时处理。保持孕妇外阴的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外阴,每天2次,勤更换消毒会阴垫,尽量避免和阴道的检查。

4)用药护理

谨遵医嘱对患者食用相应药物,如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硫酸镁(抑制宫缩)、抗生素(防止感染)等。在用药之前应,告知患者相应情况,如使用该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口服药物,最好能每次按时提醒患者用药,如不能也应为患者准备服药单,嘱患者或其家属按单服药。静脉滴入的药物,应选用留置针输液,再以输液泵控制滴速。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尿量,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封管,留置3—5天。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滴入速度,确保血药浓度,另外,准备10%的葡萄糖酸钙,以备用解毒。

3.对胎膜早破的心理护理

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许多pRom患者刚入院时,由于担心胎儿安全,通常会有精神极度紧张、不知所措、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安慰,并耐心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缓解其紧张、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为“医患关系”打好基础,以便患者能在治疗时积极配合,取得理想的疗效。另一方面,许多发生pRom产妇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是自己的疏忽造成的,因而自怨自责,甚至有些产妇家属出于相应知识的缺乏,也会埋怨产妇,导致产妇出现自责、悲观的负面心理。护理人员最好能与孕妇进行开放式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开解,并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取得其对患者的谅解,让孕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加强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关心、爱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信任、被理解,在和谐的氛围中建立一种医患间的同盟关系。可经常与患者交流,借此了解患者心理情况,评估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适应院内生活,鼓励患者树立乐观心态,让患者能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接受治疗。

3)做好健康宣传教育

嘱咐孕妇绝对卧床休息,采用左侧卧位,指导并协助家属为患者翻身、擦背、按摩等,保持患者身体干爽和床单的整洁,防止褥疮的发生。提醒孕妇注意增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嘱咐患者注意清洗外阴,保持外阴的干燥、清洁。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如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等症状,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4.预防措施

对于pRom的预防,可以从多方面入手: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2)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均衡;3)孕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4)防止感染,避免腹压增加。

参考文献

[1]胡蓓敏.胎膜早破273例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03).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8

[关键词]妇女;生殖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R1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2)04-0022-02

thesurveyofwomen'sreproductivehealthinmerlinstreet:ananalysisof1768cases

HUJinghua

DepartmentofGynaecologyandobstetrics,meilinHealthCenterofninghaiCounty,ninghai3156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women'sreproductivehealth,analysisofdiseaseofdepartmentofgynaecologychangerule,makeinterventionmeasures,thispaperdiscussesthedemandforreproductivehealthservices.methodsinmarch2008tomarch2011merlin1768casesofwomenstreetinstitutesofreproductivehealthsurvey.Resultsallof1768casesinwomen,detectionofgynecologicaldiseasesin892cases,prealencewas50.45%,amongthemwithtwogynecologicalproblemsaccountedfor25%ofthetotalnumberofpeoplewithtwoormoreofthetotal11%gynecologicaldiseases.Conclusionwomen's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wassevere,shouldcauseenoughattentiontoregularhealthcheckstofemalereproductiveguaranteeofhealthhasveryimportantmeaning.

[Keywords]women;Reproductivehealth;Survey

1994年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iCpD)把生育健康列为全球人口与发展的重大议题。而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tracinfection,Rti)的预防与控制被认为是生育健康的主要内容之一[1]。生殖道感染可以造成不孕、流产、宫颈癌、死胎、低出生体质量儿等后果。另外,生殖道感染还可以导致家庭破裂、被遗弃、离婚等社会性问题。很多情况下,生殖道感染对患者的影响远远超出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本调查探析了2008年3月~2011年3月梅林街道卫生院辖区内1768例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对2008年3月~2011年3月梅林街道卫生院1768例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选取笔者所在卫生院辖区内的社区正常体检妇女,年龄20~60岁,平均(39.7±11.2)岁,通过发放统一的生殖健康调查表,其中发放问卷2000分,有效回收1768份。

1.2方法

使用统一的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生殖道感染的确诊疾病包括: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慢性附件炎,诊断标准严格参照《妇产科学》[3]。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科疾病检出率

1768例妇女中,检出妇科疾病892例,患病率为50.45%。其中患有两种妇女病的占总人数的25%,患有两种以上妇女病者占总人数11%。见表1。

2.2妇科炎症与不孕发生率的关系

892例妇科疾病患者中,发生不孕者117例,占13.12%。其中子宫内膜炎,流产次数过多引起的不孕达30.77%。见表2。

2.3妇科疾病与职业的关系

妇科疾病与职业的关系,可见工人、农民及其他的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机关干部及教师、医务人员(p<0.05)。见表3。

