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9:00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1

关键词:微博信息传播微博理论信息传播模式

1概述

近年来,微博客作为weB2.0的核心应用之一,其对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与交往模式,也无疑是信息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考察微博客的信息传播特点,了解决定微博客信息传播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微博客信息传播的未来趋势有助于合理利用微博平台,使微博平台高效运转,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有文献中少有专门针对微博客信息传播机制的理论进行分析的,特别是微博客信息传播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特点,大多数文献都是以SnS网络结构为对象提出信息传播的路径模型,再以微博为例来分析和研究。

本文首先总结了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特点,然后对微博客信息传播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模型进行具体阐述,最后指出微博客信息传播研究的发展方向。

2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特点

2.1微博客信息沟通平台特点

微博沟通的平台是微博迅速流行的基础性条件。从微博服务平台的角度对微博进行分类,早期微博一般是由独立运营的服务提供商和门户网站推出,如欧美市场的专业性微博twitter,国内微博则是门户网站占据主导地位,微博迅速流行后,各个网站都推出了微博。RiemerK和Richtera指出公司微博的使用主要是提供新信息和协调内部成员关系,个人微博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1]。国内微博客网站都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李燕萍比较了新浪和腾讯微博网站的基本功能、娱乐功能等,认为两大微博网站的界面整洁、功能多样,操作简单,且两大网站的微博的信息沟通与网站自身的特点有关,人们在腾讯微博交流的多是情感、人生价值观,而在新浪微博人们更多的是对热点话题、娱乐八卦发表评论[2]。此外,微博客平台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微博客的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阻碍了信息沟通的有效程度,垃圾信息的增长,将人们淹没在信息的中。梅泽勇和高舒认为微博的虚假信息使得微博沦为谣言的阵地,需不断提高微博网站的监测和过滤技术[3]。

2.2微博信息内容特点

微博的与众不同在于一个“微”字,在140字数的限制内或者附带图片以精简的风格展示用户想要表达的内容来实现即时的信息分享。微博的即时性表明信息均是正在发生的。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开发,微博信息可以在任意地点分享,不为地域网络所局限,可以使用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处于微博客构建的社交网络中。微博实现了朋友间实时动态信息的共享。比较微博和其他媒体,可将微博定义为:一种博客形式的广播媒体。网络安全公司purewire的调查报告显示,发表大量信息的用户占微博总体用户数量的20%,表明多数用户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非信息的产生者。因而,当今微博客更多的表现为从个体到群体的传播媒介,微博信息的即时广播性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2.3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特点

微博社会网络关系特点是研究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出发点与核心,微博信息的传播即是通过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传播。微博的社会关系网络,也称为微博的人际关系网络,指微博用户、他的关注对象和他的粉丝。微博信息在转发和评论的过程中,通过微博社会关系网络传播和扩散。王晓光、袁毅和滕思琪用核心-边缘分析、中心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微博社区用户交流网络的结构特点[4]。他们还研究了新浪微博的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分析了微博社区内信息传播的特点。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发现腾讯微博社区的网络关系具有小世界特征。一个关系网络是由多个节点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组成的集合,处于每个节点的用户在节点中信息,因此每个节点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者。由以上观点,可以将微博社会网络分为微博用户自身的社会网络(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用户有关的节点网络(关注对象和粉丝)。按米尔格伦的“六度分割”理论,任何节点之间都可能存在某个路径,通过节点之间的路径关系将节点之间的关系划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2.4微博信息传播路径特点

微博信息传播路径主要指微博信息的传播模式或模型问题,微博信息的传播路径描述了信息传播的方向与方式。现有文献认为微博信息的传播路径是裂变式传播和聚合式传播的结合。裂变模式是一条微博信息通过用户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一对多的传播(1-n-n),聚合式传播是在微博网站的热帖、热词的排名中形成聚焦模式。谷岩认为微博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是在嵌套交错的关系网络中以多个维度传播,以病毒方式裂变扩散。以微博为例,SnS网络社区的信息传播模式有多种,如“中心式”传播、“关键点传播”、“链式传播”、“蒲公英”式传播、“综合式”传播,微博信息的实际传播路径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且各个传播模式会发生动态转换。

3微博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

3.1经典的信息传播模式

①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图1描述了拉斯韦尔的5w模式。该模式提出了信息传播的5个基本要素: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揭示了信息传播的普遍规律。

但该模式也存在缺陷。郭庆光指出:“拉斯韦尔虽然考虑到了受众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或者说,该模式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没有体现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②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图2描述了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该模式提出信息传播涉及的6个要素: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和噪音。相比5w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这一要素。

图2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与5w模式类似,该模式仅关注信息传播的单向过程,而忽略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反馈与互动作用。

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在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的基础上,德弗勒提出了一个传播互动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有双向互动性;勾勒出反馈的环路,在模式中融入了反馈机制;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对信息、传播和反馈整个过程都有影响。

图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式把信息传播过程看作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的系统,却忽略了系统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

④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图4描述了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从社会心理学视角里研究信息传播过程,认为信息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该模式阐释了“传播者-媒介-接受者”这样一种基本模式;涉及三种关系:传播者与信息的关系,传播者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

图4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3.2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针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不少学者以经典的信息传播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进行过有益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例如,邵培仁的“阳光模式”;孟庆兰的“六度传播模式”;谢新洲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孟庆兰的“六度传播模式”以六度分隔理论为基础。每个传播主体都具有双重身份:传播者C和接受者R。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传播主体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网络工具或应用来参与到与他人的信息交互中。

谢新洲提出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涉及的要素有传播者、信息、网络媒体(媒介)、受众以及反馈。其中网络媒体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多种技术或应用,同时传播者和受众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4微博客信息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4.1微博用户关系网络的演化动力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研究

现有文献关于微博用户关系网络和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是分割开来的,尤其是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集中在微博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区分了节点的“强关系”和节点的“弱关系”,“强关系”与“弱关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路径。目前,已有学者开始关注从微博用户关系和行为规律的角度研究微博信息传播,由于每个微博用户都是微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节点,挖掘核心用户和普通用户的行为特征,从他们之间的转发、评论等互动机制中发现信息的扩散流动路径与动态趋势已逐渐成为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热点。

4.2微博信息的价值含量影响微博信息传播能力的研究

微博信息的价值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微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广义上的微博信息价值可定义为信息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由于微博信息的简短、琐碎使得微博信息呈“碎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的质量和价值无法保证,在大量信息涌入时,微博信息的传播具有深刻的复杂性。现有文献对微博信息的研究多数为微博热点话题和微博关系网络有影响力节点的挖掘研究,少有文献对微博信息价值如何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速度、强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3微博网络社区关系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信息传播模型、交流模式的实证研究

微博社区实际上基于微博的网络社群,关于微博社区的挖掘研究大多是从微博的商业应用展开的。微博社区的信息传播理论模型和交流模式的实证分析将是未来舆情监控与信息安全的关注重点。根据现有文献对微博社区的分类,微博社区主要有单一、主题和相同应用平台微博社群三种,按相同应用平台微博社区的定义与特点,它被认为是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广的社区模式,但以上微博社区信息传播的理论分析缺乏相应的实证依据,很多关于微博社区信息传播的文献都停留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实际上现有微博社区的挖掘研究是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研究的深入扩展,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复杂网络的构成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由小的网络社区构成,社区结构是复杂网络都具有的普遍特性,微博社区是微博社会关系复杂网络的一种表现形式。基于社区结构发现的文献提出了大量的算法,而基于微博社区的网络结构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或者基于微博社区定义分类的网络结构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的实证研究还并未展开。

5结论

微博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空间与沟通模式。微信息传播时代的到来,正在广泛深入地影响到每一位社会行动者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并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有微博环境下的信息沟通研究大都是以定性研究和理论分析为主,整体上看,微博信息传播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国内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证依据,当前微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博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性研究还需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RiemerK,Richtera.tweetinsidemicroblogginginaCorporateContext23rdBledeConferenceetrust:implicationfortheindividual,enterprisesandSocietyJune20-23,2010;Bled,Slovenia,2010.

[2]李燕萍.微博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3):77-83.

[3]梅泽勇,高舒.基于微博的网络社群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5):2-4.

[4]王晓光,袁毅,滕思琪.微博社区交流网络结构的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2):39-43.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2

一、当前网络新闻采写中存在的问题

面临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诸多媒体记者开始将网络视为“万能钥匙”,除了在网络上寻找新闻线索、搜集素材外,就连新闻观点也从网络获得。这种新闻工作过分依赖网络的问题正在全国范围内肆意蔓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闻选题及信息来源方面。网络新闻中的点击率、转发率成为新闻影响力的主要依据,因而,诸多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常常将这些新闻看做“热点”,争相报道,而其中也不乏八卦新闻。更有甚者,直接将网络上的新闻节取下来,完全缺少新闻调查的过程。其次,在新闻采写方面。有些媒体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既不亲自采访也不亲自写作,直接将网上言论内容作为采访内容,甚至将部分网民的言论观点夸大为整个社会的观点。新闻写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些记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将网上言论大量复制、粘贴拼凑为所谓新闻。如此不负责任的新闻采写,对新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为博得“眼球”,降低新闻价值,忽视了真正的新闻热点并出现虚假报道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不能合理引导网络新闻受众的价值取向。同时,在如此环境中,媒体记者的新闻采写能力也势必会被弱化,而只能沦为“二手新闻”的传播者。

二、网络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

在新闻传播方式由传统转变为网络传播过程中,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新闻采写方式逐渐不能适应受众的需要。因而,在网络新闻的采写过程中必须适应受众心理的变化,采用更加有效的采写方式。优秀的网络新闻采写方式通常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其一,标题简洁突出,内容层次鲜明。在当今的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中,新闻标题已经成为决定受众多少的重要因素。网络媒体信息量庞大,要使新闻在众多信息中吸引受众“眼球”,其标题必须首先做到简洁清晰,突出新闻中的最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也要防止标题过度夸张,出现内容与标题联系松散的行为。而在正文的写作中,又要采用分层表述。之所以要采用分层表述,主要是由于网上阅读方式往往是先“快速扫描”,然后再根据选择新闻“深入阅读”。在具体写作中可以每个段落表述同一内容,并将每段主旨放在开头位置,以使读者清晰了解文段信息,节省读者浏览时间。

