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产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1:28

渔业产业分析篇1

关键词:渔业;不确定性;作用效果

一、引言不确定性是现实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以不同方式影响着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行为。统计决策理论将不确定性定义为决策制定过程所处的环境背景,如果个体决策者不能完全知道其自身行动的后果,决策制定过程就会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H·奈特(FrankHynemanKnight,1921)将不可概率化的不确定性与可概率化的风险进行了严格划分,并认为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不可概率化的不确定性即真正的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人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外生和内生因素,无法准确地加以观察、分析和预见,而风险是概率估计的可靠性121。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hnmaynardKeyne,,1936)则将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拥有未来不确定性的过程,否定了不可概率的不确定性与可概率的风险之分,其不确定性总是不可概率化的’3,。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目前已成为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新兴理论,以及现代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劳动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在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影响深远。无论是奈特的“不确定性一风险二分法”还是凯恩斯完全不可概率化的不确定性,乃至之后诸多经济学家(哈耶克,1945;威廉姆森,1975;等)川对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都表明了不确定性问题在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和影响的广泛性。作为环境和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渔业生产,无论是海洋捕捞业还是养殖业,都受到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对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梳理和分类,分析其作用效果,提出防范不确定性损失的措施,对渔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二、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分类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是指渔业生产者难以预见和掌控的,使渔业生产偏离原有成本收益预期,进而影响生产者生产决策的诸多因素的总称。根据我国渔业发展环境和渔业产业特性,可以将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分为自然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政策环境不确定性。

(一)自然环境不确定性

渔业是以一定的养殖水域和养殖设施为基础进行的水产养殖活动和以公共水域内的生物资源为对象进行的捕捞活动的总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大。自然环境不确定性是由于所依赖的环境要素发生突变,致使渔业生产产生重大损失,而生产者无法对其进行事前预测和规避的现象,灾害性天气、养殖病害以及渔业生产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自然环境不确定性的主要成因和表现形式。

灾害性天气是渔业生产面临的巨大难题。诸如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等,其危害不仅表现为渔业产量上的严重损失,还表现为对渔业生产资料的严重破坏。2009年,风暴潮(含近岸浪)造成我国海水养殖受灾面积达99.85千公顷,3047艘船只损毁;海浪灾害造成海水养殖受灾面积16.48千公顷,337艘船只损毁;海冰、海啸等也使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2009年8月9日登陆我国的“莫拉克”台风,仅福建省就有7460公顷海洋水产养殖受损,其中池塘养殖受损4600公顷,网箱损坏62654个;船只损毁1152艘[sjo养殖病害构成渔业安全生产的挑战。养殖病害的致病因子很多,其发生和流行与养殖对象的生活环境、病原体孽生以及生物体自身的抵抗力密切相关,由于其潜伏性、病理研究的滞后性,难以攻克的疾病频发,而生产者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的粗放式养殖方式更加剧了病害的产生和传播,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水域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及渔业安全生产。良好的水域环境是健康养殖以及可捕捞鱼群聚居和繁衍的基本前提,而由于石油泄漏、“三废”不合理排放、外来物种人侵等渔业污染事故频发,损坏了渔业水体使用功能,影响到渔业水域内的水生生物繁殖和生长,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骤减,或者在该生物体内积累大量有毒物质,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危害着渔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赤潮灾害在我国沿海地区频繁出现,2009年,我国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14102平方千米,对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以福建省为例,莆田市南日岛周边海域赤潮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6亿元,平潭县龙王头海水浴场及流水码头海域赤潮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05亿元[5]。

(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水产品贸易、流通和消费领域的需求的不确定性,包括水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和国内消费市场上的出现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

水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以保护其国民健康为借口,对水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制定较高的限制标准,以此减少或禁止某种水产品进人本国布场的手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水产品养殖、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技术水平有限,很难达到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强制而苛刻的技术标准,水产品出口形势日益严峻i6]川。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固然有我国部分水产品质量不过关、药物或其它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主观因素,但也难以排除某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水产品行业而刻意刁难的事实。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的追求也不断提高,而目前渔业生产标准化程度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过分追求高密度、高产量,滥用违禁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06年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大菱坪产品中检验出药物严重超标的消息披露后,引起全国消费者的恐慌,各省市销售点大菱坪纷纷下架,无任何质量问题的产品也受到牵连,价格一跌再跌,养殖户损失严重。

(三)政策环境不确定性

国家或地区渔业相关政策处于不断的变动和逐步完善之中,带来了渔业生产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渔业生产者而言,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短期内对国家或地方渔业相关政策的适应性难题。一般来说,连续性的渔业政策由于沿袭了故有政策的思路和方针,渔业生产者能够在短期内调整其生产经营活动以适应新政策的变化,因此其不确定性影响较小;而非连续性的渔业政策则可能改变生产者的成本收益预期,使渔业生产者难以适从,造成其生产和经营决策成本增加。

建国以来,我国渔业政策方针几经变迁。从建国初期的以促进海洋捕捞业发展作为渔业政策的重点,到向“以养为主,积极发展捕捞”方针的过渡,我国渔业生产实现了“以捕为主”到“以养为主”的转变。伴随着2000年修订后的新《渔业法》的出台,规范养殖业健康发展,实行捕捞限额制度,促进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期我国渔业政策的主线〔8]。在这条主线之下,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和实施了涉及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保护、渔业安全生产、浅海滩涂养殖管理、沿海水域渔船渔港安全监督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渔业及相关政策、法规,组成了我国渔业生产面临的宏观政策环境。

二、渔业生产中不确定性的影响分析(一)不确定性成本化,渔业生产短期供给波动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生产者为适应这种不确定性而产生了额外的生产成本,无论是不确定性损失,还是增加的额外成本,渔业生产者都将其计人当期的生产成本之中,从而改变原有成本收益预期,进而影响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即通过转变投资规模和方向,改变养殖品种的选择而造成渔业生产短期内产量和养殖结构的波动。

(二)促进渔业生产走向生态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现代渔业生产是在商品化、社会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活动,面对日益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频繁发生的养殖病害和趋于严重的水域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等自然环境不确定性,渔业生产者必须由粗放式经营向生态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经营转变,实施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规范用药,积极发展生态渔业,提高水产品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三)诱发渔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在现有的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下,小规模渔户受到资金、知识和技术水平限制,在灾害性天气、养殖病害和水域环境污染面前往往束手无策,靠天吃饭的现象在一定地域内广泛存在。另一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渔户单一面对市场,缺乏及时和准确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并迅速做出生产决策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基于上述背景,渔业合作社、渔业协会等合作组织以及大型水产品企业集团应运而生,形成了“公司+渔户”、“公司+合作社+渔户”、“公司+基地十渔户”等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渔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对于将渔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共同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实施风险和损失共担,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推广,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产生适应性难题

在渔业相关政策缺乏连续性,渔业生产者无法对其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式的情况下,政策适应性难题随即产生,给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以捕捞业为例,出于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渔业生物资源的目的,我国对水域进行了可捕区、限捕区和禁捕区的划分,.并实行严格的休渔政策、渔船双控政策等。短期内,这些政策的实施大为限制了捕捞渔民的捕捞量和捕捞时间,捕捞收人受到影响,部分渔民甚至不得不退出捕捞作业。在无法迅速实现转产转业,寻找到其它收人获取途径的情况下,对政策环境的适应性难题使得渔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部分渔民甚至陷人生存困境。但从长远来看,各种调控政策的出台改变了渔业生产决策和生产方式,扭转了渔民渔业发展理念,对于修复和保护渔业生物资源,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渔业生产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一)创新渔业保险制度大力发展渔业保险,实现风险共担,是应对渔业生产不确定性的首要选择。1994年7月,我国成立了由农业部主管的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①,开展渔业非盈利性互助保险业务。但目前其险种仅限于渔船、渔民两大类。渔业设施(包括养殖设施和渔具设施)、养殖水产动植物的保险还是空白‘9,。显然,当前我国渔业保险供给很不充分,难以满足渔业生产发展要求。应积极推进渔业保险制度创新,探索适应渔业产业发展要求、险种丰富、形式多样、参保面广的新型渔业保险制度,更好地应对渔业生产不确定性,实现不确定性风险共担。

