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十篇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十篇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7:33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1

1认识风险

相当多的企业认为开设了企业网站就实现了电子商务,客户就会主动打电话来联系洽谈业务。而实际上,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要比企业网站大很多,而不是开始企业网站展示企业品牌和产品这么简单,电子商务应用的核心是营销,但电子商务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且通过供应链已经影响到企业的采购,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不光是要求建设好电子商务前台系统,即与客户直接接触的界面:客户浏览、查询、下单等;挑战最大的实际上是企业后台系统的建设,即涉及到的企业整个供应链的建设。后台系统建设时企业电子商务前台建设的信息来源和自动、高效的基础,能最大化支持企业前台电子商务;同时,也是对前台反应的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支撑。当然,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也是发展变化的,既不要固化原有的模式;也不要片面夸大电子商务的好处,忽视电子商务的客观性和企业的实际。

2人才风险

电子商务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和网络经济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这类复合型人才多集聚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里,传统制造业一直处于人才匮乏状态,加上企业本身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人才本地化策略也很难实施,因此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极大的人才风险。制造业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以人才为本,用待遇留人、引人,用感情聚人,用事业激励人,有效预防人才流失;同时,加强人才培养,还要主动出击,到跨国企业、国外去搜寻自己需要的合适的人才。

3业务重组风险

制造业开展电子商务如果简单理解为利用电子手段从事产品营销和销售就显得过于简单了。电子商务不仅仅涉及网络采购和订单处理,还涉及到需求导向的企业内外更深层次的变革,即业务重组。但业务重组充满了困难和风险。首先需要对原有业务流程中不适应需求的部分进行彻底的“改造”,但“改造”存在风险,可能因为触犯部分人的个人利益或没有合适的人才能支撑改造后的业务导致重组业务失败。因此很多人形容这是现象为不改造是等死;改造是找死。

4数据处理风险

信息作为重要资源在电子商务的开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信息过滥、信息失真、信息挖掘不全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围,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量非常困难。且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中的信息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直接决定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效果。因此,企业内部、供应链内部的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就很有必要,将企业转型为一个学习型企业。目标一致,充分挖掘数据中的关键重要数据,发挥各环节处理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虚假信息、失真信息带来较大的损失。

5信息安全与信用风险

开展电子商务面临技术和信用等安全问题。交易安全、认证技术、数据加密、资金网上转移等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信用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用不好,加上我国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天生的不信任感,导致整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面临信用危机。现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要最大限度的客服信用风险,将诚信落实到企业的实际行动中。尤其是电子商务消费者最关注的售后服务、付款保障和退换货等。

二西部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规划优先、加强企业电子商务顶层设计

针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路径,以及存在的风险,我国制造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应该加强企业信息化规划,详细规划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产品网络销售等项目,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并实现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最终实现企业核心业务快速发展,能在全球业务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2人才为本,优化制造业组织结构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首先是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其次是硕士及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还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类人才本身就极度缺乏,且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对这类人才有较高的吸引力。因此,多数制造业企业需要自己挑选一定的人才培养,或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电子商务高级人才。并依据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流程和业务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和优化。

3构建网络营销体系,形成企业供应链

联盟以企业产品营销为入口,形成企业营销体系,并将企业营销体系通过与供应链融合,形成供应链联盟,并最终形成网络营销竞争力。

4柔性制造,优化或重组制造业

业务和流程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消费模式,制造业需要对其业务进行柔性改造、优化甚至是重组其业务和流程,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变革与企业参与的供应链息息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基于信息化变革的供应链联盟;并依据电子商务前后台信息流动需求进行优化和重组业务和流程。降低获取信息成本,创造更多企业利益。

5深度挖掘,建立行业

企业数据中心大数据时代,数据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内外数据的集聚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依据自身在供应链的地位建立符合自身及合作伙伴需要的数据中心,并深度挖掘行业、企业以及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6重视安全

加强信用管理采用电子商务成熟技术,建立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同时,积极参与政府或电子商务平台主导的企业、消费者信用管理体系。为企业电子商务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2

关键词:商务信息化制造型企业数字化

中国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企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实施控制过程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和繁殖内核,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而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全面的,因为它将影响到企业各项业务的组织和开展,具体来说,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对制造型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制造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将有助于企业通过发展规模经济来提高经济效益,让更多的消费者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与传统交易过程相比,企业电子商务减少了售前、售中和售后三方面服务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减少了产品流通环节,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还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减少库存,意味着存货占用的资金量减少,资金的周转流通加快;同时,也减少了存货所占用的建筑面积和管理人员,节省了企业的支出。如浙江天能集团现有分销商1000余个,假如适当的结合当代电子商务,不但可以取得更多的销售利润,同时也可以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当中分得一杯美羹。

2.电子商务对制造型企业生产力的影响和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子商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上的产物。电子商务作用于生产力要素,可以提高制造型企业生产力系统的效率,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有利于促进制造型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

3.电子商务对制造型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和作用

电子商务使得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收,处理和传输,这不仅简化了信息处理的一些程序,而且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料,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4.电子商务对制造型企业管理效能的影响和作用

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必然成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战略手段。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必须赢在企业管理效能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赢家。企业管理层在关注企业绩效和企业市场价值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企业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的管理效能问题,卓越的管理效能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机制。企业要赢,必须赢在效能,才是可持续的赢。电子商务使企业建立高效能的企业管理体系,建立高效能的管理团队,是现代企业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利器。

5.电子商务对制造型企业机构层次的影响和作用

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机构中的中间层的作用,可以用信息网络替代中间层的管理职能。简便了企业机构层次,加强了企业的管理体系,使企业各机构通过信息网络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更有竞争力的整体。当今社会是信息发展的社会,能及时有效的收集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决策,这就要求企业高层对于终端市场信息的把握。

6.电子商务对制造型企业运营方式的影响和作用

在传统制造型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企业通过分析过去的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市场的需求状况,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相应的物料需求计划,然后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或零配件。在这种运营方式中,由于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保持一个较好的客户服务水平必须准备足够的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常常造成库存占用过高,资金周转率较低。通过电子商务方式的应用,可以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电子商务的生产是客户需求拉动型的生产。通过与经销商的直接连接,企业可以迅速了解终端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并且将订单所需物料直接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可以直接把原材料和零配件按照企业的生产情况配送到企业的生产线,实现准时制生产,减少了在制品库存。同时企业生产出的产成品直接送往经销商或消费者,减少成品库存的储备,实现“零库存”的生产方式。从戴尔电脑运营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戴尔在接到用户订单后,迅速将订单分解成所需的零配件,并将零配件信息发送给相应的供应商,供应商收到信息后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将零配件送达生产线,企业组装的产品直接送往用户手中。因此,在戴尔工厂里没有零配件库存,而其产成品库存都是在运往用户手中的动态库存。

2)通过电子商务企业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联系更加紧密,许多非核心的生产、加工环节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分配给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只需要在专心于核心业务,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减少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生产的柔性,增加运营的效益。

3)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将原来的采购部门与库存部门整合在一起,由于与供应商直接连接在一起,库存管理部门的职能大大减轻,相应的人员和设施大为减少,直接减少了企业相关的管理费用,同时由于库存量的减少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也相应减少,可以减少相应的财务费用。而采购部门主要负责与供应商及时沟通信息,保持信息系统的通常,并且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4)通过电子商务企业的销售活动可以通过与经销商直接连接的网络进行,企业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员和费用,经销商通过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可以获取最新的销售信息,并通过网络传递给企业,企业据此组织生产。减少了过去需要大量人员和费用才能完成的销售任务。提高了销售活动的效率。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的费用大大降低。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利用因特网作为广告媒体进行网上促销活动的后果使销售额增加10倍,而费用只是传统广告方式的1/10,应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活动,使文件传递速度较传统方法提高81%,因错漏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减少40%,企业还可节省大量的广告印刷费及大量的电话、传真及差旅费等。企业要实现全部或部分电子商务过程电子化运营,企业必须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寻求与商业伙伴紧密结合的销售信息化渠道,建立和维护牢固的供应链,和同行业企业发展同步,才能适应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需要。在电子商务的作用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以前的竞争关系变为了合作竞争关系。

7.电子商务对制造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源管理的关键,这些资源在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下和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影响下,变为更加科学的自动协调形式和标准化形式,逐步向具有智能化、统一化的资源管理系统发展。

