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护理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7:13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1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整理并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责心理、孤独、悲观以及依赖性强,在护理中护士人员应根据老年病人年龄、性格以及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老年病人心理问题。

结论: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老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恢复,改善医患关系。

关键词:老年病人护理心理问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4-01

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寿命逐渐增长,受到年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为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我院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病人164例,男86例,女78例,平均年龄(69±4.5)岁,病人来自各个科室。

1.2方法。整理并分析老年病人的一般资料。

2结果

2.1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明显下降,尤其表现在听觉、视觉以及记忆力方面,还容易产生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很大部分老年病人会存在恐惧心理,惧怕死亡,渴望人们进行关心和照顾。

老年人对于自身的疾病的了解一般仅仅局限在疾病症状方面,对于治疗并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另外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容易出现多虑、焦躁的特点,不配合治疗。有些老年人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固执,自己自制能力非常差,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听觉障碍老年人疾病思想顽固,容易出现畏缩心理。

老年人易出现烦躁情绪,这种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生活保证以及护理保障的担忧方面,不少老年病人病情一旦有所好转就急着出院,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而丧失治疗信息,产生烦躁情绪,甚至有少部分老年病人为尽快的治疗疾病,乱服用药物,导致出现各种慢性病加重的病情的治疗。人到老年自然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老人一旦得病这种心理特点表现的更为明显,很多老年病人并没有求生欲望,在治疗中不配合治疗,这种悲观情绪主要表现在自尊心比较强的老年病人中。

老年病人对医院环境非常陌生,再加上受到疾病的煎熬,没有亲人在身边,社会交往急剧减少,老年病人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受损,在治疗中出现孤独感以及失落感。老年病人有时也存在过度依赖的心理,害怕失去家人的关心和照顾。

2.2护理措施。针对有恐惧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关心病人,叮嘱老年病人家属多多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同情,言行要谨慎,不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消除老年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及存在的不安全感,与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把病人看成自己的亲人进行照顾,在采取语言中需要主动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了解老年病人的要求,并尽量给予,消除掉老年病人的不良心理。

针对存在紧张以及焦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从老年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担老年病人的的痛苦,针对老年病人出现的焦虑情绪,一定要多加询问,并耐心的回答,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年病人,采用亲切的语言消除老年病人的紧张情绪。针对存在烦躁情绪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病人的年龄、经济水平以及性格特点,在进行心理上的护理,耐心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关心老年病人病情治疗进展。

针对自尊心很强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增强老年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语言的使用,避免伤害到老年病人的自尊心,针对存在消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关心、支持和鼓励,护士人员需要争取家属的配合,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为老年病人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老年病人的信心,同时也需要对老年病人讲述病情变化,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缓解悲观情绪。

针对在治疗中存在孤独感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采取解释、支持和放松的训练方法,这类患者内心感情很丰富,不善于交流,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应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使病人了解自身的病情变化(除了癌症患者以及病情恶化患者),增加老年病人在治疗中的安全感,采取安慰鼓励的语言与老年病人进行交流,使老年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针对依赖性心理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老年病人勇敢面对疾病,也需要叮嘱家属做好配合治疗措施。

护理人员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中,不仅需要采用语言性的沟通患者患者的心理问题,还需要注意非言语性沟通,采用行动等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患者在患病后经常把精力集中在疾病上,整天处在烦闷状态,对待这类病人,护理人员需要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病区还可以开展一些卫生教育等,患者患者出现的焦虑情况,还可以组件病人阅览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组织病人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如太极拳等,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总之就是进行一些列的活动来吸引老年病人的目光,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3讨论

老年病人在治疗中总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疾病的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在临床护理中,护士人员还需要依照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疾病特点,灵活采用护理学专业知识,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情况,保证老年病人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俊刚.浅谈老年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0):293

[2]沈太兰.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128-129

[3]谢平,谢海滨,李贤等.浅谈老年病人慢性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7):331-332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2

关键词:老年人 退休综合症 空巢综合症 丧偶综合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879(2010)10-005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每个家庭也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责任。以下从三个方面就老年人常见的社会问题及护理进行分析。

1 离退休综合症

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易发人群为:男性;退休前处于管理岗位的老人;事业心强;严谨、固执的老人;个人爱好少、社会交往少。

