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26

呼吸系统作用篇1

1练习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通过深长、细缓、均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肺的容气量,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增加了各器官的供氧,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陈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济学原理,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如同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将载重几吨的货车顶起来的道理。经络是布满人体的气血通道,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就会神机反常而产生疾病,和就会气血流通,而且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与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轴挽,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式,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劲(即运气),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其他拳法和体育运动所少有的。

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身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编成《六禽戏》,汉末著名医学家华佗将其改为《五禽戏》,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用于治病和保健锻炼,是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思是呼气;纳,即收入,意思是吸气。陈氏太极拳将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修身防身。

1?郾1练太极拳与行气

太极拳是一种内功拳,其内功就是练气,通过练气发挥元气,使元气到达人体经络穴位,疏导周身经络通畅,达到健身、治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的人会产生腹鸣、指尖酸麻、发胀、针刺等与经络学说中针刺穴位的“针感”相同的感觉。中医认为这是体内“得气”的现象,是经络通畅的反应。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脏腑与体表,使人体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能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调整至相对平衡。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并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用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

“气”在古代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认识,“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说明了人的种种生命现象。中医学的“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根本、最微细的物质,同时也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气来源于肾中精气、水谷之气和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要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如果气虚,那么推动作用减弱,身体功能就会减退或发生病变。中医学和养生学既重养气,又重调气。气机和调,则人抗拒病邪和衰老的能力提高。对机体来说,气的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运动生理学称之为稳态,即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养生学把调养气息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无论动功,还是静功,包括导引吐纳、推拿按摩等,最终都以气充和气调为目的。太极拳要求习练者“气遍身躯不稍滞”、“气宜鼓荡”、“气敛入筋骨”、“气由脊发”,气沿循经络并有规律地运行,才能调和气血,达到内壮,增长内劲。行气最后归到一个“劲”,达到气与力合的阶段,这是太极拳的劲力体现。

1?郾2练习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太极拳要求意守丹田,随着动作变化,“意守”不同穴位。如预备式,站立当场,沉心静气,抛弃一切思想杂念,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起势”应让气从丹田顺冲脉上行,至手掌的“劳宫”穴;双手同时前推,意识在“大椎”穴;“十字手”在“丹田”;蹬、分脚时在“命门”;通过不断演练,意念训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太极拳的呼吸中,吸气时的行气路线是“丹田”到“会阴穴”,再到“尾椎”,然后顺着腰椎、脊背向上到达头顶的百会穴。呼气时行气路线有三条,一是从百会下行经过脸颊,沿着胸腹正中线回到丹田;二是从脊背延伸到手掌劳宫穴;三是从胸腹下沉到足底涌泉穴。从养生学角度看,呼吸实际上就是吐故纳新,吸清倒浊,进行气体交换。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影响气的生成,呼吸均匀调和,浊气才能排出体外,清气才能吸入肺内,如果呼吸功能弱,吸入清气不足,必然会影响气的生成,导致气虚,机体出现病变。太极拳提倡采用“细、长、匀、缓、深”的腹式呼吸,使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练功者通过主动调整呼吸运动,进而调理身体气机,使气血畅通,百脉和匀,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2练习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2?郾1意念调节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即心意、意识。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意念是人脑潜在功能的轻度活跃,人的意念和构成万物的“气”,在编码、程序和气机信息上可以相互感应沟通。传统体育养生术,都要求意念的支配和调整,通过精神意识的锻炼逐步使心神舒适愉悦,以达到排除杂念,沉心静气的目的。意念的锻炼,主要是意守身体的某个部位,如意守丹田;或者注意身体的某种活动;或者想象某种有益的事物或活动。意念锻炼可以调整人体器官的生理活动,可以发挥自我保健和康复能力,可以洞察和调控人体内部的变化。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坐车的人在将要晕车或者感觉不舒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闭目养神,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心跳上,调整呼吸和心跳的节奏,使呼吸和心跳趋于正常稳定状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晕车。这是一种“静”的意念锻炼。而太极拳的意念锻炼是动静结合,通过肢体运动和意念锻炼达到对神经系统的调节,由神经系统来协调全身各机能系统的平衡稳定。

古人十分强调意守丹田及丹田腹式呼吸法。太极拳吸取众长,逐渐形成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生思想和健身理论。内养性情就是内练“精、气、神”,通过意念练习来进行身体锻炼,太极拳功法和动作练习中,提倡“用意不用力”,强调意念的作用,靠主观意念集中于身体某一部位,来调整该部位的代谢水平和皮肤血液供应。例如,“搂膝拗步”中,一侧手掌前按时,意念却在后侧手,“左右蹬跟”中,分掌蹬脚时眼看前手、意想后手,都能够起到平衡作用。太极拳练习强调意念的调整和控制作用,通过意念调控人体气血运行,气随意走,协调身体各部位的气血运行状况,使气血畅通,发挥自我保健和修复能力。

2?郾2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

大脑功能复杂,需要能量多,练习太极拳能够有效提高脑部血液供应,松柔圆顺的太极拳运动可以使气血运行活跃,脑部微循环通路开放,保证大脑血液供应,使大脑清醒敏锐。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兴奋状态,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失常,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降低,失调状态的神经系统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身体不适。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意念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程度,太极拳松、静、自然的运动状态,有利于阴阳、虚实、进退的自如转化,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保健作用。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可有效地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使动作灵活、协调,使练习者心情舒畅、忘我怡神。太极拳运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意念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可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促使人体处于全面、协调的运转状态,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意定”,练拳时应该让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协调身体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将由神经系统(意定)执行,这样做对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敏性有很大的作用。

