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然科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06

幼儿自然科学篇1

一、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观察

美丽的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天然课堂,观察是幼儿认识周围事物的最佳途径。在绿色的春天,我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学习,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躺在绿绿的草地上,接受阳光的沐浴,聆听鸟儿的呢喃,观赏采摘美丽的野花,抚摸清清的溪水,在泥地上玩泥巴,在阳光下找影子,在草地上捉小虫。让幼儿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大胆地去探索、去探讨,尽情享受春的气息。感受秋的收获,站在金黄色的稻田里,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家的谷子收了,我家的玉米也收了,谷子用机子打了以后就变成白白的大米,它的颜色白白的,像甜甜的白糖,也象雪花一样白,也象盐一样白。"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倾听此时他们的感受。孩子获得的信息是零散的,片面的。我就用谈话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忆,让他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特征。虽然他们说得很幼稚,画得很简单,却体现了幼儿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表现出了幼儿对科学的高度热情。

二、提供充足的农村的自然资源材料

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到处都是宝。我把幼儿带到班级的认识区,小朋友们议论开了:"这是嫩嫩的小草,是小兔子爱吃的,这是黄色的花,白色的花,紫色的花,红色的花,啊!好美。我要把美丽的花送给妈妈做礼物。这是谷子,大米,玉米,黄豆,豆角,这是青菜,白菜,黄瓜,李果,葡萄,板粟,花生等。"小朋友看到自己熟悉的材料都爱不释手的看来看去。幼儿们相互地说出自己认识的东西,不仅提高了幼儿智力的发展,也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欲望,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探索区"、"科学区"。在"探索区"中放置了农村幼儿认识的稻草、树叶、石头、泥土、沙子、玉米棒、狗尾草、田螺、花生壳等材料。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和玩具,顿时变得轻松自在,探索的欲望由然而生。在科学区里,他们扎起了稻草人,串起了花生壳,做沙锤,制做小狗,树叶拼贴,在石头上画画。给幼儿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并根据幼儿的能力投放材料,由简到难,由浅入深,让幼儿学会探索和操作的方法。

三、让材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丰富的科学区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翅膀不断地飞翔。他们用石头和泥土砌房子,用水果做娃娃,用叶子拼动物,用种子学计算,用花生壳、瓜子拼漂亮的图案,用稻草做娃娃的辫子,用芭蕉叶做裙子,把竹笋壳当画板,尝试着"沉与浮"。这些都是幼儿想象操作的成果,让幼儿探索兴趣源源不断。

四、提供空间让幼儿有种植活动

为了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去发现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我在园内滑梯下面开辟出一块种植园地,取名叫"我爱植物"。在里面种上冬青树、三角梅、青菜、万年青、美人蕉等植物。种植时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幼儿添土、拣石块、浇水等。让他们在种植和护理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花和果实。每一天不同时间的植物有什么变化。春、夏、秋、冬的浇水不同的区分情况等。孩子们亲眼看到种子怎么发芽,怎么开花、结果。通过种植园的活动,开阔了视野,使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研究植物的热情,热爱植物的情感。

五、给幼儿提供饲养活动

幼儿自然科学篇2

【关键词】幼儿;自然科学;引导;观察;探索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教学探索;互动自主教学【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92-02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来探索指导的策略,以便很好的激发和保护幼儿的认识兴趣与探索欲望,为幼儿将来的科学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论为依据,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孩子接触大自然,探索大自然里的秘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觉得在幼儿园里开展自然科学教育非常有必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幼儿园开展自然科学教育呢?

1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观察探索

1.1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图片及各种途径认识各种植物,在幼儿园里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较少接触大自然,幼儿园的自然角成为了孩子认识自然的最直接途径。可以丰富我们的自然角,充分的利用起来,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自然角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了认知、习得了技能,发展了孩子的美好情感,因此也是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在种植物的过程中,有儿童积极主动地观察植物,从中发现植物一些平时不易引起的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奥秘。

1.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动物:幼儿对于自然科学中的动物兴趣最浓。首先,应该创设一个让孩子认识这些常见动物的场景和环境。例如在幼儿园当中设置饲养角,饲养小鸽子、小金鱼等常见小动物,在某些区域投放一些能加深了解小动物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操作材料。又或者在家中养一些小动物,让孩子可以最近距离的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以及行为特点。

1.3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孩子常会提些气象方面的问题,如:为什么会刮风?为什么下雨?雨是什么变的?打雷和闪电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画、科教电影、电视等向孩子介绍。对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培养孩子记天气日记,用绘画来表示晴、阴、雨、雪、大风等气象状况,还可教给孩子看温度表,并把结果记入日记中,这些活动有助于儿童加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培养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幼儿园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我们除了丰富每个班的自然角,种植一些不同的植物,引导孩子每天进行观察并指导纪录,还在饲养角养许多小动物,定期让孩子进行观察,另外要充分利用科学探索室,我们共同关注幼儿自然科学教育。

