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十篇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十篇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10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1

教育的艺术就是“等”的艺术,处于特殊阶段的孩子,其身心发展拥有自己的规律。只有认识并尊重其发展规律,细心观察、耐心等待,才可培养出理想的人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家长错判孩子行为,并为此伤心苦恼。误判一:反复出错一定是“品性不好”。出错是孩子的特权——孩子由于身心发展处于特殊阶段,大脑形成“长时记忆”需要多次强化,常常出现“问题反复”。对此正常现象,切不可过激贴上“品性不好”的标签,此时需要“心如大海一样宽广,默默守候耐心等待”。误判二:好孩子偶尔出错是变坏了。是孩子都会出错的,好孩子出错时,他们的自责意识更强,家长只需和孩子友善地交流并帮助其分析出错原因即可,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误判三:贪玩的孩子没出息。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智力发展的必须。为此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1)家长的认识问题,聪明的家长和孩子“玩在一起”;(2)玩什么的问题,不同年龄段须有不同的玩耍内容;(3)怎么玩的问题,智慧的家长让孩子玩出成长。误判四:孩子间的冲突必须家长调节。孩子解决冲突的过程,也是培养其分析能力、谦虚包容的品质和养成协调人际关系意识的过程,冲突往往可以化作孩子的成长机会。面对冲突,家长需要的是旁观和适时点拨,而不是“越俎代庖”——实质是对孩子成长机会的掠夺。

二、教育方式的误差

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家庭间存在千差万别,以下几种“极端”现象不可取。误差一:只奖不惩。没有惩戒的教育,只会使新一代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体罚学生的不良后果导致目前许多教师缺位于应有的“惩戒权利”,使许多教师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对孩子实施适当惩戒;家庭若再“只奖不罚”,将使“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家长们应当奖惩分明,并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误差二:只罚不奖。这一方式违背了“激励”的原则,是另一种极端。误差三:过度金钱或物质重奖。这一方式容易误导孩子为奖而学,助长孩子产生过度的“物质欲望”。智慧的家长往往采取奖励游学、购买书籍等方式——将奖励变成新学习内容的起点。误差四:“打”字当头。迷信“黄荆棍下出好人”并常常为之,却不知这是培养“敌人”和“对手”的理想捷径,是无能的自我宣言。误差五:百般迁就溺爱。自古就有“严是爱,宽是害”“慈母多败儿”等诸多古训。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是向孩子递交的“啃老奴老申请书”。

三、优化家庭教育的对策性建议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2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1

  最近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对这位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佩服至极,崇拜至极。他的每条建议都是那样富有哲理,用心去思考他的每一条建议,很好的借鉴,并运用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之中,都是非常必要,很有价值的,下面就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提到的教师日记,这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我认为苏老提到教师写日记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倡导写教学反思。

  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懂得了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正如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从中我们可以完全看出当前倡导的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之如此重要,如此必要。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许多教师外出听课、看课的机会很多,可是几年之后,多年之后,你再去听他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还是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这里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缺乏这种学习的品质,缺乏课后反思的品质。目前存在的状况就是有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学期末统一的后补的,更为可笑的是,有的教学反思居然是课前预设的。这样哪还会有它的必要性,实用价值呢?所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和叶澜教授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更应该重视写教学反思、并且坚持写,以此促进我们的成长,以此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2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由于自己也属于需要“回去看半年书、甚至更长时间”类型的,因此今天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其中第25条“思索是件快乐的事”讲的就是写论文,读完颇受启发,不知对您是否合适。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权当分享:“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想说话,

  二是有话可说,

  三是会说话。”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四、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永不放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读着著作中每一条建议,你对自己的职业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你会因此从容地走好未来的职业之路。正像作者所说:“祝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唯一的”,“成为名师,为什么不?”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3

