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规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5:20

交通管理规则篇1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违法处罚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引起的重大、特大交通事故,令社会格外关注。依法处罚交通违法,做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使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减少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是当今道路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交通违法的概念、构成条件、法律责任

交通违法的概念、构成条件。交通违法,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交通违章,是指人们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妨碍交通管理、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畅通的过错行为。虽然一般说来,违反交通安全法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不可能与构成刑事犯罪等严重违法行为相提并论,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它的违法性。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责任也是一种法律责任,必须予以追究。构成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责任须具备一定条件:第一,客观上要有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行为,交通安全法律禁止做的而做了,是作为的违法行为;交通安全法律要求做的而不去做,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第二,主观上要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第三,行为人应具备行为能力。

交通违法的法律责任。对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当事人,除情节显著轻微,本人认错态度又好的,可以免除追究责任外,一般都要根据不同情节追究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责任,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行政责任。但也有例外。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但违反了交通安全法律,而且触犯了刑事法律,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但违反了交通安全法律,而且造成了对他人的损害,就要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由此可见,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第一,行政责任。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行政责任,是指违反交通安全法律引起的行政上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从性质上讲,行政责任属于轻微违法,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因而只能从行政上追究法律责任。行政处罚指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法对于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人所给予的行政制裁。行政处罚的执行机关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处罚的对象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的自然人或法人。

第二,民事责任。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民事责任,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即无责任。但对于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则不能拘守过错责任的原则。

第三,刑事责任。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给社会造成危害,已经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必须看其行为是否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一、犯罪客体:即被侵害的为刑事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二、犯罪主体:即达到法定年龄并有责任能力的、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三、犯罪的客观方面:即刑法规定的应予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四、犯罪的主观方面:即行为人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所抱的主观心理状态,表现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以上四个要件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四个要件才能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交通安全法律而构成犯罪的,主要是交通肇事罪。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凡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就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除会造成人员伤亡外,往往还给受害人及其家庭以及国家财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处理交通肇事罪时,既要依法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又要妥善处理民事赔偿。对于公民个人财产和经济上造成的损失,被害人及其家属可以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对于国家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可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违法行政处罚的概念、处罚原则

交通违法行政处罚的概念、特征。交通违法行政处罚是指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对道路交通活动者在道路交通活动中违反有关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所给予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它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执法活动。其主要特征有:一、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二、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是对当事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行为的处罚;三、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是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行为人的一种法律制裁;四、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最终必须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

交通违法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第一,行政处罚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行政机关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行政处罚法》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实施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依据。第二,道路交通安全法。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保护道路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为核心,突出保障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效率。第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国务院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并于2004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起约束作用。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原则。第一,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法定原则。这是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其他原则的基础,是实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原则在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的要求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具体来讲,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有如下要求: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主体法定;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必须有明确的法定依据。

第二,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公开、公正原则。这是《行政处罚法》第四条为行政处罚确立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必须遵守的原则。对此可做以下解释:(1)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应当具有公正性。这要求: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必须合法,即按照法定的依据和法定的程序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实施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要与当事人实施的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性质、种类、情节和其危害道路交通管理的程度相适应;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决定和处罚时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行使决定处罚中的裁量权。(2)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公开性。这要求:作为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公开的,未经公布的规定不得作为处罚依据;当事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的事实及给予处罚的具体依据要公开,即要明确告知当事人其实施的行为违反了哪一项法律法规的哪一条规定,并依据哪条规定给予其处罚;在决定给予当事人处罚之前要明确告知当事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有要求回避的权利,在将受到较重处罚时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并且听证原则上应当公开举行。

第三,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要遵循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是我国一贯采取的做法。处罚不是目的,处罚也是通过强制使当事人感到痛苦,而使其加深印象,最终达到教育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的目的。规定这一原则,一方面明确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即在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行为处罚时要对其进行教育。这也就是说,要通过实施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过程,达到让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的当事人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的规定,并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交通秩序的危害性,以达到减少再犯的作用。另一方面,规定这一原则,对保障当事人的合法的道路交通权益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样的原则规定从立法层面可以减少为了处罚而处罚所导致的重罚倾向,有助于立法者对不同的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的行为规定较为合理的处罚种类和幅度。

交通管理规则篇2

【关键词】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社区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是社区管理的核心问题,因为交通问题关系到社区的安全,秩序的稳定以及社区人们生活的安定、和谐。随着我国交通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社区交通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建设社区内部各项交通设施,加强社区道路建设,提高社区交通安全水平,打造一个通达度较高的交通运输系统,这样才能维护和谐的社区环境,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

一、社区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管理机构与人员

长期以来,由于社区管理人员有限,对社区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创建健全、完善的社区交通安全管理机构,没有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从实际的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交通安全法规的理解与认知水平也明显不足,所问询的100名社区居民(多数为退休职工、老年人、学生等等)有一半以上对社区内基本的交通规则不甚了解,几乎无人可以完整地说出行车规则以及动车载客的最高数量。

(二)社区交通安全重要性认知不足

最近一些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社区加大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然而社区单位由于认识不足,没能积极有效配合宣传,社区交通安全工作重任全部落在公安交管部门身上,加重了公安交通部门的工作负担,公安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无法长期深入社区开展交通管理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切实维护社区交通的规范。

(三)社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尚未形成强烈的社区交通安全管理意识,使得社区内部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也处于较为欠缺、薄弱的局面。社区内部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具体体现在泊车空间不足,车辆随意乱停的现象时有发生,行车路线与行人路线无清楚分辨,由于没有专人负责监管,使得行车与行人时常拥堵到一起,不仅导致了社区内交通混乱,甚至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这些都与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健全密切相关。

二、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一)创建社区交通管理机制

将整个大社区划分为几个区域,单个区域内设置两到三名民警,民警要全面、彻底、细致地了解自身所辖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状况,以及经常通行本区域的车辆、人群等等。只有熟知了交通环境,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序的交通管理方案,将具体的安全管理方案提交给当地行政机关,再由行政机关与各个社区所对应的企业、单位等进行沟通、协作,这样才能确保社区管委会与交通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履行社区交通管理方案。

具体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案应该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社区内交通道路的设计、规划与维修等等,多种交通基础设施的设置与使用规则,商业点的布局与调动等等,为了确保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可以创建专门的社区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社区居民都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密切配合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可以试着创建交通管理档案,对于故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记录备案,超过规定次数或情节极其严重的行为则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处理。

1.社区内车辆与驾驶员的管理。以社区内各个交通区域划分为基础,创建各个单位的台账,实行台账管理,这其中应该包括车辆台账、驾驶员台账,分配安全管理员协助管理。在车辆台账中记录本社区内所有车辆的基本信息,例如:车主姓名、车辆居所、车牌号码、车辆类型、年检状况、使用时间、有无违章记录等等。重点要加强对行驶车辆的追踪式管理。驾驶员台账也要进行详细、科学记录,其中包括:所管辖社区内驾驶员的基本信息,例如:名称、年龄、性别、任职单位、驾驶时间、有无违章记录、年审状况等等。社区对应单位的交通负责人要同交通民警积极、密切配合,定期将社区内车辆司机组织起来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尽量杜绝违规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对台账信息经常进行核对、整理与更新,重点核查车辆的年检状况、违章信息等等,需要年检的车辆必须及时催促车主年检,也要严格监督驾驶员的年审情况。

2.社区内交通秩序管理。为了全面确保社区交通管理的安全化、规范化,可以创建交通资料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其中的信息内容基本包括:社区中所分布的道路级别、道路长度、基本的车辆通行状况等等,同时要试着与社区对应单位的管理部门取得长期、有效的联系,实现双方的长期双向配合、有效合作,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普及力度,锻炼一只专门的社区交通安全协助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由社区居民轮流担任,由此来调动全体社区居民的力量,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配合交通安全管理,这样才能使社区内部自觉形成良好的交通风貌。

