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6:45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5)23-0024-03

职业教育学是职业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职业教育教师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学校育人的软环境,调动师生双方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已由前期的探索实践、经验积累阶段进入到对课程建设的深化认识、规律性把握的“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需要对职业教育学精品课建设内涵作出准确界定,以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课程建设。

一、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内涵与特点

所谓“精品”,即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物件,精心创作的作品。课程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并且有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策略以及恰当评价的方法。

关于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7年)对精品课程作了界定,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五个一流的表述说明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体现出精品特色,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同类课程中发挥示范性、辐射性和推广作用。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内涵的广泛性。精品课程是综合了广义与狭义课程,同时涵盖了整个教育教学系统的系列课程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既有教的主体活动也有学的主体活动参与其中。第二,质量上的精品、高等级。精品课程应该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在学科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做到科学性、先进性,起到示范、统领和辐射作用。第三,地位和层次上的基础性、专业性和特色性。建设精品课程要考虑在课程体系中处于相对基础地位,能使更大面积学生受益的课程,即应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特色优势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

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课程基础定位,根据精品课程的内涵与特点,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指标内涵进行建设。

(一)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将职业教育学课程教师团队建设成既有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建立“教学合作组”。安排5名教师同时讲授职业教育学课程,合作组教师每周对教授内容做集体备课,授课过程中互相听课、评课,使合作组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制定并实施“学位提升”与“优化学缘”计划。职业教育学省级精品课程组有计划鼓励安排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招聘毕业于不同院校的硕士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制定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学理论的培训和提高;利用假期和课程结束后派教师到职业院校和企业锻炼提高。三是定期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企业专家到学校讲学,不断融合先进理念,增进校内教师与著名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二)精品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1.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手段立体化体现在由传统的板书讲授转变为传统加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训练与评价(微格教学)的多维度结合,既注意培养职业师范生传统经典的教育技能,又要求学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职业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分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两部分,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中,由原来以讲授法为主改成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际锻炼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加强见习、观摩等教学辅助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部分的教学中,按照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体系的方式进行建构,根据课程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和再组织,使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工作情境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在职业情境中,使学生通过任务引领的实践行动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个教师工作体系的知识和技能。

2.构建立体化学生学习模式

学生学习模式立体化即建立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多媒体课件、自主式学习、课外综合素质实践为一体学习模式,形成职业教育学与专业相结合的学习特色。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意在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过去的教学,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学生专业的联系,导致学生对职业教育理论不够重视。现在的做法是在备课阶段,课程组教师按照学生的专业进行分工,每位教师对应一定的专业进行授课,教师要与所教专业院系的教师进行沟通合作,了解所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把职业教育学的内容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教育类课程所独有的条件性知识的作用,搭建起职业院校师范生走进教师职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平台。

3.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常规化

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训练常规化。一是通过平时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职业教育理论素养。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的课外作业分为三个类型: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课外作业;有专业针对性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未来不同的教学工作领域,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使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将来工作领域上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学校存在的教育和教学案例为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事件和情境中分析现象,根据理论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制定周密计划安排教育见习。每学期利用一周时间安排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班主任见习工作,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班会。这种常规化的教育见习,使职业院校师范生能更好地了解将来的教育对象,掌握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4.职业教育学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原来的统一期末闭卷笔试改成期末闭卷+平时教学实践+平时课程论文,分数的比例为4∶4∶2,闭卷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实践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讲课等,课程论文则主要考察学生对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模式等方面的理解与思考。

(三)精品课程教材建设

国家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对教材确定了明确的评审标准:一是教材使用上,应保证是优秀教材。可以是各高校编写的高水平教材、引进的高水平的国外原版教材以及部级的高水平的优秀教材。二是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育教学案例库、习题库以及课程组教师上课完整视频,还包括相关的电子影音资料等。编制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教材关键是要牢牢抓住职业教育学课程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培养目标为切入点,以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和工作任务驱动等教育理念为指导,广泛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师范生职业教育能力,并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教材编写和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主线贯彻始终。

培养学生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能以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做指导,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职业教育师资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掌握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技能技巧。这是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精髓。精品课教材应是系列化教材,在编写时要有相应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使学生了解所选取教材的的来龙去脉,如相关知识背景、历史发展脉络、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和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走向等,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构建、完善以实践训练为主的微格实验室和机房的建设,使实验实训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在实训实践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实训和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与完善实验中心的同时,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建立至少4个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考察、课题调研等。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重视对知识的应用,将实践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课堂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场所,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五)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进行职业教育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完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师教案、试题题库、微格教学实训指导书、教育教学参考文献、课程组主讲教师教学授课录像、多媒体电子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做到资源上网并实现免费开放,使精品课程教育教学资源与学习者共享。教学资源上网,可以使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主体参与学习和发现学习,自己独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能力。通过网络实时进行网上辅导与答疑,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与教学。建立网上论坛,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与学术见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职业教育信息、与教学同步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料、进行师生学术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Z].2007.

[2]吴启迪.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2-24.

[3]柳礼泉,丁蕾.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10(5):34-37.

