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物业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9:48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1

关键词:图书馆;物业管理;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5-pppp-0c

thepracitceofthepropertymanagementinHigherVocationalinstituteLibraries―theCaseofYanchengmedicalCollegeLibrary

SonGJing

(YanchengmedicalCollege,Yancheng224005,China)

abstract:takingthenewlibraryofYanchengmedicalCollegeLibraryasanexample,thearticleelaboratesontheorganization,content,structure,managementandoperationofthepropertymanagementinhighervocationalinstitutelibraries.thearticlealsoexploresandmakesatentativeendeavortopredictthedevelopmenttrendofthepropertymanagementinhighervocationalinstitutelibraries.

Keywords:library;propertymanagement;highervocationalinstitute

随着高校不断的合并,图书馆的建设进入一个兴起的时期,全国多所高校将建设成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现代化图书馆。不但在设备等一些硬件条件得到改善,而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自2006年着我院新校区的落成,图书馆也新增加了,扩大了书库,增加了阅览室,计算机、网络工程等现代化配套设备也涌进了图书馆,图书馆的正式管理人员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为了确保新老校区图书馆正常开放,我们借鉴了其他院校图书馆的用人方法,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如:清洁保卫、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保养、保修等外包给专业物业公司。这样让更多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关键岗位,确保核心业务发展,形成特色服务,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

1图书馆物业管理的组织结构

我院图书馆物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图书馆方面负责物业管理的馆长、负责物业管理的部门、物业管理公司驻图书馆经理,其下设立安防监管、环境卫生、工程维修等业务班组。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实行逐级管理,逐级负责。我院图书馆物业管理组织结构。

图书馆物业管理范围广泛,除了主要业务以外,还包括图书管理、期刊管理、电子阅览室管理、卫生实施、安全管理等一些保障性的服务。

图书管理包括及时完成新到图书的验收、登录、分类、编号上架等工作,严格进行图书的交接与清点,做到图书当天归架并及时整架。掌握流通借阅系统的功能,严格按系统操作规程操作。热情为读者服务,及时回复解决读者提出的问题,经求读者的意见,并宣传馆藏、介绍新书、指导读者阅读,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2]。全面了解书库藏书的学科体系,熟悉图书排架序列,指导读者查书等。这就要求这类物业管理人员具备计算机操作知识,懂得图书分类法,熟悉图书馆业务流程,了解图书馆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有关物业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期刊管理包括做好期刊的验收、登记、上架工作,及时追查缺到期刊。科学地进行期刊排架,做到期刊位置准确有序、不乱架。并了解掌握读者利用期刊情况。以便于向采编人员提出期刊的订阅建议。每月做好读者阅览情况和读者人数的统计工作。对破损杂志及时修补、对积余过期报刊及时汇报、严禁私自处理。这就要求这类物业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工作认真负责,爱馆如家,办事热心、细心、耐心。

电子阅览室管理包括熟悉国家针对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工作中应积极巡视,严禁学生在网络里从事反动、、危害国家安全和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违法行为,严禁学生在网络里传播和阅览不健康的信息。学生上网时要监督管理。这就要求这类物业管理人员思想上忠诚党的图书馆事业,热爱物业工作,有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读者和员工服务的热情和决心。其次,作风上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

清洁卫生管理,是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提供良好的工作及学习环境的有力保证,物业管理要保证所有的公共场所干净清洁、舒适怡人。

消防保卫管理,由于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纸介质等易燃物品,所以消防保卫尤其要做好,通过物业管理建立完善的消防制度,以确保图书馆的消防安全万无一失[3]。同时应建立治安保卫制度,防止图书馆财产的丢失,保护读者财物、馆藏信息资源及设备的安全。

3图书馆物业管理模式及机制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解放校区图书馆自2008年开始启用,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包括地下控制中心总共9层。图书馆共设3个流通书库,1个期刊阅览室,1个报刊阅览室,2个电子阅览室,500余阅览座位,日均接待读者500多人次。自06年起,学校与本馆通过招标引进图书馆的物业管理公司,图书馆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合同,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物业管理范围,安保保洁要求,物业人员数量等。

图书馆设施设备齐全、员工素质高、文化氛围浓厚。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还包括物业管理、设备保养、安全保障等都要达到高标准高要求,校物业管理部门充分把握图书馆物业的多种需求,结合多年来物业管理的经验,确立了如下的管理模式:

人情化管理,图书馆物业管理要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追求物业管理与校园文化精神的完美统一。

专业化管理,配备保洁人员专门负责图书馆内外卫生管理。水电、消防、安全、监控管理配备人员24小时值班,全天候巡查。

制度化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物业管理法规以及学校的规定进行物业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各个工作岗位有章可依,依章办事。

责任化管理,制定各岗位工作职责,责任到人。

图书馆物业管理,由经营服务型专业人员规范管理,按市场管理机制运行,将管理目标、经营目标量化后实行专业化正规化管理并落实到人,使物业管理全体员工责、权、利明确,形成一切以共同管理化的思想的现代化管理服务团队。建立一人多能、一岗多责、竞争上岗、以岗定薪、以绩取酬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行每日质量检查的质量监控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向业主、读者征求意见,以召开协调会等方式沟通反馈监管运行机制。建立图书馆物业管理服务热线,并由专人负责客户服务工作,形成优质服务工作机制[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高等职业学院的领导者、管理者、广大的师生员工包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群策群力,上下齐心、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就一定能把高职学院图书馆的物业激活、管好,让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总之,图书馆是各所高校的文化底蕴的标志,为了给学生们再求学的道路上有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就需要建设一座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现代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胡玉香.图书馆物业管理工作“三要素”浅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03).

