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账目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5:15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职院校基建并账会计处理实践

随着教育类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开展,大量的新型财会管理工作出现在了高职院校实际财务工作中。特别是随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修订与执行,高校基础建设财务账目定期并入院校整体财务账目会计处理的开展,对高校财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应如何在新会计制度制约下,做好高职院校基建并帐工作。利用科学有效地财务管理控制与会计处理方法,确保基建并账工作合理有序完成,同时促进院校整体财会工作的顺利完成,就成为了现阶段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实践内容。

一、在制度监督范围内,做好基建并账新旧账目衔接工作

随着2014年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我国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基建并账过程。但是在并账过程中如何做好新旧账目的衔接工作,保障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与控制的顺利进行,就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采用以下工作方法进行应对。一是做好账目会计科目的衔接审核。在新旧账目的衔接过程中,院校财务领导者应以新财务制度为监督依据,对高校新旧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科目进行监督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了新的财务账中会计科目是否按照制度进行了调整、账目调整是否全部完成等。这一工作的开展可以确保新旧账面衔接有序完成。二是做好账目金额的审核工作。在并账衔接过程中,为了确保不因为漏算、误算等人为问题造成的新旧账目衔接错误问题,财务管理者应对新旧账面中的金额内容进行详细、全面的重新审查与核算工作,防止账目衔接中金额错误出现。

二、选择合理的记账模式,做好合并后的账目登记

在高职院校的基建并账过程中,为了做好合并后的账目登记工作,会计管理工作者需要选择合理的记账模式为并帐的进行提供支持。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要在借贷记账法中做好账目核查工作。在现阶段的账目管理中,我们一般采用的都是借贷记账法。在记账过程中,需要财会人员做好账目中借贷项目的核查工作,防止因出现借贷科目与金额错误造成的账目登记错误,进而对整体财务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如在年末的财会转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上一年度在基建中需要的财政性资金拨款,转换为以前年度拨款。其记账方式为:

借:基建拨款DD本年财政拨款8000666.3

贷:基建拨款DD以前年度财政拨款8000666.3

在记账过程中,财会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账目科目与数额的审核工作,防止出现因为账目科目或会计金额错误造成的会计账目登记问题。同时在核查过程中,财务人员还必须注意做好旧账目中的会计账目复核工作,防止因为账目累积性错误出现的账目登记问题出现。

三、结合新会计制度,做好基建并账中会计科目、报表合并工作

在高职院校的基建并账过程中,为了确保会计科目与报表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一是做好基建账与财务账会计科目的合并管理。在会计科目合并过程中,其合并方式包括了以下四类:直接并如、直接相加并入、分析后并与以及分析计算后并入。在实际的会计科目合并中我们需要根据科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好科目的合并处理。如在并账过程中,我们将基建账中的“器材采购、库存设备、库存材料”三项会计科目结合新会计制度进行分析,发现其与财务账中的“存货”科目一致。所以在并账过程中,我们将这三个科目的借、贷方发生额进行相加,直接并入财务大帐中的“存货”的借、贷方就可以了。这种分析的过程既可以保证在并账过程中会计科目处置合理,同时也为下一步的会计核算提供了支持。二是做好会计报表的并入工作。在并账过程中,会计报表的并入主要集中在决算表的调整中。其主要的内容调整包括了以下内容。首先在财务账新的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了“在建工程”、“预付工程款”和“基建结余”等新的报表内容,用以体现基建账中并入的会计内容。其次是在报表整体工作中,财会部门需要加报“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和“基建借款情况表”三类基建财务报表。最后财务部门还需要在其他决算报表中的体现出对基建财务数据及对应科目内容。

四、建立基建并账工作细则,做好新型核算方法实践

在高职院校的基建并账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很好的按照新财会制度要求与院校财务实际情况做好基建并账工作细则的建立与实践工作。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了一下两点。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细则,做好新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核算方法的设计和应用研究。二是通过对细则的应用,在实际基建并账工作中做好新型核算方法的实践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作用。首先是通过细则的建立确保了并账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其次是通过实践分析充实了细则的内容,保障了并账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基建并账会计处理工作,是新会计制度对院校财务管理的重要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院校财会管理人员需要结合新会计制度理论研究与高校财会实践内容,利用有效地会计处理方式,做好新旧账目的衔接、账目登记、账目合并以及细则制定等实际工作,完成并账处理,为高职院校以及事业单位基建并账的完成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医院药品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加强医院药品财务管理的意义

药品是医院完成其对患者治疗目的的特殊商品,所以针对药品的管理是医院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也区别于其他商品管理的内容。对医院而言,由于药品的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医院药品的收发周转速度相当快,因此对药品的规范管理和定期清理非常重要,能够完善医院药品的管理机制。同时,对于药品涉及的资金和账目,通常医院药品往来频繁,相关涉及的资金数量大,其财务管理更是需要制定规范细则予以完善和约束,大规模的药品账目清理难度大,如果不采取详尽的管理措施和实行定期的清理安排,容易造成药品账目往来不清,长期得不到清理、核销的药品账目增加了医院药品财务管理的难度,甚至给单位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和经济损失,因此,医院加强药品的财务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确保药品质量、医疗服务质量以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前提。

二、医院药品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药品的账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医院在药品的账务制度上存在不足,在药品流转的各个环节账务管理不完善,使得药品在账务管理阶段没有产生足够、有效的财务信息可用于医院药品的财务管理。比如,在药品盘点之后,调整数据直接在药库的系统里进行而没有报送财务部门,这会导致财务部门的药品账面价值没有及时随药库实际情况而变动,造成药品账面不相符的现象;对于剩余药品的处理,有的直接交回药库,但未能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药库的系统核减了相关的数据,但财务部门的数据传递不畅,会造成药品收入与成本不符;还有紧急用药和特殊药品的使用中,账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都会影响财务部门生成的财务信息质量。

