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6:41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1

【关键词】精神科;避免;护患纠纷

现代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即使是精神病人也处处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精神病人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即使不是在发病期,也可能因为某些刺激而发病,致使在精神科护理中,常有护患纠纷发生,给护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其实好多护患纠纷是可以避免的,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1对护理人员的具体要求

1.1工作中仪表端庄,微笑服务,规范护士的语言和行为当有些护士工作劳累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当病人有疑问时,不能给予热情的解答,使病人和家属产生负面情绪,好事者就会投诉。任何生命个体在人格尊严上没有差别[1]。维护病人的一切利益,尊重病人的人格,防止一切不利因素给病人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

1.2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掌握各种急诊急救知识不断学习精神科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与病人接触、沟通的能力。如果护患沟通不当,容易产生护理纠纷[2]。还要学习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及院感消毒隔离知识,在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责任,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1.3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在病人入院时,应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尤其是病人身上危险、贵重物品的收集管理。精神病人大多反复入院,其家属对告知内容不以为意,作为护士一定要向患者家属交代清楚,签写《告知同意书》,以免发生意外有据可查。

1.4规范护理记录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有关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客观、真实、及时、准确、认真、详细地记录护理记录。

1.5培养慎独精神慎独是指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它会使人们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按道德的规范和范畴的要求行事[3]。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尤其需要具有慎独精神。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病区管理适应精神病人的需要

2.1保证病区的环境安全,病房内无可以触及的电源、电线,桌椅要固定,栅栏门窗要结实牢固。各种设施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避免患者拆卸,防止走失、自伤、伤人、毁物的危险。病区安装监控系统,便于及时了解和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

2.2精神病人大多有吸烟的习惯,要管理好患者的烟及打火机,有固定的吸烟室,定时吸烟。以防止病人用打火机或者烟火点燃易燃物品,造成烧烫伤而引起护患纠纷。

2.3精神病人的用水安全十分必要。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转凉,病人用热水洗漱,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要定点、定时,保持温度适宜,维持病人打水的秩序,以防止烫伤。

2.4精神病人长期住院,家属探视在所难免。建立家属探视室,制定《探视制度》向家属宣教,以免危险物品、贵重物品进入,以及过量食品引起患者暴饮暴食,使病人胃肠功能紊乱,或引起呕吐、腹泻,产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

长期以来,人们对精神疾病认识存在误区,有二种极端表现:一方面,将精神病人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因偏见而采取歧视态度;另一方面,当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意外后,则出于同情病人,将一切责任都归于医院[4]。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宣传,如制作有关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发放;定期给精神病人和家属做健康教育讲座,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利用有关新闻媒体进行科学的宣传和正面报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护患纠纷越来越引起病人和社会的重视。在精神科护理这一特殊领域中,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护患纠纷在不断增多,我们精神科护士就要重视产生护患纠纷的内外部因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巧妙地化解护患之间所发生的纠纷,给病人创造一个利于患者康复的,温馨、舒适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协调急诊护患关系的重要性[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5):176.

[2]李旭.国内外护理新进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48.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2

精神科实习心得【1】

作为当代大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是很有道理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实习,一方面让我们有机会对专业课知识进行总结,便于查缺补漏,体验理论和实践的区别;另一方面实习也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体验作为一个职工承担的责任,帮助我们将来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个人之见,实习就是学习后的总结,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

一、实习学后的总结

第一阶段的医学实习地点是长清区人民医院,我在内科三病房区实习。这个阶段的实习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西医内科,了解了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以及简单的临床用药,这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西医内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书本上的记载与临床是有出入的。

第二阶段,在济南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心理学实习。我在精神科三病房、心理科及门诊都进行了实习,感触颇深。尤其是在精神科三病房区实习期,病房里有八九十个病人,病种多样。有时候主任查房时会给我介绍病人的典型症状。若当时我感觉没有把握,查完房我赶快翻看那位病人的病历,再看看课本,结合起来,使自己对这个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虽然我们没有学习过精神病学,但我们学过变态心理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感觉自己对课本里讲的症状部分掌握的不好,容易混淆。但在结合了典型的病例之后,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我还认识到以后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踏踏实实,结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的打牢基础,不至于走上工作岗位后束手无策。

二、实习岗前的培训

虽然实习岗位和工作岗位可能不一致,但是我认为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遵守规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只有每个职工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首先作息时间方面,两个阶段的实习都是在医院进行的。医院里每天早晨都要交班,一般在八点,这就要求医生和护士八点前到医院,而且不能无故提前下班,擅自离岗。当然作为实习生,我也不例外。其次服装要求,在医院里当然穿隔离衣。我们专业没有发,我借了一件很厚的长袖。五月份,天气很热,但还是坚持穿,而且带实习卡,因为这是我们的标志。这也告诉别人,我们是新来实习的,请多包涵。

(二)遵守职业道德

人有社会性,是讲道德的。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即将从事自己的职业,职业道德也是我们每个职工都应该遵守的。在医院里,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关心病人,不歧视病人,真诚地为病人答疑解惑。

(三)学会保护自己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先保护好自己。不论是在精神科还是内科,医生都很重视病历的书写,因为这是解决医患纠纷的证据,是保护医生的法宝。二者不同的一点是在精神科,更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精神病人伤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我在精神科病房实习的第一天,卢主任就提醒我,当病人走向你时,注意他的眼神不对就赶紧跑。曾经就有一个实习生被精神病人打得头破血流。其实,不只是医生,其他职业也如此。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搞好工作。

(四)搞好人际关系

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完成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医院,医生和护士需要配合,医生下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当有问题时赶紧向医生询问,共同为病人治疗疾病。医生和医生之间也是需要沟通的。对一种疾病没有把握时就要和其他医生探讨,或是请其他科室医生会诊,当然这也是本着为病人负责的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上下级关系,和其他单位的关系等。有一个广泛的交际圈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工作所需,而且是生存所需。

