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成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9:13

防灾减灾成效篇1

关键词: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200-02

近些年来,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在不断上升,破坏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严重地干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正常建设和发展。仅2010年就发生了多起影响区域较大、造成损失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新疆北部六十年一遇的连续暴雪降温天气,云南元谋5.4级地震,西南地区持续半年多的五十年不遇的大旱,青海玉树7.1级地震,江西、福建等南方10省区的严重洪涝灾害,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台湾花莲县5.6级地震等等。除此之外,各地区危害相对较小、未经媒体报道的自然灾害亦不计其数,同样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种类各异、危害不断上升的自然灾害的频发,对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能力是个重大的考验。基于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既是提升地方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必将最大程度地为经济社会的正常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进而为更好的实现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公共福祉奠定良好基础。

一、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概述

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立足于各类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将灾害的预防、预警、救治和灾后重建纳入到一个完整的体系中。这个体系涉及到防灾减灾的各个方面,如灾情的早期预防、灾情的监测和预警、群众性灾害防治的知识与技能的宣传、灾害救治决策层的建立、救灾物资的储备、救灾人员的调集与分配、新闻媒体对于灾情的报道、灾民心理的抚慰、次生灾害的防治等。这个体系将灾害的预防与救治的各个环节纳入到了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中,克服了传统的单纯为了救灾而忽视灾害的预防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的系统化与制度化建设的弊端,并能够有效地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用于防灾减灾。这个体系有别于传统的救灾方法,它融入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和社会,也将更有效的提升全国防灾减灾总体水平。因此,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必将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治理的职能。

二、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的意义

1.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更新了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的观念。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把对灾害的预防预警与救治同等看待,而传统救灾理念则偏重灾后抢险和救援,具有滞后性。把各种资源用于灾害的预防而非灾害的救援,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把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都有效地降到一个低水平――灾害风险最小化[1]。构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从灾害的事后处理转入灾害的事前预防,是防灾减灾理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也更好地体现了地方政府追求和保护公共利益的职能,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良好体现。

2.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有利于防灾减灾的制度化建设。按照传统的救灾理念和习惯,地方政府总是在灾害发生后提出一套灾害的救济与治理方案。这种救治方案具有滞后性,结果造成救灾减灾资源临时拼凑且各自为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预案的形式将各种灾害的应对办法提前制定好,能够有效整合和调配各种防灾减灾救灾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把防灾减灾理念升华成一种基本的制度模式,形成一套体系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政府防灾减灾的制度化建设。

3.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从某种程度来讲,防灾减灾是一种公共物品,政府进行防灾减灾就是在提供公共产品。单个人由于自身能力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在防灾减灾面前力量微弱。基于此,地方政府应该作为防灾减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带领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社区和个人,动员社会上的一切资源,并有效地引导这些资源投入到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防灾减灾工作之中[2]。地方政府在占有和动员防灾减灾资源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地方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也应该是最大的。建立在这种责任基础上的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将使政府在灾害面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提升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和威望,最终有利于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

三、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区地势地貌复杂多样,所面临的灾害种类也形式各异。所以在构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的过程中,要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以避免防灾减灾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机制。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决策有力、指挥得当是十分关键的。防灾减灾涉及部门众多,影响群体广泛,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实利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领导系统势在必行。科学完善的决策机制和高水平的指挥能力是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保障。在防灾减灾体系构建过程中,各级党委与政府要密切配合、统一领导,避免出现政出多门的情况,让具体执行防灾减灾的人无所适从,从而错过防灾减灾最佳时机。党委领导要负起总责,靠前指挥,深入实际,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总揽防灾减灾方面的整体权力,以强有力的指挥能力将防灾减灾工作在短时间内全面铺开,尽最大能力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2.要尽量取得中央政府的支持。虽然地方政府在构建防灾减灾体系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但是也必须要取得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地方政府相比,中央政府在很多方面拥有地方政府无法获得的资源,尤其在技术力量和资源调配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地方政府要积极取得中央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的技术水准,进而有力地支援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在灾难面前,地方政府应对灾情和救灾能力进行宏观把握,根据实际需要,积极获取中央政府的援助。切不可因为地方政府掌握的资源有限而贻误灾害防治的最佳时机,从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虽然防灾减灾是地方政府更直接的责任,但是中央政府对地方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3.要善用宣教手段,加强舆论引导。在日常工作中,地方政府要有计划地对民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要把握住救灾抢险“自救、互救、公救”的三个原则[3],只有民众真正掌握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自救、互救和公救,防灾减灾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群众的防灾减灾能量是巨大的,有效激发和使用好这部分能量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改善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平时的宣传教育机会,让民众知晓和掌握各种各样的灾情先兆常识、预警办法、救治手段,防止面对灾情时惊慌失措。另外,在防灾减灾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加强舆论引导,严厉打击在防灾减灾期间少数新闻媒体对灾情虚假报道,防止引起社会混乱。“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科学的自救知识教育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防灾减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4]

4.要引进新技术,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体系,新型技术手段的引进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方面也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防灾减灾科技化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构建防灾减灾体系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组织防灾减灾技术工作小组,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及时监测灾情,做好灾情的科学化预报工作。与此同时,要加紧培养防灾减灾方面的专业人才,注重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促进防灾减灾专家库建设,集合涉及防灾减灾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大型灾害的影响范围、救治方案、灾害损失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为决策层提供参考。在遵循防灾减灾基本规律的情况下,将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防灾减灾过程中,同时发挥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的作用,最终取得防灾减灾的良好成果。

5.要合理规划,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防灾减灾体系构建应纳入到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力求把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防灾减灾没有捷径可走,积极防灾减灾是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积极防灾减灾当做不可回避的、艰巨的历史责任。”[5]通过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摸清地区内灾情的类型和总体分布情况,停止本地区内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经济活动,严惩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性活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合理统筹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和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踢平,禹小英,陈英,等.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防灾减灾问题[J].财政科学,2009,(11).

