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6:32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1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自主保护;主体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社会发展的主题,只有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如何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最终将这些创新转化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效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成了维持企业竞争形势的迫切需要”[1]。

一、我国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日益重视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下,大部分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手段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情况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自主保护的现状并不乐观。当前我国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第一,我国许多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只重视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对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相互之间的“拿来主义”、剽窃之风盛行。再加上许多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仍停留在专利等传统工业产权的层次上,而对品牌、企业形象、外观设计、软件等新型知识产权特征认识不足,因而无法实现对它们的有效管理和保护。20多年来,尽管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但一些企业的领导者、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者却对知识产权知之不多,更谈不上运用法律武器来自觉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第二,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紧迫感,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与动力认识不清,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和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据统计,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2]因此,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在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普遍暴露出不善于利用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主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等问题。甚至有些企业错误地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侵权只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情,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筑中严重忽视了企业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缺失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缺失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企业多设有专门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有知识产权专家、律师、资产评估师、市场分析员等专职管理人员,甚至有的还为企业领导层配备专业人员协助企业领导管理知识产权事务。而且,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一般直接隶属于公司总部,与生产、营销、技术、财务部门共同组成企业高层管理机构,如iBm公司、三菱公司、富士公司、东芝公司等。[3]国内少数著名企业如海尔、华为也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在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由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企业的专利申请、开发、转让、诉讼、保护和商标等专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4]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都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一般由总工程师负责或研发部门负责,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一并管理。然而,企业知识产权涉及到科技、工程、经济、市场和法律的诸多理论与实践,单由科技开发部门承担肯定是行不通的。[5]科技管理人员往往由于对有关法律、技术贸易的理解不全面、不彻底、甚至不正确,因而达不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另一方面,即使配备了专、兼职管理机构或专、兼职人员的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也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这严重滞后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企业多数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因此也未形成科学的、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制度,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属问题和对发明者的激励机制等都无明确的规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不健全通常会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使企业一些新的发明创造成果不能及时申请专利。这样既使得企业的发明创造成果无法快速应用和推广,损失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又给其他企业时间上的可乘之机,最终甚至丧失该项知识产权。例如,中草药本是我国的强项,现在却有900多个由我国研发并完善的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申请了专利,在每年上百亿元的中草药专利许可贸易中,我国不仅拿不到专利费,还不能向拥有这些专利的外企所在国家出口这类专利产品。[6]二是对自己所特有的商标没有及时申请注册,遭到他人抢注而引起纠纷,以及对已有的注册商标保护不力等现象。如浙江省一家在国际市场上颇有知名度的企业,在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时,由于未能及早注册商标,反被一些外商抢先在他们准备进行营销的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使该企业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总之,这一制度缺失往往导致企业即使有自主创新,由于其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制度不健全,因而知识产权的利用率、商品化率、产业化程度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无法适应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的效果。由于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所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相关人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或培训。据本课题组对有关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调研显示,近81%的人员是通过新闻媒介了解知识产权的,约有3%的人参加过各种学习,包括学校学习、各种有关的培训等,并且基本上都是专利法、商标法方面的培训,另外约有1%的人是通过有关具体事务的处理了解知识产权知识的,例如在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的过程中,在专利、商标诉讼中等。由于上述教育培训没有跟上的原因,导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水平还停留在刚刚启蒙的状态。尤其是对专利、商标以外的保护手段缺乏认识。甚至绝大部分人对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例如定义、内涵、体系等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甚至有人居然不知道商业秘密、地理标记也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尚不能适应知识产权核心竞争的需要。

综上,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这些现状严重地阻碍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难以取得竞争主动权和优势,难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势在必行。

二、德国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经验

近几十年来,德国经济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不断提升和保持其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德国政府更加致力于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实施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打造了德国奔驰、宝马、西门子、拜耳、巴斯夫等一大批世界顶级的跨国公司。

(一)德国企业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保护的主体

在德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德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成为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主体。一方面,德国企业在整个国家知识产权开发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据介绍,2005年德国企业在德国专利局申请专利60222件,获得授权的专利20418件,其中13%的申请来自西门子公司、奔驰公司、罗博特博世公司、infineon技术公司等四家德国大企业。同期,德国企业申请的欧洲专利和国际专利,有2/3集中在德国10家大公司,德国中小型企业则申请较少,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申请比例也只占到了6%。[7]另一方面,在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上,德国企业也发挥了绝对的主体作用。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重点是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的总体战略,在知识产权的管理职能、评价体系、产学研合作、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员工培训和奖励等方面均形成了比较完善、富有成效的制度规范,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自主管理和保护,德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因此较高。

(二)德国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的几点经验

第一,德国企业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制定了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保护方针。德国企业并不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独立或孤立的战略去研究,而是将其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加以综合系统的考虑,并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确定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德国企业还普遍制定了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方针。如拜耳公司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方针是:一是要积极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增加价值;二是知识产权管理要构建全球化的结构;三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和方向要以全球商业战略为导向;四是企业知识产权要作为战略上重要的无形资产来保护;五是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是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的基础。

第二,德国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其知识产权管理保护职责,并形成了高效的内部沟通渠道。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职责主要有:专利情报管理,创新发明的挖掘,申请专利,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管理专利权、商标权等其他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发明奖励,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对知识产权的评价管理,对外沟通交流,对涉密文件的管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等等。德国企业大多由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部门来落实上述职责。不过,具体由什么部门来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则存在差异。第一种是由企业法律部来管理知识产权。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国拜耳公司。第二种是由公司研发部门负责管理知识产权。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先正达公司。第三种是由公司法律部和研发部共同来管理知识产权。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国汉高公司。

在明确管理保护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德国企业还普遍形成了高效的内部沟通渠道,使得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一个整体:一是企业总部设有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实现内部数据沟通和信息共享。二是知识产权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和法律部门之间经常沟通交流,各部门均十分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执行。三是企业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定期向总部进行业务报告或专题报告。

第三,德国企业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培养。据相关资料显示,每一名员工进入企业时,都必须接受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文件管理及保密规定,知识产权发明、申请、应用、维权程序和途径等。员工经过教育培训,逐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强烈意识。不少德国企业还注意培养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对技术、法律人员定期进行跨学科轮训,或派员去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高校学习,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参加专利律师资格考试,以此培养企业自己的具有理工科背景、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人才。

第四,德国企业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申请与评价体系。德国企业对研究成果进行价值评估,以最合理的成本,选择最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第一,一项研究成果在申请专利之前,企业要先进行价值评估。根据价值大小,选择是否公开、是自用还是许可别人使用、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第二,在获得专利授权后,企业则要适时评估每项专利的价值,如有价值就每年按时缴费维持,没有价值就定期放弃。第三,凡具有巨大价值或者涉及企业核心利益、技术公开后其他竞争者很容易掌握、而本企业又难以维权的,德国企业往往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严格保护;如果对一项发明创造企业难以有效保密的,他们则及时申请专利。

三、企业发挥保护知识产权主体作用的主要途径

企业作为是我国社会最前沿、最基层的生产部门,它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绝对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然而,结合我们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我们有理由呼吁,要更好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进一步激励企业的自主创新,我们必须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主体作用。正如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主体作用,要不断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的主体。”[8]

发挥我国企业的主体作用来保护知识产权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知识产权的外部保护或者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事后救济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政执法调处一般存在手段不强、措施不硬,受管辖权限制,跨地域执法难度大,而司法途径解决存在结案时间长、司法成本高,时效性难以保证等问题,致使企业的知识产权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由于知识产权固有的特点,行政与司法保护往往难以弥补受害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也即可能会出现赢了官司赔了钱的局面,会严重地挫伤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建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在继续强化国家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发挥企业自身的主体作用。

(一)强化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意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意识缺失是当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作用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化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偏低。在相当多的企业中,由于受传统科研体制影响,对研究开发的新技术热衷于通过鉴定、评审等程序获得奖励或鉴定证书,然后将技术成果束之高阁或向社会公开,而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表现得十分冷淡。同时,企业防范知识产权侵权的意识也不够强或存在侥幸心理,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化过程中忽视知识产权保护,陷入被人侵权和侵犯他人权利的危险境地。因此,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强化两种意识:一是彻底改变知识产权保护仅仅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事情的错误观念。尽管说,相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应该首先立足于企业的自主保护上,牢牢树立企业就是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二是要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在牢固树立自主创新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基础上,整个企业上下将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和一切工作当中,有利于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的形成。

(二)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队伍建设

要发挥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为,企业自主保护其知识产权最终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借鉴德国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应尽快加强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包括这么两大方面:一是建立专门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机构来专司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项目资料如合同资料、设计图纸、客户资料、市场信息等因掌握在个人手中而导致的不利于管理、不利于保护、不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至于是由企业的法律部还是研发部来承担此责,则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二是通过引进或培训熟悉知识产权工作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人才来强化保护队伍。这里可以考虑借鉴德国的做法,即对企业的技术、法律人员定期进行跨学科轮训,或派员去律师事务所、高校学习,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参加国家司法资格考试,以此培养企业自己的具有理工科背景、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三)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强化管理