3.做好社区内交通违规与事故的处理。对于所采用的交通管理机制与方法要试着在应用中探索、选择与取舍,根据社区内部交通秩序状况以及事故状况等进行针对性选择与处理,对于一些违规、违章行为可以根据情节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实行单位与社区双向配合监管,共同监督社区交通安全,对于情节轻微、影响较小、责任明确的事故可以由民警自行处理,对于情节较为恶劣、严重的事故则要履行正规的交通法律法规程序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首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尽量控制矛盾发生,全面维护社区内规范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氛围,尽量调动群众的力量,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参与、积极配合交通安全管理。

(二)引进技术、现代化管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安全管理也受益其中,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持下,社区交通安全管理逐渐朝着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未来的交通管理势必会逐渐摆脱人为操作的局面,朝着科技、网络管理的趋势前进和发展,从当前来看更多的城区已经配置了交通闭路监控系统,社区交通安全管理也要顺应形势,在社区内部引入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打造网络式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社区的交警责任人可以利用交通网络系统来提供社区内交通概况信息,凭借网络系统开展交通管理工作,达到社区交通的安全化、自动化管理。针对这一客观形势,就要试着提高社区交警责任人的素质和能力,要尽量配备一些不仅具备扎实交通专业知识的交警,同时也能够熟练操作与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这样才能确保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加强社区车禁系统建设。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交通,就要从交通车辆的技术化管理入手,安装社区车禁信息系统,对过往车辆实行刷卡识别处理,严格监督外部车辆,例如:出租车、非社区私家车等车辆的出入,对于一些较为特殊需要出入社区的车辆,例如:货车、施工建设车辆、搬家车等等则要进行登记,实行门卫监督制度,一切非社区车辆的出入必须经过门卫核查、登记后才能进入社区。

增设社区视频监控系统。为了切实维护社区生活安全、交通规范,可以在社区内的一些重要路线配置视频监控系统,确保社区主要交通线路都能够被严格监察,力争达到社区主干道视频监控的全方位涉及,积极巡视、监控社区交通安全,特别是处于动态运行的交通设备,以及车辆的停靠状况等等,一旦出现违规、违章的交通车辆,则可凭借监控录像资料来进行取证、处理,从而达到有效的监控效果。

三、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健全、完备的社区交通基础设施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为只有规范化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备才能使交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确保社区内各个车辆、各个驾驶员按照设施规划来规范行车、停车。

(一)加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与更新

社区要加大力度完善社区内主干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确保社区内道路平坦、宽阔,经常实行道路质量硬化检查,全面维护社区内交通道路的质量,及时检查各项车辆通道有无隐患因素存在,根据社区内建筑的建设情况对道路进行规划、维修,重点加强对居民楼前道路的维护与保养,尽量高筑路基,减少低地、洼地的出现,控制积水现象,必须为社区居民留置出足够活动的空间,防止出现由于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出现交通事故问题。

(二)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泊车问题是社区交通安全管理的大问题,安全泊车的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健全、完善的泊车系统,为安全泊车提供充足空间,可以选取两个居民楼的空间,利用其修建泊车场,确保每一名车辆都能够安全、有序停放,或者修建地下停车场,试着将停车场入口与人行道路口分离开来,二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保护了社区内老幼居民的安全,也可以通过扩展社区道路来设置临时停车位,这样就能够有效规范泊车空间,确保社区内的所有车辆都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停泊。

(三)增设交通标识设施

通常情况下,社区内道路较为曲折,会有很多拐点和分支路口,为了减少由于道路伸展复杂所造成的交通运输问题,就可以通过增设交通标识设施来解决。针对社区内典型的区域,例如:学前班、学校、十字路口等地方可以增设减速带,或者其他缓行提示灯,也可以通过安装测速仪器等来监督各个通行车辆,通常主干线路上的车辆航速要控制在20km/h,分支线路的行驶速度则要在15km/h,也可以在车道两旁比较醒目的地方增设一些宣传标语,用来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为了切实保护社区内老幼人群的生命安全,也可以通过配设三角塑料凳、架设石柱等进行隔离,设置出一个无车区,有效限制各式车辆的涉入,全面维护行人安全。

同时,也要注重行车、泊车区域远离居民生活休闲区域,这样才能为社区市民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维护社区生活的安定、和谐,提高社区生活质量。

(四)做好社区巡逻检查工作

在社区内设置巡逻车辆,对小区的交通状况进行动态观察、监测,并与保安建立好联系,在双方的有效配合下,进行全昼夜的观察,对于一些交通违规行为,例如:不按规则停车、车辆超速行驶等等,则要采取合适的惩治手段,或给予警告、或给予扣分,如果出现无法处理的矛盾问题时,则要履行正当的法律程序,以此来维护社区规范的交通秩序。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工程施工、社区内重大活动等社区内交通难免会受阻,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内保安人员、交警要做好社区居民出入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要特殊关照、可以带领他们穿过交通干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将老年人送回家,将社区内人身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维护整个社区的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当社区内商业点在举办各种促销或其他大型活动时,要在各个路口配置保安,负责整条路交通秩序的维护,做到责任详细规划,分工细致。

四、完善社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于社区安全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整个社区居民的启迪,可以在社区的大门口拉条幅、贴标语等来向人们宣传社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人们时刻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或者通过向社区居民发放交通安全教育小册子,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时刻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在行车、步行以及外出等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自身安全,也为他人带来良好、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五、结语

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源自有序的交通秩序,必须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序的交通秩序,为社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更多的人不受交通车辆的不良打扰,这样才能实现对社区交通的有效管理,全面提高社区生活水平,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历下大队.开放式社区道路微循环改造汇编,2010年.

[2]周江平.微循环理论与支路交通[J].城市交通,2010(5).

交通管理规则篇3

   关键词:证监会 证券交易所 监管自律

   abstract:havingself-regulatoryfunction,thestockexchangeperformspublicrole,whichjustifiesthegovernmentalregulationonitsoperation.theregulationonstockexchangesbythegovernmenthasbeenstipulatedinthelawsofmanyjurisdictions.inchina,thestatutoryregulatorhassomeunnecessaryinterferencewiththeexchanges,sothegovernmentalregulatorshouldimproveitsregulationonit,especiallydiminishtheinterferenceinhumanresourcesandbusinessoftheexchanges.

   keywords:securitiesexchangecommission,stockexchange,regulation,self-regulation

   

   一、政府对证券交易所进行监管的理论基础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2003年的年度报告,截至2002年12月,wfe统计的50名会员中,15家证券交易所已经完成公司制改制但股票还没有公开上市,10家证券交易所已经变成了公开上市的交易所;公司制交易所占统计的全部成员交易所的50%。[1]尽管越来越多的证券交易所采用公司的形式,证券交易所也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因此,证券交易所具有明显的企业组织特征。但是,证券交易所不同于一般的商事公司,交易所承载着公益职能,交易所发挥着提供流动性和证券定价(providingliquidityandsettingsecuritiesprices)等经济功能,[2]这种经济功能的发挥和证券市场的繁荣和稳定甚至一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大部分交易所都承担一线监管者的角色,对上市公司、会员公司和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监管,证券交易所承担着法定的和政府监管者相同的证券监管的公共目标,因此,证券交易所的有效运作在某种程度上仍可视为公共物品(publicgood)。[3]证券交易所公共机构性质最典型的体现是,许多国家的法律明文规定交易所负有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定义务。例如,美国《证券交易法》第6章(b)(5)明确规定,交易所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防止欺骗和操纵行为和作法,促进公正和公平(fairandequitable)的贸易原则,推动从事监管、清算、结算和信息处理的有关人员的合作与协调,排除妨碍,完善自由、开放的市场机制和全国市场体系,总而言之,保护投资者和公众的利益……。我国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2002年)第21条规定了认可交易所的责任。"(1)认可交易所有责任确保(a)在合理地确实可行的范围内--(ⅰ)(就营办证券市场的认可交易所而言)在该市场或透过该交易所的设施买卖证券;或(ⅱ)(就营办期货市场的认可交易所而言)在该市场或透过该交易所的设施买卖期货合约,是在有秩序、信息灵通和公平的市场中进行的;……(2)认可交易所在履行(1)款所指的责任时,须--(a)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原则而行事,尤其须顾及投资大众的利益;及(b)确保一旦公众利益与该交易所的利益有冲突时,优先照顾公众利益。"[4]因此,"交易所在履行它们在资本市场的角色时,通常被认为是在履行公共职能,而且通常必须接受政府法定监管部门的监督。"[5]这就是政府对交易所进行监管的基础。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易所变成营利性的公司,证券交易所面临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政府对证券交易所进行监管的正当性理由更为充分。

