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市夜间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23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1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大量新生活元素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夜经济就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生的一种现象,夜间消费作为消费的另一主阵地,已经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繁荣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创造了令人惊奇的经济效益。

发展夜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夜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0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夜经济高度契合了这一要求,夜经济的繁荣,必将极大地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的增长,从而为构建现代城市产业体系增添动力和活力。

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人已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三分之一的收入、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而其中60%以上的休闲活动在夜间。在国内,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三分之二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正因为如此,许多城市都将夜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倾力打造。石家庄将发展夜经济列为城市发展战略,桂林更是花巨资打造“两江四湖”夜景,而北京的酒吧、上海的party、长沙的演艺、成都的吃喝更是声名远扬,让每一个生活与行走在其中的人流连忘返。

夜经济不仅迎合了城市文化和人们的消费需求,更体现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有“不夜城”之称,当地的市民夜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夜经济异常繁荣。从主题内容来看,夜经济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劳务、餐饮、购物等服务业,是人们一般需求之外的增量需求,这些增量需求的增加可以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催生新的服务内容。夜经济的繁荣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

夜经济最直接的经济效果是使得经济活动时间延长,通过延长服务时间、提供服务新内容,可以增加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对解决就业矛盾、缓解就业压力有重大作用。

如何推动夜经济发展繁荣

目前中国的夜经济还不发达,但有些大城市已经尝到了夜经济的甜头,那么,如何将夜经济做得更火,点得更亮呢?

一是让“夜生活”多元化,为不同层次的夜间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休闲方式和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的消费需求在增加。白天奔波于职场的人们其实很渴望晚上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能够舒缓压力的夜间消费,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但现在的一些娱乐场所定价普遍偏高,远非普通百姓所能承受。娱乐场所多数做的应该是大众化生意,花钱不多,却可以得到很好的身心放松。因此,可以通过对夜经济市场细分和逐步升级,让人们在夜间均有一个适合消费的场所。

二是结合城市特色,塑造城市的独特个性,发展特色夜经济。特色即个性,个性即魅力,魅力聚人气,人气生财富。结合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城市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及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等,从文化、娱乐、休闲等消费形式着手,积极引导其向高品位、高层次发展,做到文化和娱乐并重,在娱乐中注入文化的内涵,这正是夜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还要着力营造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化文娱消费氛围,如定期举办广场文化活动,满足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休闲性消费要求。

三是形成有特色的夜市中心。城市的夜市有自发形成的背景,但需要有序引导。笔者建议有关部门搞好夜市总体规划,设立诸如酒吧街、小吃街、文化广场等多种多样的夜市中心,满足市民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夜间经济的繁荣,有赖于推出一批引导消费潮流的特色消费场所、建设一批应时应景的夜间观光旅游项目等。像上海外滩、夜重庆那样,一个现代化都市的亮化工程格外“抢眼”,特别能激发人们走出去看一看的愿望。

四是加强管理,创建健康文明的夜生活方式。目前不少城市夜市的地摊商品有许多假冒伪劣产品,而歌舞厅那昏暗的灯光会让人想起许许多多暧昧的流言。因此,给夜市一个恰当的定位,就成了发展夜经济的当务之急,加大对夜市的管理力度,依靠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要把夜经济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创造良好的夜生活环境,为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坚实的基础。政府要结合实际,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保证结构调整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是大力宣传,吸引市民广泛参与,推进夜经济快速发展。如果没有市民的广泛参与,再好的夜经济规划也免不了冷清收场。市民的生活习惯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激活市民的热情。有关部门可通过举办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来吸引市民眼球,整合夜间的旅游产品和资源,把餐饮、娱乐、健身、休闲和各项服务项目按照市场的需求有机整合,形成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真正有市场吸引力的项目,将休闲文化做到极致,就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参与,拉动城市夜经济,推动城市旅游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

六是做好夜生活的后勤服务,确保夜生活的安全、有序。夜经济的外延不仅仅是别具特色的自然美景、商贸购物,还应包括高度发达的金融交通系统、配套的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和安全保障等。通过立体化服务,打造城市特色夜经济,形成以夜间旅游观光、逛街购物、娱乐休闲为特色的消费格局。

总之,繁荣夜经济,政府部门要提供有力的支撑,创造良好的环境。夜经济亮起来的是城市,火起来的是文化,文化与城市在交融中相得益彰,城市品牌得以树立。繁荣夜经济,政府是推动力量,市场是主导力量。如果无法调动起市场主题的积极性,就不可能真正形成繁荣的夜经济。

城市夜经济的繁荣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人文与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年龄结构、城市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及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发展夜经济需要量力而行,要用发展眼光去看待,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准、主流消费群的收入、消费水平来考虑,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如今,在中国的广大城市,夜经济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有望成为经济转型时期新的主导型消费热点,带动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城市,夜晚的灯光必将更美更亮,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兴旺,城市生活更加流光溢彩。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2

一、拉动城市经济发展

现代化城市经济主体由二、三产业组成,包含工业以及服务业的诸多产业,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夜经济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极有可能成为城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夜经济的经济元素涵盖吃、喝、住、游、购、娱、体、美等诸多方面,其发展不仅能直接提高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领域的收入,还能明显拉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具备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点的外在条件。因此,夜经济已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可以成为促进城市消费和扩大就业的新的增长点,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仅能让游客游览2个小时,那么,这个城市仅能获得一张门票收入;如果延长至半天时间,则有可能获得门票与餐饮的收入;如果再增加景点,或者丰富城市夜间生活,吸引游客住宿的话,就可以获得门票、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多种收入,城市的总体收益就可能大幅增长。正因为夜间经济的高效收益与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许多城市都开始研究夜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夜经济相关载体建设,不断扩大夜间消费内涵,提升夜经济品牌,打造地方文化特色。

目前,城市的夜间消费正在越来越突显,上升趋势明显,在城市居民消费比例中逐渐提升。通常,在许多城市,夜间的人流量、销售额与白天持平,或者已经超出白天,对于商业企业和餐饮服务企业等商家而言称得上“饕餮盛宴”。在上海、广州、杭州、深圳、成都、长沙等夜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市民的夜间消费占据了商业、餐饮服务企业业绩的很大比重。广州服务业产值超过一半来源于夜间消费,成都的餐饮、购物和娱乐市场成为夜间消费的主要支点。在南方夏季,由于白天盛热,每天20时至24时时段的销售额所占比例较大,有的商场甚至接近全天销售份额的一半。餐饮企业更是以夜间消费为主,夜间的餐饮娱乐已经成为洽谈生意、亲戚朋友相聚、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

按大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724万计算,如果每天能有10%的人实现夜间消费,每人每次消费按50元保守估算,每晚就有一个3620万元的大市场,一年就有132亿元以上。虽然这仅仅是估算,也可以发现夜经济是个可以重视并重点挖掘的一个“金矿”。

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城市是休闲产业的集聚地,也是人类休闲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夜经济的形成并逐渐走向昌盛,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而现代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释放,白领阶层的兴起,年轻人高收入人群或者“高富帅”与“白富美”人群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愿意按照原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模式生活,而更愿意选择夜间消费这种现代化都市最时尚的生活方式。这种夜间消费生活方式仍在不断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和认可,同时,夜间消费也正在从原来的购物、餐饮等消费,逐渐向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洗浴、娱乐等多领域拓展,这种日益增长的消费、餐饮以及休闲娱乐需求已经成为城市夜间经济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人1/3的时间用于休闲,收入的1/3也用于休闲和旅游。在我国,目前实行的是5天工作制,每周有2个公休日,每年(以2013年为例)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等公共假日11天,按照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还享受10天的带薪年假,那么休假日将合计达125天左右,中国人的全年休闲时间也将达到1/3。为加快夜经济繁荣发展带来机遇。

三、打造城市魅力品牌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发现了夜经济潜藏的巨大经济利益和文化内涵,致力于夜经济的开发与挖掘,将夜经济打造成了城市对外发展的名片:

