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54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1

   philosophia(哲学)是距今2500年前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íα”(philo-sophia)转变而来,希腊语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o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哲学是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形象的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时,告诉你左拐有左拐的好处和坏处,右拐有右拐的好处和坏处,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1]。

   2临床医学决策分析

   2.1概述

   临床医学决策是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根据自己掌握的国内、外医学科研的最新进展,进行诊疗方案的比较,并将自己认为最优者进行实践的过程。为什么要进行临床决策分析?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许多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对个体患者来说诊疗措施的疗效、远期预后常常是不确定的和不可准确预测的,究竟采用何种方案最好,很难简单作出决定。例如文献报道某种新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疗效,但风险大,可能伴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价格昂贵,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稍低但风险小,如何选择治疗方案?这都需要正确的决策分析[2]。

   2.2步骤

   决策分析一般分四个步骤:①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②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③拟定多个可行方案;④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临床上最难的是风险型情况下的快速决策分析,这其中又以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为最难。风险型情况下,未来可能状态不只一种,究竟出现哪种状态,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频率、比例或权数等)。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期望值法是根据各种可行方案在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大小决定方案的取舍。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化,可把各种可以更换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产生的后果等简单地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和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3]。但都较复杂和不为医务人员所熟悉。

   3医学决策中的哲学思考

   3.1哲学思考

   医学发展的历史,实质就是不断自我反思———哲学思考加科学验证的过程,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决策中,如何认识并解决患者的疾病,做到最优化处理,往往涉及到哲学的思考即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抓住主要问题,最直接以最小损害或损失获得最大利益的目的。

   3.2利弊论

   3.2.1利弊论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4]。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论着重辩证的统一,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利弊论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或立场来看与其利益相关联的矛盾即利弊,故利弊本质仍是矛盾,有矛盾的绝大部分特性,是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针对同一对象从不同利益角度或立场会存在不同的利弊结论。患者的利益总是在科学及社会利益之上(赫尔辛基宣言),故医学决策从医患双方角度作出最主要的利弊分析结论,尤以后者为基准。概括起来,临床医学决策中的哲学思考就是分析矛盾、比较利弊、权衡得失,从而得出最优化、最大获益处理策略即利弊论,其正确决策必须遵循利大于弊且差值尽可能大的原则。它必须建立在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且随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不断丰富其内容,从而使其得出的结论也更加全面、准确。它相当于效用分析决策法,后者是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利用效用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决策的方法。利弊论主要针对决策分析最难的地方即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它用最简单的内容做最直接的比较,得出最实质的结果,具有精简、直接、非传统性特点。

   3.2.2利弊论分析

   利弊论分析方法关键是:①确定期望达到的主要获益目标;②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严重后果;③掌握各自的发生概率;④了解医患双方对目标及后果出现的支持与满意度。医方:设备条件、技术水平包括同病种医疗组实践成功率、严重并发症的防治能力等;患方:各脏器功能状态、伴随病、活动能力、经济能力、家人亲属的配合、患者及家人亲属文化教育程度、对风险的理解和承受力等。利弊论的分析步骤是从决策问题的整体出发,充分运用决策者的主观认识能力、经验、直觉等,用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逻辑推理规律指导决策过程[3]。其要求首先明确决策问题的基本结构,抓住关键要素,将问题简化。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多轮分析,全面分析矛盾、比较利弊、权衡得失、得出决策。必要时运用决策树、效用函数、概率计算等简便的决策技术做出判断与推理,使决策分析快速见效。它强调对决策问题的整体思考和结构化,注重运用正确的分析过程。根据需要,利弊论循环运用思考(think)、分解(decom-pose)、简化(simplity)、具体论证(spceify)和反思(re-think)五个步骤,不断深入决策问题的本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①思考:决策者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认真考虑决策问题的性质,明确问题的结构,才能着手处理问题。②分解:将问题分解为若干要素,对这些要素做逐一探究,然后再将这些要素重新组合起来,分析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弄清决策问题的来龙去脉。③简化:决策者的注意力应始终放在对最重要的决策要素的鉴别工作上。这些要素包括:主要的备选方案,可能达到的目的(获益———利)和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后果(损害———弊),掌握其发生概率,评估对医患双方的主观效用(支持和满意度)。④具体论证:对主要的备选方案及其可能结果(利与弊),医方和患方(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探讨、分析、确认和具体化,比较利弊、权衡得失,确定对医患双方的主观效用(支持和满意度),重视患方参与决策,必要时甚至让患方作出最后决策,既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同意权,又让其共担风险。⑤反思:决策者应认识到在一般的决策问题中,决策者对方案的选择通常是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获益值的大小,然后选择其中较大者为最佳方案。但在许多场合,情况并不是这样,最佳方案的选择往往因决策者的价值判断而异。因为对同等收益,在不同风险的情况下,决策可能不同;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也不同,其决策也将不同。故决策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包括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预测,所以在各轮分析之间和决策终了之时,都要不断思考,找出分析过程中不符合逻辑思维规律的环节,根据新掌握的信息来修正原来的预测结果,如系患方做最后决策时医方需要作适当解释、引导、提供相关信息以供参考,以利其做出最有利的决策。但必须尊重患方合情、合理、合法的决定,即使它不是最好的决策。

   3.2.3利弊论原则

   利弊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真实性,即制定及评价决策方案的依据必须是真实的,经过科学试验验证的;②先进性,即决策的全过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必须是在尽可能收集并严格评价国内、外证据即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进行,使决策摆脱个体经验的局限性;③效益性,即决策过程中应遵循“汰劣选优”的原则,选择的方案必须是更有效、更安全、更经济的,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者为首选;④重要性,即对重要的临床问题进行决策分析,所选择的方案与其他备选方案相比,其差别应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利弊论的应用

   医疗活动中我们总是在有意无意中已经使用了或正在使用利弊论来处理一些常见问题,如用药、补液、外科手术时机、术式的选择、术前签字谈话等。利弊论对于临床诊疗工作亦是一个很好的评估鉴定方法和手段。下面运用利弊论分析1例外伤后重度肝破裂引起失血性休克患者[5]的临床诊治情况。首先明确早期处理的关键问题是控制失血,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血氧供应,维持生命;进一步再细分为出血与输血之间的比例,如何尽快控制出血以达到尽可能少的继续失血或不失血,分钟失血量与输血量之比将决定患者的生命。必须很好地作出手术决策包括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需明确以下几点:①患者创面大且可能已伤及肝门血管故不手术难以止血;②患者入院到输血估计要多少时间;③血量供应是否充足;④有无相应的肝外科人员、技术、设备等。传统观念是快速输液、输血,等生命体征稍平稳后再手术,其“利”为生命体征平稳后手术较安全,“弊”为可能在达生命体征稍平稳前患者即因失血过多而死亡。解剖上肝静脉直径为0.7~2.0cm,门静脉约1.0~1.2cm[6],普通输液管管径为0.3cm,输血管管径0.3~0.4cm,远小于肝内主要血管直径。如肝创面大而深且呈裂开状态,则创面出血血管总横截面积大,出血量多。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2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医学院校;不同课程;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网络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突破和进展。尤其是对专业性较强和特色鲜明的二类本科医学院校来说,多媒体教学已彰显出非常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本文浅析了多媒体课件在医学院校不同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以期为多媒体课件高效合理的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1.医学院校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与现状

