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十篇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十篇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4:28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1

关键词:压力测试;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050-02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压力测试越来越成为一种为各国监管机构所推荐和要求的关键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中国也不例外,2007年末银监会专门下发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要求各商业银行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然而,已有研究基本集中于全国性大银行,鲜见对城市商业银行这类地方性中小银行的针对性研究。显然,对压力测试这种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实践规范、个性化较强的技术方法而言,这不仅不利于压力测试技术在城商行中的推广,而且严重影响到中国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借鉴国外成熟的压力测试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城商行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应用压力测试进行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压力测试理论与方法

根据银监会的定义,所谓压力测试是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极端市场情况下,如,假设利率骤升100个基本点,某一货币突然贬值30%,股价暴跌20%等异常的市场变化,然后测试该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这些关键市场变量突变的压力下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市场的突变。

常用的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两种方法。

1.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即单一因素分析,主要是估计单一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风险因素的假设变动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或者单项资产价值造成的影响。

2.情景分析。情景分析即多因素分析,其目的是透过模拟同时影响多项风险因素的压力情况,评估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价值的变动。实践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同时使用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进行分析。压力测试一般可以划分为六个步骤:(1)设定情景因子及Kpi(Keyperformanceindication)核心指标。设定情景因子是压力测试的起点,也是压力测试的关键之一。情景因子的选择必须与开展压力测试的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相吻合。(2)情景因子与Kpi核心指标相关性。即结合数学函数建立情景因子与Kpi核心指标间的关联关系。(3)划分压力等级。压力情景设计时校准冲击的程度是关键点,设置的太高或太低都可能使压力测试没有意义。确定压力等级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历史压力事件的冲击大小来确定。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主观判断来确定冲击的大小,可由熟悉这方面的专家根据其丰富的经验来决定相应的压力等级,从外部监管环境与行内发展现状相结合,确定Kpi核心指标的约束临界值。(4)金融风险压力测试。即通过调整情景因子的波动范围,对Kpi指标进行压力测试,并在达到约束临界值时记录下情景因子值。(5)压力测试报告。压力测试完毕后,根据Kpi指标在轻、中、重度三种情况下的情景因子值写出分析报告,提交经营高层或董事会。(6)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在轻、中、重度三种情景下的解决方案,为银行规避风险提出可操作建议。

二、中国城商行的特点及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城商行是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逐步改造而成的。特殊的历史起点和政策空间使其相比全国性大银行,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并由此对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营地域的地方性特点。中国城商行的区域性与地方性特征十分明显。城商行是在原来的城市信用社基础上发展而来,承袭了城市信用社地方金融机构的特定角色和单一城市制的经营模式,其服务对象也主要是所在地的企业和居民。虽然现在小部分城商行已经开始在所在城市以外设立分行,跨区开展业务。但是,短期内城商行的地方性特征仍难以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城商行经营地域范围狭窄,使得除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等一些直接对城商行流动性产生影响的变量以外,城商行更多的还是受到当地局部的经济环境变量的影响。如,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周期、政策法规、地方金融秩序(私人钱庄、房地产价格波动)、市场趋势和企业信用等等。

2.资本规模偏小。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地域限制,其资产规模总体不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全国银行业的6.5%;资产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仅为9家。偏小的规模自然会影响到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一是影响中小商业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和信用评级。二是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这使其在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成本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三是容易诱发城商行盲目扩张,从而加剧流动性风险的隐患。

3.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业务种类相对单一、存贷业务过于集中。首先,从整体来看,城商行业务种类比较单一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虽然近年来少数城商行相继取得了一些新的业务资格,但由于政策、资本金、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限制,多数城商行还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其次,从资产业务来看,城商行的贷款投放存在明显的客户集中、行业集中、时间集中现象。贷款业务过于集中导致城商行对产业政策调整、自然灾害侵袭、季节性因素等更为敏感,也容易因之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再次,从负债业务来看,城商行的主动负债能力有限,其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款业务,核心负债不足仍是城商行负债业务的隐患。

4.管理相对较薄弱。从管理上看,城商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四个方面。第一,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完全发挥作用。由于绝大部分城商行仍然由地方政府绝对控股,结果导致城商行受行政干预较大,难以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第二,风险制度建设相对不足。城商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内部缺乏流动性风险的早期预警机制、中期防范与转移的控制机制、后期降低风险损失的挽救机制;第三,信息系统建设薄弱;第四,专门人才不足。由于起点、激励机制等原因,再加上对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重视不够,城商行很难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相对薄弱的管理,一方面会带来流动性风险的隐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流动性压力测试等流动性风险控制工具的应用,从而不利于流动性风险的有效防控。

三、城商行特点对流动性压力测试应用的影响

城商行在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时,主要应该注意情景设置和压力测试模型两个方面:

1.情景设置。在压力测试的全部过程中,准确识别风险因子和恰当选择情景假设是最重要的。只有情景假设是可信的,足以恰当地反映城商行面临的潜在风险,压力测试才有意义。

2.压力测试模型。城商行在构建压力测试模型时会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压力测试模型过于简单,就不得不承担不能准确揭示流动性压力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压力测试模型过于复杂,但构建难度更大,对数据、技术人才、信息系统和相应技术储备的要求也就更高,成本也会随着复杂度的提高而急剧增加。

从城商行的现状来看,由于数据缺乏、人才缺少、信息系统支撑不力和财力不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城商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起精确的压力测试模型。

四、城商行应用压力测试的政策建议

1.加强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因子和情景假设的研究。无论是风险因子整合度不足,还是风险因子和情景假设个性化不足,都反映出对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因子和情景假设专门研究的缺乏。因此,加强对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因子和情景假设的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应该研究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传导机制。通过专家分析的方法,先通过定性研究加强风险传导机制的分析,重点考虑风险因素在压力情景下的相关性。其次,应该加强对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影响更为直接的当地经济的风险因子的研究。如,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周期、政策法规、地方金融秩序(如,私人钱庄、房地产价格波动等)、市场趋势和企业信用等等。

2.分步推进城商行压力测试模型的优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城商行一步到位建立起精确的压力测试模型既不可能也不应提倡。基于此,在对待建立精确的压力测试模型问题上,城商行应当在综合考虑各项条件的基础上,首先应用经验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压力测试工作,并在实践中注重压力测试理念的灌输和渗透。

3.将压力测试纳入日常管理,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个全面的压力测试体系,不仅包含压力测试的各类计量工具,同时也应包含一整套应对极值风险的政策、制度、流程和预案,并须将压力测试的理念深植于每位组织成员以及日常经营管理流程中,实现与常态风险管理体系的对接,共同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4.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一是从认识上提高领导对压力测试的重视程度。假设的压力测试情景因出现概率低,容易诱发领导的侥幸心理。因此,应该从认识上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二是从组织结构上重视压力测试。应建立流动性压力测试组织体系,将流动性压力测试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架构,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估,形成良好的、更加专业化的测试运行机制。三是从制度规范上重视压力测试。城商行应当制定一整套的压力测试报告机制,确保压力测试在银行高层决策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eB/oL].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2009-01.

[2]金煜.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框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3]杨鹏.压力测试及其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5.

[4]杨鹏.压力测试及其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J].上海金融.2005,(1).

