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速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8:37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1

关键词:社会网络;多层网络;口碑营销;SiR模型;多智能体建模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5-0000-00

近年来,各类信息在以微信为代表的线上社交网络上爆炸式的扩散和由此产生的轰动效应,一方面展示出微信营销巨大的、潜在的市场价值:商家的一条信息可以在社交网络上“自行发酵”,造成产品的市场关注度远远超过巨额成本下的媒体广告效果。因此,微信营销所代表的(网络)口碑营销成为包括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信息传播等多学科共同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其折射出口碑营销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和不可预测性:并不是每条信息都能够在社交网络上广为传播,绝大多数的信息很快都被其它信息所“覆盖/淹没”。这表明对于社交网络上口碑传播的关键要素、传播过程和最终效果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初期阶段,其机理机制尚未探明,理论滞后于实践。

随着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领域专家逐渐明晰了线上社交网络的多层次特性。早期对社交网络的单层、孤立网络理解,过度简化了社交网络的特征和特性,理论分析难以得到实践检验。而多层网络上的口碑营销,引出了一个深层、核心问题:口碑/信息如何利用网络的多层次特点进行传播?网络的多层次特点对口碑传播有多大影响?本篇论文正是以此为研究问题,采用复杂系统理论中的多智能体建模研究方法,通过系统仿真来量化网络的多层次特性对口碑营销的影响。鉴于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时效性和先进性,本项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十分明显。

多层网络(multiplex/multilayernetwork)的概念源于复杂网络研究中对“超网络(super-network/networkofnetworks)”的研究,其侧重于刻画网络节点之间链接含义的多样化、权重的差异化特性[1,2]。2012年前后,多层网络的基础研究工作才逐步展开,其动机在于现实世界中众多网络都符合多层网络的定义。其中,网络用户的关系网络也是一类典型的多层网络: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社交应用app分别建立“朋友圈”(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即建立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例如,网络用户既可以是微博平台下的“关注”与被“关注”关系,也可以同时是微信平台上的“朋友圈”关系。从信息传播的角度上看,如果这些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完全隔离的,即信息的“网内”传播,那么信息在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传播可以单独刻画。而实际情况是,信息通常被用户从一个社会关系网络“转发”到另外一个社会关系网络中,即信息的“网际”传播,传播过程因此超越了网络的边界。虽然,一个网络上正在传播的信息可以以近似“零”成本的代价转发到另外一个或多个网络,并同时在这些网络中继续扩散,但是,信息在不同网络中的传播机制和速度明显不同。更重要的是,由于网络节点的重叠性,信息传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多个网络中信息传播效果的简单相加。因此,应用领域对于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过程和结果有着强烈的研究兴趣。

但是,目前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研究工作与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距。这具体表现在:1)多层网络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阶段,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多层网络的构造模型[3,4]和演化模型[5,6];网络之间的相关性/耦合特性对整个网络的特征影响[7];网络结构对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8];信息传播模型的构建[9,11]等。但是,对于多层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所特有的跨网络传播特点,研究工作尚不多见[1,2,12]。因此,本篇论文侧重分析多层网络信息传播有的“网际”传播特点,研究工作的理论前瞻性和创新性显著。

另外,当前社交平台上的信息传播研究(“网内”转播),主要是借鉴病毒传播的SiR传播模型或其扩展模型,通过系统仿真或平均场理论来分析网络结构对信息传播结果的影响。例如,[13]分析了小世界特性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14]分析了无标度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专家普遍认同无标度网络为代表的异质网络下,微观层面的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难以用平均场理论进行分析。而多个无标度网络构成的多层网络,其平均场理论下的分析更是难以进行。因此,更多的专家转向采用复杂网络中的多智能体建模分析方法[15,16],通过系统仿真来观察或解释信息传播的过程和结果。

本研究正是在此研究方法的趋势引导下,在前期工作积累基础上[17],采用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分析方法分析多层网络中信息“网际”传播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较强。

三、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

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分析与实现:多层网络的构建和信息传播模型的构建。

(一)多层网络的构建算法

本文采用论文[5]给出的多层网络的构造算法,并根据[18]给出的无标度网络生成算法,用于生成两个相互关联的无标度网络,即双层网络。在这个双层网络中,每层网络中的节点和节点数量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不同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链接是不同的,即网络整体结构不同。当在一层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如果由相同的节点通过另外一层网络上的链接传递给其它节点,这就是不同层次网络之间的信息“网际”传播。设定双层网络的节点数量为n,网络生成算法如下:

1)生成一个n0节点的双层网络(网络编号为G1和G2)。

2)向两个网络中增加一个相同节点,即nt+1=nt+1。该节点与每一层网络中其它现有节点相连的数量,即链接线的数量为m(m

从以上多层网络上信息传播过程分析,双层网络下的信息传播,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网络上的链接传递到相邻节点,即网际传播。同时,当节点之间存在多个网络上的链接关系,信息传播的概率将变大。

(三)多层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的量化指标

相比于平均场理论的分析,采用仿真方法不仅能够给出信息传播的最终结果R∞,还能给出更为丰富的评价指标。本篇论文总共采用了以下4个指标用于量化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最终结果。

在SiR模型中,信息传播节点/i节点数量将由于传播概率而逐步增加,而随后由于停播概率而减少,即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因此,本文采用1)i节点数量的峰值(指标1);和2)i节点数量峰值时刻(指标2)。

前人对于无标度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平均场理论分析表明,SiR模型描述的信息传播,信息总能够传播到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即S∞=0,R∞=1[13,14]。因此,本文采用用于衡量信息传播最终结果的两个指标:3)R节点数量的终值(指标3);和4)R节点数量终值时刻(指标4)。其中,指标3通常被称为信息传播的广度或覆盖率。

四、信息传播的多智能体仿真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实现多层网络下信息传播的多智能体仿真模型。模型中,主要的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图6给出了传播概率λ2,1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对比图4给出的传播概率λ1,2的影响,可以发现传播概率λ2,1的增加同样使得信息传播的更广(指标1和指标3),且传播的更快(指标2和指标4)。此结果表明,当信息可以“转换”到传播速度更快的网络G1时,相比于信息在原网络(网络G2)单独传播而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有显著增加。

通过以上对于描述信息“网际”传播的参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信息“网际”传播能够显著改变信息传播的过程和结果,使得信息传播的数学分析和预测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2)如果增加从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的网络向信息传播速度较慢的网络的信息传播程度,由于事实上增加了网络节点的度,网络传播的广度因此增加。并且,由于传播速度较慢的网络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双层网络的信息传播的持续过程更长。

3)如果增加从信息传播速度较慢的网络向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的网络的信息反向传播程度,由于信息能够通过该网络传播得更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有明显提升。

六、结论

本篇论文以多层网络上的口碑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侧重分析多层网络信息传播中网际传播对传播效果的影响。通过多智能体建模研究方法,仿真分析了信息在一个双层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和传播结果。并且,对比分析了网际传播中传播率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仿真数据的分析表明,双层网络中的网际传播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广度,但是会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此结果对当前热门的微信营销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参考文献:

[1]BoccalettiS,BianconiG,CriadoR,delGenioCi,Gomez-GardenesJ,Romancem,Sendina-nadali,wangZ,Zaninm.theStructureandDynamicsofmultilayernetworks[J].physicsReports.2014,544(1):1-122.

[2]张欣.多层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进展:概念、理论和数据[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5,12(2):103-107.

