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9:17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1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实习;作用;意义

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渐兴起。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以临床实践为指南,改变了传统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对护理学科而言,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因此,循证护理对护生临床实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循证护理的产生背景与概念

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gence-basedmedicine,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healthcare),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公共卫生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

循证护理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1991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albapiceuso教授提出,其观点迅速得到普遍关注与研究,循证护理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1]

二、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1、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特定化、结构化;例如:长期卧床病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2、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以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例如: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关于长期卧床病人产生压疮的原因,以及发生发展机制等各种权威文献及资料。

3、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审;例如:对找到的各种资料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判断其真实性与可利用价值。

4、将所获得的科研证据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即将科研证据转化为临床证据,并根据临床证据作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计划;例如:利用所搜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对该计划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

5、实施该护理计划,并通过自评、同行评议、评审等方式监测临床证据的实施效果。例如:根据已制定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操作。最后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

三、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逐步适应临床实习生活

在护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了大量的书本知识后,直接接触临床实践,有时候并不能马上适应,反而感到手足无措。而循证护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过渡。例如:在初次进行穿刺操作时,学生们可以提前记忆关于穿刺操作的理论过程及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操作前做到心中有数,在穿刺过程中,可以在脑中回忆相关知识,减少出错。这样循环往复,逐步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过渡,使学生们临床实习的效果更好。

2、帮助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面对的是真实的患者,每一个患者都有可能会得有某种疾病并伴有多种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就有可能并发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循证护理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已知并发症执行相应的护理操作,也可帮助学生在护理操作中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因此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素质。

3、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

循证护理以护理理论为依据,以护理实践为指导,改变了传统护理工作中仅仅以经验为主的护理方法,将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提升到更加科学的层次,极大地提升了护理质量。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将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运用在护士规划化培训、护理查房乃至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让护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充分理解循证护理的深刻涵义,提升临床实习的质量。

四、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中的意义

1、对临床实习护生的意义

循证护理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给护理学科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对护理学科而言在临床实习中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护生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灵活地结合运用,使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护理实践中对护理理论有更广泛的涉猎和更深的理解,这样学生们才会在临床实习中有所提高。

2、对带教老师的意义

循证护理是一种将权威的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相互结合的科学,将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教授于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们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也能鼓励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主动思考,主动求知。这样既能减轻带教老师的负担,又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3、对患者的意义

对患者来说,科学的护理方法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倍,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的同时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运用,对患者来说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

循证护理强调将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与科研结果和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确保护理人员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卫生资源。

循证护理自产生以来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逻辑都使护理学科一步步地向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方向迈进。将循证护理充分应用到护理的各个领域,改变传统的“经验式护理”模式,能使临床护理工作发挥其最大效能。将循证护理运用到临床实习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深刻领悟到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的医疗术语,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的综合护理素质得到提高,也能使护理教育的效果得到改善。

循证护理改变了传统的医护关系模式,使护理拥有丰富而独立的护理体系,让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全方面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在整体护理日以推进的情况下,循证护理凭借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必将在现代护理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慧贞.循证护理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

[2]章新琼,谢伦芳.循证护理实践的障碍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2.10.

[3]李天民,杨瑞贞,索海英,慈海彤,陈培培,崔玲娟.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23.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护理实习学生的满意率、实习学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病人满意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习学生407人、住院病人276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习学生473人、住院病人2880例为观察组。在学生结束实习前,由护理部对每位实习学生进行满意程度调查。住院病人满意率由护理部质量考核小组每月1次对每个临床科室随机抽查5例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实习学生不良事件依据护理部采用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呈报的实习学生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数。

1.2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自2012年1月开始,观察组采用法律框架下

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具体见图1。

1.3理论依据①法律规范、专业规范、道德规范;②我国现有临床教学理论和实践;③国外临床教学先进经验和方法。

1.4指导原则①法律规制原则:临床教学中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法律权利、义务应依法确定;临床教学中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均受法律保护;各主体的行为规范是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定临床教学中的制度、程序、方法和标准等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②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③专业技能与素质并举原则;④实践活动风险评估原则;⑤质量评价监督原则。

