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保健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4:02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兰州市幼儿园的在园儿童和前来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入托前儿童,年龄3~6岁。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8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4份。

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儿童的基本情况、日常表现及口腔不良习惯的表现部分,由儿童家长填写;口腔疾病的检查部分由口腔科主治医师先对被调查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询问,再根据检查结果按照临床症状分类分别填写相关记录。

统计分析: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运用X2检验和分析。

结果

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在被调查的儿童中,存在各种口腔不良习惯739例(60.9%),具有3项或3项以上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为260例(21.4%)。在各个分项中,具有“托腮、脸贴桌面读写、偏侧睡眠等不良姿势”的儿童最多,有343例(28.3%);其次为“夜间或睡眠时磨牙”的儿童251例(20.6%);喜欢“咬文具、衣物或啃指甲”的儿童有230例(18.9%),排在第3位;其他口腔不良习惯从高到低依次为吮指221例(18.2%);口呼吸195例(16.1%);偏侧咀嚼173例(14.3%);咬唇160例(13.2%);吐舌120例(9.9%),下颌前伸102例(8.4%)。从口腔不良习惯的总体情况来看,4~5岁的儿童比3~4岁儿童严重(p

口腔疾病状况:本次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872例(71.8%)。各类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龋病共438例(36.1%),具有3颗以上龋齿的儿童207例(17.1%),因龋缺失牙齿的儿童38例(3.1%);其次是乳尖牙磨耗不足402例(33.1%);排在第3位的是乳牙反颌,有254例(20.9%);其他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深覆颌127例(10.5%);上颌前突69例(5.7%);上牙弓发育不足42例(3.5%);颌面异常34例(2.8%);下颌前突16例(1.3%);开颌12例(1.0%);双颌前突3例(0.2%)。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看,女孩比男孩高(p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能够每天坚持刷牙的儿童977例(73.4%),从总体来看,男孩663例,每天刷牙527例(79.8%),女孩551例,每天刷牙449例(81.6%),女孩口腔卫生略好于男孩,但无统计学意义(p=0.652);城乡比较,城市儿童口腔卫生好于农村(p

家长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状况:共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1196例,认为“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918例例(76.7%);认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828例(69.2%);认为自己知道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家长94例(7.8%),认为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的家长914例(76.4%);有37.5%的家长希望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经常进行儿童口腔卫生及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有58.1%的家长认为应当加强宣传,还有4.2%的家长认为无所谓。调查中城市家长及独生子女的家长比农村家长及非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加注重儿童口腔保健,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明显(p

社区宣传与服务情况:对社区或医疗机构是否在你所在的社区进行过幼儿口腔保健知识方面的宣传或培训的问题,有1%的家长认为经常,有17.8%家长认为有过,其余81%的家长认为从无。在社区宣传与服务方面,城乡社区并无明显差异(p=0.986)。

讨论

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社区宣传,提高儿童口腔疾病的家庭防病意识:调查中大部分的家长都不了解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也不清楚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口腔疾病的影响,所以并不懂怎样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并破除不良习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联合社区及辖区幼儿园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居民普及儿童龋齿、错颌畸形等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帮助家长们在宝宝发育的早期就预防和纠正吮指、吐舌、咬唇等口腔不良习惯的出现,从而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

建立社区普查制度,降低儿童口腔疾病发病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实施,社区基本医疗保障日趋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社区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幼儿园及学校等口腔疾病高危人群的普查与保健,引导儿童形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出现问题早发现、早阻断、早治疗,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重视社区培训,提高家长口腔保健的综合素质:儿童口腔疾病与口腔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具有饮食不良习惯的儿童,还常常伴随着紧张、焦虑、抑郁、偏执、强迫、固执、自卑等心理问题。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家长过于严厉的处罚或不当斥责,往往会加重其不良心理反应,出现对立情绪和抵触行为,造成饮食不良习惯反复出现,难以矫治[1]。所以,对待儿童的口腔疾病及饮食不良习惯问题,不但要积极矫治其不良习惯和行为,还要注意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2],从而通过改善儿童的不良认知和情绪状态,提高儿童饮食不良行为的矫治效果。因此,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口腔保健与心理卫生方面的讲座与培训,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的心身健康和发展[3]。

参考文献

1马迪,张丽梅.儿童功能性厌食256例治疗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35(32):5014.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2

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北京1023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7~9岁儿童集中开展的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探索提高窝沟封闭率和口腔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方法抽取门头沟区3所学校422名7~9岁学生,比较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三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对窝沟封闭率的影响,以及口腔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医生入校提供服务的窝沟封闭率最高,为97.40%;在诊室进行一对一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在知识知晓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这两个方面效果最好,分别为91.67%和90.86%,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组织的进行口腔保健措施效果最好。

[

关键词]窝沟封闭;口腔保健;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7(b)-0030-03

近二十年来,口腔医学开始重视预防,从治疗转向强调预防,能够有效的提高一代人的口腔健康水平。故市政府拨款开展了北京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的综合干预项目,6~9岁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项目之一,可见政府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视。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牙防工作的主体,设定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何种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措施的优势,探索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提高窝沟封闭保留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3年10月,在门头沟区3所小学抽取422名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的7~9岁儿童,实施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干预项目。其中男198名,女224名。负责项目实施的医生均具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经过市级项目技术指导组的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干预项目操作技术规范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与项目工作。

1.2研究方法

1.2.1材料光固化灯,37%的磷酸凝胶,注射式光固化窝沟封闭剂。

1.2.2窝沟封闭的适应证筛查适应症: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其他牙,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非适应证:牙合面无深的裂沟点隙、自洁作用好;患较多邻面龋损者;不能配合操作;牙齿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龈覆盖[1]。