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是发挥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主体作用的制度性保障。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规章制度,使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有章可循。主要包括:(1)建立严格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档案详尽明晰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任何一家企业,只有对自己的家底十分清楚,管理严格,才有可能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掌握主动。(2)建立企业专利查新、确权、运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一制度既能使企业避免重复研发,从而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又不至于侵犯他人的现有权利。(3)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分类保护体系。企业要根据保护客体的不同情况和保护措施成本的高低,选择不同方式或途径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4)制定系列其他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制度。如对职务技术成果的管理制度,在技术人员,申报成果,进行技术转让,与有关单位的合作等活动中,均有可能公开企业的技术成果及其他信息,造成企业技术成果新颖性的破坏或者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消失等;又如建立一定的员工约束制度,防止本企业人员由于兼职、调动、离职、私下转让等途径造成的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当然,从调查结果看,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甚至部分企业已经与员工签订专门的保密合同。(5)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机制。通过该项制度的实施,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出色的员工能分享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获得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员工保护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重视行业协会与企业联合保护,形成合力应对知识产权侵权与纠纷

在企业间交往日益濒繁复杂的今天,单个的企业在整个市场和整个社会上日益显得渺小。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互相依赖和联合协作的趋势日益突出,再加上知识产权侵权自身的特点,导致其具有的跨地区性侵权甚至是跨国界侵权的存在,使得企业有时候依靠单个力量来维权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而且维权成本很高甚至得不偿失。所以这也是导致某些企业不愿积极维权的一个原因。因此,可适当借鉴国外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的做法,建立和健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等要发挥组织、协调、自律、维权的作用,来解决依靠单个企业力量无法应对的纠纷,以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9],这也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吴汉东.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方向、重点与制度的构建[R].2008年4月21日吴汉东在2008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的主旨演讲,sipo.gov.cn.

[2]吴汉东,胡开忠.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博远,项沐.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石化,2004(6).

[4]王立诚,许必元,李海燕,严小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5(4).

[5]朱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初探[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6(4).

[6]王立诚,许必元,李海燕,严小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5(4).

[7]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和法律保护赴德培训考察报告[R].2006.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2

论文关键词: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中药现代化;核心战略

1中药现代化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1.1中药现代化的内涵

中药现代化就是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人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本质上,中药现代化就是一个将中草药以符合西药标准的治疗用制剂而不是食品或膳食补充剂的身份向国际市场推广的过程。因此,中药现代化对于中药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我国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就要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人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

1.2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专利保护几乎延伸到所有的技术领域。比如商标专用权不仅适用于商品商标,而且适用于服务商标;作品著作权的表现形式扩大到新的高科技媒介;商业秘密被确认为知识产权的主题,保护未公开信息的竞争也与知识产权制度融为一体。虽然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己经开始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并未形成成熟的知识产权法,因此在多数人看来,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中药复方是由多味中药材制成的产品,按照君、臣、佐、使划分,各味药的作用并不相同,但组成在一起以后却可起综合作用。也就是说,增加或减少一味中药就有可能影响其总体药效,而增减药味又不侵权,所以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实际上保护不了中药复方。与此同时,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职务发明的科技含量偏低,保护力度不够,审批的标准及关键技术不过关,因此获批的数量和效率不高,大量自主知识产权还在流失。

1.3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2l世纪最受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被公认的产生中国知识产权的优势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基本形成,并逐渐完善。但在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过程中,所反映或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创新发明少、申请国际专利少等,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因此,做好中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中药科技进步,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地位,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和重要性

2.1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

2.1.1中药专利保护

中药专利申请以产品和方法类型为主,而在方法中绝大部分为常规生产方法。从申请专利药物的治病种类来看,虽然疑难病和多发病的治疗药物专利申请比较多,但大部分是常规的复方,疗效显著的不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没有固定治疗病种并且效果不确切的保健品专利申请占中药专利申请的大多数,这些申请在组方上多为常规保健品的堆砌,形成了中药专利的低水平状态。另外,剂型以酒剂居多,其次是口服液和丸剂,制剂水平落后。

2.1.2中药行政保护

在有一定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制约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的问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与机构,这使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始终处于民间散发的状态,难以形成更广的共识和对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发挥更大的参考作用;行政保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药品种保护是行政保护的主要手段,但其所保护的仅仅是中药品种。

2.1.3中药商标保护

一是中药商标意识淡漠。一些医药企业商标意识淡漠,导致商标权自然散失;二是中药商标与通用名混淆。药品有通用名称(药品名)和商品名称(商标名)。商标法规定,商标不得使用本商品的通用名称,不得使用直接表示商品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文字、图形作为商标;三是中药商标的独特性差。中药商标应具有特指性,通过宣传使消费者了解到商标与某种治疗功能相关,以便于识别和推广;四是中药商标的竞争性弱。商标只是企业名称的缩写,当地有河则用河名,有山则用山名。这种简单化的商标不具备商标自身所要求的显著性,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五是中药材的注册商标少。韩国将“高丽参”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产品,列为国家专卖品。我国的中药材优于韩国,特产的著名药材如“天麻”、“冬虫夏草”、“长白山人参”等却没有注册商标。

2.1.4中药商业秘密保护

中药及天然药物的易仿制性,使得中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难于实施,中药企业的新药缺乏创新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由于我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漠,时常发生泄密情况,自觉不自觉地或在有意无意之中,将本该严格保护的中医药科研成果和重要数据、核心技术泄露了出去。

2.2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21世纪是技术市场不断发展、国内外市场进一步融合的世纪,保护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界的大事。忽视知识产权的存在,其实质就是对人的创造性的扼杀,侵犯知识产权就是对知识经济运行的釜底抽薪。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空间。中药产业是我们能够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领域,有着5000年的知识积累和储备,进入国际市场后,中药更能进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尤其对于那些主导产品是用来治疗西医西药缺乏肯定疗效的疑难病、慢性病、新生疾病的我国医药公司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因此,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我国目前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加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来,随着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愈加重视,在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态势,中药知识产权已在国内逐步形成了专利、商标、新药、中药品种保护等多种保护形式。但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经验不足。一方面,国内中药发明专利申请以配方为主,专利法对中药配方以组合物的形式进行保护。这种以天然植物为组分的简单组合,一旦将配方和组分比例公开,极易被侵权,且这种侵权很难找到证据。另一方面,现有的知识产权政策(包括专利法),还不能有效地保护中药知识产权。在中药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竞争的同时,同样面临知识产权大量流失的风险。特别是一些国际公司大肆搜集我国成方、秘方、验方以及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抢注中药专利。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中药发明实施受多种原因(如原料、消费市场、药政管理等)限制,要走人国际市场非常艰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目前中药知识产权在国内的保护主要还依靠行政保护,保护的力度较小,范围较窄。而许多单位和企业根本不重视专利,没有把技术创新纳入单位战略发展计划重要一环去考虑。即使是有一些发明专利申请,也是被动地作为装饰或指标,以侥幸心理勉强提出专利申请,实际上对专利是否实施并不在意。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是国内企业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在中药行业里,这种现象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首先,中药研究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任意仿制和重复生产的情况非常严重;其次,在中药行业里,知识产权尚未纳人企业管理范畴;第三,职务发明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应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科研成果的意识,但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中医药的非职务发明申请量高于职务发明申请,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扩大。在中国中医药发明专利中,就国外来看,职务发明申请量通常要高于非职务发明申请量,例如从日本来我国所申请的专利来看,90%以上是职务发明申请,这就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中药企业在应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药产品与技术方面的意识仍然还很淡薄。

3.2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单一,缺乏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专业知识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第一,法律保护,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几种主要形式;第二,行政保护,主要包括中药品种保护、新药保护等;第三,传统的秘密保护。国外发达国家较早实行药品专利,拥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历史较短,并且专利保护具有进入门槛高、维持费用高等问题,当前我国中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与现行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脱节,保护能力不强。目前,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是以行政保护为主,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

3.3各种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间存在明显冲突

当前,我国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采取法律和行政法规并行保护的方式,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合理性。由于1985年的《专利法》不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因而在1987年的《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中规定对包括中药在内的新药实行分类保护;1993年开始实施《药品行政保护》,对涉外专利药品(西药)实行行政保护,与此同时也开始实施《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平衡对中药的保护力度,由此而形成了当前对中药的法律和行政并行保护的格局。

4完善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

4.1提高中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针对当前中药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强劲走势,加强对中药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的普遍培训,以明确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和竞争的武器,是对中药发明创造的保护,是科技和经济的竞争,是素质、水平、能力的标志,并将其作为履行职责的考核内容。对中药的研究、开发、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普遍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应列为从业人员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之一。提高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要使其能够从企事业单位科学研究、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看待知识产权问题。

大力提高中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大力宣传普及《专利法》、《商标法》以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增强中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要建章立制,协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有章可循;三要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科技管理过程中,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四是通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等工作,带动和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五是进行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评价科研人员业绩的重要指标。

4.2加强中药国际化的专利战略研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研究

首先,应加强中医药国际化的专利战略研究。要组织力量对西方国家、wto成员国及与我国建立多边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专利文献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其专利体系的法律状态和技术状态,对其在中药、草药及天然药物领域专利申请方面已获得专利权的项目进行研究和系统分析,提出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力量,收集、研究、掌握国际有关中药专利信息和动态,指导行业内的中药专利技术发展方向,提高专利技术水平。

其次,要在国内开展中药专利战略研究、保持中药优势地位。我国中药的科研、产品及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药的技术和产品理应具有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外国在华申请的中药发明专利虽然为数不多,但这些申请在授权专利中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如何保持我国中药的优势地位,不断提高中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这一问题不容忽视。我们有必要开展中药领域专利战略研究,针对中药自身发展需要,结合中药行业整体发展目标,确定相关的发展战略。

