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1:42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平面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

1认识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时代性

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门艺术,平面设计艺术需要创意和活力。在平面设计中,计算机技术和传统技法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计算机技术是表现手法,比起传统的手绘表现方法来得快、精、美。因此,只有精通电脑设计软件操作,熟练掌握技巧,才能很好地进行平面设计。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的时代,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信息、泛滥的广告充斥并“轰炸”着我们的大脑。大量的低品质广告使我们的大脑渐渐变得麻木、心灵渐渐变得疲惫,这时,人们希望看到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广告设计,用来缓冲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因为只有在轻松活跃的状态下,人们才有精力去接受不同的信息。广告艺术有别于纯艺术,主要通过画面的色彩、构图、编排形式等来取悦受众,而这些效果完全可以用电脑技术来实现。用电脑技术取代传统技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photoshop滤镜里的多种效果是传统技法无法表现的,包括编排的自由、色彩的微妙变化等。

2通过案例实现师生互动

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重在运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教师,应将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分成具体的几个单元。譬如,图形创意是作品设计的重中之重,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图形是内容的直接体现,起到传达信息的作用,能让受众在短时间内明白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一系列优秀广告,并讲解这些广告中的图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也找一些实例,分析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重要性。如设计一幅公益广告招贴《切勿酒后驾驶》。首先,要求学生从现实中列举出关于酒后驾驶宣传画的相关案例,分析其图形要素,如图案、色彩、文字在广告中的不同要求;其次,告诉学生各种要素在本广告中的不同作用;再次,设计图形要素,使图形要素非常明显地体现主题,让大众一目了然。在本例中,图形要素可以这样来设计:将交通用的红、绿、黄三个灯作为“酒”字的“三点水”,让酒与交通规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既能起到警示作用,寓意深刻,又很好地体现了主题,受众也极易理解。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联系实际,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收到很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3让多媒体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大家知道,多媒体集声、像、图于一体,具有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效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学中讲解photoshop中的“路径工具”时,以前的方法都是先在教室里简单讲解“路径工具”的主要作用,然后讲它的使用,在黑板上一遍一遍地画,再用路径工具对绘制的图形进行调整、修改。第二天再带学生上机,在上机练习前还要将昨天的内容重新讲解一遍,但学生对它的理解还是模棱两可,对“路径工具”的使用也没有完全掌握。这样,教学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现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演示、讲解,融声、像、图于一体,然后再让学生跟着做。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又能让他们较轻松地接受教授的内容,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在分析四川脐橙包装时,运用多媒体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包装中两个穿着美丽的青年男女在欢快地跳着优美的舞蹈,代表了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既形象又生动,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幸福美满;装饰字“四川脐橙”为立体文字,显眼、醒目;印刷用凸印效果,突出了包装的主题。整个包装以绿色作为基调,表明该产品健康、环保、新鲜、极具生命活力,将脐橙图形融入到绿色画面中,水灵灵的橙子在绿色基调的衬托下脱颖而出,底纹装饰元素以具有现代感的弧度叶子作为依托,打破了版面常规,使版面变得活跃。通过演示分析,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的内涵。

4课堂教学设计要联系实际,注重结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街边的广告牌、路边派发的宣传单以及手提袋等,旨在让学生明白广告设计并不是“阳春白雪”,它其实无处不在,应用极其广泛。教师应要求学生时时留意身边的事物,让他们明白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上切切实实存在着设计,而这些设计几乎都是用计算机设计出来的,这自然会使他们对设计产生一种亲近感,对课程也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在训练上,教师要把理论讲解与实际练习结合起来,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多做一些与自身有直接联系的练习,这样,学生有兴趣,发挥的余地也大,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在练习中,要求学生以自己设计为中心,教师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在练习中,教师要始终强调学生在设计上要有自己的理解,体现个性,这样,学生之间潜在的竞争就自然而然的展开了,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平面设计不光是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更要重视设计艺术的表现,尤其是设计创意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虽然学生对电脑设计软件操作得很熟练,但是所做的作业缺乏创意,也无法表现自己的想法,或许根本就没有想法。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教师在教会学生电脑技术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电脑技术去创作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设计作品。创意在广告设计中无比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设计艺术的创意,并对练习结果进行直接反馈和分析评价。作为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还要有很强的平面设计能力。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课堂的驾驭、应变能力,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还要不断探索、完善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走出一条既适合本专业又符合职业技术教学特点的教学之路。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2

