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8:30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1

在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出现。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气象灾害也开始呈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已经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农民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总结鄂尔多斯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合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全面了解农业气候规律,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1-4]。

1鄂尔多斯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1干旱

干旱在鄂尔多斯市各旗(区)经常出现,属于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其主要特点是影响范围广、出现频次高、危害程度严重和持续时间长等,在各类气象灾害中占据首位。干旱强度和出现时间决定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因鄂尔多斯境内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生产水平低,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较大,干旱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本年度农业生产欠收。鄂尔多斯境内降水量变化规律是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少雨区,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干旱强度也随之增强;而东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幅度小,干旱强度也相对较低。

1.2雨涝

鄂尔多斯市年内降水主要在夏季较为集中,这阶段经常会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的暴雨天气出现,再加上一些地区的防洪标准相对较低,相关防洪设施比较简陋,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农业生产的雨涝灾害具有季节性特征,且年际变化较大,在每年7月上旬~8月中旬这段时间内出现频率较高。鄂尔多斯市降水分布规律和地势地貌共同决定了雨涝灾害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东南部向西北部雨涝灾害逐渐减少。

1.3霜冻

鄂尔多斯市霜冻天气在春季和秋季出现频率最高,在霜冻灾害出现时,植物体表面的温度会达到0℃以下,造成植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发生冻结,进而出现微小的冰晶体。因冰晶体的作用,使得细胞内部水分不断渗透到外面,植物原生质的胶体出现凝固,导致植物细胞脱水死亡。霜冻灾害的危害强度受地形、周围环境、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较大。若是春霜冻时间延缓或者是秋霜冻时间提前,将会进一步加剧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

1.4冰雹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是强烈积雨云中发展形成的固态降水。冰雹天气出现时的局域性和短时性特征明显,且在出现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大风、大幅度降温、强降水、雷电等突发性天气,给农业生产、通讯电力、交通运输、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均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冰雹在鄂尔多斯市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出现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大,会造成农作物叶片、果实、茎秆等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还会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产量。

2防灾减灾措施

2.1干旱防灾减灾

1)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对于鄂尔多斯市气象部门来说,应对人影作业体系建设不断进行完善,并成立起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以对全市人工增雨作业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降低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在鄂尔多斯市境内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为了增强水的利用率,可采用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喷灌等方式。3)增强农作物自身的抗旱能力,可选择农业技术措施,在高温干旱季节做好面上覆盖和增施有机肥,以对土壤进行改良,降低水分蒸发能力,提升保水性,加大抗旱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2.2暴雨洪涝防灾减灾

1)鄂尔多斯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重视起抗洪减灾工作,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部署,不断完善防汛反应机制;2)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3)加强气象、农业农村、国土、政府、水利、交通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共同抵御暴雨洪涝;4)加大防汛抗洪的资金、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汛期来临前,做好堤防修筑、水库加固、河湖整治等工作。暴雨洪涝的出现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降水是最为直接的因素。为了增强对暴雨洪涝的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应尽快构建起洪涝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增强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2.3霜冻防灾减灾

1)掌握低温天气发展规律,调整农业布局。为了对当地的气候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需要熟练掌握作物生育期内低温天气发展规律,以更好的安排农业生产工作。2)改善小气候生态环境。在低温霜冻天气还没有到来之前,农民可以选择加热法、烟雾法、灌水法等措施对局部小气候环境进行改善,降低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3)选择综合栽培技术。根据当地冷害发生发展规律,加强耐寒品种的研发,苗期内可以选择地膜覆盖,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增强植物自身的抗寒能力,进而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2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泛指恶劣的气候对农民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自然灾害有大风、冰雹、霜害、干旱和洪涝等。我国近些年来频繁受到自然灾害的干扰,农业发展受到影响,气象灾害作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恶劣的气象灾害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导致产量大幅度骤减。

1近年来气象灾害的现状

我国自实行自改革开放和三大改造政策以来,国民生产力空前提高、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基本进入小康社会。随着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大规模的科技政策逐步实施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剧烈的环境污染。社会迅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等进程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再加上顺应时代的潮流迎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加上自然资源被过度的开采,由此导致了恶劣的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据报道,我国近些年来的农作物每年平均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减产几千万公顷,直接受灾粮食高达几十亿公斤。例如,干旱给我国的农作物生产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通过以下表格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干旱条件和农作物生产的关系。如今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进程,如果不对气象灾害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农业生产仍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由此,我们一定要制定出与之抗衡的防御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农作物的产量。

