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9:55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个人,他不同于农民等主要依靠体力获得劳动成果,而是脑体兼有并且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者。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涵义及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作为一般的“主体”和特定的“主体”的统合。作为一般的主体,它是指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显示地确证自身对客体的主体地位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这个主体指向思想政治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与实施者。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年龄来分,可分为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教育主体;按性别结构来分,可分为女性教育主体和男性教育主体;按行业来分,可分为学校、企业、军队、党政机关的教育主体等。按级别来分,可分为高级政工干部、中级政工干部、初级政工干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劳动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合法性和奉献型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合法性劳动特点,亦称方向性。这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正常有序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以服务于该国的思想意识的统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必须符合阶级社会统治的意志。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必须是沿着这个大方向进行的,否则一切教育活动的举行都是没有实际的社会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奉献性劳动特点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正常有序运行的本质要求。我们都知道思想决定行动,那么作为一个大的国家来讲,必须做好国民的思想工作,以使其能够主动地自愿地奉献于国家。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奉献性的劳动显得格外重要。

(二)综合性和塑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综合性劳动特点又可以称之为全面性或多样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由众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性劳动。这边面的众多因素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他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思想觉悟、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综合性劳动特点要求各教育机构必须严格把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各项指标,从而筛选出最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同时也要求各界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努力加强学习训练各项基本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塑造性劳动特点又可称为纠正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塑造性劳动特点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正常有序运行的本体功能。塑造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活动帮助教育客体接受科学理论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并进一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规范行为。这里谈到的塑造性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宏观方面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微观方面包括个人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努力改变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精神世界使之完满。第一,通过引导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本来的错误思想改变为正确思想。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属性要求的。第二,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较低的理论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这一点不带有阶级性特征。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潜在性和创新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性劳动特点又可称为隐蔽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特征。潜在性,是指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后,教育客体已经形成的正确思想在未外化为行为创造出财富之前,教育主体的劳动仍潜在地存在于教育客体的头脑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不同于纯粹的体力劳动会有明显的完成任务的标志,而是一个缓缓延续的过程,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特别重视这一特征,以确保教育的完整性和彻底性,不能实行“半截子”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12-02

一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复杂多变性

第一,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的复杂多变性。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相比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学生更加复杂。他们普遍文化基础较差,但成才意识较强,兴趣爱好广泛;但自信心不足,自我意识强;但自我约束能力差,乐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吃苦精神,参与意识强;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心理压力大;但自我排解能力不足。总之,他们存在着自卑与自尊并存的矛盾心理、承受着理想与现实的心理落差,需要得到更多关爱和引导。

第二,大学生专业和基础的复杂多变性。整体而言,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不够扎实,其中,理工科专业相比文科类专业学生,文化基础更差一些。艺术类学生则更看重艺术类分数,文化录取分数更低一些,因而,文化基础、学习的自觉自主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也更差一些。在专业变化频率方面,独立学院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会结合母体学校的专业优势,同时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适当增加一些专业,导致新专业良好学风的形成存在一定难度。

第三,独立学院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从独立学院周边小环境来看,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宣传力度不够,加之不少考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办学机制及管理模式并不十分了解,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持怀疑的态度。用人单位也存在着一定的对独立学院的误解,在招聘时,对独立学院培养的本科生仍采取歧视政策,这必然会给独立学院的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和压力。从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环境来看,在选址方面,为节约办学成本,独立学院主要选择在城市的郊区和城市的边缘征地办校,在创办时间方面,独立学院创办时间较短,最长的也不过七八年,校园宿舍、教学楼等建筑较新。有些独立学院由于前期经费投入有限,处于边办学边进行校园建设的状态,首先投入建设的是宿舍楼、教学楼等,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校园建筑缺乏甚至完全没有,不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些独立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不是很清楚,文化精神方面只是简单地承袭母体学校的。应该说,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着缺乏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明显的校园文化特色的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薄弱性