1.1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的专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然而中职院校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经常会忽视这方面,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学生多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相关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自然无法提高,学校也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并没有细分,只是笼统的教授学生一些计算机的知识,学生各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都会学一点,但是都没有深入的研究,学地不精。有些中职院校虽然进行了细分,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技能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1.2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都配备了齐全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建立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为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大多数中职院校都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配备了专业教师,但是如今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所教授的知识自然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中职院校的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学校无法提供高等进修和锻炼计算机教师能力的机会,许多计算机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今许多中职院校的老师教授的计算机课程缺乏实用性,过于刻板,内容比较陈旧,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2.1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点、社会需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开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应对教材理解透彻,对教法有全新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全新的指导方案。计算机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知识概念性的讲解与分析,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联合教学,才能使学生全面深入的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技能,并且自如的运用到实践中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学生才会敢于与老师沟通交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向老师询问,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平面设计知识,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

2.2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职院校应该注重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老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学校应经常对计算机专业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供高等进修的机会,锻炼计算机教师的能力,培养技能型的专业计算机教学老师。计算机教师自身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更好的教授给学生。学校还要完善计算机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中职院校应积极引进能力高的计算机教学人才,能切实的教授学生计算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大量的社会实践,因此学校应多为学生提高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构建实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到企业中实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了解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学校可以将实训作为学生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从而珍惜学校提供的实习的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职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与此同时,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却逐年呈现衰退之势。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普遍在严峻的考验中求生存。一方面社会上对计算机从业人员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毕业生专业性不强,就业率低,特别是对口就业率低,许多学生毕业时屡次碰壁后,只有进电器厂、印刷厂或其它与计算机相关性较低的岗位工作。部分学校甚至因为计算机专业当前的困境,就认定计算机专业已经没落,从而取消开设计算机专业。

在这样困难的形势下,要突破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瓶颈,必须直面挫折,与时俱进,转变思路,探索新路。

一、问题分析——客观对待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瓶颈

(一)正确看待计算机专业“边缘化”。

随着90年代中后期计算技术的加速革新、计算机产品的大幅度降价,计算机已走进千家万户。计算机专业也由八、九十年代的热火朝天、高分竞读,到近几年的冷冷清清。计算机专业已由一个主流专业,转变为非主流专业。2011年,在一份题为“新技术,新理念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施和推广”的专题报告中就提到,在招生中,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不是学生本身不愿意选读,而是家长从就业的角度,觉得读计算机怎样也没有财会、模具、汽修专业来得实惠。

中职计算机专业面临的被冷落和忽视的现实困境,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本身的问题,但计算机专业突破瓶颈,迫在眉睫,只要找出问题,找准方向,重新定位,在计算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计算机专业前途可待。

(二)合理定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些学者认为,中职无法搞好计算机专业。一是因为中职层次的学生无法学好跨学科的知识;二是因为计算机已由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转变为其它学科使用的“工具”。

关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不能跨学科学习,传统的学科观认为,要先学好基础知识,再学习其应用,而现在职教改革正是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观”。按照传统的“基础观”,中职学生应该什么也学不好,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跨学科”知识,通常不要求学生学得非常深入,例如,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领域中,往往不要求学生对美术有多么高深的造诣,因为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更需要员工有熟练的使用工具的本领、较强的制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于计算机“工具说”,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已不只是计算机专业的专属工具,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工具,而且计算机专业比其它任何专业都需要这个工具。这就好比剪刀是发型师最重要的工具,但它也是普通大众的工具。对于中职层次的学生来说,正因为计算机的确是一种工具,所以我们无法要求学生去钻研“纯粹”的理论性强的、科学性强的研究性问题。中职计算机教学有一个基本的定位,那就是培养熟练使用工具的技术工人,而不是研究型学者。

二、问题破解——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方向

在2010年12月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中已提出: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中国教育进入一个全面提高质量的新的历史阶段,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人的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鲁昕直接领导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新版修订工作,修订后的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相关专业共有11个,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三个传统专业,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速录、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八个新增专业。