只有经过实习,我们才知道前段时间的学习还有什么不足,那些地方还需要更加努力。只有经过实习,我们才能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将来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此,我认为,实习就是学习后的总结,岗位前的培训。

精神科实习心得【2】

1保护性约束和隔离问题

《条例》第32条第3款规定因医疗需要或者为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暂时采取保护性安全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并在病程记录内记载和说明理由。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解除有关措施。精神科护士对有严重伤害、破坏或自杀行为的患者绝不能放任不管,其后果将非常严重,采取约束和隔离措施是必须的,迫不得已的。但必须取得患者监护人的同意和委托。临时去获取这种知情同意显然不可行,应在患者入院时给患者监护人讲明理由,签订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和隔离措施的知情同意委托书。《条例》规定保护性安全措施应当由执业医师决定。护士应近医嘱执行,不得越权任意施行。在采取安全措施时要给患者说明理由,尽可能争取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同时要按保护性约束和隔离的护理操作规程正确实施,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患者病情一旦稳定,立即解除约束和隔离。事后在护理记录和交班报告中记录实施经过,充分反映采取这种强制性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必须明白,保护性安全措施尽管是医疗和安全所必须,但毕竟侵犯了患者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对患者的心灵伤害甚大,很多患者长久耿耿于怀,甚至引发患者的报复。所以,这种安全措施要依法施行,慎之又慎。

2意外伤害事件

精神病患者的住院过程中发生自杀、自伤、攻击、毁损事件不可完全避免,不少患者是防不胜防。关键是这种意外事件医院管理有无过错,医护人员是否尽职尽责。《民法通测》第160条规定: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2]新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处三年有期徒刑或拘役。[3]既往这类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通过医患双方协商或患者单位调解都能得到通情达理的解决,极少牵涉法律问题。医患关系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现在面临的是依法执业,依法医疗。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有过错,没有尽到职责,使患者受到了伤害,造成了不良后果,轻者要给予经济赔偿,重者要受到刑事处罚。有时患者受了伤害,医护人员并无过错,也会长久陷入医疗纠纷之中。在临床护理中,要不断提高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及早识别患者自杀自伤、攻击伤害行为的征兆,及早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防范于未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克尽职守提高到法律层面去认识和践行。

精神科实习心得【3】

目前我们在对护士培养方面都是以全科护理为方向,大多护生毕业后的去向是综合性医院。在学校中也比较重视对护生基础护理及内外科常见疾病等知识的教育,护生很少能接触到精神科专科知识,同时又缺乏精神科的临床实践机会。而精神科工作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一名新护士进入一家精神科医院工作,试想以她以往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是很难胜任精神科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带教老师言传身教的进行专科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护士。现将我的一些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精神科护士需具备的素质

1.1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住院精神病人急性期一般都无自知力,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由于精神因素所致出现各种异常行为举止,特别是突发性冲动,暴力行为时有发生,在与其接触中,护理人员难免会受到病人的谩骂,甚至身体的伤害。我们作为专业的精神科护理人员,一定要表示忍耐、克制、理解、同情。不能嘲弄、取笑,侮辱漫骂,更不能伺机打击报复,要充分体现一名专业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体现精神科护士的美德。

1.2具有丰富的基础及专科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

精神科医院专业性比较强,比起综合性医院,平时接触到的操作又少,长此以往,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会逐渐下降。精神科病人一般都以长期住院病人居多,随着药物、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病人发生躯体疾病变化的机率大大增多。同时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常主诉不清,很容易漏诊,误诊,导致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精神科病人自杀较常见,如何及时了解情况,防范自杀发生。都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及丰富的基础专科知识。

1.3较强的语言沟通技巧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重视的是与患者的沟通,通过沟通能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也能够观察到某些不易察觉的精神症状。有时精神病人常隐瞒病情,在与病人沟通时,要做到仔细,耐心,在了解各种疾病,各种精神症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为医生提供疾病的动态信息,有利于更科学的制定治疗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沟通能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精神科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是对患者实施护理

的前提,因此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制定了护士日常规范用语,如:入院宣教用语,健康教育用语,操作用语等。

1.4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精神病人有很多情况没有主动述说病情的能力,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认真的观察患者,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心理动态等了解到患者的一些疾病变化及治疗效果。在护理过程中,若观察病情时粗心大意,病人的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都可能对病人的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各种意外事件发生。而要想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

2新护士的特点

2.1陌生及恐惧心理

由于精神科新护士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精神科特殊的布局,到处都是铁窗铁门,随手关门等严谨制度,精神科新护士一般之前又很少能接触到精神病人,当看到病人由于精神因素支配出现的很多怪异的精神症状,便让其出现胆怯,不敢接触病人。

2.2安全意识及责任心的缺乏

新护士由于经历的事情比较少,在熟悉了三班的基本工作流程后,容易麻痹大意,特别是在临晨,交接班等特殊时段,由于工作人员疲劳及一时疏忽,最易发生患者的自杀,造成病人的痛苦是无法弥补的。现在的新护士又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在家中倍受呵护,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大会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责任感等特质。

2.3处事能力差.及缺乏观察能力

新护士大多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工作热情度较高,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应的精神科专业知识技能,对精神科病人的常见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病人的常规护理等不能正确认识。对一些规章制度,特别是保护护理制度、危险品清点保管制度、夜间巡视制度及各种突发事件防范预案也未能全面掌握,对精神科意外事件(如噎食、自伤自杀等)出现时反应慢,常会手足无措处理不及时,缺乏应急应变能力。精神病人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以反映出一个病人的精神症状,新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很难去发现,而经验老道的护士就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预防各种意外事件发生。

