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1:28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灾害;严重性;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要性

引言:防灾减灾取决于土木工程的属性,在土木工程中,防灾减灾尤为关键。灾害所形成的损失尤为严重,世界上每年由于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千甚至上万亿美元,而我国又处于灾害多发地,因此必须对防灾减灾问题给予重视。

一、灾害属性和灾害的严重性

首先,灾害属性。

在宇宙当中,随时随地都会有发生灾害的危险,早在人类出现时,就与灾害紧密相连,由此可见,灾害存在以下几个属性:

(1)灾害存在突发性、迟缓性。地震与火山均为突发性灾害,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则为迟缓性灾害。

(2)灾害存在全面性和长久性,灾害简直可以说与宇宙同生。

(3)灾害存在随机性和推测艰难性,比如地震灾害,不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面,还是发生的范围、强度方面,都存在无法预料的难度,可是由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准确判断并非痴人说梦。

(4)灾害存在差别性与丰富性,体现在类别繁多、来源不同等方面。

(5)灾害存在关联性与衍生性,暴雨会诱发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从而造成溃坝,严重的还会造成瘟疫。

(6)灾害存在区域性和全球性,整体归属全球,可是局部中灾害类别和程度却各有不同。

(7)灾害存在延迟性和移动性,人口膨胀滞后性现象明显,大气污染存在严重的转移性。

其次,灾害的严重性

(1)自然灾害逐渐上升

全世界的自然灾害发生率持续攀升,全球逐渐变暖,冰川逐渐融化,均对动植物具有较大的影响,也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无法评估的损失。

(2)人为灾害备受关注

从整体而论,人为灾害包含了人口数量急剧上升、生态失衡、战争、恐怖袭击等等。

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严重束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自然资源丰沛,可是人口基数却较大,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能达到世界人均水平。老龄化现象尤其严重,令中青年压力大增,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在短期内的高发展必定会由于资源过度开采以及不合理运用,而导致环境的污染[1]。

生态失衡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采所形成,从而令资源逐渐短缺,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而发展生产,则会致使环境出现污染。我国作为灾害高发地,每年都会由于地震、洪涝、干旱而令人财出现庞大的损失,各类灾害也呈现出逐渐攀升的现象。沙漠化也成为我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对于西北地区而言尤为严峻[2]。

战争指的是非正义战争,例如日本的侵华战争,这类战争不但对受害国形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其百姓的内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恐怖袭击中当属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的911事件尤为著名。当时恐怖事件所形成的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死亡3000多人,在此之后,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反恐行动,却并未阻止恐怖袭击案件的发生。

二、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1、防灾减灾成为全世界的重任

人类社会属于地球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地球中的大气、水、生物以及岩土等方面给予生存,它们相互融合并相互作用。可以将每部分都称之为圈,不论哪一个圈失调,均会对正常运转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失调失衡则会形成灾害。

2、防灾减灾逐渐变成一个重要的学科

由于灾害愈发严峻,众多专家学者均对其产生兴趣,并逐步变成灾害学。通过灾害学以及其分支不难看出,其不但涉及众多学术范畴,并且相互间存在显著的依存感、综合性以及相互渗透性,且具备相互交融性与共生性。这一特点体现出灾害的繁琐性与错综相交的关系,其不仅相互依存还相互束缚,不论在环节还是网点中,任何问题均会造成其四周的变动,成为连锁反应,也称为灾害链。

不难看出,在之前灾害属性中所提到的相应属性,对正确看待灾害而运用的减灾、防灾措施尤为关键。而将某一灾害单独处理并不正确,面对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乃是生存等方面尤为关键的灾害问题而言,必然会逐步构成并逐渐扩大成为一个尤为关键的学科。并且因为灾害本身具有的属性,令其涉及面较广,尤为罕见。灾害学这一全新领域,也令从事此项领域的人员倍感荣耀[3]。

3、注重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1)超前性

防护措施必须建于遭受袭击以前,比如交通须先修路、架桥,发电需先建立电厂等;

(2)普遍性

所有行业均无法摆脱土木工程,其对土木工程在程度方面的依存感各有不同;

(3)防护性

不论对于远古时期的筑巢穴居,还是当前核电安全壳、地下指挥所均要具备土木工程的防护;

(4)基础性

国民经济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令效益较高,服役周期较长;

(5)持久性

土木工程的固定属性令其在防灾减灾中存在较强的积极主动性与无法取代性,这些属性也体现出其独特的持久性。

结束语: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具有尤为重大的意义,在其他学科当中,均未具有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超前性、积极主动性。以哲学方向而言,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处于运动之中,灾害则变得无法免除。因此,我们通常会将灾害规定为永恒性,而身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方式,土木工程也随之成为了永恒之作。

参考文献:

[1]罗仕姜.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灾害[J].2010.(08):63.