[4]周明星,刘晓.《职业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7(6):40-42.

onConnotationandimplementationofexcellentCourseConstructionofVocationalpedagogy

pengYukun

abstractexcellentcourseisoneofperformanceoftheschoolconnotationimprovement.excellentcourseconstructionofvocationalpedagogycoversteachingidea,teacherteam,teachingcontent,teachingmode,managementmechanismconstructionofvocationaleducation.itisessentialtomakeanaccuratedefinitionofconnotationofexcellentcourseconstructionofvocationalpedagogy,soastofurtherdeepenandspecifytheimplementationofcourseconstruction,promotecurriculumreformofvocationalpedagogy,optimizeandinnovatethetalentcultivationmodeofvocationaleducation,whichisbeneficialtocultivatehigh-qualitytalentswithcompetitiveawarenessandentrepreneurship.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2

关键词:精品课程;内涵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基金项目:职业院校产学研战略联盟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广西区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99)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5月,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强精品课程申报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建设了近万门部级精品课程。同时,各省市教育部门也相继下发了指导通知,提出了建设精品课程的规划和措施,全国各类学校掀起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潮。各职业院校也规划并立项建设了一批校级精品课程。

1精品课程建设和共享应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部分学校受功利思的影响,往往只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申报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申报成功后则动力大大减弱,忽略了精品课程立项后的后续建设与维护,使精品课程立项后的后续建设与维护严重滞后,很少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

(一)注重形式,不而注重内涵建设是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为了申报成功,部分职业院校对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进行分析,依据指标逐项弥补和强化。课程网站制作得非常精美,而忽略其内涵建设。成立的课程组只是临时组织起来为申报而成立,课程申报成功后大多就解散了,无人专门负责课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长期建设。

(二)网络资源更新率较差。经课题组对相当数量的职业院校已建成的精品课程进行调研,发现相当多课程录像、课件,习题、教材、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等教育信息资源更新率很低。基它各类学校这方面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三)互动性不足。许多职业院校没有统一的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难以了解到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流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谓的精品课程只是一种摆设,缺乏实践性,从而失去了推行精品课程的初衷,不利于精品课程的纵深发展。

(四)资源共享应用差。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在于其资源共享和应用性。一方面由于校际间精品课程缺乏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缺乏交流和互动,导致资源共享应用性差;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担心知识产权被侵占,不愿意将最优质的资源上网,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最优资源;之外由于技术原因和其他原因,课程网站打不开或者没有访问权限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这样就达不到为教师、学生服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水平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很多课程不能把课程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为教学所使用,在课堂上没有利用该课程资源平台进行教学,例如通过相关资源平台进行复习、指导、考试等教学活动。

2推进精品课程内涵建设和资源共享应用的对策

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强调,将全面实施“质量工程项目”,重点是提升“质量工程”的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因而,精品课程作为上一轮“质量工程项目”应当着重加强后续建设,解决上一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2.1深化精品课程项目的内涵建设

精品课程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为重点,集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过程中更多使用信息技术,使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精品课程项目的内涵建设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应当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通过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并按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精品课程组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经常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3.加大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应当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借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加强教材建设力度。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参照选用部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各院校应鼓励建设集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5.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要形成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机制,,团队中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和主辅等搭配合理,队伍稳定。努力提高团队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围绕着课程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课题科研工作,以课程的建设为标杆,推动年青教师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开展。

2.2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精品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应用。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相当部分教师几乎没有进入过这类网站,更别提学生能够利用该类平台进行学习了。职业院校应当加大精品课程等优质资源的宣传,鼓励教师利用优质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该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

当前国家教育部已经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网站,部级精品课程可在该网站找到,进入相关课程主页,可以进行录像、课件、习题等资源的浏览。建议精品课程应该整合全国各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并且通过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运行,提供下载,让更多的学习者和教师可以用合适的方式获取和使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

3.建立网上教育信息资源更新机制,提高资源更新率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定期更新非常必要,由于更新的工作量大,应当有效提供便于教师更新资源的方法和手段,使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建立检查评比、激励制度,建立精品课程教学信息资源更新与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更新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更新率。

2.3利用网络平台,将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发挥示范作用

依托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完善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网络教学教育手段,将精品课程最优质资源运用到日常的教与学中,最大限度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文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文件)。

[2].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厅[2011]8号文件)。

[3].王重润,李恩,赵冬暖.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高教论坛.2010年2月第2期。

[4].陈以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7)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3

精品课程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现状

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精品课程既是国家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作为教学成果与荣誉在高校中形成了一定影响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在国外己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力地证明了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从1999年开始成规模地推行高职教育,短短10多年己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正在不断改进、探索、创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冲击着各行各业,对高职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培养新型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应把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经过10多年高职教育的发展,至今部级医药卫生类精品课程已达到48门,几乎涵盖了护理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等各个专业。本文将对48门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做一调查分析。