  最近,我有时间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感受颇深。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3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比较被动的。他们往往按照老师和父母的安排进行学习。父母要尽量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争取积极主动,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主自发性,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主自发,就要引导孩子看清自己需要做什么,然后主动地去做。尤其是在现在的教育形式下,更需要孩子主动分析自己的状况,自主安捧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建议二:让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孩子不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孩子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

建议三:教给孩子有效地预习

预习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高效率的预习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方法,也是孩子应该拥有的学习能力。一般来讲,因为老师讲的内容孩子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听课时会更加轻松。

父母要教给孩子正确地安排预习时间,做好课前预习,阶段性预习,学期预习:教育孩子在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充分调动各类感官,积极地进行预习:父母还要经常检查孩子的预习效果。如果孩子做得好,就要给予表扬,发现孩子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建议四:教育孩子重视课堂学习

课堂效率会直接影响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高低的重要因素。孩子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也大都是在课堂上获得的。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也和课堂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要让孩子在课堂上理清听课思路,敢于提问,紧跟老师的思路走,从而提高孩子的课堂学习效率,以达到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目的,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

父母要让孩子为课堂45分钟做好物质、知识、心理上的准备:培养孩子专心听课的能力,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向课堂每一分钟要效率:父母还要鼓励孩子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分子:做好课堂笔记等。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建议五:要让孩子注意知识的巩固

复习是孩子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巩固知识的基本手段。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4

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有其特点和独特作用,不能相互代替;同时,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来说,这三者又都有局限性。因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家校实现教育同步

孩子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综合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家长多参加家长会

家长会的主要内容一般是由学校校长或班主任老师通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向家长提出教育子女的建议和要求,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意见。家长能更全面直接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家长参加这样的会议后,教育孩子就会更有针对性,教育时也能更有说服力。

2.老师多家访

老师家访是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情况,具体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的一种配合行为,是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经常联系的主要方式。家访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对家庭教育提出建议,家长要和老师共同研究,努力做到思想统一,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二、积极参与,共享教育资源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孩子自觉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并在不断亲历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对他人、对生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不断寻求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变得更独立,更善于思考,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心都会随之增强。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孩子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家长要充分认识社会教育对孩子发展的意义,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支持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孩子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5

关键词:家长会家庭教育班主任工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长会作为学校、家长共同寻找对孩子实施正确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平台,越来越被学校、教师和家长重视,所以召开家长会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家长会”应该怎么开,才能达到我们都想要的效果呢?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不要把家长会开成成绩报告会

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在一个学期的中期考后召开家长会,所以有的老师开家长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汇报学生的学习成绩,于是在家长会上,便不惜运用多半时间,来向家长宣读每个学生本次考分、上次考分、进步幅度和其在班内同学中所排的名次等。这样全班几十名学生,少说也得半个多小时。殊不知家长们只需不到10秒的时间就知道自己孩子的几项分数,至于其他,他们不想也无法听明白,这样就浪费了大家的时间,严重打击了家长们出席家长会的积极性。我觉得,成绩是要汇报的,主要说一下班级的总体成绩,表扬一下表现好的同学,树立班级的榜样,至于每个学生的成绩,我们可以把成绩单发到每个家长的手上,这样就简单明了。

二、不要把家长会开成表扬会

现在社会上一直在谈论“赏识”教育,学校也一直强调老师要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学生,所以每到家长会,学校也一再强调,让班主任多表扬学生,于是有的老师就把家长会开成了表扬会,想着法子把学生表扬个遍,一个家长会下来,家长没听到多少实质的东西。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也有它的弊端,太多的表扬,已经使我们的孩子站在了高高的云端,以为自己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受不得半点的委屈和挫折。那是不是就不表扬了?不是的,适度的表扬是必要的,学生们做得好,有进步的,都可以表扬,但不要挖空心思去找学生的闪光点,而且有些表扬,不一定非要在家长会上说。