[2]李永祥.什么是灾害?--灾害的人类学研究核心概念辨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12-20.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农牧区;防雷减灾;重要性;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7-0201-01

我国是世界上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每年春夏之交和夏季,各地几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雷电灾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雷电灾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其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有了初步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防雷减灾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雷电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农牧区设施和经济相对落后,属雷电灾害高发区,且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形势严峻。相关部门应在防雷工作规模化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灾害对农牧区造成的影响,确保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呼伦贝尔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6.9d,是全国雷暴较少地区之一,盛夏之交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因锋面低槽影响,雷暴活跃;盛夏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长江以南地区为副高脊控制或者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此时的对流活动最活跃,雷暴天气也频繁出现。当前,因农牧民防雷减灾意识淡薄、农牧区防雷设施滞后等影响,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的难度加大;随着高集成智能计算机、弱电子等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雷击风险增加;还有一部分单位为了节省资金,采用的防雷装置不符合规定要求。再加上施工质量不合格,加大了防雷监管的难度,给防雷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做好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牧区雷电灾害多发原因

2.1防雷组织管理不完善,缺乏技术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牧区防雷减灾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直接影响防雷减灾效果。首先,农牧区防雷监管组织机构还不完善,处于基层的农牧地区缺乏专业防雷减灾人员和机构,防雷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农牧地区房屋选址、设计、审批及公共设施建设等均未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增加了农牧区雷电安全隐患。其次,农牧地区缺乏详细的防雷减灾和控制规划,缺少可以参照的防雷减灾标准和技术方案,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信息传输平台少,这些都增加了农牧区雷电灾害概率[1-2]。

2.2农村防雷设施安装不到位

农牧区大多数建筑物都为自建房,农牧民为了节约资金,大都没有安装相关防雷设施,即使安装防雷设施也与防雷要求不符,一旦出现雷雨天气,这些建筑物都处在雷暴危险区域内。农牧民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接收器等均安装在屋顶,并未对其进行接地操作,增大了雷电安全隐患。此外,室外架空路也会增加雷击隐患,随着农牧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室内家用电器种类不断增多,这些电器的信号线和电源线在引入室内之前都是室外的架空线路,布线不合理、乱拉乱挂的现象较为常见,极易引发雷电灾害。

2.3农村雷电预警信息不畅

雷暴天气的出现时间、强度和危害区域等预警信息可通过气象部门预报提前知晓。但是,由于农牧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增加了当地雷电监测网络和雷电预警系统全覆盖的难度,一些农牧民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到雷电预警信息,很难在雷电灾害出现前做好应对。

3农牧区防雷减灾对策

3.1安装防雷装置,完善防雷措施

针对经济落后的农牧区安装防雷设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工作强度大的情况,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投入一部分资金在适宜场所安装避雷针进行区域防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直击雷造成的危害,雷电流可以通过防雷装置迅速泄放进入大地,从而降低对农牧区的危害。区域性防雷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收益高,应在农牧区加强推广。

3.2拓宽防雷知识宣传渠道

为了提升农牧民的防雷意识和自救能力,气象部门应在农牧区加强防雷减灾知识宣传和防雷知识普及,加强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不断完善农牧区气象科普宣传队伍建设。在传统媒体宣传基础上,增加电子显示屏、电视、宣传册、展板等户外宣传方式,不断丰富防雷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农牧区生活,结合典型案例与农牧民进行面对面宣传,降低雷电灾害的危害。

3.3开展精细化雷电灾害预警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应积极开展雷暴天气预警预测业务,拓宽气象信息渠道,不断提升农牧区气象信息覆盖率,确保在第一时间将灾害性天气信息传递到每位农牧民手中,进而提升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3.4强化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责任落实

气象主管部门应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职能,做好农牧区防雷减灾规划工作。加强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中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分段检测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雷电防御中心应定期检测防雷装置,发现有不合格防雷装置应限期整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农牧区防雷减灾中的作用,根据国家、内蒙古自治区防雷减灾法律法规并结合农牧区雷电灾害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农村防雷减灾责任体系,推动农牧区防雷工作朝着法制化方向发展;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工作中,落实农村雷电减灾法律法规[3-4]。

4参考文献

[1]袁娜,丁俊.加强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20):103-104.

[2]尼玛卓玛,红梅.高原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及对策[J].科技,2012(3):59-61.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50-02

近年来,我国的灾害发生频繁,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而目前大部门分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面对灾难,束手无策。汶川地震后,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目的就是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的关注,以此来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让民众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学会避灾自救的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要加强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育,而防灾减灾教育必须要从中小学校开始。

一、中小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严峻的灾害形势需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研究表明,我国民众对灾害知识的了解层次较低,渠道较少,灾害应对知识欠缺。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都要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每年有3亿人不同程度受灾,年均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年均倒塌房屋300多万间,从灾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可看出民众对突发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不甚了解。对于自然灾害,人类力量有限,如果提前加强了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很容易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对于人为灾害,人人都有防范意识,灾害就可避免。

(二)中小学校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

我国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有限,社会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教师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必要的避灾自救和互救知识。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6000多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这表明平均每天就有一个40多人的班级消失,许多学校很少向学生传授预防灾害的知识,学校只是配发了一些安全规则和读本指导学生学习,很少进行一些实际的演练和训练,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有一所学校全校2300多名学生仅用1分36秒就逃出了教室,安全逃离,无一伤亡,可见中小学校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三)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的增强,可以影响到他的家庭和周围的人,发挥媒介宣传的作用

在国外,有的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很注重安全课,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孩子到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知识学习和实地操作。每年都有遇到火灾、车祸等如何安全逃生的实地演习。在泰国的普吉岛,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女孩运用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到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灾难发生之前,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上述例子中的小女孩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家庭和周围的人,使大家增强了防范意识,同时也使得海啸发生前兆的知识得到了宣传。