   

   二、政府对证券交易所监管的国际考察

   总结各国的立法例和经验,政府对证券交易所的监管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规定交易所设立的条件,而且交易所的设立通常都需要经过政府证券监管者的批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规定了交易所的设立条件和审批机关。例如,1934年《证券交易法》规定了交易所申请注册成为全国性证券交易所的条件,而且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有权对申请注册成为全国性证券交易所的要求作出决定。[6]日本《证券交易法》第80条规定,有价证券市场如果没有得到内阁总理大臣的批准,不能设立。[7]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被称为金融市场(financialmarket)或者市场(market),公司申请成为市场获准经营者(marketlicensee)时必须向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提交申请,并经主管的部长批准。[8]我国台湾的《证券交易法》则规定,"证券交易所之设立,应于登记前先经主管机关之特许或许可,其申请程序及必要事项,由主管机关以命令定之。""证券交易所之设置标准,由主管机关拟定,报请'财政部'核定之"。[9]总之,政府对交易所的设立享有监管权,交易所的设立条件也是政府对其进行监管的基础和标准。

   第二,政府监管者对交易所规则的干预。在美国,sec有权批准交易所的规则,亦可以主动增加、废除、修改交易所的规则。[10]在我国香港,交易所的规则必须经过证监会的批准,证监会亦有权要求交易所订立或者修改规则。《证券及期货条例》规定,交易所的规章或对该等规章的修订须获证监会书面批准,否则不具效力。[11]同时,《证券及期货条例》规定,证监会可藉送达书面通知予交易所,要求交易所在该要求指明的期间订立该要求指明的规章;或在该要求指明的期间内按该要求指明的方式修订该要求提述的规章。[12]我国台湾也规定了主管机关对交易所规则的监督。《证券交易法》规定,"主管机关为保护公益或投资人利益,得以命令通知交易所变更其章程、业务规则、营业细则、受托契约准则及其他章则"。[13]依《证券交易法》制定的《证券交易所管理规则》也规定,证券交易所之章程或其他规章如有

变更时,应即申报主管机关核备。[14]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规则必须经过安大略证券交易委员会(ontariosecuritiescommission,osc)批准。[15]在新加坡,交易所规则的修改(amends)必须提交证券监管当局新加坡货币局(mas),mas有权批准(allow)交易所的规则,也有权不批准、修改或者补充(disallow,alterorsupplement)交易所的规则。mas亦有权主动修改或者补充交易所的营业规则(businessrule)和上市规则(listingrule)。[16]

   由于交易所负有执行法律、政府规章以及交易所规则的义务,交易所的规则事关交易所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尤其对上市公司、证券商和投资者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且交易所的规则也是交易所运行的基础和实行自律监管的依据,因此,各国或者地区的法律大都确认了政府监管者对交易所规则的监督权力。甚至可以认为,对交易所规则的干预是政府机关对交易所进行的最直接和有力的监管;因为,政府直接干预了交易所的"游戏规则"。

   第三,对交易所惩戒行为的审查。在美国,sec有权对交易所采取的惩戒行为进行审查。[17]我国台湾也赋予证券主管机关撤销证券交易所决议和处分的权力。[18]新加坡货币局对交易所的惩戒行为也有审查的权力,mas有权主动或者应受害人的请求对交易所的惩戒行为进行审查,有权同意、修改或者撤销交易所的决定;而且在交易所没有对会员采取惩戒措施时,mas可以对交易所的会员主动采取制裁措施。[19]对交易所惩戒行为的干预有助于交易所公平执行法律和规则,避免对竞争对手的不公正对待,或者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放松监管。

   第四,政府主管机关对交易所的调查和处罚。当政府监管机关认为交易所未能尽到法定义务时,政府监管机关有权对交易所进行调查或者对交易所进行处罚。在美国,sec可以直接对交易所采取惩戒措施,包括暂停或者撤销交易所的注册。[20]日本《证券交易法》第154条规定,内阁总理大臣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或者投资者,认为必要并适当的时候,对证券交易所或者在该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价证券的发行人,可以命令提出关于该证券交易所业务或者财产有参考价值的报告或者资料,或者可以让内阁官员检查该证券交易所的业务或者财产的情况或者帐簿文件、其他物品。我国台湾则规定,主管机关可以直接对交易所采取处分行为。《证券交易法》规定,证券交易所之行为,有违反法令或本于法令之行政处分,或妨碍公益或扰乱社会秩序时,主管机关可以采取解散证券交易所、停止或禁止证券交易所之全部或一部业务、以命令解任其董事、监事、监察人或经理人或者要求交易所纠正。[21]在我国香港,证监会享有对交易所的调查和处分权。《证券及期货条例》规定,证监会可书面通知交易所,要求交易所在指明的期间内,向该会提供相关的资料,交易所如果没有合理辩解而没有遵从证监会的通知,则构成犯罪。[22]对交易所的调查和处罚,构成了对交易所运营的事后监督,亦是颇有威力的监管手段。实践中,圣弗朗西斯科矿业交易所(thesanfranciscominingexchange)就因为没有尽到保证《证券交易法》实施的义务而在1966年被sec注销登记。[23]

   第五,政府监管者保留直接对证券市场各参与者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交易过程的监管权。尽管,现在的证券监管体制通常采用双重的监管模式,即自律组织包括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组织,基于契约性的关系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交易过程进行监管,政府监管机关主要作为自律组织自律监管的监督者而存在,即政府监管者由于专业不足、远离市场,主要负责监督交易所是否公正的履行自律监管的法定义务;但政府监管机关通常保留直接监管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的权力,即在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违反法律、规章或者交易所的规则时,政府监管机关有权直接对其采取惩戒措施。这一方面强化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另一方面也构成对交易所自律监管的监督。如果政府监管者对上市公司或者证券公司采取调查或者惩戒行动,则说明交易所没有尽到监管的义务,导致了违反法律或者规则的行为的出现;而且政府监管机关对上市公司或者证券公司等交易所的会员或者上市公司采取惩戒行动,也会对交易所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政府监管机关对证券市场保留直接的监管权力将对交易所造成压力和无形的监督。

   上述政府监管机关对交易所的监管措施中,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是一种事前的监督,政府对交易所规则和惩戒行为的审查主要属于事中的监督,对交易所的调查和处罚主要是一种事后的监督;这三种监督方式直接针对交易所的行为和运营。而政府对交易所监管对象保留直接监管的权力,则体现了一种过程的监督,虽然是针对交易所的监管对象,同时也对交易所构成压力和监督,更是政府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政府对交易所的监管是全方位的。相比由政府直接监管市场,这种交易所自律和政府监管交易所(主要体现为监督)的模式,能够发挥自律的优点,同时又能克服自律的缺陷,发挥政府的优势,因此,这种监管模式成为国际证券监管的流行模式。

[nextpage]

三、我国政府证券监管机构对交易所监管的现状评析

   从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目前实践看,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政府监管机关的附属机构,交易所缺乏独立性。

nbsp;  其次,从交易所的章程以及业务规则的制定、修改看,证监会具有最终的决定权。根据《证券法》第103条的规定,会员无权自主决定交易所的章程,交易所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必须得到证监会的批准。根据《证券法》第118条和《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15条的规定,证券交易所制定和修改业务规则,由证券交易所理事会通过,报证监会批准。《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第89条还规定,证监会有权要求证券交易所对其章程和业务规则进行修改。

   再次,

adakhtar,ed.demutualizationofstockexchanges-problems,solutionsandcasestudies,(asiandevelopmentbank,2002),p.88.