1地域性分部分析

按照地域来源,48门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课程基本上都分布于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其中有两门来自于本科院校。即使在中东部发达地区分布也不平衡,如天津市总共有10门课程入选,7门来自同一所院校,余下3门来自另外一些所院校。精品课程分布的不平衡说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水准存在差异,也说明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网络课程建设水平上有待提高,我们应当鼓励其他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方面予以重视,多出精品,改变当前精品课程在院校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在部级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可用性方面,48门课程都可以打开并使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开放式”教学理念在这部分精品课程中得到体现,很好地符合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

2学科种类分析

按学科种类来看,部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几乎涵盖了医学的各个专业,但各专业所占的比例不同,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知识深度和技术性高度相对较浅的专业所占比例较大,如护理专业;而常规技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医学检验;但象理论知识要求比较深的专业,如中医学、基础医学等所占比例比较低。从各专业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分布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目标要求。

3课程基本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而课程资源是什么呢?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理解不一。美国课程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资源是“寻求目标、选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以及在制定评估方案过程中的可利用的资源”。泰勒确定了课程资源的显性来源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但却忽视了隐性的和潜在的可能资源。国内学者吴刚平教授提出了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项聪综合了几位学者的观点认为课程资源就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存在、具有教育价值、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的一切资源总和。综合上述学者所述,针对国家精品课程而言,课程资源主要由素材库、案例、文献、音频、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显性资源以及教师或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理念、教学方法等隐性资源组成。教学资源的组合方式要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媒体的表现特点统一设计,以最佳组合方式保证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本文统计了医学类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的资源类型,结果显示课程的基本资源:教学录像、课件、教案及参考文献等在所有精品课程中都存在(不含健康评估课程)。

4课程的进入方式

界面犹如网络课程的脸庞,给学习者的第一印象是清丽脱俗,清新雅致,还是暗淡无光,或是浓妆艳抹,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兴趣。好的界面设计能让学习者抱一种欣赏的态度来享受学习,事半功倍。通过对课程的进入方式调查发现48门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课程除复旦大学的健康评估外,其余均可以从学校首页提供的链接进入。课程界面应该:(1)课程界面设计简洁,学习者能看清页面上的各个部分,能快速选择需要的内容;(2)色彩搭配适宜,给学习者带来视觉的美感和偷悦的心情;(3)布局合理,文本、图形搭配得当,为使学生观察屏幕提供方便,避免选择内容时注意力分散。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对47门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调查,发现大多课程在界面设计上都能保持合理的结构,并兼顾到整洁和美观。从使用的界面风格上看,所调查的网络课程总体符合要求,都以普通的静态或动态页面为主,大多都是自主开发。

5课程运行情况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旨在为“开放式”学习提供方便,能够方便地应用精品课程进行学习首先必须保证网站能够正常运行并及时维护。对48门部级精品课程调查发现,47门课程的视频、课件等均可以正常使用,画面质量也可以;在BBS论坛、留言板、答疑本等互动式交流方面建设也可以,但普遍存在维护不及时的现象。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它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活跃因素。任何形式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例外。确立,有利地推动了课程改革。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2003年至2007年建设1500门部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部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举措的途径之一。该项目对于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和教师精力都投入不足等现象来说,无疑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精品课程”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质量工程。那么,高职院校应该怎样付之于行动,让这项“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运动在高职院校开展,就成了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目前,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己经加入了全球开放式课程建设的行列,本文以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体现我国高效开放式课程的水平和现状。

参考文献:

[1]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教育类精品课程为例.浙江师范大学,2009.

[2]arich,Lewy(ed.).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Curriculum,oxford:pergamonpress,1991.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数字教育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重庆市高职高专精品资源共享课网上调研结果

(一)总体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2007年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部级精品课程3835门,包括本科2583门、网络209门和高职高专1043门。重庆市有本科(包括网络教育)部级精品课程56门(占全国2.01%),高职高专部级20门(占全国的1.92%)。在这期间全国共有省级精品课程8279门,重庆市共有154门(包括本科129门,高职高专25门)。

(二)访问量低,共享性不高

2015年4~5月,访问了重庆市的35门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有16门课程网页无法浏览,占45.71%,提示有“无法找到该页”“网站正在维护中”“连接错误”“服务器错误”“需要账户密码登录”等多种问题。部分能够访问的19门课程中,部分课程存在网页跳转速度慢。

(三)课程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重庆市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类型丰富多样,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空间。但部分课程资源不完善,没有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二、提高高职高专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议

(一)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从行业调研入手,与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思想和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中。25.56%的受访教师认为要“提高精品课程的适用性”。

(二)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

1.提高课堂录像的质量。

课堂录像是精品课程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但目前很多精品课程的录像效果欠佳,播放不流畅,链接无效,需要下载专门的播放器,看不清幻灯片的内容等问题。建议可以采取powerCreator软件制作左侧显示教学录像和录像信息,右侧同步显示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做到声音、图像和课件页面的同步显示,提高视频质量。

2.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及时更新课程标准、教学团队、教学日历、课程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习题库等内容。有42.78%的受访教师对精品课程改进的建议是“课程内容应该保持及时更新”,有25.56%的受访老师认为要“提高精品课程的适用性”。有44.76%的受访学生对精品课程改进的建议是“内容及时更新”。