健康指导:

1.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将离退休生活看成是另一种绚丽生活的开始,重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1.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离退休的老人如果体格健壮且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活到老、学到老”,一方面学习能促进大脑的灵活度,延缓智力衰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1.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如书法、作画种花养鸟、跳舞、打球、下棋、垂钓都能增进身体健康。

1.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进生活情趣。

1.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老年人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按时休息。

2 空巢综合症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老人常常要担心生活的照料问题和疾病的医护问题。容易出现无助感等消极情绪,从而出现空巢综合症。

健康指导:

2.1父母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

2.2孩子离家后父母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

2.3夫妻之间相互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

2.4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经常回家看看,与父母沟通,交流。

2.5对较严重的空巢综合症的老人,如果产生了严重的心境忧郁、失眠应及时寻求心理和精神医生的帮助。

3 丧偶综合症

丧偶综合症是指突然失去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所产生的适应。最常见的表现诸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

健康指导:

3.1自我宽慰:“领悟人死不能复生”的道理,提醒自己老伴儿的去世是一种自然规律,如果总是这样悲伤下去,对自己是个损害。

3.2自我激励:多想过去成功的事例,培养自信心。

3.3转移注意力:为避免触景生情,不妨把老伴的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未来的生活中去。

3.4寻求积极的生活方式:老人要积极的走出去到社会上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是到所在的社区跳跳舞打打牌等。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3

【摘要】从医院的临床来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相对来说较多。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50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研究,并在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护理中所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

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开始退化。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时,其存住院期间的护理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我院2009年1月1日一2009年12月31日的50例60岁以上的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得出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历中50例老年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8.7岁。这些老年患者都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这些老年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等。从病程来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为13.7年,阻塞性肺气肿平均7.5年,平均住院次数为4次,这些病人伴有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肌炎在内的慢性疾病。

2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2.1心理护理:呼吸内科住院的这些老年患者经常会出现忧虑、烦躁、恐惧、悲观及丧失信心等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这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所具有的病程长且药物疗效较差的特点决定,该类疾病还具有病情反复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在护理中要确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掌握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沟通,在关注病人生理疾病的同时,加强对病人心理护理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

2.2用药安全护理: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改变使得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发生改变,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特点也会导致药物耐受性的改变。同时由于药物之间互相的影响,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错服或者漏服现象,就会导致相应的问题。因而在用药安全上必须关注,否则轻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重者导致中毒。护士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监督患者服药,避免老年患者在用药中出现错服或者忘服。对吞咽困难的患者或者不能吞咽的老年患者,应采取溶于水中服用或者经胃管注入药物。在用药后护士应关注药物疗效与是否有副作用。

2.3皮肤护理: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者因活动时气促等原因导致不愿意翻身,甚至不翻身,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皮肤出现问题,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相对来说较高。这就决定了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都翻身护理的关注,同时还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在进行皮肤清洁时避免所用水温较高,不能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同时要保持老年住院患者床铺的整洁与干燥。

2.4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加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成分会减少,而在本院的这些病历统计中可以知道这些患者所患的是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本身又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因而在日常护理中应保持病人的Lj腔清洁,避免吃辛辣、油腻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病人应少吃多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饮水,合理调配,从而满足住院患者的营养需要。

2.5睡眠障碍及护理:在本院收治的50例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来看,这些老年人多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睡眠障碍。也就是说,在这些老年患者的住院期间应尽力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医疗活动尽量安排在日间。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做到三轻,即操作轻、说话轻及关门轻。在患者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喝浓茶、咖啡等影响睡眠质量的饮品,对严重失眠的町辅助于药物治疗。不能让老年患者单独居住。

2.6R常安全护理: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由于视力下降或者身体的其它状况等诸多原因,容易导致发生跌倒伤。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住院患者在外出检查时应做到有人陪伴,对老人可能出现的有失进行必要的处理,必要时给老人配备联系卡。同时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鼓励老年住院患者参加基本的日常活动。根据天气的变化建议病人增减农物,并定期为患者所住的病房进行消毒及通风处理。