呼吸系统作用篇2

[关键词]气动气控型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4-065-02

院前急救是院内急诊科的外延,是急诊医疗服务前沿,也是抢救患者过程中最重要一环[1]。急救转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最关键环节是建立有效人工通气。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凶险,变化快,伴发严重低氧血症时,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以及药物治疗显效慢,猝死率高[2]。院前急救多数在野外、工地、娱乐场所、居民家中、救护车上等任何非正规医疗环境,而出诊医务人员少,还随时可能遇上刮风下雨、路途颠簸、上楼搬运患者、现场无电源、抢救空间过于狭小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在转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选择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通气功能良好机械通气方式十分重要。我院以往转运大多应用简易呼吸器,有文献报道,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转运会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指标[4]。此法虽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但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环境特殊性,无法保证患者转运途中全身氧供,还存在脱管及患者不耐受等风险[3],会大幅降低简易呼吸器改善程度。为保证转运途中患者安全,我院从2010年10月开始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转运。以下就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和简易呼吸器两种方式进行疗效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28例患者都是接到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派后,救护车奔赴现场进行抢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患者,原发病中神经系统疾病23例,呼吸系统疾病48例,循环系统疾31例,急性创伤占26例。男性76例,女性52例,年龄17~95岁,平均年龄65.4岁。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转运过程中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一组使用简易呼吸器。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比较两组不同原发疾病患者使用呼吸机效果,转运前后监测患者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不同原发病抢救效果比较

院前急救转运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急性创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时,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有效率高于使用简易呼吸器有效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有效率为87.5%VS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种方法转运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比较见表1,转运前两组上述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转运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气动气控型呼吸机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简易呼吸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简易呼吸器主要由弹性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或气管插管接口和氧气接口等组成[5]。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接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将呼吸囊挤压时,囊内气体挤入患者肺内,松开呼吸囊时,肺脏被动收缩而将肺内气体“呼”出。简易呼吸器结构简单、小巧轻便、携带和使用方便、操作简便、迅速、并发症少、适用性强且价格低廉,是最简单且有效人工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急救和转运中[6-7]。但是,为了保证通气效果,简易呼吸器常常需要2人配合,1人开放气道及固定面罩,另外1人挤压气囊,而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少,刮风下雨、路途颠簸、上楼搬运、抢救空间过于狭小等诸多不利因素都会影响简易呼吸器使用。另外,简易呼吸器由人工操作,无法保证患者所需氧浓度,无法保证和监测患者所需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按压频率也难以与患者呼吸同步,容易造成人机对抗,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简易呼吸器在院前急救中通气效果不能保证。

气动气控型呼吸机通气源和控制系统以氧气为动力来源。主机由节拍发生器、开关阀、单向阀、节流阀等气动元件组成。节拍发生器发出周期性气控信号,控制开关阀按照一定频率和占空比开启与闭合,输出一定频率和潮气量。调节频率阀可控制通气频率,调节潮气量阀可控制输出潮气量大小。空氧混合器混合氧气与周围空气,降低输出气体氧浓度。气动气控型呼吸机主机设计小巧,使用时只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大致体重调节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连接面罩或气管插管,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免除手捏皮球运送患者不便,在临床应用愈来愈多[8-10]。由于气动气控型呼吸机不使用任何电源(包括电池),因此比气动电控型呼吸机和电动电控型呼吸机更适用于院前急救中没有电源或需要限制电源使用特殊场合。气动气控型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要注意:(1)熟练掌握呼吸机操作流程,适应症和禁忌症;(2)该型呼吸机靠氧气源驱动,对氧气源压力有要求,要保证氧气源压力;(3)该型呼吸机通常只有ippV控制通气模式,有自主呼吸患者易产生人机对抗,酌情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4)该型呼吸机缺少通气过程监测和报警功能,使用中要注意观察机器工作状态,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

参考文献

[1]苏磊,刘云松,秦伟毅,等.危重患者陆地远程转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4(4):364-367.

[2]吴印升.通气与循环关系[J].江西医学院报,1983,3(增刊):92.

[3]张美,李广罡.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10,9(10):76-77.

[4]BramanSS,DunnSm,amicoCa,etplicationsofintrahospitaltransportincriticallyillpatients[J].anninternmed,1987,107(4):469-473.

[5]昊耀宇,王中.急救转运呼吸机分类、特点与选择[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8):32-34.

[6]韩索琴,杨丽霞,陈晓红,等.简易呼吸器在临床中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7):669-670.

[7]王红.简易呼吸器应用[J].医疗装备,2008.21(7):58.

[8]庞东华.袖珍呼吸机应用于院前急救观察及护理[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1):37.

呼吸系统作用篇3

【关键词】呼吸系统;护理;医患和谐

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胃肠疾病。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除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外,与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也有关,因为它们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从而增加了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产生。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有,肺炎、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病,这些呼吸疾病不易根除、易反复发作。笔者是在呼吸内科长期工作的一名护理人员,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要点。

1呼吸疾病患者表现特点

任何疾病发生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呼吸疾病也不理外,它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生理因素、年龄情况、心理情绪等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往往相互影响。

1.1心理问题

呼吸疾病患者因系统免疫力低下,这些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温度、气候变化影响大,病情易反复发作。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患者呼吸疾病严重时,如呼吸衰竭,辅助呼吸的人工呼吸机常会受到患者的排斥,一是其作为机器易给人冷冰冰的感觉,除了给患者不适外,长期使用还会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内心焦虑、抑郁、恐惧、怀疑等不良心理。

1.2生理问题

呼吸内科患者有呼吸不畅、呼吸道有异物,胸闷、气喘等问题,他们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奏、脉搏、血压、痰量等指标会有异常。它们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疾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影响患者整体的健康情况。