8.电子商务对制造型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网络银行系统是电子商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化必须通过网络银行系统实现电子支付,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适应电子贸易形式的财务管理系统。这种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使企业资金结算、转帐、信贷等活动变得易于操作和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的安全保障和数字认证体系,及时适应纸货币流被电子支付信息流所替代的发展趋势,企业才能够理顺内部的财务管理业务。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的问题

虽然电子商务前景广阔,但像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一样,总会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在目前的国内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一些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电信市场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本环境,电信市场的非开放性,导致网络资源管理混乱,服务收费过高,网络带宽受到限制。

网络法规出台迟。根据对电子商务应用前景的在线调查结果,很多人不愿意在线购物,担心因遭到黑客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企业更是担心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担心商业机密的泄漏,担心网络上的商业欺诈行为。因此,急需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其交易的安全。

信用消费的不发达和货币电子化进程缓慢。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条件,我国在开发适用于电子商务需要的安全可靠的支付系统方面几乎是空白。传统上消费者对信用消费的排斥态度,对“隔山买牛”这种远距离购买行为的不信任,以及国家金融系统对在线远程结算的保守态度,都会促使这一问题表现更加尖锐与突出。

商品配送困难。很多城市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专业的配送企业,单件商品的长途运输或邮递的巨大成本以及时间上的延迟,足以使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需加强。企业要实现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将与本企业有购销关系的贸易伙伴联系在一起,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和“零库存”的供应链体系等,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

网络税收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第二次部长会议决定,在下一次部长会议之前,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如今wto是否以及何时会对电子商务的关税问题达成最终协议仍在未卜之中。但随着网上交易量的迅猛增加,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电子商务与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模式 供应链 博弈论 产品定价 制造商 经销商

电子商务概念的核心是“用电子手段促成商务”,而不是“电子支付的商务”,因为电子商务过程中99%是交流,而1%是电子结算。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的实质在于通过网络提供信息和沟通潜力,使得社会经济活动成本最小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目标是使企业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双赢成为可能。电子商务模式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前提下的客户动态性和贸易动态性的特点,两种动态性都取决于利益的获取度。为了体现电子商务的实质特征,文中尝试引用博弈论的博弈纳什平衡法和oGSa-VpU价值生长模块,作为电子商务供应链企业间双赢的价值生成器,使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利益都达到一个较高的获取度。

1 电子商务的特征与电子商务模式

1.1 电子商务的特征

商务就是商业贸易活动和商业服务活动。商务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商务过程。包括商务信息交流、商品交换和资金清算的过程。整个商务过程有“三流”在流动,即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网络设备进行商务活动。它以因特网为物质基础的商务形式,具有三大特点,即时空压缩、双向互动和虚拟空间。正由于internet的虚拟性、快捷性、动态性、开放性和无国界性,才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无国界商务信息的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商业或行政事务,电子政务的报文形成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格式,以利于国际间和企业间的网络传输,服务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为保证电子商务的隐私权和机密性,又引入了SSL安全协议,实现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法律环境。

1.2 BtoB电子商务模式

企业对企业(BtoB或B2B)的电子商务模式有:在线商店模式,专业服务模式,中介模式和内联网模式。

(1)在线商店模式。企业在网上开虚拟商店,以网址展示产品和劳务。

(2)专业服务模式。例如,中华旅游网是香港“假日酒店”开设的旅游网,全球1.7万家酒店;中国粮食交易网由中国粮食贸易公司等创建,集合了网上贸易、粮油信息、贸易担保、质量检验、储运、保险和网上银行等多种服务功能。

(3)中介模式。中介机构在网上将经销商和采购商汇集在一起,采购代表利用中介机构网址查询产品。美国industry.net信息技术公司汇集众多制造厂商,制造了一个平台,使制造商能够与4 000多家销售商建立联系。聚集采购商达20万家,采购能力达1 600多亿美元。中国网上商品交易中心也采用了类似的中介模式,集商品信息门户、企业形象和商品报价于同一网站。

(4)内联网模式。企业将其内网有限度地向已有的或潜在的商业供应链伙伴开放,以实现电子商务的协调。客户也可在线填写需求表格,与制造商、经销商交流交易信息。美国乡村房屋贷款公司与银行和商业伙伴联网,有500个客户、250个商家使用该公司的内联网;阿根廷最大的酿酒公司Cervecrias Quilmes与六个酿造厂和四个大型经销中心共享内联网。中国联想电脑公司和用友软件公司也已建成内联网电子商务模式。

本文的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博弈协调机制就是采用这种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内联网电子模式,来建立供应链企业的价值生成器。

2 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制造商与经销商企业的收益博弈协调机理

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中心制造商,而合作伙伴企业中重要的是供应商和经销商(博弈参与决策者)。在判定产品价格时,需要各企业成员协商定价,达到双赢效果。这就要提高买卖双方的响应速度,并要规避各种风险。通过供应链的网络系统,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对各方都有利的最优订货数量Qs°和达到最优经销量时单位产品零售价格ps°,以及如何进行分配才能节省相关费用等。采用博弈分析机理的数量折扣定价模型来协调各方收益是一种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的研究内容。一般来说制造商先预定一个短线产品以价格Vm卖给经销商,经销商以预定的零售价ps卖给客户,但这种商务过程中的价格Vm、ps和Qs不能保证制造商和经销商同时获得高利润。本节引入收益的博弈协调机理,力求达到各方双赢效果,并求出收益最优时Vm°、Qs°、ps°的值。

制造商独立定价的背景是在企业未形成供应链之前,生产新产品并未获取需求的客户市场和经销商的信息(博弈不完全信息),制造商先独立预定的新产品价格Vm(博弈战略行动)。

制造商追求利润:Bm=(Vm-Cm)×Qs ——博弈效用函数。

式中:Cm是制造商对单位产品投入的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当然Vm>Cm才有利可图;Qs是经销商的订货量。

经销商追求利润:Bs=(ps-Vm-Cs)×Qs ——博弈效用函数。

式中:ps是经销商设定的单位新产品零售价;Cs是经销商付出的单位产品的销售成本。

至于订货数量与产品售价存在的相关关系,订货多则价格可低些,(Qs-ps)的关系随买方卖方关系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垄断性的新产品市场环境中Qs=αps-β,销售产品时Qs与ps的关系是需求量与价格存在负指数关系。设一个卖方向一组同质的买方销售一种产品时,(Qs-ps)关系为以下的线性关系:Qs=β-αps或Qs=α-βps(α、β值按同类或类似产品在国际、国内、企业中的历史资料拟合取值)。将Qs=α-βps代入以上利润Bm和Bs公式,最简易的博弈分析机理是纳什均衡求解,即对Bm和Bs公式求对Vm的一阶导数,再令此一阶倒数等于零,即求制造商造价的Vm的最大值Vm°。获得以下博弈协调收益均衡解:

(1)制造商最大利润下的理想造价:Vm°=[α+β(Cm-Cs)]/2β;

(2)经销商最优售价:ps°=[α+β(Vm+Cs)]/2β;

(3)经销商最优订货量:Qs°=[α-β(Vm°+Cs)]/2;

(4)制造商获得利润:Bm=m(Vm°)=2s;

(5)经销商获得利润:Bs=S(Vm°)=s。

式中:s=[α-β(Vm°+Cs)]2/4β。

由上可见,按此造价模型制造商先独立造价Vm,可获双倍于经销商的利润,而经销商获得满意的利润。当然还可以联合定价,采用博弈分析机理也可双方受益。

3 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博弈双赢价值生成器

目前国际上出现价值生产模型(Value production Unit-VpU),开放式网络服务体系结构(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oGSa)和基于企业远程监测运营参数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oGSa体现了网络技术将技术协同计算向商业计算扩展的需求,它是建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Globus- toolkit3.0工具包和web Service服务技术的技术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oGSa已向商业计算扩展,而我国已广泛采用美国oracle数据库技术,就可尝试将其价值生产模型用来作为电子商务中供应链企业的博弈利润(价值)生成器。这也符合中国产品制造业对电子商务网络的需求内涵。其需求内涵包括:①支持复杂产品的协同开发工程;②支持企业动态联盟的虚拟企业运行;③支持基于web的原材料商、零配件商、资源供应商、中心制造商、经销商,产品服务商及客户的供应链产品协同商务。文中提出的生成器仅仅针对产品需求内涵中的供应链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双赢获利的价值博弈技术。如图1所示。