二、我国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自然灾害的增多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我国对防灾减灾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校的防灾减灾教育已经慢慢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正规合理的体系,因此,中小学校的防灾减灾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小学校对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一些中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防灾减灾教育不够重视,他们也不同程度地缺乏必要地避灾、自救和互救知识。加之有些地区很少发生灾害,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很淡薄,学校教育中也是很少提及。有人在教师中做过调查发现,有80%的教师对日常灾害的发生不知如何应急处理,防灾知识欠缺。

(二)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实际的防灾减灾经验

目前,有些学校进行防灾减灾教育通过课堂指导的方法,但是目前最常用的是指导学生阅读安全读本和安全规则,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等,实地的演练非常少,在城市学校,教师还能够用一些安全演习、模拟情景训练等参与性和可操作性较高的方式,农村学校就很难做到,但是有些城市学校的这种演练却很少,在灾难面前,学生们还是觉得手足无措。

(三)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没成体系,防灾减灾专门人才缺乏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形成不是在灾难来临时就能急中生智的,这还需要系统规范的教育来完成。据调查,中小学校开设防灾减灾教育课程的寥寥无几,目前每年一次的安全教育日,各地学校突击演练不能解决问题。安全一般分为三个层面,事前的预防、事中的应急、事后的救援。对于灾害教育,一些常规的如交通安全等日常可以接触到,而且学生自身可以预防,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但自然灾害日常不会出现,个人很难预防,对第二个层面即事中应急,我们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但应急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训练,它是一种技能。灾害应急教育应该日常化、规范化,比如火灾需要使用灭火器,学习一次,长时间不练习可能会忘记,因此要通过日常化的培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研究院副教授、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方伟华在防灾减灾教育这方面表示,“现在的状况是,缺乏给中小学生上课的教师,也没有师资培训的实用教材。”根据《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包括教师在内,我国防灾减灾这一块的人才资源需求总量在“十二五”末大约为275万人,缺口很大。

(四)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投入太少,影响防灾减灾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政府已经明文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的防灾减灾经费,教育主管部门在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即使有很少的一部分,有些学校由于领导缺乏重视很可能就挪作他用,有些学校的领导想搞一些防灾减灾教育的活动,但是学校经费费紧张也是暂时搁浅。一场完整的防灾减灾演练有时候会需要很多道具,为了使中小学生能亲身体会演练,掌握逃生技能,道具必须真实,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才能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和演练的效果。

三、我国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途径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有利于加强教育系统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灾害自救及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减灾能力建设。

(一)牢固树立全民防灾减灾教育观,充分认识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意义

要提高全社会如学校、家长、社会各部门对校园和学生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使人人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做到在灾害面前临危不惧。教育部门应与人民防空、消防、交警、地震、公安等部门共同携手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使防灾减灾教育深入人心。中小学校认真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应急避险教育与演练工作,提高学校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二)加大中小学校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投入,确保资金投入方向

资金是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保障,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教育专项资金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教育投入机制。相应地防灾减灾教育资金监督委员会也要成立,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多方拓宽筹资渠道,做好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并支持中小学校的防灾减灾教育。

(三)将防灾减灾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目前中小学校的学科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不足以实现灾害教育的目标,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防灾减灾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意外伤害、网络与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200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防灾减灾的运动,其目的就是想借此促进各国将灾害教育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并改善学校安全,加强对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教育。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在中小学开设防灾减灾教育课程,规定学时、课时、教师、教案,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灾害自救和逃生能力。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学校所在的不同地区、结合各校的特点,安排防灾训练计划,使之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普及到每一位学生。

(四)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培训

在发达国家,提高民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培养专业人才,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早已纳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澳大利亚政府专门设立灾害管理学院,培养专业人才,这些措施使得防灾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的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稀缺.我们应该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防灾减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可以在大学开设防灾减灾专业,才能系统地学习灾害理论和防灾减灾知识,培养出专业人才,为将来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储备人才,也为防灾减灾教育提供师资。

(五)增加中小学生防灾教育的深度,提高防灾演习和训练的灵活性。

我们目前的防灾教育内容还比较浅,而且形式比较单一,总是按照设定好的方案去演练,缺乏训练的灵活性和变化性。而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突发性的事件不可能有固定的路线,所以防灾教育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防灾教育和应急预案的演练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突发性因素,使得教育和演练更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中小学校应该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学校学生的特点设计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六)建立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

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要建立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每年例行安全检查,国家和国际减灾日期间,教育部门要按照统一主题,积极组织学校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要制定详细的防灾减灾教育计划,严密地组织防灾减灾教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朱景林,余莉,操维琦.关于在教师中开展防灾培训的思考[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2).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4

摘要:高校灾害防御意识教育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旨在探讨通过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灾害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救观念,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广泛开展灾害教育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更好地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防灾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高校;灾害教育;防灾减灾;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U4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01-04

随着极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加强了灾害的教育,同时越来越重视防灾减灾的研究。纷纷加强了对灾害防治的研究和教育。我国灾害发生频繁,是世界上受灾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大灾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灾害教育意识相对较差,民众缺乏灾害相关知识、防灾意识不足、防灾技能较差,使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致力于将灾害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是国际灾害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1],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传播和普及社会公众灾害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2]。灾害教育需系统化,才能使大学生掌握基础的灾害知识,对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3]。

