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22

渔业经济篇1

关于上海专业水产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分析贾建三,JiaJian-san

技术推广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樊祥国

论生态渔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韩茂森,张晓凌,束蕴芳,Hanmao-sen,ZHanGXiao-ling,SHUYun-fang

切实转变观念坚持科技兴渔theeditors

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首季生产经营开门红theeditors

关于实施水产养殖品种更新工程的思考杨正勇,史君英,YanGZheng-yong,SHiJun-ying

现代科学技术与水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李豪,LiHao

发达国家在推进知识经济方面的主要做法(下)theeditors

娜威水产养殖管理体制及经验闵宽洪,minKuan-hong

波兰渔业及渔业科技概况陈广城,CHenGuang-cheng

渔民减负工作初探

水产方便食品发展趋势吴树敬

实施捕捞产量“零增长”意义深远余金,YUJin

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管理站陈再忠,CHenZai-zhong

海带精深加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源赵明森,ZHaoming-sen

对虾精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青山

健康养虾示范区养殖效果好丁晓明,DinGXiao-ming

中美专家获得中华鲟自然繁殖关键数据杨武海

连江生产结构调整新举措罗建仁,LUoJian-ren

世界经济明后年周维武,邢克敏,孙伟

农业部、财政部决定加强农业标准建设王麦全

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评估和预测意见王麦全,张建华

Fa0报道主要雨种产量情况诸葛海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张忠兴,王麦全

加快调整海洋渔业经济结构的构想杨朝世

汉中市渔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杨文杰

关于老渔场结构调整的探讨张怀玉,李振泉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邓景耀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远洋渔业发展态势王宇

如何解决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的探讨聂善明

2000年度法援助毛里塔尼亚渔业

北大西洋金枪鱼的分布情况

渔业资源保护和渔民的意识关系韩兴勇

关于水产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研究赵红萍

追求卓越塑"通威"卢晓春

论欧盟水产品市场共同组织的功能张进宝

1999年塞内加尔水产品出口量增加

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专版

发展淡水渔业要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占家智,羊茜

鳄鱼龟稚龟开食新方法陈跃金

如何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黄福,孙广华

实施"三项"工程提高科技含量朱振乐

连江渔民走出高价油的困境吴安钦

赣榆河蟹产业化建设朱振乐

黄鳝土池生态养殖技术李明锋

浅论水利与水产彭松明,杨润霞,penGSong-ming,YanGRun-xia

论我国南珠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张莉,Zhangli

渔业制度变迁对渔业生产率贡献的分析姚震,骆乐,YaoZhen,LuoLe

我国水产品产量增长速度简析黄祥祺,HUanGXiang-qi

湛江海洋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思路龙竹,龙虎,LongZhu,LongHu

漳州发展水产绿色食品生产的思考王振华,许色明

建好"水产城"搞活大流通吴树敬,wUShu-jing

苏州市相城区水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周根元

用特异化饵料免疫预防草鱼出血病技术推广应用的经济分析江河

我国发展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鱼的规模经济问题杨子江,YanGZi-jiang

浅论渔民协会的作用及其发展方向韩兴勇,HanXing-yong

吕四渔区现存问题四项措施力图化解难题张一平,ZHanGYi-ping

甘肃省国营渔场改革的探讨陈静

关于实行捕捞限额制度的探讨韩战涛,刘树金,HanZhan-tao,LiUShu-jing

关于渔业船舶实施《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探讨彭晓华,penGXiao-hua

浅论解决排污行为中"市场失灵"的办法刘洁,陈蓝荪

中部地区渔业资源开发的外部动力机制研究蒋勇,雷海章

大力推进渔业品牌效应李怡芳,LiYi-fang

渔业保险发展的探讨张蕾

加入wto对江苏渔业的影响及策略李国平,LiGuo-ping

加入wto后水产养殖企业的前景与对策钱晓明,QianXiao-ming

加入wto与上海市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孙琛,SUnChen

从国外禁运看我国的水产品质量管理王玉堂

从国外禁运看我国的水产品质量管理刘身利,LiUShen-li

从对虾氯霉素事件浅析欧盟法规陈述平,陈瑞文

关于渔船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思考阮成宗,RUanCheng-zong

启东市实施渔业减船转产工程张一平,ZHanGYi-ping

关于加强海洋捕捞渔船管理工作的探索柳卓君,周可明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大做强珍珠产业荣家平

实施削减帆式张网作业的建议陈启明

开发南麂列岛生态渔业的构想王少华,孙建璋

绍兴县稻田蟹虾养殖技术推广经验黄家庆,屠林君

论述wto国际渔业贸易的争端解决程序及案例苏萌,戴桂林,SUmeng,DaiGui-lin

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及对策赵领娣,王秋芳,ZHaoLing-di,wanGQiu-fang

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品牌策略薛欣喜,苗东强,XUeXin-xi,miaoDong-qiang

皖西渔业加速融入都市经济圈的思考与对策章晓红,杨劲松,ZHanGXiao-hong,YanGJing-song

南沙渔业发展状况及思考——以广西北海海洋渔业总公司为例李祥秀,LiXiang-xiu

苍南渔村转产转业和教育情况调查林叔森,孙圆圆,饶道专,孙建璋

渔业协调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建瓯市钟楼、豪栋两村为例刘名镇,LiUming-zhen

对促进海洋渔业船员就业途径的探讨郭瑞莲,李琦,GUoRui-lian,LiQi

基于产业内纵向联系的养殖水产品质量控制分析宋祖德,SonGZu-de

渔业经济篇2

1传统渔港

传统的渔港,依托码头满足渔轮进港卸货、补给、修整、出海捕捞生产,单一渔轮生产性功能,同时设施不健全,规模普遍偏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综合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不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单一生产性功能的传统渔港被拆迁的案例时有发生,对渔业产业经济发展、产业人员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2中心渔港

21世纪初国家提出了中心渔港概念,并在全国主要沿海城市布局。中心渔港由传统的单一性功能向多元综合性功能的发展,在传统渔港功能基础上增加鱼货交易、活鱼暂养交易、深度加工、休闲渔业等功能。使中心渔港汇集了三个产业,形成集海上渔轮捕捞回港卸货、生产补给、修整维护、安全避风、活鱼暂养、产品仓储与交易、物流配送、休闲渔业、旅游餐饮等为一体产业集群平台,引领产业链延伸的相关产业集聚,起到产业集群的效应,从而形成渔业产业经济圈。

3中心渔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3.1着力于中心渔港建设针对传统渔港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的现状,为加强中心渔港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我国的渔港建设应该着力于中心渔港的建设,对于构建渔业产业化平台、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动渔业产业发展和渔业产业集群经济效益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大对中心渔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基础功能;拓展渔港功能的多元化;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产业集聚,发挥中心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效应,即以中心渔港为平台、渔业为基础、渔业产业链为依托,集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集散物流配送和深度加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链延伸企业的集聚,拉动渔业经济三大产业的发展,构建中心渔港的渔业产业经济圈。