图1中价值生产模型(VpU)的Y轴坐标为制造商的资金链流程;X轴为经销商的供应链流程。每个坐标轴有2条矢量线连接到iBm net Commerce 3.1.2商务服务器上的8个端口,其具体端口的输出入内容参见图1。通过iBm web Sephore application Service 2.0应用服务器,及配有oracle数据库的Globus-toolkit 3.0工具包和web Service的数据服务器,通过控制和观测,最终输出博弈分析后的最优产品价格Vm°和ps°,最优订货量Qs°,此时制造商和经销商获得的双赢利润值为Bm和Bs。

在生成器中,应用了与服务器操作系统无关联,却能适应不同电子商务网络设备类型的软件工具,如软件nt Server 4.0、Sp4、Java等;并将上一节博弈分析结论式:Bm式、Bs式、Vm°式、ps°式、Qs°式固化存入生成器,组成生

成器的当前服务池。服务池记录当前企业输入信息,收到企业服务请求,通过公式运算,动态输出结论。生成器用Java技术和net data软件配置历史注册库,记录电子商务历史数据,以供查询。供应链企业可通过服务器定时刷新当前服务池,以适应不同时期电子商务的需求。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4

[关键词]制造业电子商务对策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努力,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以及企业自身的建设,我国制造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绝大多数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信息化项目,为制造业进一步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已经开始全面启动,但是其应用规模、范围、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集中表现在我国制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低,生产过程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落后三个方面。此外,整个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差异比较悬殊: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每年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成果显著;一些效益较差的企业受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意识的限制,信息化建设可能刚刚起步,甚至还没有起步。从整个行业的现实来看,制造业企业还不具备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的微观基础和宏观条件,只有占少数比例的企业已经实施了eRp,或还只是借助互联网开展企业信息的交互,属于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障碍

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相比,我国传统制造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面临以下一些障碍:

1.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在我国制造业中仍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企业的经理人大部分对企业的战略并不关心,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概念,以及它能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利益。因此,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以及经理人市场的培育是改善经营动力的重要工作。

2.制造业企业的管理体制普遍落后。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在原来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压力小,大部分工作人员习惯于较为松散的环境,同时,由于传统企业的设备操作简单,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单一领域,思想观念滞后,仍然是传统商业模式下的思维。而且传统企业金字塔型的管理体制,使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缓慢,影响了领导决策的速度和质量。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与电子商务要求的实时响应原则差距较大,严重阻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3.大量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我国虽然已经实施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计划经济长期的主导地位掩盖了人力资源供应与经济发展间的巨大差距,造成中国教育,特别是管理教育的落后。虽然现在人力资源市场的机制已逐步发挥作用,但人力资源的培育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使得我国企业目前在规划和发展电子商务中缺乏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制造业的制造技术落后。CaD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覆盖率只有5%,设计数据缺乏,设计方法落后,优质、高效、节能、节材工艺普及率不足10%,尚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机床数控化率仅有0.7%。此外,只有少数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大部分的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

5.制造业的信息技术落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企业内部广泛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善内部信息交流,提高经营效率。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它们大部分企业组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环境。而在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严重不足,信息处理设备落后,仍面临着熟悉应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模式的问题。

三、加快我国制造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1.全面推进信息化。面对新挑战,制造业企业应该重新思考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自觉地对其进行改革,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使整个企业能够迅速的对变化做出响应。在此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工艺、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的改造,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2.分阶段推进的原则。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不应期望开始就能制定出一个完善的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型,而应从不同的方面改善工作,让不同方面的工作相互促进,使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能稳步实施。制造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根据渐进性原则,制定具体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参照国内外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务模式,由浅入深,逐步进入高阶段电子商务。

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制造业企业在引入新技术的同时,要注意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以便达到技术与人和谐的状态。要重视员工培训,重视信息在企业内部流动的流畅性。要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奖惩有序。此外,企业不仅要利用信息系统协助上级员工对下级员工进行监管,也要帮助各级员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4.促进电子商务与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相结合。这是制造企业在当代市场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电子商务是先进的现代商务模式,而敏捷制造、精益生产等是先进的制造生产模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必然产生巨大的收益,从而改变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则。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5

[关键词]全程电子商务商务模式市场制造商软件供应商

2006年1月,金银岛(北京网信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提出要打造“全程电子商务平台”。7月,重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也提出向“全程电子商务”转型的战略,推出了自己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全程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

一、电子商务用户:全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应用的新阶段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进程。普华永道、加特纳集团等咨询公司,布洛奇和塞戈夫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进程的阶段和不同方面都进行过研究和阐述,尽管表述的方式和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但是都认为,企业最初实施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来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在外部交易环节,以电子化销售、电子化采购、网络营销为代表活动,在企业内部,以财务、生产、仓储等各个业务环节自动化为代表活动。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流程和外部交易整合的重要性。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企业利用电子方式在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在线交易、相互协作和价值交换,如果交易链是断裂和脱节的,那么电子商务的特色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的在线交易,是从供应商到客户,从信息流到资金流和物流的一个完整链条,

完整的链条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整合:

1.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初期各自为政的各类信息系统需要统一在一个平台下,以保证数据的共享和流程的衔接。

2.交易环节三流的一体化。即在市场交易环节,能够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只能支持信息流,却无法支持支付和物流配送环节,造成资金流和物流的分离。

3.企业内部系统和交易平台的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要能够和外部交易平台无缝连接,交易环节产生的订单、资金收支、货物收发能够同企业内部系统有效通讯,保持数据的同步和一致。

这样的阶段是电子商务应用的更高级阶段。把电子商务作为价值链集成的工具,探索如何将自己的价值链和信息系统和其供应商、协作伙伴、分销商、零售商的价值链进行集成,以使得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全程电子商务”可以被用来描述这样的一个阶段,全程,意味着企业信息系统从内到外,从供应商到客户,从信息流到资金流、物流的一体化状态。

二、电子商务的支持者:全程电子商务——新的商务模式

从电子商务的支持者角度来看,企业一体化电子商务的需求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在iSp、硬件供应商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网络的支持者中,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是和企业联系最紧密的两类,它们对这种需求变化的感知最迅速,这也是全程电子商务概念最先由它们所提出的原因之一。

1.市场制造商的全程电子商务。目前的市场制造商的功能并不完善。传统市场的功能主要有三大方面:(1)匹配买卖双方;(2)为与市场交易相关的信息、货物、服务的交换以及支付提供便利;(3)提供制度基础,如法律法规,使得市场运行更有效率。这三方面的功能在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上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有的市场制造商,尤其是B2B的市场制造商提供的主要功能还局限在、查询商业信息,简单的商品展示上,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而支付、物流服务更无从谈起,需要靠交易双方通过传统的信用和合同方式进行保证,至于提供制度基础,则显得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以协同交易环节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目标,…最终通过网络支付进入物流环节完成交易。”这是市场制造商从原有的以交易费用、广告费用为主要收入的商务模式,拓展到通过为企业提供交易环节的支付、物流和更细致的信息服务,获得更多服务收入的商务模式。这里的“全程电子商务”是指交易环节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一体化。

2.软件供应商的全程电子商务。软件供应商的商务模式一直以来和其他产品的生产商十分类似:投资进行软件开发,通过销售软件产品获得利润,或者应企业的要求,单独为某些企业开发符合其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

但是软件产品的生产特性决定了单纯以销售软件产品的商务模式必须变革。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从表象上看,软件设计者和需求方的标准不一致。需求方以能用为标准,衡量的杠杆是思想;开发方以合同为标准,衡量的杠杆是技术。衡量杠杆的错位,使双方互相接近的方向发生了错位。这种错位导致企业不能预期上软件后会产生新的现实需求,而开发方引导的预期需求又不适合企业新的管理需求。当企业发现这个问题时,需求已被格式化和物化。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上看,对于管理而言,面对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的不同企业,管理者不是追求最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是追求最适合的管理思想。正是由于人的生产要素的不可复制性,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结合(如人与机器,人与自动流水线,人与软件)而产生的生产关系的多变性,导致了企业对软件的需求不可能一成不变。很多软件开发者认为,随着需求方的管理者对软件的逐步理解,随之提出的需求变化会逐步减少,即所谓“软件越接近终点,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的理论。然而恰恰相反,随着管理者对需求的逐步深入,提出的新的需求反而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