[3]nicosiaV,BianconiG,LatoraV,Barthelemym.Growingmultiplexnetworks[J].physicalReviewLetters.2013,111(5):058701.

[4]nicosiaV,BianconiG,LatoraV,Barthelemym.non-linearGrowthandCondensationinmultiplexnetworks[J].physicalReviewe.2014,90(4):042807.

[5]KimJY,GohKi.CoevolutionandCorrelatedmultiplexityinmultiplexnetworks[J].physicalReviewLetters.2013,111(5):058702.

[6]GomezS,Diaz-Guileraa,Gomez-GardenesJ,perez-VicenteCJ,morenoY,arenasa.DiffusionDynamicsonmultiplexnetworks[J].physicalReviewLetters.2013,111(2):028701.

[7]LeeKm,KimJY,ChowK,GohKi,Kimim.CorrelatedmultiplexityandConnectivityofmultiplexRandomnetworks[J].newJournalofphysics.2012,14(3):033027.

[8]Gomez-GardenesJ,Reinaresi,arenasa,FloriaLm.evolutionofCooperationinmultiplexnetworks[J].ScientificReports.2012,2:620.

[9]tianRY,ZhangXF,LiuYJ.SSiCmodel:amulti-layermodelforinterventionofonlineRumorsSpreading[J].physicaa.2015,427(1):181-191.

[10]GranellC,GomezS,arenasa.CompetingSpreadingprocessesonmultiplexnetworks:awarenessandepidemics[J].physicalReviewe.2014,90:012808.

[11]蒋国平,鲁延玲.多层网络中信息和病毒交互传播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2):1-7.

[12]LeeKm,minB,GohK.towardsReal-worldComplexity:anintroductiontomultiplexnetworks[J].europeanphysicalJournalB.2015,88(2):1-20.

[13]ZanetteDH.DynamicsofRumorpropagationonSmall-worldnetworks[J].physicalReviewLetters.2002,65(4):041908.

[14]morenoY,nekoveem,pachecoaF.DynamicsofRumorSpreadinginComplexnetworks[J].physicalReviewe.2004,69(6):066130.

[15]StummerC,Kieslinge,Guntherm,VetscheraR.innovationDiffusionofRepeatpurchaseproductsinaCompetitivemarket:anagent-basedSimulationapproach[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15,245(1):157-167.

[16]李锋,魏莹.消费者小世界社会网络下双寡头产品定价策略[J].系统仿真学报.已录用.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2

关键词:金融信息;网络舆情;应对

一、引言

随着web2.0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传媒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介质和手段,给社会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网络传播正在以锐不可当的趋势,迅速地渗透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作为信息产业的金融业,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其提供了一个更加巨大的舞台,同时也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使人们之间的联系通过网络越来越紧密,使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信息的传播通过网络像原子弹爆炸似的迅速而又广泛地扩散,然而由于网络民主不健全、非正式化,隐匿性使得网民不用承担责任,和传播不实信息,造谣诽谤,甚至蓄意捏造歪曲事实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使金融业有个健康的运作环境,维护金融稳定,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需要对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进行监测预警,引导其向正确、有利于行业更好发展的方向传播。

二、金融信息网络传播

(一)金融信息的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

金融信息的传播主要包括金融组织信息的和金融业务信息的传播。为了能够塑造金融组织的形象,提高金融组织的信誉,更好地树立金融组织的品牌,因此需要对金融组织的信息进行广泛、有力度的推广。当然对金融组织信息的传播是为了推出金融产品和提供金融服务,只有让人们对金融组织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然后才能够让消费者认识和运用金融产品、接受金融服务,从而发展金融,推动经济,达到金融组织和消费者的共赢。

金融信息主要是通过报纸、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媒体进行传播,金融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位置,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加大了金融信息的宣传力度,可谓是手段丰富花样百出,使得金融广告和营销活动弥漫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网络信息传播特点

网络信息传播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的。与传统金融信息传播相比,金融信息网络传播的特点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影响力及传播的隐匿性四个方面:

传播方式:传播方式多、途径广。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借助网络新闻网站、微博、博客、BBS等方式对信息进行传播。人们只要拥有一个网络终端就可以参与到网络信息传播中来。传播速度: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特性,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和广泛性。信息一经产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渗透网络,并能够以几何级数扩散到网络的各个节点中。

传播影响力:网络信息的影响力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即全球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地域和时空局限,信息的影响力可遍及世界的任何角落;

传播隐匿性: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信息者不会轻易暴露、不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了可能。

(三)金融信息网络传播过程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而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网络舆论是舆论在网络中的反映和表现,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舆情的聚集,可以向网络舆论进行转化,形成良性或不良舆论。

网络舆情的传播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八步:①平面媒体的采访与报道;②网络媒体转载;③网友留言或在论坛发帖;④形成民意体验;⑤概念化的网络舆论;⑥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互动作用;⑦具体化的网络舆论(提升观点化的民意);⑧影响政府决策。本文将金融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过程描述如下:

(1)信息的产生:金融组织企业信息、某些突发事件或金融问题的发生。有网民将该信息传到网络中或者经媒体、网站论坛报道后,引起网民的关注。

(2)信息的传播与加工:网民从各个角度对该信息进行挖掘、讨论、评述,形成一系列新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信息在互联网中进行传播时,信息与用户即网民之间的互动传播如图一所示。

(3)信息集的产生:网络舆情的产生。各种影响因素如意见领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金融组织的介入促使信息经过(1)(2)两个步骤形成人们对该事件不同认知、态度、倾向的意见的集合。

(4)网络舆论的形成:网络舆情经过分化、集合形成具体化的网络舆论。

(5)影响金融组织:正面的舆论使金融机构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美誉度、金融业务得以推广,进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然而不良舆论会使金融机构的形象倒塌,使其面临网络舆论的压力,在品牌危机的情况下,有可能一蹶不振,退出金融业的舞台。

金融信息的网络传播过程如图二所示。

三、不良金融信息网络传播的管理

网络舆论对金融信息传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金融机构应做好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建立风险预警及危机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及时应对处置危机事件。

针对网络上传播的不良信息,金融企业要迅速介入,坚持诚实透明的理念,及时进行信息公开,让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真相,强化网上正面宣传,驳斥各类不实传言,以遏制虚假金融信息的进一步传播,消除不良影响。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金融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成立专门的监测部门。金融机构通过主动搜索和本企业或业务相关的关键词,来掌握金融信息传播的情况,形成对金融信息的主动跟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觉察到虚假金融信息、造谣事件等不良信息的存在,以便能够迅速对危机事件做好应对准备。

(2)成立网络媒体编辑室。组成发言人团队,在官方网站、新闻网站、微博、论坛等平台上进行金融信息的即时、推广;组成网络评论员团队,参与到网民对信息的讨论、交流过程,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把握网民心理,利用各种流行的网络传播手段,运用网民熟悉的语言和方式,通过大量有理有据客观的信息,有组织有规模地去纠正引导舆情向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方向发展。

(3)处理好跟传统媒体的关系,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权威媒体的公信力,即时向社会公众信息,减少谣言和猜测,避免出现不良舆情。

参考文献:

[1]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79-82.