4.3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机构,并加强人才培养

4.3.1法律法规

首先应对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尽快建立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尤其应邀请中医药专家参与其中,使能够体现我国技术优势的中药领域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

4.3.2人才培养

为普及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宜在普通中医药院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使学生较早受到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初步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同时对于中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要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学习,以提高全行业知识产权意识。具体措施:(1)重视中医临床人员保密和反窃取安全教育,将其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认识水平来要求,尤其要加强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参加涉外学术交流会议及网上资料技术人员的防范意识。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不同内容与案例的安全防范培训,同时在培训教育课程中强调国家安全保密的法制意识。(2)临床研究应成立和完善由相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保密审查和管理机构,进行科研项目的密级鉴定和确认管理,对相关技术领域加强监管力度,加强技术专利的申请与保护。(3)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大力宣传保护中药知识产权以提高企业、单位和个人保护中医方知识产权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总的原则应该是:一是能促进中药科技创新;二是保护我国传统品牌中药知识产权不流失;三是干预中药创新的技术垄断;四是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5结语

随着我国中药逐步走向世界,对中药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尤显重要。中药知识产权通常可分为3类: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3

摘要: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行政执法保护手段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在我国中央层面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政府部门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等10多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交叉,而国外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相对比较统一,本文选取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几个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进行比较,并对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机关的改革和调整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行政机关

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相对完备,但执法却力度不够,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还时有发生,此问题在印度、我国的台湾地区,还有许多欠发达国家也都存在。西方有学者分析,知识产权执法不力有成本收益的权衡、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的原因,1而发展中国家缺少行政资源,尚未建立一套运行良好的行政系统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亦为原因之一。

一、我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央行政机关

从中央层面来看我国涉及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机关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文化部、农业部、林业局等数家单位,此外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管辖权,海关总署与公安部的综合执法职能。知识产权管理机关部门众多、分工过细,致使其工作出现了一定的交叉,甚至重叠。

(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权的保护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三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国务院主管专利工作和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的直属机构,其前身为中国专利局。199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增加职能、划入职能,进入国务院直属机构,专利局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事业单位,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承担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依法受理、审批专利申请、审理复审、撤销以及其他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的行政管理职能。2003年专利复审委员会由专利局的内设机构调整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为对专利局决定不服案件的复审,并受理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案件的审理等工作。专利局内设机构主要为:(1)审查业务管理部;(2)初审及流程管理部;(3)对于专利的实质审查,专利局根据申请类别设置了机械发明审查部、电学审查部、通信发明审查部、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化学发明审查部、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4)实用新型专利审查部;(5)外观设计专利审查部;(6)专利文献部;(7)其他人事后勤等职能部门。

(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商标权和类似权利的保护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二条,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的工作。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处理商标争议事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的直属机构,其内设机构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承担保护商标权的职能。商标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商标争议事宜。商标局的主要职能包括:负责办理商标的注册、变更、转让、续展、补证、注销以及对商标异议的裁定;制定或参与

制定有关商标的规章制度及具体措施、办法;查处商标侵权案件,指导本系统的商标办案工作;协助办理商标侵权行政复议案件;负责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和商标印制;管理商标组织、商标评估机构;认定驰名商标;负责商标信息的收集工作;组织商标国际条约、协定在中国实施及承办商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关工作。

还有两种类似商标的标志权也被纳入与商标相同的保护体系,其行政执法和民事、刑事司法保护,与商标完全相同。一种是特殊标志,即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文化、体育、科学研究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所使用的标志。《特殊标志管理条例》规定特殊标识可以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保护。另一种是奥林匹克标志,包括国际、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一系列标志。《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将这种体育运动标志纳入了商标法保护范围。

另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另一个内设机构公平交易局的部分职能也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即反不正当竞争。公平交易局下设反不正当竞争处,主管市场上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有专利法、商标法等特别立法的情况下,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多意义上提供的是对传统知识产权法所没有覆盖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例如专利法中没有包含的商业秘密权,商标法中没有包含的除商标权以外的其他商业或商品标志权,如商号、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等。

(三)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对版权的保护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七条,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这里的行政主管机关就是指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是国务院主管新闻出版事业和著作权的直属机构,它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在著作权管理上,以国家版权局名义单独行使职权。版权管理司作为其内设机构主要负责:参与与著作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和规章的拟定实施;检查著作权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我国加入的国际版权公约在我国的执行情况,查处有重大和涉外的侵权案件;承办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的审批并指导其工作;监管作品著作权登记和法定许可使用作品的工作,管理国家享有著作权作品的使用;承办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著作权关系的有关事宜;承办参加著作权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协议的谈判、签约和国内履约活动的有关工作;联系国际著作权组织;承办设立著作权涉外机构、指定国(境)外著作权认证机关、外国和国际著作权组织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审批工作;承办强制重印或翻译出版外国作品申请的审批工作并发放强制许可证;监督指导涉外著作权贸易、涉外著作权合同登记、外国作品著作权认证工作。

(四)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

原产地名称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原产地名称产品与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本质上取决于其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特性有关,它必须经审核批准才能以原产地名称进行命名。根据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的《原产地名称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原产地名称产品保护工作。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依照职能开展原产地名称产品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原产地名称产品的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原产地专用标志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动植物品种是不属于可申请专利保护的客体,但植物新品种却能享受类似专利的保护。这表现在按《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植物新品种保护是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发现并加以开发的野生植物的新品种,依据授权条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被授予品种权。植物新品种也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符合条例规定的植物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具体而言,是由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和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分别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对符合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新品种权。

(六)信息产业部对互联网域名权的管理

域名权是指互联网入网者对其注册的域名享有的专有权,是入网者在互联网上的标记权。尽管对于域名权是否属于知识产权范畴尚有争议,但中国对域名事务仍是由政府机构采取类似传统知识产权的方式来管理。这一点有别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由非政府组织管理域名的做法。本文采域名权是一种新兴的知识产权的观点,因而将信息产业部纳入我国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框架中。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信息办)是我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的设置、分配和管理的政策及办法;选择、授权或者撤销顶级和二级域名的管理单位;监督、检查各级域名注册服务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简称CnniC)工作委员会,协助国务院信息办管理我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CnniC在业务上接受信息产业部领导,在行政上接受中国科学院领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CnniC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七)海关总署知识产权在边境上的保护

中国海关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海关总署是中国海关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的正部级直属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海关。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进出口过程中利用边境制度实行对权利人的保护。1995年7月5日,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该条例在2003年12月经过修改,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中国海关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职能设置采取三级管理体制。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全面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国海关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工作,并具体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全国各直属海关都设立了法规处或法规室,具体负责本关区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工作。权利人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即将进出口的,可以直接向货物进出境地的直属海关法规处(室)提出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请。各基层海关的审单、查验部门的广大海关关员,直接参与对侵权货物的监控、查验等工作。在进出口侵权货物比较集中的基层海关,如深圳、上海、南宁等关区的基层海关,还设立了法规科或建立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工作联络员制度,具体实施或指导本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海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分为依申请保护和依职权保护两种模式。

(八)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各部门的协调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领导,2004年,中国政府设立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组长由吴仪副总理担任,工作组成员由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版权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法制办、高法院、高检院等12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推动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跨部门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搞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联合督办重大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指导各地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设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

应该指出,上面所列的并非穷尽所有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国家机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我国往往是涉及多个部门以及多个部门的联合,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注册的管理和提供的类似专利的保护,科技部对知识产权项目的审批,鼓励指导相对人向专利局申请专利,公安部门与专利局、工商管理部门、版权局以及文化部门的联合执法等等。

二、国外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比较研究

从世界范围看,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是相对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机构设置。有学者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网站所涉及的各国和地区政府知识产权主管机构的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全世界实行知识产权制度的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利比亚、希腊、埃塞俄比亚、埃及、中国和文莱等不到10个国家是将专利行政机构和商标行政机构分开设置的,而且文莱的专利行政机构和商标行政机构还是统一设在法务部下;其余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将专利行政机构和商标行政机构合设在一起的,称之为工业产权局或专利商标局。一向被世界上众多学者、媒体所乐于用来与中国作比较的印度,也正逐步采取措施,大力调整其现有机构,旨在建立统一办理专利、外观设计、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事务的知识产权机构。2005年新德里已经设立了知识产权局,还有三个计划设立在孟买、清奈和加尔各答。本文选取了美、英、德、法、澳、日六国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作为他山之石进行研究。

(一)美国

美国的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对版权的管理,主要由国会图书馆版权局(theLibraryofCongressCopyrightoffice)负责;一类是对专利和商标的管理,由商务部下属绩效单位美国专利商标局(UnitedStatesDepartmentofCommercepatentandtrademarkoffice)负责。

1.国会图书馆版权局———版权

美国国会图书馆隶属于立法系统———美国国会,是该系统的5个直属单位之一。国会图书馆组织庞大,体系复杂,版权局是其六个主要业务部门之一。美国版权局的主要职责包括:向国会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的专家意见和对版权法的修改建议,帮助国会分析和起草版权立法文件和立法报告,对于如何保持国内法与美国所参加的多边条约要求相一致提供意见;执行版权法,记录和保存版权注册申请及相关文件,包括与强制许可相关的文件;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为与版权相关的个人、行业、图书馆、协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就版权法问题上提供咨询意见。

