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28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1

【关键词】中医护理;整体观;辩证施护;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73-02

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伴随着而来的诱发疾病因素也相应的增多,这在时刻威胁着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也间接强化了人们养生保健意识。在医疗保健上,虽然目前有着多种护理方案可供选择,不过中医护理保健在我国人们群众中拥有极高的认识度,事实上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中医护理也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体现,在大众中具有天然的接受性。然而,中医护理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更好地了解现代中医护理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价值,发现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加以解决,笔者以其所在的县级中医药为平台进行了研究分析。

1中医护理的特点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绵远、内涵丰富,围绕中医延伸而来的中医护理,就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辩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2]。随着中医护理的发展,中医护理逐渐朝着整体护理的方向发展,现代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和社会得到有效运用。国家《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即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2]。

与西医不同,中医护理充分渗透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典型特点就是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辩证施护思想与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融入了经络学,借助刺激相关部位以调节气血,激发重要器官功能来达到护理的目的[3]。具体来说,整体观就是认为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突出了人体与自然界、社会的关系,迥异于西医理念。所谓的辩证施护就是运用四诊法、中医八纲辨证法制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护理方案。

1.1整体观:中国哲学强调“牵一发而动全身”、“天人合一”,以此为基础衍生而出的整体观对中医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护理继承和发展了整体观念,使整体观思维很好地融入了实际应用。简单而言,整体观就是追求统一性,讲究完整性,这里的“一体观”反映到人上,就是人体自身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和谐一体(天人合一体现)。中医认为,人体本就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人体各个组成部分间在构架上是不可分隔开来的,各个功能互为己用、互相协调,同样在病理上也是互相影响的。在扩延到人与外界自然上,人与自然换就也是一体的,互相影响的,人体机能变化受自然界影响,自然界变迁亦会潜移默化地渗入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中去,人必须与自然界保持平衡,即人内外环境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大的整体性,这一整体观思维深深地渗入在生理、病理、辨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4]。

1.2辩证施护理念:中医诊断“望、闻、问、切”渗透着辨证哲学思想,沿着这种思维和方法论,中医护理区别于西医护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症候。中医作为的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施护就是依据辨证而来的结论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由此可以看出,辩证施护理念,辨证是基础和参考,依照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人制宜等手段和方法来实施对症护理,而施护效果则可用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2中医护理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

2.1整体观在临床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常言道,“三分治,七分养”,强调的就是一方面对症治疗,另一方面同时还要有稳定舒畅的情志、情绪和情感,合理安排饮食并加强适量的功能训练,以达到整体治疗的效果。中医护理整体观念核心是保证患者得到全面、系统的护理。中医护理整体观与辨证观融合发展出了整体辨证施护理念,形成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整体辨证施护特色,如以发热为例,外感发热邪气仅在卫分,治疗上采取解表,护理上需避风保暖,服药后加盏衣被,取微汗降温;而中暑引起的发热邪气已入气营,高热、口渴等症状突出,此时护理上应以及时降温为主,解暑消热。因此亦可看出,整体辩证施护将整体观和辨证思维融入到护理中,有助于增强护理针对性和效果。

2.2辨证在临床中医护理中的应用:由于目前人类疾病的多因素、多种类等特点,在中医的护理中仅仅采取整体性还远不行,结合辩证观施护十分必要。辩证观在中医护理中应用价值突出,如对惯性胃痛患者,临床上的中医护理是会根据具体的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寒性刺激引起的胃痛,中医护理上一般会采取局部温热给患者驱寒止痛;若系情绪不稳、情志不舒所致胃痛,中医护理中应该采取移情、疏导等心理干预疗法来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中的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是中医护理的典型特点,中医护理临床应用围绕整体观和辨证观来开展。随着中医护理技术的深入发展,朝着现代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在丰富了临床护理方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善于发现缺陷并加以完善,不断推动中医护理技术与时俱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淑荣,谭燕.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J].中国护理管理,2010,13(07):65-67

[2]黑莲芝,李琛,张慧静,等.论整体护理与中医理论的内涵统一性[J].实用护理杂志,2010,18(1):53-55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2