2融入幼儿课程,加强探索研究

教师加强探索和研究,注重将科学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动植物百科》等书籍、动物卡片、贴纸让幼儿对动植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整体的印象,在阅读书籍和卡片的时候记住常见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动物的静态和平面认识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分辨能力、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多,面很广,但都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自然规律。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尝试活动时要精心设计尝试问题,把握尝试时机,使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3定期组织户外活动,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去,借机让孩子们把各种动物和在电视上见过的做一下比较,让他们把两者关联起来,趁机把曾经学过的知识点复习一遍。可以带孩子经常参观园内的饲养角,遇到可爱无害允许抚摸的动物,可以也要宝宝亲自动手享受喂食的乐趣。告诉孩子动物们是多么的可爱,他们都喜欢生长在青翠的森林里,森林就是他们的家,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森林,才能保护动物,培养宝宝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4实行家园同步,提供实践机会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向家长宣传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鼓励家长周末带幼儿进行有计划户外活动,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必须要家园合力,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父母亲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经常性的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求知的欲望也会加更加强烈。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各身心方面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淑惠.幼儿自然科学经验教材教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幼儿自然科学篇3

关键词:活教育;陈鹤琴;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目标

活教育的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在当代社会,做人,要有科学精神;做中国人,要做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更是要做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中国人,同时还要做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未来发展的世界人。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人才的开端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1]。这与活教育主张的真正适合中国人的、适合中国孩子发展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是一致的。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可以从以下角度确定课程目标:首先是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亲近之情;其次通过亲身感知、直观体验引起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再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活动过程中分享当前的科学讯息、科技成果,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核心是要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使他们养成好奇、好问、好探究的科学思维,启迪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内容

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活教育提倡使用“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教师知识的宝库,强调幼儿园课程要走进自然,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自然是科学之种,现实是科学之壤,未来是科学之生长方向。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儿童的天然本性。今天的幼儿因为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种种原因而远离了自然,这是十分可惜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尽可能多地了解自然,使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为其科学学习埋下启蒙的种子。同时,幼儿园教育应基于儿童现实的生活经验,从幼儿的生活实践出发,发现和了解与自己切身相关的科学,让启蒙的种子发芽。科学教育更要放眼未来,适时地让幼儿了解科学的前沿,感知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自然中的科学

“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透过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爱科学”。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带孩子们走进自然中的科学,增加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自然科学的态度,用自然界中丰富的、生动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活教育。例如设计“林间探险”,在真实的环境中积累自然经验,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又如结合中国的节气设计“认识节气”活动,用观察、思考、记录、讨论等多个过程培养幼儿的科学品质。在充满乐趣的体验中,幼儿萌发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爱好自然科学的态度。

2.现实生活中的科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落脚于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科学教育使幼儿发现身边的科学,认识身边的科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课程设计可以围绕幼儿的生活圈进行安排。例如为园区的动植物做长期观察记录,了解动植物生长的习性与变化特征;分享日常生活所用到的科技产品,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影响;走进社区附近的科技园,近距离参观产品的生产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达到丰富幼儿知识、增进幼儿经验,同时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的目的。

3.未来社会的科学

未来在儿童身上。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幼儿捕捉科技新信息,感知科学发展的动向,例如组织幼儿观看火箭发射、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影像资料。同时幼儿园科学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环保主题活动,使幼儿了解我们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良好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使其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进行节水节电、濒危生物等相关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发现人与生态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良好意识,从而使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

活教育强调将知识整个地教给儿童,同时根据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和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特性,提出了“整个教学法”、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等课程实施方法。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忽视幼儿理解能力的现象,将科学知识孤立化、单调化、灌输式教给幼儿。这是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好方式。因此,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创造能力,拥有完整的科学素养,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科学活动主题化

科学活动主题化是不分区域的,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围绕某个特定主题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是把幼儿需要学的知识整个地、系统地教给他们的教育方式。科学活动主题化是解决将科学领域与其他领域孤立开来的问题。陈鹤琴提出了应该以整个的、系统的方式把儿童所要学习的东西教给儿童,即“整个教学法”,主张把原有各科功课打成一片,以故事或者社会或自然为中心进行展开,从而提高儿童对事物的整体把握[2]。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帮助儿童获得鲜活的、完整的知识和经验。如结合安全教育开展“消防日”的主题活动,即包括主导性的科教活动“认识消防车”“消防知识须知”等,以及辅助性的科教活动“设计消防车”“设计消防口号”等。

2.科学活动游戏化

科学活动游戏化是寓科学于游戏,把幼儿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以游戏的方式教给幼儿,在玩中学。陈鹤琴认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幼儿园课程应当游戏化,也是容易游戏化的[2]。教师要认识到,要使幼儿专注于活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活动过程游戏化。用主动代替被动,用启蒙代替灌输,使幼儿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支持幼儿的探究和发现。如进行“认识影子”的科学活动,玩“踩影子,藏影子”的游戏,使幼儿在奔跑玩耍中感受光与影的魅力[3]。

3.科学活动故事化

幼儿是爱好故事的,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同时,故事组织的完整性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4]。通过故事的形式,可以使幼儿专注于学习。科学活动故事化可以解决科学教育过程单向灌输、启发性不充分的问题。科学活动故事化包含两个方面,科学知识的故事化和科学活动的故事化,即用故事的体裁来编排科学知识和用说故事、表演故事的形式进行科学活动。例如结合绘本《小种子》,运用绘本中的故事进行科学活动,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增加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引发幼儿的想象,激起幼儿的种植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开展种植活动,强化幼儿的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情。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评价