[2]王翔.试析高等职业学院图书馆的物业管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100).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2

(1)把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从繁杂琐碎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文献资料的专业研究、整理中去。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图书馆馆长或综合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业务和行政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于图书馆的物业管理与维护工作。馆内的卫生保洁等工作也需要馆员完成,放下重要的文献服务等工作去做非业务领域的简单劳动,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1]。(2)实现物业管理社会化解决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物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困难,可以利用物业管理公司具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行高效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现代化图书馆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标准和新的服务方式,有了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图书馆的先进设备得到有效的综合性利用,利于延长图书馆财产的使用寿命,从而为学校节省维修和建设费用[2]。(3)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传统模式下图书馆的行政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为长期做到全面管理维护好繁杂的图书馆物业,并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率,满足高校学生和教职工等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需要采取市场化调节、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来实现。这是高校图书馆功能发生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2关于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几种机制

图书馆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协作才能保障物业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3]。

2.1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监督机制

高校应全面考虑服务信誉和服务质量等条件,严格要求专业资质,选取实力强、信誉好、收费合理的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以双方签订的《物业委托管理合同》为依据,定期或随时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补充。此外,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应制订出一套具体有效的考核标准,对物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读者和馆员的满意程度,按期进行考核,建立档案记录。依照考核结果,在举行的定期例会上,参考群众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按合同期限内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决定该公司能否续签[4]。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检查评估标准及赔偿问题等进行实施[5]。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图书馆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雇佣的消防监控、设施维修等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有无上岗证;图书馆内勤杂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和保险等情况,都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对物业公司的实际在岗员工数量、时间等与物业管理合同是否相符,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明确违约责任和经济处罚办法。

2.2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管理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物业管理法规、学校的规定,以及物业公司的企业标准进行物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包括安全防火制度、消防监控及门卫值班制度、卫生清洁标准等。让各个工作岗位,各项程序有章可依、按章办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还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奖励与惩罚的措施,保证物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实施物业社会化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参与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对现代化图书馆内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大型机电设备等各种关键岗位技术操作要领和运行情况要全面掌握,并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持有上岗资格证书。这样在与物业公司谈判签订合同和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就能掌握主动权。高校图书馆的物业管理社会化后,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引入资质优良、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为图书馆服务,也可以使现有物业公司产生危机意识。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的期限最宜为两年一次,这样能兼顾到双方的利益。

2.3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协调机制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3

供应链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1.图书馆供应链系统。图书馆拥有着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或是从出版社订购来的实物性图书,或是电子图书,从图书馆管理流程来看,它可以被看成是分销型企业。但是它们也存在不同之处,“逆向”回来的资源都是可再利用资源,也就是说,读者借阅之后的图书其价值不会减弱,仍然具有不变的使用价值,那么图书馆供应链系统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逆向物流”;从实物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的产品环节比其他产品环节要简单得多,它们似乎只有读者和出版商两个环节;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却不是非常清楚,较为模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政府、文化、读者水平等,因此,图书馆的立足点就是将读者的需求凸显出来。在图书馆的供应链中,所谓供应商就是指出版商,传统的出版商在发行图书之前,首先对读者的需求进行预测,这样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但是这样的话有些图书还是达不到预期的销售量,那么就会给出版商和作者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建议将图书馆管理改为“拉动式”管理。及时获取读者的需求信息,统计需求量,再分别采购图书,提供给读者最满意的图书,使得图书馆资源不再闲置或者缺乏,从而使图书馆成为读者所需求图书的主要来源地。

2.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首先,图书馆建立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也就是建立一体化的组织结构,而“读者的需求”就是这个核心企业的立足点。图书馆管理员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来编制图书采购计划,新书的采购工作主要由采购员来负责。采购员将新书采购之后,进行图书入库,然后由采编室负责编目以及标签粘贴,图书目录生成。将新采购的图书上架,为读者的需求提供帮助。新购图书采编完成之后,将电子图书和数据库交给电子阅览室,供读者使用。这样使图书馆中的各个部门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内部组织。其次,在供应链中,读者处在下游。注册读者借书时,管理员将相关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从而使系统中所登记的图书数量信息得以更新。这样的采购才能真正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才能促进图书馆发展。再次,在供应链管理中,出版商处在上游。根据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出版商要能够及时地为图书馆提供所需的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并且出版商还可以将图书馆没有主动提出需要的新的图书及时地推荐给图书馆。在供应链中,图书馆的供应链上游就是选择满意的出版商,确保图书的供应能够满足需求。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上游是为了图书馆而服务的,而图书馆是为了下游而服务的,供应链管理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从生产图书到使用图书的服务过程。

现阶段供应链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较为缺乏。由于图书馆还没有充分利用起其外部资源,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以利用其内部资源为主,从而导致图书馆与其他合作伙伴还没有形成战略伙伴等具有战略联盟的关系,在事业机制下,图书馆站在了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高位置,认为出版社和读者都是要以自己为核心,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以服务为宗旨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建立或规范跨地区、跨国界的供应链系统。

2.很多图书馆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进行管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虽然已经与出版社或者其他图书馆有合作关系,但是其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仍然以计划经济模式进行,在彼此合作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协商决策和合作对策,从而致使市场竞争的科学意识较为缺乏。另外,图书馆并没有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利益机制充分发挥出来作为促进它们之间合作的一个媒介,进而使它们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了影响。

3.图书馆与供应链节点合作关系中缺乏长期行为。就目前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来看,图书馆与供应链节点合作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就是短期行为,短期行为是它们工作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而严重缺乏长期行为的实施。图书馆与它们之间的协商过程不够客观,相反一般都是由主观因素来决定,也就是说很强的非经济因素和个人偏好行为决定了图书馆与它们的协商过程。

4.很多供应链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较落后。就目前情况来看,基于网络的互访问供应链模式是未来物流资源发展的方向,当前大多数的物流企业都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这一有力武器,基本上每一个供应链节点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与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这些信息管理工具伴随着物流管理技术的提升而完善,比如目前有些供应节点已经拥有了完善的数据管理、挖掘分析系统,利用这些数据为自己的商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加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具体措施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4

【关键词】博物馆图书情报信息化工作管理

博物馆通过陈列的文物、图片的展示等方式对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传播,人们可以通过对博物馆的观赏来补习国民文化、寄托信仰或者是抚慰自身的情感。博物馆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人们可以在浓厚的文化气氛中尽情地放松,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在如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如何更好的管理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出博物馆传承文化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对博物馆图书资料以及档案的管理也是博物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将高科技与图书资源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博物馆内图书情报进行信息化的工作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文博视野日渐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博物馆图书资料以及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图书情报管理面对的困境