[2]马怀德,李程伟.地方层面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规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22.

[3]金磊.教育是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8-06-09(2).

防灾减灾成效篇2

本次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出黑板报1块宣传图板6快,通过宣传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遍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心手相牵,团结一致,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努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让我们远离灾害,共建和-谐!

一年来,西虹社区在雅山片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辖区各单位、各居民住宅小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汇报

一、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西虹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富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一是成立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王祝勇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社区开展各种防灾减灾的领导、指导工作;二是建立社区自然灾害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牵头,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调处理各种灾害发生事件;三是组织社区救援志愿者队伍30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为确保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社区着手制定了各种制度,明确职责。

1、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职责;

2、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演练预案;

3、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

在社区宣传栏张贴防灾减灾宣传海报,社区充分发挥教育场所作用开展讲座、知识竞赛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泛宣传活动,使综合防灾减灾知识进家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大大增强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

(四)加强应急演练,做好防灾减灾基础保障

今年来,我社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预案,举办消防安全讲座一次,实地演练一次,有50余人参加。防汛部门组织应急救援队多次在八尺江水面开展救援演练。

(五)社区防灾救灾工作取得成效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团结奋战,紧密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二、立足长远,进一步提升我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一)立足长远,加快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长与短,紧与松、急与缓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断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实际举措。

(二)加强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防灾减灾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使防灾减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使防灾减灾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防灾减灾成效篇3

—县气象局关于“我县防雷减灾工作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__县气象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下简称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我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于4月8日~4月15日,利用8天时间,深入企业、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取得了可喜的调研成果。共发放回收调查问卷21份,召开座谈会2次,征集到了防雷业务发展的积极建议和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和意见,经过认真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防雷减灾工作现状

通过对__防雷监测所的调研,自我县开展防雷减灾工作以来,我县各防雷部门始终坚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极寻求政策支持,逐步健全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逐步形成了包括防雷装置安全检测、防雷设计审核、防雷工程验收、雷击风险评估等业务在内的防雷服务体系;建立了防雷工程设计及施工资质、防雷产品备案和准入制度;防雷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县各防雷部门在有效利用政府、政策资源,在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联动协调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经验。__县气象局有效运用政府资源,在局里建立__县防雷减灾办公室,并成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为防雷减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平台。我县防雷减灾工作流程科学合理,岗位职能分工明确,积极与建设局等部门协调,将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作为建设局发放开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使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报建率基本上达到100%。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全县防雷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防雷减灾服务意识淡漠,防雷减灾工作定位不明晰、社会管理职能薄弱、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等都严重阻碍了我县防雷减灾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我县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电[20__]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20__〕49号)等文件强调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将防雷减灾工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合起来,加大防雷减灾工作力度。为构建和谐__、平安__做出积极贡献。

2、我县防雷减灾工作的紧迫性

据__气象局统计我县年平均雷暴日为56.4天,按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应为高雷区。由于目前社会公众防雷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存在侥幸心理和不理解,这使的我县防雷部门开展防雷工作困难重重。

抗压能力低、敏感度高的电子信息设备的广泛应用使防雷工作更加复杂,另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在为电子信息系统安装防雷装置时,为了追求成本低廉,选用无资质的公司或施工队、采用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防雷产品,防雷管理部门监管存在较大难度,为雷电安全防护埋下了隐患。

因此,加大我县防雷减灾工作力度,加强防雷减灾工作能力和水平就成为我县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我县防雷减灾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防雷减灾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仍然是防雷减灾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县防雷减灾工作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防雷减灾工作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1、在新形势下,防雷减灾服务意识不强,防雷减灾服务的定位还不够清晰,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防雷减灾服务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是防雷减灾服务的最终目的。另外,防雷减灾事业从本质上属于公共气象服务的范畴。公益性是防雷减灾服务的本质属性。但目前,防雷部门工作理念、主导思想仍基本停留在简单的经济效益模式上,仅将防雷部门看作一个简单的创收部门。在工作考核工程中,将经济指标放在首要位置。由于新建建筑物防雷审计审核、竣工验收业务的经济收益比较突出,从而这一业务成为防雷部门工作的重点,而相对经济利益较弱的防雷装置安全检测、雷电灾情调查收集等基础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忽视社会效益、只重经济效益的做法与防雷减灾事业为公共安全服务的目的不相符。如果不转变观念,不能尽快将防雷部门从创收型部门转变为服务型部门,长此以往,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防雷减灾事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高效快捷的防雷减灾工作流程。目前,防雷业务从最初的防雷安全检测发展到集防雷安全检测、防雷设计审核、防雷工程验收、雷击风险评估、雷灾调查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业务体系。但是适合该体系高效合理运作的工作流程尚未建立。表现在各项防雷业务文本表格不统一;由于防雷服务成本补偿性收费标准的制定和上报工作还比较滞后,导致了我县虽然形成了综合防雷业务体系,却因为没有相应业务的收费标准造成收费不统一、比较混乱等情况,既影响了防雷部门出具数据结论的权威性、有效性,也影响了我县气象主管部门的形象,阻碍了我县防雷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部门合作与联动机制不健全,导致防雷工作开展中出现工作脱节甚至不了了之的情况。虽然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对规范防雷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政策执行环境却不尽如人意。存在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度弱等现象。这与部门合作与联动机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

4、社会防雷意识还比较淡漠。社会公众对雷电灾害及雷电防护认识不够,甚至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导致出现对防雷部门进行防雷安全检测、雷电灾害调查等工作不配合甚至拒绝等现象。

(二)社会管理职能还有待加强。

近年来,《气象法》、《浙江省雷电防御与应急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确定了雷电灾害防御管理的社会管理职能,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防雷减灾社会管理职能仍然滞后于防雷减灾事业以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社会管理职能滞后,造成社会公众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法律意识很淡漠,法律法规规定的防雷业务还不能覆盖居民小区建筑、电信等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防雷减灾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全区防雷部门人员编制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防雷工作需求