1.5临床教学管理程序采用以启动环节准备环节实践前的告知和指导环节执行计划环节(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环节)质量评价环节总结环节为主线的顺式环节管理程序。

1.6医学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表的设计及应用评价方法以法律权利义务为核心,根据各主体义务范围和要求确定临床教学质量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各评价项目分值应用分类权重法。根据被评价主体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表,其中临床教学综合质量评价表用于评价临床科室的教学质量,其评价项目包括基本条件(10分)、教学管理(20分)、教学质量(70分)。临床带教老师质量评价表用于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其评价项目包括实习管理(25分)、带教态度(15分)、教学能力(15分)、教学质量(25分)、教学效果(20分)。实习学生考核评价表用于评价实习学生实习成绩,其评价项目包括护理理论(10分)、技能操作(10分)、护理文书(10分)、组织纪律(10分)、服务态度(10分)、工作能力(20分)、仪表着装(10分)、工作态度(10分)、学习态度(10分)。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

2讨论

2.1顺式环节管理程序提高了医学临床教学管理效率目前,我国医学临床教学大多引入临床路径理论框架来制定科室特异的临床教学路径,对进入临床科室的实习学生有计划、按程序管理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是科室临床教学路径只是临床教学管理程序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医学临床教学不仅涉及临床科室的管理,还需要学校、病人、医院、带教老师、实习学生多主体参与的多环节的管理,为此有学者提出为临床教学工作引入外部评价机制,实际上临床实习是学校正常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实习单位是学校教学场所的延伸,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管理关系的性质并没有随着实践教学场所的转移而改变,所以,学校参与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研究采用以启动准备告知和指导计划执行质量评价总结为主线的顺式环节管理程序,其中启动环节由医院、学校、实习学生签订三方合同,启动医院临床教学管理,三方主体权利和义务明确,特别是对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对侵权责任的约定,有利于保护实习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准备环节要求医院为临床教学提供法定、一般性和约定临床教学条件;告知和指导环节要求在实习学生正式临床实践之前,由医院和临床科室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和指导,使学生明确临床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帮助学生转变角色,以主动配合临床教学;计划执行环节要求带教老师严格履行带教义务,使学生充分享受教育的权力,防止临床教学中对病人侵权的事件发生;质量评价环节要求在每一阶段实习结束前,采取立体式考核评价对临床科室、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总结环节对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持续改进。由于顺式环节管理方法严密,管理工作环环紧扣,无缝隙,为临床教学中各主体自觉履行义务创造了条件,经临床应用实习学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医学临床教学管理效率。

2.2以法律义务为核心的立体式考核评价模式使临床教学质量得到客观、科学评价我国医学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两部分。评价方法已从单纯带教老师评价学生转变为采用双向评价、双向考核的办法。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从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对学生主要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对带教老师主要从知识、技能、态度3方面综合评价。由于各评价工具大多是根据医院的临床教学特点而形成的,在内容和量表的评价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但又各有特点,尚缺少对量表的广泛性和权威性的分析。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临床医学教育管理的法规,赋予医院有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两个基本职能,必须完成医疗、教学、科研3项任务。本研究对传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改良,以法律权利义务为核心,根据国家对各主体义务范围和要求制订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表。其中临床教学综合质量评价表从基本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三方面对临床科室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教学质量方面主要对临床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学生和病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进行评价,使临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临床带教老师质量评价表注重对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将临床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教学医疗不良事件和病人投诉纳入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有效维护了临床教学中实习学生和病人的合法权益;实习学生考核评价表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还加强了对实习学生工作、学习、服务态度方面的考核评价,使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由于多主体参与,交叉互评,上下监督,多层面评价,使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更为客观、科学。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骨科住院患者多为创伤性疾病,因伤后患者活动受限、躯体疼痛、治疗愈合过程缓慢等多方面因素,可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多种负面的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较大,对医护工作配合度较低,且治疗后康复阶段自我护理能力与锻炼意识较差,常导致其临床疗效无法得到保障[1]。以往对骨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随意性较大,没有系统的向患者进行详细宣教,导致其临床效果受到个人的接受能力与健康意识的较大影响。本文作者对部分骨科住院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观察其对健康教育的影响效果,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79例患者中包括45例男性与34例女性,平均年龄(52.84±7.69)岁;对照组79例患者中包括43例男性与36例女性,平均年龄(53.49±8.13)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骨科经临床检查确诊后收治入院治疗病例,患者住院期间神志清醒、意识正常,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及正常的交流能力,且住院资料完整,无转院、死亡病例[2]。本次实验中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科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我院骨科住院患者的基本需求情况及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所需健康知识,在查阅相关骨科临床护理文献的基础上,制定骨科住院期间各疾病临床护理路径表,将患者从入院到康复出院期间所需进行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施教时间以及效果评估、患者反馈与施教者签名均列入其中。护理路径表内容包括患者入院须知、注意事项、所需检查项目及其意义、疾病相关知识、术前准备事项及心理护理、大小便训练、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康复性锻炼指导及其意义、出院医嘱、家庭护理技能、定期复查等。