2、医院药品采购环节管理存在的困难

医院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内容,这首先涉及到是否制定了合理的采购计划,而采购计划占用医院较多的资源和资金,也是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如果采购计划中对药品的计划量过大,则会占用过多的资金,同时提高了医院的储备管理成本,药品也可能更容易出现过期的问题;而如果采购计划制定不足,使医院的药品储备量过少,则会产生缺药的情况,这会影响医院的医疗业务服务,对临床医疗工作带来消极的效应。因此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3、医院药品出入库账目繁琐,容易出差错

医院的药品用量非常大,出入库相关的账目繁琐,所以在这几个环节中的账务信息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比如在医院的药品送入库之后,通常价款是由财务部门按月结算的,这期间就产生了大量的应付账款,财务部门挂账冲账操作频繁,但如果每笔支付,其工作量更大,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需逐一核查,医院繁琐的药品账务往来给财务人员的记账分录增加了工作量,也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在频繁的交易下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4、药品管理信息化及评价指标体系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众多医院已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药品管理,但在实务中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医院药品的数量种类太多,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数据,记录和处理这些数据对医院的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信息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药品的高流动性,如果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不足,将会产生药品各环节的实物流通与系统内信息的流动脱节的现象,由此给财务部门的管理带来消极影响,且医院药品的数量变动频繁,调价时有发生,怎样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使得财务部门对药品从采购到入库储存再到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都能准确完善,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需要探究其解决方案。同时,医院的药品管理因为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激励性和制约机制不足,降低了药品管理的效率,也降低了财务信息的生成质量。

三、加强医院药品财务管理的对策

1、制定完善的药品账务管理细则,规范记录药品流转的各个程序

医院需要完善药账务制度上存在的不足,在药品流转的各个环节加强账务管理,使得药品在账务管理阶段产生足够有效的财务信息用于医院药品的财务管理。完善医院药品的账务管理机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完善药品的盘点制度来核对药品的账务信息,定期对药库的药品进行盘点,相应的盘点结果需要汇总,并与财务部门核对,查验是否和账面金额相符,如果有不相符的情况出现,通过进一步核对子账户来查验具体是哪部分药品实际库存和账面不相符,可进行下一步的调整。账面和库存盘点审查的定期开展,能对药品的账务管理达到及时的清理作用,若问题账目积累越久,则以后清理的难度日益增加,会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潜在的风险。二是财务部门针对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定一套相适宜的账务制度,这样才能产生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财务部门在每月药品核算之后,根据相关的信息对财务指标进行测算和分析,如药品收支的结余、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药品收入总量及结构等财务数据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分析对比,找出药品管理哪个部门或哪个环节存在问题需要改进,以此实现财务管理的价值。

2、在药品采购环节完善其财务管理

医院药品的采购环节是药品流转的起点,从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到规范的采购行为均跟医院的药品成本、药品供给以及采购后入库的储存成本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药品采购环节,医院的内部管理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采购计划中,药库负责人应按要求确定哪些药品需列入计划,这需要考虑目前医院各类药品的实际库存情况、考虑医生的用药习惯、考虑当时节是否有季节性药品大量消耗,同时医院的药品信息系统里各类医药品的动态消耗信息也是采购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其次,采购计划不仅要考虑药品采购种类的确定,也需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相关人员需要合理确定采购的数量,不仅要满足医院的药品动态需求量,避免出现缺药等现象,同时也应控制成本,不至于造成医院资金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消耗,过多的确定采购量只会增加医院的成本和后期的储存管理费用,会严重降低药品管理的效率和资金使用的效率。因此,在合理制定药品采购环节财务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采购计划,不仅能保证药品的需求供应,同时也能避免盲目购药,加快药品的周转,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3、建立健全药品出入库相关的财务管理,完善手续、规范制度

在医院药品的出入库管理中,药品的入库验收紧随采购这个环节,高效、规范的入库验收制度,是医院采购的药品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药品出入库的财务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药库和药房的定期盘点,盘点的目的是财务部门要保证药库药房的总账余额和各个明细账余额之和相符,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还应定期、及时地进行实地对账盘点,将账目数据与药品实物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其次,在领用药品时,药房会计务必理清出库存药品的种类数量,准确填入药品出库单,药品最终出库前,要由药库的管理人员现场清点并由领用人签字后,才可以领取,通过多方人员的确认和相互监督,完善医院药品的管理制度,保证药品出库的规范性,做到每一笔出库账目,财务部门都能有据可循。这些单据是财务人员清理账务的依据,是药品账目的基础凭证,有助于财务部门及时发现药品的盈亏状况并采取处理措施。

4、采用网络系统进行药品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医院药品的管理工作,从药品入库、出库、调价等一系列流程都已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里面完成了,这给药品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增加了药品信息记录的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药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在网络系统的媒介工具下,药品的财务管理也极大地增加了效率,一方面,药品的各类明细账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在信息容量上计算机管理系统给予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医院药品种类繁多,流程繁琐,因此所生成的财务信息过于庞杂,由计算机系统来规范药品的财务管理显著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财务部门在处理药品相关的财务信息的时候,需确保系统里的数量、种类、规格等数据与实际医务人员用药情况相符,以加强对药品的核算管理。此外,财务人员需按规定谨慎处理涉及到系统内信息调整修改的情况,比如在药品价格需要调整的时候,财务部门首先需严格执行国家对药品价格的有关政策,在调整账目之前核实在药品管理系统里面的数据,同时要确认收到调价文件以及相关负责人的审批签字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需要制定完善的药品账务管理细则,规范记录药品流转的各个程序,在药品流转的各个环节加强账务管理,使得药品在账务管理阶段产生足够有效的财务信息;需要在药品采购环节完善其财务管理,采购计划不仅要考虑药品采购种类的确定,也需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保证药品的需求供应,加快药品的周转速度,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加强药品出入库相关的财务管理,财务部门定期及时地进行实地对账盘点,将账目数据与药品实物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需要采用网络系统进行药品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由计算机系统来规范药品的财务管理,显著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以此实现财务管理的价值。

【参考文献】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

在我国,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团结,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

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有帐无物,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三是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四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