[2]赵瑞华.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广州: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3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网络流行语;生发路径;传统媒体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网络流行语在近几年得到了全面的传播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信息化的重要平台、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最初通过网络平台被创造,然后被广大网友迅速的进行初次传播,最后受众将网络流行语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再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符号,它即来自于现实社会,它的传播也影响着现实社会。

二、关键概念的界定

1、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是指依靠新技术支持而出现的相对于传统媒体而形成的新的大众传播环境,是在新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很多知识类网站都将新媒体形象的定义为“第五媒体”,它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主要的优势体现于迎合了受众碎片化阅读的需要,满足了即时信息的传播,内容丰富而且选择性也更强。特别是三网时代的来临加速了新媒体的发展。由此网络数字电视、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共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带来了很多新媒体现象,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其中网络热词的产生也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一大特色。网络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综合性的传播,网络传播首先是一种现代的传播方式,它是一个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过程,在信息的传受者之间具有及时的交互性和反馈性。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在中国,网民数量正在不断上升。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正在以其自身的巨大优势魅力,在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并被人们广泛应用,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快捷发展的互联网新时代中。

2、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型的语言现象。“网络上流行的语言现象,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而是有文化”这是百度百科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总结近几年来的流行语,绝大部分背后都有一个网络上近期热传的新闻事件或者故事。比如“躲猫猫”、“很黄很暴力”、“我爸是李刚”等等。这些网络流行语被网民创造出来,再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迅速传播。网络流行语传播如此之快,除新媒体环境和网民们的积极推动外,也因为自身的优势特色被更多的人接受认可,常用于表达自己的心情状态、对某事件的关注态度和评论或是用于调侃。例如“房奴”、“蚁族”、“丝”、“浮云”等。大部分网络流行语幽默、简短、容易记忆、个性鲜明,使得它本身具备了娱乐化、大众化、渗透性、商业化的特征。这样的语言风格促使信息传播效率提高,网络流行语“入侵”大众生活的步伐也加快。网络流行语日益发展快速,并且更新周期快,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文化。

三、网络流行语生发路径

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的网络现象,它的传播路径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播。两个不同方向的传播路径有不同的传播模式。纵向路径主要是网络流行语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即时间维度的演变。横向路径则是对网络流行语从网络线上及线下传播的研究。

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中产生后迅速蹿红,虽然它们都来源于不同的原生事件,但是它们在网络中的传播路径模式却是大同小异,我们且来分析其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

(一)网络流行语的原生点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的起源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也不例外。不同的网络流行语都出自不同的事件并具有特定的意义。所以,也并不是任何事件产生的语言都能被迅速传播和接收,形成网络流行语。它们的产生都有触发的原生点:

第一,以人为中心的传播环境原生点。人是指广大网民,网络流行语是无数网民热情智慧的结晶。其中人分为普通网民和名人明星,他们在流行语传播中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网民通过新媒体获得的话语权利以及在网民推动下产生的网络语言。网民各自相互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交际网,成为了网络流行语传播环境的原生点。众多的普通网民话语权无法在传统大众媒体上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反,网络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话语平台,使得他们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名人明星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发展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明星效应是不可小觑的。

第二,以事为中心的舆论原生点。网络流行语生发的舆论原生事件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政府公信力受质疑的热点事件,二是因为社会现实生活的状况问题而产生的网民“阿Q式”自嘲精神。每一天,我们生活的国家和社会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在新媒体时代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热点,并受到网民关注。在网络环境中,大部分涉及到政府机关公信力的新闻事件,必定会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给网民提供了一个自主发表个人观点和态度的话语平台。一旦某个受质疑的新闻事件引起了关注,产生相应的概括性语言后,该语言便会在这个网络集群中发挥强大的效应,迅速流行成为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的多级传播路径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4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

中D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7)179-002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数字化的影响下,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与传播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效益得到迅猛提升,并且在维护起来也有较大的优势。基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当前信息传输中的巨大优势,相信在未来将呈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是互联网科技,在该技术体系中,核心部分是借助互联网构建的网络服务器[1]。具体的组成包括广播电视需要传输的信号,并且信息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形成相应的界面,而用户也可以自主作出选择,用户的选择与服务器的智能化运转相联系,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数字化,用户选择与获取信息的时间更快,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用户摆脱了以往需要繁琐操作才能获取信息的落后方式,借助鼠标,通过轻点几下页面就能够进行节目的观看。并且在服务器的管理终端,还有用户喜好的收集与整理功能,通过统计用户平常观看节目的情况,由服务器定期向用户推送节目。在该服务器中,还有供使用者进行视频制作的工具,可以将各个节目的视频进行压缩处理,将其上传到客户端,供用户进行浏览。此外,网络数字化广播台的高度自动化及程序化也是该技术非常突出的特点。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信息的共享度高,传输效率快。互联网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并且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汇总,将其综合到相应的平台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相比传统广播电视而言,其优势将更加突出[2]。并且利用互联网构建的服务器在信息传输上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达到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相关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能够使用计算机编辑信息,并且使区域的分工更加明确,并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与传输效率大大提升。

2)提高编辑的效率。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视频的剪辑与后期处理。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上,节目编辑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然后向制作处传输制作完成的节目即可,并且节目可供选择的样式多种多样。这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容量与传输速度,提高重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在传统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图像清晰度与传输效率往往呈反比关系,而借助网络数字化,则能够大大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降低节目传输过程中受电磁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节目质量下降的情况,有效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3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发展,并且在长期的技术磨合中逐渐使该技术步入正轨,受我国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刚起步的影响,在信号的传输与发射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技术的应用功能上,包括广播电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而言,在抗外界干扰能力上较强[3]。而在音频数字化发展上,为了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享受,数字视频与数字音频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为了实现动态视频的展示,声音信号实现数字化,通过音频与图像信号频率取值的一致性,真正达到声画同步。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满足了当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广播电视技术,当前需要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解决好网络问题。推广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需要解决好基础的网络问题。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功能的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需要关注的重心是不断改善宽带网络ip,加快网络的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4]。在传输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广播电视网络专用的线路为光纤网,然而鉴于光纤网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的播放效率,应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网络ip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传输的高效,并且还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应解决好信息源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广播电视要想追赶时展的脚步,就应形成信息与网络资源互补的局面。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然而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却是新媒体无法媲美的,为了加快两者的发展,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不断拓宽传统媒体的功能,使广播电视行业的业务组成逐渐延展到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与拓展业务共存的局面。而基本业务主要是广播电视平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拓展业务与增值业务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环境进行运营,从而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而使网络数字化技术给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带来更大帮助。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前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数字化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势必会带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根据当前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要求,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传输形式必然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改进节目的制作方式以及节目的编制方法,从提高节目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出发,提升用户的观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也应追赶时展的脚步,不断提升传输水平与传输质量,并且还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开发更加广阔的市场,注重用户市场的引导,结合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总之,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普及已经不可逆转。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媒体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与网络媒体合作,将受众范围、信息传输速度、传输质量不断提升,有效利用资源。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娱宁.浅析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J].科技传播,2016(24):27-28.