患者入院当天由护理人员向其出示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对表格内容及意义进行详细讲解,患者理解后将表格贴于床头不影响医护工作处,方便护理人员与患者查看;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严格遵守表格内各项健康教育要求按照其相应的时间予以实施,实施后在相应项目出签名标注;按照表格要求时间对患者的教育情况进行评估,并与患者的反馈意见一同记录在表中;护士长每日对表格内容实施情况及评估、反馈情况进行监察,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处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表格内容进行调整,再次执行。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技能、锻炼行为认知、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各方面情况,并对两组数据之间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应用我院自制疾病及健康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1d请其自行完成填答,并收回统计,超过80分为达标[3]。

1.4数据处理对两组患者数据应用SpSS软件17.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自我护理技能、锻炼行为认知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科住院患者机体创伤多较为严重,所承受疼痛较强烈,容易出现易怒、敏感等心理特点及负面情绪,对护理需求及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度较高。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满足此类患者的临床需求及心理需求,稳定患者情绪,端正患者治疗态度,促进其积极配合、参与医护工作,保质保量的落实医嘱及康复性锻炼,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完成治疗[4]。

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乃至转归中所需要的健康知识,系统而详细的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在不同时期对患者以不同的形式向其讲解该时期所需的健康相关知识[5]。这种健康教育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及系统性,且能够贯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治疗期间,避免以往传统教育模式的随意性,有效减少了健康教育遗漏、知识不全面情况,使患者所接受的健康知识具有连续性、系统性;而护理人员根据护理路径表严格执行,减轻护理负担,也保障了护理措施的落实,并弥补了护理人员因个人业务素质差异所导致的教育效果不稳定;同时患者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所需要及应当接受的护理措施,减轻其担忧、焦虑心理,做好准备配合护理工作,也可以系统性学习相关护理技能,以加强自我护理,积极参与康复锻炼,改善自身行为。

本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各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自我护理技能、锻炼行为认知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对骨科住院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健康教育效果,增强护理技能,端正认知态度,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及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华,黄丽华,李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6):128-129.

[2]莫丽君,梁雪珍,李启中,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48-1650.

[3]贾玉娥,金红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0):959-960.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4

【关键词】pDCa护理模式;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临床依从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177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由于小儿神经系统特殊的解剖特点,免疫功能低下,又因肺炎支原体属于细胞内微生物,一旦受到感染,难以清除,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容易伴发其他肺部并发症,严重者则会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导致功能衰竭,甚至会引起患儿的死亡[2,3]。在加强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主要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之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年龄(4.55±2.92)岁;临床表现:发热23例,咳嗽咳痰16例,听诊肺部音11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年龄(4.96±2.85)岁;临床表现:发热22例,咳嗽咳痰18例,听诊肺部音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同时给予患儿症状体征的临床护理、基础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等,且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一定的护理。

1.2.2观察组本组患儿采用pDCa护理模式,即先制定好预期的护理目标,再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然后再对实施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应注意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便于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过程。任何一项护理措施都采取此种循环模式,进一步开展好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临床表现与体征消失时间、两种护理方法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