2.发包、出租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手续欠规范。口说为凭,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二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任、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3.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是一些地方将公开形式化,当作政绩之一,一哄而上,图形式,求名声,对于财务、村务落实的具体情况,则告之甚少,往往虎头蛇尾,形式主义泛滥,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公开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三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

4.财务管理混乱。一是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笼,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二是多头开户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由于金融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祟,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莠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账款不符,存款短缺。三是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四是违规账目较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凭证不装订,不编制会计报表,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有的收入不入账,有的财会人员对凡是村委主任、村长审批的就付款而不管审核凭证。由此形成财务管理混乱。五是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5.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很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和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群众监督。大多数村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既管钱又管帐,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乱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帐,有的甚至帐目丢失。还有些村村干部谁收钱谁花,收多收少干部之间不清楚,群众更是不明白,财务管理处于无人负责,谁都负责的混乱状态。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干部关系。

6.部分干部,乱摊派问题严重。目前农村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暗箱操作,财务收支不透明,造成干群关系不融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也一直是农民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

7.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乡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绝大部分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

识培训,由此便产生了账务处理随意,违反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问题,也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账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

8.“村账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村账乡代管”的工作由乡镇农经站负责。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财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管理,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条得以记账。他们人员又少,业务素质又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记账服务费来维持运转。使得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二、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严格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专人管理财务、无专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和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财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和规定的开支,财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服务中心在票据和现金支票或转帐支票加盖审核章后,村助理会计方可到乡农村信用社支取现金或转账。乡农村信用社在办理业务时,必须检验相关票据上的印签是否齐全(务中心报账专用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专用章、审批人专用章)若不齐全者,不予办理。其次,制定完善、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在开支审批、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寻。例如: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制度、等。

2.建立健全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各村、社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使村社财务的审批、公开、监督、票据的管理、财产物资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4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有帐无物,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三是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四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

2.发包、出租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手续欠规范。口说为凭,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二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任、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3.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是一些地方将公开形式化,当作政绩之一,一哄而上,图形式,求名声,对于财务、村务落实的具体情况,则告之甚少,往往虎头蛇尾,形式主义泛滥,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公开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三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

4.财务管理混乱。一是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笼,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二是多头开户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由于金融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祟,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莠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账款不符,存款短缺。三是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四是违规账目较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凭证不装订,不编制会计报表,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有的收入不入账,有的财会人员对凡是村委主任、村长审批的就付款而不管审核凭证。由此形成财务管理混乱。五是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5.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很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和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群众监督。大多数村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既管钱又管帐,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乱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帐,有的甚至帐目丢失。还有些村村干部谁收钱谁花,收多收少干部之间不清楚,群众更是不明白,财务管理处于无人负责,谁都负责的混乱状态。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干部关系。

6.部分干部,乱摊派问题严重。目前农村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暗箱操作,财务收支不透明,造成干群关系不融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也一直是农民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

7.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乡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绝大部分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由此便产生了账务处理随意,违反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问题,也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账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

8.“村账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村账乡代管”的工作由乡镇农经站负责。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财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管理,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条得以记账。他们人员又少,业务素质又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记账服务费来维持运转。使得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二、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严格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专人管理财务、无专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和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财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和规定的开支,财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服务中心在票据和现金支票或转帐支票加盖审核章后,村助理会计方可到乡农村信用社支取现金或转账。乡农村信用社在办理业务时,必须检验相关票据上的印签是否齐全(务中心报账专用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专用章、审批人专用章)若不齐全者,不予办理。其次,制定完善、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在开支审批、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寻。例如: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制度、等。

2.建立健全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各村、社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使村社财务的审批、公开、监督、票据的管理、财产物资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把财务公开落到实处首先,乡镇要成立村社财务管理监督审计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社财务管理进行高质量审计,并建立村社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其次,要制定出硬性措施,使各村在统一规定时间内公开账务。除做到账账相符,账目清楚外,要及时负责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必要时基层党委政府派出专职人员进行督办、催办。三要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各种开支实行逐级审批制,按月报账,村的开支由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批,村主任(书记)签字报销,社的开支由各社理财小组集体审批,社长签字报销。四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和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

4.推行“记账制”、“村账镇管制”。“记账制”、“村账镇管制”是近年来各级村级经营管理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村级财务的重要管理经验,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应大力推行。即不具备设置会计的村级,在财务自、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由乡镇财政所记账或实行村账镇管,确保村级各项资金收、缴、管、支诸环节上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确保村级会计工作步入正常轨道。具体可以按照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实行这种财务管理制度:

(1)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部分,继续实行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的村财镇管制度;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5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会计账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账目处理不一致;总账、明细账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有帐无物,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三是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四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

2.发包、出租欠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手续欠规范。口说为凭,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二是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任、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3.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是一些地方将公开形式化,当作政绩之一,一哄而上,图形式,求名声,对于财务、村务落实的具体情况,则告之甚少,往往虎头蛇尾,形式主义泛滥,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公开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三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

4.财务管理混乱。一是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笼,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二是多头开户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由于金融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祟,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莠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账款不符,存款短缺。三是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四是违规账目较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凭证不装订,不编制会计报表,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有的收入不入账,有的财会人员对凡是村委主任、村长审批的就付款而不管审核凭证。由此形成财务管理混乱。五是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5.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很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和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群众监督。大多数村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既管钱又管帐,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乱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帐,有的甚至帐目丢失。还有些村村干部谁收钱谁花,收多收少干部之间不清楚,群众更是不明白,财务管理处于无人负责,谁都负责的混乱状态。民主理财形同虚设,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干部关系。

6.部分干部,乱摊派问题严重。目前农村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乱摊派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暗箱操作,财务收支不透明,造成干群关系不融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也一直是农民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

7.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乡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绝大部分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由此便产生了账务处理随意,违反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问题,也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账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