科学发现重结果,科学探究重过程,而幼儿园科学教育应既重过程又不忽视结果,这里的结果指的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阶段性结果。在“活教育”课程中,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实验、参考、发表、检讨[4],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会举行检讨会,对实验参考和发表的三种记录和作品进行仔细的批评考核[4]。“活教育”的评价是基于过程的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更应关注幼儿的探究过程,这要求教师在对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时应当采用基于过程的评价。

1.基于过程的课程评价———以幼儿为中心的评价法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性的教育,是要激发幼儿认识科学的兴趣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幼儿如何表现自己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是科学教育关注的重点。科学教育能否实现其目标,过程是决定性的。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幼儿的科学学习应该是以幼儿主动探究为主的,这要求教师在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保证其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在对幼儿园科学教育进行评价时,过程评价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只有在聚焦幼儿探究过程的基础上,评价才是“鲜活”的,才是以幼儿为中心的。通过基于过程的课程评价,教师得以发现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使课程评价真正发挥其纠偏改进的作用。

幼儿自然科学篇4

关键词:兴趣;幼儿;科艺教育

随着幼儿科艺教育的不断推进深入,人们日益关注科艺教育的重要性,而进行幼儿科艺教育的前提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变成幼儿进行科艺教育的有效推动力,并以此来使幼儿主动参与到科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接受有效的教育教学,同时,有效地提升科艺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让环境成为兴趣的推动力

1.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在进行幼儿科艺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在学习中往往不需要教师的回答,他们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好奇产生的疑问进行鼓励以及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尝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愉悦的氛围进行教学,从而有效活跃幼儿的思维。

2.巧用现今的多媒体设备

教师在进行科艺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幼儿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以及求知欲望,而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幼儿科艺教育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艺术知识,而如果仅利用单一的讲解方式,只会让幼儿感受到教育教学的枯燥乏味,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现今的幼儿教育应当巧妙地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让幼儿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实质上都能彻底地理解并接受科艺教育。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科艺教育中应当巧妙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用科学知识同丰富的画面以及有趣的声音进行配合,使幼儿得以全方位地认识知识并学习知识,使幼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3.操作环境的重要性

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材料是幼儿进行探究、创新的重要源泉,而幼儿本身是充满好动特征以及好玩天性的,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特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并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不断进行动手操作,让幼儿不断思考创新,并通过自己的感知来获得知识以及学习的乐趣。

4.有效利用自然环境

教师在进行幼儿科艺教育活动中,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环境,让幼儿有效地进行观察,并通过自身观察来获取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可以多带学生接近大自然,充分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体会科学以及艺术,带领幼儿去观察大自然,看农耕,看秋收,了解美丽的大自然,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艺术的学习兴趣。这种让幼儿走出教室的教育方法,能让幼儿更加了解大自然,有效地陶冶情操,同时提升幼儿科艺教育的教学质量,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二、让好奇心引领求知欲

在幼儿科艺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的好奇心引领其求知欲,使幼儿科艺教育更加高效。为更好地让好奇心引领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如下的措施。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认真对待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以及其知识水平,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同时,在进行回答时应当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进行问题解答,并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鼓励的语言来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注重幼儿好奇心的培养以及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师在进行幼儿科艺教育过程中应当善于换位思考,并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以及幼儿所处的环境,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换句话说,可能一些对于成人来说较为常见的事情,对幼儿而言是极其具有诱惑力的。例如,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教师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应当注重引导,培养幼儿思维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三、丰富的教学形式

教师在进行幼儿科艺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唤起幼儿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1.探究式教学

在幼儿科艺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适当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知识教学,同样,幼儿也可以根据探究活动来开展学习活动,在进行科学概念学习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并根据自身的探究结果来提出相关的科学合理的解释。

2.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暗示行为或者诱导行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并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传授知识以及培养幼儿自身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幼儿科艺教育的过程中,如,有趣的影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相对黑暗的环境中,让幼儿用手比出不同的图形,然后用手电筒来进行投影,在墙壁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生动的图片,并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主动发现影子与手的关系以及距离的相关关系。这样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3.让想象力推动幼儿进步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与此同时,想象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以及知识的进步。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科艺教育过程中应当善于启发幼儿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打开幼儿想象的大门,例如,教师在进行幼儿科艺教育讲解时,在进行到水的讲解时,其实幼儿对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水、了解水,并且可以结合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呈现水,来展现水的特征,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幼儿科艺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将科学连同艺术相融合的教育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让教师同幼儿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务必加强对幼儿的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想象力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幼儿科艺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茅春艳.兴趣:幼儿园科艺教育的起点[J].文理导航:下旬,2013(02):85.

[2]梅林.科学与艺术整合研究与实践互助[n].天津教育报,2011.