三、不要把家长会开成家庭教育埋怨会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等都会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长会上,如果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性格不好都归咎于家长的失职,甚至埋怨家庭辅导跟不上了,家庭环境有问题了,家长素质需提高了,等等,致使家长不敢去开家长会,就容易造成师生感情的对立。其实关于家庭教育方面,老师也没有太多经验可谈,有些老师甚至还没有为人父母,我们只能从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给家长一些建议,也可以从一些报刊杂志或媒体列举有关事例,使家长受到启发。

四、家长会要具有计划性

初中阶段的三个学年,作为班主任,要有一个较为长远的教育计划,每学年的家长会都以什么为主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有个通盘的打算。我自己是这样计划的:

初一阶段,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各方面都比较有依赖性,又是第一次远离了父母,所以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方面我提出了“习惯”这个主题,让学生知道“好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财富,正如人们所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

初二学年,也是初中阶段最麻烦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第二个断奶期”,学生比较叛逆,有了自己的主见,对父母不再言听计从,甚至开始顶撞父母了,一再强调与父母有代沟,父母对他们不理解,等等。针对学生的这些状况,我提出了“感恩”这个主题,从“你了解父母吗”,“真爱无价”,“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怎样与父母交流”,“走近父母的方法”等几方面去作了探讨,让学生和父母间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初三学年,面临升中考,学生第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提出了“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和“理想”这两个主题,就是想要学生知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是家庭、社会需要、国家富强的问题,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发进取,刻苦学习,以便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

五、家长会要有研讨性和互动性

家长会是学校、家长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对孩子实施正确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所以家长会就应该变教师一言堂式为研讨交流式,也让家长说一说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说一说家长在家里通常采取什么方式教育孩子,从而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和家长,并由此明确下一步班集体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手段,开展什么样的班队活动等。通过交流,双方便在教育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教育合力。

六、召开分层家长会

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特点千差万别,反映在教育子女的指导思想、方法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家长会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长,多层次进行,有的放矢。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可进行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交流与探讨;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可进行教育科学常识培训,从有关事例入手,使家长受到启发。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看重,有的家长很清楚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更看重孩子品质的养成,分层召开家长会,使每个学生和家长都能在家长会上有所言、有所悟、有所得。

七、家长会必须有反馈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6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德育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一切有效运行人才必须在年轻一辈中选出,青少年担负着传承优良传统、把我们国家发扬光大的重大任务。可以说没有青少年就等于国家没有未来。而青少年时期又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现今我们青少年的犯罪率之高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2009年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部门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摸底排查专项行动”。这次的摸底排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又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达25万人,其中有16万人在18岁至25岁之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闲散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等人群,总体上犯罪率和权益受侵害率比较高,特别是在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外来流动青少年犯罪占80%左右。

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除了有学校、社会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的。报告也显示闲散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等人群,总体上犯罪率和权益受侵害率比较高。如何加强和改进家庭道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父母应首先应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德育

我国历来注重人才的道德品质。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人单位不仅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意识到人才品德的重要性。他们的用人原则是:宁愿用一个品德好、对企业忠诚、有职业道德而能力略低的人才,而不愿冒风险用一个专业才能很高但品德有问题的人。

最近,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他还指出:“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书记这里提出的“融入”、“践行”两个新词,进一步强调了品德这一精神人力资本的极端重要性,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用人标准的新思维。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道德更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曾做过全国调查,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孩子最重要,但在一系列选择性题目中,家长们的回答显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没有德育。家长们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家长普遍认为道德不用教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懂,而智育是关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关于思想和行动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做过形象而又深刻的阐述:“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①

所以要重视家庭德育首先家长应在思想上认同并重视德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思想上重视道德教育,才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

2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所谓和谐家庭,就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是民主平等、学习求知、创业致富、道德高尚、环保节约的理想追求。②

和谐家庭和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没有必要的联系,和谐家庭应该是有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共同价值(下转第186页)(上接第151页)观,一个进取、互信、互爱、团结、和睦的家庭会保持有亲切、友爱、信任、民主、欢乐的家庭氛围。而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孩子在这样一个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就会得以健康成长。而从小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将更习惯于以争吵或者暴力来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难题。