2.专利商标局———专利和商标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是美国商务部下属14个局之一,为非商务实体。根据1990年的《综合预算调节法》(oBRa),USpto成为独特的政府机构,1991年开始以类似私营商业企业的方式运作,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USpto的经营资金,它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处理专利和商标事务以及传播专利、商标信息。2000年11月29日,根据《美国发明人保护法》,USpto被确立为隶属美国商务部且接受商务部政策指导的绩效组织(performance-Basedorganization,简称pBo),可以以更加商业化的方式运作,在人事、采办、预算以及其它行政职能上具有实质性的自治管理权。USpto的职能是专利授权和商标注册;为发明人的利益及与其发明、产品及服务标识有关的事务服务;为商务部和其它机构提供涉及知识产权事务的建议和帮助;通过保存、分类和传播专利信息,帮助、支持创新和国家科技发展。

(二)英国

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还是比较统一的。传统的知识产权类型专利、商标、版权、外观设计四个领域都归英国专利局(theUKpatentoffice)管理。英国专利局隶属英国贸易工业部,负责本国知识产权事务,包括专利、外观设计和商标等的受理、审批;执行知识产权相关立法;促进及支持知识产权法律和保护的相关活动等。对于新兴的植物品种权,英国则是通过植物品种权局和农业渔业食品部来管理的。知识产权顾问委员会(theintellectualpropertyadvisoryCommittee,简称ipaC)是新成立的涉及知识产权的重要部门,它为政府提供高度独立的咨询意见。ipaC帮助公众了解知识产权制度,以提高公众对这种制度的信心。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政府部门也涉及知识产权的管理,如:文化媒体体育部、卫生部、教育和劳动就业部、内政部(Homeoffice)、司法大臣办公厅(LordChancellor''''sDepartment)、皇家海关检疫局、小企业服务部、公平贸易局等。

与英国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十分相似的还有加拿大。加拿大的知识产权局主管专利、商标、版权、外观设计、集成电路,而植物品种权由食品监督局负责。

(三)德国

在德国,专利法只把发明专利作为保护对象,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分别依据实用新型法、外观设计法予以保护。专利商标局(Dpma,Deustschespatent-undmarkenamt)负责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标事务,版权由联邦司法部(BundesministeriumderJustiz)负责,植物品种权由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下属的植物新品种局(Bundessortenamt)负责。

1.联邦司法部———版权

联邦司法部目前由民法部、刑法部、贸易与商法部等七个部门组成,涉及版权保护的为贸易与商法部(abteilungiii:Handels-undwirtschaftsrecht),执行版权保护的主要职能体现在制定版权方面的法律草案和代表德国进行版权领域的国际交流等方面。

2.专利商标局———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德国专利商标局的前身是成立于1877年的帝国专利局,1949年后,它迁至慕尼黑,隶属于联邦司法部。

1998年,德国专利局正式更名为德国专利商标局,主要负责对相关各项工业产权申请和异议的审查并作出决定。现在德国专利商标局下设五个部门:专利一部、专利二部、商标和设计部(markenundmuster)、文献部、行政法务部。其中专利一部负责机械工程和机械技术类的专利,专利二部负责电子、物理和化学类的专利。商标和设计部主要负责如下几类知识产权:商标、地理标志、实用新型、外观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文献部负责文献服务、分类、审查文档管理、信息技术管理、规划和发展等事务。行政法务部负责全局的综合性管理和计划工作以及法律事务。

(四)法国

法国工业产权局(inpi,institutnationaldelapropriétéindustrielle)

是主要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主要负责专利、商标、外观设计和企业注册。版权由文化交流部(ministreDeLaCultureetDeLaCommunication)负责,植物新品种由农业部(Leministèredel''''agricultureetdelapêche)负责。根据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四卷第一编第二章,植物新品种委员会隶属于农业部,主席为法官,成员包括公私领域中在遗传、园艺及农艺方面具备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士。该委员会颁发植物新品种证书。

工业产权局———专利、商标、外观设计、商号

根据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四卷第一编第一章的规定,法国工业产权局隶属于经济财政与工业部,是具有民事资格及独立财务的行政事业机构。职能主要包括:代表政府起草工业产权法及其实施细则;代表政府,颁发专利、商标、外观设计等工业产权证书,对商业企业进行注册;在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及欧洲商标局的工作联系中,法国工业产权局授权为法国国家的代表;传播信息。突出体现在对大、中、小型企业,各级各类学校及公众的工业产权知识普及和培训、帮助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注册也在工业产权局的管理范围中,企业注册前需要向工业产权局申请查询是否有先期注册的相同商标和商号,以保证创业者选择的公司名称、商号或店名不侵害第三方的权益。这为协调商号权与商标权的冲突起到了事前预防的作用。

目前法国工业产权局设置七个业务部门,其工作由局长负责,以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的形式进行协调管理。这七个业务部门是:合同登记及商业企业注册部、专利部、商标部、外观设计部、证书管理部、文献信息部、地方工作部。

com整理提供

(五)澳大利亚

1.版权局———版权

澳大利亚司法部(attorney-General''''sDepartment)下设有一信息法与人权部(informationLawandHumanRightsDivision),该部有三个分支机构,即信息局、版权局和人权局(informationLawBranch,CopyrightLawBranch,andHumanRightsBranch)。澳大利亚的版权法事务由版权局管理,但其职责也只是为政策立法提供建议,向公众普及版权知识,并不涉及具体的版权侵权查处。在版权处下面设有联邦版权管理处(CommonwealthCopyrightadministration),具体负责版权的强制许可申请的批准。

2.知识产权局———专利、商标、外观设计和植物品种权

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ipaustralia)隶属于澳大利亚联邦工业、旅游和资源部,负责专利、商标、外观设计和植物品种的管理。它是一个独立运作的机构,其工作直接向部长汇报。该局主要职能包括:(1)管理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外观设计、植物新品种、以及pCt国际检索和初步审查;(2)其它领域的立法:如1987年奥林匹克标识保护法案;(3)宣传知识产权;(4)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的咨询;(5)国际交流:发展知识产权体系,开展地区合作;(6)制定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法律和规章;(7)管理专利和商标机构。

(六)日本

在日本,知识产权的管辖基本划分为两部分,版权由版权局(JapanCopyrightoffice,JCo)管理,工业产权由经济贸易工业部管理,其中专利、设计、商标由隶属于通产省的特许厅(Jpo)管理。

1.版权局———版权

日本版权局主要负责版权方面的事宜和程序问题,并在全面执行版权政策上确定战略重点,如:(1)理顺版权方面的法律法规;(2)部署地方版权执行机构;(3)处理有关版权的国际事务;(4)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

2.特许厅———专利和商标

日本特许厅是通产省下设的行政机构之一,主要业务部门有总务部、设计商标部、专利审查部(根据审查对象的不同分为四个审查部)和审判部。特许厅的主要职能包括:(1)对专利申请经过审查授予专利权,如果当事人对审查结果不服,可以向审判部提出,审判部依照民事诉讼法作为当地法庭的一审进行审理;(2)起草知识产权政策的计划;(3)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4)审查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根据知识产权政策和国际条约或谈判结果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5)根据公众需要,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的信息。

国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的设置总体上还是比较统一的,尤其体现在专利和商标领域,由于版权的保护不同于工业产权,不以注册为要件,因而有的国家将其单独设置管理机关。但性质类似或保护方法类似的知识产权许多国家采取的是合并管理的方式。这些管理机关的职能大体上可归纳为如下四方面:(1)提供立法建议,根据法律授权制定行政规章;(2)相关权利的登记注册评审等;(3)对公众的教育和信息传播;(4)对外谈判和国际交流等。这与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基本类似,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国家的执法方面并不涉及对侵权的查处,而在我国侵权查处则是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行政机关的侵权查处职能仍然不可或缺。

三、关于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思考

通过对我国中央层面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机关的梳理和与国外知识产权行政机关的比较,我国有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系统。但从长远利益考虑,在国务院下直接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却更为可行。这种统一并非不加区分的统一,而是根据涉及知识产权的行政机关的性质和职能,一方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机关进行统一,它不同于现有的只管专利的知识产权局,而是统管专利、商标、版权、植物品种权、域名权以及其他各种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对于具有综合执法性质的海关和公安部则应保留原有职能,前者重在边境上控制知识产权的侵权,后者重在打击知识产权犯罪,不必并入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关。此外,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关并不排斥其他部门就与本部门相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向公众提供服务,这种服务功能不同于前面所提的管理功能,它可以表现为向公众普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教育,为公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扶持中小企业等。服务类型的部门可以有科技部、文化部、质检局、农业部、林业局等。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4

[关键词]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保护;新药研发;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4(c)-0171-03

当今社会,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而经济发展则依赖于科技进步。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高速发展,为了促使其健康有序地运行,制定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刻不容缓。新药研发需要多学科协作,投资大、风险高、难度强、周期长、市场广,该领域的发明对专利保护的依赖性最强,这就决定了在药品行业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新药研发的投资和新药的产生。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已基本建立了体系完整的知识产权制度,并与国际接轨。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非常重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层次,增强我国科技实力、经济竞争力[1]。

1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调动人们从事科技研究和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只有及时全面地保护权利人的成果及其合法权利,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创造性,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知识产权,还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决定了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时技术、品牌、商业秘密等无形财产的巨大作用,而如何让这些无形资产逐步增值,有赖于对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引进外商和外资投资。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国内外自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就不能参与世界贸易活动。