其二,语言尽量口语化。随着微博、微信等信息技术的普遍推广,网络受众可以直接参与新闻信息的、传播。鉴于网络受众的大众化,在新闻写作中可以尽量采用口语化。轻松幽默的口语表达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也就更能吸引受众注意。同时,在行文中也要巧妙交代新闻背景,既可以将新闻背景作为独立部与新闻事实分开表述,也可以放在导语中,将其与新闻事实融合在一起。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3

【关键词】网上广播流媒体服务在线广播节目点播移动多媒体

一、概述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互联网络传输音频和视频数据,将广播与网络融合,可以给传统广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广播电台拥有丰富的内容和节目资源。通过网上广播将这些资源与网络融合,可以大大拓展收听覆盖范围,可以实现对广播节目的点播、搜索、在线收听,使听众方便灵活地获取节目信息。可以实现音频资料的共享和下载保存,弥补传统广播稍纵即逝的弱点等。

二、网上广播的构架建设

网上广播系统将广播音频信号送入网上广播编码采集站,建立广播与网络融合的接口,网上广播系统分为编码采集、流媒体服务器、管理系统三个部分。

(一)采集编码部分

编码采集主要完成实时广播音频信号的采集编码和压缩并且传递到服务器,同时对于需要点播的文件,将编码压缩后的文件传送到指定目录,供用户在点播音频文件时查询。

我们的音频信号a/D转换和编码采集通过多路声卡来完成,每一通道对应一路广播频道信号。编码软件通过数据库读取工作信息,包括启动和停止时间,文件格式和压缩率,文件编码完成后存放路径、服务器地址和端口等内容。并据此完成自动编码压缩,文件传递过程。

(二)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需要及时处理接收实时广播数据,同时需要响应大量的客户连接请求,可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网络广播我们选择单播的方式发送给用户。

单播指一个服务器为每个用户单独发送一个流,这种方式简单可靠,缺点是每个用户都要占用服务器资源和网络带宽。如果有多套节目在线广播,则需要创建多个广播单播点,通过不同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对应不同的编码信号源。

(三)管理系统

我们的管理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为采集编码、后台管理等程序提供数据共享。后台管理程序采用B/S模式,其功能包括管理员能通过ie浏览器来完成编码工作状态、栏目编排、节目名称、录制节目时间等内容的设置和修改。

三、新技术的应用与网络推广

p2p(peertopeer)即对等计算或对等网络,通常简称p2p,可以简单定义成通过直接交换来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在p2p网络环境中成千上万台彼此连接的计算机处于对等的地位,整个网络一般来讲不依赖于专用的集中服务器,网络中每一台计算机既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又能对其他计算机的请求作出响应,提供资源和服务。p2p技术是基于路由和节点算法的技术,在客户数目较多的在线直播中,由于资源的重叠度极高,网络中的节点都共享同一块数据,只要有一个优秀的节点发现算法和路由传输策略就很容易建立一个p2p网络。所以p2p技术在直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成熟。并且不需要改变现有的流媒体传输协议和流媒体服务器系统的架构,而只需要增加新的模块和功能来实现p2p网络算法和路由传输策略,基本能够解决在客户端连接众多的直播中服务器端网络带宽和服务器资源限制的瓶颈问题。点播节目集中了广播节目的精品,更受到用户的喜爱。但是p2p技术实现点播还需要解决如何构建合理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快速定位资源并维持媒体流的稳定和连贯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四、广播台网上广播系统的应用及业务发展探讨

目前网络广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广播应逐步向网络等新媒体提供高保真和5.1环绕的音频节目。广播作为传统三大媒体中一员,经过多年的历练,具有相当雄厚的节目策划和制作能力,拥有丰富的节目资源。这是互联网上很多网站和内容供应商所缺少的优势。可以利用自动播出系统,根据音频资料类型编排专业节目单,构建层次化、专业化分类的节目频道,建立诸如:古典音乐频道、流行歌曲频道、相声小品频道、歌手专辑频道等等。

另外,从广义上说,网络广播应该不仅仅包括互联网在线广播,还应该包括移动通信网,固定电话网、移动多媒体网(CmmB)等新媒体。特别是在覆盖面较大的移动通信网络和新兴的移动多媒体网中发展音频广播,潜力巨大,是当前网络广播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将网上广播的流媒体数据资源提供给这些信息平台,无疑在网上广播的业务运作和推广方面带来双重效益。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4

[关键词] 视频教学 流媒体 网络教育

一、网络视频的关键技术

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宽带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影像视频的录制和后期制作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视频格式可以分为适合本地播放的本地影像视频和适合在网络中播放的网络流媒体影像视频两大类。后者在播放的稳定性和播放画面质量上可能没有前者优秀,但前者文件一般体积较大,不利于网络传输。所以因为后者的广泛传播性正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视频点播、网络演示、远程教育、网络视频广告等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本文着重解释一下后者。

所谓流媒体就是指在 inter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目前在internet上传输视频还有许多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internet的无连接每包转发机制主要是为突发性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不适用于对连续媒体流的传输。为了在internet上有效、高质量地传输视频流,还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例如基于视频的压缩编码技术、应用层qos技术、连续媒体分布服等。其中,原始视/音频经过视/音频压缩算法的预压缩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响应客户请求时,流服务器从存储设备中获得视/音频数据,应用层qos控制模块根据网络状态和qos要求来改变视/音频比特流。然后通过传输协议把压缩过的比特流打包并且发送到网上。由于拥塞数据包可能出现丢包或者过度时延,为了提高视 /音频的传输质量,网络中配置了连续流媒体分布式服务。对于成功传输的数据包,它们首先通过传输层,然后在进行视/音频解码前经过应用层处理。为了获得在播放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同步,还需要媒体同步机制。以下介绍的六个关键技术是网络视频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1.网络教学视频的压缩及编码 

网络视频教学的视频文件的传输就是把数据包发送到网上,用户通过解压后像先前发送那样流畅播出。因为目前网络是异构性的,缺乏qos质量控制,并且带宽也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所以传统的不可扩展性视频编码不适合网络传输。为了适应网络带宽的变化,面向传输的可扩展性编码的思想应运而生。可扩展性编码就是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成多个流,其中一个可以独立解码,产生粗糙质量的视频序列,它适应最低的网络带宽,称为基本层码流;其他的码流可以按层为单位在任何地点截断,称为增强层,用来覆盖网络带宽变化的动态范围,它们不可以单独解码,而只能与基本层和它以前的增强层联合在一起解码,用来提高观看效果。因此,可扩展性码流具有一定的网络带宽适应能力。

2.拥塞控制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

拥塞控制技术的目的是采用某种机制应对和避免网络阻塞,降低时延和丢包率。常用的拥塞控制机制有速率控制和速率整形。对于视频流,拥塞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速率控制。

差错控制技术包括:(1)前向纠错(fec):fec是通过在传输的码流中加入用于纠错的冗余信息,在遇到包丢失的情况时,利用冗余信息恢复丢失的信息。它的不足是增加了编码时延和传输带宽。(2)延迟约束的重传。通常流的播放有时间限制,因此,仅有当重传的时间小于正常的播放时间时,重传才是有价值的。(3)错误弹性编码(error-resilient encoding):在编码中通过适当的控制使得发生数据的丢失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质量的影响。在internet环境下,最典型的方法是多描述编码(mdc)。mdc把原始的视频序列压缩成多位流,每个流对应一种描述,都可以提供可接受的视觉质量。多个描述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质量。该方法的优点是实现了对数据丢失的鲁棒性和增强的质量。其缺点是相比单描述编码(sdc),它在压缩的效率上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在多描述之间必须加入一定的相关性信息,这进一步降低了压缩的效率。(4)错误的取消(concealment):错误的取消是指当错误已经发生后,接受端通过一定的方法尽量削弱对人的视觉影响。主要的方法是时间和空间的插值(interpolation)。近年来的研究还包括最大平滑恢复,运动补偿时间预测等。

3.连续媒体分布服务 

连续媒体分布服务的目的是在internet 尽力服务的基础上提供qos和高效的音/视频传输,包括网络过滤、应用层组播、内容复制等。

网络过滤:是拥塞控制的一种,不仅可以提高视频质量,还可以提高带宽利用率。网络过滤通常采用的是丢帧过滤器,其基本方法是客户端根据网络丢包率向过滤器发送请求来增减丢帧速率,以调节媒体流的带宽。这种速率整形可以在拥塞点进行,这样可以提高速率控制的效率和拥塞控制的响应时间。

应用层组播:ip层的组播存在诸如可扩展性、网络管理和对高层应用的支持等屏障。应用层组播机制打破了ip组播的一些障碍,其目的在于构建网络上的组播服务,以更灵活的方式实现组播控制,节约网络带宽。

内容复制:内容/媒体复制是提高媒体传输系统可扩展性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复制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网络连接的带宽消耗。(2)减轻流服务器负荷。(3)缩短客户端时延。(4)提高有效性。

4.服务器

当视频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视频流请求以后,它从存储系统读入一部分视频数据到对应于这个视频流的特定缓存中,再把缓存的内容通过网络接口发送给相应客户,保证视频流的连续输出。目前存在三种类型的视频服务器结构:(1)通用主机方法。采用计算机主机作为视频服务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储、选择、传送数据。缺点是系统成本高而且不利于发挥主机功能。(2)紧耦合多处理机。把一些可以大量完成某指令或者专门功能的硬件单元组合成的专用系统级联起来,就构成了紧耦合多处理机实现的视频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费用低、性能高、功能强,但是扩展性较差。(3)调谐视频服务器。这种服务器主板上有一个独特微码的嵌入式仿真器控制。通过在主板中插入更多的服务通路,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展。