3.2中心渔港经济建设要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中心渔港已发展为多元化的产业聚集,是集渔业捕捞、养殖、加工生产,补给与避风相结合,信息服务、休闲旅游、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渔港。其建设不是单一渔业方面的问题,而是涉及交通、物流、旅游等,多行业、多方面互相联系的整体工程。因此在中心渔港建设中,必须发挥中心渔港的带动效应,宏观调控,加强多主体的沟通协作,使中心渔港的建设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建设配套体系融为一体,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融合、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统一。

3.3建设要致力于渔港经济发展中心渔港的建设,除了应该完善其基础设施,与相关产业相协同,以此来提供给渔业生产更全面的服务保障;还必须注重对其经济功能的强化,加速渔港经济的发展。中心渔港是城市建设社会发展、渔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场需求、渔业经济和渔港发展的必然;是渔业产业人员从事渔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地,涵盖渔业的一、二、三产业,涉及交通、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集合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要把中心渔港建成以渔港为平台,渔业为基础的经济、城市功能区。如:新兴建设中的天津中心渔港,将成为地区的地标、渔业产业经济的标杆,它所带来的产业经济集群效应在推动所在区域的城市发展、经济的繁荣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渔港经济发展:一是以港兴渔。以中心渔港的建设为依托,加速渔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是以港兴业。以中心渔港为依托,加速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包括海洋运输、渔机修造、渔船、餐饮旅馆、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三是以港兴城。合理利用港区周围的土地资源,推进渔区的城镇化建设,使群众性渔港的渔民逐步转到中心渔港港区并逐步向城镇转移,解决转产渔民的再创业、就业问题,从而加速渔区城镇化进程。

3.4规划的文化性在中心渔港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外,还要注重打造文化港口的观念,让文化在中心渔港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文化港口的建设的特色化和个性化能进一步促进渔港的建设和渔港经济的发展,对其产生很强的辐射力和聚合力。在中心渔港建设过程中,融入我国丰富而悠久的海洋、渔业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将成为国内渔港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3.5规划的生态性生态渔港是渔港建设的必然趋势,也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主题,在渔港规划设计上,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注重社会、自然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导向的作用,以长远的眼光规划中心渔港建设。

4中心渔港的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是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将其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实际上产业集群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运营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运营组织方式,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在中心渔港产业集群中涉及如下行业的企业:

捕捞业的渔具、设施、船舶制造与航修;渔获物的交易、物流配送、保鲜、等;养殖业的种苗,饲料、药业、物流等;加工业的加工保鲜技术、生物技术、包装业、仓储、物流配送;休闲渔业的旅游观光、餐饮业、购物,涉及电子、机械、化工、物流、旅游等领域的行业。中心渔港的建设奠定了渔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推动渔业产业及产业链延伸相关企业入驻集聚运营,促进运营的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生产、运营的效率,促进集群内部资源整合,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在集群中的主体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临近性,中心点是渔港,其余集群内的各主体分布在这个中心周围;各个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集群内的资本、信息、基础设施等为各个企业所共享;集群内的科研机构、组织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汇集的优势使中心渔港在渔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产业集群的效应。

4.1规模经济效应中心渔港的渔业产业的集聚效应,聚集着大量相关且专业化的企业,同时吸引着产业链延伸的关联企业集聚,集聚的发展又产生了扩散效应,促进企业间运营的交流和传播,由此又推动了企业的入住经营。如此形成的产业集群,在进行了自我完善合理布局之后,进入内部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又将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向该集群集聚,伴随着关联企业的集聚,促使行业企业之间密切而广泛的双向关联关系;同时,由于剧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将更加重视运营、技术的创新,以此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扩大,带动产业链中其余相关环节的生产、运营。产品市场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资本市场的资金运作更加灵活,企业从信息市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成本更加低廉,集群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也会有显著提高等。在中心渔港经济产业集群内部,规模经济日趋合理、完善。专业化的生产、运营与专业化的分工形成大规模的经济效应。

4.2竞争效应中心渔港经济产业集群中的各个主体,分享细化分工而带来的高效率,在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性,降低了运营成本;核心骨干企业在集群内部获得资源高效整合平台与空间;创新能力高、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核心骨干企业有机的联合在一起,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利于集群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特性进行相互比较,形成了一定的标准,由此将给企业带来竞争效应。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必须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式来达到目的,或者通过提高本企业产品与其他同类型产品之间的创新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产品的制定往往是依据市场需求,即用户接受程度而来;而同类企业面对的用户往往没有区别,因此,如果一个企业要在同类企业中获得市场认可,就必须生产出差异性产品。另外,经济集群的形成也给消费者带来利益,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快速的在众多产品中的寻求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市场接受程度高的产品激励着企业控制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中心渔港的产业集群为企业创建了竞争的平台与空间,由此带来提升竞争效应,为集群中各个主体提供创新的条件,促进其发展。

4.3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中心渔港渔业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与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渔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离不开渔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渔业结构的优化也离不开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涉及种苗培育、水产品深度加工、海洋生物制药、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和细化分工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衍生新企业,从而带来集群结构优化效应;对于规模小、低水平生产与运营、结构简单布局不合理的主体,推动其转型升级或淘汰;促使集群的各个主体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生产与运营能力和水平、提高产业资金量和追求附加值最大化的经济;甚至更大跨度、更多范围整合产业资源,使产业链延伸更长。以中心渔港为平台,以渔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延伸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企业的集聚、市场的需求促成专业市场和服务型行业的形成。中心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会使渔业结构低附加值区提升到高附加值区,从单一化的渔业运营转变到多元化的综合性运营;另一方面,中心渔港的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渔业的经营利润和经营方式,传统渔港以扩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生产逐渐转变为以提高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主导的集约型运营。由此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结构合理。

由上所述,中心渔港在渔业经济产业的集群效应显而易见,集群效应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扩大,产业在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引导企业规模、效益扩大及渔业产业经济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

渔业经济篇3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近年来渔民收入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组织创新将千家万户渔民组织起来,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克服小农经济,才能加快渔业经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渔业经营体制实行改革.由过去大集体生产经营变为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体的经济形式,这种生产经营体制,.确定了渔民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渔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家庭经营制度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设计,在既定的制度和结构下渔业经营制度的变迁能量,经过3o年的过程已基本释放完毕。据有关资料显示,1978-1995年,渔民收入年增长35%的快速增长阶段;到1996—1999年进入渔民收入年增长4.05%的超缓阶段,1999年至今,收入进入滑坡阶段,年均减少3.6%。分析渔民收入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渔业内部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所致。也是渔业、渔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和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从深层次分析制约渔业经济发展的因素:(1)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家庭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大市场社会化生产的需要;(2)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渔区资源等方面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渔村基础设施落后,渔业的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与城市差距大。(3)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城市开发,交通运输大量占用渔业水域、滩涂,渔民生产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4)渔业高投入、高风险是家庭经营无法抵卸的。(5)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水污染日益严重。归纳起来,就是以小农本位的渔业经营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组织创新将千家万户组织起来,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才能克服小农经济的弊端,加快渔业经济快速发展。