此外,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当中,改错、新增模块、为适应环境进行调整等系统维护工作所花费的人力、费用要占总成本80%。

因此,一些软件供应商从销售软件,转型向销售服务。例如既是硬件供应商也是软件供应商的iBm公司,自1993年开始就提出“从出售产品到出售服务”的转型,认为创造价值的关键点在于提供解决方案,在于用户如何用这种设备去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并且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随需应变”。iBm从销售软硬件产品转型到以服务费用做为新的利润来源。

另外一些软件供应商则转而采用租用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软件产品,即aSp模式。aSp模式是在企业外包it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目标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aSp以租用的方式代替了自行开发和运行系统,以集成套件代替了单一的某项软件功能,以分布式系统的操作取得了策略上的优势,从提供一个通用应用系统转变为按照功能、行业、客户规模、应用类型或者其中的任意组合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不过,aSp更象是一个软件集成管理商而不是开发商,其提供的软件应用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开发商,如何在统一的平台下管理这些软件系统,同时能够稳定地提供给企业使用,一直是aSp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而软件供应商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内外一体化需求而提出的“全程电子商务”,在收费方式上,采用了和aSp相同的租用收费,在提供的价值方面则是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主要内部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同时提供进行交易的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以满足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实现完整的在线交易过程。

三、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新领域的竞争

在原有的格局中,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市场范围各自独立:前者是空间市场的技术支持者和实际经营者,它们提供了网上贸易的一个场所,为买卖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如阿里巴巴;后者为用户提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外部交易的各类应用软件,如金算盘、用友。然而双方向新模式的转型使得双方的市场范围有了重叠:软件供应商所提出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软件+交易平台+交易工具,其中后两项是市场制造商的基本价值所在,市场制造商目前尚在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市场功能,努力将信息服务、信用和支付以及配套的交易物流整合在一起,一旦整合完成,必然也会转向企业内部系统与空间市场的无缝连接,争夺软件供应商的原有客户。双方都需要借助自身所设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实现客户价值。因此,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将是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采用新的商务模式对未来生存空间的竞争。

这两类企业在竞争中都有各自的核心优势。市场制造商核心优势有二:其一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用户,梅特卡夫(metcalfe)法则告诉我们,这个已经具备用户规模的交易平台,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二是市场制造商对交易环节中各个细节的把握,具备有经验优势。而软件供应商则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有深刻的了解,有足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至于中小企业,追求商务过程的一体化是奋斗的目标,他们具备的是选择的权力,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的结果,将由它们投出的信任票决定。

参考文献

[1]martinV.Deise等著黄京华等译: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6

[关键词]全程电子商务商务模式市场制造商软件供应商

2006年1月,金银岛(北京网信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提出要打造“全程电子商务平台”。7月,重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也提出向“全程电子商务”转型的战略,推出了自己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全程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

一、电子商务用户:全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应用的新阶段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进程。普华永道、加特纳集团等咨询公司,布洛奇和塞戈夫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进程的阶段和不同方面都进行过研究和阐述,尽管表述的方式和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但是都认为,企业最初实施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来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在外部交易环节,以电子化销售、电子化采购、网络营销为代表活动,在企业内部,以财务、生产、仓储等各个业务环节自动化为代表活动。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流程和外部交易整合的重要性。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企业利用电子方式在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在线交易、相互协作和价值交换,如果交易链是断裂和脱节的,那么电子商务的特色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的在线交易,是从供应商到客户,从信息流到资金流和物流的一个完整链条,

完整的链条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整合:

1.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初期各自为政的各类信息系统需要统一在一个平台下,以保证数据的共享和流程的衔接。

2.交易环节三流的一体化。即在市场交易环节,能够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只能支持信息流,却无法支持支付和物流配送环节,造成资金流和物流的分离。

3.企业内部系统和交易平台的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要能够和外部交易平台无缝连接,交易环节产生的订单、资金收支、货物收发能够同企业内部系统有效通讯,保持数据的同步和一致。

这样的阶段是电子商务应用的更高级阶段。把电子商务作为价值链集成的工具,探索如何将自己的价值链和信息系统和其供应商、协作伙伴、分销商、零售商的价值链进行集成,以使得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全程电子商务”可以被用来描述这样的一个阶段,全程,意味着企业信息系统从内到外,从供应商到客户,从信息流到资金流、物流的一体化状态。

二、电子商务的支持者:全程电子商务——新的商务模式

从电子商务的支持者角度来看,企业一体化电子商务的需求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在iSp、硬件供应商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网络的支持者中,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是和企业联系最紧密的两类,它们对这种需求变化的感知最迅速,这也是全程电子商务概念最先由它们所提出的原因之一。

1.市场制造商的全程电子商务。目前的市场制造商的功能并不完善。传统市场的功能主要有三大方面:(1)匹配买卖双方;(2)为与市场交易相关的信息、货物、服务的交换以及支付提供便利;(3)提供制度基础,如法律法规,使得市场运行更有效率。这三方面的功能在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上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有的市场制造商,尤其是B2B的市场制造商提供的主要功能还局限在、查询商业信息,简单的商品展示上,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而支付、物流服务更无从谈起,需要靠交易双方通过传统的信用和合同方式进行保证,至于提供制度基础,则显得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以协同交易环节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目标,…最终通过网络支付进入物流环节完成交易。”这是市场制造商从原有的以交易费用、广告费用为主要收入的商务模式,拓展到通过为企业提供交易环节的支付、物流和更细致的信息服务,获得更多服务收入的商务模式。这里的“全程电子商务”是指交易环节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一体化。

2.软件供应商的全程电子商务。软件供应商的商务模式一直以来和其他产品的生产商十分类似:投资进行软件开发,通过销售软件产品获得利润,或者应企业的要求,单独为某些企业开发符合其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

但是软件产品的生产特性决定了单纯以销售软件产品的商务模式必须变革。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从表象上看,软件设计者和需求方的标准不一致。需求方以能用为标准,衡量的杠杆是思想;开发方以合同为标准,衡量的杠杆是技术。衡量杠杆的错位,使双方互相接近的方向发生了错位。这种错位导致企业不能预期上软件后会产生新的现实需求,而开发方引导的预期需求又不适合企业新的管理需求。当企业发现这个问题时,需求已被格式化和物化。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上看,对于管理而言,面对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的不同企业,管理者不是追求最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是追求最适合的管理思想。正是由于人的生产要素的不可复制性,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结合(如人与机器,人与自动流水线,人与软件)而产生的生产关系的多变性,导致了企业对软件的需求不可能一成不变。很多软件开发者认为,随着需求方的管理者对软件的逐步理解,随之提出的需求变化会逐步减少,即所谓“软件越接近终点,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的理论。然而恰恰相反,随着管理者对需求的逐步深入,提出的新的需求反而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

此外,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当中,改错、新增模块、为适应环境进行调整等系统维护工作所花费的人力、费用要占总成本80%。

因此,一些软件供应商从销售软件,转型向销售服务。例如既是硬件供应商也是软件供应商的iBm公司,自1993年开始就提出“从出售产品到出售服务”的转型,认为创造价值的关键点在于提供解决方案,在于用户如何用这种设备去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并且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随需应变”。iBm从销售软硬件产品转型到以服务费用做为新的利润来源。

另外一些软件供应商则转而采用租用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软件产品,即aSp模式。aSp模式是在企业外包it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目标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aSp以租用的方式代替了自行开发和运行系统,以集成套件代替

了单一的某项软件功能,以分布式系统的操作取得了策略上的优势,从提供一个通用应用系统转变为按照功能、行业、客户规模、应用类型或者其中的任意组合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不过,aSp更象是一个软件集成管理商而不是开发商,其提供的软件应用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开发商,如何在统一的平台下管理这些软件系统,同时能够稳定地提供给企业使用,一直是aSp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而软件供应商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内外一体化需求而提出的“全程电子商务”,在收费方式上,采用了和aSp相同的租用收费,在提供的价值方面则是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主要内部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同时提供进行交易的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以满足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实现完整的在线交易过程。