关键词:喘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探讨

abstract:theapplicationofasthmatCmnursingprograminclinicalpatientsproducedependenceofChinesemedicinenursingtechniques,andreducedintheclinicalnursingworkinbadreviewrate,willincreasethesatisfactiondegree,thetreatmenteffectofpatientswithasthmaalsogreatlyimproved,tCmnursingprogramofpracticalapplicationintheclinicalnursingworknotonlybytherecognitionofbothdoctorsandpatients,alsohasobtainedthehugeachievement.thispaperdiscussestheclinicaleffectofourdepartmentinmarchmarch2014to2015receivedhospitaltreatmentof80casesofasthmainpatientswithasthmatCmnursingplanandanalysisisasfollows.

Keywords:asthma;nursingprogram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linicalapplication;Discuss

喘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喘急促,严重的更是不能平躺,在喉咙间产生哮鸣音为主的疾病。导致喘症的原因多而复杂,总体来看主要是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而导致喘病是从皮毛、口鼻而入风寒热使得肺部气体突降逆流受到六淫病邪浸袭而喘;内伤就是机体的饮食、情绪受到影响,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本身患有疾病,体寒体虚等使得脏器受损气体无主而产生了痰液,痰液粘稠阻滞导致通气不畅患有喘病。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喘病患者进行中医疗法,将会有很多的问题待解决,需要我们针对喘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1喘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的现状

喘病的病因以及症状多而复杂,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在喘病中医护理临床中的应用艾灸疗法很多患者都不能轻易接受,认为艾灸治疗不安全,担心烫伤、味道刺鼻引起咳嗽喘息的问题更严重。患者对于年轻的中医护理操作者怀有不放心的态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轻易接受中医治疗。二是喘病中医护理效果的评价缺乏客观指标。现今护理评价都是依照护士的直观感受以及认知来进行评价,会对评估结果造成影响。

2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

2.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对我院护理部领导以及各科室护士长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尤其是与喘病相关的科室,并针对喘病选定中医护理方案,让其小组组长和科室护士长负责了解喘病相关知识以及最新的状态,交代给科室护士并与其共同讨论;组织科室护士进行喘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学习,每月再进行总结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分析,找到解决措施。

2.2临床中常见喘病症候的中医护理方案

2.2.1咳嗽咳痰对于咳嗽咳痰除了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还可以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根据病情需要遵循医嘱给予患者在肺、气管等不同穴位给予耳穴贴压;还可以在肺俞、定喘、天穴等穴位拔火罐。运用传统中医的方式熬制中药用来止咳化痰,例如梨、陈皮、杏仁等。

2.2.2喘息胸闷气短依照喘病制定专门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只要也是耳穴贴压,这次主要部位是心胸肺以及交感等;还可以进行穴位按摩,可以选择效果明显的气海、足三里、列缺以及内海等穴位;对肺俞、三阴交和大椎等穴位采用艾灸疗法效果更佳。

2.2.3畏寒发热根据喘病护理方案可以采用刮痧疗法治疗外邪引起的发热。

2.3临床上应用喘病护理方案规划先由医生确定患者喘病的类型、所患有喘病的症候,再对其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患病性质程度以及喘病持续时间,制定一套护理方案。再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喘病的病情症状给予相应的基础护理,还要给予患者情感的支持;同时按照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中医疗法,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要求实施,治疗1w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2.4进行护理效果评估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需要每天护士对喘病患者进行护理查房并记录,再由护士长以及组长每周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询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统一进行总结。针对喘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治疗后,进行一系列的护理记录、查阅护理病例、患者反馈等方式进行治疗效果调查,对临床上应用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进行及时的监控,并提早发现问题将其改进。责任护士在按照修改后的护理方案实施,若存在矛盾点,及时发现并上报与领导进行沟通解决,持续改善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5效果分析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喘病患者,经过中医护理治疗后其中认为实用效果强的有31例,效果较强的35例,认为效果一般的有14例;没有人不满意中医护理方案。

3结论

整理中医护理方案对喘病常见症状使用技术方法,发现在西医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中医护理,例采用穴位按摩、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不给患者带来皮肉开刀、输液等痛苦,中医护理操作简单没有痛苦和创伤,患者较易接受;对于老年人,中医治疗方法最适合不过。喘病中医护理技术有着不同适用性和适应性,所以在临床可以大大推广中医治疗喘病的优点和取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云霞,张桂兰,郭惠敏.喘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06).