1.2.3窝沟封闭操作流程清洁牙面-酸蚀-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

1.2.4窝沟封闭的组织方式为了确保结果不受客观因素的干扰,笔者所选择的都是离医院距离相近的学校。在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子女参与项目后,分为3种方式分别进行操作。

方式1:先到学校进行筛查,对于符合适应症的学生由医生打电话联系,约定具体时间,由家长带着学生到口腔科门诊接受服务。

方式2:先到学校进行筛查,对于符合适应症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约定具体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带领学生到门诊接受服务。

方式3:由医生携带便携式口腔综合治疗设备、窝沟封闭材料等到学校进行现场服务。先到班级筛选出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的学生,然后顺序到学校医务室进行窝沟封闭操作。

窝沟封闭6个月后到各学校进行复查,统计窝沟封闭率和窝沟封闭保留率。

1.2.5口腔健康教育3所小学分别用两种方式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口腔生理知识,龋病相关病理知识,刷牙方法等口腔保健知识。宣教方式:学校组:医生到学校进行筛查的时候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课堂式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门诊组:医生为到诊室接受服务的学生和陪同的家长一起进行一对一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两组在培训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内容为:一般情况、龋齿相关知识、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关注程度、对口腔检查的态度、刷牙次数和饮食习惯等。6个月后到学校复查时再次对学生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对比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学生每天一次的刷牙率。完成窝沟封闭操作和两次调查的学生问卷为有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例数和百分数进行描述,并采用χ2和方差检验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性;0.05≥p>0.01,差别有显著性;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2结果

2.1三种组织方式的接受差异

由家长带学生到门诊接受窝沟封闭率明显低于医生入校提供服务的学生比率。方式1和方式2比较,χ2=4.17,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方式1和方式3比较,χ2=3.76,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较,χ2=0.09,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由学校组织的两种方式与由医疗机构组织的方式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由学校组织的两种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三种组织方式的窝沟封闭完好率比较

到门诊接受服务的学生窝沟封闭完好率高于在校接受服务的学生。方式1和方式2比较,χ2=0.01,p>0.05,无统计学差异。方式1和方式3比较,χ2=3.94,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较,χ2=3.93,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2.3两种宣传方式差异

由家长带领在诊室进行一对一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在知识知晓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这两个方面效果都高于在学校进行课堂式口腔保健知识培训,知识知晓率比较χ2=17.73,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比较χ2=21.90,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见表3。

3讨论

笔者在本研究中首先对窝沟封闭三种组织方式的接受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三种不同的窝沟封闭服务组织方式中,医生下校的服务方式窝沟封闭率最高。在学校接受服务的学生,符合适应症而没有进行窝沟封闭的学生都是因为恶心等原因不能配合操作而放弃的。在门诊接受服务的很多是学生家长主动放弃的。很多家长觉得亲自带孩子到医院去做窝沟封闭很耽误时间,所以由家长带领到医院接受服务的人数最少。如果不耽误家长的时间,很多人还是愿意让孩子接受窝沟封闭的,所以接受医生入校进行服务的人数最多。在此次项目开展过程中,还有少数家长不同意孩子参加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笔者认为造成此结果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医疗机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家长对预防龋齿的知识了解不够,对孩子牙齿龋坏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学生口腔保健与孩子全身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不了解窝沟封闭对预防恒牙龋的作用。张志昱也提到家长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和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均会影响到子女的口腔保健行为,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欠缺、保健知识不足、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局限等是儿童患龋率高的原因之一[2]。余红兵也认为不配合儿童窝沟封闭的家长在学历、家庭收入、检查孩子刷牙效果、是否听过口腔健康教育课等方面与配合窝沟封闭的家长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3]。要想提高窝沟封闭率就必须使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国内外很多学者等都证实了窝沟封闭可以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是预防恒磨牙龋的一种无创伤、无痛的有效措施这个结论[4-6]。作为口腔医疗的工作者,都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把口腔预防的理念和口腔预防专业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灌输到患者和家属中,使其相信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才能使牙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辉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率达到45%[7]。由于本研究主要针对服务方式的探索,所以取材范围较局限,只选取了3所人数较多学校,且专门进行了项目宣传后才开展的,故本研究结果明显高于北京市的结果。如果要研究门头沟区全区的情况还需要扩大统计范围。

在三种不同的窝沟封闭服务组织方式中,在门诊进行的窝沟封闭保留率都比较高。有学者报道标准化设备、四手操作的条件下,确实较容易能获得理想的封闭效果,钟慕华等报道可达到100%的保留率[8]。曾红雨等曾证实在学校开展窝沟封闭,隔湿、干燥、牙面清洁都不能达到较好的要求,其防龋效果会受到影响[9]。[本研究中医生下校的服务方式窝沟封闭保留率最低也证实了这一点。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便携式口腔治疗设备相对简陋,如设备的油气分离不全、灯光照明不足,椅位不能调节等各种原因使医生操作不便造成的。但是该方式对于偏远山区学校有很大优势。张辉的调查显示城市学生人均窝沟封闭牙数和窝沟封闭率高于农村[7]。原因可能与城乡医疗服务覆盖范围和对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偏远山区和医疗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可以大力推广利用便携式牙科治疗设备为学生服务,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窝沟封闭率。