   [6]6(a)(b),19(a)ofsecuritiesexchangeactof1934.

   [7]日本《证券交易法》(2001)第80条。

   [8]financialservicesreformact2001,part7.2,division4-theaustralianmarketlicence.

   [9]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法》第93条。

   [10]19(b)(c)ofsecuritiesexchangeactof1934.

   [11]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24(1)。

   [12]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23(3)。

   [13]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法》第161条。

   [14]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所管理规则》第29条。

   [15]pamelas.huges,"backgroundinformationondemutualization,"inshamshadakhtar,ed.demutualizationofstockexchanges-problems,solutionsandcasestudies,(asiandevelopmentbank,2002),p.49.

   [16]thesecuritiesandfuturesact(2004),section17.

   [17]alanr.palmiter,securitiesregulation:examplesandexplanations(secondedition),(newyork:aspenlawandbusiness,2002),p.235.

   [18]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法》第93条。

   [19]thesecuritiesandfuturesact(2004),section20.

   [20]davidl.ratner,securitiesregulation,westgroup,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页。

   [21]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法》第163条。

   [22]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27。

   [23]378f.2d162(9thcir.1967).

   [24]《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2001)第24条。

交通管理规则篇4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工程;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abstract:thecityroadtrafficmanagementplanningisanimportanttechnologyplatformtoguidethecityroadtrafficmanagementscientificandmodern,reflectingthecityroadtrafficlevelofscientificmanagement,planningandleadershipattentiondegree,asthecitytrafficmanage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tocreategoodconditions.thispaperanalyzesthenecessityofcityroadtrafficmanagementplanning,proposedthetrafficmanagementplanningshouldbeinvolvedinthecontent,planningprincipleandprocess,anddiscussestheprocessofroadtrafficorganizationplanningoftrafficmanagementplanningcontentfromtheangleoftrafficengineering.

Keywords:trafficmanagement;trafficengineering;trafficorganizationplanning

中图分类号:U491.1+2

0引言

道路交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动脉,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处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要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快捷、低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确保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因此,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定应获得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的支持和协助。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各规划层次中所处位置见图1。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对道路交通和管理的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预测规划年份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社会经济和相关交通调查,获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对道路系统、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预测

包括对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发展分别进行预测,道路交通发展预测应具有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包括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和非机动车在内的车辆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预测。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规划

其内容应涵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①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政策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道路交通,优化和调节交通结构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网络。

②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

结合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不断发展,加大高、新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应用,逐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③道路交通宣传教育规划

以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为目标,寓宣传教育于执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体素质。

④车辆管理发展规则

加强车辆管理工作,以先进、规范、有序、合理、便捷的手段进行车辆管理。

⑤勤务管理发展规划

提高交通执法的整体水平,强化交通职工执勤的管理、服务职能,提高交通队伍形象。

交通法制建设发展规划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道路交通法规,提高交通队伍的整体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规划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监测分析系统,针对涉及交通安全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策略,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

规划方案的评价是指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交通流分配预测、效益分析,阐明其达成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同时还可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或重新选择方案。

(5)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1、2项工作主要由交通规划部门完成,交通管理部门协助进行并可采用相关资料用于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按阶段分年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滚动发展机制,定期进行充实调整,不断推进。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和原则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规划时间上可以和道路规划建设周期保持一致,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5)10年,主要是确定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如完善交通政策、制定相关法规、实现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mS)等战略性目标。

②中期交通管理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1)3年,主要工作是在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分年度工作方案。如道路交通组织的中期规划可以是结合道路网建设状况,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流组织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措施可以是均衡路网的交通流量、规划单行线和专用线、信号灯控制实现线控等。

③近期交通管理计划

近期交通管理计划的工作年限为1年左右,主要是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与论证,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为主。如对重点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等;路段机非分离、车道划分、停车管理等。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原则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遵循/当前服从长远,局部服从整体,治标服从治本0的原则:

交通管理规则篇5

一、我县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交通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道路通、百业兴”的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多方位增加投入,促进了交通业的较快发展。目前,我县交通业的优势有:(一)随着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对外经济贸易往来日趋活跃,物流充足,为发展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减少了车流的“瓶颈”,保障了交通运输的畅通。(三)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汽车逐步进入居民家庭,城区车流量增加,方便了群众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道路交通“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不强。多年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县交通管理较多的习惯于行政干预,习惯于权力垄断,管理部门对被管理者限制较多,不能依法行政,行政命令、强制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二)交通行政审批制度繁琐。目前,交通管理部门在车辆和驾驶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等行政审批方面存在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随意性大、收费项目多等问题;利用审批权、徇私枉法、贪污受贿、违法违规办理牌证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种单纯采用行政手段控制交通总量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交通运输的供需平衡,使道路资源的公益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三)现行交通管理执法制度不够完善。一是对驾驶证审验、驾驶员安全教育方面。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二是在交通违章事故处理方面,一味地实施吊扣驾驶证与罚款,容易造成执法的随意性、不公平现象;以扣留肇事车、指定医院治疗受害者等的做法,剥夺了事故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三是公安机关既负责调查取证,又负责裁决和事故赔偿调解。缺乏制约机制,不利于公正执法,与法制原则和司法制度也不一致。(四)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以后,由于人们生活的享受资料逐步为生存资料。车辆增长与道路设施滞后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增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二、今后管理对策

(一)更新思想观念,转换工作机制。目前,交通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学习

和前瞻性研究,把握当今交通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时转变观念,努力建立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交通行政管理新机制。要按照法制统一原则、非歧视原则和公开透明原则,对现行的交通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特别是以内部文件形式出台的有关法规规定等,要进行全面清理,该修改的抓紧修改,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公开的要公开,使之与国家法律体系、wto的要求和国际惯例相一致,尽量减少和避免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转变职能,改变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手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依法管理。我县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和完善行政审批程序,切实加强审批事项的监督检查。对道路交通行政与管理项目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必须加以改革、调整。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部门文件依据或虽有依据但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审批程序,要坚决予以取消,并建立后续监管制度,防止管理脱节;对应该运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项目,可通过市场机制处理;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和审批的随意性,并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交通供需矛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十分突出,公安交管部门不宜再单纯采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分配交通出行权,而应综合使用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技的手段来缓解和调整交通供需矛盾。从长远的角度看,在通过充分发展城市交通干线来调整大容量公交客运的同时,管理上要运用市场经济杠杆,以技术性能和环保为标准来调整交通需求。货物运输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极为重要。在保障经济活动及货物流通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汽车消费政策,新出台的政策措施,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严密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对审批工作的监督,不得对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限制和歧视,在车辆注册登记时不得额外增加凭证;对消费者提供手续符合国家规定的,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拒绝。要加快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尽快实现对机动车和驾驶员发牌发证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发挥进口机动车核查系统、被盗抢机动车信息库的作用,杜绝给走私、被盗抢违规车上牌。

(三)改革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重点是在交通违章和事故处理方面,要坚持“过罚相当”的原则,从立法和执法上慎用吊扣驾驶证处罚措施;对交通违法行为裁决、事故赔偿调解应逐步过渡到由人民法院负责,将交通违章和事故处理纳入司法程序。要逐步推进交通管理社会化,将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事故鉴定、物损评估、伤残评定等交由社会专业部门承担;将驾驶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交由社会团体或保险公司承担,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应与国际接轨。