[2]张端香,段秀卿,马锦兰.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5(09).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3

关键词:异位妊娠;中医情志护理;护理效果

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类对外界刺激在精神情志的反映和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又称为五志。其中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都可以导致流产[1]。中医情志护理[2]具体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个性化、整体化为原则,通过言语、表情、行为等对患者进行启发、鼓励、开导、暗示等,以调节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胎动不安俗称"先兆流产",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本文选取8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总结了中医情志护理于异位妊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至12月共收治的80例胎动不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无腹痛及阴道出血症状,血HCG、雌二醇及孕酮正常。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28.5±2.4)岁,其中已婚未育20例,已婚已育10例,有人流手术史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46岁,平均年龄为(29.5±3.2)岁,其中已婚未育25例,已婚已育10例,有人流手术史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中医情志护理。护理前通过询问及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心理状况,护理后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异位妊娠的了解度,对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行评量。患者出院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评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率形式,行?字2检验,用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情绪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0.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护理方法

3.1个性化心理护理中医情志护理具体指基于患者情绪特点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况。胎动不安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情志护理应该"喜胜患忧",陪伴患者看喜爱的电视节目或做喜欢做的事,有助于情绪转变,抑制消极情绪。针对已婚未育患者重度焦虑情绪做好宣教工作,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3.2胎动不安认知护理临床统计发现,大部分胎动不安患者对先兆流产知识缺乏认知,直接导致了病情延误。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先兆流产的病因,特别强调母体的因素,如不良习惯(酗酒、吸烟等)、营养不良、情感创伤(过度悲伤、愤怒等),提升患者对胎动不安的认知度。

3.3病房的安排一般先兆流产的患者安排于朝南向阳的病房,病房内2~3例患者最好,病房透气通风,空气新鲜,无异味刺激。

3.4患者积极性调动亲友关系对于患者情绪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安排同病患者处于同一病房环境下,促成患者间的沟通、劝慰;也可以充分发挥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积极影响,多关心体贴患者,让患者感觉到家人的关心,护士也要多关心体贴患者,尽可能多帮助患者,让患者在医院里有家的感觉,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4结论

我院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胎动不安患者临床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文80例临床研究发现,对胎动不安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4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突发性耳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05-02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p)是由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制订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Cp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个体的医疗治疗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群体、特定的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1]。作为继整体护理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医临床路径基于中医的临床疗效和特色优势,遵循了中医诊疗疾病路线,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的原则[2]。为探讨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指导下进行护理治疗效果,笔者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诊断均符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临床研究》(王士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2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科室确诊为突发性耳聋需患者8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在12~78岁,平均45岁。随机选择同时期在本科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4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所受教育文化水平、治疗依从性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均以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患者的一切治疗护理,并进行临床路径知识的培训,确定其功能和职责,医护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2.1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模式按常规医疗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法。

2.2试验组:根据疾病的病程、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Cp表。以标准化路径图表示,严格以时问框架为横轴,以患者诊疗流程(包括评估、医疗措施、护理措施、用药、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分别制定了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表,医护人员按Cp表的标准化流程合作完成治疗活动,并接受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2.3护理过程

2.3.1入院指导:病人入院后由护士热情接待,安置病床,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设施设备、医院规章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让患者记住他们的名字。详细向患者介绍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知识,如诱因、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健康宣教。

2.3.2完善检查

(1)血、尿、粪等常规检查。

(2)纯音听阈测试。

(3)临床听力学检查(如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等)。

(4)影像学检查(Ct或mRi)。

(5)前庭功能测试。

(6)其他检查。

2.3.3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改善内耳循环药物(长春西汀),降低血黏稠度和抗凝药物(丹参),神经营养类药物(甲钴铵)等,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高压氧,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高压氧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3)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①风邪外侵证:疏风散邪、宣肺通窍;