有研究显示老师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学校口腔健康项目的开展实施[10]。但本研究显示家长的监管作用不容忽视。在本研究中在诊室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明显高于在学校以授课方式单独给学生讲解的效果。家长同时接受口腔保健知识培训的学生基本上都能保证每天早晚刷牙。众多研究表明,父母对口腔健康的知信行直接影响儿童口腔保健措施的执行[11-13],白玥等研究表示接受过综合性口腔健康促进措施的学生在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正确就医行为以及就医机构的选择等方面都较未接受过干预的学生好[14]。笔者通过培训和调查问卷使学生充分了解建立正确刷牙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了对家长的培训,对于宣传方式的比较结果可以说明针对家长的教育决定了学生的口腔保健行为的实施效果。这个结论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口腔健康教育中,应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开展多层次的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与讲解;有效地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当家长了解了龋齿的危害以后,能够重视学生的患龋状况,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龋齿充填,还能有效提高龋齿充填率。但很少有学者单独研究对家长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也未对单独对家长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量化的统计,要想得到准确的的统计数据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服务组织方式可以明显提高窝沟封闭项目开展效果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效果,使窝沟封闭项目成为一个高效的口腔保健措施,从而使窝沟封闭项目真正起到预防恒牙龋病,促进人群口腔健康的作用。健康教育和宣传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疾病预防措施,最终达到促进人群口腔健康的效果。但是不能依靠一两次的健康教育课程就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应该加强教委对学生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将口腔保健课程纳入到学生日常的生理卫生课程中,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同时应该建立学生-学生家长-教师-保健医-口腔医生联合模式的口腔保健网,将医生的专业知识,学校的组织能力,家长的监管作用结合起来,全方位多途径的开展口腔健康行为的促进。

[

参考文献]

[1]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313.

[2]张志昱.家长口腔健康意识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2):148.

[3]学龄儿童家长不配合窝沟封闭原因问卷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1):586.

[4]Subramaniamp,KondeS,mandannaDK.Retentionofaresin-basedsealantandaglassionomerusedasafissuresealant:acomparativeclinicalstudy[J].JindianSocpedodprevDent,2008,26(3):114-120.

[5]宋光磊.窝沟封闭术预防六龄齿龋坏的临床观察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582-584.

[6]张鹏.北京市2011—2012年12岁儿童口腔健康调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3,21(4):230-233.

[7]张辉.北京市6~18岁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及窝沟封闭现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38.

[8]钟慕华.12例窝沟封闭护理配合的实践[J].当代医学,2011,17(16):118-119.

[9]曾红雨.儿童应用窝沟封闭和流动性树脂充填的防龋实验[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35):251-252.

[10]FlandersRa.effectivenessofdentalhealtheducationalprogrammeinschools[J].JamDentassoc,1987,114(2):239-242.

[11]余红兵.学龄儿童家长不配合窝沟封闭原因问卷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1):586.

[12]陈陵.母亲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598-560.

[13]刘敏.加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病的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411-412.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3

【关键词】口腔保健;饮食习惯;刷牙;儿童

【中图分类号】R788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2-0194-02

为了解陕西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评估其口腔卫生需求,对陕西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有关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在抽样地区当地居住6个月以上的接受临床检查的5岁儿童的家长。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1],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目标地区为,城市:西安市、汉中市、黄陵县;农村:泾阳县、韩城市、商州市。每层随机抽取1个区(县、市);每个区(县、市)随机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在居委会(村)附近选取1所幼儿园。对接受临床检查的50%的儿童家长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男女各占50%,共360人。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吃零食习惯:包括儿童吃甜食的种类、频率。口腔卫生行为:儿童刷牙开始的年龄,刷牙频率,父母是否帮助孩子刷牙或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儿童最近使用含氟牙膏情况。利用口腔医疗服务行为:包括父母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在过去的1a内儿童有或没有看牙以及看牙原因等。

1.2.2调查方式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案》要求的5岁儿童家长问卷,对受检儿童父母进行一对一现场询问。

1.2.3质量控制问卷调查员,均为口腔专科医生,调查前对问卷调查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1。在方言较重的地区由调查员培训当地人员作为辅助问卷调查员。

1.3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方法,采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5岁儿童饮食行为每天进食至少1次以上的食品主要是碳酸饮料(81.11%)、果汁(78.33%)、糖水(64.44%)、糖果或巧克力(53.61%)、甜点心(33.89%)。新鲜水果仅为16.89%。见表1。

50.0%儿童曾经有睡前进食甜点或喝甜饮料行为,其中11.1%经常有此行为,38.9%偶尔有此行为,49.2%无此行为。

2.25岁儿童口腔保健行为儿童开始刷牙年龄在3岁以前为10.02%,偶尔或从不刷牙者为38.44%,刷牙次数达到每天1次以上者为47.07%,每天刷牙2次以上者为8.91%;父母每天帮助孩子刷牙、每天检查刷牙效果者均为25.07%,使用含氟牙膏者为56.67%。

父母每天帮助孩子刷牙和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项目如儿童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及使用含氟牙膏方面在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利用口腔医疗服务行为过去1a内未看过牙的人数占77.8%,15.3%曾看过牙。没有看牙的原因:76.7%的父母认为儿童牙齿没问题;15.3%的父母认为儿童牙齿坏得不严重,不需治疗牙齿;7.9%的父母认为乳牙要替换不需要治疗,2.6%的父母因为经济困难,看不起牙。

儿童最近1次看牙的主要原因:29.1%为外伤;9.1%为急性牙痛看牙,18.2%为慢性牙齿疼痛,34.5%为口腔有问题,3.6%为定期检查牙齿,1.8%为接受预防性措施者,3.6%为牙齿美容。