交通管理规则篇6

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目的是向大桥使用者提供畅通、安全、舒适、优质的行车条件,维护大桥交通秩序,在确定大桥交通管理模式和制定各项交通管理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国际接轨,与实际结合原则。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模式的确定既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式和方法,也需要结合我国粤港澳三地的实情,做到既满足大桥自身管理需求,又满足三地政府对交通管理信息控制的需求。(2)依法管理原则。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管理必须以相关法律为基础,模式和措施也要与法律法规相适应。(3)长远规划、远近结合的原则。由于管理工作是一个由初期简化模式到成熟期先进管理模式的经验积累过程,加上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管理没有先例可参考,初期模式更是一个尝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大桥交通要考虑远近相结合的过渡方案。(4)属地归管、三地合作原则。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相关事务中,三地政府和管理部门应该信息共享、协调互助,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2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模式

港珠澳大桥作为一项大型跨界交通基础设施,涉及到“一国两制”背景下内地与香港、澳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体制的对接,投入运营后建议沿用从国家部委级、省级到项目层面的“三层次”协调机制。这种自上而下按管理权限分层的协调机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协调资源,分权协调、职责明确,辅以其他灵活协调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协调沟通机制畅通、全面和高效。在上述协调机制的引导下,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交通管理模式主要是在现有内地交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大桥的管理特性来制定。目前内地的交通管理根据交通安全管理和公路路政等行业管理的关系可以分为3种模式,其各自的优劣势比较分析见表1。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涉及不同地区的众多部门,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建议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采用“协同管理”模式,建立由交警、路政、边检、海关、消防、海事等多部门参与组成的综合执法模式,并由港珠澳大桥运营管理单位负责信息通报,形成有效的交通管理协调机制。“协同管理”的模式一方面加强了交通管理多部门的协助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故处理的反应速度和作业效率;另一方面从组织形式上为各方协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等问题。因此,采用这种模式时,交通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需要事先充分协商,详细规定各方的职责划分和管理作业程序,建立协商机制,为各方有效协作提供制度保障。

3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内容

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组织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3大类。由于港珠澳大桥三地连接线和各自口岸根据归属原则,按照各自属地管理模式进行常规管理,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大桥主体部分可能遇到的非常规管理问题。

3.1交通设施管理港珠澳大桥的设施管理中主要涉及到交通标识管理问题。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交通标识设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同时,为了满足港澳车辆驾驶的方便性、安全性需求,大桥的标识设置还应兼顾香港《道路交通条例》及《transportplanningandDesignmanual》、澳门《道路交通法》中对道路标志标线的要求和规范。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交通标识设置总体做到符合标准、规范统一、科学合理、齐全醒目,还应注意与港、澳地区连接线及口岸之间通行方向转换及其他提醒标识的设置,形成全桥连续一体的导向标识系统。

3.2交通组织管理(1)车辆配额制度。粤港、粤澳之间的跨界通行车辆一直按照配额制度执行。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三地跨界车辆的规管原则上仍沿用配额制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的车辆根据车型和用途可以分为跨界货车、过境巴士、穿梭巴士、跨界私家车、跨界出租车和其他车辆等6大类。不同类型的车辆根据不同的配额制度执行,具体的配额制度应由三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根据交通需求和供给能力共同商议并决策。(2)车辆尺寸和载重管理。港珠澳大桥所行驶的车辆的尺寸和载重管理的依据主要是粤港澳三地车辆的规定和港珠澳大桥工程设计的标准。对于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的车辆管理首先应满足港珠澳大桥的工程设计标准;其次对于超高超限车辆的管理,应根据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部2000年第2号通令)按照超限运输车辆进行统一管理,本着运量的最大化效率和市场选择的公开公平原则,由三方就通行需求和许可达成一致协议。(3)行车规则管理。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是在内地境内,按照内地行驶规则通行,即“左舵驾驶,右侧通行”。全桥的行车规则管理应充分考虑车辆在大桥主体和各自口岸及连接线之间的交通流转换需求,通过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提醒驾驶员转换通行规则。(4)车速管理。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车速管理按照内地高速公路标准执行,采取“分车道行驶、分车道限速、分车道控制”的车速管理办法。由于香港地区只设最高限速,没有按车道限速,且与内地标准不同,因此应先根据大桥工程特点研究与其适应的行车速度,作为制定车速管理标准的参考依据。在车速管理实施阶段,要在主体部分与各地口岸和连接线衔接的部分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提醒驾驶员控制车速。

3.3交通安全管理港珠澳大桥安全管理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营造快捷、通畅、文明、优质的服务环境,关系到三地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在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保障大桥安全畅通和大桥使用者财产和人身安全。(1)安全管理策略。基于港珠澳大桥的普遍性质和特有的个体特征,与之匹配的综合交通安全管理策略如下。建立依法监管的营运安全体系。首先加强港珠澳大桥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其次建立港珠澳大桥监控通信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大桥的智能化安全管理;最后加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宣传力度,加强对大桥使用的安全教育、法规教育、宣传活动等工作。建立安全预控系统,提高安全预控能力。港珠澳大桥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重视分级分层构建体系,可由港珠澳大桥突发事件三地联动应急总体预案(港珠澳大桥突发事件三地联动应急专项预案)、三地政府分别就各自行政区域内的大桥部分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运营管理单位制定的内部安全方案3个层级构成。建立合作机制并协调实施。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首先,制定三地联勤制度,在三地安全管理部门各设一个“联络官”机构,负责安全管理应对的联络协调工作,并实施“三边”通报机制。其次,三地可用签订协议书的方式,制定合作机制,如跨界救援快速通关机制、现场指挥机制、海上搜救合作机制和陆上救援和消防合作机制等,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保障。最后,可通过组织合作机制内的各单位人员共同学习、实地培训、联合演习等,提升联合救援中的默契度及安全服务水平。(2)构建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构建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协调高效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是港珠澳大桥交通安全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港珠澳大桥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应由三地政府层面(横向)和运营管理单位层面(纵向)两个维度的组织体系构成,用以明确三地政府参与应急救援的具体部门及其职能划分,以及这些主要部门之间的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分级响应、及时通报、协调有序的联动架构运作模式。(3)安全管理措施建议。港珠澳大桥安全管理的措施可以根据所发生事件的性质分为三大类:一般安全管理措施、自然灾害预警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一般交通安全管理是指在港珠澳大桥日常交通状态下出现的非正常交通事件管理,如交通拥堵、违法行驶等,这类事件属于高速公路交通流中常发生的现象,会对大桥营运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针对此类事件,建议采取相应日常管理手段,如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监测交通流,尽量在非正常交通事件发生之前进行疏散和引导;建立多样化的信息装置,将信息及时通过多种信息装置传达至大桥管理者和使用者;设置清晰的交通诱导设施,满足三地车辆因驾驶习惯不同在进行换道或其他行车需求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避让损失;制定健全的交通法规、章程和条例,用以规范大桥使用者的交通行为;制定合理的违法行为成本,严格交通执法;加强交警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管理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科技投入,深化智能管理技术的应用;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大桥使用者的交通行为素质等。自然灾害预警管理是通过掌握港珠澳大桥所处地理位置易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天气的发生与分布规律,以预防灾害发生为主,减少灾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的,制定自然灾害预警措施。因此,预警系统必须满足风险对象准确、信息传达迅速、响应行动明晰等要求。对此,建议大桥的自然灾害预警管理做到以下几点措施:成立三地联合气象工作小组,跟踪港珠澳大桥气象管理工作;大桥自身安装的工程气象监测系统要与三地气象监测网密切结合,为实时获取区域的气象信息提供保障;设置独立的环境监测系统,用以监测环境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也可以为气象预警提供辅助依据;采用多样化的预警信息手段,缩短预警响应时间;在各类自然灾害天气下对大桥通行采取适当的交通控制措施,以内地标准为主,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下,适当采纳港澳地区交通管制措施。突发事件管理是指针对事先无法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对大桥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的事件所必须做出的迅速响应和处理。大桥营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类型见表2。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注重应急预案的快速响应和三方各部门的应急联络及协调合作。因突发事件需要关闭大桥时,运营管理单位可按照“先关闭后通报”的原则,及时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并通报三方口岸和连接线管理部门,同时上报三地委和三地政府。