[3]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

幼儿自然科学篇5

关键词:科学教育;生命教育;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238-01

本文就是对生命科学的特点进行探索,从而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相应的设计,让幼儿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同时,促使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让儿童意识到探究生命科学奥秘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起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态度。

1.生命科学教育的具体内涵

生命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公民有着良好的科学素养。这里所说的科学素养,指的是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事物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较好地参与到公众活动中,具备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知识的传授,从而让幼儿对生命进行了解,进而发现生命,亲近大自然。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对大自然中生命生存与发展的艰辛,最终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富有生命特色的模拟活动,从而激发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探究活动中。比如,可以在幼儿园教室或者在校园内开辟出"自然角",进行植物的种植或者动物的饲养,从而让幼儿对生命的诞生、成长衰老以及死亡等过程。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从而培养起对对生命的热爱。比如,不要践踏花草,不摘花朵花枝,不要欺负小动物,不要随意浪费作为实验的植物标本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幼儿产生对生命的珍惜。另外,学校在活动室内还定期开展图文并茂的生命知识宣传,全面加强幼儿的生命教育。

2.培养幼儿生命科学教育能力的相应策略

2.1引导幼儿借助眼睛进行生命科学性观察。对幼儿来说,眼睛是比较敏锐的,有着良好的观察天才。幼儿都是借助眼睛去观察,从而去认识大自然。教师要对孩子的观察兴趣进行充分的引导,让幼儿对大自然进行系统的观察,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比如,可以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儿童进行充分的观察。当幼儿看到大自然的事物的时候,比如看到蜗牛的时候,会对这种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蜗牛的五官,再观察蜗牛的爬行,继续观察寻找蜗牛的食物等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一些蜗牛回家,观察蜗牛在木棒、纸片等等这些不同地方的爬行状况。让幼儿观察这些细小动物的生存状态,从而培养起对生命的珍爱。教师引导幼儿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进行观察,从而了解这些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培养幼儿关爱生命,亲近大自然的兴趣。

2.2让幼儿动脑进行生命科学性思考。幼儿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总是想象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天天吃东西?""鱼儿为什么离开水就无法生存?""小鸡为什么总是在进食的时候会选择一些细小的石子?"这些在成人看来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但是,对幼儿来说,这些都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迫切想知晓答案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中包含着幼儿对生命的理解。比如,人想要较好地生存下去,就应该要有健康的身体,这样就必须要天天吃东西,才能保证人们活动所需的养分。对于幼儿询问的这些问题,教师不能立马向幼儿讲解答案,要让幼儿动脑去思考,自主寻找科学的答案。当幼儿心中有了一些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幼儿动用自己的脑袋,借助书本等相关资料,进行积极探索。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

2.3引导幼儿通过动手进行生命科学性探究。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耍。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将"玩"同幼儿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幼儿进行的实际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从而将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占据教学舞台,而是要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探究动手操作进行支持,教师要积极引导,将多种教育提供给幼儿,让幼儿依据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操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各种操作活动,让孩子在不断实践探索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解决。比如,教师在引导孩子对笔进行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笔的零散部件,让孩子根据图纸进行装配。通过孩子动手操作,可以让孩子感知到笔的组成情况,通过操作来知道和了解笔这种物质。同样,在其他的动手操作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多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操作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生命科学教育学习能力

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展开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幼儿彼此间进行交流。通过这些特定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注。

幼儿天生有着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内在生命本質的展现就是好奇心,幼儿就是借助好奇心对未知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的时候,就是内在的好奇心和兴趣。若想要有效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从而达到热爱生命的教育。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以此来让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得到激发,继而让幼儿充分对生命进行关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生命进行观察,从中了解生命的生存方式,以及探究生命的生存价值,从而培养起关注生命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孩子多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命科学化教育,以此有效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培养幼儿长足健康的良性发展态势。

作者:张健

幼儿自然科学篇6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的探究欲望,以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对象,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中,本人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以不同的组织形势,在不同的场合,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使幼儿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学和自由探索中。多年来我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开创有利于幼儿探索科学的育人环境。

对于在县城或大城市的幼儿园来说,不可能天天与大自然接触,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设置对幼儿是十分重要的,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认识自然物的机会,是教育幼儿的绝好场所。

(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为幼儿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它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最好课堂,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观察桃花、柳树;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捡落叶、捉虫子。在自然的沙、草、水、木、昆虫做游戏,让孩子感受乐趣的同时,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自然的兴趣。

参观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参与计划,走进大自然、触摸大自然,孩子们的心情是放松的、愉悦的,更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在“种子发牙”活动中,我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种植园地中种的瓜子、大蒜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做好观察记录看到种子发牙的过程及慢慢长大,小朋友们都觉得十分开心。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幼儿轻松自如地进行探索和操作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和探索的空间,不过分干扰和限制幼儿的行为,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孩子们能感受到自己被关重、被关心,从而更能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

二、环境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科学教育材料。

《纲要》明确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在具体活动中进行的必须通过动物操作,接触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来获取知识,让孩子们通过看看、摸摸、做做、玩玩,从而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

我在活动室设置了饲养角和实验角,饲养角有孩子们喜爱的黄鳝鱼、螃蟹、小乌龟等,实验角有小朋友喜欢做的小实验“种子发芽”、“红薯”、“倒挂萝卜”等,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

三、启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经验的先决条件,也是开启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金钥匙。幼儿的认识水平不同,对事物的兴趣态度也不同,小免、小鸡、小鸭等无攻击性的小动物比较吸引小班小朋友;中班小朋友喜欢小蝌蚪、小蜗牛;大班小朋友经验丰富,更喜欢参与对事物的操作,如:种植、喂养记录,乐于探究事物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等。