接受口腔治疗的状况为:拔牙占16.1%;牙外伤治疗占23.2%;正畸治疗占12.5%;黏膜治疗占28.6;仅检查未治疗占12.5%;预防措施占16.1%;定期检查占12.5%。

3讨论

含糖食物的种类、性状及进食频率与龋齿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龋齿[2]。调查发现,陕西省5岁儿童餐间进食含糖食品(2次以上)的比率较高,主要为果汁、碳酸饮料、糖水、甜点心,而进食新鲜水果者较少。约一半的儿童有过睡觉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习惯。这些食物和饮食习惯都是患龋的危险因素,应对儿童及父母亲在饮食习惯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龋病的发生。

刷牙是有效预防龋病的措施之一。有研究认为,3岁前开始刷牙,每日2次,特别是睡前和餐后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降低儿童患龋的风险[3-4]。本调查显示,陕西省5岁儿童3岁以前刷牙的占10.02%,每天刷牙超过1次的为47.07%,主要为早餐前1次,睡前和餐后刷牙的儿童比率较低,农村儿童更为突出,不刷牙的儿童占38.44%。由于生理发育原因,儿童刷牙行为还需要父母亲进行指导。陕西省大多数儿童刷牙的行为还没有养成,缺乏父母的正确指导和监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但提倡6岁以下儿童在父母监督下使用儿童含氟牙膏[2]。调查发现,有56.67%的儿童正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但缺乏父母的监管和协助。提示应该加强含氟牙膏的正确使用的宣传和监督。

定期口腔检查对龋病可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防治龋齿。在过去1a内没有看过牙的占77.8%,其原因主要是绝大多数的父母认为儿童牙齿没问题。但实际情况是58.78%的儿童患有龋齿[5]。对于就诊的儿童主要是由于外伤和牙痛,真正进行口腔疾病预防的很少,说明家长缺乏口腔预防保健的意识,牙齿不痛就没问题,乳牙要替换不需要治疗等错误观念。因外伤就诊的儿童近1/3,与杨重恒[6]的研究结果相似,应该引起笔者的注意。提示应该加强托幼机构及家长对幼儿外伤的防范意识。

父母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接受较多口腔健康知识和对口腔健康有积极态度、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父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口腔健康行为,因此,有必要加强父母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态度,维护和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4参考文献

[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005:28.

[2]卞金有,主编.预防口腔医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146.

[3]VampBBeRGenJ,maRtenSL,LeSaFFRee,etal.assessingriskindicatorsfordentalcariesintheprimarydentition.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2001,29(6):424-434.

[4]JaCKSonRJ,newmanHn,SmaRtGJ,etal.theeffectsofasupervisedtoothbrushingprogrammeonthecariesincrementofprimaryschoolchildren,initiallyaged5~6years.CariesRes,2005,39(2):108-115.

[5]黄瑞哲,钟翠翠,孙妍,等.陕西省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9):24-26.

[6]杨重恒.儿童口腔颌面部急诊外伤30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2):101-103.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辽源地区托幼园所、中小学校,随机抽样调查,共计抽查14个单位,1269人。其中托儿所3个,幼儿园3个,小学6个,中学2个。年龄为5~15岁儿童,性别不限。

1.2方法此项调查由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基层指导科8名同志承担,在调查前进行了集中培训,使同志们掌握了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重要性。要求每位同志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调查。同时还印刷了调查表。分2个大组,4个小组,到所调查的单位,针对每名儿童,通过询问调查表中的有关内容及查看牙齿得知龋病患病情况。

2结果

2.1龋齿患病率。本次调查1269人,患病902人,患病率71.1%。

2.2乳牙、恒牙患病率情况:乳牙657人中龋病率89.4%,恒牙245人中龋病率45.9%。经统计学处理,χ2=26.2,p

2.3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患龋病情况:幼儿园(托儿所)患病率88.7%,小学患病率76%,中学患病率37.8%。

经统计学处理,χ2=187,p

2.4地理位置与龋病的关系:市级幼儿园患病率92.7%,其他81.3%。

经统计学处理,χ2=7.96,p

经统计学处理,χ2=16.3,p

城市儿童龋齿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龋齿患病率。其解释是:城市儿童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儿童,这样,食糖的摄取量多于农村儿童,故患龋齿率也高于农村儿童。

2.5致龋因素顺位构成:刷牙情况(不刷牙或偶尔刷牙)占40.9%,饮食结构(经常吃零食)占28.9%,喂养情况(非母乳喂养)占15.6%,遗传因素(父母有龋齿者)占14.5%。

构成致龋因素的顺位是:口腔卫生习惯差即不刷牙或偶尔刷牙者为第一位;经常吃零食,特别是睡觉前吃零食又不刷牙或漱口者为第二位;非母乳喂养着(自身抵抗力低)为第三位;有遗传因素者为第四位。

3讨论

龋病的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很大,而且治疗龋病既费力又费时,所以大力开展龋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妇幼保健工作者,应针对上述调查结果,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把我市儿童龋病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预防措施。

3.1建立健全各级口腔卫生保健网络,采取多种途径培训口腔卫生专业人员,特别是托幼园所保健人员。龋齿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从每一个儿童做起,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多方面积极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3.2定期进行口腔疾病普查普治,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口腔定期健康检查,应从儿童入托体检开始,建立儿童健康卡片或口腔检查档案,每隔半年检查一次,直至12~14岁后每一年检查一次。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龋齿,尽早治疗,真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口腔卫生教育。

3.3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占致龋因素的第一位。因此,要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是家长及幼儿认识到龋齿的危害,教育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保持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经常保持牙面清洁,减少龋齿发生。