2具体有效的防御措施

2.1分析不同农作物的抵抗力,寻求农作物健康生长的环境

自古以来防患于未然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气象灾害来临之前做好一定的防御措施才能尽可能的保护好农作物。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准备好科学且合理的防御措施,良好应对自然灾害,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农作物在适当的生长环境下能达到最高产量,保证农民的生产力。由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也尤为重要。积极有效的改进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也是一项应对气象灾害的根本途径。为了避免气象灾害的发生,尽最大的努力,加强防御措施。当真正的发生自然灾害时起到保护农作物,保障农民经济财产安全的作用。在保护农业生产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农业气象相关的知识,做到积极有效的应对气象灾害。

2.2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

在加强气象预测和防御措施的同时,为了能及时且有效的减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农业的栽培技术也不容忽视。为了能大大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对农作物进行专业的栽培措施。我们可以尽力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惯,对农作物实行适当的人工种植措施,积极有效的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所以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也是抵抗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

2.3气象灾害的长期预防

为了长期的有效预防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实行一些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但是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不同的农作物来实现不同的气象灾害预防。结合以上几种农作物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大棚技术来预防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例如我们常见的大棚蔬菜,在寒冬时节为了抵御严寒,防止农作物被冻死冻伤,农民们会在秋季搭建大棚抵御冬天的冷风和暴雪。这种方法多为专业种植蔬菜的农民所常用,大棚除了能在冬天保护蔬菜不受冻害还能利用其特殊的环境种植出不属于这个季节的蔬菜水果。类似大棚技术的还有温室培育技术,人们为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还会进行温室的搭建,在温室对农作物进行特定环境的栽培,做到长期性对抗气象灾害。我们应该多采用这些长期性的防御措施,尽可能长久的保护农作物避免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

2.4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

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积极地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我们生存和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气象灾害的发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措施有坡地梯田化,兴修水利,积极防旱防涝,退耕还林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保护自然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措施。能积极地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有效的减少气象灾害的发生。

3发生气象灾害后的对策

尽管我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去阻止气象灾害的发生,但是有些特殊情况还是无法避免。我们除了有相对应的防御措施,长期预防气象灾害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等对策来抵抗气象灾害还应该准备好对策,当气象灾害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努力让农作物尽早恢复生机,下面有两个方面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3.1气象灾害发生后如何处理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保护好农民的经济财产安全,当气象灾害发生后尽快作出相对应的挽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将损失降到最低,尽快的让农作物恢复生长,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2努力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经过几亿年的演化才变成如今我们所生活的样子。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是最适宜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星球。在庞大的地球上孕育着无穷无尽的生命,无论是我们人类还是花花草草皆是地球上的生命体。地球提供了人们如此一个美丽多彩的生长环境,我们应该珍惜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我们才能向地源源不断的获取食物和适宜生存的环境。结束语气象灾害是一个全球性事件,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人们的滥用和破坏,导致了严峻的气象灾害频频发生。例如过度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资源匮乏,过度开采森林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滥用水资源导致地下水极速骤减和地面下沉等问题,威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水资源的污染也导致了一些湖水中鱼虾等动植物大量死亡。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积极有效地实行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对策,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韩铁军,韩立军,于璐.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09):152-153.

[2]徐进华,袁晋琰,简海燕,郭水连,李鹰,聂春平.江西省宜春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防御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3,(01):37-40.

[3]黄国荣,陈家豪,宋兰芬,林燕金,吴仁烨,汤珺琳.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运行[J].福建农业学报,2007,(01):63-67.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3

近期,我州大部分地区灾害风险等级普遍增高,是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和危害高峰期,为做好当前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夺取粮食丰收,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我局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农业防汛减灾工作。现将防汛减灾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落实防汛减灾责任

我局于7月10日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7月9日省防汛减灾紧急会议精神和州委书记胡昌升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就汛期期间加强农业防汛减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认真抓好各项防灾责任的落实,主要领导要对防灾工作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亲自落实措施,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务必严格执行、切实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落实专人值班,领导带班,密切监测气象,及时报送信息。

二、强化农业防汛减灾工作

目前,大春作物仍处在中期生长阶段,离作物收获仍有一段时间,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任务仍十分艰巨。为切实做好汛期农业防灾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我局已下发了《州农业局关于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一是要增强防汛减灾意识。树立抗大灾、防大灾的思想,立足抗灾夺丰收,继续做好今后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工作。大力宣传培训农业抗灾生产技术,增强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救灾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4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措施

一、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内涵

1、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概念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简单来说就是指农业生产者在从事养殖业、种植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等生产过程中,为其因遭受气象灾害而带来损失所提供的保险。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既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业种类进行划分,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来进行界定。除此之外,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按照责任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即综合责任保险、一切险以及基本责任保险等。

