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传输介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4:23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1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0引言

       局域网的作用已从最初的主机连接、文件和打印服务,转向围绕着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大数据流应用、intranet、www浏览、实时音频/视频传送等服务,日益庞大及增长的数据流持续增加了网络负荷。同时,由于基于工作组或部门级的服务器解决方案被企业级服务器所替代,促使数据流向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络主干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这些都促使局域网络技术从网桥技术、主干路由技术向局域网交换技术过渡。交换技术的发展为局域网交换机提供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也极大地促进了局域网交换机技术与产品的更新换代。

       1局域网的定义

       从直观来说,网络就是相互连接的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的集合,计算机通过网线、同轴电缆、光纤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起来,使资源得以共享,每台计算机是独立自主的,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

       按地理位置分类,我们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是网络分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量参数,因为不同规模的网络将采用不同的技术。

       所谓的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简称Lan),是指范围在几十米到几千米内办公楼群或校园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局域网可以容纳几台至几千台计算机。按局域网现在的特性看,计算机局域网被广泛应用于校园、工厂及企事业单位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的组网方面。

       2局域网的特点

       大家知道,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络,它仅提供通信功能。局域网包含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所以连到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必须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才能组成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连接的是数据通信设备,包括pC、工作站、服务器等大、中小型计算机,终端设备和各种计算机设备。

       由于局域网传输距离有限,网络覆盖的范围小,因而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计较小;数据传输率高(可到10000mbps);传输延时小;误码率低;价格便宜;一般是某一单位组织所拥有。 

       3按传输介质分类 

       按照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类,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某个局域网通常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比如目前较流行双绞线,而城域网和广域网则可以同时采用多种传输介质,如光纤、同轴细缆、双绞线等。

       有线网络

       有线网络指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有线介质来连接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双绞线联网是目前最常见的联网方式。它价格便宜,安装方便,但易受干扰,传输率较低,传输距离比同轴电缆要短。光纤网采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传输距离长,传输率高,抗干扰性强,现在正在迅速发展。

       无线网络无线网络采用微波、红外线、无线电等电磁波作为传输介质。由于无线网络的联网方式灵活方便,不受地理因素影响,因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组网方式。目前,不少大学和公司已经在使用无线网络了。无线网络的发展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有:低功率的无绳电话系统、模拟蜂窝系统、数字蜂窝系统、移动卫星系统、无线Lan和无线wan等。

   4按拓扑结构分类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的相互连接的几何形式。按照拓扑结构的不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等。

       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各节点在接收信息时都进行地址检查,看是否与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则接收网上的信息。

       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

       环型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由网络中若干节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种结构使公共传输电缆组成环型连接,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信号通过每台计算机,计算机的作用就像一个中继器,增强该信号,并将该信号发到下一个计算机上。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0引言

局域网的作用已从最初的主机连接、文件和打印服务,转向围绕着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大数据流应用、intranet、/company/">企业级服务器所替代,促使数据流向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络主干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这些都促使局域网络技术从网桥技术、主干路由技术向局域网交换技术过渡。交换技术的发展为局域网交换机提供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也极大地促进了局域网交换机技术与产品的更新换代。

1局域网的定义

从直观来说,网络就是相互连接的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的集合,计算机通过网线、同轴电缆、光纤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起来,使资源得以共享,每台计算机是独立自主的,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

按地理位置分类,我们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是网络分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量参数,因为不同规模的网络将采用不同的技术。

所谓的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简称lan),是指范围在几十米到几千米内办公楼群或校园内的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局域网可以容纳几台至几千台计算机。按局域网现在的特性看,计算机局域网被广泛应用于校园、工厂及企事业单位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的组网方面。

2局域网的特点

大家知道,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络,它仅提供通信功能。局域网包含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所以连到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必须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才能组成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连接的是数据通信设备,包括pc、工作站、服务器等大、中小型计算机,终端设备和各种计算机设备。

由于局域网传输距离有限,网络覆盖的范围小,因而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计较小;数据传输率高(可到10000mbps);传输延时小;误码率低;价格便宜;一般是某一单位组织所拥有。

3按传输介质分类

按照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类,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某个局域网通常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比如目前较流行双绞线,而城域网和广域网则可以同时采用多种传输介质,如光纤、同轴细缆、双绞线等。

有线网络

有线网络指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有线介质来连接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双绞线联网是目前最常见的联网方式。它价格便宜,安装方便,但易受干扰,传输率较低,传输距离比同轴电缆要短。光纤网采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传输距离长,传输率高,抗干扰性强,现在正在迅速发展。

无线网络无线网络采用微波、红外线、无线电等电磁波作为传输介质。由于无线网络的联网方式灵活方便,不受地理因素影响,因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组网方式。目前,不少大学和公司已经在使用无线网络了。无线网络的发展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有:低功率的无绳电话系统、模拟蜂窝系统、数字蜂窝系统、移动卫星系统、无线lan和无线wan等。

4按拓扑结构分类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的相互连接的几何形式。按照拓扑结构的不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等。

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各节点在接收信息时都进行地址检查,看是否与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则接收网上的信息。

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

环型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由网络中若干节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种结构使公共传输电缆组成环型连接,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信号通过每台计算机,计算机的作用就像一个中继器,增强该信号,并将该信号发到下一个计算机上。

蜂窝拓扑结构

蜂窝拓扑结构是无线局域网中常用的结构。它以无线传输介质(微波、a卫星、红外线、无线发射台等)点到点和点到多点传输为特征,是一种无线网,适用于城市网、校园网、企业网,更适合于移动通信。