所谓的组织创新,就是指以自愿为前提,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共同利益为纽带,采取合作社、公司、股份企业,协会等紧密的组织形式或采取和约联结(如订单、合同)、资产联结(定金、代销产品)、物权联结(如租赁、承包委托)等松散组织形式,将分散的家庭联合起来,整合为规模性经营集群。实现渔业产业连的延伸与扩展。形成规模优势、竞争优势、技术优势、垄断优势、无形资产优势。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笔者认为,用组织创新,将家庭经营组织起来,从根本上突破渔业经济发展的困境,当前需要突破五个误区。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破除“回老路”的误区

家庭经营是党的农村政策基础,也是现代渔业建设的制度基础。要在稳定水面、滩涂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流转形式。促进渔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组织创新将分散家庭组织起来,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客观规律,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选择。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过去渔业生产力水平低,个体劳动对生产因素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将集体经营改为分散的家庭经营十分有效。促进了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渔业资源竞争日益加剧。以及渔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加大,个体作用相对减弱,通过组织创新组织起来,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渔民对新组织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

2.市场需要新组织。随着市场对水产品的生产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产品在国际市场遭遇绿色壁垒日益严重.家庭分散生产已很难和市场有效对接和参与激烈竞争。通过新机制组织起来是明智的选择。

3.从实践上看,将渔民用新组织组织起来,既有国内外成功范例,也是把握与时俱进的战略选择。

100多年前,欧美、日本等国家就大量出现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农业合作组织,涉及生产、加工、流通、信贷等服务领域。早在1810年由美国康涅犹榕州的奶牛农场主组织起来的奶牛协会。目前。美国82%的农场主加入了农场合作社。澳大利亚出口大米全部由大米生产合作社提供。丹麦奶制品90%由合作社经销。世界渔业先进大国日本对渔协会的组织还专门颁布了《水协法》。日本渔业协同组合,简称“渔协”,是以日本渔民为基础,为发展渔业生产、渔业流通、渔业信贷、保险、维护渔民正当权益,而依法自愿组合起来的民间渔业经济组织,它对上代表渔民与政府对话,对下贯彻落实政府间接的宏观政策意图,其宗旨是通过协同组合发展生产力,提高中小渔业者经济和社会地位。当前,日本各级渔协都拥有自己的码头、油库、冷库、渔市场等后勤设施,自身具有较完备的经营服务功能,已形成自我体系。全国沿海数十万渔民,几乎都参加了渔协。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了许多渔业协会、渔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全国各类农业合作组织i5万个,参加人员3486万人。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现已成立的合作组织有16个.参加人员2680人,带动农户13000户.全行业销售收入达4.5亿元,群众从中得到收入1360万元。从他们总结出来的经验看。这种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1)通过在区域和一定层面建立合作组织,可以减少渔民之间对渔业资源的相互竞争强度,而转变为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通过专业组织创新。将分散渔民组织起来,形成集体的力量,提高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的竞争力。(3)有利于技术交流与培训,提高执行各种渔业法规的自觉性。(4)加强了政府与渔民群众的联系与沟通。

二、在组织上要破除“单一”的误区

以创新组织,将渔民组织起来,建立新的经济组织,不是恢复过去的“统营、统管”,海洋渔业资源是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渔业生产外部不经济性大。一艘渔船的捕捞作业对另一艘渔船的生产作业会产生不利影响;一艘渔船增加捕捞程度,扩大渔获量,就会影响另一艘渔船扩大渔获量的可能性;一块海域养殖密度过多,造成环境污染会危及邻近养殖海域的养殖经济效益。海洋渔业资源是典型的流动性。具有使用权难以界定的特性。建立长效、明晰的渔业资源使用权和收益权制度。对于提高渔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以上分析,创新渔业经济组织,应针对不同情况在形式上有所区别。

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要沿着发展政府主导型捕捞专业渔民合作组织,推动渔区合作经济尤其是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政府渔业管理绩效的路径演进。对涉及海洋渔业生产上游与下游活动,应沿着市场主导型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路径演进。对海域养殖渔业可沿着建立在集体经济组织基础上的企业主导型(企业+养殖户)f作经济组织的路径演进。同时,创新组织还要把握住“三不论”原则:

1.不论采取何种组织方式。只要具备功能就行,即能把渔民组织起来,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接市场能力和经济效益,采取公司、协会,协作体、合作社、合伙制、股份制等任何组织形式都可以,都应鼓励其探索发展。

2.不论组织规模大小,能够增加效益就行,即区域上的不求所有人都进入组织,产业上可以捕捞、养殖或加工、销售、服务各种组合的形式,只要能够产生1+1大于2的效益。都可以先组织起来。

3.不论组织的紧密程度如何,只要群众认可就行,即只要渔民群众愿意参与,共负盈亏都可以实践。例如:可以采取“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紧密型组织。也可采取统一销售、统一加工、家庭分散生产的半紧密型组织或以合同订单,委托生产加工的松散型组织。

三、在工作方式上要破除“为组织而组织”的误区

创新组织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1.创新组织必须有支撑该组织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必然没有生命力,不能促进渔民增收。也是长不了的。推进组织创新要把握“五求五不求”,即不求数量多,但求有生命力;不求参加人数多,但求群众真认可;不求规模大。但求效益高;不求环节全,但求真管用;不求起步猛,但求逐步强。

2.创新经济组织不能脱离渔区、渔民的需要,要推进创新组织将渔民组织起来,建立新经济组织。当前要围绕推进倍增发展,选择新经济组织的生存基础、生长基点,应注意解决渔业、渔村、发展渔民增收的瓶颈问题,当前重点是建设捕捞、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五大新经济组织”。

四、在工作思路要破除‘‘否定过去”的误区

发展新经济组织,将渔民组织起来,不是重新洗牌,否定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

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改革的基石,也是现代渔业建设的制度基础,建立新经济组织,是要发挥家庭经营优势,克服劣势,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有效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并不是否定双层经营体制,回归到“大锅饭”的老路。同时,建立新经济组织,尽量规避从现有的企业、公司的饭碗中抢饭,要立足把渔业经济做大做强。

五、在工作措施上要破除“无所作为”的误区

1.积极引导。向广大渔民广泛宣传创新经济组织的必然性。必要性。向渔民讲清楚新经济组织的职能作用、产生机制、运行方式等相关知识,让广大基层干部和渔民充分认识到创新经济组织能提高规模效率和竞争力的道理增强意识。创造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调动广大渔民参加合作社、公司、协会等新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认真借鉴。要认真总结推广一批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和热心为民、乐于奉献带动渔民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一方面对典型要给予大力扶持、指导、协调和服务,促进典型不断完善升级,形成实践探索、总结提升,再实践再提升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引导其他人员认真研究和借鉴典型的先进经验,让身边的事启发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渔业经济篇4