1.4.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达到正常水平,住院2周之内血白细胞及血沉均达到正常水平;显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达到正常水平,血白细胞及血沉均未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体温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好转: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明显好转,且体温呈逐步下降趋势,但是没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显著变化,病情有加剧的趋势等。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2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向家长发放护理满意度评价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与护理态度满意度进行评分,问卷分值共计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越佳。

1.4.3临床依从性评价标准临床依从性主要由患儿家属及分管医护人员共同进行评价,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等出现显著性的抗拒情绪与行为为临床依从性差;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等均存在一定的抗拒情绪,但经干预后能够顺利完成上述措施为临床依从性一般;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均未有显著抗拒现象,且上述各项措施均可顺利实施或者开展为临床依从性佳。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分析比较对照组治愈、显效、好转例数分别为14例、17例及5例,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36/50);观察组治愈、显效、好转例数分别为18例、27例及3例,本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1,p=0.032

2.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对比对照组患儿发热、咳嗽以及肺部音消失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

2.4两组患儿护理前后临床依从性对比两组护理前后依从性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5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住院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皮疹、胃肠道反应的例数分别为3例、2例及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分别为2例、2例及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9,p=0.289>0.05)。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咳嗽咳痰以及听诊肺部音等症状。小儿支气管肺炎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损伤,因此,应对患儿及时进行治疗。本病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前者主要作用于支原体核糖体亚单位,阻止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支原体生长,其血药半衰期长,血清浓度高,持续时间也长,可很好的控制发热症状。但对肝功能有损害,不宜长期应用。阿奇霉素属于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对肺炎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已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报道。

为了能够使患儿病情及早康复,除了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应给予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因为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病情,且还能够大大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临表现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等。国内外很多文献资料报道称,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康复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均有促进性作用。但也有护理文献报道提示,不同的护理模式,其效果差异也很大。所以,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之前,针对不同的个体,选择相对理想的护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运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护理主要是按照plan、Do、Check及action四个方面的步骤依次运行并逐步完善的,该护理模式针对个体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细节更加重视。此外,对于护理的效果也进行了重点性评估,而且这四个步骤为循环进行,这样能够使得上述四个步骤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所以,护理实施的过程是循环进行的,也是不断改善的,综合护理效果也是处在动态变化、持续改进的状态。本研究观察组主要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之中,并与常规护理模式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各种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前后临床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儿经过护理后依从性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逯霞,王光敏.雾化吸人布地奈德对小儿肺炎炎性状态的影响及护理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86-2387.

[2]张旭波.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98-199.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5

【关键词】临床护理;骨科护理;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我国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其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进行了有效规范和计划,进而帮助其提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1]。骨科所收治的患者多存在着活动受限、心理创伤性大等情况,因此极易发生各种不良情绪,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我院通过在骨科护理服务过程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极大的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3~75岁,平均年龄为(45.28±3.72)岁。将4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病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1.2.1入院时路径在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2]。然后由护士长带头,参考医院骨科护理常规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患者的评估结果,为其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路径,其中包括患者入院指导、基础护理、常规检查、饮食及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等内容[3]。1.2.2术前路径每日由责任护士在床前进行交接班,对患者的当日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护理路径落实到实处,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评价指标和项目。同时在患者手术治疗前1d,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所制定的计划,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服务。为了提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4],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1.2.3术后路径每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内容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帮助其正确摆放,并对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检测。日常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于其切口部位的渗血情况进行观察处理,对于发生术后疼痛的患者,可在医嘱下,适当给予其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以免患者由于术后疼痛而引起不良心态,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5]。1.2.4出院路径患者出院回家进行修养并不代表其护理工作已经结束,其仅表示第一个疗程的工作已经完成。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应及时向患者和其家属交代患者居家修养的起居的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要点,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治疗的重点和注意事项[6]。1.3统计处理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有效护理干预后,40例患者的焦虑状态评分(SaS)水平与抑郁状态评分(SDS)水平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其由路径发展小组(CpDt)内的各位成员,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接受相应的护理服务[7]。Cnp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给予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护理路径管理,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8-10],使患者感到被关怀,同时对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论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6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护理路径;住院时间;满意度