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区域,面对突发灾害,怎样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而高校开设灾害与防灾减灾通识教育课程,使学生正确认识灾害的种类、规模以及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校大学生也即将步入社会,在充分了解灾害相关知识后,对实现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知识,提高公民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开设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大学生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较缺乏,学习灾害知识和技能的意识较强,但高校开展灾害教育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形式单一,学习需求与教育现状存在矛盾,大学生获取的灾害教育知识远远不能满足防灾、自救互救、应灾的需求[4]。灾害知识的教育十分重要,灾害一旦发生,灾前准备充足与否以及紧急情况下应变灾害的能力高低,对及时选取适宜的防治措施减轻灾害带来的危害和自身安全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灾害频发,形式严峻

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繁,灾害一旦发生,灾害的损失特别是人员伤亡十分惨重,其原因主要为:

①我国国土面积广大,自然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孕育灾害发生的条件十分优越;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十分不足。所以,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对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对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进行了统计,发现全球共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共54起,我国占8起之多,我国灾害发生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同一时期全球因灾死亡人数的4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灾害造成了重大损失,据统计,每年因灾造成的直接损失达500亿元以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区人口密集,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自然地理条件复杂,防灾减灾能力较弱。国内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灾害以及灾害发生后带来的次生灾害,是我们当前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十分艰难,形势严峻。

(二)国内灾害教育起步晚,比较缺乏

灾害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灾害的认识,培养人们具备良好的防灾能力,更好地应对灾害发生时带来的突况,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6]。我国开展灾害和防灾减灾教育起步时间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100年前,新西兰就已经开始在学校进行火灾演练,1977年明确把自然灾害与民事防御纳入学校教学大纲[7];日本学校开展灾害教育已有30余年历史[8]。而发展中国家从1990年代中期才开展灾害教育,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起步时间较晚。

汶川地震后,我国提出要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少专家也呼吁把灾害教育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9]。总而言之,随着灾害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灾害与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宣传减灾与防灾行动,让人们意识到灾害带来的危害。但关于灾害的教育方面却明显不足,人们不能准确的判断灾害来临时该采取何种方式来保护自身安全。国民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对灾害教育还相对薄弱,人民群众对灾害认识严重不足,影响灾害发生后防灾减灾实施的效率,灾害教育有待加强。

(三)大学生防灾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必不可少

大w生是将来社会的主力军,在灾害预防、应对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①灾害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全球性问题,在灾害和意外事故频发的当今,灾害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难以磨灭的伤痛[10];②因为大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高[11],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连串问题,为减少大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对高校普及灾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12];③因为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毕业以后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岗位和层面,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13],有利于普及灾害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灾害教育,不仅能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系数,也能帮助周围的人逃生、自救互救,减轻伤亡率。

二、高校灾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灾害教育的现状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灾害教育的主要场所,然而高校中却缺乏相关灾害教育课程。调查中发现,学校教育排在大学生获取灾害及减灾知识主要途径的最后一位,仅18.3%的大学生参加过救灾演习等活动,这说明学校对灾害知识及防灾减灾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对防灾教育和防灾演习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更不具备相应的防灾技能和素养。如:俄罗斯的人民友谊大学2003年发生大火灾,在同一座楼里,我国11名留学生无一逃脱,而日本几十名小学生却全部存活。另外,在一份对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5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减灾意识,但存在明显的灾害基础知识不足、减灾行为不正确等问题,反映出大学生对灾害问题了解不足,不具备基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调查还显示,大学生获得灾害及减灾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电视、网络、书本和报刊,学校教育排在最后一位[14]。

(二)我国灾害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何在高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更好地开设防灾减灾教育课程,是高校教师在灾害教育过程中面对的一大难题。而在高校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的开设过程中,并未达到教育的目的,总有一些不足之处。当前,高校开设的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知识讲授,忽视技能培养。高校开设灾害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讲授为主。老师在课堂上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停留在理论讲解上,这样的讲解方式对相关知识的传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缺乏实践,与灾害教育的特点不相适应,并未达到灾害教育的要求。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主要达到让学习者具备正确的灾害与防灾减灾素养、技能以及思想的主要目的,在面对灾害时,能够正确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老师单纯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防灾减灾知识,一方面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另一方面不能达到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的目的。应当让学生具备正确对待灾害的态度,切实掌握一定的防灾技能,这是当前灾害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2.虽有开设课程但考核不足。我国各个高校在教育部和主要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都会开设灾害与防灾减灾的相关教育课程,但这些课程大都属于选修课的范畴,有的高校甚至没有相应的教学课本,且课程只是注重开设,对课程的监管力度十分不足,考核过程中与其他基础课程基本都采取闭卷或开卷的考试模式。由于学校不重视,学生虽然拿到相应的选修学分,但是并未对灾害与防灾减灾的认识有多大提高。

