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十篇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十篇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3:17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1

1.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我院2013级新入学护理专业本、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74份,收回问卷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95.4%。其中,2013级本科191人,2013级专科357人;男生25人,占4.56%;女生523人,占95.44%;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8.78±0.88)岁。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及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老年照护专业的认知及态度等内容。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情况独立、诚实回答,集中发放、集中收回。

3.资料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调查表数据库,双录双输所有数据;统计过程在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相关样本多重比较等。

二、结果

1.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在我国老年人判定标准一项中,本科生105(54.98%)认为60岁以上为老人,专科生231人(64.71%),总共336人(38.70%),可见在这一项中总体认知率偏低,其中专科生认知较本科生低。本科生95人(49.73%),专科生117人(32.77%),总共212人(61.30%)听说过“人口红利”。在是否听说过老年长期照护的选择上,本科生68人(35.60%),专科生212人(59.38%),总共280人(51.09%),专科学生认知比本科学生高,可能与专科学生有更多的照顾老人经历有关。

2.护理专业新生照顾老年人的经历。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本科生79人(41.36%),专科生177人(49.57%),总共256人(46.71%)有照顾老人的经历。

3.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了解情况。

本科生109人(57.06%),专科生295人(82.63%),总共404人(73.72%)。数据显示专科生对老年照顾专业的了解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可能与现目前主要针对专科学生开设该专业有关。

4.护理专业新生了解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途径。

排在第一位的是讲座30人(23.72%),后面依次为教师授课81人(14.78%),网络媒体73人(13.32),杂志、书籍46人(8.39%)。可见学校宣传是新生了解该专业的主要途径。

三、讨论与对策

1.加深对老年照护的认识。

调查表明目前有大部分护生对老年照护有初步了解,但是只有少部分的护生有照顾老人的经历,对老年照护专业了解并不透彻。很多人将老年照护等同于老年病护理,而后者只是对某种老年疾病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措施,而老年照护的范围已经超过了传统医疗护理范围,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护理,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老年群体的需要。护生在新型医疗模式下对老年照护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以适应需求。

2.加大对老年照护的宣传力度。

老年照护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还处在萌芽起步阶段。护生对老年照护认识偏差大。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杂志书籍等媒介,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宣传氛围,提升老年照护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

3.加强护理专业情感培养。

护理情感教育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护理情感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对老年照护专业认知教育、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等方法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专业情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兴趣中培养专业技能,让学生看到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学习积极性。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4.增强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

增强职业认同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加强职业前景教育、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我国老年照护起步晚,很多人对老年照护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混淆了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护理。实际上,我们需要对老年人提供的应该是全身心的照护,工作范围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和相关社会机构;老年照护属于专科护理,改变护生对老年照护发展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老年照护不管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消除顾虑;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照护职业前景可观;老有所养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护生,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老年照护事业发展尽力,实现自我价值。

5.探索适合老年照护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

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可与医院、社区、养老院、家庭等多方合作,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让护生通过小组方式参与到老年照护的实践中去,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并应用于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更好的服务方式。

6.改变本专科护生认知差异大的现状。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2

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再加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规模趋于缩小,以及子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存在着差异,高龄老人多数伴有失能,子女难以照顾老年人,诸多因素使得家庭养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养老遇到了资金、场地、人才等难题。目前养老护理员护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缺乏专业训练,未建立与执行职业准入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养老事业的需求,不能让家庭放心、老人省心、养老机构安心。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沟通能力强,形像气质好,精力充沛,将大学生培养成养老护理员队伍,一方面为解决养老护理员队伍短缺提出了方案,同时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从业人员学历偏低

制约养老服务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未经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多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研究者在2008年对杭州市17家老城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情况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学历:294名护理人员中有22人为护理中专学历,272人为非护理专业,其中15人为大专学历,从事管理工作,257人为中学及以下学历(81.7%接受过老年护理方面的培训);街道敬老院及民办敬老院护理人员中没有护理学历。正是由于护理员的文化水平低,使得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增加了培训的难度。在护理员队伍中有临床医学、护理或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培训经历的护理员寥寥无几,只经过民政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也不多,大多数是未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2008年民政部王振耀司长曾讲到: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规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现阶段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总体满足率只有15.9%,其中聊天解闷服务满足率仅3.16%。全国的数据显示有32万的为老服务人员中具有职业资格证的只有2万人,比例为6%左右。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期开展的关键。

(二)缺乏专业培训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认为只要能吃苦就能做好养老护理工作,对培训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受当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等限制,培训起来难度大,较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专业培训机构也较少,大多数培训都以短期的观摩或个别帮传教式的指导,不能解决整个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问题。大多数养老机构没有配备专业护理、康复保健、老年心理护理、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实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现有养护人员普遍存在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差的问题,只具备一般的服务技能和护理知识,缺乏医学、心理学知识,无法对老人,特别是半自理、不自理老人进行有效的专业护理。养老护理员的人力来源大多是周围农村或进城的农民工。

(三)社会需求与现实服务水平矛盾突出

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同时80年代又施行了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也不断增大,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需要社会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养老护理人员以非专业人员为主,服务水平、态度等方面很难符合高要求,很难提供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养老服务。