(一)观察有趣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产生深厚的兴趣。

幼儿对饲养角的小动物感兴趣,在我的引导下,他们会不断发现细微的变化,提出许多问题:“鱼睡觉为什么不闲眼睡?”“小乌龟过冬不吃东西吗?”在我的及时肯定和鼓励下,孩子们兴趣更浓了。有位幼儿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这么痛?”另一个幼儿说:“有时我脱衣服时也会感到疼,晚上还能看到一点一点的亮光呢!”孩子们对此非常好奇,我就准备了各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感知“静电”这一现象。

(二)选择不同的形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采取不同的形式也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与同伴在一起学习能互相感染,体验到集体学习的快乐。在带幼儿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经常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这样既可以使每位幼儿都能参与活动,还能与同伴互相支流,互相启发,使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影响下,对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创造条件,引导幼儿动手探究实践。

种植园地是幼儿实践的好地方,当孩子们在自己班的小菜里种下了青菜、萝卜、豆豆、小葱、大蒜后,我除了要求幼儿爱护精心照料植物外,还要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植物变化的关键期,并做好简单的观察记录,画好相应的图示。经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幼儿懂得了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明白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会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了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和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形成初步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实际的探索与操作,感知和体验到科学活动的无穷奥秘和乐趣。

幼儿自然科学篇7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教育活动

一、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如:把玩具捏一捏咬一咬;摸摸柔软的海绵;踢踢能滚动的石头;追着蚂蚁看看它们究竟爬到了什么地方;它的家是什么样的;拿到会跑或有声音的玩具一定要拆开看看等。这都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开始,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幼儿生活中教育契机,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每次洗手时,有许多幼儿在玩水,不肯回教室。为了满足孩子愿望,我找来几个大盆,装满水放在活动室。在水里放置了瓶子、塑料管、木块、铁块、海绵等不同物体,让幼儿通过玩这些东西,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水的一些特性:瓶子为什么会在水里冒气泡?木块为什么会浮起来?铁块为什么沉下去等。幼儿带着问题去玩水、去探究、去讨论。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自主、自由的,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二、科学活动生活化

科学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它就在我们的周围。事实证明:无论从幼儿提出的问题,还是从幼儿得到的经验看,他们的科学探究都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因此,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科学。例如:幼儿在“饲养角”给小兔子喂食时,他们会探究小兔子什么样?它吃什么?它睡觉吗?它洗脸吗?他们会在饲养中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在“种植角”,幼儿观察种子发芽,苗儿成长,花开花落,使幼儿感知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并分别把它们不同的变化记录下来。为了让幼儿认识天气的变化,在活动室设置了“天气预报”表和娃娃家,还准备了各种娃娃衣帽,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气候的感受,调整天气预报表,并给玩具娃娃更换衣物等。

《纲要》中还强调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使幼儿的科学教育既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如:一次自由活动中,一个小朋友的电动汽车不走了,找原因,结果发现是电池没电了。于是,他们搬来了电池篓,看见里面有许多电池,我没有告诉他们安装电池的方法,而是对他们说:“这些电池怎么装?你们试一试,把你们试验的方法记录下来,看看哪种有用。”幼儿开始探究,他们边操作、边讨论,经过幼儿反复尝试,在操作中他们发现了电池按正负极安装的秘密。幼儿通过看、听、摆弄、讨论,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增强了观察兴趣,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育活动不需要老师过多讲解,幼儿凭着自己的观察、探究便能获得知识经验,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

三、科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在幼儿的生活中,季节的自然交替和突然发生的某些现象,都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去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但幼儿的科学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它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春天来了,幼儿发现空中许多飞舞的柳絮,教师就和大家一起玩捉柳絮的游戏。游戏后,引导幼儿思考、探究:柳絮从哪里来?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这些生活细节,正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究的切入点。生活中还有很多随机经验,如蚂蚁几条腿?它吃什么?衣服上的水哪去了?为什么树叶有的掉,有的不掉?教师要抓住机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去推理、思考、关注周围的世界,从小接受科学启蒙教育。

四、操作材料生活化

纲要中提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1.材料源于生活

幼儿的学习在具体活动中,必须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而生活中各种丰富的材料为孩子的科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水、纸、沙子、泥巴、各种形状的瓶子、纸盒、绳子、泡沫塑料等。这些都是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能引发幼儿广泛的探究兴趣。例如,我在进行“怎样让纸落得快”的科学教育活动时,将两张形状、大小一样的纸放在椅子下,先让幼儿玩游戏“纸片落下来”,感知两张纸是怎样落下来的,然后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使其中的一张纸落得快一点?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发现。这时幼儿的兴趣很高,每个孩子都想了不少的办法,然后让幼儿自己来讲述、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了包有沙包、玻璃球、吸铁石的纸会落得快一些。通过操作,幼儿获得了纸增加了重量,落下的速度就会快一些的科学知识。幼儿在玩纸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拓展了探索的思路,培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2.材料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要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指导幼儿多角度、多侧面地探索。操作是科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幼儿对操作这一环节是很感兴趣的,因为可以自己动手来完成,所以他们就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这样孩子的兴趣就提高了,孩子在自己操作中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如:科学活动认识圆柱体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生活中类似的圆柱体的物品,提供了毛线、笔、纸等操作性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还出示了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实物、图片,让幼儿对圆柱体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加深了对圆柱体的认识。在一次“有趣的叶子”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准备了许多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让幼儿独立进行比较、分类,然后向大家汇报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用的是什么方法。幼儿汇报的结果各不相同,有的是按叶子的形状进行分类的,有的是按叶子的颜色进行分类的,有的是按叶子的大小进行分类的,还有的小朋友想到用叶子的厚度进行分类。整个活动幼儿都在不断操作、思考、探索,教学效果很好。