实际评价指标选择理论上渔业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竞争力、投入竞争力、开放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等方面的指标。本文按照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结合福建渔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渔业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在实际中,选择福建与山东、广东、浙江、辽宁等五个资源具有相似特点、渔业实力强的沿海渔业省份进行比较,求证福建渔业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地位。根据上述五省渔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数据的便于归纳、可获得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选择渔业总体实力、渔业生产能力、渔业开放程度、渔业生产投入等主要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福建渔业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

这些指标的选择充分考虑与渔业经济具有的资源劳力需求密集、环境约束因素较多、生产伴随较高风险、流通条件要求较高等特点相匹配、相对应、相吻合。与渔业总体实力有关的指标主要体现渔业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这是衡量过去渔业区域经济竞争力成果沉淀、竞争力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内容,它一方面表明渔业区域经济竞争力总体发展己达到的水平层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渔业区域经济竞争力未来发展的平台基础。对其从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渔民人均收入、水产品总产量、加工产值等五个方面对渔业经济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分析。总产值和增加值体现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产出总量,即渔业经济总量水平,渔业增加值增长率反映了渔业增长总值的变化趋势及活跃程度。渔民人均纯收入反映了渔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体现的是渔业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水产品总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产业规模,体现总体生产力水平。加工产值说明渔业第二产业发展水平及产品加工增值情况。与渔业生产能力有关的指标这里主要选择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海洋捕捞的产量指标来反映。沿海五省浅海滩涂可养面积大,海水养殖技术进步快,其单位产量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海水养殖是其主攻方向。选择这一指标,最能反映出沿海五省渔业在产能方面的竞争力水平。淡水养殖在二十年前还是沿海五省渔业发展的“短腿”,近年来由于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取得重点突破,产量大幅度增长,且发展潜力巨大,选择这一指标也能比较客观反映出沿海五省渔业竞争力水平。海洋捕捞近年来由于捕捞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换代更新,已经摆脱了原先在近海“掠夺型”的生产模式,不断向外海渔业渔场转移,其产量保持比较稳定。这种稳定,意味着生产方式已经完成转变,成为渔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因而仍然选择为重要指标。

与渔业开放程度有关的指标开放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经济在大区域中的资源开发与市场开拓竞争力。水产品进出口额则说明渔业外贸的依存度,进出口额越大,说明渔业经济开放度越大。同时,该指标也反映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体现渔业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远洋渔业虽然在沿海各省产量不高、产值比重不大,但作为开发国外渔业资源的产业,是渔业“走出去”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性标杆,该指标反应了在国内资源条件约束下渔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与渔业投入有关的指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在渔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竞争力成为渔业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而科技投入对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本研究选择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的三个“软件”指标,即“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数量”、“从事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大专以上技术推广人员”,来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分析评价渔业科技竞争力。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指标,一是指标作易于取得;二是在本章的渔业发展现状中专门分析了“人才缺乏”的问题,用此三个指标评价,针对性强,具有实际意义;三是在科技进步中,人是第一因素,特别渔业技术推广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科技成果能否转化的问题。同时,考虑到渔船装备最能体现海洋捕捞实力,根据指标的可获取性和代表性,选择机动渔船功率、机动渔船数量两个指标来体现对渔业的投入力度。基于此,本文选择上述四大类的若干个分析性指标来反映竞争力的变量情况,解释为什么各省的渔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竞争力。

指标权重确定确定各指标权重在综合评价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有专家调查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相邻指标比较法以及用方差的倒数为权、变异系数为权和复相关系数为权等统计方法(胡永宏和贺思辉,2000)。其中aHp法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建立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本步骤为(许树柏,1988):(1)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2)进行层次单排序;(3)进行层次总排序;(4)进行一致性检验,若达到满意一致性则进行第(5)步骤;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转到步骤(2);(5)归一化处理得出权重向量。其中,判断矩阵的标度方法已有近十种,如0~2三标度法、-1~1三标度法、1~9标度、9/9~9/1标度、10/10~18/2标度和指数标度等(徐泽水,2000)。根据文献评论和笔者的赋权实践体会(徐泽水,2000),推荐使用10/10~18/2标度法。按照这个算法,可以求出了各指标的权重(表2中的数字)。指标数据无量纲化指标数据无量纲化:是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不同,通过无量纲化使各指标都剔除单位后再可进行比较。

作者:林旭东郑传芳

渔业经济篇5

(一)加强指导协调,扩大海洋经济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市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载体作用,重点在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扩大宣传等方面下功夫,牢牢把握海洋经济的发展机遇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做大造船业、滨海旅游业等临海产业文章,大幅度提升经济社会效益,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滩涂围垦、滨江三期、船舶工业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海域使用、保护和管理的协调服务工作,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用海的需要,努力为项目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海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逐步在全市形成“开发与保护并举”、“管理与服务同步”的用海氛围。

(二)加快结构调整,着力建设现代渔业。按照“优化提升、增效和谐”的要求,大力发展设施优良、技术先进、体制适应的现代渔业,促进传统渔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一是合理调整海洋捕捞业。严格执行渔船新建(改造)、购买审批制度,加强渔船建造管理,坚决取缔“三无”渔船。建立和完善捕捞行业准入制度,严格控制非渔劳力无序进入捕捞行业,坚决清退已进入捕捞行业的非渔劳力,合理缩减近外海捕捞强度,积极拓展远洋捕捞作业。二是着力提升水产养殖水平。按照“经济高效、技术密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积极进行围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农村低产田围塘养殖和山区稻田沟坑养殖,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特别是中西部山区、半山区稻田养鱼的发展,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并作了重要指示。按照省、温州市有关地方落实配套资金要求以及瑞委[20*]4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三位一体”建设的精神,要继续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推进我市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三是主攻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以技改创新和名牌战略为核心,大力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升级,重点抓好华盛、华忠、顶味、香海、冷冻一厂等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出口水产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增加出口创汇。适时举办“中国水产品特色加工之乡”命名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及其品牌、产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全市水产加工企业进行技改、打造龙头、争创品牌、引进人才等措施,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逐步提高我市水产加工业的综合实力。四是大力扶持发展休闲渔业。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全面推进休闲渔业基地规范运作,不断开发与扶持休闲渔业新项目,着力增强休闲渔业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计划扶持壮大2家休闲渔业公司成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五是继续推进渔区“三位一体”建设。大力扶持渔区建立渔业经营合作社,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提高渔、工、贸、科一体化经营水平,加强渔业对外合作,推进渔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六是加快标准渔港建设。渔港是沿海地区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沿海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标准渔港建设规划》,近期渔港建设任务是东山埠渔港护岸堤工程与北麂渔港防波堤工程,投资概算分别为1800万元和6941万元。要尽早建立机构,尽快启动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省、温州市专项补助资金和我市配套资金的落实。