2.4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

新护士因在校期间未系统学习精神科的理论知识或对精神科护理学没有加以重视,实习期间也没有精神科医院的相关实习。因此刚进入精神科病房工作时很难适应。

3针对性带教措施

3.1掌握接触病人的方法原则,消除恐惧心理

精神科对于一名新护士来说无论环境或病人都会带来陌生,紧张,害怕的情绪。带教老师应该认真介绍环境,特别是病房布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讲解一些精神科专科知识,让其了解不同病人的接触方式。如碰到冲动激惹的病人,应避免与患者正面冲突,避免刺激性的语言。对有幻听吸引其注意力,不愿进食的患者,可在耳边以较大的声音劝导提醒,以干扰幻听促进进食。对于违拗的病人,在接触时不能与病人对着干,要表示理解,适当顺从病人的意愿。在一开始与病人的接触中可以采取由带教老师陪同下,老师先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后,鼓励新护士与病人接触沟通,逐步克服紧张情绪,直至能胜任精神科工作。

3.2强化安全教育,增强责任心

精神科护理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即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首要责任。精神病是大脑机能发生紊乱而引起的精神障碍,有的病人思维内容离奇或思维内容不暴露,病人往往发生自杀、伤人、自伤、出走等意外事件。护士既要确保病人的安全,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这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加之精神病人绝大多数无陪护,护士担负着护理和监护的双重角色。入科时给予做好详细的安全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妥善保管好钥匙,做到随手关门,钥匙一旦遗失立即寻找汇报。在交接班时做好危险品及病人的清点工作。加强安全检查,严防将危险品带入病房。每周做一次彻底的安全大检查,设施有损坏应立即报修,责任到人,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对于保护病人严格按照保护护理制度进行护理,避免保护与非保护患者同处一室。平时带教老师还应该讲解一些案例事件,以引起重视,吸取教训。

3.3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

平时以业务讲课、指导实践、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进行精神科知识的宣教,使其逐步掌握精神科知识。在工作中,不背对病人坐或站立,与病人交谈时,注意周围环境和防范;对手持物品、有伤人企图的病人劝导时要大胆、镇静。选择病人最信服的人进行说服诱导,或由一名护士与其谈话,另一人从背面或侧面阻止病人,切不可强行夺取。

3.4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3

【关键词】精神科急腹症护理

急腹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其特点为起病急,来势猛,病情重。精神病人住院过程中并发急腹症在临床虽不多见,但由于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多有思维障碍,缺乏主诉和自知力,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及镇静作用,致各种感觉不敏感,如果在护理中不注意观察,后果很严重。掌握病人病情动态,客观判断精神病人并发急腹症的相关症状体征,可以指导及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本文就我院精神科急腹症病人的观察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98—2008年,在我院住院期间并发急腹症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为18~61岁;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史3例,有不良饮食嗜好(如饮酒、吸烟等)5例;其中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完全性肠梗阻1例,急性阑尾炎3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急性胃肠炎2例,从用木棍自伤致肠穿孔1例。

1.2病情动态的掌握及护理

病情动态的掌握程度分为了解、熟悉、掌握3个等级。了解为对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的项目内容大致了解。熟悉为对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的项目内容了解,但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联系,未能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掌握为对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的所有项目内容心中有数,并在护理过程中联系实际,运用指导护理。我科护士均能掌握病情动态并及时报告医生对急腹症进行处理。

1.3治疗结果

本组病人均在有效治疗与护理后痊愈。

2护理体会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4

根据《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自2011年起,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涉及临床工作初期的是护士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其中就包括了精神障碍这一类新增的疾病类型。但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中发现,精神障碍的相关考点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没有得分。这个现象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去深思,究竟哪些原因使得学生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一、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群体。有的学生是自主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希望能学习职业技术获得谋生技能。有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来职院校学习,希望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尽早进入社会工作。而就社会的大形势而言,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问题就会涌现出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习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等。在初中课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过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如若基础打不牢,那么建立在基础科目上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问题。而《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专业课中的一门,也需要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才能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学生的基础虽然有差别,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通过多媒体ppt、影像资料的展示,可以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精确的讲述给学生,借此来向学生们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就目前实际来看仅仅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精神疾病护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像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学一样进行一定的实训和见习课程,通过实训和见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精神疾病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疾病,实训课程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此类疾病不知所措。见习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精神类疾病,直观认识精神疾病,加深对于精神疾病的学习和掌握。此外,学生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们以短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还可以与时俱进的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学校的网站上上传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将学习过程中得知识点展现出来方便所有人的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现在普遍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更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真正将职业教育的优势凸显出来。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病学不仅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也要(或者是更要)关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精神病学不仅要服务于精神病院之内,也要(或者是更要)着眼于全社会的心理健康。但我们课程体系下的精神疾病知识相对落后,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图书馆书目相对更新慢,甚至部分教师怠于继续深造学习均导致了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教师师资水平常年保持不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授《精神科护理学》的老师本身就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精神疾病,只能靠书本的知识来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如若知识结构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进,就如一潭死水永远没有生气。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不思进取而逐渐的消磨殆尽。希望每一位教师不要停滞不前坐井观天,而要不断通过提高自我素质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7-01