在计算机网络中还有其他类型的拓扑结构,如总线型与星型混合、总线型与环型混合连接的网络。在局域网中,使用最多的是星型结构。

局域网的发展趋势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3

关键词:网络通信技术;实践;应用分析;趋势

1引言

随着我国网络的大力普及和全面覆盖,网络通信技术也在各个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根本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几十年的风雨中发展极为迅速,在我国上世纪末期至今,通信技术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其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的各个角落,固定电话、手机、ipad、计算机等多种通信设备纷纷登场,极大地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在丰富了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

2网络通信技术概述

网络通信技术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一些网络通讯设备完成采集、收发、运算和传输各种数据和视频、音频资料,最大限度使人们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通信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即光纤通信和电信号通信,电信号通信又可以分为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在网络通信技术中数据传输中,是通过网络数据包传输介质来进行信息传输交换的,各个传输通信模块和数据处理单元共同参与数据传输的过程[1]。国内的网络通信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有通信模块、通信介质和数据通信组成。通信介质是网络传输数据信息通信的媒介,是传输数据的唯一载体。通信介质主要有无线介质和有线介质,其中有线介质是我们常用的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

3网络通信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3.1ip网络电话

ip网络电话是互联网的衍生物,它诞生于网络通信的发展中,也是网络通信技术的一种手段,在我国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ip网络电话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现实生活中。ip网络电话其突出优点在于通话费用低廉,尤其在国际长途通话中,如果通过ip进行网络电话通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通信的成本。由于其使用成本低,因此受到广大互联网用户的青睐,进入到了更多人的生活中,并且迅速的普及开来ip网络电话由于其使用廉价的优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成为传统的电话通信方式的有力竞争对手。ip网络电话是依据国际互联网协议之下的所开通的网络电话业务,它主要通过internet进行电话通信,实现即时音频交换传输。ip电话主要组成部分有三个包括:电话,Gateway和网络运营商。电话就是我们常用的电话设备,Gateway是internet与电话网、一线通网之间的连接设备,通过Gateway就可以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数据包然后进行路由寻址和拨号寻呼,网络运营商主要进行ip通信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对每个ip用户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并通过记录详细的联网时长,保证对用户费用的合理收取。

3.2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建是所由设置在被检测区域内众多小型微型传感器组成节点网,主要经过无线通信使之组成复杂的检测、数据传输、信号显示的综合网络系统,其所需完成的任务是对信号源的感知、数据采集和数据加工处理,对网络覆盖区域中综合信息的采集与传输。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其高效的工作将物理世界的信息与数字化技术连接起来,彻底改变了人与物理世界的交流方式。通过此项技术人们就可以借助传感网络间接的感知物理世界,从而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提高了与自然的交互能力。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到今天主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已经广泛应用第四代传感器作为网络节点,通过其可以完成监测区域内的对电流强度、电磁强度、噪声大小、辐射强度、空气成分、压力、位移目标的长度、速度和位移方向等许多内容,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给管理节点[2]。鉴于技术水平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wSn技术的普及应用还需较长的时间。但随着CpU微小化和性能的高效化,有些许小规模的wSn已经在工业生产中进行试用。

3.3RFiD识别

RFiD识别技术也是网络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方面,一套完整射频识别主要组成部分有数据读取部分和数据传输两个系统,其工作原理是由数据读取系统发射特定频率的电波能量给数据传输系统,用来驱动数据传输系统的集成电路将部之iDCode输出,此时数据读取系统便接收此iDCode[2]。数据读取系统的主要优点表现在可以不用电源、无线传输、免刷卡避免污染,且由于晶片密码的唯一性使得无法克隆,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RFiD的应用分布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常见的应用有单硅体晶片、防器晶片、小区门禁管理、生产流水线自动化、停车场管制。在物流货运方面,通过RFiD系统就能够完成对货物运输在途追踪,自动化信息采集、仓储应用、航空信息采集、港口应用等多个方面。

4结束语

网络通信技术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上述阐述之外,还在其它生产、生活、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电力线路方面、航海导航、海上作战系统等都有着特殊的用途。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网络通信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生活方式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国家需要投入适当的财力、物力来支撑网络通信技术技术的向前发展,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契机、注入新的社会元素。

[参考文献]

[1]王丽华.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现状[J].电脑技术,2011.12.

[2]李向忠.网络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J].网络与计算机技术,2012.7.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4

相关热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在给我们学习与生活条件带来更大方便的同时,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将会更加的紧密和快速。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传输媒休连接的多部计算机组成的系统,使登录其上的所有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计算机网络如按网络的组建规模和延伸范围来划分的话,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我们经常用到的因特网(internet)属于广域网,校园网属局域网。

 

2局域网

 

2.1局域网(Lan)

 

局域网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是在较小区域内互联各种通信设备的一种通信网络。这里“某一区域”是指同一办公室、同一建筑物、同一公司和同一学校等,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扫描仪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2.2、局域网的特点

 

(1)覆盖的地理范围较小,一般为10m~10km(如一幢办公楼,一个企业内等),通常为一个单位所拥有。

 

(2)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率(通常为1~20mbps,高速局域网可达100mbps)。

 

(3)具有较低的误码率,一般在10-8到10-11之间。

 

(4)具有较低的时延。

 

(5)通常多个站共享一个传输媒体(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6)通常使用分组交换技术。

 

(7)通常使用的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环型或树型。

 

(8)可支持的工作站数可达几千个,各工作站间地位平等而非主从关系。

 

(9)支持多种媒体访问协议(令牌环、令牌总线和CSma/CD)。

 

(10)能进行广播(一站发所有站收)或组播(一站发一组站收)。

 

2.3、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就是网络中计算机、缆线以及其他通信部件构成的几何布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有多种类型,并且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涌现与完善。

 

(1)总线型(Bus)

 

将各节点的设备用同一根网线连接起来,所有主机共享同一通信介质,如图1。在总线电缆上任何一处的松动和脱离都会引起网络无法运行,且由于布线问题故障的定位及修复比较困难,维护比较困难。