2.7康复期护理:对于已经处于康复期的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应鼓励他们多进行呼吸方面的功能锻炼,增加自身的有效通气量。在护理过程中对要鼓励老年患者戒烟戒酒,从而更加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对容易换感冒的老年患者,应建议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的抗病能力,改善体质。综上所述,从对我院所收治的50例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病历分析可以看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注意好每一个护理细节,从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配合好老人的家人、朋友或者其它护理人员,有效的促使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凌艳娟.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实践的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9,01.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4

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53亿,占全国人口人数11.6%是世界上老人最多的一个国家。提高老年人的身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幸福欢度晚年已成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是延年益寿的源泉,因此要延年益寿不仅要重视医疗保健,而且要重视心理卫生保健,才能保证真正的健康。老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就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常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下面介绍一下社区老年人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健康保健护理措施。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1孤独感孤独感是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老年人身心疾病的主要诱因。在现代社会里,以核心家庭增为主,出现了许多独居老人,子女早出晚归忙工作和学习社会压力大,与老人沟通不够,都容易使其产生孤独感。长期下去,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1.2离退休综合征许多老人从工作岗位上离、退休后,不能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在身心方面出现许多不调适的现象。这也是社区老人中较常见的问题,随着退休后无所事事的清闲生活,他们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下降,出现焦虑、抑郁、性情急躁。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离退休后,出现权利的旁落,以及人情冷暖,他们对环境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换不能良好的适应,产生心理不平衡和强烈的失落感、惆怅感,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存在,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1.3情绪变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权力、地位、金钱、亲人和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处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与后辈、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1.4记忆力减退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特点是对新近接触的事物忘得很快(医学上称"近事遗忘"'),而对过去的往事却记忆犹新。记忆力减迟是大脑细胞衰老。

1.5睡眠问题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许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济,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有些老人可表现睡眠过多或睡眠倒错(日睡夜醒),或在白天频频打盹,即使在很重要的场合也难以自制,这也是脑功能削弱的显著标志。退变的常见现象,过于严重则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种表现。

1.6抑郁抑郁是老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表现。多由于老年人受慢性病的困扰及死亡威胁而产生恐惧心理而导致,也有的老人生活单调、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严重抑郁会使人产生轻生的念头应该引起高度的注意。

2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尤其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病。心理问题容易出现,要重视这一类人群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与护理很有必要。

2.1提倡社区范围尊老爱老的氛围.宣传尊老爱老传统,争取政府和居民的支持.对老年人要充分理解和谅解,尽量采取宽容、包容的态度,提供尽可能多和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机会,以减少、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使他们真正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关心。

2.2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用乐观的心态去看事物就会发现其积极的一面,从而使人走出心理困境。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

2.3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张驰有度、劳逸结合、少饮酒、不吸烟、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保证老年人在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科学的生活,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社区医院要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进行健康查体,首先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4督促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俗话说:“树老怕空,人老怕松”。社区要多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团体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和坚持各种兴趣爱好,既丰富生活也激发对生活的乐趣,有可以协调神经使神经系统更好地调节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活动。也能够了解自己在生理及心理上可能产生的诸多变化及适应方法,对易患疾病、意外事件以及心理困扰也要有所认识,才能自我预防和治疗。

2.5老有所用对于闲不住的老人,可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地家务活,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觉得晚辈依然需要和依赖他们,也让老年人感到自己老当益壮,老有所用,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

2.6帮助老人主动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老人遇事多体谅别人,不要一味感情用事,同时也要培养自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主动和孩子交流,缩小代沟。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人家庭成员保持联系,与家属配合密切,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人,多给予一些精神关怀和物质帮助。

2.7教会老人宽容对人学会制怒宽容对人不仅有益别人,也有益自己。为邻里之间创造良好环境,促进身心健康。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是健康所必需的。不要让负面情绪长期困扰,要学会用正确方法释放情绪,成情绪的主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参考文献: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5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173-02

把老年患者在输液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护理方法:

1常见问题

1.1穿刺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和身体机能上均出现不同的衰老特征,再加上疾病对机体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静脉输液时穿刺困难、血管脆弱容易刺穿。

1.2液体渗出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容易尿频等原因导致肢体活动过多,再加上看护不当或者有些穿刺的部位特殊没有固定好,使针头滑出血管而引起渗液。