1.3人群组成特点

据调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数是中老年群体,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机能如,呼吸系统、心机等功能变弱,排泄机能也变弱,加之长期粉尘,烟雾等有毒物在体内的积累,一旦有发病的诱导因素,呼吸疾病的症状便显现出来;也有一些因长期工作在粉尘环境的年轻人,如煤矿工人,他们短时间内接触含粉尘颗粒的频率十分大,即使身体健康,但有害物质已经远远超出身体的负荷,超出正常的自身净化能力,不能及时排除,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疾病。也有部分孩子因体质较弱而患者呼吸系统疾病,而有的人是先天性呼吸疾病。

2护理工作应注意问题

患者接受住院治疗是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护士作为医师治疗后,病人重要的关照人,与患者身体的恢复有密切关系,在对呼吸病患者护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1及时护理

护士工作繁忙、需要护理的病人很多,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但我们要遵循选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不怕苦、不嫌累。把一些需要重要护理的患者分类,及时给他们必要的护理和照料。对其他患者也要给予及时医疗,关注其病情发展情况,并及时向主治医师反应,以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治愈呼吸系统疾病。

2.2工作态度和蔼

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真心实意为民众办事、解决他们在就医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而且有助于民众对医院产生感激心理,解决当今社会对医院只顾赚钱的质疑,提升医院、人民天使的形象。呼吸疾病易通过空气传染,清洁的住院环境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很重要。

3护理方法要点

3.1健康教育宣传

对患者来说,有健康意识很重要,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保护自己。对呼吸系统患有疾病的人来说,有了健康意识,就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辛辣、咸、生冷等刺激性太强的食物)、注意天气变化给他们呼吸系统带来的影响,及时增减衣物、了解自己病情的发展,及时用药或就医、了解整体患者的心理情况,学会找家人或朋友及时疏导。

健康知识的宣传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时及时给与患者和家属,医院呼吸系统门诊可以有自己的健康宣传资料,及时发给患者。此外,医院也可以定期举行有关知识的教育讲座,让民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2医患沟通和谐

每天查房时与病人聊天,测量体温、肺部情况,痰量等情况,询问患者一天的身体情况,用药情况及对药物疗效的感应,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给需要的病人及家属沟通,告诉他们患者病情,并结合身体动作、去和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给听话孩子以赞许和鼓励、给老人以希望,给中年人以叮嘱。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真情,而不仅仅是医院里冰冷的机器、刺鼻的空气苦涩的药片。医患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护士可以在这以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3.3药物、饮食、睡眠调理

药物治疗是对患者疾病初期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及时给药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缓解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患者心理安慰。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过敏反应等症状、病情康复情况等多方因素,适当调整药物和药物剂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要掌握药物的药性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症状,进行药物注射时,全面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注射易过敏的药物后要注意药物疗效、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药物副作用,掌握及时的抢救方法,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准确性、疗效性。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多食用高蛋白食品、适量食用水果、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作用。

4结语

呼吸系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环境改变,心理情绪影响较大,因此,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护士对呼吸内科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掌握病人病情动态,药物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在掌握呼吸系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时,应注意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医患工作的展开,又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结合患者自身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做到治病先治心,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呼吸系统作用篇4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患者采用呼吸训练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回顾。

结果: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8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56例,有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9.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训练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无创口、无痛苦和方便、快捷的特征,医疗费用很低,具有较高使用价值,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训练呼吸系统疾病康复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5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康复医学水平不断完善和发展,呼吸训练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能够协调患者呼吸肌功能,增加胸廓活动,使患者肺活量和吸氧量得到增加,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同时,呼吸训练具有便捷、易于操作、无创伤和开支小的特征,患者和家属容易接受。本文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呼吸训练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为27岁至51岁,平均年龄为29±2.9岁,病程为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为1.6±0.6年。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患者为肺功能不全或门诊行通气、换气,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治疗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呼吸训练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腹式呼吸训练、保持呼吸道畅通、增加心功能和恢复活动力。腹式呼吸训练指的是延长呼气和吸气的时间,使用腹腔进行较慢、较深和规律的呼吸,实现患者的自我调节,腹式呼吸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膈肌的收缩效率和能力,避免胸式呼吸的缺点,关键在于协调腹肌和膈肌的活动,呼气时,收缩腹肌,松弛膈肌,使呼吸潮气量增加,吸气时,收缩膈肌,松弛腹肌,增加吸气量,减少辅助呼吸肌产生的无效劳动,保持其处于松弛休息的状态,减少呼吸消耗,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现象。保持呼吸道畅通指的是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配合中草药辅助,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避免患者的无效咳嗽,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方式咳嗽。提高心功能指的是患者因劳动强度减弱,会使肺功能水平无法与患者活动能力相适应,因此,应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健化程序。

1.3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会对社会群众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保障人体的新陈代谢,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会对患者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呼吸训练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使用价值很高,在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的护理中十分常见,为有效性较高的干预手段,合力开展呼吸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痛苦,减少住院时间,避免患者服药数量较多,缓解患者产生气短、气促等症状,转变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压抑、紧张等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其工作能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有效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水平,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学敏,侯来永,白伟,等.呼吸训练对理解期老年量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7-310

呼吸系统作用篇5

关键词:土壤呼吸;干旱半干旱区;环境因素;灌木群落;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S15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033219

前言

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题的气候变化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对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碳循环机制展开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生态学家的研究重点内容。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是将土壤碳输送至大气中的主要途径。

1土壤呼吸概述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中二氧化碳随着浓度梯度的不同,由土壤内部不断向大气中进行扩散的过程,二氧化碳是由微生物呼吸以及根系呼吸所产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微生物活性以及土壤的物质代谢能力有所反应,同时也是土壤质量和肥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和土壤的湿度、结构、温度、质地、植被生物量等有着密切关系。而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肥力低,因此土壤呼吸强度和变化规律主要受到水分和土壤碳源等的限制[1]。