②肝火上炎证:疏肝清热、开郁通窍;

③痰火郁结证: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④血瘀耳窍证:活血化瘀、通利耳窍;

⑤气血亏虚证:健脾益气、养血通窍。

(4)针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用针刺、耳穴贴压、雷火灸、热敏灸等方法。

(5)按摩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应用鸣天鼓、营治城郭、鼓膜按摩等方法。

(6)其他疗法。

2.3.4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听力下降或丧失,会使其与外界沟通交流能力减弱,使患者易产生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之对疾病的知识缺乏、治疗效果的不确定以及对是否会永久听力丧失的担忧,更易出现悲观失望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提供与病情相关的知识及以往治愈的病例,有针对性心理护理,主动帮助其熟悉新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良好的同室病友关系;鼓励家人给予体贴的照顾、耐心的陪护和心理支持;提示朋友给予关心和支持[3]。

2.3.5出院指导及回访: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出院手续的办理,讲解饮食调养要求,预约复诊时间。出院后1周内,由主管医生进行电话回访,做好记录。

3评价项目

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临床疗效。

4疗效评价

4.1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拟定。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4.2治疗结果:见表1。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5讨论

临床路径是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4]。临床路径是医疗形式的标准化,医生、护士、患者三方能根据标准流程所要求的每日任务和重点,有针对性、计划性的采取医疗护理措施。

与对照组比较,p

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再各自为政,需要通力配合,及时沟通患者治疗进展,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优化患者住院流程,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有目的性、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

对患者来说,及时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及治疗进展,充分享有了知情同意权,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减少了不必要的误会及矛盾,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立。

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本院在干祖望老教授的指导下,提供了从预防、治疗到调理本病的一系列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本院非侵入性中医技能操作,如耳穴贴压等,均由护理人员完成,从而提高护士对中医理论技能的认知,提升中医护士的专业价值,增进了护理工作的成就感,使得中医护理朝更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突发性耳聋作为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总体有效率尚可,但总体治愈率仍不高。而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中医临床路径,仍有许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地方,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医特色,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张正华,高居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13-515

[2]邹如政中医临床路径特点分析与实施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614-616,626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5

【关键词】医院质量管理;护理组长;临床研究

近年来随着医院床位增多,护理工作任务日渐繁杂,招聘的护理人员不断增加,护理队伍趋于年轻化,加之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使护理质量的管理增加了难度。这样在现有的人力基础上,合理科学的安排护理工作,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完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已成为医院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1]。为此,作者于2010年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共有600多张床位,现有护理人员262人,其中低年资护士有160人,占全院护理总数的60%。只有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各取所长,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提高护理质量。

1.2方法

1.2.1护理组长负责制①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根据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技能、协调、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职称等,将护士分成护理组长、临床护士、护理学员三级,同时根据本科床位数、病种等将病区分为三个护理组,分别由三个护理组长各负责一组,护理组长负责分管小组的日常护理工作和护理质量管理工作。②护理组长负责分管组患者的一切治疗护理。从接受新患者、入院指导、健康宣教、整体护理、效果评价、出院指导等全方位的对每班护理进行指导、监督。③护理组长参与夜班值班,这样能更好地掌握全面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1.2.2制定各级护士岗位职责①护理组长。协助护士长做好本科室的护理管理,完成科室护士每月质控考核,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护士长,提出合理化建议、整改办法并协助护士长完成。针对院、科工作检查中提出的护理问题,仔细分析、查找问题关键、制定解决方法并指导护士限期改进。对当班护士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并完成临床带教任务。同时,护理组长轮流承担夜间二线护士的值班。②临床护士。由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通过培训考试合格的护士担任。在护理组长的指导下负责本组患者的各种治疗及护理工作,带领、指导护理学员完成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③护理学员。由护理大专或中专毕业,未经执业注册,但经过医院的培训考核成绩合格的护士担任。在当班护士的指导下参与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1.2.3护理组长的培训①集中学习。由护士长组织护理组长定期集中学习。②利用媒体网络学习。护士长定期地将网络中护理新动态、国内外护理期刊及书籍以及国内外有关护理的最新报道,发送到护理组长的个人邮箱,或复印成册,发放给护理组长,组织大家学习了解,以提高整体水平。