(二)完善渔业生产应急管理体制

完善以渔业管理部门为主导,以渔业生产者为主体,其它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广泛参与的渔业生产应急管理体系。首先,做好海域环境监测、养殖病害监管以及市场需求预测等不确定性发生前的监测服务,及时掌握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潜伏的传染性病源,以及水产品出口中可能遭遇的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同时,实施严格的渔业生产全过程管理,对现有水产养殖技术特别是消毒、防病和饲料添加等环节进行安全性审核,清理并废止使用有害物质的养殖技术方案和方法,从源头上防范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其次,提高渔业生产不确定性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水平,在不确定性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拿出解决方案,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三是做好渔业生产不确定性事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工作,对不确定性损失产生的原因和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对各相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人总结,迅速启动渔业基础设施重建,尽快恢复渔业生产。

(三)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渔业政策的制定要建立在大量调研和科学研究基础上,使政策内容符合国内外渔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要做好政策前的宣传和舆论造势,使渔业生产者有充足的时间转变成本收益预期,做好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的及时调整,避免政策突变造成的渔业生产供给波动。另外,渔业管理部门在对政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充分估计的基础上,要辅之以互补性的政策措施,如在实施减船政策以及整顿和兼并小型育苗场、养殖场等政策的同时,要对促进渔民实现转产转业做好充分安排,有效降低新政策实施对渔业生产以及渔民生活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结语

渔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政策环境不确定性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对渔业生产产生双重作用效果,一方面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和增加不确定性处理成本,从而改变生产者成本收益预期,进而通过生产者生产行为选择的变动带来渔业生产短期供给波动;另一方面,不确定性的存在激发渔业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客观上促进了渔业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确定性客观存在,在充分利用不确定性产生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改进激励的同时,需要通过创新渔业保险制度、完善渔业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并努力保持渔业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措施,尽可能降低渔业生产不确定性损失,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l]汪浩瀚.不确定性理论: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石iJ].财经研究,2002(l2):30一36.

l2]富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高鸿业译.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奥利弗·e·威廉姆森著,段毅才等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国家海洋局.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feBloL].

[6]孙志敏.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7]黄伟,架治中.出口贸易如何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J].北方经济,2009(8):8l一82.

渔业产业分析篇2

关键词:新疆;农林牧渔业;投入产出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176-03

一、引言

新疆地处中国大西北地区,地缘广阔,人口相对稀少。新疆具有发展大农林牧渔业的自然环境优势,但新疆农林牧渔业尤其是特色农林牧渔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以初级产品为主的新疆农林牧渔业无力支撑新疆农林牧渔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农林牧渔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人口占新疆人口约70%,而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更占到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的90%左右,农林牧渔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对促进农林牧渔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农林牧渔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新疆农林牧渔业发展战略定位、优化农林牧渔业格局,尤其对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应用投入产出相关理论和常用系数对新疆农林牧渔业的地位和发展特点等指标进行了研究。

二、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它由美国w.里昂惕夫于1936年最早提出。其中投入指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它作为分析的核心工具,体现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中国自从1973年第一张投入产出表诞生以来已经陆陆续续编制了九张表。近年来,尤其是1997年来中国每五年编制一张表,最新的表是2007年投入产出表于2010年发表面市。新疆的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发表也是如此。2002年和2007年全国和新疆的投入产出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将农林牧渔业划分为单独一个部门,位列42部门的第一部门。本文以2007年(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辅助)全国和新疆投入产出表对比可以对新疆农林牧渔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一)总体分析

2007年新疆农林牧渔业总产出/投入10634621.95万元占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出(488930000万元)的2.18%,占当年全疆总产出(81580022.96万元)的13.04%。从总量看新疆农林牧渔业在全国的份额不算大,但比2002年足足增长了4877893.95万元,增加近1倍,年平均增速高达13.06%,比全国的增长率高出近2个百分点,增长潜力比较大。

(二)产业关联性分析

由于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供需关系,所以产业关联体现在产业部门之间所存在的相互提品、服务等的经济技术联系。产业关联分析体现出部门之间的依存关系,它主要针对各产业部门对其他部门产品的供给以及为保证生产所需其他行业部门产品数量的分析。主要的分析指标有:

1.直接消耗系数:aij=i=1,2,……n;j=1,2,……n

xij是j部门产品生产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qj指j部门某时间段的总产出。直接消耗系数指j部门生产过程当中消耗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反映两部门之间的直接技术经济联系,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

根据200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42部门直接消耗系数表,把国民经济分成三个行业,第一行业只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行业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物质资料制造的行业,包括一级分类编码02的煤炭开发和洗选业开始一直到26号的建筑业,第三行业以非物质生产部门稳住的,包括除第一、二产业外其他所有产业。若按三次产业分类,得到农林牧渔业对三次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表1)。

表1

若按42部门细分,农林牧渔业对表2中的三个产业直接消耗系数最大。

表2

综合以上两表,新疆农林牧渔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最大,超过了八成。而对第二产业中纺织业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依赖程度尤其大。众所周知,新疆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两个产业的产出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出的九成以上(见新疆135部门投入产出表),而种植业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又是占绝对比例的,产出的粮食棉花一部分用做食品加工及烟草加工,另一部分就作为纺织业的原材料而使用。畜牧业的产品大多用来食品加工。所以,第一,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特别依赖于本地纺织业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发展,往大里说就是依赖于本地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农林牧渔业对自身的依赖程度也达到了15%,位列42行业部门第三,同样不可小视;第三,农林牧渔业对第三产业的依赖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十三个行业的依赖程度为零。

以上的数据和分析说明作为新疆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总体上说最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但是就各个部门来说仅对三个部门的依赖程度高,所以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纺织业、食品制造烟草加工业和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业就要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

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揭示了部门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它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同直接消耗系数分析类似,若按三次产业,新疆农林牧渔业对三次产业直接消耗系数(见表3)。

表3

按42部门产业划分农林牧渔业对以下行业完全消耗系数排名靠前(见表4)。

表4

由于完全消耗是直接消耗基础上加上所有间接消耗而成的,所以完全消耗系数要大于直接消耗系数,在排列大小方面也继承了直接消耗系数的排名。农林牧渔业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仍然最大,由于加上了间接消耗,所以消耗系数大于1。但是自己分析42部门产业消耗排序有变化,对住宿餐饮业完全消耗系数超过了对自身的完全消耗系数,这一方面说明住宿餐饮业在国民经济中被其他行业以来的间接效应强,更说明了农林牧渔业对餐饮业的间接消耗远远超过了对其的直接消耗。

3.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

中间需求率:di=(i=1,2,…,n)指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为保证生产对i部门产品的中间需求量占i部门产品总需求量的比重。中间需求率越高,说明该产业越具有提供中间产品的特性,可以看出其所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

中间投入率:tj=(i=1,2,…,n)指j部门中间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根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新疆农林牧渔业中间使用3853691.57万元,最终使用6894795.77万元,分别占总产出的36.24%和64.83%,中间需求率36.24%;中间投入4347441.95万元,增加值6287180万元,分别占总投入的48.88%和59.12%,中间投入率48.88%。新疆农林牧渔业的中间使用率达到了36.24%,说明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中有近四成的产品用于中间使用,也就是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额有四成提供给其他所有部门作为生产而使用。在最终使用中有55.82%销往其他省份,24.35%销往国外,仅有两成的产品被区内居民和政府消费。这说明新疆农林牧渔业产出相对于区内是过剩的,八成产品销往外地,产出潜力很强。新疆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率近60%。其中增加的劳动者报酬占总增加值的96.21%,占全行业总劳动报酬的33.13%,也是其他所有行业中劳动报酬综合最高的。这说明该产业在2007年还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最有效力的行业。