2非生物因子

影响土壤呼吸的非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温度、土壤水分、降水以及土壤质地和有机质等。其中温度作为调节与控制众多生态学过程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土壤呼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子。通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内,土壤温度和呼吸强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且温度是与其他因子一同作用于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则是对二氧化碳通量有所影响的重要因素,对与土壤呼吸有着紧密联系的植被生长、根系的分布以及微生物活性等起着控制作用,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呼吸由于水分造成的影响有着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生态系统的不同直接导致土壤水分和呼吸间存在着不相关、正相关以及负相关关系。目前,温度和水分协同作用也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在较干旱区域,土壤呼吸通常受到水分与温度的共同作用。诸多研究结果显示,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即便是极少的降水也会对土壤生化造成极大的影响,降水可以对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土壤呼吸速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土壤和大气间的碳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植被呼吸产生的碳是支撑该系统碳循环主要的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呼吸和土壤组成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有机质成分对土壤呼吸有着明显的不同[2]。

3生物因子

植物光合作用会促进土壤呼吸,植被生物量和土壤呼吸呈现密切的正相关,光合作用是进行碳储存与循环控制的重要因素。土壤微生物受环境影响较大,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对微生物在数量与活性上均会造成极大的改变,而且温度和水分也会对微生物活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叶面积指数作为显示植被光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其和土壤呼吸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氧化碳日通量平均值和叶面积指数以及生物量变化趋势呈现一致性,并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此外,草地生态系统内存在的凋落物具有缓解土壤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3]。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可以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控制有所帮助,对今后改善气候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干旱半干旱区又是陆地生态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陆地表面面积的40%以上,同时,干旱半干旱区还是一种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通过研究干旱半干旱土壤呼吸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影响,以及对碳元素收支平衡的估计,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同时对揭示失踪碳汇的疑问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慧,高光耀,傅伯杰.干旱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6,11(11):3127-3136.

呼吸系统作用篇6

关键词药物药源性呼吸衰竭防范

药源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应用治疗药物或违禁药品诱发或促发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现将2005~2010年药源性呼吸衰竭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2010年收治药源性呼吸衰竭患者12例,住院用药1例,在院外诊所用药4例,在家中用药7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5~78岁,平均62岁。其中严重失眠症2例,精神病3例,全麻术后1例,aeCopD4例,急性酒精中毒1例,肺癌1例。

用药情况:口服安定4例,肌注氯丙嗪1例,静推力月西2例,喝酒1例,口服阿司匹林3例,长春新碱1例。

症状体征: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严重病例可有精神错乱、烦躁、嗜睡、昏迷、呼吸表浅或呼吸节律不规则等,紫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水肿等。此时作血气分析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抢救措施:消除诱发因素。对诊断为药源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最根本也是首先要做的处理就是停用一切有关的药物,许多患者在停药后其呼吸功能损害会很快恢复好转。对于一时尚难确定呼吸衰竭是否与其应用药物有关时,应认真分析导致呼吸衰竭的病理基础是否与所用药物可能出现的损害相一致,并尽可能停药观察。并给予氧疗、机械通气、肾上腺皮质激素、解除支气管痉挛、呼吸兴奋剂、应用拮抗剂及控制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12例全部病情好转出院。疗程2~15天,平均6天。

讨论

药源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无特异性诊断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与组织学诊断),目前仍主要依赖于排除法诊断,关键是临床医生对本病必须有很好的认识和重视,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急性呼吸衰竭特别是难以用原有基础病解释的呼吸衰竭时,均应考虑或排除是否有药源性因素存在。对考虑本病者,应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药物应用史,如应用药物是否过量、是否联合应用多种对呼吸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应用药物与呼吸衰竭发生的时间及病理基础的关系等,结合临床与胸部X线表现全面分析,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后作出正确诊断。可引起药源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和药物,见表1。

常见药物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干扰呼吸功能,如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呼吸肌本身的损害使呼吸肌的有效收缩减低;通过引起支气管痉挛使肺通气发生急性受阻;药物还可以促使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多或抑制呼吸道纤毛上皮的清除功能而阻碍肺通气功能[1]。其发生机制也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改变主要包括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支气管痉挛、中枢性或外周性肺泡低通气及肺泡出血等。导致这些病理改变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药物对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或其间接的炎症或免疫反应的损害有关[2]。

防范措施:除熟知诊治原则,避免误诊外,应重在预防。①医生和患者都应加强对药物双重性的认识,既看到药物可以治病,也看到药物可以致病。尤其老年人由于生理、病理、及药代动力学的改变,药物的不良反应更易于发生,故用药尽可能精简。必须提高对药物可致病的警惕性。②老年多系统疾病的用药应统筹安排。选用每一种药物都要权衡利弊,不仅考虑本系统疾病的需要,同时还要兼顾对其他系统的影响。③应用有可能损害呼吸肌的药物时应加强临床观察,不必要时及时停药,做到合理用药。④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伴肺功能减退者,应用、镇静药、抗精神病药及一些有损呼吸肌功能的药物应特别重。⑤临床工作中遇有呼吸衰竭不能用常见的原因解释时,必须认真的审查患者的用药史,手术、麻醉史,密切结合临床经过,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可怀疑诱发呼吸衰竭的药物宜先停用,观察其停药效应,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挽救患者。因此,临床医生应对药源性呼吸衰竭给与足够的警惕及认识,尽量做好预防工作,争取减少发病,一旦发生应及时作出诊断,尽早采取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作用篇7

【关键词】匹多莫德;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24-012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4.068