3.材料具有趣味性

幼儿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产生兴趣,能使幼儿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因此,在活动中配以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促进幼儿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科学环境生活化

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幼儿的一日生活主要是在活动室,在活动室营造具有科学氛围的环境,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情感,而且为科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设置“种植角”,让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成长;在“自然角”用各种水果做“水果娃娃”;在“小小气象站”感受气候变化等。此外,幼儿园应多种植树木,栽培花卉,开辟菜园,设置饲养角、沙池等,让幼儿尽量在真实的、自然的环境中,尽可能多地“拥抱”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

幼儿自然科学篇8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师素养;途径;环境

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具有极高的兴趣,科学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帮助幼儿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幼儿科学活动是一种浅层次但具有深远意义的认知活动,是通过幼儿亲身经历去探知自然事物的活动,是初步认识和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过程。幼儿正处于自我阶段,受外部干扰小,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完全分开,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对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他们对事物好奇、好问、乐于探索、愿意尝试,他们会天真地向家长、老师和其他人问许多为什么,此时,如果我们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将会极大地激发幼儿探究未知的乐趣,是幼儿兴趣培养、科学思想、科学思维、科学意识形成的良好的培育时期。纵观现阶段幼儿教育,社会对幼儿科学教育认识肤浅,科学教育目标偏执,科学教育开展师资短缺,更谈不上专业科学老师;幼儿科学教育环境缺失,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幼儿的捆绑太多,活动范围也受到很大限制。虽然幼儿在幼儿园也接受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但能顺势而为、适时教育的不多。而家长参与配合的也不多,更不知道怎样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在这一方面教育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生力军。社会要发展,科技要领先,科技人才是关键。面对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日、英等国家,抓得早、抓得实。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儿童的科学教育,从思维上讲,幼儿已具备了认识科学事物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行性不容置疑。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以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引领幼儿,通过科学探究等活动,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家长的科学素养参差不齐,教师如果再不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儿童的科学启蒙将会落空,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幼儿教师素养提高尤为重要

现阶段幼儿教师的培养更多的是人文科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幼师学生而言,对自然科学课学习本身就是弱项,文化素养不高,科学素养更是缺乏,重视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如若再不加强对幼教专业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行为意识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开发就无从谈起,未来一代一代的高端人才就培养不出来。没有教师的高科学素养,哪来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教育和指导师范生学习和开展科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指导学生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途径

仅凭学生课堂理论学习是不够的,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情况是很有必要的。(1)可以请一线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给学生讲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开展的一些途径,一些好的经验和不足。(2)要求学生自己联系一名在幼儿园工作的学姐,聆听她们在工作中想到和看到的科学教育典例。(3)到幼儿园见习,除学校组织外,自己也可以联系幼儿园,在时间允许的时候到幼儿园观察幼儿的习性,回忆幼儿园生活。(4)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料查询了解国际国内幼儿科学教育现状,通过学、看、听、说、做、悟等途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难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四、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适时找到科学教育的切入点

幼儿科学要教什么,怎么教,通过对几届学生科学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学生喜欢幼儿教育是因为幼儿教育这个专业琴、舞、书画、娱乐活动多。与人文学习比较,科学课学习就差了,学生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即使想学但因底子薄,动手能力差,学习上有困难。关于幼儿科学教育,许多学生有参与幼儿科学学习的意识,但由于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更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方法,因此不知道将来怎样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和指导。调查发现:学生科学意识差,知识缺乏,对科学、技术、社会、生命、环境、工程等知识知之甚少,只觉得好玩,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对科学课学习兴趣不高,也很茫然。如何在幼教专业学习中深化科学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高深理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弄清所学科学内容与幼儿教育的关系,从生活出发,低起点、小步子、浅层次去认识科学,实践科学,与学生共同讨论年龄段幼儿可学习的科学教育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学生活动和活动指导,把科学知识生活化,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先去感受,再去体验,通过实践与再实践,最后去拓展。通过学与做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知道科学就在生活中,加深学生对科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有所了解。通过学与做,知道哪些可以深层次探究,哪些只能了解,哪些能直接用于幼儿教育。2.通过专题讲座,如生活与物理、物理与安全、生活与化学、生物与环境、火箭会上天等,将有关的理论知识及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教育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尽可能地挖掘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素材,使幼儿自然科学教育生活化、趣味化。3.通过科学小制作让学生参于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课堂拓展到课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边角废料,让学生在学、做、玩中亲身体会科学活动的意义,开阔学生视野。4.利用多种媒体查阅资料,了解国际国内及区域内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现状,指导学生阅览科普书籍,指定书目,限时限量,如科学绘本、儿童十万个为什么等,这些读物图文并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阅读时花时间又不多,又能补充学生过去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实践证明这是短期内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和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但科学书籍的读很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适时阶段性的组织谈感想谈体会活动是重要的一环。5.要求学生跟踪观察1~3名儿童,寻找儿童科学教育的切入点,看如何利用有利时机进行科学教育。6.教育学生如何利用幼儿园和家庭的自然资源,有效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高效地开展家园合一的育儿科学活动。