北京:“夜店”点亮吃喝玩乐购。北京的酒吧首推三里屯酒吧街和后海酒吧街。三里屯酒吧街上有酒吧30多家,街两侧的胡同中更扎堆了200多家酒吧,约占北京酒吧数量的40%以上。一些迪吧也是不同消费层次的热舞人群夜晚光顾的主要娱乐场所。晚上小吃,隆福寺小吃街、王府井小吃街和东直门内大街的簋街都是人气旺盛的地方。下班后购物,步行街、华堂商场、西单商场等地方人头攒动。

上海:小资天堂“夜上海”。光影流漓的夜上海,“新天地”石库门式样的酒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所在。它既古典又新潮,深具文化情怀也具有商业气息,透露出对流行、艺术、文化的敏感。针对文化团体、雅皮一族或中产阶层组织的每年超过120次的时尚活动,使新天地成为一个国际交流和聚会的地点,85%的租客来自中国内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ujiekai”为你整理了这篇夜间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本应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迸发的一年,但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压力空前,自强不息的港城人民,站在互联网经济“风口”,发挥聪明才智,争做追梦路上的奔跑者。一段时间以来,连云港电商发展方兴未艾,东海水晶火遍直播界,赣榆海鲜又成新网红,快手活跃度全国前三的乡镇,两个在连云港。线上“网红”火热,线下有关部门开始发力,大力推动夜间文旅经济发展,努力将夜间经济作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为了了解我市夜间经济的发展状况,市统计局组织人员对我市夜间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商户、问卷调查等一系列形式,认真总结梳理当前我市夜间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连云港市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涌现出连云港老街、盐河巷、民主路老街、灌云伊甸园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夜间项目和活动。今年新冠疫情影响后,随着复商复市工作的不断推进,一度停滞的夜间经济再度活跃。眼下相关部门和街区正积极打造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让城市散发出更多烟火气。

9月29日,我市海州区“老新浦风情街区”和连云区“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被省文旅厅正式认定为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跻身于全省首批30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之中,为全市夜间经济和文旅综合消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风情区,越夜越浪漫

老新浦风情街区包含民主路、盐河巷、陇海步行街等三条特色街区。目前,老新浦风情街区已建成步行东街休闲购物夜市、步行中街精品夜市、步行西街特色美食夜市、步行西街小商品夜市、盐河巷海鲜排档夜市、民主路老街主题文化夜市、民主路老街本地美食夜市等7个特色夜市,形成了业态各异、特色鲜明的集“购、食、宿、文、娱、旅、健、美”于一体的夜间消费市场。

民主路目前已形成了以东街文创休闲、中街展示博览,西街古玩、茗茶、非遗老字号的业态格局;街区坚持“日日放影片,周周搭舞台”,每周三、五、七举办的老百姓大舞台活动,每场观看人数500余人,进一步提升了街区夜间人气。盐河巷街区以美食为主题,穿插品牌商业、茶楼、休闲餐饮、古玩字画,沿河一带则以经营酒吧、客栈、中餐为主。通过“文旅+美食”模式,提升美食基地品质,打造“古巷夜游”品牌。通过座谈了解,夏季晚间,街区会迎来全年客流最高峰,销售业绩增长能达到两位数。而消费群体中,25岁至40岁的主力消费人群占到了多数。陇海步行街则是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商务办公、展销展示等业态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步行街。

(二)文化历史城,越夜越美丽

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云台山北麓,北临黄海,隔海与东西连岛相望,南倚云台山。连云港老街是目前港城地区保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与“海州古城、民主路文化街、南城六朝一条街”并称为港城历史发展变迁中的四条老街。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游客到老街游玩,除了可以参观陇海铁路历史馆、民俗工艺馆、非洲艺博馆、汪恕有醋馆、西游记文化馆等展馆,老码头海鲜城、1933西餐厅、朱家大院精品酒店、边楼民宿等也将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餐饮住宿选择。近年来,老街根据夜间休闲娱乐和夜间旅游的需求,先后建成民国风情的酒店和民宿,打造了华东首家大型沉浸式魔幻主题光影秀——“天海传奇”夜间灯光演艺,成功举办动感光影秀暨龙虾国际啤酒节、“蚝门盛宴”海鲜烧烤节等节庆活动。

(三)沙滩夜风情,越夜越热闹

连岛是集青山、碧海、茂林、海蚀奇石、天然沙滩、海岛渔村人文景观于一体。蔚蓝的天,淡蓝的海,俯瞰海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这片岛屿的清灵俊秀。串联东西连岛,利用独有的海、林、湾、沙滩等资源,打造特色夜游产品是我市近年来的一大举措。荧光夜跑自2015年首度举办以来,是一场集合了色彩、荧光、炫音等各种元素的一次体育大派对,参与的“人气”和活动的“名气”年年看涨。每年夏季举办沙滩音乐狂欢节、海港国际文化夜市、“蚝门盛宴”海鲜烧烤节,啤酒节主题甲板派对,以全面宣传展示连云港海滨旅游城市的形象,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享受一场盛大的沙滩音乐盛宴。连岛的夜晚越夜越嗨,灯光璀璨、香气四溢,旅游景区演艺现场歌声飞扬、舞步翩翩。海鲜美食夜市、夜晚演艺活动、景区夜游项目遍地开花,把连云港全域旅游的“全时段旅游”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夜间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规划布局,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就老新浦风情街区来说,目前还没有对夜间经济进行系统的规划布局。首先,夜间消费场所大多集中在城市内各商业商务中心核心地段,但由于我市海州区商业商务中心比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地带夜间经济区域。其次,巨龙路商业街、万润商业街等由于是自发形成发展的社会商业街,夜间经济活动运行缺乏行为规范和政策条例约束,品牌杂糅,还未形成品牌特色与优势。

二是缺乏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当前,夜间经济的繁荣火爆也随之暴露出各街区管理上的缺位。部分街区的常态化管理比较欠缺,夜市厨余垃圾处理不及时,地面油污重、异味大;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不到位,餐饮店油烟、大气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群众曾多次举报投诉。

三是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保障,承载能力不足。陇海步行街、盐河巷、民主路老街三条街周边均不同程度存在停车难问题。随着盐河巷夜市繁荣带来的人流不断增多,现有的南门停车场和新浦公园两侧停车场已无法满足停车需求。二期道路与津华苑小区旁的双拥路无法互通,道路未设置人行横道线和红绿灯,阻碍了小区人流进入盐河巷,导致盐河巷二期人流偏少。南极北路因为机非混行,整个路面显得比较混乱,导致人流、车流通行缓慢。旅游大巴进入市区部分路段目前还实行限时管理,导致进入民主路老街的大巴受到停车时长限制,缩短了游客在街区停留时间,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夜间经济发展。

四是缺乏夜间消费习惯,制约夜间经济发展。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加是夜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连云港市作为三线城市,目前海州区常住人口约为80万人。夜间经营主要涉及餐饮、娱乐、健身场所、酒店、影院以及沿街专卖商铺。从营业时间看,商贸业大多在晚上9点到10点闭店。从消费人群看,主要为本地居民和年轻人为主。作为一座旅游城市,相比周边临沂、青岛、徐州等城市,没有足够的人口特别是年轻人作为消费主体。海州区目前夜间经济主要还是以餐饮、娱乐、小吃为主,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类极度匮乏,业态结构单一,“烟火味很浓,文化味不足”。消费者夜晚活动时间持续较短,受气候条件影响比重较大,夜间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段性,主要集中在暮春到仲秋大约半年时间和每晚十点以前,不像南方城市,几乎全年夜间经济都比较丰富。

三、对夜间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专项政策扶持。任何一项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的发展,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建议由政府牵头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对商圈商业、各特色街区、社会商业街加大设施改造提升,对公共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对夜游产品开发以及促消费活动开展等繁荣夜间经济的相关措施给予政策支持。对现有的特色商业街区、夜市,安排奖励资金,具体可根据建设规模、投资额以及总体效果实行不平均奖励政策;加快规划新培育一批与区域发展融合度高,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夜间消费街区,打造夜间经济新场景,不断扩充海州区夜间经济板块,提升夜间经济活力。对夜市上的经营户,可以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如减免管理费用等,激发创业经营的积极性。