小儿因免疫力差、体弱、体虚而易发生感冒,小儿反复感冒、咳嗽、发热等是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主要采用抗病毒疗法,但是由于病菌耐药性增强、耐药菌增多等原因而容易反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易引起心肌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严重并发症[1]。为此,积极地研究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笔者所在医院对41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使用匹多莫德治疗,疗效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诊断,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哮喘、活动性结核、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等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2~8岁,平均(5.56±1.02)岁;病程3~15个月,平均(7.21±2.13)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25例;年龄3~8岁,平均(5.61±1.11)岁;病程3~16个月,平均(7.23±2.06)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抗感染、镇静、吸氧、雾化吸入、化痰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治疗方案为: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匹多莫德(生产企业: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438),匹多莫德口服,0.4g/次,2次/d,用药2周后可视患儿具体病情改为1次/d。两组患儿用药疗程均为2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2个月后对所有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以《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为依据评价用药疗效[2],疗效等级具体分为:显效,经过治疗,患儿各项症状、体征全部消除,且在停止用药6个月后没有发生再次感染现象;有效,经过治疗,患儿各项症状、体征有明显缓解,在停止用药6个月后出现再次感染现象,但反复感染时间间隔较大且发生率较低;无效,经过治疗,患儿各项症状、体征没有缓解或者加重;总有效=有效+显效。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软件统一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8%,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主要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肺部音、发热、咳嗽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严重的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发病率在20.00%左右,常见发病因素有季节更替、大气污染、尿液分泌失调、缺乏微量元素、免疫功能较弱、先天性疾病、呼吸道狭窄、病毒感染等,其中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最主要的因素,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感冒、咳嗽、肺部音、发热等,病情反复发作,对儿童尤其是抵抗力较差、体质弱的儿童身体发育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可出现心肌炎、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对患儿智力、发育等造成损伤,不仅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后果,也给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因此有效的预防控制与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降低该疾病反复发作概率,对改善预后以及患儿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家长应该加强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预防,注意培养孩子积极锻炼身体、讲卫生、按时休息等良好的习惯,注意饮食均衡,确保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量充足,增强其身体抵抗力,从源头上预防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发生。

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病原性耐药性增强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未完善,免疫力较低,也增加了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临床治疗的难度,常规疗法未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治标不治本,因此病情容易反复。匹多莫德为人工合成类免疫调节剂(高纯度二肽),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刺激改善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等免疫能力,增加抗病毒抗体,最终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菌、杀菌的作用[3]。匹多莫德适用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的患者,对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可缩短病程,加快患儿的恢复。

本研究选取82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展开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匹多莫德用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临床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1)对照组18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17%,研究组26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68%,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临床治疗中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加快患儿的恢复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霞.匹多莫德对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12):25.

[2]ZhangX,wangR,DiX,etal.Differentmicrobiologicalandclinicalaspectsof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betweenChinaandeuropean/americancountries[J].JthoracDis,2014,6(2):134-142.

[3]郑隽姝,林益斌.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61.

[4]夏雪祥.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9):64-65.

呼吸系统作用篇8

【关键词】氯胺酮;全麻;小儿手术;呼吸系统;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87-01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1]。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氯胺酮用于全麻起效快,静脉注射后1分钟、肌肉注射后5分钟,血浆内药物浓度达峰值;镇痛效果良好,尤其是体表镇痛,且对循环系统有交感兴奋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各类手术麻醉[2]。我们对应用氯胺酮作为的小儿手术中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总结,并就其原因予以回颐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应用氯胺酮作为的小儿手术病例350例收纳入组,其中男205例,女145例,年龄(8.443.72)岁,体重(36.22±10.58)kg。阑尾炎173例,肠旋转不良59例,先天性巨结肠33例,幼年直肠息肉17例,小肠疝30例,肠梗阻38例。手术时间最长120min,最短30min。另外,入组病例均排除合并有心、肝、肺及肾等方面的病症。

1.2方法

(1)麻醉方法:在进行手术麻醉前30min内,给予常规阿托品0.02mg/kgim,进入手术室后给予氯胺酮4mg/kgim。如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患儿屏气,则予及时暂停手术刺激,并追加氯胺酮麻醉量后,呼吸恢复可基本恢复正常,再经适当吸氧,氧饱和度可回升至正常范围,手术过程中氯胺酮追加量为:2mg/kgim,0.5~lmg/kgiv,或稀释成0.05%氯胺酮溶液静滴维持,并根据麻醉深浅调整滴速,术中保留自主呼吸。(2)呼吸监测方法:待患儿安静,采用无创生命体征监测仪对术中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进行持续性监测,同时记录术中患儿体动情况,清醒时间以及术中与术后不良反应。

2结果

2.1术中Spo2变化在注入氯胺酮麻醉后所监测的Spo2在93%至99%之间,详见表1。

2.2氯胺酮麻醉期间患儿呼吸系统变化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有66例出现Spo2下降,发生率为18.9%;102例出现呼吸抑制,发生率为29.1%;7例发生呼吸暂停,发生率为2%;11例出现上呼吸道不全性梗阻,发生率为3.1%;6例出现喉痉挛,发生率为1.7%;12例出现口腔分泌物增多,发生率为3.4%。总计在350例采用氯胺酮进行小儿全麻手术中,共有204例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的变化,其发生率为58.3%,主要集中表现为Spo2下降、呼吸抑制、上呼吸道不全性梗阻、喉痉挛、口腔分泌物增多等呼吸系统症状,详见表2。