(四)数量缺口较大

我国有家庭养老的传统美德。但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和20世纪末人口老龄化的急剧转变,传统的集中型大家庭向分散型核心家庭或小家庭转化,甚至出现老人单身家庭,人口金字塔倒置,严重削弱了传统家庭的家庭养护功能,迫切需要发展机构老年护理。目前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缺口非常大,出现用工短缺的养老机构越来越多,有些养老机构在无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专业护理人员情况下,不得不临时招聘农民工顶替。这样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大,另一方面也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护理工作责任和压力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养老机构的高龄老人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养老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已不再仅限于简单的保障基本生活,还需要能提供一定的医疗、娱乐等服务。

(二)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上存在着养老护理员工作不需要什么文化,只需要农村妇女就能从事。养老护理员低待遇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800~1000元,高的也仅有千余元,除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为护理员购买社会保险。护理员大多是临时工,执行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一旦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就跳槽,变换工作很频繁。低待遇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机构收费较低、运营成本较高,在缺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养老机构只能通过精简员工、降低待遇来维持。其次,在政府监管不利的情况下,不排除少数经营者有克扣员工工资待遇的行为。

目前收入水平较低,工作也不能得到社会很好的认可。工作队伍还不够专业化,另外受传统观念、收入水平、社会定位等多方面的影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社会认知程度不高,社会地位偏低。

(三)缺乏相应激励政策

传统观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无价值、贫困的社会边缘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负面、消极的老年歧视观念也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业,表现为:治疗护理环境较差、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低;老年人受歧视、被忽视,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优先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三、机制建立原则

(一)以激励为导向的原则

养老服务虽说是朝阳产业,但属于微利行业。不管是公办还是民营养老机构,都存在成本核算,有报道称,许多的社区托老所因经费缺乏停止运营。目前一些养老院、托老所能维持运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但是随着新劳动法的全面实施,劳动力成本必然上升,而养老服务的收费标准是根据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来确定的,要保证一般老年人能住得起养老院,同时要能留得住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为老人服务,建立稳定的专业化养老护理员队伍,所有的这一切,在养老机构自身努力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各个政府扶持的方法方案中,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财力支持是对养老事业最大的支持。制定大学生加入养老护理队伍的相应激励制度,鼓励受过专业训练的相关专业学生加入养老护理队伍。为大学生护理员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消除正式工与临时工的差别,使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有保障、归属感、成就感,以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二)重培训

对在校大学生引入专业护理、康复保健、老年心理护理、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相关课程教学,并在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专业训练,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分批组织学生学习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开展经常性的职业培训,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加强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服务技能。

(三)可操作原则

一方面要考虑当前大学生的从业意向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意义,掌握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前景。另一方面,摸清当前已有课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培训课程,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合理组织培训形式。对相关工作进行预算,从政府、相关机构、高校等多方面努力获取经济上的支持,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四、机制的建立

(一)深入研究需求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养老服务机构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年龄、专业、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调研进入养老服务机构或期待进入养老服务机构老人期望的护理人员特点,并认真分析其内在原因。对当前护理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深入剖析,找出现状与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内老人需要之间的差异,并寻求解决办法。

(二)科学设定培训体系

当前护理员对护理行为规范、心理知识、一般护理知识、营养与饮食、老年病护理、沟通技巧等知识掌握不深,不能全方位应对各种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无从谈起。基于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护理常识、心理学、沟通技巧、基础医学等相关知识为一体的科学培训知识体系,建立讲课、观摩、实习、总结、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养老护理技能比赛,激发大学生提高护理技能、技巧的热情,促进大学生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和养老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相应制度

为了激励大学生加入养老护理机构,需要建立就业奖励、从业人员规范、养老护理员资格认证、养老护理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从制度上清除障碍,使大学生进入养老护理队伍切实可行。

(四)加强高校与养老院、社区的交流与合作

高校主要负责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招生及日常教学管理,负责养老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社区为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提供见习与实习机会,并积极向学生及高校反馈,建立培训联系。养老院为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提供专职或兼职机会,为高校提出培训建议,建立日常交流沟通机制。

(五)建立绩效监督诊断、反馈机制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3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养老服务行业整体不景气,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低下,造成需求与现实的种种矛盾。而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被照护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危,以及养老机构经营效益。绵阳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圈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截至2017年年底,绵阳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占21.3%,65岁以上占14.7%,已达高龄化程度。这里的养老护理员状况在一定程度可代表我国西南部地区养老护理员的现状。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改善从业环境、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绵阳市民政局2017年年底统计数据表明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49家(其中公办12家、民办19家、乡镇敬老院218家)。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出20家养老机构(含乡镇敬老院13家)共134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

(二)方法

以自编问卷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持证及培训、工作现状、薪资福利等方面。考虑到护理员文化水平差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协助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100%。