(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在各区域地标和重点商圈等周边,做好地面公交、BRt线路、出租车等运输服务基础保障工作,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引导出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加密夜间车次安排。二是编制《连云港市夜间经济消费指南》、《连云港市夜间美食图谱》,统筹连云港市夜间经济地标、商圈和美食生活圈的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休闲活动以及交通设施运营线路等信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增加导览导购功能,方便夜间消费。三是鼓励夜间经济区餐饮企业、沿街店铺等开放公厕;增加部分商业外摆空间,规范店外经营,建立规范、文明、和谐的夜间经济经营秩序。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4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景观在夜间的再次表现。广义城市景观与城市夜景观的概念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城市夜景观概念是对城市景观概念的补充,它使城市景观的含义更加明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夜景观重视不够,一到夜晚城市环境或一片漆黑或一片杂乱,这正是忽视了它们在夜间的表现效果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城市夜景观进行单独的规划设计研究。

1 城市夜景观与夜景观规划设计

1.1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自然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如果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来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1.2 对城市夜景观认识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如果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1.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夜景观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第一种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哪怕是极微妙的一点,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跨越多门学科,最成功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的教学体制、法律制度、雄厚的财力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使其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付注于实践。在我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与城市不同的建设发展历史给夜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成果纳入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便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性、可依据性和政策性。此外,在进行夜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所以说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也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2 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 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2)季节特色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例如,哈尔滨城市街道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把雪作为突出街道夜景观个性的背景,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其实对于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气候、晴雨天等天赋的因素,只要认真加以研究利用,都会成为丰富城市夜间景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管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这种驾驶并非是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阶段性的,这正是“规划”概念的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以往的城市夜景观照明规划相比,在处理夜间建筑物形态及其组合方式方面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底蕴。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5)节日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2.2 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间硬质景观的表现上,普遍的问题是宏观有余而细部不足。许多在白天为行人设置的小尺度设施到了夜间反而成为路障,而且灯具无论在造型还是尺度上均缺乏细致的考虑。事实上,城市空间中的各种灯具是联系白天与夜晚景观的纽带:白天可以点缀空间特色;入夜则是人类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作用,而且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夜间标志城市尺度与特色的活跃因子。

2.3 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意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

2.4 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虽然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大小小、色彩纷杂的照明广告(尤其是霓虹灯招牌)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如果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并不会令人引以为豪。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

2.5 交通不便

城市多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停车场、步行者安全性与夜生活时间成为影响市民夜生活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如何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为,可以把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3.1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

(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

(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

(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

(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在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在市民夜生活的基础上对城市夜间各景区、景点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一定历史时期、自然条件、一定的经济、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夜景观建设的实践得到检验,不断发现问题,修改完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规划布局所表现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2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3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

城市性质的制约;

城市规模的制约;

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

(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5

关键词:城市照明品质提升规划

中图分类号:J914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照明的概述

城市照明指的是户外公共用地内固定的照明设施以及在建筑红线之内形成夜晚景观的市内及室外的照明。城市照明对夜间行车、行人的安全、社会治安、环境美化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基础设施中重要的部分,更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最初的城市照明主要是用来为市民的夜间生活提供必需的光照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使得城市夜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照明在满足人们照明需求的同时也发挥了美化环境的功能,使得城市夜景得到很大的提升,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城市照明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功能上进行划分,城市照明可以分为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两大类。城市功能照明为城市夜间行车和行人提供足够的亮度,使得交通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城市景观照明主要是指夜间对城市的景观实施的装饰性照明。从照明对象上可以将城市照明划分为室内照明、立面照明、交通照明、景观照明以及广告照明等。

二、城市照明发展阶段的建设特征

城市照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水平提高等综合作用的产物。总的来说,我国城市照明的发展有以下的趋势:第一,景观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最初,只有一些大城市的重要建筑,在逢年过节时才进行照明,且景观持续时间很短。所使用的灯泡耗能较高,可观性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夜景照明的范围逐渐扩大,各种各样的场景,如桥梁、广场、树木、广告牌等都纳入到了夜景照明的范围。第二,照明手段不断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照明所采用的灯源种类越来越多样,从原来单一的白炽灯到现在的霓虹灯、激光灯、LeD灯等。在照明方式上,动静结合、主次层次的运用使得夜晚景观效果大大提升。第三,照明时间大大延长。从先前只有重大节日才照明到现在日常性的照明。第四,在景观层面不断提高。城市景观建设越来越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城市照明公益化的趋势明显。

我国城市照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灯光建设的特征是道路照明占绝大多数,仅在少数大城市在节假日的夜晚才有装饰灯光。这一阶段道路照明的亮度水平很低,照明器材比较简单。

第二,成长阶段。城市照明建设进入成长期后,城市照明建设类型的范围逐渐扩大,数量也逐渐增多,景观照明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个阶段城市道路照明的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光源以及灯具的品种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照明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此外,照明手法趋向多元化,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照明手法不断丰富,光纤、LeD以及数控电子调光等先进技术在城市照明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第三,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城市照明的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大,数量急剧增多,人们开始追求城市照明的品质,希望城市照明能够满足人们的身心需求,从整体上提升城市景观照明的品位。此外,灯具的造型逐渐丰富,灯具配光也逐渐合理,数字通信技术在灯光照明中得到广泛使用,路灯照明的管理体制也越来越健全。LeD等绿色光源的使用逐渐增多。

三、城市照明品质提升阶段规划建设的思考

在城市照明规划时应注重照明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照明体系。在城市照明规划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城市照明规划时最重要的原则。城市照明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利用既有的方法和手段,建设和谐统一的城市整体照明。整体性不但包括城市景观照明文化和市民对城市照明认知的整体性,而且还包括城市照明的管理以及设计准则控制。

第二,延续性原则。延续性原则主要是指时间、空间以及文化的延续性,它是整体性原则的补充。城市照明建设不应该割裂城市的发展历史,保证城市夜间新旧物质元素的和谐统一。只有遵循此原则,才能在保证城市夜景时间和空间延续的同时,维护市民的文化情感。第三,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以保证各个城市的夜景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避免了趋同的情况。第四,过程性原则。在城市照明建设时过程原则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没有过程的思想,那么城市照明就只能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城市景观照明的整体性以及延续性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第五,适宜性原则。在进行城市照明建设时,应该从实际条件出发,根据不同环境以及不同情况合理的进行规划。

节约作为城市照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求我们在提升城市照明品质之前,对现有照明建设进行调研和评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提升城市照明品质的方法和途径。通常来说,提升城市照明品质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增加照明精品建设。在城市照明建设的数量已经达到相当多的数量之后,照明精品建设的数量就直接关系到照明品质的好坏。具体说来就是利用前期调研的结果,提炼出城市照明中的重要的载体,然后从载体自身的特征出发,对其照明进行合理规划。在此过程中,要综合使用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多元化的照明手法,合理搭配色彩,进而提高照明技术水平,丰富夜景的表现形态,最终使得景观的内在表现力得到提高,将城市照明建设实现“量”到“质”的跨跃。

第二,改善照明建设的均衡性。以往的城市照明通常围绕市中心而建设,周边的建设相对欠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展,城市的格局也得到不断的优化,照明格局也逐渐进行调整并完善。应该根据城市的功能区划、空间形态等多个方面改善城市照明的均衡性,最终形成城市夜晚景观的大格局。

第三,彰显文化性。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城市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在城市照明建设时应该根据城市的地域特色,合理规划,使得城市照明符合城市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四、结语

城市照明在改变城市夜间形象的同时,丰富了广大市民夜间的活动内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照明品质建设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城市照明品质提升阶段,我们要从具体条件出发,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使得城市文化特色得到彰显,人们的精神生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农,王怡文.城市照明品质提升阶段规划建设思考[J].建设科技.2010(18)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6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新型的经济形态-夜市经济出现了,纵观国内,北京的王府井夜市、乌鲁木齐的七一星光夜市、杭州的吴山夜市、西安钟鼓楼夜市等夜市,已经成为了吸引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特色“夜名片”。而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虽然各个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夜市,但大多缺乏规模和特色,不具代表性,本文结合上海市夜市消费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二、上海城市居民夜市消费现状分析