[2]孙本望.网络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探究[J].视听,2016(8):216-217.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5

然而,当企业进行网络传播实操就会发现其效果往往会打折甚至背离预期目标,那么网络传播在实操中为何屡屡受阻呢?分析其自身的特点:

一、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同时网民在上网的时候一般性的浏览往往会速度很快,只看那些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往往只是浏览个大概,一个字、一个字的注重细节。

二,网络的受众群体一般都是50岁以下有一定文化的阶层,因而企业在进行网络传播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产本本身多生产的产品是针对哪些消费群体,当产品的目标群体脱离这个阶段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农具、化肥等产品就不适合在网络传播

三、企业在进行网络传播的时候往往会首先寻找近阶段网上很火的人物和事件,然后迅速拉近与其的关系借机炒作,以达到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目的。诚然,这样会增加软文的点击率,从而来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然而,不同的企业经营的产品不同,在消费者所能接受的宣传平台也不同,比如太阳能等日用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他们只认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且还必须是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强势媒体。而且网上热门的也不一定是正面的,消费者在浏览相关信息往往会一笑而过,不会在消费终端刺激消费结果

简单的分析网络传播的属性、受众特征及手段就会发现网络传播其实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然的话网络传播收益最多,影响效果最广的应该是盛大等“近水楼台”的企业,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网络业务企业都得到了足够多的关注度,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进行可控而有效的网络传播呢?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稳定而有计划的实施:

清晰的定位是进行网络传播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定位包括两个层面:企业必须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及如何看待网络传播

到今天为止,网络传播已经由简单的网络信息传播转变为严谨的市场行为了,如果你仍然简单而轻率的行动的话,后果往往会不堪设想,只有认真的对待网络传播才是进行网络传播的前提。那么正视了以后,下一步就是搞清楚企业进行网络传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中小企业进行网络网络传播往往是出于想迅速打开市场销量从而借助网络平台提高知名度。那么针对这种企业,出发点很简单,“1+1=2”——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广告宣传而又想迅速获得市场知名度从而获得销量。这种企业很“危险”同时又很“简单”。

“危险”是这种企业非常的冒进,急不可耐,非常需要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度,网络缺乏足够的耐心。而“简单”就是这类情况比较好操作,同时往往效果也是能够估算的。对于这种企业,更多的是需要战术方面的网络传播,体现在几点:电话热线及网络火爆程度及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排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人力及资金将搜索引擎的排名提高。接触过网络的人都知道,往往在自己要进行某种不熟悉的行为时往往会求助于搜索引擎,去寻找相应的资料数据,而就目前而言,“百度”是国内用户最多的搜索引擎,提高百度的搜索排名是最直接的方法。同时要注意的是,在提高排名的时候还要多准备几个搜索相关数据,比如,企业做的葡萄酒,那么在百度搜索里面键入“葡萄酒”、“浪漫”、“健康酒”及“解百纳”等字眼时都能在靠前的位置出来企业的信息;而另一个工作中心就是潜在经销商常去网站、论坛,直接面对面接触潜在经销商,并时刻的传输企业及产品的信息。这就要求去摸底经销商们关注点,采取市场走访及“行贿”行业网站等手段,最直接的将想要传达的信息有效的传达出去。

笔者曾经帮助过一家很小的葡萄酒企业做过策划,企业希望通过我的帮助迅速打开市场销量。由于企业资金非常缺乏,同时市场操控能力也非常弱,那么想依靠传统“推+拉”的市场运作方式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我就选择“吸”的方式,让经销商主动来找企业,采用网络传播,首先提炼产品的核心卖点“纯园酿”——无二氧化硫等化学添加的健康酒,然后集中资金提高百度搜索引擎排名同时在酒水类行业网站及论坛进行软文热炒。结果效果很明显,电话热线及网络客服都非常火爆,招商活动全面开展起来

中大型企业往往将网络传播看做是市场突破的“奇兵”或者是无关紧要的行为,其实不然,在“三鹿奶粉”出事之前,网络上已经有网友指出产品有质量问题,并引发了“建楼热帖”,然后企业只是简单的出钱删帖,并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结果三鹿大厦轰然倒下;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建国以来最大的地震,而在之后的赈灾募捐晚会上,王老吉企业带头捐出数亿资金引起了网络轰动,在国内最大的网络社区——天涯社区,网民甚至建立数量庞大的热帖,跟帖热度相当高,并传出了抵制“百事、可口可乐”“支持国产,只喝王老吉”的论调,而王老吉的市场销量也一路飙升。由此可见,不论你企业的大小,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你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种市场行为,而中大型企业应当将网络传播作为一种稳定企业美誉度并寻找时机提升市场销量的长期的市场行为

稳定而有计划的投入是传播的保障

从事过网络炒作的人就会知道要炒作成功一件产品或者一件事情,往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那是因为“网络市场”已经越来越成熟,与网络相关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子商务、网游公司已经成为支持网络“市场”的大片空间,在这兴盛起来的市场带来了太多的利益纠葛,网络传播已经是一种有投入、有产出、并可独立运作的市场运作了,那么在如此众多的利益纠葛中,想突破重围其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只有将网络传播当成一种严肃的投资回报行为,并纳入企业市场部的日常工作当中,形成稳定健全的机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件完整的网络传播过程包括四个过程:搅局、借势、顺势、稳局。搅局的目的是打乱消费者心目中原有的价值取向,并寻机获得传播点,在“凤姐事件”出来以前,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女都是五官端正的、温柔的、高挑的,然而凤姐完全颠覆了国人的审美观,捣乱一直以来延续的美女标准,从而获得了传播的机会;借势指的是不突兀,依附于大环境,让国人“安乐”的接受,不产生抵抗情绪;顺势指的是白银流水,倾泻直下,将事情的全部展现给消费者;而稳局的话是指企业应当把网络传播作为现代企业的日常行为,维护企业现有及将由的利益

在这四个过程当中,任何一个步骤都需要企业有计划的投入,在搅局阶段,企业需要接触公关公司并投入一定的资金及人力;而在借势及顺势阶段,企业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及人力,将网络传播及终端宣传相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而在稳局阶段,企业必须做好长远规划,有节奏有舍去的有条不紊的工作下去

精准的切入点是网络传播的关键点

这里所说的切入点不仅仅是依附于当前阶段网络上热门人物或事件而是指类似于准确的企业战略的传播切入点,一般而言,这种切入点分两种:一种是从企业的内部、产品特性出发,挖掘企业自身核心、特质的东西,然后主动加以传播;另一种是结合现阶段社会大背景,利用各种关注度高的事件,有目的的选择性传播

从企业内部出发一般要考虑“虚体”,其目的是寻找可以迅速被消费者接受的概念。这个概念应该是符合消费者利益同时又是企业卖点的东西,同样一瓶水,加上“纯净水”的概念,并配套纯白透明的包装就能让消费者“心安理得”的接受1.5元的利益给予,这种概念必须要“柔风细雨”又能“山崩地裂”。在寻找概念的时候,最常见的是给产品重新命名,提炼产品核心价值,在给产品命名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一、产品名最好是带有明显的品类及功能性的特征,这样在市场运作方面能让消费者一下子就记住产品是用来干什么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区别开竞争对手,海尔“防电墙”热水器、学之友“全真教”点读机、华淳“纯园酿”葡萄酒,这些名称都具备明显的品类及功能特征,其终端反映效果也很好:我曾经观察过销售热水器的终端,当营业员向消费者介绍“防电墙”热水器的时候,起先消费者会半信半疑,但是当他到别的店面询问的时候就会主动问“你的热水器有‘防电墙’没”,最终还是选择了海尔“防电墙”热水器;

二、在给产品重新命名的时候,建议采取子品牌的方式,这样避免将产品全部重新命名而需要换包装所带来的费用,同时这样还能降低市场风险;