五、创设科学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学校科学环境创设应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实践科学教育中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提升师范生的科学素养和生命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过程中,适时安排学生科学活动,开展课堂小制作,课后小实验,并结合理论谈活动体会,阐述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出处、制作体会和映射的知识体系,讨论哪些是思维拓展的,哪些是适用于幼儿教育的,合适的内容可让学生模拟开展。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实验、小制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造和完善作品。对学生作品进行量化积分,评优展览,把好作品存放展室,供下届学生参照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的试验场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开展科学活动。动员学生收集生活边角废料,以备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之需,并通过学校创新科学活动室、实训室和幼儿衔接活动室进行延伸,给学生创设科学学习和实践的良好环境。

六、探讨家庭科学环境创设

我国公民整体科学素养偏低,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科普宣传,提升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探讨家庭科学教育的途径,重视家庭科学教育。良好的环境是幼儿生活的基本需求,它在调节幼儿情绪,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是幼儿最亲密、最熟悉的,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是激发幼儿探索的催化剂,是兴趣发展的沃土,它不仅能使家庭关系更加融洽,更能大大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尽可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和良好的物质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一)引领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

心理上安全的环境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活动的前提。满足幼儿心理上的安全需要是使幼儿产生认知和理论需要的基础。没有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氛围,主动学习和探究就不可能发生。因此,应指导学生引领家长对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探讨幼儿无耐心、不听话、捣乱、任性等行为形成的原因,可以以家园科学研讨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家庭精神环境创设的方法,如蹲下来与幼儿讲话,尊重幼儿,倾听幼儿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成为幼儿的朋友,用活动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等。同时,要给幼儿出错、“捣乱”的机会,因为它是幼儿探索成长的过程。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对幼儿的破坏性要正确引导;遇到事情时,先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之后再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评判,不轻易否定孩子。

(二)引导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

在幼儿科学教育领域中,物质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可获得许多教育所期望的教育目标和经验。因此,指导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作为幼儿教师在班级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科学活动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经常开展幼儿探究活动,以幼儿的活动触动家长的活动,使学校和家庭联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自身功夫要硬,要求学生要学会自己设计科学活动,经常开展科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相关的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小实验。实验设置要简单、易操作,如如何把杯子里的水引出来,矿泉水瓶可以干什么等。实验设计尽可能开放,具有思辨性、延展性,能让学生亲自制作,能充分感受成功的乐趣,要指导家长与幼儿一起操作实验,拉近家长和幼儿的距离。幼儿在家长的带动下,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很高,并引领幼儿将自己的实验过程讲给教师、小朋友听或将自己的实验成品带到班中与同伴分享。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物质环境,如购置一些图书和玩具;提供生活中一些材料,如各种质地的瓶子、锅盆,乐高组件、航模舰模等;提供幼儿一些可供观察、种植的动植物等。另外,还要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通过与全班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但能提高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而且家长在活动中也增长了知识、体验到了快乐。邀请幼儿把自己的玩具拿到园里和小朋友共享,有利于孩子沟通和交流;交换玩具,一物多玩,发挥玩具最大的作用。孩子不能在暖房里长大,还应让孩子亲近大自然,邀请家长带幼儿去公园、科技馆等地参观,可预设活动内容,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索活动更有兴趣。同时,请家长将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用照片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很受幼儿的喜爱,并经常开展活动展示和总结。家园联合活动一定和幼儿家长多沟通。幼儿时期的科学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指导学生引领家长参与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和活动的兴趣与注意,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而且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总之,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要求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可变化的情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在探索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耐心的观察,对未来情况作出预见,帮助幼儿验证预见,并提出问题彼此交流。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学会观察,提前预见,才能指导幼儿有效地开展活动。同时要求我们要开展多元化学习的渠道,不断提高师范生的科学素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生力军,把幼儿科学教育探究活动开展起来。幼儿科学教育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所奠定的是未来一代人的科技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摇篮中,将诞生迎接未来科技革命时代的新一代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更将孕育出能够适应未来科技社会需要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公民!同时也为后期学习其他重要的学科起着支撑作用。要做好幼儿师范生的引领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幼儿自然科学篇9

一、生活: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之源

幼儿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所有问题都围绕幼儿产生,而幼儿的经验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是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他们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生活中成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有着问不完的“为什么”。比如雨后天晴,孩子看到地面上的蚯蚓会十分好奇:蚯蚓的家在哪里?在地下是怎么呼吸的呢?它们吃什么?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又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云朵为什么是白色的?云朵为什么会变又会走呢……这些现象对于成人来说都习以为常,幼儿对此却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着问不完的问题。因此,生活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之源。

二、生活化: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必然要求

幼儿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必须要通过直接操作才能获得,感性、好奇、好问、好探究是他们最为鲜明的年龄特征。所以,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必须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远离高深莫测的科学道理,因为他们对此往往提不起兴趣,也难以理解。只有幼儿身边的科学,才是幼儿所喜爱的科学。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幼儿所生活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社会环境。他一贯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反对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死教育。他认为对幼儿来说,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一本真正的书,是一本“活”的书。陈老先生的这一说法不仅对当年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幼儿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它不仅适用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对于科学探究活动也不例外。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风云雨雾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景物,家用电器、电动玩具、居家用品等生活用品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其鲜明、生动的变化无一不引起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科学事物深刻影响着幼儿的生活,它们才是幼儿想要了解的经验和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也唯有这些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事物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他们据此才会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的身边!