3.灾害教育课程开设散乱,缺乏延续性。高校在灾害教育课程的设置上比较散乱,课时分配不均。高校灾害教育课程的开设系统性不强,许多学校主要把课程开设在新生入学时期,过后不再开设,没有形成延续性和系统性。而且,高校灾害教育大多按照学校安全教育相关规定传达安全知识的相应内容,对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严重不足,学生并未学到真正的知识,相应防灾技能也十分缺乏。

4.教学方式单一,忽略防灾演练。灾害与防灾减灾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主要以讲解为主,与灾害教育的特点相悖,没有起到灾害教育的真正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的要求及目的。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过程中应当添加一些模拟逃生等实际防灾减灾教育内容,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重要的防灾减灾技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防灾演练过程中绝对不能形式化,认为只要有了防灾演练,灾害教育的目标就达到了。防灾演练具有仿真性、体验性等特征,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对教学的检验,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防救灾能力,让学生在面对灾难时做到不慌、不乱、有序地疏散以及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三、高校开设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的思考

研究者自2008年开始,一直在云南大学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灾害与防灾救灾》,选课的学生很多,该课程得到学生喜爱,效果很好。课程开设后,学生不仅学习到系统的灾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防灾减灾的能力。现对多年来讲授《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的经验总结如下。

1.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实战演练。防灾减灾课程教育以讲授为主,只能起到相关知识的传播这一目的,但在预防灾害的发生以及养成良好的防灾习惯等方面却不明显,学生不能更好且快速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要加强防灾模拟演练等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在实际行动中,充分掌握灾害与防灾减灾技能。当灾害发生时,才能保持冷静,做到不慌、不乱,从容面对。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改变教育观念。高校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开设普遍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学校不够重视,不能满足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的实践性和效率性。为此,应当推进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教育的改革,将课程系统化、有序化。另外,灾害与防灾减灾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开设课程,让学生起到了解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防灾减灾的技能。因此,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有针对性地对发生频率高的灾种进行专门的训练。

3.救援队和实习基地的建立。建立救援队和实习基地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灾害发生时现场的种种状况。当前我国建设的救援队和实习基地数量还很少,在此方面还有十分优越的发展空间。救援队和实习基地可以通过社会、家庭、企业等联合起来建立,这样能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还能起到宣传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的目的。这样能让学生在真实模拟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让其更好地掌握面对灾害时该如何预防、减轻以及损害,提高学生面对灾害时自我保护与保护他人的能力。

四、总结

高校开设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其目的主要在于教授灾害基础知识,培养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这对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大学生防灾、应灾、减灾以及救灾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灾害教育通识类课程的开设也积极响应了21世纪以来教育部提出的关于高校课程改革的精神。

另外,通过使学生认清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灾害问题,培养其减灾防灾的责任感,增强其灾害意识。灾害教育作为一种基础素质教育,还要使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处理灾害问题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这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掌握较多知识、推进时代进步的群体,应该了解国家乃至世界的灾害形势,更应该了解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在关键时刻自救和救人。

参考文献:

[1]张英,国外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内容概况[J].地理教学,2013,54(2):54-55.

[2]文彦君,基于“问题导向”的高校灾害教育课程集成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7):173-176.

[3]李益敏.暮τ敕涝旨踉[m].气象出版社,2012.

[4]时春红,任小红,张银华,等.我国大学生灾害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J].护理研究,2014,28(11):4111-4113.

[5]傅志军.灾害科学研究[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1997:9-21.

[6]张英,王民,谭秀华.灾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灾害学,2011,26(1):109-117.

[7]韦杰,朱娅秋,罗娜.高等学校开设灾害地理学通识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6):189-190.

[8]ShawR,KobayashiKSH,Kobayashim.Linkingexperience,education,perceptionandearthquakepreparedness[J].Disasterprevention&management,2004,13(1):39-49.

[9]张英,陈红,谭秀华.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下的中学灾害教育及实施建议[J].环境教育,2008,(1):71-72.

[10]李宏.大自然的报复[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3.

[11]陈天娇,季成叶.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205-206.

[12]陈玉英,张正黎,黄兰芷.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3,42(12):1434-1435.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应急;救灾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重庆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重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明显,自然变异强烈,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强度大、损失重。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干旱、风雹、洪涝、低温、雷电、地震、泥石流、滑坡、岩崩、水土流失、生物病虫害、森林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大量的住房倒塌和农作物毁损。

加强重庆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在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的作用极其关键。政府是灾害应急管理的动力源之一,其能力之大小、功能之强弱,职能配置之合理与否,都关系到灾害应急管理的效率。

二、重庆防灾减灾工作成果

近些年来,重庆防灾减灾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序性增强、有效性提高,“秩序”与“效率”已经和正在成为当前重庆防灾减灾工作的新特征。具体说来,这种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变化:

一是体系更加健全。目前,全市救灾工作已基本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领导和组织管理体系。从管理体系上改变了过去权力分散、职责不清、运转不灵的状况。

二是制度更加完善。重庆直辖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包括地震和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气象监测、森林防火、生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制定并出台了政府救灾救济工作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初步形成了救灾工作的法规体系,基本实现了救灾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是管理更加有序。近年来,重庆市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自然灾害依据不同标准实行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筹措、储存、分配与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四是力度更加增大。防灾减灾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长是重庆直辖以来救灾工作最显著的变化。直辖后,中央加大了对重庆救灾经费的预算,全市各级各部门对灾区的投入也相应增大,