(三)产业波及性分析

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调整的过程中,一个产业部门的变化会引起与其直接关联部门的变化,然后又引起了这个直接联系部门的间接联系部门的变化,以此一直连锁反应下去,直到这种影响力的消失,这就是产业的波及性。产业波及性主要通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

1.影响力系数

tj=(j=1,2,…,n)其中bij是j部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列向量之和,它可以称j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但是对单个影响力系数的分析的经济学意义并不大,必须与其他行业和社会平均影响力相比较来分析,所以tj在bij的基础上除以社会平均影响力系数bij,实现该行业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比较。

根据200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该年新疆农林牧渔业影响力系数为0.95301799,该年全社会平均影响力系数为1.43050287,=0.66621187

2.感应度系数

ei=(i=1,2,…,n)其中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第i行之和,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对i部门的产品的完全需求;是列昂惕夫逆矩阵行和平均值,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1单位最终使用对各部门产品完全需求均值。根据2007新疆投入产出表,农林牧渔的感应度系数ei=2.479598>1,感应度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其他部门增加最终产品不可缺少的产业,有很强的前向相关性。新疆农林牧渔业为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料,其他行业的发展要依赖于农林牧渔业充分供给才能实现,所以农林牧渔业可能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计算分析,可以证明新疆的农林牧渔业及第一产业已经不再是新疆的主导产业,通过刺激其需求实现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已不再有效,但是社会其他各个部门的经济增长仍然十分依赖于该行业所提供的产品。从这个社会效用来看,新疆农林牧渔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有积极的作用。该行业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用来提供出口,对增加本区收入有一定的作用。就全国来看,新疆的农林牧渔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例和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的,作为基础性行业能很好的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所以在十二五期间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兼顾农林牧渔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契夫,陈锡康,刘起运.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2]何其祥.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渔业产业分析篇3

关键词:捕捞渔业;双拖;经济特征;威海市

中图分类号:s973.2+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146-04

山东省濒临黄海、渤海,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渔业资源丰富,尤其在海洋捕捞渔业方面一直占据着明显的发展优势。进入21世纪后,山东省海洋捕捞年产量保持在240万吨左右,其中近海捕捞产量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而远洋捕捞产量则表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这一特征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我国渔业发展战略方向都有着密切联系。

山东省在全国海洋捕捞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山东省海洋捕捞产量为244.5万吨,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的19.66%,仅次于浙江省。到2011年,海洋捕捞产量达到251.2万吨,比重则下降至18.52%。可以看出,在近5年内,山东省海洋捕捞渔业的产量仍保持小幅增长,但比重地位则有所下降。

生产效益是维持发展捕捞渔业的重要导向,通过这一指标不仅可以了解捕捞渔业的经济特征,还能为调整捕捞渔业结构提供一定的依据。因此,对捕捞渔业生产经济特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捕捞渔业经济效益分析方面已有部分研究成果。冯森(2003)[1]对2000~2001年福建省连江等14个县市的海洋捕捞业进行了调查,分析了9种主要海洋捕捞作业的经济效益特征;高清廉等(1999)[2]

运用平衡产量和经济模型,分析了在预测值范围内最大经济效益的各级别渔船的适宜海洋捕捞努力量,依此提出海洋捕捞努力量的结构调整建议。

海洋捕捞渔业经济分析涉及的内容相当复杂,如渔船功率、作业时间、作业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海洋捕捞渔业的经济效益特征,但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尚未较为系统地考虑这些因素。本文拟在固定捕捞渔船功率和确定作业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航次跟踪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船只在全年不同月份的捕捞生产数据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减少因渔船功率、作业方式等因素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1样本选取与指标设计

1.1渔船样本选取和数据说明

山东涉及海洋捕捞的城市有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其中威海市的海洋捕捞产量约占全省的30%以上,对反映山东省海洋捕捞经济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研究的分析数据以对威海市相关海洋捕捞渔船调查为基础。

为了尽量减少因系统误差而造成的统计数据缺陷,本研究选取船龄基本相同的10艘功率为382.2kw的双拖作业渔船样本,调查其2012年除休渔期外各月份共90个航次的生产经济数据。每样本船每月仅有一个作业航次,且休渔期相同,均为6~8月份。

1.2调查指标设计

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单个航次经济指标包括:渔获量、产值、成本、出海天数、劳动力数量。成本可分为三项,即燃油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绳索网具等其他成本[3,4]。其中燃油成本最重要,汤振明等(2010)[5]研究表明燃油成本已占到捕捞生产总成本的70%以上。

为便于不同样本渔船、不同时期调查数据进行经济效益比较,以单位渔获量、单位成本、单位产值的平均值为分析指标,其中,单位渔获量表示1个劳动力使用1kw渔船出海作业1天的渔获量,单位为kg/(kw·天·人);单位成本表示1个劳动力使用1kw渔船出海作业1天所产生的成本,单位为元/(kw·天·人);单位产值表示1个劳动力使用1kw渔船出海作业1天所创造的价值,单位为元/(kw·天·人)。

1.3指标数据初步统计分析

以出海月份为维度对10艘海洋捕捞渔船的航次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平均产值成本比指标数据可以看出,除3、4月份外,10艘样本船的生产作业均有一定收益,其中2月份收益最高,平均产值成本比达4.58,1月份次之,为1.63。

2单位渔获量与单位产值的变化特征分析

分析不同作

业月份产值与渔获量的变化关系,可以了解渔获量的平均交易价格变化情况。首先计算不同作业月份的航次调查数据中的单位渔获量、单位产值、单位成本数据(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给出上述三个指标的平均值),再对单位产值(y)与单位渔获量(x)数据按月份进行拟合,以反映单位渔获量变动引起的单位产值变动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作业月份单位产值与单位渔获量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不同月份单位渔获量对单位产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8.8234(9月份)>8.5814(1月份)>8.208(3月份)>7.0366(10月份)>6.1106(2月份)>4.4017(5月份)>3.0546(11月份)>1.1151(12月份)>0.8583(4月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为:(1)单位渔获量对单位产值的高影响月份均出现在中国传统节日较为集中的月份,如1~3月为元旦、春节前后、9~10月为国庆、中秋等,由于市场需求的集中程度较高,势必会拉高水产品的产量需求,同时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这些生产月份,单位渔获量对单位产值产生较大影响;(2)样本船在6~8月份处于禁渔期,9~10月份为开捕前两个月,在增殖放流和鱼类资源休养生息等条件作用下,不仅渔获的品质质量较高,而且市场的需求也在为期3个月的限制后得到释放,自然会出现单位渔获量对单位产值产生较高影响的结果。 3单位产值与单位成本的变化特征分析

3.1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值变化关系月度分析

“单位产值/单位成本”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盈利情况,

当该指标大于1时,表示盈利,值越大表明盈利能力越高;当该指标小于1时则相反。表1显示,2月份具有较高盈利能力,而3~4月份则处于亏本经营状态,其余月份单位产值/单位成本比值介于1~2之间,盈利能力较为稳定。

为了比较不同月份样本船的单位产值(y)、单位成本(x)变动关系,对这两个指标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2)显示,除1月份的拟合优度偏低外,其余月份的拟合结果均较好,可以用来解释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值之间的变动关系特征。单位成本变动对单位产值的影响程度依次排序为:1.9134(2月份)>1.3369(10月份)>1.2512(11月份)>1.1619(5月份)>0.6629(12月份)>0.558(9月份)>0.4752(1月份)>0.3131(4月份)>0.2356(3月份)。

3.2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值变动关系整体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利用盈亏平衡线将10艘样本船在2012年的90个航次单位成本、单位产值数据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盈亏平衡线以上表示盈利的样本点,而盈亏平衡线以下则表示亏损的样本点,盈利的样本点占有绝对优势。按照90个航次数据的区域分布特征,可以将这些样本点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1)最上方的样本数据,与单位渔获量、单位产值、单位成本数据进行对照后,发现这些样本点即为2月份相关数据集;(2)最下方的样本数据,与单位渔获量、单位产值、单位成本数据进行对照后,发现这部分数据为3月份和4月份的样本数据;(3)中间部分的样本数据,即为其余月份的数据。这一划分方法与利用“单位产值/单位成本”指标进行定性描述的结论一致。