三、重新命名后的产品必须能给消费者带来冲击,能够“山崩地裂”,从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进而获得多次传播。华淳“纯园酿”葡萄酒是“金浩茶油”事件发生后,国内食品安全受到冲击的背景下提出无二氧化硫等化学制剂添加的葡萄酒,在这种背景下,“纯园酿”的概念得到了更广的传播

每个时期都会有阶段性的热门事件,而每次热门事件都伴随着大量的网络机会,迅速的抓住机会,并持续的跟进传播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结合社会大背景进行网络传播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迅速,当热门事件发生之后要迅速产生反应,消费者往往会关注“第一名”,并且事情过后也只会记住“第一名”;结合要稳固,最好随着事件的进展,能随时作出相应的反应,让消费者觉得“你就热门事件里的一份子”

充足的风险准备是传播的必备“坚盾”

任何一种市场行为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而网络传播尤为如此,“三鹿奶粉”“金浩茶油”等企业的相继落马是企业进行不恰当网络传播的前车之鉴。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所以企业在进行网络传播的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性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6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技术的提高,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传播不仅将事件从发生到被传播的过程缩短到了一个信号波的距离,而且其受众范围广、传播形式多样、互动性强以及受时空限制较小等方面的优势,更是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单一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开阔了人们看待问题的视界。网络传播以其多元化的视角以及多种多样的表现方法,使传统的新闻形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并对新闻编辑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使新闻传播范围呈现扩大化

新闻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事实的时效性以及其引导的事实能够受到社会各界不同人群的广泛关注。新闻机构对新闻事实的报道速度越快,新闻的时效性越强,新闻事实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价值也就越大。相反,新闻事实的报道速度慢,其关注度就会大大降低,价值也将随之变小。然而,从我国传统的新闻传播角度来看,新闻传播受到地域差异、新闻传媒刊期界线、时段界限等因素的影响,使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大大减弱。比如:同一条新闻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放在事发当地进行报道,其新闻价值势必会强,相反,将这则新闻事实放在全国范围来看,其影响力的大小将会因为时空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差异,这种明显的差异证明了时空的变迁会对新闻事实的传播产生巨大影响。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网络传播的日益盛行,使新闻传播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所面临的时空限制。首先,在时间上,网络传播更具时效性和灵活性,新闻前后,对新闻的改动非常方便,在同一个新闻网站中可以实现时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在时间弹性和内容结构的组合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打破了时间对于新闻传播的阻碍,使新闻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其次,在空间上,网络传播使新闻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全覆盖,将个人的新闻需求与全世界的媒体相结合,实现了个人与外界信息的快速交流,解决了传统新闻所面临的区域界线,将地球村的概念真正展现在人们眼前,使新闻传播的范围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二、使新闻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

在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之后,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的在传播领域霸占到了一方领地,让新闻传播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使网友在浏览新闻时,便可以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此外,网络传播使在同一页面上的同一条新闻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等多种表现手段的组合,即便是对于那些单一用文字进行表述的新闻信息,也可以采用变体的文字、滚动的文字、闪动的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从而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们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最大限度的展现新闻媒介的传播魅力。网络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不仅满足了社会各界人士兴趣、爱好以及信息需求等各方面的不同需求,而且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展示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三、使新闻传播内容呈现海量化

“足不出户,便知世界”早已成了网络传播有力的宣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计算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拥有了广阔的信息空间,其海量化的信息容载量已经令传统新闻媒体望尘莫及,其信息几乎囊括了各种目标群体所需要的信息。网络新闻传播依靠网络的链接技术,使读者在点击之间,便可根据个人喜好,全面、准确而系统的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此外,由于网络新闻信息的具有宽容性、包容性、匿名性等特征,实现了读者自由编辑,自主选择话题,彻底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对于新闻的垄断,网络传播的这些特点使网络信息变得纷繁复杂且真伪难辨,一些涉及侵犯当事人隐私和故意造谣的新闻层出不穷。例如,各种不雅照、秘闻的传出,人肉搜索焦点人物隐私等,这些新闻消息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给当事人造成伤害,而且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阻碍新闻传播事业的稳健发展。这就对新闻编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闻编辑在面对海量化的信息时,应当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始终将新闻编辑的职业操守放在第一位,恪守伦理道德,能够明辨信息的真伪,学会去伪存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社会大众负责。

四、使新闻交流方式呈现互动化

网络传播的开放性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中,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明显的界限,打破了客观条件上存在的隔膜,使得新闻不再专属于社会上的少数人,而是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成为了新闻事件的主角。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中,各大传媒机构所的新闻信息是人们生活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传播者所提出的反馈与呼应,其数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以至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更像是被动的灌输,传播者与被传播者无法居于平等的地位。而网络新闻传播的出现,更强调与被传播者达成一种平等互动的媒体模式,为被传播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平台,切实打破了传统中被传播者被动接受的局面。这种改变不仅对人们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促使一个良性的新闻传播模式的形成。使很多以往传统媒介无法涉及的领域或者涉及不深的领域都在网络的大环境下得到呈现。

五、结束语

网络作为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生活,而网络新闻传播更以其及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元性等形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青睐,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为我国的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全方位的创新。新闻编辑应当充分意识到网络传播为新闻编辑工作带来的冲击,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新闻传播事业的高速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

参考文献:

[1]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7

今天,互联网领域风云突变,3G网络覆盖布局言犹在耳,4G牌照发放已经步入进行时。数字时代的网络高速传播,合理收费势必带来更快速的资讯传播速度、更多元化的内容产品选择、更便捷的互动形式。

面对这种形势,传统广播的地域覆盖优势、及时伴随优势、单向传播方式等特点将面临冲击。广播接收终端不再是简单地从固定到移动的传统发射模式(台式收音机到汽车收音机)的改变,而是移动客户端的互联网收听革命。传统城市调频频率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无线网络广播的巨大容量稀释,互联网的全球选择必将严重冲击以调频为代表的区域选择。

一、颠覆:4G网络覆盖改变用户使用习惯

4G网络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大幅提升,理论上将达到100mbit/s,网络流量资费障碍突破,移动宽带的使用必然更加普及,这将给传统广播带来巨大冲击。目前国内的网络覆盖已经将平媒、广播融于一个终端中,4G的到来,更把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甚至游戏等内容形态的输出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听众、读者、观众将变成一个统一的群体――受众,更准确地说是――用户。

受众的使用习惯正在被颠覆,他们不再守着电视、广播、报刊等待权威媒体抛出的“精神粮食”,而是在海量的资讯、娱乐、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产品,甚至参与到制作传播中,成为自媒体的一员。高速网络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受众自由选择的空间。

二、冲击:Fm将面临冲击

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仅仅是4G带来的一个变化,广播的独特优势正在被高速的网络环境一一击破。

1.地域覆盖优势弱化

手机客户端“蜻蜓.Fm”拥有流畅的播出技术优势,为其1500万用户提供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高清晰高流畅的广播节目直播甚至点播。2012年下半年“蜻蜓.Fm”用户量激增,7月至12月,平台启动数量增长473%。一旦网络速度提升,千千万万“蜻蜓.Fm”网络电台的崛起绝非空想,它们更具备电台商城的特质,能够为受众提供各种想要的音频服务,投入巨大的传统电台覆盖优势将不复存在。

2.彻底打破电台单向传播的传统

目前传统电台所使用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深受微博、微信发展的左右,电台开始广泛地使用网络介质与受众交流。而网络不断提速,为“唱吧”、“喜马拉雅”等音频社交网站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QQ音乐”、“百度音乐”等音乐应用的不断革新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非广播可及的选择面。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让音频这一内容载体拥有更大的互动价值,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迫切选题。