防雷业务人员只有3名,无法完成每年防雷安全检测、防雷设计审核、防雷竣工验收等业务,造成防雷综合业务体系的脱节。必须要看到,目前防雷减灾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比如造成防雷业务覆盖率低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执法力度不够,还存在着业务人员严重缺乏,防雷业务的现代化、科学化建设还不够等。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我县防雷减灾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大胆探索有利于防雷减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决防雷减灾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推进防雷减灾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四、全面提高防雷减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不断提高防雷减灾工作能力

建立健全防雷减灾机制。防雷部门要在县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防雷减灾工作协调响应机制,组建由多部门、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防雷减灾综合队伍,共享相关防雷信息、对防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齐抓共管,逐步形成县局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面广的防雷减灾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高效快捷的防雷减灾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是防雷减灾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要根据防雷工作的特点及机构、任务的调整,加强规划和设计,进一步梳理、调整、健全和细化各项服务的流程和规章,将防雷安全检测、防雷设计审核、防雷产品和防雷资质准入受理等所有防雷业务的行政审批、技术评价纳入到对外防雷审批窗口,简化审批程序。要结合当地实际和业务发展需求,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规范管理的原则,科学划分各业务科室工作职责、任务、考核评价指标,努力实现防雷岗位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加强防雷执法力度,保障各项法律法规得以实施。建立一支掌握防雷业务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并熟悉执法程序的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各项法律法规顺利实施,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强化防雷减灾服务的保障措施。发挥部门优势和利用地区条件,调动政府、部门、行业、用户积极性,多渠道争取经费支持和投入。逐步建立以国家和地方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防雷服务成本性补偿收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加大防雷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利用电视、广播等一切手段提高全社会雷电灾害防御意识。重点加强学校、农村和雷电灾害重点防御地区防雷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将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公众抗御雷电灾害的认识和技能。

(二)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首,推动防雷减灾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防雷减灾服务要立足于服务,要始终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正确处理防雷减灾服务社会效益和部门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清醒认识:只有坚持社会效益为首,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才能使防雷减灾工作常葆生命力和具备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过分强调防雷工作的经济效益,防雷减灾事业也得不到持续发展。

(三)加强防雷减灾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服务队伍专业化

多渠道发展防雷减灾人才队伍。在人员编制暂时不能解决的情况下,首先,要发掘气象部门现有人力资源潜力。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益于解放基层气象队伍生产力的业务技术体制。寻求积极的用人政策,争取一定的聘用人员指标,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另外,通过局校合作等方式,加大对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防雷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凝聚各类群众力量发展和壮大公共气象队伍,努力建立一支能够承担雷电灾害信息收集、雷电灾害防御知识传播等工作的社会化气象服务队伍。

要加强探索符合我县防雷减灾事业发展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防雷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防雷减灾事业的快速发展服务。

防灾减灾成效篇4

年5月12日是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按照省减灾委员会及市政府办公厅文件要求,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灾害形势愈加严峻,防灾减灾任务日趋艰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不断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各镇、街道办、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把做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泛动员,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确保各项活动扎实有序,取得实效。

二、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今年的“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减灾从社区做起”。各镇、街道办、县直有关部门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

年5月7日至13日,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各镇、街道办、县直有关部门要通过开设专栏专题、公益广告、专题展览、街头咨询、张贴标语、印发科普读物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效率,扩大舆论影响。新闻部门要拟定宣传方案和提纲,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灾减灾工作理念,重点普及防灾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教育、卫生、地震、国土资源、科技、水务、农业、林业、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做好《防灾避险应急知识系列动漫宣传片》光盘的播发工作,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

要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教育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专家讲座、观看专题片等方式讲授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广大中小学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培训。根据本县多发灾害风险,因地制宜,广泛组织开展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方面预案演练活动,重点进行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的救灾演练,切实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为平台,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营造“防灾减灾日”氛围

我县“防灾减灾日”活动,由县民政局牵头,会同各镇、街道办、教育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配合,落实专人,保证经费,逐项抓好落实。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各项活动的安全工作,严格执行消防和大型活动治安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确保防灾减灾活动顺利开展。各镇、街道办、县直有关单位,要结合“防灾减灾日”活动,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强化各项防灾减灾措施,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防灾减灾成效篇5

【关键词】防雷减灾现状分析防雷体系

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突飞猛进,高楼大厦从之前的凤毛麟角的数量到现在随处可见的状况,都表明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社会的新常态。同时,一个新问题摆在人们面前,那便是对于高层建筑以及其他建筑设施的防雷减灾问题如何得到更好的解决。据调查,雷电灾害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发生雷电灾害的频率也相对较高,给人们的生活、生成带来极大的损害,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

1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分析

只有让管理到位,才能让防雷减灾切实做到工作的实处,才能将雷电灾害“扼杀在萌芽”中,让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我国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总结和经验的吸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对于雷电认识不够,防雷意识薄弱

当前阶段虽然雷电灾害频繁发生,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对雷电灾害的关注,大部分媒体对于雷电灾害的报道较少,雷电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很低,还没有引起人们对于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人们对于防雷电的方法和技巧也无从掌握。防雷意识的薄弱同样也是雷电管理相关部门的重要问题之一,气象播报部门对于大风、海浪气象播报较多,对于雷电现象播报较少;雷电管理相关部门对于防雷意识的普及宣传还没有做到位,对于雷电的监测范围还不完善,雷电监测技术还有待提高。

1.2防雷减灾管理的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在我国,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由气象部门具体负责,但是作为具有技术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单纯由气象部门进行负责,防雷减灾工作显得尤为单薄。在基层气象台站,由于专业人员较少,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非专业人员,自身的防雷电专业知识还不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没有先进的防雷技术和水平,并且,在防雷电方面也缺少相应的经验,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现代防雷技术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3防雷减灾技术手段落后,方法较少