第一,经费和物质保障上薄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经费和物质的保障为基础。在独立学院,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上的忽视,加之独立学院的企业化盈利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经费和物质设施不能保障。团学活动由于缺乏经费常常流于形式,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学场所、图书馆藏资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以一定经费作为保障的社会实践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践教学的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修、考察、培训的生均20元经费能够真正落实的独立学院较少。

第二,制度的薄弱化。与公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长时间尝试和摸索,形成模式并确立制度相比,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简单照搬母体高校管理制度,导致机制不顺、不全的现象。如学生考评机制不能够体现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对于学生的生长发展不能给予正确指引。约束机制简单粗暴,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或从严治理、或随意放养。激励措施过于功利和务实,不能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等。

第三,教师队伍质量薄弱化。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母体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除了需要承担独立学院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多半在母体学校并未退休,多以母体学校的相关工作任务为主,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顾及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独立学院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该肯定,独立学院专职教职工充满青春与活力,对工作富于热情和精力,学习知识速度快而且发展空间大,且作为同龄人更能够感知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状态。但年龄上,他们多是35岁以下青年教职工,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职称上,他们多是以助教或讲师为主,教授或副教授很少。专业上,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外,学生辅导员在专业上则五花八门,缺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且由于独立学院的盈利性质,工资福利水平偏低,教职工队伍的流动性较大,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一部分教职工将独立学院工作当做跳板,刚刚熟悉了思想政治工作就离职的现象时有出现。加之,独立学院对教职工的考核机制和进修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教职工发展的紧迫性不强。

二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

1.促进青年教职工与学生同步提升和成长的规律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选择、教育内容的提炼和优化以及教育情境和环境的优化设置等责任,把握着教育方向的向度和教育过程的进度。因此,教育者的力量和素质,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限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青年教职工占绝大多数,他们素质参差不齐且多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平台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选聘一批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充实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面,鼓励他们自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道德学科等相关专业知识,鼓励他们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学生特点,明白学生所想、所惑、所需,鼓励他们从自我和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中积累经验和教训,多感悟、多思考,摸索出一套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一般路径,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2.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于综合能力提高当中的规律

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一样,承担着培育人才的任务,需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使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协调地发展。同时,独立学院又有别于普通全日制本科和高职高专,而是需要兼顾本科和高职高专的某些特点,既要考虑本科教育的规格和要求,又能够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的人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特别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而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基于这种情况,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赢得学生的认可,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加入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军当中去,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合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当中去,实现学生思想素质与综合素质提升的统一。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习特点、生活特点和心理特点,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实现理论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学院实际,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坚决杜绝粗暴和枯燥的思想道德的课堂灌输和简单空洞的说教。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可以考虑与学生工作处合作,参与到学生社团活动、协会活动的指导工作当中,拓宽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实践是理论教育的一种延伸,与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德育的有效补充。它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实现了理论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对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增长社会阅历,获得切身体验,同时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社会实践是当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切实加强的教育形式之一。

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项工作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开导人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做到润物无声,除了需要正面的引导,还应该与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交相呼应,即“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的五育人,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和态势,才可相得益彰、卓有成效。但当前很多独立学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部分学生辅导员,没有形成合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各项工作的关联和渗透是当前和未来独立学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必要工作之一。

需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校、系部、各职能部门、学生会、学生班级、学生社团、学生公寓等整合联动的教育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制度,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环节。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各职能部门的服务相结合。此外,还需要加强学风建设,发挥党员、团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高水平社团活动,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3

人们对任何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感知与评判,最直接、最根本的依据是这一实践结果的有效性。人们对实践活动的追求,其落脚点也正在于实践活动结果的效用上。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的实际运作对其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效果,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否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教育客体的思想道德素质。(2)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效益,即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升教育客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3)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

二、实效性的特点

(一)内在效果与外在效果的有机统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可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效果与外在效果的有机统一。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仅体现在其目标要求能顺利内化社会个体的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而且体现在能够外化为符合道德要求和政治价值的行为。

(二)个体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即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发展,又能够通过个体道德行为辅射和推动家庭、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公民文化发育。

(三)低成本与高效益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低成本与高效益的有机统一。这是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节俭意识的培养和社会对效率的要求,一方面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运行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内蕴着对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追求。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最少的人员、时间及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三、实效性的要素