1.现有夜市零散,规模较小

以浦东新区为例,2012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49.73亿元,位居17区之首。其现有夜市主要集中在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新国际博览中心边上的梅花路一条街和以夜色消费集中在酒吧、咖啡、甜点的滨江,但是其夜市消费还是很缺乏,短板原因是浦东缺乏夜生活,目前浦东接待的游客很多,但基本不住在浦东,另外针对陆家嘴金融城白领工作时间晚缺乏夜市的现实特点,营造陆家嘴金融城商务夜生活环境满足金融白领需求也十分必要。

2.随意性强,缺少品牌。

夜市散布于外滩、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五角场、七浦路等申城的“夜市”处,可以发现上海之夜早已不单属于游客,不单属于娱乐休闲业,多层次的、全民参与的上海夜间消费需求正在启动,但是上海市夜市消费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夜市品牌,即使有类似于有徐家汇东方商厦的“东方爵士节”,青浦桥梓湾购物中心等一时的夜市消费市场,但缺乏持久性。

3.以摊贩经济为主,档次较低但有较大市场需求.

据统计,目前上海无序设摊集聚点维持8000个左右。这一方面刺激了商业经济,但另一方面对城市管理影响不容忽视,摊贩经济对整个商业经济必不可少,近三年来上海人口急剧增加,外来人口平均每年增长38%,这些摊贩中包括生产、加工、销售、购买,此外上海还有几百万低收入人群,这两部分人群加起来估计有800万左右,夜间摊贩经济存在一定市场。

4.上海夜市消费受限季节性特征

夏天的高温催生了夜市经济,沪上便利业态坚持走通宵经营的路线,据统计,整个夏季沪上便利店在其晚上六点以后的销售额占据了总销售额的40%,上海人家、梅元等的夜市营业额也高达75%,另外百货商厦在在18点以后营业收入占到全天销售额40%-50%。

三、上海促进城市居民夜市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夜市消费发展

夜市经营者中有大量下岗职工和城市低保人员,他们自身保障能力弱,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夜市受政策影响大,经营夜市并不是一项稳定的职业,政府如果不给夜市经营者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一旦夜市取消,他们又将面临失业的困境,变成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二)加强夜市基础设施建设

对“夜市一条街”,整体风格进行特色化设计,比如移动餐车、桌椅、遮雨设施要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配置,避免杂乱无序;夜市周边统一规划污水排放设施,配套好公厕、逛街标示、公交车站点、旅游车大巴下客点;增加垃圾收集站,改善卫生状况;合理设置休憩设施等。

(三)加强夜市宣传,注重品牌效应

首先发挥现代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入全国各地名小吃,其次推进上海本土品牌商品入驻夜市,引导城区夜市商业、休闲以及夜间服务业发展,构成一个立体多元化的夜市氛围,促进商贸、餐饮、娱乐一体化建设。

(四)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和自我管理结合

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夜市产品质量的监管,保障广大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定期对夜市进行抽查,建立诚信档案,对历次检查中表现良好的摊位给予免检,而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摊位进行重点检查。同时,经营者和周围居民积极配合自我管理,共同维护夜市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黄扬飞,黄晓峰.杭城夜市现状调研及规划建议[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

[2]卢莎.基于长沙低碳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3]陶红茹,陶朝英.石家庄夜经济发展Swot分析[J].经济师,2011(04):218-219.

[4]李东琴.金华市江北夜市现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46-47.

作者简介:纪琼(199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7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developmentofBaodingcityattheculturalstatusquoandexistingproblems,focusingonBaodingcitynightculturaldevelopmentorientationandpathofpractice,includingtheaudiencemarket,cultureandentertainmentprojectinnovation,discussedBaodingcityculturaldevelopmentneedspecialnightpayattentiontoseveralissues,withaviewtobuildingwiththecharacteristicsofBaodingcitynightculture,increasetheconnotationofcity,promoteacitygrade.

关键词:保定夜文化发展定位实践路径

Keywords:Baodingnightculturedevelopmentorientationpracticepath

作者简介:王淑梅(1979―),女,河北行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保定城市“夜文化”发展定位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102124)研究成果。

夜文化生活是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最直观的反映,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繁荣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一个城市的夜只有和夜文化相互配合、映衬,才能形成城市的独特形象和感召力,城市文化的拥护者及忠诚度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夜文化能让人看到一座城市文化与生活的缩影,也是为城市创造财富的机会。为了促进河北夜文化的发展,2010年年初,省商务厅和省文化厅出台文件,对河北城市夜文化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1]。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明清以来在全国具有特殊的位置,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在城市竞争时代,回顾历史,结合现状,确定保定夜文化发展的核心定位,研究其实践路径和对策,对塑造保定夜文化、引导城市夜生活消费、提高城市品位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同时,探索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夜文化建设理论,也将为保定提升城市内涵、为河北省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一、保定发展城市夜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夜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市民生活、促进城市就业、推动城市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在省会迁移到石家庄后,保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可以说,当前保定的发展速度、城市面貌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不相称的。为了重塑保定辉煌,找准城市定位,增强城市特色,加快城市发展,对保定具有特殊的意义。保定处于京津冀交汇之地,文化教育、饮食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城市夜文化的基础和资源,根据这些特点,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采取了一些举措,如2010年7月13日,保定五一文化夜市开市,并设立了文化广场区,在夜市开设露天电影院,同时把大鼓队、秧歌队引入该夜市;2011年3月24日保定市举行了重点商贸企业延时营业新闻会,引导和鼓励一些商贸企业、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和休闲等场所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并调整了8条公交线路运营时间,使其延长至22:00等等,这些都使保定夜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来看,保定夜文化仍然相对比较贫乏,存在问题主要如下:

(一)夜消费环境较差,市民缺乏夜间文化消费心理和习惯。保定绝大多数公交车晚上末班车为八点半,有些甚至到六点半就没有了,这阻碍了市民的外出。同时,白天开放的图书馆、大商场等傍晚也早早闭门谢客,迫使市民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此外,冬天寒冷的气候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也影响了夜文化的发展,导致保定夜间比较灰暗。

(二)夜文化内容比较贫乏,形式比较单一。目前,保定夜文化主要表现为饮食文化、K歌文化等,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受地理及城市规模所限,保定高雅夜文化发展不起来,也未形成特色夜文化品牌,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文化品位需求。此外,娱乐文化同质化严重,严重制约着保定夜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消费场所呈萎缩之势,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近几年来,保定夜间文化活动场所逐渐减少,这在电影院上表现特别明显,有的电影院拆除,有的缩小营业场所或转为它用。此外,保定夜间少有文化主题活动,偶尔有几个也存在浓郁的商业气息,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导致受众日益减少。

(四)夜文化活动不持久,无法培养一个较广的、成熟的夜文化消费群。在夜文化消费上,目前存在“常态化的缺乏大众化、大众化的又不能常态化”问题。歌厅、酒吧等常态化经营主要服务于中高收入群体,而我市大部分商业演出或公益性演出比较零散,又不能常态化。这都导致保定无法形成一个稳固的夜文化消费群,从而也使夜文化发展缺乏支撑力。

二、保定城市夜文化发展定位及实践路径

城市夜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确立城市夜文化精神和核心定位,既要对文化传统和文化成果有所继承,又要汲取当代主流文化和域外先进文化,才能建构独具特色的、相对完美的和充满魅力的城市夜文化形象。保定作为燕赵文化的交汇地和聚集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地理上毗邻北京、天津、石家庄,位置十分重要,应结合保定发展的现状,将其建设成独具特色的休闲夜文化之都。这不仅能让保定人民享受到更高品位的夜文化生活,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京津石的休闲“后花园”。