4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0艘捕捞样本船2012年90个航次的生产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单位捕捞量与单位产值、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值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除6~8月份禁渔期外,样本船在大部分作业月份都处于盈利范围,但不同月份之间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2月份的盈利能力最高。

4.2通过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值之间的变动关系分析,认为2、10、11月份和5月份具有较高的正经济效益,即单位成本增加1个单位可以增加大于1个单位的单位产值,因此,在这4个月内可以通过增加单位成本的方式来提高产值,如增加作业天数、增加劳动力等;而在其他月份,通过增加单位成本所带动的单位产值则具有不经济特征。

4.3通过单位渔获量与单位产值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9、1、3月份和10月份具有较高的平均交易价格,即单位渔获量增加1个单位可以产生更高的单位产值,因此,在这几个月内,可以通过增加渔获量的方式提高产值效益。

4.4样本船在4月份生产作业处于亏损状态,且通过增加单位成本方式来提高单位产值的途径并不经济;从单位渔获

量与单位产值的变动关系来看,在4月份,单位渔获量增加1个单位所带动的单位产值小于1个单位,也是不经济的。因此,建议停止功率为382.2kw的双拖作业渔船在4月份生产作业,以减少亏损,从而提高渔船全年的收益。由于本研究所包括的样本船数据较少、调查年份仅为1年,该建议还应通过更多的调查数据和研究结论作为支撑。

参考文献:

[1]

冯森.福建省海洋捕捞业经济效益分析[j].福建水产,2003,4:12-16.

[2]高清廉,邱天霞,宋协法,等.山东省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9,29(2):215-223.

[3]麦贤杰,乔俊果.我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6,4:8-10.

渔业产业分析篇4

王金玉同志在黑龙江省水面资源承包开发拜泉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黑龙江省水面资源承包开发拜泉坝场会议参观典型简介

搞好水面资源承包开发加快建设渔业强市步伐

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文件”精神加速构建渔业经济新格局

挖掘资源潜力突出综合效益加快贫水区水面承包开发步伐

靠政策推进水面资源承包以开发牵动渔业生产发展

抓住机遇强化领导加快水面资源承包开发步伐

抓水面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双鸭山市政府召开水面开发暨渔业生产宝清现场会

全省上半年水面资源承包开况总结

发挥职能作用强化保障措施切实搞好水面资源承包开发

牡丹江市召开会议率先贯彻落实拜泉现场会精神

水产业综合开发大有可为

大力推进水面资源承包开发加快水产业支柱产业建设——齐齐哈尔市水面资源承包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稻田养鱼是开发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有效途径

突出群众是投资和受益的主体实现水面资源承包开发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加快水面资源承包开发步伐大力发展规模化高产高效型渔业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渔业经济

庭院养鱼使我们走上富裕路

世界水产品贸易竞争力与产业内贸易分析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降低牡丹江市水产养殖业成本的研究

农业产业链管理在河蟹产业中的应用初探——以江苏兴化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为例

我国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初探——以舟山蚂蚁岛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为例的实证分析

茂名市滨海休闲渔业模式与初步实践

概述生态平衡与生态经济平衡

实施渔业品牌战略势在必行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浅议漳浦无公害水产养殖推广工作

克氏螯虾与鲢、鳙鱼池塘混养技术

高密度暂养黄颡乌仔试验

双棘黄姑鱼越冬技术研究

泥鳅在北方池塘的养殖技术

教学局域网管理之我见

黄酒:岱山渔民不解之缘

渔业经济研究2005年总目次

国外tBt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影响的效应分析

海洋产业对整体经济作用的实证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大连市海洋综合管理新体制构建探讨

福建沿海渔港空间布局与渔业生产适应性分析

试论渔文化、鱼文化与休闲渔业

中国海岛生态旅游研究

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浙江舟山水产业投资非洲之策略研究

我国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发展罗非鱼养殖的优势

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与未来走向

关于发展渔民合作组织的思考与建议

试论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效益

论《渔业企业管理学》新篇章

整体的产品概念与水产品整体观念

加速转换国有水产生产企业经营机制的探讨

关于建立哈尔滨市乡镇水产业综合服务站的意见

利用地缘优势发展外向型渔业经济——我省水产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及对其发展方向的初步探讨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科研所信息部门向社会开展信息服务的探讨

扩大“渔民绿色证书”制度试点的前景——黑龙江省两期六乡镇“绿证”试点的调查

渔业产业分析篇5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为淡水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淡水渔业也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对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客观而深入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淡水渔业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渔业发展中,淡水渔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总产量甚至高达国内渔业产量的40%。淡水渔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水环境;使得国民的膳食结构更加合理化,有助于国民体质的增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

2淡水渔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1现状

据农业部的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可知,2010~2012年,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分别为2346.5万t、2471.93万t、2644.54万t。由上述数据可知,我国淡水渔业正在稳步发展。我国淡水渔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未形成规模效益、劳动生产率偏低、养殖环境不断恶化、附加值相对有限等。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之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2问题

2.2.1未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淡水渔业一直面临小规模经营的尴尬局面,政府没有给予积极的引导,养殖户严重缺乏合作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只是埋头养鱼,而未能及时而准确地分析水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当面临不景气的市场时,则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损失惨重。该类问题的出现,和未形成规模养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2.2.2劳动生产率偏低

整体分析,我国淡水渔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先进养殖机械及技术的引用率偏低。部分养殖户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使得淡水渔业养殖模式一直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再加上相当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给国内淡水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了重重阻力。

2.2.3养殖环境不断恶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给淡水渔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河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逐渐加重;一部分河流甚至出现断流问题,有效的湖泊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2]。上述两大问题,给国内淡水渔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还有可能导致后续的食品安全问题。

2.2.4附加值相对有限

对淡水渔业进行分析发现,初级鱼产品的市场获利率通常不高,所以,提高深加工水平,从而形成一条科学完整的淡水渔业产业链,最终提高淡水渔业产品的附加值,便成了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在淡水鱼产品深加工这一块刚刚起步,相当一部分企业尚位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如此一来,便暴露出了产品附加值相对有限的问题,这对于该类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3淡水渔业发展趋势

3.1生态渔业大有作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渔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发展生态渔业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以下思路:基于消费者需求,转变经营模式;致力于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研究并开发农牧渔联合经营,从而保证综合效益。在实施上述思路的过程中,相信生态渔业所具有的市场潜力将会被一步一步的挖掘出来,从而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2休闲渔业前景诱人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因而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休闲旅游市场日渐活跃,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休闲渔业的概念被提出,并获得了极快的发展,其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休闲渔业的出现和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所以,休闲渔业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3]。

3.3水产品加工前途无量

在市场规律的内在引导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下,国内淡水渔业正朝着“三化”(即规模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淡水渔业无论在生产质量方面,还是在生产效率方面,均得以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水产品加工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朝着系列化、多样化以及高附加值的方向不断发展。水产品加工属于一个朝阳产业,在其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将会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4结语

现阶段,绿色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淡水渔业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则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观念,重视并加大对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以及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淡水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宜.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吉林农业,2012(06):183.

