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初中生物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39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效多媒体技术生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22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才接触到物理的缘故,所以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电学教学的内容其实并不算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多为一些较为基础部分,其中电学部分的知识也不例外,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来对物理学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清楚认识,同时也为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电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充分的体现该部分知识的基础性而外,还要着重体现这一部分知识的连接性,让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物理电学知识学习,来奠定高中阶段的物理电学对应部分及电学相关部分的学习基础,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也取得不错的成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来对所学的电学基础知识进行更为细致升入的了解,从而发现物理电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此来引起学生对电学教学的重视,是学生能够在初中这一学习的黄金时期中学好知识,从而使学生能顺利的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物理电学知识学习中去。

一、在电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阶段的电学知识教学实际就是电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电学部分,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物理电学基础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将掌握到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但是通过日常物理电学教学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由于才接触到物理知识的学习,电学基础知识对其而言是极为新鲜的东西,再加上该部分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就使得学生会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相关的电学基础概念或理论。因此,这就给我们的物理电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学生很难在正常的学习中获得有效的突破,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如果教师要想让初中生学好物理知识,特别是学好物理电学知识,那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搞懂电学基础知识中的相关基础性概率和理论,这样才能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索,从而让电学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时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运用,那么就能够较为顺利的达到相关的教学目的,因为多媒体是一种极为强大的教学辅助工具,其能够有效的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教材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予以展现,从而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具备较高的质量,让尽可能多的初中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电学基础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到电学部分知识――“欧姆定律”时,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巧妙的运用到教学之中。我们大家都知道,欧姆定律是电学部分的重点知识,是整个初中电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同时欧姆定律也是极为抽象的一个物理学定律,学生大多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欧姆定律进行完全了解,这使得教师可能需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反复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但是因为教学时间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反复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教学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给予了教师新的教学希望,其能够极为有效的将电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使知识能够更为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电学知识进行具象化体现,用动画的形式把电路中的自由电子流动体现出来,让学生看见电压驱动电子形成定向流动的微观想象,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电压和电流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让后在去讨论关于电阻的相关概念问题,向学生抛出“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段的电压成正比,而与导体的电阻阻抗成反比”的相关理论,然后在给学生列出能够反映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公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易理解欧姆定律的相关概念。

二、将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同生活相联系并开展实验

“物理”在词典中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或道理,二是特指物理学。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物理是源于人对实际生活及自然的一门科学,其知识的涵盖面极为广泛,从宏观到微观都有着“物理”的身影,我们脱毛衣看见的些微电火花、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等,这些都需要运用到大量的物理知识,或者是其中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时,一定要记得将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引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关于求知的欲望。等到学生的求知欲被唤醒后,其就会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进行物理电学相关知识的教学,并让教学的质量得到极为有效的提高。在具体的物理电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多种物理实验活动,借此来对电学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重点讨论,从而发现这些现象背后暗藏的电学知识,进而使物理课堂电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困生产生原因转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67

所谓学困生,就是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学生,学生在学科知识点获取的过程中举步维艰,不管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困难,随着学生学习困难的加重,最终成为学困生。本文首先对导致初中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结合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走出物理学科学习的误区。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学活动是一项灵活性很大的活动,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代教学要求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成才,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物理作为一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等多种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挑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提出了挑战。物理学困生是目前困扰初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也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出学科学习的误区,本文首先对导致初中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虽然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出了要求,然而基础知识的学习依然是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基础。就目前初中物理学困生而言,导致学生学科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例如学生在学习惯性定律时,如果不知道概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同时又不能有效理解概念,那么学生在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就显得十分被动,难以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不强

导致初中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中困难重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不强。一些物理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犯了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进行死记硬背的错误,学生能够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记忆,然而却不能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

(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因此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目前导致初中物理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反而在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四)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旦学生对学科学习失去了兴趣,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科学习效率,对学生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造成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相当一部分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因此教师在实现物理学困生转优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

二、实现初中物理学困生转优的有效措施

导致初中学生出现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上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初中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出现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为了避免更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学习困难而出现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整个班级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另一方面,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因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而出现学习困难现象,说明学生已经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出现了较大的知识盲区,因此教师要耐心的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弥补缺陷,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

(二)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针对部分物理学困生由于难以灵活应用知识点而导致的学习困难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与课余时间两个角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及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目,及时的使知识点得到应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布置一些课余作业,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做练习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点的能力,不仅对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也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学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导致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掌握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意识。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实际的例子证明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可能通过一次讲解,学生不仅难以有效应用,可能在理论上掌握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耐心。