[5]彭峰,卢会明.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防范对策[J].甘肃金融,2000,(5).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2

一、加快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功能

*年我区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遵循“以人为本、融入自然”的城建理念,完成一些以贴近市民生活又能够提升全区整体形象的园林绿化、市政道路、村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年我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完成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及亮化工程等方面的建设。

1.园林绿化建设。预安排资金2500万元,重点实施“一园、一水、一带”(*公园、*湖水系三期、砂柳路绿化带)及街路绿化建设。

⑴*公园建设。*公园占地面积10.5公顷,预安排资金1200万元,新建嬉水池4500平方米、主路1500米,新建七彩广场、夕阳广场、民族广场等6000平方米的场地。园内设有亭、廊、花架等园林景观5处,安装各种园灯200盏,栽植银杏、梓树、国槐等乔木3000株,模纹8000平方米,铺设草坪5万平方米。

⑵*湖水系三期建设。*湖水系三期占地面积2.95公顷,预安排资金850万元,在局部改造、完善原有景观带的基础上,以生态园林式风格,新建环岛湖面0.8万平方米,修建*路5000平方米,修建眺望亭、荷花阁、观鱼台、亲水平台等环湖景点5处,栽植各种乔木2200株,为我区“北拓”建设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

⑶砂柳路绿化带建设。预安排资金300万元,延砂柳路两侧各修建8米宽,以色叶、模纹为主的景观绿化带2000米,栽植模纹面积8000平方米,铺设草坪3000平方米。

⑷街路绿化建设。预安排资金150万元,栽植各种乔木3400珠,完成城区牡丹街、月季街、香杨路、桂花街等21条街巷路的新植、补植。

2.市政工程建设。预安排资金8920万元,重点安排3条主要街路的改造建设、“南进”(南营子和林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街巷路改造。共新建、改造道路20.9万平方米,铺设方砖步道10.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56盏,全面提高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状况。

⑴乔松路(*街—*街)道路改造。预安排资金870万元,动迁居民40户,对全长1200米的乔松路,按21米6车道格局进行拓宽改造,共翻建、新建道路2.6万平方米,铺砌彩色方砖1.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0盏。

⑵青松路道路(牡丹街—*街)建设。预安排资金270万元,翻建道路1.2万平方米,铺砌彩色方砖0.8万平方米,沿路双向架设路灯60盏,完成1000米的青松路道路改造。

⑶香杨路(桂花街—丁香街)道路建设。预安排资金330万元,按21米6车道格局,新建道路1.4万平方米,铺砌彩色方砖0.5万平方米,铺设Ф1000排水管道660米,沿路双向架设路灯44盏,完成660米的香杨路道路改造。

⑷“南进”(南营子、林盛镇)地区基础设施改造。预安排资金7050万元,完成对桂花街南段、丁香街南段、南砂柳路西段、西桂花街、西丁香街、金柳路排水及南营子泵站等工程项目。新建道路15.7万平方米,铺设方砖步道8.1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9800米,安装路灯372盏。其中,南营子地区基础设施改造预安排资金4270万元,完成对西桂花街(枫杨路—金柳路)、丁香街南段(砂柳路—金柳路)、南砂柳路西段、西丁香街(枫杨路—金柳路)、金柳路排水(丁香街—桂花街)及南营子泵站的建设改造。新建道路8.1万平方米,铺设方砖步道5.1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6200米,安装路灯252盏,南营子泵站设计流量为10m3/s。林盛镇地区基础设施改造预安排资金2780万元,完成对丁香街南段(金柳路—文城南路)和桂花街南段(金柳路—文城南路)的建设改造。新建道路7.6万平方米,铺设方砖步道3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3600米,安装路灯120盏。

⑸街巷路及道路维护改造。预安排资金400万元,对城区美杨路、芍药街、芙蓉街、茉莉街等几条街巷路道路和路灯进行改造的同时,完成城区7000平方米的道路维护和道路画线等工程项目。

3.环卫设施改造。预安排资金320万元,在牡丹街南部新建一座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的垃圾加压储运站,购置加压设备2台、储运设备4台。

4.社区环境改造。预安排资金300万元,重点完成民主地区住宅小区和湖西林校社区环境改造和城区平棚区50座破损公厕维修。

(二)村镇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将是我区*年村镇建设工作的重点。按照市、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明年重点抓好经济区和试点村镇建设,建设整治的内容为村镇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对沈大复线、十大公路、沈丹公路、沈营公路等四条国省公路沿线村屯的环境整治。编制完成陈相、红菱、姚千、佟沟等乡镇的总体规划以及列入新农村经济区的永乐、王纲乡所属15个村庄的整治与建设规划。此外,明年村镇建设规模约30万平方米,重点实施工业园区、村镇旧区开发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完成姚千、大淑等村镇的拆迁改造工程。

(三)房地产开发建设。*年我区房地产可开发地块有:南营子(74.5万平方米)、金宝三期南(20万平方米)、金宝三期北(32.5万平方米)、大小官房(23.4万平方米)、七家屯(23万平方米)、工商局南(6.5万平方米)、第五量具厂(4.5万平方米)、砂轮厂西(3.4万平方米)、雪松路两侧日本楼(11.1万平方米)、电务段北(4.8万平方米)、七千七(13.4万平方米)、苏白路(4.1万平方米)、窑地(4.5万平方米)、带锯厂(3万平方米)、工人村(6.8万平方米)、交通汽校(3.8万平方米)及高楼子(4.9万平方米)等17宗,总占地面积2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预计明年我区商品房开发面积将达到150万平方米。

二、强化管理,进一步改善城乡综合环境

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展示城市的市容市貌和形象,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是确保城市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明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市容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形象。⑴重点抓好城区出入口、街容路貌、牌匾广告、“门前三包”、各类市场、建筑工地及拆迁现场等重点问题的管理。⑵继续加强市容责任区建设,认真开展精细化管理,促进街道办事处城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⑶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春节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⑷加强“三环”内环境卫生整治,逐步适应城市建设管理扩大化要求。⑸做好一口两线环境卫生管理,努力杜绝垃圾前清后倒,避免问题成堆。

(二)加强小区的综合治理。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小区综合环境整治,巩固、扩大小区环境建设管理成果,努力解决小区内乱建、乱推、乱放的问题。继续严格执行街道办事处城管工作考核制度,抓好日常检查、协调、督促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三)做好占道审批、执法培训及冬季除运雪工作。做好春节期间烟花零售占道摊位审批手续,确保占道摊位规范、安全。积极组织、认真实施系统内执法人员培训和证件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切实落实好今冬除运雪工作,认真组织、加强领导,监督检查与协调落实好此项工作。

(四)加大爱卫会工作力度。以争创卫生先进单位和爱国卫生环境清洁月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区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以除害防病为重点,认真开展爱卫会各项业务工作,本着“谁有害、谁负责”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除害防病活动;以城市卫生社会监督检查为主线,强化爱卫会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能,使爱卫会的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以建立有效机制作保证,使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落到实处;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提高市民的卫生文明素质。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3

建设金义都市新区,是加快浙中城市群发展、推进金华赶超崛起的战略决策,也是提升金华城市能级、培育全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的有力抓手。去年初,金华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部署,在金东、义西南地块的305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用全新的理念、宏大的手笔、创新的机制,集全市之力、聚多方之智、招天下之商,全面启动金义都市新区规划建设。不少专家断言,浙江改革开放30年,前15年是“温台时代”,后15年是“杭州湾时代”,接下来将是“浙中时代”,而金义都市新区将是引领“浙中时代”的新引擎。一年多来,我们以新区特有的速度和力度,全力抓目标定位、班子搭建、规划修编、政策制订、土地征迁、设施配套、项目引进,强力把新区引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如今新区道路框架全面拉开,高端项目相继落地,一座产城联动的新型城市已具雏形,新区建设成为金华赶超发展的一大新亮点。

 

以全新的理念描绘发展蓝图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新区开发建设需要注入全新的理念,拥有一个高起点、高品质、高标准的总体规划。我们先后组织6批考察组分赴全国30个城市建设学习新区建设经验。同时,委托中科院和省城规院编制《金义都市新区概念规划》,开展新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方案国际招标。《金义都市新区规划》充分吸收领导专家、代表委员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成为指导新区未来开发建设的约束性文本。该规划以全新的理念描绘了“田园智城·都市新区”的新区发展蓝图,既以生态田园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城在田中、田在城中、城田交融”的田园城市形态;又充分体现时展潮流,融入现代科学要素,打造引领浙中未来发展的“智慧核心”,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智慧城市形态,全力打造浙中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新门户、赶超发展的新引擎、国家低碳生态城市的新典范、新型城市化的新样板。同步编制各区块控制性详规、核心区城市设计及智慧城市、都市水乡、地下空间、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其中,电力设施、人口、给排水、生态低碳城市(田园系统)、旅游、综合交通、景观文化、城市绿地系统等8个专项规划已经完成,其他专项规划年底前完成。

 

以宏大的手笔构勒发展框架

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基石,我们用宏大的手笔构勒金义都市新区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一年多来,共投入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金港大道、金山大道、东华街、府前路等4条主干道路建设及精品工业园区的提升改造工程。未来3年,共安排重大项目86项,总投资645?郾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11?郾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19?郾6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以上。全面启动“满塘核心区块、支家综合区块、科教创新区块、高新产业区块、孝顺低田区块、傅村鞋塘区块”等6大功能区块建设。实施金港大道城市化改造、03省道城市化改造、宏业路、新城路建设和东华街二期、华金街、法华街、金山大道二期、正涵街及广顺街“四横六纵”10条主干道建设,全面拉开都市新区建设大框架。完善城际交通、区内交通和城乡社区间绿色交通功能,尽早启动城际轻轨、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利用现有水资源,将满塘水库、羊尖山水库等13座水库与航慈溪、孝顺溪等7条水系串联,形成水库相联、河道相接、全域贯通的活水体系,着力打造水绕庭院、城水相依、山水共融、人水和谐的“都市水乡”。