5.媒体同步

所谓媒体同步是指保持一个数据流或者不同媒体流之间的时间关系。通常有三种类型的同步控制:流内(intra-stream)同步、流间(inter- stream)同步和对象间(inter-object)同步。

6.相关协议

(1)实时传输协议(rtp)与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tp和rtcp都是基于ip的应用层协议。(2)实时流协议(rtsp)是由real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一个应用层协议。(3)资源预留协议(rsvp)资源预留协议是运行于传输层的一个网络控制协议。

二、网络视频教学的实现方式

1.教学视频素材的存储及网上

通过全程数字化的设想录制及编辑,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采用.mpeg/.mpg/.dat /.avi/.ra/.rm/.ram/.wmv等影像格式将接收的节目和现场教学或课件有选择的进行存储,并对存储的节目进行编目、检索,最终实现网上。在这种模式中,信息的采集与获得都是基于download and play的模式,必须全部下载下来后才能使用。由于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网络条件还很不发达,这种方式可使网络教学正常化。

2.视频教学点播系统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将部分有价值的教学课件和经典课程进行数字化存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课件点播系统,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实时或非实时单一广播(unicast)或组播(multicast),并对这些课件或课程进行编目和网上,以利于师生随时点播或网上补课,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现代“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线点播得以顺畅实现。因为音视频文件是一种时间性的连续数据,因此采用“流媒体”技术后可以无需等待全部数据下载完毕就可以开始浏览或播放数据,从而实现网络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同步。而且“流媒体”处理的信号压缩比很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存储体积,节省网上资源。

3.视频教学网络直播

利用实时视频压缩、大数据量网络直播,异步视频控制等流媒体技术,在internet环境中,通过先进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向整个网域内实时直播,达到网络内任何一台客户机均可同步观看电视节目、现场直播、摄像头视频、视频文件等。真正的基于web应用的全新视讯直播系统,是按照国际标准的mpeg-4图像编解码技术和实时数据流传输的网络协议开发,可稳定运用于基于ip协议的任何网。采用软件技术实现视频通信,文件直播,字幕及图片的显示远程管理等功能,可广泛适用于教育行业的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校园电视台等。

4.远程教育系统——可交互的多路实时视频的线性教学

早期的网络教育主要以课件下载、视频下载、视频点播等方式为主,相对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在教与学之间音视频互动方面的表现力仍有一些缺陷,因此在教学效果上交互的效果较差。而在真实的课堂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往往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的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远程教育系统一直以来更侧重于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处理多方多层次交互方面有着更多的技术处理手段和应用积累,网上家教、网上辅导有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模式。为远程教育和远程培训真正的打造出了基于网络的互动课堂,使网络视频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

网络视频教学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网络传媒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学校和机构可以解决跨地区的教学和培训,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新闻这一概念也随之而出现。其作为一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网络新闻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相比于纸质媒体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更加方便阅读。也因此,网络新闻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笔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网络新闻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而且也能帮助相关工作者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如今,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新闻也开始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其发展前景非常好。

 

1网络新闻的特点

 

1.1能随时的进行传播

 

网络新闻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人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够及时的查看和传播网络新闻。不仅如此,人们还能自己成为网络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微博微信以及其他的通讯工具,都给人们提供了传播新闻的平台。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新闻传播,是网络新闻的重要特征。同时,这也是新闻传播的优势所在。

 

1.2帮助受众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

 

网络新闻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帮助受众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比如,微博有评论的功能,其可以更好的整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大家还可以自己一些新闻线索,网络媒体对这些新闻线索进行鉴别,然后甄选出真实性强的,有价值的新闻。同时,新闻媒体也可以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反馈来进行改进,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更方便,更快。

 

1.3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功能

 

信息技术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网络新闻也随之而不断的改进,提高传播的效率。如今,网络新闻已经不再和纸质新闻一样。网络新闻更加具有自身的特色,而且服务功能非常多样化。举个例子,人民网最近开辟了新闻信息服务功能,针对大家的阅读需求,制定出了包括关于不同类型新闻的定制服务,比如军事新闻、娱乐新闻以及社会新闻等。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新闻的需要。

 

2网络新闻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2.1缺乏监督,涉黄现象严重

 

如今,网络新闻媒体虽然在竞争当中赢过了纸质新闻媒体,但是相比起来,网络新闻因为缺乏严格的监督,不但容易涉黄,而且在报道深度上有一定的欠缺,这就是网络新闻的缺点。由于网络如今已经普及,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网络来查看一些本地新闻。但本地新闻媒体因为缺乏监督,常常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用“奸杀”、“尸体”、“美女”之类的字眼。尽管赚取眼球很重要,但是这也会对阅读新闻的人产生不好的影响。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后发现,一家新闻网站在一个月的时间段内,社会新闻里涉及到性的占了39.4%,涉及到犯罪的占了32.6%,灵异类的新闻占了12.3%,这几项内容占了所有新闻的84.3%。除此之外,关于宣传正能量的新闻、正面性强的新闻仅仅只占了10%左右。

 

2.2网络新闻的侵权现象严重

 

除了以上两个缺点,网络新闻还存在侵权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如今,大部分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为了取胜,不惜制造虚假新闻,夸大事实,因此造成了侵权的现象。因为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比较起来,具有交互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所以难免会出现侵权的现象。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对著作权的侵权。根据网络的内容进行剿窃,占据别人的作品,所以侵犯了著作权。除此之外还有名誉权的侵犯,名誉权对于公民而言非常的重要,一旦在传播新闻的时候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对事实进行捏造,给他人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如今,网络上这样的事情非常多,越来越多的网络新闻侵权事件发生。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权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了一切。甚至还有一些国家制定出了关于人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我国,因为网络媒体的发展太快,监督力度不够,所以很容易出现侵权的现象。

 

2.3网络新闻的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

 

如今,我国的网络新闻大多数来自于纸质媒体和其他媒体,新闻网站对于转发来的新闻都有所标注,有的甚至更改了新闻的题目,对原文进行了简单的编辑。大部分内容都是一致的。因此,网络新闻和其他媒体传播的新闻有非常大的形似之处。所以,我国的新闻媒体传播比较单一,和纸质媒体具有太多的相似。除此之外,媒体没有关注到新闻阅读者的需要,更没有根据网络的特点来对新闻进行撰写,因此我国网络新闻的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

 

3网络新闻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3.1网络新闻将进一步细化

 

在未来,网络新闻将会朝着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网络新闻被几家媒体所垄断,这几家媒体分别是雅虎、新浪、以及搜狐等等,其传播方式非常单一的。而今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新闻也会被无限细分,并且向着无差异、大规模向个性化、集中化的方向进行转变。这样的转变将会给人们的阅读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而且新闻的传播方式也不再单一化,而是呈现出纵向与系统连贯性相结合的特点,把某个相关领域的信息做深、做透,从背景、功能、前景等等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与此同时,新闻媒体还会根据人们的需要来设计新闻的传播方式,最大程度上满足大家的阅读需要。

 

3.2网络新闻将对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层加工

 

尽管网络新闻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也和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联系。预测以后,网络新闻不会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翻版,更不再只是对纸媒中的新闻进行照搬。而是对传统媒体当中的新闻进行甄选,然后再加工,将更好的新闻呈现给受众。网络具有很多的优势,其中一个优势是其拥有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媒体要优胜劣汰,发现好的信息和资源,再对资源进行加工,这样就能呈现出好的新闻。

 

3.3网络媒体将与传统媒体进行资源共享

 

当前,网络媒体虽然在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传统媒体仍然存在,网络媒体必须和传统媒体共同发展,共同借鉴。两者既有合作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只有达到了合作共赢、共同竞争的目标,才能呈现给受众更多高质量的新闻信息。网络媒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有的网友都可以在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当中不乏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但是很多媒体并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更没有进行采纳。如果能结合网络媒体的优势,和传统媒体进行结合。将一部分网络新闻发表在传统媒体上,这样就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6

1.科普网站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互联网科普产品内容来源于科普网站。横向比较我国的科普网站,按类别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门户性科普网站、百科类科普网站、学科类科普网站、专题类科普网站。纵向比较我国的科普网站,按科普网站名称头衔可大体归为两类:“国”字号与非“国”字号中文科普网站。下表为2012年部分“国”字号与非“国”字号中文科普网站名称的对比。倘若在两类网站所提供的科普内容都能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的情况下,仅从网站名称的相较之下,两类网站语言风格的迥然差异就让网络受众的内心接受度和亲切度上区分出了亲疏远近。作为官方首席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网络传播渠道,‘国’字号网站名头大,所承载的科普工作责任重、权威高。但不少“国”字号科普网站其科普内容、传播角度和科普语言都难以吸引网络受众。许多“国”字号科普网站科普内容多用生僻、艰涩的科学名词和语言风格,须知,越是晦涩难懂的前沿科技越需要贴近民众生活的科学传播路径。此外,科普内容更新慢、科技信息提供有限、无专职人员时时更新,网站内容多工作新闻记录而非科普知识传播,科普还附带着盈利性、广告化语言。这些都让‘国’字号科普网站的科学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官方科普网站语言风格的改整有助于科普走下高高在上的科普权威,走进平民百姓家,只有这样公众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科普资源。目前,我国的科普资源供给总量不足、质量和水平上差异大,吸引力薄弱,不能满足公众需要。‘国’字号科普网站更应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主动吸纳公众的反馈,从科普语言上进行有利转变,并同时解决和完善自身网站存在的其他问题。‘国’字号科普网站的整改可借鉴民间科普网站的科普产品模式和语言风格。‘国’字号科普网站在保留权威性科普的同时,更应主动尝试朋友式的分享性科普语言,以简洁的色块、干练的版面、丰富的信息、生动的表达,吸引大众了解科学获取信息。