本文主要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0-81岁,平均(51.21±3.74)岁,将37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实验组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19例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流程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度、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均以均值±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健康知识认知度、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相关护理后,其健康知识认知度均有所提高,实验组健康知识认知度提高更明显,实验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 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满意度为83.33%,实验组满意度为94.74%,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其主要包括两个步骤:①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护理人员在查阅相关资料后,依据自身经验,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三点,第一,患者入院时后,需向其详细介绍医院情况,如医院医疗设备、病房环境、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1]。第二,患者入院3-6d,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体征变化,加强水封瓶的观察,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第三,患者出院前,需加强出院指导,叮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注意休息,保持作息及饮食的规律性,同时需进行适当的锻炼,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来院检查[2]。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若护理项目已经完成,则护理人员需在路径表中相应项目内打勾。若患者产生异常状况,则护理人员需在路径表中相关栏目内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及时给予对症治疗[3]。

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流程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其健康知识认知度比对照组高,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依据临床护理路径流程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莲,温梦玲,谢小冰.临床护理路径在气胸病人闭式引流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1):1450-1451.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7

【关键词】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股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46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置换术等,手术后均需要采用预防血栓的常规治疗,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采用药物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已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而采用机械性的预防治疗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操作方法较为繁琐,需严格掌握手术时机[2,3]。因此,需要结合各种预防方法来提高临床效果,本文现针对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股骨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经过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麻醉下完成手术,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临床护理路径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5.7±5.1)岁;临床护理路径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6.4±5.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整洁、肢体制动指导、预备各类检查、病情监测等方法。临床护理路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查阅病历及相关文献制定本院临床护理路径表,向患者详细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及作用,并取得患者的主动合作,嘱护理人员每日按照临床护理路径量表上的内容进行护理及健康宣教,并记录在护理栏目内[4,5]。①入院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规章制度及其所安排的责任护士,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并告知其术前检查注意事项等。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呼吸系统及肌肉部分的锻炼,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方法及麻醉方案,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其不良心理情绪。③术中护理:对患者个体情况给予严密观察,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伤口及疼痛护理、用药指导、肢体活动等。④术后护理:给予患者术后饮食指导,用药知识,同时可给予健康宣教。

1.3观察指标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d凝血功能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3d凝血功能对比临床护理路径组血浆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5.68、12.43,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对比临床护理路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与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4.50,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9,p<0.05)。见表2。

3讨论

深静脉血栓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骨折术后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深静脉内血流流通不畅凝结相关[6]。有研究报道指出,对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可采用药物与机械联合治疗降低其发生率,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但此类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为此,需在手术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至关重要[7]。本文针对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组仅给予一般护理、保持病房整洁等方法。临床护理路径组则通过对以往临床工作中关于此类病例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与总结,制定一套护理规则并严格按照其内容执行,从入院宣教、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血浆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与下肢肿胀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与王天红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股骨骨折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凝血功能较强,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余苑.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29-1230.

[2]陈东峰,白波,卢伟杰,等.骨水泥激活兔血小板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1(1):52-53.

[3]李荃利.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陕西医学杂志,2013,42(6):323-324.

[4]刘建,都定元,向小勇.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5):437-438.

[5]吴智钢,王臻,郭征,等.骨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的临床观察.临床军医杂志,2011,39(3):480-482.

[6]陈永香.循证护理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909-910.