五是手段更加增强。目前,运用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全市已初步建成“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网”、“三峡库区地质滑坡监测网”、“汛抗旱指挥系统”等,使全市救灾工作的科技化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三、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缺陷

近年来,虽然全市救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政府救灾应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救灾工作管理体制与现行的救灾工作不相适应。救灾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调一致的行动,而现行的是多头管理体制,导致各自为阵,难以形成系统合力。

2、减灾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减灾工程严重不足,且现有减灾工程标准低、设施老化、装备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

3、救灾投入与现行财政体制不相适应。现在的救灾投入主渠道仍是国家财政和市级财政,县乡两级财政基本上少有投入,“分灶吃饭”、分级负责的救灾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4、减灾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救灾工作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受资金、人才、体制的限制,减灾科技成果推广严重滞后,自然灾害损失的科学评估从上到下至今也还没完全建立。

5、救灾法规体系与依法治灾不相适应。国家没有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法,防灾减灾的许多共性问题和大政方针没有确立,不利于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四、大力提高重庆防灾减灾应急能力

政府是各种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主体,建立健全社会有效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体系,政府是关键。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重庆防灾救灾应急能力,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完善城市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开展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立法研究,构建和完善政府应对和处理城市危机事件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是强化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根本措施,对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尤其对加大政府部门协调、组织机制落实、人财物调拨的力度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2、建立和完善政府灾害应急政策。加强应急信息系统建设,除健全职能机构、培训人员、加强信息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外,更为紧迫的是从信息报告制度入手,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信息报告的责任、标准、程序、时限、渠道、协作等具体要求。这是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健全应急机制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民主建设的推进,政府的职能应逐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推进科技减灾,用现代科技提升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城市抗御灾害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的水准,因此要大力发展防灾减灾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把科技减灾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加大减灾投入,建立具备通讯、预警、灾情评估和监视、确定行动重点地带、协调及分配救灾资源、公众信息与新闻媒介等多方面的功能高效的应急技术系统,使之成为一个城市事故灾害的“神经中枢”。

4、加大减灾投入。政府必须自觉地担当起防灾减灾投入主体的责任,建立政府应急基金或发展灾害保险事业,扩大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救灾资金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分级建立救灾资金的投入机制;坚持减灾工程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后投入使用;对具有排他性财产权的减灾工程,按“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的市场模式引资建设;广泛开展社会捐赠活动;建立多渠道、社会化的减灾投入机制。

5、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市民广泛普及防御地震、火灾、疫情等灾害常识。在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灾害防御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强化城市人民的防灾意识,提高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

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庆将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协调发展、综合减灾”的方针,紧紧围绕秩序与效率这一目标,建设防洪抗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气象减灾工程、地震预防工程、植物疫病防治工程、森林防火工程、灾后重建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实现救灾工作系统化、社会化、科学化、法制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结语

防灾减灾是一个功在千秋的系统工程,不可急功近利。它需要政府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利益负责的精神,未雨绸缪,守土有责;需要把建立综合性防灾减灾系统工程切实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当中。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高低,将成为全面衡量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安全防卫能力的标志。随着重庆防灾减灾应急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防灾减灾工作的不断推进,重庆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将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方佳军.重庆市救灾工作的新变化、新举措[J].中国减灾,2002.4.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6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家减灾委、省减灾委有关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从5月7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周活动。下面,我就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都明确要求必须把防灾减灾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抓紧抓好。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把救灾工作的重心转向防灾减灾并重上来,坚持防灾减灾协调推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日益严重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我市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灾害呈现种类多、季节强、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的特点,尤以水灾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市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1991年、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去年年初发生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范围之大、损失之重、影响之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年初,全市部分乡镇持续出现旱情,后又遭遇连阴雨天气,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灾害发生的严峻形势和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就是在与灾害赛跑,许多工作早一日去做就可能多些主动,少些被动,灾前多一分准备就可能在灾害来临时减一分损失。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有利于唤起全市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因此,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防优于抗”、“减先于救”的思想,切实做好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二、明确任务,认真组织好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

1、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5月7日至13日,我市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宣传部门要认真制订宣传方案,组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发评论文章、播放公益广告及标语,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及时跟踪报道全市防灾减灾活动的开展情况,为“防灾减灾日”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相关部门要面向基层,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组织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开展知识答题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5月12日上午,市里将在体育馆举办“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各有关部门要精心部署、密切配合,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2、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活动,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教育部门要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结合中小学校实际,对可能出现的雷电、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校内外可能出现的火灾、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传染病、交通、溺水等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归纳、设计出各种应急、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标识,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远程教育、观看展览和影视作品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市公安部门针对交通事故、市消防大队针对火灾事故、市卫生部门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等都要切实开展对应的预防、自救互救、逃生等技能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应对灾害地处置能力。