(三)提高课程的共享性

共享性不高是很多精品课程的现状,表现为课网页无法浏览,网站无专人维护,很多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知晓率低、点击率低、利用率低,因而共享性低。重庆高职高专的课程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很多课程网站无法打开,或页面出来后内容无法打开,另外课程的访问量也偏低,很多课程的访问量只有几百次。由此可见,有些精品课程在申报成功后缺少后续的管理和更新,也有些课程资源只对本校的师生公开,或者教师、学生的利用率偏低,宣传力度不够大,没有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资源建设、交流与共享。这违背了国家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的初衷。

通过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70.00%的教师认为“教师受益,提升教学质量”,60.00%的教师认为“学生受益,获取更多的课程资源”,39.44%的教师认为“增强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23.89%的教师认为“增强了管理能力”。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而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课程的建设质量代表着教学的质量,代表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

【参考文献】

[1]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特色;建设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在各类学校受到普遍重视。无论是技工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还是普通本科教育,都开始重视课程的改革建设。2003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启动同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在推进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公认,但依旧存在不少共性问题,各类教育精品课程的共性问题普遍,特色缺乏。因此,如何建设特色突出的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彰显高职特色,服务于学生和社会,值得讨论。

一、各类教育精品课程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且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使得技工教育、网络教育、高职教育等各类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都有一些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因此,各类教育精品课程也都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

首先,教材版本多,质量良莠不齐。各类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没有脱离传统的教育模式,教材版本泛滥,自编教材、讲义质量不高。

其次,拿来主义、功利主义严重。很多精品课程在建设中没有把握住精品课程的内涵,缺乏精品课程“以生为本”的精神,没有完全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三,现行教学方法缺少对教材的“活化”,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缺少启发探究。

第四,教师团队缺少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目前各类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聘用了大批名师教授,但有些教师擅长学术研究,只懂理论教学,缺少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虽然有些是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学科权威人士,但动手能力不强,这就影响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第五,各类教育课程建设信息化水平低。目前很多院校精品课程不注重运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技术。大多数电子教案都是教材的翻版,很多电子课件都是电子教案的重复,且形式单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六,重理论、轻实践。不少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沿袭了传统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授课方式以理论讲述为主,强调为学生构建理论体系,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强调的过少,不能体现精品课程的特色。有些精品课程往往只重设计,不重实施。

精品课程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反映自身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二、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应具有的特色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围绕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精品课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抓好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应具有以下的特色:

首先是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师水平。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教育思想理念创新的实践过程,其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和机制建设等。目前,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教师不仅要学术水平高、技术应用能力强,而且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是科学性、前瞻性、适应性和技术应用性的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内容与形式合理,且课程内容要反应科学技术及应用的最新动态。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应用性”。

第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各种课程实施方法。精品课程要合理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增加研究型、讨论型、自主实践型等课程,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技术以及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将之有机整合到教育过程中,构建富有成效的师生满意的课程实施平台。

三、彰显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特色的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彰显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特色必须从改革出发。通过改革,建立崭新的教学观念,重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彰显高职教育精品课程特色,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在精品课程设计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课程的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师资,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精品课程建设而言,优化师资是指建设一批具有一流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学团队,教师不仅要聘用那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还要大胆启用那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要聘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那些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道路。

其次,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突出特色。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性与实践性,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精品课程应该参照院校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等来确定内容和课程知识结构。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工程实践性训练,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避免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忽视基本理论教学,另一种是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误认为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建立一个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第三,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根据课程特点,注重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职精品课程特色建设必须加强教材建设,选取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特色教材。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体系要求,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反映课程的特色,还要便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制定教材内容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不断地修改更新。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

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电子教学资料,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些教学资料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教材、习题、参考资料、课程标准等。

第四,加强教育管理,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建设责任。课程的精品化对学校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需要它,它是经过众多人的合作努力、日积月累建设起来的。规范的教学管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由于课程建设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和教学管理的诸多方面,通过规范课程建设档案,促进教学工作的整体改进和提高,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真正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不但要在课程的选择和评价方面建立有效保障机制,还要在政策导向、建设过程管理、技术等方面加强保障,从而让精品课程建设在管理机制上没有任何阻碍,以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体现出课程的特色。

第五,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有效手段,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优化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建设要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进行,如: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前者应该考虑课程对学生工作技能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实训室综合功能的发挥,后者要根据课程实训环节安排,建设要有针对性,注意两者的配套管理,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育人功能。

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和“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应根据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点,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精品课程战略。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两个教师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拥有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个可以为共享提供很大的空间。但最终目的是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是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因此,需要加深对精品课程建设内涵的理解,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根据院校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从而提高课程管理水平,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一个高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G].教高[2003]1号.

[2]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eB/oL]..