(三)突出管理创新,努力提高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水平。严格执行《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的三项基本制度,加大对非法用海、违法填海等海洋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将各类用海项目纳入管理轨道,加强海洋环境和内陆渔业水域环境的监测,提高监测密度、增加监测内容,强化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涉海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做好海洋倾废许可管理及倾倒区环境监管,建立海上溢油和海洋污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力度,依靠科学技术和法律保障,努力使海洋生态环境和内陆渔业水域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严格双边渔业协定入渔许可管理,坚决执行伏季休渔制度和“双控”方针,严厉打击电、毒、炸等违规捕捞行为。加强对近海渔场的整治,控制近海拖网作业,促进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保障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经济篇6

养殖生产形势良好。1—5月,全国水产养殖产量1354.21万吨,同比增长6.61%。据全国海淡水养殖渔情信息监测,1—5月海淡水养殖生产投入与各品种出塘单价均同比上涨,海淡水产品出塘单价同比分别上涨213.26%和84.75%,渔民生产积极性较高。

捕捞生产形势稳定。1—5月,全国海洋捕捞产量539.19万吨,同比增长0.86%。据海洋捕捞动态信息网监测,今年上半年,黄海和东海海域水温回升较慢,整体渔业资源状况较差,仅有一些小型鱼类出现一定量的渔汛;南海传统经济鱼类没有明显渔讯,预计上半年海洋捕捞产量同比相对稳定。

远洋渔业生产总体平稳。1—5月,远洋渔业产量42.53万吨,同比增长约4.06%。预计上半年远洋渔业产值将达54亿元,总产量5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约5%和3%。其中:大洋性渔业约27万吨,同比增长约4%;过洋性渔业约23万吨,同比增长约3%。

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据对全国8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统计,2012年1—5月,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平均价格每公斤19.44元,同比涨9.23%。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每公斤35.86元,同比涨9.84%;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每公斤13.25元,同比涨8.46%。可比的45家水产品市场成交量280.30万吨,同比增加6.86%;成交额553.55万吨亿元,同比增长14.55%。

渔业经济篇7

有明一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渔业经济在全国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代前期因无全国各省的鱼课数据资料,难以作量上的分析、比较和评价,但从本文第一章至第六章的的阐述及河泊所在全国的分布来看,这一结论并不偏颇。明代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渔业经济,主要为内陆淡水水域的捕捞经济,在全国各省,包括沿海地区的渔业生产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万历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广、江西全省及南直隶的绝大部分地区和浙江的杭嘉湖三府岁收鱼课数额约为全国鱼课总数的近70%(据附表1统计,包括湖广、江西的全部,南直隶的大部,以及浙江的约一半)。因此,可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渔业生产在全国处于绝对压倒优势。明代长江中下游各分区中以湖广地区的渔业生产为最盛,万历间湖广岁收鱼课占全国总数的近40%,其中今湖北地区的渔业生产又要盛于今湖南地区。湖北地区的渔业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的沔阳、汉阳、荆州地区与武昌、黄州地区,湖南地区的渔业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平原的岳州、常德二府,湘资沅澧流域沿江一带也有一定的渔业生产。南直隶地区的渔业生产居湖广之次,万历年间其岁收鱼课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而该区域中仅淮河流域部分府州的渔业经济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该数据基本上即代表其时今安徽及江苏沿江地区的渔业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其中又以今安徽安庆地区的渔业生产为最盛,太湖流域亦有较为兴盛的渔业生产。此外,明代江西地区的渔业经济在全国也占有一定地位,万历年间其岁收鱼课约占全国总额的7.5%,该省的渔业主要分布在沿江的九江府及南昌、南康、饶州三府的鄱阳湖滨。各行省岁收鱼课数及百分比详见附表1及图1。

清代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渔业经济在全国仍占有重要地位。据附表2可知,康熙二十二年(1683)该区域岁收鱼课约占全国鱼课总数的60%(计入湖北、江西、安徽的全部及江苏的大部、浙江的小部),尚有湖南之课因另汇入杂税项下不可得而未计,否则其百分比当更高。其中湖北鱼课百分比最高,约占全国的近27%。其次为江西,该区域的渔业在全国的地位较明代后期有所上升,居全国的近12%。再次为安徽,占全国总数的近17%。江苏与浙江二省则各占5%有余,见图2。

时至清代后期,情形则已大不相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即内陆河湖淡水水域)的渔业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大为下降。据附表3可知,长江中下游各分区清光绪年间岁收鱼课已只占全国鱼课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湖北、江西二省的鱼课比重下降尤为明显,前者完全可以说明其时该区域的渔业经济在全国地位的衰落,后者则可能另有原因,如可能部分课税象康熙年间湖南之课一样进入了另外的统计系统。与湖北的情形相反,湖南地区的渔业在全国的地位则相对有所上升。沿海地区的海洋渔业大为发展,仅广东一省之鱼课即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见图3。

2.各区域渔业经济在区域总体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变迁

明代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河湖水域的渔业生产十分兴盛,渔业经济在各地区总体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湖北江汉平原的渔业经济为最盛。明代后期,长江中下游各地区河湖水域的渔业经济已开始衰落,渔民逃亡、渔课无征,渔户数量减少。但渔业仍在各区域总体经济结构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如万历年间湖北汉阳府的渔业经济占总产业的近20%,如不算第二、三产业的话,其在大农业中的地位当更高,其它如沔阳、武昌、荆州等府州的渔业经济比重也较高(详见第一、二章)。有清一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河湖水域的渔业经济进一步下降,专门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户数量更迅速减少。

明清时期官方对渔户的管理有同民户里甲相似的一套制度,即严格而周密的牌甲编审制度。其编审内容极为详细,统计项目有渔户户数、渔丁人口、渔船大小及数量、所从事渔业生产的水域,对渔民人口的年龄、籍贯、相貌也有详细记载以备随时稽查,管理渔户的基层组织设有网首、小甲等。即便如此,渔户逃徙流亡的现象仍十分严重,所谓“虽渔户册籍如故,而岁久逃绝影射,莫可胜言”。在河湖逐渐淤浅、渔利逐步下降,渔业经济不断萎缩的情况下,渔民不得不渔农兼营或转营他业。渔户归入民户,渔课摊入田亩、纂入条鞭即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总而言之,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这一层面来看,存在着官方对渔民的控制和渔民对官方的游离以及官方试图通过渔政制度的改革实现双方关系的逐步协调。