由于肩负培养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生的重任,近年来二类本科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课堂学生人数增多。另外,随着医学医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和药学相关专业也逐渐细化,课堂教学也逐渐呈现内容新颖抽象、微观、课堂信息容量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很难将抽象的内容讲解清楚,而通过多媒体演示,如解剖、生理、病理等课,将医学库中的教学软件和动画以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枯燥内容形象化、隐形内容显形化、复杂过程简单化等,提高信息传送量,化解教学难点,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目前,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能对多种载体上的图、文、声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具有实时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突出特征[1],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几乎成为某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依赖,甚至有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如偶尔上课停电),立感束手无策。诚然,高校青年教师肩负较大的科研压力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不能成为只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理由,因为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生命线,医学院校的育人和质量更加重要。因此,在医学院校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医学院校某些课程教学中效果极佳

2.1多媒体课件为演示实验、实验错误反演提供良好平台

传统的演示实验是通过语言和教具来实现的,但演示全过程需时较长,实验错误反演因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而不予实现。多媒体课件可将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形象化和简单化,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情境。学生可全方位、全视角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动物实验、药理、化学、解剖等实验,除体验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外,还可将出错结果反演展示给学生。打破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达到了警醒和顿悟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迁移、创新等综合能力。

诚然,高校的青年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较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过硬,只要用心钻研于教学,下功夫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积极搜索素材,适当穿插动画图片和实验,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2]。

2.2多媒体课件为大型仪器分析、药厂模拟提供便利方式

目前医学院校由于扩招学生人数较多,给实验分组带来较多的不便。普通实验还能保证每人一组顺利完成,但对于大型仪器分析实验如HpLC、GC、mS等,目前采取示教实验和多人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示教实验是在实验室中将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采用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软件将仪器操作流程在课件中做成动画,或将有关的维护保养和培训等音频剪辑相关资料与课件通过超链接有机地组合,使枯燥和较难理解的仪器原理变得生动具体,真正体现了高校教学中的大容量,同时在技术层面对学生进行培训。

另外,医学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数增多、药厂超净室和生产线的特殊要求等原因,使得近年来好多药厂在接待学生参观实习时存在一定困难,或者只应允学生参观部分区域,致使参观实习课的效果大打折扣。采用多媒体课件可演示药厂的实况模拟,包括厂房、生产线、管道的建构,从原料投料到最后的包装、成品质检、营销等。这种方式可实现情景再现,学生在逼真轻松的情景中学习兴趣大发,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公式推导较多的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尽管多媒体课件给医学院校的教学带来了效率和活力,但对于部分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推导较多、逻辑思维严密的课程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佳。笔者对物理化学课程热力学部分的课堂教学做过几次调查,在药学专业的两个平行班分别采用传统黑板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两周后通过笔试考查和交流调研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发现采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这与物理化学热力学部分的课程特点有关,此部分的公式很多,且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条件。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老师思维向前推移,此过程类似于学生自己推导和思考,学生的主动性较强,印象会较深刻。而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没有时间主动去思考和参与,只是被动接受,犹如简单的“放电影”,效果自然不会理想[3,4]。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公式推导较多的课程或内容,最好采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或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总之,多媒体课件在医学院校不同课程教学中运用是有其优势的,其最大优势就是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信息量。但对于逻辑思维较强、公式推理较多的课程和内容,教师不能忽视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细心琢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从实际出发,辩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权朝俊.多媒体课件交互功能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4):187-189.

[2]杨宜华,印晓星,杜倩,等.基于authorware药剂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4):10-12.

[3]唐星.高等医学院校多媒体课件应用浅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26(2):146-148.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3

【关键词】中药饮片;小包装;利弊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174-01

中药小包装饮片是指加工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根据临床常用剂量用一定的包装材料封装,由药师直接调配,无需称量的一种饮片包装方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8月出台了《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福州市第二院自2011年8月开始采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总结使用一年半的经验,小包装中药饮片有利有弊,现分析如下:

1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优点

1.1保证药品质量散装饮片含有较多的琐屑、灰尘,因其,较易受阳光、空气以及温湿度影响。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后,由于饮片经过多次筛选后包装,饮片更洁净。饮片包装采用无毒的食品、药品专用塑料包装材料,可减少饮片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减少二次污染,从而保证药品质量。

1.2减少浪费使用散装饮片时较易发生串斗,不易分检,只能丢弃,造成浪费。同时,散装饮片调剂时手抓戥称,较易形成撒漏,也容易引起浪费。小包装中药饮片避免了药斗底部的药末沉积、串斗和调剂时饮片落地的浪费,降低了损耗。

1.3剂量准确散装饮片调剂时手抓戥称,调剂人员在调配过程中称取每一味中药饮片的总量,再进行分剂,容易造成每一剂药之间存在重量差异。小包装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对中药饮片进行包装时,使用自动分检机,由机器控制重量,使分剂量更准确,克服了散装中药饮片分剂不均的弊端。

1.4改善工作环境中药饮片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饮片外表会附着不少灰尘、和粉末状的中药饮片,在装斗和调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粉尘飞扬,工作环境恶劣,严重影响药剂师的身心健康。小包装中药饮片明显改善了工作环境。

1.5患者便于核对普及中药知识散装饮片对患者来说因不识药无法自己核对,不能满足患者的知情权,不利于中药知识的普及。小包装中药饮片上注明了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患者可根据患者手中留存的电脑发药单进行复核、辨认,使患者知情权得到尊重,普及了中药知识。

2小包装中药饮片弊端

2.1不环保小包装中药饮片包装材料多为聚乙烯塑料,不易降解,增加白色污染,不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

2.2不利于实习学生学习福州市第二医院是厦门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经常有中医、中药专业的学生实习,小包装中药饮片隔着不完全透明的塑料袋,实习生无法直接接触中药饮片,无法做到对中药饮片进行传统方法鉴别(眼观、手摸、鼻闻、口尝),对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学习不利。不利于带教老师的教学。

2.3药房及库房空间加大,小包装中药饮片由于增加了包装,没有抽真空,大大增加了同样重量中药饮片的体积,使库房所需空间加大,调剂人员装斗频率增加,加大了药剂师的劳动强度。

2.4成本提高福州市第二医院实行小包装中药饮片调配处方后,同一处方,药品价格大约提高了30%,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2.5不利于医生个体化给药等。中医特色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处方,散装饮片可以做到随证处方。小包装中药饮片由于规格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

3小包装饮片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3.1改进包装材料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2中药房继续存在一定数量的散装饮片,以保证临床的需要和实习生的学习。

4小结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4

【摘要】为适应学院教学改革和发展,基础医学部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以“夯实医学基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为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强化教学管理,不断研究和探索基础医学部管理新模式,提高了基础医学部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本科;教学;管理;水平