 

(2)星形(Star)

 

星型拓扑网络以中央节点为中心,由中央节点与其他节点相连接组成,如图2。中央节点机一般为集线器或交换机,除了中心节点之外的任何节点故障或节点的增减都不影响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工作,从而实现了网络便于维护、便于管理的优越性。

 

(3)树形(tree)

 

当一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端口数量不足以连接所有的计算机或者需要联网的计算机分布比较分散,可以再串联第二级星型网络,如图3所示,这就是树形拓扑结构。

 

(4)环形(Ring)

 

网络中各节点通过环路接口,链接到一条首尾相连的闭合环形通信线路中。环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网络传输。

 

2.4局域网的传输媒体

 

网络要求把各个独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这样就必然要求有一种介质将计算机连接起来,这就是传输介质。局域网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种,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有线介质的,因为它的稳定性高,连接可靠,无线介质只是在特殊环境下才使用的传输方式。常用的有线介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双绞线:双绞线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

 

(2)同轴电缆:以硬铜线为芯,外包一层绝缘材料。这层绝缘材料用密织的网状导体环绕,网外又覆盖一层保护性材料。同轴电缆有许多种不同的规格,最常用是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

 

(3)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相比具有高速度、长距离、细芯线、高成本等特点。

 

2.5、局域网的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主要是指硬件系统,各种网络设备之间是有着相互关联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每一部分在网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设备通过一定的形式连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网络设备主要包括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传输介质等。

 

(1)网卡:(niC)也称网络适配卡或网络接口卡。网卡作为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接口,是不可缺少的网络设备之一。网卡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网卡,不同速度的网络需求也要使用不同的网卡。如根据带宽来分的话,有10mbit/s网卡、10/100mit/s自适应网卡和1000mbit/s网卡;如按总线分,有iSa总线、pCi总线、pCmCia总线网卡等。

 

(2)交换机:也称交换式集线器,是专门设计的,使各计算机能够相互高速通信的独享带宽的网络设备。作为高性能的集线设备,随着价格的不断降低,交换机已逐步取代了集线器而成为集线设备的首选。由交换机构建的交换式网络系统不仅拥有高速的传输速率,而且交换延时很小,使得信息的传输效率大大提高,适合于大数据量并且使用非常频繁的网络通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多媒体和数据传输网络。

 

交换机具有很强的网络管理功能,它能自动根据网络通信的使用情况来动态管理网络,因为交换机采用了独享网络带宽的设计。

 

(3)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因此它可以在网络层交换和路由数据帧,访问的是对方的网络地址。有连接不同的网络物理分支和不同的通信媒介、过滤和隔离网络数据流及建立路由表,还有控制和管理复杂的路径、控制流量、分组分段、防止网络风暴及在网络分支之间提供安全屏障层等到功能。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5

关键词:光纤通信电力传输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047-01

随着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事业也不断呈现新的发展,逐渐增强的通信技术与通信能力,也使得光纤通信的发展要有更高的标准。计算机网络化和传输网络化的形成,是信息时代越来越重要的通信技术手段。而光纤通信无疑是这样一种满足高速率、大容量传送网要求的传输介质。光纤网络的快速性和有效性能够实现长距离的传输需求,因此需要光纤光缆有着良好的技术特性,这样才能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电力传输现状

由于电力电网系统大力发展的根本需求,大容量和长距离的输送成为电力传输的发展态势。如何在电力通信传输网络中,达到安全网输、高效运行、经济核算最优化,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输电线的继电保护信号传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输接口形式也使得光纤光缆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电力通信网络的构成一般是由通信站调度所――通信枢纽站――调度所组成,以及其中之间的局部通信网。与同轴电缆相类似,光纤光缆也没有网上屏蔽层,只是中间的玻璃芯作为光传输的介质。单模光纤中芯的直径在3mm-9mm,而多模光纤大概在25mm-50mm,与普通人的头发差不多粗细。芯的包着一层低折射率的玻璃外套,再外面是一层塑料外套,这样可以使光纤保持在芯内,扎成束。外面的外壳保护芯则是用石英玻璃做成,而且具有很小的横截面积的同心圆柱体,因为这个圆柱体易于碎裂,所以外面有一层保护层。

2、常用光缆介绍

常见的光缆有浅水光缆、生态光缆、微型光缆、架空地线光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等等。而在实际的电力传输通讯网络中,架空地线光缆和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光缆的应用。(1)架空地线光缆:pBt是架空地线光缆的光纤单元,一层不锈钢管套在塑料管外。有更周全的设计就在套管和钢管中间加一层热塑胶,激光焊接不锈钢管可达十多公里,光纤可以在这样的多层防护中获得充足的机械性保护,也能有效地保护电力传输线路中的通信光纤单元。光缆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都可以避免损害,并且能够保证光纤单元不被破坏。所以,在电力通信中架空地线光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替换现有地线,进而改造光通线路,提供最佳保护,提供抗雷保护等等。(2)全介质自承式光缆:这种光缆对电磁和雷电都有优良特性,并且外径不大重量也轻,能够非常轻便地适用于架空或者其他复杂地形的情况,尤其是强电场合。所以,在电力通信网络中全介质自承式光缆也得到大量的应用。此外,它对抗电磁干扰方面的优异性能也越来越被电力通信传输所运用。总体来讲,全介质自承式光缆还有一些优点,如无金属、避雷击、全介质,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环境适应性强、抗张强度高还有防弹性能,小径可以减少风力的荷载进而保证传输的稳定性。随着今后电力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光缆的性能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有效信号传输的前提下,提高光缆的耐性和抗性,减少光缆的重量和外径,是下一步研究要改进的课题。