2、实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重要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会因为遭受气象灾害而颗粒无收,从而影响到农民当年的经济收入。为了保证农民的稳定收入,国家推出了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旦遇到气象灾害,不管受灾程度如何,投保农民都能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与此同时,农业气象灾害保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让农民不会因遭受气象灾害而影响到下一年的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实行并推广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以宁夏为例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这里的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平原、高原以及盆地等,也正是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使得宁夏当地农民极其容易受到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威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气象灾害有以下几种:干旱、暴雨洪涝、大风沙尘、冰雹以及雷暴等,这些气象灾害不仅危害大,而且由它导致的洪涝、地质灾害等也时有发生,给当地农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当地政府以及农业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宁夏地区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三、构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措施

1、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指挥系统

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指挥系统,是构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第一,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并坚持政府组织、整体规划、科技支撑以及注重实效的建设理念,从而进一步完善宁夏地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的规范化以及公正化奠定基础;第二,制定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建立多途径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应急预案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宁夏当地经常会遭受的气象灾害,并对应急预案实施动态化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中的内容进行修正以及更新。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落实需要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组织力量的通力协作,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协作联动以及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宁夏当地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第三,要借助法律武器来对宁夏当地的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雷电灾害防护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等进行有效管理,保证防灾减灾过程的规范性以及法制性,从而为之后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提供保障。

2、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

目前,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监测系统、监测站以及天气雷达等技术的运用推广,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宁夏当地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水平,同时还实现了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且整个过程的准确性以及分辨率等都获得了较大提高。其中,当地政府可以在偏远山区、沿黄经济带以及气象站点稀少的区域,建设区域气象观测站;与此同时,重要水利工程、工矿区以及大型化工园区等区域也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的建设;另外,根据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对象,还要加大对旱情监测以及山洪、地质灾害、城市积涝等次生灾害的监测网络建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为农业防灾减灾打下基础。

3、建立高分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建立高分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宁夏当地的气象灾害预测预警能力。在这一系统中,不仅要实现对城市、农村、水库以及河流等重点区域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同时还要提高该预警预报的精准度,对现有的农业干旱、霜冻、阴雨天气以及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进行及时更新以及调整,从而提高宁夏当地的气象灾害预测预警能力以及水平。

4、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机制

宁夏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以及隐患排查等工作,对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有一个准确评估以及掌握,以此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从而为宁夏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还可以通过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来对极端气象灾害进行预测预警,将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为减少宁夏当地农业的损失,除了要推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之外,当地政府也要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的投入力度,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城市防洪防涝工程、人工影响天气工程以及雷电灾害防御工程等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为有效防范气象灾害提供先决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想要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减少广大农民因受灾而造成的损失,就必须要在推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构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从而确保宁夏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最终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恒,鲍文.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66-169,248.

[2]赵晓华,丁泽龙.浅析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698-698.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5

关键词温室设施;防范措施;安全生产;自然灾害

中图分类号S1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4-0185-02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火、风、雪等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小型温室倒塌,还会造成大型连栋温室倒塌[1]。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气象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大,一些日光温室和简易温室常因受灾而倒塌,给温室种植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不但当年种植的作物无法获得收益,而且对温室的投入也无法收回。如果极端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造成大面积温室倒塌,还会造成当地农业产业链断裂,导致农产品供不应求,物价抬高,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社会不稳定[2]。防灾减灾是避免和减少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温室灾害的类型主要有火灾、雪灾、风灾、雨灾、雹灾、弱光、连阴、冰冻、混合灾害等。该文着重介绍火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防灾减灾的控制技术。

1火灾及其防范措施

1.1火灾发生的原因

冬季是温室火灾的高发期,温室中的易燃物很多,如塑料薄膜、pC板、遮阳网、保温被等,这些材料一旦遇明火将迅速燃烧。同时温室中的热风炉、电热线、电机等用电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或是电线老化,也很容易引起火灾。此外,还有自然灾害如雷电等引发火灾和人为因素引发火灾。若温室使用者和管理者缺乏消防知识,在温室附近取暖、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1.2火灾防范措施

在温室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温室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对于人流密集的公众温室(如生态餐厅温室、观赏旅游温室等),在建造温室时应严格遵从建筑防火要求;对普通生产温室而言,要加强电源安全、加温系统安全、加温燃料安全的管理,控制可燃物数量,温室周围要有灭火水源,空旷场地应设计避雷针等;同时还要进行防火分区,设置足够合理的疏散通道及灭火设备等。