对监狱中的囚犯做的调查表明,大多数暴力犯罪者都是在具有暴力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一对美国夫妇曾将500名犯罪青少年与500名非犯罪青少年进行比较,发现犯罪青少年大多来自不和睦家庭,而这些非犯罪青少年大多来自和睦家庭。作为父母,应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健康、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3父母应注重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特别是在孩子早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最早。最开始,孩子是以父母的言行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榜样。所以,作为父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好的榜样。但是,做孩子的榜样并不是说父母一定要是个完美无缺的人,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将成为孩子本性的一部分的,是你的整体行为模式,而不是偶尔的失误。”③

一位博学的主教说:“我们带有人类的弱点但仍能够使我们孩子们的好榜样。他们需要看到的不是某个完美无瑕的人,而是不断努力奋进的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必把自己塑造成神,家长是人,是人都会犯错,但犯错了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犯错的后果。

4鼓励孩子进行道德思考

教育孩子进行道德思考,首先应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就一些时事政治、道德两难问题进行家庭辩论,即使有时候孩子的意见并不合理或者家长不赞同,但是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观点,保持孩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和孩子进行家庭辩论时,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提前做决定”,可以帮助孩子想象未来可能碰到的一些充满诱惑的很难做决定的状况。由于孩子提前做了决定,当他处于棘手的处境时,能够更轻松自如地正当处理碰到的这些问题。

加利福利亚州对一千名大专院校学生做了一项研究,调查了他们的道德推理能力和早年受到的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那些在道德推理方面得分较高的学生都来自鼓励对有争议的话题进行开放式讨论的家庭。所以,多和孩子进行家庭辩论,培养孩子多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孩子进行道德思考的能力。

总之,家长应重视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培养,如果良好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孩子本性的一部分,那么在面对其他价值观时他会觉得不可思议,当面对一些棘手选择或者外界不好的诱惑时,他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1.23:202.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7

最近,我们这里就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就是留守儿童的管护教育等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孩子们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是很多家庭特别是幼儿园面临的很严峻的问题。

一个孩子是否有健全的、健康的品格就在于幼儿园是否给予了这个孩子正确的教育。如此说来,幼儿园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它关乎一个孩子是否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当前,我们通化县第一幼儿园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占了学生人数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而他们又是最难管理和教育的。但他们毕竟是学生,幼儿园就有责任关心和教育好他们。

那么,幼儿园怎样才能管护和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呢?根据幼儿园这几年的做法,这里简单谈谈我们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幼儿园要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幼儿园整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端正办园思想,明确认识到幼儿园的一切工作是为了每一个孩子,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要经常地教育老师树立无私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把管护和教育好每个孩子当做自己最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不仅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幼儿园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幼儿园要把教育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对教师的工作业绩的考核当中去。幼儿园还要引导老师把关心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上升到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教育好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挽救几个孩子,更主要的是为将来的社会排除不安定的隐患。教师要把教育好每一个留守儿童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园在制订工作计划时,要多考虑留守儿童,尽量多安排一些生动活泼的有意义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充分享受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检查和约束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管护教育。一旦发现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管护教育存在问题,要及时批评指正,立即改正,确保每个留守孩子都能真正享受到公平的管护教育。对于那些责任心不强,歧视留守儿童的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教师要调离教育教学第一线。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恪守原则,尽职尽责,敢于担责,发现问题,绝不手软。在上述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都请家长代表来参与其中,家长代表可以开诚布公地说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只要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正确的、适用的,我们幼儿园都积极采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启蒙阶段,幼儿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幼儿教育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关注。然而我国当前阶段,幼儿园教育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孩子的身心发展。以下本文结合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以期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幼儿的受挫能力低