3、通信传输技术瓶颈

虽然我们的电力通信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简单罗列一些瓶颈问题。

(1)薄弱的通信网络结构。树状和星形结构是目前国内电力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相对来说网络的互联性比较差,难以达到自愈环的境界。(2)电路有效利用率低。由于逐级复接和分接这样的固有缺点,导致话路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下降,进而浪费了电路的利用率。(3)网络接入系统不强。以话音传输和交换的通信网络中,一般用电客户接入的大多是普通的铜线缆,这样的线缆不利于高数据信号传输。(4)不健全的网络管理。真正完善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只能是各自为营的网络管理系统,难以形成有效的通信网络管理。(5)设备老化和落后问题。年岁日久,通信设备元件设备难免老化,进而就容易出现设备运行不稳定,设备质量出现问题的现象,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4、光纤光缆技术的发展

随着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力通信应用也在基于电力系统的前提下,开放对社会的服务。首先是一个内部市场的建立,确保有一个能适应多种业务需要的高速稳定、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和综合输送平台,确保有一套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执行体系,建立起经营和服务体制,逐步积累经验,为全面的市场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电力系统的优势资源建立起内部系统的信息传输高速公路,加快业务网络和支撑网络的建设开发,提高我们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准。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虽然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不断推进企业前进,但是现在的竞争仍然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加强专业人才和服务人才的培养,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建设一支有技术、懂管理、精经营的电力通信队伍,提高电力通信行业的服务水准,是我们在开发现代通信技术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洁平.电力通信网运行方式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钟林坡.电力通信光纤传输网络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9,(11).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6

信息时代下最具有竞争力的市场是互联网相关产业,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市场中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各种功能性的互联网产品,而基于此不可或缺的便是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实现互联网产品使用的连接枢纽。现代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而通讯技术显然是直观重要的一个项目,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是实现网络通讯的必然手段。

光纤是一种传输介质,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已经出现便成为通信技术应用的首要选择,主要是基于其自身的优势,例如,传输速度快、传输安全性高等。本文中所要讲述的便是基于光纤传输介质,出现的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光线通信传输技术的概述

1.1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概念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实现,是以光波为主要信息承载,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1]。光纤通讯系统的构成主要有光源、光纤、光检测器。光纤通讯传输技术的核心构成是光纤,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实现,通常是将目标信息输入到发送端,在基于信息处理手段将信息承载到载波中,载波成为信息的载体,最后经由传输介质将信息进行调制解调,发送至接收端,在有接收端进行信息的解调,完成整个传输过程。其中使用到的主要硬件是光纤,主要技术是载波与调制解调技术。

1.2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优势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与其他通信技术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使用的传输介质,基于光纤通信传输技术采用的是光纤介质,所以此传输技术具备光纤介质的独特优势[2]。光纤是经由硅石玻璃材料所制,与传统中使用到的铜芯介质成本付出上有所降低;同时光纤的另一个优势是传输的带宽较大,所以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传输频带较宽,信息承载量较大;另外光纤介质极大的延长了信息传输长度,以及传输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光纤通信传输结束的价值;光纤由于其自身的使用材质,使其不易被腐蚀,所以可靠性有所提升,而石英的使用也使其抗干扰性有所提升。

二、光纤通信传输主要技术

2.1光波分复用技术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一项核心技术是广波分复用技术,也是使用范畴最为广泛的一项光纤通信技术。广波分复用技术的实现是基于多束激光的途径,在一条光纤上对不同的波长的广波进行同时传输。单模的光纤介质在使用的过程中损耗较低,而此技术便是有效的利用到这一优势,将光纤设计出多种独立的彼此互补干扰的通信道,在基于这些信道实现信息的传输,作为信号载波的广波,之间存在不同的波长,通过波分复用器将这些信号光载波与发送端进行信息处理,同时传输到同一光纤内进行信息传输,在使用波分复用器在接受端将其分开。

2.2光纤接入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稳固,多数的接入端的设备多为电气设备,例如,计算机设备、传真机等,需要在局端与用户接入端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所以光纤接入技术就成为必须的技术,光纤接入技术的光纤通信结束包含了光源、光纤、光检测器,其中光源是发送端所必备的,在进行电信号作用下转化为相对应的光信号,进而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之间的调节,是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主要技术。

三、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使用范畴

3.1无线回传网络的使用

无线回传网络所指的是链接在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网络,其职能是实现基站与无线核心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任务。传统的无线通信中,语音业务属于无线回传网络的主要任务,运行速率稳定,对贷款的需求较小。现代无线通信技术是基于传统通信技术的创新,也就是现代多数人所使用的3G与4G业务。

现代无线通信业务对于数据带宽与传播速度以及安全质量都加深了要求,而光纤通信传播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现代无心通信业务的需求。现代无线回传业务使用光纤接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传播速率以及传播带宽,满足现代无线业务对速度与大容量的需求。

3.2电力系统的使用

光纤通信技术逐渐向高速传输方向发展。信息的大容量传输所基于的理论是将不同波长的信号放在同一组光纤上进行传输,与此同时实现高效率的传输效果,如此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光纤传输的承载能力。现阶段,光纤传输系统已经被使用在电力系统之中,但部分电力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光纤的色散较为敏感,所以此技术不能够全面的使用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证实其可行性。

光纤传输技术使用在电力系统中,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信号传输效率与智联,同时在实现大容量传输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成本的控制。

四、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具体应用

4.1波分复用技术方面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也被赋予了一定的防线,需要其向大容量与高速方向发展,并要求其能够实现更长距离的运行。现阶段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下,通过光复用使用所实现的传输容量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按照其需求市场的发展速度而言,显然是不足以应对的,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在容量上予以提升。就现代所研制的波分复用技术看来,其具有更大的开发空间,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相关参与研究者,将主要开发方向至于技术发展方向。