3讨论

女性生殖道炎性疾病相当多见,包括阴道、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及盆腔组织的急慢性炎症,也往往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由于女性生殖道存在着自身防御机制,在正常情况下,少量病原体的侵入并不一定发病,而当机体健康状态下降或生殖道出现损伤时,防御机制遭到破坏或削弱,病原体便会乘虚而入,引起炎症反应。盆腔炎是女性StD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大约占20%[4]。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可发生盆腔炎。盆腔炎可导致不孕,单次发生盆腔炎可导致12%患者不育,发生二次盆腔炎,35%患者不孕。发生3次盆腔炎,可致75%患者不孕。主要原因为输卵管不通。盆腔炎症是导致输卵管阻塞并引起异位妊娠的最常见原因。慢性腹痛是盆腔炎的症状之一。这些疾病或者是直接引起的大批死亡,或者降低的活动能力,或者造成排卵障碍,或者改变受精卵输送通路的解剖关系和微环境,或者通过综合性因素而导致女性孕育困难或不能。因此,积极预防妇女生殖道炎症疾病,不仅可提高妇女整体的健康素质,也有利于预防不孕症[5]。

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妇女生殖健康保健工作,主要包括①开展全天候妇女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②开展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女职工保健、心理卫生等妇女保健工作,工作有计划、有总结。③开展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做好妇幼卫生的信息统计、分析总结、补漏和质控工作;掌握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和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干预措施。④制定辖区内妇女保健业务培训计划,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和讲座,定期开展业务交流。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培训讲座、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妇女保健科普知识。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指导;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讨论本辖区妇女保健工作计划,总结、交流妇女保健工作情况,部署工作任务;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妇女保健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减科炎症及疾病的发生,做好妇女保健工作[6]。丈夫作为妇女生活的另一半,对妇女生殖道感染起着双重性的作用,所以在预防工作中应将动员男性参与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丈夫如鼓励催促妻子及时就医,将有助于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的改善。

综上所述,生殖道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控制需要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7]。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配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会取得最佳效果。为此,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善妇女生殖健康的状况,除了大力推广妇女生殖健康教育服务,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外,各专业医学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应当组建专门的科研机构,开展稳定、长期、定点的跟踪研究,彻底改变目前这种分散的、一过性的研究现状,从而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信息。

[参考文献]

[1]张钦放,雷三惠.某县县直单位已婚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09-110.

[2]杨文方,李芬,于学文,等.陕西省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a):1963-1965.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0-265.

[4]XiaDY,LiaoSS,HeQY,etal.Self-reportedsymptomsof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samongruralwomeninHainan,China:prevalenceratesandriskfactors[J].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2004,31(11):643-649.

[5]许红珍.浙江省余姚市49490名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1:690-692.

[6]黄晓慧.“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控制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6,9(5):413.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9

【关键词】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妇科彩超宫内节育器妇科疾病

【中图分类号】R1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02-0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开展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健康普查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我市利用彩超进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已开展多年,现将5827例彩超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仪器:应用日本产阿洛卡alokaprosound6超声显像仪,挥头频率4mHZ,常规经腹实时扫描探查。

1.2对象:2013年9月16日到2013年11月11日,我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以垂直通知管辖范围,电视,宣传纸等形式进行了通知。因我们是无偿的公益性事业,多年来对下岗、无业、社区的一直是免费进行妇科彩超检查。城区应查已婚育龄妇女7110人,其中查了5827人,普查率81.95%。未检查者主要为外出打工,下岗职工或破产单位的职工,或未看到通知者。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9岁,平均37岁。

1.3测定方法[1]1104:受检者适度充盈膀胱(以子宫底部能显示为度),取平卧位,于下腹部正中耻骨联合上缘腹中线先作纵向切面,使子宫全貌显示清晰,同时观察子宫位置、大小、形态及宫壁、内膜、宫腔内回声,适当调整增益控制键,注意保持图像回声均匀,尽量获得最佳图像。然后根据情况适度斜切扫查,进一步观察宫壁、宫腔及双侧附件区的回声。

2.结果

2.1接受妇科彩超检查的5827例已婚育龄妇女中,采取外用与口服避孕药具的是1696人(29.11%);绝育的57人(0.98%),子宫切除术后的3人(0.05%);皮下埋植的是41人(0.7%);有生育计划的305人(5.2%)(计划内现孕的63人);采取各种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妇女共3725人(63.92%),其中有不同程度下移共485例,约13.02%,本人经检查才知道脱落的26例,约0.7%。3725例宫内节育器的检查情况见表1