渔业生产包括捕捞和养殖两大方面,明清时期渔业生产的变迁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可以说,越在历史前期,天然捕捞业的主导性地位体现越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淡水养殖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渔业生产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明清时期,内陆淡水水域的天然捕捞业由于河湖的淤浅淤废、围湖圩垸的大规模扩展而日益衰落,专门从事渔业生产的专业渔民迅速减少。于此相反的是,与农业垦植所需水利灌溉排涝设施相辅而行的小水域的淡水养殖业则日渐发展起来,但这种养殖业已非专业渔业,而是农业垦植业的一种副业,其从业人员亦非专门从事渔业的渔民,而是兼营淡水养殖。但总的来说,水产品的总产量并不随天然捕捞业的日趋衰落而大为下降,淡水养殖产量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捕捞业衰落而可能引起的供需矛盾。另外,淡水渔业与海洋渔业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越在历史前期,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淡水产品比重要高于海洋产品,淡水渔业在渔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至少与海洋渔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淡水渔业的地位日益下降,而海洋渔业的地位则不断上升,因此说,海产品的丰富可能缓解淡水渔业的衰落造成的水产供需矛盾,日益便利的交通和远距离商贸的发展更使其成为可能。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渔业贸易也颇为兴盛。与各时段的渔业生产相对应,明代前期渔业生产盛时其贸易尤为发达。各产鱼水域之市镇不仅有大量的鲜鱼售卖,而且将各种水产品批量加工,远销外地。就地域而言,又以湖广地区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湖区最为繁盛。各大型港口城市的加工产品转运贸易也十分发达。众多的鱼市、水市大多位于交通便利的江滨水浒、津梁渡口、大小港湾等,以此逆推亦同样成立,即大凡沿江一带的市镇均有较为兴盛的水产贸易。事实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绝大多数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市集也大多分布在江滨港口,依靠便利的交通和兴盛的贸易而发展起来。因此说,数量众多、贸易兴盛的鱼市、水市与沿江的各大小市镇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联系。繁荣的水产商贸必然促进城市饮食业、居住业及各种配套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直接促进市镇的形成或加速市镇人口及规模的扩展;而便利的水路交通与繁荣的商贸又加强了各单一市镇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沿江市镇体系的形成及整合。

二经济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

明清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各河湖平原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很明显的转换,即由原来的渔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渔业经济下降、渔农并重??渔业经济迅速退缩,几至无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经济结构的转换几乎贯穿全过程,与各河湖平原地区的开发相始终。促使这种转换产生的原因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文的因素,甚至相互影响、相互激化。

1.自然因素

湖泊水体的理化特性,如深度、温度、营养度、水源等直接关系鱼类的生存。在合适的理化特性下,有利于鱼类的生长,渔利颇多;相反,在不相宜的理化条件下,对鱼类的生存不利,渔利较少。适宜养鱼的湖泊极大多数是中小型浅水湖,且多为富营养型,鱼类天然饵料基础丰富。湖泊形态的改变,由深变浅,由大变小,湖岸由弯曲变为平直,湖底由凸凹不平变为平坦,使深水植物逐渐演化为浅水植物,沿岸植物逐渐向湖心发展。由于泥沙不断充填和植物的死亡与堆积,最后湖泊转变为沼泽。湖泊在淤浅、填塞的过程中,其理化性质亦逐渐发生改变,淤浅到一定程度后即不再适合鱼类的生长和生存。湖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有氧和二氧化碳等。氧对湖中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意义;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但水中含量过多时可毒害鱼类;沼气和硫化氢较多时,对鱼类和底栖动物也有毒害。

2.人文因素

造成经济结构转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人口的增长则是最为主要、最为根本的原因。因为,很显然,鱼类等水产不可能作为维持生存的主要食粮。此外,单位面积水域的捕捞经济产值相对于单位面积田地的种植经济产值来说明显要低得多,故经济因子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官方的财政政策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河湖淤浅到一定程度时,水体的理化特性不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殖,鱼利逐渐下降,渔业经济开始衰落。官方政府力求鱼课保持原额,渔民不堪重税,大量迁徙逃亡。官府又将逃民之课额摊征于仍存之渔户,渔民逃绝流亡的现象更趋严重,或者兼事、转营其它他行业,这是渔业经济进一步萎缩的社会原因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新淤出的湖田未予征收赋税,岁秋有收,则倍获厚利。于是地方豪绅竞相筑堤围垦,小民亦零星组织开垦,其短期效应颇为可观。官方见有利可图,亦大规模投资组织人力、物力修堤防水以开垦。不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不仅加速了渔业经济的衰落、助长了围湖圩垦之风,也引发并激化了土客矛盾和地区冲突等。当赋役制度不再适应于已发生改变的社会经济结构时,政府没有及时进行改革,或因官方体制守旧因循,虽敕令改革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而仅成具文。如豁免无征鱼课、湖田税亩、严禁私垸等等都滞后于经济结构转换的步伐,以致对渔民造成伤害而使地方豪民有可乘之机。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检验,清代后期,一批官员已充分认识到大规模围湖圩垦与日益频繁、剧烈的洪涝灾害之间的利害关系,纷纷奏言上疏以试图遏制围湖圩垸的发展,严禁修筑私圩,对已有的部分妨碍水路通畅之私圩也采取刨毁的政策。然而,这些措施却仍然不能够遏止湖区围垦之势,已刨毁之私圩往往又复筑堤,新的私圩仍在不断发展。

三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严重后果

1.围湖圩垦与洪涝灾害的恶性循环

与上述经济结构的转换相伴而生的是明清时期两湖平原洪涝灾害的日益加剧(见图4)。元代末年,湖广一带遭兵燹蹂躏,人口大减。明代前期,渔业经济在区域总体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时,人口、湖泊、渔业、农业各因子构成较稳定的生态经济系统,鲜闻水患。所谓灾害,是相对于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而言的,它是一个社会概念。当一个地区地旷人稀,或为水乡渔村时,即使偶发洪水,很少酿灾。明代中叶以后,战乱基本平息,经过明前期经济的复苏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压力加大。于是出现盲目开荒的现象,河流含沙量增加使得河湖淤浅、淤废成陆。新淤出之湖地肥沃而易耕垦,故与水争地的围湖圩垸越来越多,湖泊面积萎缩,使得渔业生产的载体迅速、大量减少,河湖水体的理化特性亦朝不利于鱼类生长、生存的方向转变,渔业经济迅速衰落,经济结构向农业倾斜。就每次单独的洪水而言,其对于渔业捕捞生产并非灾害。洪水泛涨之时有利于鱼类进入各江河湖泊及支流并进行繁殖,秋冬水落后,渔民当年的渔获数量相对于小水年来说反而有所增加,对渔民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如洪灾之年豁免赋税,因鱼利反多,鱼课便不在开豁之列。但对于多次洪水及洪灾频率升高的长期后果而言,则是促使渔业经济衰落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发生转换以后,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各因子的平衡性被打破,河湖淤浅、萎缩造成河湖蓄洪泄洪能力大为下降,洪水一来,蓄泄不畅,遂决堤为灾。明清以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自有其空间特点与时段特性,即洪涝灾害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快;灾情日益升级、为祸日益惨烈。洪水所携带的泥沙在各河湖就地淤积,河湖进一步淤浅、淤废成陆,新一轮围垦又开始进行,农业经济比重更大,渔业经济日益退缩。围湖圩垦的现象日趋严重而河湖水体进一步淤浅、萎缩,蓄洪泄洪能力进一步下降,洪涝灾害爆发更趋频繁而形成恶性循环。