[3]贡福海,王莉.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6

[关键词]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对高职学生培养的质量,高职学生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要淡化基础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强化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教育部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决定实施“质量工程”,而其中第一项内容就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了使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能顺利、有序地开展,教育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建筑结构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工民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

1精品课程与高职院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21世纪初提出的概念,精品课程要体现出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规划用五年时间建成拥有数千门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结构课程面向工民建专业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影响大。www.lw881.com该课程在工民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房屋建筑及相关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另外,它又是学生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对高职学生来说,《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包含了砼结构、砌体结构等内容,它有着抽象的结构计算理论,烦琐的构造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高职院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进校之前对计算机的把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另外,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职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考级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改革,是高水平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标志之一,也是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以“五个一流”为核心,把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院校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建设要以“五个一流”为核心:就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以适应相应层次的优秀教材和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和以科学规范管理体制为保障的。这是集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科研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

精品课程首先要有一批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成果显著的主讲教师。教育部在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首先提出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工民建专业教师是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建筑结构教师的课程观、课程研制水平、课程决策权力和课程改革的态度等是建筑结构精品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必须按照“双师型”师资梯队打造。形成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组成的兼职教师、专业主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主讲教师必须通过国内外研修、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参与教科研等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和动手能力。充分利用高级工程师这一兼职教师资源,使课程内涵有序、完整、层次清楚、目标明确;来自一线的技术骨干和高级技师主要负责施工实训讲授与指导,使教师和学生能获取真实的经验。对于青年教师,要切实施行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假期挂职锻炼和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

“一流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方面应充分体现“必需为先,够用为度”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强化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同时,要加强与企业专家座谈,参观大型工程建设,从中了解现代建筑结构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新技术,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的教学中,坚持使教学内容与国家最新规范接轨。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流的教学方法”要求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筑结构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抽象知识多,为适应课程的特点,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首先,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里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能真实再现;基于网络的课后教学:利用丰富的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与复习提供方便。电子课件(包括教学计划、教案)、网页课件(包括视频、动画、案例与施工图片、模拟练习、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网上答疑系统、课堂教学录像等),学生可以实现网上自主学习和模拟练习。同时通过网络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聊天室、邮件、网上留言实现答疑;实训教学:注重体现岗位情境。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一般到工地上走马观花就算完成了。现在,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一个仿真的施工工地,让学生接受最真实的现场教学。

“一流的教材”要求坚持选用部级优秀教材。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在自编教材工作中,应针对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加工,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块,以真实的施工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结合真实的施工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同时实现教学内容与“双证书”结合,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获得。课程内容里融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以适应本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7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qualitycourses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ndimprovingthequalityofteaching.Bu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lowutilizationrate,improvident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andotherproblems.inaccordancewiththeopinionsontheimplementationoftheConstructionofnationalexcellentopenCoursesbyministryofeduc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ccelerating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curriculumisthekey.aimedatthisproblem,combinedwiththeresearchandpracticeontheconstructionofexcellentcoursesin5yearsand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courseinthepastthreeyears,thispaperputsforwardsomeunderstandingandexperienceofaccelerating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finecourse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ndupgradingtothecourseofexcellentresourcesharing,andsomeconstructionschemeofthecourseof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LogisticsCostmanagement.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源共享;转型升级;精品课程;课程设计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school;resourcesharing;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excellentcourse;curriculum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99-03

0引言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推动力。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历经近13年,已先后建成4000余门覆盖多个学科、含有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国家精品课程。众所周知,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2011年10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5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

目前国内外进行国家精品课程共享建设的研究已有很多,一方面集中在如何实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另一方面集中在如何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精品课资源共享。而这两方面的研究,鲜少提及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转型与升级的问题。从已建成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服务对象也可以看出,课程的主要服务对象依然集中在学生和高校教师,没有提及社会学习者这一庞大的群体,因此在课程建设定位和培养目标中,没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鉴于以上原因,本课题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精品课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课题的建设立足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历经3年建设和实际使用,通过实践论证,对实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大价值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尤其对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整合教学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和其他本科类院校一样,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使用率低下,共享性差等。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也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3]。通过前期的调研与论证,我认为目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1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职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要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在课程建设中能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基本都走了本科院校的路子,课程建设前期没有调研,严重缺乏对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技能的了解,更没有结合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1.2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使用率低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几乎形同虚设。很多的学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课程网站的存在,更别谈课程网站对于他们日常学习的指导与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重申报建设、轻使用的做法有关。当然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缺乏职业特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是主要的原因。调研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编排,丰富程度、师生交流、表现形式、行业最新动态等都提出了要求。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网上的课程资源完全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缺乏对使用者-学生的考虑,只是教材或者教师教案的翻版而已,没有浏览的价值,对他们职业技能的提高没有指导意义。因此,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打造的本该共享的优质资源,却因为不能及时使用而失去了价值。

1.3高职精品课程内容编制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

通过浏览高职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我们了解到,高职精品课程内容编制很多都缺乏科学性与职业特色。大部分的内容还是按照原有教材的章节进行编排,缺乏进行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的整体设计,没有处理好内容选择与内容的排序,致使整个课程内容缺乏职业特点,没有主线,整体显得杂乱无章,仿佛只是不同的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与堆砌。真正的高职精品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来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要有行业企业一线的最新的技术、工艺、流程等新成果。