2.科普微博由个人用户生产的小规模、低成本或无成本制作的网络媒体内容,即微内容,成为新的网络流行。“微”形式的互联网产品:微电影、微小说、微博等颇受热拥和追捧。“微”形式创生了“微”内容,而“微”内容则形成了颇具生命力的“微”语言。加07年微博在中国的兴起,以全体社会公众为中心的新兴网络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传受视角和方式,占据了网络信息传播格局的重要一席之位—科普微博由此应运而生。科普微博的兴起提供了新的网络科普模式,草根科普时代顺序拉开。科普微博是呵众科普时代的典范产物,它构建了一个从科普权威到科普草根均可参与的“科普微时代”。调查显示,民间科普微博的博主一般以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科普作家、科学记者、科学编辑为主,还有一定的科学爱好者。而他们则包含在图1“新媒体语境中科普主体与公众的科学传播流程图”中提到的“社会其他群体”在内。此类人群具备专业的学科背景、严谨的思维逻辑,多如处于社会中上层,有一定社会话语权和学术权威。其中,科学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对于科学的解读具备专业性,具有一定社会公信力;而科普作家、科学记者、科学编辑这类长期从事业科普工作的群体擅长于在科学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剖析其包含的科学原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这个群体代表了草根科普时代科学传播主体的扩充,其群体特征表现出科普微博等“微"科普内容撰写者所需具备的传播科学知识专业背景。“自媒体”和“全媒体”时代的个体科普微博作者,其所创造的科普“微”语言见证了全民草根科普力量的兴起,彰显了用好民间科普力量以实现科普产业“化”的变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民间科普群体的兴起与成长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固有传播模式和语言风格,在公众和科学家之间、在信息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了一座可轻松沟通、可自主参与的桥梁,使得科普微博具备了一种其他网络科普产品不具备的独特而重要的性能。科学微博的正向功能的积极发挥,得益于科普微博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科普“微”语言,有利于加强科研同行间的交流,有助于吸引公众线上和线下的主动参与。科普“微”语言打破传统科普媒介的话语垄断,突破了传统和固有的科普阅读方式和语言表述模式,以短小、精悍、生动、图文并茂的语言风格,扩大了科普的受众面。“一句话博客”的科学信息传播“微”语言,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在手机、pc、平板电脑等形式多样、既是媒介又是终端的载体中进行科学传播。目前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政府、科学界、文化界看好其发展前景的果壳网,自建立果壳网微博以来,较为成功地建立了微博机制,培养了一批术业有专攻的微博创作专业人员,以微博内容质量的保证和及时更新,几年来以果壳网微博充实了网络科学传播的内容,填补了其他网络科普模式应用的弊端,激发了公众对于科普的参与热情和积极兴趣,成为人气最高、粉丝最多的民间科普微博(详见表2所示)。然而,科学微博的“微”语言其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由于语言过于精简,使得科普内容和信息的传播不够全面;科普微博其使用和传播便捷、门槛低,缺乏把关,使得许多民间科普微博语言不准确,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通过科普微博“微”语言将其他形式的科普内容进行缩减和重新叙述,使得部分科技文本的网络公开导致侵权纠纷或前后文本不一。新媒体科普产品语言特征及发展趋势音乐性、艺术性有机融合的“动感”娱乐性科普语言科学是神圣殿堂,也是智趣的乐园。新媒体科普产品需要与时俱进的“动感”科普语言,让梆梆硬的专业知识贴近公众生活从语言上“动感”起来,以亲切和生动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娱乐性、音乐性、艺术性有机融合的时尚科普语言必定受到年轻受众的欢迎。网络科普产品的语言讲究寓教于乐(edutoinment)。成功的娱乐性科普产品更容易得到传播。权威,不一定非得严肃。美国许多网络科教节目极具娱乐性,轻松愉快如同社区聚会。在使用网络科普语言时,譬如“牛仔裤上的口香糖什么办法去除最好?”这样的科普语言,既带有很强的生活性,又具备能让观众参与的互动性和体验性。通过互联网现场问答和试验,让受众去伪存真,用幽默诙谐的娱乐互动来传播科学知识。

为了能够达到娱乐、互动的效果,科普知识讲述还应尽可能引进趣味优先的理念.以讲故事方式展开,切忌空洞无物、说教式叙述。网络科普文章语言应具有吸引力的表达方式,科普视频语言可配合精美的画面和流畅的剪辑,让受众不自觉地融人科普作品。要尽可能通过“动感”的科普语言使科学知识点“碎片”化,提高网络科普作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从而提高公众的阅读有效性和知识的可拓展性。公众容易接受什么样的互联网科普语言?音乐化和艺术性的科普语言往往起到出其不意的传播效果。艺术化的科普语言则衍生于科学传播的通俗性。2012年年初,一则视频短片在网络上引发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广泛转发与传播,这就是颇具演出想象力和科技创造力音乐科技短片一一欧洲核物理中心的物理学家用Rap表白科学。1与此同时,清华大学也启动征集用Rap表白科学等科学演出形式,这种新的网络演出形式,无疑开创打造了受各个年龄段科学传播对象欢迎的音乐和表演形式,辅之以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和手段的包装、营销和运用,是互联网科普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新突破。z.科学性、思想性、通俗性、体验性“四归一11的科普语言科学性是科普作品的生命,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没有存在的价值。新媒体科普作品的创作者应尽力用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性语言,把专业科学知识介绍给广大公众。与此同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也应从作品中内在的自然表现出来。章道义在《科普创作概论》2中点明了科普创作的实质,即“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科学生动易懂。网络科普作品更要深人浅出、通俗易懂,且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科普产品生活化形式的语言创作,忌简单化、残缺不全、堆砌资料、照搬照抄,或停留于抽象的概念,或迎合低级趣味,变通俗为庸俗。互联网科普产品语言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以及变化的表达形式,能产生不同的科普效果。前苏联科学文艺作家伊林认为科学文艺作品是“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文学性科普语言多采用比衬、比喻、虚拟、白描,拟人等文学修辞手法,但也可以不尚修饰,用朴实平易的文字把科学真实、准确地表现出来。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新媒体科普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还需采用艺术性的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有思想的科普语言的准确、独特和形象地表达能激发公众阅读科学知识的兴趣。改善传统科普产品原有语言表达弊端,尽力让充满人文性和思想性的新媒体科普产品语言使科学知识重点、难点、兴趣点三归一。

网络科普往往通过多种新媒体形式的交互设计和作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独特之处来加强科普主题的表达力和表现力,强化公众在科普过程中的体验性。网络科普作品中媒体产品语言的设计与应用,应用最多最广的是文字,其次是图片、声音、影像和动画等交互式的科普形态和语言。单纯使用文字语言,易出现平面化语言现象严重的科普作品,从而导致科普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较差。图片作为科学主题的有效载体,由于其可视化程度、直观性及可理解性大大优于文字。图文交互、音频和视频交互、易于网络阅读的科普语言,将会在新媒体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让读者循序渐进地获得全新的科学知识的感知和体验。这就是为什么科普产品需要的互动性、体验性、可感性语言设计,才能让受众在新媒体的泛阅读中获得深刻的科普感受。3.国际化、地域性的多种类科普语言发展格局科学传播的主体和对象不应该限止于国境或语言。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传播,为科学传播和普及敞开了世界性的大门。总揽我国的新媒体科学传播产品语言,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科普网站都仅用了中文一种传播语言,而缺乏国际化语言。一批针对广泛科普群体和重点科普区域、既面向世界、又考虑特殊地域,多语言模式的互联网科普产品急需被打造。2008年11月19日欧洲虚拟博物馆〔uropeanvirtoalm。se。m‘面向全球公众开放,将来自欧洲二百多件文物作品数字化、并提供24种语言查询。用多种科普语言进行传播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科技馆和博物馆已成为科普传播的全球潮流。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特殊国情,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的人群更应该成为科学传播和普及的重要对象。“新疆科普”这个网站立足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突出面向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服务,专门设置3个语种的版本,汉语版2、哈语版”、维语版4。随着科普产业的推进和全民科学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科普产品将更多地细分受众和拓展受众,由此,面向国际和特殊地域的多种类科普语言将是未来科普产业发展的必然。

本文作者:赵莉汤书昆工作单位:中国科技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7

社会关系对农村信息传播的影响

格兰诺维特认为,任何经济行动均嵌入在具体的动态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之中。他根据互动的频率、亲密性和时间长短提出了强连带和弱连带的概念和区别,并指出强连带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连带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弱关系比强关系更能起到搭桥的作用,能生产更多有益信息,而不是强关系内部的冗余信息。信息共享通常是被视为弱连带的功,“强连带优势”能带来“影响力”和“非正式权力”。除了信息以外,强连带还具有“推荐”的作用,这种非正式的影响力和推荐作用,体现在关键性的生产资源、具有一定保密性的“技术”传播。社会关系对农业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乡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社会交往的差距,相比之下,城市居民能够更多的利用互联网及社交网络,参与更多的兴趣小组,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和参与讨论公共事务机会。个人社交活动越活跃,建立的弱连带越多,获得知识信息就越多。然而目前农村群体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强联系”。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农村为“乡土社会”,是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农村,农民的人际关系更多的集中在村庄内,村民“从众意识”显著,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很低。文献在巴拉圭的15个农村进行了实地试验,测试了参与者在面对不同信息和决策时的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大多村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处于网络内的互惠动机,而不是纯粹的利他主义。Jackson指出农民通过亲密朋友或者亲友之间的强连接获得沟通、交流、相互帮助和社会支持。如果能够提高村民的信息化意识,减少盲目“从众意识”,通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站,构建村民间的“弱联系”,将会比现在的“强联系”更能起到搭桥的作用,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个体在网络结构位置对农村信息传播的影响

个体在网络结构位置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利用结构洞理论。Burt提出了结构洞理论,它是指网络中处于关系紧密区间的网络位置。社会网络中的“结构洞”节点与其他网络中的节点有直接联系,而“结构洞”节点所属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需要通过“结构洞”节点才能与其他网络中成员进行互动。结构洞的位置实际就是“桥”的位置。在信息来源方面,占据结构洞的角色(包括个人或企业或某平台等)能够获取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可将原来没有联系的双方联结在一起,“桥”在网络中占据了关键路径,可以决定各种资源的流动方向,从而形成对资源的配置与收益权。不是处在结构洞位置的角色必须和“桥”建立广泛的联系以获取信息和控制优势。