2风灾及其防范措施

春季多风是我国气候的一大特点,每年因大风对日光温室生产设备的破坏造成的损失很大,同时因大风从温室顶端风口处落入的尘土,严重影响风口下面蔬菜叶片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从而造成蔬菜大幅度减产和品质下降。所以研究温室设施春季风灾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温室设施的防风措施关键在于温室的合理建造和使用[3]。在建造温室大棚时首先要选用质量好的地锚钢筋。在大棚建造中,地锚应该是一次埋设,多年使用。地锚钢筋埋入土中一段,在外面暴露一段,容易生锈,因此用于制作地锚的钢筋必须质量要好,经久耐用,不生锈。在调查中发现,有农户的地锚还没有埋入土中,就已经锈迹斑斑,显然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尤其在大风天气时很容易造成大棚坍塌。其次是注意地锚坑的深度。地锚埋设牢不牢固,关键看地锚埋的有多深。显然地锚埋设越浅,越不牢固,越容易被拔出。调查中发现,新建大棚墙体建成后,在东西两墙埋设地锚处的土层,多为从墙体上滚落下来的疏松土壤。不少农户就在原地埋设地锚,虽然深度足够,但是因该处土层疏松,不易压实,而导致地锚埋设不牢固。在此建议,埋设地锚的深度至少应达到0.5m,且必须是硬实的土层。若土层疏松,可先埋入一部分地锚,而后浇水沉实,然后再填土夯实。再次是地锚使用前,再横放1根废旧立柱,以加强牢固性。大棚棚面钢丝较多,所需地锚数量也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锚的牢固性,建议在其埋设前,在地锚内侧横放一根废旧立柱,让地锚钢丝贴在立柱上,与棚墙面隔开。此种做法还便于使用紧线机,连接钢丝与地锚线。

在温室的使用过程中,根据以往抗风灾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防灾减灾措施:一是春季刮4~5级以上的风时,起风前要把草帘卷起2/3停放在棚膜上并压住风口,这样风载面积缩小,抗风灾能力大大增强。二是安装卷帘机并配套质量好的草帘,在刮大风时卷起2/3停放在棚膜上并压住风口,比不安装卷帘机抗风灾能力强。三是每次风灾首先刮飞的都是旧的、薄的、质量不过关的,安装松容易钻风的草帘,草帘一旦被吹起在棚膜上随风摆动很容易刺破棚膜,导致棚膜被风撕毁。解决此问题可以采取以下3项措施:①草帘的安装要讲究技巧。旧的、薄的、质量不过关的草帘安装在紧挨膜面处,厚的、紧实的草帘放在上一层,因为质量好的草帘重而紧实不易被风吹起。②购买9m长的草帘要求卷紧截面直径在75cm以上,并用霜杀以后的蒲草打制。实践中这样的草帘不仅保温效果好,抗风灾能力也强。③对于大多数坐北朝南的温室来讲,如刮西北风后屋面系草帘的铁丝一定要加固,并将草帘系紧,否则大风很容易从后面将草帘吹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雪灾及其防范措施

雪灾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常见的自然灾害。大雪堆积对温室结构安全产生威胁,同时还会因为遮挡光照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由于温室顶部结构不同,大雪会在温室顶部的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厚度的积雪。受温室顶部结构的影响,积雪在温室顶部形成的雪压分布很不均匀,极容易造成温室局部区域压力过大,导致温室顶部结构局部受损或垮塌,进而导致整座温室坍塌。由此可见,降雪超过设计雪荷载是造成温室倒塌的直接原因[4]。雪灾造成的温室倒塌给生产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包括温室本身的价值和室内种植作物),严重影响了温室种植者的生产能力。虽然雪灾造成的温室倒塌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很多技术细节也应该引起广大温室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总结教训,提高今后温室设计和建造的水平,应严格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来设计温室[5]。在温室设计中应注意设计雪荷载、设计化雪管、加大热负荷、拉大温室距、增大屋面角、验算净截面、校核连接件等。管理中应注意及时清理陈积雪、加大温室供热量、开启化雪管化雪、观察处理积雪兜、摘除结构吊挂物、破损薄膜保骨架等。必要时在大雪来临时,要及时进行人工清雪作业。

4结语

防灾和减灾是灾害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防灾工作做得好不但能够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甚至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有忧患意识。只有将可能发生的灾害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在温室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减少灾害的发生。二是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一旦灾害有发生迹象或灾害发生时能够避免慌乱,及时有效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或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三是尽量避免人为灾害的发生和自然灾害发生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规律,对温室的地址、朝向、结构等进行合理规划。如果温室建造地干旱多风则应该将温室建造在低洼处;在降雪多且雪量大的地区,连栋温室要避免与高大的建筑物相连接。如果在生产中要经常进行人工清雪,则连栋温室的开间不宜过长;在寒冷地区,其温室加温系统要保证在温度骤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将温室内的温度维持在10℃左右。

在温室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使用规则和说明,发挥设备应有的作用,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在大风来临前应该及时将外遮阳幕布收拢;强雷电天气发生时,应该将温室内贵重电器设备的电源切断,尽量不使用电器,并及时将数据和资料进行备份;收到台风预报后,要对温室结构进行安全检查并拆除会产生风阻的障碍物。

总之,自然灾害对温室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但在面对灾害时,只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就能够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减少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

5参考文献

[1]周长吉.江苏省张家港市某花卉生产温室倒塌事故剖析[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10):38-40.