(一)观念。观念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看法和作用工程的评价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但需用更新自身的观念,还要着力引导和实现教育客体的观念创新。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人们对事物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行为模式,这些观念性的因素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场”,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产生重要影响。如有的人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同于社会控制过程,在资源紧缺、技术落后的年代,有效的社会控制可以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但是在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较为丰富、人们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开放社会,单一的社会控制过程,一方面会导致人们的反感,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另一方面可能加剧社会矛盾。

(二)结构。对于要素的合理安排,可以使得整体的管理达到最优。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实际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的结构模式。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与客体、工作借以展开的媒介和工作开展的制度、机制和资源要素,以及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转介和外化三个基本阶段。根据系统论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结构整体,也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但体现在要素结合的科学性、合理性,还体现在结构运行过程的完整有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阶级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是社会意识形态,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一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统治阶级通过政治教育的方式来改造和影响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或者时代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特定的社会意义。

一、时代性――社会理念与价值导向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从来都不是一门孤立的静止的学科,社会主义文化语境下,我国国内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从教育时代性问题来看,无论哪一种学科,其发展都必须采用时代最新的教育方式与新的教学内容。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都体现为学科自身的发展水平,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反映了该学科当时的发展水平,而且还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整体历史水平。因此我们通常上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是一门独立与社会发展之外的学科,而是深刻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发展水平与发展进度的科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果对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或者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理念等方面关系把握不够的话,极易可能导致教育内容与现实形式相背离的情况,也就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特点,进而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从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来看,我国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出发,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影响因素,以中国梦为理想的价值目标与发展前景,在理想道德方面时刻保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二、民族性――维护国家统一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一样,都是通过民族的语言与民族的教育形式来实现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除了民族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中形成的固定的民族习惯、、生产方式与社会习俗之外,这种民族性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完善与进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自发行为,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教育内容所在。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与价值理念入侵,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政治局势的稳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用科学的社会主义理念引导人们,就必须充分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念的引领作用,从而提高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的发展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在现今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为价值目标。

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思想政治理念的教育还体现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采用一种吸收借鉴的态度,充分尊重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代精神,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勤劳勇敢,尊老爱幼的民族品格与道德理念等等。只有不断吸收借鉴,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完善,才能促进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保护。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

思想政治理论的社会性体现在社会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与控制上,它一方面约束和规范个人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又最大化的鼓励个人的创新行为,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与限制,或者引导与激励,又不完全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特定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限制与制约,个人对社会的适应与贡献,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因此对于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与群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应有一定的把握。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阶级和国家的矛盾不断深化并突出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采取系统严格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但无论哪一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终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方式,担负着特定的历史责任与社会责任,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观念、政治立场、道德素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这些内容无一不是从社会的角度来对受教育者价值理念的引导,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和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直接体现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社会群体利益的拥有者服务。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一成不变的,那就是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各自阶级利益与意识形态的体现,都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思想政治理论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与法制观念教育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政治理论的教育。因为经济作为政治等上层建筑的基础,维护还是反对某一阶级的政治统治,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对其建立的生产关系的否定,而维护或者反对某一种生产关系又直接体现为对某一政治统治的赞同与反对。因此,无论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代表或者政治统治者,都通常把现实的政治斗争上升为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而从理论的高度为其政治统治和生产关系的合理性做解释。

总而言之,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增加了新的理论内涵,对这些特点的探究与分析,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5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66-02