2011年,我校巧抓机遇,根据市政府“十二五”期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重点在大区域中打造“两区两城”的战略定位,结合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在校生逐年萎缩的困境,合理定位、整合资源,制定了以计算机平面设计为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为相关专业群的专业设置调整方案,明确了培养适应区域行业需求人才的专业目标。

三、探索新路——建设以平面设计专业为重点的计算机专业群

(一)以市场为依托,更新课程设置,深入课程改革。

近两年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多渠道了解市场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制作、印前排版方向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结合企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见表2),制定合理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实训大纲。通过调查论证,确保课程设置贴近岗位实际,对接职业标准,同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确保课程改革遵循坚持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的基本原则,并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表1平面设计人员岗位能力考核

(二)以能力为本位,开展培训学习,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湛的技术,才能够培养出能力出众的学生。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了改变专业教师经常忙于教学和管理,对专业技能安于现状心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选送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各类设计课程培训班,安排专业教师到设计公司脱产学习,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多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工作积极性。201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省《工业产品设计项目》比赛获得三等奖,实现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得奖项的历史性突破;201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参加《全国中职美育课“创新杯”教学比赛》喜获一等奖,参加市首届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网页制作员》项目获得二等奖……比赛的可喜成绩让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突破发展瓶颈信心倍增。

(三)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顶岗实习为核心,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与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相比,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与此同时每年却有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不对接,传统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无法胜任企业岗位工作。

采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参与企业生产与管理,在企业文化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为摆脱困境,在学校领导及教研室、教务处、就业办多个部门的协助下,专业科教师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先后与三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初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目前的合作情况来看,设计专业的优秀毕业生100%对口就业,学生满意度高。

(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对越来越多厌学的、将计算机当“玩具”而不是“工具”的问题学生,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已诸多“不合时宜”。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已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学模式,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模式,这对教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两年,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德国的行动导向法、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以及英特尔未来教育专题课程——基于项目的学习。这些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让原本乏味无趣的课堂变得生动而快乐,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市级优质课例比赛、校级教学设计比赛、组内教学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有效促进专业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

(五)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双管齐下,保证就业质量。

就业问题是中职教育发展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是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过去学校推荐就业工作是就业办负责,负责推荐就业的教师对学生个体缺乏了解,仅仅是推荐就业岗位,就业率达标了,就业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近年来,我校推荐就业工作也力行改革,改单一的就业办负责为专业科和就业办共同负责,双管齐下。就业办主要负责就业市场的开拓,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专业科教师负责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特点、结合工作岗位标准给学生一对一的岗前指导和培训,并提供相关数据、就业方向、岗位要求给就业办,确保了就业质量(见表3)。

表3学校近三年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对比

学校能巧抓机遇,乘势而上,多项举措建设以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为重点的计算机专业群,把握时代脉搏,合理定位,努力开拓,为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m].2010.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现状;教学改革;创新

虽然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普及,并在中职学校增设了有关计算机的专业。但是计算机在信息时代中的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了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发展,并且社会对计算机需求性产生差距。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属于职业、劳动技术的双重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为了专业性就业而作出的培养,使其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在教育发展的新背景下,其教学质量以及培养目标都存在相对的滞后性,其教学改革工作迫在眉睫,通过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分析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在设置上不具合理性。在现今许多的中职学校中,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上其内容的设置不具合理性体现在:办公软件的基础应用、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些内容的设置在理论层面上主要针对文科专业生;而C语言等基础课程主要针对于理科专业生所设置。综合其内容设置的分析,无法同步实现教学与素质综合培养的目标。因此,该教学内容在设置上体现了许多的不合理性,进而影响素质培养工作的落实,也间接导致该专业学生丧失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利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二)学生整体操作能力不平衡。中职学校实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目前学生在操作能力方面表现不平衡的现状。因此,这对教学目标工作的落实形成较高的难度。面对教学水平出现的差异性,导致学生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掌握程度存在不足,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专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有限,加之区域教育的差异,致使现今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专业问题。例如:在利用计算机落实综合测评中,体现了学生操作计算机能力强弱差距,无法熟练掌握基础的应用本领,进而影响了中职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水平。