基础医学部是我院规模最大、人员最多、教学任务最重的教学部门,在整个学校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独特的复杂性、繁琐性和重复性,是高校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一定要先行[1]。为适应学院改革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不断研究和探索基础医学部管理新模式,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2005年,基础医学部正式将迎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迎评促建的要求,确定了基础医学部基本工作思路:面向学院各专业,研究、实施、改革和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抓住一个契机,做到四个促进,即以评促建、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加快发展为有利契机,促进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改革、建设、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学条件的改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精力向教学的投入。几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医学部以“夯实医学基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为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达到此目标,我们加强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1领导重视确保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是基础医学部的中心工作,为确保其中心地位,首先领导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由部主任主要负责教学管理,并指导分管副主任做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确保教学高效率高质量的顺利运行[1]。近3年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48余次。每周召开部领导例会,研究、布置、总结近期工作。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每学期到教研室、实验室调研;巡视考场,参加教学研讨会。从思想到行动真正把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近几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1.2制度健全强化管理(1)为了保证管理水平上层次,首先确保有一支得力的管理队伍。通过竞聘上岗选聘了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其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分管教学的副主任为医学博士,实验中心主任为医学硕士,均为高级职称。通过举办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聘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年资教研室主任介绍管理经验,使教学管理队伍更加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提高了管理艺术和水平。(2)教学、科研、思政、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定了详细的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和奖惩措施。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考核评优的主要依据,并实行教学事故一票否决。(3)健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每学期进行教学检查3次;期末领导巡视考场;实行各级听课制度:部领导听课>4次/每学期,专家组成员听课>3次/每学期,教研室主任、教师相互听课>3次/每学期;组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各教研室之间交叉进行试卷评阅、成绩录入的全面检查,确保差错率低于1%。

1.3加强培养确保师资水平(1)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年均90%,并保证授课质量。以教学评估对教师授课的要求,严格训练教师的授课过程,以教学名师的观摩教学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2)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每年基础医学部对新进青年教师举办岗前培训班:进行专题讲座,请相关专家教授分别开设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如何书写规范的教案、如何备好课、如何讲好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及网页制作、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等课程,安排观摩教学等。各教研室对青年教师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定副教授以上的高年资教师对其进行理论和实验的专门培养。1~2年内主岗位在实验室,兼顾专业的学习。定期进行专业理论闭卷考试、实验技能考核。提供外出进修学习、培训机会,并鼓励报考博士、硕士研究生。鼓励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授课比赛、教案比赛等。要求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教学岗位。近几年青年教师获国家课件比赛优秀奖2人,内蒙古自治区授课及课件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优秀奖3人,学院授课比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2人,学院教案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

2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2.1学科重组调整与更名多年以来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同在一个教研室,微生物学教学占优势,而免疫学从教学时数到师资配备等各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然而,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学科,是新知识、新理论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必须予以加强。另外,寄生虫学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看则是相对萎缩学科。为此,2005年将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进行调整,成立了免疫学教研室,由4名免疫学硕士组成,提高了免疫学师资力量,强化了学科特点,提高了教学水平。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研室合并为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寄生虫学教师兼任微生物学课程,弥补了课时不足,改变了教师资源闲置的现象。达到了优势互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三个学科师资积极性的目的。为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及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2004年将生物化学学科更名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加强实验室管理,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基础医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特别是大型、较贵重仪器,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将原来附属于各教研室的实验室合并为5大实验室,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该中心被内蒙古教育厅评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2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并推进课程负责人制。2005年进行的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精品课程评选,在上报的全部3门医学课程中,基础医学部的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两门课程入选;2006-2008年又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三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为自治区示范课程。近三年基础医学部主编或参编各级各类教材、参考书83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16部;基础医学部自己组织主编了实验教材《基础医学实验教程》和《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材(选编)》,均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包头医学院的知名度。

3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发展

基础医学部重视开展教学研究,近五年完成自治区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13项;发表教学研究及管理论文20余篇。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区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共18项。

3.1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药理学开展pBL、SGD教学法;病理生理学开展病例教学;生理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组织了四届生理学知识竞赛,开设实验设计等,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的课题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立项,并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病原生物学开展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实验技能竞赛。多数教研室都开设了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3.2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基础医学部率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举办课件制作培训班,举行课件教学研讨会。现在基础医学部所有教师均有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积极参加课件竞赛。“生理学互动辞典式多媒体课件研发”课题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立项,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课件竞赛一等奖,主持人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全国课件竞赛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上报教育部参加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

3.3积极推进双语教学从2005年开始,在医学主干课程部分章节中开展了双语教学,共计开出12门课程,以后每年都逐步增加开课数量和开课学时。召开了双语教学研讨会,总结利弊,取长补短。2008年组织编写了《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材(选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并在本科生教学中使用,由听课组、学生反馈意见对双语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多数同学对双语教学给予肯定,认为对他们学习专业外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双语授课和编写教材,对授课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3.4探索考试方法改革病理生理学连续两年开展了无人监考考试,经过严密组织,收到了良好效果,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学生诚信考试的教育;生理学开展人机对话考试、口试等,有效地遏制了考试作弊的恶习;其他学科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的改革。

4科研促进教学

4.1异常Hb筛查生物化学血红蛋白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影响。为了将科研应用于教学,达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自1985年起,生物化学教研室将异常血红蛋白筛查的研究课题应用于本科生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例异常血红蛋白,并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目前,学生实验已筛查近2万人次,检出异常血红蛋白4例。该课题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4.2血栓形成仪的应用由药理教研室研发的血栓形成仪,199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88103071.6)。该仪器成为医药学领域研制止血药、抗凝血药及抗血栓药必不可少的仪器。2002年至今,在我院本科各专业药理学实验课中应用,开出了“药物对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已发表3篇论文;2004年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2005年度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获全区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4.3开展创新性实验为了鼓励各学科积极探索新实验及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基础医学部设立了“创新性实验教学研究奖励基金”,近三年有14项创新性实验得到资助,学生参与4篇。

5加强学风建设

采取教师评学、学生评学,教授、副教授硕导、博士联系学生班级,成立学风检查组,不定期深入课堂检查学习情况。发出倡议书,开展签定“诚信考试、杜绝作弊”承诺书,举办“无人监考”考试等各项措施,以加强学风建设,倡导优良学风。

总之,近几年通过迎评促建,基础医学部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经过基础医学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提升了基础医学部管理水平,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教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成效显著,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1)没有完全建立起教学型大学的学科体系;(2)部分学科缺乏与教学型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带头人。今后还需在现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优势与特色学科,加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重点培养一批素质好、后劲足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实现学科队伍整体水平的跨越,力争使基础医学部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姚海英.论以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指导高等医学教育[J].中国医学论理学,2004,(17):55-56.

3.1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药理学开展pBL、SGD教学法;病理生理学开展病例教学;生理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组织了四届生理学知识竞赛,开设实验设计等,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的课题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立项,并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病原生物学开展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实验技能竞赛。多数教研室都开设了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3.2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基础医学部率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举办课件制作培训班,举行课件教学研讨会。现在基础医学部所有教师均有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积极参加课件竞赛。“生理学互动辞典式多媒体课件研发”课题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立项,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课件竞赛一等奖,主持人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全国课件竞赛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上报教育部参加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

3.3积极推进双语教学从2005年开始,在医学主干课程部分章节中开展了双语教学,共计开出12门课程,以后每年都逐步增加开课数量和开课学时。召开了双语教学研讨会,总结利弊,取长补短。2008年组织编写了《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材(选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并在本科生教学中使用,由听课组、学生反馈意见对双语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多数同学对双语教学给予肯定,认为对他们学习专业外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双语授课和编写教材,对授课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3.4探索考试方法改革病理生理学连续两年开展了无人监考考试,经过严密组织,收到了良好效果,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学生诚信考试的教育;生理学开展人机对话考试、口试等,有效地遏制了考试作弊的恶习;其他学科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的改革。