3.4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吃零食的习惯对身体没有好处,对牙齿的害处更大。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城市儿童患龋齿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患龋齿率(因为调查中发现城市儿童吃零食习惯比农村严重),同时,经常吃零食者占致龋因素的第二位,这都说明了吃零食对牙齿的健康是不利的。因此,要大力宣传改变儿童吃零食的坏习惯,控制食糖量的摄取,父母应制止儿童睡前吃零食,更不应该含食物入睡。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量的增加,势必引起龋齿的上升,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5氟化物防龋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还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因此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最常用的含氟牙膏,可是口腔内保持一个较高的氟化水平有利于预防龋病,但过量摄入氟元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氟中毒,因此儿童选取含氟牙膏时要谨慎。

综上所述:龋病是一个发病率高、分布广、危害性大、致龋因素复杂的疾病。说是疾病,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解决龋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龋齿的发生。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努力,我们相信,一定会把我市儿童牙齿的健康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5

【关键词】龋齿;乳牙;患龋率

【中图分类号】R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22-01

龋齿是儿童口腔内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可导致牙齿缺损,乳牙过早缺失,影响儿童正常咀嚼功能,也可导致牙槽及颌面感染,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了更好预防儿童乳牙龋齿,,我们于2007~2009年对本地区3260名儿童进行龋齿患病情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辖区21所幼儿园在园儿童,年龄在3~7岁,其中男童1662名,女童1598名。

1.2调查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由经过培训的牙科医生在自然光线下,利用探针、压舌板,采用直视法进行检查。

2结果

2.1患龋情况:被调查的3260名学龄前儿童共检出龋齿患者1582名,患龋率48.53%,共检出龋齿7914颗,受检者龋均2.43,患者龋均5.00。

2.2乳牙患龋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龋病发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各年龄组患龋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3岁儿童患龋率19.21%,4岁儿童患龋率48.29%,5岁儿童患龋率57.48%,6~7岁儿童患龋率60.26%(表1)

受检者3260名儿童,其中男童1662名,患龋人数823名,患龋率49.52%,女童1598名,患龋人数759名,患龋率47.50%,男女比例1.08:1。与刘彩云所报告的男女比例为1:1.02[2],比较说明男女患龋率无显著差异。

2.3龋齿治疗率:依据对患牙治疗情况统计,经修补治疗的牙数为357颗,治疗率为4.51%。

2.4龋齿好发牙齿:本次调查发现,乳牙龋的好发牙是第一、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占48.70%,第二乳磨牙占30.63%。

3讨论

本组资料调查的患龋率48.53%,龋均2.43,治疗率仅为4.51%,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虽不能全面反应3~7岁儿童患龋情况,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龋病发病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资料表明乳牙期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龋病程度也加重。

综上所述,为有效控制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口腔保健和治疗,①龋病的发生由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因此,平时要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限制糖类食用量;②早期检查、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防治龋病的发生,而且可以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牙齿的健康,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病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李鲁娟,张旭亚,赵青华.河南省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及龋患情况分析[J].中国保健,2008,16(5):236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6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R181.81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3】10-1267-03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龋齿列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三大常见病。甜食摄入过多、缺钙以及不注意口腔卫生等危险因素致使儿童成为龋齿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据相关统计报告,发达国家儿童龋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但发展中国家龋齿患病率则呈上升趋势。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小学生龋齿患病率超过了50%。龋齿可以继发性地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甚至易诱发肾炎、心内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全身性疾病,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卫生部、教育部、全国爱委会1992年联合颁布的《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将龋齿列为需重点防治的学校常见病(简称“六病”)之一。为了解近年来怀柔区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状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2010—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学生健康体检所获得的龋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2010—2012年怀柔区6~19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按照2010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标准进行口腔检查,对参与检查的口腔医师进行统一培训并作标准一致性检验,最大限度减少临床检查时的误判。由专业口腔医师使用统一的一次性使用口腔器械盒,按象限顺序逐牙检查,对牙齿的点、隙、窝、沟等龋病好发部位用探针进行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依据象限图,按照乳牙、恒牙龋失补分别记人对应的方格内。

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龋患及龋失补构成比见表1。

男女生恒牙患龋率、龋均、龋患构成比均低于乳牙,恒牙龋失、龋补构成比均高于乳牙。男生乳牙患龋率、龋均高于女生,恒牙患龋率、龋均低于女生。2010—2012年不同性别学生乳牙、恒牙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患龋率及龋失补构成比乳牙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7~9岁年龄段最高;恒牙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龋补构成比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2010—2012年乳牙患龋率不断增长,恒牙患龋率则呈现下降趋势。12岁年龄组乳牙龋均分别为0.29,0.14,o.15,恒牙龋均分别为0.17,0.19,0.16。见表2。

2.32010—2012年怀柔区儿童青少年龋患情况比较2010—2012年乳牙患龋率分别为15.51%,20.33%,22.23%,龋均分别为0.65,0.86,0.97,均呈上升趋势;恒牙患龋率分别为13.39%,13.3%,11.58%,龋均分别为0.22,0.21,0.19,均呈下降趋势。3a间乳牙患龋率均高于恒牙患龋率,乳牙龋补率从12.04%提高到16.08%,恒牙龋补率从37.23%提高到44.34%。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儿童青少年恒牙患龋率、龋均、龋患构成比均低于乳牙,恒牙龋失、龋补构成比均高于乳牙。男生乳牙患龋率、龋均高于女生,恒牙患龋率、龋均低于女生,与国内很多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女生生理发育较早,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的时间早于男生,且比男生更喜欢甜食、偏食、零食所致。本研究显示,怀柔区学生的恒牙龋患率、龋均近年来下降趋势显著,龋补率逐年提高。龋均是反映群体龋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wHo将12岁年龄组的龋均作为衡量居民患龋状况的指标。怀柔区儿童青少年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与怀柔区近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对广大儿童青少年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并对适龄儿童开展氟化物防龋,尤其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免费对7~9岁儿童开展窝沟封闭防龋,建立了学校口腔保健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关。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7