2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与思考

针对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顺利实施,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是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重点开展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4]。因此要想改变现有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高职精品课程向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步伐。而转型与升级是必经之路。

2.1做好服务对象转型

从服务对象来看,原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主、在校学生为辅。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目的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服务对象要从服务高校教师为主,转型为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也就是说,今后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要更加的广泛,它可以是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与得力帮手,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拓展和掌握职业技能的工具,更可以是行业、企业等社会学习自学、培训和提高的平台。做好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服务对象转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社会化共享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2.2有步骤的完成课程资源的升级改造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绝对不是将原有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打造的资源进行全盘否定与抛弃。而是对原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将成型资源、基础资源升级成为基础+拓展的成型资源、元素资源。及根据高职教改要求重构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重构教学内容补充修订各项基础资源;充分利用元素资源形成共享课程基础资源;充分利用元素资源形成共享课程拓展资源,按照共享课程服务对象提供课程所需资源。

2.3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

鉴于上述要求,我们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如果我是学习者――高校教师、学生或者社会学习者,我对于学习资源会有什么样的要求?所以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问题:学习者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会如何学?带着这三个问题,开始进行课程建设。

①解决学习者为什么学。课程建设内容第一步先解决学习者为什么要学的问题。这就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学习者为什么要学习课程内容,一定是课程内容对他们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是他们需要的。通过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并为他们量身打造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做到有的放矢。

②解决学习者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满足学习者学什么的要求。通过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的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我们把它分为基础资源与拓展资源。第一部分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程教学实施的系统、完整的教学支撑资源,主要包含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学生工作页、参考资料目录、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电子教材、课程考核标准、实验实训指导。它会按照知识点重新梳理课程结构,重构课程体系;并按照课程结构修改和更新原有教学资料。第二部分是为教学与学习环节提供的拓展资源建设,它会为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可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主要包括图片资源、动画资源、实训视频资源、思考与习题、单元测试、专业小知识、案例库、培训资源包、专题讲座和物流标准等。

③解决学习者怎么学的问题。知道了学习者的需求、升级改造了学习资源,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者怎么学?学习者能够学习的前提是,我们要搭建一个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并上传之前整理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的要求,我们上传到网络上的资源必须符合网络学习的特点,能方便打开浏览、下载。因此需要我们确定课程资源格式与标准,做到现场录制与制作动画、音频表现与视频展现、文档格式与表格形式、图片素材与电子课件、技术与网络要求吻合;视频格式、图片格式、文本编码与要求相符;画面背景明亮整洁;操作演示直观生动;音频声音与效果显现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真正实现学习者怎么学的目的。

3《物流成本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结合前期的调研与学习,从2014年开始我对自己所教授的《物流成本管理》精品课程做了转型与升级的实践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3.1完成宁夏物流成本管理现状调研

为了了解宁夏物流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现状,找出企业物流成本研究与应用方向,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课程建设方案,满足“毕业及就业”这一目标,我们于2014年7月-8月对宁夏相关物流企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研。调查企业包括宁夏烟草公司、宁夏邮政、宁夏伊品生物有限公司、宁夏众一物流集团等18个物流企业。通过调研对宁夏目前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流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企业在物流成本方面的需求有了了解。

3.2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

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该课程进行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具体如表1。

本课程共设计了10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该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3.3课程资源转型与升级

在完成了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设计之后,按照最新的课程体系要求,对原有内容进行转型升级改造,主要的工作是按照新的课程体系要求,结合职业特点更新改造原有的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学生工作页、参考资料目录、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电子教材、课程考核标准、实验实训指导等资料。随后按照服务对象的转型升级,结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增加教学与学习环节提供的拓展资源建设,为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可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主要包括图片资源、动画资源、实训视频资源、思考与习题、单元测试、专业小知识、案例库、培训资源包、专题讲座和物流标准等。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转型与升级,一方面要求我们能够结合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对原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做到服务对象的转型以实现课程受益者的扩大。因此说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始终紧跟市场需求,实时动态地更新升级学习资源,真正做到服务社会经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1.

[2]陈志刚,周兰菊,李璐,等.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需明确的几个定位[J].职业时空,2009(4).

[3]刘冰.高职精品课程特色的凝练与选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1).

[4]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旆办法[Z].2012.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8

关键词:高职;精品课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

《微生物学》是高职生物技术类、制药技术类、食品类、环保类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生物学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职业能力的迁移均有较大的作用。2007年,《微生物学》课程被遴选为我院校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项目小组成员分析了行业需求、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初见成效,2009年,该课程被评为安徽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笔者拟以《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为案例,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探讨。