要实现这一城市夜文化发展目标,保定应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积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综合利用多方资源,采取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践路径和有效对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受众培育市场,改变市民的夜文化消费观念:没有受众的文化产品就没有市场,保定存在夜消费环境和市民夜间文化消费心理的缺失的状况,“不想玩、没钱玩、没地方玩”是目前不少保定市民夜文化生活贫乏的原因。可通过政府和媒体,加强对夜文化活动的引导和宣传,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不同的市民阶层在保定市的夜文化生活中找准定位,真正自得其乐,长期培育夜文化消费习惯和消费市场。

(二)夜文化娱乐项目应向多元化、纵深化发展:保定夜文化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所以要发展夜文化不应局限于传统项目,更不能只对外地模式简单模仿和移植,要有创新性和超前性,实现内容的丰富与形式的多样化。在这方面,长沙市做出了非常好的尝试。早在2002年,长沙市将田汉大剧院与有关演出机构联手,请来俄罗斯艺术专家,组织演出队伍,打造了一台名为“星光灿烂”的综艺晚会,并实行低票价,“使高雅艺术走向市场,构筑高雅艺术的亲民平台”。[2]省会石家庄打造的“彩色周末”、“梨园剧场”、“相声专场”等各具特色的经常性夜间文化演出,也为保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三)发展城市夜文化应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使时尚与传统文化和谐并存:保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老保定文化,发展夜文化,培育大众夜文化消费,必须凸显鲜明的地域特色,走就地取材的道路。这样才能形成时尚与传统交相辉映的新模式,满足求乐与求知相结合的新需求,打造出独特、和谐的城市夜文化。

(四)促进夜文化品牌建设:“到桂林,看《印象刘三姐》;到杭州,看《印象西湖》;在成都,看变脸;到天津,看德云社……而在石家庄看什么呢?”[3]保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只有打造具有“保定符号”、大众化、时尚化的夜文化品牌,加强宣传,才能吸引固定的消费群,形成相应的规模和品牌优势,实现夜文化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常演常新。

(五)政策扶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政府可为大众文化活动场所和单位提供一定补贴;适度有序放开文化游艺娱乐场所审批工作,尽量为市民的文化娱乐、为文化娱乐经营者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从而真正实现夜文化由“小众娱乐”到“大众狂欢”。发展城市夜文化单靠政府是不行的,要调动企业、群众各方面积极性,要利用民营资本盘活文化系统国有演出场所;要在扶持本地演艺品牌的同时,积极引进大型演艺公司来投资。

(六)发展城市夜文化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做好亮化工程建设、优化城市夜间交通环境、商业环境等。对夜文化消费区,应适度做好亮化,美化城市环境。对于公交、商城延长运营时间造成的成本上涨,政府可考虑给予一定政策鼓励,同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做到经济性与文化性平衡,防止忽视一方,导致无法持久。

(七)发展城市夜文化要注意抓重点,夯实基础。在保定这样一个三线城市,发展夜文化切忌贪大求全,没有重点。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做到最好、最全面,必然导致失败。在夜文化区域选择、内容选择上,必须做好文章。可借助保定“两环四廊、五湖十园”建设契机,为保定发展夜文化提供良好的配套保障;充分发挥保定饮食文化、高校文化、体育文化发达的优势,形成特色,吸引市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参与,为夜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的保障:城市夜文化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高品质的夜生活方式,应加强对夜文化市场监督和管理,使之走上健康、完善的发展轨道;要定期进行场地、技术设备、人员和管理方面的安全教育;同时倡导消费者享受夜文化应提高文明素质,适度而行,防止“夜文化”对“夜休息”的干扰。

三、保定城市夜文化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展城市夜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公共服务、商务、娱乐、消费等诸多方面,需要文化、交管、工商、水电等多部门的支持。因此,在发展夜文化时,地方政府必须清楚自己的作用定位,合理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在发展保定城市夜文化时,应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城市亮化规划要科学合理,达到美化、节约与居民生活和谐统一。保定作为经济不甚发达的三线城市,亮化工程要适度,要本着经济、美观、特色的原则,要分区域、有重点的亮化,要亮到好处,亮得和谐,绝不能搞“一刀切”。我市依靠“光谷”优势,以节能环保为发展理念,路灯、红绿灯、广告牌等大量采用太阳能,增强了城市特色,但阴雨天红绿灯不起作用等弊端也显现出来。因此在发展夜文化时,要合理规划,让研究机构、高校和当地企业互相合作,探究办法、总结经验,为更好地发展夜文化服务;要以休闲小城、古韵悠长为整体风格,对灯具外型,发光样式进行设计,突出城市特质,等等。总之,城市亮化要与城市建筑、氛围、风貌及夜文化定位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二)保定发展夜文化,应建立发展基金并合理应用,达到最佳效果。在发展夜文化内容和形式上,应选好主题,进行一体化宣传;对群众性、自发性演艺团体,可在服装、道具、舞台、音响设备等方面给予扶助。只有对城市夜文化进行完善有效的开发、组织、管理和推动,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夜文化生活“引得出、留得住、停得久”。

(三)夜文化应充分考虑公共需求,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目前,在许多人的思想里,谈到发展文化,往往是文化搭台,唱经济戏,更注重文化的功利性。人大代表赵雪芹说,“夜生活不仅仅指的是晚上吃吃饭、唱歌之类的纯消费类的活动,还应该包括提高市民素质。”“我们现在所说的夜生活大多是让服务行业延长营业时间这方面的,但我认为应该更多地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要发展夜文化,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市民素质,增强城市文明。所以发展夜文化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其了解和参与的热情,通过了解民需、听取民愿、采纳民言等方式,打通夜文化发展的瓶颈。

总之,在分析保定夜文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其发展定位,协同各方力量,重点突出、系统规划,具体有效地落实夜文化发展路径,方能卓有成效地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能够持续发展的城市夜文化。正如杂志《夜北京》总编辑刘久平所说:“于一座城市,只有触摸了她的夜晚,才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她的韵味与风情……”保定夜文化建设的意义也在于此。

参考文献:

[1]省商务厅《扩大夜消费做旺夜经济的通知》文件和省文化厅《繁荣城市文化夜生活指导意见》文件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8

关键词:城市夜景照明;品质提升阶段;技术控制

1前言

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使得照明建设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晚间的户外活动时间逐渐增加,并对城市夜间环境的要求也从“亮”过渡到“美”的品质提升阶段。通过相关的城市夜景工程实践分析,及代表性城市照明的调查发现:大量的城市夜景照明建设施工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惑,城市夜景照明建设理论和技术还跟不上现阶段的建设发展需求,制约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及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由此为了优化市民的居住环境,点缀美化城市,确保城市夜间交通安全,还需深入研究城市夜景照明施工要点,积极探寻可持续的城市照明发展之路。

2城市建设与城市照明

2.1关系分析

一是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与城市照明:从经济建设角度来看,市民休闲广场、门户型景观大道的美化照明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而且有利于刺激市民消费、拉动城市内需。统计数据表明,良好的夜景照明景观提高了市民夜晚出行率,商品零售额平均增幅32.33%;从文化建设角度来看,城市夜景照明建设有利于增强公众对城市品牌形象的认知与支持,降低了城市宣传成本,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二是城市环境建设与城市照明:城市照明可以说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的城市照明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城市照明建设需要适应城市综合管理趋势,从城市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形成全盘的建设理念。此外,为了打造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夜间环境,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1]。三是城市特色建设与城市照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特色建设是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根本,是城市品牌知名度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建设个性化的城市夜景观,全面展示城市自身的形象与活力,是夜景照明建设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2.2城市夜景照明建设思路

首先是整体建设思维,进行夜景照明建设的目的是使城市夜景错落有致,张弛有度。一个城市的整体夜景照明建设,重要的依据就是这个城市中“城”与“市”两个方面的定位,“城”的定位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既包括地形地貌错落起伏,又包括建筑本身,以及城市轮廓边界;“市”的定位包括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其次是区域建设思维,区域建设是城市夜景照明整体建设的延伸和细化,简单地说,区域的划分可以按照城市功能区进行划分。以城市商业区为例,商业区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也是城市夜景照明中最需浓墨重彩的地方,因此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照明手段结合,营造欢快、热烈的氛围。