4.2光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与光纤通信技术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被称之为光交换技术。在传统的通信网络实现过程中,是经由金属线路进行电子信号的传播,再经由交换机等设备进行信号的转换,完成信息的传播过程。采用光纤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光信号传播信息,光信号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直接进行信息的传播,不需要进行信息的转变。光信号传播方式将是未来光纤技术中光交换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现阶段国内对于此项技术的开发尚不成熟,仍需要依托于其他方式进行光信号的交换,实现过程不具备科学性,因此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光交换技术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五、结论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7

【关键词】无线网络wi-Fi接入点

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采用无线电信号做资料的传输。他们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科技,并且采用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得到美军和盟军的广泛使用。这项技术让许多学者得到了一些灵感,在1971年时,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被称作aLoHnet的网络,可以算是相当早期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它包括了7台计算机,它们采用双向星型拓扑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上。从这时开始,无线网络可说是正式诞生了。

从最早的红外线技术到被给予厚望的蓝牙,乃至今日最热门的ieee802.11(wiFi),无线网络技术一步步走向成熟。然而,要论业界影响力,恐怕谁也比不上wiFi。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的缩写)为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wi-Fi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年,其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hoc)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Station,BS)或者访问点(accesspoint,ap)的协调下进行。

下面介绍一下wi-Fi联接点网络成员和结构:

站点(Station),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基本服务单元(BasicServiceSet,BSS)。网络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最简单的服务单元可以只由两个站点组成。站点可以动态的联结(associate)到基本服务单元中。

分配系统(DistributionSystem,DS)。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medium)逻辑上和基本服务单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开的,尽管它们物理上可能会是同一个媒介,例如同一个无线频段。

接入点(acesspoint,ap)。接入点即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统的功能。

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ServiceSet,eSS)。由分配系统和基本服务单元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是逻辑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分配系统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关口(portal),也是一个逻辑成分。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络联系起来。

这儿有3种媒介,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以及和无线局域网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网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们可能互相重迭。ieee802.11只负责在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上的寻址(addressing)。分配系统和其它局域网的寻址不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

ieee802.11没有具体定义分配系统,只是定义了分配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Service)。整个无线局域网定义了9种服务,5种服务属于分配系统的任务,分别为,联接(association),结束联接(Diassociation),分配(Distribution),集成(integration),再联接(Reassociation)。4种服务属于站点的任务,分别为,鉴权(authentication),结束鉴权(Deauthentication),隐私(privacy),maC数据传输(mSDUdelivery)。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8

关键词:宽带接入网;宽带业务;宽带网络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8-0510(2008)12081-03

1、引言

宽带是指在同一传输介质上,使用特殊的技术或者设备,可以利用不同的频道进行多重(并行)传输,并且速率在256Kbps以上。至于到底多少速率以上算作宽带,目前没有国际标准,这里我们按照约定俗成和网络多媒体视频数据量来计量为256K。

2、宽带主干网技术

2.1千兆以太网技术

最高传输速率为1Gbps,与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向下兼容。在传输介质上由绞线发展为光纤,传输距离(在尤巾继条件下)最远可达20Km。这样,在传输距离上已不再受传输介质的限制,可以满足城域网的需求。而且,因为世界上80%的网络节点均为以太网形式,所以光以太网和现有网络形式有最好的兼容性。以太网具有设备便宜,组网成本低,便于运维的特点。所以非常适合传输大带宽、低利润的数据业务。特别适合小型城市的城域网建设。

2.2ipoveratm

融合了ip和atm的技术特点,基本原理为:将ip数据包在atm层全部封装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传输。当网络中的交换机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它首先根据ip数据包的ip地址通过某种机制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以后的ip数据包将在此虚电路上以直通方式传输。采用信元传输和交换技术,减少处理时延,保障服务质量,使其端口可以支持从e1(2mbps)到Stm-1(155mbps)、Stm-4(622mbpS)、Stm-16(2.4Gbps)的传输速率。

2.3ipoverSDH技术

它使用链路及ppp协议对ip数据包进行封装,把ip分组根据RFC1662规范简单地插入到ppp帧中的信息段中,然后再由SDH通道层的业务适配器把封装后的ip数据包映射到SDH的同步净荷中,再经过SDH传输层和段层,把净荷装入一个SDH帧中,最后到达光层,在光纤中传输。采用高速光纤传输,以点对点方式提供从Stm1到Stm64甚至更高的传输速率。其中ipoverSDH技术也简称为poS技术,也就是将ip包直接封装到SDH帧中,提高了传输的效率。

3、宽带接入技术

3.1铜线接入

3.1.1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

aDSL属于铜线接入技术,是以铜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点对点传输技术。它是一种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即用户线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同,根据用户使用各种多媒体业务的特点,上行速率较低,下行速率则比较高,特别适合传输多媒体信息业务。

aDSL技术为家庭和小型业务提供了增强带宽的标准方式,国际电信联盟公布的G.Lite或aDSLLite标准规定的下行带宽为1.5mbs,上行带宽为384Kbps,前者大约是现有拨号模拟调制解调器的50倍,为此实际上与网络建立了两个连接,它们分别用于电话和数据业务,并可同时打开和连续使用。

3.1.2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VDSL)

VDSL是aDSL的升级,是DSL技术根据HDtV、视频会议以及对称/非对称业务的需要而发展的技术。该技术是在94年下半年提出。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双绞线上实现比aDSL更高的传输速率。VDSL提供了更高的带宽,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它除了支持与aDSL相同的应用外,还支持包括高保真音乐、高清晰度的电视,多通道视频业务、mpeG-2图象等,是真正的全业务接入(FSan)手段。它的特点是传输速率快,有效距离短,速率可变自适应。并可以按照要求配制成对称和非对称两种传输模式。