二、研究中职学校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方法。要想在中职学校中改变教育的实际现状,就需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在依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选用灵活性较大的方法落实教学。例如:计算机在中职学校教学中运用现今使用最广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运用多媒体设施,教师实现边讲边操作,学生实现边听边看操作,进而在各方面达到协调、统一的学习,有利于强化教学与学习的综合效果。与此同时,利用构建网络平台的方式,完善学校的教育设施,促进教师实现网络教学,并加强教师、学生的交流。使学生遇到计算机专业问题及时与教师展开交流与互动,提高解决问题与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二)结合实际开设软件课程。基于现今计算机的进步,其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应与计算机的进步展开同步教学,通过开设软件课程紧随计算机更新的步伐。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异同性,它的基础理论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教学必须注重实践以及应用,只有开设软件课程,才能增强学生专业的水平。以便在培养过程中指引学生发展方向,进而展现开设软件课程的教学意义。在实现教学内容同步的同时,促进素质培养工作的落实。

三、总结

如今的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其对信息时展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其教育虽然存在一些现状,但是通过转变教学的方法与结合实际增设软件课程,进而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以提升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提升中职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作用。

作者:弥婷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5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校的教育目的是围绕经济性、社会性、岗位性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能力,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同,其学习标准简单而又严格,学懂只是第一步,会用才是最终目的,会用要求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以任课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为按期完成课程进度,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实现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初衷,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新时期,新的发展背景下,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功能,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中心。

2.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这要求中职校教育必须实现岗位与技能的对接,也就是中职校教育要按照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培养对口人才,岗位需求具体表现为岗位工作能力、岗位转移能力、就业能力,其中的岗位工作能力就是中职校教育的培养重点,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岗位工作能力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要改革变化,以适应发展需求,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真实的课堂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拥有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任课教师需要做好的就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任务情境,所设任务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用探索任务解决的方法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求与岗位工作相关,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是任务驱动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具体任务设计有如下实例:例一,wor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班级课程表或者自我介绍发言稿;例二,excel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编排班级成绩汇总表并统计出成绩分布图;例三,网页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有特色的个人主页;例四,autoCa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绘制自己熟悉的建筑平面图与平面布置图。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任务情境的设计要逐步衔接岗位模拟操作,实现中职校教育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真正接轨。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也不可缺少;教学任务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宜实不宜虚;任务驱动教学不能完全丢掉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应贯穿于实践教学。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进入特定教学情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关案例操作,使用表格、文字、网页制作、图像等应用软件,充实案例内容,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的成功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案例内容不仅要包括文稿、图表、网页等媒体形式,还要包括案例的制作步骤与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说明,缺一不可,教学案例设计要有实践性、典型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案例讨论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任课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探讨思考结论,概括不同的分析结果与解决办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按照讨论的解决方法操作完案例之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案例解决的方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创新,指明方案中的欠缺与不足,让学生完整掌握案例教学中的技能和知识。

3.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校教育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师资队伍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系统,差不多都是学历教育下的产物,适应不了现阶段中职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能力短缺的矛盾在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群体中尤其明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为岗位工作服务的,其开设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操作技能,中职校计算机教师可能缺少计算机课程对口岗位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比如室内艺术设计岗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以体现设计理念与设计效果,如果缺少室内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单纯从计算机应用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那么其教学结果就是隔靴挠痒;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而这些新技术从产生到进入教学视野,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仅仅依靠任课教师的自我知识更新,那么就会造成计算机操作教学上的滞后性,中职校教育就跟不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步伐,抛开这一点不讨论,依靠自我知识更新也存在问题,一是占用任课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另外更新的效果还得不到保证。为切实解决师资队伍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中职校首先要探讨计算机任课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和整体规划,目前较为可行的策略是培训和引进双管齐下,强化"双师型"计算机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满足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学发展需求。具体操作是,通过优惠政策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以吸引一批"双师型"人才,或外聘技能型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减少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开支;派送有条件的计算机任课教师进修培训或参与企业操作实践,通过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来建设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4.提高教学水平