1.2.4护理组长的考评护理组长每季度考核1次,由护理部和护士长分别从理论知识水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能力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2,3]。考核95分以上者为优秀,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并在年终的全院护士总结大会上给予表扬;85~94分者为合格;85分以下者为不合格,免去护理组长的职务。

2结果

向出院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共16802份,回收16802份,回收率100%。通过检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率达到94%。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3讨论

护理组长同其他护士一样,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这样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不仅保障了各环节护理质量,而且增加了与患者主动交流的机会,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取心、提高了护理质量。

4结论

通过近两年实施护理组长制的体会,不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取心,而且增加了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使护理服务意识提高,能够全方位的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而且使现有人员得到合理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淑琴,韩美玲.护理组长负责制在综合iCU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15-116.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6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风温肺热病护理实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风温肺热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按卫生部颁发的风温肺热病患者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进行肺风温热病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风温肺热病;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的以时间为顺序的诊治护理标准流程。它由患者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性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来,以减少住院天数[1]。本科于2011年开始对风温肺热病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现对其在风温肺热病护理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风温肺热病100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病科分会肺热病治疗指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26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31岁。

1.2治疗和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治疗组按卫生部颁发肺热病中西医临床路径规范的实施治疗和护理,主要护理工作如下:

入院第1天:护理常规,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完成护理记录。

入院第2-4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5-6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9天:日常生活和情志护理,出院前宣教,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10天: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饮食调护,出院随访宣教。

1.2.2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医疗护理,由责任护士按照常规护

理方案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实施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时间、检查项目、步骤不做统一规定。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7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分层次管理法;问题;对策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hierarchicalmanagementmethodintheclinicalnursingmanagementofprimaryhospitalinordertoprovideguidanceforclinical.method:90casesofnursingstaffs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Hierarchicalmanagementwascarriedoutaccordingtothepostworkandqualityevaluationofthenursingstaffs.thequalityofnursingworkandthejobsatisfactionofnursingstaffsbeforeandafterthemanagementwereevaluated.Result:thequalifiedratesoftechnicaloperation,basicnursingandhealtheducationafterhierarchicalmanagementwerehigherthanthosebeforehierarchicalmanagement,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primaryhospital;nursingmanagement;Hierarchicalmanagementmethod;problem;Countermeasure

First-author’saddress:thepeople’sHospitalofmarkitCounty,markit8446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20

护理工作始终贯穿医疗行为全过程,因此是医疗工作内容中一个重要组分,而护理技术则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临床检查以及用药手段。在当前医学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护理学科也不断拓宽其内涵与外延,民众对于自身健康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患者的需求[1]。分层次管理法是强化护理工作团队整体素质的一个有效保障,同时也是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推动护理学科进步,促进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2]。因此分层管理法成为现阶段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如何应用分层管理法来打造一支素质水平较高、技术水平精湛以及职业品质优秀的专业护理团队是当前亟待实现的重要目标[3]。本文就此观察并分析分层次管理法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本院9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9岁,平均(32.8±6.4)岁;工龄2~18年,平均(8.8±3.5)年;

其中48名为中专文化程度,34名为大专文化程度,8名为本科水平;其中22名为初级护士,30名为初级护师,35名为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