1967年《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八款将知识产权划分为八类:著作权、邻接权、与发明有关的权利、发现权、外观设计权、与商标商号及其它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和其他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造活动所产生的权利[2]。在我国医学科研院所中,大量的科研人员从事着与医学、药学相关的基础科研研究工作,因此涉及到有关知识产权的众多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与发明有关的权利,即“专利权”的探讨研究。

2知识产权保护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在科学研究与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科研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管理与组织能够使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其威力。作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一环,医学科研院所的新药研发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2008年,我国新药研发经费占GDp的百分比为1.34%[3],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74%[4]。我国在2007年审议并通过了重大新药创制计划,于2010年6月公布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谈到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业界必提青蒿素[5]。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6]。青蒿素发现于1972年,时过四十年才被授以国际大奖,原因何在?由于当时没有专利保护意识,研究成果因技术资料过早公开发表而丧失专利权。时至今日,诺华、赛诺菲等跨国药企占据了青蒿素最大的市场份额。据统计,目前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专利的中草药项目已达900多种[7]。由此可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对我国医药产业核心价值的保护。

科研管理包含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成果管理等,是科研成果顺利产出的重要保障。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对科研工作进行管理,是现代医药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将知识产权管理归纳到科研管理中,还应该贯彻在科研管理活动的每个过程。科研单位如果能够在科研管理中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关注科研成果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将会大大提升相关新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3知识产权保护在科研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新药研发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运用

3.1.1新项目选题前,帮助项目的选题设计在新项目选题前,尤其是新药创新类项目选题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全面的专利文献检索,并到专利局“”,力争做到在立项之前,掌握该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动态、以及技术空白点,确保项目研究的新颖性。通过到专利局“”,可以了解该领域已经授权或申请的有关专利情况,为开发新药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选题前有关知识产权“”的步骤,为将来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经过专利检索的新项目会增加项目立题评审的分数和立项成功的机会[8]。

3.1.2新项目研究中,对知识产权跟踪管理在新项目立题后,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跟踪管理也是极其关键的步骤。其内容包括:项目研究过程中阶段性成果跟踪、偶发创新技术跟踪、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新专利跟踪等。在这个阶段,知识产权保护的跟踪管理主要是培养项目科研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使其依靠现有的文献开拓思路、开发创意,以最新的专利技术为基础,对自身项目的研发及新工艺等进行全新的优化组合,这样既保证了科研的创新性,又可以有效地避开他人的专利权保护范围,从而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3.1.3新项目结题前,帮助科研人员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在新项目临近结束时,实验室工作已基本完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此时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工作的重点是帮助科研人员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具体的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评估新项目产生的成果适合什么样的保护方式。(2)对于技术类、且能够产业化的成果,要提醒实验室科研人员第一时间申请专利,而后再发表文章。(3)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没有产业化可能的成果,可以发表文章等等。

3.1.4新项目结题后,帮助科研人员转让知识产权在新项目研究结题以后,进入到了产业化阶段,此时的知识产权管理主要表现在:(1)新技术、新工艺等改进的知识产权保护。(2)关注已经申请专利的答复,并按时缴纳授权专利的年费。(3)如果有企业接洽相关技术转让,则要协助科研人员与企业洽谈,并办理相关知识产权转让手续、交接等。

3.2新药研发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价值体现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体现在专利转化交易时。目前,在制药类技术转让时,企业的最感兴趣的是有专利证书或者临床批文的新药或新产品。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专利证书的新产品能够独占市场,并且能够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比如产业化基金、药品定价权等。并且专利权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十分有利,科研单位通过专利权转让,使企业变为知识产权的主体,这样即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又可获得地方政策资金的扶持,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税收的减免等等。因此,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3.3新药研发过程中,知识产权的监督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还应包括知识产权的监督管理。知识产权的监督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指监督他人侵犯我方知识产权的情况,包括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号权等等;二是指监督我方科研人员是否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三是指相关科研人员是否将本应当属于单位的知识产权占为己有。针对以上的三种情况,处理方法也将会有所不同。对于第一种情况,我方应按照专利法的有关规定诉诸于法律手段解决;对于后两种情况,视情节将更多地运用本单位内部的惩罚条例,给予一定的处分。

4对我国医学科研院所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与新药研发的几点建议

4.1建立科学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关键

科研管理工作在我国历来比较重视,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管理制度和体系,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传统的科研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科研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所以有关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让具有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技术转移经验的专职人员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并划出专项资金,用于知识产权的取得、维持、管理、保护和实施等方面。该部门的主要工作包括参与科研院所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组织和跟踪课题研究全过程中阶段性成果的专利申请、保护和转化;给课题研究人员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建议,督促和协助课题研究人员申请专利;维护科研院所专利信息数据库、对专利申请和维持的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利用和转化等。

4.2建立“产学研”互动机制

英国知识产权协会主席、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的国际知名企业-英国技术集团(BtG)前CeoLanHarvey在谈到专利技术成功转移的经验时提到:95%的技术转移发生在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直接合作研究开发过程中。比如“美国SttL计划”,其中政府明确规定,政府的研发课题由一个研发机构和两个企业联合承担;“德国工业制造计划,促进计划”也明确规定,政府的研发课题由两个研发单位和四个企业联合承担。目前我国也意识到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科研院所应主动向企业推荐科研成果,或者参加各种医药展览会,或者举办科研成果交流会,有针对性地向相关企业推荐自己的研发成果。其次,科研院所可以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入驻企业,指导企业的专利实施,并为企业培训相关技术人员。

4.3加强专利技术转移的人才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专利人才的培训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应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的培训,积极培养一大批基层知识产权专业工作者。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包括开展合作办学,努力建设一支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级专业人才队伍。技术转移过程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经营人才团队是技术转移运作好坏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制定应用于技术转移人才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产出人的有关培训。我国的科研院所应该通过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开展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工作,对本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设立选修课,以使他们尽可能地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各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已经成为我国既定的国家战略。一方面,各科研单位应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法律保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另一方面,科研单位要参与市场竞争,重视本单位知识产权的保护,珍重自己的生存手段,使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无论是科研单位的主管部门,还是单位本身的管理者以及知识产权工作者都应未雨绸缪,相信我国的医药产业及新药研发一定会不断的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七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9.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8.

[3]eFpia.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infigures2010[oL].http://efpia.eu/sites/efpia.eu/files/eFpia%20in%20figures%202010-20100611-001-en-v1.pdf.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oL].http:///.

[5]胡芳.知识产权护航中国新药创造[n].中国医药报.2011-10-25.

[6]李雅民.青蒿素发现始末[n].天津日报.2011-10-14.

[7]沈爱宗,张善堂,史天陆,等.国内药物经济学文献计量学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3):167-169.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5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合资企业

1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企业健全内部规章制度

当今中国许多合资企业已经开始着眼于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健全和完善。他们针对知识产权的各个类别,相应地制定实施具体的方案。举例说明,依据技术难度和资本的现实状况选择恰当的开发模式,针对技术的发展前景和企业自身的实力,选择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保护专利技术的方针政策。

1.2有利于加大企业在高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

随着合资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新技术从研制到推广的时间期限得到大幅度的缩短。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武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新的技术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合资企业的发展与知识产权的保护紧密联系起来。

据有关资料统计,对一项新技术的保护措施问题上,只有47%的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其他的企业大多因技术专利性不强、专利保护力量不够而选择商业秘密保护手段。他们十分重视产品的标示商标的正确性,突出强调商标与企业形象的密切关系。

1.3有利于增强合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调查统计中表明,在我国合资企业中有7.8%的企业在境外获得专利,13.7%的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5.9%的企业在境外同时获得专利和注册商标。这充分显现了我国合资企业在专利权、版权和商标权等方面的保护政策的进步与发展,企业通过已加入的国际条约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另外,我国合资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已经学会将代表自己公司商号或商标的字串注册为域名;一旦被他人抢注,则积极谈判,要求买回域名;而对恶意抢注者,则寻求有力的法律保护手段。

2合资企业中方知识产权的流失现象分析

我国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起步比较晚,而这一套制度的保护依据实际上是传统的制度模式。由于科技的发展已经强烈地冲击着这一传统模式,使得制度本身面临着变革的必要性。

2.1制度自身存在的阻力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虽然在制定实施之后,应实际情况的需求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旧表现出一些法律法规自身的不合理性。例如,专利的审批期限过长、专利费用过高。这就导致许多合资企业放弃了专利申请。实践中,专利审查机构由于不受期限的约束,造成常有任意拖延专利实质审查时间的情况。专利的审查期限过长使得申请的专利技术失去了占领市场的先机,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新技术尽快投入市场,妨碍更尖端技术的产生。

2.2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仅有21.6%的企业着手于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严重忽略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有5.9%的企业完全没有进行任何的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而在聘用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顾问的问题上,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合资企业较为重视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外,其他一些中小型企业皆因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轻视而忽略了法律顾问的重要性。

3对策与建议

3.1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我国对专利法的内容进行了修改,缩减了申请和审查的时间,将生物技术这一部分纳入了专利法的保护范畴,顺应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明确商标侵权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的侵权行为方式,制定有关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等有关规定。明确数字化技术对复制、发行等传统版权概念的影响;对互联网上的著作权的有关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对新出现的网络主体即网上信息提供者和在线服务提供者在版权法上的地位与责任做出规定;建立适合于版权发展趋势的新的公示制度;对数字化权、传输权有关问题加以明确;重新定义版权侵权行为方式等。

3.2强化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信息资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迅猛的提升,缩短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距。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合资企业必须时刻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并学会运用在技术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但现实中,我国的许多的合资企业仍未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目光短浅,毫无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合资企业应当改变错误思想,灌输新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机构。