三、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新领域的竞争

在原有的格局中,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市场范围各自独立:前者是空间市场的技术支持者和实际经营者,它们提供了网上贸易的一个场所,为买卖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如阿里巴巴;后者为用户提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外部交易的各类应用软件,如金算盘、用友。然而双方向新模式的转型使得双方的市场范围有了重叠:软件供应商所提出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软件+交易平台+交易工具,其中后两项是市场制造商的基本价值所在,市场制造商目前尚在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市场功能,努力将信息服务、信用和支付以及配套的交易物流整合在一起,一旦整合完成,必然也会转向企业内部系统与空间市场的无缝连接,争夺软件供应商的原有客户。双方都需要借助自身所设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实现客户价值。因此,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将是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采用新的商务模式对未来生存空间的竞争。

这两类企业在竞争中都有各自的核心优势。市场制造商核心优势有二:其一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用户,梅特卡夫(metcalfe)法则告诉我们,这个已经具备用户规模的交易平台,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二是市场制造商对交易环节中各个细节的把握,具备有经验优势。而软件供应商则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有深刻的了解,有足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至于中小企业,追求商务过程的一体化是奋斗的目标,他们具备的是选择的权力,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的结果,将由它们投出的信任票决定。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7

   [关键词]B2B供应链电子商务

   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商业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不只是单独企业间的竞争,而将是包括电子商中整个供应链间的竞争。然而,我国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交易方式等均没有与国际接轨,加快供应链管理已成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本文结合供应链管理,设计出一种基于B2B模式的电子商务系统框架(B2B-SCm)。

   二、B2B-SCm框架

   通过对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研究,将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各个环节集为一体,成为协调发展的一个整体,本文提出的B2B-SCm的框架图如图1所示。

   该B2B-SCm系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的电子商务系统,系统的服务器和数据信息集中部署(通常考虑部署在制造商intranet中),主要参与者包括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和物流商,通过访问该系统完成各自的业务功能,并实现相互间的协作活动。银行和认证中心(Ca)等辅助参与者与本系统通过特定的网关、接口或协议实现交互和协作。整个系统的供应链流程如图2,其中:

   销售商查询产品信息是指销售商通过网站查询或通过厂商的电子邮件获得厂商产品信息。

   销售商提交订购信息是指销售商提供自己的订购信息,包括所需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

   厂商确认是指厂商根据销售商订购信息进行谈价。

   厂商与销售商协商签订合同是指厂商与销售商协商合同细节,并签订合同,该部分可能包括传统的手工合同。

   自动/计划生成需求信息是指生产总调度根据市场需求或销售商的需求确定生产计划,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确定采购信息并通过网上,包括部件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时间及其它相关信息。

   供应商查询需求信息是指供应商通过网站查询或通过厂商的电子邮件获得厂商采购信息。

   供应商提交竞标信息是指供应商提供自己的竞标信息,包括所提供部件的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时间、交货方式及其它相关信息。

   厂商评标是指厂商根据供应商竞标信息选择供应商。

   厂商与供应商协商签订合同是指厂商与供应商协商合同细节,并签订合同,该部分可能包括传统的手工合同内容。

   合同执行是指厂商与供应商均可通过电子商务系统查询并追踪合同的执行情况,包括发货情况、到货情况、付款情况、到款情况等。

   三、主要子系统设计

   根据供应链的流程,我们设计的子系统如下:

   1.制造商子系统:主要完成与制造商相关的信息管理,如部件订单信息、物流信息维护、资金信息维护等

   2.销售商子系统:主要完成与销售商相关的信息管理,如包括浏览制造商的产品、合同协商与维护等

   3.供应商子系统:主要完成与供应商相关的信息管理,如浏览制造商的部件表、在线签订合同;合同追踪等。

   四、系统技术实现

   1.开发平台:

   本系统基于J2ee平台利用工具eclipse、JBoSS应用服务器、mySQL数据库进行系统开发与实现。

   2.安全策略

   笔者选用了高效、安全、易用、勿须额外付费的页面安全控制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JaVaSeRVLet和SeSSion。对每一个JSp页面调用一个SeRVLet来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我们对企业员工进行等级权限划分,并且采用了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机制进行授权,授权方式相当灵活。

   五、实际应用

   某汽车制造厂和其企业合作伙伴的电子商务系统中,采用了B2B-SCm框架和相应的技术进行了实现,并将这一电子商务系统运用于实践。实践证明,基于B2B-SCm框架的电子商务系统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六、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然后结合B2B和供应链管理提出了B2B-SCm框架。使用该系统架构实现了基于网络的供应链一体化,达到了高效率、便捷、直观的商务数据存取和管理,保持商务活动中相关企业之间高效率的交互能力,提高了企业的协作能力和企业的生产水平,同时降低了企业生产和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军董宝田: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b2berp整合应用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也不断成熟起来,其中,b2b是一个热点,b2b必将成为企业交易的主要方式。

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erp整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营销等环节,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是企业实现计划控制和经营决策管理的关键系统。

erp和电子商务融合是一种创新,融合要分行业,且应用深度与行业有很大关系:基于销售和协同制造的企业已经时机成熟,集中采购、定单协同、b2c在这些行业应该尽快应用,这样对企业收益的帮助是直接的。

二、b2b电子商务与erp概述

b2b电子商务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b2b电子商务系统由3个层次组成:第一层使基于internet的采购、订单管理和交易系统,即一个商家连接其他商家的internet通道;第二层是企业应用系统集成,即internet采购和订单履行的内部通路,通过它实现企业的erp、财务系统、scm等后台应用软件的集成,使它们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协调工作;第三层使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安全、在线支付、电子邮件系统等。www.133229.com

erp是一种适用于制造企业、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技术。它利用信息科学的最新成果,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企业内部和其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资源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和严格控制,以保证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顾客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erp是现代管理思想的产物,它将许多先进的管理:如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体现在erp软件系统中,成为崭新的现代制造企业的管理手段。

因此,现在的erp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支持跨平台的多组织的应用,并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应用具有广

泛的数据、业务逻辑的接口,在建好后台erp的同时,并做好前端电子商务的高度系统集成。

三、电子商务和erp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子商务和erp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电子商务与erp被分裂开来,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两个系统下的采购数据、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没有进行合并,使数据失去一致性和完整性;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没有充分共享,造成建设成本过高和存储空间浪费;把电子商务片面理解成电子商店或仅仅建立一个网站;erp直接采用市场上的商品软件,而电子商务则自己开发,不能实现两者的会话与集成。

四、电子商务与erp的关系剖析

电子商务和erp系统如同前线和后方的关系,两者息息相关,如果企业前端的电子商务和后台的erp系统脱节,会导致很多关键的信息和数据被封闭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部门间重复着冗余的工作,不能对客户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响应,使企业工作效率下降以及运营成本上升,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极大的损害。

erp系统关注的是企业财务、人力资源、制造开发等在生产和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属于企业内部资源管理范畴。而电子商务关注的是与贸易伙伴的交易过程管理,属于外部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的目标设计是企业经营的三个重要环节: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和产品开发管理(plm)。erp组成了产品开发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原料采购、市场营销、库存、财务和人事管理等企业的各部分模块,进行优化管理。erp在企业业务流程中存有大量企业基础信息,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支持。电子商务主要以外部的交互为主,具体来讲是实现网上采购与网上销售业务、市场宣传等。

erp为电子商务提供可以与外部交互的资源,电子商务为erp提供客户动态、产品销售信息的反馈,在功能上两者有着互补的关系。erp系统的信息来自财务、物流、制造、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五个主要业务流程,可以看作企业内部的信息中心仓库。

从上面得知,在两种模式并存的情况下,如果电子商务与erp不进行整合,就很难保证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也很难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b2b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实现

整合是指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合并、撤消或增加一些业务部门,包括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需要有业务流程重组相配合,同时,也要求应用软件各模块合理划分和有机集成。

在实现两者的整合时,erp方面应优先考虑采购、生产计划、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等与物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的模块,电子商务方面应考虑网站管理模块、网上销售模块、网上采购模块和网上资金收付模块,把两者的这些模块集成到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应用系统,可以称之为整合系统。整合系统要为今后模块的扩充留有接口。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

1.传统销售模式和网上销售模式都必须对同一产品库存进行减量,两种模式下的销售额都必须反映到市场营销部,并在市场营销部进行汇总,为市场需求分析提供数字依据。

2.传统采购模式和网上采购模式都必须对同一投入品库存进行加量,两种模式下的采购额都必须反映到计划与生产部,并在该部门进行汇总,为市场供给分析提供数字依据。

3.两种模式可以共享投入品编号或产品编号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客户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