3品质提升阶段城市照明建设对策

图1水立方(1)增加精品建设: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品质的提升需要结合载体本身的特征和功能属性,借助高新技术产品,并通过多元化的照明手法,来打造具有内在表现力与文化性的景观照明,如我国的“水立方”(图1),充分利用LeD色彩丰富的特点,展现了其在夜间的优美形象。(2)改善均衡性:随着城市格局的不断优化,夜景照明建设也需要考虑层次性、整体意象结构和节能环保等因素,并根据其在空间的形态,区域的功能划分、交通状况灯客观存在,利用夜景观的技术手段,进行城市空间意象的统筹规划。(3)增强关联性:城市夜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系统的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对相邻各个单体、街道和区域间的整体构思,强化区域间的景观映衬,这样才能增强城市的整体效果,提升照明品质[2]。

4城市夜景照明建设的技术控制

4.1配电与电路布线

首先要明确场所的照明负荷等级,对于景观照明而言,经常举办大型夜间游园、娱乐、集会等活动的人员大量密集场所的夜景照明用电可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宜按三级负荷供电。在实际照明系统运行过程中,实际电压与系统额定电压可能会存在偏差,如果偏差过大可能引起系统失效或降低使用寿命。当电压偏差或波动不能保证照明质量或光源寿命时,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可采用有载自动调压电力变压器、调压器或专用变压器供电。当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时,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宜采用D,yn-11方式。一般对于夜景照明设备供电电压宜为0.23/0.4kV,供电半径不宜超过0.5km。照明灯具端电压不宜高于其额定电压值的105%,并不宜低于其额定电压值的90%。在选择导线截面及各种开关元件时,都是以照明设备的计算负荷(pc)为依据的。它是按照照明设备的安装容量pe乘以需用系数Kn而求得(如三相线路有不平衡负荷时,则以最大一相负荷乘以3作为总负荷),其公式如下夜景照明负荷计算需用系数应取l,负荷计算时应包括电器附件的损耗。夜景照明供电线路大多敷设在室外,较易受到天气和外力侵害,所以照明负荷宜采用独立的配电线路供电,避免对其他负荷供电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照明分支线路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30a。三相照明线路各相负荷的分配宜保持平衡,最大相负荷电流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电流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当采用三相四线配电时,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室外照明线路应采用双重绝缘的铜芯导线,照明支路铜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对仅在水中才能安全工作的灯具,其散热措施主要依靠灯体表面与水体间的热交换,不能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点燃,所以其配电回路应加设低水位断电措施[3]。

4.2夜景照明色彩控制

不同色彩的灯光配置,不仅可以增强城市方位和方向的可识别性,也能反映出城市夜景观的多姿多彩。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如表1所示,在同一空间使用两种光色差较大的光源,能够较好的体现城市景观照明的层次性。色彩的技术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品质提升阶段应重点加强灯光光色及灯光环境气氛的控制,并根据城市大小、特点对色温进行合理划分。如现代城市的整体色彩大多以黄白为主,因此城市景观照明的色调也应以黄白色为主调,色温控制在2200k~4000k。(2)夜景照明色彩规划还应以其所在或邻近的照明框架为基础。如城市交通干道应以柔和、暖黄色的钠灯为主;商业街应综合运用各种灯光,营造霓虹闪烁,色彩变幻的效果以吸引人流;景观区域应根据建筑性质和照明定位,结合周边的光色关系,并注重文化底蕴的表现,可选择黄色光为主,彩色光进行点缀的方案,如我国的某城市景观整治中,为保证白天外观视觉效果,管、管卡、灯具选择与建筑外观颜色相近的颜色,灯光以黄光为主,辅以白光体现景观的层次感(图2)。

4.3夜景照明节能控制技术

4.3.1功能照明控制主要的建筑物和标志物对于城市夜晚轮廓线的勾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做好景观照明工作。同时为了适应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还要对建筑照明功率密度进行合理规定。一方面应从建筑照明的表面亮度出发,规划出适合的亮度范围;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照明中对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照明能耗,夜景照明还应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前提下,科学控制单位面积的安装功率,由此可根据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LpD)这一技术标准,建立照明照度、能耗、建筑物自身属性之间的联系。如大城市中的白色外墙涂料、暖色外墙涂料等建筑,其反射比(β)为0.6~0.8,对应的照度应为30lx;功率密度应为1.3w/m2;银色或灰绿色铝塑板、中等色铝塑板等建筑,其反射比(β)为0.3~0.6,对应的照度应为50lx;功率密度应为2.2w/m2;普通砖、大理石、暗红色釉面砖等建筑,其反射比(β)为0.2~0.3,对应的照度应为70lx;功率密度应为3.3w/m2。4.3.2智能控制照明智能控制具有节约电能效果明显、延长光源寿命、提高照明质量、有较高的经济回报率、管理维护方便等优势,因此为了在创造最佳工作环境的同时,达到节能目的,一方面应对于同一照明系统内的照明设施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区或分组集中控制,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故障影响面,还应该避免全部灯具同时启动,减小对配电系统的电流冲击。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情况设置平日、节假日、重大节日等不同的开灯控制模式。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来可以营造不同气氛下的景观效果;二来可以节约能源;三来有利于限制光污染。此外还应采用光控、时控、程控和智能控制方式,并应具备手动控制功能[4]。

4.4安全防护

景观照明系统一般安装在户外,需要配套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人员及景观本身的安全,同时照明负荷作为电力负荷的组成部分,也要保护整体电力运行的安全与可靠。安装在人员可触及的防护栏上的照明装置应采用特低安全电压供电,否则应采取防意外触电的保障措施,考虑到广场、公园等夜景照明项目供电线路较长,全部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很不经济,因而可以在设有严密的防意外触电保护措施时,采用正常电压供电。并且为了防止无关人员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触电危险,照明设备所有带电部分应采用绝缘、遮拦或外护物保护,距地面2.8m以下的照明设备应使用工具才能打开外壳进行光源维护。

5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新的城市发展的要求,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开始出现理性回归的趋向,开始追求品质的提升,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综合亮度控制、色彩控制、节能控制等城市照明技术体系,分析了保障城市夜景照明全面性和层次性的技术措施。但同时城市夜景照明是一个复杂学科,因此还需长期深入的加强城市照明规划建设,以保证城市照明建设向健康、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景峰.城市夜景照明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灯与照明,2010(01).

[2]张昕.夜景旅游资源及其规划对策———以北京市为例[J].照明工程学报,2007(01).

[3]周明.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6(15).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9

南北之间,东西之距,

翻座山,隔条河,

民风就是两样,经济也自然不同。

拿食品来说,榴莲过了长江就少人问津了;

内蒙古的咸奶茶到了天津,

知音全无;一大早吃广式早茶,

恐怕“北京胃”就受不了,

同样,除了老北京,谁还喝得了豆汁?

《钱经》特别推出“双城记”栏目,

为您展示不一样的城市经济,

寻找地域文化背后的经济与生活的梦想。

每个城市有着不同的性格,

酒吧,被不同的“城市母亲”

演绎出了不同的面孔,

而这种“演绎”的工具就是

―经济发展趋势与财富流向。

北京酒吧名片20年

查询“酒吧”的起源,被采用最多的说法是一种“据说”:据说,以前,美国中西部的人骑马出行,喜欢到路边经营的小店喝上一杯,他们就将马缰绳系在店门口的一根横木上,这样的小店叫做“BaR”,意指长条的木头或金属,像门把或栅栏之类的东西,而引申为如今的“酒吧”。

酒吧在北京开了20多年,也旺了20多年,但更令人怀念的,还是:古代路边的酒馆,门前有栓马的马桩,小二在大声吆喝着:“客官,您打尖还是住店?”