1.3输液反应老年患者大多性情急躁,长时间输液缺乏耐心,所以患者不听护士劝阻自行调节输液滴数,易因滴速过快诱发心衰或肺水肿。再加上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能延缓药物排泄,加大了药物中毒的危险,亦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1.4拔针后皮下淤血老年患者因血管脆性增大,拔针后会因为按压部位不够准确、按压时间不够、按压力度过轻或过重而造成皮下淤血。

2护理方法

2.1提高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可嘱咐病人先用温水浸泡双手,促进血管扩张,再选择弹性好,较粗直、便于固定和观察的血管,从远端开始进针,进针时应根据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绷紧穿刺部位,以固定血管。一般止血带的绷扎位置距穿刺点10-15Cm为佳,并且应该保持松紧适宜【2】。进针要快速动作准确,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2.2穿刺后要固定牢固

采用三条输液贴固定,第一条输液贴横向固定针柄,第二条用带有消毒棉的输液贴横向覆盖针眼,第三条将输液头皮针管盘曲重叠固定在

穿刺部位的上方。对容易躁动和无意识的患者应用长胶膏把同手宽大小的硬纸盒或硬纸板固定在穿刺部位下,以防止因肢体活动过多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

2.3加强输液巡视

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差,特别是快速输液或输液过多,加重心脏负荷,易发生急性肺水肿【3】,出现输液反应。再加上老年患者皮下组织疏松,对疼痛反映迟钝,所以轻微的渗液不易被察觉。所以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应增加巡视次数,根据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2.4正确拔针

分离输液贴,关紧调速器。左手将穿刺部位上的消毒棉贴沿血管方向用大姆指直行压住,右手则迅速拔出针头。告诉病人拔针后正确的按压方法,按压时间不少于1分钟,禁边压边揉。半小时内穿刺部位不要用劲,防止针眼冲开。

3结论

医护人员通过充分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做好健康卫生宣教,把输液的目的、药物名称、可能会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注意事项;以及一般输液故障的紧急处理方法等重点对老年患者实施宣教。再配合正确的穿刺方法和护理,最终使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资料

[1]李欣欣,刘仲梅,张全英,等.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吉林医学,2006,27(27):170-171.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6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常规教模式;手术室;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28-0091-02

doi:10.14033/ki.cfmr.2015.28.043

手术室是一个专科性强、护理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且无菌要求高的特殊科室,手术室专科知识一直是临床学习过程的难点。而目前手术室护理教学一直沿用传统带教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需要,急需寻求适合现代护生能力发展的实习教学模式[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ning,pBL)于1969年由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2]。有研究显示pBL教学模式能将学习内容简单具体化、易于理解、增加护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3]。因此笔者提出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将pBL教学模式有常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4-2015年进入手术室轮转实习的护生50名,年龄19~22岁。所有护生均为临床护理学专业学生,均经过系统的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认识。将上述50名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常规组与pBL组,每组25名。两组护生性别构成、学历层次、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老师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教学方法

1.2.1常规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老师使用常规的教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即知识的传授以“带教老师讲,护生听”、“带教老师做,护生看”的方式进行。

1.2.2pBL组护生采用pBL教学理念,从“构建设问”到“讨论”到“总结”三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据手术室教学计划,首先根据手术室教学内容设计特定教学环节,由带教老师给出常见疾病pBL病例,例如,疝气的定义、发病原因及分类、临床症状体征、疝气的解剖特点及洗手与巡回配合要点及疝气的预防等逐渐深入的构建问题;其次以问题为中心循序渐进地制定讨论主题,启发护生提出问题,对涉及相关问题督促护生查阅护理教材、文献期刊、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最后对于护生给出的结论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并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同时回答开始构建问题,由护生扮演手术室护士和患者角色,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强了护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

1.3效果评价方法

护生实习周期均为4周,带教老师均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

1.3.1问卷调查第4周末对两组护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了解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八方面: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增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1.3.2出科成绩第4周末对两组护生进行考试、出科成绩主要由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均采用100分制,理论考试内容涵盖了手术室相关专科知识,题型为单项选择,采用闭卷方式作答。实践操作考试由两名老师负责评分,按操作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取两名老师分值的平均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生入科成绩和出科成绩比较

两组护生入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理论和实践操作)比较,pBL组在理论和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生问卷调查情况比较