[7]俞军英,谭颖微.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09-111.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8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6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01-01

对于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我们在用传统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护理时难以满足病人的病情需要和心理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项更好的护理方案对他么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临床护理路径在某种具体病情上的制定和应用,我们在实施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发,做好记录和评价,对病人也要做好基本的护理服务。对于临床上病情变化不能确定,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病情恶化的患者,我们还要做好紧急护理准备。总之,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我们在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时要结合实际病情,为病人的健康负责。

1什么是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英文名为clinicalpathwayofnursing,简称Cpn。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在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实际应用,它是由医院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和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是对某种具体疾病有最大护理效果的一种护理规范。在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时,要以病人为中心,以照顾好病人的健康和情绪为出发点,以早日使病人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为目标,严格实施各种规范制度,给病人最周到的护理服务。我们制动的这种临床护理路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运用图表的形式将对病人的有效照顾和护理经费等问题按时间有序的进行排列,从而实现综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总之,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可以多加应用。

2临床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对临床上前来就诊的患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本人及家属同意后选取一定样本量的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这两组人员在年龄、病情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方法:我们给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于实验组,我们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给患者制定并实施整体综合护理,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患者实行以时间为顺序的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的健康护理宣教。严格遵守已经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医院各科室人员,如医生、护士及其他相关医疗人员一起组成多元化的团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患者的需求等方面对他们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护理。此外,对每天的护理行程要制定好表格,对患者的具体状况实施好健康评价和指导,从而不断的调整缺陷和错误,将护理路径不断完善好。还要在护理管理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好工作的监督、评价与指导,对正在运行的临床护理路径做好实际效果的评价,并且还要做好统计学上的处理。

3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与应用

我们在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时首先得制定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然后在结合具体的护理措施才能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制定时,我们可以将患者的医生团队和护士团队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研究小组,然后结合患者病情和各自的工作,同时兼顾患者的心理情绪等因素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出合理、科学、实用的方案。在具体护理的过程中,参照患者病情的发展,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完善护理路径。

对临床上患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我们制定好合适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上我们还要做好具体的护理措施。这类患者我们在护理时不仅要加强饮食上的护理,心理上的护理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让他们多多休息,要经常陪他们说说话,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和心理情绪。在护理的过程中,对这类患者可能会发生的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的准备护理,因为这类患者病情可以发生的很迅速,且情况都较危险,因此在护理时要随时做好急救护理的准备。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回家休养,对这类患者我们在他们出院时要对病人及家属做好仔细的嘱咐,如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要让他们及时来医院治疗。

4结语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危险性较高的疾病,我们在给这类病人制定护理方案时要考虑的方面也是很多的。制定一项合理、科学、实用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有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一个良好的护理,可以将临床治疗提高数倍,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让他们能更快的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应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对病人和医院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美琦,曾晖,邹龙珍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1,10(6):34

[2]陈秀文,迟俊新,王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吉林医学.2009,10,30(20):2441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9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1(a)-0149-02

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临床上较新的护理模式之一,该模式一经产生就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该研究即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4月间在该院行阑尾炎切除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阑尾炎切除术的96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阑尾炎切除术的手术指征[2];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服从该研究安排。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而不能耐受麻醉或手术的患者;②急性阑尾炎发病时间>3d,已经形成局部炎性包块的患者;③以及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扩大迹象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阑尾炎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如下:①成立临床护理路径领导小组:该小组由科护士长、责任护士、科主任、主管医师组成。护士长、科主任主要负责临床与手术室、医技科室、后勤保障科室之间的协调工作,并对上述相关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培训。责任护士主要职责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理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②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该表由临床护理路径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协调制定,制定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制定目标是提高护理服务内涵、确保护理安全,根据阑尾炎患者入院前评估,结合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严格以时间为框架,为阑尾炎患者入院后的每天设定护理路径,当患者病情变异时再酌情修改。③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即由临床护理路径领导小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决定患者是否可以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当患者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后,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方法、意义,使患者及其家属尽量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工作的开展;责任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流程给予患者护理操作,如术前检查、诊疗、护理、观察病情、饮食以及活动指导、健康教育等,当病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预定路径发展时,责任护士执行相应操作并签名,当病情发生变异时,责任护士应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分析变异原因并给予适宜的处理措施,尽力使病情恢复到预定路径;护士长每天督导指导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工作的落实。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方法与传统方法一致。

1.3护理工作满意度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方法

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方法为发放调查表,该表分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3],由患者自行选择。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方法为发放考卷,该卷共10道题,答对9~10题为优秀,答对7~8题为良好,答对6题为及格,答对0~5题为不及格。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变量为有序变量单向有序R×C列联表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的比较(x±s)