渔业产业分析篇6

[关键词]信息化;渔港渔船管理;行政执法;安全救助;便民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2.147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渔业是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捕捞渔业又是农业产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作业风险最大的产业之一。就我国目前的海洋渔船情况分析,据统计,2013年全国拥有海洋捕捞渔船19.68万艘,其中44.1千瓦以下的小船13.53万艘、占68.75%,44.1千瓦以上的中大型船6.15万艘、占31.25%;渔船老旧化多,新造渔船少,10年以上的船占60%左右。因此,在提高渔船安全设施、装备的同时,加强渔港渔船安全信息化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渔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渔业发展调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与环节之一,它不但能为渔船安全提供“千里眼、顺风耳”,还能为渔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是政府与企业管理部门掌握有效信息的科技手段。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的建设是本市渔业管理部门落实国家“互联网+渔业”的一项具体措施,系统将切实提升海上生产安全、救助能力,在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渔业综合管理水平和便民服务效率。

1系统概述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是在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基础上,采用北斗卫星、aiS、视频、RFiD、3S、GiS等技术获取人、船、港、企业等渔业生产全程数据,并通过卫星、nFC、基站、互联网等通讯链路传输数据;最终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的渔业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形成对行政审批、检验、执法各业务支撑的数据服务;同时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为管理机构决策提供依据,也为渔民、公众提供各种便民服务。

2系统在渔港渔船管理上的应用

本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目前渔业发展的最新变化,应对目前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如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如何依法依规公正执法、如何提高渔船救助能力、如何提供渔民服务、如何提升政策制定的准确性等诸多问题。

2.1行政审批

行政审批的效率和质量事关公正,现有的行政审批主要由人力和手工完成,既增加了行政成本也浪费了人力资源。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制定各类行政审批电子文书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以电子文件处理的特征,采用在线数据输入和导入电子表格的方式,通过高速网络传送文件,并在数据中心统一处理下,解决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现状,实现各审批事项网上快速申报、流转、审批和归档等功能,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可实现“固定程序、责任到人、明确时限、全程留痕”的行政审批管理目标,大大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

2.2执法检查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执法文书电子化、流程化,执法人员根据标准流程的设置,在案件调查、取证、立案、处罚等各环节应用系统全面、及时、准确地进行有效信息录入及审批,充分实现整个案件执法过程的相互监督与配合,使执法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使执法人员的办案程序更加公开、透明,促进科学执法格局的形成;同时,建立执法监管体系,全面展示办案各环节内容,便于监督者实时掌握办案细节,这将很大程度上抑制不良执法行为的出现,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执法人员的公信度。

2.3安全救助

应用aiS、北斗卫星等技术建立海上通讯网,通过在渔船上安装的北斗、aiS船载终端设备,管理部门可接收渔船的动态信息,实现渔船船位监管、轨迹跟踪、短报文通信、预警、接警处置等功能。当渔船遇险后,可以通过船上的卫星导航系统向岸上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并将其准确位置第一时间在软件平台上显示出来。监控人员收到报告后,根据卫星定位信息与遇险船只及周边船只取得联系,了解遇险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应急处置。也可通过北斗短报文向周边船只发出协查通告,实现渔船的自救、互救,大大提高遇险渔船获救率。

2.4便民服务

信息系统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无纸化办公的理念,通过减少繁琐的手工操作环节,节约许可审核的办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办证效率;同时通过便民服务平台公开所有许可程序、申办条件、审批期限、收费标准等内容,让群众对办理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为渔民、船员、涉渔企事业提供网上预约、许可审批跟踪、证书到期提醒、违章查询、海难海事跟踪等信息服务,让其在办证过程中享受方便、舒适、快捷的服务。此外,通过信息的公开化,加大群众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以保障行政人员能够更公平、公开、公正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2.5统计分析

统计工作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而渔业统计数据如实反映了渔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既可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又能作为确定渔民生产发展计划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渔业管理的最基础的数据。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构建快速的统计信息传递网络,实现从数据收集、分析、传递到的及时、快速统计工作体系,使统计工作做得“更快”“更新”“更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渔业发展。

2.6政府决策

随着信息化的运用,政府管理的方式方法也随之改变。与其他行业一样,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渔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垂直管理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扁平化的网络结构转变,打通了政府直接与渔民对话的途径,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简化了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增强了政府的决策能力。

另一方面,信息化的运用解决了人员调用对管理行业的影响,妥善保存的电子表单、详实的网上业务流程,使得工作人员对业务办理轻松上手,减轻对特定人员的依赖,减少由于行业“老法师”的退休、离职而产生行业的倒退。

3系统建设情况

上海市渔港渔船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以建设一套上海市渔业综合管理平台为目的的,不仅仅局限于提升目前渔港渔船管理水平,更把渔业未来发展规划放在重要位置。渔业的发展已经从传统渔业迈向了现代渔业,而信息化水平是现代渔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系统的建设要为未来渔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建设构想

从信息化未来发展规划入手,总体上采用五个统一。通过标准的统一构建业务平台,形成统一的资源数据链条,并最终汇聚到数据中心;再通过数据中心对外提供统一的应用推广、服务,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制订出统一的规划,如图1所示。

图1上海渔业信息化构想

3.2系统建设内容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主要由2个数据中心、多种数据源、5个软件平台组成。2个数据中心是根据管理业务情况,将行政许可管理、各类证书管理、船员、渔船、渔港、涉渔企事业管理等方面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业务管理数据中心;同时将一些有用可开放的数据信息分离、分析,按不同的权限共享给各级渔业管理部门、渔民、涉渔企事业等对象,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形成一个科学有用的共享查询数据中心。多种数据源主要通过与农业部中国渔政指挥系统、中国渔业船员管理系统、智慧船检系统等数据对接,与上海市农业物联网平台、上海市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的资源共享,整合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及业务的协同协作,最终实现渔业大数据管理目标。5个软件平台就是研发多种基于windows和安卓的信息子平台,包括综合业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移动执法平台、海上指挥平台等,通过电脑、移动终端、手持机等终端设备,应用在行政审批、渔船检验、渔业执法等渔业监管领域,全面提升渔业管理水平,如图2所示。

3.3系统开发方式

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流程控制的开发方式,实现人、船、港、事务的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这种模块化、流程化的方式能够在不改变软件总体架构的情况下实现功能的增删改,并通过预留接口的方式,为今后渔业总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扩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系统将陆续加入渔业行政执法、渔业资源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养殖、渔业技术推广、渔业市场等业务模块,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上海渔业综合管理平台。

图2渔港渔船监管系统架构

3.4数据采集与共享

该系统建设重点在于数据的采集、汇聚,形成统一的渔港渔船业务数据集。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业务功能模块、终端设备、应用app等将涉及渔港、渔船业务的各类数据采集、汇总到数据中心。

数据的价值在于如何进行充分利用。系统在建设初期就与国家渔业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实现了数据对接,同时,与本市农业相关信息平台打通数据通道,实现从上到下全面的数据互联互通;同时考虑到与邻居兄弟省份的数据共享,系统也预留了数据接口,随时可以根据需求为各方提供数据服务。在实现了纵向、横向的全面数据联通后,数据的价值将被充分挖掘出来,也可以进一步推动渔业主管部门从金子塔形的垂直管理模式向扁平化的网络结构转变。

3.5大数据分析利用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的第一手数据无比珍贵,渔业数据亦然,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定制化的统计、分析,从而得到最直观的“情报”,从这个情报可以看出渔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也可以分析渔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初期进行了数据的原始积累,达到一定容量后,通过统计指标与不同的业务系统相结合,使基础数据进行定时进行自我处理,得到与业务相匹配的数据信息。通过统计学的数据挖掘,能够将复杂而晦涩的庞大数据精简化、明确化,能够直观地为渔业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4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存在于各行各业,现今渔业应用的信息技术还只是冰山一角,在未来,信息系统不仅会成为渔业管理人员的一种工具,还会拓展到渔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大渔业,成为他们了解水产品市场的方式,成为消费者购买新鲜海货的渠道,成为新兴的渔业p2p平台。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建设互联网大渔业路上的一小步,但也是打基础的重要一步,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该系统的建设成与败,关系着未来渔业的发展走向。所以要致力于将系统做精做实,以一种超前的思维去设计框架,而这套系统在未来的使用中会不断升级优化,必将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石。

主要参考文献

渔业产业分析篇7

一、产业情况概述

中国、日本、韩国的渔业的生产和贸易均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三国渔业产量分别达到5120万吨、542.9万吨和317.5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40%、4.2%和2.5%左右,合计份额约达46.7%。2009年三国水产品出口额合计达到132.19亿美元、进口达到210.04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的18.3%和25.0%。