3.传统广播的及时、伴随优势减弱

传统广播在信息传播的及时、快速优势,也在移动推送时代被削弱。网易、腾讯、搜狐、BBC、Cnn等国内外大型新闻门户纷纷推出集视频、音频、图文信息为一体的移动客户端,这些移动应用能在最快速的时间内将重要信息推送给受众,在不需要打开应用的前提下获取信息。未来,此类推送将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在网络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手的视频推送必将更吸引受众。比如最近出现的“考拉Fm”可以算得上是个性化综合电台。

4.音频产品的多元化给广播节目带来挑战

如“考拉Fm”,集成新闻、段子、八卦、故事等各种类型的音频内容,能够满足用户在音频领域的各类需求。这些都显示了未来广播的趋势。传统广播在音乐类、语言类节目上的垄断性优势必将逐渐被更社会化、更集成化以及内容更个性化的窄播产品所取代。

三、拐点:广播未来的立足点

广播电台的新拐点已经来临,如何平稳度过拐点,实现“零损耗”的平台转换,并推动传统广播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广播从业人员的一大课题。

在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有分量的音频内容产品仍是广播电台最具杀伤力的王牌。制作适应高速网络传播的内容产品,发展具有网络特质的音频传播模式,打造迎合网络时代受众的主持人、编辑,将广播节目特点与时代融合,把优质内容转换到新的媒介平台,生产只为移动新媒体介质服务的窄播节目是必然趋势。

1.个性化

互联网为广播资源的无限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网络速度提升、传播途径优化,更专业、更细分、更集成的电台将形成。想在网络时代众多娱乐、资讯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专注、专一、专门的投入,在擅长的行业挖掘得比别人深,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关注度。

4G时代对好内容的要求更具体化、碎片化、细节化,对广播从业人员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合移动新媒体业态的主持人、编辑成为重要任务。

2.社会化

传统广电媒体一直占据着内容和渠道的优势。新媒体时代,因为收听介质的变化,传统广电媒体正一天天失去渠道的优势。在此情况下,未来的广播电台需顺应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善用受众使用移动终端的能力与热情,结合电台优势建立有效、便捷的新闻线索提供、投诉、评论、参与通道。

具体而言,广播新闻类节目应构筑网络触角,充分把握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终端都可以获得任何公开或半公开的情报的自媒体特性,将专业、敏锐的广播新闻嗅觉投放在受众身上,广泛吸收来自社会的情报,变客为主,将受众融入节目制作中去。江苏广播网()以及手机客户端(长江之声),已尝试由广播人和热心广播的社会贤达人员构成制作团队,生产专为新媒体服务的节目,探索更多适合移动、双向、窄播的节目。

3.专业化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电视新闻;改革模式

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网络新闻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崛起。网络新闻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由网络这一媒介的存在,网络新闻也具有传播速度快、存储内容大、检索方式简单、互动性好、具有多媒体的表现形式等特征。其中网络视频新闻的方便快捷、非线性传播的特性使得网络新闻受到广大网络用户的热烈欢迎。

中央电视台网站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向网络领域迈出了历史的步伐。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大型的网站也都建立起了视频新闻频道,加上现在的微博、微信都增添了视频播放功能,可以说视频新闻已经在互联网上全面绽放,展示出了巨大的魅力。

一、网络视频新闻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视频新闻的采集和编辑工作可以由网络用户来进行,通过视频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它的新闻碎片化形式的传播和大众点评的互动功能,是网络视频新闻与电视新闻最大的区别。它的传播特性表现如下:

1.全球范围传播性和非线性化传播手段。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媒介是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介表现方式的综合。它同时具有了报纸媒体的页面非线性浏览特点,又具有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线性信息流的特点。

2.交互式传播方式和实时的传播内容。在网络社会的传播中,人既是媒体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媒体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传播内容,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信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3.传播受众的小众化与主动化。传统的媒体受到数量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媒体的接受者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因此聚集在某一传统媒体之下的媒体接受者的数量比较多。而网络媒体网站数目众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用户可以随意进行新闻的搜索。可以对新近的新闻进行阅读,也可以搜索出以往的旧新闻阅读。因此媒体接受者的选择范围非常广,形成一种媒体小众化传播的形式。同时,网名对新闻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评论,或者转发新闻视频,所以媒体接受者又称为新闻媒体主动传播者。

二、电视新闻与网络视频新闻的传播特性比较

传统电视媒介存在时间较长,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很高,受到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身份的人的普遍欢迎。这两种形式的新闻媒介都具有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传播及时的特点,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两种信息传播工具。

1.较网络新闻而言,电视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更高。电视媒介存在的历史较长,并且新闻的采纳、编辑、播放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可信度和权威性都非常高;而网络新闻是近期新型的一种新闻形式,过于注重娱乐文化,编辑、审稿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网络新闻追求快速的速度,对于新闻真实性审查不严。并且网络用户都有一定的交互权,可以在网上发表一些自己的言论。这都导致了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降低。

2.民众对于电视新闻的认可度较高。据调查得知,六成以上的观众对于电视新闻形式比较认可,他们认为电视新闻比较符合自己的新闻获取习惯。所以到目前为止,电视新闻还是社会新闻的传播主流。

3.电视媒体的普及程度相对较高。因为因特网适于需要用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好多老年人,或者是偏远农村用户来说不是很适用。而电视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覆盖了全国范围。所以从规模和受众人数来说,网络媒体与同级别的传统媒体无法抗衡。

三、网络视频时代电视新闻的改进策略

网络新闻的出现,给传统电视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视新闻可以参考一下几个策略,对自己的发展战略做出及时的调整,以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1.充分发挥专业编辑记者的作用,保持电视新闻媒体的高度权威性和专业性。网络视频新闻无序化、碎片化和守门人缺失的特点,这既是网络视频新闻的优点,同时也是它致命的弱点。电视新闻媒体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继续加强自己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采编队伍,经过专业化的处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体现出正确地舆论导向,以保持自己在受众心中的权威地位。

2.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新闻的内容,挖掘出其中的价值进一步跟踪报道。网络视频新闻的内容具有用户生成的特点,这使得电视新闻记者能够不用亲身走入社会,就能听到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声音,所以说网络视频新闻就为电视新闻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线索。电视媒体记者可以进行精细筛选,深入跟踪报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精心采访,进行深入的挖掘,加强与观众之间的沟通,电视新闻的基础就是采访,因此,采访也是做好深度报道的一个必备条件。作为新闻记者,要亲自到现场进行观察与核实,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让整个新闻报道具有深度和思想。在新闻报道选题上,应该从老百姓的视角着手,多报道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配合党与政府的工作重点,避免硬性材料的介绍,寻找出百姓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让报道达到真实可信的效果。

3.创新报道形式,尝试杂志化新闻风格。电视传统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积极吸取网络视频新闻的优点,进行形式、和风格的改进。可以邀请专家或者评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点评,让观众更深层次的了解新闻的内容。此外,要使宣传报道有一定的深度,就必须提高宣传艺术水平。而宣传艺术绝不是单纯指新闻写作的水平和拍摄技巧,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可视性问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新闻宣传艺术是指通过新闻手段,对各种复杂矛盾的把握、驾驭和调节,使新闻宣传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面对比过去更为复杂的情况,如果仍然单一地采用简单化的、说教式的宣传方式,把电视观众放在受教育的地位,显然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传媒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促使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发生了转变,为了积极迎合网络时代的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变传统新闻报道方式,从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报道的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冉荣,卢存.媒介融合视野下广西高校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03).