Larson指出利用互联网,虚拟社区的用户可以更方便的进行交流和扩大社会网络圈,成员间能够共享兴趣并建立社会联系。社交网站使得个人能够访问好友、好友的朋友、好友朋友的朋友等的信息。社交网络能够使得人们能够看到好友的好友列表,从而通过“桥”扩大他们的社会网络圈子,获得更多的社会网络交流机会。但Burt指出“桥”只是提供机会,至于这种机会能否带来“桥”的优势,就要看结构洞两端成员的在知识和信息方面的差异。文献概述了泰米尔纳德邦的一个农村业务流程外包公司的员工间的交互模式,并阐述了社会网站是一个信息传播平台,重组的社区成员间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分布式生产工作和交流。在知识经济和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涉农重大决策会涉及到政治、法律、市场、技术、气候环境等许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来年种植作物种类,不仅需要考虑到今年的产量和销售状况,还必须有正确的预见性的思维,同时需要考虑到来年的气候状况,市场反应,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政府或专家需要扮演好“桥”的角色,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向政府和农民传递信息,弥补农民的知识欠缺,规避相应的市场风险,把握信息资源优势,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结构洞”角色的宣传引导,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敏感性,提高农民自我保护和识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准确地把握农业的各种信息,使农民具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降低农民投入的风险。

社会网络结构形态对农村信息传播的影响

从社会网络结构形态的角度来看,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小团体等指标。Gargiuo等发现网络规模与销售绩效正相关。

Rodan考察了管理者社会网密度和异质性及他们的相互作用对管理者个体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紧密型和网络同质性均有利于信息的利用,而网络的异质性有利于信息的探索和传播。Hoang&antondc指出,对于一个社区或企业来说,若其内部小团体连带紧密而弱连带少,信息就会局限在某些小团体内部,难于扩散到整个社区或企业当中,信息的传播效果就很差;相反,如果社区的小团体少、弱连带多,信息传播速度就较快。也就是当网络还远未达到“小世界”时,创造性的资源孤立地存在于各个小团体里,各团体间的成员重复性低,交流频率也低,缺乏合作与创新;但当网络密度上升到中等程度时,网络的连通度和聚合度都提高,这加强了新鲜的创造性材料在网络中流通的速度;然而,当网络的小世界程度越过极点时,高度的连通性将网络中的创造性材料同化,大量重复的连带也使得共同的信息不停地交换,会降低人们突破传统和习惯的能力。ericGilbert等调查了农村居民使用社会网络获得社会支持的状况,发现受访者的外向性格和社会网络密度与用户的在线社会交流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社会网络密度高的人更容易从社会网络中获得在线沟通和社会支持;虽然社会网络加大了村民与亲友的互动和社会支持,但对村民的非亲友成员的社会支持贡献较小。文献实证调查了3000多个农村和城市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差异,发现农村人的交流少了许多网络在线朋友,并提出设计“二进位朋友”模型,以增加建立的信任。上述研究表明目前农村居民利用社会网络暂时只是出于一个小团体中,需要利用社会网络构建“二进位朋友”关系获得更进一步信任,从而使社会网络从“小团体”上升到“小世界”。通过构建具有小世界特性的传播网络,加大信息传播,促进信息共享,创造信息传播新途径,从而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高网络生产率。

基于社会网络的农村信息传播系统

SoRuraLL虚拟学习世界根据上文分析可知,可以通过提高村民的信息化意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站,构建村民间的“弱联系”;政府或者专家扮演好“桥”的角色,向政府和农民传递信息;构建“二进位朋友”关系获得更进一步信任,使社会网络从“小团体”上升到“小世界”等方法扩大村民的社会交往渠道和获取信息新途径,从而促进农村信息的传播。国外相关专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趋势,并提出了建立基于社会网络的农村信息传播系统的构想,社会网络为知识管理、信息传播和在线学习提供了工具,能够改善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促进信息传播。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LearningCommunities,缩写为VLC)是在线学习和虚拟社区相结合的产物。人们在虚拟社区中信息,相互交流和交互,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过程,如果把虚拟社区应用到学习领域,参与者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和过程,就构成了虚拟学习社区。正是基于这个概念,我们认为虚拟学习社区是信息传播中的一种,故本文将SoRuraLL虚拟学习世界(Visuallearningworld,简写VLw)作为农村信息传播系统应用实例介绍给读者。

1SoRuraLLVLw简介

SoRuraLLVLw是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环境下的农村终生学习和教育平台,主要是利用社会网络工具,为那些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处于劣势的欧洲农民提供终生学习机会和虚拟社区交流。该项目于2009年1月29-30日在希腊的帕特雷启动,其服务地区包括希腊、德国、波兰、保加利亚、西班牙和比利时。为了保证该项目能够得以实施而建立了SoRuraLL协会,该协会由Cti(researchacademiccomputertechnologyinstitute,缩写Cti)领导,参与成员有:atit(audiovisualtechnologies,informaticsandtelecommunications,简写atit)、auB(arbeitundbildung,简写auB)、ea(ellinogermanikiagogi,简写ea)、pBF(progress&BusinessFoundation,简写pBF)、RDU(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Union,简写RDU)和UB(UniversityofBarcelona,简写UB)。SoRuraLLVLw根据使用者的国籍被划分七个门户网站(欧洲、希腊、德国、波兰、保加利亚、西班牙和比利时),每个用户可以选择每个站点(peruserandpersite),系统支持单点登录(SSo),该系统集成了web2.0的许多功能,允许所有用户能够利用一个独有的账号从任何一个接口访问网站的任何内容。例如,希腊的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希腊的门户网站,同时他也能够浏览到波兰门户网站,这样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民能够对同一分类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2用户类型

该系统支持如下用户类型:(1)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拥有系统功能和外观等方面的完全权限。他能够启用或禁用特定的模块和应用程序服务,负责管理用户的帐户(启用或禁用访问)。(2)国家行政管理员:国家管理员负责管理每个国家的门户网站提供的服务。例如希腊国家管理员可以启用或禁用希腊门户网站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不同国家的门户网站启用的服务可能会有所不同。(3)一般用户:一般用户能够通过不同的门户导航,使用已经启用的服务。该类用户需要提出申请,并填写相应的表格,系统管理员核查申请并决定是否接受。(4)来宾用户:来宾用户无法登录到该系统,唯一能够享受的是阅读博客和wiki服务。该SoRuraLLVLw项目在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目标用户,包括农村中小学老师学生和当地的农民。具体的项目试用方案如下:通过教学和培训帮助人们学会利用社会网络工具,为当地政府和农民提供电子政务和电子学习工具,支持语言和音乐教育课程,利用维基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一些试点运行帮助师生利用该平台学习知识。

3SoRuraLL的主要功能

该SoRuraLLVLw提供的主要功能有:(1)集成平台:SoRuraLLVLw是一个基于开源CmSDrupal的集成平台,拥有社交网站的通用功能,如博客、论坛、视频共享、wiki、即时通讯、标签、视频聊天等常用功能,还包括外部应用程序,允许国家管理员通过添加外部链接而增加其他服务供用户访问。移动版,移动版本的SoRuraLLVLw平台可使用户能够利用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支持移动版。(2)e-Learning环境:电子学习应用程序是在SCoRmcompliant开放源码软件Dokeos的基础上,通过异步网络学习平台的用于终身学习的工具。全国管理员能够创建他们自己的语言课程,并启用相应的功能,如学习资料上传、公告、学生团体、聊天、论坛、调查、实习和wiki等,每个用户能订阅课程并参与学习。(3)支持多语言系统:每个用户可以选择每个站点(peruserandpersite),不同国家的用户能够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系统而访问本土网站。(4)社交网络应用:社交网络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的在线社会网络。应用程序支持以下功能:建立朋友关系,文件共享,创建博客、用户组、书签、标签等。

4SoRuraLLVLw应用现状

2009年1月-2009年12月项目组通过调查用户的现实需求和问题、目前用户利用社会网络的状态、利用社会网络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了用户的需求概念框架模型。2010年年底前完善了SoRuraLL的通用功能,方便用户定制,并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运行工作,通过这些试点运行发现系统对设备和硬件要求较高,如果设备和硬件出现故障会极大的损害远程学习的成效,比如说视频演示文稿或网络存在一丝故障,那么整个学习环境就会被中断,学习过程可能会受到影响,会错过一些信息。主要有以下试点活动:试点1:利用这个平台学习法语。法语课程每周一次,教师和学生利用Skype远程对话和讨论问题,利用博客上共享教案、交流问题,并建立了Google工作组作为协作库,可以上传教案并共享。

试点2:宣传地中海的海洋物种知识。Karpathos小学的六名学生和一个老师参与了这个项目,这个魔幻海洋世界是通过水族馆里面安装的移动摄像头通过Skype传输到教室里的笔记本电脑上,从而学生“参观”各地的水族馆,并对其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详细了解和讨论。试点3: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有机农业的专题培训。来自Crete的一名小学教师,通过skype对Valtesiniko村民进行了有机农业的专题培训。学员掌握了农业生态知识(如何改良土壤,选择植物品种,控制杂草和昆虫,有机花园建设、有机作物栽培意见和技术等),并获得了相关的环保知识(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垃圾处理,节约用水,保护自然资源)。试点4:农民利用网络观看音乐演唱会。利用该平台为希腊农村现场观看2010年6月28日在Katoachaia的Dymi市“melinamercouri”文化中心举行的音乐会,参与该项目的希腊、德国和法国的村民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网络电话会议等方式远程观看和交流了这次音乐会。