所以,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出发,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现象、事物及其简单关系,引出具有实验研究意义的科学探究问题,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围绕生活:幼儿科学探究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紧密围绕着“生活化”展开研究,总结出幼儿园实施科学探究教育的基本途径—围绕生活。

1.走出教室,让生活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大课堂

走出教室,体验生活,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开展科学探究,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科学活动基本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教师说、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而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要求教师把教学方式从书本的静态知识传授改为动态的生活实践,把教学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幼儿生活的各个场所。幼儿通过生活实践,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究科学知识,感知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比如:植物是幼儿生活中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促使教师通过让幼儿亲历种植过程来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植物。我园就专门开辟了一块种植场所,每班各有一块种植地,各班依据自身情况进行种植。为了使幼儿能更方便地观察和种植,有的班级还利用教室走廊等地开辟了种植角,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为了开阔幼儿的视野,不但种花、种菜,还种树,不但有果实类种子、根类种子,甚至还找来菌种培育出蘑菇、木耳等,种植方式不但有土种,还有水培。花、树、菜在幼儿生活中处处可见,幼儿在亲历浇水、施肥、做观察记录、和伙伴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建立了对植物生长规律、过程、条件等的认识。而这些认识,不是成人用语言告诉他的,也不是坐在教室里从书本上获得的,而是幼儿在亲历每一个细小的过程中经过体验、分析、思考,从而内化成个人经验的。也唯有如此,幼儿才会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2.学以致用,让探究成为幼儿快乐生活的脚手架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只有在某种强烈的意识下,才能产生与此对应的动机和行动。幼儿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具备强烈的内在需要,才可能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行为,才能充分发挥幼儿潜在的智慧和创造力。故此,当幼儿的学习和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并时刻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劳动能给自己带快乐和享受时,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比如:各式各样的米饭、菜肴、点心等是幼儿一日三餐的食物,这些食物的制作过程既有有趣的科学现象,也饱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尤其是糕点的制作,对于幼儿来说就等同于玩游戏,从开始制作到最后出炉,色、香、味的变化就是典型的科学现象,这种科学变化既鲜明又直观。我园就专门设置了一个幼儿餐厅,锅、碗、瓢、盆,电磁炉、电烤箱、面包机等一应俱全,幼儿可以在这个餐厅里经历各种糕点的制作,亲自尝试配料、和面粉、面粉发酵、烘烤、品尝等环节。幼儿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就享受到自我服务的成就和快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习了科学原理,增强了探究欲望,学会了动手动脑,而这些素养又促使幼儿投入到新一轮的探究当中。因此,科学探究活动应遵循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这样的教学程序,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最后再回归到生活实践的运用中去。

四、结束语

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科学探究活动,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征更为突出。科学探究活动也唯有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在阳光下幻化出无限美丽的源头活水,它既是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

[3]刘占兰.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陶行知.生活教育[eB/oL].http:///view/911042.htm.

幼儿自然科学篇10

关键词:发现;求知欲;探索

幼儿科学教育不等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也不是只加上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种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受。

一、让眼睛“动”起来,发现周围世界的科学现象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这些内容并非只是既定的教材内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科学教育契机,但这些科学现象不需要教师传授给幼儿,因为教师传授的知识也许今天记住了,但过几天就忘了,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幼儿自己的。例如,在科学活动“认识春天”中,我们不是用一节课来告诉幼儿春天小草、柳树发芽了,冬眠的动物醒来,让他们观察春天所呈现的自然现象,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观察生命的动向,我们将教室的自然角活动起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观察、探索生长奥秘的环境,种子、花朵的盆栽,小蝌蚪、鱼儿、小乌龟等小动物的养殖,让幼儿亲身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他们可以用眼睛观察出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

二、让大脑“动”起来,激发幼儿的科学求知欲

有些科学知识是自然规律,只要用眼睛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秘密,但世界是奇妙的,很多科学奥秘不是你一看就能明白的,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样才能正确激发幼儿心中的科学求知欲呢?我在教学活动中总结了两种方法。

1.魔术法

这种方法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如,在“神奇的图画”活动中,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在幼儿确认纸上什么也没有后,举起喷雾器,朝画上一喷,奇迹出现了,画面上呈现出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幼儿十分惊讶:"哇,老师会变魔术",兴趣油然而生。幼儿就会不由发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时,老师神秘地说:“这个小魔术很简单,每个小朋友都会变,不信你们自己试试。”幼儿都跃跃欲试,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2.随机教育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许多教师仍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认为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与组织的集体活动才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因此,她们忽视了其他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随机教育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自己错失了很多科学教育的良机。

三、让小手“动”起来,主动探索奇妙的科学奥秘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做一做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有效方法。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我非常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能达到活动目标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浮”活动中,我们向幼儿提供了石头、泡沫、竹叶、铁块、苍耳、各种纸等许多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在水中的?哪些材料是浮在水面上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还可以创设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活动、学科技的重要阵地。为幼儿创设科学实验室,提供让幼儿探索的材料,其意义往往远甚于向幼儿提供知识,科学实验室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亲手探索科学奥秘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