循证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将现有科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按照患者实际意愿、需求以及情况,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相应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精神分裂症是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可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生活障碍,甚至危害社会。本文主要分析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更全面的相关疾病知识,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恢复并保持正常自知力,提高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护理组(35)。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对照组中,15例女,20例男,年龄为平均为(33.23±6.33)岁;病程平均为(3.23±1.24)年;住院时间平均为(7.34±3.34)个月;5例离异,14例未婚,16例已婚。护理组中,16例女,19例男,年龄为平均为(34.45±6.43)岁;病程平均为(3.21±1.53)年;住院时间平均为(7.34±3.22)个月;6例离异,15例未婚,14例已婚。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婚姻情况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以后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每周开展1次有关知识讲座,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循证护理路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具体为:①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主管护师、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以及副主任医师。②分析问题。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对患者健康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明确健康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缺乏有效健康教育方法;大多数患者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患者不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对疾病认识能力差。③循证。利用网络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根据所分析的问题明确检索关键词,并查阅相关资料与书籍,总结有关内容。④系统评价。掌握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患者、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医护人员均参与健康教育,有效结合随机健康教育与量化健康教育,充分运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重视患者实际的个体化需要。⑤运用方法。将所收集的数据与患者临床特点相结合,对实践指导方法进行整理归纳;评审全部有关文献的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在对其进行评价以后,获取相应研究证实,结合患者实际需要、临床经验以及对患者健康教育产生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采取相关健康教育措施。除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以外,健康教育措施结合实践实证措施。可以参与医疗方面的干预,和医生共同讨论健康教育手段。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对比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使用noSie-30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包含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s表示,p

2结果

2.1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护理组满意度为97.14%(34/35),对照组满意度为82.86%(29/3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68,p

2.2两组noSie-30评分改善率对比

护理组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临床中,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组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大部分是在青壮年开始缓慢或者是亚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症状各异综合征,涉及到行为、情感、思维、感觉、直觉等不同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不协调。通常患者意识清晰,其职能基本上无异常,但一些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病情甚至会加重或者是恶化,有些患者会发生精神残疾、精神衰退,但部分患者在通过治疗后可以维持基本痊愈状态或痊愈状态。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一组症状群所构成的临床综合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病因无明确定义,但是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以及个体心理环境中的易感素质已在医学界达成共识。不管是不良因素,还是易感素质,都有可能在生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出现,不同患者发病因素可能只是某一个方面比较重要。部分患者精神分裂症属于终身性,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精神失常。所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要给予正确引导,采取科学教育,使其能准确认识精神分裂症,防止患者出现自暴自弃情况,给其带来心理阴影与心理压力,抵抗临床治疗。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能完善健康教育手段,但需要听取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意见与反馈,对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修改,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疾病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确保健康教育质量。

健康教育对象主要为患者与患者家属,护理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教育使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转变不良行为,使其健康发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利用资源,使健康教育手段得以完善[4]。例如,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方便护理人员执行,鼓励患者咨询、学习疾病有关知识,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采取分层教育,在健康教育实施、制定中患者与护理人员均参与,属于互动式形式,使健康教育效果提升。循证护理能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能使患者对于疾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加强,了解用药后不良反应,正确认识疾病。除此之外,循证护理能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坚定治疗信心,患者依从性提升,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82.86%,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张华,蔡莹莹,潘玲.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06(01):97-100.

[2]王艳梅,郑爱民.循证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2):123-127.

[3]陆红霞.循证护理在13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9):78-80.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6

综合分析信息,针对患者存在健康问题,责任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有针对性教育计划。执行教育计划教育计划的焦点内容为理论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糖尿病的危害性、糖尿病的治疗、饮食治疗、康复训练计划、病情自我监控与疾病控制等。教育目标是患者能全面达标,是其得到系统、规范、综合的康复护理,尽早恢复各项功能。教育方法是责任护士每周组织自己所分管的患者学习教育计划重点内容,一项一项的学,由浅入深,根据患者情况还要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教育,每日上午保证1小时的学习、交流时间,次日对前一天倾诉内容进行反馈教育,查找影响教育目标的原因,对未掌握的知识、未改进坚持的行为再次强化教育,真正掌握改进。同时要对探视家属进行教育,将院内编导的健康知识小册子发放给他们,让他们认真学习领悟并让家属在情感、经济上给予对患者的大力支持,使患者始终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确保患者掌握教育计划的重点内容。评价评价贯穿与健康教育的始终,目的在于及时修改计划内容,监测教育目标完成情况,通过直接观察患者,向患者提问,请患者复述有关糖尿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以评价教育方法是否适宜,教育目标是否达标,分析原因,修改教育方案。

2评价方法

在统一指导下,患者自行填写自编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收集。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1周内进行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病患者伴发糖尿病知识问卷评价表,糖尿病知识占40%,精神病常规知识占20%,康复知识占20%,药物知识占10%,自我监测占10%,得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70分为差,>70分为有效。数据采用χ2检验,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美国护理专家将个人系统、人际关系、社会系统融为一体,形成开放结构发展为达标理论,强调护理目标的是帮助每个人维护健康。糖尿病以其高发病率,特别是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治疗难度之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精神病伴发糖尿病采用健康教育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必须由责任护士、患者、家属的相互合作。本研究在精神病伴发糖尿病中的健康教育中,体现责任护士、患者、家属三方面的协同作用,从而使患者更好的掌握糖尿病及精神病常规知识,更有利于患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7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素质

2013年5月~12月共发放412份"您心目中好的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开放式调查问卷,其中调查对象包括护士、医生、医院管理者、患者及家属,有236份问卷提到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具备如下素质:

1良好身体素质

许多严重的精神患者往往无自知力,在病态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伤害自己或他人。所以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但要保证医嘱的执行,还要从事大量的生活护理工作,及异常行为的护理,这些护理工作都需要付出更大的体能。

2良好的道德修养

2.1护士必须需、具备良好的医疗道德,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切的同情心,从各方面维护患者的利益。

2.2对患者的病史及病情要保密,不能拿患者的病态表现当做谈笑资料。

2.3护士要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工作中应着装整齐,情绪饱满,姿态大方,女护士不浓妆艳抹,不着裙装。