3.2光纤同轴(HFC)接入技术

Cabelmodem是一种基于光纤一同轴混合网(HFC)基础上的一种技术,可在不影响有线电视广播的频带内实现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入与访问。它的下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ps~30mbps,上行速率可以在512kbps以上。这种技术的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它只占用了有线电视系统可用频谱中的一小部分,因而用户上网时不影响收看电视和使用电话。

缺点是需要进行双向改造,带宽进一步扩展能力有限,而且无法建设独立的社区内部网络平台。

3.3以太网接入技术

原本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以太网技术。由于技术上的发展,使得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大为扩展,完全可以满足接入网和城域网数据通信的需求。由于具有性能价格比好、可扩展、易安装的特点,这一技术正在成为为企事业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的主要手段,目前全球企事业用户80%以上都采用以太网接入。

3.4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移动无线接入和蜂窝移动三大系列。

3.4.1固定无线接人

(1)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宽带特性,可用频谱往往达1GHz以上。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电信管理部门分配给LmDS的具体工作频段及频带宽度有所不同,其中大部分国家将27.5GHz-29.5GHz定为LmDS频段。我国则采用26GHz及38GHz。

由于该技术利用高容量点对多点毫米波进行传输,它几乎可以提俱任何种类的业务,如话音、数据及视频图像等,能够实现从64Kbps到2mbps,甚至高达155mbps的用户接入速率,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被认为是一种“无线光纤”技术。

(2)多点多信道分布式系统(mmDS)

mmDS不需要本地电信或有线广播公司的干涉就能够通过用户安装在屋顶上的天线为每位用户提供服务。

(3)自由空间光通信(FSo)

激光无线通信与以往的利用电磁波(radio)的无线通信相比,具有容量大、发射装置和功率小、不用政府特许证、对人体无影响等优点。但容易受到天气和障碍物的影响,一般用于近距离室内通信,如各种遥控信号的传递、微机间和手机间的数据通信等。现在开始应用到室外通信,但需要使用抗天气劣化的自适应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Fs0)使用光脉冲调制信号,按照FSo联盟的规定可以采用两个红外线波长:长波长1550nm和短波长800nm。以提供100、155和622mbps的数据速率。

3.4.2移动无线接人

(1)宽带无线局域网络(wLan)

无线局域网络是便携式移动通信的产物,终端多为便携式微机。其构成包括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p)和无线路由器等。目前最流行的是ieee802.11系列标准,它们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及购物中心等处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

(2)蓝牙技术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用于提供一个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解决方案。家庭信息网络由于距离短,可以利用蓝牙技术。

(3)无线atm网络

由于无线atm网络采用的无线传输信道与atm骨干网所采用的光纤传输信道具有很大的差异,一些新的问题,如介质共享性,广播性、较长的传输延时、较高的信道误比特率以及信道衰落的影响等等,必须加以解决。因而无线atm除了具有与atm相同的atm层、aaL层以及信令部分外,还要增加与无线通信有关的无线物理层(pHY)、介质访问控制层(maC)、数据链路控制层(DLC),以及相应的无线控制功能,这样才能在无线网络中实现atm服务。为支持对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控制,DLC协议常常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maC协议则一般采用信道动态分配算法来支持业务速率的可变。

3.4.3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是当前移动通信的主力军。它采用蜂窝结构,频率可重复利用,实现了大区域覆盖;并支持漫游和越区切换,实现了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不间断通信。从70年代起。它已经历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并开始进入第三代(3G),未来向超(Beyond)3G过渡。

3.5卫星接人

相对较少的上行数据(如对网站的信息请求)可以通过现有的modem和iSDn等任何方式传输,大量的下行数据(如图片、动态图像)则通过54m宽带卫星转发器直接发送到用户端,用户可以享受高达400kbps的浏览和下载速度。

3.5.1ipover卫星

这里的卫星主要指现阶段的c或Ku波段静止轨道卫星,可用于作为地面网中继的大型卫星关口站或VSat卫星通信网。这种方式主要是采用协议网关来实现。协议网络既可以是单独的设备,也可以将功能集成到卫星调制解调器中。它截取来自客户机的tCp连接,将数据转换成适合卫星传输的卫星协议(卫星协议是根据前面所述的针对卫星特点对tCp的改进),然后在卫星线路的另一端将数据还原成tCp,实现与服务器的通信。整个过程中,协议网关将端到端的tCp连接分成三个独立的部分:一是客户机与网关间的远程tCp连接;二是两个网关间的卫星协议连接;三是服务器方网关与服务器问的tCp连接。

这一结构采取分箭端到瑞连接的方式,既保持了对最终用户的全部透明,又改进了性能。客户机和服务器不需做任何改动,tCp避免拥塞装置可继续保留地面连接部分,以保持地面网段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在两个网关间采用大窗口和改进的数据确认算法,减弱了窗口大小对吞吐量的限制,避免了将分组丢失引起的传输超时误认为是拥塞所致。

3.5.2ipover卫星atm

为了满足多媒体通信业务的需求,许多宽带卫星计划正在快速发展中,采用星上处理和atm技术是其主要特点。ipover卫星atm使宽带卫星能够无缝传输internet业务,因而这种方式的卫星ip网将更好地满足未来人们对数据传输的需求。在卫星atm网络中,卫星被设计为能支持几千个地面终端。地面终端通过星上交换机建立VC(virtualChannel),与另一个地面终端之间传输atm信元。由于星上交换机有限的能力,每个地面终端能用于tCp/ip数据传输的VC数量有限。当路由选择ip业务进出atm网时,这些地面终端成为ip与atm间的边缘设备(路由器)。这些路由器必须能够将多个ip流聚集到单个VC中。除了流量和VC管理之外,地面终端还提供在ip和atm网间拥塞控制的方法。卫星上atm交换机必须在信jL和VC级完成业务管理。此外,为了有效利用网络带宽,tCp主机实现各种tCp流量和拥塞控制机制。ipover卫星atm可以利用前面讨论的卫星知p改进和协议网关等技术,地面网中ipoveratm的一些技术也适用。