4.两种模式下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包括应收应付,都必须反映到财务部,在财务部进行汇总,并做一些财务指标分析。

图1所示为企业电子商务与erp整合的模型,如果将图1的电子商务企业模型的4个层次展开得更具体化些,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企业电子商务数据传递图。

从后台erp系统的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发货管理模块中提取报价、商品目录、发货方式和发票等数据并送入数据仓库,而前台的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通过企业网络门户上的销售订单、采购订单,发货方式等数据与企业进行网上交易。从后台erp系统的应收账、应付账模块中,提取收付款等数据并送入数据仓库,而前台的银行等部门通过企业网络门户的收付款等数据对企业进行网上支付。从后台erp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提取招聘广告、商品维护服务等数据并送入数据仓库,而前台的待聘人员及客户通过企业网络门户的招聘广告、商品服务数据与企业进行网上招聘和网上服务。所有的后台数据又可以用来作为商务智能的基本数据,作为进行计算和分析的依据。

由图中可以看出,从前台的电子贸易到后台的erp系统,数据交换频繁而多样,如同一张交织的网。通过这张网,信息相互传递,是后台和前台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9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增强城市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为导向,以提升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服务功能、突破关键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和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大胆突破,敢于创新,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有效路径,总结推广融合创新和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融合渗透,推动产业高端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网络化,打造一批优势产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功能。

二、基本原则

(一)先行先试,大胆突破。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做法,加强部门协同、政企协同、产学研协同,着力破除制约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观念桎梏,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软环境。

(二)融合创新,提升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催化器作用,全面推进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决策、供应链和服务等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增强供应链协同和服务,提升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重视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指引和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融合发展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作为投资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有效机制,促进社会资源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形成内生动力。

(四)重点突破,协调发展。集中有限资源,优先突破数控装备、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物联网络和嵌入式软件等关键领域,打造融合引擎,形成支撑和带动作用。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全局性,统筹推进信息化在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根据行业和地域特色,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培植特色,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至2012年,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企业运作方式,推动自主创新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显著提高,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道路,成为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示范市。

具体目标为:

(一)产品和服务信息技术含量显著提高。汽车、船舶、机床等电子信息化率达35%,消费电子产品的电子信息化率超过65%,中高端数控系统国内领先,信息化服务手段成为企业服务的主流模式。

(二)企业全流程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和服务等一体化集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大幅提高。70%的大中型企业进入集成应用阶段,中小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0%、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50%。

(三)信息技术对节能、降耗、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作用显著。节能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石化、钢铁等行业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建立在线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应用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5%,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5%,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效缓解。

(四)行业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整合行业资源,依托创新型服务企业,建成一批面向行业的网络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一批面向行业和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

四、主要内容

(一)着力推进三大领域渗透融合。

1.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制造”。

(1)汽车、船舶制造业。大力应用全数字化建模、三维数字化设计、数字测控、工业机器人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和测试水平,实现装配生产线的数字化、集约化和自动化。推广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发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利用产业国际化、标准化和订单化生产的特点,发展对接国际、整合产业链的供应链系统,推动产业链融入国际供应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汽车电子、船舶电子为重点,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传动和行驶电子控制、电子导航、安全报警及检测等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电子产品在整机中的比例。

(2)装备、电气机械产业。大力发展装备电子、软件、现场总线、数字测控技术和模糊控制等先进技术,推动装备制造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大型装备整体技术水平。重点研发高档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高压变频调速系统、虚拟仪器、光电检测设备等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共性信息技术,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自有知识产权比重,提高成套设备集成能力。提高装备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和网络化水平,应对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满足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等新的生产模式要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自动化、现代管理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带动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钢铁、石化和造纸行业。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集成制造和敏捷制造等技术,开发利用生产和工艺信息资源,建立专家系统,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实现精益高效生产。以龙头骨干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为基础,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协同化、产供销一体化的供应链平台。强化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企业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自动控制,改造优化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促进节能降耗和防污减排。

(4)医药行业。大力利用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技术推动医药产品创新,综合运用化学、生物信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对新产品进行分析筛选,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发。加快中医药产品标准化和生产规范化,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完善行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建设医药企业原材料生产、采购、药品生产、物流、销售全过程信息化监控管理体系,构建区域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5)纺织服装和皮革行业。以设计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发展虚拟化、数字化在线设计平台,开发建设设计资源库,提升企业创意设计能力,发展网络制造模式,推动向时尚产业转变。推动服装、皮革行业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与生产设计平台无缝连接,发展信息交流、三维展示、交易支付和知识产权保护于一体的专业性展示交易平台。

2.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活“*创造”。

(1)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产业,实施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和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重点加强嵌入式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音视频芯片和通信芯片等集成电路设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原始设计创新能力。加强资源整合能力,着力推进产业链分工和集群发展,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发展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3C)融合为核心的数字家庭产业,牵头制订一批国家标准,聚集一批国家和国际标准产业化项目,构建数字家庭“专利池”,促进数字视听产品升级,加快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

(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等软件,加快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业发展。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建设一批经济领域的行业性、综合性海量信息资源库,发展网上咨询服务,拓展网上信息服务市场。推动电信、广电网和互联网等三网业务融合,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宽带无线移动网等的新兴增值服务产业,优先发展在线软件、在线咨询、在线设计等创新型信息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全国性、国际性影响力的信息服务骨干企业和品牌。加快推进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区域性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广在线支付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

(3)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技术,提高新材料研发能力。突出发展半导体照明、光伏电池、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新兴产业,加快半导体照明、薄膜太阳能、背光源等技术产业化,发展绿色能源和节能产品。加快生物信息、生物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提高新药研制能力。

3.融合创新服务业,做大“*服务”。

(1)物流业。围绕物流资源和物流环节整合,完善物流信息编码、单证、信息交换和接口标准,推进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大力推进卫星导航技术、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和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构建与制造产业链各环节衔接、配置优化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提高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一体化水平。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水平。继续完善*电子口岸大通关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南方国际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整体效率。

(2)金融保险业。建立金融保险预测、预警和监管信息系统,完善金融调控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积极开发电子商务衍生新型金融产品,发展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网上信贷、网上基金、网上理财等在线金融服务,推动金融创新。继续推广应用现代化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等支付系统,发挥这些系统在满足企业和居民日常支付需求的积极作用;推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普及和创新,推广农民工银行卡、公务卡,扩大银联卡国际网络,鼓励网络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领域的创新,改善电子支付环境,提高支付服务效率。建设安全度高、信用好的跨行、跨区域第三方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培育在线支付服务品牌,打造电子商务区域交易支付中心。

(3)商贸会展业。以现代百货和连锁业为主体,广泛应用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和决策支持系统,推动企业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依托品牌优势,培育网上百货和网上连锁市场,增强地域辐射力。加快推进皮革皮具、珠宝、服装、玩具礼品等专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发展“前店后厂”型网上商务平台,整合联动产品设计、生产链条,加快产品创新和市场反应速度,延伸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大宗原材料、工业产品和可标准化农产品,建设大宗货物的电子交易市场,构筑新型电子交易体系,积极推进商品交付标准化、交易透明化和监管规范化。优先建设金属、石油、塑料、煤炭、粮食、建材等电子交易中心,积极发展化工、纸品、电子元器件、花卉、装备等网上交易市场。大力推进大型展会宣传推广、注册、商务、票务、旅行、展位等“一站式”网上服务,积极利用三维模拟、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发展网上展会和网上交易会。

(4)新兴衍生产业。通过信息化与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医药业、商贸业等的融合,大力发展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装备电子、医疗电子、商贸电子等新兴电子产业。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契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变,推动电子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行业咨询信息服务等衍生产业大繁荣、大发展,不断提高产业支撑服务能力,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组织实施重点工程。

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加快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全面提升产业效率,创新运作模式,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集聚化。

1.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专项工程。

实施平板显示、现代信息服务、数字家庭、集成电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大力发展液晶显示、移动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高增长产业,突破发展集成电路等战略产业,加速培育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半导体照明等高潜力产业,着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和现代信息服务等现代信息产业,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2.实施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

围绕汽车、石化、电子、装备、船舶、钢铁和医药等重点产业,组织实施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装备及工艺、开展数字化协同设计、优化管理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增强企业设计、生产、产品、管理和营销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水平,建成一批面向行业的网络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平台。4年内培育50家以上数字化制造示范企业,