2.4要正确运用语言交际手段,不训斥患者,不高声喊叫患者,充分尊重患者。

3良好的职业素质

3.1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精神患者常在幻觉妄想等病态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常出现一些伤人伤己、破坏公物,严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及社会治安。因此做好他们的护理不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对患者邻里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治安都有重要的影响。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地,坚定不移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2懂法守法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不能用医疗保护性措施来惩罚精神障碍患者。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权利,避免医疗纠纷。

3.3慎独的工作作风"慎独"一词的意思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精神科护士经常在没有家属的情况下,为患者发药及做各种处置,所以精神科护士更要自觉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科学的规律办事,一丝不苟地执行规章制度。

3.4像战场上的战士一样,擅于合作精神科护理人员常常面临患者的攻击及潜在的攻击危险,精神科护理人员上岗时就像战场上的战士,要和战友背靠背的来彼此保护,并且要观察,控制战场一样,不仅监护患者的安全还要监护同伴的安全及自身的安全。

4良好的专业素质

4.1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学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4.2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尤其是精神科常见的意外事件的护理技术。

4.3具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一些宗教知识精神疾病的许多病理现象不但有生物学基础,而且常常涉及到社会心理因素,许多的治疗与护理过程都需要心理社会学的知识与技巧,有些疾病的发病与有关,所以要做好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应具备心理学和一些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4.4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精神科护理人员接触的对象是具有不同经历,社会地位及文化素质的人,要学会懂得他们的语言和不同的心理要求,就要具备丰富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组织患者进行娱乐活动。

4.5敏锐的观察力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患者的言语、行为、姿态、表情、眼神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6特殊的沟通技巧只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特点和需要,真正达到对患者的理解,并合情合理的解决和满足患者生活和生理方面的需要,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例如:对妄想患者,要启发期诉述,以便了解其病情,以听为主,对患者所述之事不肯定,不否定,不争辩,以免被牵入为妄想的对象

4.7行动迅捷精神疾病的患者由于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为其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与学习,部分患者可呈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严重者可有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行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头脑灵活,要对疾病有正确的判断,当发生危险时要动作迅捷的控制住危险局面。

4.8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近2年来,护理病志都实行电子病志,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及时、准确书写护理文件。

4.9善于总结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经历的患者的病态表现、心理需求、疾病诱发因素及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不同,他们的护理问题也不同,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更好的服务患者。

5良好的心理素质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8

1慢性精神病患者特点

慢性精神病患者常表现有精神呆滞、退盾、对外界不产生兴趣、联想迟缓、思想混乱、记忆不好、智力减退、抗拒、执拗以及大小便不能自理等。在病理变化上慢性精神病患者主要是退行性慢性病变,脑部由于大量神经细胞的死亡或者破裂导致出现脑萎缩的现象,患者的精神活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而且神经机能以及其他的机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

1.1慢性精神病患者受到妄想和幻觉的控制和支配,会出现自杀、破坏、伤人、自伤、逃跑以及冲动等行为,严重的慢性精神病患者会出现精神衰退的症状,而且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反应不会伴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2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过程反复且时间较长,即使治疗结束也会有躯体并发症、体质衰弱、生活自理能力差、独处一隅、情感淡漠、思维贫乏以及行为退缩等残留症状的出现。一些慢性精神病患者行为离群、退群,行为动作减少,性格变得孤僻,经常性的缄默不语或者语言重复单调,有相当一部分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情感容易受到本能活动和直觉的影响,情感衰退,自控能力变差,反应变的迟钝,而且会出现情感冷漠的现象。一部分慢性精神病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能力低,很容易感染皮肤病和内科疾病或者其他疾病。

2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策略

2.1选择适合慢性精神病患者职业和年龄的劳动项目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劳动技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病情也会有所缓解。在选择劳动项目时一定要根据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劳动强度的劳动技能训练项目,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要安排适当的娱乐和休息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有利于慢性精神病患者工作能力和精神状态的进一步恢复和改善。

2.2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基础护理为患者营造出和谐舒适的治疗氛围和环境,护理人员要及时地观察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室内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在合理的适宜的范围内,加强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对于懒散的慢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进行洗澡,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都要定期按时做好,要确保患者床铺的干燥度和平整度,让床铺保持清洁状态,做好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个人卫生护理工作;对于体质弱、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年老的躯体患者要采取相应的重点护理措施,做好关节的活动护理和肢体的按摩护理,避免肌肉痉挛现象的出现,定期为患者翻身同时为患者增加床档,避免患者出现褥疮以及坠床摔伤;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要加强活动、睡眠和进食的护理和观察,时刻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另外,要及时将此类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报告给相关的医师,避免出现意外[1]。

2.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慢性精神病患者缺乏对躯体疾病的主诉能力,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仔细认真的观察,重视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以及体温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躯体并发症,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2]。如:当慢性精神病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现象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排便时间、性状以及次数,鉴别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是药物副作用、懒散、食欲不振、肝肺疾病以及乏力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做好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体重测量护理工作,对于体重减轻、日益消瘦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要及时报告医生并且采取相应的处理解决措施。

2.4保证慢性精神病患者营养的摄入量慢性精神病患者一般体质较差、懒散、孤僻以及活动少,护理人员要设法加强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营养,引导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气功、太极拳、打球以及散步等体育锻炼或者体力劳动,促进患者体质和食欲的增强,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年老体弱的老年躯体患者,在食物的选择上,护理人员应该选择适合患者摄入的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3]。

2.5加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学习技能的训练慢性精神病患者长期不能融入到社区活动中,通过文化知识教育等学习技能的训练可以培养慢性精神病患者应对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慢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基本上不与社会有过多的接触,因此,在慢性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医院要加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科学知识教育、卫生常识教育以及时事形式教育等教育性活动和社交礼节、采购物品等应付工作与生活的技能,培养患者对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帮助慢性精神病患者知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如:安排慢性精神病患者看报纸、看新闻联播以及言传身教一些卫生知识与文化知识。护理人员在此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耐性,耐心地对慢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训练。