2.开浚河道与高筑堤防之争

围绕着洪涝灾害的防御和治理这一长期困扰长江中下游地区官民双方甚至中央朝廷的论题,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开浚分流,疏通河道、弃田还湖以使洪水有所停泄;高筑堤防以防水患、以保民命,重围田圩垸之农业生产以为财赋所出这两大主张一直成为地方以至朝廷争论的焦点。两大主张在不同时期亦互有进退,但总的来说却是一直朝着后一形势呈不可逆转的势态发展,也就是说,渔业经济在不断的退缩而垦植业在不断的扩展。

图2偏单一、脆弱的社会经济结构

四目前现状与未来展望

渔业经济篇8

关键词渔业;发展回顾;“十二五”;主要任务;规划;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1-0363-02

1“十一五”渔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蒙城县渔业快速发展的5年,也是面临重重困难和巨大挑战的5年。5年来,全县水产界广大干群认真贯彻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渔民增收、渔业增效”这一中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全省渔业富民工程、渔业三进工程、渔业跨越工程,推动了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使之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10年全县养殖面积达2955hm2,较2009年的2869hm2增加3%,水产品总产量11353t,比2009年的10761t增加5.5%,在分类产量中,蟹类产量为368t,比2009年的338t增加9%;2010年,全县养殖的名优水产品2552t,捕捞的名优水产品400t,全县名优水产品产量2952t,占全县水产品总产量的26%;2010年,全县渔业总产值11295万元,比2010年的10194万元增加10.8%[1-2]。目前,全县渔业生产已逐步实现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2008年建成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蒙城县河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09年蒙城县建立芡河鳜鱼青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目前全县有4个渔业专业生产合作社,1个河蟹注册商标“南芡北淝”,形成以芡河、北淝河为主的蒙城县河蟹养殖区,以茨淮新河、涡河为主的网箱围网养殖区,以界阜蚌高速公路两侧的池塘和许坛煤矿塌陷区为主的池塘精养区。蒙城县水产业的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并多次受到省市各级的表彰和奖励。

2“十二五”渔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蒙城县渔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设水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渔民自我发展能力和组织化水平[3];积极发展渔业二、三产业,提高综合效益,确保渔民收入稳步增长;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和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水产品供给安全、优质、充足;落实渔业扶持政策,保护渔民合法权益;加强渔业法制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为渔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推进资源、环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十二五”渔业经济发展规划

3.1工作目标

“十二五”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至2015年,养殖生产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渔业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产业效益大幅提高;水产资源利用、开发与保护进入良性循环。养殖证制度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全面建立;能够控制水产养殖重大病害的暴发趋势;基本规范渔药、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水产品主要药残指标检测合格率超过90%;重大违法渔业案件发生率降低;重大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控制;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蒙城县人工繁殖优良苗种1.8亿尾,渔业产值2亿元;养殖面积达3600hm2,水产品产量1.5万t,其中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800hm2,产量达6000t。主要经济指标分年度规划见表1。

3.2发展重点

针对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的总体形势并结合蒙城县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两大苗种生产基地(蒙城县鱼苗养殖场、楚村陈桥鱼苗场)、三大养殖区(河蟹拦网养殖区、池塘精养区、网箱围网养殖区),建设3个市级、1个省级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区,建成1个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4个水产区域服务站、2个环境监测点,6项重点工程(种苗工程、标准化河沟养殖工程、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水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品牌工程、渔业生态修复工程),创建2~4个水产品牌,培养50个水产养殖大户,8个优势产业(甲鱼、河蟹、青虾、小龙虾、泥鳅、乌鳢、鳜鱼、黄鳝),培育2个市级、1个省级水产龙头企业,1个渔用饲料生产企业、打造1个水产品加工中心,积极引导蒙城县渔业经济走向法制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轨道。一是强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扶持各类水产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蒙城县芡河水产养殖场,要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脱颖而出,力争2年内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其次,要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发展一批能够拉动渔业产业化升级的水产品加工、渔用饲料产业。二是加快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示范推广等措施,积极引导渔(农)民组建各类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现阶段,在进一步发展、完善蒙城县河蟹养殖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同时,快速组建甲鱼、黄鳝、小龙虾等专业合作社。三是加快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养殖基地[4]。在苗种生产上,要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企业活力,盘活资源存量、加大投入,巩固完善现有的蒙城县市级水产良种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优质良种比重,建设适度规模的多品种良种繁育基地,3年内发展成省级水产良种场。在标准化养殖基地上,要以市级蒙城县河蟹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为载体,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3年内将小涧镇建成33.33hm2市级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将小辛集乡建设成为13.33hm2市级甲鱼健康养殖示范场。四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产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从生产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养殖基地投入品、渔业水域环境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质量安全。同时,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步伐,力争每年新增无公害产品1~2个。五是培育河蟹水产品专业市场。以立仓、常兴2个鲜活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建成蒙城县河蟹水产品批发市场。以营销经纪人为纽带,加快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步伐,促进产后流通经营的发展,并打造河蟹名品、精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提高蒙城县河蟹水产品的知名度和养殖效益。六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渔业经济整体水平[5-6]。首先是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结合新农村建设,本着“一村一品”,组织实施省水产跨越工程,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鱼鳖混养、蟹鳜混养、禽(畜)基鱼塘等生态渔业综合养殖,重点抓好河蟹、鳜鱼、甲鱼、龙虾、黄鳝、泥鳅等水产品养殖,形成产业带,并以此为依托,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其次是拓宽渔业生产领域,打造多功能渔业文化。围绕城镇郊区,加快发展渔家乐等形式的休闲渔业,促进渔业二、三产业大发展。打破单一养殖的简单模式,形成集养殖、观赏、旅游、垂钓、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新型渔业功能领域。

3.3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奖惩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二是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蒙城县现代渔业发展水平;三是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大力推进蒙城县渔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四是加快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五是继续加强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六是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七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八是加强渔业安全管理,实施养殖证和禁渔制度,抓好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九是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十是抓好自身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4参考文献

[1]黄硕琳.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管理的分析研究[J].江西水产科技,2011(3):1-5.

[2]杨瑾,王维.建设海上牧场振兴海洋渔业经济[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9):126-129.

[3]王文彬.当前渔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顾问,2011(10):20-21.

[4]广东省云浮市畜牧渔业生产持续增长[J].湖北畜牧兽医,2011(1):42.