防雷减灾管理工作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其需要进行综合技术评价和判断,具有综合性学科的特点。但是现在气象台站对于防雷减灾的监测手段还比较落后,用于监测防雷减灾的设备还不够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在进行防雷减灾的预测方面手段还不够先进,对于高科技现代化技术在防雷监测方面的应用还不够全面。目前气象台站对于防雷减灾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对防雷减灾进行预警报告,对人们的出行工作提醒注意,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防雷减灾的提醒目的,但是对于防雷减灾的效果则并不显著。

2做好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策略

雷电灾害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但是我国当前的形势对于防雷减灾的工作却还没有进行有效改善,因此,寻找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提高防雷减灾管理工作质量,预防和防止雷电造成的灾害,成为当前防雷减灾相关部门应当主要关注的问题。

2.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防雷减灾工作的意识

目前,我国对于防雷减灾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这就引起人们对于防雷减灾的意识非常淡薄,对于雷电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对于防雷减灾的手段更是无从得知,因此加大对防雷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对于防雷减灾的意识,是当前相关部门应当做的首要工作。国家政府要做好防雷减灾的宣传工作,做好雷电知识的普及工作,不断提高防雷减灾的大众意识。相关媒介也要对防雷减灾工工作做好宣传,在进行防雷预警播报的时候,要将相关的措施和规避雷电的有效方法公之于众,让大家真正掌握防雷减灾的方法,才能做到切实有效的防雷减灾。

2.2加大资金投入,革新技术和设备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做好防雷减灾的监测工作,而在进行防雷减灾监测工作的时候则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予以正常有效开展。因此,政府需要对防雷减灾工作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不断完善防雷减灾的基础工作,同时还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建立高科技的防雷减灾监测网,做好防雷减灾技术上的创新和变革,从而做好防雷减灾的预警工作。

2.3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做好防雷减灾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和管理工作的创新开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对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操控和驾驭能力。做好防雷减灾的管理工作,就要积极学习相关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做到自己的能力与防雷减灾技术的进步同时发展。防雷减灾管理层还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将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每个人对工作积极、认真;对于一线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定期培训,将最先进的防雷减灾知识及时传达给工作人员,避免人为因素对雷电灾害的加剧。

2.4加强联系合作,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离不开气象部门的监测预警,媒体的宣传动员,以及各部门的积极协作。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积极配合,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做好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做好防雷减灾的关系协调工作,确保各个部门都能够对防雷减灾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共同协力将雷电灾害将至最低。

3结语

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卓越的工作,它需要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不断进步;需要管理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保证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有效实行,减少雷电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防灾减灾成效篇6

再过几天就是防灾减灾日了,那么关于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怎么写,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开展2020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精选最新.欢迎阅读!

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防灾减灾日”。为认真做好第_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们制定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活动取得了一下成绩:

1.防灾减灾活动氛围浓厚。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5月12日之前,在校内悬挂了横幅,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2.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国旗下讲话。

(2)以班级为单位观看了防灾减灾教育宣传片。

(3)围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为主题,刊出一期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抄报板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4)开展了一次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3.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由校长室、总务处、安全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室、运动场地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通过强化责任,严密组织,可以说本次防灾减灾活动取得了实效。

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2

为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我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学校预防控制能力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升。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为了保证活动顺利有效的组织实施,学校领导班子讨论与研究宣传周活动的内容、要求、目标,制定《学校“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具体组织宣传周的各项活动。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5月7日学校利用升国旗仪式进行了以《如何防震减灾》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全体师生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抗灾防灾演练,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从个人做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

三、各班出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搜集相关安全教育的资料,让学生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四、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各班开展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学校收集整理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要求每个班级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认真开好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防震、防火、防雷电、雷雨天气、泥石流等安全教育,让学生将安全牢记在心中。

五、学校张贴安全宣传标语,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标语:“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并利用校园广播对全校师生积极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六、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将安全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围绕“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安全教育主题,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现状,并于5月13日前针对防震、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事故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等,开展了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进行了及时的整改,使学校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七、开展了防地震疏散演练活动。

我校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宣传动员。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最大程度防止灾害的发生、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继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3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为切实做好全市教育系统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暨宣传活动周工作,根据《_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防灾减灾救灾和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_市教育局关于做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暨宣传活动周工作的通知》(_市教〔2018〕_号)文件精神,_小学以“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为契机,采取四项措施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暨宣传活动周系列活动。

一是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这一主题,开展了_市_小学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暨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有关防灾减灾常识,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二是结合近年来灾害事故深刻教训和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有效推进隐患排查治理,通过加强学校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防范应对能力。重点检查了疏散通道、校舍及围墙以及校园周边排洪管道、地基、校园及周边山体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细化落实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并销账。

三是根据灾害风险和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实际利用5月_日大课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展一次以防震为主的综合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并强化灾害预警信号、紧急避险、疏散逃生、安全集结以及抢险救灾、人员清点和演练评讲等全过程,确保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安全、快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四是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小广播、黑板报、LeD电子屏、宣传板栏、微信群、QQ群等载体广泛开展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多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大力普及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防灾减灾知识人人知晓,增强全体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4

为了做好第_个“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提高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学校根据学校制订的“防灾减灾活动方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增强了师生的防灾减灾经验和能力。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十分重视防“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安排专人负责,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校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措施适当,方法正确,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二、广泛宣传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

(1)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在5月10日开始我们在校门口悬挂开展“牢记汶川、玉树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减灾从社区做起,教育从学校开始”“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等防灾减灾的标语,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教师例会学习等途径进行“防灾减灾日”教育大动员。各校区还围绕“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主题,出好了一期主题宣传橱窗,各班出好黑板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教育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使他们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防灾减灾的学习、宣传、行动之中。