[2]李建新.设施蔬菜灾害性天气防范管理措施[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16-17.

[3]李志.温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系列之风季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5):43-44.

[4]李志.温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系列之雪天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4):23-24.

[5]周长吉.温室中不可忽视的设计阶段[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8):27-29.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6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工作;立体式宣传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但如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而现今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仍是气象宣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1,2]。现阶段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工作比较偏向于平面化,不利于实际操作利用。建立自然灾害防御的立体宣传模式,把文字转换成易被接收的立体的、直观的、生动的的图像或模型等,可以较好地达到“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要求,可以在灾害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以达到防灾减灾的宣传效果。

1重点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农村和偏远山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灾害防御意识淡薄,受灾程度和受灾人数远超城镇,因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显得十分迫切[3],而且这项工作还应当长期进行。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媒体的选择。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2.6%;另外据2003年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全国卫星频道覆盖率普查》显示,全国电视观众总户数已达到3.06亿户,电视观众总人口数达到10.7亿人,全国平均电视机普及率达到85.88%。因此,可以把电视作为农村的一个重点的宣传媒体进行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2建设立体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

深圳世界之窗的景观项目之一是以神奇的特技效果再现了20世纪末发生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特大洪水场景。而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的建设,其最终目标就是利用高科技特技手段,建立类似的气象灾害防御体验馆,真实模拟灾害来临时的情景,并宣传其防御自救措施,把灾害防御的条文、条例等平面的文字转换成立体的、直观的特技画面,使之易被接受。

3定期、反复进行气象灾害防御演习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是长期和反复记忆的过程。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其1885年发表的试验报告中指出,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同时,有研究表明,记和忆是2个过程,记是将感块转化到大脑内储存的过程,感块进入大脑后就成了记块。忆是将记块取出来的过程。而记块并不是全部可以被唤醒成为忆块,记块能否形成忆块与时间、感块、原块的刺激程度、思维过程、深部感觉、随机性和生物钟有关。因此,应定期、反复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宣传。

4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宣传

必须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联动,使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加强各种不同气象灾害的的防御措施和自救能力[4-6]。例如,山东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运河煤矿运河煤矿开展了防汛抢险撤人实战演习。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段,有针对性地选取宣传内容很重要,如果在夏天宣传寒潮的防御,而在冬天宣传又宣传高温的防御,这很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做法。因此,宣传一定要有针对性,夏季应做好高温、洪涝、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宣传,而冬季要着重于寒潮、低温等的宣传,可以达到记忆深刻的效果。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一定要尊重实际,只要同心协力,与公众互动,积极进行宣传,相信效果会日益显见,可以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5结语

立体宣传模式的设想,即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和防御机制的基础上,把文字转换成易被接收的立体的、直观的、生动的的图像或模型等,使气象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公众接收,并最大限度地在大脑里储存并形成长时记忆。此外,宣传时间应择在天气预报节目之前,建议在央视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节目之前,选择性播放气象灾害短片[7,8]。通过各种立体式宣传,加强人们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记忆和掌握,以便在灾害来临时能及时自救,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6参考文献

[1]尹文昱.大连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与防御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6):95-98.

[2]符国槐.气象服务设施农业的对策与思考[j].浙江气象,2009,30(4):40-42.

[3]娄根龙,秦慰荣,陈德霖,等.宁波市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与建议[j].宁波农业科技,2009(4):23-24.

[4]郑彬.浅谈如何做好气象灾害预警报道[j].南方传播,2009(11):149-150.

[5]穆治霖.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15-19.

[6]张斌.浅议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3):102-104.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7

关键词:广东仁化;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护措施

引言

广东仁化县地处珠三角西部,属于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比较频繁的县市之一。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目前,农村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都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农村雷击灾害约占总数的3/4左右,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特别是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农村占80%以上。数据表明,雷电灾害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危害程度上都是触目惊心的,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甚至盲区。因此,让广大农村了解雷电相关知识、增强防雷意识、强化防雷措施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有利。

1、仁化县雷暴日数分析

大量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雷电活动规律大致如下:热而潮湿的地区多于冷而干燥地区,如山的阳面多于阴面,雷暴频率是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多于沙漠,陆地大于湖海,各地区雷

暴日极大值和极小值差不多出现在相同的月份。

图1雷灾事故所在地理位置地闪次数月分布图

本文雷电参数利用闪电定位分析软件录入所在位置经纬度导出雷电数据(如图1、图2),同时选用仁化县近30年气象资料,以及逐年雷暴日数、雷暴初终日,持续期资料以及累年值得出如下结论:仁化县近30年来(1983――2012)年平均雷暴日为71.3天,属于多雷区;从前汛期(3-4月份),雷暴日开始出现,雷暴活动活跃月主要集中在4月份至8月份,11-12月、1、2月几乎无地闪现象;雷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14时至20时,由此可知本县雷暴活动持续时间相当长。