【关键词】口腔保健;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健康教育;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9R181.2R788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2-0192-02

龋病、牙周疾病及其继发病给儿童健康带来很大危害。wHo已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1]。学生时期是口腔疾病的高发期。中学生既处于容易患龋时期,又处于牙龈炎发病的高峰时期;学生时期也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可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2]。为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分别于2008年2月27日和2008年6月20日对郑州市第二中学的139名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郑州市第二中学为目标学校,再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年级分层,随机选取初一到初三年级各1个班,共抽取13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初一学生47人,初二学生46名,初三学生46名;男生71名,女生68名。年龄为12~15岁。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2008年2月27日发放调查问卷139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2008年6月20日发放调查问卷139份,收回有效问卷13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参考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的调查表,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集中问答式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调查1次。问卷包括3个部分:口腔保健知识12项,态度2项,口腔卫生行为5项,调查内容主要有牙釉质能否再生,龋齿病因和危害,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和窝沟封闭的作用,饮食护牙,牙间隙的清洁,牙刷的选择和更换,定期口腔检查;刷牙出血和发现龋洞如何处理;牙膏的使用,刷牙次数、时间和方法,进食后漱口情况。

1.2.2干预方法由专业医师对该初中年级的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3个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2个部分:第1部分为口腔健康基础知识,包括乳牙和恒牙基本知识,牙齿的结构,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机理、危害和防治,牙菌斑的形成及其在牙病发生中的作用;第2部分为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态度,包括牙刷和牙膏的选择,刷牙方式、次数和时间,进食后漱口和含氟漱口液,多吃健康的食物,少吃含糖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病及时就医。使用健康教育处方,采取授课为主,并结合卡通挂图、电视动画和游戏的形式定期、定时开展健康教育。

1.2.3质量控制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后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开展健康教育。每次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提前通知学生,参加者要签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所有健康教育课程;使用统一宣传资料,按相同进度进行健康教育。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后进行复检,发现错误及时修改。

1.3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利用excel2003将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用VFp6.0构建数据库,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过程中运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的比较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12项内容健康教育后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态度的比较中学生口腔保健态度2项内容,健康教育后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比较中学生口腔卫生行为5项内容,健康教育后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口腔健康教育前中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就医态度优于王琳等[3]2005年的调查结果,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率高于冯奕文[4]2005年的调查结果。这与近些年来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推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关,尤其是对儿童和婴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视,从小做起,保护牙齿。

该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某些问题正确率较低。首先可能与家长自身有关。家长缺乏必要、系统、准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致使传递给儿童的信息不全面、不正确;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监督不够,致使儿童形成不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应注意自身的口腔卫生态度和对儿童的影响。其次,学校口腔卫生工作不到位。学校对中学生口腔保健工作不重视,参与力量薄弱,导致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效果不强,这也是学校口腔卫生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中学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疾病就医态度和正确口腔卫生行为实践情况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改善,因此要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改善中学生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卫生行为,应该重视健康教育的作用,联合多方面的力量,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5]。在学校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有效刷牙指导,可提高学校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加强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6]。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口腔卫生状况[7],经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意识,还可以纠正以前不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8]。提示口腔健康教育在学生口腔保健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的投入,制定正确的口腔健康教育指导方针,规范口腔健康教育的执行程序,明确口腔保健的发展方向,监督口腔保健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各级口腔医疗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过与社区、学校的合作,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推动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的开展;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与区域内医疗单位的联系,系统、全面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4参考文献

[1]李刚,主编.口腔预防与社会医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1-134.

[2]卞金有,主编.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1.

[3]王琳,林居红,刘渝嘉,等.重庆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91-94.

[4]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21-1623.

[5]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9.

[6]韩晓兰,马燕,颜雨春,等.12岁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557-3559.

[7]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594-1595.

[8]武剑,阮世红,彭绩,等.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04-605.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8

展会展出面积约5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士、丹麦、印度、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及中国大陆的近百家企业。联合利华、高露洁棕榄公司、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奥奇丽公司、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参加了此次展会。

各大展商纷纷在展会期间展示自己的新产品,传递新理念。世界领先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之一联合利华重点推广了我国知名民族品牌“中华”牙膏系列,该系列包括7种产品,分别是中华金装全效牙膏、中华全效+亮白牙膏、中华健齿牙膏、中华皓清牙膏、中华双钙防蛀牙膏、中华中草药牙膏和中华本草5珍牙膏;高露洁棕榄公

司重点宣传了第一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认证的高露洁全效牙膏,同时推出360度全面口腔清洁牙刷,这种新型牙刷的刷头背面添加了突破性的舌苔清洁软刷,其独特的凹凸胶粒能安全有效地去除舌头表面和口腔内壁引起口腔异味的细菌,令口气更加清新;广西奥奇丽公司的主打品牌“田七《本草》”系列牙膏,以《本草纲目》的经典护齿配方为依据,在生产中药牙膏的同时,大力弘扬了我国传统中药文化;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美加净”、“白玉”、“留兰香”、“上海”等名牌牙膏,本次展会上主要推出“美加净儿童安全防蛀牙膏”,这是应用美国最新生物抗体专利技术,专为4-13岁儿童设计研发的生物免疫高新技术产品,该牙膏含有专业预防蛀牙的免疫球蛋白冻(iGY),可有益减少致龋细菌,促使儿童幼嫩口腔的有益菌群生长,恢复口腔内原有的正常生态平衡,从而安全有效地防止蛀牙。