两组护生对常规教学模式在是否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教学作为临床护理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专科性强、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综合、对护生解剖和生理知识要求高、护理实习涉及内容范围广且有一定难度。传统带教方法,有悖于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常规教学以灌输手段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护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

采用pBL模式教学,将临床常见问题抛给护生,让护生以带着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转变了思维方式,促使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有利于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带教老师在pBL教学中拓宽了教学视角,在对护生进行引导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激发护生发挥个人潜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接受到护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启发,做到了教学相长[4]。

pBL教学模式在手术室实习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一些传统教学经验的带教老师不太熟悉pBL的教学方式;pBL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教案需要设计;传统教学中带教老师作为知识灌输者,护生则扮演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pBL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主要作为学习的引导和启发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进行规范和监督,因此带教老师需要有扎实临床护理理论,并且要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pBL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思维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维持了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5]。pBL教学模式适合于手术室护理教学,但需要不断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逐步完善pBL教学中护理教案设计与编撰,使其早日成符合现代临床护理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文东,刘秀琴,李红,等.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46-147.

[2]王鸣明,邹丽芳,窦红菊,等.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11):1678-1682.

[3]赵爱娟,朱劲松,林萍,等.pBL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18):5-7.

[4]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39-43.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7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急诊科;护理教学;教学质量;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作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对护生临床护理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态度、临床综合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1]。常规的临床实习教学侧重于学员基本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护理本科生基础知识扎实临床能力薄弱的特点,缺少整合急救知识技能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其面对疑难疾患时,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评判性思维等临床能力,不能在临床实习环境中迅速做出决断并及时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因此存在着教学时数与教学容量相矛盾的情况。新的临床教学需求催生新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帮助本科实习护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2-3]。本研究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对急诊科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模式进行改进,探讨在特殊的环境及有限的时间内,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带教模式对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7月—2019年5月来我院急诊科实习的78名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18年7月—12月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为常规组,共38名护生;2019年1月—5月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为改进组,共40名护生。两组学生实习时间、轮转区域相同。两组学生临床实习均由具有急诊临床带教资质的老师完成。

1.2方法

1.2.1常规组。按照常规的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模式:1)由急诊科护理本科生总带教老师进行整体带教管理;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统一安排理论培训及操作示范;根据临床带教老师班次情况,进行临床带教老师分配和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排班。2)临床带教老师负责对本科实习护生进行临床实习指导,包括急诊工作流程介绍、临床技术练习与讲解、急诊常见病护理知识讲解、急诊常见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培训;3)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总结、出科考核。

1.2.2改进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临床教学问题分析:根据学生对临床教学的反馈意见,对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根据现有的问题,针对性进行教学模式改进。2)计划阶段:①设立急诊带教专职岗位,负责护理本科生急诊科临床实习期间教学管理工作。②改进急诊科带教计划,结合急诊工作特点及护理本科生实习时间、临床学习需求,把临床带教计划渗透到带教任务中,以确保本科实习护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③实行区域护理本科生临床导师制:确定临床实习导师准入资质,选拔护理人员担任区域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负责护生在各区域临床实习的全程临床教学。④临床实习导师/带教老师培训:由急诊护理教学组人员对临床实习导师进行临床带教方法与技巧培训,不定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予以指导。3)执行阶段:①入科教育,让护生全面熟悉急诊科室文化,使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心中有数,有条不紊。②由区域临床实习导师根据教学计划完成临床实习带教任务,结合护生学习需求,实施个体化施教,积极解答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帮助护生解决临床实习问题。③采用多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护生急诊基础理论与专科操作的同时,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帮助护生建立起临床护理思维,扩展知识面、巩固基础;培养护生应急应变能力;发挥护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其临床综合分析能力4)检查与处理阶段:①实行周总结、出科总结,及时了解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②实行教学双向评估制,临床实习导师/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生对老师的双向评价,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模式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

以出科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综合能力评分以及学员教学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出科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为护生出科考核实际得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6.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以(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次共纳入78名本科实习护生,其中常规组38名,包括33名女护生和5名男护生;改进组40名,女护生36名,男护生4名。常规组年龄在21~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92±0.53)岁,改进组年龄在21~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20±0.72)岁,学历均是本科。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学历均没有差异(p>0.05)。