中国

中国渔业生产在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年产量从1976年的不足500万吨增长至目前的5000万吨左右,且产量一直保持稳定。中国渔业生产在世界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91年以来中国渔业生产总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中国渔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目前,渔业产值在大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6%提高到10%左右。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养殖在中国渔业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中国的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1978年之后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品种日益多样化,为我国渔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1986年《渔业法》的颁布,渔业逐渐成为中国农业新的增长点。2009年,中国渔业总量中养殖水产品产量为3635万吨,占渔业总产量的71.0%;捕捞仅为1485万吨,占渔业总产量的29.0%。目前,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7%。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品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品出口国。2009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为102.81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额的14.23%;进口额为50.09亿美元,占世界总进口额的5.96%。中国在水产品贸易方面一直保持着顺差。

日本

日本的渔业在二战后得到巨大的发展。多年来,日本渔业以捕捞为主,而在增强渔船捕捞能力和向外扩张捕鱼范围的政策推动下,日本曾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渔业国。

但是,近年来日本渔业正在逐渐衰退。由于过度开发导致沿海海藻场在二十年间减少了30%,渔场面积缩小,同时,海洋鱼类资源急剧减少;进口水产品的大量增加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下跌,以及渔业人口老龄化等等因素,日本渔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2008年,日本渔业生产总值为16275亿日元,比最高年份1982年(29772亿日元)下降45.33%;渔业总生产量亦比最高年份1984年大幅下降57.64%。

从产业结构来看,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日本渔业以海面渔业捕获/养殖业为主。2009年日本渔业产量中,海面渔业捕获/养殖占98.5%,内陆水域捕获/养殖仅占1.5%。

由于渔业的衰退,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产品消费国,日本水产品自给度较低,多年来需要依赖大量进口,成为世界第一大水产品进口国。为了改变目前的危机状况,日本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包括调整渔业结构、禁渔、增殖放流、制作人工鱼礁、增设养殖场等等。2001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水产基本法》,明确了十年提高水产品自给率的目标。在保障本国消费的同时,日本还将水产品发展战略转向扩大出口。2006年,日本打出了“从渔业大国到水产品出口大国”的口号,并确定了重点扩大的市场和主打品种;2007年,日本进一步公布了《农林水产品出口发展战略》。日本渔业部门长期接受政府大量补贴,其中大约70%用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对外贸易方面,2009年,日本水产品进口额达到133.05亿美元,占世界总进口额的15.82%。虾类、鳗鱼、裙带菜以及蛤类是主要的进口品种。2009年,日本水产品出口额为15,89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的2,2%,逆差高达117.16亿美元。

韩国

韩国的渔业发展历史与日本比较相似。由于渔业资源丰富,渔业是韩国的一个重要产业。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韩国一度严重依赖捕捞。但是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渔业资源的急剧减少,韩国渔业产量呈下降趋势。2001年,韩国水产品的进口量超过出口量,使韩国成为水产品净进口国。为解决产量下降与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的矛盾,近年来,韩国将渔业的重心放在养殖业方面,伴随1986年将水产资源增殖放流正式当作产业来扶持、1998年建设海洋牧场、2005年实施渔业资源重建计划(FSRp)等举措,韩国渔业产量大幅回升。目前,水产养殖在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水产养殖产量已占到韩国渔业总产量的1/3以上。

韩国政府还对渔业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支持。以渔业补贴为例,韩国政府规定了多种渔业补贴政策,其中包含四大项:远洋渔业补贴、渔业活动补贴、取得及建造远洋渔业渔船所给予的税率减免及其他的渔业补助计划。

从产业结构来看,韩国2009年的渔业产量中,沿、近海渔业产量为122.7万吨,浅海养殖渔业产量为131.3万吨,远洋渔业产量60.49万吨,内陆水域渔业产量为3.0万吨。

国际贸易方面,相对于中国和日本,韩国水产品贸易在世界总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2009年,韩国水产品出口额为13.49亿美元,进口额为26.9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的1.87%和3.20%。自2002年开始,韩国由水产品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三国区域内贸易情况

中、日、韩三国互为重要的水产品贸易伙伴。2009年,中国对日本和韩国的水产品出口额合计占其总出口额的34.9%;日本对中国和韩国的出口则占其总出口额的27.8%;而韩国对中国和日本的出口则占其总出口额的58.0%;中国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水产品额占其进口总额的6.23%,日本从中国和韩国进口额占其进口总额的22.09%,韩国从中国和日本进口额占其进口总额的37.43%。

中国对日本和韩国的水产品贸易保持着顺差;日本对中国保持逆差,而对韩国则是顺差;韩国对中国逆差,对日本顺差。

二、中日韩三国渔业竞争力分析

首先,从生产能力来看,中国生产能力远远超过日本和韩国。

如前文所述,2009年三国渔业产量分别为5120万吨、542.9万吨和317.5万吨。日本和韩国的产量分别仅为中国产量的10.6%和6.2%。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渔业产量也是遥遥领先。此外,中国渔业产量的增长速度不容忽视。自80年代末至今的二十年间,在世界(不包括中国)渔业产量的增长基本停滞在每年9000万吨的水平的情况下,中国的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同期年产量增长了约十倍。

从三国渔业的产品结构来看,首先,中国在内陆水域渔业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日本、韩国的产量仅为中国产量的1.5%和0.2%;而在海洋水域,日、韩的产量与中国相比则差距没有那么大,分别为中国产量的33.5%和15.1%。有少数品种日本和韩国的产量与中国较为接近、甚至超过中国。

通过对中日韩三国水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发现,中国水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用来表现一个国家某一类产品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与该国全部产品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之比。其公式为:RCa=(X/Xt)/(w/w,)。其中,Xi为一国某产品出口值;Xt为一国产品出口总值;wi为世界某产品的出口值;wt为世界产品出口总值。如一国某产品RCa>i,则说明该国此种产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2009年与2002年数据比较,中国的水产品比较优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韩国的水产品显性比较优势也由2002年的0.72降至0.52。

贸易专业化指数(tSi)同样显示,中国水产品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tSi是用来衡量一国产品在全球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的,其计算公式为:tSi=(Xi-mi)/(Xi+mi),其中xi为一国在i产品上的出口额;mi为一国在i产品上的进口额。如一国某类产品tSi>0,则表明该国该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世界总体水平,具有贸易条件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从中日韩三国水产品的情况来看,唯有中国的tSi>0,而日本和韩国的tSi均为负数,说明日本和韩国水产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实际上,三国中唯有中国为水产品净出口国,而日本与韩国均为水产品净进口国,且日、韩两国的水产品贸易逆差额较高,尤其是日本。

出口相似度(esi)分析则显示,中日韩三国水产品的出口相似度总体水平都不高。出口相似性指数(esi)的公式是:eSiab=∑min(X,i/Xaj/XaXbiXb),0≤eSLab≤1,其中Xa、Xb分别指a、B国的出口总额,Xai、Xb;分别指a、B国i商品的出口总额。eSiab值越接近1,表明两国出口结构类似度越高,两国之间竞争压力越大。eS-iab值越低(越接近0),表明两国出口结构类似度越低,两国之间竞争压力越小、贸易互补性较高。分析如下中日韩三国水产品eSi值可发现,中日、中韩以及日韩的水产品出口相似度都不高,尤其中日之间水产品eSi值更低。这说明,中日韩三国之间水产品方面的互补性较大。

三、签订Fta对三国渔业的影响

由于互免关税以及消除非关税措施通常是Fta的主要内容,对于一国不具有优势以及适用较高关税税率或是较多非关税措施的产业,在Fta签订之后的一定时期内会受到较大影响。体现在中日韩三国的渔业方面,根据上文RCa指数与tSi指数的分析,日本和韩国与中国相比在水产品贸易方面不具有优势;而从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来看,与中国相比,日本与韩国更有可能因Fta受到影响。首先从关税税率来看:

中、日、韩三国均对水产品进口维持较高的关税。其中,日本水产品进口(最惠国)关税平均税率最低,为5.5%,最高税率为15%;韩国平均关税税率最高,为15.8%,最高税率达到30%。