3小结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9

【关键词】职业精神;护德;载体知识;临床教学

近年,随着临床医疗服务纠纷的频发,社会对医护人员的素质给予极高的期望值,这就要求未来的医护人员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些素质既有卫生职业技能(智力)性素质,也有卫生职业态度、人文关怀等非技能(智力)性素养。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内涵并重,以“医技+医德”来诠释生命的托付,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1取向责任感与价值观教育

职业责任担当、服务态度和职业价值观,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下非智力(医学)教育的核心。围绕医学载体知识,取向以下三大主线“立德”而实施医德教育目标。

(1)以“救死扶伤”为职业担当精神的主角

救死扶伤的本意是“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不方便行动的人”。现在多借喻、形容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和精神境界,比喻奔赴挽救生命的呼唤和应答痛苦诉求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正义之声和正能量的呐喊,更饱含着卫生职业的担当精神。

对医护人员的“救死扶伤”形象,人们喻为拯救生命的“天使”。因而,医学教育,不仅传授医术、医技,更要传播“救死扶伤”责任心和人道主义美德。护理知识、体格检查、病案分析及临床实践等体会或体验,正是(对护生)播种职业担当精神的沃土。

(2)以“想病人之所想”为职业态度的主题

医护人员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是医疗服务。因而,除了医术精湛,更要高尚医德。因为要做好服务工作,必须怀着对病人无限的爱、对医疗服务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如能在服务岗位上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以和蔼可亲、微笑服务和想病人之所需的周到,就能带给病人安慰,让病人感知希望。

可见,只有兼备高尚的医护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娴熟技术,才能真正为广大患者提供“天使”般的优质服务:在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医护关怀中,以自己崇高的医务思想、爱心奉献和精湛技术,去诠释“救死扶伤”而赢得病人的敬重、信赖和赞誉。

(3)以“医护模范事迹”为职业价值观的主流

医护模范的职业思想境界和感人事迹,无不具有垂范、感化和引领的教育作用,是社会

正能量精神和行为的代表,他们或是受社会尊敬的“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和令人崇拜的“英雄”,因而,“人物事迹”是一部传播医德医风和职业价值观的好素材。

既要通过医护榜样人物轶事(如白求恩、南丁格尔),还要注意不断收集有关“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如重庆市六院妇产科护士杨琴,扔下用餐碗筷,冲向昏倒街边的老汉,

以心肺复苏按压术和人工呼吸“救死扶伤”)的动人事迹和新闻报导链接,结合相关医学知识和医护情境,才能以“言传身教”的范式去触动医学生的心灵。

2在护理知识教学中传播“救死扶伤”责任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临床(核心)课程,内科疾病更多涉及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重,心理负担也重,常伴有焦虑、绝望。因而,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关爱和体谅。

“教学具有教育性”。本文选择以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及其《内科护理》为例,是因为(未来的)护士是(直接)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内科护理》课程是护士医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奠基石。

可见,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医护知识为载体,渗透传播“救死扶伤”精神。以传递榜样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苦乐观、利益观和幸福观等等为抓手,大力倡导弘扬“医护职业使命感”,引领医学生(护生)追求高尚的职业情怀和职业情操,崇尚奉献人生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渐染这样的医护情绪,也是顺应社会文明发展和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星级的需要。

于是,作为内科护理教师,对护生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救死扶伤”思想教育和引导卫生服务精神,成为理论知识教学中必须担负的重任,也是培养卓越护理人才的启蒙教育。

(1)在医学知识中渗透职业责任心

责任,是职责所系、义务所需;责任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勇于承担责任,是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体现,是立身处世的基本条件。一个淡漠关爱职责、推卸服务甚至背负护理使命的人,则会失去患者对自己的信任。

临床课,是教师传授医护知识与技能的智育重阵,亦是塑造护生人格和服务心灵的德育重地,具有发挥专业知识对护生职业责任心教育的载体和渗透作用:

例如,肺炎球菌肺炎,可能合并感染性休克,在讲授时,强调学生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尿量的变化,特别在值夜班时更应牢记职责和嘱托,多巡视、多观察并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及早发现或报告休克征象,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2)在护理技能中渗透仁爱之心教育

有仁爱之心,才有耐心。常言道“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同样,怀揣职业奉献精神和对患者的仁爱之心,就不会缺乏看护病人的耐心。因此,护理技能教学中渗透耐心教育,举例、解读耐心护理的心理治疗意义,体会耐心护理病人的“最美护士”言行、换位思维情境,而熏陶其仁爱芳心以致习得耐心:

例如,在学习肝性昏迷患者的护理时,要求护生细心观察肝性昏迷的临床分期,思考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和严格限制蛋白质饮食摄入的意义;模拟向家属耐心讲解限制蛋白质饮食的理论依据,如同亲人一样进行皮肤、呼吸道、大小便的护理。告诉护生,耐心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护生见识护士为生命的嘱托所做的贡献,教化护士职业的认同感。

3在体格检查教学中传播医德医技

(1)与患者沟通的医德医风

在o理查体实验教学中,教导护生要在沟通交流取向关心的理念下,历练沟通技巧,以流畅的语言描述查体过程。

既要做到对患者态度和蔼、轻言诉说、动作轻柔、耐心仔细,更要关爱患者、尊重体量患者,合理暴露待查部位,注意遮盖非检查部位、保护(患者)隐私、谨防患者受凉。

操作时手要温暖,防止粗暴触诊,避免过度用力按压病痛部位,以免造成患者不适。甚至,针对患者心功能分级或患病情况,耐心协助其必要的准备。

(2)追求妙手医技的上进心

在护理查体实验教学中,启示护生:一个卓越、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耐心、细心和负责的态度,富有同情心、爱心和仁心的言行,同时需要精准、娴熟的检查技能,高超的操作医技(妙手)也非常重要。因此,鼓励护生积极进取,努力提升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将职业人文素养内涵与护理专业技术融入到今后的医疗服务中去。