2.2两组教学效果比较

常规组和观察组出科理论考核得分无差异;两组技能考的得分和综合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3讨论

3.1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改进组出科技能得分(96.00±1.50)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采用持续教学模式对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能够提高临床教学效果。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4-5]。持续教学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方法,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研究显示[6-7],采用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临床带教老师能把“带”与“教”切实落实到实处,能够弥补急诊护生临床教学管理体中的缺点与不足,提高急诊护生临床教学效果。在急诊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护生实习积极性、主动性更强,知识、技能的掌握度更好,急诊临床能力更高。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8

【关键词】社区;老年常见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42-01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国家逐渐加大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但我国老年病管理从制度、体系、措施等层面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还不能很好地配合国家的宏观投入,从而制约了老年病的管理效率。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的老年病管理现状,对比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找差距,想办法。

1.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现状

1.1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

肖又姑[1]等调查发现,常见老年病中慢性病患病率70.2%,居前3位者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3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3%)和肝胆疾病(11.8%)。社区老年人健康现状为:慢性病患病率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独立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及相当多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2.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

老年人住院率为7.62%,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平均住院率4.36%的水平。其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人帮助的占3.90%--8.40%,有140万久病卧床的老年人[2-3]。mezey和Fulme报道,美国患病老人占据了50%医院消费,超过80%的家庭护理服务和90%的老年院病床[4]。

2.1我国目前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模式

2.1.1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社区老年人疾病管理以社区服务务中心(站)为基础,以入户建档形式,为所辖区内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分片管理。

2.1.2开设家庭病床: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城市的部分医院为缓解人口密集而医院床位数有限的矛盾,为慢性病和不需住院的病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90年代社区护理迅速开展,目前全国许多医院都设有依托医院的家庭病床,有些城市的社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社区护理站,提供家庭访视、临终护理,为老年人提供体检等多种内容、形式的护理服务。老年人因疾病特点及特殊的经济状况成为家庭病床的主要受益人群。

2.1.3建立老年护理院:早在1988年,上海市南汇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老年护理院: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完善,作为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老年护理院配备了现代化设施,主要收治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具有老年公寓和医院的性质。如今全国许多省市都先后建立了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和敬老院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结构。

2.2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的困难。

2.2.1老年人对疾病及健康认识不足: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是与老年人所从事的职业、年龄、家庭、文化程度息息相关的,刘秀维等随机调查200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90%以上认为吸烟及过量饮酒对健康有害,但却不想戒或戒不掉;而知道预防高血压,卒中和高盐饮食对心血管不利者占总人数的32%和72%[5]。

2.2.2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部分老人尚无经济来源,有限的经济实力难以承担不断上涨的医疗费,这就产生了一些老年人有病不就医的问题。

2.2.3专业人才匮乏:缺乏专业的老年医疗人才从教育体制上看,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的一项空白,护理人员多数对老年护理内容了解不多,所掌握的基本属于常规性的知识,而且部分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因此,要重视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及护理观念的转变。

2.3社区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的建议

2.3.1建立完善的社区老年常见疾病管理体系与法规: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领导下,把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已纳入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之中,社区老年疾病管理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担负起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任务。建立社区老年中心和网络,同时应与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运行体系,形成一支由医院、社区和家庭照顾者组成的队伍,加强横向联系与交流。

2.3.2筹措各方资金:动员社会力量,缓解社区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问题,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农村应大力推行合作医疗制度,此外还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快老年保健筹资机制,健全老年医疗保障制。

2.3.3加大老年医疗人才培养:采取多种途径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技能课程,对现有的社区护士进行有关老年护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来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积极投入老年疾病管理工作。

3.讨论

21世纪的老年病管理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加速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树立新型的老年护理理念,以人为本,注重老年人的功能健康,预防致残、致病,发展社区老年护理工作,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1]肖又姑,宋国菊.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0):64-66.

[2]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7.