(一)人们对图书情报管理持有的价值观较为滞后。

虽然到来的知识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价值性,但是从整体来看,人们并没有更为深入细致地对图书情报管理进行认识,并且对其所起到的传递功能不够重视。所以,一方面对于图书情报的管理经常是投资的较少、配置不多,这样就会使图书情报资源管理缺少一定的资源力量;而另一方面,在对图书情报进行管理时忽视了将其进行个性化和信息化管理的价值理念。而作为博物馆中级的馆员不仅没能将博物馆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没能使管理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限制了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功能的发挥。

(二)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呈现多样化。

图书情报系统是面向公众的一个服务平台,所以它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群,也正因为如此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建立一个能够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图书情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目前重点考虑的事情。就目前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局部性,没能将其优势尽情地发挥出来的同时也没有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机制。除此之外,单一的信息检索用户界面不能体现用户者的个性化。

(三)缺少统一化、标准化的图书情报服务机构。在对图书情报进行管理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服务标准,地区与地区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衔接。对图书情报文献资源也不能进行有效地整合,降低了对文献进行检阅的效率以及在对图书情报服务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时,政府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规划政策。除此之外,针对图书情报资源的建设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二、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的功能和特点

(一)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功能

通常来说,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决定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具备的功能,其功能能够帮助博物馆完成各种的任务和活动。其功能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点: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编藏、提供相关的服务、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以及对研究推广资讯进行服务。同时还作为资讯中心,要对博物馆的资源定期进行整合,通过图书资料工作,除了可以对博物馆的内资源进行推广和利用以外,在推广教育、传递资讯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

首先,博物馆和普通的图书馆一样都可以对读者提供一定的间接服务。读者可以运用博物馆提供的相关功能对博物馆中的资料文献进行借阅,以此对学术信息进行更详细的学习与研究。但服务的对象是较为单一的,只服务于特定的群体。但是和普通的公共图书馆还有一定不同的就是博物馆可以对读者提供直接的服务,而博物馆内陈列的藏品就是其服务的对象也是博物馆图书资料之所以存在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也就意在说明了博物馆图书资料具有封闭性、专业性等特点。

其次,随着网络上电子文献的逐渐增多,博物馆中文献信息资源将由多个部分组成。除了传统的印刷型,还有机读型、网络型的,这就说明博物馆图书文献具有多样性。其中对文献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的应属机读型的文献信息,因此,它一定会成为博物馆收藏文献信息资料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服务功能具有多样性。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除了有助于学术的研究以外还对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活跃其他业务工作等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内容

可以将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采购、保管和借阅。

(一)图书资料的采购

博物馆藏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馆藏中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对文献进行征集和搜集,以保证其文献能够与时俱进,得到不断地充实。其次,要及时的掌握相关书籍的信息,做好预订的工作。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情报,特别要注意和自身工作的博物馆相关的信息都要进行搜集,然后进行汇总整理为相关的专业人员提供便利的参考和服务。最后,要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获取想要的资料。对于珍贵的、稀缺的资料或书刊是博物馆必不可少的,可以对此采取复印、摘抄或照相等方法来获得。从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博物馆中有多出的复本,可以将其和其他需要其资料的单位进行调剂或交换。

(二)图书资料的保管

只要是收集来的图书资料,对于博物馆来说都是具有长久的收藏价值的,可以供人们长久使用。也正是因为这样保管好图书资料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保护条例以外,还应该做好以下这些:对采购来的图书资料首先要及时地进行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对于稀少珍贵的图书资料不仅不出借而且要做特定的安排与保管,并且定期进行清点;对图书资料要进行全面的保护。一方面要保护图书资料不受火、尘、潮、虫等的破坏,另一方面图书资料有所损坏时要及时对其进行修补、装订。

(三)图书资料的借阅

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业务,服务于读者。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和场地,对读者们热情主动地提供服务。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1)从各个部门的需求出发,通过对提供的资料以及目录的了解,以此作为参考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2)设立资料室和阅览室。一个是为读者提供资料,一个是为读者提供适宜学习的环境。(3)主动地将不同的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给读者,保证借阅的程序简单、方便又正规。(4)与其他相关的单位加强联系,做到信息勤交流、情报勤沟通。

四、科学管理博物馆图书资料

博物馆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管理博物馆图书资料是一个急切地问题。在对其资料进行管理时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重:

(一)更新旧有观念,规范已有制度

一方面,在观念上要进行更新。要正确、深刻地认识到对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要转变旧有的观念,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理念,把工作做好、做实。另一方面,要针对图书资料建立健全相关的规范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于读者阅览、借阅,而且可以使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减轻馆员的工作量。

(二)完善体系,加强服务

对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目录体系加以完善,可以发挥出馆藏文献资源的最大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在原有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检索图书的途径,不断加强和完善对读者的服务。

(三)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开架阅览

对博物馆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览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也是提高其图书资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对博物馆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览。这样可以使长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好书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拓宽读者的视野,为读者阅览提供便利。

(四)加快网络服务,促进管理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化转型。如今计算机检索已经代替了手工检索,博物馆图书馆室已经逐渐采用现代化的检索服务方式。为了方便读者更快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避免出现对目录漏查的情况,我们应加快网络服务以此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如今,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观念,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知识水平,与博物馆事业一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欧群.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构建的思考[J].图书馆.2010(01)

[2]邓伟珍.信息网络技术下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3]倪宝华.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03)

[4]叶继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未来五年重点研究领域与选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1)

[5]梁宇红.博物馆内图书情报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12)

[6]侯俊生.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模式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2(01)

[7]《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第1―12期篇名索引[J].图书情报工作.2008(12)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5

关键词:物流管理;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作为高校一种重要的信息保障和服务平台,面对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需求与行为模式的变化,需要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大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与信息服务能力,以便充分地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物流管理的使命就是根据用户的要求,高效地向其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使正确的产品和服务在正确的时间以良好的状态到达正确的地点,同时为组织做出最大贡献。这一点和图书馆的使命基本一致。[1]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物流管理的作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以达到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