4结语

交通管理规则篇7

关键词:交通管理;原因;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在城市化发展的迅猛势头下,大量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机动车辆的高速增长、交通政策的匮乏,都给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鉴于目前的严峻形式,解决我国城市化交通发展问题已迫在眉捷。

一、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道路设施条件的限制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路网结构存在缺陷,人口的密集与道路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的滞后与交通出行的增长需求严重失衡;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亟待加强;交通事故呈多发趋势,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交通污染给居民出行与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交通又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私家车的快速增长逐步取代了自行车的主导地位;居民业余生活的日益丰富致使出行的方式逐步多样化;区域化城镇群体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

二、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存在的原因

1、道路建设的结构性能与交通需求的矛盾

大部分城市缺少快捷的环城高速公路,无法将城市中心的机动车辆进行分流,不得不集中行驶造成城市拥堵;道路结构性能划分不明确,因某些商业行为而成为单行道路,不能分担车流量;交通道路设计存在弊端,缺少道路之间的交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主干道上缺少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造成行人与机动车辆混行而导致通行缓滞;缺少停车场或建设规模较小,车辆随意在交通道路上停放,阻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2、交通管理可持续发展观念淡薄

城市交通系统的形成需要长远规划和不断地建设,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发挥其运输效率。以往的交通规划、建设及管理,只考虑交通问题的解决,很少重视资源的优化利用及环境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城市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也以固有的观念看待目前的交通问题,从而忽略了交通的变化。目前城市规划主要以土地利用规划为重点,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规划中几乎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3、缺乏交通法制观念与安全意识

机动车辆违章现象地屡屡发生,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逐步增加。有些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如占用停车道,阻碍公交车的正常运行,使整个道路交通受到了影响;驾车时随意左转、掉头引发交通事故;部分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不看指示灯在机动车道上随意穿行,导致交通行车的拥堵,同时给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城市交通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健全

城市交通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涉及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方面,交通管理上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交通规划则自成体系,在技术规范和标准中只注重规划的内容,却忽略规划的前提研究。而目前中国交通政策正处在一个多变的时期。这种规划中的各自为政不仅限制了规划技术的发展,而且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

三、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1、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加大路通管理力度,合理安排警力及交通协管部门的上岗值勤,使车辆和行人规范行走;增加交通安全技术设施的安装,用以监测过往违章和超载的车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合理安排各路口的红绿灯通行时间,协调好各个方向通行的车流量,避免部分车辆等候、停留时间过长,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加大交通违章行为的惩罚力度,进行交通秩序专项违章整治,杜绝一切乱停车、乱掉头、乱左传等违章行为,对交通违法者严惩不怠;提高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加强执法设施和设备建设,配备现代化的通讯器材,增强协同作战快速化机制,及时纠正违章和处置突发事件;加大城市交通安全信息的广播力度,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让驾驶员都能随时随地得到市区主要道路车辆行使的交通信息,选择适当通行线路,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2、制定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根据城市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土地功能区分等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进而利用交通与土地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促进做好其协调规划。基于交通规划的视角,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交通发生量和交通集中量,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结构。因此制定好城市交通战略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重要保证措施。一方面把市郊铁路、地铁、准快速交通网及道路网等统筹考虑,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个方面研究确定出交通方式的合理分担率及实施的优先顺序,另一方还应注意远期规划和近期项目的相互结合。

3、提倡实施公共交通

力争实现郊区铁道进市区铁道、地铁一体化运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立专项对地铁建设资金来源问题进行研究,推出切合实际的集资对策,打破常规,发展轨道交通;建立准快速交通网。在地铁尚未成网之前,应将准快速交通网,即公共汽车专用道路网建立起来,而不是一两条专用线;实现公交管理现代化;调整现有的叠交政策和管理体制。

4、增强交通安全法制观念与安全意识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文明行车的法制意识,避免违章行为导致交通拥堵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同时,加大新闻媒体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力度,倡导文明、道德、守法的交通行为,对知法犯法者进行严厉打击。

5、完善停车规则与管理

停车问题现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城市停车场过多,会促进私家车的增多;城市停车场过少,会导致非法停车的增加,侵占城市有限的街道空间。因此,应该完善和落实停车场规则,整顿并努力解决停车问题。总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城市都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交通规划和系统对策,以使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协调。

四、结语

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如何在机遇和挑战的双向选择下更加完善道路交通条件,已成为交通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而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势必以“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为发展方向在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综合考虑交通质量改善、资源优化利用、环境有效保护三方面的要求,以期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欣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浅议》.《经济师》.2010年09期

2、顾尚华.《论城市道路交通阻塞的对策》.《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06期

3、宋冰勇,鲁丰先.《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及城市交通管理方法探究》.《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3期

交通管理规则篇8

12月2日晚,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联合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平安行·2020》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播出。那么你们知道关于观看《平安行·2020》个人观后感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观看《平安行2020》个人观后感七篇,欢迎参阅。

观看《平安行·2020》个人观后感一长长的路,我们共同的路。山重水复,我愿与你共度。因为你,长夜不再孤独。因为你,心中云卷云舒。岁月沉浮,幸好你执着守护。你是我,今生不停的脚步-----《平安行20_》。20_年12月2日是第8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

20_年12月3日锦盛里社区组织社工、党员和居民群众代表30余人在锦盛里党员活动室观看了CCtV12《平安行20_》重播纪录片。平安行需要的是一条条畅通的路,更需要每一个人把文明意识带在路上。科技赋能、社会治理与“放管服”新政的成效,让改革与时代同频共振,而那些平安使者关于忠诚的故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道路交通的巨变。平安的路上有你有我,只有我们懂规则、守规则,我们的平安路才能一直走下去。文明出行,你我同行。

观看《平安行·2020》个人观后感二12月2日是全国第八个交通安全日。为大力宣传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力度,积极营造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12月2日晚,滁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在家观看经中央文明委领导批准,中央文明办二局和公安部交管局、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20_全国交通安全日专题节目——《平安行20_》。

今年的交通安全日宣传主题为“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平安行20_》节目以鲜活的案例、悲惨的故事给大家上了一堂真实生动的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

通过观看,二实小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了片中所倡导宣传的交通出行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认识到提升文明素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观看《平安行·2020》个人观后感三城市交通环境和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以遵章守法、安全有序、畅通快捷为主要取向的交通文明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打造交通文明,是交巡警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一项社会工程。

打造交通文明,首先要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但为数不少的城市居民是“洗脚上岸”的农民,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应当以这部分群体以及车辆集中单位、学校、企业和城市周边的乡村为重点,通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警示宣传、创建交通安全村等形式,强化交通行为人的文明意识。

打造交通文明,需要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交通文明建设必须防止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两张皮”倾向。据调查,95%以上的交通违章行为,都是行为人在明知违章的情况下发生的。对这种“习惯性违章”,教育的作用虽然有效,但是也很有限。应当打破“法不责众”的惯例,按照交通法规规定的处罚上限执罚,以形成相应的威慑力。同时,应当加强对交巡警队网伍的教育管理,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文明管理,以良好的执法形象树立执法权威。

打造交通文明,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投入特别是交通管理设施投入。_建市以来,城市框架拉开很快,公路密度成倍增加,但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我们多方筹资,投入320万元,先后在市区8个主要道口增设了“电子警察”、多相位信号灯等设施,提升了管理设施建设档次,为交通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撑。

观看《平安行·2020》个人观后感四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通出行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12月2日20:15,阜阳市第二十中学积极组织学生收看《平安行20_》。

今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节目围绕这一主题分为“序曲”、“历史之光”、“改革之光”、“文明之光”、“忠诚之光”、“尾声”6个部分。着重反映一年来,交通管理工作中重大事件,道路交通变化等内容。节目还了“破坏交通规则的十大不文明驾驶行为”等,呈现了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及危害后果。

节目中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以后出行中一定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安全文明出行的中学生!