3.3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法国的著名经济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认为,阻碍技术进步的首要因素来自社会方面。在专利申请中为提高企业申请专利和高科技发展创新的积极性,国家可以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助。其次,加强专利管理机关、商标管理机关、版权管理机关等的人力和设备投入。再次,合资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设有的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力量不足,而对这些专门的机构所提供服务方面缺乏了解和认同。最后,合资企业可以自发地创建行业协会组织,共同探讨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与服务,并对侵权加以防范与打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出面对受害企业予以支持。还有加强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宣传工作,这可以使公众逐步树立知识产权观念,培养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

3.4提高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自身技术能力比较弱,一味地模仿、仿冒,造成许多产品侵权。因此,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应当积极正确的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的法律条例来争取自身的合法利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遵循国际惯例,不断加强技术开发与创新,研制和开发企业自己的技术专利,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受限制的情况,可以通过对短期内无法拥有核心专利的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行业中重大关键技术,应鼓励行业内企业进行联合开发、联合招标,形成合力。

3.5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1)中方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的缺陷。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符合自身的一系列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并融入了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还有待完善。两个国际组织的法条与协议均要求有关主管部门按程序获得企业商业秘密者,负有保密义务,尤其禁止从主管部门那里将商业秘密流入商业通道。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却偏偏把这一部分漏掉了。中国的许多经营者,非常关心主管部门是否会利用其职权从事这类不正当竞争。

此外,世界贸易组织没有涉及,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涉及的部分,我们法律中的缺漏就更大了。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把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列为禁止的内容之一。但除此之外,借他人未注册商标为自己牟利的情况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却没有任何体现。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一些知识产权保护细节方面的疏忽和遗漏,给我国合资企业在经营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在与外商交涉时,无法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在发达国家的现实化,使全球经济系统将面临一次新的国际分工。在这次分工中,知识经济国家将进一步摆脱物质生产的拖累,而成为向全球经济提供知识、技术、智能、思想进行物质生产的“躯干国家”。我国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之一,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同时,更加重视对我国合资企业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首先可以根据国家与国家之间订立的双边协定,彼此保护有关知识产权;或者根据互惠原则保护这种方式(在当事国双方均既未参加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又未签订双边协定的情况下采用);还可以加入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以此保护知识产权。

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一书中讲到,所谓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方面采取多边国际公约的方式,一般而言,并不是直接在国内使用国际公约办事或者办案,而主要是要求在国内知识产权立法方面,应根据本国所加入的国际公约规定的最低标准,使国内立法与国际公约接轨。要同本国参加的知识产权国际组织协调和合作,要根据本国所参加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规定享受权利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

4结论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在发展经营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产权的拥有、维持、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兴衰。世界各国也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而且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限制是一种完全合法的、并不受到谴责的手段。为此,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在企业的涉外经济活动中就是一项不得不加以关注的方面,它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知识产权作为利益机制,不仅涉及到国内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也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正如江泽民主席1996年底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曾指出的,“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一场激烈的国际经济斗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占有优势,他们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其目的就是要垄断市场和技术。”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与发展,将是我国合资企业安全稳健的迈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晓青.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近年来,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但是,随着我国农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深度、广度的不断增强,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滞后与农业生产、贸易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因此,要应对农业领域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我国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并加强对有重大价值的农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

一、农业知识产权的概念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以及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知识产权限定为7种,即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发明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未披露的信息权(即商业秘密)。

关于农业知识产权的概念,学术界主要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广义说主要是认为只要涉及农业或者农村的知识产权都属于农业知识产权的内容,其中代表性的观点如认为:农业知识产权是指发生在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民事主体对人们脑力劳动创造的涉农智力成果、特定标记和其他非物质信息等依法享有的专门权利[1];农业知识产权是涉及农业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知识产权,如农产品商标、农副产品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食品或药品专利、农民剪纸或版画或戏曲等民间文学艺术[2],等等。狭义说则认为农业知识产权中的“农业”一词不应当被理解为“涉农”,农业知识产权应当仅仅指农业科学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其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农业知识产权是指农业科学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涉及到农业科技活动的许多方面,包括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科学论文、高技术产品商标、农业商业秘密等[3];农业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农业科技领域就其智力创造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植物新品种权、农业技术专利权、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商标权(包括原产地域产品标志或地理标志)、商业秘密权(包括动植物育种方法、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数据、管理技巧、价格信息等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农业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科技成果权及其他来自智力活动的权利[4],等等。

二、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早在17世纪,西方国家就开始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目前美国、日本、韩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知识产权制度的创建工作,20多年中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路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体系。近年来,随着《专利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一系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研、生产和改革的发展。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我国还没有形成适应全球化的新经济环境的以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发明创造专利权、农业新品种商标权、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农业商业秘密保护等为重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当前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仍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1.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在立法上存在的缺陷

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范围界定还不明确,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农业知识产权的范围没有被法律确定下来就很难受到切实的保护,其问题具体包括:一是植物品种保护立法亟待完善。依据我国《植物品种保护条例》中的规定,育种者除了可依专利法的规定申请生产植物品种方法的专利权外,还可以根据申请获得品种权,由于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同一品种的生产方法专利权人与品种权人相异的情况,所以往往容易引发争议。二是动物品种保护未纳入立法范围。到目前为止,我国只对人工培育的动物生产方法授予专利权,并不对动物品种本身授予专利权考虑到在现代化的温控技术和基因诱导调控技术手段下,重复生产出稳定的同一动物品种已经成为现实,这一规定已很难满足实践的需要。三是缺乏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法律。我国目前与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规定散见于《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规范性文件中,缺乏对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四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处于松散、混乱状态,保护力度较低。五是农产品商标保护立法不力。由于商标立法保护的权利主体限制及农产品的不易辨别,农民凝聚在农产品上的科技含量、投入和质量创新在现行体制下还不能通过拥有农业类的无形资产来体现。[5]同时农副产品商标的冒牌、假冒问题严重,正向和反向侵权屡禁不止,不法经营者大行其道,目前以法律手段制裁还于法无据。

2.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在执法上存在的缺陷

目前无论是农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还是农业知识产权经营机构,仍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农业知识产权管理中普遍存在政企不分、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问题,这导致了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人员流动性加强,要求有一个非常全面、系统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海关、科研单位乃至个人,构筑一道坚固的防御网。但由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各部门各自为政,国内一些现成的农业科学技术被某些国外的组织和个人借来华参观、考察或者进行学术交流之机,私自偷运出境的问题时有发生。由于对农业专利保护力度不够,造成假冒、侵权、技术违约现象严重,或用非法手段获取专利所有人材料和技术谋取私利,造成专利权所有人名誉及利益受损。[6]

3.农业知识产权在司法上存在的缺陷

我国《民法通则》、《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中规定的都只是概括了知识产权的救济措施,并未针对农业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救济措施,这样的规定,使得农业知识产权具体产权受到侵害后,不能通过明确的措施来得到救济。在完善本国法律法规的同时,我国还加入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达佩斯条约》、《专利合作条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加强了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以达到对我国农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目的。

三、加大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1.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如今在国际农业经济竞争中,农业知识产权的竞争可谓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相当一些国家已经将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在了战略高度,它是决定整个国家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2001年的中美“转基因大豆”大战开始,我国大豆产业就一直走下坡路。1995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我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2005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2650万吨,这个数字是国内产量的1.6倍,而这些进口的大豆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美国成功的运用农业知识产权将转基因大豆送入我国,并抢占了我国市场。可见,农业知识产权的威力不可小视。我国要想在农产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席位就不得不重视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7]

2.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进行合理有效地保护,才能使农业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刺激农业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农业的发展靠科技,这已经是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就更是如此。农业科技的创新主要是依赖于农业科技创造者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农业科技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在尽情享用农业科技带来的益处的同时,更应该给予农业科技创造者以尊重,而对他们最好的尊重就是通过法律将农业科技成果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产权日益清晰的今天,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将会降低农业科技创造者们的积极性,没有他们的创造,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其必然选择。

四、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对策

1.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统一立法

目前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有很多,多部知识产权法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冲突,从法律层面来讲,制定一部统一完整的农业知识产权法律,能够使公众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权利的范围及救济手段,避免法律规范之间的交叉冲突。其中应包括动、植物进出境检疫法及其配套法规,以保证我国人民和动植物的安全,并限制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保护我国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在技术专利保护方面,抓紧制定农产品、食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进口技术标准,形成合理的贸易壁垒;在传统农业保护方面,抓紧制定与地理标志和民间工艺有关方面的规定及动、植物品种保护方面的规定等,根据我国实际的承受能力,逐步放开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等的保护。

2.加大农业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在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包括国家商标局、版权局、专利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各级机关处理知识产权权利人向其投诉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行政机关依职查处违反知识产权法律规定的案件,各级管理机构应明确其职能,在管理中各司其职。

3.完善司法保护中的各项制度

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心和关键环节,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实施活动。司法机关担负着处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任务。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侦察,检察机关批捕、,法院审判。民事诉讼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由法院审判。我国已加入wto,随着一些领域的市场宽限逐渐到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农业将受到严峻挑战,因此,除了要具备完善的法律制度外,还要有高水平的司法体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进行典型暴光、正面宣传,扩大社会影响,维护法制尊严。由于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要根据需要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或在有关审判庭里设立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合议庭。这样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有利于保证执法的统一性,也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司法水平。

参考文献:

[1]宋秉斌.试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8(1):358.