5SoRuraLLVLw系统评价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8

2008年无疑是媒体最为忙碌的一年。开春,一场雪灾让这个春天开始得有点意外,初夏,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让整个中华大地为之震动,初秋,奥运的举行举国沸腾。在不同场合的媒体大战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在报道灾情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电视媒体。但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网络电视势力在这两场媒体大战中迅速崛起。

一并且让我们看看以下这幅网络截图

这些都是一个比较着名的网络电视上,近日的栏目安排。咋一看,已经颇有一个综合电视台的规模了,甚至在栏目的设置上还非常有时效性,甚至有了地震回顾的专栏。

实际上,在去年年初的雪灾中,这个网站甚至已经开始了直播。在衡阳和广州两个火车站设立了直播点,虽然只是单调的用一个小dv24小时卡住火车站的大景,但是对于很多想知道最新情况的人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一个数据也要同时摆出来:2007年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2,1亿,网络视频用户达1,7亿之多,视频内容已成为网络文化消费的强劲主力。

现在,可以说,网络可以化身为电视、广播、报纸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本文将从一个电视媒体工作者的角度对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应对网络电视的冲击作一些探讨。

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其冲击

所谓知己知彼,要应对网络电视,自然要想了解一下我们的敌人有多强大。

网络电视,顾名思义,就是网络+电视,有点强强联合的意思。在我看来,网络电视狭义上就是通过网络这一载体,传播电视内容,在这种意义上,网络只是传播的载体,不是生产的主体。而从广义上说就是通过网络实现电视功能,这里网络既是传播的载体,也是生产的主体。

在网络电视发展的初期,大部份网络电视属于狭义上的,他们的功能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比如说ppstream网络蚂蚁等等,直到最近出现的qq直播,都是通过安装一个软件,从而可以在线上欣赏到不同地方的电视台的节目,就像电视调合一样简单。现在我们看到的网络电视都是以此为主。

网络电视的优势:

非线性播出。

这个非常好理解,网络电视就像是一个大硬盘,它可以将很多节目放在里面,你喜欢哪个看哪个,不需要守候在电视机旁,按时收看。

选择空间更大

受各地方有线电视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电视台大家都能看到,尤其是境外媒体,但通过网络电视,你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到。比如说今年年初,韩国《花样男子》电视剧正在热播,这里的影迷也可以通过网络收看,完全同步,甚至有网站可以做同步文字传译。当然,这不一定合乎法律法规,不过,这确实可以实现。

收看方便。

老实说,会带着电视机到处走的人不多,但是带着电脑到处走的人却不少,而且在近年来netbook(上网电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价钱的不断下降,三四千块钱已经可以拥有一部性能不错的手提netbook。再加上无线上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硬件上来说,网络电视的实现确实更加方便。

网络电视的劣势

受网速的限制,画面的清晰度不够。电视的分辨率是720*576,而很多网络上的视频则是压缩过的320*240。对于看惯电视的人来说,连主角的脸都看不清楚,实在有点难以忍耐。不过说实话,这个劣势,在大部分的网络用户看来,是不足以成为缺陷的,因为在电脑显示器上,只要缩小一下播放的尺寸,就可以解决了。

播出内容缺少有力节目制作团体。网络的一大优点是——“能借就借,别人的就是我们的”

它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随意的把电视节目放在网络上播放,可恰恰如此,节目的依托仍然是电视台,因此,如果将来或者说现在已经对电视节目的播放权进行一定得限制的话,那网络电视将会面临节目资源枯竭的危险。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制作团体现在在进行了一些网络节目的制作,比如《李嗷嗷嗷叫》一个简单的新闻评述栏目,甚至没有镜头的切换。

二、传统电视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拥有强大的节目制作团队。这个不用多做解释,在经过这么年的媒体经营中,电视台积累了也不断在吸收着充足的制作力量。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9

关键词:网络安全;Vpn;ipSec;GRe;动态路由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5-5623-05

1网络安全与Vpn简介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在其带给人类越来越多的利益之时,网络中的各种威胁也随之而来,并且日积月累,已经发展成为威胁各种网络的重大因素。

一个较好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易于使用和实施;

2)应该使公司能够在网络中开发和部署新的应用;

3)应该是公司能以一个安全的方式使用internet。

在当今互联网的应用当中,有一种虚拟的隧道技术穿越互联网,以达到内部网络之间,以及其他一些不需要外部网络知晓的网络通信之间相互互联的目的。Vpn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可加密、可认证、可防火墙的功能,是穿越互联网而虚拟隧道化的一种技术,因此可见,Vpn是通过四项安全保障技术来保障安全数据传输的,四项安全保障技术为:隧道技术、

2GRe与ipSec相关技术概述

GRe(GenericRoutingencapsulation),中文译为通用路由封装,该协议在ip头中的协议号是47。GRe是一种最传统的隧道封装协议,提供了将一种协议的报文封装在另一种协议报文中的机制,使报文能够在异种网络中传输。其根本功能就是要实现隧道功能,通过隧道连接的两个远程网络就如同直连,GRe在两个远程网络之间模拟出直连链路,从而使网络间达到直连的效果。

GRe的主要特性如下:

1)将原始数据包被包裹在外层协议之内;

2)GRe需要在原ip报头之外增加新的ip报头;

3)GRe是一种无状态协议,不提供可靠地流控传输机制;

4)GRe支持ip协议和非ip协议;

5)GRe支持单播、组播和广播;

6)GRe不具备安全加密功能。

ipsec协议不是一个单独的协议,则是因为它给出了应用于ip层上网络数据安全的一整套体系结构,包括网络认证协议aH(authenticationHeader,认证头)、eSp(encapsulatingSecuritypayload,封装安全载荷)、iKe(internetKeyexchange,因特网密钥交换)和用于网络认证及加密的一些算法等。其中,aH协议和eSp协议用于提供安全服务,iKe协议用于密钥交换。

在实际进行ip通信时,可以根据实际安全需求同时使用这两种协议或选择使用其中的一种。aH和eSp都可以提供认证服务,不过,aH提供的认证服务要强于eSp。同时使用aH和eSp时,备支持的aH和eSp联合使用的方式为:先对报文进行eSp封装,再对报文进行aH封装,封装之后的报文从内到外依次是原始ip报文、eSp头、aH头和外部ip头。

对于ipSec而言,iKe则定义了其需要的密钥交换技术。iKe交换的结果就是一个已经认证的密钥以及建立在双方协议基础上的服务,即ipSecSa。

3系统Vpn分析与项目设计

随着合肥百大集团不断的壮大发展,不但在合肥拥有众多百货大楼,同时在安徽蚌埠、芜湖、淮南、黄山等多个县市拥有业务分支。根据业务的需要,为了更好更稳定的保证总部与分支的数据通讯,分支和中心之间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由于网络接入形式的多样化,在考虑使用Vpn对专线备份,来满足业务延展性的需要,对网络的实现形式也增加了限制条件。如何在开放的internet网络上建立私有数据传输通道,将远程的分支连接起来,同时又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下将根据实际需求和相关技术的优胜劣汰进行阐述,以最终选择出适合最佳技术方案。

3.1系统Vpn需求分析

由于合肥百大集团已经发展到全省的各个市县区均有业务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与合肥总部中心之间的数据交互密不可分,这样就需要专门的链路来使得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互联。然而,在实际应用当中,就如同前文所述,穿越整个互联网,是不可能铺设专门的物理链路来满足业务的需求,因为架设专用链路所需的代价太高,显然这样的设计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需要一种Vpn技术来满足集团的业务需求。

Vpn技术由很多种,如何在诸多种Vpn技术中选择出适合本集团所需的Vpn技术呢,这要根据集团网络实际设计和需求来决定。

由于合肥百大集团在分支与中心之间采用三层路由协议,显然就应该使用三层Vpn技术,从而淘汰前文所述的二层Vpn技术,如pptpVpn、L2FVpn和L2tpVpn等,同时也可以淘汰掉SSLVpn技术,由于SSL是高于ip层的第四层协议。另外,mpLSVpn在此也不大适合集团的Vpn设计,mpLS是独立于二层和三层的协议,其适合更大的机构网络运用,因为大型网络要结合iGp和BGp,而mpLS就是由于此种需求应运而生的,因此在本案例设计中,也不应该用此技术。同时,综合上述淘汰的诸多Vpn技术,而产生的相互嵌套结合的Vpn技术也随之被弃选。

鉴于以上分析,适合三层Vpn技术的有GReVpn技术和ipSecVpn技术。但是如何在这两种技术之间进行优选的决策呢?ipSecVpn具有完好的加密认证技术,但是其ip路由只支持静态路由,对于像百大集团这样一个大型公司来说,静态路由指派显然是一件效率极其低下的事情。在ipSec协议的实现过程中,研究机构为了弥补ipSec的这种缺陷,也相继研究出实现ipSec协议支持动态路由协议的特性,即ipSecprofile。但是这种技术即使实现了ipSec支持动态路由协议的功能,也无法满足百大集团的现实需求,在现有的网络设备的软件版本来说,很多版本并不支持这种技术。所以需要选择另外的、比较传统的隧道技术来结合传统的ipSec协议,这种比较传统且较为常用的技术就是GRe隧道技术。

两种协议的优缺点:

1)GRe

优点:支持单播、组播、广播和非ip数据流。

缺点:不提供安全加密功能。

2)ipSec

优点:为数据提供加密、完整性、源认证和防重放功能。

缺点:只支持单播和ip数据流。

因此,结合1和2关于GRe与ipSec优缺点的描述来看,为了满足本项目的业务需求,可将GRe与ipSec相结合而互补优缺点。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GRe协议和ipSec协议具有互补性,结合二者这种互补性,可以满足百大集团支持动态路由协议和安全加密认证的需求。两者结合方式,亦即GReoveripSecVpn和ipSecoverGReVpn。

3.2系统Vpn规划与概要设计

1)网络设备的互联

如图1,则表示的是合肥百大集团GReoveripSecVpn的公网接入拓扑图,其中路由器Center代表百大集团在合肥的总部中心路由器,而Vpn1~Vpn5的五个路由器则分别代表分布在全省各个市县区的分支机构接入网的路由器(此处只选择其中的五个,因为每个分支机构的配置都大同小异),亦即经oSpF划分区域后,这些路由器则为普通区域与骨干区域的边界路由器。