1、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2、高校图书馆物流

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活动就是一个物流活动。图书采购、包装、运输、储存、搬运、配送,图书从采访编目到流通部门,再到读者,读者再还回到上架,图书的修复再加工,期刊的加工上架,电子资源的购进到用户使用,信息的输入输出等等,所有的活动都和物流密切相关。其实在本质上来说,高校图书馆就相当于一个融采购、流通加工、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信息物流配送中心。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的总分馆模式,就相当于一个信息物流配送中心网络,新馆与老馆就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一卡通”、“总分馆”、“通借通还”等都可以充分利用物流管理的理念来规划实施。物流活动对图书馆能否有效实现和优化对用户的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对高校图书馆物流进行系统的规划,可以保障其物流畅通无阻的进行,可以降低成本,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

3、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图书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少的工作成本和最高的工作效率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现在社会都提倡资源共享,而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书籍流通、有大量的信息与外界交流,这些都是物流管理发挥才能的基础。相对其他行业和部门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虽然在数量上比较庞大,但是其供应链较短,而且部门设置完善和流通有序,这些都为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总之,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运用是完全可行的。

4、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4.1采访部门的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文献资源采购方式。通过网络,高校图书馆可以了解全球的出版信息,从而扩大了图书选购的范围和品种。图书采购人员可以通过主题检索或者分类检索,可以查询到所要购买图书的全部信息,便于采购人员做出比较,从而选购出满意并适用的图书。网络化采购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采购人员不必亲自跑书店和书展了解图书出版信息、查看订单、划订单、人工计算账目、跑书店送订单等。所有这些繁琐的工作程序,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网络书店的一切数据和信息都在网上传递和流动,原来所有的费时的工作都可以在一瞬间完成,从而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效率。[3]图书传统的发货方式大多是通过邮寄,而采用物流技术可将客户所订购的文献尽快传递到客户手中,并且在过程中可以实施订单跟踪、查询到货是否有误等。对于电子文献,则可以从电子仓库中将文献直接传递到客户端,既节约了交货时间,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4.2流通部门的物流管理

高校图书馆最繁忙的部门应该就是流通部门。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是多则几万的学生,而学生在下课的间隙去图书馆借还书就容易形成扎堆现象。这时候如何快速做好图书的借还以及快速上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流通部门可以调拨人员在高峰期整书上架,使读者归还的图书能够及时的供下一批读者借阅。图书馆可以采用分借总还的方式,各库的图书在各库借阅,还书在专门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归还的图书能够及时整理上架,缩短图书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物流时间,为读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

4.3信息咨询部门的物流管理

由于高校学术研究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参考咨询过程中,用户提出的检索任务和信息需求在综合性、复杂性、有序性等方面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相关信息、信息线索、文献书目数据或信息参考数据的获取,而更注重获取有深度的信息内容和文献全文。与传统的文献相比,采用物流技术的原文传递,覆盖的地域更广,传递速度更快,过程控制性更强。[4]运用物流管理,借助网络还可以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非中介性的文献传递。

4.4多校区和馆际互借的物流管理

读者的文献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高校图书馆有时候不能凭借一己之力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馆际互借就相应应运而生。传统的馆际互借,需要读者亲自到馆去借还,有颇多不变。如果遇到相隔很远的地方或者需要的数量较大,传统馆际互借更是无法在质量上和时间上满足读者的需要。近几年来,高校合并,新校区的建设等等,往往几个校区间采取分馆制,由于没有采取物流管理,无法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不但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更无从实现高校合并后图书资源共享带来的效益。因此,采用物流管理,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扩大馆藏,还可以扩大读者群,缩短各个图书馆之间及与用户的时空距离。这样,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实现服务本单位,还可以服务其他高校甚至其他行业及地区,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提升服务。

总之,作为高校的核心组成部分,图书馆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同样可以借鉴企业的一些管理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服务。系统的现代物流管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图书馆各个部门高效地运转起来,对挖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与潜力、更充分地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异兴.图书馆物流系统规划[J].图书馆建设,2008(9):79-81.

[2]王秀举,李静宜.物流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9(3):111-112.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6

图书是人类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人类通过阅读来汲取书中所蕴含的知识和思想。图书馆在图书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个沟通服务的渠道,读者通过图书馆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而图书中的知识也通过读者得到了传播。图书馆担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使馆藏的图书资源更广泛地流通。

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上图”)作为一个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其参考外借图书资源数量、种类都非常丰富,通过馆内的索书系统,上图参考外借的有效持证读者可以方便地从中借阅所需的书籍。为了让上图这个资源宝库发挥更大的作用,上图通过服务模式创新,优化馆藏资源配置,以馆际互借服务为载体,做到激活馆藏,打通了分馆与分馆、分馆与总馆间的界限,使读者能够轻松获取自己所需的图书。

馆际互借服务

上海图书馆施行馆际互借已有近20年,原先的馆际互借服务主要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处理。上图1998年加入国际oCLC馆际互借服务(oCLCinterlibraryLoanservice,原称pRiSmiLL)系统,随着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协作网的发展和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建立,上图牵头组织的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致力于为馆内外广大用户、读者从境内外图书情报机构获取急需文献,与此同时,上海图书馆全面接受国内外图书馆向本馆发出的文献提供请求。

上图目前已上线的上海图书馆网上委托借书系统、上海图书馆原书馆际互借服务系统都是采用了馆际互借的服务模式,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馆际互借服务。

上海图书馆网上委托借书系统所服务的用户为上图参考外借的有效持证读者。在原先的服务模式下,读者借阅和归还上图参考外借图书,都需要到上图总馆。

在城市人口郊区化的趋势下,读者和上图总馆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上海图书馆自2000年11月正式启动以“一卡通”服务体系为重要内容的中心图书馆建设,目前中心图书馆已经形成以上图总馆为核心、包含23家区(县)级分馆、260多家街(镇)服务点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网上委托借书系统依托上海中心图书馆的服务网络,读者可以选择离自己借还书最近的图书馆作为委托馆,上图总馆完成索书后,由中心馆物流将书籍送到委托馆。通过网上委托借书系统读者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借书委托,并能实时跟踪委托状态,就近借还书。系统缩短了读者和上图之间的距离,方便了读者对参考外借图书资源的使用。