 

以高端的产业壮大发展主体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引进和培育高端产业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通道。在产业布局上,我们坚持以“创新”和“服务”为主题,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构建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联动体系。积极培育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10年内达到年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争取10年内达到年服务业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鼓励发展集高效农业、娱乐休闲、旅游观光、教育创新于一体的新型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发展城郊采摘农业、都市小区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在项目选择上,坚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四轮驱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省)企、上市公司及区域性龙头骨干企业的项目对接,加大浙(婺)商回归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共引进项目25个,总投资46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3个,涵盖汽车整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已全面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项目11个,包括总投资60亿元的金满湖·地心世界文化创意园、总投资65亿元的银亿城市综合体、总投资80亿元的总部经济中心等项目,计划年内开工建设;电子商务项目1个,即阿里巴巴“中国·金义电子商务新城”项目,着手打造中国智能骨干网关键节点的首个全国样本,计划3季度开工建设。按照协议约定,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500亩,计划总投资150亿元,两年内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运营,五年内完成整体开发。投产后年网购交易额约600亿元,运营10年后年网购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亩产税收30万元,集聚人口6万人以上。

 

以特有的禀赋支撑发展底气

土地是城市建设的载体,资金是城市发展的血脉。在用地保障上,国土资源部批准新区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授予5年37715亩的用地规模。我们用100天时间,完成2?郾3万亩的土地征用任务,并有序开展地面附着物处理、土地清表等工作。目前,基本完成核心区块3500亩、高新产业区块6000亩的土地清表。出台《金义都市新区国有工业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管理规定(试行)》、《金义都市新区土地出让补充协议(示范文本)》,规范工业用地转让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防止企业投机圈地。在资金保障方面,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双轮驱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先后与10多家金融机构及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洽谈,启动一批成熟的融资合作项目。去年7月,金华市政府与省建行签订合作协议,未来三年省建行将安排专项信贷资金150亿元,支持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项目和新区开发建设。注册金义都市新区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与央企、大财团合作共同出资设立新区城市发展基金,利用现有资源,以发债、信托、贷款及鼓励各县(市、区)投资入股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4

为学习借鉴南方发展较快地区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区城镇建管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2008年1月,在主管区长宋晓林同志的带队下,我委组织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和镇相关人员,赴*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之行,使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同时也深深感到差距之大,压力之大,责任之大,需要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真抓实干,全面提高我区市容城管工作水平。

——*市城市管理基本概况

*市现为副省级城市,浙江省省会。在城市管理体制上,一直沿用“政府分级管理”的模式,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涉及的基本管理事项,例如:市政管理、市容环卫、绿化等,全部下放到各城区。2003年6月组建了*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简称城管办。对内工作关系为“1+3”模式,即一个城管办,下属3个监管中心,即市政设施监管中心、公用事业监管中心和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对外工作关系为“1+10”模式,即一个城管办加10个城区政府管委会。强化社区城市管理,建立社区城市管理服务站,配置城市管理协理员。通过对全市城市管理的综合协调,整合市各部门和各区政府的管理资源,形成城市管理的工作合力。

——值得学习借鉴的一些做法

*市的市容城管工作成效显著,整个城市管理给人印象深刻,爽心悦目,别具特色,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他们的主要做法突出在三个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一是确定了“环境立市”的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建设和管理作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市委副书记兼任市城管办主任,从领导和组织上保证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制度上健全和完善了城市管理的工作机制、监督机制、投入机制。

二是借助政府力量促进城管工作。*市每年都要专门针对城管工作下发相关文件,及时召开会议部署全市城管工作,市主要领导几乎每周对城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导全市城管工作。

三是提出了“五高”城管工作思路。即: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强度投入,从而保证了城管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机构健全。*市既有城管办,又有综合执法局,还有城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和资金保障三方面发挥着各自的职能作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夯实城市管理基础,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充分体现了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创新理念。

(二)管理方法有效

一是执法严,力度大。对乱扔、乱吐、乱停、乱放、乱占等违章现象或不文明行为坚持从严从重处罚;对各沿街商业门脸实行“点卡记分”制管理办法,执法人员将巡查中发现的商业门脸违规行为次数记入iC磁卡,输入微机中,年底一次性结算处罚。

二是制度完善。*市在城市管理上有比较完善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近20个,在实施中严格执行。

三是在管理职责上实行“政府分级管理模式”。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体制,以各区为责任单位,将各项职权全部下放到各区,并建立社区城市管理服务站,配置城市管理协理员,市城管办监督检查。在考察的几天里,特别是在*市区,没有发现一处“六乱”违章现象,街容整洁规范,秩序井然,体现了管理工作的高水平、高效能。

四是实行“以奖代拨”奖励方式。市政府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各区加大城市管理投入的奖励基金,以各区每年的资金投入率和效果综合考评结果,给予20%、30%、40%的不等奖励。仅2008年,*市政府就投入奖励资金50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各区对城市建管的投入。

五是“洁美杯”竞赛评比活动贯彻全年工作。每月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检查人员,通过《*日报》公布暗查考核评比结果,提高了全市各个层面的环境意识。

六是突出协调意识。深刻认识全面理解城管工作涉及层面广、牵涉部门多的特点,遇有综合性工作或任务,多以“一个部门牵头,成立临时机构”的组织形成来推进,从而确保了工作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

七是治理“顽症”有实招。乱贴乱画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大难题。*市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一方面各区有自己的专业队伍,代表区城管部门专门负责清理乱贴乱画,一方面采取“自家孩子自家抱,谁的设施谁管理”的管理模式非常好。例如:电线杆上的乱贴乱画,由电力部门负责清理,建筑物上的乱贴乱画,由产权单位负责清理,公交设施上的乱贴乱画,由公交部门负责清理,等等。

(三)资金投入充足

一是以雄厚的财力和充裕的资金投入作为市容城管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城市管理中,除了正常的财政拨款外,每年按市、区财政收入的5%--10%提取市容城管建设基金。*全市年财政收入大约30亿元,即使按5%计算,每年也有1.5亿元的建设管理资金。

二是重点工程、大型项目全部由市里出资统一组织实施,保障了资金及时充足到位。例如洁面工程的实施开展,主干道路的立面整修,窗口地区的综合改造,等等。

三是环卫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市将每年的环卫设施建设列入市财政资金大盘子,例如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全部是市里的资金。环卫作业设备的更新全部由市里出钱,并坚持“一配一”原则,即市里给各区新购置一部设备之前,区里必须自己出资购置一部,从而保证了作业设备更新换代的资金足额投入。

——几点启示和想法

*市城市管理工作和市容市貌,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经验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启发,下面结合我区实际,提几点想法。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转变观念,树立“环境立市、环境兴区”的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新观点。社会各界,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加强城市管理,建设文明整洁城市作为创建良好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的重要工程来抓,坚持经济与环境、建设与管理并驾齐驱,发展经济与建设环境同步推进的思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善市容市貌,树立良好城市形象,营造美丽生活家园,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在资金保障上,要完善投入机制。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市容环境管理资金投入机制。落实区政府批转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村市容环境卫生实施意见》精神,每年区、镇财政应按不少于两级财政收入3%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市容城管和环境卫生事业大发展。二要坚持“四点”融资方式。即:市、区财政补贴一点,内部管理节省一点,收费力度加大一点,社会各界募集一点,多渠道、多方式为全区市容环境的大变化和事业的大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三要足额征收各项行政收费。严格执行《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决定》的相关规定,对空间占用费、工程渣土排放管理费、环卫设施配建费等各项应征费用必须全部足额征收,不得减免,要用制度、用法律来保障,做到应征不漏。

(三)在管理体制上,走综合执法这一城市管理的必由这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我区现行的联合执法体制日渐不足,执法体制不顺、执法主体不明、城管法规不全、队伍力量不足,个别人员素质不高、覆盖面小,疲于应付,管理效能不另人满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城镇管理的瓶颈,只有改变现行的城镇管理体制,建立“区设综合执法局,镇设综合执法中队”的管理体系才是唯一出路,把编制、待遇、职能确定好,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确保执法队伍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执政为民。