三、调查结果

绵阳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

(一)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本地就业为主,人员流动性大

绵阳市养老护理员男女比例约为1:2.5,平均年龄48.5±5.3岁,以本市人员为主,多为初中以下文化。平均工作年限3.08±1.1年,侧面反映出人员流动性较大,访谈中了解到每年的流失率超过10%。但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养老护理员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95%)、女性超过九成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所不同。在分析年龄与文化程度关系时发现,年龄越小,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越高,反映出护理员队伍逐步有专业人才进入。

(二)专业化程度低,持证率低,专业培训少,医护知识缺乏

绝大多数养老护理员来自于务农、家政及其他行业,将近1/3的养老护理员从没接受任何培训,一半以上的仅接受过单位内组织的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岗前培训。反映出该行业入职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明显不足。在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再次接受培训。护理员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单一。

(三)劳动强度大,劳累感明显,收入偏低,上升空间不足

超过6成的养老护理员同时照顾5个及以上的老人,而且以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57.5%的护理员感觉疲惫或非常疲惫。收入偏低,一半以上护理员月收入低于2000元。59%的护理员觉得没有上升空间,9.7%的一直想变换工作。

四、对策分析

(一)加快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培养

养老护理员普遍缺乏心理疏导、康复保健、医疗急救等专业护理知识,导致养老机构严重缺失康复护理功能,大多只能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这与很多文献一致。要鼓励各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尽快弥补行业人才缺口。调查发现,同时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服务型人才是养老机构最紧缺的人才,所以要着重培养护理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这跟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特别加重医学常识、老年护理技能和交流沟通类知识的比重。

(二)加大对目前在岗护理员的培训

短期内培养大量专业护理员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对目前在岗的护理员继续培训,定期进行专业资质认定。考虑其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对理论知识可以放低要求,让其掌握常用的老人护理技能就好。提高对老人生理和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给予临终关怀的能力。应根据岗位需求,以多元化的培训,如专题短训、理论实践相结合、技能比赛等方式,使护理员可以在生活护理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康复保健、疾病护理、心理慰籍作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同时,结合国外养老经验,应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让全社会投入到养老工作中。向社会招募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中为护理人员举办相关讲座,或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医学支持、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增加投入,提升养老护理员薪酬水平,稳定护理员队伍

当前社会对该行业认识不足,加之行业收入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最终形成低收入、低素质、低质量的恶性循环。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工作状态的好坏取决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共同作用。工作条件和工资等属于“保健因素”,有助于保持员工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而成长机会和晋升等属于“激励因素”,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尽可能表现得最好。因此,如果政府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消除不满意因素,就可以稳定护理员队伍。同时政府要大力宣传、倡导改变养老观念;教育机构加强职业认同教育,共同提升养老行业的内在价值与成就感,吸引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工作。还要让护理员有机会接受更高级别的专业培训,或建立更大的职业上升空间。多管齐下,共同打破恶性循环,带动养老行业良性发展。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4

关键词:带教老师态度行为调查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032-03

临床实习是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所表现的工作态度、行为举止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临床毕业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使学生的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能力得到正确的发展,必须有高素质的临床带教老师实施教学,我院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旨在找出临床教学的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31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作为评价对象,均为女性;护龄3~5年4人,6~10年6人,11~15年8人,15年以上13人;学历:中专4人,大专21人,本科6人;职称:护师14人,主管护师15人,副主任护师2人。

1.2内容

参考护理专业本科和专科临床实习教学大纲及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整份问卷从工作态度、教学态度、仪表修养、劳动纪律、人际关系、知识技能、教学能力、带教计划实施等八方面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与行为进行评价。每项10分,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应达到8分,以8分为达标,低于8分的项目为带教老师满意率不达标项目。

1.3方法

2007―2008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共88人,其中2004级本科生34人、2005级专科生54人;女性82人、男性6人;年龄21岁-24岁;实习过程有19人中途转实习,其中本科生1人,专科生18人。学生每轮转一个科室,出科前一天进行出科考试,考试后发带教老师调查问卷,由护理部教学秘书指导填写,当场回收,共发出问卷489份,其中本科生240份、大专生249份,实际收回489份,回收率100%。本次调查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儿科、妇科、急诊科、手术室、iCU等28个带教点的临床带教老师,其中供应室、注射室等带教时间短,该科带教老师不计入评价范围。

2结果

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在90%以上,教学态度在70%以上,仪表修养、劳动纪律方面的达标率在80%以上,本科生和专科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相差不大。带教老师的人际关系评价中,本科生和专科生对老师评价达标率分别为77.9%、65%,本科生评价高于专科生。评价带教老师的自身知识技能能适应带教要求的本科生有本科生占63.3%。专科生占75.4%,专科生评价达标率高于本科生。从带教能力评价来看,本科生评价的达标率很低,专科生评价明显高于本科生。对于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无按照教学大纲,落实教学计划,90%的本科生学生认为达标,而专科生对老师评价达标率只有75.9%(见下表)。

3讨论

3.1工作态度和带教态度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教学医院的实习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临床教学工作日趋繁重。在本次调查中教师的工作态度达标率是所有项目中较为理想的,这与我们在带教老师的选拔上严格把关有关.而在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上只有72.3-73.2%,进一步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老师对带教的意义和责任认识不足,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带教老师既要肩负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又要负担临床教学任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老师对带教工作缺乏热情,本次调查与王妤的报道相一致[1],所以,教学医院如何摆正临床与教学的关系,引导带教老师合理分配临床护理和带教工作,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是我们今后关注的热点。