我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研究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吸收其优秀成果,对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伦理方法政治化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点是伦理方法。儒家的伦理方法政治上,主张实施“德政”,坚持“德治”;对民众,采用“道之以德”的教民方法,以“道德教化”为根本,对家族,教以人伦,讲究孝亲;对自己,修身为本,强调克己与内省;对师长、朋友和他人,提倡尊重亲和、讲究修睦。可见,其方法理论是逻辑十分严密的体系。该方法体系还特别强调两个原则:一是强调个人修养、家庭管理和国家治理相结合,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机构,把握了伦理方法的政治方向——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二是强调宽以待人与严于律己相结合,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和合”、“中庸”原则。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提倡这种原则方法,既有利于处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处理地区与地区、民族语民族之间的关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政治稳定。实质上,儒家思想既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伦理思想,又是一种以伦理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是其区别于宗教和其他学派方法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国古代的伦理方法与西方的宗教伦理方法也不同,中国属于政治伦理,是伦理道德与政治统治紧密结合的产物。譬如周公就提出过“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敬德保民”的思想。孔子继承和弘扬了这一思想,主张政治上实行“德政”,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意即统治者只要将德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人间的秩序就会像天上的星系那样有序而和谐了。孔子的后继者始终坚持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为政治服务,强烈体现了伦理方法政治化的重要特色。

二、伦理方法的传承性

中国的伦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周朝统治者认为商纣的灭亡是暴虐无道,所以周公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倾向于实施“德政”。春秋时期,孔子继承周公思想,进一步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克己复礼为仁”把恢复周礼作为“仁”的目的,并将这一伦理思想推及政治,明确主张政治上实行“德政”。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孔子仁政、重民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政治上主张“王道”,反对“霸道”,认为只有以德服人才能“得民心”。汉代董仲舒,借“君权神授”之名,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并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伦理道德及其方法被历代封建统治者传承,以此作为统治思想,儒家伦理方法也就被推上了“独尊”地位。

此后,伦理方法体系在数千年封建统治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诸如“三纲”、“五常”、“四维”、“五伦”、“三从”、“四德”等具体伦理规范和修养方法。但其方法的内涵品质一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其为统治阶级思想政治服务的方法本质更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三、方法途径的内在性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伦理教育为代表,其教育方式特别强调“内化”、“内圣”。因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强调内在的人格意识。认为人要讲人格,既要肯定自己的内在价值,也要肯定别人的内在价值,即人格价值。并认为人的内在价值是铸造道德观念的核心依据,所以为人处世应该保持自己的内在价值,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要把它看得比生命还宝贵。

在治国、教民方面,儒家反对才外部武力征服,强调“以德教民”,让民众从内心归顺、服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上》)。所以,孔孟的治国教民方法,在方法途径特征上是一种追求内在价值的教化方法,是征服人心的内化方法。孔孟把这种方法有国家推及家庭,有政治推及道德,一以贯之。并且还指出,如果不采用道德教化方法,家庭出不了孝子,国家不会有顺民,动乱就会发生。“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政,言疾之难行。故君子不急断,不意使,以为乱源”(《说苑杂言》)。

四、方法使用的强制性

儒家的伦理方法同中国古代政治的专制主义相结合强制推行,不允许其他理论和方法与之抗衡,正所谓“独尊儒术”。政治上的独裁专制是伦理专制统一的前提和保证,伦理专制统治则是政治独裁专制的思想理论基础。政治上的等级制和伦理上的等级制是一致的,政治上的控制盒伦理上的教化是相通的。在基层组织措施上,也实行政治与伦理的双重管制。户籍制度,设立学校,制定家规、乡规民约、礼俗民俗都必须以儒家伦理方法为依据,如有违反,必受制裁,同时还要群起而攻之。其伦理教育方法实施的强制性一遍及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每一个家庭。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的封建社会环境下,有其很大的局限性,也限制思想多元化的发展程度。封建王朝依靠思想理论来统治国家,将文化烙上政治的印记;儒家思想的“独尊”,让其他学派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我们的伦理思想发展的就很片面,但是长达千年的儒家思想的统治却给我们带来了文化的延续性;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思想的支柱,“人”“仁”“义”对后世影响甚大,对人的内在修养要求,更是突出;儒家思想长期作为封建统治工具,必然有其强制性,教化趋于统一性。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这些主要特点,培植了中华民族的含蓄、仁慈、善良、勤劳、朴素等传统美德,孕育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优良的德性修养,这种美德至今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大力弘扬的先进美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采用“自省、慎独”方法的精华,更要根据现今时代的要求,创造性地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孟旭.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评述[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2).