3、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根据市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市教育局将于5月11日选择城区一所中学举行防火灾、水灾、地震逃生演练,通过演练教育学生掌握各种逃生方法,提高学生的避险能力。相关单位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针对消防治安、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应急演练,通过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内容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4、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方式创建减灾示范社区,选定居民户数较多、经济状况较好、管理比较规范的仙女山办事处西门桥社区,作为全市“减灾示范社区”工作试点单位,试点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灾害预防知识全民化、灾害救助工作经常化、灾害救助技能普及化的标准,逐条落实,积累经验,并以点带面做好全市的“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在体育馆广场、中小学操场及电力局新楼房、防空地下室等处划定避难场所;在人员集中的地方划定紧急疏散通道,并规范设置明显标志;在具有灾害隐患的单位和居民院落设置消防器材,配备灭火器械,在关键地方设置逃生设备、逃生导向标识、救援电话标志、急救器材等。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市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一部署落实“防灾减灾日”的各项活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进度,精心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安全,在5月12日前后将“防灾减灾日”活动推向高潮。

二是务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宣传教育资源,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使防灾减灾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家庭;结合“防灾减灾日”活动开展,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7

大家好!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人生的精彩源于生命的安全和心理的健康》。

一、生命的安全在于防灾减灾

经国务院批准,自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一)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二)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三)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

国家减灾委决定2009年4月底至5月中旬在全国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其中5月6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2009年5月12日是我们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对组织开展首个“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2、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4、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片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学师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但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意外事故死亡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以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每一颗心要在流血、颤抖、哭泣过后深思警醒,每一个人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人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因此,在第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我请同学们平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4.1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时尽量不要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使用体育运动器械,必须按照规定操作,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4.2要注意交通安全。乘公共汽车要相互礼让,做到文明乘车。骑自行车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要拿生命安全开玩笑。

4.3要注意食品安全。不要买吃过期的、变质的、不卫生的食品,尽量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吃饭喝水都要讲究卫生,预防传染病。

4.4要注意游泳安全。不要随便到江河湖海游泳,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心理的健康在于心动行动

学校把5月份定为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是“关爱心灵,用心沟通”;倡导的理念是“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努力构建和谐心灵和谐校园”;开展的活动有六项:

1、母亲节“心意卡”创作大赛,

2、相约“蓝月湾”团体辅导活动,

3、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及主题黑板报,

4、放映心理电影,

5、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

6、全校范围内的心理调查。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8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在5月13日至15日两天时间中分别对全校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防灾减灾宣传(原定于5月6日至8日搞宣传活动,因连续下雨,改为5月13日至15日进行),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让师生把安全牢记在心,时刻绷紧安全的弦,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现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十分重视防"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校长何瑞华任总负责,副校长何校伦具体安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

2、5月13日早上国旗下讲话,何校长进行了"防灾减灾日"教育动员会,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灾害形势愈加严峻。学校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使他们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防灾减灾的学习、宣传、行动之中。

3、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我校利用电子板报连续播放"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让校园远离灾害,让学生安全成长"等防灾减灾的标语。通过校园广播,组织学生办起了以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中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举行了防灾减灾手抄报比赛,高年级各班都举行了主题为"防灾减灾"的主题班会活动,营造了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4、认真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周二下午第三节课(班会课)安排一课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教育,在各班教室组织学生观看全国防灾,减灾优秀科普作品,传播避灾自救能力,提高小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5、完善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我校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学校学生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开展有针对性地紧急疏散演练。5月15日下午4时35分我校开展了一次《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紧急疏散演练。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各安全岗位责任人快速到位,及时疏导。不到二分钟,全校800名师生按预先指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了安全地带。这次演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增强我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6、深入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5月13日下午,我校组织相关人员对校舍、围墙以及校园内各种体育设施、校内五棵大榕树、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刮风、下大雨时绝不许到大榕树下玩耍。

7、夏季来临,预防溺水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我们针对本地实际连续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防溺水)》和《防溺水承诺书》,要求家长认真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防溺水)》并签订《防溺水承诺书》,把预防溺水工作落到了实处。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9

20xx年5月12日是全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做好我镇“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有关工作,根据《xx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转发xx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全国20xx年防灾减灾有关工作的通知》(县减灾委办〔20xx〕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防灾减灾”活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由镇党政办、镇综治办、镇民政办和交安中心组成活动队伍,要求于5月12日前后做好防灾减灾活动。此次活动我镇制作两块宣传标语,并向县地震局、县应急管理局申请“防灾减灾”宣传资料。

二、广泛宣传,开展活动

一是集中开展宣传。

我镇于5月12日在集镇区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活动上向镇干部职工、司机、民工、商家、村民等群体发放防灾减灾知识手册、防灾减灾环保袋及扇子、登革热防控宣传册xx余份。二是注重青少年特殊群体宣传。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发放防灾减灾、登革热防控宣传资料xx余份,和校级领导及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他们将利用校会、班会和家长会等会议进行大力宣传,提高青少年雷、电、地震、火灾等“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温习登革热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

三、取得的效果

通过开展活动,从不同人群层面进行了宣传,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重视,使更多人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掌握了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潜力,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更加珍惜生命。

四、存在的不足和下步打算

工作中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一是“防灾减灾”自救、救援能力存在短板;二是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

今后,我镇将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全面提高我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xx镇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总结(2)

按照xx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纪念“5.12”汶川地震x周年暨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镇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并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自活动方案下发后,我镇高度重视,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安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强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一是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防范知识培训。镇政府组织宣传队前往久和村凉水井滑坡点、福田村渔箭寺滑坡点、庆元村垮山湾滑坡点开展地质灾害防范知识培训,增强群众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和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培训,群众增强了对地质灾害的识灾防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知识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群众对防范知识了解的甚少,体现了对群众进行地质灾害防范知识培训的必要性。二是通过横幅、标语、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我镇在社区街道悬挂大小标语x幅,发放《xx省防震减灾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宣传资料xx余份。