观看《平安行·2020》个人观后感五2020年12月2日,是第九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当日晚间17时23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隆重播出《平安行·2020》特别节目。

为认真、广泛、及时地组织好收看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特别节目,泗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按照县委宣传部的通知要求,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大队所属各单位认真组织民警收看。同时,在“特别节目”播出之前,大队安排民警深入到辖区的客运企业、驾校、危化品运输企业和学校等单位,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公众及时组织收看,由此扩大“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影响力,增强“特别节目”的教育和感召效果,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

《平安行·2020》特别节目,围绕2020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守规则除隐患安全平安行”,以多种形式呈现出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工作,曝光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典型案例;以真人真事、现场讲述的方式呼吁广大群众要抵制危险驾驶行为,摒弃不文明交通陋习,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驾驶习惯;以群像展示、感人画面展现全国交警的亲民、爱民和威武的形象,大队的民警、辅警和社会各界公众收看这一“特别节目”后,普遍反响强烈,共同的观感是,不仅为广大交通民警辅警,更为驾驶人和社会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教育课。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进一步弘扬交通安全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交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践行文明交通、平安出行理念。充分认识到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超员、超速、驾车及坐车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乘坐农用车农三轮出行、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坚决做到“走路不做低头族”、“骑电动车不逆行,不闯红灯”等,做到守规则文明出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共创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

观看《平安行·2020》个人观后感六交通事故的发生,轻则车辆受损人员受伤,重则失去生命,甚至有些大的交通事故,一次性伤害的是许多个家庭,所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驾驶员,我很庆幸自己身上和身边的亲人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故,但是每天参与在复杂的交通状况当中,保证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是第一位的。怎样才能有效做到交通安全,我认为还是没有那么困难的。

第一,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要遵守交通法规,首先是要了解交通法规,每一名车辆驾驶人员都需要通过了交管部门的交通安全理论考试才能领取驾照,但是交通安全的理论知识并不是考完试就能永远记得住的,需要定时的`补充记忆。经常听到有违反交通法规的人说自己不知道或者不记得有这样一条交通法规了,这就说明了交通安全理论也是需要温故而知新的。其次就是在了解的基础之上严格遵守,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不开车使用手机……做到这些要求,就可以避免绝大多数交通事故。

第二,要学会保护自己,预防交通事故发生。自己遵守交通法规,但是不代表别人也都遵守,有人超速,有人酒驾,有人超载,有人闯红灯……开车时应该集中精力,了解自己车辆周边的交通信息,包括路上的车辆、行人、交通信号指示等等。要时刻注意自己四周的车辆是否有可能刮碰到自己,一旦有这种趋势,自己应该尽快避让;还要注意路上的行人,行人是交通的参与者之一,行人与车辆的触碰绝大多数都会造成行人受伤,造成不良后果,停车礼让行人耽误了几秒钟的时间,节省的可能是更多的时间。

第三,要学会减少伤害。在路上参与交通,有些事故无法避免,这种时候应该尽快做出判断,减少事故对自身和他人造成的伤害。遇到事情不能惊慌,经常看到有些行车记录仪拍出来的事故视频,车辆快要撞上了,驾驶人连刹车都不知道踩,还是猛踩油门往上撞,如果提前踩了刹车减速,伤害肯定可以降低不少,小刮小碰在所难免,但是出现人员伤亡了,事故的严重性就不一样了。有人说“我买了保险”,不错,保险是会赔付,但是出现伤亡带来的身心上的折磨是难以用保险来弥补的。

前段时间有部电影多次提到了关于交通安全的几句话“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简简单单几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交通安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绝对不可忽视。

观看《平安行·2020》个人观后感七有的时候交通方面的安全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格外需要注意的,毕竟不管怎么说除了简单的过马路以外还有着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因为有的时候越是不怎么重视的区域便越容易产生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有的时候交通安全知识方面的学习于我们而言也是有着存在的道理,或许正是带着这一番感慨才能让我在前段时间的交通安全学习方面产生一些心得体会。

很多时候即便是我们已经开始重视交通规则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之中,但是难以避免的还是会参与一些闯红绿灯之类的违规事件,生活中最常见的应该便是一群人横穿马路这类不重视交通规则的事件了,即便人比较少的时候能够较好地遵守这方面的交通规则,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只要人多的时候便会出现一些有着侥幸心理的人带头违反规则,之后的场景也正如羊群效应一般全部都无视交通规则并直接横穿马路,能够留下的或许也只有汽车的长鸣以及司机愤怒的叫喊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类现象即便是难以得到有效的制止也不能够成为自己参与其中的借口。

酒驾问题也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源头之一,在电视中我们往往能够发现酒驾对于交通安全的威胁性是十分巨大的,试问喝醉酒导致自己意识不清醒的司机在驾驶的时候又怎么能够保证不出现事故呢?对于我们来说必须要劝导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不要因为酒后驾车出现事故,尤其是不要带有侥幸心理而觉得只喝一点酒不会出现问题,否则的话将会很难保证在以后不会因为酒驾而误事,除此之外就是要保证以后的我们绝对不要沾染上酒这种麻醉人意志的饮品。

当我们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的时候就应该要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其实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每个人的观念受到的影响都可以看出大家对这方面其实是有着一些了解的,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及侥幸心理的结合导致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如果说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能够让更多人将遵守交通安全法规践行下去的话,我相信一定能够在帮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交通管理规则篇9

【关键词】道路交通;体制;管理;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交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频率也日益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找出目前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十分必要。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道路建设工作在近20年来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果,截止2013年底,我国的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均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公路交通已由制约国民经济的阶段向基本适应转化。虽然我国在实现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过程比之发达国家要快了许多,但却仍旧无法避免道路交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不断深入,所面临的道路交通安全也日益严峻。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从交通事故发生率来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近几年都是高居世界第一。

(2)从城市交通状况来说,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加剧,道路拥堵现象十分普遍,已经由特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3)机动车肇事频率高、比重大。在我国交通安全事故中,由机动车辆的行驶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高达2/3。

(4)机动车肇事原因主要包含:超速、严重超速、酒后驾驶。其中酒后驾驶比例虽然在管控范围之内,但酒后驾驶的安全事故后果要更为严重。

(5)交通安全事故中,行人是最大受害群体。行人遭受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规则意识淡薄。

二、相关对策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并且普遍采取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例如:建立统一的道路管理体制,加强交通安全技术、法律的教育,提高交通道德水平等。在分析我国的交通及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交通安全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建设

道路交通管理涵盖了许多的方面,它不仅包括了道路规划以及建设,更包含了后期道路的运营情况以及维护情况。与此同时,它还涵盖了十分广阔的管理范畴,例如路政管理、稽征管理、安全管理等等。交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逐步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建设工作是落实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前提。但从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体制来看,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病,而这一弊病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采取交通和公安两家共管的局面。也就是说,交通部门主要负责道路前期的规划与建设过程,而公安部门则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这种交叉执法使得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严重的“事后惩戒”现象,也就是采取对违法交通法规的交通行为进行较大力度的惩罚来改善交通安全问题,这种执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与国际道路交通执法所秉持的“事前执法”的理念有很大的背离,这也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立统一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是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国家应该依据国际惯例,完善并健全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并逐步明晰从国家到地方的各部门对道路交通管理的行政职责。

(2)推行道路安全审计制度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大量的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人与道路以及道路环境的不协调所引发的。例如,人在行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例如横穿马路、走机动车辆行驶道等,与道路本身的行驶规则产生不协调,继而引起了安全事故。理论上,这种事故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但实际上,仍旧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去避免这种随机事故的出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路安全审计。