[3]邹兰香.“修身为本”伦理思想在现代德育中的借鉴[J].湖南社会科学,2002,(04).

[4]吕耀怀,卢军.古代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简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6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要求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研究生的数目在逐年的增加,研究生为高层次的教育人才,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更加的成熟,所以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是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日常生活之中的。针对高校研究生特点以及学校、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能有个心理准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更快适应社会。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研究生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高校研究生不大等同于本专科生,他们的整体水平比本专科生要高,另外年龄结构上面也较大,社会经历更加的复杂,这就使得研究生群体层次更加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研究生的思维更为活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本科生更加的成熟,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会轻易接受或遵循他人的思维模式。他们思维活跃、思维敏捷,遇到事情能够多思考,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处理问题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模式。

事实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简单和机械化,高校往往重视科研、学科的知识能力,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不足。尽管在学校里面开设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相关课程,但是教学方式简单和机械,课程内容的枯燥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对这些课程有抵触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另外,思想政治工作体制的不稳定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性的是交予学生会或者学生社团组织负责,这就导致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处于工作的交接状态,工作不能很好地固定下来。没有形成一套专门的适合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只是沿袭以往本专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流动比较大,一旦管理者离职那么新来的人员很难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教育部门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地在加强管理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到贴近、关心、理解、尊重和引导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全面地发展。

2.发挥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研究生的导师是高校研究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研究生和导师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导师的道德引导是很重要的。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形成动态的评估考评系统,与导师的研究经费挂钩,另外,应该对教书育人和德育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导师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奖励。通过一系列的奖励,调动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科研中,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自身工作的重视。

3.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做好教育宣传的引导工作

目前高校已基本形成校园网络化,网络多样化和自由化使研究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在价值观上更加个性和多样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应该完善高校的网络教育平台,可以成立网上党校,增加网络舆论宣传的效果,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快速、正确的引导。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互动群,通过网上网下的交流互动,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根据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给研究生思想、学术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就对研究生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完善教育机制,针对研究生思想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单卫华.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山东社会科学,2004(02).

[2]唐晓群.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原则[J].湖南社会科学,2002(06).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7

【关键词】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生群体特征及思想概况

自1978年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始恢复研究生招生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攀升,目前在校研究生已经成长为一股人数庞大、分布广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力量。归纳起来,目前研究生的群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源结构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

随着招生政策的调整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生源结构日趋复杂,由过去主要以本校应届生为主,到现在的外校应届生、辞职考研人员、在职学习人员、同等学力者与本校应届生平分秋色的局面。研究生在教育背景、社会阅历、婚姻家庭、年龄结构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在面对社会问题及思想波动时的个体差异也很明显。他们的主体意识高度觉醒,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表现出更为多元的倾向,这就构成了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挑战。

2.政治修养欠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

尽管研究生大都受过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是他们尚未真正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不能用辩证、全面和历史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不具备客观、正确地分析评价政治的能力,并且普遍存在模糊和错误的政治观。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有些研究生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道德评价采用双重标准,知行难以自觉统一的问题,并进而对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严谨求实的科研道德素质产生冲击,表现为部分研究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以及科研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失范等。

3.独立意识强,思想教育难度大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更具独立性,强调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作为高知识群体,他们经常接触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思想开放,善于独立思考,对于所获得的信息大都要通过内在思考才可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由于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研究生在对待外部世界问题上都有自己有相对独立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判断。并且他们已经历过大学阶段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和情感上不愿接受研究生阶段的“再教育”,因而对政治理论学习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也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西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1.生源地以西部为主,生源结构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水平和教育质量与东部发达地区还有差距,这使得西部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缺乏足够吸引力,无法招揽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踊跃报考西部院校。由于生源地以西部地区为主,导致生源结构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虽然近些年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已获得历史性突破,但西部基础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质量不如东部等发达地区是不争的事实,受其影响,西部高等教育的生源质量也要逊于发达地区,由此导致西部高校研究生在科研及就业上相对发达地区院校的研究生处于劣势,这对学生的心理自然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由此也加大了西部地区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压力。