4科研促进教学

4.1异常Hb筛查生物化学血红蛋白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影响。为了将科研应用于教学,达到科研促教学的目的,自1985年起,生物化学教研室将异常血红蛋白筛查的研究课题应用于本科生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例异常血红蛋白,并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目前,学生实验已筛查近2万人次,检出异常血红蛋白4例。该课题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4.2血栓形成仪的应用由药理教研室研发的血栓形成仪,199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88103071.6)。该仪器成为医药学领域研制止血药、抗凝血药及抗血栓药必不可少的仪器。2002年至今,在我院本科各专业药理学实验课中应用,开出了“药物对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已发表3篇论文;2004年正式编入本科实验教材中;2005年度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获全区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4.3开展创新性实验为了鼓励各学科积极探索新实验及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基础医学部设立了“创新性实验教学研究奖励基金”,近三年有14项创新性实验得到资助,学生参与4篇。

5加强学风建设

采取教师评学、学生评学,教授、副教授硕导、博士联系学生班级,成立学风检查组,不定期深入课堂检查学习情况。发出倡议书,开展签定“诚信考试、杜绝作弊”承诺书,举办“无人监考”考试等各项措施,以加强学风建设,倡导优良学风。

总之,近几年通过迎评促建,基础医学部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经过基础医学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提升了基础医学部管理水平,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教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成效显著,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1)没有完全建立起教学型大学的学科体系;(2)部分学科缺乏与教学型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带头人。今后还需在现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优势与特色学科,加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重点培养一批素质好、后劲足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实现学科队伍整体水平的跨越,力争使基础医学部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5

1.社区干预试验中的伦理学问题

社区干预试验是一种在社区范围基础上加人干预措施的试验,它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评价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的效果。

1.1知情同意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是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干预措施实施之前必须向被干预的人群充分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干预可能产生的结果,使其对干预措施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激发他们的自愿参与意识,获得较好的干预效果。绝不能强人所难,任何强加于研究对象而又不告知其试验的事实及可能结果,甚至采取欺骗和隐瞒的手段来达到研究目的的做法都违背了知情同意原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1.2有利与无伤原则干预措施对被干预人群应该是有利的,应尽量避免干预措施给人群带来有害的影响。这就要求干预措施必须在科学依据的指导下进行,应该有足够的理论或实践依据表明干预措施对人群是有益的,并以科学的、周密的和可靠的研究设计为前提。当然,任何诊疗手段或措施都有可能对研究对象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这里的有利与无伤原则实际上是要寻求一种最优化原则,即以最小的损伤为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所以,对于干预措施的利弊应有足够的估计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弊端的方法,如果某项干预措施的有利作用与伤害作用均衡或难以确定其利弊关系时,则应该谨慎从事。总之要做到干预措施的安全和有效性。

1.3公正与公益原则社区干预试验涉及的人群广泛而复杂,社区中的每个对象都应该有同等的接受或拒绝干预的权力,而不应该以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决定干预措施的实施对象。此外,干预措施应遵循公益原则,实验后的结果应使公众普遍受益,即应该一切从人群的健康和利益出发,从当前的卫生资源及存在的重大卫生问题出发,努力追求最好的社会效益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2.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的试验,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的范畴,其目的是检验和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事实上就是一种涉及人体的试验。因此,极有可能存在一般人体实验所具有的某些伦理学问题。1964年第18届世界医学大会上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阐述了在人体实验中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对医务卫生工作者从事包括以人体作为试验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2.1知情同意原则知情同意是人体实验中受试者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赫尔辛基宣言》指出除非受试者已被说服同意参加,对在实验工作进行过程中所遇风险或出现偶然性事故是可预报的情况有所了解。否则,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医药卫生工作者就应弃权。”这就要求实验前使受试者清楚地了解试验目的、方法、过程及试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或后果,甚至包括试验所致损害的赔偿及其治疗方法,并签订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如果受试者因年幼或病情严重而没有能力签订同意书可由其监护人或人代签。即使如此,受试者仍拥有中途退出试验的权力,而不应因此影响其原来的治疗措施的执行。

2.2有利无伤原则即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赫尔辛基宣言》指出科学研究的正义性服从于他或她的完整,这个原则必须永远受到重视。”研究者所采取的试验措施必须是对受试者有利的,实验过程中要有充分的安全措施,保证受试者身体上与精神上受到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实验过程中如査明或发现研究因素有可能给受试者造成损害,则应及时停止试验。

2.3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试验前应该进行严密的实验设计,符合普遍认可的科学原理,并以充分的科学的动物实验结果作为依据,同时对受试者要有周密的医学监护和对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赫尔辛基宣言》明确规定包括以人作为受实验者的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必须符合普遍认可的科学原理,应该建立在足以胜任地履行实验室任务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并且,对于有关的科学文献,要有详尽的了解。”一种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临床试验无异于随意将人体当作实验品的非人道行为;同样,未经严格动物实验就直接实施临床试验更是一种对研究对象极不负责任的不道德行为。况且,由于人体与动物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属差异,一种新的药物虽然已经过多次动物实验,仍有可能在人体试验中产生不同的作用。倘若不经过小范围的临床试验,而贸然将其直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势必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严重的灾难。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教训。如美国在1937年将用二甘醇配制的磺胺酏直接用于临床,结果导致353人发生急性中毒而至肾功能衰竭,其中107人死亡。另外还有大家熟知的反应停药物中毒,都是未做动物实验而产生灾难性后果的例子。此外,还有做了动物实验而未做人体实验的例子。1942年美国西部军营中由于接种黄热病疫苗而引起传染性肝炎流行,但之前已通过动物实验表明不会引起肝炎,原因是多种动物对肝炎病毒不敏感,所以未能发现问题。另外如国内曾盛行一时的“鸡血疗法”、西欧的“反应停”事件都使广大群众深受其害。因此,动物实验绝不能代替人体实验,只有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验证确实无害而且有益于人类疾病的治疗时,才被认为可以正式推广应用。

2.4安慰剂的使用问题在严格的临床试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原则是双盲法和安慰剂的使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病人主观感知和心理作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以客观地反映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双盲法是临床评定疗效时常用的观察方法,即指受试者和观察者均不知道受试者所试何种药物。这种情形表面上似乎与知情同意原则相矛盾,但从保护病人、维护更大范围人群的根本利益上说又是不相矛盾的。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学者提出可采用1979年Zelen提出的临床分组方案,即Zelen设计。首先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两个大组,第一大组不征求患者意见而直接给予常规疗法(a组),第二大组则征求受试者意见,让他们自己在常规疗法与新疗法两者中选择,选择用常规疗法者为B组,选择新疗法者为C组。Zelen设计既可比较新疗法(C)和常规疗法(a+B)间的差异,又可比较常规疗法a与B之间的差异,进而评价心理因素对疔效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知情同意与双盲法之间的矛盾。

安慰剂是一种外表形态与所试药物相似,但不含药物有效成分的中性制剂。使用安慰剂对照可以保证对照组保持其固有的特征,从而清楚地看出处理因素的作用。但是,在危重病人和病情发展变化较快的患者中使用安慰剂显然存在伦理学问题。因此.安慰剂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宜将重症、危症病人作为安慰剂对照。所研究的疾病应是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有明显自愈趋势,而病情又相对稳定,短时间内不治疗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的疾病。凡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则不宜采用安慰剂对照。若两组的效果已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则可终止安慰剂的使用,当受试者的利益与科学研究发生冲突时,应以病人的健康为重。

总之,在进行临床试验时应遵循目的性、科学性、知情同意、维护病人根本利益等伦理学原则。

3.现场调査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流行病学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现场调査是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是获得准确、真实的科研资料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研究质量的重要前提。现场调查中常存在如下伦理学问题。