图2雷灾事故所在地理位置地闪次数时分布图

2、雷灾事故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总结出了仁化县多次雷击的四个原因:一是科学的防雷意识淡薄,封建迷信在农村较为普遍,一旦遭了雷灾,村民认为是老天报应,经常隐瞒雷击事实;二是不懂寻求专业部门进行雷灾调查或鉴定,找出雷击事故的原因;三是农民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野外作业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四是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2.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田间周围较为空旷且平坦的水稻田,正是水稻种植季节,水稻田均蓄满了水,水域面积增大,土壤电阻率明显下降等处在一个空旷且水域面积大的环境当中,这些地方一旦遇到雷雨大风天气极容易受到雷击。田间空旷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下雨时缺少雷电知识的农民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遭雷击的概率,因此很多雷击事故是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躲雨时候发生的。

2.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学生上课时,教室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2.3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野外作业遇到雷雨天气缺乏自我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这正犯了避雷的大忌,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等物体。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带来雷击的危险。雷雨天气没有将门窗关闭,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收听、收看以及接打电话都很容易造成雷击。

2.4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

3、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

1)加强农村防雷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防雷主管部门应当高度关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有效减轻或避免农村雷电灾害的危害。从而达到进一步推进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防雷安全。

2)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东省气象条例》、《广东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气象部门要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立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子系统。以雷电监测站网为依托,建立雷电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实现雷电信息实时显示、历史雷击灾害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和对策服务[4]。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尤其是偏僻的山区。

4、结语

考虑到农村雷电灾害的实际情况,从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中吸取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能有效减轻或避免雷电灾害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8

1月12日以来,我县先后出现持续强降温降雪天气。由于积雪过多,时间较长,部分地区已引发多起厂库房、畜禽圈舍、蘑菇蔬菜大棚等建(构)筑物坍塌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农作物冻害。根据县气象部门预测,本月上旬我县将再遭遇新一轮降温降雪(雨),主要降温过程为:5-6日有一次强冷空气影响我县,6-7日早晨最低气温,其中山区-7.0℃至-9.0℃,可能是19*年以来最低温,其它地区-4.0℃至-6.0℃。主要降雪(雨)过程为:2月1-2日,全县有小到中雪;4-5日全县小雨夹雪或雪;10日前后全县还有一次降雨过程。为切实应对此次强降温严寒雨雪天气,进一步做好当前农业生产防冻抗寒工作,减轻低温冻害损失,确保灾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有效供应,现就有关事宜紧急通知如下:

一、精心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农业防范低温冻害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抗御低温冻害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最紧迫的任务,坚持属地管理和部门负责相结合原则,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硬化措施,确保多年生作物不冻死,生产能力不下降;确保春熟作物不减产,效益不降低;确保大牲畜不冻伤,幼畜不冻死,重大疫病不发生,成鱼安全起捕;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不断档;确保农作物种子种苗、种畜幼畜、种禽种蛋、亲鱼鱼苗安全越冬;确保大型农机具、渔船、栏网、厂库房、大棚和涵闸等重要农业生产设施不损坏;确保灾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有效供应。

二、坚持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冬种作物田间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油菜、蔬菜等作为重点,针对低温冷害情况、苗情长势和生产特点,实行分类指导,落实低温冷害防御和灾后复产措施,及早谋划生产恢复,组织专家科学制定技术方案。适时对油菜要及时清沟排水、除雪除冰;摘除受冻菜苔,追施速效肥,促进分枝生长;落实菌核病等病虫害防控措施。对蔬菜要采取农膜、稻草和秸秆覆盖措施,促进缓慢升温,搞好肥水管理,促进恢复生长;对蘑菇、蔬菜大棚等,要及时加固和修复大棚,及时清理设施积雪,调控温度湿度,增强设施保温抗寒能力;针对市场需求,组织农民改种短季速生蔬菜。对果树要采取摇雪打撑、树干包扎等措施防止落叶断枝,采用薄膜覆盖、稻草覆盖、田间培土、熏烟防霜等措施提高避寒防冻能力;对果树幼苗等可实行套袋保护措施;对毛竹可实行钩梢去雪等措施。同时要加强冬种作物的肥水管理,通过增施磷钾肥、有机肥和暖性肥,提高作物抗寒能力。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9

关键词气象灾害;类型;农业生产;影响分析;防御措施;河南许昌

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和霾等造成的灾害。许昌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气候复杂多变,是河南省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市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市GDp的3%~5%。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1],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风调雨顺”之年很少出现。