8.“村账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村账乡代管”的工作由乡镇农经站负责。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财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管理,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条得以记账。他们人员又少,业务素质又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记账服务费来维持运转。使得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二、解决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严格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专人管理财务、无专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和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财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和规定的开支,财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服务中心在票据和现金支票或转帐支票加盖审核章后,村助理会计方可到乡农村信用社支取现金或转账。乡农村信用社在办理业务时,必须检验相关票据上的印签是否齐全(务中心报账专用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专用章、审批人专用章)若不齐全者,不予办理。其次,制定完善、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在开支审批、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寻。例如: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制度、等。

2.建立健全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各村、社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使村社财务的审批、公开、监督、票据的管理、财产物资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6

【摘要】农村财务规范化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促进财务规范化。文章从财务公开、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等角度对该制度下如何促进财务规范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案例进行应用分析。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村级会计委托

一、前言

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管理规范化可以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充分调动和保护群众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财务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全国出现了村账双代管、村账乡管、村账站审、会计委派制、村级会计委托制等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学者对各种模式进行了充分研讨,张楚堂等(2006)认为,村级会计委托制是目前治理我国农村财务混乱的有效模式。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指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委托乡(镇)经管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乡(镇)、村两级的双重监督。该制度下,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实行多级监督,建立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这种模式目前在浙江、山东大多数地区实行,截至2009年2月,山东省79.6%的乡镇已实行村账委托制度,其中,青岛、淄博、东营、泰安、莱芜、德州地区100%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效果显著。

二、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规范化研究

农村财务规范化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保证财务公开,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管理,规范财会队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从机制上保证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实行财务公开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政治安全的有力保证,是村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基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后,需要对各村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严格的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有利于农村财务管理的程序严格,制度规范,公开透明,便于监督,排除了村干部的干预,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将村级的理财权和会计人员的监督权适当分离,使会计人员更好地依法行使会计职能,从机制上创造了敢于监督、便于监督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财务收支的公开、公正、真实,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有力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二)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为实行电算化创造了条件,有效地规范了会计行为

该制度下区域集中,管理集中,应用集中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电算化可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摆脱了会计对村干部的依附,使账目更清晰、更客观,为农村数据和业务规范化提供了一个解决良机,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可以利用电算化进行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堵塞各种漏洞,遏制乱收滥支;可以利用电算化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动态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可以标准会计科目代码、资产编码,为实现业务标准化打下基础;电算化下可以实时查询,有利于上级部门实时监控、远程查询、及时决策;有利于完善财务公开内容与形式,可以进行触摸屏查询,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电算化有利于实行网上审计,提高了审计质量与效率……总之,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达到有效监管、支持农村决策的目的。

(三)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财务人员队伍稳定,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传统村账自管模式下,选拔财会人员任人唯亲,全凭个人意志,致使一些素质低下、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调到会计岗位上来,账务处理不及时,程序手续不清楚,会计科目使用混乱,他们大多只能记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村级会计委托制下公开选拔农村会计,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任用、免职等必须履行公开选拔、考核、审报手续,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健全监管和考评机制,从机制上使会计人员认真负责,敢于监督,不因村委会换届和村干部变动而变动,形成一支稳定、精干的农村会计队伍,有利于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四)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完善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管理,提高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委托制下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决算制度等;有利于集体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有利于严格按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使用资金;有利于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好专账管理和县级报账制的有关要求,严格支出管理。

(五)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强化监督,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促进财务规范化

该制度下可以实行多层监督。一是群众监督,每村建立3-7人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级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乡镇会计监督,会计对村里上报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审核是否符合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等;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落实专人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和专项审计,对村干部实行任期和离任责任审计。通过多层监督,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与财务审计制度,有效促进财务规范化。

三、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财务规范化案例研究

山东省章丘市从2002年开始就成立记账中心,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历时七年,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908个行政村的账由83名记账中心的会计承担,全面实现了农村财务的电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其基本做法为:

(一)建立“农村会计记账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垂直管理,实现会计专业化,高标准搭建农村会计集中记账平台

他们本着“规范、安全、方便”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在利于群众办事、交通便捷的乡镇驻地建起了硬件设施完备的记账服务中心,全市记账中心建筑面积达3000m2,市里统一配备了微机和专用财务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为加大监管力度,市财政、农业部门分别建立了村级财务监控中心,利用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与各乡镇记账中心实行微机联网,实现了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村级财务透明度。

(二)择优录用,选好会计人员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经全市统一考试和考核,选拔出83名会计,并设人才预备库,由市政府与其签订招聘合同,定期培训,由市、乡两级共同组织考核。高素质、专业化会计队伍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由于村干部直接任免会计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监督职能弱化的弊端,为优化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三)清产核资,移交账款

各村清产核资后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征得群众同意后办理交接手续,记账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账簿,承担起会计业务的核算任务。

(四)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

所有集体现金收入一律进记账服务中心村级账户,所有现金支出一律从记账服务中心村的账户划出,禁止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存在,避免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五)规范村干部权限,强化村级事务管理

支持和强化村级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村级土地发包、水利工程等村级事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民主监督落实机制,使办理的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抓好三层监督,实现监督多元化。一是群众监督。坚持由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合法。村民若对本村账目有疑问,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和村民理财小组介绍信,随时到记账中心查询。二是业务监督。乡镇记账中心和会计定期对财务进行业务审核,实行谁审理谁负责的制度。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组织专人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由于加大了审计力度,一些不合理开支被取消,全市每年节约非生产性开支达8000多万元。

(六)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为推动村级会计委托,章丘市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实施四个统一,实现运作规范化。一是统一制定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人员职责》、《报账员职责》、《记账中心考核办法》等规定,用以指导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二是统一规定各村的报账员必须在每月的25日前,将集体资金收入全部缴入记账中心本村的现金专户,记账中心会计每月对各村的集体收入资金进行汇总并制作会计报表。各村支出的原始收据,在由当事人、村主要领导签字并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每月10日前由各村报账员到记账中心集中记账。三是统一全市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和程序,规定每月的15日各村收支情况要在记账中心和本村的公开栏同时公开,公开内容至少保留15天。四是各记账中心统一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采用专门的铁柜,一村一柜,统一管理村级财务资料。

章丘市实行农村财务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农村财务不清造成的种种矛盾,理顺了干群关系,堵塞了财务漏洞,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0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6元,同比分别增长16.1%、25.7%和7.9%,全市农村出现了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我国农村发展正处在结构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财务规范化任重道远,为了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从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村级会计委托制是符合目前国情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农村财务工作从制度建设、人员建设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对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评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54-55.