3讨论

氯胺酮是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的衍生物。按药理学的分类,其是一种分离性物。它透过对大脑边缘部的作用,影响大脑皮层的选择作用[3]。在医学用途里,氯胺酮可以水剂处方,作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用做手术时的全身麻醉。静脉注射后首先进入脑组织,脑内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5倍。氯胺酮为新型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先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向新皮层的投射,部分意识存在,痛苦显著消失;随血药浓度升高而抑制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快速但短暂,能选择地抑制大脑及丘脑,静注后约30秒钟(肌注后约3~4分钟)即产生麻醉,但植物神经反射并不受抑制。麻醉作用持续约5~10分钟(肌注者约12~25分钟)。一般并不抑制呼吸,但可能发生短暂的呼吸频率减缓和潮气量降低,尤以静脉注射较快发生。氯胺酮在人体的代谢半衰期为3小,可引起喉痉挛,易通过胎盘屏障。氯胺酮可弱呼吸抑制,从而使接受麻醉的病人可以自行呼吸。原理是透过刺激交感神经,从而使支气管扩张及提升血压。氯胺酮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在麻醉恢复期有幻觉、躁动不安、恶梦及谵语等精神症状,其次是在术中常有泪液、唾液分泌增多,血压、颅压及眼压升高;偶有一过性呼吸抑制或暂停,喉痉挛及气管痉挛,多半是在用量较大、分泌物增多时发生[4]。目前,氯胺酮也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儿全麻手术,对于成人来说临床剂量的氯胺酮注射缓慢,对呼吸影响轻微,很快恢复,但是对小儿的呼吸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如果静脉注射过快或量过大,尤其当与麻醉性镇痛药伍用时,则可引起显著的呼吸抑制甚至呼吸暂停[5]。

我们研究认为,在肌注氯胺酮10min后,或术中追加药量前,有18.9%的患儿会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氯胺酮剂量偏小,肌注用药吸收缓慢,以至在浅麻醉下手术刺激所引起。而上呼吸道不全性梗阻则出现在麻醉后手术前,或追加药量后,其原因可能是药量偏大,麻醉过深,舌根后坠堵塞咽喉部而影响气体交换,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另外,喉痉挛可能由于麻醉较浅,分泌物刺激咽喉而诱发,由此可见.氯胺酮麻醉过深或偏浅都可导致低氧血症,年龄越小,麻醉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为了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首先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准备和检查急救器械。其次需确保呼吸道通畅,并根据年龄、病情及手术等实陈情况决定氯胺酮的剂量。术中加强麻醉,需密切监测患儿的Spo2值,并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这样才能保证患儿在术中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QuibellR,prommeree,mihalyom.Ketamine.Journalofpainandsymptommanagement,2011,41(3):640-649.

[2]李海.小儿氯胺酮麻醉中呼吸障碍诱因分析.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9,19(4):82.

[3]CliffordDB,olneyJw,Benzam,etal.Ketamine,phencyclidine,andmK-801protectagainstkainicacid-inducedseizure-relatedbraindamage.epilepsia,1990,31(4):382-390.

呼吸系统作用篇9

呼吸式幕墙的原理与分类

呼吸式幕墙由内外两层玻璃幕墙组成,与传统幕墙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由内外两层幕墙之间形成一个通风换气层,由于此换气层中空气的流通或循环的作用,使内层幕墙的温度接近室内温度,减小温差因而它比传统的幕墙采暖时节约能源42%-52%;制冷时节约能源38%-60%.另外由于双层幕墙的使用,整个幕墙的隔音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呼吸式幕墙根据通风层的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封闭式内循环体系”和“敞开式外循环体系”两种。

1.封闭式内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

封闭式内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一般在冬季较为寒冷的地区使用,其外层原则上是完全封闭的,一般由断热型材与中空玻璃组成外层玻璃幕墙,其内层一般为单层玻璃组成的玻璃幕墙或可开启窗,以便对外层幕墙进行清洗。两层幕墙之间的通风换气层一般为100-200毫米。通风换气层与吊顶部位设置的暖通系统抽风管相连,形成自下而上的强制性空气循环,室内空气通过内层玻璃下部的通风口进入换气层,使内侧幕墙玻璃温度达到或接近室内温度,从而形成优越的温度条件,达到节能效果。在通道内设置可调控的百页窗或垂帘,可有效地调节日照遮阳,为室内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

根据英国劳氏船社总部大厦及美国西方化学中心大厦的使用来看,其节能效果较传统单层幕墙相比达50%以上。

2.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

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与“封闭式呼吸式幕墙”相反,其外层是单层玻璃与非断热型材组成的玻璃幕墙,内层是由中空玻璃与断热型材组成的幕墙。内外两层幕墙形成的通风换气层的两端装有进风和排风装置,通道内也可设置百页等遮阳装置。冬季时,关闭通风层两端的进排风口,换气层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形成一个温室,有效地提高了内层玻璃的温度,减少建筑物的采暖费用。夏季时,打开换气层的进排风口,在阳光的照射下换气层空气温度升高自然上浮,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由于烟囱效应带走通道内的热量,降低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减少制冷费用。另外,通过对进排风口的控制以及对内层幕墙结构的设计,达到由通风层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的目的,从而优化建筑通风质量。

可见“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不仅具有“封闭内循环式体系”呼吸式幕墙在遮阳、隔音等方面的优点,在舒适节能方面更为突出,提供了高层超高层建筑自然通风的可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使用者生理与心理上的要求。

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德国商业银行总行大厦、德国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鲁尔河畔埃森市的“Rwe”工业集团总部大楼采用。

呼吸式幕墙的优点

呼吸式幕墙与传统的单层幕墙相比有如下突出的优点:

从原理上,呼吸式幕墙采用“烟囱效应”与“温室效应”的原理,是从幕墙的功能上解决节能问题;单层幕墙则只是从材料的选用上,通过材料本身的特性来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从环保上,呼吸式幕墙由于其功能解决节能,外层玻璃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或低反射玻璃,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玻璃反射带来的不良影响(“光污染”);单层玻璃幕墙为保证室内外效果与节能的考虑,玻璃一般选用有一定反射功能的镀膜玻璃。

从节能上,呼吸式幕墙由于换气层的作用,比单层幕墙节能约50%.是解决建筑节能的一个新的方向。

从使用上,换气层的出现,使呼吸式幕墙夏季节省制冷费用,冬季可节省取暖费用。同时遮阳百叶置于换气层,能有效地防止日晒又不影响立面效果。

从舒适度方面,呼吸式幕墙的隔音性能可达到55dB,让室内生活与工作的人们有一个清静的环境;另一方面,无论天气好坏,勿须开窗换气层都可直接将自然空气传至室内,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从而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并有效地降低高层建筑单纯依赖暖通设备机械通风带来的弊病。