3.2仪表修养与劳动纪律

老师的行为规范包括带教老师的仪表、礼貌、劳动纪律、同事间的协助精神。从学生对老师的仪表修养和劳动纪律两项评价来看,本科生和专科生评价的达标率相近,仍有学生认为带教老师的行为规范有待改进,本科生主要集中在老师的行为举止、为人师表方面;大专生主要表现在老师的劳动纪律和上班时间上,他们提出,老师应该给他们好的榜样,上班不应干私活,不在上班时谈论与工作无关的问题,也不要私下议论同学。

老师应对工作负责,对病人负责,更要对学生负责。工作中仪表端庄,态度和蔼,严谨慎独,较完美地展示自己优良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仪表修养,给她们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对带教老师产生亲近感和好感,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及引导学生爱岗敬业,使学生的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入实习的良性循环。

3.3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和护患关系,创造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使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师生关系,护生反映频度较高的有:老师应主动关心并尊重、信任学生;老师应平易近人,说话语气温和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调查结果看,大专生对带教老师人际关系达标率只有65%,明显低于本科生的评价,大专生反映较多的是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有的老师带教学生一个月仍不知道学生的姓名,师生关系陌生,难以在学习上有所交流;有的大专生提出带教老师对大专生带教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如本科生,让他们产生自卑和心理失衡。本科生对主带教老师的达标达标率约78%,主要反映在临床上存在的不良护患关系,影响他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坚定性,怀疑当初对护理专业选择的正确性。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对于从学校步入社会所遇到的种种不适应,都会使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带教老师除了专业知识指导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教会学生怎样面对复杂的护患关系,只要诚心与患者沟通,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另外,怎样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学习机会,是临床教学管理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3.4知识技能

本次调查有63.3%本科生认为带教老师的知识技能达到教师应有的水平,而专科生对老师的知识技能达标率在

92.7%。主要认为带教老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希望带教老师临床操作更加规范。另外有本科生提到,带教老师应注重学习,更新知识。说明临床带教老师的专业基本素质存在一定缺陷,有待进一步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与目前临床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有关,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有着10-20年护龄、具有初、中级职称的带教老师身上。她们大多数都是中专毕业经过学历教育后提升学历的护士,虽然他们的职称比本科学历、工作5-8年的老师高,但从学生反映的问题来讲,这些老师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结构不全,操作刻板、新药知识不够等问题,不能全面、有效地诱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可能与她们现阶段所处的环境有关,这些老师可以说是各临床科室的业务骨干,临床任务重,大多数还是在读夜大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加上她们都是有孩子的母亲,担负着母亲、科室业务骨干和带教老师等多重身份,较少时间学习新知识、新进展。有报道,一个人学习的知识只能维持5年,之后知识就要更新[2]。所以带教老师应合理分配时间,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才能教会学生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有机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与教学中。

3.5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表现在老师的沟通、表达能力,能正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洞察力和处理能力。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教师在带教中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效果。临床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临床教师即使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缺乏教学能力和带教技巧,难以让自己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本科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评价达标率不到40%,大专生评价在73%以上。她们认为,带教老师在安排教学查房时缺乏条理性,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缺乏逻辑性、思维不够清晰。整体上看,本科生主动探究、质疑善问的学习行为明显优于大专生。从今次调查结果看,给我们警示是,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实行带教老师能力制度化培训是逼在眉睫的任务。

3.6教学计划落实

教学计划的落实主要指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带教计划,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根据计划安排各项教学活动、排班得当。调查中老师达标率本科生占90%,专科生75.9%,部分学生提出,有的老师没有介绍病区环境及专科特点,安排教学查房较仓促,来不及查找资料;专科生反映较突出的是,排班不合理,把她们当成劳动力使用,常安排节假日或较忙的班种上班。这种情况应映出带教老师对专科生的带教不够重视,加强临床教学管理,确保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让带教老师明确各层次学生的带教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计划,才能保证临床带教质量。

临床带教工作是教学医院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好坏,不仅要学生自强不息,更重要的是带教老师的辛勤付出,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职业态度与行为规范,了解老师的态度与行为,分析其原因,为我们下年度的临床教学提出整改措施,为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提供决策性资料。

参考文献

[1]王妤,王小冰.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行为的意见分析[J],护理研究.2006,1(20):171~172.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5

一家正在酝酿投资养老院的投资公司近期在委托猎头招聘职业经理人,但物色了近两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求助于上海民政部门也找不到。该公司负责人士分析认为,养老院向社会资本放开是最近几年的事,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上海及国内的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养老院管理及护理人才主要集中在“体制内”的公办养老院、敬老院及医院等,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愿意“跳槽”,市场上具备民营养老院管理及运作经验的人才储备极少,因此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基本上找不到。

该岗位要求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医疗卫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老年人护理的经验,但该工作时间长、辛苦劳累,职业风险也比较大,愿意从事的人比较少。