(四)在方法措施上,结合实际,突出效能

1、工作推动上要突出激励作用。根据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进一步调整管理权限,将区级主管部门的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镇、街,使行政职能的配置逐步走向科学化,真正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格局。区级主管部门负责年终对各镇工作情况进行效能绩效评估,由区财政拿出部分资金作为不同评估等级对应的不同奖励基金。这样,既为各镇的市容环境事业提供了资金保障,也可充分调动各镇在城镇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规划设计上要体现前瞻思维。在城市规划设计上要优先考虑市容景观、环卫设施配套和便民市场。特别是在新建居民小区,必须留有载体建设余地。不能先建设后配套,前建楼后整修。免除了开发商的一切责任,结果造成只建楼,不配套,等到了大量居民集中,出现了结构性环境问题,再解决就为时已晚了,到那时即使有资金也没地方建。所以城市建设要全面考虑,超前思维,不可偏废,不能只顾眼前吸引开发商免除配套费用,而遗留后患。

3、建章立制上要强调长效机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应逐步建立管理制度化、作业市场化、监督社会化、执法专业化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管理上,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和辖区责任考核制;作业上,推行道路保洁权、公厕管理权、灯箱广告权等的拍卖或招标方式,把城市管理工作推向市场运作。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5

关键词:城市化、实施措施、制度

一般认为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的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30%--70%),高度城市化后人口比重提高速度趋缓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70%以上)。

据统计,2009年末,阜新城市化水平为48%,正处于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阜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辽宁沿海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圈建立了包括阜新在内的“7+1”新格局,为阜新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未来几年,阜新必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产业、环境、生态、居住、公共设施、市政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诸多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中低收入阶层、社会就业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和解决,制定相应的规划公共政策,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追求社会公平,保障良性的城市化发展势在必行。

推进城市化是新形势下扩大有效需求、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任务,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是推动科学发展、加速率先崛起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在此列举如下实施意见,用以探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相应问题。

一、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

a.坚持规划先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完善各项专业规划、重点区域和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抓好五个新城和五个产业基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研究制定各类城乡规划编制及管理的技术规范,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建设活动,保护资源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引导城市化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b.强化城乡规划编制,坚持城乡规划工作的方向性和协调性。

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强化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机制,提高行政效能。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树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市用地和建设项目管理的法定权威性,深入推行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和督察制度,规范城乡规划编制、审批、修改、调整、许可、备案等行为和程序,推进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工作。

搞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引导和调控,积极引导县、镇、村向新区拓展、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聚;在项目规划管理上要按照“透山水、重改造,建高层、提档次,上规模、齐配套”的要求,积极引导,严格把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和县、镇、村的形象。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土地管理制度

a.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的方式。实行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进一步完善土地定级和地价评估工作,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整治、统一出让、统一开发建设”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土地储备整治中心的作用,实行收购储备制度,严格执行有偿使用和收支两条线制度,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b.引导农村集约利用土地,停止各类乡镇企业用地的审批,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城市化的成本。严格限制分散建房的宅基地审批,鼓励农民进镇购房或按规划集中建房。

c.实行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双置换”工作,鼓励在城镇有稳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其房屋产权置换城镇社区住房,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

d.以土地整治为主,以确权为保障,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重点,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深化中心城镇用地制度改革,加快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对可流转的土地进行科学评估、公开招标,通过运营使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增加土地流转收益,防止土地资产流失。要从规划和用地政策上限制个人建房,走住宅商品化的路子,促使中心城镇的大部分新建住宅进入住宅小区,提高中心城镇的建设档次和水平。

2、改革户籍制度

a.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居住证和“一证通”制度,实行城市人口以户籍人口管理为主向以实有人口管理为主转变。

b.放宽城市对农民户口迁入的管制,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自由选择进城市就业与生活。凡在市区有固定住所、购买成套住宅、有大专以上学历、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申请办理市区常住户口。对有技术、资金、专长的各类人员进城发展,可优先办理城镇户口,建立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

3、社会保障制度

a.为进入城镇落户并将承包土地一次性出让的农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而确定。积极探索以“社保换土地”的做法,将征地款与被征地村民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挂钩,确保农民“转非”后最低的生活来源。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健全村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b.建立针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伤保险制度。

c.建立针对进城农民的医疗和大病保障制度。

d.根据进城务工农民的不同情况将其纳入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e.严格规范用工制度。要求企业在雇用农民工时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必须按照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障基金。

4、义务教育制度

a.建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制度。

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精神,为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要建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制度。

首先,要建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制度。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各项经费全面纳入预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防止“挤出效应”。

其次,政府财政预算中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只要在教育经费中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独立出来,就能够形成独立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预算,避免“经费真空”。

b.建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分担制度。

为确保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财政供给,解决因户籍制度造成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拨款的固定性与人口流动性的矛盾,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为此,要构建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之间、流入地各级政府之间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分担机制。

具体而言,第一,合理划分流入地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由学生居住所在地政府解决。第二,明确划分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实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分担制度,使两地政府所拥有的财权与事权相对称。

c.建立流动人口子女民办学校“政府财政资助制度”。

流动人口子女民办学校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专门接收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俗称“打工子弟学校”;另一种是既招收流动儿童,也招收本地儿童的民办学校。在公立学校无法满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情况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尤其是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对现行教育体制都能够起到“补充”的作用。

5、就业制度

a.建立以促进就业为中心的就业服务制度。

即建立政府主导的贴合失业失地农民特殊需求的以就业技能培训为重心的就业促进制度。

主要有以下方面:(1)就业型企业的认定、优惠与扶持制度。(2)贴合失业失地农民特殊需求的非农劳动技能培训制度。(3)自主创业扶持和自主就业服务制度。

b.向新弱势群体倾斜的就业保护制度。

首先要从立法上明确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维护全市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确立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其次,应明确用工单位责任,提高用工单位与就业弱势群体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率;最后还要切实保护就业弱势群体的职业安全权,督促就业弱势群体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工资保护待遇的执行。对于那些在弱势群体就业保护方面有良好行为的企业进行奖励或补贴资格的优先认定等方式加以正向激励,而对于违反就业保护制度的企业则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c.失业保险和救助制度。

重视加强对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和救助制度等基本福利制度的建设。处于失业中的失地农民因为失去土地,基于角色和身份的变化,理应享有相应的失业保险,法律在规范参加失业保险对象的条件与范围、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失业保险基金对失业者的救助制度时,必须把失业失地农民纳入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则是一种解决贫困问题的补救机制。基于某些省市已有的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居民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实践,可以考虑通过立法将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城市低保体系,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并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和救助制度。5、住房保障制度

a.进一步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

市、县政府要结合实际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比例。有条件的企业继续组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积极探索经济租赁住房建设管理的政策措施,注重解决介于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之间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b.全面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制度。

市、县要尽快出台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办法,采取租金补贴、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等方式,切实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房售后物业维护资金的管理,保证其专款专用和安全性。

c.加大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力度,全面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

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加快推进非公有制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率。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职工个人住房贷款,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作用。切实加强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6

一、全力推进灾后住房重建,农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

(一)农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市农村住房重建总户数(含维修加固)为451633户,其中,314989户维修加固房屋已于20__年全面完成;截至20__年6月底,新建的136644户已建成136048户、占总量的99.56%;已入住105672户、占总量的77.33%。314989户、8.7亿元的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新建补助资金24.013亿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二)城镇住房重建实现预期目标。截至20__年6月5日,全市城镇维修加固141512套、1537万平方米,已全面完工。全市城镇住房重建42958套、383万平方米,已竣工38769套,建成比例90.25%。全市城镇住房重建有序推进,进展较好,已建成了幸福家园二期、鱼凫新村、慧民苑、水乡人家、子龙安居房等项目。

(三)农村重建“三清一还耕”工作取得初步成绩。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已到最后决胜阶段,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和各灾区县(市)抓住“三清一还耕”(清理拆除板房和自建过渡安置房、清理废墟、清理环境,宅基地还耕)这个重点,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全市共还耕宅基地51752亩,完成任务总量的78.15%;共拆除板房9771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64.34%;拆除自建过渡房24276套,完成任务总量的81.64%。