上海图书馆原书馆际互借系统跨出上海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领域,面向全国各公共、高校图书馆提供馆际互借服务。馆际互借系统目前采用直接面向委托馆馆员提供服务的模式。委托馆的读者需要通过委托馆的馆员向上图总馆提交图书借阅的请求。上图总馆完成索书后,由快递公司将书籍送到委托馆。

馆际互借系统在读者的服务范围上进行了扩展,使上图参考外借图书资源,特别上图一些特色馆藏(如西文图书等)可以为更多有需要的读者提供服务。

馆际互借系统架构

上海图书馆网上委托借书和上海图书馆原书馆际互借系统从业务角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系统架构和功能的角度来看,还是具有很大的共性的(见图1)。

图1上图馆际互借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的三个层面。馆际互借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服务层、业务层和支撑层三个层面。馆际互借服务中参与的业务角色包括:读者、上图总馆、委托馆和物流等四类角色。服务层提供用户对参考外借资源目录的检索,以及馆际互借服务请求的提交。业务层完成对馆际互借服务请求的处理,完成总馆、物流、委托馆三者的相关业务处理。支撑层对系统中的用户、流通政策、业务统计、消息提醒等基础业务对象和处理逻辑进行管理,为业务层和服务层的应用提供支撑。

服务层整合上图书目目录资源系统(ipaC),读者/委托馆馆员通过目录查询参考外借馆藏资源。读者/委托馆馆员对于需要的资源可以一键式的提交委托,并在线跟踪委托的处理状态。

馆际互借系统的业务层处理流程大致如图2所示:

图2馆际互借业务流程

首先,总馆在接收到读者/委托馆馆员提交的服务请求后,由系统形成索书清单进行索书处理,索书完成后,总馆将索书成功的书籍条码扫入系统中,完成借书处理。然后,总馆每天按照委托馆生成、签发借书物流单,并提交物流,委托馆在收到物流送交的书籍后,进行收书清点,并签收借书物流单。读者到委托馆取书时,委托馆扫描借出书籍条码,完成委托馆借书处理。读者到委托馆还书时,委托馆扫描还入书籍条码,完成委托馆还书处理,对于逾期、遗失等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委托馆定期生成、签发还书物流单,并提交物流,总馆在收到委托馆的还书物流单后,进行收书清点,并签收还书物流单。最后总馆将归还的书籍条码扫入系统,完成总馆还书处理操作。

支撑层对系统中的用户、流通政策、业务统计、消息提醒等基础业务对象和处理逻辑进行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可以分为两类,即读者和馆员。读者的管理在不同系统中会存在差异,在上海图书馆网上委托借书系统中,读者信息需要和上图LDap系统进行对接,而在上海图书馆原书馆际互借系统中,读者由各委托馆进行审核管理。用户管理中可以结合诚信度策略,对不遵守馆际互借服务约定的读者进行账户锁定。流通政策相当于馆际互借服务系统业务的服务策略控制信息,对图书流通的周期、借阅图书的数量、馆际互借的计费策略等进行管理。流通政策管理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增强系统对不同时期和业务环境的适应性。查询统计为馆际互借服务业务中各环节业务状况的管理、分析提供了数字化分析工具。消息提醒则通过和上图现有的短信、邮件服务系统的结合,提醒读者及时到馆借书和按时还书。

外部系统整合。上图馆际互借系统是建立在上图已有的业务基础之上的,所以馆际互借系统和上图已有的业务系统接口也比较多。主要整合系统由七个部分组成(见图3)。

图3馆际互借系统和外部系统整合

首先,上图用户LDap目录服务起到了读者认证的功能。上图总馆的有效持证读者约有30多万,其中开通参考外借功能的读者约有2万多,这些读者信息都记录在LDap中。LDap中保存了读者的姓名、卡号、证件号码、借阅证状态等等信息。馆际互借系统中和LDap需要进行交互的业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读者信息管理,它通过LDap对读者姓名和证件号码的唯一性判断,建立馆际互借读者和LDap上帐号信息的关联。其次是读者借阅证的有效性验证,它可以通过LDap中的信息判断借阅卡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开通了参考外借功能。最后是读者服务登录,它通过LDap验证登录读者的读者卡号和证件证号的正确性。馆际互借业务系统对LDap中的信息应该是只需要进行读取的操作。接口的方式通过提供LDapSchema说明,由系统通过JnDi的方式进行访问。

另外,索书系统和上图大库相衔接,完成对上图总馆的参考外借和参考阅览读者的索书请求。馆际互借系统的读者索书请求在确认后,需要进入到索书系统。

在这个整合系统中,Horizon系统是上图业务的核心系统,图书的编目和流通管理都在这个系统完成。馆际互借系统中和Horizon系统需要进行交互的业务功能主要包括借书处理和还书处理两方面。借书处理即馆际互借业务中在上图总馆将图书交给物流公司传递到取书馆之前,需要对借出的书籍在Horizon系统中进行的借出登记处理。还书处理是馆际互借业务中在物流公司将还书馆的书籍还回上图总馆之后,需要对归还的书籍在Horizon系统中进行的归还登记处理。

ipaC系统是互联网公共目录查询系统(internetpublicaccessCatalog)的简称。读者通过ipaC系统就可以完成对上图书目的检索,获取需要书籍的索书号以及馆藏状态等信息。馆际互借系统中和ipaC系统需要进行交互的业务功能主要是委托书目查询。馆际互借的委托需要提供借阅书籍的书名、索书号等信息,这些信息就来源于ipaC系统的查询结果。

同时,上图总馆自建的支付网关,通过衔接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支持多家银行卡的网上支付。馆际互借系统中和网上互借系统需要进行交互的业务功能主要是自助委托支付馆际互借费用。读者通过网络自助提交借阅委托后,可以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馆际互借费用。馆际互借系统按照支付网关的接口标准,完成馆际互借费用的支付。

上图总馆还自建了短信网关。馆际互借系统中和短信网关需要进行交互的业务功能主要是取书短信提醒。在用户委托的书籍到达读者取书馆后,取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将取书通知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用户。馆际互借系统按照短信网关的接口标准,完成用户取书短信提醒的功能。