(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

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限,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不能充分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而习题教学正是巩固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解题效率的关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习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一、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效率,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入.初中物理知识中含有较多类似的概念和原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要想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效果,就要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二力平衡”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讨论性问题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这三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还可能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显然,有的学生没有理解何为二力平衡.之后教师可以把基础概念详细讲解给学生,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目标.最后,教师仍然可以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由此可见,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从基础知识入手,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重视分层教学

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这样意味着在开展习题教学前,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重视分层教学,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弹力弹簧测力计”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分层教学,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学习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问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作,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越大.这样的基础性知识填空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且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有关研究表明,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岁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1.72n,30岁组的平均约1.5n,40岁组的平均约1.38n,60岁组的平均约0.95n,10岁组的平均约0.84n.根据以上信息,请在方格纸中描点画出变化曲线图.这种理解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视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不能满足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研究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针对初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提出几点简单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我国的教学体制中,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以及大量的物理习题的练习,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增长。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是不相符的,这也违背了现代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改变传统的主动灌输知识的教学观念,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单纯的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是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在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相关的知识内容,制作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的动态演示课件等,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的组织实验教学,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牢固的掌握,同时,对于一些大型的实验,如果学校的实验室中没有条件来完成,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的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同样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的理论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三、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都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要使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采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是很难实现这一目的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班级中的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的特点,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好,物理解题能力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选择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对于一些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而对于那些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对于物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较为简单的评价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评价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对其物理能力及物理水平进行评价。需要重点强调的时,不管是依据学生的那种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分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学生后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

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物理学习的重要的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为后期的深入的物理学习做铺垫,还有一种重要的培养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各种具有引导意义、探究意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这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科学探究式教学,在该种教学方式中,需要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物理教学课堂中,发现身边的物理问题,并将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作为基础,通过自主的探索以及相关资料的查询,去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获得物理知识的牢固掌握,如果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该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及相关的知识,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题,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的探究与学习中寻找答案,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牢固掌握,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物理科目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比,其培养目标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加强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显得非常的必要,本文就针对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特点,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其中提出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及科学探究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5

一、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和国家具体标准

1.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

(1)《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课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下文简称《课程方案》)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课程门类的国家标准。《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生物”是初中必需开设的一门国家课程。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程的国家标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具体标准。

(1)开课的年级和周学时设计标准。《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初中生物课的开设年级为七年级和八年级;周学时设计为:七年级每周3学时,八年级每周2学时,即初中学段生物开设学时为每周5学时。

(2)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将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规定为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其中,具体内容标准用行为动词标注,规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应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基本学习目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础

1.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生物教学应是一个有机整体。

(1)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中,其基础性表现特别突出的内容有:观察细胞的结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对比分析《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发现,初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初步的和基础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较高层的和发展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

2.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学科的总授课学时数少,高考生物学科的赋分占理科综合(以下简称“理综”)总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远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的总授课学时数和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1和表2。

(2)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后,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完全相等,都为108节;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例非常接近。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比以及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3和表4(以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高考理综各学科赋分为例)。

(3)新课程的高中教材建设,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新课程高中教材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如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内容都略有减少,知识难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学科,不仅知识内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识难度也大幅度加大。

3.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题时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0年开始,实行高考命题改革,强调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一样,都以能力立意命题。

(2)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所确立的高考试题难度接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确提出:高考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难度。从2003年高考开始,理综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进,共同维持着理综的难度值控制在理想难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湖北卷)学科难度值见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难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考试(高考版)》杂志;2006年~2011年的难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绩分析与中学学科教学诊断报告》。

三、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促进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基础

1.加强初中生物的终结性评价,可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终结性评价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将初中生物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能有力地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好老师、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规范初中生物教学,为学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打牢基础。

(1)初中生物的教学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3年~2005年,荆州市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比较规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当年中考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注:①表中“++”或“––”表示水平差异,荆州市非常显著高于或低于湖北省;“*”表示水平差异不显著。②荆州市的人口数占湖北省总人口数的比例为10.57%。2006年~2011年,荆州市参加高考理综·生物的考生数占湖北省高考理综·生物总考生数的比例依次为11.82%、11.74%、12.34%、12.38%、12.84%和11.76%。

(2)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6年~2008年,荆州市未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当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卷(湖北卷),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对初、高中生物知识整体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现将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湖北卷)的第32题介绍如下:

例: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中,神经中枢位于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剌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解析:除第(2)小题考查的属于高中生物知识(共2分)外,其第(1)(3)小题考查的都属于初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共8分)。如果初中学校能规范开设生物课,学生在生物高考时,解答此题应该非常轻松。

四、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达成知识和能力等基础性目标,更要重视学生达成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继续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6