3.讨论

3.1B超能提高避孕节育措施安全有效率。妇科彩超因其简便、快捷、准确、无痛苦、无副作用、可重复操作等优点而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2]。彩超不论是在避孕节育措施随访中还是妇科疾病诊查中都有不可置疑的优势。利用彩超进行避孕节育手术后的随访,特别是在宫内节育器的术后随访中至关重要。因为宫内节育器在子宫内的位置与避孕有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彩超能够直观的看到宫内节育器在子宫腔内的位置。定期进行妇科彩超检查,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或采取其他避孕措施,减少了非意愿妊娠,避免了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保障了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

3.2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的3725例,放置最多的是宫形iUD,最少的是安舒iUD,其中下移率最高的是母体乐iUD,高达30.19%,下移率最低的是吉妮iUD,约1.18%。可见不同的宫内节育器其避孕有效率是不一样的,研究更加适用,适宜,更高成效,更低副作用宫内节育器,推广并使用好的宫内器对育龄群众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断提高宫内节育器的有效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3本组妇科彩超检出妇科疾病共1130例,总发病率19.39%。

3.3.1发病率最高的是子宫肌瘤,472例,约8.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发现35岁以上妇女约有20%子宫内有子宫肌瘤存在[3]。我们的检出率大大低于20%,与我们的检查年龄结构有关系。我们的年龄结构是22~29岁605人,约10.38%;30~39岁的2939人,约50.44%;40~49岁2283人,约39.18%。其中年龄段最集中的是35~45岁间,达4156人,占71.32%,大约是在1968年~1978年间出生。可见那是一个出生高峰阶段。

3.3.2第二位是盆腔炎性肿块305例,约5.23%,各种急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盆腔腹膜炎,都可在子宫直肠陷凹处形成盆腔脓肿,较多见[1]1137.我们的发病率是5.23%,可见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率还是很高的,要积极推进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

3.3.3不管哪种疾病,或是异常,都当面告知,对其进行正规全面的指导或治疗,对于不确定的,建议其经后复查或进一步检查或上级医院检查,以免贻误。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学习各种妇科疾病的正规治疗方法,不断学习高端的前沿的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提高治愈率。

3.3.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妇女的生殖保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妇科疾病较以前有大幅减少的趋势。但仍是威胁妇女身体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所以,减科常见病,多发病,对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都是非常必要的,措施上一是定期进行检查,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切实保障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二是加大妇科病常识的宣传和普及,多办讲座,多发宣传材料,以预防为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妇女多学习预防常识。从根本上减少发病,降低患病率,保护妇女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真正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04,1137

孕妇口腔保健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c)-138-02

剖宫产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的一种手术,它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剖宫产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水平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的目标。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剖宫产率仅为5%~10%,20世纪80年代后快速上升至30%以上,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医院的剖宫产率为40%以上,少数医院已超过60%,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国内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是有一定指征的,它并不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而是用来解决难产、保全胎儿和孕妇的生命的一种应急措施。由于存在对母婴健康的潜在危害,不能将其当作分娩的捷径,而应该根据产前检查的情况及医生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生产方式。然而人们的观察意识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因素的介入,导致剖宫产比率越来越大。

1医原因素

①高龄产妇比例增多,加上一些孕妇营养过剩导致新生儿体重超标,采取顺产的风险较大;②由于B超和胎儿监护仪的广泛应用,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巨大儿、臀位、假阳性均成为剖宫产的主要因素,巨大儿、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绝大多数可顺产,而孕妇、家属多不同意试产,臀位几乎都是在孕妇、家属的要求下进行剖宫产;③有反复流产、死胎的产史,婚后多年不孕,经多方面治疗得以妊娠的珍贵儿、试管婴儿,不愿意顺产分娩;④产妇及家属不愿让胎儿有任何围生期缺氧及产伤的风险;⑤许多孕妇对正常分娩存在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剖宫产的孩子更健康、更聪明,还有人认为剖宫产是有利于产妇和新生儿的最安全的生产方式,甚至有些孕妇担心自然分娩会影响形体;⑥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分娩的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而要剖宫产;⑦年轻的医生处理难产的经验不足、顺产助产能力下降,剖宫产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2社会因素