3.1知情同意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证现场调查研究的质量,避免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对被试者的干扰,以便获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研究者不得不将真实的研究目的隐藏起来,这就产生了欺骗问题。研究者应当正确看待和恰当处理这种“欺骗”问题。首先,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应对保护人民健康有重大意义,即具有较髙的研究价值。其次,这种“欺骗”的目的必须只是为了获得真实的资料,而不应对被调查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并应将其他无损于资料真实性的事实尽可能告知被调查者。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应尽力取得被调查者单位领导及组织的理解和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在不违背知情同意原则的情况下获得更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3.2保密原则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详尽地获得调查对象的个人资料,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就必然涉及到被调查者的隐私问题。尤其是向被调查者询问诸如性知识、性行为等敏感问题以及个人婚姻、家庭状况等问题时,很可能由于被调査者的刻意掩饰而使研究的事实被歪曲,这就要求研究者遵守科学研究的保密原则。首先,应向被调查者充分说明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其次,在与被调査者交流的过程中,应持和蔼、热情、坦诚的态度,以取得其信任。同时,可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如无记名问答的形式,并向被调査者言明将对其姓名及个人身份进行保密。这样既避免了对隐私的侵犯,又保证了所获信息的可靠性。

4.队列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与非暴露于某因素两组,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人群中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显而易见,队列研究所选择的起始人群并未患所研究的疾病,若研究肆意或强行将研究人群暴露于某病的可疑病因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则是极不道德的。因为大多数暴露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这就违背了有利与无伤原则。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人们已不自觉地暴露于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之中,如吸烟、饮酒和职业接触等。前苏联核能废料泄露后附近的居民即可能暴露于相应的危险因素,通过队列研究即可达到探寻这些危险因素的有害作用的目的。因此,在进行队列研究时,暴露的分配与确定应遵循相应的道德准则,绝不能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人为地使研究人群暴露于危险因素之中。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6

绿色植物色素提取实验仪器实验技术改进一、改进的背景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药学、药物制剂学、临床药学、生物技术、医学检验、临床输血、预防医学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的一个必修实验。自2008年至2012年以来,笔者所在院校对此实验用新鲜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柱作为柱色谱分离的仪器,用干法装柱,用9:1石油醚-丙酮、7∶3石油醚-丙酮和3∶1∶1正丁醇-乙醇-水分别作洗脱剂。这种实验方法,不仅色素分离的步骤繁琐,而且所用的化学试剂总类多、用量大,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实验进行适当改进。

二、改进的内容

(一)改进实验材料

此实验用新鲜的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由于北方菠菜的种植易受季节的限制,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可用韭菜、香菜、生菜、芹菜和空心菜等四季均可种植的蔬菜来代替菠菜。改进后,解决了此实验的材料具有局限性的弊端。

(二)改进柱色谱分离所用的实验仪器

改进前,柱色谱分离所用的实验仪器是层析柱。层析柱是一根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这种结构特点使其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身为玻璃仪器存在易被损坏的风险;其次,层析柱价格贵,每根50元;最后,用层析柱进行柱色谱分离,消耗的吸附剂用量较大。

改进后,用分析化学实验中淘汰下来的酸式滴定管代替层析柱进行柱色谱分离实验。笔者把分析化学实验中已破损、可利用的酸式滴定管收集起来,根据仪器实际损坏情况,一方面,可采取用酒精喷灯将酸式滴定管管口破损部位烧熔,进行钝化处理,以避免破损部位伤人,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活塞损坏的酸式滴定管,可采取将收集的可用活塞和滴定管活塞套内壁多次重新配对,以使玻璃活塞配合紧密,达到可用状态。将损坏的酸式滴定管经相应处理后,替代层析柱用于柱色谱分离实验,这种实验仪器的改进不但没有影响柱色谱分离的实验效果,而且具有一定的优点:第一,解决了此实验层析柱造价高的弊端,减轻了学生赔偿仪器的经济压力。第二,降低了学校对此实验的仪器投入成本。第三,节约了吸附剂的使用量。本实验使用的吸附剂为中性氧化铝,改进前进行柱色谱分离时需要中性氧化铝80克,改进后仅消耗20克,大大减少了此实验所用试剂的经费投入。

(三)改进柱色谱分离技术

1.改进前的操作方法

改进前,用80g中性氧化铝在层析柱中采用干法装柱。加样,先用9∶1的石油醚丙酮洗脱,当第一个橙黄带流出时,换一接收瓶接收,它是β-胡萝卜素。换用7:3的石油醚丙酮洗脱,当第二个棕黄带流出时,换一次接收瓶接收,它是叶黄素。再换用3∶1∶1的正丁醇乙醇水洗脱,分别接收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此种色素分离方法缺点较多,如:干法装柱极易在中性氧化铝中形成气泡而影响色素分离效果,若发现柱中已有气泡存在,应该设法将其排除,若不能排掉,则应该倒出柱内物品重新装柱。另外分离色素时所用的正丁醇刺激性强,恶臭使人难忍,属低毒类物质,吞食有害,刺激呼吸系统和皮肤,对眼睛有严重伤害,其蒸汽使人头痛、头晕和困倦,不利于师生健康的同时还会污染环境。

2.改进后的柱色谱分离

柱色谱分离的改进内容:一方面将装柱方法由干法改进为湿法,另一方面将三种洗脱剂改进为只用9∶1的石油醚-丙酮一种。改进后,具体的柱色谱分离操作为:

1.先进行湿法装柱

将酸式滴定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关闭活塞,加入9∶1的石油醚丙酮至滴定管容积的1/4,用干净的玻璃棒将少量脱脂棉推入滴定管底,挤出其中气泡,但不可压得太紧,否则洗脱剂9∶1的石油醚丙酮将流出太慢或流不出来。将白沙加入滴定管中,使其在脱脂棉上均匀沉积约5mm厚。将20g中性氧化铝用9∶1的石油醚丙酮在烧杯浸润并调成糊状。打开滴定管活塞,调节流速为1滴/秒,将调好的氧化铝在搅拌下自滴定管管口缓缓注入管中,同时用套有乳胶管的玻璃棒轻敲管身,使氧化铝均匀沉降,形成均匀紧密的氧化铝柱。加完氧化铝后,在其沉积面上盖一张直径与管内径相当的滤纸片。

2.后进行色素的洗脱

小心放出酸式滴定管中洗脱剂至液面下降到滤纸片处,关活塞,将样品沿管内壁缓慢加入,不可冲动氧化铝,否则会致使氧化铝表面不平而影响色素分离效果。样品加完后,开活塞,放液至液面降至滤纸片时,关活塞,在不冲动氧化铝的情况下,用少许洗脱剂冲洗管内壁,再放出液至液面降到滤纸处,再冲洗管内壁,直至管壁和所加洗脱剂没有颜色。始终保持氧化铝上面有一段液柱的情况下,不断加入9∶1的石油醚-丙酮洗脱,当第一个橙黄带流出时,换一接收瓶接收,它是β-胡萝卜素。当第二个棕黄带流出时,换一次接收瓶接收,它是叶黄素。当第三个蓝绿带流出时,换一次接收瓶接收,它是叶绿素a。当第四个黄绿带流出时,换一次接收瓶接收,它是叶绿素b。