2.教育投入不足,地域经济对教育支持力弱

西部各省的社会经济水平总体赶不上东部发达地区,虽然西部大开发工程实施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加以扶持,但西部教育的资金、人才缺口依旧很大。2007年西部12省区中央及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总计1900亿元,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额的19.36%,平均每省区投入158亿元,还不到同期江苏省教育投资的四分之一,仅相当于广东省的18.29%。由此造成西部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资金投入难以保证,研究生的科研经费和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对学校及教育体制难免更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同时总体较弱的经济实力、和较低的工资导致科研学术资助及毕业生就业的本地安置能力较弱,学生毕业后对投身西部建设缺乏热情,毕业后争相涌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谋求发展。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争取具备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留在西部工作,既要“教得好”还要“留得住”。这“去”与“留”之间的矛盾实质上也成为决定西部社会发展速度的关键一环,由此进一步加大了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3.为抢抓机遇快速追赶,“唯科研至上”的负面影响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步转向产业化、信息化、集团化,社会资金与教育实体间的利益关系趋向多元,校园网络开始大范围普及,大规模的院校兼并重组对教育资源配置做出了重新调整。为了抢抓这一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西部高校通过多方动员、积极谋划、突出重点,在业务教学及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时高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思想政治工作关注不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工作方式传统,方法简单,专业德育队伍建设也不完善;研究生培养中重学术研究、轻思想教育,唯科研成果至上又进一步导致人才培养方向的偏颇。

三、加强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与困难,加强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本着立足自身潜力,积极开拓渠道,扩大教育实效的原则进行。在这之中要重点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操作性和参与性都较强,实效性好,很适合西部院校开展研究生德育教育。在这方面一些西部院校已经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如西北大学的“黑美人艺术节”、四川大学的“学生社团文化节”、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科技文化活动月”等校园文化活动,无论是组织筹划还是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已朝着精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在校研究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教育素材丰富的有利优势,积极帮助由应届本科直接考上的研究生增加社会阅历,对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在职或辞职读研人员加强指导,为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及个人思想问题提供思想上和政策上的指导,使其能够坚定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三是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已经在高校科研、管理及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又使得网络很容易为各种有害信息所利用,所以要切实加强大学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西部一些高校已经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扬华素质网”、兰州大学的“萃英在线”、西南政法大学的“红歌网”等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对各校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要努力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研究生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科研的同时还担负着家庭、工作的担子,负担过多既影响了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展,还容易使学生背上思想包袱,并进一步对其价值取向和学术态度造成不良影响。西部高校家庭生活困难学生较多,加之研究生高昂的学费,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加大对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留在基层、留在西部、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五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管理体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完善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科学规划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专职研究生德育队伍的文化修养和业务素质深造,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与研究生生活、科研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和改进西部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西部实际,准确把握西部地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充分利用地域现有优势,克服当地教育经济基础薄弱的不利因素,积极寻求投入低、实效好的工作途径,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西部社会经济进步和民族复兴大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9,(9):39-41.

[2]方燕.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8):4-7.

[3]贺翔,王超,黄晓颖.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和方法[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与现实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积极拓展多种有效途径,以便较好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特点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有爱国热情,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可以说,学生的政治方向主流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分化和思想文化空间的拓展,导致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的客观现实,以及所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所产生的影响。致使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就业观念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

1.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

2.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3.渴望情感需要和异性接触是一种普遍现象。

4.激烈的就业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就在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交往实际和大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健康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才能切实提高其实效性。

1.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围绕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拓宽学生公寓管理渠道、创新公寓育人新模式。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要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过学生工作经验且热衷于辅导员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直接进驻学生公寓担任“公寓辅导员”。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党团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学生公寓的楼长、层长以及宿舍长,协助“公寓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共同构成大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有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深入性;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集群行为的控制和引导;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成才的意识与能力。

3.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高等院校是我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重要平台。⑴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专题网站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不断增强针对性,不断提高艺术性,不断提高点击率。⑵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⑶建立校长电子信箱、在线互动、心理咨询等网上交流平台,及时掌握校园网舆情,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及时消除负面影响,确保学校稳定。⑷要培养一批网络教育的大学生骨干,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展正面主流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⑸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校园网BBS的管理,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⑹要组建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的需要。