①产妇对自然分娩有恐惧的心理,认为剖宫产比顺产疼痛轻、安全,顺产会使阴道松弛而影响夫妻性生活,对剖宫产缺乏正确的认识。②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准婴儿的地位尤显重要。部分孕产妇及其家属担心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头颅受产道挤压而变形,影响胎儿的智力。③为求吉利,要求择日择时剖宫产分娩。④产妇受家庭、同事和亲朋好友的影响。⑤产妇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对剖宫产分娩的创伤认识不足。⑥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熟练、时间短,有些产科医生为避免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和承担医疗风险的压力,在适应证的掌握上尽量放宽标准。⑦有一些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论孕妇是否有剖宫产指征都进行剖宫产手术。

3指征因素

3.1危及胎儿

①血氧含量降低;②胎儿心率过低或过高;③子宫异常:子宫过小、瘢痕子宫或子宫畸形;④多胎妊娠;⑤子宫颈异常:宫颈口过松、孕妇患活动期生殖器疱疹感染;⑥胎盘及脐带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⑦发育异常。

3.2危及孕妇

①头盆不称:胎儿头过大,不能通过骨盆;②产程过长,如第二产程延长;③胎位不正:臀位、横位;④高龄产妇:年龄大于40岁;⑤孕妇处于危急状态:妊娠毒血症、先兆子痫、子痫、高血压。

4剖宫产的缺点

与顺产相比,剖宫产存在以下缺点:①剖宫产不仅容易导致产妇术后伤口感染,还容易造成肠损伤、腹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死亡率为正常分娩产妇的5倍。②剖宫产后远期并发症(如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明显高于顺产分娩[1]。③剖宫产对孩子的健康也有潜在影响,一些剖宫产的新生儿由于缺少旋转和必要的产道挤压过程而导致动作协调能力差,而且剖宫产的新生儿有可能发生湿肺、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的会影响生长发育。④剖宫产引起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术后盆腔粘连、邻近器官损伤(膀胱、输尿管、肠腔等)、胎儿损伤(皮肤损伤、骨折等),产后出血比阴道分娩出血高8~9倍,产褥感染率高10~20倍,还可致胎儿医原性早产,容易感染和并发剖宫产综合征等[2]。⑤过高的剖宫产率不但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反而使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升高[3]。⑥剖宫产术后产妇住院时间长,费用较高。

我们应全面、客观地评价剖宫产术,既知其利,也知其弊。由以上分析和对比可知,目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是不正常的,因此,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就成了当务之急。

5降低剖宫产的措施

为了减少对母婴的不利影响,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剖宫产率:①医疗卫生机构和媒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产前教育,普及科学分娩知识,充分说明剖宫产分娩利与弊的关系,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纠正人们认识上的误区。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无痛分娩、导乐分娩、家庭式产房,清除孕妇的恐惧心理,增加孕妇顺产分娩成功的信心,避免社会因素的干预。③医务人员更要有服务观念,提高产科整体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取得孕产妇及家属的理解。④医疗卫生机构应提高助产技术质量,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把剖宫产率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制订和完善各种相应制度、操作规范、质量标准、评价机制等。⑤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医务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妇为中心,变“医疗化分娩”为“人性化分娩”,让分娩回归自然。⑥提高产科医生的责任心、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使之能够对产妇系统细致的观察,及时、正确地判断有关指征。比如对无任何相关高危因素存在的“胎儿窘迫”需做多方面分析,可能是胎头在迅速下降过程中受压而产生一过性的胎心变化,应予吸氧、改变等处理,待胎心恢复正常后可继续阴道分娩。若胎心异常持续时间不长,胎心基线变异正常,胎儿多无窒息表现[4]。臀位在一般孕妇骨盆大小正常,估计胎儿体重不超过3500g,单臀或完全臀先露、儿头无仰伸状态且助产者又有臀位接产的实践经验时,经顺产分娩还是安全的。力求做到不盲目增加手术率,又不延误治疗,这样,以胎儿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可以明显下降。⑦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围产保健、孕期监测,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增进孕期保健知识,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爱母行动,口号就是“减少干预,回归自然”,明确规定“除有医学指征之外,对产妇不使用药物镇痛和手术”,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下降,让我们的生育活动真正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王文.剖宫儿综合征的形成与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5,16(5):276-277.

[2]李巨.产科理论与手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14-726.

[3]邬小龙,吴金贵,潘琼,等.剖宫产率与围产儿病死率相关性探讨[J].中国应用妇产科杂志,2002,11(1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