3.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

柱色谱分离技术的改进在丝毫未影响以上四种色素的分离效果的同时,又可以简化不断更换三种洗脱剂的实验步骤;减少了实验技术人员所配试剂的种类;减少了有毒试剂用后回收处理的工作量;减少了有毒试剂对师生身体产生的毒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三、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进行湿法装柱时,滴定管要垂直于实验台面;氧化铝要一次加完,若分多次加入,则因其沉积为多层,且各层交接处的氧化铝颗粒细,在分离色素时易被误认为是一个色素层;氧化铝的顶面要装平,否则易使色素带倾斜,不能接收到单一组分;在装柱时及装柱后,要始终保持氧化铝上面有一段洗脱剂柱,以避免空气进入氧化铝,在其内部形成气泡而影响分离效果。若发现管中已有气泡,应设法排除,防止发生断层和裂缝现象,若不能排除气泡,则应重新装柱。

其次,要避免样品溶液在加样时被冲稀,否则易造成色素带过宽,各色素的界限不清晰的后果。

最后,控制洗脱剂的流速为1滴/秒。流速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富霞,王富余.“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的改进\[J\].生物学通报,2010,45(1):49-50.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7

[关键词]mtp(监测一培训一计划);门诊输液;医疗机构

近年来,医疗机构合理输液已成为国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如国家卫计委倡导“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原则;安徽省规定不需要输液的53种疾病等。然而,在当前国内民众对常见疾病使用输液普遍认同且医生输液处方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情况下,过度输液在国内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非常普遍。过度输液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医疗成本提高以及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一个成本低、易操作、覆盖面广、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干预过度输液用药的策略。

目前,医疗机构常用的改善用药策略包括教育、管理和监督三个方面。(1)教育:对医生、药师及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及劝导,改变三者不良用药的习惯;(2)管理:使用特定的路径、形式、详细的计划或经济激励手段,组织或引导干预措施的实施;(3)监督:通过制定限制性药品目录和限制医生处方药物品种等改变医生处方行为等。同时,以上策略联合使用更能够显著而持久地改善处方行为,而mtp(monitoring-training-planing)就是一种以监测(m)、培训(t)、计划(p)联用,去实施以上三种策略的促进合理用药质量管理循环干预模式。本文旨在总结分析我院通过mtp模式实施教育一管理一监督三种策略干预过度输液的实践经验,为基层医院干预门诊过度输液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7~9月儿科门诊、急诊各302份处方作为基线调研,经过4轮mtp循环干预后,抽取2014年7~9月儿科门诊、急诊处方作为干预后的观察样本,计算各观察指标的数值。

1.2观察指标

静脉输液率(%)=输液总处方/抽查处方数;抗菌药物输液使用率(%)=抗菌药物针剂处方数/总抗菌药物处方数;平均处方总费用(元)=总费用/处方数。

1.3教育方法

举办《静脉输液的安全使用》的培训会,全院员工集体学习输液使用安全知识,药学科对静脉用药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如输液的制造过程、输液配置注意事项、输注时间、输注速度、输液风险、输液保存等。通过培训让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合理选择输液的重要性,提高对静脉输液安全使用的关注,重新认识静脉输液的利弊,让大家逐步关注过度输液和相关治理的意义。

举办以科室为单位的输液使用研讨会,深入讲解输液的利弊和使用的原则,并以输液滥用的病例开展讨论。对医生比较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宣教,如通过学习中国药典,让医生知道原来合格输液也有不溶微粒,不溶性微粒会导致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再者,鼓励医生要努力优化最优治疗方案,特别是非输液治疗方案,并向区内其他医院展示。

通过发放合理输液小册子、张贴海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如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输液利弊等合理用药的宣传;对部分主动要求输液的患者耐心讲解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的知识,解释非输液临床用药方案的利弊,特别是告知有关日常非药物治疗的护理常识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选择的正确认识。

1.4管理

1.4.1设定输液使用的指征根据《医院输液使用原则》《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为标准设定医院门诊输液四个指征:(1)用于补充血容量,营养以及水和电解质;(2)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途径补液/给药者;(3)中重度感染需静脉途径给药;(4)需用药物只有针剂无其他剂型或经口服/肌注给药无效的疾病。要求医生对门急诊患者使用输液处方必须符合四个使用指征之一。

1.4.2实施门诊静脉输液使用申请制度规定门诊医生开具静脉输液处方时,必须填写《门诊静脉输液使用申请书》(表1),药房发药时把申请单和针剂处方一并存放,无填写申请书的处方由药师退回医生。

要求主动提出输液的患者或家属签订《门诊输液使用知情同意书》(表2),让患者和家属在输液前对输液有个正确认识,减少患者在不了解病情和输液利弊的情况下盲目要求输液,以及主动要求输液导致医生在非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选择输液等的现象发生。

药学科定期抽查处方,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及时纠正无指征输液行为,并做出相应教育和处罚。mtp管理小组定期巡查,及时处理执行期间出现的问题,如遇医生不执行静脉输液使用申请制度或者执行时未如实填写患者使用输液的适用指征的进行针对性教育、个别患者不理解的进行必要解释工作等。

1.5监督方法

通过电脑信息系统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设置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限制部分针剂如特殊级抗菌药物和中成药针剂等在门诊的使用;参考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等限制激素的使用范围等指南,规范和限制医生处方行为。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如举办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干预门诊过度输液学习班》,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共同研讨,进一步完善干预手段。

2结果

经过4轮mtp干预后,我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率从干预前的55.30%下降到29.50%,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通过本次干预结果,可见我院采取的mtp模式能显著降低儿科门诊和急诊科的输液率,减少门诊不合理输液的使用,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得到了减轻。急诊科的抗菌药物输液使用率变化不大(p>0.05),可能与其看病患者发病紧急、严重需要及时控制病情,所以抗菌输液使用率前后变化不大有关。

通过mtp联合实施三种策略后,一方面,医生对静脉输液的优缺点有了更深认识,在开出静脉输液处方时更注重评估静脉输液临床适用指征和输液、非输液治疗的利弊。总的来说,改变了医生只考虑静脉输液效果,忽略其不良反应而随意选择静脉输液治疗普通疾病的错误行为。另外,门诊输液使用申请制度让医生在选择给药途径时有了参考依据,医生也开始对患者个体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输液评估。由于商定了静脉输液使用指征、细化了患者评估指标、制定和落实静脉输液专项处方点评工作,医生的错误行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纠正。同时,医生能直接参与干预策略的商讨和制定,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强调是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针对特定的问题,和临床医生一起商议讨论,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开始警惕输液的危害,不在一味崇拜静脉输液治疗,同时通过患者及家属签订《门诊输液使用知情同意书》,明显减少了患者主动要求输液的意愿,同时也相应减少了影响医生输液处方行为的客观因素。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8

【关键词】喹诺酮;儿童;安全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它抗菌药作用点不同之处在于将细菌的Dna作为靶点,它能抑制Dna回转酶,阻碍Dna合成,从而造成细菌染色体不可逆的损害导致细菌死亡。这种对细菌选择性的毒性,决定了它与许多抗菌药物不具交叉耐药性。

近几年来,随着喹诺酮类药物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抗菌谱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也更趋广泛。就我院而言,该类药物的使用数量和其它抗菌药相比,名列前茅。然而,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儿童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仍然是关注的热点。