“开养老院不愁没人住,只愁找不到工作人员。”该投资公司负责人士表示。

从业者重经验重爱心

由于养老院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要求都比较高,一旦护理不当风险很大。养老托老服务虽然也是照顾老人,但与一般的家庭护理有很大区别,不仅要有爱心、耐心,更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最好有医院护士、护理、医疗工作的相关经验。无论是养老院的经营管理者,还是聘用的服务人员,都需要了解一些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养生之道,还应熟悉老人心理以及老人饮食知识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养老院内的护理人员通常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然而,下岗、失业和无业人员中,50岁以上人群已接近老年,无论是管理上还是服务水平上,己难以融入这个行业;40多岁的人群近年来大多已实现了再就业,社会闲散人员越来越少;30多岁的人群由于就业范围还较宽广,养老护理职业对这一年龄段不具吸引力。其次,护理人员待遇不高,月薪大约在800-1200元左右,且工作辛苦,因此不但难招,而且流动率高。护工队伍不稳定、不专业,已经成为困扰养老院经营者的一大难题。

养老人才未来发展机遇多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6

1.1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遴选程序

采取个人自荐和科室推荐相结合的方法。科室根据各层次人才的遴选条件,择优推荐,填写医院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对象推荐表,并附相关材料,上报护理部。

1.2护理部审核

由护理部对申报人条件进行审核,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理论考试,根据各层次人才的遴选条件,确定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名单。最后,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启动医院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我院共有1847名护理人员,选取了126名人员列入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其中后备人才78名,中青年护理骨干42名,高级老年护理人才6名。职称:护士及护师84名,主管护师36名,副主任护师及主任护师6名。

1.3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目标

通过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制度的实施,在护理队伍中选拔一批在老年专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上综合发展的老年护理人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素质高的护、教、研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梯队;培养和引领团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提升科室内涵质量,并致力于老年护理研究,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能参与医院医疗、医技、护理、药剂等学术探讨,参与或承担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研究的科研与教学人才。

1.4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

1.4.1后备人才

(1)培养目标:能够准确评估老年人活动能力和环境,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具有适应医疗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老年人及家属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为老年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2)培养内容及方法: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理论培训以个案护理、床边交接班、疾病讲堂等方式进行培训,鼓励其独立完成护理工作,并予以反馈和正向指导。老年护理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老年人安全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护理、喂食法、叩背祛痰法、卧床老年人床上擦浴与洗头、便秘的处理、预防跌倒的护理措施等。培训方式有课堂讲解与多媒体演示、模拟练习、现场操作展示、通过网络平台自学等。每月第1周与第3周的周五进行培训,每次1~2h,每人次培训30学时。由高级老年护理人才及科室主任根据所在科室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授课。

1.4.2中青年护理骨干

(1)培养目标: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具备应急能力;能够对护理员及其他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完成对护理对象的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和方案、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2)培养内容及方法:培养方式包括参加医院组织的老年业务讲座,并作为授课人对后备人才进行授课,外出进修学习,每人3个月,每人至少参加1次老年专题研讨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机体老化的理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官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人文知识与技能等,共30学时。技能培训采取情境模拟训练的方式,以提高应急服务能力为主,在急救操作中,引导护理人员独立思考不同的救护措施以及科学分工和配合,培养综合急救能力。

1.4.3高级老年护理人才

(1)培养目标: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以整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问题,提供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高级专业护理服务;协助护理人员在医院、养老院或社区卫生机构之间建立联系。(2)培养方式:培训周期为1年,培养方式如下。①依托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参加至少3次国内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学术交流;②开展老年护理领域的科学研究;③承担院内老年患者疑难护理问题的会诊;④每季度到老年护理院进行调研。

1.5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训质量评价

成立考核评价小组,考核小组由5名人员组成,包括2名护理部主任和3名科护士长。考核评价小组负责全面监督和考核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情况。通过查看相关材料(包括制度、计划、原始记录等),评价培训和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现场答辩等方式,评价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是否达到培训目标。

1.6效果评价

1.6.1护理人员的科研成果

比较培养前、后,老年护理人才梯队成员发表老年护理相关的论文、课题立项、出版书籍、申请专利的数量。

1.6.2护理人员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

由考核评价小组建立老年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题库,后备人才与中青年护理骨干以相关基础知识为主,高级老年护理人才以前沿知识为主。①理论考核:每个层级的理论知识考题设立难易程度相当的2份试卷,分别用于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知识考核。每份试卷均包括100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②技能考核:编写老年护理技能操作题库,每名护士按规定时间到护理操作室抽签考核老年护理技能,参考护理操作流程及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2结果

培训前,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76.2±4.5)分,培训后为(87.6±5.6)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8,p<0.001)。