[3]建红.从健康老龄化看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14(12):12-14.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9

1调查对象

在2014年8月,选取我校2011级五年制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40人为实验班,二班43人为对照班,学生年龄为18~20岁。老年护理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为36学时,此时学生已学习过医学基础课、基础护理和部分专业课。

2方法

2.1传统教学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讲解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应对措施和学生作为社会人及职业人(准护理人员)对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老年护理的热情。

2.2多元教学法

实验班采用多元教学法,包括真实情境教学、影片赏析、案例教学。

2.2.1真实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在教授“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这部分内容时,安排学生到正规养老院首先参观养老院的环境、设施,了解老人入住情况及养老院护理人员的现状;然后利用老年人健康评估表(打印好的)去收集资料,两人一组评估一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并适当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最后按护理程序写出对此位老人的分析和这次实践学习的体会。

2.2.2影片赏析

“老年人心理护理”和“老年痴呆的护理”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复杂,课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电影《我们俩》。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独居老人与租房学生从相识、产生隔阂、互生情感最终又分离的故事,反映了一位孤寡老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课堂上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进行讨论。让学生观看日本电影《明日的记忆》,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中老年男性从最初的记忆障碍到智力认知功能减退,最后发展成老年痴呆的过程。通过观看影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老年痴呆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心世界及如何护理这类老年患者。

2.2.3案例教学

课前教师把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安全用药问题、常见疾病护理问题等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同宿舍的学生为一组)为单位围绕一个问题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每组选一位代表对本组的问题进行解答,本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有疑问的学生可举手提问,由本组学生回答,教师做最后的阐述总结。

2.3评价方法

老年护理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训报告(40%),二是期末考试成绩(60%)。对两班期末总成绩进行比较。

3讨论

3.1多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五年制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老年护理在第四学年开课,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易出现旷课、玩手机现象。采用多元教学法,学生感觉新颖、有趣,知识理解变得容易,再加上课堂表现与考核成绩挂钩,促使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后及时书写实训报告,从多个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上的违纪现象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多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年护理课程中健康评估、日常生活和常见问题、健康教育、常见疾病护理与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内容有较多相似的地方,学生易产生学习倦怠。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影片赏析、真实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用不同方式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最后学生以书写实训报告的方式总结整个学习过程和本次课应掌握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3多元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老年常见护理问题篇10

【关键词】老年病人身心特点心理问题护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64-02

1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1.1生理功能减退

1.1.1人体衰老全身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功能下降,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多见,发病块,病情危重,病程长,且反复发病。

1.1.2老年人多半听力下降,视力减退,动作缓慢,语言不顺,会给接诊人员询问带来困难。

1.2心理变化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情绪不稳,患病后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利于疾病的负面因素。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2.1焦虑不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加重了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如癌症患者除外),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60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患者以为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2孤独寂寞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喜欢与自己的儿女们聚居。住院期间,断绝了同他人的交往,加之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物,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故产生孤独寂寞感。久而久之便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护士对待老人要多询问,增加同他们的接触与交谈。切记对他们冷淡和疏远。指导家属及子女多探望老人,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看电视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2.3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肓,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护理原则: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3:女,68岁,肝硬化,病情加重,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加重,并伴有呕血及便血,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胃溃疡出血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压力,恐惧感消失。

2.4悲观消极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会给社会家庭带来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要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4:女,63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了消化道溃疡,思想负担较重,认为自己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有轻生念头。经与家属配合,挖掘老人的心结,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自理。

2.5情绪不稳多见于脾气急躁,易激惹,爱挑剔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护理原则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5: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中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2.6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例6: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病。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但又找不到病因而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取疏导的方法,耐心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晚上熬夜和劳累有关,并做了适度的保证,二天后病人高兴出院。

2.7怀旧童返心理老年人喜欢追忆往事,留恋老同事,对有的人或事反复的向人叙说。有的老年人爱吃、爱玩,言谈举止表现得非常天真幼稚。

护理原则:护士在接触病人时应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不要嫌弃他们嗦,不要冷硬顶撞和嘲讽打击,对其应表示理解同情。与老年人交谈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时间和周围环境,防止其因精神上不能承受而出意外。

例7:女,74岁,肺心病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后又住进一位和他年迈相仿的老年患者,两人每天相互倾诉,感叹过去的物是人非,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对医生护士的工作也能积极配合,病情很快好转,不久痊愈出院。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老年人感情脆弱,易激动。在某种意义上讲,老年心理护理比躯体护理更重要,其临床效果有时可达到甚至超过药物治疗效果。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对于心理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护理上能给患者提供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最佳条件。

参考文献

[1]邱霞,任宝华,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