中职校由于其培训学校的性质,与公办学校比,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也不是很齐全完备,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尚没有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扩散,开始出现盲目扩招现象,这样一来,前面的基础硬伤就渐渐束缚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中职校学生扩招的最大限制,实训设备的转型和升级节奏慢、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慢都大大影响了中职校培训教育正常水平的发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如何应招才能有效提高中职校扩招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要求所有中职校建立各自培训专业全套实训基地,既是一种巨大浪费,也不符合我国的经济状态,中职校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加强建设的不可行性,而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也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必须创新思维走新路,其中,内部资源整合与开展校企合作是很值得借鉴的好办法新路子。

(1)内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整合要求不只是简单重组现有计算机教学设备,而是优化配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教学利用的教育资源,要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操作思路是将计算机教育资源的日常维护巧妙地添加整合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如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学校网站的日常维护添加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等,这样既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实训场地,又节省了日常维护开支。内部资源整合也可将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课程教学添加整合起来,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的培养教育。

(2)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实践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中职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可以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完美接轨,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去向,"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佳体现,这一合作模式以双赢为目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说是对学校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5.变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选用合适的考试办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考试一般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传统考试办法会将中职校学生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这就违背了中职校教育的初衷。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应以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考查重点,具体考试形式可以是笔试加机试,且加大机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操作能力,可适当布置类似课程内容的作业任务,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任务,如程序设计课程可布置学生编制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程序操作课程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制作(或设计)作品,以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竞赛内容的中英文录入、文字编辑排版、程序设计、网页制作、3DS动画设计、auto-CaD辅助设计等各类比赛也可以是作业任务的形式,平时成绩的评定就依据作业任务的表现评分。

参考文献:

[1]陈小军.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项蕾.谈一谈职校《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J].内江科技,2011(09)

[3]吴金桁.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1(12)

[4]杨浩.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10(32)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问题与策略

在互联网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的能力、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教育目标,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解决好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实现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中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很多中职院校认识到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大量需求这一社会现象,所以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同时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和发展,培养了大量计算机的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下面,笔者主要介绍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由于部分中职院校的师资水平和师资力量有限,所聘用的教师又缺乏创新和进去的精神。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课堂上,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师生间彼此隔阂加深。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会形成恶劣的影响。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低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它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从而产生新技术,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动态,明白当今社会互联网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实际的中职教师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使用教材比较陈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忽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重视。在课程的安排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中过分注重计算机知识理论的学习,忽视了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只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教导,忽视了方法和计算机编程的学习。很多的中职院校在授课中,只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性软件的应用,如eXCeL、woRD等软件的使用,没有进行深层次地学习和教导,最终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不一致,毕业以后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三)教学手段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但是我国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设备比较落后,大多是已经淘汰的计算机类型,教学设备比较落后,教室的多媒体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所需要色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这样的实际情况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时间过多,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课程比较少,导致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设置不匹配,课程体系不健全。此外,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可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为了保持上课的进度或,导致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减少,或者教师过分注重专业实习课程,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导。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进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构建主义理论中的“任务驱动法”,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教师在计算机实践的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流程和技能,然后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分组,提出计算机操作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进行研究和思考,自己进行实践和学习,最后通过竞赛的形式,检验每组的实践结果。为了保证学生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与社会接轨,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情况,向学生进行传达和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素养、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等,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教导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不仅是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使计算机理论学习与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课程能够达到均衡,不能过分注重一方面,要知道这都是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课程。

(三)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

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变学校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通过更新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从而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二是要完善学校教学的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职院校可以寻求多方面的帮助,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及时淘汰落后的教学设备,购进先进的计算机教学设备。教师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学习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世界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中职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会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唐桅.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J].大江周刊(论坛),2013(7):235.