一、小学科学教材和中学科学教材之间的异同

1、两者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不管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的科学教材都突出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两个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充分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让学习在兴趣的引领下获得良好的基础科学教育,并且提出了无视地区差异、无视文化差异、无视天资差异的公平学习和共同发展的要求。两个阶段的课程都从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和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并逐渐养成在科学领域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积累良好的科学基础知识、正确的科学思想、正确的科学方法以及探究的科学精神。并且,两门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为着力点展开,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的生活常识的观察和感悟,逐渐深入去了解所涉及所反映的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验证,最终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现象背后的实际问题。并且,两门课程都呈现了一定的梯度性和开放性,注重与相关学科的有效衔接和对接,比如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就通过科学研究的定性到定量、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实现与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地理和、高中生物课程的有效衔接,

2、两者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和广度存在差别。从同是苏教版的初中和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总的方向上是实现了有效衔接体现了教材知识布局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来说又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认真研究之后又发现两个阶段的教材虽然就同一科学知识进行了讲解,但其方向和侧重点是存在了明显的区别。老师可能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别的和联系,但学生就会以为两本教材出现了了雷同,就如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数学就进行了微积分学习,但进入大学之后又专门开设微积分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感官效果是一样的。

二、如何根据小学科学基础展开初中科学教学

1、注重学习程度的传承和对接以避免重复。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相较小学阶段其思维能力有了极大的能力,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的探究和了解的深入有了全新变化和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阶段的许多教学和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仍然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中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到的根源探究的思想和许多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仍然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并且同样也是重点。因此在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些进行有效的继承以提高学习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同时,对于科学知识的异同和衍生,初中阶段也必须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承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继续重复或人为割裂的两种极端感觉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能保证学生不会因为两个阶段授课知识点机械重复而丧失对科学课程知识的兴趣。

2、注重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深化以强化能力。通过对小学阶段科学教材和中学阶段科学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看以看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对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实验主要还是通过让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而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但在中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则更注重让学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

3、注重科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以提升素养。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还必须注重于其他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打下及时的基础。应该说,不管是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还是中学阶段的科学教育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比较浅显的科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等课程作一个初步的铺垫,许多更深入的知识将在这些专业科目中再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探究思维

初中生物教学的难点

学生实践少

初中生物是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习性及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要求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不能只局限在课本中,更应该走进自然,了解生命。但是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前,他们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少,缺乏生活经验,对生物更是了解甚少。很多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过农业劳动,特别是城市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学形势也更加严峻。

对实验设施要求高

初中生物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其实验方面要求比较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技术要求比较高,规程复杂。有些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而且需要一定的实验生物,学生必须熟识每一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也要做好实验,这几乎是每个学生面临的难点。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情境的设置有一定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提前设置好问题,将教学内容与问题结合在一起,通过问题引入教材。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并且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时,应将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生命活动”。我对学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活下来。生命活动决定植物的存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想想:“绿色植物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等物质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环境的和我们的生活,并畅想‘绿色与未来的生活’。”学生听后,有跃跃欲试之感,对大自然的奥秘感到惊异。生物界绚丽多彩,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又蕴含奥秘的自然环境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

生物学是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动手能力也应该得到培养。所以在实验方面,学校要重视实验器材方面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标准的实验器材,严格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每一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要点,避免意外的发生。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严谨态度的培养,进行实验操作后要严格按照实验结果进行实验记录,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再有,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植物园、博物馆等等。

鼓励学生走出教室

课本上的有些内容和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有些内容要求学生亲自去观察。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为了更好地了解课本上提及的生物,学生需要亲身实践,去到菜市场或农田中,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小任务,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去菜市场或郊外走走看看,多认识一些常见的生物,有些不懂的可以去问家长或是菜农,自己写调查报告,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

1、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好一切的关键是打好基础,基础不牢固,想更深入地学习是不可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基础知识时将来学习的储备。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了打好学生的基础,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准备充分,不漏掉小的知识点,同时突出重点和难点,整理好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脉络。教师在课堂上要强调基础知识的作用,鼓励学生先掌握好基础知识,再学习一些重点、难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

鼓励学生质疑

老师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毕竟老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学生应该相信老师,但是也要有质疑精神,遇到有困惑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反馈,而不是轻易地放弃。所以,对于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让他们弄懂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要鼓励他们的质疑精神。敢于提问才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在他们提问之后,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发现更多的知识。比如,在《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节,老师先提出一种与课本相似的观点,让学生去分析其正确与否,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过程中,对于主动回答的学生,给予表扬。最后老师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创新。

科学利用教材

之前曾说过基础知识时一切能力培养的基石,而学习基础知识最好的地方就是在课本上。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要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创新课本知识,对某些陈旧的知识进行删减,突出强调适应现实生活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发现新知识,学会创新,培养自己的探究思维,促进各人的全面发展。例如,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课堂,重视课堂知识的讲授和科学实验的进行,鼓励学生亲自去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思维,推动初中生物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例如,在生物第一节时,老师要利用好课本,讲解“走进生命科学”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准备一些课本中被忽略但是不易回答的问题,如“植物靠什么维持生命”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云奇.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J].学苑教育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8