呼吸式幕墙的上述优点,使之在国际上众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我国已开始得到重视,并进入使用阶段。

呼吸式幕墙的应用

由于“封闭式内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与大厦的通风系统相连接,它的运行会增大通风系统的功率,从而需增大投入与消耗,因而其应用不多。“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作为一种更新形式的呼吸式幕墙得到了广泛采用。下面将以“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呼吸式幕墙”为例,对呼吸式幕墙系统的应用作介绍。

1.结构型式

呼吸式幕墙由于是双层体系,在目前幕墙结构型式多样化的今天,两层幕墙可以根据建筑效果的需要有很多种组合,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突出呼吸式幕墙的通风、节能、环保的特点,一般采用如下几种结构型式:

内外层结构一体式,即内外层幕墙做成一体或一个单元。构成通风层的内外两层幕墙共用一根竖骨料,外层可做成明框或隐框形式,内层则做成可开启窗或固定窗。当两层幕墙一体地做成单元式,则每个单元犹如一个个玻璃箱子,因此也被称为“箱体式幕墙”。

内外层结构分体式,即内外两层幕墙各成体系,为形成通气层通过其它方式进行隔断。由于此种型式的两层幕墙分别独立,外层结构可选用明框、隐框或点式玻璃幕墙结构。内层结构可选用各种幕墙型式或推拉、平开窗的型式。

外层幕墙作为建筑物的外表,一方面直接反映的是建筑物的造型,另一方面作为护结构,它还承受风荷载、防雨水等作用,因而其结构在强度与水密性方面应作为重点考虑。内层幕墙由于其主要是与外层结合形成换气层,所以更应注意其与室内功能的配合,对其密封性能要求可适当降低。

2.换气层与材料

呼吸式幕墙换气层是关键,其进出风口的设置、换气层的宽度大小、材料的选用等直接影响到其性能的发挥。

一般来讲,北方寒冷地区因采暖时间长,选用呼吸式幕墙时,主要是利用换气层的“温室效应”来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内层采用中空Low-e玻璃、断热铝型材,以及相对较大的换气层宽度将会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南方温暖地区,因冷气使用时间较长,利用呼吸式幕墙换气层的“烟囱效应”来降低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可达到节能目的。因此外层采用热反射玻璃,以及相对较小的换气层宽度,将会增强烟囱效应的效果,来达到最佳的节能状态。

重点与难点问题

呼吸式幕墙在我国刚刚起步,还会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如:

换气层的宽度(体积)确定。如何才能使其保温节能与隔音降噪达到最佳,目前缺乏理论依据,只能依赖实验,需从设计计算上找到理论依据。

进出风口的设计也是呼吸式幕墙的一个重点,选用不当时一方面会造成换气层循环气流的短路,降低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进风口会带入大量的灰尘而影响建筑的外观效果,尤其是西北风沙较大的地区更应慎重。

由于换气层的烟囱效应会造成消防上的隐患,所以在通风换气层的设计时应与大厦防火分区设计相结合。

成本问题,也是呼吸式幕墙的推广使用的一大障碍。呼吸式幕墙由于结构双层、技术含量高,较单层幕墙价格高,如果采用呼吸式幕墙,一次性投资会增加。



呼吸式幕墙的发展——智能幕墙

当呼吸式幕墙在国内刚刚起步的时侯,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呼吸式幕墙与电子计算机系统结合在一起,发展了智能幕墙。采用智能幕墙系统的建筑其能耗只相当于传统幕墙的30%,可见智能幕墙将是节能环保幕墙发展的又一新的目标。

智能幕墙是呼吸式幕墙的延伸,是智能化建筑的基础上将建筑配套技术(暖、热、光、电)的适度控制,在幕墙材料、太阳能的有效利用,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的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和光线,从而节省了建筑物使用过程的能源,降低了生产和建筑物使用过程的费用。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呼吸式幕墙、通风系统、遮阳系统、空调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等。

智能幕墙的关键在智能控制系统,这种智能化控制系统是一套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从功能要求到控制模式,从信息采集到执行指令传动机构的全过程控制系统。它涉及到气侯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照度的测量,取暖、通风空调遮阳等机构运行状态信息采集及控制,电力系统的配置及控制,楼宇计算机控制等多方面因素。

结束语和实例

建筑的表皮在当前愈来愈受到关注,但一般只是作为设计手法的重要对象,忽视了建筑表皮是影响室内热舒适度和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部位。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同时面对冬、夏两种极端气候,单一的材料无法同时满足对冬季保温和夏季防热、隔热的要求。在极端气候共存的地区,“双层皮”玻璃幕墙更加需要适应性、复合性的概念。

双层皮表皮在当前生态建筑技术领域成为重要的关注话题,并且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但针对性地从“双层皮玻璃幕墙的表皮气候适应性”角度进行研究或是节能设计在中国尚处在萌芽阶段。仅有的几座在国内建成的双层皮建筑只是走“双层皮”时髦概念的路线,缺乏对双层皮的生态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建筑节能也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出台,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风节能幕墙的应用,为建筑幕墙节能技术的发展翻开了暂新的一页。

1.由中远房地产倾力打造的“长安街收官王座”——世界顶级写字楼凯晨广场终于浮出水面,而由瑞士旭密林公司(SCHmiDLin)担当技术总顾问,价值2亿人民币、中国最大的环楼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即将落户凯晨广场,人们将得以见识到由世界幕墙技术的绝对领先者——瑞士旭密林公司带来的尖端科技。作为北京西区规模最大、西长安街最后一个可供大面积对外租售的顶级纯写字楼,凯晨广场位于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往返于中南海和钓鱼台之间必经的国宾道旁,其建筑立面无疑将对长安街的景观产生重大影响。为赋予凯晨广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高水准的完美品质,给国家第一街——长安街留下一个顶级精品建筑,中远房地产不惜重金聘请世界最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的Som公司为凯晨广场精心设计。自立项以来,中远房地产与Som公司就凯晨广场的立面方案最终决定采用超大型高科技环保玻璃幕墙,以映衬“中华第一街”的磅礴气势。