统计数据显示,近50年来,许昌市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多数年份气温偏高。而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和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显著,而夏季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暖冬”、“春热”、“凉夏”出现频次高。年降水量略有增多,而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减少,而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导致旱涝趋势加剧。2007、2008年连续2年出现春夏之际大旱;2009年春季,又遭遇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旱情。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累计降水量仅有6.1mm,比常年同期偏少近9成,全市小麦受旱面积逾10万hm2。2006年7月2日出现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到335.9mm,突破历史极值,全市因此次暴雨损失2亿多元,并出现人员伤亡;2008年6月3日出现风雹灾害,瞬时最大风速达到31.5m/s(11级风力),突破历史极值,也造成了严重灾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对全市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2]。

2气象灾害防御

(1)气象灾害防御是防范与减轻气象灾害活动的简称,是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活动的概括。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好气象灾害可能对农业、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等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晰相关部门的防御责任,促进部门间的有机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

(2)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目前,许昌市已经建成了由5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69个乡镇自动雨量站和17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地面观测网,建成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建成了由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初步形成了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3]。特别是近2年投入业务使用的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乡镇自动雨量站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现代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初步建成了短时天气预报警报、中短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以及农业气象、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和短期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强对流、暴雨、干旱等预警、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多部门联合制作和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病虫害气象等级、火险气象等级、电力气象、交通气象等预报,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围绕许昌粮食核心生产区和花卉、烟草、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农业,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建设,不断探索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新体系。大力实施空中云水开发工程,在全市各县区兴建标准化防雹增雨基地,为抗旱救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

3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温、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1)干旱。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干旱是许昌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干旱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旱区分布调整作物布局,种植耐旱作物品种;二是灌溉时采用灌溉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三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暴雨。是指24h降水量达50mm或以上的强降水。按其强度又分为3个等级,24h降水量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许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滥,淹没粮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检查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4];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淹死作物;三是维护房屋农舍,防止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

(3)冰雹。是指由积雨云中降落的、一般呈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形如葱头,俗称“冷子”。冰雹发生时经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冰雹极易砸伤人畜、毁坏禾木,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对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二是在多雹地带,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的形成条件;三是多雹灾季节,农民下地劳作时要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同时气象部门要适时开展人工消雹作业,以降低灾害损失。

(4)干热风。春末夏初,常见的一种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南风,其风速3~4级,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且连续刮风2~3d。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为干热风发生时正值小麦乳熟期,此时“热风”和“干风”给小麦带来“高温热害”和“低湿干害”,双重灾害导致小麦籽粒干瘪,既降低了小麦质量,又减少了小麦产量[5]。干热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二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麦田气温,减小风力,抑制水分蒸发;三是在小麦灌浆前视墒情浇水;四是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适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或石油助长剂。

(5)大风。风速≥10.8m/s、风力≥6级的风称为大风,常分为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雷雨大风、台风侵袭大风3种,又以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为最多。大风不仅能摧毁农房、庄稼、树木和通信设施,而且能引起飞沙走石,伤害人畜。大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树,二是切断户外危险电源;三是减少户外活动,尽量不到田间劳作。

(6)连阴雨。是指连续5d以上有降水,且累计降水量≥30mm的天气过程。许昌地区连阴雨天气多出现在4月上旬至11月上旬之间,其中7、8月最多,是该地区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连阴雨期间,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作物的收获,连阴雨对小麦、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发生在播种期的连阴雨致使播种推迟,导致庄稼欠收减产。连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做好粮食抢收抢晒工作;同时做好隔湿防潮,以防霉变;二是连阴雨期间做好清沟排水,防止内涝和渍害;三是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在药液中增加粘着剂,如把适量的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加到药液中,以保证施药效果。

(7)寒潮。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h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在寒潮来临前,对于已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划锄、松土、通气;对于未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及时镇压、保温、保墒;二是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温度下降,造成棚内作物生长放缓,因此要增大肥水供应;三是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掀棚[6]。

(8)低温冻害。是指某一时段、某一地域内出现的气温明显偏低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天气现象,可分为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4种类型。小麦冻害是由越冬生态条件超出冬小麦抗寒能力而引起,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但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因此,防御冻害即使麦苗与越冬生态条件相适应。防御冻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并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二是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三是可采取灌水、中耕保墒、镇压防冻;四是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

4参考文献

[1]刘勇军.就《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施行答记者问[n].许昌日报,2009-07-07(2).

[2]刘勇军.加强能力建设,服务地方发展[J].气象管理研究,2009(1):20-21.

[3]杜彩月.许昌气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n].中国气象报,2009-11-10(2).