2.2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n(%)]

2.3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n(%)]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趋于严格,医务人员不仅仅需要为患者提高全方位的医疗服务,还需要在患者及早康复、尽可能少地减少医疗支出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需求,在这个背景下,临床护理路径逐步得到应用、发展。随着对该护理模式认识的逐步加深,人们逐步意识到临床护理路径通过促使医务人员按照路径所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护理服务工作,这不但避免了个人因素所致的护理工作与疏忽,还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延续性,从而可以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4-5]。此外,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促使患者参与相关决策,使患者的主管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临床护理的定义篇10

关键词:细节护理小儿感染性腹泻应用效果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其高发于秋冬季节,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患儿一旦发生感染性腹泻就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发热等不良后果,会给患儿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地危害。因此,儿童一旦发生感染性腹泻,需及时将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是抗感染、补液等方式。同时临床研究也表明,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过程中,辅以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了细节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儿,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无法耐受临床治疗的患儿。在此基础上,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包含50例患儿。观察组50例患儿,男28例,女22例,患儿年龄8-32个月,平均年龄为(18.5+2.4)个月。对照组50例患儿,男29例,女21例,患儿年龄9-35个月,平均年龄为(18.1+2.5)个月。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及感染性腹泻病情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儿之间可比性良好。

2.临床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细节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细节护理措施:第一,补液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情况选择合理的补液方式进行补液,对于轻中度脱水且可以以口服的患儿采取口服补液盐的方式进行体液补充。在进行口服补液时,应使用温开水或冷开水对口服补液盐进行溶解。并且为了增加疗效,护理人员要叮嘱患儿口服补液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对于重度脱水且不具备口服能力的患儿,采取静脉补液方式进行体液补充。为了确保液体能够尽快得到补充,首先要为患儿建立起静脉通路。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补液的过程中,要遵循见尿补钾、先盐后糖以及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为了避免直接的静脉推注,要保持静脉滴注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补液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的输液量并进行记录,对补液后排尿的时间进行了解以及对补液疗效进行评估。第二,用药护理。小儿由于年龄幼小,在服用时会存在抵触心理,从而对病情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温和的状态,对患儿进行安慰和鼓励,促使其配合服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将药片碾碎后,用温水融化,对其进行喂药。第三,消毒隔离。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前后,要勤洗手,洗完手后要使用消毒液浸泡3min平,并且每隔3-5小时更换1次消毒液。护理人员要每天使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并且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第四,饮食护理。叮嘱患儿家长给予患儿正确饮食,忌食油炸、油腻、生冷食物,禁止喝饮料。第五,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长宣传感染性腹泻的相关疾病知识,促使患儿家长纠正患儿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3.统计学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研究记录得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50

48

1

1

98.0%

2(4.0)

对照组

50

30

11

9

82.0%

6(12.0)

X?

37.782

16.732

16.731

16.567

4.683

p

<0.05

<0.05

<0.05

<0.05

<0.05

2.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其肛周皮肤受损发生率显著较低、住院时间显著较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较短,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数据见表2所示。

表2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组别

n

肛周皮肤受损

症状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50

5(10.0)

4.10+1.12

5.23+1.85

对照组

50

13(26.0)

5.72+1.26

7.34+2.03

X?/t

11.672

17.562

13.562

p

<0.05

<0.05

<0.05

3.两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84.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数据见表3所示。

表3两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0

35

13

2

96.0%

对照组

50

27

15

8

84.0%

X?

10.535

p

<0.05

三、讨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染性儿科疾病,患儿一旦发生感染性腹泻后,要及时就医,给予积极的临床治疗干预,及时补充水分,防止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在患儿临床治疗期间,给予患儿细节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肛周皮肤受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显著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快速康复,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小儿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英,张秀,谭文辉.感染性腹泻患儿静脉补液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1):1980-1981

[2]张秀,唐永红,姜天俊等.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21):85-86

[3]冯娟.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观察和护理[J].右江医学,2012,40(2):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