[2]李瑞芬.新时期农村财务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66-69.

[3]苗宏.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7(3):87-88.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nny笑心”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六盘水市财政局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情况调研的通知》(六盘水财监〔2020〕27号)文件精神,盘州市财政局在全市各乡(镇、街道)财政所自查的基础上,组成调研组,对部分乡(镇、街道)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开展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在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规范运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乡镇财政总体公共服务水平、资金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充分发挥了乡镇财政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直接服务于乡(镇、街道)政府,为乡(镇、街道)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乡镇财政机构基本情况

1.机构情况:各乡(镇、街道)财政机构按照机构独立,编制单列原则设置,为全额财政预算管理副科级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实行乡镇政府直接管理,我局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实施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

2.人员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机构在职人数203人,其中:行政编0人,事业编200人,其他3人。按学历划分:大专及以以上人数197人,高中及以下6人;按年龄划分:35岁以下22人,35-49岁130人,50岁以上51人。

3.关键岗位管理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机构,财政机构全部具备法人资格,其中:已在岗5年(含5年)以上法人21人,在岗5年以下法人6人。

4.财政供养人员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供养人员5049人,辖区内有530个行政村(居),财政补助村干部人数9229人(其中:网格员人数6062人),年人均补助金额28977元;

5.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均在百万元以上,其中:500万(含500万)――1000万元乡镇4个,1000万(含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23个。

(二)乡镇财政机构内部管理方面

1.会计核算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设置了行政帐套、财政扶贫资金账套、村帐乡代管账套、一事一议资金账套进行会计核算,已全部实现电算化,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做到了账证、账表、账账、账实一致。设立专柜专室保管会计资料,确保会计资料不毁损、不灭失。

2.印鉴管理情况:盘州市各乡(镇、街道)财政所根据账户开设预留银行印鉴,实行单位负责人印鉴、会计印鉴、出纳印鉴分人分开保管,从而保证印章的安全,规范使用。

3.涉农资金管理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有24个乡镇财政项目资金按规定进行公示,25个乡(镇、街道)财政补贴资金按规定进行公示,26个乡(镇、街道)财政资金拨付落实三方对账制度,25个乡(镇、街道)财政建立资金监管台账。

4.村账乡代管情况:盘州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按照村账乡代管管理办法,在乡(镇、街道)财政所设立村账乡代管账户,明确专人,对各个行政村(居)村级财务实行分村核算。

(三)机构建设方面

盘州市乡镇财政所在我局的业务指导下,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所长、副所长、会计、出纳、稽核、财政资金监督员等岗位,制定了各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职责;在会计人员配备上,所设立的会计岗位结合各所实际,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的形式。但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所设置的岗位报我局备查;近年来,我市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得到大大加强,人员配置也有很大的提高,每个乡镇财政所人员实际在岗达3人以上,基本满足财政工作需要,保证了财政机构业务的正常运行,各乡(镇、街道)财政积极履行财政职能,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四)制度建设方面

盘州市各乡(镇、街道)财政所根据《预算法》、《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乡镇财政所所长离任审计制度》、《乡镇财政所档案管理制度》、《乡镇财政票据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度及项目资金监管流程、财务报账流程等业务操作规范流程。

(五)业务运行方面

1.资产管理情况:全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按照盘州市财政局的要求,对资产的配置执行政府采购。资产的管理要求建立资产台账,规范管理,做到固定资产账面数据与固定资产监管系统数据相符。

2.会计核算情况:全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所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采用u8系统实行会计电算化核算,设置了行政帐套、财政扶贫资金账套、村帐乡代管账套、一事一议资金账套,依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每期业务终结,会计与出纳对各账户核算资金实行定期核对,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我局加强会计核算监管,对未按时完成账务核算的乡镇财政所,督促及时进行账务核算记账;印鉴管理方面,各乡(镇、街道)财政所根据账户开设预留银行印鉴,实行印鉴分开保管,确保了资金安全。

3.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财政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我局在督促各乡(镇、街道)财政所加大对财政资金资金监管力度的同时,每年度从各股室抽取部分人员对乡(镇、街道)财政财务进行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市27个乡(镇、街道)财政财务检查已达到全覆盖;财政扶贫资金检查也达到全覆盖。通过检查,对强化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增加乡镇防控管理风险意识,大力推进乡镇财政廉政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六)村级财务管理方面

我市村级账务实行村账乡代管,全市各乡(镇、街道)财政所设立村账乡代管账户,制定了村账乡代管财务管理制度及业务报账工作流程,对村委会财务收支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会计核算。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财政所内部岗位设置不规范。存在部分乡镇财政所负责人兼任会计、出纳的现象。虽建立了定期轮岗制度,明确轮岗范围、轮岗周期,但定期轮岗工作执行不到位。

(二)部分乡镇财政所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不可操作性不强,执行控制不严,不能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三)财政业务处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乡(镇、街道)财政所未建立资产台账,资产清查毁损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处置;

2.存在少数乡(镇、街道)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如未以审核后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核算要素不全,未安排专人定期与银行核对账户金额;

3.项目资金监管未建立项目资金台账,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清晰,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对项目资金支出跟踪管理不到位,资金效益未能体现,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内容要素不全,要素简单,公开公示情况未记录保存,未立档保管备查,有的项目工程预决算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益;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长期挂账;

4.政府采购不进行采购内容公开公示,有的未及时进行公开公示采购内容;