呼吸系统作用篇10

【关键词】呼吸机;护理;安全使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针对急性和慢性呼吸困难均可能对生命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呼吸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常见的辅助手段。为了能使患者更好地接受呼吸机治疗,也为解除因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带给患者各方面的负面影响,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病因问题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稳定患者情绪,更好地治疗护理,促进病情好转。因此,使用呼吸机时的护理质量尤其重要。

1使用人工呼吸机常见问题的应对以及日常维护

1.1临床中使用呼吸机所遇的常见问题有,压力过高,如呼吸道中分泌物太多,或呼吸道阻力增加或肺部的可容度降低,以及病患咳嗽或与呼吸器抵抗等;同时,由呼吸机供氧设备功能不足或其他的突然故障(如突然停机等)造成的氧气压力足等;另外,湿化器中添加湿化水太满,未及时倾倒管道内冷凝水,呼吸机管道放置过高以及操作不当等,导致呼吸机管道内水分过多,倒流入气道引起窒息,也是常见问题。

1.2使用及维护事项使用前,应注意查看连接部分是否紧密,尤其是管道部分的连接处、湿化罐、接水瓶等,同时应确保呼吸机故障报警功能正常,当呼吸机发生故障或外接电源断电而导致停机时,机器应能立即发生报警。使用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血、胸廓呼吸活动度,应进行心电、血气的监测。

呼吸机应定期清洁、消毒通气管道,防止发生感染,螺纹管每两天更换一次,管路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定期滴入气管液,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脱管。

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病因问题,寻找相应原因,从而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呼吸机的护理中十分重要,同时应该看到,许多安全问题可由呼吸机的日常维护与定期检查来避免,专人负责,效果较好。

2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生理影响的护理措施

2.1神经系统通气不足可使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致使脑血管扩张,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和昏迷。患者如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可出现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异常,因此需要测动脉血气值,观察瞳孔大小、神经反射、意识状态,定时查血气分析[1]。

2.2消化系统呼吸机的患者易出现腹胀,可能与腹腔内器官阻力增加、血液减少、缺氧等有关。观察肠鸣音、排便、排气、腹胀情况,肠蠕动慢时出现膨胀,影响呼吸运动,应给予补充电解质,留置胃管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道刺激,咽部分泌物增多,而大量空气容易引起胃扩张,胃扩张使腹压增高,易引起误咽,所以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需要给予留置胃管。

2.3心血管系统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常会出现低血容量。此时应分清是应用呼吸机所致还是原有心力衰竭使心输出量下降,或是脱水、失血所致。当最新调整呼吸机参数,如减少潮气量后,其症状改善或消失,表示为呼吸机诱发;若症状仍然存在,则为患者原有心肌收缩力较差或低血容量,应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2.4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的疾病多种多样。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2.4.1肺炎最常见,所以呼吸系统的护理关键是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稳定。首先,应控制感染途径,加强病房中的空气消毒;加强口腔护理;防止误吸,进食后30min内不进行拍背、吸痰等操作,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可减轻胃肠排空延迟,防止胃食管返流;加强呼吸道及管道的护理[2]。其次,应用人工呼吸机的管理,湿化罐用水应为无菌注射用水,严格无菌操作,适时吸痰,气道湿化呼吸环路的消毒,并应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每天更换2次,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3]。

2.4.2肺不张在日常护理中,医务人员应协助患者更换,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痰,呼吸机潮气量应足够。

2.4.3气胸床旁应准备胸腔穿刺包,疑有气胸时,及时通知医生,并拍X光片,协助医生行胸腔穿刺,必要时行闭式引流。

3人工呼吸机对患者心理影响的护理措施

人工呼吸机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护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帮助。

3.1克服患者的焦虑与紧张感医护人员应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讲解呼吸机的作用、注意事项,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他们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告诉患者护理人员将随时守护在床旁,当呼吸改善后即可拔管,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医护人员应以关心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

3.2缓解患者的烦躁和抑郁感由于病情危重,病程长,病情反复及长期使用呼吸机而一时又无法脱离呼吸机的患者常常表现出烦躁,不能忍受,此时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述病情恢复的过程,并让亲属协助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恢复信心,解除烦躁抑郁状态,同时提供合理的治疗。脱机前应与患者或家属分析患者的病情和脱机的安全性、必要性,讲明脱机的具体步骤、过程,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脱机时呼吸机应保持备用状态,让患者听到呼吸机运转的声音,以便缓解停机时患者出现的精神紧张、气促、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3.3对于少数知觉剥夺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被局限在病床上,与外界联系减少,整天处在一种过度的不情愿的刺激环境中,极易造成知觉剥夺。为预防此现象发生,应减少不良的刺激,主要是对环境的控制,应加强环境的控制,床间挂窗帘,以防止看见同病室患者的痛苦和死亡。医护人员说话与医疗应轻柔,尽可能安排亲属探视,听音乐,看轻松的节目,尽可能合理安排各种护理、治疗时间。

3.4对神志不清或是刚清醒的患者要注意,患者可因佩戴时的不适感,而在不清醒或半清醒的状态突然拔除呼吸机,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4小结

随着人类生命价值的提高,危重患者在医疗监护和抢救中使用呼吸机越来越普通,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熟练掌握各种呼吸机的使用方法、从患者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实施全面而系统的整体护理,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进行身心两方面的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邓洁,王淑琴.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中华护理,2000,35(1):47-48.

[2]何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5,11(1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