三、组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结合xx镇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实际,我镇于x月x日早晨,在重点监测点福田村渔箭寺开展应急演练,以此实例向群众作地质灾害防范宣传讲解,要求群众自己切实做好自觉防灾的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加强滑坡监测记录的管理。

要求监测员必须将雨前雨后的对比结果观察详细并记录归栏,规范记录,以供灾情的鉴定和群众的尽早转移。

二是切实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部分群众怀有一种侥幸心理,不习惯自我观察,参与撤离演练的积极性也不高,为此,加强群众对地质灾害防范知识培训和演练,以养成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自觉防灾的意识,以此提高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xx镇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3)

为广泛宣传和普及灾害知识、防灾减灾知识、应急避险知识,xx镇通过开展集中宣传和防灾减灾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综合减灾能力。现将20xx防震减灾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羊明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国地办、财政所、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负责人为成员,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职责,落实专人,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手机短信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学校开设地震知识讲座,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学校开展了一次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

三、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活动

我镇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回答咨询问题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xx余份,接受群众咨询xx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

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建立应急队伍信息库,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及相关部门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虽然我镇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村镇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全镇部分群众还居住在抗震能力低或不具备抗震性能的房屋内;三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防震减灾制度,健全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群众的防震知识教育,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减小灾害损失。

xx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4)

防灾减灾,关乎生命,重于泰山。xx年前的5月12日,一场地震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威力,也明白了自己的渺小。因此加强防灾减灾宣传,不仅能够提高全社会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更是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

一、召开会议,做好动员部署

根据《xx县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景减发〔20xx〕1号)文件要求,5月5日,xx镇召开防灾减灾宣传周安排部署会,对本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定于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当天,开展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二、结合实际,扩大宣传范围

为了持续扩大防灾减灾宣传范围,增强宣传影响力,xx镇利用x天精准扶贫贷款契机,组织人员对前来办理的群众进行防灾减灾宣传。同时积极与镇学区取得联系,于5月x日中午,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对学生们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三、贯彻落实,开展专项活动

当天,xx镇开展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意在提高群众灾害事故发生后的避险能力、自救能力,同时增强群众对火灾、煤气中毒、溺水等事故的应对能力。

四、梳理总结,常态宣传巩固

在短短一周内,xx镇在不同领域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活动x次,宣传对象即包括普通群众,也有学生教师,同时也有政企职工。共摆放宣传展板x个,在不同地方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单x余份。在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的同时,我们也清晰的认识到,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常态宣传,让群众们都能对防灾减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宣传,才能巩固提升防治能力,建立稳定防治体系。

xx镇20xx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5)

今年5月12日为我国第十一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应急意识和能力,围绕“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这一主题,xx镇结合实际,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根据市应急办有关文件要求,我镇专题动员布置“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协调各部门在活动周期间的具体分工和合作,共同做好“防灾减灾日”应急知识宣传活动,确保本次活动取得显效。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利用镇村干部大会,紧紧围绕以防为主、防抗相结合的方针,面向公众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防汛抗旱、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防御等防灾减灾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的宣传教育。

二是5月12日,我镇利用集镇群众流动密集的优势,在街道设立现场咨询点,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分发资料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讲解防灾减灾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xx余份,现场解答公众咨询xx余人次。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镇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强化了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三、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活动

在5月x日至x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期间,根据行业主要灾害风险,针对各类易发灾害可能带来的威胁,集中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对镇域内企业、建筑工地、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重要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并建立台账,做好整治整改工作。

四、组织开展演练,增强防灾减灾应急能力

一是组织学校开展校园消防安全培训及疏散灭火演练,二是组织各村开展地灾、山洪重点区域应急演练。

既增强了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又提高了在灾情中逃生自救、互救、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应急抢险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意识,并从演练中发现问题与不足。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篇10

一、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十分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安排专人负责,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措施适当,方法正确,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二、广泛宣传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

(1)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在5月7日我们在学校正厅展出《未成年保护法》及《中小学生自救自护方法》宣传画,让校园远离威害,让学生安全成长。

(2)利用班队会,进行"防灾减灾日"教育大动员,通过班队会使全体师生增强了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防灾减灾的学习、宣传、行动之中。

(3)利用校内讲座《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法院张厅长普法讲座《未成年犯罪法》,加大了消防和普法知识。

三、扎实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

(1)认真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我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加强学校课程中的灾害风险教育内容。

(2)组织学生观看《学生自救自护知识》宣传片,增强自救自护能力,提高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3)开展了安全知识为主的班队会。

(4)举行了安全知识为主的手抄报评比。

(5)进行了校内《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6)法院张厅长普法讲座《未成年保护法》。

(7)完善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安全演练。

我校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学校学生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开展有针对性地紧急疏散演练。5月11日下午1时我校开展

1、防火灾紧急逃生疏散演练。

2、救护演练。

3、灭火演练。

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各安全岗位责任人快速到位,及时疏导。1分钟20秒,全校师生按预先指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了安全地带。这次演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增强我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