道路安全审计制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道路建设完成后对道路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审核,这种制度建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交通事故。道路安全审计制度是从预防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入手,从道路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周期进行安全深刻,它是由独立于交通部门以及公安部门之外的第三方,采取公正独立的审计方法对道路项目进行详细的审查,通过审计工作,明确道路交通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一步确定相对应的安全对策,能够有效避免或者消除安全隐患。

(3)完善我国交通法律法规

人、车、路是道路交通中的三个主体,而交通法律法规则是一个确立这三个主体之间的联系的规则。只有在科学合理的交通法律法规制度下,明确人、车、路的相对关系,才能进一步保证道路交通的可行性。现阶段,出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现行的交通法规存在较为严重的不配套、不完整现象,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因而尽快制订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策略,明确国家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及阶段性目标,明确交通安全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政府对交通安全长期、持久和有效的战略对策。

除此之外,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依托现代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已经成为可能。itS是当今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热点和前沿之一。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对itS进行跟踪和试验,前期重点集中在城市交通管理、交通信息采集与服务、不停车收费、智能化公交系统等方面。近年来,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的指导下,目前已经将itS应用至我国城市交通,已成为目前我国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我国的道路建设,相关法规没有相对应得到完善,因此,这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仍旧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大科技投入,攻克一系列该领域的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加强对有助于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itS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

(4)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提高交通道德水平

我国道路交通法治观念极为淡薄,一方面这是我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在我国,随意停车、超速行驶、横穿马路,横穿高速路的事情常有发生,而人之所以会有这些违规举动,往往是由于他们对于这种行为的危险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因此,相关政府在进一步加强交通法规制度完善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交通主体――人的交通观念进行教育。

结束语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任重道远的艰辛的工作。要扭转这种让人堪忧的局面,关键在于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尽快出台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策略,强化配套措施,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全民交通安全教育,使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l]刘志强,赵艳萍中国交通安全技术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2013,

交通管理规则篇10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性;影响;分析

1、交通设施的作用

交通设施的作用在于组织、管理、指导交通的运行,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提供运行路线的环境条件,指示在具体情况下对运行操纵状态的限制,以保障交通安全通畅迅速地行驶。交通设施包括两类:一类为交通安全设施,即以工程手段保障交通安全,疏导车流人流的设施或设备;另一类称为交通管理设施,用以体现交通管理规章,控制行车、行人的设施。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

2.1信号灯的设置原则

1)前瞻性原则。要求在道路建设之前就要对车流有个准确的估计,提前考虑好信号灯的设置,要避免在道路建成之后随意设置;

2)特殊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考虑在临时通流量大的路口,比如学校、医院门口等,根据时间段设置红绿灯和黄闪灯,以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

3)创新性原则。就是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口环境条件,不断创新更科学更合理的信号设置,或者是向司机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他们当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与创造,如左转弯待转区的设置就是一个创新,依据路面宽阔程度,一个左转弯待转区的设置为左转弯信号放行增加3至5辆小车。

2.2标志标线的设置原则

1)易见性原则。要求标志标线在所设置的位置点上能够给交通参与者的视觉产生直接而显目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来获得信息的传递,而且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效果,即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快速“抓住”交通参与者的眼睛和注意力;

2)易读性原则。要求标志标线在所设置的位置点上能够让交通参与者迅速读懂所承载的相关信息,这一原则要求交通标志标线使用的文字或图形符号必须是国家统一规范的,且简单明了的,包含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相关交通信息;

3)协调性原则。要求标志标线在所设置的位置点上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该道路交通环境情况,即标志标线所承载的信息与交通环境不能互相矛盾。比如,道路交通标志上提供的信息与车道上的变化标线承载的信息要保持同一指向;

4)规范性原则。标志标线作为公共交通信息载体,必须使用国家规范的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如生僻字应标明汉语拼音,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一些独特的文字或符号使人产生歧义,可能导致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

2.3隔离设施的设置原则

城市交通隔离设施主要有隔离栅(网)、隔离墩、隔离绿化带及桥梁护网等设置原则是:有一定的高度,至少高于路面1m;有一定的硬度,隔离棚(网)必须由坚硬的金属或铁丝构成,隔离墩必须用钢筋混凝土砌成,外表必须显目亮丽,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隔离绿化带的设置原则是:隔离带上应栽种常绿灌木花草,设置于笔直、宽阔、视野好的城市快速道路两侧或中央,否则不设。桥梁护网,即安装于城市内天桥、立交桥两侧,防止物品散落或物品从下方抛入的防护设施,其设置原则是:较大流量的天桥、立交桥必须设置护网,设置高度应不低于地面1.8m,其材质、厚度和网孔尺寸应符合2006年公安部颁布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的要求。

2.4电子警察监控的设置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电子警察监控一般分为动态电子监控和静态电子监控两类。动态电子监控的功能主要是实时收集道路状况,如道路拥堵信息、违章信息、气象信息及相关设备状态等信息,全天候监视道路交通状况,控制与调节交通流,为疏导交通,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提供研判依据,一般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其设置原则是,主要交叉路口、重要单位门口、车流量大而快的城市道路、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车辆违法行为集中的路段等必须设置,监控范围须保持画面清晰,晚间使用时需有照明设施;静态电子监控的功能主要是实时记录违章车辆信息(主要信息为车牌号、颜色、车型),控制与调节交通流量,威慑机动车辆保持遵章行驶,一般采用电子照相系统,其设置原则为,凡是设置有红绿灯的路口必须同时设置。动态电子监控和静态电子监控均需要在醒目位置标注该位置已设置监控系统。目前大多数城市对动态电子监控设置得比较到位,充分发挥了其主要功能和作用。但在设置静态电子监控方面不是很理想,往往只顾其实时记录违章车辆信息这一功能,忽略了其控制与调节交通流量和威慑机动车辆保持遵章行驶的功能,其实,城市车流向有个规律,即一般街道或车流量小的街道,其车流向占据较大比例的是主要交叉口或交通流量大的路口,因此,若先控制了一般或车流量小的交叉路口,也就控制了主要交叉路口和交通流量大的路口。

3、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对策

3.1严格按标准科学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隔离设施及电子监控等的设置,应分别遵循相互协调统一的原则。

3.2加强建设者,管理者,规划者协调统一

道路是交通的载体,道路的修建、建设者和道路交通的管理者往往是不同的部门,管道路修建的不管交通,管交通的制约不了修路的。为使修路与交通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交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城市道路规划,坚持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直接参与城市道路修建改建工作中,提前介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把交通管理中的经验和道路施工中的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

3.3科学、有效地维护道路交通设施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与管理的成败取决于交警队伍的素质,取决于是否有一批从事道路交通科学研究与监管的人员,通过他们对道路交通科学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高新科学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丰富交通管理内容,提高交通管理手段,实现交通管理的科技化和现代化。建立一支高效的施工队伍来维护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和维护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人员去完成,鉴于道路交通设施的特殊性,基本是在通车的情况下维护交通设施,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经验,而且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因而施工队伍必须经过精心挑选,由拥有相关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3.4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加强宣传和教育

要大力加强道路交通设施知识宣传与教育,除了在驾校的考题上出现相关内容外,很多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即使知道,也有许多人存饶幸心理不遵守,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红灯横穿马路,跨隔离栏,都是很危险的行为。所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是在增加警力的基础上,加强交通安全的管理,在工作时增加宣传内容,改善教育方式,扩大覆盖面;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和大众媒体的支持,与社区、媒体建立友好关系,设立固定宣传栏目,经常性的交通讲座,交通事故的宣传,使交通安全知识进入家庭,学校,使百姓更直观的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对自己及他人生命尊重;三是协助成立民间交通安全宣传志愿者,开展全方位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4、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对于一些交通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设置,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范,确保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性,这对于城市道路的建设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保障车辆在城市道路中运行安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