最后,馆际互借系统中和邮件系统需要进行交互的业务功能主要包括读者邮件验证和取书邮件提醒。读者邮件验证,即在首次输入或修改读者邮件地址的时候,需要进行通过邮件系统发送验证邮件到用户信箱。取书邮件提醒,即在用户委托的书籍到达读者取书馆后,取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将取书通知以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用户。馆际互借系统只按照Smtp邮件发送协议和邮件系统衔接,完成读者邮件验证、取书邮件提醒的功能。

通过上海图书馆网上委托借书,读者可以登录上图网上委托借书的网站,通过检索书目、网上委托后,二到三天内上图就会通过邮政快递,把书籍送到各区(县)的分馆,读者可以到家门口的分馆服务点取书和还书。目前分馆服务点有长宁区图书馆、徐汇区图书馆、黄浦区图书馆、浦东新区陆家嘴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等。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7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物流管理;应用对策

1高职图书馆物流基本活动分析

高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包括了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两种。这都必须经历从供应商到图书馆,再到读者使用的过程。纸质文献从采编部门的采购、信息的加工处理、包装运输到书库、搬运、储存等,到流通部门的上架,到读者借阅、读者还回,再到上架,修复再加工等;电子资源从采购到用户使用,信息的加工处理等。从功能上看,高职图书馆就相当于一个具有采购、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配送中心,这即是一个物流的过程。各校区之间就相当于一个信息物流配送中心网络,馆与馆之间就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这既有传统图书文献等实物的物流,也有电子资源、虚拟数据等非实物信息的流动;这也是有着一般的“采购→书库→借出”的正向物流,也包括大量的还书的上架的逆向物流。这些活动对图书馆能否有效实现和优化对用户的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对高职图书馆利用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

2高职图书馆应用物流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物流管理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主要目的就是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总之,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标概括为:将合适数量的适当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的成本交付给客户。

随着信息资源广泛的有效利用,高职学院师生读者对信息需求日趋复杂,这要求高职图书馆不断深化和拓展职能。在既定的条件下处理和提供更多、更新、更广泛、更复杂的信息,这对图书馆管理的效能也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图书馆必须增强各类信息的搜集处理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整合、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尤其是对“电子文献”和“共享资源”等的开发和管理,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近年来,物流管理在许多行业开展了专项物流模式和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图书物流体系也已摆上日程。大多数图书出版发行单位都在积极尝试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模式,图书馆也应纳入图书现代物流体系中去,利用现代的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去管理,将图书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规划,用系统的观点来构建适合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让图书馆的各部门高效地运转起来,更好的挖掘图书馆的潜力,以最低的运营成本,将更高、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读者,更大程度上满足学习、教学、科研的需要。因此,物流管理在高职图书馆管理中应用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3高职图书馆应用物流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物流管理在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高职图书馆可以用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思想,设立目标管理体系,以一段时间或者一个阶段完成某项工作为目标,分别落实到下属部门和个人,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和业务创新;通过制定各种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执行到位;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让全体馆员以高效、高水平投入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去,从而降低图书馆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的质量。

3.2物流管理在采访部门中的应用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各种商业方式模式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采购方式。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其他通信工具等,了解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出版和发行的信息,从而在其中选购各类所需的资源。这种无纸化的网络采购则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采编人员不必亲自到出版社、书店和书展去了解图书出版信息、选定图书、下订单、计算账目、送订单等。所有这些繁琐的体力劳动程序,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出版社和书商的一切数据和信息都在网上公布和传递,这不仅缩短了采购周期,保证信息及时对称,提高了效率。另外,传统的图书文献发货方式大多数图书馆是书商送货上门或者通过邮寄,采用物流管理和技术将图书馆所订购的图书文献尽快传送到图书馆,并且在过程中实施订单跟踪、查询到货情况等;而电子文献,则从电子资源库中将文献资源直接传递到客户端,既节约了交货时间,又降低了交易成本。

3.3物流管理在流通部门中的应用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信息的高速发达,单个高职图书馆资源是无法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这就需要图书馆挖掘潜力和加强合作。流通部门是高职图书馆接触读者最多,承担最基本核心业务的部门;每天都必须接受数以成千上万的读者借阅各种纸质文献,特别是在不同的校区馆之间图书文献的馆际互借,传统的图书馆方式难以实现。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可以利用物流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对这个物流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并与其他院校构建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的共享,扩大图书馆“虚拟馆藏”,最终节省人力、物力、时间,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3.4物流管理在信息和参考咨询部门中的应用

高职图书馆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读者提高信息和参考咨询服务,而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高职院校读者对信息的要求更具复杂、实用、多样、综合性,在高职图书馆的信息参考咨询过程中,读者提出的检索和信息需求更注重技能的培养、技术性、有深度的文献信息内容;这就需要一个传递速度快、过程控制强、地域广的信息传递方式。运用现代的物流管理理论和物流技术,利用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如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数据库、信息技术等,可以提升传递速度与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做到非中介性文献的传递。#p#分页标题#e#

4结束语

作为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图书馆,借鉴和利用系统的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来降低成本,挖掘信息服务能力与各种潜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物流是一项重要的实践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改进,才能摸索出更适合高职图书馆发展的管理模式,使图书馆各部门更高效地运转起来,更充分地发挥信息平台和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许异兴.图书馆物流系统规划[J].图书馆建设,2008(9):79-81.

[2]游玉华.用科学的物流管理理论指导图书馆的管理改革[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5):6-7.

[3]陈莉,杨媛.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10(10):89.

[4]王秀举,李静宜.物流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9(3):111-112.

[5]徐旭光.物流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J].图书馆学研究,2004(11):34-36.