消费群体随“三里屯”而生

从1980年工体北门附近的“JJ”开张,20多年间,北京酒吧的标志“三里屯”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印证。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成为首都北京的第一要务,“三里屯”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走向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那里临近外国使馆区,同时是在CBD商圈工作的白领们休闲娱乐的首选场所。外籍人士与白领阶层又是最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

“三里屯”培育了北京最初的消费人群:在华外籍人士、白领阶层、艺术家、大学生、娱乐圈人士以及有经济能力的社会闲散人士。

北京酒吧名片的走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有人说,北京这个城市,就连酒吧的发展,也要紧跟国家经济形势变化。

如今,“酒吧的蛋糕”越做越大,已经从当年的“一枝独秀”变成了“遍地开花”:“后海”已经与“三里屯”齐名,每当夜晚,任荷花市场街道上人头攒动,酒吧里永远是静谧的氛围,这里的老板们抢的是“老北京文化”卖点;工体北路、朝阳公园西门、亮马桥等据点,以异域风情吸引“吧客”;除此以外,散见于四九城里,大街小巷的酒吧更是不胜枚举。有人做过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的酒吧已经有400多家。

按照市场游戏的规律,没有利润的新事物,会很快消失的。

北京的酒吧,真正赶上了城市扩容的“快速列车”。

讲不清楚的谁输谁赢

有人说,酒吧行业暴利,且理由充分:在超市5元一瓶的啤酒,在酒吧的最低售价是20元,在路边几元钱一袋的爆米花,在酒吧最低要15元,其他鸡尾酒、西餐更不用说。

这样的分析让酒吧老板们百口莫辩。他们辩解的理由也让人觉得在情在理:其一,到酒吧消费的是文化和氛围,这同样是商品,与超市中的啤酒、路边的爆米花不可同日而语;其二,酒吧的房租、装修、乐队邀请等等,都是成本,比如,原本没有什么价值的房屋,出租开酒吧,房租就会高出好几倍;其三,由于季节原因,北京的酒吧淡旺季明显,淡季是要赔钱的;第四,北京酒吧已经“遍地开花”,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说也奇怪,尽管北京大多数酒吧的消费略显得“精英化”,但是,越是有名的酒吧,越是人满为患,其消费水准也越是居高不下。

酒吧从国外传来,而外国的酒吧大多是廉价的。在中国,酒吧发生了一个奇怪的“蜕变”――成了精英阶层的聚集地。

这种“蜕变”的方法甚是简单――“看不见的手”,市场杠杆在这个“蜕变”的过程中再度发挥了自己的威力。

酒吧业主的目的是财富,而输出财富是中产阶级的任务,自然而然,酒吧业主向他们提供了他们需要的“复乐园”,这便是所谓的“商业定位”。

重庆早打“酒吧经济”牌

直辖市重庆总愿意给自己起一个新名字――雾城、渝都、第四城、江城……好在,没选好的名字并不影响这个城市“夜文化”的发达。

有一种说法,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要在夜晚观察,观察这个城市的夜生活是否丰富,市民的夜消费热情是否高涨。在很多时候,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国际化程度与其夜生活丰富程度成正比。这个类似规律的说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屡试不爽。

早在成为“大城市”之前,重庆夜生活就已然名声在外,那么,如今的“重庆酒吧”在重庆夜生活,乃至这个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格局之中,已经和将要扮演何种角色呢?

市民收入水平决定酒吧发展阶段

酒吧是一种舶来品,在北京、上海,酒吧被当地人演绎得精英而时尚,而在重庆,酒吧反而更加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原生态。目前,重庆酒吧,并没有为了聚敛财富而设置下价格壁垒,相反,更多的酒吧,价格低廉,大多数人是有这个支付能力的。

考察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是否良性的一个方法是考察其阶层构成。健康的构成是,富人占少数,低收入者占少数,而中产阶层占多数。而目前的重庆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其中产阶层群体尚未壮大,在这种情况下,酒吧老板欲赚取利润,必然将目标消费群体档次降低,而价格下调。

有关资料称,上海酒吧的“吧客”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主,而重庆酒吧中多件的则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表象也是重庆酒吧定位相对低调的明证。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群体中的高收入或者成“中产阶层”的比率自然高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数据,可以得到结论,重庆的酒吧行业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尚未“成熟”,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而这个“初期”要多久才能得到进步,要以这个城市人们的收入水平为依据。

“酒吧经济”成为一张牌

如果说,北京、上海的酒吧,是随其城市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支配下,适应市场需求而自然生成的文化产业,那么,如今的重庆酒吧则与这种情况略有不同了。重庆酒吧随重庆直辖的步伐出生,而今,又伴随其直辖后的硕果被人们扩大和泛化着。

刚刚成为直辖市的时候,是重庆酒吧数量快速增长的一个时期,而重庆人本身喜欢追求刺激,于是,酒吧很快进入了重庆人的生活。经过九年时间,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重庆主城区的大小酒吧数量已经超过500家。

其实,重庆酒吧所处的阶段是任何一个城市的酒吧行业的必经之路,也就是市场调配。然而,与北京、上海不同,重庆市政建设方面已经“先下手为强”地将“酒吧经济”作为一张王牌紧紧握在手中,希望用政策干预“看不见的手”,以使重庆的“酒吧经济”早些发挥作用,除了以“打望”美女著称的解放碑、较场口地区聚集的一些知名酒吧以外,重庆为发展“酒吧经济”,也常有大手笔力作。2005年圣诞节期间,重庆的首条专业酒吧街区开张,紧随其后的是年底的首个国际人夜生活特区――浪高“夜重庆”。

有资料可查的重庆酒吧街包括:大唐广场、得意世界地下酒吧街、第一大道酒吧街、南滨路酒吧街、江北欧式一条街酒吧街;而正在规划中的酒吧街包括:解放碑大同方城市公寓和国贸酒吧街、北滨路、九龙坡区明清建筑和江南风情酒吧街等,这些地方也恰恰是重庆重点发展的商业中心,市政方面大打“酒吧经济”牌的意图可见一斑。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篇10

【关键词】发展历程发展状况空间集聚度发展策略

一研究意义和背景

服务业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是城市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影响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业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发达的服务业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发达国家,随后这种趋势向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扩散。我国服务行业发展程度呈现由东向西阶梯状递减趋势及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中部强于西部,但差距不大。另外在我国,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都存在一些与本区域其他城市相比的服务业发展洼地城市,这些城市多为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落后是所有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点。2007年我国有资源型城市156座,截止2009年枯竭资源型城市已达到44座,城市转型对于每个枯竭和即将枯竭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已经迫在眉睫。从服务业在城市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来看,如何使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城市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升级、创新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必须依靠合理的城市服务业空间结构和服务业存在形态。唐山是依煤建市,因钢兴市的典型资源型城市。根据车晓翠的评定标准,唐山正处于资源型城市成熟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城市转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唐山市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1.城市形成和发展时期(1878~1949年)

唐山起源于小村庄乔家屯,乔家屯的集市成立于1874年,这个集市就是唐山商业的开端,它为附近居民提供简单的商业交易活动。1878年开平矿务局正式挂牌设局,随后又形成了唐山机车车辆厂和启新洋灰公司等大型企业。企业工人的增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条件。1907年京奉铁路通车,使市区内铁路沿线的商业、服务业得到繁荣发展。

2.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地震前(1949~1976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唐山的城市性质被确定为“重工业城市”。1959年,唐山市城建委编制了《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性质,即“市区以采煤、钢铁、陶瓷和机械为主”。随着城市性质的确定,城市产业的发展开始有所倾向,这一时期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服务型行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在1953年和1959年出现了24.38%和20.41%两个高峰,但基本上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

3.震后恢复期(1976~1980年)

新的城市规划将唐山市分为老市区、东矿区和新区三部分实行组团式发展。其中明确老市区服务业集中布局在接近住宅区几何中心的位置,除此在每个居住区零散分布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震后几年城市还处在重建过程中,各种城市基础设施不尽完善,服务业先天发展条件不足,这使得此时唐山的服务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继续下滑,直至1980年下滑到建国以来最低点10.66%。

4.城市重建到城市转型期(1981年至今)