5.村级财务管理:部份乡(镇、街道)财政所对村账乡代管认识不高,只履行核算程序,未按程序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公示。部分乡(镇、街道)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名义上虽建立,但未切实履行职责。部分乡(镇、街道)财政所由于业务人员少,对指导成立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缺乏实质性意义。部份乡(镇、街道)财政村级财务未按程序实行公开公示,部分乡镇财政所对村级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缺乏指导。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督促整改。针对部分乡镇财政所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督促涉及的财政所整改到位,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的运行。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账户管理;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强化银行账户管理是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以往改革的重点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财政资金的收付管理制度未做大的调整。在财政国库管理方面,长期实行以自行多重设立账户为基础的分散收付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这种管理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诱发腐败现象。为此,一些地市也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过多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推行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等,但都未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综观每一项改革,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是核心。因此,一定要把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二、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立、撤并的审批程序,保障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健康运行

一是规范审批和备案程序。对行政事业性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置进行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一定要有申请报告,严格实行财政审批、备案制度。凡未经财政部门同意的,各单位一律不得随意开立、变更或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经财政局审批备案后,行政事业单位持财政局的批复书才能到人民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管理机制。通过国库管理系统,把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国库信息管理系统,并对银行账户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监督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凡是自行开设没有经过财政审批的账户一律不拨付财政性资金。

(二)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采取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以及人民银行逐个核查的形式,多管齐下实施清理整顿,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施清理整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求新开或保留原银行账户,必须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严格按文件要求办理有关手续。二是允许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对以纳入集中支付的单位,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作为单位的基本存款账户,核算预算内、外资金。三是按照政策允许设立专用账户。因特定用途需要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的,允许开设专用存款账户。具体指基本建设资金,单位住房资金,单位设立党、团、工会、食堂以及其他需要独立核算的专项资金。四是不允许设立临时账户。因设立临时机构需要发生业务收支的,应在机构办公室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账户中单设账页核算。

2、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全程监管、责任到位。财政、审计、监察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管过程中,对违规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不按规定变更、撤销银行账户或对批准开设、变更、撤销的银行账户不按规定报财政局审核、备案的和逾期不年检或在年检中漏报、瞒报银行账户等违规行为,将暂停或停止对违规单位拨付财政性资金,并依法给予相关单位处罚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实行财政专项资金账户集中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综合控制能力

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收付和核算,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调控能力,在财政系统应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实行集中管理,即将原各业务部门管理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包括各级预算安排的各项财政资金账户,如财政扶贫专户、预算周转金户等;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财政专项资金的账户,如社保基金专户、国债专户、基建专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户等;以政府或财政部门名义设立的基金及专项资金专户,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专户等。全部移交到国库部门集中管理,各项财政专户资金在保持原资金管理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国库部门统一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和会计核算工作。

(四)强化账户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财务资金安全运行

账户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是印章管理,因此,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在账户管理过程中,财政国库、单位财务部门应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

一是对公章、印鉴使用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印章的保管分别由分管该项业务的负责人保管。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二是对印章使用的职能要明确。部门专用章,主要用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往来。拨款专用章,主要用于预算内、预算外以及专户资金的拨付。

三是落实印章保管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对业务印章的管理情况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违反印章管理制度而发生的一切后果,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通过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账户管理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相互牵制,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会更加有保障。

三、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目前在强化银行账户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目前财政内部开设的专户过多过滥、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做到单一、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后核算与管理脱节等),致使财政对预算单位监管的难度加大。为了不影响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顺利推行,笔者建议今后从以下方面加大银行账户管理的力度:

(一)进一步研究银行账户管理问题,不断增强国库部门调控财政资金的能力

1、明确账户性质。建议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协商,明确规定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原有基本账户、经营收入账户、往来资金账户等账户的性质,从而便于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以及规范使用其他银行账户。

2、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原则上预算单位只应有一个零余额账户,即财政资金在到达最终用款人之前,保留在国库或预算外专户。但是,由于改革前的历年结余以及往来款项业务的发生,财政部门还必须为预算单位开设专用账户核算此类资金,当然也有一些预算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联合一些商业银行违反规定,私自开设银行账户等,从而出现改革中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单一的现象,因此,国库管理部门要建立起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

3、杜绝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成为,必然趋势,完全可以保证专项资金及时、准确、安全地支付到位,没有必要设置过多的财政专户。各级财政部门要精简、优化财政资金专户设置,要对现有专户进行清理整顿,逐步归并、撤销,逐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财政性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

(二)完善资金监控有关办法措施,构建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1、尽快制定和完善适应改革特点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实施范围、监督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等,使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完善改革体制下“现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单位支出行为。

2、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减少授权支付内容。结合政府采购实施范围的“扩面”,将有关采购资金及时纳入到直接支付范围。对于目前授权支出范围中金额较大、符合集中支付条件的转账支出,可改用直接支付方式支付。

3、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力量,通过支付系统软件进行电子自动监控。如在支付系统软件中输入相关政策、制度、财务规定等设定条件,设置程序由电脑自动审查筛选后,再由工作人员再次审查,还可在系统中设置程序,对同一单位不同账户之间的财政资金划转行为进行控制,可从技术上杜绝随意划转财政资金、逃避监控的行为。

4、将所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账户纳入国库监控的范围,预算单位每支付或收入一笔资金,财政部门都能够随时监控。特别要加强对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参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将单位所有存款账户的款项纳入集中支付(单位工会账户以及医保收入专户等特殊专户除外),该账户只作为一个临时的收入过渡账户。单位不能通过该账户提现或转账到财政指定专户外的其他账户,单位使用资金时,必须先由单位将款项转入财政指定专户,再由财政根据单位转入的银行存款额下达指标给单位,单位编制用款计划,财政下达额度后再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从而达到对单位所有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的目的。

(三)建立银行账户管理与日常财政业务工作衔接的机制,杜绝单位与银行的违规现象

要尽快改变当前银行账户管理与财政业务管理的脱节状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建立衔接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财政部门内部要建立银行账户管理的协作机制。各业务处室对所分管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检查时,银行账户管理部门要积极协作,主动提供被检查单位的有关银行账户资料。

二是财政部门要建立对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机制。凡单位上报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时,财政部门必须先经过一定程序进行检查核实。确认属于财政审批过的银行账户时,方可办理备案和拨款手续。