[2]孔线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策略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5):95-96.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7

关键词:技能大赛新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双师型

职业学校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力保障;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技能大赛不仅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催化剂,而且是各职业院校展示职业教育成果的平台,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快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训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工学结合,通过来源于实际的项目进行教学,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技能大赛成绩更成为检验一个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摆在指导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我校的中药、护理专业在近几年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笔者在对获奖的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类项目的实际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一些看法。

一、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由于技能大赛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选题及考核方式符合岗位设置要求,传达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要提高技能大赛成绩,学校必须根据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制定教学项目和课程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标准,使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为依归,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训练学生的高技能,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探索与普通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探索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理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和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育情景,通过理论与来源于实际的项目结合教学满足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可以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教学为载体,将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结合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和职业标准开展教学,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手段,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软件、硬件)

“工欲善其事,必利其器”。为了使实训教学和技能大赛项目要求相结合,学校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实训条件,通过参观、观摩、借鉴优秀学校的实训条件的建设方案,加大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力度,购置设备,对现有的实验实训装备进行升级改造。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培养选手。

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类项目设置了网络组建与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CaD技术、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动画制作技术、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七个项目。就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而言,需要购置由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提供的各类路由器、交换机。有了相应的实训设备,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比以前肯定有较大增强。而有了优越的实训条件,学生训练得多了,当然能取得好的成绩。一旦在市级、省级、部级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也会获得上级的奖励,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整体实验实训设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教师得以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通过大赛这个窗口,指导教师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双师型”素养与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格局。

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学生的比赛成绩往往反映了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学校的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是其指导老师的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较量。计算机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学生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为了备战省市计算机技能大赛,我校制定了计算机师资引进和培养政策,“请进来、走出去”,请计算机公司中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计算机工程师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在我校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中选拔德能兼备的教师到公司实习,熟悉计算机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同时,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师职业技能比赛”和“名师工程”,多方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满足计算机技能实践的师资需求。

四、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首先,通过计算机技能大赛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以生为本的职教理念。学生报名参加计算机技能大赛的训练非常踊跃,鉴于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在技能大赛别强调操作技巧,有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比赛能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整体实训操作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技能大赛能为高职学院中有计算机特长的学生提供便利的训练条件。

其次,计算机技能大赛能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计算机技能大赛中众多的比赛项目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一方面要求技能指导老师因材施教,根据参赛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参赛学生通过大赛不仅能提高计算机专业水平,更能使其心理素质在大赛中得到锻炼,提高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经过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洗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卿.高职院校举办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与职业,2009(29):180-182.

[2]程少慧,郭文星.从大赛经历看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3-25.

[3]李文,高健.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发.职业时空,2010(4):48-49.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8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竞争核心集中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计算机各专业稳步的发展,这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内涵建设,才能全面提高办学质量,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实现长期发展的宏伟目标。

[

关键词]师资队伍培养

[作者简介]高冬梅(1977-),女,河北保定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教学;陈利科(1980一),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及多媒体教学。(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2-0079-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竞争核心集中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计算机各专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拥有专业技术过硬、职业技能较高的优秀师资团队。计算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提高整体素质、优化层次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计算机教师各尽所能、各展其长,积极学习企业技术工程师的实践技术与教学模式,进行学术研究、竞赛指导、技术开发、创新实验、社会服务。要积极引进技术过硬的企业工程师、学术研究人与校内教师整合成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来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若想长期发展,必须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师资团队,这是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计算机专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更新专业建设理念,加强专业师资内涵建设,才能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水平和质量。制订切实可行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计算机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任务。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专业的优秀师资队伍能够进行传、帮、带,让青年教师在专业学术研究和教学上有所创新,培养出计算机各个领域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二、加强师德内涵建设

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竞争的核心力量,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特色办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计算机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标准。师德建设应放在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也是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基础核心,把计算机师德建设纳入到计算机专业长远发展的长期规划中,有目的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重点在培养计算机创新能力、探索科研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能力,提高计算机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计算机师德建设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师资的好坏涉及计算机专业建设的长期发展,考核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师德。有教师在校外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中,业务上不能做到精益求精。这就需要我们严格制定规范的师德保障制度,让教师在各方面利益上得到保障,让教师把所有的精力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同时要解决较高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社会急需、学院亟待发展的学科人才缺少问题。这是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这是关系到学校计算机各专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

在计算机教师管理机制上,各高职院校应制定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包括以教师资格认证、计算机企业认证制度为核心的用人机制,以效绩考核评估为核心的全国一体化激励约束机制,以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机制,合理、规范的人才流动和竞争机制以及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等。