(四)城镇重建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场镇。目前,龙池、虹口、街子、泰安、西岭、花水湾、三郎等场镇重建已基本完成。突出龙门山脉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山地特色旅游恢复较快,龙池、虹口等场镇已接待大量游客。其余场镇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预计9月底可基本完成15个特色场镇的打造。

二、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组团式城市走廊带

按照田园式城市形态,全域形成组团式城市群走廊带布局的要求,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

(一)加快中心城区城市重大项目建设。20__年,中心城区以打通断头路、重要出入城通道及地铁建设为主,完善路网结构和优化道路功能,逐步形成一个以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和地铁为骨架,次干路和支路为基础,地面和地下交通优势互补、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充分重视慢行交通的道路运行系统。目前,机场路东延线上跨红星路南延线立交桥6月底建成通车。一环路西门车站、羊西线、一环路高升桥上路口跨立交桥上已完成项目立项,现正在进行地勘、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20__年7月份开工建设。东客站配套工程纬一路、二路上跨铁路立交桥预计年底完工。中心城区42座人行天桥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建设中,长城片区a10线、a11线已建成通车,万石路、劼人路已于5月底建成通车。地铁工程一号已试运行,10月1日将投入运营,地铁二号线正在加紧推进。

(二)整体推进“四大新城”建设。二圈层的六个县城,按都市区“一主四副(四大新城)”的发展思路,按照都市区既连绵式又组团化的布局关系,凡与中心城区直接对接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市和区县二级按分工责任共同实施,实现都市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统筹。通过推进川陕路改造、国道317线老成灌路(郫县段)改造、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和海洋公园下穿隧道等重大项目,依靠快速出入城通道、城市放射性主干道及地铁、快铁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路网密度,使中心城区与四大新城连接更加紧密。其中川陕路大天立交桥已于5月8日实现西幅桥通车,东幅桥梁正在进行东幅桥梁管线迁改及下部结构施工。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下穿隧道,已完成全部土方开挖和喷锚护壁工作,完成隧道主体6个框架段的底板砼浇筑,预计8月底形成通车能力。海洋公园下穿隧道,已于6月12日完成全部主体结构的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8月底形成通车能力。三环路龙潭立交桥、成汉路立交桥预计于8月底建成通车。

(三)以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加强县城建设发展的研究,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和田园城市“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特征,优化县城的城市布局形态;快速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以高端化发展为方向,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服务和指导,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各具特色、高端化发展的产业集群。今年市建委支持县城基础设施和特色街区建设项目共计50多个,努力提升县城建设的水平。

(四)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发展。重点镇是全域城市群的组团,需要按田园城市组团化形态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各重点镇立足打破区域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带动作用,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优化城市规划,优化发展空间,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三化联动”发展;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统筹城乡资源、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运用政策扶持措施,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加强城镇和农村社区管理,提升城镇化质量。上半年,34个重点镇招商引资预计到位资金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

(五)一般场镇改造全面实施。代市政府起草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一般场镇改造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__]15号)文件及6个重要的配套文件,成立了一般场镇改造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年50个改造镇计划启动实施改造建设项目257个、计划投资25亿元,同时各地还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年底一般场镇改造初见成效。各地统筹场镇内外建设用地资源,为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场镇改造做好前期基础准备。目前,金堂县与市小城投

公司进行融资合作,共涉及11个乡镇,融资总额达6.17亿元,已到位资金2.4亿。郫县的花园镇资源优势积极转化为资本优势,引入广东广晟集团整体实施场镇改造。在大力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场镇改造的同时,各地加大政府性资金投入,支持区位条件较差,难以引入社会资金改造的一般场镇。市一般场镇改造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补助开始下拨,双流县计划配套资金约5亿元,新都区计划配套资金20__万元,金堂县匹配以奖代补资金1700万元,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蒲江县匹配资金注入国有平台公司,为一般场镇融资改造提供条件。目前,市一般场镇改造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补助已送市财政局准备下拨,改造项目共开工150个,完工80个,风貌改造开工10万m2,道路改造开工80km,雨水管网下地完工30km,污水管网下地完工30km,小三线下地完工25km,公建配套项目完工20个。(六)天府古镇整治向纵深发展。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文化名镇,加大城镇整治力度,增添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改善城镇形象。黄龙溪镇投入上亿资金封闭整治,扩展了文化活动场所和内容,古镇起步区面貌焕然一新;新场镇的整治,政府投资与社会资金投入并举,已初现成效;安仁镇的世界博物馆小镇项目,有序推进;街子镇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同步整治城镇形象,受到社会赞誉。加大历史文化古镇古村的发掘和申报,新增添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目前全市已有历史文化名镇23个(部级5个、省级10个、市级8个),历史文化名村3个。

三、按照现代田园城市历史定位,积极促进农村加快发展

充分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加快城镇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市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之一,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综合性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推广运用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强化统筹配合,全市确定了21个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点位。建立和运用好农房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库,提高农房建筑设计水平。拟20__年入库600个农村居住区项目方案,300个农房建筑单体方案。目前已落实资金100万元,启动该项工作。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管理力量,今年已下拨资金160万元,用于村镇建设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加强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工程监管,确保“四性”的落实。目前,全市启动21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均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大多数通过审查,一部分正在修改完善。其中金堂三溪镇、蒲江县大兴镇米锅村、新都区军屯镇静平村、都江堰柳街镇鹤鸣村、郫县花牌村、双流县永安镇、三星镇、大邑县安仁镇三河村等点位已动工,开工面积达45万平方米。

(二)增强川西林盘保护和整治利用力度,充分展现田园城市的特色。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以及城镇周边,以“连线成片,聚点成群”的思路,优化川西林盘保护点布局,通过聚居林盘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农房改造,改善林盘人居环境,引导农民多种形式集中,传承和突出特色。今年按照田园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完成全市林盘保护利用规划的优化调整,继续筛选确定一批整治利用试点示范点,加强林盘示范项目的指导和支持。目前,均已启动实施,其中纳入今年民生目标的50个林盘整治已完成27个,其余均已开工,正在建设。

(三)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20__年市、县二级设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专项资金,完善已建成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支持各区(市)县全面完成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完善。

(四)结合“198”功能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新型社区建设。继续强化对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加快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产权办理,结合198功能区建设,指导五城区完善新型社区建设方案。目前,117新居工程在建249万平方米,198新型社区在建267万平方米。

四、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一)扎实抓好出入城通道治理。按照市环治办《关于印发<市中心城区主要出入城通道环境容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成环治办[20__]108号)文件要求,我委立即召开了出入城通道环境容貌专项治理(以下简称容貌治理)动员会,对容貌治理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做了周密布置和安排。其中涉及中心城区的,安排市建筑设计院和中心城区建设局对10条进出城通道沿线从三环路至所在行政区范围容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及时开展容貌治理行动,有的区还进行了除10条进出城通道外的延伸治理;各郊区(市)县结合林盘整治、农房风貌整治等积极做好所涉通道环境容貌整治工作。通过半年的治理,成灌高速、成彭高速、成温邛高速、成青快速路、城南高速、成绵高速和成渝高速等重要出入城通道两旁的广告、建筑立面都等到了有效治理。

(二)继续推进特色示范街和外环生态带建设。今年前确认锦江区东大街、新开街,成华区新鸿南路、建设南新路,金牛区老成灌路西门车站至金牛宾馆段、锣锅巷至一环路段,青羊区琴台路、锣锅巷至一环路段,武侯区玉洁东街、红瓦寺街,高新区肖家河北街、紫荆南路12条特色街道打造。其中,琴台路采用传统复古手法,与宽窄巷子连成一片,交相辉映;老成灌路西门车站至金牛宾馆段将以城西老商贸圈到生态田园城市的自然过渡为主题,充分展示国宾礼都的风采;锣锅巷至一环路段对该区域内的佛禅文化、商贾文化及水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与统一,展现了该区域的历史底蕴及人文气氛;东大街再现金融街风采。目前已完成了五个城区10条特色示范街区设计方案的审查把关,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外环路生态带建设上半年共完成房屋拆迁392.4万平方米,占拆迁总量的53.8%。并在去年已完成绿化建设3880余亩的基础上,11个区(县)明确了本年度的三项绿化工作重点任务:1公里示范段、50米固定防护林带、300亩景观节点,已完成选址,正进入方案设计工作,部分区(县)已正式实施。同时由市建委实施的成南、成渝立交桥区域绿化改造,成龙路立交区域绿化建设基本完成,面积共约23万平方米。