除上述从价税以外,日本水产品关税中还规定有少量从量税。从量税的使用使关税计征变得复杂,加之其税率往往高于从价税率,从而实际对进口产生了限制。韩国则对水产品规定有调节关税(临时调高关税税率的制度)。在韩国征收调节关税的15个品种中(截至2010年2月),水产品占了9个,其中活鲈鱼、虾酱等均为主要由中国进口的品种。调节关税的适用对限制中国某些水产品的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水产品进口平均关税税率为10,7%,虽然不是三国中税率最低的,但是中国未对水产品实施从量税或者调节关税等加重进口限制的措施。

在非关税措施方面,目前日本和韩国均对水产品进口采取了大量的限制措施。

日本对水产品进口分别采取配额管理、进口许可管理等限制措施。日本对许多水产品的进口设定了配额。截止到2009年12月,日本水产品进口配额仍涵盖海带、乌贼、鲭鱼、沙丁鱼、鳕鱼、扇贝等十九类品种。针对食品中的农业化学品残留,日本规定有严苛的《肯定列表制度》。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日本对包括水产品在内的食品进口规定有食品质量标签制度和食品原产地标注制度;自2006年起,日本生产会开始施行以全部的水产食品加工设施为对象的水产食品加工设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制度。在通关环节方面,日本也规定有许多严苛、繁琐的程序,例如,规定对来自中国的双壳贝类产品采取严格的腹泻性贝类霉素和麻痹性贝类毒素到港检验。

韩国所实行的非关税措施包括卫生标准、先检验后通关,以及金属异物监测等制度。2006年6月,韩国又出台了关于水产品新增萘啶酮酸等药物残留监测规定。在通关程序方面,韩国自2007年9月12日起大幅延长了进口养殖水产品的通关时间,所有养殖水产品的检测周期由原来的4天改为8天。此举导致出口商的通关费用大幅上升,尤其是养殖活水生动物的暂养费用成倍增加,并使出口商品尤其是养殖冰鲜水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

随着Fta的签订与实施,中国水产品将在日本和韩国获得更

大的市场,在这一方面日本和韩国将面临较大压力。回顾日本与其他国家所签订的多个epa及Fta,大部分水产品均包括在敏感产品清单中,从而被排除在关税减免之外或者规定有10年的过渡期。同样,在韩国与东盟以及其他国家签订的Fta中,水产品与农产品、林业产品一起成为高度敏感产品清单中的主要产品。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水产品仍将是三方争议的焦点之一,日韩可能仍将提出采取设定敏感产品清单的方式,为某些产品设定过渡期。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短期内日韩相对于中国而言渔业将受到较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签订Fta也将给三国渔业都带来利益。

渔业产业分析篇8

 

关键词:渔业反补贴反补贴调查预警应诉  

   一、国际渔业反补贴:定义与性质 

   补贴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补贴对一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人为地降低,增强了该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国际贸易造成不正当的扭曲效应。为此,wto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个wto成员之间统一了补贴的定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由各个成员政府根据本国法律实施的反补贴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根据该scm协议,反补贴是指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等过程中接受来自其本国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捐献(协议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词),并对进口国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阻碍的,进口国政府可对该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采取价格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措施。 

   从性质上判断,渔业反补贴税是在海关环节征收的税种,可以起到削减进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销国外政府对其渔业出口企业的补贴,避免国外渔产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竞争利益,对本国渔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渔业反补贴是一个程序性事项。目前wto各个成员谈判的是渔业补贴的实体部分,也即:哪些补贴应被禁止?哪些补贴应被允许?哪些补贴应视其损害后果而予以削减?至于渔业反补贴的程序规则,wto各个成员认为渔业反补贴在程序事项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规则(scm协议)的规定。 

   二、国际渔业反补贴:现状与问题 

   渔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行业之一,也是人类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造船和捕捞技术的进步也使这一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还与贸易、发展、社会甚至文化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职责和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渔业补贴与渔业的过度开发存在着密切联系。1999年,一些成员国便向wto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递交了有关渔业补贴问题的提案,之后有关该议题的争论就未曾休止。2001年,《多哈宣言》更是明确地将渔业补贴列入了规则谈判议程,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渔业补贴新纪律的谈判。一系列渔业补贴的新纪律正在不断孕育之中。 

   渔业反补贴是个全球性课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渔业补贴是政府行为,渔业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 

   第二,渔业反补贴的涉及面极为广泛、持续时间长。 

   第三,渔业反补贴措施适用的连锁效应特别大。在wto成员政府渔业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员在渔业反补贴调查中援引。在当前wto的其他成员对渔业反补贴是否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原则模糊不清时,美国的判例可能会成产生很强的连锁效应。美国修改反补贴税法后将之适用于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欧盟等其他wto成员业已效仿美国,重新修订反补贴法,使之适用于中国出口的渔产品。 

   三、中国遭遇渔产品反补贴:出路与对策

 (一)渔业反补贴调查理论研究 

   我国入世后,在渔产品对外贸易壁垒日益森严,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在非渔产品反补贴对中国开始适用国内调查程序以后,加拿大、美国甚至欧盟更加强化可对华反补贴措施。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贸易伙伴必将在渔产品贸易中对华实施反补贴措施。

   我们要积极应对渔业反补贴调查及其对华渔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必须加强

对渔业反补贴调查的研究,不断深化认识,做到从容应对。目前我们对wto成员的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关注很不够,基础性的数据不完整,研究缺乏全面性、前瞻性,往往是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在前,主动的应对性研究在后,不能适应我国渔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和对华渔业反补贴案可能增多的现实。我国需要密切关注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运用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动向,对它们的进口制度、体系的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加强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和积累,从案件发生的萌芽、正式发生、最后结束、事后引起的连锁影响等多方面跟踪分析,积累典型案例,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二)渔业反补贴调查预警机制 

   渔业反补贴目前套用的是传统反补贴程序制度。将来谈判达成的新渔业反补贴机制也不会对之作太大的修补。企业是渔产品出口的主体,数量众多,很多渔业企业在国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信息来源广、反馈及时。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我国驻外机构以及使领馆的商贸机构、海关等组织收集各国反补贴调查的信息。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身为民间服务机构的优势,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掌握国外同类商品的销售与价格信息。虽然我国行业协会目前面临美国对之提起的反垄断之诉。但是作为行业组织,其在渔业反补贴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若能协调好各方的优势,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将使我国渔业出口产品遭遇不必要的反补贴调查的困扰。 

   (三)积极应对国际渔业反补贴调查 

   补贴的存在与否,需要证据的支持。由于补贴是政府行为,因此,起诉方要成功举证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渔业反补贴调查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程序性事务,必须取得相关数据才可以据之判断是否存在渔业补贴。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积极配合起诉方调查机构的渔业反补贴调查,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或放弃自己在程序上所享有的权利。渔业反补贴的技术性要求高,证据必须确凿,程序也很复杂。渔业补贴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在调查过程中要触及它国国内法和涉及大量的政府间的交涉,被调查对象国政府提供给该国生产商的补贴的详细资料很难获得,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国家整体利益的平衡。所以,国外对华实施渔业反补贴调查并非意味着中国的渔业补贴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我国主管部门应当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一支集wto规则人才、经贸人才和会计人才为一体的精干的应诉队伍,采取主动配合的姿态。我国完全可以通过积极配合的方式,实现无补贴事实的裁决结果。 

   参考文献 

   [1]francist.christyjr.,thedeathrattleofopen accessandtheadventofpropertyrightsregimesinfisheries.marineresourceeconomics,vol.11,page287 

   [2]陈静娜,wto渔业补贴谈判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2) 

渔业产业分析篇9

关键词:渔业反补贴反补贴调查预警应诉

一、国际渔业反补贴:定义与性质

补贴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补贴对一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人为地降低,增强了该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国际贸易造成不正当的扭曲效应。为此,wto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个wto成员之间统一了补贴的定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由各个成员政府根据本国法律实施的反补贴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根据该scm协议,反补贴是指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等过程中接受来自其本国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捐献(协议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词),并对进口国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阻碍的,进口国政府可对该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采取价格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措施。