[6]刘建丽.刍议物流管理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0(5):131-132.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8

图书馆的物流是指各类文献资源从供货商到图书馆再到读者的物质流动过程。高校图书馆物流资源可以分为实体物流和虚拟物流两种。实体物流主要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类文献,如纸质图书、期刊及磁带、光盘等文献的采购、分编、加工、借阅流动过程。虚拟物流主要指借助于网络流动浏览的看得见、听得着、不能直接触及原物的文献,如网络版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等。随着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确立了合理的物流资源。一般分为以下四级物流资源:(1)教学级物流资源。它最能体现高校图书馆物流资源的个性特征,也是完成图书馆工作任务的重点物流资源。它主要满足各专业师生的教学需要,并兼顾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文献书籍查阅;(2)基本理论及技术级物流资源。它关系到学生的专业课能否学好、学深、学透,帮助师生了解不同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3)研究级物流资源。它最能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物流资源特色,主要是满足教师进行较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以及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4)科普级物流资源。是对前三级物流资源的补充,该类资源能提高教职工及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开阔知识视野。

2高校图书馆物流设施

高校图书馆物流设施主要包括馆舍、设备、用品。其中设备是主要资源,可分为传统设备(如书架、阅览桌椅等)和现代化设备,现代化设备包括自动化系统、网络。设施资源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现代化设备的配置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志。通过多媒体网络,用户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实现网上视频和音频点播。网络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据库和知识库有机地连接起来,使用户和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可获取任何所需的资源信息。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如光盘存储和超文本技术等,对信息资源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献信息库及检索系统,将各种文献统一存放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存储的主要形式从纸张印刷型文献变成了数字化电磁信号,给压缩存储空间、加快更新升级、降低维护费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多媒体网络设施在高校图书馆物流设施中正在成为建设的重中之重。

3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的作用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知识的宝库,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物流管理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领域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逐渐意识或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在行业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努力用科学的物流管理理论,指导运行中的生产、运营、配送一体化会起到积极作用。物流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作用在于用科学的物流管理理论,对图书馆的采购、藏书、分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图书管理模式。图书馆应积极借鉴科学的物流管理理论,运用图书馆物流配送的特点和现有国内物流配送条件,努力寻求建立一个合理的图书信息系统,并及时迅速地计划、实施和管理。将物流技术引入图书馆管理当中,可为图书馆的深入发展拓展空间、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从馆藏资源到读者之间的文献运输和流动信息的分配,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其次,先进的物流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的采访、编目、流通及咨询等部门,可对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发挥重要作用。

4高校图书馆物流管理的对策

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物流技术在北美、欧洲、中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全社会倡导资源共享的今天,图书馆日常运行过程中需要中转大量的书刊、与外界交流的大量信息,这些都是物流技术发挥其作用的基础。图书馆物流的管理和发展要设立相关机构和配备相关人员,尽快改变图书馆原来的管理运作模式,健全和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的利用和流动,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用户需要的改变,图书馆也要根据用户需求,将图书的管理者转变为信息提供者。图书馆物流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它是根据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来决定的,图书馆物流与生产过程、运输渠道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要注重成本与效益,树立经济效益观念。目前,图书馆物流现状还比较落后,没有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尚缺物流管理规划,物流一体化程度低,不能达到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目的。这些需要决策者及管理人员加强图书馆物流管理意识,加大改革和管理力度,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图书馆管理方案,将图书馆物流在内涵、功能、物流技术上结合中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经验,并加以分析、研究、消化、利用。相比其他社会部门如商业、制造业等,图书馆文献信息虽然数量上比较庞大,但是其“供应链”较短,书刊流通较为有序,部门设置较为完善,这都为物流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高校图书馆物流系统通常由图书采访部门、图书馆流通部门和参考咨询部门组成,各个部门在物流管理上应有各自的方法。

4.1图书馆采访部门的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和物流技术的出现正改变着商业模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文献资源采购方法。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全球的出版信息,扩大图书选购的范围品种。采购人员通过主题检索或者分类检索能够查询到所要购买图书的全部信息,便于采购人员做出比较,从而选购满意而适用的图书。网络化采购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购人员不必亲自跑书店了解图书出版信息、查看订单、划定单、人工计算账目、跑书店送订单等,所有这些繁琐的工作程序,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网络书店的一切数据和信息都在网上传递和流动,原来所有的费时的工作都可在一瞬间完成,从而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效率。图书传统的发货方式大多是通过邮寄,而采用物流技术可将客户所定购的文献尽快传递到客户手中,可以实施跟踪订单执行情况,查询到货是否有误。对于有形的文献,服务传递系统可以对本地和异地的仓库在网络中进行物流调配,并通过快递完成文献的传递;而电子文献,如软件、电子读物、信息服务等则可立即从电子仓库中将文献直接传递到客户端,达到传统采购无法达到的效果,既降低交易成本,又缩短交货周期。

4.2图书馆流通部门的物流管理

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满足读者多样性的文献信息需求,这就需要大力提倡资源共享。而传统的图书馆馆际互借需要读者亲自到馆借还,很不方便。地理位置相隔较远或数量较大的馆际互借,更是无法在质量和时间上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采用物流管理并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能扩大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而且还可以扩大图书馆的读者群,缩短图书馆与用户间的时空距离。

4.3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门的物流管理

由于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的日益复杂,在图书馆的信息参考咨询过程中,用户提出的检索任务和信息需求在综合性、复杂性、有序性等方面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相关信息、信息线、文献书目数据或信息参考数据的获取,而更注重获取有深度的信息内容和文献全文。与传统的文献传递相比,采用物流技术的原文传递,覆盖的地域更广,传递速度更快,过程控制性更强。运用物流管理技术,借助网络还可实现图书馆的非中介性的文献传递。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9

数字出版传媒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格局,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并没有随之更新,还是认为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不就是借书还书、上架归档吗?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差不多谁都能干。这样的思想明显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此种思想进行纠正,更新管理理念,全心全意地以师生为本。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敬业精神。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服务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我们要把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根据师生的需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负责、热情洋溢地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二是以高品质的服务质量支持管理理念的更新。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就是为师生提供服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更新就是体现在高品质的服务质量上。图书馆管理人员既是管理的参与者,又是服务的实施者,更是管理理念更新的忠实执行者,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一环,只有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才能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得以贯彻。

二、适应现代数字出版时代的专业素质

随着数字出版传媒的发展,高科技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适应现代信息发展的专业素质,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才能满足时展的客观要求。在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从事图书情报资料工作,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专业能力:

(一)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

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检索工作,而且要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利用网络、联机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既要掌握图书馆分类检索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又要掌握互联网、局域网、专有网资源的检索,利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选择更有效的检索方式,更好地承担起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咨询工作,以期掌握更丰富、更及时的图书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二)具有纸质图书数字化的能力