展会期间,各种相关活动异彩纷呈,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其中行业专题会议和高级培训班引起专业人士的极大兴趣。12月5日的“2006牙周治疗新概念及国际口腔种植技术培训班”由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的著名牙科专家Dr.Cristianotomasi和Dr.ClardioSoldini联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知名专家束蓉教授及黄伟教授共同主讲,对近百名牙医就牙周病治疗和口腔种植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专业培训。12月4日召开的“全球口腔健康研讨会”由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牙医学院牙周病学系教授兼系主任angelomariotti博士、罗马琳达大学牙医学院牙科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李一鸣博士等专家发表演讲。展会中同时进行的还有“CpKelco稳定剂在牙膏中的应用”、“Symrise牙膏香精技术介绍”等专题研讨及现场免费牙医咨询等活动,为口腔护理业内人士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良好平台。

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是展馆南端近百米空地上,由主办单位联手高露洁公司特别举办的“甜美的微笑,光明的未来”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分为4部分:正确刷牙的宣传演示、自绘口腔图案色彩填充、播放动画片“拯救牙齿王国”及爱牙、护牙的电脑FLanSH小游戏,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均能获得一份精美的小礼包,包括儿童牙膏、保健牙刷、刷牙图和写给儿童母亲的一封信。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9

关键词:乳牙龋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78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87-02

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wHo将其列为世界范围内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对人群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的牙齿及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影响甚大。小学阶段恒牙易患龋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1983年和1985年我国城乡儿童乳牙患龋率情况及青少年龋均比较发现,12和18岁年龄的患龋水平有显著上升,城乡青少年龋均上升幅度20%―40%。因此,预防龋病发生或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

1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

乳牙龋病如不加以预防和及时治疗,将直接影响成牙的发育,并给儿童心身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出生后6个月开始到2岁左右是乳牙的萌出期,恒牙的硬组织大部分也在出生后到3岁以前形成,因此,这段时间内母亲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的疏于护理,不仅能促进eCC的发生,由此可引起儿童的营养不良及全身各种疾病,还能导致恒牙发育缺陷。另外有研究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与eCC也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其子女eCC的发病率就较高。[1]因此,儿童口腔健康的维护与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让其督促和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防止乳牙龋病发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降低龋病的发生率,但是没有规律的母乳喂养一样可以造成龋病。所以我们提倡尽量减少夜间喂奶次数,喂完奶后用清水清洁口腔,1岁后逐渐给孩子断奶,训练孩子用杯子喝奶,而不是用奶瓶;养成孩子喝白开水的习惯,控制碳酸饮料的摄入。另外糖是孩子生长发育的能量,不能绝对限制孩子吃糖,但可以限制糖的摄入次数,只在进餐时间吃糖,最为重要的是缩短糖类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尽量少吃饼干、软糖等黏附性比较强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这样能摩擦牙面起到清洁作用,有助于口腔的自洁,同时锻炼儿童的咀嚼功能,促进颌骨发育,防止牙列拥挤。

3合理使用氟化物

氟主要通过降低牙釉质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干扰致龋菌代谢以及抑制致龋菌多种代谢酶的活性而达到防龋效果。目前切实可行的氟化物的应用是使用含氟牙膏,但由于学

龄前儿童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6岁以前的儿童又为恒牙牙冠矿化阶段,因此,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帮助、指导及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不超过3次,每次用量不超过0.5g或5mm长(黄豆大小),刷牙时不要吞咽,刷牙后清水漱口、吐净。研究表明,3~6岁儿童在成人正确指导下使用适量含氟牙膏同样是安全的。此外,我国部分地区使用氟化泡沫防龋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窝沟封闭与预防性充填

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不去除咬合面牙体组织,在其上涂布一层粘结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酸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有效方法。窝沟裂隙龋在儿童期早期即发生,大约1/3的儿童3岁时罹患龋病,而在这个年龄窝沟裂隙龋占67%。而对于这些部位的菌斑,无论是家庭口腔卫生措施或牙医的专业菌斑去除方法都是无效的。[2]

预防性树脂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牙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充填早期的窝沟龋,并在牙合面上涂布一层封闭剂,是一种窝封闭与窝沟龋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于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龋病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容易被家长忽视而并发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所以对于乳牙期儿童每半年应检查1次口腔。医生应对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家长对龋病的认识,使家长重视龋病的危害性,对儿童乳牙及时做窝沟封闭或氟化泡沫,对已经发生的龋病及时进行充填,这样可有效地防治乳牙龋病。[3]

综上所述,积极的口腔健康教育、正确的口腔护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地使用氟化物尤其是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和aRt技术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是目前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主要方法。而口腔科医生及时有效地与儿童家长进行沟通,发挥家长在预防儿童乳牙龋病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10.