[2]赵云,王馨苒,张铎.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特征与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6(14).

[3]张筱筠,吕元.全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的创新――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为例[J].青年记者.2015(21).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9

关键词:网络危机事件传播模式传播途径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成为网民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场所,它使“每一个带有怨恨的人都变成专家;使每一个有上网能力的人都变成记者”①,只要网民对任何组织、组织相关人员的言行或失误有意见,就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其负面信息,并引起众多网民的热烈关注和议论。网民的批评意见就如“冲击波”般给组织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如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网民更强烈的不满和对抗,轻则使组织形象受损,重则破坏社会稳定。可见,因网络舆论引发的危机事件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危机,近年来更是频繁发生,如“躲猫猫”事件、万科“捐款门”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等,无一不是在网民的热议和共同推动下,最终演变成网络危机事件。

近年来主要的网络危机事件及类型

网络危机事件主要是因网络舆论所引发的危机事件,指某些不利于有关组织的信息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因网民的共同关注和热议而使其迅速成为网络上的舆论焦点,并形成带有倾向性的言论,使公众与组织之间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给组织形象、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的网络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危机事件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复杂体,并不是指危机的产生、发展和影响等过程必须完全局限在网络中,但强调危机必然要由网络事件来引爆,网络对危机的孵化、引爆、扩散均起到关键性作用。

根据以上的理解,笔者通过搜索引擎分别以“200×年网络危机事件”(×=6、7、8、9)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整理出近4年来主要的网络危机事件(见表一)。从表一可以看出,网络危机事件近年来发生的频率非常高,呈上升的趋势,危机受损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业、学校等组织,危机事件涉及的内容也五花八门,而且不少事件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社会热点事件。

一般认为,危机主要分为公共危机、社会危机、国家危机、政府危机、企业危机等类型,基于对网络危机事件具体内涵的理解和对以上案例的分析,笔者将其归纳为政府组织管理层面的行政危机和企业组织管理层面的组织危机两大类型。

政府组织管理层面的危机。政府组织管理层面的网络危机事件主要指某些具体的社会治安、公共安全、行政不作为、某些行政人员的不当行为等事件发生后,因政府部门或具体行政单位对事件处理不当,使民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在网络上形成强大的舆论,给政府形象带来严重影响的危机事件。如瓮安“俯卧撑”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和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等。

企业组织管理层面的危机。企业组织管理层面的危机,是指企业组织(包括企业、学校、医院等非政府部门)因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生产事故、员工纠纷、内幕丑闻等负面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后,引起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使企业组织形象和声誉受损,甚至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事件。如万科捐款门事件、抵制家乐福风波、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生“被就业”事件和中石化“天价吊灯”事件等。

网络危机事件的主要特征

表一所列举的各种网络危机事件,虽然危机受损的主体、类型、具体内容和危害程度等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

传播速度更快,危机影响范围更广,组织反应的时间更短。因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所以危机信息在网络中传播的速度特别快,往往事情刚刚发生,消息就立即在网络中传播开,并且很快就被网民转载到各大网站和论坛,引来成千上万网民的热议,并对事件发表看法或提出言辞激烈的批评性意见,短时间内就可形成“网络舆论冲击波”,使危机信息瞬间扩散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反应的时间相比传统危机时代大大地缩短,危机管理的紧迫程度更加强烈。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控制难度加大。相比于传统危机事件,网络危机事件具有更强的突发性,内容涉及面也更广,使危机更加难以预测。在网络社会,任何不利于组织的信息,都有可能被无限地扩散、扩大乃至变形,成为危机的导火索。另外,危机信息源的不确定性和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导致传播内容难以控制。在传统媒介时代,信息源往往牢牢控制在传统媒体手上,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传统的传播模式已被打破,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随意信息,并很快被其他网民转帖,使组织难以查找危机信息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危机事件会因什么问题、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出现,危害程度如何,这些都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

危机的威胁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基于网络危机事件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突发性高、不确定因素强和难以控制性强等特征,都表明其具有比传统危机更强的威胁性和破坏性。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网络,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因此当危机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时,其影响力和破坏性是相当强的,网络危机事件的“蝴蝶效应”甚至可以使一个组织在瞬间毁于一旦。同时,危机信息可以在网络上长久地保存,并且通过搜索引擎很容易就能找到,危机的威胁性将是持久性,已平息的危机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网络危机事件具有超强的威胁性和破坏性。

网络危机事件的主要传播途径

笔者通过对以上各种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后,归纳出网络危机事件传播的途径主要有网络论坛(含新闻跟帖)、博客、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等。

网络论坛。目前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网络论坛有天涯社区、猫扑大杂烩、凯迪社区等,注册用户均在100万人以上。危机事件在网络论坛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网民的不断发帖和回帖来实现的,首先由网民以“发帖”的方式,即原创性或转载相关事件的帖子,然后其他网民跟着以“回帖”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网民的各种观点汇集在一起并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给当事组织带来巨大的影响。

博客。博客以其内容更新速度快、个性化强、自由度高的优点,迅速成为网民自由表达自己、展现自我的重要网络工具,被誉为“自媒体”和“平民媒介”。“博主”中不乏知识丰富、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他们往往既是信息传播者,又充当“意见领袖”,他们发表的言论在网民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许多博客中个人对某些组织的批评和抱怨,都极有可能成为引爆危机的根源。

电子邮件。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邮件作为工作和生活的工具,电子邮件不仅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传递,还可以通过群发的方式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传递,特别是那些煽动性的言论或谣言,经过点对多的大范围传播后,影响力更大,所以电子邮件成为危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即时通信。目前国内比较普及的即时通信工具主要有QQ、mSn、飞信和手机短信平台。通过它们,网民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络实时信息交流,既可以文字聊天,又可以音频和视频聊天,成为最受网民欢迎的一种网络服务。虽然即时通信的信息无法长久保留在网络上,但它具有互动性强、网上实时信息交流的特点,往往使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煽动性和号召力,因此也成为危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构建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模式

一般认为,“模式”是指对某一事项或实体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②,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序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③,具有组织、解释、引导和预测的功能。而网络是“危机新生的温床,但截至目前,尚未发展出成熟的网络危机处理模式或传播模式”④,那么对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模式进行探讨则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可以深化对网络危机事件传播理论的研究。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果能以一种简明、清晰的图形或公式来解释其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对其复杂的传播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揭示其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

其次,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对网络危机事件的管理实践工作。通过对网络危机事件传播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探索发现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规律,从而使组织更好地预测、监控各种网络危机事件,并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从容地减弱、化解网络危机事件给组织带来的伤害。

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一般分为前兆阶段、爆发阶段、蔓延阶段、缓解和处理阶段,笔者通过对“躲猫猫”事件、万科捐款门事件、抵制家乐福风波、“大裁员”邮件风波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危机事件前三个阶段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见表二),并参照单向直线模式、互动传播模式和两级传播模式等基本理论,构建了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模式(见图1)。

该模式以图形的方式对网络危机事件复杂的传播过程进行简明的描述,提出了以下观点:

网络危机事件是多种媒体互动传播的结果。网络危机事件往往由某一初始事件引发,但并不局限于事件必然要起始于网络,也可以来源于传统媒体或危机受损组织;它既可以是网民对现实生活的记录,也可以是网民对传统媒体报道的转帖,或者是网民凭空捏造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图1所示的传播模式强调网络必定是危机的爆发点和倍增器。网络危机事件传播的过程具体如下:1.传统媒体或网民首发初始事件;2.事件在网络中不断地传播,引起大多数网民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议论,各种观点不断涌现,所谓的“真相”也不断地被揭露出来,形成猛烈的“网络舆论冲击波”,危机被引爆;3.传统媒体进一步挖掘事件的细节和真相,对其进行深加工,网络意见领袖开始发表看法,具有权威性和深度的信息回到网络进行二次传播,引起更多网民的关注和评论,“网络舆论冲击波”逐步增强,危机开始蔓延;4.组织危机管理工作产生效果,或随着网民和传统媒体的关注程度逐步减弱,危机得以平息。因此,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是由网民、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三者互补、合力的过程。

“网络舆论冲击波”是网络危机事件给组织带来威胁的重要因素。当某一不利于组织的事件发生后,网民或网络媒体将其传播到网络后,因事件本身具有轰动性、新奇性等特征,很快被各大网络论坛和博客疯狂转载,汹涌的网络讨伐随即而来,这时往往会有许多网络意见领袖出现。在网络意见领袖和众多网民的共同推动下,网络批评和讨伐之声不断地聚集、放大,网络舆论就会产生比始发事件更加强大的冲击波和震撼力,最终给组织的形象、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每个传播主体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在网络危机事件传播过程中,传统的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已被打破,网民凭借网络获得了话语权,每个人都能自主生产信息,他们的各种观点、意见乃至发泄情绪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地传播。因此任何一个网民获得危机信息后,都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网民,接收者在接收危机信息后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意见和回应反馈给传播者,两者的意见在网络信息平台中不断地交互传递,每个网民都可以与其他任何网民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传递、接收信息的关系。因此,每一个网络危机事件传播的参与者都同时具有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

“争议”在增强或减弱危机事件的传播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网络中存在着巨量、杂芜的“微内容”⑤,这些信息起初并不具有强大的传播力,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网民之间、网民与危机受损主体之间的“争议”,才促使事件迅速升级为社会热点,最终形成网络危机事件。一方面,争议是促使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迅速增强的重要因素,意见领袖之间、网民之间、意见领袖与网民之间、网民与组织之间的争议,使得危机信息“得到放大,传播能量得到倍增,而且是几何级数的增加,从而产生传播的裂变,释放出巨大的传播能量”⑥,特别是在争议过程中,当网民的意见明显倾向于不利于组织的一方时,网络危机事件的影响力迅速增强;另一方面,争议也是使网络危机事件影响力减弱的重要因素,当网民的意见明显倾向于有利于组织一方时,危机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就会逐步消减,最终使危机威胁得以解除。

噪音存在于网络危机事件传播的各个环节。噪音是造成危机信息传播失真的干扰因素,它通常使传播与接收产生差异,扩大网络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而在危机蔓延阶段这一影响特别明显,此时网民对信息的需求最为强烈,对噪音的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差,如未经证实的传言、语焉不详的话语、谣言等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并存在于传播的每个环节,使网络危机事件的威胁性进一步增强。

结语

网络危机事件是随着网络发展所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危机,与传统危机相比,它具有的新特点和新的传播方式,给组织的危机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目前理论界的有关研究尚在初始阶段,尚未有成熟的危机事件传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出现。因此,对网络危机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网络是网络危机事件的“起火点”,也是“灭火器”,普通民众的言论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工具迅速聚合、放大,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冲击波”,使危机在瞬间爆发;而组织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达到化解危机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网络危机事件的传播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危机管理模式,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注释:

①④吴宜蓁:《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实证》,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邵培仁:《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⑤喻国明:《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未来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关键》,《青年记者》,2006(21)。

⑥谭天、郑爽:《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传播模式――以〈百家讲坛〉为例》,《国际新闻界》,2009(7)。

网络传播的速度篇10

关键词:网络媒体武术传播

1.前言

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网络俨然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同时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体育事业中,从体育决策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锻炼到体育新闻与宣传、体育科技、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都离不开网络。[1]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武术运动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对武术运动进行推广。

2.网络媒体与体育传播

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2]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与其他大众媒介相比,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是:不受播出时间、版面限制的信息资源。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信息;交流功能,包括个人交流、团体交流等;交互性,使受众个人达到最大程度的参与,这种交互性是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录音带等媒体所不能比拟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得到飞速发展,体育信息也成为许多网站的重要传播内容。国际体育界和信息界对此反应迅速,而网络媒体的开发利用也给信息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1995年国际奥委会在因特网上设立自己的网址,并在2004年成功地建立了外联网,从而使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能够直接获得国际奥委会的信息。[3]此外,各单项组织协会、各国体育组织、各种大型运动会包括奥运会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主页,世界各国的体育爱好者可通过网络获得他们感兴趣的体育信息。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媒体对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3.网络媒体与武术

3.1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运动信息的传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一种管理的依据都将是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及时收集、掌握信息和数据是未来必不可少的方法。由于体育数据是动态的,所以,只有依靠网络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收集。据统计,到2007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62亿,仅次于美国的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31.7%,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4]可见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并且继续以极其飞快的速度增长。

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是大趋势,通过努力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中国武术在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不能总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传播。网络传播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武术运动的传播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为武术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武术的传播与宣传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学习武术,必须有一个面向并且适合广大群众的传播工具,而网络传播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它使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3.2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文化的交流

网络媒介是推动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蕴含诸多中国古典哲学、文学、伦理学、中医学、民俗学等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反映和体现。武术作为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与西方体育文化主张的征服自然是一种互补。武术的独特之处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关注,并且把它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互联网通过大量对武术信息的报道,通过武术事件、重大比赛、武林人物,在公众中树立中国武术意识,从而对武术的含义作出全面的诠释,使武术文化得到繁荣和发展。网络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并且在冲突和融合中实现文化传播,这个过程也是武术文化传播的过程。

3.3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产业化发展

体育产业是网络时代的朝阳产业,它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网络时代,由于电子商务在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必然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迄今为止,伴随着网络传播自身的高速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一个有别于其他传统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它不仅相对独立,而且渗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这种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使武术产业的运营获得载体和依托。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消费者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他们的需求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产品开发,他们通过网络获得商品的广泛信息,并通过比较进行选择消费。消费者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喜爱的武术用品。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传播对武术产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3.4网络媒体有助于进行武术科学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是体育领域的知识创造和探索,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收集,文献的收集可以在网上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在网上消息,得到同行的交流并解决问题。一些武术网站,如中国武术协会、东亚体育史研究协会等,就在网上刊登武术学会研讨会的征稿通知,并开设网上论坛,大大扩大了学术研讨会宣传的范围,增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对武术的认识和交流,并普及武术史学的研究成果。[5]为了促进我国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我国武术信息工作者必须为大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有价值的武术信息,而其他武术工作者应善于将获取的各种武术信息资源加工整合、去粗取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

4.结语

武术国际化是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现代体育需要开放、沟通与交流,这是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无疑给武术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熊斗寅.网络时代与体育[J].体育与科学,2001,(3):1-7.

[2]诗兰.国际新闻界.2000,(6):49.

[3]王慧琳,阎伟.体育传播学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