唐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支柱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这些产业在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城市环境,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城市的对外形象,致使城市在引进外资和项目时不具备优势,严重的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势在必行。产业结构转型是城市转型的核心,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之一。在城市转型的动力作用下,唐山的服务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1)唐山现已形成商业中心四个、商业街九条;(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重点行业,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

三唐山市服务业发展定量分析

1.唐山市服务业主要指标和其他城市的对比

服务业生产总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是衡量城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本文数据来源为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文章选取了石家庄、邯郸、大同、鞍山、辽源五个城市与唐山进行比较。其中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服务业的发展相对省内其他城市来说更加综合、完善;邯郸与唐山为省内同级城市并且具有相似的城市发展历程,同属资源型城市;大同、鞍山和辽源为周边省资源型城市,和唐山一样都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六城市在服务业生产总值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方面的差异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石家庄作为省会职能城市其两项指标要明显高于其他资源型城市。从服务业生产总值比重来看唐山(36.5%)低于大同(43.87%)、鞍山(40.72%)、辽源(39.62%),高于邯郸(34.2%);从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来看唐山(39.14%)低于大同(42.42%)、辽源(39.57%),高于邯郸(38.61%)、鞍山(36.74%)。可见唐山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省内服务业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并且与同等资源型城市相比并无明显优势,甚至处于偏下的位置。

2.唐山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度分析

(1)研究方法。空间基尼系数是以Lorenz和Gini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由Krugman于1991年提出的用来衡量产业在区域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的指标。公式为:

G=Σ(Xi-Si)2

其中Xi是i地理单元服务业生产总值占整个区域服务业生产总值比重,Si是i地理单元服务业某产业生产总值占整个区域服务业中该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G的取值在0到1之间,G的值越大说明服务业中该产业在区域集聚程度越高。

(2)唐山市服务业分行业空间集聚度的特点。赵航将城市形成到城市功能空间各自分化划分为五个阶段。由这五个阶段可以看出服务业多是由城市中心区发展起来,然后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而向周围区域扩展,形成新的中心。唐山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具有服务业相对落后的特点,难以形成多中心集聚模式,所以在进行服务业分行业空间集聚度分析时选取唐山地区服务业相对集中和发达的市中心区和与中心区相邻交通便利的郊区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了该区域2008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中柱形的高低变化趋势来看可以将唐山市服务业集聚度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的空间基尼系数指数变化范围是(0.013~0.035),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0.013)、批发零售(0.014)、公共管理(0.020)、卫生社保(0.025)、教育(0.027)、住宿餐饮(0.035);第二级的空间基尼系数变化范围是(0.057-0.079),包括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0.057)、居民服务(0.064)、信息和计算机软件(0.070)、租赁和商务服务(0.079);第三级的空间基尼系数变化范围是(0.104~0.130),包括房地产(0.104)、金融(0.130);第四级是文体娱乐(0.169);第五级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0.236)。

集聚经济是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构造力。服务业是典型的集聚型产业,其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唐山市区服务业分行业集聚度相对偏低,城市空间发展正处在服务行业不断向中心区集聚和工业企业外迁阶段,是资源型城市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重构的关键期,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

四城市转型期唐山服务业发展策略

从唐山市服务业发展历程来看,唐山服务业伴随着城市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同时又因为城市的资源性而发展受限。城市转型期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绝佳时期,这一时期的服务业发展策略十分重要。通过对唐山现在所处时期和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服务业发展策略。

第一,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唐山地区的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资源质量好,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南部的沿海旅游资源和北部的山区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市区的工业旅游资源、市域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宗教旅游资源。具体策略是依托资源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创造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其次要加大对产品的宣传,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吸引境外旅游资源;最重要的是提高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行业的质量,比如提高旅行社及其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旅馆业和餐饮业。

第二,依托交通优势发展物流业。唐山拥有港口两个、机场一个,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同时比邻北京和天津两大国内物流中心,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要完善物流网体系建设,合理规划物流中心及更低一级的物流节点,使物流业服务范围向横向、纵向发展;其次要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培育出本地的物流企业,使城市在物流链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

第三,依托民间资本发展第三产业。唐山有着丰厚的民营资本及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但是他们的资本积累多是依靠资源型第二产业。通常只有企业规模大、人员专业化素质高、产品技术含量高的第二产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一般的民营资本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相比于第二产业,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等服务业由于其投资少、收益快的特点更易于民营资本的介入。如果政府采取一些积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家将资金投资转移到服务业中来,既可以维系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将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应用到服务业发展上来。

第一,吸引外来投资。由于受到资源型城市性质的影响,长期以来唐山市服务业发展思想以及模式一直处在封闭和僵化的状态下。只有引入新的服务业经营模式和理念,才能搞活服务业发展,这就需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服务企业到本地投资。唐山有两点吸引外来服务业投资的优势:一是服务业待发展空间大,首先唐山服务业种类不齐全,且服务性行业数量少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真正的服务业中心,对于新落户的企业来说这样可以避免竞争带来的压力,又可以提前抢占市场形成垄断;其次最近几年随着房地产企业转战二三线城市,唐山的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原有服务业中心以及城市最新规划的服务业中心兴建起一批城市综合体,这就为外来服务行业入主城市中心提供了更多空间资源;二是城市消费活跃度高,2007年唐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48.83亿元,2008是809.76亿元,2009年为944.27亿元,到2010年达到1119.45亿元。同时唐山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到2010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而作为普通居民其收入的主要用途就是服务型行业消费。唐山要积极利用这两点优势在各类招商引资会上吸引外来优秀服务企业的投资。

第二,发展夜经济。城市中劳碌一天的人们都希望在工作后能够有一个合适的场所进行一天的休整,同时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需求往往由于工作的关系而无法满足。以往由于商家营业时间结束过早,且夜晚出行不便,使人们不得不过早回家休息,这也养成了人们夜晚不爱出门消费的习惯。

发展夜经济主要策略有两点:一是发展便利的交通,增强夜间安保措施,让广大居民放心出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唐山已拥有了相当数量的私家车,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9月唐山载客汽车总量为67.6万辆,占汽车总数的73.3%。在载客汽车中,个人车辆即私家车为62万辆,占载客汽车总数的91.7%,这一点为发展夜经济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相当一部分居民会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低碳出行方式,虽然唐山的公共交通线路日趋完善,但晚上收车早和缺少夜间交通线路的现状仍然影响着居民夜晚出行消费,所以市政府应该积极与公交公司协商延长公交运营时间和开设夜间公交线路。同时公安部门要加强夜间安保措施,让广大居民放心出行;二是要丰富夜间消费产品,促使居民夜间消费。首先利用现有的大型购物中心,延长其营业时间,增加夜间产品优惠力度。其次合理规划新形成或即将形成的大型消费场所。比如对万达广场、南湖美食休闲文化广场等重点休闲娱乐场所的服务业产品规划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规划;最后政府要出台鼓励性政策促使服务行业增加夜间营业时间和提高夜晚购物环境舒适度。比如对商家夜间水电费用的优惠、增加对公交建设的财政投入。

3.优化服务业城市空间结构

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空间结构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服务业依工业企业而建,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往往交织分布在城市中;二是服务业分布零散、集聚性差,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在市域内,服务业过于单中心化,没有形成多中心的服务业分布体系。

唐山市的服务业城市空间结构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要解决服务业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加速工业企业向市区外搬迁,为服务业发展腾出宝贵的城市空间,同时也可以加强服务业的集聚度。这种搬迁不是简单的搬出去,在搬迁前要做好新企业的选址和企业自身的升级改造,企业的搬迁是为新区域经济增长增添活力而不是增加污染源;其次,要鼓励市区内有实力的服务型企业向县区扩展业务,早日打破服务业的二元化结构,形成市域内的多个服务业次中心,使服务业发展均衡化,以提升城市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治堂.服务业发展的国际视角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8(2)

[2]肖劲松、李宏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探析[J].中外能源,2009(11)

[3]车晓翠.成熟期资源型城市续接产业发展研究――以大庆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5

[4]闫永增.试论近代唐山商业的兴起与发展[J].江苏商论,2006(2)

[5]许琳琳.唐山市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