三、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学校开展有效地开展了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5月10日,利用周一例会时间,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和学校制定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布置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各项工作,共同学习安全演练方案。

(2)5月12日,通过家校路路通,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灾减灾”教育日和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重要意义。

(3)5月12日下午第一堂课,各班组织学习《应急避灾手册》。

(4)5月13日中午,通过小百花电视收看安全教育动画片《蟾童》。

(5)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安全演练活动:5月12日下午14:28,全市鸣放警报时间,开展师生紧急疏散演练,随后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应急反应力量,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师生到达指定地点后,德育处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

(6)5月10日至14日,各班组织开展了一次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7)5月14日晨会,组织全体学生参加防灾减灾知识竞赛。一年级口答,二——六年级笔答。

四、深入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5月10日下,由校长室带领,相关人员对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做到有记录、有措施、有整改。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总之,通过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总结,今后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多方面多渠道继续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防灾减灾意识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和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5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防灾减灾日”,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的巨大危害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为了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提高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小学生生命安全为根本,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在5月6日对全校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防灾减灾宣传,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让师生把安全牢记在心,时刻绷紧安全的弦,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现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十分重视防“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校长_任总负责并在教师例会上作了动员讲话,_副校长具体安排,政教处具体负责,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

2、5月6日早上国旗下讲话,杨校长进行了“防灾减灾日”教育动员会,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灾害形势愈加严峻。学校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使他们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防灾减灾的学习、宣传、行动之中。

3、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我校书写了“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让校园远离灾害,让学生安全成长”等防灾减灾的标语,组织学生办起了以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高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防灾减灾手抄报,营造了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4、认真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周一至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各班对全体学生分批次进行学习教育,通过传播避灾自救能力,提高小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5、完善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我校5月7日上午8时55分我校开展了一次《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紧急疏散演练。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各安全岗位责任人快速到位,及时疏导。不到两分钟,全校1100多名师生按预先指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了安全地带。这次演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增强我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6、深入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5月7日下午,我校组织相关人员对校舍、正在建设中的教师周转房以及校园内各种体育设施、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周转房建成之前绝不许到施工地方玩耍。

7、夏季来临,预防食物中毒也成为重中之重,我们针对饮食卫生,要求学生勤洗手,不动脏东西,不吃“三无食品”,不吃未洗的瓜果,把食物中毒工作落到了实处。

8、预防H7n9,一如既往地把预防流行病工作放在了每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_县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四队四会五制度

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总结,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和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成效篇7

【关键词】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一)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早,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不同主体在社区减灾中作用的研究。在1990年,联合国在《国际防灾战略》中指出“在21世纪建设更安全的世界”的三大战略,其中之一就是防灾减灾的重心下沉,从强调政府的作用转变为重视建设应对灾害能力强的社区。tsinda&Gakuba在《SustainableHazardsmitigationinKigaliCity》(2011)研究表明,非洲卢旺达基加利市若要实现可持续减灾,迫切需要虚心听取公众参与社区减灾的意愿和建议,需要完善组织结构和政策规划。(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nGo)非政府组织作为减灾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组织的灵活性和广泛的民间性、社会性在自然灾害管理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是政府灾害管理的有力补充。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外国在社区减灾防灾当中逐渐从由政府主导到重视社区自身、居民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在社区减灾中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

二是关于不同灾害的研究。在地质灾害方面,mariomejia―navarro在《naturalhazardandriskassessmentusingdecisionsupportsystem》提出运用GiS进行地质灾害和风险评估。对于外国学者和不同国家在对于不同灾种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从地震灾害、火灾、地质灾害、水灾等我们发现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来减少或者避免灾害带来的损失,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我们也看见灾害发生时并不具有单一性,而是多种灾害的同时发生,这就需要统筹兼顾来减少损失。

三是从不同国家来看社区减灾能力是如何建设的。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十分重视社区减灾法律制度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这从制度上保证了日本在灾害发生时规定社区、政府、居民、企业等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日本有着比较完善的社区居民自救与互救机制,日本重视居民的防灾教育,日本居民家中也大都储备了应急物资,此外,日本形成了居民、社区企业、社区福利组织多方合作体制,从而有效应对社区风险的发生。在英国,根据各类灾害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建立层级分明的“金、银、铜”社区灾害应对机制,具体来说由铜色操作层、银色策略层、金色战略层这三层构成的灾害应对机制,围绕这三个层级,英国地方各相关部门能够迅速而高效地开展灾害救援行动。

2.国内现状述评

近年来,国内关于社区减灾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不同区域社区灾害的研究。当前,我国遭受各种灾害威胁的形式日趋严重,主要有洪涝灾害、火灾、地质灾害等。在地质灾害方面,朱照宇(2003)运用“灾害密度”和“灾害强度”两种指标,将广东沿海内陆划分不同级别,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灾害预防与管理。张广裕(2012)对青藏地区研究指出,防灾减灾需要因地制宜、从本地区出发,做好社区减灾的规划。陈容(2013)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中说台湾地区的社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已日趋成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已形成较完善的社区减灾管理机制。

第二,关于社区减灾现状的研究。我国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受到人民的观念束缚、经济发展水平,加上我国现实社会对于社区防灾的认识局限,结果导致灾害发生时损失巨大。俸锡金(2009)认为农村减灾基础设施脆弱,政策执行不到位,董江爱(2011)认为当前社区减灾需要强化基层防灾意识,建设基层防灾组织应对灾害,陈容认为社区缺乏有效的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在不同地区的防灾规划缺乏针对性(陈容,2013)。总的来看,我国社区减灾总体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社区减灾工作总体发展的较好,但是在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依旧非常落后;同时,社会参与程度不够,有许多居民缺乏防灾减灾意识,当灾害发生时又缺乏有效救助技巧,从而导致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从上述我们可以得出防灾减灾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的相互协作,它们这是一个整体,必须相互合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减灾能力。