3.实施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

以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为突破,组织实施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和价值链资源,建设面向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共平台,发展南方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新居网等新型服务,实现区域和行业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增强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力争4年内培育20家左右产业链整合创新服务企业。

4.实施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

以装备数字化为核心,重点发展装备电子、汽车电子和船舶电子,突破关键零组件核心技术及产业化,推动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数控系统在机械制造、电气装备等应用,提高大型装备产品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产业高端化。组织实施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4年内发展30个以上数字化装备示范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进入国内先进水平。

5.实施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工程。

以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为重点,围绕重点专业市场、骨干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专业市场电子交易平台、电子交易中心和供应链电子商务系统,促进产业流通服务,逐步形成“*价格”。深化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整合上下游企业相关资源,加快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依托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大型会展,建设面向全球的大型国际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立国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区域性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广具有在线支付功能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健全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加快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推广电子支付,普及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电子印章应用,保障网上交易安全。

6.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

围绕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和新兴产业,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行业知识和协同服务平台,增强中小企业间、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间的协作。从管理和市场着手,引导和扶持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物流配送等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制定财政补贴扶持政策,降低中小企业使用信息服务的门槛和应用成本。从金融服务着手,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体系,推进金融机构与有实力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方面的合作,以信息化推动中小企业间联保模式的创新,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7.实施协同创新工程。

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围绕汽车、装备、石化、电子信息、服装、物流供应链等重点产业领域,建立专题标准库、专利池和知识服务系统,建设研发测试和行业信息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企业集聚创新和协同创新,降低研发成本。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建立专业知识库,推动知识共享和协同研发。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平台,发展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网络版权保护和交易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利用海内外资源,发展网络培训教育和协作平台,提高创新资源配置能力。

8.加快建设网络新都工程。

加速建设连接国际、汇集珠三角的大容量骨干网络,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域网、无线宽带接入网和无线移动通信网,建成广覆盖、多业务的领先型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扩大网络带宽。建立一批金融、贸易、汽车等国际级行业信息数据库,建设部级容灾备份中心,大幅提高国际出口带宽和互联网络交换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支撑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建立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组织领导部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推进工作。联席会议成员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行之有效管理体制,联席会议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落实推进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参照市的做法,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组织领导。

(二)加强政策引导。

研究制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在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用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采购要优先采购本地融合创新的产品,优先支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和用地需求等。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绩效测评体系,探索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绩效考评制度。探索建立与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以国有骨干企业为试点,大力推广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和扶持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各区(县级市)政府要根据自身实际,安排资金有计划地培育当地融合示范企业和项目,对列入市融合重点项目工程和试点示范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同时,要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

(四)加强示范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建设。按照制度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等不同领域,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分类型、分行业、分地域建立一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试点示范企业,突破难点和热点问题,总结剖析经验教训,统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同时,选择推进工作积极、条件较好的区(县级市),建立区(县级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

(五)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家人才库,发挥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优势;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加强前沿性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力量,培养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信息化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鼓励发展社会性、市场化的信息化培训机构,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人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每年培训100名以上企业骨干,提高企业高层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决策管理水平。

(六)推动产学研联动。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产学研联合互动的机制,优势互补,加大力度攻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的关键技术。发挥行业协会、市场化社会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组织行业协会、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行业专家和信息化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筹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产业联盟,凝聚产业合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法

随着开放的互联网络系统internet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然而,电子商务发展所依托的平台——互联网络却充满了巨大、复杂的安全风险。黑客的攻击、病毒的肆虐等等都使得电子商务业务很难安全顺利地开展;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面临着严峻的内部风险,电子商务企业内部对安全问题的盲目和安全意识的淡薄,高层领导对电子商务的运作和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因此,在考察电子商务运行环境、提供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的同时,有必要重点评估电子商务系统面临的风险问题以及对风险有效管理和控制方法。

电子商务安全的风险管理是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这基础上尽可能地以最低的成本和代价实现尽可能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1.电子商务的内涵

1.1内涵

电子商务一词源于英文electronicCommerce或electronicBusiness,现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潮流,其含义有两个内容,其一,电子方式,其二,商贸活动,即整个商务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交易双方可以便捷却并不面对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利用这种快速、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它将覆盖与商务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

针对人们对这个热词理解的不同,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一切电子方式所从事的贸易活动。电子方式指的是电子技术设备、电子技术工具及系统,包括早期的电报、电视、电话、传真、email、广播、电子计算机、电信网络和当今的电子货币、信用卡、网银盾、信息基础设施及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系统。贸易活动则指的是一系列市场经济活动,包括信息、询价报价、洽谈、签约、结算支付、商业交易、国内外贸易等等。由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得到广泛地运用,从狭义上讲,电子商务则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

1.2分类

目前,电子商务按交易内容基本分为直接电子商务和间接电子商务两大类型。直接电子商务是指商家将服务产品和无形商品内容数字化,不需要某种特定物质形式的包装,直接在网上以电子形式传送给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直接实现交易。间接电子商务又称不完全的电子商务,指在网上进行的交易环节只能是订货、支付和部分的售后服务,而商品的配送还需依靠送货的运输系统等外部要素,即由专业的服务机构或现代物流配送公司去完成。

2.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风险

2.1互联网络的开放化带来的数据破坏风险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络为平台的贸易新模式,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强调参加交易的各方和所合作的伙伴都要通过internet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阿络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交易必须通过互联网络来进行,而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商业信息和数据易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给企业的数据信息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如遭破坏或泄密,将会给电子企业、商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2.2系统软件安全漏洞带来的风险

由于现阶段广泛应用的主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从国外引进直接使用的产品。核心技术还是使用引进的版本。这些系统安全性存在系统漏洞等不少危及信息安全的问题。系统软件安全漏洞带来的风险主要来自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安全漏洞。没有作系统的保护,就不可能有网络系统的安全,也不可能有应用软件信息处理的安全性。

2.3来自社会的外来入侵风险

电子商务容易被来自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络非法入侵,主要表现形式是黑客和病毒等对电子商务系统的文件和数据的篡改和破坏,是一种社会道德风险。黑客通过闯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这些人利用电子商务系统和管理上的一些漏洞,进入计算机系统后,破坏或篡改重要数据,盗取机密与资源,控制他人的机器,清除记录。设置后门,给电子商务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一组程序,可以攻击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区、文件和内存,以致使计算机的硬件失灵,软件瘫痪。数据破坏,系统崩溃,给企业和商户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2.4电子商务本身内部监管漏洞带来的风险

电子商务本身如果缺乏约束机制,责权不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是引起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风险的头号风险根源。如果没有严格的可操作性的内部管理制度,容易造成当系统出现攻击行为或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而且,当事故发生后,也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系统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

3.电子商务交易运行的风险

3.1信用风险

传统商务交易一般使用以纸为介质形式的手写签名或证明文件等方式来证明或确认商务的交易,应该说比较容易辨认真伪,操作显得比较容易。而在基于互联网络为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形式下,参与商业交易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并不存在与传

统商业模式的见面、磋商、谈判、监证、签署文件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如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技术来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电子报表、电子文件、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电子商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消费者对网上交易的信任程度,电子商务的信任风险实质是由网络交易的虚拟化造成的,首先是买方信用风险。在网络中个人可以任意伪造信息,可以伪造假信用卡骗取卖方商品。从而给卖方带来风险。然后是卖方信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消费者不可能全部掌握商家商品信息。卖方商品信息不完全、不准确或商家过分诱导消费者从而误导消费者购买行为;另外,卖家单方面毁约。不履行交易,也会对买方造成损失。所以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信用风险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3.2法律风险

电子商务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由于电子商务是在网络间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可以看作是无纸贸易,是一个虚拟环境的交易,当前对这些虚拟交易的法律监管却并不完善,这些问题使得电子商务认证、交易会有不受法律保护的风险。另外,电子商务贸易还存在知识产权的风险,网络是个开放的平台,资源在网络中的传播是畅通的。在网络中资源的共享性使得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受保护的力度被降低,因此可能带来电子商务交易的知识产权纠纷等法律的风险问题。

3.3电子商务风险管理

电子商务安全的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以最低的成本和代价实现尽可能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其本质就是防患于未然:事前加以消减和控制,事后积极响应和处理,为响应和处理所做的准备就是制订应急计划。