4在病案分析教学中强化医德医风

例如,以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病人为例,传播护理工作者对护理资料的收集、护理措施的制定、病情观察及配合抢救中的职业精神元素和医德医风。

(1)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医风

内科护理案例分析,是把内科疾病知识融入临床护理情景的教学。让护生模拟对患者进行护理资料的收集,提出医护诊断依据,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情,体会生活护理及如何尊重生命,认识作为医护人员,要有一切为了病人和不厌其烦的职业态度,要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职业精神。

例如,χ气管扩张大咯血病例,让护生拟定护理措施,体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尿量变化的做法;体会准确估计咯血量、客观记录数据,不得随意修改各种观测数据的科学求实态度。可见,通过病案分析晓之以理,无不教化“一切为了病人”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操作规范和医学作风。

(2)团结协作的职业德行

选择典型病案为载体,以导学谈话方式,传播、涵养团结协作的德行。

教师:大咯血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道理何在?护生:防范并发症窒息。教师:对。若知道患者已发生窒息,需要科室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积极配合、分工合作,以发挥集体合力作用,在救死扶伤中体现了什么精神?护生:闪烁着医护大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师:嗯……。

教师:为迅速清除呼吸道内的血块,绝不懈怠、推诿,这又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护理态度?护生: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教师:对滞留在患者皮肤、衣物、床单上的血渍,也应该不厌其烦地清洁、清除。护生:为了病人的一切。

以此,将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有机渗透到模拟情景之中。作为临床教师,还可针对某些护理问题,引导护生适时讨论,使抽象的职业道德教育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既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教养高尚的医德和健全的护理态度。

5在实践教学中教化人文关怀心灵

《内科护理》是临床适应性学科,让护生尽早接触临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中体验护士应具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为此,可利用(临床)见习内科各系统疾病之机,锻炼其交谈技巧、沟通技巧,把护理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要求护生在医疗见习活动中,尝试、体验“一切为了病人”的言行,逐渐形成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的职业精神模式,将“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上进心”多要素反映在临床实践中。

(1)富有爱心、有效沟通

面对医患关系的多变性和多变性,人文素养首当其冲。因为护士是病人的直接看护者,所以,爱心、沟通,是护士职业的本职。耐心是爱心的映照,而传播有效沟通而耐心问诊的方法,正是护理课程包括《内科护理》教学的教育取向。

例如,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时,在采集病史过程中,由于不同背景的病人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作为护士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与不同的患者和家属进行诚恳的沟通,做到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有时往往需要通过耐心而有效的问话、眼神和表情的沟通,才能引导患者回顾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让患者理解问询而收集到“表白”信息。

(2)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病种、病情、病态,复杂多变;病人性格、情绪、心理,复杂多样。护士需要面对形形的患者。要让患者点赞、让病人家属满意,护士务必牢记: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例如,鉴于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可能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护士要处处为患者着想:不仅自己明确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的药理学作用,还应该细心告诉患者(乃至每一位病人)的用药方法,包括耐心讲述注意事项、点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甚至做到因患者年龄、听力、视力、知识水平、理解力的差异而百问不厌。

“知-技-德”三维融合教学,让护生体会、体验医护职业德行,是医德(护德)实践的抓手。通过护理实践,可学习不怕脏、不怕累的医护精神,体验一视同仁护理每一位病人、善待一切病人的美的心灵;体会、感知医疗服务评价,让护生接受深刻的职业美德教育,筑牢专业思想、救死扶伤志向及关怀理念。

总之,《内科护理》教学的4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载体知识,是一部实施医护美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实践的活教材,其中隐含的人文关怀,更让医护知识的传播不再空洞和枯燥,并把护理职业精神和医护美德有效地传递给护生。

精神病护理知识篇10

【摘要】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是社会和患者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治疗尽早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患者的精神残疾。为摸索出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管理的模式。更好地满足患者和家属需求,为提供全方位精神科护理新的模式做出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精神科开放式管理

多年以来精神科延续着封闭病房的管理模式,随着精神科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内外先后对精神科封闭病房进行了改革。从封闭半开放直到开放是医学模式的转变,是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们的需求,是使精神病患者尽早恢复社会功能,从而对恢复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疗,对减少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残疾是十分必要的。据国外报道在日本的精神科病院中有2.6%作为开放病房,18.9%为封闭病房,在丹麦的精神病院中有1/3是封闭病房,2/3是开放病房。在德国近20年间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康复机构,例如:日间病房,过渡性住宅,照顾性公寓等1。在国内已有很多家精神病院开展了开放式管理,为了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精神科开放病房进行了大胆尝试,正在试做开放病房的试点工作。这一重大模式转变,需要管理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转变,改变我们以往的封闭病房的管理的模式,建立和适应精神科病房的新的管理模式。

1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概述

1.1概述开放式病房的管理与封闭式病房的管理有了一个很大的改革。首先是患者有自己管理的权利,患者是自愿接受治疗的,生活上和物品管理上是自己管自己,服药不需在护士的看护下,自己有选择外出和出院的权利,和封闭病房相比患者有了更多自主的权利,同时有了对自己安全负责的权利。开放式病房管理改变了封闭病房的管理思维定势。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使后继的心理活动产生一定的倾向2。心理定势对护理活动产生的是消极影响。