3讨论

3.1老年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院开展的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分为后备人才、中青年护理骨干及老年护理专家3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弥补了在职护士在老年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由表2可见,老年护理人才梯队人员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01),且老年护理相关的论文、课题立项、专利等科研成果增多,为开展老年科研、提高老年专科护理质量奠定了基础。在老年护理人才梯队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中,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激发了各层次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护士护理观念转变,促进临床护理向专科护理发展,使老年护理工作系统化、程序化、专科化,护理技能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化,体现了临床护理服务必须充分体现专科特色这一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有助于确保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老年患者因多病共存、一病多症等特点引起的复杂的病情变化,为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3.2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了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中,除了注重对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外,还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训。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观看录像《为自己工作》、学习南丁格尔精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等形式的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和软技能,促使他们更好地落实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从而拉近老年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结果显示,培训后,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由(76.2±4.5)分提升至(87.6±5.6)分(p<0.001)。

4小结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7

【关键词】 护生;问题分析;带教对策

护理专业内科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是护生由课堂学习过渡到临床工作的转折阶段。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如何开展临床带教工作,保证带教质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需要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总结经验,带教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影响着今后护理队伍的素质[1]。通过几年的带教,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带教对策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2010年5月在本院内科带教护生396人。医学院本科生48人,大专生234人,中专生114人。

1.2方法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每年度在内科各专科轮转共6~8周,通过各专科带教主管观察和收集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常见的各种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分析了影响护生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护生的自身因素和带教老师的因素,并在实践总结出相应的带教对策。具体概括如下。

2分析与对策

2.1护生的自身因素

2.1.1环境生疏与紧张、恐惧心理护生通常要经过在校两年半以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才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由学校的学生变成了医院的实习生。此时,他们远离了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每天要不断地接触不熟悉的面孔、痛苦不堪的患者甚至是死亡的情景,还有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摆放的各类治疗物品、抢救器材、监护仪器以及病房中不断变化的病种、床位布局和患者信息,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陌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对策:(1)加强学校与实习医院的联系,让学生尽可能地多了解实习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环境,避免巨大的反差带来的失落和茫然。到各临床专科第一天,带教主管或护士长介绍带教老师,病房环境,专科病种特点,物品放置等。操作前讲解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护生提出来的问题,老师耐心倾听,耐心指导。(2)做好实习前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消除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让学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内科临床实习阶段。

2.1.2护生责任心不强不做好“三查七对”,实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部分护生由于人生观与人生价值观念的模糊,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护理就是伺候人,又累又脏,被人瞧不起,因而看不起自己和护理工作,认为自己没有出息和前途,表现为工作散漫,独立性和主动性差,没有同情心和责任心,不与病人沟通,去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希望,对病人漠不关心,无做好“三查七对”。对策:(1)学校要重视护生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素质培养,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认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护生在内科临床实习期间医院也要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实习生岗前培训:职业道德规范和护士素质要求,介绍临床优秀护士的先进事迹,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护生工作热情,使他们了解护理工作的性质、含义和理念,充分认识到护士是崇高的职业,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学校实习生要自尊、自爱、自强、自律。(2)在实习结束时,评选优秀护生名单,给予奖励,点名留院或推荐就业单位。(3)针对护生自身特点,对其临床操作技术查漏补缺,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培养和加强护生“三查七对”、无菌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在工作中做到使护生在不脱离带教老师视线下进行实习活动。护理工作薄弱环节和特殊治疗,相互提醒,挂各种标识牌:如需要禁食患者挂禁食牌;年龄较大,四肢活动不方便,视力不好,病情严重挂防跌倒,防坠床牌;输血患者挂血型牌等。

2.1.3护生法律知识淡薄,缺乏沟通技巧护生进入医院,由于对环境的陌生,一方面渴望很快归属护理群体,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但又不知如何主动与老师沟通,不知道该干什么,该问什么,不知用什么方式与病人交流,只愿学习打针、输液等技术操作,而不愿给病人作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从而造成与老师、病人之间的沟通困难,产生一种自卑、焦虑情绪,缺乏自信心。专业知识学的又不够扎实,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对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带教老师与实习生之间的沟通。加强护理法律知识教育,建立法律意识,学习新发护士条例,学习护理差错的分级,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生岗前培训:用语、礼仪、沟通技巧等培训。学习专科知识。

2.1.4护生三基知识薄弱专业知识不扎实,出现不懂不问,不能将理论和临床结合起来,动手能力不强,操作不熟练。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规程相差较大,学生无所适从,临床适应期加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护理用品的更新不断加快,一次性用品及高科技的护理产品如电子新产品越来越多。药物品种较多。对策:加强基本理论学习,专科理论讲课;各种专科试验时间容易出错—调好闹钟到点准时执行;专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挂仪器使用流程图;不重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工作量化;医疗垃圾分类和处理不清楚—挂各种垃圾分类和处理标识牌;药物的用法、用量错误:氯化钾注射液只能稀释后静脉滴注;静脉使用瓶装胰岛素只能用1ml注射器吸药;严格控制输注速度药物设专用药提醒牌和使用输液泵;加药后无签名—加药后老师过目签名;漏接补液瓶并拔针—拔针前查看台面是否有液体和查看输液卡是否输完;各种危急值要汇报:如舒张压>130mmhg;收缩压<80mmhg;脉搏过快>100次/min;过慢<40次/min;体温过高>38℃;cvp>15cmh2o;cvp<5cmh2o;血糖<3.0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血糖>16.0mmol/l等。