1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

1.1一般资料

2005年全年总出院人次1125例,其中男632例,女493例,患感染性疾病748例,占总例数的66.5%。其中列前4位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351例,占46.9%;急性支气管炎116例,占15.5%;支气管肺炎98例,占13.1%;婴幼儿腹泻57例,占7.1%。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共81例,占10.8%。其中男47例,女34例,平均年龄8.2岁。所用药物主要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迪诺新)31例,占38.3%;注射用乳酸环丙沙星23例,占28.4%;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12例,占14.8%。

1.2不良反应

81例患儿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皮疹5例,占6.2%;恶心、上腹部不适3例,占3.7%;头痛、失眠2例,占2.5%;髋关节酸痛2例,占2.5%,所有病例停药后症状在短期内缓解消失。停药随访半年,患儿发育未见异常。

2文献复习

2.1医药书籍

笔者查阅了有关医药专著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应用的安全性问题的阐述。《小儿感染病学》认为,氟喹诺酮类在动物实验中可能影响未成熟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孕妇及婴幼儿应慎用。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动物实验中所用药物剂量显著高于人类应用的剂量,并且对儿童骨关节副作用未见报道,因此应用于儿童是较安全的[1]。《实用儿科学》认为:早年在动物实验中曾发现对小动物骨骼发育有障碍,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在小儿临床应用多年并未发现类似小动物的骨骼障碍,喹诺酮类药物在小儿应用并非与实验动物一致,表现出相当的安全性,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不应超过10~15mg/(kg·d),疗程不要超过7天[2]。《新编药物学》认为,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3]。《临床合理用药指南》指出,喹诺酮类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阐明,喹诺酮类药物“在小儿、18岁以下青少年、孕妇、乳汁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该药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5]”。但新近出版的《药理学》指出,该类药物因对骨骼系统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喹诺酮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中阐述为:“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

2.2药品说明书

笔者查阅了喹诺酮类药物说明书关于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结果见表1。在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宜使用: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2)避免使用:本品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建立,应避免使用本品;(3)禁用:氟喹诺酮类可使犬的承重关节软骨发生永久性损害而跛行,在其它几种未成年动物中也可致关节病发生,故18岁以下患者禁用;(4)无警示语。表1可见,对于同一种药物的说明书,警示语有的却不尽相同,如诺氟沙星,存在“不宜使用”、“禁用”、无警示语的情况;左氧氟沙星存在“18岁以下患者禁用”、“16岁以下患者禁用”等。由此可见,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使用的安全性警示存在不一致性,从而使得临床和患者用药无所适从,因此亟待规范。

表1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略)

注:*在警示语中阐明“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细菌仅对氟喹诺酮类呈现敏感时,权衡利弊后小儿方可应用本品”。

3讨论

笔者认为,不同的药品生产厂家,不同的书籍,应有相同或类似的结论。“慎用”、“禁用”、“避免使用”,虽仅几字之差,含义却不同。“慎用”指提醒患者应小心谨慎,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慎用不等于不能使用。“禁用”就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属于绝对禁止使用的药物,一旦使用该类药物,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中毒。而“避免使用”则是最好不用,提示患者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某些患者服用此药后可能带来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

作为医药工作者,在利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忽视药物可能对机体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其用药依据主要来自专业著作和药品的说明书,而患者能看到的仅是药品的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书面文件,具法律效力。而在本文所引用的较权威的参考书和喹诺酮类药物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警示,有“安全”、有“慎用”、有“禁用”、有“避免使用”,因此,药品说明书上对该类药物甚至该类中的同一种药物的安全性警示不尽相同,让医药专业人员无所适从,患者无所适从。尽管新近出版的一些权威医药专著,认为喹诺酮类对儿童是安全的,但有的药品说明书上仍然注明“禁用”。由于药品说明书的不一致性,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哪怕是与影响骨骼发育完全无关的不良反应,患者同样有可能向医院交涉,从而给医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同时更是该类药物在儿童使用中的法律上的隐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喹诺酮类药物在其它抗菌药物无效或由多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细菌仅对氟喹诺酮类呈现敏感时,小儿可权衡利弊,慎用该类药物,但应避免长期用药。同时密切注意短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作随访,相关问题可向患者家属说明。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肝肾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患者应禁用。

如何使不一致的观点得以统一、协调,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是有关部门在收集、研究大量资料后必须首先做到的,这对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宫道然,吴升华.小儿感染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5.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8892.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43.

[4]李俭春.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4.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9.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9

关键词药理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103-02

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联系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院校及中医院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讲授过程中,药理学[1]又以内容琐碎、重点繁多而成为学生学习中要面对的一门难学的课程。因此,为了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每个教师都会各显神通,使用很多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其自身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整合的独特优势,在使用时能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得到统一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成为当今教学领域一种最受欢迎、最常见的教学手段。

在药理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也增加了课堂上的活泼性与趣味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1多媒体的使用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使上课形式有趣生动药理学的学习要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涉猎范围广,内容繁多,名词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将抽象的名词解释清楚,也不能将复杂的药物结构直观化,造成学生认识不深刻,理解不了,只能死记硬背,转瞬即忘。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可以用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信息集中直观地表达抽象的理论,既生动,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形象知识,加深了对抽象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降低了药理学学习的难易程度,使学生更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

如在讲授不良反应种类相关内容时,内容琐碎,跨度大,难度大,不容易记忆清楚。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是对各种不良反应定义的赘述、特点的归纳,学生觉得繁琐无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采取多媒体技术,用图片介绍这些抽象的内容,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直观,并且可以联系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例子使记忆更加牢固。

多媒体教学使上课时间更易掌握药理学需要讲授的章节非常多,相对于临床上对药物的具体应用来说,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有点儿陈旧,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了。因此,在讲授中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拓展。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信息的传送。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可以将很多相关知识整理在一起进行讲解,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引人入胜的知识世界,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药物的了解与应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实验做辅助。本科阶段的学生,在做实验时,由于对实验动物不了解,实验思路没有形成,实验技能比较缺乏,导致实验成功率不高,很多学生对实验迷惑不解。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改善这些方面,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首先,在实验前,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摩实验操作录像,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的特性及操作要点,同时了解到注意事项等关键问题。掌握了这些内容,在进行实验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克服困难。

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多媒体课件形式花哨,导致教学内容被忽视,使课堂教学本末倒置[2]为了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的趣味性,很多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在新颖、动画和色彩搭配上推陈出新,增加了很多艺术效果,但是过多的动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以外的技巧展示上,这就使教学效果偏离初衷,教学时效性大大降低。笔者在上课时,曾遇到这样的现象:某次课上,为了增加课堂效果,加入了一些迪士尼小动画,课堂上,学生看到后,对着动画喜笑颜开,虽然增加了课堂活跃度,但是喧宾夺主,适得其反,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运用导致教师技巧降低教师作为一节课的主导者,对学生传递知识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个好教师,在传统意义上要具备能“一言堂”的能力,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有吸引力、动作形象传情,还要字体书写优美,掌握好一节课的节奏,对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讲解,起到真正的传道授业之作用。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教学形态逐渐单一化,除了语言外,经常会有教师就一个姿势站着或坐着讲述完整节课,更不用说板书了。如此就大大降低了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和主导作用,也导致了教师教学技巧基本功的下降。

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节奏加快多媒体教学承载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时,一方面有知识面拓展的小欣喜,多的是来不及记下来的辛苦,所以一旦幻灯播放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所讲内容,就转瞬即逝,难免有走马观花之感。为了掌握知识点,课堂上很多学生就开始用高科技工具进行录影、录音或照相,这种现象对教师来说,貌似授课任务完成了,实则加重了学生思考和做笔记的负担,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所授知识,一直专注于其他事情,注意力分散不说,大脑也处于疲惫状态,难免会出错。