/

关键词概念衔接重要概念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生物学概念是建立在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本质特征的科学表述。它抽象生物学原理,将学习过程中对生命科学的认知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复杂的思维加工,与原有的认知产生联系,建构起更完整更全面的新知识。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首要的知识具体目标要求就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则将“重要概念”做为课程标准非常重要的内容,列出每一个主题的重要概念。在中学阶段,对概念的学习是生物教学中最重心的内容之一。

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入。

1当前生物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由于高初中学校的彼此独立,且由于九年级缺失生物学习,导致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因为人为的隔裂,而具有普遍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学阶段生物概念的学习缺乏全局性

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全局与发展的规划,缺乏统一性。初中教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忽略了部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容,导致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中后,无法立即适应高中学习。而事实上,高中所有的学习是建立于初中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无论是从能力提升还是知识建构方面,都与初中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1.2重复的概念学习增加了学生负担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识纳入补充原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建立新定义与原有定义之间关联,从而完善与发展原有概念。教师研究初、高中概念学习之间的联系,了解初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结构框架,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并激活知识体系中与新定义学习相联系的原有定义,融合新知识与旧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如果初中教学不能关注到学习的延续性,而高中的教学不能较好的衔接初中学习,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加重。

2初高中重要概念的知识联系

笔者在研究初、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对初、高中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期待能因此增进初、高中教学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深化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整理出关联性极强的部分概念,这些概念均是生物学学习中重要的主干知识,在初中学习中有所涉及,在高中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具体概念衔接点如下。

2.1必修1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1)

2.2必修2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2)

2.3必修3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3)

3初高中概念学习中能力的衔接

在对概念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都至关重要。笔者将中学阶段生物学科的重要概念对能力的要求进行整理与归纳,试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内涵有更明确的认识。

3.1实验探究能力的衔接

初中的实验侧重于基本操作的学习,而高中很多实验的原理或者结论得出都建立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设计思路与初中检测淀粉的原理类似;有些实验则是初中学习的延续与深入,如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而有些实验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如对光合作用的学习。而有些实验则由初中的演示实验发展为高中的学生实验,体现出高中阶段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步骤往往有较详细的指导,而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要求更高。

3.2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的衔接

初中教材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观察、调查与收集资料,都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教材中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更为深入,例如教材中对变量控制,对模型建构等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不仅是对初中学习的总结与复习,事实上也是初中学习的提升。

初中阶段在科学研究方法上,通过“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探究霉菌生活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高中阶段,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深化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对实验材料选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等方面的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学习“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尝试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9

人教社初二物理新教材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和前六章各种物理现象的简介和了解;第二部分为后八章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这种新型的知识结构,在国内的众多初二物理版本中还是少见的,这已是它的成功点之所在。

第一部分通过各种有趣味的物理现象介绍,可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普遍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不仅感到物理知识很有趣,而且也不难学。

通过这一部分教材的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本教材所注重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部分教材的学习,可为后面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知识基矗这点不仅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更适应了少年儿童的学习心理。

如本书中的光学部分,总是以具体形象的光学现象和光学实验为依据来说明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成像规律、光的色散规律等。书中采取的方法是列举大量光学事实、光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认识和发现各种光学现象中的固有规律。而不是通过什么物理概念的繁衍,或数学、逻辑的推理得出规律。其实,前六章的知识结构都是这样的模式。即是就事论事地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现象,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如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力的单位、平均速度、温度、熔化过程、凝固过程、液化过程、光线等等。

总之,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形象地认识和发现物理知识。这种学习的模式,不仅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物理学习可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基础初中生物知识篇10

【关键词】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践

一、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这种教学目标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

二、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重要。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转贴于

三、《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生物》(苏科版)教材紧扣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强化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从初中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出发,选取必须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反映生物科学全貌及最新进展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生物》(苏科版)教材采用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综合体系,淡化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各自特殊性,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按生命的主要特征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典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植物生理学知识和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包括动、植物学的现代进展,包括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并重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由于强化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也使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大大加强,最终保证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生物的营养”部分,教材在肯定“植物、动物和人都必须依靠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作为食物,是异养生物”之后,先讲述“植物的营养”,再讲述“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最后讲述“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先讲授了“人的消化和吸收”知识,对于“动物的消化和吸收”知识仅仅讲授“家兔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家鸽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及“蝗虫对食物消化的特点”三部分。这样不仅减少了过去教材中详细讲述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等的“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和吸收”等重复的知识,还使初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的“营养”及“动物和人的消化和吸收”的共性和特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