4.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必须及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进行挫折心理教育与挫折心理训练,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有效的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投入,改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条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安排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培养心理健康、品质优秀的新一代大学生提供保障。

5.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他们今后溶入社会环境、发展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在大学期间培养合作共事思想、保持健康情绪,促进学业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一是沟通,二是合作。要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日常交往活动,要把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真诚与人相处,以诚交友,宽容他人;学会团队合作共事,学会善解人意,学会赞美,学会换位思考。

6.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面对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学校既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也不能单纯去“堵”,而是要进行教育引导。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正确的恋爱是应对对方负责任的。面对失恋进行自我调节,千万不要丧失理智,更不要走极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相信网恋,更不要轻率的与网友见面,以免被“恋人”骗钱劫色,造成轻则失财失身、重则丧命的严重后果。

7.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高校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社会资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帮困助学体系,应以奖、勤、贷等“造血型”的帮困措施为主体,以助、补、免等“输血型”的帮困措施为补充,让学生因刻苦学习而得奖,因勤奋劳动而取酬,靠信誉而得贷。同时在“助、学、免”中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温暖。既要为特困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又要使他们自觉地培养自立、自强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8.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高等学校要从新生入手,给予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指导,指导大学生根据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即要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发展方向,又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高等教育对人才发展后劲的需求和未来的适应性、提高择业竞争能力和择业后的发展能力。同时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直接的就业实践基地,开展就业实践活动。要吸收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使就业师资逐步走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

参考文献:

[1]陈光:《育人为本,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中国教育》,2007.10。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9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并根据对象的思想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这在当前环境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0引言

正确认识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的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范围很广,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的类型。本文主要根据文化程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并探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对策。

1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中学阶段也就是一个人的青春期阶段,这是人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随着生理发展尤其是性的成熟,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渐次成熟,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这一时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地形成和定型,这为他们走向社会、步入人生定下了基调。

1.1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落,正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思想上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点,调查发现: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

1.1.1较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91%以上的学生认为“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有必要,愿意参加。“假如现在有外敌入侵或有人分裂国家,使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需要大批青年应征入伍”,有83.14%的学生表示积极主动应征。”但这种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在不同的地域表现也不同,农村相对于城市就稍差一点。

1.1.2比较关注社会。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社会问题较为关注。在“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中做出选择最多的前三项依次是下岗职工再就业(47%)、腐败现象严重(37%)、农民工问题(31%)。高等学校扩招、家庭收入等也是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说明中学生对于自己和家庭密切相关的大事比较关注,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1.1.3高度认同传统道德。大部分学生都反对“助人为乐已经过时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等典型错误观点。这也反映出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

1.2调查发现:中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2.1对道德判断存在偏颇。有40%的中学生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丑恶的仅占12%。有52%的中学生赞同“现在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才好”这一说法。中学生的社会道德观需要积极的引导。

1.2.2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如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中,65%的中学生选择“两方面兼顾,既利己又不损人”。主张奉献与索取并重,提出“等价交换合情合理”等主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自私自利行为普遍,不善合作,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视而不见;在学习的目的中,以自我发展为目的的选择竟占了50%左右!

1.2.3中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程度较低,满意率仅占43%,不到一半。这说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适应学生的状况,达不到学生的要求,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待改进和提高。

2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2.1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首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学生重点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完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政治课教师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2.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基础道德教育环境与氛围。

2.3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良好道德的养成、正确信念的确立仅仅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教授是不能完成的,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没有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实践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实践育人是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要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4中学生德育教育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也不是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完成的,它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江泽民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懈努力。要以党中央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号召,大大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同学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耀国.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2]曹娟.诸城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8.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篇10