4、宽带网络技术发展趋式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9

关键词:网络互联技术Lonworks智能小区

1.引言

随着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在全球范围的盛行,开放、互连和信息共享已成为it时代的潮流,构造不同厂家的产品能够互联、互换和互操作并可以与internet无缝连接的新一代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S,己成为业主、系统集成商和用户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追求。

美国echelon公司于1991年提出了Lonworks(Localoperatingnetworks,局部操作网络)网络,简称L0n网,它标志着控制系统网络的新纪元。Lonworks是一种完整的、全开放的、可互操作的、成熟的和低成本的分布式控制网络技术,众多的制造厂和用户纷纷在其控制网络方案中采用Lonworks技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2500多家公司利用Lonworks技术生产各种各样的Lonworks产品,以满足现代化楼宇、工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基础设施(水、电、气等)、家庭等环境自动化系统的分布式控制网络要求。在1995年,Lonworks控制网络被美国确定为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标准的一部份。目前,世界大的楼宇控制公司,如霍尼维尔、安德沃、西比、江森、兰吉尔、萨切维尔等都正在采用Lonworks技术改造产品,已形成世界技术潮流。本文主要介绍Lonworks技术特点,尤其较详细地描述了通讯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并介绍了Lonworks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

2.Lrks技术特点

Lonworks网络上的每个控制点称为Lonworks接点或Lonworks智能设备,它包括一片neuron神经芯片、传感和控制设备、收发器(用于建立neuron芯片与传输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源.

neuron神经芯片是节点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一套完整的通信协议,即Lontalk协议,从而确保节点问使用可靠的通信标准进行互操作。Lontalk通讯协议遵循iSo/oSi的全部七层模型。neuron神经芯片内含三个八位CpU:第一个CpU为介质访问控制处理器,实现Udallt协议的第1层和第2层:第二个CpU为网络处理器,实现Lontalk协议的第3层至第6层:第三个CpU为应用处理器,实现Lontallt协议的第7层。

Lonta1k协议是直接面向对象的网络协议,即,通过网络变量实现网络节点间的联结。当定义为输出的网络变量改变时,能自动地将网络变量的值发送出去,使所有该变量定义为输入的节点收到它的改变,以便激活相应的处理进程(事件触发型)。标准网络变量能使不同制造商的产品通过建立标准的数据传送模式、正确地翻译、传送数据,便于设备的互换和互操作。另外,由于网络变量的长度有限,最多31B,又提供了四种类型的报文服务:应答方式、请求/响应方式、非应答重发方式、非应答方式。

Lonworks有完整的7层协议,具备了局域网的基本功能,与异型网的兼容性比任何现存的现场总线都好。它还提供了与Lan的接口,从而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Lonworks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混合型等,及多种传输介质,如双绞线、电力线、无线电波、红外线、光纤、同轴电缆和电源线等。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现场环境选择不同的收发器和介质。采用双绞线通信速率为78Kbps/2700m/每段64节点、1.25mbps/130m/每段64个节点。motor01a已开发出iS一78本安物理通道,使Lodorks网络延伸到危险区域,还可以在单线缆中实现供电和通信。

总之,Lodorks通过具有通信与控制功能的neu-ron神经芯片、收发器、电源、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构成的网络节点,采用专用的编程工具neuronC,利用所提供的开发工具LonBuilder,nodeBuilder和LVS技术,可以快速、方便地开发节点和联网。当有大量的短消息需要频繁通信应用时,是一个普及、低成本的总线系统。

3.通讯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由于网络上的设备共享传输线路,为了解决在同一时间几个设备同时争用传输介质,需要有某种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来协调各设备访问介质的顺序,实现设各之间数据的交换。Lonworks的通讯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为带预测p----坚持CSma(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它是一种独特的冲突避免算法,使得网络即便在过载的情况下,仍可以达到最大的通信量,而不至于发生因冲突过多致使网络吞吐量急剧下降。

当某一节点有信息要发送而试图占用通道时,首先在一个固定的周期Betal检测通道是否处于网络空闲。为了支持优先级,还要增加优先级时间片,优先级越高的所加的时间片就越少。随后再根据网络积压参数BL产生一个随机等待时间片w捞理拾到w之间的随机数,w=BL*16。当延时结束时,网络仍空闲,节点以概率p=1/w,发送报文。此种方式在负载较轻时使介质访问延迟最小化,而在负载较重时使冲突最小化,但不能消除冲突。

4.Lonworks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

应用Lodorks技术在智能小区中的典范有上海邮电二村的智能住宅小区和深圳市梅林三村住宅小区等。

智能小区系统可以通过Lonworks技术互联成一个整体,使智能小区管理中心能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运用Lonworks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智能化住宅的所有功能,网络结构可以采用自由拓扑结构,布线容易。对不同系统的功能要求,对网络结构无需作任何修改,只需对Lodorks节点编写相应的程序,将其直接连接到控制网络上,使得整个智能小区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早期可以使用一些基本的功能,以后根据需要不断地增强系统的功能。

智能小区Lonworks网络整体解决方案。家庭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梯监测系统,小区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小区公共设施管理系统都可以连接到Lonworks总线上。智能小区对整个网络进行监视、控制,对各子系统信息进行采集。用户不但可以在Lonworks网络上传输控制命令,而且可以在Lonworks网络上传输大量的服务信息,使小区的信息服务功能成为小区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无线网络传输介质篇10