渔业经济篇9

云计算彻底解决了海量存储和并行计算的问题,为it浪潮继续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演进建设了基础设施。社交化等大众智能的加入扩展了云计算的含义,云计算突破了图灵计算的范畴,是图灵计算和大众计算的集合。云计算因而成为推进it浪潮演进的新平台。

云计算推动it产业模式继续向服务交付转移。云计算将it资源(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应用)打包成服务进行交付,推动it产业的商业模式从卖硬件,到卖软件,到卖服务进一步演进,it服务的种类和比重加大,未来可能出现各种提供某种it能力的服务中心。

云计算对it产业带来深远影响。云计算模式下,企业it投资实现弹性化、轻量化,it产业运行效率提高;同时it行业门槛降低,创新得到促进。而it业者需适应云计算下开发模式和新的产品质量要求。

企业界纷纷战略转型,顺应云计算潮流。国外互联网大厂Google,综合解决方案商iBm及oracle,终端商apple,软件商Vmware等纷纷推出云产品和方案,顺应云计算潮流;国内网络设备商华为,应用软件厂商用友、金蝶,互联网厂商阿里,运营商中移动等积极实施云计算战略。云计算源于产业内部,进展乐观。

投资策略

云计算下的投资机会

云计算影响到整条it产业链:内容服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硬件设备等。看好新兴软件、服务和以内容为中心的应用,硬件商和传统软件商或受冲击。由于利用率提高,硬件和传统软件供应商或受到冲击;而以内容为中心的互联网服务业或更加百花齐放,之前受it能力影响的云应用可能加速;集成和应用实施服务商存在受益;提供云时代的基础产品和方案的公司成长明确,如虚拟化产品、商业智能软件和数据挖掘软件供应商等。a股上市公司中,一些公司已公告募投项目大举进入进军云计算,一些公司内部全面启动云计算战略进行转型,我们从公司积极应对的情况和云计算趋势下受益的方向两方面来进行梳理。

(一)公开披露进军云计算的公司:1、募资公告投资云计算项目的公司:浪潮信息、华胜天成、滨海能源;2、正在实施云计算路线的公司:用友软件、东软股份、星网锐捷、华东电脑。

(二)云计算趋势带来发展空间的公司:1.互联网公司,因为互联网公司具备天生的云计算的需要和应用空间,符合云计算潮流:乐视网、大智慧;2.产品技术市场空间增加的公司:网宿科技、卫士通、启明星辰、东方国信、拓尔思;3.应用云具备巨大潜力的相关公司:卫宁软件、易保网、国电南瑞、启明信息。

重点关注个股点评:

渔业经济篇10

一、基本情况

北龙乡地处__市飞云江口外东北面,距__市区中心37.4km,主岛陆域面积2.687km2,海岸线长11.62km,全乡有6个行政村(其中主岛有二个行政村,其余四个行政村分布在7个小岛上),全乡669户,人口2311人,劳动力609人,中共党员102人,拥有捕捞渔船305艘,其中无证船舶129艘。20__年全乡产值6503万元,其中渔业产值5059万元,工副业产值1444万元,户均收入19109元,人均收入5532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乡进行生产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生产。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该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变,渔民生产从原来摇橹的舢板船发展到柴油机动力的渔船;渔民的居住从原来的茅草房发展到2—3层的瓦房,而且现代的电视机、冰箱等电器都入渔家,渔民已彻底摆脱了“潮涨吃鲜,潮落点盐”的传统生活方式,走进新时代的生活。从听、看乡村面貌和渔民家庭的巨变,令人欣喜!但把该乡放到经济发展大循环中去思考,就不难发现其问题与不足,可喻令人担忧。

二、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该乡经济已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①面对海洋水产资源的持续衰退,该乡渔民仍以定置涨网作业为主,渔业结构调整缺乏新思路;②新技术支撑欠缺;③信息渠道不畅,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④村干部渔民观念陈旧,开拓精神不强。究其原因,主客观两方面兼而有之。

从客观原因来看,主要有三条。一是资金短缺。渔业结构调整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但该乡渔民的自有资金不多,近几年定置涨网收入不够理想,据调查,去年该乡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仅只26艘渔船,2万—3万元收入的有42艘渔船,2万元以下收入的有174艘渔船,亏损的有63艘渔船。由此可见,大部分渔船年收入除了渔民自己的生活费用外,所剩余的资金只能简单的扩大再生产,显然难以满足渔业结构调整对资金的需求。二是获取信息手段落后。尽管到现在为止,全乡的电信、通讯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的触角也伸进了主岛的各村,但广大渔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渔业专用信息设施还远远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三是渔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全乡渔民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小学及初中以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只占全乡渔民总数的1.38%。因此,科技知识缺乏,获取信息能力薄弱,开拓进取意识不强等成为通病。该乡渔民只依赖于搞传统的定置张网,跳出捕捞业搞其他既不懂经营管理,又不懂市场和技术,显得很不适应。

从主观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部分村干部和渔民,有的对渔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理解不够、不深;有的对谁是渔业结构调整的主体问题认识模糊,对渔业结构调整没有紧迫感;对海洋管理制度变化及渔业资源的恶化麻木不仁,缺乏危机感;面对严峻的渔业形势,缺乏清醒认识,抱着只要海水不干,我自岿然不动,咬定渔业捕捞不放松的心态。留恋老渔场,守住老作业不放,缺乏应对应变的意识和能力,不敢开拓创新脱离捕捞去寻找发展效益渔业的新路子、新项目。二是竞争意识淡薄,长远眼光、战略眼光、市场意识不强,只满足于小打小闹,缺乏开拓进取创大业的竞争意识。三是领导组织问题。村干部对渔业结构调整停在口头上的多,叫喊的多,带头真抓实干的少,未能有效的组织引导示范,面对眼前可开发的养殖等项目无动于衷。

三、加快发展海岛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为充分发挥海岛海洋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海岛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海岛实际和现实基础,对海岛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海岛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要突破海岛经济就是搞渔业的旧观念,渔业经济就是限定在第一产业(捕捞和养殖)范畴的狭隘观念,树立海岛经济包括渔业、海岛工业、海岛商业、海岛运输业、海岛旅游业、海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新观念,树立包括捕、养、加、营销流通和休闲渔业在内的大渔业观念。

2、要摒弃“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小农思想,树立“持续发展”、“开拓进展”的市场经济观念。

3、政府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摒弃计划经济时的老办法,着力在宏观调控的规划设想、政策制订、市场培育、关系协调、管理服务等方面有所作为,全方位的引导海岛经济的发展。着重在政策方针上做好正确引导,并搞好典型示范、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为此,全市上下都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发展海岛经济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切实重视,把海岛经济作为今后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抓紧抓好。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海岛经济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赢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现在开始,我市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要真正重视海岛经济的发展,把海岛经济发展作为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首先,要大力加强宣传舆论的引导,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一个清醒认识。其次,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海岛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吸引社会能人投资搞海岛建设项目。同时,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海岛经济发展基金,由我局掌握,用以支持海岛经济的重点产业,力争在五年内,开发一批海岛经济的特色产业,培植一批在市场上打得响的海岛拳头产品,形成海岛特色生产基地。

(三)加快开发,把现有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海岛经济的发展步伐。就目前海岛经济发展情况看,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已到了极点,应实行转产转业。但是,浅海养殖业、水产加工业、海岛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