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是一切事情都唯孩子独尊,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许多小朋友在幼儿园内做集体游戏时往往表现出不敢接受失败,或者一点失败就会低头离开或者选择别的游戏。这种现象对孩子的受挫能力影响很大,不但不能让其战胜失败,而且连正常面对失败的勇气都没有,非常的不合理。

2.幼儿的自控能力有限,抢东西的现象严重

对于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明抢或者边商量边抢,这主要是因为家长经常对孩子拿东西后进行身体教育所至。这样不但约束了孩子玩东西的思维,也起到了教育不当的结果。限制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道德意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正常的交往技巧和行为规范。

3.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许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过早的让幼儿承受符号学习的负担,学习竞争等压力必定会给许多孩子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此外,一些幼儿园仍然存在着课程知识细化的问题,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单一化。对一个问题经常是从一个渠道达到一个结果,而没有启发孩子从各个渠道,运用各个方法去达到多种结果。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教师本身不知道这些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而盲目的教导孩子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实际上,对幼儿教育来说,没有任何方法是错的,只要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思考就是正确的。

4.家长和教师之家沟通不够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大多是家长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交给老师,然后老师则按照本身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学,放学后则是简单和家长描述当天的表现和成绩。没有能够做到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合理沟通,没有对孩子应有的潜能进行开发和培养。

二、对当前幼儿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赏识、挫折教育相结合的策略和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对幼儿的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并行,这样既有利于增进孩子的自信心又能激发其主动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延迟满足,则是指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先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则会在遇到压力时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培养一个人的这方面的能力必须从幼儿教育开始。此外还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挫折磨练活动,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从而丰富孩子的挫折经验,提高其战胜挫折的能力。

2.对孩子开展一些道德教育的课程

当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时,则应该对孩子说明白,别人的东西如果要动就先争得别人同意,如果人家不同意就不能动。如果你实在太想要这个玩具,可以用你手里的玩具跟他交换等等!其实这个过程是一个孩子学习社交的一个过程。让孩子学习用成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他学会感受对方的感受,激发他尊重别人,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个也要求家长们平时一定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才行。比如,取得孩子同意才动孩子的东西等等。

3.建立弹性课程策略

富于弹性的课程对幼儿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包含各种成分的课程,按照儿童不同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而且可以适应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儿童,使其多方面的去接触,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和转变,最终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三、结论

本文主要是对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幼儿教育中赏识、挫折教育相结合的策略和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开展一些道德教育的课程,建立弹性课程策略,建立家长学校合作策略,办理特色幼儿园教育,重视中文教育等几点建议。希望可以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9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及八年级全体师生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也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们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更大的关心和帮助,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各位家长,八年级在初中三年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抓住了八年级,就抓住了孩子初中学生生活的牛鼻子。对于八年级同学来说,他们已经进入初中一年多了,已经熟悉了初中生活,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失去了对初中生活的好奇与向往,同时又处于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的青春发育期。他们独立性增强,遇到什么事,不愿主动向家长和老师请教,常常希望自主处理一些事务,但又往往处理不好;他们自尊心很强,不愿接受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逆反心理增强,嫌父母话多,管得太多,因此常有与父母顶撞的现象发生。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们可能会感到无奈或无助,甚至有更悲观的情绪。在我看来,这个阶段的孩子出现上述问题很正常,我们当年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我们需要做的是,采取恰当的家庭教育策略,给孩子适合的教育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所以,我希望大家用更大的耐心,和孩子一起成长。下面我想给大家提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要加强感情沟通。家庭教育的成败与孩子对家长的情感有很大关系,彼此感情不深,关系不好,你说的话孩子就不愿听,感情和关系不是靠说教建起来的,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慢慢培养。在饭桌上、在休闲时多和孩子说说话,了解些学校里的情况,询问孩子近来有什么困难或遇到什么麻烦,想办法为孩子解决些具体问题,这一点很重要。总之要让孩子愿意和你交谈,有对父母的亲近,有对家庭的依恋。很多事例也说明,凡是不思学习、常犯错误的孩子,都是不恋家的,不愿向家人谈心说话的人,家庭一旦失去了对孩子的吸引,家长一旦失去了对孩子的管教,那是相当可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行为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背后都是一个问题家庭。大家要抽点时间多陪陪孩子。可能有的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等等。我想的是:我们辛苦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用牺牲对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美好未来去换取一些现在看来很重要的东西,大家认为值得吗?孩子的成人成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不争气,你挣了再多的钱,他也能挥霍一空。所以,希望家长还是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多抽点时间关心孩子,少一点不必要的应酬,因为,我们最愿意得到的是孩子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质、美好的未来。这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与孩子沟通时还要讲究策略,那就是多听少说,说也要说到点子上,说到他们心里去。当然说说容易做做难,要因人而异,等一会家长们也可以多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多交流,老师们也会给你们提一些建议。对青春期的孩子有问题不要随口批评,而要多多沟通。一时解决不了的,别忙着“限期整改,强制执行”。孩子口服心不服,只能带来阳奉阴违的结果。所以只要不是紧急情况,就应该有等待的耐心。这次不行就下次,此时不听就改日再谈,当然,一定要有耐心,不可半途而废。