三是建立与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检查部门的定期联系和沟通制度,互通情况。实现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管理和执法部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管理的互动。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预算单位往来账款管理建议

预算单位往来账款是预算单位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临时性结算的款项,涉及债权和债务两方面。涉及债权的往来账款主要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内核算;涉及债务的往来账款主要在借入款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交税金、应付工资和应付津贴补贴等科目内核算。往来账款的管理,是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拟从水利行业的角度,剖析预算单位往来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预算单位往来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水利部驻山东某局为例。截止2010年底,该局共有预算单位52个,职工共计8719人,其中在职4975人,离休286人,退休3458人;年末往来账款余额为85067万元,其中应收款项为44727万元,应付款项为40340万元;在职职工人均债权8.99万元,人均债务8.11万元,可谓是数额巨大。往来账款已严重影响了水利预算单位的事业目标的实现和单位正常运行。当前水利预算单位往来账款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往来账款核算不规范

部分财务人员不按财会制度和法规处理账务,擅自改变账务处理方法,造成会计核算不实,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

1.利用往来账款核算对外投资。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预算单位的投资行为应通过“对外投资”科目核算,但实际中,有些单位不通过“对外投资”科目,而是通过“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款科目进行核算,造成核算内容与制度规定不符。

2.一债双挂,虚增债权债务,歪曲财务状况。

3.利用往来账款隐瞒收入,虚增债务。

按现行制度规定,预算单位的收支应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并按批复预算执行,不得超支,超收部分纳入来年预算方可动用。但个别单位为逃避预算监管,将应纳入预算的利息收入、资产出租(出借)收入、资产处置收入等作为应付款项,利用往来账户隐瞒收入,截留预算资金,坐收坐支、乱支乱用,致使部分收支游离于预算之外。

4.利用往来账款虚列支出,虚增债务。

个别单位年终预算支出尚有结余,在年末结账前虚列支出,以防年末结余导致来年部门预算的核减。个别单位将已列支的款项,如代职工缴纳的水电费、暖气费、物业管理费、个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等,扣回时未按规定直接冲减支出而挂应付款项等。

5.利用往来账款减少支出,虚增债权。

个别单位“寅吃卯粮”,年度预算超支,为做到年终决算平衡,就把年度内实际已经发生的支出调出,同时挂应收和应付,待来年再转为支出,形成单位的“隐性债务”。

(二)利用往来账款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

个别单位和个人为一己私利,通过往来账款的转进转出套取财政资金,设置“小金库”;还有些单位单方面设置往来账,为上级单位或关联单位私设“小金库”提供便利;个别单位与关联单位商定,将应收的管理费、租金、投资收益等收入不在本单位财务账中反映,直接到关联单位报销冲抵。

(三)往来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较差

个别单位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监管不力,对长期挂账、特别是前任领导任期内的挂账不管不问,债权、债务无法查清;对相关制度落实不力,形同虚设:如往来账款账目不全,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不齐,前后账目不衔接;个别单位只登记总账,不进行往来明细账核算,甚至少计、漏记往来账等。

(四)往来账款长期不核实、不清理,账实严重不符

个别单位在资产管理上,重视现金、固定资产的管理,忽视往来账款中应收款项的管理,加之个别单位领导人更换频繁,年度资产清查流于形式,个别往来款项已成死账却不及时清理,债权债务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在个别单位往来账款户头达上百户,金额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且账龄较长,挂账时间达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二、完善预算单位往来账款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上述问题的形成,其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预算单位的效益观念及财务风险意识观念淡薄;二是管理意识较差,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三是水利系统财务人员匮乏,现有财会人员培训不到位,业务素质较差。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以加强管理,供商榷。

(一)提高对往来账款风险的认识,加强对往来账款的管理

针对一些单位普遍对往来账款风险认识不足的现状,应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真正提高单位领导和职工对往来账款管理的认识,加强对往来账款的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往来款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单位内控制度,各预算单位的领导应定期接受培训,思想重视,认识到位,转变管理观念,提高风险意识,保证单位账账、账实相符,从而确保单位资金安全和良性循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基础工作,约束会计行为

各预算单位应认真贯彻《会计法》等财务管理法规制度,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建立健全往来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根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预算单位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相分离,货币资金的经办人员与资金收支的审签人员相分离。

2.建立往来账款核准记账制度。在每笔往来业务发生前,预算单位首先应考虑:应收款项在何时通过何种渠道才能收回,应付款项在何时通过何种资金来源才可支付或偿还;在每笔往来业务发生后登记入账时,应对往来业务的事由、金额以及发生时间予以确认、核准,并经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核实签字确认后方可入账。入账时必须做到科目运用准确、业务事项明确、账务处理正确。

3.建立往来账款资金责任管理制度。明确谁经办、谁核准入账的往来账款必须由谁负责限期收回或支付,同时当事人必须对往来业务的发生事由、时间及金额等的真实性、合法性作出承诺,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建立离任核查制度,单位主要领导等离任时,要组织核查或离任审计,确保人走账清。一旦形成呆坏账,按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4.建立往来账款定期核实、清理制度。对应收款项,预算单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应收款项的额度和收回时间,如定期(年度末)与对方单位对账,定期函证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实地调查,定期对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进行评估,及时组织催收和清算,使应收款项得以及时、足额的收回,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或损失;对应付款项,预算单位也应以定期对账等方式进行核实,并进行及时清理,保证按时进行结算,或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偿还。

5.建立预算单位负债规模控制机制。预算单位应对利用借款开展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应格外慎重,应严格控制负债规模,最高不能超过单位事业基金总额。否则其借款归还将无法得到保证,既影响债权人的权益,又影响预算单位事业目标的实现和事业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对每一笔借款业务,应认真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资金归还渠道和单位举债风险,严格控制预算单位负债规模。

(三)全面核实、清理以往年度往来账款

1.成立单位主要领导为首的往来账款清理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制订并下发往来账款清理实施方案。应以上一年度12月31日账面数为清理基准日,对预算单位“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借入款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下的往来账款逐一进行分析,结合账龄长短及挂账原因予以分类。