[2]赵艳.关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J],2009(12):196.

[3]施晓琳.加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探讨.安徽农业科学[J],2007(1):218.

[4]王晓勇.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中州学刊[J],2009(3):03.

[5]欧剑.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手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7

关键词:英语文化;高职护理;体现

在这个文化作为市场竞争软实力被愈来愈重视的时代,文化的共识不仅是良好沟通的开端,也是学习引进某一国家优秀专业知识所必须掌握和了解的方面之一。英语文化在高职护理中的体现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却渗透在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护理专业的基本概念

按照现代医学的要求,护理专业是培养具备医学、人文社科、护理管理、预防保健知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门专业。护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护理技能。护理专业的专业性较强,但仍涉及一些文化相关的“软课程”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英语文化对高职护理的重要影响

从前文也可以看出,英语文化对高职护理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实际的护理业务中,在高职护理教学学校中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英语文化有助于我国护理行业对外业务的开展,有利于护理业务中良好有效沟通的进行,能够促进护理人员和客户之间友好融洽关系的建立,也有益于我国护理行业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

三、国内国外高职护理现状

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护理专业已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并予以重点扶持。不仅是在国内,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但许多国家护理人才仍然紧缺,“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而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就业已不仅仅只限于护士护工等职业,保健医生,健康护理医生,家庭护士等也将成为热门职业。

由此可见,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但是其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就我国护理专业不断扩大的涉外业务来说,其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不仅是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护理英语知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对于英语文化的了解也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以大、中专学历为主,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

四、英语文化在高职护理中的体现

具备一定的专业医疗护理英语语言知识,毫无疑问,这已经成为我国护理行业针对涉外业务所达成的共识,并且相关课程已在个高职护理院校中逐渐展开。英语文化在护理行业中的表现虽然并不十分明显,但其实际上已渗透到护理业务的方方面面。

(一)英语文化在护理理念中的体现

事实上,我国的护理行业发展的许多方面仍需向国外学习,尤其是在护理理念上,许多理念都是引自国外一些优秀现金的护理理念。以英语国家为主,一些护理理念首先就是英语文化的体现。比如护理理念中的人文关怀意识,这种意识不仅是体现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在临终关怀业务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而人文意识在英语文化中由来已久,不如说,护理行业中国的人文关怀理念实际上是英语文化人文理念在医疗护理行业的延展。

(二)

英语文化在护理日常交际中的体现

尤其是在涉外业务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面对的不是专业医疗护理知识语言上的障碍,而是在日常交流交际中文化的差异性。比如在称呼上,英语文化中,对已男士、女士、未婚女士、已婚女士的称呼都有所不同,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加以注意,则很容易出现不愉快的情况。还有文化禁忌方面,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禁忌,中国的和英语国家的禁忌又有所不同,护理人员应该对英语文化中的这一方面有所了解,以避免在跟雇主和客户的交流交际中出现摩擦和冲突。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8

关键词:护理本科;课程体系;人文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41-02

为适应新形势社会对高等护理人才需求的趋势及护理学生从业要求的广泛背景,高等护理教育应当强调学生具有多维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注重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突出表现在人文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近几年,护理高等教育也将以此作为教育的重点。因此,研究与探讨高等护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决定护理教育的根本方向,决定着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而也决定我国护理本科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

课程体系是学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部分,研究制订科学的并富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质量基础,因此,研究构建护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是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护理教育逐渐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与改革,突出的表现在课程设置理念发生了转变,如从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如何培养护士执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转变。它们分别是:进行护理工作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完成护理任务所需要运用的护理知识;各类常见疾病基础护理技能,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及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以及适量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及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包括: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知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考虑给予学生独立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进行学习的机会,在课程设置时要调整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新形势及护士考试大纲的新变化,我们提出了以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显人文”的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厚基础”,即专业基础厚实,护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即注重学生对医学知识原理护理活动中的运用性;“强能力”,即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好,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注重培养护理学生在完成护理工作及护理任务中的能力;“宽口径”,即专业方向口径宽,强调学生具有多维的知识学科和技能结构,同时能适应临床护理相关学科的需要;“显人文”,即突显人文修养,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及在一个医疗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将高等护理学生人文修养和创新培养贯穿于护理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形成护理学生人文修养与创新培养新模式。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主要突出三个特点;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拆分课程”、“优化重组课程”、“基于网络的教学”等做法逐步实现“小课程大容量”的思想。

1.转变高等护理教育理念。利用和开发临床护理教育资源与技术,精选护理专业知识课程内容,加强会意性(潜在性)知识培训,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格结构和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2.运用系统思维,构建体现现代医学卫生服务模式、以人为中心、以护理为主线的新型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削减部分基础课的课时,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满足临床用人和学生成长的要求,满足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达到贴近专业、贴近职业、贴近岗位的目标。增设《护理学专业导论与护士人文修养》、《社区护理》、《心理护理》、《医患沟通》、《健康教育》和《护理科研》等课程,使课程结构突出护理特色。另外,增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把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内容有选择地组合到一至二门综合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专业概念。并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扩大多科学知识面。

3.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重组和优化教育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评价),加强护理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修养的培养。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着眼于人体的身理和心理整体护理,并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护士的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也日显重要。如何增加护理专业人文社会学科的课时数,或是将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除了加大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比例,还需要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进行研究和充分论证。

4.增加实践课比例,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课时,对理论和实践比例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是护理本科教育的核心。构建以行业主导、学校与医院共育人才的“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根据护理岗位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按照我们提出的“强能力”的思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课程体系。“强能力”不仅是让护理专业技能强,注重培养护理学生在完成护理工作及护理任务中的能力,还表现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交流的能力,采取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在第一年级参加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突出护理临床技能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紧密结合,以培养的护理学生是否具备护士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为标准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中心”、“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加实验、见习时间,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等实践。

5.课程设置的模块。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专业基础、护理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等五大模块组成。在课程模块中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注重培养护理学生的综合知识向综合能力转变,更多的应用综合性、跨学科的护理课程和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专业实践课程,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安排不断减少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的比重,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践,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护理等实践,选修课的比重将加大。(见下表)

护理专业本科课程模块主要课程设置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9

一、知识产权在石油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石

1.专利权是石油工业发展中技术的权利化。专利法通过规定专利权人享有一定期限的垄断保护期,使技术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使权利人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

2.商标专用权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商品化权。商标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以显著的识别性,张扬了商品的个性,使消费者能够迅速地识别并认同。同时商标的成熟带来了企业文化的积淀,甚至发展成企业的无形资产。

3.反不正当竞争权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市场化权。反不正当竞争权通过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了经营者的活动,使石油工业在规范有序、诚实信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良性运作。

(二)知识产权―――石油工业发展的动力

1.知识产权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新的发展理念。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依据有关协议的规定,外国公司可以依靠直接投资,拒绝转让给我们技术。这就是说,石油工业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就必须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做文章。

2.知识产权为石油工业的发展确立了激励机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高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石油工业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知识产权制度用赋予知识产品创造者一定的专有权,使权利人在独占市场的基础上,帮助其收回发明创造付出的投入和获取比投入更多的回报,从而继续新的发明创造。因而,知识产权成为激发人们发明创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3.知识产权能够促进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知识产权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自产生之日起,就把保护和鼓励技术发明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比如说,专利法规定,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只能在技术发明产业化以后,从其创造出来的效益中提取。专利制度的这一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技术创新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避免了技术的闲置和浪费。

二、石油工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我国不少石油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保护意识不够。很多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中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科研成果研究出来后,不是去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而是进行成果鉴定,,公开成果,造成新颖性的丧失,进而也丧失了申请专利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一方面石油工业科技人员的流动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科技人员流动是实现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由于石油企业部门管理的缺陷,加上科技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不少科技人员在流动过程中,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把本企业的关键技术或商业秘密当作提高自己“身价”的砝码和资本,携其“跳槽”,导致知识产权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忽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导致知识产权流失。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评估企业资产时,没有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有些企业即使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往往也是低评,远远低于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

(三)知识产权管理弱化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是国外大型企业的通常做法。这些大型的企业,普遍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如美国aB公司的知识产权部有20余人,日本松下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则高达500余人。目前,许多石油企业虽然设有专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机构,但管理人员比较少,而且知识层次不高,保护意识也不强。另外,很多的管理机构并没有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更谈不上灵活地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来促进企业发展了。

三、完善石油工业知识产权的对策

(一)增强石油工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要大力宣传石油工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势,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使命感和危机感。通过宣传,让广大石油企业明确我国石油工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克服盲目乐观和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从而营造一个推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

2.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根子”的观点,增强全体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石油工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使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知识产权保护活动中去。

(二)建立有效、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1.细化知识产权机构的职责,做到专项工作专人负责。企业的内部除了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外,要制定专门的责任制度表,由专人负责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计算机软件登记、科技成果登记、技术资料加密归档等工作。

2.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成果归档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技术合同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规则。在当今的形式下,石油工业的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尤其要加强技术合同管理制度。石油企业转让科技成果,进行技术交易,应当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定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以及技术入股、联营、培训、中介等合同,并且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有关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如何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等事项。

3.建立企业无形资产数据库。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通过知识产权科学、合理的评估,真实地计算出石油工业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建立企业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数据库,这样既有利于高效地开展业务,又可以提高职工保护知识产权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完善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对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企业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知识产权创造者奖励,特别是对于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给予重奖,可采取一次性重奖、效益提成、技术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给他们在工作待遇、生活待遇上予以回报,真正做到多劳、多贡献多得,从而提高创造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保护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