(二)对当前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总结

首先,分析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现状。对当前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做法成效予以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到执行以及产生的实效等方面,再结合灾前预防能力、灾害应急能力,灾后重建能力建设的线索,分析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而为提高社区减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深入分析示范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以社区减灾政策制定能力、社区减灾资金供给能力、社区减灾物质储备能力、社区减灾人才队伍建o、居民防灾意识提升能力等等方面建设为维度,多角度的反映社区减灾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

其次,提出系统、可行的措施全面促进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最后将致力于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社区减灾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切实提升社区减灾能力,为全国在社区减灾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防灾减灾成效篇8

【关键词】农业;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是气象高影响行业,农村是气象防灾减灾薄弱地区,农民是最须要提供气象服务的弱势群体。低温冻害、暴雨洪涝、冰雹、雷电、高温、干旱、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造成极大损失。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使得气象灾害风险越来越大,气象对农业的作用更加显现,对农村的影响更加广泛。

近年来气象部门为了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采取了多种对策,为减轻或避免灾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日益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和不足。如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体系不太健全,灾害信息收集时效性、全面性不够;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业务有关面较窄,难以满足需求;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特别是防御技术分析较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应对能力还必要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和农村终端接收系统不够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盖面不够广;农民防范意识薄弱,部分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宣传不到位,缺乏防灾避灾意识。

如何提升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针对以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加快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观测站网

根据近年来农业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带来的农业生产布局变化和农业防灾抗灾气象服务的新需求,调整完善区域性观测网络。建设高时空密度、自动化、多要素的现代化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实现对气象相关资料的准时、准确、高效监测,在县局应能随时调看周边地区的预警信息、雷达回波和各乡镇自动站点的气象要素观测实况资料,还要在时间上加密采集,创建综合数据库,做好相关数据的监测和积累,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的能力。

2.建立灾害预测预报体系,提升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灾害预测预报体系是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最重要一环,准确的灾害预测预报是对灾害进行准时预警、采取可行的灾害防御对策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防灾减灾的成效。因此要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开展针对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专业专项灾害预测预警工作。除进一步提升常规天气、气候预报时效性和准确率以外,一方面要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针对本地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开展防旱、防汛、防寒、抗冻、防大风、防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开展重大农林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另外,还须要增加适合农业生产所需的气象项目,针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具体需求,开展关键农事活动气象预报。相比现在已刚开始开展的农业干旱预报、霜冻预报等,必要进一步提升其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提升预报技术水平。基层县局要依靠上级气象单位,根据须要选择对本地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遵照本地的农业生产影响轻重缓急程度的不一样,对农业气象产品进行分级分类,开发“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专题”、“农业气象专报”等产品,以释用上级指导产品为主,补充订正上级的指导预报产品,联合指标判别,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

3.建立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体系,提升监测评估本领

灾害监测评估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和灾害救援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时效性的基础。探索和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创建统一、规范、系统的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和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概率研究。基层县局首先是要与农业、水利、民政等单位配合和协调,创建实况灾情的快速调查上报机制,使灾情、农情、气象等资料可以经过信息传输系统快速上报,以便开展可行的灾害防御。其次是要增强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综合评估,开展定位观测、实地调查,将灾害防御适用技术向农村推广应用。

4.建立灾害应急响应体系,提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

创建以政府主导、单位参与的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在不一样层次上制订灾害应急预案,充实变更各种可行资源,形成单位间的可行的联动机制、高效的协同本领,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范围、最可行、最集约化的方式组织起对灾害的防御工作,从而将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健全“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机制,做到“视频到乡,音频到村”。首先是创建农村灾害信息预警系统、灾害信息预警终端、在人口密集区安置大喇叭和LeD电子显示屏等预警设备。其次是遵照政府-各有关单位-乡、镇、农场-村组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办理规范的农村自然灾害预警队伍。即在各乡、镇、农场设立灾害预警信息工作站,乡、镇、农场配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协理员、村级配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县、乡、村各级要密切协作,特别要发挥乡镇气象协理员和村气象信息员的作用,重要的天气预报要充分考虑分散在各居住地人群接收信息本领的差别,区别对待,在灾害来临前接收和准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灾害发生后准时上报灾情,确保气象灾害信息上传下达的通畅。再次是根据本地通信传媒发展情况,创建多渠道的传播体系。可以用字幕在电视、电子屏滚动播出,并且还能够向各手机用户免费发送灾害性天气预报短消息。

5.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首先是气象部门要增强对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宣传,使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进一步提升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认知,制订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政策和规划,使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政府的日常行为。其次是创建由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组成的科普宣传网络,政府、气象、农业和其他相关单位可应用科普宣传网络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本领,使公众知道怎么样去避灾抗灾。再次是创建以农技推广站、气象站为主,农技学校、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为辅的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办事体系,采用培训班、讲座、技术推广、专题咨询、技术指导等形式对基层负责人、农技人员、农业大户,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普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在防灾减灾实践中切实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矫梅燕.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G].中国气象报,2008-09-12.

防灾减灾成效篇9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城市灾害教育

中图分类号:F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01-03

一、开展防灾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建筑增加、人口稠密,交通堵塞、资源稀少、环境恶化等问题给河北省城市的防治灾害带来极大的压力。当前,城市灾害主要包括大风灾害消防、洪水、建筑结构变老、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潜在的城市环境灾害、化学事故灾难、浅埋生命线工程、地下空间等的灾难,这些灾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在2011年11月公布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城市群或典型城市如北京、天津、河北、根据人口分布和城市布局,根据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建设有医疗、应急避难所。[1]

河北省市民的灾害教育水平如何?应对灾害的能力如何?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以廊坊市为例展开调查,调查主要研究居民灾害意识及与防灾教育之间的关联度。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认为廊坊市民具备一定的防灾减灾认知,但市民没有形成对灾难的科学认识,零散和肤浅,获取的知识及渠道不专业。防灾减灾知识、意识、能力三者脱节,防灾自救的医药等物品十分匮乏。