1.2管理由于开放式病房的患者大多是从门诊收治的,在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方面病种不是单一的,什么样的患者都收,患者的病情大多是急性的。另一方面患者的物品不需护士进行检查,是自己管理自己,所带进来的物品也比较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转变过去封闭病房管理的模式,在安全意识上切不可因为是开放病房,而放松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但又不能惯于用封闭病房的管理模式。例如:在封闭病房里患者是不需要陪护,而放开病房患者大多都有陪护。这就需要护士要经常和家属进行沟通,随时或定期给家属进行宣教,讲解病房的管理及物品的放置,已取得家属的配合。另外,开放病房的患者有许多知情权,在每开始一项治疗和护理之前都要和患者讲解和沟通。如果护士管用封闭病房的管理模式,势必带来负面效果。因此护士要在工作中不断改变工作方式和习惯性思维:是指惯用常规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在工作中边工作边学习,尽快适应护理发展和变化的新模式。

2陪护的尊医行为

2.1陪护与利弊在精神科开放病房里,患者虽然是自愿来治疗的,但患者的病情是不断变化的,对于患者来说他们初到精神病院的感受是陌生的,希望有家人陪伴。因此在开放病房中就出现了“陪护”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行为科学认为:“这种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群体,是具有共同目标,在心理上互相依附,行为上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情感上具有集体一时和归属感的一群人”3。因此陪护在治疗和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陪护可以给患者以情感方面的支持,使患者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尽快熟悉,不敢和医生讲的话通过家属来转达,家属在患者和医生护士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护理方面承担着一部分护理工作,他们照顾患者的衣食起居,带领患者外出活动,使患者不脱离社会,对重返社会生活,延缓衰退,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安全方面家属由于随时跟随患者,起到安全监护的作用4。另一方面由于家属缺乏精神卫生知识,认为患者患病后生活方面的过分照顾,剥夺了患者的生活自理权利,使患者过分的依赖家属,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相反的作用。患者有时不愿服药,家属缺乏坚持服药方面的知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较差。由于陪护的物品多,病房的环境较乱等。

2.2陪护的管理护士要利用多种形式对家属进行宣教,不断规范家属的遵医行为。例如:可以个体进行家属的教育,也可以有组织地进行。总之护士在接触患者和家属时随时都可以进行宣教。但需注意的是在教育家属时最好和患者分开教育,这样会祈祷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到深,还要注意根据家属的文化背景,和家属打交道重在坚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护士的尊医行为

3.1护士的多重角色护士在开放式病房工作中扮演这多种角色。由于开放式病房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病房的管理,患者的一切均为护士代管的模式。患者有了更多的自,例如:物品、个人卫生、患者服药、患者可以自由的出入病房,患者可以自己决定外出等。在这种病房管理模式下,护士会认为既然患者自己管理自己了,就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了,除了功能制护理所要求的工作之外,护士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有松懈情绪,致使不能很好的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因此在开放式病房的护士要求除了要求慎独精神以外,还要求精湛的技术,使护士要了解自己在开放式病房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例如:管理者:使患者获得安全,清洁,舒适修养的环境;治疗者:承担疾病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安定患者情绪;照顾者:督促检查和协助患者料理个人生活,合理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教育者:承担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等。

3.2护士的管理管理者要重视护士的教育,对护士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包括:开放式病房的管理制度,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精神康复方面的知识,康复技能方面的知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等,护士自己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的得到更新,使他们能独立承担气开放式病房的工作,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开放式病房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

4入院和出院指导。

4.1入院指导每一位患者在入院时均有护士进行入院指导,。讲解开放病房的管理。主动热情给患者介绍新的环境、探视制度、设施使用等。在开放病房里由于大部分患者均有家属陪护,告知家属陪护的注意事项,取得家的配合并帮助患者及陪护尽快适应医院生活。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离开家人来到医院的环境是陌生的,护士角色取代了患者父母的角色,护士是治疗者,同时又是照顾患者的多重的角色。因此在患者初到医院时护士与患者所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4.2出院指导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离开医院回到家里继续治疗。护士对家属进行出院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此时护士要告知与家属定期来门诊的必要性,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回到家里的家居康复训练,日后的学习与工作等。以及患者心理的调试和经常与医生护士进行沟通,护士有必要进行家庭访视,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5健康教育

5.1健康教育在管理中的作用在开放式病房中家属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开放式病房患者服药是自己或是家属管理,患者的药到底是否服下,护士不能完全确定,这样就减少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另外,患者外出时多事自己或是家人陪伴,家属和患者由于缺乏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动态变化的,或是出现药物伐拧也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定时患者和家属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讲座和培训,让他们掌握和了解疾病方面的知识,配合医生护士尽早使患者疾病康复。

5.2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健康教育方面可以安排护士进行专题讲座。每人一个专题,经过一段时间后,让护士可以更换专题,这样的循序渐进,护士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教育患者。同时也是对护士的一个培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让家属掌握更多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及普及,这是因为和病人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是家属。家属承担着教育和照顾者的责任。因此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例如:小组讨论式、个体式、讲座的形式、书面和手册的形式、多媒体的形式、口头表达等。在时间上可长可短。长不要超过一节课,长了患者会坐不住,短可以10分钟,总之健康教育因人而异,只要掌握方法和内容,随时可以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在健康教育方面要让护士指导和了解,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患者的管理

6.1患者的物品和管理在开放病房里充分尊重患者的爱好及生活习惯,患者的物品可以自己管理。但是由于有家人陪伴,患者的物品除了患者意外,一部分是家属的。如果不进行管理,患者就没有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因此除了在给患者提供必要的服务外,组织患者小组定期检查,召开患者及家属回忆,提出具体要求和规范,加强物品的管理,使病房创造良好修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