儿童口腔保健培训篇10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3个班学生共150人,均为12岁,分为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各50人,通过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比较教育效果。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在教育前3组差异无显著性(f=1.03、1.54,p>0.05);教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性(t=9.38~24.14,p<0.001),空白对照组调查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0.07、0.38,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16.56、40.78,q=10.12~19.41,p<0.001),而模式教育组与医生教育组差异无显著性(q=1.51、1.82,p>0.05)。结论 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可使这项工作有效、经济、广泛、持久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农村人口;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effectofworkmodeonoralhealtheducationinchildreninhabitinginruralarea.

methods thisstudyenrolled150childrenof12yearsoldofgrade6,threeclasses,fromaruralprimaryschool,whowereequallyrandomizedtothreegroupsas:modeeducation(me)group,doctor-education(dg)groupandblank-control(bc)group.theef-fectivenessofeducationwasevaluatedthroughacomparisonofunderstandingofknowledgeoforalhealthandformationoforalhealthbehaviourbetweenbeforeandaftertheeducationviaaquestionnaire. results beforeeducation,therewerenodifferencesbetweenthethreegroupsintermsofawarenessoforalhealthandoralhealthbehaviour(f=1.03,1.54;p>0.05).acomparisonbetweenbeforeandaftereducation,thedifferenceofmeanddggroupwassignificant(t=9.38-24.14,p<0.001),whilethatofbcgroup,notsignificant(t=0.07,0.38;p>0.05).aftereducation,thedifferencesbetweenme,deandbcgroupsweresignif-icant(f=116.56,40.78;q=10.12-19.41;p<0.01),butthedifferencesbetweenmeanddegroupswerenotsignificant(q=1.51,1.82;p>0.05). conclusion themodeeducationfororalhealthenablesthisprogramtobedevelopedeffectively,eco-nomically,extensively,andenduringly,whichwillfundamentallychangetheappearanceofdentalhygieneofruralchildreninourcountry.

[keywords] ruralpopulation;child;mouth;healtheducation;workmode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资源有限,长期以来没有规范有效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持续开展,造成农村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匮乏,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针对这一情况,本课题组总结多年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研发了一套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这套模式的特点就是将一套成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交由幼儿园、学校老师,替代医生完成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这项工作可以科学、有效、长期、广泛开展,逐渐形成规范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对这套模式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实际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3个班学生共150人,均为12岁,分为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各50人。模式教育组教师参加过由当地教体局组织专业医生举办的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培训.

1.2 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本模式健康教育教材针对教育对象实际情况分为3~5岁、6~11岁、12~18岁3种版本,分别制作了教育幻灯、手册、展板、教案等材料,本研究使用12~18岁版本。其教育内容如下。①口腔生理知识:牙齿的解剖构造、恒牙介绍、口腔健康标准;②口腔疾病危害、治疗知识:龋病、牙周病、牙列畸形的病因、危害及治疗知识;③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刷牙方法,牙刷的选择,含氟牙膏的使用,牙线的使用,窝沟封闭,健康饮食及定期检查牙齿等知识;④儿童前牙外伤的紧急处理知识.

1.3 口腔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养成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学生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前1d和教育后3个月用相同调查问卷测试.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及ppms1.5[1]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组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03,p>0.05)。教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性(t=25.14、15.83,p<0.001),而空白对照组调查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t=0.07,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116.56,q=19.41、17.90,p<0.001),而模式教育组与医生教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1.51,p>0.05)。见表1.

2.2 口腔健康行为养成情况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养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f=1.54,p>0.05)。教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11.30、9.38,p<0.001),而空白对照组调查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0.38,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40.78,q=11.94、10.12,p<0.001),而模式教育组与医生教育组差异无显著性(q=1.82,p>0.05)。见表1.

3 讨

论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教育的手段向人们传授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与技术,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是实现人人参与并享有口腔卫生保健的根本途径,也是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2]。通过口腔健康教育,增加了人们的口腔保健知识,同时口腔保健意识也会相应提高。在本研究中,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在教育后无论是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口

表1 口腔健康知晓情况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比较(n=50,-x±s)组别时间知识知晓率(χ/%)行为形成正确率(χ/%)空白对照组教育前23.25±16.9419.25±16.60教育后23.50±16.6820.25±16.51医生教育组教育前25.25±16.2718.25±14.77教育后 73.75±24.12*# 52.25±24.83*#模式教育组教育前20.50±16.5114.50±10.81教育后 78.00±17.96*# 58.00±24.71*#

与同组教育前比较,*t=9.38~24.14,p<0.001;与对照组教育后比较,f=116.56、40.78,#q=10.12~19.41,p<0.001.

腔保健行为养成率都比教育前有了显著提高,证明该模式可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

由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基本而持久的工作,其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可以在临床、学校、社区等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3]。与学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4]。小学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养成期,小学生接纳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在学校中学到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对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显著的意义[5]。本模式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交由学校老师完成,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各项优势,解决了农村医疗保健资源不足的问题,使这项工作能持久广泛地开展.

本模式的研究突出针对我国农村现状,由于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设施相对落后,所以在模式研发过程中,不仅制作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也制作了简易展板,使这项工作能在各种教育条件下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的教育效果与专业医生所达到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为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我们在青岛周边农村实验推广这种模式,通过当地教体局组织,对该区学校相关教师进行了培训,在后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跟踪观察,以便更深入地研究本模式教育的远期效果.

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6]。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被我国所重视,但是这项工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尤为重要,我国现阶段没有这方面的报道。本课题组通过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使这项工作有希望科学、有效、广泛、持续开展,作为农村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工作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周晓彬,纪新强,徐莉.ppms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1):91-93.

[2]马涛.口腔预防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

[3]王祥才,张展堂.山东省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4]chapmana,copestakesj,duncank.anoralhealtheducationprogrammebasedonthenationalcurriculum[j].intjpaediatrdent,2006,16(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