(三)推进绿地清理和建设。新增10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目标,已完成8个公共绿地的设计方案评审,进入实施阶段。其中兴光华公司已全面完成了青羊区苏坡乡88亩的公园建设。对我市五城区和高新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园及公共绿地现状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中心城区绿地清理目标,我委牵头普查城市公园、历史文化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广场、滨河绿地、高压线走廊绿地,重点检查了82个公园绿地,其中公园27处,公共绿地55处。查处餐饮场所(含茶铺、咖啡吧、大排挡等)、停车场、网吧及其他经营性建筑侵占绿地的行为165余处。

五、以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为重点,加强建筑市场监管

(一)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市建

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市关于对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整治强化监管的通知》;拟定《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征求意见稿)、《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建设施工现场生活、办公区,项目出入口区域实施物业化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投诉处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着手《质量监督细则》的修订工作,制度建设为进一步规范质量安全及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夯实基础。(二)积极开展建筑施工安全大检查和各项专项检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一是组织检查组对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工作和全市68个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灾后重建工程)、地铁建设施工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二是加强深基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修改完善《市建筑工程深基坑安全技术规程》,组织基坑施工人员安全能力专项考核,召开深基坑汛期施工安全专题会,编制汛期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等;三是针对片区工地、临主要干道工地及安全管理薄弱的产权(租赁)单位开展专项机械设备交叉大检查,四开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岗情况专项检查,加强对各方责任主体履职督察。对检查出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求及时落实整改的同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处罚。

(三)继续推进制度完善,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继续推进工程项目电子化投标报名管理,自去年12月1日开始试行网络投标报名以来,共发放建筑企业市场主体信息卡1900余张。积极协调解决工程款和民工工资拖欠及纠纷问题,防范化解建筑民工工资拖欠风险。上半年市清欠投诉受理服务窗口共接待处理各类投诉上访案件57件,涉及拖欠金额约1.38亿元,处理率100%。全面实行建设市场网络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加强对建筑类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全市打印生成网络信用记录评价表约6300余份,信用管理系统已录入6600余家建筑业企业的信息资料。规范建筑行业实名制用工,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今年,我委代拟的《市建设领域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办法》(送审稿)已于20__年6月22日以政府令168号公布、20__年8月1日正式施行。

(四)专项整治扬尘,重拳出击乱象。一是根据各个时期扬尘治理的特点,分别布置安排了土石方开挖、总平面施工、春节后复工、市政工程等专项整治检查,对380家违规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对整治扬尘不力多次被处罚的104家单位进行不良记录扣分并列入黑名单重点监管;二是细化现场标准,开展社会监督,制作扬尘整治“六必须、六不准”宣传画,通过媒体对违规制尘104家工地进行曝光公示。

六、20__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明年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明年,我们结合实际,扎实工作,奋发有为,推动我市城乡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全面完成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工作。努力抓好农村住房重建的收尾工作,督促实施好“三清一还耕”。加快城镇住房重建的协调力度,确保在10.1前全面建成可入住,同时结合城镇住房重建,抓好灾后城镇重建,提升灾后重建场镇的形象和整体功能。加强对灾后重建集中小区的管理指导工作,积极做好服务,加快房屋装修进度,实施群众尽早入住。

(二)统筹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扩大城建资金来源,保障城市建设进程。深入研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的吸引社会投资进入重大城建项目建设,通过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发挥投资公司融资的主体作用,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扩大城建资金总量。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缓堵保畅工程措施。下半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缓堵保畅措施,我委还将陆续开工中心城区节点立交4座,同时将有川陕路大天立交桥、天府大道新会展中心下穿隧道、海洋公园下穿隧道、三环路成汉路立交桥等10座陆续完工通车。启动第三批21座人行天桥建设,预计年底前建成。打通长城片区b1线和万石路2条断头路。三是完善和强化定期专项协调机制。针对于目前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拆迁难、协调难等问题,在定期召开重大办例会和专项协调会的基础上,对涉及军队、铁路、省级交通、水务等特殊部门,建立专项定期协调机制,成立协调联络小组,指定联络人,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发生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四是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全面统筹机制。为对中心城区项目开工建设和占道打围进行更加有效地监管,我委将结合我市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占道和建设项目全面统筹机制,与市城管局、市公安交管局建立联动机制,对中心城区占道开挖及开工情况进行科学统筹和监督管理。

(三)大力推进市域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一是全面提升县城功能和形象。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把县城发展成为产业发展核心,承接经济、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完成1—2条县城特色景观街区建设。全年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二是加快重点镇建设。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加强城镇建设管理,为农民进镇创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条件;统筹整合与周边乡镇的资源,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强化三次产业互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大力推进一般场镇改造。强化配套政策落实,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平台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工作指导和目标督查,实现年底50个一般场镇改造初见成效。同时启动在4条田园城市示范线上的50个之外的一般场镇改造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古镇保护和利用。进一步规范我市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审查。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性建设和开发利用,完成《天府古镇羊皮》的编撰和出版,深入开展天府古镇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天府古镇的发展水平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7

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一流网络平台基本建成。近年来,金华市信息网络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以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信息技术应用等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快速推进,建成了一批综合交通、安防监控等方面的智慧基础设施,共建率超70%,共享率超60%,信息基础设施指数达到0?郾744,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金华市列入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21?郾1亿元,同比增长38?郾72%。目前拥有2条国家一级和10条国家二级光缆干线,建有浙中第一个双线接入的国家4a级iDC机房,是全省第二大信息传输枢纽。近期,启动建设电信的华东云计算中心、移动的金义信息中心,建设电信互联网骨干网络CHinanet的浙江省第二中心节点,担负浙江乃至华东地区到华南的主要互联网流量。截至2014年底,我市拥有网络室外基站2?郾4万个;建设室内基站4903个;移动电话信道187万个;无线接入点ap数4?郾4万个;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33万个;宽带用户达到178万个;iDC机房机柜数1286个,3G网络实现对城区、乡镇、工业园区、主要高速路、道路的网络覆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智慧应用成效显著,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门户网站成为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的重要窗口,金华政府门户网站进入全国地市级门户网站前40名。有序推进省网上政务大厅金华分厅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金”字工程等一批电子政务重要业务系统建设扎实推进,通过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电子政务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社会和公共事业信息化发展迅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重点领域信息化取得显著进展。到2014年底,公办学校教育计算机网千兆宽带学校接通率达90%以上,县级以上医院、市本级所有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等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全面发行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目前已发行380万张。同时国家与省智慧城市试点全面推进。列入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率先启动智慧车联网、智慧商城、智慧警务等项目。其中,智慧车联网项目获得省政府批准,列入省政府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并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

“两化”融合有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增强。在工业领域,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工艺、内部管理、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能耗与排放监控等环节,特别在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装备智能化、内部管理精准化和产业链协同化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全市重点骨干企业装备的信息化程度达到60%以上,7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5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工程(eRp),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效显著。汽车、五金、纺织等产业集群被列为我省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金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永康市,东阳市列为省两化融合综合性示范区,培育了今飞机械集团、康恩贝生物制药公司、横店东磁等一批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近两年,我市共组织实施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142个,项目总投资达5?郾49亿元,有效提升两化融合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农村信息化快速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全面构建“富农、惠农、便农、乐农”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金华市100%行政村覆盖远程视频互动系统,90%以上乡(镇、街道)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www?郾9191?郾cn)。全面启动“光通村”、村级治安监控、村级电子围栏报警系统、乡村电子图书阅览室、农民视频互动教育培训系统、农家乐信息服务点和“村邮站”便民服务点等建设工作。一批信息化建设先进县、乡(镇)、村被列入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创星"十百千"工程,其中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13个,示范村60个。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异军突起。2014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3?郾6亿元,同比增长6?郾5%,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磁性材料、太阳能光伏、新型光源等特色产业。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36%。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356?郾3亿元;实现网络零售额942?郾6亿元,同比增长40?郾96%,占全省网络零售额的16?郾71%,总量列全省第二。涌现了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全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中,我市占有8席,行业商务网站已成为列杭州之后的省内第二大集聚区。网上网下市场加快融合发展,义乌国际商贸城、永康五金城等传统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无形市场互动发展,义乌商城集团与淘宝实施战略合作,联合建设网上商城。金华市区创建部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为省内继杭州之后的第二个城市。