2.2带教老师的因素

2.2.1部分带教老师资历浅授课能力差,经验不够丰富,缺乏责任。知识面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回答,缺少师生沟通。对策:加强带教老师自身业务学习,举办两期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提高班,演讲比赛和教学查房比赛,提高教学质量。有条件科室选择学历层次高,具有中级职称,大专学历,五年专科护龄,素质好,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岗位。明确职责,通过带教促进带教老师的素质,同时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2]。

2.2.2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影响实习生个别老师在实习生面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着装不整,无菌观念不强,慎独修养差。对策:学生每出一科都要填写带教反馈表。实习结束,评出最佳带教老师及科室,并给予奖励。同时将老师的带教情况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选择人才和晋升的参考条件之一。作为老师,应注意个人形象,知道要为学生做什么,激发、诱导并增强学生内在的这股力量,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2.2.3部分科室带教老师紧缺因为学生多,带教老师相对少。对策: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数量到各科室,根据教学大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实习生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专业学生990例,随机抽取一、二、三年级各330例,并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330例,男生数分别为4例、3例、3例,每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7.5±1.0)岁、(18.3±1.4)岁、(18.9±1.1)岁,组间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差异程度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教育部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调查问卷”为基础,结合护理学专业的相应特点自拟“护理学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调查表”,表中共15个问题,概括为:老年护理的相关内容、择业意向、预期就业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三个方面。采取现场发放,独立匿名作答的方式并现场回收,共发放和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90例,回收率100%,并统一进行数据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择业途径与就业支持

学生获得就业岗位有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包括:学校人才招聘会168例(17.0%),社会相关招聘245例(24.7%)例,网上招聘336例(33.9%),家人以及朋友提供241例(24.3%);就业支持来源:自己244例(24.6%),亲人521例(52.6%),教师或辅导员225例(22.7%)。2.2对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统计对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表现出对人口老龄化更加清醒的意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级的升高,选择从事老年护理的学生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工作繁重、薪水低是主要影响因素所在。

3讨论

随着中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护理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并已经开始产生了社会影响。所以也就对相应的从业人员以及社会的培养导向提出了更高、更具有针对性的需求,也给护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3]。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9

护理带教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模式,而临床带教老师则是这一重要环节中的关键人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带教老师是护生敲开专业知识大门的引路人,而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专业素质、仪表态度、工作责任心等都对会对护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质量[1]。当前,护理带教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少数护理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专业素质、仪表态度、工作责任心等都不尽人意,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带教管理加以改进使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2]。本文从本院当前护理带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少数带教老师素质偏低,管理理念落后

在以往的带教选拔中,先考虑年龄大的,认为她们临床经验丰富,能够胜任带教工作,但是她们也有不足的地方,在带教管理方面也缺乏逻辑性,没有专业的带教计划,有些时候对于护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用专业术语讲解,导致护生一知半解,这也给搞好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带来了麻烦。

(二)少数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没有履行带教职责

由于临床带教制度还不够完善,对带教老师也没有约束力,从而导致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薄弱,缺乏责任感。她们认为带教是一种负担,护生在工作中如果出现差错,那么带教老师就要负责,在这样的思想包袱下,像输液、肌肉注射等工作就挨不到护生干,只好做基础护理。

(三)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薄

在医院中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带教老师法律意识不够强,在工作中只注重对护生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有的带教老师不分场合说话,本不该让患者听到的话脱口而出,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为平常不注重和患者交流,导致患者不愿意让护生在自己身上操练,我们的护生护理技能就得不到提高。

二、讨论

(一)加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升护理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出于对护理工作的负责,提高带教老师各方面的素质,我院规定所有带教老师必须有大专文凭护师以上职称。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新护士,因此带教老师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格,不仅要热爱自己的护理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在业务上精通,而且还要平易近人,在生活中关心护生,经常与她们促膝交谈,把知识传授给护生,使她们也热爱护理工作,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二)抓好临床带教意识,提高带教工作责任心

作为一名带教老师,工作责任心是必须的,既然担当了护理带教这一职务,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仅是一名爱岗敬业的护士,更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由于护生不知道如何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这时我们的带教老师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综合起来,在带教护理操作技能时,每个操作必须由带教老师事先做一次,操作时边讲边做。

(三)加强带教老师法律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了使护生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有足够的重视,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进行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也是带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3],使护生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带教老师有义务对护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指导,但是指导的前提是自己具有牢固的法律意识。

(四)强化带教管理,定期评价效果

采取随机抽查实习同学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无记名调查实习同学对各科带教教师的评价,定期召开实座谈会,学生实习阶段讲评,广泛收集教学方面的意见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带教工作。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护理病人的工作,更要承担着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工作,培养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是需要一支担负医院临床带教工作的带教队伍[4]。