为了拥有更丰富的图书资源,为了更方便师生的查询和阅读,将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转化就成为了必然。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纸质出版物数字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这方面的软件也很多,如汉王oCR文字识别软件,可以很容易进行扫描、识别、转化,进而完成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过程。图书馆管理人员只要掌握了这些软件使用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纸质图书数字化工作,进而能够很好地满足师生的数字阅读需求。

(三)具有收集、整理、处理、采购数字出版物的能力

如今,数字化出版物已经蓬勃发展,呈现越来越多的状态,如中国知网的电子期刊等,为了增加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收集、整理、处理、采购数字出版物的能力,将大量的电子出版物转化为馆藏资源,以便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三、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的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政治思想素质过硬,而且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文化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比较高。

(一)思想素质

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重要基础。这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政治理论、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的崇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只有具备这样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才能,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为读者服务。

(二)知识素质

一是图书馆专业的基础知识。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业务技术,而且要有综合归纳能力,以便适应图书馆这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成为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外语知识。大学师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掌握外国最新的科研成果,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时就需要通过引擎搜索最新的外文原版资料。如果图书馆管理人员掌握外语知识,就可以很方便地搜寻最新的国外先进的情报信息,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文化素质

图书馆物业管理篇10

论文摘要: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是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飞跃,现代图书馆通过实现对馆员的科学化管理、对读者自由与个性,价值与尊严的尊重、并以积极的公益性的活动向广泛的社会辐射面展现了管层面理上的人文关怀理念。它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时代中,图书馆改进了它的服务理念,扮演了与时俱进的历史角色。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关,它“是一个信息知识资源所蕴涵的文化与现实社会的人群交流的平台,是人与文化和谐与统一的基点”。①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现代图书馆建设,与时俱进事业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尤其在管理理念上实现了飞跃。

一、图书馆的社会性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飞跃

图书馆是以社会全民为对象,提供文献和信息的检索查阅服务的社会机构,其对社会来说其既有广泛传播文化的作用,又有增进全民的整体素质社会功能。其既是社会体系中的独立机关,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必不可少的社会辅助机关。图书馆的社会性,也决定了其服务的广度是社会的全体人民,其服务的目标满足读者检索和查阅基本需求,同时让读者满意其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硬件设施的完备,另一方面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图书馆硬件设施已不断的得到完善,实现了对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走向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丰富了检索查阅的方式方法,逐步服务人们对文献和信息的的需求。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图书馆运用先进技术是为达到图书馆服务的手段,是图书馆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工具。而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其内在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高低取决于先进的否与的图书馆管理理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的得到提升,图书馆管理理念从过去“衙门式”服务忽略了读者的内心感受与要求,逐步发展到要求不断的改善服务的质量,并提出了“读者第一”的理念,却忽略了图书馆馆员内心感受与要求,而现代图书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这标志着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实现了理念上的飞跃。“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爱,提升人的境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②。人文关怀的理念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就是要求指尊重包括馆员、读者个性与需求,价值与尊严。为读者或是更广阔的社会辐射面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环境。

二、图书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实践

图书馆服务的最高目标满足读者检索和查阅基本需求,同时让读者满意其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即要贯彻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首先,实现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文关怀。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实现其社会职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图书馆对外的外服务窗口也是图书馆外部形象之代表,实现对馆员的科学化管理是实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根本所在。已往图书馆教条式的要求所有馆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强调有义务而权利所言,在工作之中也带有一定情绪,也忽略了自己与读者的平等关系。在图书馆管理理念中实现对馆员的人文关怀,其一,就是重视馆员的内在心理感受和要求,尊重馆员的价值与尊严,坚持馆员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所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鼓励馆员认识到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二,“仓禀实而后知礼节”在对馆员的管理也要充分重视馆员合理的物质利益要求,而且做好图书馆内部的奖惩激励机制。图书馆学中最基本,最首要的就是“要求给馆员以良好的待遇”。

③物质利益和劳动成正比,是可以促进馆员们保持应有的工作热情和事业心。做出贡献。其三,加强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对图书馆员要不断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让馆员充分认识刀片图书馆工作价值和意义,树立职业理想,弘扬敬业、乐业精神。

其次,实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读者是图书馆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对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客观评价主体。在图书馆管理理念中实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也即要求重视读者的内在心理感受和要求,尊重读者的自由与个性,价值与尊严。坚持服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一方面,现代图书馆实现外部环境的绿化美化,为读者营造了安静、舒适、雅致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现代图书馆实现了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考虑,结合了图书馆资源的多样性,提高了各式各样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了检索方式,资源的表现形式等等。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关系,常以调查问卷的模式从读者处获得反馈意见,同时,增加了图书馆各处可见的“意见册”。这无一不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最后,实现对图书馆社会辐射群体的人文关怀。图书馆作为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机关,除了直接读者服务对象,还有广泛的辐射面。现代图书馆对其辐射群体的人文关怀不仅包括了,举行各种公益性的讲座、图片展、优秀影视作品展等,还包括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结构急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因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机会等方面均处于弱势的人群共同体”。④现代图书馆所面对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了生理上的“老、弱、病、残”群体,现代图书馆建设注重依据此类群体的需求来购置报刊书籍,或开办阅览专架,阅览专座等具有人文关怀的措施,方便了此类群体阅览需求。同时还建设相关残障通道、康复文献阅读室,提供各种康复知识和信息;为肢残人士和老年人配备轮椅;提供盲人阅读的盲文,在电脑上安装盲人发音软件系统,等等这些都向更广的社会展现了图书馆管理层面上的人文关怀理念,而这些措施和理念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向图书馆所面向的社会辐射群体做了积极健康的社会教育宣传。

综上所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时代中,图书馆是文化信息资源的富集地,它扮演了现实中的个体与文化信息资源的交流平台,是社会与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基地,同样也是社会和谐的文化精神支柱。实现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是时代的需求,“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飞跃,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馆改进了它的服务理念,扮演了与时俱进的历史角色。

参考文献

①柯平,李桌桌.中国图书馆精神———纪念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a〕.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C〕.北京:中国图书馆出版社,2004.

②周晓敏.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实践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