2.查清事实,逐级上报。预算单位应将往来账款的实际情况,如往来业务发生的事由、发生的时间、经办人、审批人、担保人等,逐一整理,如实限期上报。

3.分门别类,逐笔落实处理。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处理、逐步清理、标本兼治”的清理原则,在认真核实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每笔往来业务的性质和内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清理方式。对符合“呆(坏)账”确认条件的,按规定财务权限进行处理、核销。对于经营挂账,属于投资性质的,按国家事业单位投资有关规定,完善手续后转为投资处理;属于经营亏损的,由单位经营收入解决;临时性经营借款,制定回收计划逐步收回。对于往年超支挂账,应结合预算单位收入情况和预算管理要求,制定逐年消化处理计划目标、按计划逐年解决,并严禁发生新的超支挂账。对于内部单位之间的往来挂账,可通过调账方式处理。对于确属虚挂的往来账款,经核实后予以冲销。对于性质明确的收入、支出事项应纳入相应收、支科目核算,不得在往来账款列收列支。对于借用其他单位资金,制定分年度还款计划并予以归还。对于个人公务借款,及时报销处理,因私借款应限期收回。

4.严肃纪律,抓好责任追究。经核实、清理后,违反财经法规或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央水利资金管理责任制度》等规定,追究原当事人及审批人的责任。

(四)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预算单位事业开展和经济活动开展的需要。如应收款项业务的账务处理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不计提坏账准备金,形成账面价值虚增;当应收款项确实收不回时,一次性核销形成当期费用太大。另外,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的对应、会计报表附注中对隐性债权债务的说明、收付实现制应用等方面不能适应财政三项制度改革的需要,应加快制度建设。

(五)完善部门预算管理,试行往来资金国库集中支付

随着国家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加强完善预算管理,试行把预算单位在结算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统一纳入国库管理。需要支付往来款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财政部或财政专员办审核后,由国库银行直接支付给对方单位。试行往来资金国库直接支付管理制度,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全过程检测预算单位资金支付活动,对每一笔资金的支付金额、付款科目、用途、收款人等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即可进行核查并督促纠正,以加强对预算单位往来资金的监管力度。

(六)加快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要加强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注重财会人员职业操守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不断增强其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鼓励和支持其积极参加财会政策法规培训及专业知识培训活动,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财会人员考核评比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将其工作实绩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及职务(职称)晋升挂钩,不断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七)加大审计管理力度

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财会部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法对本单位的所有财务会计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管理;各级主管单位要加大内部审计的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审计部门在日常审计中,要以审促管,加强对往来账款的管理,同时将预算单位往来账款检查列入各种专项检查的审计范围并予以重点关注,对故意隐瞒收入、在往来账中核算收支、以往来账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必须依法严肃处理,绝不能姑息纵容。

参考文献:

[1]郭岚:事业单位应收款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6(24)

[2]李军:浅议往来账款管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5)

[3]丁文娟: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往来账款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03)

[4]梁沁芳:浅析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及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10(08)

[5]李雪莲: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6]刘国民:容易忽略的账内“小金库”[J],审计月刊,2009(10)

[7]靳颉: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款的有效管理及回收[J],财会研究,2008(18)

[8]张梅: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资金的监管,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21)

[9]刘秀萍: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S1)

财务账目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原因;做法;成效;山东苍山

近年来,苍山县针对部分村财务管理混乱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大力推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新体制,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农村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群关系的一大热点问题。近年来,苍山县虽然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极大地牵扯了各级抓经济发展的精力,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村级会计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财务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全县1056个行政村中,有60%的村会计业务能力差。二是“双代管”制度未落实。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现象较为突出。有些村吃喝、副食赊欠等不及时记账,最后成为一笔说不清的糊涂账。四是多数村财务公开不及时、不清楚。五是民主理财小组不健全,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苍山县农村财务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2]:一是对农村财务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乡镇经管站对村会计难以进行严格地管理、约束,对村级财务不能实施有效地管理。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现有的财务制度不能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现金管理、财会人员培训等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管理上有漏洞。三是对农村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有的认为村级资金少,出不了大问题,管不管无所谓,没有拿出足够的精力、有效的措施来抓这项工作。因此,虽然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但多数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

2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在坚持“四不变”,即村级财产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会计核算内容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基础上,实行村级事务“四监管”,村级账目和资产管理,业务上归乡镇经管站领导[3]。主要做法如下:

(1)明确指导思想,制定改革方案。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规范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完善财务公开,促进全县农村改革和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改革方案。

(2)建立村级事务“四监管”办公室。村级事务“四监管”办公室设记帐员1名,负责所有村庄会计账目的建立、登记和张榜,监督和帮助村级管理、使用资金。

(3)健全完善村民主理财小组。按照500人以下的村设3人、501人以上的村设5人的标准,全县1056个行政村都建立了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

(4)精心组织财务清理交接,建立健全新的账簿。理清旧账,搞好交接,建立规范、统一的新账簿,是实现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4]。

(5)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程序。为保证财务管理规范运作,对村级开支、报账程序和报账的时间等作了明确规定。每月10日前由各村会计携带本村上月收支凭证到农村财务事务所报账。苍山县下村乡经管站审计员对每笔支出都要进行严格审核,审核无误后交记账员记账。

(6)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各项制度。重点建立了财务预算、现金管理、财务公开、群众监督、帐目锁定、财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定期培训7项制度。

3改革取得的成效

3.1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进程

在建立账目阶段,通过对全县所有村级帐目逐一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全面理清了村级往来账目,一次性彻底解开了累积多年的干群“疙瘩”。通过完善农村财务运作程序,规范村级账目,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规范、严谨、合规、合法。

3.2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

推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后,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财务运作程序规范,从财务收支决策、报帐审核到账目锁定,村民理财小组全程参与,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达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稳定。

3.3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新的管理办法从机制上创造了便于监督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形成了村负责人、村民主理财小组、经管站全方位、多层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改变了过去村支部书记“一人说了算”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于高山,孙清华.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4):50-52.

[2]黄传梅.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