二是注重言传身教。成才先成人。家长们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让他成为一个对家、对国家都有用的人吗?有句话说得好,“有才有德是精品,无才有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我们的孩子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家再忙也要十分重视孩子的思想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关注孩子的为人处事,关注孩子的言行,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穿戴,关注孩子的交友,因为这些都是孩子品行的具体体现。孩子品德的变化是一个过程,往往从一些细节开始,所以,家长要做有心人。当然,对孩子最能起到教育作用的是我们的言传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老师是最贴近学生的人,我们的自我形象、道德学识、语言风格、行为习惯等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孩子常常通过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效应。家长要是能主动的、有意的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的建议篇10

【关键词】学生自身差异;“大国民教育”;学生差异化的根源;学生差异化的表象;“互动”式教育

Don'tmakethejuniorhighschoolschoolbecomeflowingaproductionline,processingplant――thejuniorhighschooldifferenceturneducationshallowXi

Zheng-yu

【abstract】alongwithinrecentyearssocietyofdevelopment,studentoneselfdifferencemorehairhighlight,juniorhighschooleducationthestagewantrealizationakindof"bigcitizeneducation",exactitudeanalysisstudent'sdifferenceturnofsource,controltheideathatstudent'sdifferenceturn,continuouslyinvestigate,with"interaction"typeeducationdevelopmentvarious"thedifferenceturn"ofnationpillarsitjust.

【Keywords】Studentoneselfdifference;"Bigcitizeneducation";thesourcethatstudent'sdifferenceturn;theideathatstudent'sdifferenceturn;"interaction"typeeducation

众所周知,每一名初中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会面临同样的困惑,就是面对着有着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甚至包括不同的小学教育基础的各式各样的学生时,觉得力不从心,因为当面对着自己的学生时,除了年龄的一致外,其他方面差异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会愈发的凸显,这其中最主要包括性格差异,行为差异,学习方法差异,集体活动中的人性差异等等。我觉得如果初中教育阶段要实现一种“大国民教育”,就是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都取得成功,就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本人只是结合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1.学生差异化产生根源的分析。

1.1社会整体环境的原因。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的,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在某种角度说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都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之大对中学生这一年龄群体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互联网,影视作品的“新新文化”就连我们有时都显得手足无措,何况这些心智都处在重要成长时期的孩子。

1.2家庭成长环境的原因。自古这一因素都是存在的,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过。由于经济就业结构的改革,现在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变化。

1.3学校教育环境的原因。由于学校现今面临的都是独生子女教育,为应对这一状况学校也进行了多方位的教育模式的尝试及变革,通过一线的教育经验,我深深体会到进入中学这一阶段,他们很多由小学带上来的某些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