3)整个网络进行oSpF区域划分

合肥总部网络中心的区域为area6,下图3.1体现为通过一台交换机共享的服务器集群区域,其中服务器分别为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以及Database服务器,且此区域的ip地址网段为172.16.0.0/24;其他分支机构的区域则如上图3.1所示,依次分别为area1、area2、area3、area4、area5;穿越互联网的区域为area0。

4)GRe隧道设计

合肥总部路由器Center的接口serial0/0与各个分支机构的oSpF区域边界路由器的接口serial0/0,通过互相指派为源和目的来建立GRe隧道,然后在每个隧道运行0SpF协议,使得能够动态学习到相关的网段。

5)ipSec隧道设计

在各个分支机构内部以及总部的内部网络中的主机传输的数据,到达边界路由器时便通过GRe隧道接口进行GRe封装,然后将经过封装后的GRe数据包再通过ipSec隧道接口进行加密封装。由此可见,针对于GRe数据包,各分支机构的边界路由器与总部的边界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的加密点和通信点均落在所有的边界路由器上,故而可以选择的ipSec的数据包封装模式为传输模式,而不是选择隧道模式,主要是因为隧道模式要比传输模式多了一个20B的、和传输模式一样的报头,这样就使得每个隧道模式的数据包比传输模式的数据包少传输20B的数据,影响到数据的传输速率。同时,隧道模式因为多增加了数据报头,就会增加网络设备的内存和CpU资源,影响网络设备的整体性能,增大网络传输的延迟,等等。鉴于上述原因,最终选择了GReoveripSecVpn技术中的ipSec传输模式。

4GRe与ipSec相关技术分析

4.1GRe基本配置与分析

在远程路由器之间配置GRe,总共分为三步:

1)创建虚拟链路(隧道)接口,号码任意,两端可不相同;

2)配置虚拟链路(隧道)接口地址,该地址是在GRe包头中被封装的地址;

3)定义虚拟链路(隧道)的源和目的,因为数据包最终要在公网中传递,所以该地址就是在公网中指导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可路由公网ip,也是建立隧道两端路由器的真实公网ip。

4.2ipSecoverGReVpn和GReoveripSecVpn

关于GReoveripSecVpn与ipSecoverGReVpn的配置与分析,可以看到二者的异同点,GReoveripSecVpn与ipSecoverGReVpn的区别,如表1。

在GReoveripSecVpn与ipSecoverGReVpn的区别对照表1中我们看到:GReoveripSecVpn不仅仅保护正常的数据流,还对路由协议进行保护,这样使得整个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更高,而ipSecoverGReVpn则相比之下显示出其不足之处。在配置GReoveripSecVpn的感兴趣流时,只需要配置GRe隧道接口的感兴趣流,不需要配置通信实体的ip网段感兴趣流,因为那些通信实体的ip地址始终封装在GRe当中;而ipSecoverGReVpn则不同,其需要对每一个通信实体的数据流进行配置,这样在一个大型网络环境中,显然是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效率,而且感兴趣流的配置文件占用网络设备资源,同时在对数据流匹配的时候,其大量查找匹配项目会消耗的大量网络资源,带来更大的网络延迟,大大降低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

根据以上分析,关于GReoveripSecVpn与ipSecoverGReVpn的区别对照,对于合肥百大的网络业务需求来说,最终选用GReoveripSecVpn技术来满足集团的业务实际需要。

5基于GReoveripsecVpn设计实现

5.1GReoveripsecVpn配置实现

合肥百大在合肥的数据中心表示为area6中的网络,其中的服务器通过一台直连到路由器Center接口f0/0的交换机、以共享式方式组成一个服务器集群。area6与互联网之间的边界路由器Center则是服务中心接入网路由器。

合肥百大的业务需求就是其分支机构与总部数据中心之间的安全交互。需要建立两条GRe隧道和两条ipSec隧道。为了防止两个分支机构的相关网段之间交互Vpn路由信息,需要在iSp的相关接口进行aCL配置,相关配置则见后面章节的详细配置。

在以上各种配置完成后,并且GRe和ipSec已经完全建立好,最后在ipSec隧道的感兴趣流上配置相应的GRe感兴趣流,最终完成整个系统的构架和配置,使得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下面将针对上述对网络环境进行详细配置:

第一步:搭建整体网络拓扑环境。

第二步:配置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等相关设备的基本信息,及配置Center、Vpn1、Vpn2之间模拟的穿越互联网的路由信息。

第三步:建立并配置GRe隧道。

第四步:建立并配置ipSec隧道。

5.2验证GReoveripsecVpn

6结束语

GRe隧道技术原理和配置简单,容易理解,这里要说明的不是单单一个GRe隧道的技术问题,而是GRe在与ipSec结合时,其在整个系统的作用要点。单独使用ipSec存在的一个最大的缺憾就是其只支持单播流量,而不支持组播和广播流量。为了解决在大型网络环境下ipSec这种网络运行效率的不足,就引入了GRe技术与其相结合的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得Vpn加密则是通过ipSec技术进行加密的。为了保证数据在互联网中安全传输,在最终方案的实施离不开eSp的参与,当然也可以让aH结合eSp来进行双重认证,而在最终方案中只选择了eSp协议。

从整体来看,方案的设计安全可行,易于实现,从系统性能上来讲,满足了合肥百大在GReVpn上的需求;从技术上看,方案的设计完全是将GRe技术支持多播的特性与ipSec技术支持单播和加密的特性相结合,这也是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美]Richarda.Deal.Cisco路由器防火墙安全[m].陈克忠,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2][美]YusufBhaiji.网络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修订版)[m].田果,刘丹宁,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

[3][美]markLewis.Vpn故障诊断与排错[m].袁国忠,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美]JeffDoyle,JenniferCarrll.tCp/ip路由技术(第一卷)[m].2版.葛建立,吴剑章,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

[5][美]JeffDoyle,JenniferCarrll.tCp/ip路由技术(第二卷)[m].毕立波,魏亮,刘述,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8.

[6][美]JohnF.Roland.CCSp自学指南:安全CiscoioS网络(SeCUR)[m].张耀疆,陈克忠,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

[7][美]DavidHucaby.StevemcQuerry.Cisco现场手册:路由器配置[m].张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9.

[8][美]RuixiYuan,w.timothyStrayer.虚拟专网:技术与解决方案[m].邓少鹏,唐宏伟,孙彩霞.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7.

[9][美]williamR.parkhurst,ph.CiscooSpF命令与配置手册[m].张伟,李闽一,林宏,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

[10][美]迪尔(Deal,R.).CiscoVpn完全配置指南[m].姚军玲,郭稚晖,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

[11]钟小平,张金石.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应用[m].3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3.

[12]王达.虚拟专用网(Vpn)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

[13][美]JohnF.Roland,markJ.newcomb.CCSpSelf-StudyCCSpCiscoSecureVpnexamCertificationGuide.Ciscopress201west103rdStreetindianapolis,in46290USa.april2003.

简述网络传播的缺点篇10

关键词 网络新闻 写作 艺术

网络新闻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原创新闻。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流渠道,网络新闻的影响力正在改变着传统新闻传播的技术格局、内容格局和市场格局。网络新闻写作比纸媒写作更紧凑有力,比声像写作文字更细致。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是传统的新闻学,但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层次化、实时化、多媒体化等特点,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上有着相应的体现。网络新闻的写作,要充分认识与利用传统新闻写作的规律,更要研究其发展变化的新规律。

目前网络媒体上的新闻,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复制新闻和原创新闻。所谓复制新闻,是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来的新闻。各个新闻网站把传统媒体的新闻搬上了网络。原创新闻是指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二是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三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原创网络新闻写作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网络新闻的特征

网络新闻的发展,与其特有的优势特点是分不开的,网络新闻是将网络的特性与传统媒体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二者相得益彰。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的特点有:

一是数字化。数字化是网络的新闻存在的条件之一,有了数字化的技术才能将网络新闻传播出去,它将文字、图象、声音等数据进行压缩、复制、传递,并在需要时将这些数字解压缩提取出来。网络新闻的数字化则将一些媒体要宣传的信息、广告等都进行数字化,再将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大大节省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成本。

二是多媒体。网络新闻实现了文字、声音、图象的同期声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它借助网络的技术将文字设计、动画、图象、声音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受众的面前,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使得受众能够更加被吸引。

三是大容量。网络新闻在空间能力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信息贮存与转运的能力。网络新闻的超链接方式使网络新闻的内容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与丰富性。信息空间不受三维空间的限制,大量信息可以被重新组合,字词可以当场给出定义,充分体现了网络新闻承载超量信息的优越性。

四是全球性。网络新闻的发行是全球性的,其受众可能遍及四海。网络新闻可以在几乎任何地点间传送发行。网络新闻全球化的特征,有利于媒体的公平竞争,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的地域局限性。

五是快时效。网络新闻的时效性强是由网络技术所决定的。网络新闻的更新周期是以分钟甚至秒来计算。网络新闻的信息来源广泛,制作过程比较简单,网络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出去。同时,网络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新闻传播,这样的新闻传播速度与时效性是传统媒体新闻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时效性极强的网络新闻报道方式使受众感受到了网络新闻的极大威力。

六是高选择性。在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中受众往往会受到各种限制,不能完全接受到全部的新闻,而网络就没那么多限制,只要受众登陆到互联网,就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站收看他所想看的新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二、网络新闻受众的心理预期