三、提高教学质量建设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严谨的态度,爱岗敬业,把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同时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兼职锻炼,把从企业锻炼中学到的课本以外的知识技能融汇到教学中,以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展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扩招,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各专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培养上,追求高学历、具有高技能一线锻炼方面人才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地被忽略,在深入计算机教学研究上,部分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育教学。对学生大讲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环节,有的学生在一个学期结束,还很难独立完成一个项目。这就体现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欠缺。高职院校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计算机各学科带头人的主导作用。以计算机专业建设为主导,根据计算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明确计算机各专业建设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做好计算机师资引进与培养工作。同时在计算机教学技能考核方面要注重对教师的计算机各专业基本技能的培训、多观摩示范课、开展计算机专业研讨会。重点强调教师的教学训练(听课、评课、说课、优质课等)。以评促建、努力提高、合理安排,对青年教师进行所任计算机本专业的听课安排,掌握教学水平,制定相应的专业帮教措施;了解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施教情况;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听取全校性的观摩课和探索课,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开课供青年教师们观摩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管理者对教师要制定一些鼓励性政策,将奖励力度向一线教师倾斜,在职称评审和年终考核、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方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强调教师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制订师资培养计划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培育计算机各专业教学名师,提高计算机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

1.加强计算机各专业教师自身素质建设。组织关于各种计算机外出考察学习、计算机专业名师教学讲座、专业教学理论学习、深入企业一线实践学习、计算机教学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研究、学习的氛围,为计算机教师培训进修、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素质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计算机专业技术培养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师努力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2.做好计算机教学名师培养和选拔。着力构建计算机各专业“名师和带头人”选拔、培养和支持体系,加速培育造就在计算机专业里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教学名师和带头人3~5人。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计算机教师,作为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后备力量给予重点培养。加强计算机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考核工作,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真正发挥带头和骨干作用。

3.加强计算机各专业及省试点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网络应用师、软件开发师等以提高教师动手操作、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强化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实行教师到企业深入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与横向课题研究。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聘请一批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在计算机重点专业建设中,兼职教师承担计算机主要专业课,带动校内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校内师资队伍的成长。

4.实施各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通过加强团队专业建设,培育教师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各尽所能、各展其长,在计算机日常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竞赛指导、技术开发、创新实验、社会服务等i作中形成特色。采取措施吸引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方面校外科研学术人才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加入教学团队,提高计算机专业团队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实践;创新人才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人才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计算机人才培养有时得不到重视,适应不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导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模式仍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面对这些计算机教学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思考相应的对策。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学设备落后。现在的一些中职学校仍然在使用旧式系统,如windows2000系统,系统软件没有及时更新换代,说明学校根本不重视计算机设备的更新。落后的设备,使得一些新版本的pS软件、网站设计软件、程序设计软件无法安装。这样一来,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还有,学校教学环境有时也制约学生的发展。可能学校招生过多,又因学生要大量实践上机操作,计算机教室明显不足,再加上机房开放时间有限制,一个教师要同时教多个班的计算机课,导致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每天都有机会上机操作。这样便限制了学生的上机空间,因而耽误了学习的进度。

(2)学生技能水平低下。中职学校招进的学生知识水平各不相同,有的是高中生,有的是初中生,这些新生入学的水平相差甚大。学生家庭环境不一样也会造成水平差距,像城市的学生上小学就学过这课程,自然对计算机有相应了解,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基本没接触过计算机。学生水平起点不同,对以后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不管水平高低,真正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少之又少,有的只会进行一些简单操作,比如上网聊天、看视频、网购、打游戏等。有些学生对游戏很了解,而对计算机常见应用软件一窍不通。所以说,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太薄弱,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比较吃力,教师不得不放慢教学节奏,从而影响课程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3)教学模式重视理论,动手实践环节欠缺。计算机课程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发现中职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存在欠缺,有些中职学校仍然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学生们对一些知识点虽然已经记下来,但那也只是纸上谈兵,要是真操作起来将是一头雾水,老师又要重讲。就算讲得再清楚,学生得不到实践也不会有明显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能运用知识实践操作,必须重新规划教学模式,不可忽视动手实践操作对学生的重要性。计算机教学实践性很强,光靠对书本内容的讲解是不够的,需要教师扩展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深层次讲解,进行大量的实践动手操作和练习。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问题的对策与改进