防灾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2]

(1)防灾教育有利于增强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防灾教育是综合防灾减灾风险管理的根本――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防灾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忧患意识,掌握防灾减灾技能,提高灾害来临时的避险应变能力,是减轻灾害损失、避免人身伤害的关键,构筑防灾减灾安全屏障,能有力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防灾教育有利于增强市民的抗灾能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进行防灾教育,从单灾种到综合的防灾减灾工作,系统、全面、有效地提升社会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防灾减灾知识水平、能力和意识。

(3)防灾教育有利于降低社会脆弱性,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使城市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大量人口及激增的社会财富,日益暴露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重视城市灾害预防教育,能有效减少社会脆弱性。

(4)防灾教育有利于创新维护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防灾教育是国家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创新发展我国传统和民俗防灾减灾文化,建立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文化,提高我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二、防灾教育的主要内容

防灾教育应包括“灾害知识教育、防灾减灾技能教育和灾害文化养成教育等方面的内容”[3]。

(1)灾害知识教育包括各种灾害的种类、发生原因、特征及造成的危害,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救灾物品的准备等等。

(2)防灾减灾技能教育防灾减灾技能教育就是市民具备应对灾害的各种基本技能,包括如灭火器等救灾设备的操作,临灾时逃离及躲避技能,伤后自救及相互救护的基本医疗技能等。

(3)灾害文化养成教育自然灾害具有社会性,重大灾害往往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相互作用。灾害文化,即一个群体对待灾害的思想、理念、态度、行为、习惯等的总称。我们应该培养市民的灾害文化,树立科学的防灾理念,从被动的受灾到主动的防灾、减灾,进而避灾趋利。

三、河北省防灾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防灾教育引起逐步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防灾教育已有所涉及。如1997年的《防震减灾法》,2000年的《气象法》,2007年的《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汶川地震后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10年9月1日颁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中》等法律法规中,都提到了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开展防灾教育。另外,从教育指导纲要到中小学安全指南,政府对学校开展防灾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除了国家法律法规,河北省也出台一些相关的地方法规法令,如《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2016年石家庄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这些法规法令防灾教育都有所涉及,如《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规定:每年定期开展灾害防治知识、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定期组织群众的基层组织和知识的骨干培训,加强防灾知识教育,并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6年8月5日下午,河北省召开的“7・19”特大洪水灾害灾后重建工作动员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要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强化措施,不断市民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二)现阶段的防灾教育模式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河北省防灾教育主要在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导下进行,其极大程度地保障了防灾教育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另外,政府通过文件要求相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防灾教育活动,社会积极响应。近几年,许多社会组织及单位在政府和社会服务事业的鼓励下,开始以各种方式积极主动支持防灾教育活动。

(三)防灾教育形式多样

近几年,河北省大力加强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防灾教育,形式多样,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传统媒体中的广播电视、图书期刊等在防灾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电视媒体在近几年的突发灾害报道中都起到核心作用。另外,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四)防灾教育力度大幅提高

近几年,河北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城乡社区都择时大力开展防灾教育活动。例如,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消防安全日”等纪念日,开展防灾演练、知识宣传等防灾教育活动,社区防灾教育力度加强。至2015年12月,全国共创建了139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河北省63个位列第6,这些社区举办了大量的防灾教育活动。它们作为社会防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防灾减灾社会公共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另外,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建设逐步受到关注,新建基地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77家单位获得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4],其中河北省6个,分别是唐山抗震纪念馆、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唐山地震遗址、邯郸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石家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培训基地、河北省科技馆防震减灾展厅、河北省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五)防灾减灾的社会参与意识不断提升

社会公众全面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正在形成,公众主动开展或参与防灾减灾演练活动,投身防灾、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中,形成了社会各界踊跃参加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尤其近年来经历南方冰冻等重大灾害后,河北省公众对灾害的关注程度明显提升,公众的灾害意识较之以前有较大的提高,进而显著地影响到减灾决策及行为效果,如廊坊市从2012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地震安全城乡”创建工作。目前,廊坊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有多项工作在全省甚至全国名列前茅,并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城市。

四、河北省防灾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防灾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完善的防灾教育体系应包括:防灾教育目标、防灾教育课程、防灾教育教学、防灾教育评价等要素。河北省关于不同受教育对象如何开展防灾教育没有系统规划,更谈不上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实施。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与防灾减灾相关的教育素材离散地分布在相关学科,没有形成系统而有规划的教育形态。以地理课程为例,自2001年教育教学改革以后,“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已经明确写入了中小学教育课程标准,而在对课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防灾减灾相关要求只字未见。

(二)防灾教育资源亟待整合

目前河北省防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教育资源亟待整合。基础教育中,涉及到防灾教育内容的课程中,涉及个人行为的教育内容以及对减轻灾害风险的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的内容相对较少,相关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在高等教育中,也缺乏普及性防灾教育课程。目前只有少数高等学校有这类性质的课程,如防灾科技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自然灾害概论”和“地震概论”两门必修课。华北理工、唐山学院、邢台学院、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科技学院也开设的一些公共课程和讲座也涉及一些。在市民公共教育中,缺乏体系设计,零散分散,防灾教育专业人才缺乏,市民对防灾减灾宣传与教育满意率低。

(三)防灾演练效果欠佳

防灾演练时防灾减灾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河北省仍然存在演练次数少、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基本依靠政府组织,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实际情况,也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汶川地震后,河北省重视加之公民灾害意识有所提高,很多学校和社区开展了防灾演练,但大多没有常态化坚持。从演练开展的规律来看,每年“防灾减灾日”和“消防日”所在的5月、11月最为集中,自2008年至今,这两个月份的演练数量逐年递增,5月的数量变化非常明显。但是河北省防灾教育演练,没有长期规划,受政策影响大,同时,防灾演练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评价,活动的组织、内容安排、效果评价等没有规范。