关键词5G;关键技术;感知网络;动态传输

5G通信概念最早出现在2000年,研究者期望在2020年前后初步达成全球框架协议。开始5G的研发主要针对当前4G技术无法满足流量需求,5G的数据传输速率至少为4G的4倍,能大大提高信号的强度及覆盖范围,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15G研发重点

5G网络一般分为接入网、网络部署及核心网三大核心结构。5G之前通信技术研发重点是宽带用户容量及数据传输速率,要进一步提高用户容量及通信速度,难度较大。5G技术研发重点除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及用户的系统容量外,还要提高数据流量。为满足用户数量的激增以及人们对提高数据流量的需求,5G技术应运而生,它在视频流量技术上有新突破,将无线接入技术进一步拓展,极大提高用户体验。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过程中,5G接入端是技术研发的核心所在,即设备与移动终端的介入匹配技术的研发是重中之重。未来人的作用将逐渐被机器所取代,如何使机器担当更多人的工作,使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互动将成为技术研发的新趋势,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如何从技术研发、使用场景、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成为5G通信技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25G关键技术

对mimo(多输入多输出)、Ran(无线接入网)数据传输、频谱介入、D2D(设备与设备)接入等技术的研发将成为未来5G发展的关键。

2.1多用户mimo

为了提高用户容量及匹配信息传输的质量,mimo技术在设备的发送和接入端口都增加了很多接入天线,提高了通信设备模块嵌入的可能性。为提高用户数量,mimo在无线设备接入端口大幅增加天线,这与基站连接有些相似,如何提高边缘用户的上网体验,这成为技术研发团队考虑的重点。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可参考发射机如何有效分工,处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提高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及高容量性。大规模的mimo在增加基站天线数量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设备研发成本。在通信设备的研发过程中,信道技术是相互匹配的,从接入、输出到发送的整个流程中信息输出的峰值都将大大提高,这为提高用户接入速度提供了解决方案。

2.2SDn(软件定义网络)和iCn(信息中心网络)

5G开发出了能对数据进行动态配置以及专注于信息分发的新技术,端点与端点之间静态的数据包传递不再是技术重点,信息的主动请求和获取将成为技术重点,移动性、信任、安全性等将成为新的关注重点。

2.2.1SDn

SDn是从数据传输的角度对传输与控制进行分离,能从多个信息接口进行控制的网络结构。数据中心在提高信息输出质量的同时,对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设备信息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从这一层面出发研发设备成为提高信息传输稳定性的关键。SDn能创建多用户网络资源中心,达到输出与接入控制分离,能提高设备的传输稳定性,并且能大大缩短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时间,减少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在链路接入的过程中,对提高信息存储容量及模拟信号的传输质量来讲,网络设备非常重要。在对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中,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网络设备从根本上降低了数据程序处理的复杂性,有利于数据维护和5G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在数据传输的控制层面,利用SDn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提高设备的灵活性,丰富信息传输功能,意义至关重要。

2.2.2iCn

iCn网络技术更加强调位置的精准度。在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对用户的位置需求进行深入研发,利用iCn网络技术进行位置锁定,提高信息传输的精准度,将网络设备的结构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完善设备的设计参数,为5G通信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提供帮助。iCn就是为满足用户的新需求提出的。在信息梳理层面,信息传输不再是通信设备提供商的专利,每个移动终端都将成为信息传输的发起者,从信息编辑处理到发送都由移动终端完成,网络设备在此过程中只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技术,提高用户体验就可以了。

2.3感知网络

网络终端的不确定性及移动性是设备提供商需要考虑的问题,它对每个基站设备的无缝衔接提出了很高要求。设备提供商针对用户体验进行的研发,从当前的反馈情况来看相对比较成熟。在进行网络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对信息模块的处理、用户功能的分类分析以及应用程序的研发处理,都成为5G通信技术的研发设计重点。从当前设备研况来看,受终端设备的不稳定性影响,通信技术的研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移动终端对网络覆盖、信号处理、流量监控及流量资费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如何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满足各方需求成为目前设备提供商必须考虑的问题。

2.3.1服务分类及体系架构

网络感知服务是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通信革命,从一般用户的信息传输体验到感知信息传输,从不同领域进行网络架构。分层框架系统从不同领域对移动终端进行了调整,这对提高用户体验意义重大。各种网络协议的架构本身都是为数据感知服务的,提高数据端口的数量,完成信息传输的衔接。

2.3.2感知数据融合处理算法

网络设备的数据存储在增加吞吐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每个移动终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自发对数据进行编制发送,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传输设备的工作稳定性,这对完善网络功能至关重要。

2.4D2D通信

在3G时代就已经考虑引进D2D技术,但那时功能很少。在5G技术中强调其重要性,是因为它有了更宽泛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公共安全通信或一般商业应用上。更高端的集成介入技术及多跳通信将成为下一步重点考虑对象,导入D2D通信中,这会为无线接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其优点是:a)整体性能更高,不再局限于附近设备的终端数据传输。b)设备中继将成为一个新的基点,扩大常规设施的应用范围。c)不再局限于终端设备的通信,多设备之间的联合和接收有了更多可能,信息对称更为理想,实现了设备的协同输送。在虚拟的信息传输世界里,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通信设备的研发水平。抽象的信号处理对设备的要求很高,这就为D2D通信如何执行新的参照标准增加了挑战难度。5G技术的研发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要降低信息流量费用,这对于5G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在提高网络设备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大移动终端的相互融合,最终将每个信息终端相互连接,组成以移动终端为中心的通信网络,这对社会资源的整合意义非凡。

3结束语

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数据传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完善数据传输质量,将成为5G通信技术的研发关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移动终端间的相互联系、网络通信的无缝衔接都将成为新的研发焦点。

参考文献

1黄韬,刘江,霍如,魏亮,刘韵洁.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研究综述[J].通信学报,2014(8):18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