3多媒体教学的改良策略

提高制作水准理想的多媒体是教学中一个有用的工具,用得好,锦上添花;用得不好,扰乱视听。为了避免不好效果的出现,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谨记以下几点内容:1)文字不能太多,更不能“顶天立地”,满眼的字体会让学生有压迫感和紧张感;2)动画不能过多,最好一个知识点作为一个整体,一次出现;3)动画出现应有主有次,简单明了,布局合理,重点突出;4)吃透教材,不能出错,让多媒体真正成为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技巧教师要苦练基本功,与传统方式相结合,虽不能说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最起码也要“说学逗唱”均能露上一手,讲解的同时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表情、优美的肢体语言、精致的板书等吸引学生上课的热情和兴趣。笔者上课时,不少学生表示对教师一堂课一板板书、铃响笔停的效果很折服,这种传统的教学技巧需要苦练才能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适当控制教学节奏[3]多媒体教学的快捷方便让课堂教学信息量拓宽,如果没有限制地满堂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学生疲惫,不乐意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信息量,对关键内容重点讲解,有针对性地展开;对需要理解的内容合理讲解,不用过多解释,避免学生思维错乱,不知道什么内容是重点。这样一来,教学节奏张弛有度,教学效果秩序井然,能有效避免学生学习吃力、理解不了等弊端。

4结语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药理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宽泛,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备课时很多教师倾心制作。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在语言、肢体、板书上多下功夫,让两者相辅相承,实现优势互补,努力使药理学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动物医学实验的利弊篇10

门诊是医院直接对外提供服务的“窗口”,门诊提供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如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是否过长,医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面向病人,划价收费是否快速、准确,交款、取药是否方便、快捷等内容直接反映该医院的管理水平。我院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规划建筑面积小,原有的就医模式落后,流程设计不合理,随着病人的增加,造成病人就诊过程出现“三长一短”等现象。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和服务准则,我院于2007年4月实施医卡通工程,为病人提供简便的就诊流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传统门诊就医流程存在的弊端:

随着门诊功能逐步扩大,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健康检查、康复指导等服务项目将会被普遍开展。医院门诊逐步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多功能延伸,既为病人就诊服务,也为健康人群咨询服务,而信息化、网络化是有效解决门诊多功能延伸的重要平台。

门诊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服务窗口。门诊人员流量大,就诊患者多,辗转过程繁,工作流程杂,要求效率高,其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与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是衡量一个医院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场所,而且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服务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对病人价值观的尊重、服务的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它已成为医疗机构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费用程度、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病人到医院挂号候诊就诊划价交费候检检查划价交费取药离院①。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每个环节都需要排队。与医院的门诊护理流程安排不合理有关②。除了门诊量大以外,患者在门诊停留的无效时间过长是门诊拥挤的主要原因,也是患者就诊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之一。

2针对弊端进行流程优化,实施医卡通体现以人为本

门诊"医卡通"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建卡、充值、卡支付、挂失、分诊叫号、电子医嘱、预约、结算、多媒体查询等,并具备与LiS、医保等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使用充值卡,使挂号更具灵活性,有以下可选方式:门诊收费窗口挂号;诊区分诊台挂号;自助挂号机挂号。将卡支付模块部署到医嘱执行点,如诊区分诊台、门诊治疗室、门诊化验室、检查科室、门诊药房等,划卡扣费并打印收费清单提供患者。患者就诊结束,持卡在门诊收费处打印结算发票,患者可选择是否退卡中余额,就诊卡不退,由患者保管。

3医卡通实施的优点:

3.1多个环节简化,就诊病人增加

促进门诊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在服务场所,医护人员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只有通过流程调整,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我院2006年门诊量27万人次,2011年60万人次,2012年每月在6万次左右。

3.2自助查询费用,规范物价管理

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立费用自助查询台,门诊病人结帐之前可以刷卡查询费用明细,使病人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从而减少了病人因收费不清导致的医疗纠纷。为实现医卡通这项功能,医院门诊各科室及物价员对所有收费项目对照物价标准进行检查、修改,客观上起到规范物价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的作用。

3.3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实施医卡通工程以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接诊医师姓名,接诊时间等基本信息均能自动生成,医生只须对症录入检查项目,处方即可,避免了相同信息的重复书写。医生还可以根据疾病预先设定检查、处方模板,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收费人员而言,减少了多次缴费,验钞,找零工作程序,节省病人大量非医疗时间。

3.4统计功能强大,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医卡通的实施可以清楚的了解病人就诊高峰在每周、每天、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门诊部可以主动安排值班、听班人员,以适应病人需求。通过医卡通可以分析每一位门诊医生工作量,用药、检查规律,有利于质量监控部门进行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的管理。

3.5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从人性化的角度看,本来就身体不方便的孕产妇及家长浪费了许多时间在无效的等待上,身体的不适加上精神的烦躁,导致医患矛盾一触即发。"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流程可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不仅能够缓解医院的拥挤现象,更为病人解决了就诊中的"三长一短"现象,还可以有效地节约社会工作日。

自助查询费用,规范物价管理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立费用自助查询台,门诊患者结帐之前可以刷卡查询费用明细,使患者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从而减少了患者因收费不清导致的医疗纠纷。为实现医卡通这项功能,医院门诊各科室及物价员对所有收费项目对照物价标准进行检查、修改,客观上起到规范物价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的作用。

3.6统计功能强大,提高门诊管理水平

医卡通的实施可以清楚的了解患者就诊高峰在每周、每天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门诊部可以主动安排值班、听班人员,以适应患者需求。

4讨论

优化医院就诊流程,减少就诊环节,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③,医卡通就具备此优势。

4.1医卡通是全员工程、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

①领导重视和职能科室的大力配合是医卡通顺利实施的基础:医院成立了业务院长为首的医卡通实施领导小组,把医卡通工程作为上半年全院重点工作来抓。每周例会、院周会专门抽出时间让门诊部、信息科主任通报一周工作情况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由院领导亲自协调解决。职能科室每天抽调2名工作人员在早9点-11点就诊高峰进行导诊,有效的缓解了就诊压力。②广大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是医卡通顺利实施的保障,利用休息时间为自己加码练习,很快适应了医卡通就诊流程。③门诊导诊、办卡人员不辞辛苦、耐心解释是医卡通顺利实施的关键:门诊病人接受医卡通一般都要有一个警惕、怀疑、不信任的过程。不少人怀疑医卡通是医院乱收费的手段,病人家属在耐细致的解答和医卡通的快捷方便中逐步打消顾虑。

4.2数字化管理与及时调查研究保证了医卡通稳步推进

门诊推广医卡通必须采用分步开通,逐步推进的模式,那么如何掌握推进步伐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门诊部与信息科紧密合作,对比每天的门诊量、办卡量以及用卡量。将卡量与门诊量的比值以及办卡增长速度作为增设办卡窗口的主要依据。同时门诊部每天向导诊、办卡人员了解病人反应,向医疗、医技人员了解医务人员适应程度作为推进医卡通重要参考指标。

4.3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功能

随着医卡通的逐步实施,软件的适用共性与医院的个体特点出现不协调。此时需要门诊部作为桥梁与纽带,一方面明确临床问题的出现原因和难点,另一方面需要与信息科软件工程师交流,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马修芹.实施医卡通工程优化门诊就诊流程.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