[4]白瑛,苗东梅,金庆荣,等.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44-46.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篇10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坐落于南北过度带上,年际间气候的变化较大,特别是长江以及淮河流域的地势较低,使得气象灾害在安徽省的发生频率较高,范围较大,危害较为严重,气象灾害对省内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故而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对农业生产有积极的意义。

1安徽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1.1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持续性的强降雨,包括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等使得江河洪水出现泛滥进而将农作物淹没或者是冲毁;以及持续性长时间高温且不降雨造成干旱,使得作物产量降低甚至是造成绝收。有研究人员对近年来安徽省气象,生物,事故,地质以及环境几类灾害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近二十年以来,在安徽省内由于旱涝等气象灾害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2694亿元,这远远超过其他四类灾害导致损失的总和。其中,受灾最厉害的是03年,因洪涝十分严重,省内受灾总面积占到总体播种面积的57.17%。而近十年间安徽省受到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的作物面积分别占到总受灾面积的36%和41%,可以说,旱涝灾害是安徽省内对农作物影响最严重的两种气象灾害。1.2冰雹冰雹灾害是在比较特殊的地理以及气象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具有较强的地域性[1]。其会对作物的茎、叶、果等造成机械性的伤害,使得作物产量减低严重的可能绝收。1.3冷冻害冷冻害包括低温冷害以及冻害两种,其中低温冷害指农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低温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或者减缓,以及作物的生殖过程出现障碍导致作物减产的现象。冻害主要指霜冻害以及寒潮冻害,是指在农作物越冬时期温度在零度以下,使得作物的原生质遭到损害[2],最终令作物不能正常发育或者死亡的现象,在安徽省内冬春两季多有发生。1.4大风瞬时最大风速达到17.2m/s的大风就能够损伤作物的叶片,使作物的杆茎出现折断,植株发生倒伏,农业设备被损坏甚至损毁,一般而言,6级以上的大风就能够导致风灾。1.5连阴雨持续时间超过五天的阴雨天气就可以称为连阴雨,多发于春季和秋季。而春季的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播种工作以及小麦的的开花和授粉,同时秋季的连阴雨将会对秋收工作造成影响,此外,持续连阴雨的时间越长,对作物的影响越大,产量降低情况越严重。

2防御措施

2.1旱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①以历年来出现旱涝灾害的实际资料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分析,寻找其时空分布上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农作物种植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3]。②建造高产且稳产的田地,首先要做好田地的平整工作,其次要重点做好水土的保持工作。③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提升土壤本身的蓄水能力。④适时的进行农作物的耕种,合理的利用自然降水,此外还要注意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⑤注重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其不仅能够防风固沙,有利于水土的保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田中的水分进行调节,减少水分的蒸发。⑥合理的利用有利的天气因素,合理的进行人工降雨,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空中存在的水资源。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农业设施的建设,其一是修建农田中的水利工程,达到遇到旱情能够进行浇灌,遇到涝灾能够排水。其二,强化农田的基本建设。在地势极低的田地开沟从而降低地下的水位,与此同时对土壤进行改良使用有利肥料并适当的进行深耕,而且在洪涝灾害发生以后适时的进行中耕。

2.2冰雹的防御

第一,在最大限度内提升监测和预防冰雹的能力。第二,加强预防冰雹的能力,在各个县乡等地合理的布置炮点,同时防雹工作人员要严密的监控天气变化状况,做到有备无患。第三,遇到冰雹天气,要尽快进行消雹作业,防止形成冰雹灾害。

2.3冷冻害的防御

首先要关注天气信息的预报,并根据预报的气象信息合理的选择播种的时间,并做好田间的管理工作,保证作物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其次,在作物品种的选择上要合理谨慎,最好选择抵抗力强的品种。

2.4大风的防御

提高监测以及预报大风的准确性,以期能够尽早的采取针对性的防御措施[4]。提升植树造林的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建造防风林,从而一步步的改造植被的覆盖度。此外,需要大风天气要及时对大棚等农业设施进行加固,防止被大风损毁。

2.5连阴雨的防御

第一,按时收听天气预报,合理的安排好农业生产的时间,尽可能不再连阴雨期间进行作物的播种以及收获等重要的生产活动。第二,修建田间的排水沟渠,并适时的对沟渠进行清理,做好农田的管理工作。第三,倡导采用薄膜育苗以及大棚育苗或者工厂化育苗,待秧苗够大后移栽到大田里,提升秧苗的质量以及成活率[5]。第四,播种以及秋收时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的进行抢种以及抢收工作。总之,要以安徽省历年来天气变化规律以及实时天气预报为依据,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并通过建设农业设施等方式减轻气象灾害对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内减少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丽,宁瑞斌,王喜华.聊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安徽工业科学,2014,42(31):11019-11020.

[2]陈建洲,陈建军,蔡栾卉,等.如皋市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0):121-122.

[3]韩铁军,韩立军,于璐.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9):152-153.

[4]曹玉,胡颖.颖上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