深刻理解内涵,明确建设目标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高职教育层面上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定位是构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我们在深刻理解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内涵的基础上,确定了《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即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选用先进、适用教材;课程网站运行良好,课件、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资源丰富,能有效共享,并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与特色。www.lw881.com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显示器精品课程网站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教学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重要窗口,可以反映精品课程建设水平。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动画、文本、声音等多媒体的有效组合,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其次,课程网站需要精美的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应简洁大方,网站风格应尽可能地体现精品性、专业性,还要有一定的活泼性。考虑到《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倾向,在色彩上可以蓝色调和白色调为主进行布局,制造蓝天白云的效果,凸显精品课程网站的美感,从而吸引访问者的长时间浏览,提升网站的价值。再次,要注意精品课程的共享性,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高职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在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具体实施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没有一支教育观念新、理论水平高、职业技能强的“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是不可能成功的。我院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积极引导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考试,获取相关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选聘有行业背景的兼职教师加入教学团队。这样的师资力量可以有效地配合和促进教改工作,使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联合或交替授课,“双师”素质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工作任务驱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在《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实践中,通过分析我院微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将《微生物学》课程整合成微生物显微观察、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分离、微生物发酵机制、生产菌种管理、微生物生态等六个模块,通过18个工作任务完成教学。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每个模块设计的工作任务具体、内容独立、结构简明、重点突出。教师根据模块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及岗位要求,选择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整合。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切实了解知识的价值,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在选择和制定模块时,要认真搞好市场调查,充分了解和熟悉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把市场上短缺的、适用的、新的技术和知识及时融入模块,形成既满足市场需求,又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块,使之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在《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应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地实现“三个结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通过对《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恰当地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简明易懂。主要的教学资源(如教师教案、试题库、实践指导、参考文献、授课录像等)上网,发挥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将传统的“教师、课堂、教材”变为现代的“学生、情境、网络”,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结合微生物技术职业岗位,将微生物技术分解成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分离培养、菌种保藏等技能模块,由“双师型”教师在校内实验室进行集中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要求学生利用学校的啤酒生产实训室,独立完成生产过程的酵母菌种扩大培养、酵母菌数量、出芽率及死亡率测定等工作,教学内容围绕真实岗位技能需求展开,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融合,保证学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另外,微生物存在于生活实际中,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结合。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存在紧密的联系。经过校内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操作技能,然后安排学生到阜阳金种子集团、华润雪花啤酒(阜阳)有限公司、安徽省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强化提高。校外实训由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实际生产岗位上不仅可加深对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代谢与发酵控制等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体验企业文化。

“过程化、网络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助力器传统考试在考核内容上以考核理论知识为主,在考核方式上以“终结性考核”为主。成绩的加权计算表现为偏重学科知识的理论考核,轻视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为考试而学,为求较高分数而在考试中作弊,不利于激励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模块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完成每个模块教学后就可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除传统的笔试、实验操作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测试、在线答疑、网络论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监控每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及时验证教改思路是否正确,以便对网站内容进行改进,使网站的资源不断完善,充分发挥教学网站的辅教、促学功能。

高职《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要增强精品课程的“建设”意识精品课程作为课程中的精品,应是高水平的、特色化的和不断创新发展的动态课程。课程组要走出重申报、轻建设的误区,增强“建设”意识,要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要着眼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师资结构与实验实训设备,提高课程管理水平,切实将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贯穿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凸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学校要有政策、经费、待遇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以精品课程为抓手,切实改善教学条件为保证精品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每年应安排专项经费加强精品课程教学软件的建设,同时要支持与精品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硬件建设,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完善软、硬件教学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学院已有的教学设备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网络访问频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有利用网络的意识,但是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不足,仍然较多地依赖教师的课堂知识灌输。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要设计在线测试、虚拟实验、师生交流论坛等板块,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访问频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支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教学改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搞好精品课程建设,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不能受制于一种标准。在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指导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有新思维,新突破,先行先试,突出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涛,张波,何斌斌,等.国家精品课程《农业生态学》教学网站开发与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22(9):7-9.

[2]李巧平.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06-107.

[3]高建新.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3):33-35.

[4]熊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目标取向

一、前言

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4月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是学时比例最多、覆盖面最广、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推出一批高质量的体育精品课程,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定位

1.《纲要》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定位。《纲要》的价值取向的重点摆脱单纯的学科中心论,倾向于运动本身和运动着的人的本身发展上;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主张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在自然体育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体育的人文观和文化内涵;强调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于不同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取向重点关注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融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于一体;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科自身的功能和规律,不以某一方为偏颇。《纲要》中阐述的五个领域目标就是国家的共性要求,其中包括认知、情感、价值观和动作技能、体质体能发展的目标。但是,这五个领域目标很难在一节体育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中得到均衡的发展,只能有所侧重。所以,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共性目标可实现性程度分析。

2.高等职业教育关于精品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所以体育教育必须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内涵,也要突出职业教育本质的基层性、应用性、综合性。因此,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是除了完成《纲要》的共性目标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体育课程是了解和改进社会的一种途径,应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生活作准备。高职学院的体育课程应着重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意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满足未来高科技竞争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他们未来生活质量;训练学生适应即将面临的工作需要,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确定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取向应注意的问题

1.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基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以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为基准,根据《纲要》,应将精品体育课程的特殊目标与国家课程的一般目标结合起来,基于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强调特殊性与差异性,寓特殊性于一般性之中,在实现五个领域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精品课程开发的目标,最终应该以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为归依。