网络新闻写作要把握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与行为方式特征,网络新闻传播,拥有高速度、多媒体、交互性、数据库等诸多传统媒体未曾具有的信息传播上的性能优势,也存在诸如网络信息接收终端的物理特性所导致的屏幕的光刺激、页面第一视觉区域的有限、上网费用的消耗等各种阻碍信息传播的局限因素,受众接受网络信息传播的心理预期呈现下列特征:一是快速获取最新信息,网络新闻的受众,需要快速了解自己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目前以计算机上网和手机新闻订阅作为主流信息接收模式的受众群,通过网络高速获取最新信息是他们的普遍需求;二是主动选择有用信息,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交互性信息传播的特性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受众因此对信息进行自主选择的欲望更加强烈,并且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三是精确接近深度信息,深度信息已经成为广大受众索取新闻的普遍要求,网络新闻由于信息的海量存储、数据库检索、信息时间的多级梯度布列等全新技术手段的采用,网络媒体拥有了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向受众提供全方位深度新闻信息的特殊优势,受众渴望接近深度信息,希望了解主体新闻本身,而且渴望了解主体新闻背景、影响及主体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用网络媒体作新闻报道,求实效首选‘文字’,求直观首选‘图片’,人物访谈、讲话首选‘音频’,动态感强的场面和重大事件报道首选‘视频’。”

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拥有心理预期,促使受众获取网络新闻的行为特征有新的变化:一是对新闻标题的“第一依赖感”形成,标题是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成为受众决定是否索取深层新闻信息的第一选择关口,标题实际上也成为他们权衡自己获取新闻所支付成本的第一判断,标题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格外突出;二是扫描式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受众阅读网络新闻信息速度的加快,导致阅读方式的改变。网络新闻传播开辟了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扫描式阅读的时代。人们享受着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的同时,也忍受着屏幕光对眼睛的刺激,开始在快速扫描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种阅读带有极大的跳跃性、检索性、忽略性;三是阅读中自由选择信息内容几率的提高,互联网新闻传播为受众获取新闻提供了超越时空局限的便利,受众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接收新闻的内容种类。决定浏览新闻的时间顺序和时间长度,对接收新闻的过程实施全方位自由选择和调配,受众在获取网络新闻中拥有的这种极大的自由度,网络媒体需要在内容的写作编排上建立起更加合理的链接组合系统,以保证信息传播的丰富度、深刻度。进而保证网络媒体多元化传播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认真研究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掌握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技巧,对于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增加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网络新闻的写作艺术

鉴于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要求及行为方式出现的新变化特点,网络新闻写作有其自己的特殊方法:

一要精心制作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往往最先被搜索引擎捕捉,新闻标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新闻在搜索引擎上呈现的面貌。突出重点、强调新意、简洁明快、描述准确和寓意深刻的新闻标题,会吸引、刺激、引导读者点击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新闻媒体网站为增大信息容量,一般采用新闻标题集中组合的引导式版面布局。呈现在受众眼前的是由大量新闻标题组成的链动集群,每条新闻的深层内容往往需要通过点击标题的链接才能索取。新闻标题已经成为受众决定是否索取网站深层内容的第一引导力量。好的标题会吸引、刺激、引导读者点击链动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网络媒体要想吸引受众向网站的深层内容进入,就必须强化标题意识,在标题的制作上下大功夫,让新闻标题对受众具有引人入胜的吸引力。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标准:一是清晰准确地说明一个新闻事实;二是突出一条新闻中的最为重要的新闻因素;三是强调一条新闻中最新的变动;四是揭示新闻中最为本质的变动意义。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要求或许不能同时在一个新闻标题中实现,但是。在一个新闻标题中,这四个要求被实现的成分越多,其新闻标题的质量就越高。,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应该注意:一是一则新闻需要有一个单独一行的、一般不要超过25字的文字标题,以确保描述新闻的本质内容;二是标题第一个词对于描述新闻或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新闻标题要善于标新立异;四是为了解新闻的前后关系服务:五是每一个独立的网页都必须用醒目的标题作为标识。另外,不要使用卖弄的、夸张的、过分渲染的词汇制作标题,在快速阅读中读者难以准确地了解新闻的真实内容,甚至不得其解,也不要使用隐喻、暗喻、比喻,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形成对读者的误导。

二要突出重点新闻要素。网上阅读新闻的主要方式为扫描式阅读,要保证读者能够准确、清晰地捕捉新闻内容,写作时就要做到:将重要新闻要素用最清晰的文字方式合理排列并加以描述,写作时需要特别注意:突显关键词语,避免强调整个句子或段落,因为扫描状态中的眼睛一次只能掠视两三个词;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内容,增强读者是跳跃着的注意力;用最重要的事实或结论作为这一页新闻的开始,并写简短的新闻概要;要高度简洁地表述最为重要的事实。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整地了解最重要的新闻因素,在网页的第一视觉区域完成对最重要的新闻事实的概括与描述;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遵循重要者为先的原则,要把最重要的信息置于最前端;要想方设法让读者感到你提供的信息有用。以“对读者有用的”的方式写作网络新闻,让读者很快发现他们想要的信息。准确、简洁、突出,在新闻主体的构造过程中需要同时完成。

三要分层展示新闻的深度信息。网络新闻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的过程,读者是分层去索取新闻信息的。在网络新闻写作中,要精确地判断新闻价值的层次结构,按照读者关注度、需求度,对纷繁复杂的新闻要素进行立体化的划分排列,确定一个页面里诸新闻要素的组合排列关系和多层页面中的组合排列关系。分层展示一般不要超过四层链接。网络新闻写作需要立体分层表述。需要注意:一、对新闻重点因素进行精确分解,确定第1、2、3页面呈现内容。如果传达的新闻信息能在一个页面上简洁而完整地呈现,就不要使用超链接;二、保证每个页面的内容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并从侧面更详细更深刻地解释主体新闻,通过信息群落深刻了解网络媒体所要传达的整体信息。实施链动的信息群落包括:新闻诸要素的详细描述与解释、支持结论的论据说明、直接背景资料、统计的表格与数据、问题的定义与专门机构的缩写以及参考资料等等。

四要制作便于检索的导语和概要。搜索引擎是人们检索网上信息必须使用的重要工具,让新闻更容易被受众检索和查寻,是扩大新闻传播的影响范围,增强新闻的再度利用率的重要条件。为了使新闻信息的内容能在搜索引擎上请晰显现,一则新闻最前端的数十个字是新闻全部内容的简明标示,受众通过在搜索引擎上呈现的描述判断新闻与自己的需求。其写作方法如下:一是使用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式制作导语;二是制作新闻概要,将其置于页面最前端,精心设计链动,将读者引向报道的详细内容;三是导语和概要描述必须准确反映新闻的内在联系及本质。

五、滚动式、超文本、互动式写作。从网络新闻的类别来看,文字新闻是其基础部分,大部分视频和音频新闻往往是在文字的支撑下再通过超链接技术来完成的。网络新闻中,文字的写作是其重要的基础部分。网络原创新闻的写作更强调即时滚动式写作,它是一种超文本写作和互动式写作。为满足受众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网络新闻写作无“截稿时间”的概念,一切均为“现在进行时”即全方位跟踪新闻事件发展、即时滚动式的写作。网络新闻的一般写作过程是:1、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快讯;2、十多分钟后写详细报道、多篇报道,以超文本的方式展开;3、接着附上背景资料和相关报道;4、最后写出对此事件的评论。这种写作方式,为保证捕捉最新动态,以快讯为主,然后跟进比较详细的报道,如果有需要再跟进述评。其中快讯很重要,是即时滚动式写作中的主角。随着新闻事件的每一步进展,快讯都要争取与此同步发出。如果发得频率高、密度大,就成为即时滚动式写作的另一种形式,即文字现场直播,它是实时写作发展到极致时出现的一种报道方式,像电视一样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现场报道,采用的手段是文字而非视频或声音。

四、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受众的阅读需求和网络新闻的迅猛发展,对网络新闻工作者思想水平、写作能力和新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树立全新观念。网络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业人员面对更快的节奏、更多的变化、更高的强度,促使从业人员必须有较全面的本领,必须树立全新的新闻职业观,新闻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新观念、新知识;要不断强化竞争观念。正确把握网上受众对网络新闻内容与形式的期望与要求,对自身网页建设策略不断进行调整;坚持创新观念,网络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创新,网络媒体要增强原创性;加强服务理念,扩大网络新闻服务竞争的规模与层次,强化网络新闻的服务品质;增强市场观念,网络媒体要开放搞活,吸引更多网民;培养务实观念,充分利用网上新闻资源和各种背景资料,加强现场新闻采写,以增强网络新闻的新鲜感,促进网络运作与交流。

提高理论技能。要又快又好地写出网络新闻,必须打好从事网络新闻传播工作的科学而坚实的理论与业务基础。媒体是现代社会中重要公共资源,必须始终承担起正确引导舆论、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网络新闻工作者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包括政治理论和新闻传播理论等。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党性原则在网络媒体时代同样适用,而且更要适应网络传播时代的需要,创造性地体现舆论引导能力。

熟练业务技能。网络新闻工作者除必须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知识和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基本功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即在网络及计算机知识方面的素质,包括应用计算机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技术、运用通信技术(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聊天、电子论坛获取各种最新的信息)、网络新闻和网页设计制作及传递、计算机辅助报道技术、稿件传输技术、多媒体应用等的能力。最好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能熟练的编排文本、照片、图表、音频、视频等材料。多媒体写作和超文本结构空前提高了新闻记者、特别是报纸记者和大众媒体客观、真实、立体的报道新闻事件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与质量,这既是信息时代提出的崭新素质要求,也是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

注重新闻实践。网络媒体在写作风格、采访工作节奏上表现出自己独特优势,使传统新闻逐渐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是以文字新闻写作方式为主将逐步转变为以多媒体新闻写作方式为主;二是以线性文本结构为主将逐步转变为以超文本结构为主。当然,在学习和掌握多媒体写作和超文本结构的同时,不能丢弃对文本写作与能力的训练,包括文字技能和摄影技能,新闻工作者主体素质的综合思维能力、批判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网络新闻工作者应当紧密联系、依托自己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工作实践,加强网络新闻采编实践,牢固掌握网络新闻采编实务的运作规律,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不断弥补完善知识能力结构,真正成为适应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复合型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