从性质上判断,渔业反补贴税是在海关环节征收的税种,可以起到削减进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销国外政府对其渔业出口企业的补贴,避免国外渔产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竞争利益,对本国渔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渔业反补贴是一个程序性事项。目前wto各个成员谈判的是渔业补贴的实体部分,也即:哪些补贴应被禁止?哪些补贴应被允许?哪些补贴应视其损害后果而予以削减?至于渔业反补贴的程序规则,wto各个成员认为渔业反补贴在程序事项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规则(scm协议)的规定。

二、国际渔业反补贴:现状与问题

渔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行业之一,也是人类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造船和捕捞技术的进步也使这一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还与贸易、发展、社会甚至文化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职责和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渔业补贴与渔业的过度开发存在着密切联系。1999年,一些成员国便向wto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递交了有关渔业补贴问题的提案,之后有关该议题的争论就未曾休止。2001年,《多哈宣言》更是明确地将渔业补贴列入了规则谈判议程,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渔业补贴新纪律的谈判。一系列渔业补贴的新纪律正在不断孕育之中。

渔业反补贴是个全球性课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渔业补贴是政府行为,渔业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

第二,渔业反补贴的涉及面极为广泛、持续时间长。

第三,渔业反补贴措施适用的连锁效应特别大。在wto成员政府渔业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员在渔业反补贴调查中援引。在当前wto的其他成员对渔业反补贴是否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原则模糊不清时,美国的判例可能会成产生很强的连锁效应。美国修改反补贴税法后将之适用于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欧盟等其他wto成员业已效仿美国,重新修订反补贴法,使之适用于中国出口的渔产品。

三、中国遭遇渔产品反补贴:出路与对策

(一)渔业反补贴调查理论研究

我国入世后,在渔产品对外贸易壁垒日益森严,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在非渔产品反补贴对中国开始适用国内调查程序以后,加拿大、美国甚至欧盟更加强化可对华反补贴措施。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贸易伙伴必将在渔产品贸易中对华实施反补贴措施。

我们要积极应对渔业反补贴调查及其对华渔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必须加强对渔业反补贴调查的研究,不断深化认识,做到

从容应对。目前我们对wto成员的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关注很不够,基础性的数据不完整,研究缺乏全面性、前瞻性,往往是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在前,主动的应对性研究在后,不能适应我国渔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和对华渔业反补贴案可能增多的现实。我国需要密切关注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运用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动向,对它们的进口制度、体系的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加强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和积累,从案件发生的萌芽、正式发生、最后结束、事后引起的连锁影响等多方面跟踪分析,积累典型案例,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二)渔业反补贴调查预警机制

渔业反补贴目前套用的是传统反补贴程序制度。将来谈判达成的新渔业反补贴机制也不会对之作太大的修补。企业是渔产品出口的主体,数量众多,很多渔业企业在国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信息来源广、反馈及时。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我国驻外机构以及使领馆的商贸机构、海关等组织收集各国反补贴调查的信息。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身为民间服务机构的优势,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掌握国外同类商品的销售与价格信息。虽然我国行业协会目前面临美国对之提起的反垄断之诉。但是作为行业组织,其在渔业反补贴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若能协调好各方的优势,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将使我国渔业出口产品遭遇不必要的反补贴调查的困扰。

(三)积极应对国际渔业反补贴调查

补贴的存在与否,需要证据的支持。由于补贴是政府行为,因此,方要成功举证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渔业反补贴调查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程序性事务,必须取得相关数据才可以据之判断是否存在渔业补贴。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积极配合方调查机构的渔业反补贴调查,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或放弃自己在程序上所享有的权利。渔业反补贴的技术性要求高,证据必须确凿,程序也很复杂。渔业补贴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在调查过程中要触及它国国内法和涉及大量的政府间的交涉,被调查对象国政府提供给该国生产商的补贴的详细资料很难获得,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国家整体利益的平衡。所以,国外对华实施渔业反补贴调查并非意味着中国的渔业补贴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我国主管部门应当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一支集wto规则人才、经贸人才和会计人才为一体的精干的应诉队伍,采取主动配合的姿态。我国完全可以通过积极配合的方式,实现无补贴事实的裁决结果。

参考文献

[1]francist.christyjr.,thedeathrattleofopen accessandtheadventofpropertyrightsregimesinfisheries.marineresourceeconomics,vol.11,page287

[2]陈静娜,wto渔业补贴谈判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2)

渔业产业分析篇10

关键词:渔业发展模式转型

一、前言

作为舟山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舟山渔业将成为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加快推进“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建设中,渔业现代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但由于近来对鱼类的过度捕捞等原因,舟山海洋渔业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困境,笔者基于渔业枯竭现状,通过对09-12年衢山岛养殖收入及劳动力数量统计表及渔业统计报表整理分析后提出以养殖场集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渔民转型工作,从而推动舟山渔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二、调研设计及实施

(一)调研内容

本文以舟山海洋经济特区设立为背景,以研究现阶段渔业发展前景为突破口,着力于渔业发展转型,面临渔业资源进一步枯竭,从现阶段渔业补贴现状与基本框架出发,从转型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为突破口——养殖场发展、渔民转型两大难点为研究点进行深层次研究,并针对上述难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希望有所突破。

(二)研究方法

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课题小组自编问卷《渔业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并在舟山本岛定海区岱山岛、衢山岛、嵊泗岛,进行发放回收,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为97.5%,男女比例为27:13。

1.渔民的思想保守

当地的渔民大部分是世代打渔为生,从其祖辈开始便一直从事该行业,长期以来并未考虑海洋资源枯竭以及产生向其他行业转型的想法。

2.渔民捕捞产业规模过大,限制其他经济发展

衢山县共有渔船1303艘,占岱山渔船总数52%,其中有帆张网670多艘,渔村25个。捕捞产业的规模过大,加速海洋资源枯竭。而且大量人员从事此行业,其他行业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一定的利益刺激,转型较为困难。

3.转型方面政府帮扶力度不够

政府并未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渔民的产业转型,仅仅给渔民的捕捞业提供保障,渔民容易产生安于现状的心理并未着眼于未来,未给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4.忽视海洋环境保护

随着沿海地区一些造船厂、加工厂的创办,流域的水质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少工厂将未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渣直接排放至水中,使近海地区的水质急剧下降,导致海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急剧减少。

四、意见与建议

(一)深入落实渔民教育,转移渔业发展重心

着手发展养殖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注重养殖业品种的多样性,若品种过于单一,在市场内的竞争将远远大于合作,不利于养殖业的初期发展。深入落实渔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渔民的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拥有除捕捞以外的一技之长,方便从事其他行业,创造经济利益。

(二)缩小捕捞产业规模,开拓其他经济领域

提升旅游整体形象,创设文化体验,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发展休闲渔业。其中,休闲渔业可分为休闲垂钓型、观光旅游型、体验生活型、展示教育型、品尝游购型。此外,舟山的海鲜闻名新鲜,开发海鲜饮食旅游文化资源,较易提升舟山整体的旅游形象。

(三)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定专业技术团队

为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技术是关键。舟山当地可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成功案例,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水产品养殖的存活率。

(四)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已获资源

舟山海洋经济特区由于传播业的发展,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和谐发展,注重海洋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努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五)完善各处管理体制,提升水产品竞争力

为推动养殖业稳健发展,各方应共同研讨管理体制,避免发生多方混乱管理、相互干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定,并将其落实到位,管理监督到位。行业合作社完善社内的管理体制,紧密与各方的联系,努力为渔民创设更好的经济收益。

(六)搭建合作联系桥梁,促进双方共同盈利

养殖场与渔民之间应当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养殖场的正常开展需要人员的多方面配合,双方搭建起合作的桥梁,共同盈利,共同富裕。

(七)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构建坚实保障体系

对转产转业渔民因以前购买渔船及其他捕鱼设备而产生的债务进行减息或者免息,加大对报废渔船的补贴。解决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资金问题,推动渔民从事其他行业的进行,大力宣传政府优惠政策,并将政策落到实处,构建起坚实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