5.建立利用知识产权文献的设施和制度。专利文献具有反映全球范围内已知技术水平、最新技术动态、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重要功能。所以说企业利用专利信息,不仅可以了解本技术领域世界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水平,还可以预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分析潜在的技术市场和商品市场,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参与国内外技术市场的竞争,所以说,石油企业应该订阅专利文献,并搭建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对本部门相关领域知识产权的动向予以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三)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经营保护战略

1.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壁垒。要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石油企业要鼓励技术创新精神,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一项新技术开发研制成功后,首先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其次,将新技术产权化,即积极申请专利,并以之为核心知识产权,同时积极开展工艺创新、外观设计创新、服务创新等,扩大保护范围,形成知识产权,带动企业的关联发展,提高产品品位。

要树立品牌战略与商标保护。《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指出:“大型企业都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名牌产品和关键技术开发能力,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价格竞争的因素越来越小,主要表现在品牌的竞争上。石油企业要积极开展自己产品的商标注册,对于一些产品种类多的企业,仅注册一类产品的商标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相关的产品领域内进行注册,达到防御的目的。同时,企业还要在保证商品质量,提高商品信誉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品牌,加强品牌意识,尽可能地对产品技术方案、结构及外形、包装实行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另外,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域名是企业的一项新型无形资产,为了充分利用域名资源,企业在注册商标的同时,应该及时注册域名,并像保护商标一样保护自己的域名。

要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其他的手段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对于假冒、欺骗行为以及侵犯识产权人正当商业秘密的行为,要强化使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护。

2.在企业的产、供、销的各个环节进行专利的检索。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资料介绍,全世界每年90%-95%的发明成果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在应用技术研究中,经常查阅专利信息可以缩短研究时间60%,节约研究费用40%。石油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前进行专利的检索,可以避免重复开发,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节约开发时间和费用。同时通过专利的检索,对于那些依法已经到期或者未交纳专利年费等原因失去专利权的专利,也可以免费共享。此外,企业在产品采购和进口原材料的零部件、产品销售前也应该进行专利检索,以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关于护理专业的知识篇10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知识经济

我国高校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而当前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不利情况都将制约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1999年4月8日实施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高校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著作权及其邻接权;高等学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志;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约定由高等学校享有或持有的其他权利。

一、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

有些高校缺少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对知识产权管理的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高校知识产权属于多个机构管理,其职能的行使是分散的。许多知识产权机构一般挂靠在科技主管部门内,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或专职管理人员,甚至有关人员根本不懂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管理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无人负责的状态。

(二)缺乏知识产权专用经费及有效的政策导向和利益机制

申请专利需要缴纳一定的经费,尤其是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要缴纳申请费、维持费、实审费和授权登记费等各种费用,还要缴纳机构的费。如果到国外申请专利动辄需用上万元。目前,高校中职务发明的专利费一般都由课题组从其课题经费中支付,由于课题组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课题任务一旦完成,专利维持就显得很困难,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的有效性是以专利权人缴纳规定数额的年费来维持,一些有前景的专利由于无法按时缴纳维持费而不得不放弃专利权,造成学校知识产权的流失。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它的审查周期长,往往需要二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授权,其效益的体现需要更长时间,如果仅由发明人决定专利维持与否,就很难有效地保护高校的专利。这与无知识产权专用经费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明文规定了对发明人员的“一奖两酬”,但至今许多高校由于经费不落实,对这一规定未能兑现或兑现不到位,影响了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积极性。

(三)缺乏严格的保密制度

目前高校在科技活动中,技术泄密问题比较严重。现在高校仍有一些科研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属于学校职务成果的技术资料,私下去从事校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兼职活动,泄漏了高校辛苦得来的成果。而且由于人员流动中有关人员离职后和高校签订的合同方面不够完善,甚至有些人员是借着自己手中所掌握的高校知识产权成果来谋取高薪和好的职位,许多科研数据和成果被流动的科技人员无偿占有和带走。还有一些科技人员故意?昆淆职务成果和非职务成果的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把其手中应属与职务作品的成果当成非职务申报专利进行转让等,这样都造成了高校的损失。

(四)科研成果重复研究多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人员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研工作模式,在选择科研课题立项时,不是以市场经济前景为指导,而是以获得科研经费为目的,忽视查新工作,在不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不管研究的课题内容是否重复、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情况下,将他人已完成的项目、已取得专利的发明创造进行立项,重复研究,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使高校的科研水平受到严重的阻碍,影响高校开发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所得的“研究成果”得不到法律保护一旦形成产品投入市场后很容易造成侵权,使高校在经济上蒙受损失。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状况,制约了高校的科技创新。

二、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认识上存在差距,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高校管理和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缺乏了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如何保护的程序掌握的不够全面,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缺乏战略高度、全局观念,知识产权保护缺乏专门人才。另外,管理人员认识上存在差异,重视程度不同。这些原因,造成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目前,仅靠部分科研人员自身力量保护、应用和推广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评价体系不科学,缺乏激励机制

高校的排名,教师职称的评定等都要依靠科研成果作为必备的基础条件,而专利技术的成果在近几年得到部分确认。科研成果是以、著作出版、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鉴定和获奖结果等为体系,多数专利技术不作为评价因素。这些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影响了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奖励、绩效考核,使学校和科研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去增加支出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科研人员又无法从知识产权保护中得到有效的回报。

(三)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不重视专利技术保密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的观念,许多人对知识产权的概念、意识非常淡薄。研发人员自己不注重保护研发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同时有些人也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的技术缺乏保密意识,造成技术泄密,失去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条件。

(四)对研发的课题和项目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位。研发人员未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的新动态,并受不同地区、研发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新技术运用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研发的课题缺乏前瞻性,造成项目重复和浪费,科研成果难以实现转化,制约高校科技创新。

三、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策略

(一)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部门

受国外著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启示,目前我国国内高校也开始探索建立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模式。中国科技大学就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以专利保护和合同管理为重点,逐步对该校的知识产权进行规范、全面的管理,在理顺产权关系、保护知识产权、规避技术风险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综观国内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实例可以表明,要防止高校知识产权流失,减少高校无形资产被任意侵害和流失现象,必须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工作,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体系,设立合理的管理机构。

(二)积极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涉及到高校科技成果的专利保护或商业秘密保护、著作权和邻接权保护、高校校名校标以及有关服务标记的使用权利保护等,具有涉及面广、管理复杂的特点,所以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将有助于减少法律纠纷,预防高校的知识产权成果流失。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关键是应该在我国高校中推广知识产权保证书制度。知识产权保证书制度是在国际知名大学中一种非常流行的保护和管理高校知识产权的手段,它有助于高校明确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知识产权保证书制度要求任何人员在进入高校的时候,了解学校的有关知识产权条例,统一与学校事先签订书面知识产权协议。

当然由于各个高校情况不同,所以每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协定。在制定高校知识产权保证书的时候,可以参考西方一些著名企业与雇员签订的知识产权保证书,采取利益平衡来买断雇员受雇期问几乎所有的智力成果,这样有利于减少纠纷与摩擦。也就是说该制度的推行必须和合理的奖励制度相配套,不然就会打击有关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三)实行合理的技术保密制度

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本校的现实情况制定合理的保密制度,使切实可行的保密制度落实到科研课题组、实验室等。学校各个单位要制定有关的保密规章,规章中要明确表明本单位的保密范围。对外发表文章、展览新科技和新产品以及交流有关资料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防泄密,造成学校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技术资料、实验记录等有关档案的保管必须规范化,对于应该采取保密措施的要采取保密措施,以防有关资料外泄,同时制定严明的保密纪律,并要求有关人员严格遵守。

另外由于知识产权大部分都有时间限制,到达一定时间的发明、技术就要进入公有领域,只有少部分的知识产权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长久维持下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四)建立专利优先的科研业绩评价和激励制度

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重论文、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仍大量存在,所以高校应该建立专利优先的科研业绩评价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创新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从事知识创新活动,产生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励有关人员:

1.名誉奖励和经济奖励并重。可以把知识产权因素与职称评定或先进评选相结合,对于在知识产权取得及转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者,在职称评定或先进评选时优先考虑提升。同时高校可以把从专利中获得的利益拿出一部分来,专门成立有关专利的奖金,用于奖励发明人和在专利保护管理中有突出成绩的管理者。

2.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分成。高校知识产权成果顺利商业化、转化后,一定要把转化后的收益分给原发明人一部分。这一部分收益分给发明人的形式可以根据发明人的选择或学校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给予一次性的资金奖励或分期给予奖金,也可以把知识产权因素与个人技术股相结合,制定专利转化后明确的发明人可以占有技术股份的激励政策,适用股份奖励。这里强调的是,对待专利发明人,要注意给予他们奖励和从他们自己的发明专利给予他们一定的利益是两回事,要实行奖励和利益都要给的制度,不能从他们应该得到的利益中抽取份额用于奖励有关人员,这样会打击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五)积极构筑产学研新机制

通过与各地区、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参与地区或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以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风险投资开发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把学校和企业或地区经济开发捆绑在一起,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如高校通过科技协作网,向社会、企业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科研能力,同时了解企业的科技需求,使高校和社会能够有效地沟通,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和成果转化环境。要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与企业的友好合作,建立“强强联合”的产学研联合机构,发挥学校的知识产权辐射源和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达到双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