引言

当代中国研究生是我国科研事业的生力军,担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为国家建设输送大量高精尖人才,极大促进了国家发展。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我国研究生人数从1980年的2.1万人增加到了2012年的171万人。研究生数量的急速增长,使研究生教育培养问题更快更多地暴露在公众面前,尤其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薄弱。因此,关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助于改变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后薄弱的局面,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思路,健全研究生教育机制,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难点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1]。可见,当代研究生肩负着建设新型创新型国家的重任,研究生教育培养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为了使研究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所需的思想品德,包括辅导员、德育教师、导师、校外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门人员等特定人员对研究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2]。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精英教育普及化,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短板。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不足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检索,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8月1日之间,主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5494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仅有192篇。检索结果表明,无论是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实践操作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相对薄弱。新形势下,当代高校研究生已经不同于本科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生活方式,其思想受社会风潮影响较大。同时,毕业压力、就业方向、未来规划等复杂问题需要研究生直接面对,而使得当代研究生思想更为复杂。近年来,常有媒体报道研究生因心理问题危害校园或社会安全事件。因此,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生搬硬套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本科生教育教学方式解决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更不能故步自封或者一概而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从研究生、研究生培养单位、家庭与社会角度出发,以全面综合培养高素质研究生为目的,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推进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战略计划。

2.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研究生教育应该满足社会需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过于侧重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而忽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部分高校甚至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当作形式、例式完成。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走形式或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使得高校整体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缺失,流动性大,教育思路狭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多种问题,进而影响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健全

目前,部分高校没有健全完善的研究生思想教育体制,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考虑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缺少新思路新方法。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考察不全面,不能始终把才育德育相结合,重才轻德;二是大多数高校缺少专业的高素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辅人员,过于依赖导师教育培养,同时导师科研任务重,培养研究生较多,不能很好负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能满足新形势新要求,课程少、地位低、形式刻板,教学效果不达标;四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投入不足,资金、设施不到位,思想教育活动开展起来捉襟见肘,各项活动空有想法而无法得以保障实施。

4.研究生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淡薄

研究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当前形势下,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内在需要,加上学业、就业、婚恋与导师压力,不能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学业科研工作,不愿意或不能分身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导致本来不足的教育教学活动收效甚微。据遵义某高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困扰研究生最主要的问题是“就业压力大”(占46.6%)[3]。另一方面,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入学年龄跨度较大,主体年龄一般在23岁~24岁,心理成熟,生活学习独立能力较强,有一定社会经验和阅历。因此,不同年龄的研究生不愿意接受高校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使得部分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急功近利,违背了科学道德,出现了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丧失科研诚信问题。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对策

当前研究生教育模式下,不同学校同一专业或者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主体思想都具有不同特点。同时,受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社会影响不同时期的研究生主体思想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时效性。这就需要高校自己探索符合本校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总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规律,走一条有本校特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道路。

1.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

当前,高校应该加大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支持与投入,保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设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专项课题,用以鼓励以研究生院为单位的研究生培养负责人或思想政治教育负责人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并加强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同时,对于适用于普遍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好方法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实施。

2.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通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培训会,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并逐步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生思想政治考察评定应该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入学、课程学习与考核、开题答辩、论文审核、毕业答辩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从细处全方位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并表彰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4];应该明确研究生自体、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家庭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单一依靠导师和培养单位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并制定相关考评机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评;应该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地位,同时根据当前社会科研风气设立新形势下新形式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开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或思想政治学习小组进行互帮互助学习,开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应该设立研究生思想教育活动专项经费,保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可以通过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研究生会等组织开展全体研究生党员、团员征文、演讲、扫墓等形式多样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多层面全方面进行研究生思想教育活动。只有逐步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当前社会需要。

3.鼓励研究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研究生,高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依据各专业各年级研究生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研究生主动参与。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社团等研究生自我管理组织,配合校党委和校团委开展各项学生活动,使研究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5];应当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在生活和学业中互帮互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同学习进步;应该在研究生中树立道德模范标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研究生向高处看齐;应从研究生角度出发,切实解决或者排解研究生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婚恋压力、生活条件贫困等实际困难,建立研究生就业咨询和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就业和心理咨询服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填鸭式教育,也不能是一过式教育,只有提升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认识,让研究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才能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和实验性,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