4.风险管理步骤

了解了电子商务存在的风险之后,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4个过程。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运作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日常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企业能够顺利经营。

4.1风险识别

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而言,风险识别的目标主要是对电子商务系统的网络环境风险、数据存取风险和网上支付风险进行识别。识别风险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试验数据和结果、专家调查法、事件树分析法。电子商务风险识别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收集各种曾经发生过的电子商务攻击事件(不仅局限于本企业),经过分析提取出若干特征,将其存储到“风险”库,作为识别潜在风险的参考。

4.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每种风险对企业影响的大小,一般是对已经识别出来的电子商务风险进行量化估计。这里量化的概念主要指风险影响指标,风险概率以及风险值。技术安全是电子商务实现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该项目规划、计划阶段就应充分考虑。

4.3风险应对(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性质和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订相应的防范计划,即风险应对。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后,就可编制风险应对计划。电子商务的技术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网络环境风险、数据存取风险和网上支付风险制订风险应对策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

4.险监控

制定规划,实施保护措施,在保护措施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监控和跟踪。风险贯穿于电子商务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因而风险管理是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因此制订了风险防范计划后,还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

5.风险管理规则的制定

5.1评估阶段

该阶段的主耍任务是对电子商务的安全现状、要保护的信息、各种资产等进行充分的评估以及一些基本的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

对电子商务安全现状的评估是制定风险管理规则的基础。

对信息和资产的评估是指对可能遭受损失的相关信息和资产进行价值的评估,以便确定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规则,从而避免投入成本和要保护的信息和资产的严重不匹配。

安全风险识别要求尽可能地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应收集有关各种威胁、漏洞、开发和对策的信息。

安全风险分析是确定风险,收集信息,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以估计风险的级别,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采取措施来规避安全风险。

5.2开发和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包括风险补救措施开发、风险补救措施测试和风险知识学习。风险补救措施开发利用评估阶段的成果来建立一个新的安全管理策略,其中涉及配置管理、修补程序管理、系统监视与审核等等。

在完成对风险补救措施的开发后,即进行安全风险补救措施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将按照安全风险的控制效果来评估对策的有效性。

5.3运行阶段

运行阶段的主耍任务包括在新的安全风险管理规则下评估新的安全风险。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变更管理的过程,也是执行安全配置管理的过程。运行阶段的第二个任务是对新的或已更改的对策进行稳定性测试和部署。这个过程由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网络管理小组来共同实施。

6.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性,所以部署一个完整有效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显得十分迫切。制定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对策目的在于消除潜在的威胁和安全漏洞,从而降低电子商务系统环境所面临的风险。

6.1缩短电子商务项目周期,增加更多的项目选择

减轻电子商务风险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缩短电子商务项目周期,因为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外界环境,如技术环境,竞争环境等变化太快,如果电子商务项目过大,即使你的项目本身成功了,但由于环境的改变,这个成功的电子商务项目未必能给企业带来原先设想的利益。

6.2自上而下的风险意识

很多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项目是个技术项目,只需要相关的技术部门参与就可以了。有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化的过程中,缺乏高级管理层的重视,这也是电子商务项目成功率不高的原因。而对于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往往在进行电子商务项目时,不仅受到企业决策层的高度关注,而且普通的员工也都非常清楚电子商务化的目标,这样自上而下的对于电子商务知识的了解,也是这些公司成功运作电子商务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将要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不仅要让全体员工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电子商务的风险,要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全员重视的风险意识。

6.3改变企业内部运作流程

现在仍有很多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无非就是建一个网站,所以这些企业在从事电子商务时,往往会遭遇失败。电子商务给企业提供很好的机会改变其内部和外部商业运作流程,如果企业不改变其商业运作流程,而直接进入电子商务,不仅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投资会失败而且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声誉。所以在企业加入电子商务行业前,一定要改造自己内部的运作流程,使之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实行电子商务的商户,在内部管理制度上应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制定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根据其工作的重要程度,确定该系统的安全等级。制订相应的机房出入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系统,要实行分区控制,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己无关的区域。对操作规程要根据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自己

的管辖范围;制订完备的系统维护制度,对系统进行维护时。应采取数据保护措施。如数据备份等。另外制定人员激励机制也很重要,应建立人员雇用和解聘制度。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价,制定奖惩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6.4滚动的战略计划

电子商务时代的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使得详细的战略经营计划的作用越来越小。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是,电子商务企业有一个明确的五年计划,其中第一年计划较详细,而其他年份则是较粗略的,因为在这些计划实施的时间到来之前,环境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了。这说明了确保五年目标具有相关性的滚动计划的十分必要的,应当定期修改计划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当然,这种方法的实施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当考虑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具体环境而有所不同。

6.5降低成本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电子商务在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风险。正如在所有的风险管理当中一样,我们考虑的是未来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在电子商务中,这种不确定性甚至更大,这使得电子商务风险管理成为一项相当繁重的工作。因此要解决好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问题,应该针对问题的根源,采用一种综合防范的思路,从多方面去认识,寻找解决方法,这对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6.6加强技术保证,确保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

针对电子商务依靠互联网络平台来开展的网络开放性的特点,特别是要针对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给企业信息和数据安全带来的极大威胁的安全隐患。对如何保障企业的信息数据和重大商业机密,是确保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的重要技术保障和前提条件,只有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才能保证其运行安全,这就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安全保障措施,不但要制定完善的技术保障措施,更要严格执行制度,才能确保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例如:我们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要加一道防火墙,防止黑客或计算机病毒的袭击。保护企业内部网中的机密商业信息数据。另外,利用现有的信息新技术将数字签名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的身份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假冒身份,从而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增强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保障措施是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重要技术保障。

6.6.1加强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的开发及运用

目前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信息、资金、商业秘密等安全问题,由于其电子数据具有无形化的特征,而有关认证机制或者网上安全技术均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进行本质上的重新设计,使其保证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应用,如防木马、防火墙、加密、认证等。面对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威胁,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管理措施,满足商务交易运行的安全性。

6.6.2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保障体系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与其他交易模式相比具有更多的风险,然而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还在于带来这些风险的人的失信行为。消除这些风险的,需要一个第三方信用服务认证机构通过技术手段来帮助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各方提出解决方案,使风险降至最低。

6.6.3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机制

首先,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扶持电子商务。我国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与扶持国内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并应坚持税收中性原则,使企业对市场行为和贸易方式的选择不受征税影响。其次,借助计算机网络,加快税收征管改革。现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交易的无纸化使得税务机关必须改革以传统的以纸质凭据作为纳税依据的征管制度,以便税务机关稽查,做到税收无纸化,提高效率,从而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最后,加强与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信息确认,获取真实可靠的征管信息。税务机关应同银行等中介机构合作,通过联网获取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中交易的相关信息,对企业的资金流向实施有效监控,防止企业偷逃税。

6.7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实现电子商务环境是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所谓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是指要求电子商务管理人员既要有计算机知识,还要有管理理论和商务、金融、法律等知识。对电子商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学习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将经济、金融、法律、网络有机地结合。对商务交易、金融活动的网络化、数字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加深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风险认识和防范。从而提高员工适应电子商务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贸易模式。

结论

电子商务的开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如何解决电子商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电子商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因为它是与电子商务共生的,是电子商务的必然产物,但是,可以将风险限制在影响最小的范围之内。只有了解风险,才能规避风险。本文从安全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论述了这些风险的控制策略,希望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已成为我国经贸发展领域的主流力量,并将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主要平台。然而电子商务所存在的或将出现的风险问题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它是伴随电子商务的产生而出现的必然产物。由于电子商务风险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所产生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所以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其存在的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尽可能控制最小的范围之内。此外,无论是再好的安全措施也要有应对突发的安全问题的应急方案。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须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进程,确保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透明、高效。

参考文献

[1]调查报告编委会.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调查报告[eB/oL].http://,2009-10-12.

[2]贾建华,阚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修订第四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43-147.

[3]邱新泉.电子商务风险与对策研究.信息技术,155-156

[3]刘伟江,王勇。电子商务风险及控制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5]高新亚,邹静.电子商务安全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8

[6]郭学勤,陈怡.电子商务安全对策.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1.7[7]李晶.电子商务安全防范措施.安徽科技.2003.4

[7]彭连刚.电子商务及其安全问题探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8]专业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