在充分肯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金华在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认识水平亟待提高。无论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对相关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方面,还较为欠缺,社会各界没有形成共识。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创新。金华市信息化建设存在职能交叉的弊端。政务云项目未启动,还没有引入政务云建设创新模式,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三是信息孤岛问题较为突出。信息系统大多根据条条规划来建设,系统之间实现共享的信息较为有限,应用效率不高,特别是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四是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不足。五是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滞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部分重要信息系统仍缺乏等级保护认定。应急预案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应急演练。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政府主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突出以人为本、需求为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以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助推新型城市化建设,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和新型城市化建设成果。力争到2020年,建成以高度发达的电子商务为特色的信息经济体系,以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为重点的智慧应用体系,以高速泛在的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为支撑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以自主可靠的防护机制为保障的网络安全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成为金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处于全省前列。具体目标包括:

――智慧应用效能逐步增强。智慧车联网、智慧商城等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成功实施,形成一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运营模式;智慧生活初具雏形,信息化应用有效促进信息消费,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等公共服务基本涵盖全体市民;信息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引领带动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85;智慧城管不断深化,基于网格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覆盖率达到99%;智慧政务普及应用,政府电子政务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95%以上,县(市、区)级达到70%以上,信息化助力政府改革创新的效应不断凸显;智慧城市区域示范效应明显,形成一批示范性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新城。

――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跃升。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基本实现无线宽带全覆盖和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商务楼宇光缆通达率达100%,城市住宅光纤全覆盖,实现百兆接入能力,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mbps,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光缆,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宽带。基本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和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海量数据共享。

――信息经济处于省内领先。信息产业集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扩大信息消费、推进信息化应用和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四个维度推进信息经济发展,重点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培育浙江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参与创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企业,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百亿元的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和通信运营服务、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三大产业集群。

――信息安全可信可控可靠。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安全防护、风险抵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网络保密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信任、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数据容灾备份体系初步建立。

三、主要建设任务

着眼于信息惠民,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实现卫生服务站全市联网,推动医疗物联网试点项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医保费用跨市即时结算。以便民利民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容纳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卫生医疗、金融支付、小额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卡综合服务平台。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

着眼于透明高效,构建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推进政府办事网上公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整合集聚网上公共服务,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城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反应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在食品药品、消费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领域,建设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会监督等功能的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透明厨房、阳光食堂,推进药品阳光采购。整合信贷、纳税、履约、产品质量、参保缴费和违法违纪等信用信息记录,加快诚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受理的8890便民网络平台。

着眼于宜居城市,促进智慧化生活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依托城市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

着眼于创新驱动,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立足当前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与材料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及智能装备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完善电子产品制造业产业链。利用好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息软件、通信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服务外包等网络服务业,构建完备的信息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提升网络经济的规模和质量,打造我市网络经济的升级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以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生产“智造”能力,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着眼于能级提升,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筑数据库、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健全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实现从水源地监测到水龙头水管理的全过程在线监控,保障饮水安全。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行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与国内特别是省内智慧交通领域领先企业共同建设智慧交通,并部署面向终端用户的车联网应用。推进北斗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发展差异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务。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基本建成金华国际物流园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着眼于集约利用,推进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法人信息、中小企业信用库及建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以信息资源集约采集、充分共享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不断完善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服务体系,充分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完善政府信息查询系统,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办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提高行政效能。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为基础,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将企业信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8

数字城市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下半年,国家建设部组织实施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同时,建设数字城市被国内许多城市作为城市发展升级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更是把建设数字城市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经过了2003年,数字城市已经进入了成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电子政务,社保先行

建设数字城市,政府要先行,要通过高效的电子政务应用来建立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应用的发展,促进政府在管理体制、观念、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转变,进而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

2003年的电子政务领域中,社保无疑是亮点之一。7月,国家劳动与保障部了第二版社保核心平台标准,向社保系统的各省联网、全国联网又迈进了大步。这一平台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架构,对于应对急剧增长的社保业务量和各地社保业务的各种不同的具体要求,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无论是从技术架构、功能的延展,还是应用层面的改进上,新平台对于缩短本地化实施的复杂程度、实现本地化快速实施方面都将产生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清华同方社保业务总工程师王云认为。

二:建设模式加速创新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是制约着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资金财力的不平衡。这一鸿沟在数字城市建设领域也越发突出。类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通过利用信息化厂商的资金优势,帮助财政资金不足的地区及时启动城市信息化建设。

Bot(Buli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是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种债务与股权相混合的模式,主要应用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由项目构成有关单位,包括承建商、经营商及用户组成一个股份组织,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咨询、供货和施工实行一揽子承包,项目竣工后,在特许权规定期限内经营,向用户收取费用,以回收投资、偿还债务、赚取利润,特许权期满后,无偿将项目交给政府接管。

Bot模式由于降低了投资风险,颇得一些政府大型基建项目的青睐。

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准Bot模式的采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作为有上市公司背景的清华同方,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通畅的融资渠道,同方负责的江西省、青海省社保信息化建设均采用准Bot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建设资金的问题,为这些省份的社保信息化业务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三:iC卡应用多元化

从1993年国家金卡工程立项,到2003年,“金卡工程”已经走过了十年发展之路。如今,[C卡在交通、公用、电信、社保、金融、旅游、工商等几十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企业在iC卡操作系统、1C卡集成电路芯片方面,完成了诸如模块生产、各类读写卡设备与机具的研发以及卡产业化配套的准备并,通过一系列自有技术的开发,全面带动了智能卡普及和应用。

其中,“城市一卡通”成为卡应用领域的亮点。经过前期的建设,“鞍山市城市一卡通”在2003年继续发挥了方便市民出行、缴纳水电费等一系列作用。负责此项目的清华同方专家认为,“智能卡将市民的生活信息和消费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集中到信息系统中,为城市信息的综合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与分析,很好的实现了市民方便的享受数字化城市生活的梦想”。

四:城市数宇化走进平常百姓家

随着智能交通、数字家园发展、银行卡的普及等,数字城市已经从概念走常百姓家。

2003年,南宁、广州相继建成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将110、120、119、122统一在一个平台上通过社会应急中心为公众提供服务,安徽、北京、扬州、青岛、成都等省市也筹备或正在搭建本地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2004年1月,我国也将启动以iC卡为介质的第二代身份证系统,存储更多的个人信息。

在数字家园领域,清华同方提出的“数字家园(e―Home)”业务概念,为中国家庭及社区提供了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从家庭自动化、小区智能化、到社区信息化,这些使人们的生活、工作网络化,为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提供安全、便利、舒适、信息互通的环境。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9

智慧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常态。建设“智慧江山”是促进江山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竞争,提升群众幸福感,营造新一轮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推进“智慧江山”建设,宜早不宜迟。笔者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对照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和新理念,现提出“智慧江山”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智慧江山”建设的现实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江山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光网・智慧小区”、省“宽带乡村”试点、爱江山无线城市工程等建设不断推进,城区家庭宽带平均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基本达到20mbps以上,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30G,光宽带覆盖全市90%以上区域;3G/4G已经实现城区、乡镇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爱江山免费无线wiFi实现布点3131个。

政务信息化应用程度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本建立。建成数字江山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地理信息共享。包含部门和乡镇网站在内的江山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建成,初步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全市统一的电子公文交换、协同办公、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等电子政务系统综合应用扎实推进。

城市治理应用成效明显。自2010年10月试运行以来,江山市数字城管已累计受理城市管理问题95439件,已结案96601件,按期处理89790件,按期处理率达95.71%。数字城管、天网工程的运行实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是在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治堵等全市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领域惠民服务水平不断深入。智慧旅游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开发完成游客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智慧工商取得实效,实现经济户口基本情况的信息化管理,为经济户口的登记注册、信用信息管理、案件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撑;“阳光厨房”、“千顺工程”为食品药品安全实现全覆盖、全天候监管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全市经济户口数据数据库系统,服务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本数据支撑。

“智慧江山”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现象严重。近五年,全市有十多个部门都在推进智慧城市方面建设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天网工程、数字地理、数字城管等,有些是对照国家、省或衢州市的统一要求,有些是业务需求上的探索创新,由于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的缺失,缺乏“一盘棋”思想,各部门自顾自的建机房,上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各不相同,而且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不够,造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壁垒,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存在较大不足。