2.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以现代健康的理念为出发点。现代健康的理念的提出,要求体育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还必须着眼于学生个体健康的生存发展。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为此我们必须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导向,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目标。高等职业院校体育精品体育课程必须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导向,结合学生各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增强体质的基础上,着重解决高职学生体质下降、身心变化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身心调适能力,激励每一个高职学生努力追求身心健康和身心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地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3.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以终身锻炼为归宿点。“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正是体育课程目标从增强体质的需要到健康生活的诉求的最佳解读。“健康第一”并不等同于“健康唯一”。健康生活不可能一劳永逸,要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及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时,不仅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意识,以满足未来高科技竞争社会对其提出的要求,提高他们未来生活质量。

4.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学生的发展水平却不是整齐划一的。国家课程目标关注的是学生整体的基本素质,难以顾及学生个体的兴趣及需要,而精品课程开发的根本内涵就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课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所以在制定目标时,应该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周详地考虑特定的高职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方向,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5.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开发目标的确定要处理好全面性和职业实用性的关系。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首先应当考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不同兴趣、不同运动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取向,使每一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后,总体上的全面发展。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其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而不是“普通专科”人才,因而我们必须考虑职业实用性。职业实用性是强调职业实用身体训练,所谓职业实用身体训练,是一种专门化的教育过程,它通过使用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适应劳动和活动所必要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学的效果和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职业做到全面性和实用性的协调发展。

6.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开发目标设计应该注意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目前倡导以人为本的小康社会,注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体育课程价值取向走向人本化,社会本位和学科本位的倾向趋向淡化。“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发展,从学生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健身、教育及休闲娱乐的理念,是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的时代性体现;发展性是指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应当同特定的教学阶段相联系,而不应只是对所有教学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因为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不断调整;民族性和中国特色是指在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的同时,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及心理状态。民族传统体育就其运动本质上看,更接近于生活的自然形态,就其生活情绪看,体现以人为本、运动休闲、文体合一的特点,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节奏,能使人的心灵获得一种激荡,是其它运动项目所不及的。

参考文献:

[1]鲍其安.高职学院体育课程开发迫在眉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篇10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51-02

根据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的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面向大学一年级开设。它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职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进而开展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使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从而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活观及职业法律意识,进而全面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体现了“就业导向、素质本位、对接专业”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具体的设计思路体现“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对接”、“四个学会”的要求。一个中心:坚持以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两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三个对接:对接职业、对接就业、对接专业;四个学会: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二、坚持与专业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05方案中大中专院校统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的本科和专科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为了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根据高职学生以及高职专业的特点,在遵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共八个专题(见表1)。

经过与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整合,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迁移,联系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很快对思政课的内容产生亲切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应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多种教学资源,可以在教学中交叉地使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影视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专题六“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内容时,使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对本专业对应行业职业道德进行调研,学生自己制订计划,确定调研的目标,归纳总结出结论,并在课堂上就调研的结果进行交流反馈。通过调研,学生不仅了解了专业对应行业的职业道德,而且对行业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也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为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内涵,为将来遵守行业职业道德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专题1“适应高职新生活”。使用案例教学法,在精品课程网站中选取本校优秀毕业生和被开除学生的在校经历的资源,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进而认识怎样才能适应高职新生活,做一名优秀的高职生。通过直观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可以提高他们对问题认识的洞察力,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接受正确的道理,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通过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教学课件资源,对应专题教学内容,在教学课件上呈现出所学习内容的要点以及支撑相应内容的图片。相比传统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精品课程网站中的视频资料是教师在教学中积累并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源,视频资料具有直观、感性的特点,通过对学生视听觉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专题2,扬起理想的风帆,通过播放“钱学森的五年回国路”,让学生了解钱学森科学救国的理想和科学救国理想的形成过程以及钱学森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的代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材料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树立自己的科学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四、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交互功能。建立“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

考核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而效果的真实性与检查方式的科学性是直接相关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前,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纯书本理论考查(70%)+课堂表现(30%)。通过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交互功能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可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便于观察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交互功能,可以保存对学生过程性考核的依据。因此,利用在精品课程网站,可将考核方式调整为:理论考查(与专业相结合)(50%)+实践成绩(30%)+平时表现(课堂内外表现)(20%),使得考核方式进一步合理化a

五、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开放,进行“核心+拓展”的课程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帮助高职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05方案的规定,它的总学时为48学时,除去实践学时,用于理论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便于学生深入地学习,我们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建设了一批拓展课程,比如:理想,道德,人生系列讲座;实用法律知识――法系人生;时政聚焦;金牌职场人;生活你我他;婚恋心理学;党课知识讲座,等等。以专题的形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的讲座有:人生“点线面”;如何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与大学生失败的内在关系;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解读;揭秘生死恋――中国古代文学爱情母题研讨之一;我的未来不是梦――谈职业生涯规划;美国见闻;成功就业的途径和方法;东盟国家文化与教育概况;常见思维方式解析,等等。学生通过聆听以上讲座以及参加其他拓展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