(四)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防灾减灾专业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涉及灾害预报预警、抢险救灾及专业救援、防灾减灾工程、灾害损失与风险评估、防灾减灾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目前河北省明显缺乏从事防灾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才和机构,使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都没有抓手,也没有实际执行力。

(五)社区防灾教育效果有限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大大加强了河北省社区综合防灾教育力度。但从实地调研结果来看,在教育效果、覆盖面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尚存在局限性,主要问题包括工作随着行政命令走,稳定性、持续性差,社区活动的受众面窄,以老年人为主等。

(六)防灾教育基地利用不够充分

近年河北省防灾教育基地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不少场馆管理不善,未能达到设计效果。《河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规定基地在宣传方式上应丰富多样,宜采用图片、录像、实物、演示、讲座等形式,解说词、说明应通俗易懂,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以求收到良好的科普效果;要加强基地的建设工作,不断对展出和活动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同时要做好对基地设施的保护、修缮和环境美化工作,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信息更新慢,基地设施的保护、修缮和环境美化力度不大,利用率不高,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市民根本不知道防灾教育基地的存在。总之,各市防灾减灾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才能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

(七)社会力量参与防灾教育有待重视和激励

以政府为主,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开展公益性教育,已难以满足全民需求。近年对灾种灾情和防灾自救的社会关注度在不断提升,非政府的社会力量参与已呈必然趋势。而现阶段河北省这方面的自发社会组织还为数较少,如何调动和开发传统民间组织防灾减灾的社会潜力,尚未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实际上,积极开展政府与民间的合作,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八)地区间防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比较而言,河北省城市的整体财政资金较为充沛,防灾减灾设施较为完善。从另一方面看,不同城市存在灾害风险程度的差异,也要有对应的教育资源的补差。这样,那些灾害风险程度高的城市,就应该获得更多的防灾教育资源。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调研结果来看,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等城市防灾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其他城市则相对缺乏。同时,石家庄等教育科研资源丰富的城市,其开展防灾教育活动的强度和频度也远高于其他城市。

五、河北省防灾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应用――以廊坊市为例

(1)结合廊坊市的特征制定防灾教育目标

从战略角度看,灾难教育应该建立减灾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立足防御各种自然灾害,重点加强灾难教育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使用方面,使用法律、人力资源,行政、市场和技术等各种手段,达到全民减灾素质明显增强,国家综合减灾能力全面升级,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降低。

(2)廊坊市防灾教育的路径

①组织编制“防灾教育行动纲要”等纲领性文件。防灾教育体系要想真正落实,国家应出台纲领性文件,对防灾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首先需要确定其对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确立防灾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重要原则,将防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工作机制体制,明确个人、社会、政府的角色定位、责任和需求,提出防灾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②创建纵向长期减灾教育链模式。学校是防灾教育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常规、系统的教学,使年轻学子具备防灾意识,掌握防灾技能,并由他们向家庭和社会传播防灾知识、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灾意识与防灾素养。因而,主要应针对学校开展防灾教育。创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垂直链的长期防灾教育。

③开展防灾教育“高等教育工程”。在建设防灾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廊坊市得天独厚的高等教育资源。廊坊市高等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各种高等院校有几十家,仅三河市就有燕京理工学院、交通干部管理学院等六所大学,在校人数近十万人,其中一些院系的专业涉及防灾教育,可以聘请从事防灾教育的教师在全市举办讲座,各级讲师团也可以增设相关的教育内容,各院校结合本校的特点开设相关的课程。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学生科研项目、创业基金等方式鼓励大学生进行市民的防灾减灾教育调研及宣讲,走向城市、服务市民。

④创建横向防灾教育合作模式。创建“学校―家庭―社会”横向的防灾教育合作模式。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通力合作的防灾教育研究中,如何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分工协作,是三者通力合作培养体系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⑤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将防灾教育纳入区域环境规划。北京-天津-河北区域资源和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及水资源作为约束,严格定义以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强调协调的发展合作,以促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和区域生态走廊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京津走廊”在廊坊市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机会协调发展将公民的灾害预防教育纳入区域环境规划,这将大大提高廊坊灾害预防教育水平。制作规划时三方应协商沟通,面向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设计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eB/oL]http:///article/zwgk/mzyw/201112/20111200240985.shtml.

[2]刘胜男汪行舟.大学生防灾减灾价值理念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4,35.

防灾减灾成效篇10

县属学校,各乡镇(街道)中小学、中心幼儿园: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x教办函〔2017〕x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地震科普和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县教育局、团县委、县科技局、县民政局、县人防办、县红十字会、县科协等单位联合决定在全县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2017年“防灾减灾”专题教育宣传周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校要紧紧围绕主题,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活动氛围。要在校园醒目处张贴宣传标语或利用电子屏幕播放滚动字幕;出一期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确保师生平安”为主要内容的防灾减灾专栏或板报;针对“地震、火灾、雷电、水灾、风灾”等自然灾害的预防知识上一节防灾减灾课;通过告家长书或倡议书形式进家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展板和影视片、聆听讲座等宣传形式,开展宣传警示教育,普及应急避险知识,提高逃生避险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二、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应急演练

各校要以“5.12”防灾减灾日活动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组织师生开展一次以应急疏散、逃生自救为重点,包括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震减灾、防地质灾害、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演练活动要实现全覆盖,做到人人知晓,积极参与,以提高全体学生防灾自救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5月12日在金岸小学开展2017年“防灾减灾日”应急疏散演练观摩暨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现场展示活动。(具体方案附后)

三、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

各校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与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紧密结合起来,要重点对学校的楼房悬挂物、排水设施、供电线路、消防通道、房舍安全(特别校园及周边建筑物外墙脱落物)、建筑附属物等方面的灾害风险隐患进行排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各类隐患。要动员学校师生人人参与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及时整改,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应对灾害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