(1)更新教学设备。在计算机硬件方面,作为学校应加大资源的投入,将原有的旧系统旧设备全部进行更新换代,保证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确保学生能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另外,为了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对计算机的软件也要适当优化升级。建立校园网络有利于学生间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训练。同时学校应极力增加计算机的数量,放宽上机时间。比如放学的课后时间,可以让学生任意操作电脑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便有足够时间复习所学知识,还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又不怕影响学习进度,为后继课程及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计算机知识教育、技能培养。根据学生入学时的水平等级进行分班:一班和二班。一班,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并处理计算机软件、硬件问题的同学;二班,由不懂计算机的同学和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同学组合在一起。针对二班同学,教师要尽心辅导,每天多布置两三道题,有效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弥补弱项。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计算机技能加强班的方式,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光学基本知识还不够,为了以后事业的发展,更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职业技能为中心,学会组装计算机、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信息处理、网站设计、图像编辑、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等技术,培养多功能复合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上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3)重视实践操作教学。课本内容知识是基础,实践操作才是真理。面对计算机教学,学校应该更注重实践操作教学模式,它也是将学生自己的疑问通过实践操作转为自己掌握技术的唯一途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在实践中熟练。教师在讲重点时,注意用多媒体演练计算机操作的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注重扩展自身知识,更新教学内容

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计算机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展,教师的知识水平也要随之提高,与时俱进。学校要注意扩充中职教育在计算机方面的师资力量,因为有许多不同专业课程,教师要实现一对一指导教学,一个教师负责一门学科。这样一来,教师们就能专心进行具体专业内容教学。知识更新太快,如果计算机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很容易被淘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入现代技术内容,把旧内容删除掉,把新内容补上,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结束语:通过本文分析可以清楚了解到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为了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在教育模式上要注意改善,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加强技能培养,同时所有的计算机设备要及时更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燕玲.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考

试周刊,2009(33).

[2]张子胜.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华章,2010(9).

[3]王颖.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研究――以长海县职业

职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教学

与普通教育相比,中职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在中职学校中进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但是在中职学校推进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调整改进。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很多中职学校都有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课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学校对计算机设备投入不足,学生实践的机会少。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地上机操作各种办公软件,提高计算机的使用熟练度。但是由于有的中职学校在资金缺乏,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的采购和更新,导致学校的计算机设备缺乏、设备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无法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

2.计算机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课程,涉及了诸多计算机知识内容,只有对课程进行系统性设置,才能保证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教学质量。但是在一些中职学校中缺乏对课程的合理设置,有的学校课程设置单一,很难对该课程进行系统性教学。

3.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就业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自动办公软件的层出不穷,需要学校及时对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但是部分中职学校仍采用的多年前的教材,学生很少接触到最前沿的办公自动化技术,虽然学生学过的知识很多,但是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这对办公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设了办公自动化专业,导致对办公自动化专业的教师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但是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数量有限,这就导致部分学校所聘用的教师存在专业素养不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既无法系统性的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也存在问题。有的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影响教学效果。在部分中职学校中,由于有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差,无法充分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还有就是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计算机还没普及,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上手较慢,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的诸多问题对中职学校办公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保证中职办公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水平的建议

1.加大对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投入,为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提供硬件保证。中职学校要提高对计算机设备的采购预算,采购一些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设备,及时对教学软件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操作设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教学的效果。

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通过系统性的课程教学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在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时,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课程的教学,又要设置重点课程进行重点教学;既要保证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又要保证各个课程的相关性;既要保证课程的专业性,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程实际操作机会。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系统性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使教学内容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协调,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中职学校要根据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对教材与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使教学内容跟上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步伐,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技术,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的教学者,教师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课程的效果。因此学校应当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一批实践操作能力强,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教师;同时教师要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教学,积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前沿知识;在教学模式方面,要注意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5.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办公自动化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新的知识。因此学校应当提高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更要注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随着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专业,计算机办公自动化专业的热度也在不断下降,对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要根据现有的教学状况,及时改进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国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