参考文献

[1]包家名,李丽萍.努力创建现代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第8期第35卷

[2]斯琴托亚.浅谈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1卷第9期

老年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篇10

【关键词】供应室;护生;一周;带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418-01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供应室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也不断发展,更新很快,这就要求供应室人员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为医院的医疗用品提供质量保证。我院护生在供应室只实习一周,如何在一周时间使护生对供应室有个整体认识,为此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在2009年3月开始制定了实习计划和目标并实施,具体如下。

1资料

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的实习护理学生97人,男性2人,女性77人,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9.7岁,其中大专学历31人,中专学历66人,实习时间为一周。

2方法

2.1选定带教老师

科内选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沟通能力好,熟练掌握供应室专科知识,专科技术操作水平高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

2.2实习计划和目标

2.2.1护士长和全部带教老师根据本科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护生的实纲要求制定出带教计划,并按带教计划去执行。具体为:入科第一天上午由总带教老师对本批实习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供应室在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加强学生对供应室工作的重视。供应室的环境布局、工作流程、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把一周实习时间所要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编成资料,经科内讨论同意印成册,给每位实习护生人手一份。总带教老师带领本批实习生进行实地环境布局介绍,了解工作区域划分基本原则,重要仪器的作用及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下午实习护生轮流进入无菌物品储存间了解无菌物品的储存要求。然后把实习护生安排给各区域工作的带教老师,要求实习护生在清洗区1天,包装区2天,参与下收下送工作1天,第6天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

2.2.2在去污区要求护生掌握自我保护,六步洗手法,如何穿戴防护服、防护帽及方法、用途,对锐器损伤、特殊感染污染等职业暴露风险的预防及处理,对回收重复使用污染器械进行清点、分类,掌握机器清洗和手工清洗的方法、目的及意义,保证清洗的质量。在包装间要求实习护生掌握包布、容器等一用一洗,单独包装等包装原则;掌握灭菌包的重量、体积要求,包内包外指示卡等包装注意事项;器械清洗后目测法和带光源放大镜质量检查方法,熟练掌握常用人流包、清创包、清宫包的装配及用途。在无菌物品储存间掌握无菌物品的储存要求,无菌器械包的质量检测方法,无菌物品的发放原则;一次性医用物品的质检报告和可追溯制度包括一次性使用物品的市场厂家、生产批号、规格、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等。下收下送物品时掌握下收下送的工作流程,物品交换的方法,避免污、洁混放;污、洁车分开,专车专用,人员、时间分开,每次收送回都应做清洗、消毒处理;加强下收下送人员手的防护和消毒管理,提高手的依从性,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在操作时进行讲解,然后让护生自己动手操作,带教老师在旁指导,不规范之处及时委婉指出,使护生能及时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学习兴趣。

3结果

实习结束实行双评制。第6天上午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下午进行操作考核,考试内容均为手册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理论考试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出题,题型有填空、选择、简答题,技术操作考试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考核,成绩评定90分以上为“优”,75-90分为“良”,75分以下为“差”,并总结实习鉴定。97名实习护士理论考试有90人达到优,占92.8%,7人达到良,占7.2%;操作考试93人达到优,占95.9%,4人达到良,占4.1%;老师对学生的满意率达到92.1%。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带教评价,老师的带教满意率达到95%,通过双向反馈,使带教老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勤奋,求知欲望更高,从而知识更全面、巩固,综合素质更好,同时也使带教质量不断升高。

4讨论

4.1供应室人员的培训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医院供应室的新技术、新仪器、新项目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从事供应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而现实中供应室人员很少有进修、外出学习机会。希望医院管理层领导重视对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只有供应室人员技术、理论知识与医院发展同步,才能使医院院内感染防患于未然。医院院感科、护理部加强对供应室人员有关院感知识的培训,科室定时学习供应室专科知识,加强认识;每月组织学习1次供应室的新理论、新知识;不定时对供应室人员进行考核,加强她们学习的责任心,而且奖罚分明,有利于激励学习热情。护士长申请院领导给予科室人员外出学习机会,增加供应室人员知识面。护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操作是否正确,基本取决于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的认真程度[1]。

4.2供应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由于管理层不重视、待遇低、外出学习机会少等原因,造成供应室人员学习兴趣不高。通过不断培训和带教实习生以及实行双评制,使她们认识到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更新的紧迫性,作为老师的成就感,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促使她们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久而久之个人专科知识、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全面,个人素质得到提高。医院对带教老师作出经济及精神上的奖励,带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使供应室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3对实习护生的管理

护生毕业后一般从事的都是临床工作,所以对供应室实习都不太重视,再加在学校了解的供应室的有关知识很有限,对供应室实习环境很陌生,供应室人员应给予热情的接待,带教老师主动多与学生沟通,消除陌生感,使他们尽快融入供应室的工作生活。实习期间严格要求护生,带教老师按实习计划及目标把有关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传授给学生,带教别强调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后果,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可能造成的院内感染,提高他们对院内感染的重视,联系临床实际工作讲解如何尽量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实习护生意识到供应室工作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供应室在院内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事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及时吸取新理论、新信息,才能不落后于别人,这一点并不比临床工作轻松。只要越来越多的护生有这种意识,他们毕业后把这种意识带到工作中,医院对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会越做越好,更好地保证了医院的医疗技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