投资运营模式需要创新。目前全市智慧城市相关建设以财政出资为主,自建设自运营情况居多。智慧城市项目除了启动资金以外,更大的投入在于项目建成后的日常维护,比如服务器、数据库的维护,数据的采集、分析,这些投入甚至大于启动资金,单靠财政资金难以为继,资源配置的主动性难以l挥。

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城市治理和改善民生,全市的城市治理和民生资源存在于不同部门,以不同形式,不同质量展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各条线数据整合难度大,社会公众获得感不突出,城市管理距离“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慧江山”建设构想

要解决“智慧江山”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信息平台――智慧江山综合运行中心,促进资源共享、合作协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智慧江山”综合运行中心的基本架构:

智慧江山指挥中心

智慧江山指挥中心是“智慧江山”的“窗口”,将江山智慧城市所有模块的信息化数据,全部统一到这里集中进行日常管理。整合12345、12315等专线受理系统,并与110、119等警务信息系统做对接,同时实时分析和展示全市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稳定等相关工作指标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是“智慧江山”的“心脏”,基于云计算能力的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公共信息资源标准化统一化的目标,有效整合全市现有公共数据资源,“一家集采,多家利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协助政府提升管理效能,稳步推进江山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应用可以释放出惊人的惠民福利,比如想要开一个超市或面馆,就可以根据交通大数据和居民消费大数据进行测算,备选地址的人流量、常住人口、居民消费喜好等信息都可以为开设超市或面馆提供合理参考。

三大体系

智慧治理:整合全市城乡管理信息及资源,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标准接入,实现江山城市运营管理相关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共享与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实现高效的统一监测全市运行状态、统一处理全市运行管理问题。

智慧民生:集聚全市涉民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公共信息服务和商务便民服务资源,逐步集成旅游、交通、文化、餐饮、养老、卫生、教育、住房、家政等领域的智慧化民生服务应用,采用“政府搭台、市场运行、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全市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智慧经济:大数据与云计算综合运用后会产生新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物联网与软件技术如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银江股份、华三通信等,引导鼓励其将研发成果与全市城市建设、特色产业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注重大数据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全市产业智慧化水平。

“智慧江山”建设建议

实行“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智慧江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信局,进一步强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负责“智慧江山”建设工作日常事宜,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等问题。

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智慧江山”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从江山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江山”建设方案,合理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重点和思路,确保“智慧江山”建设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江山”建设,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资金来源由国资公司和总服务商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进行筹集,国资公司代表政府占股20%-30%,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融资、建造、运营、维护、管理和用户服务,政府负责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定价管理、公共服务质量及数量的监管、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政府根据与项目公司签订的合同及确认的审计报告,分年度支付回购款;项目公司为用户提供服务,政府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

城市管理方面的金点子篇10

2007年――即将过去的一年,对兴义市桔山城市中心区来说,是个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不同寻常的奋进之年;也是个以大项目拉动大发展,开工项目居历年最多、投资力度居历年最大,为“金州明珠”增辉添彩的科学发展之年。

2007年,桔山城市中心区除加大了对峡谷大道、兴义中学、兴义监狱迁建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等一批在建、续建项目的建设力度外,还启动了如民航大道、东环线、民族商品一条街、兴义会展中心等一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点项目,全区在、续建和新开工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多达22项,占“十一五”规划全部安排项目的30%;计划投资15.45亿元,为桔山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14年来年均投资3.1亿元的5倍。其中,城市道路项目10项,总长32034.5米,约为过去14年道路建设总长42764.5米的四分之三;计划投资7.413亿元,约为过去14年道路建设总投资5.74亿元的1.29倍;市政配套设施和社会发展项目5项,总建筑面积32.68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4年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的四分之一,投资3.3亿元,相当于过去14年总投资9.89亿元的三分之一,房地产开发项目7项,总建筑面积47.17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4年房地产开发总建筑面积140.7万平方米的三分之一,投资4.74亿元,相当于过去14年房地产开发总投资7.57亿元的三分之二。

前所未有的建设规模,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凸现了桔山城市中心区工委管委为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宜居生态城区,树立改革开放形象的决心、魄力和果敢的行动,也鲜明地折射出桔山城市中心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干兴区,实现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前进步伐。

抢抓机遇加紧干

2007年初,兴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兴义城市摆在东盟等重点区域和泛珠三角、南贵昆等经济圈的大格局中来定位,围绕把兴义建成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大目标和获省政府批准的经第三轮修编的《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来规划和建设。桔山工委管委领导班子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自1993年初市委市政府设立桔山新区工委进行开发建设后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必须抢抓机遇加紧干”。这是工委管委领导班子在分析形势后得出的共识,并据此提出了“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明确目标,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对正在实施的2005―2010年“十一五”规划进行了适度调整,并果断决定将2007年的在、续建项目和新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从16项增加到22项,计划投资从10亿元增加到15.45亿元。3月份桔满乡饮食文化城开工,6月份兴义会展中心启动建设,7月份民族商品一条街建设奠基,10月份民航大道、东环线两条城市主干道挖起了第一铲土……一场抢抓机遇加紧干,加快建设新桔山的战斗由此打响。

迎难而上坚持干

2007年,在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家对财政金融、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环境生态、房地产开发等各个领域加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桔山城市中心区的城市建设在抢抓机遇加紧干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出台的新政新规对已通过10多年实践而形成的城市开发建设“常态”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资金筹措、征地拆迁、城市规划、生态建设、产业开发以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等各个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征地难,拆迁难、资金筹措难”的“三难”问题,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项目的启动和建设,成为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大障碍。“向困难和挑战低头不是我们的性格!”桔山工委管委领导班子面对“三难”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吃透上级精神,做好基层工作,提高补偿标准,温暖送到农家”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管委的社会保障、土地管理、拆迁安置等有关工作人员“项目未动,工作先行”,除加大力度实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各项措施,稳定农民思想外,还提前走村入户开展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宣传落实有关政策规定,争取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在启动民航大道、东环线建设前,管委社保办、土管办、拆迁办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就提前3个月逐村逐组逐户地做工作,耐心听取村组干部和农民的意见,明白交待相关政策和补偿办法,使征地拆迁进展十分顺利。到9月份,民航大道所需的80多亩土地和东环线所需的363亩土地顺利地完成了征用和拆迁工作,使这两个工程都能按计划于10月12日启动建设。为解决“资金筹措难”,桔山工委管委采取开展社会融资,依托银行信贷,争取上级支持,积极自行筹措的“四轮驱动”办法,多渠道、多层面筹措建设资金。例如,在建设a3路和B5―B10等7条城市道路总投资的23614万元中,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和上级补助14888万元,占63.06%;地方财政资金2809万元,占11.89%;管委自筹资金5917万元,占25.05%。又如,在建设兴义会展中心的9265万元总投资中,利用国债资金765万元,占8.26%;银行信贷资金及补助资金6500万元,占70.16%;地方财政资金1000万元,占10.79%;管委自筹资金1000万元,占10.79%。而房地产开发所需的4.7亿元投资,和建设桔满乡饮食文化城的678万元投资则分别由房开企业和管委直属企业森茂资产管理公司自行筹措。

新思路冲破了大障碍,“三难”变成了“三顺”――心顺、气顺、工作顺,为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兴义中学是桔山工委管委自行筹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项目。校园占地13.11公顷,房屋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学生宿舍、体育场馆以及电信、邮政、储蓄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可容纳学生3000人,是一所寄宿制示范高级中学,总投资7669万元。解决“三难”后,2005年完成征地拆迁并开始进行进校道路等基础建设,2006年主体工程开工,经过1年建设现已完成全部合同工程的85%以上,到2008年9月前,工程即可全面竣工验收招生开学。

2007年6月开工建设的兴义会展中心,是州和兴义市一项重要的公共配套设施,占地1.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9265万元,经过半年施工,现土石方工程已全部结束并进入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预计2008年竣工。

民航大道和东环线是庆祝兴义建市20周年的重点献礼项目,也是桔山城市化进程中两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总长分别为6.58千米和8.14千米,投资分别为1.67亿元和2.8亿元,在克服“三难”后于2007年10月12日开工建设,经短短两个月工作,民航大道已完成500米道路基础,完成投资4100多万元,占总投资的24.5%;东环线已完成投资2413万元,占总投资的8.6%。

明确目标同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