1.4一些客观存在因素的原因。这里主要是指年龄阶段特有的原因。比如,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的学生在这一阶段,他的社会阅历,家庭阅历,学习阅历就决定了这一年龄特有的不稳定,可塑性大的特点,一些小事可能都对其成长有影响,而一些大的行为习惯加以好的引导,往好的方面转换又比较快,总之,我们都不能按成人的思维去推理他们。

以上是造成当今学生差异的几点基本因素原因,那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这些差异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学生差异化的表象。

2.1最突出一点是集体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差异。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客观原因,导致集体生活中意识行为能力的明显缺失,很多时候更多的“我”占据着行为准则的前列,团队集体意识淡薄,特殊的“孤独感”又使学生变得更加“自我”。

2.2自我行为的约束力较差。不可否认,老生常谈的小皇帝教育依然存在和突出,这一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性格脆弱,性格偏差,应对挫败能力极差,然后容易走极端。

2.3对于学习及其他认知方面的差异化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一些城市孩子会对周杰伦感兴趣,他们会对一些相对闭塞的农村孩子的一些爱好嗤之以鼻,认为很土,这就是性格中的“排他性”,认为自己认同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我们分析以上这么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如何在学生纷杂的性格体系当中找到一条教育之路,一个切合点,就是不要抹杀孩子的天赋个性,让我们教育出的学生色彩更加鲜艳,但又使那些所谓的“另类”,甚至是“异类”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修复性格缺陷,说的严重点完成人格的自我救赎。

3.在不断的实践中,尝试各种教育方式方法,以解决差异化教育。

在这里我想大胆的提出几个“互动”。

3.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也就是说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我认为还是从一个教育界的老的“蛋生鸡,鸡生蛋”问题谈起。因为这首先涉及到的是一个前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转变的一个根本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我们形成了一个教育定式,在以往,尽管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并非万能,家庭教育举足轻重,但我们把教育的重点还是完全放在了孩子这个教育的主体方面,对他们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都不遗余力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对于家长的教育,我们只是放在一个“次要”教育的位置上,只是在某些学生出现某些问题后,或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才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长在家里的教育方法,然后告知家长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与学校进行有针对性地配合。这样一种“先教育孩子,再教育家长”的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教育实践的进行,人们对之的认可度却越来越低!我们必须改变思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全方位互动起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多频次的与家长沟通,这样孩子出了问题,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分析原因想办法,应该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这里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比方说,将家长会打破传统模式,建立全方位主题式的,比方说开一期家长会专门沟通道德教育问题,就孩子出现的问题大家献计献策,下次再开一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等等,另外形式上也可创新,由于现在家长也比较忙,可通过互联网模式建立一个平台,学校家长进行全方位沟通也是一个便捷的思路。

3.2与学生的互动。我一直有一个教育观点就是应为学生灌输一种理念,就是他来到学校绝不是简单的学习文化,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让他意识到会终身难忘的一种集体成长经历,他身边不只是老师同学,而应该是“兄弟姐妹”,这在独生子女一代尤为重要。在这里也需要建立一个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现今由于孩子的个性原因,他们有些想法不会直接表达出来,如果沟通不畅还会造成心理问题。这里也有一些小建议,比如建立沟通“信箱”,由于每个孩子遇到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即便同样的问题也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这样定期让孩子把想法通过写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及时与老师沟通,这样就打开了一道大门,重要的是老师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思想动态。这也是发现“特殊人才”的有效途径。

3.3、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里我的建议是应将孩子成人化,就像成人的民主生活会一样,让他们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总之,我觉得解决差异化教育问题重中之重是如何发现孩子产生这种差异,不要把他们出现的问题看成是群体问题,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在因材施教的过程当中就会有更多的针对性,不会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处理方法,最后困惑不一样的结果,认为孩子太“各路”了。这样还会抹杀孩子特有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