1.2方法2014年6月前未开展分层次管理法时本院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士长负责对护理工作人员个人情况、业务水平、工作经验以及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和把握,作为依据用于指导日常工作分配;结合科室特色以及患者病情特点明确护理人员职责;从护理人员工作需求以及实际工作量出发采取弹性排班制。2014年6月以来本院利用分层次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其操作如下:结合护理人员岗位工作与素质综合评定开展分层次管理,将其划分为3个层次:基础护理人员、初级护理人员以及专业护理人员。其中基础护理人员护理工龄低于5年,学历为中专者,可独立完成基础护理操作,根据护理级别需求开展基础护理以及治疗配合工作;初级护理人员护理工龄≥5年但低于10年,学历为大专,对于各项护理操作和技能均有熟练掌握,正确使用护理仪器并开展专科护理操作;专业护理人员护理工龄≥10年,学历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可在开展初级护理的同时对患者疾病做出初步判断,并实施抢救,具备临床带教以及护理管理能力,可有效监督和指导其他护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结合护理工作人员岗位综合评价,对于具备相应级别护理管理能力或者创新能力者可适当放宽工龄以及学历标准。结合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以及工作完成质量,采取竞争上岗方式,作出综合评价后依据结果调整其护理级别。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分别在分层次管理前后评估本院护理工作质量(包括技术操作、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技能操作与基础知识评分、护理工作压力源以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其中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估标准参照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4-6]。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护理工作压力源评分越低,表明压力源改善越明显;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越高,表明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分层次管理后技术操作、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合格率均高于分层次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分层次管理法前后护理人员理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评分比较分层次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分层次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评分变化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专业与工作方面相关问题、患者护理问题、管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上的压力明显缓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分层次管理后护理人员福利待遇、同事关系、班次安排、参与决策机会、家庭与工作关系平衡、发展机会、自我价值、专业交流方面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分层次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最首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临床护理,确保患者身心健康,使之处于愉悦状态,从而以更高的依从性和更强的治疗信心与疾病抗争[7]。在临床诊疗中,护理管理工作实用价值较高,合理、高效的临床护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疾病康复进程以及整体身心健康状态,通过全面、整体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也是医生的最佳助手与有利合作者[8-9]。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工作量也越来越繁重,这就需要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来高质量完成,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风险性以及技术含量,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与之相应的学历、知识、资历、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协调以及沟通能力,确保患者各项护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10-11]。在当前护理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护理管理模式持续改革的背景下,临床护理工作也由此面临诸多新挑战与新问题,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开展护理管理工作。

分层管理法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已开始推广应用,在此模式下临床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和更周到的护理服务,临床护理效率也明显提升,有效避免了护理人力资源浪费这一现象[12-13]。在本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法的收获与体会如下:在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需要合理的设计与全员的严格落实才能得到保障,而非单纯依赖于检查。所以根据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以及护理质量标准来探索,对不同层次护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予以明确是极为必要的[14]。其中护士长主要负责对分层次作业操作流程与规范加以优化,制定不同患者交接班内容相关规范,并负责设计质量标准以及工作评价表,带领护理人员学习交接班相关制度与规范,对各护理组长进行督促,要求其严格落实规范,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护理组长监控能力,确保护理各环节质量得到规范和落实。本次研究中,本院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工作压力源以及工作满意度在开展分层管理法以后均有显著改善,与何永秀等[15]报道相符,说明在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法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应用分层次管理法开展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结合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差异以及工作实际情况来合理定岗,为其安排更适宜的工作,确保其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工作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于提升医院护理综合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包春艳,房民,王静,等.人性化医院护理管理对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3207-3209.

[2]李英莲.病人安全管理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5):772-773.

[3]肖宏,张禹,孙雪莲,等.分层次管理对护理人员理论掌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94-97.

[4]朱岸清,叶锦荷,邸晓华,等.分层次使用病房护士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45-547.

[5]成巧梅,刘东苗,吴S,等.员工援助计划在护理管理应用中的有效性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8):688-690.

[6]柏晓玲,逄锦,楼婷,等.医联体内护理管理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4):318-320.

[7]刘红,张美燕.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1B):164-166.

[8]许爱珍.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2C):185-186.

[9]吕灵芝,王晓鹏,王文惠,等.分层次管理模式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05-106.

[10]阮智文,熊成敏.前移护理记录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实践与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4):316-317.

[11]钟会清,杨琼梅,钟奇,等.改善提案和技术报告的设计及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216.

[12]朱琼,陈淑婧,杨晓玲,等.分层次管理在改善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评价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4):1962-1963.

[13]宋萍,许小.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6):931-933.

[14]张传静,闫灵君.iCU合同制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的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3,6(S1):184-185.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00例,纳入患者均被诊断为乙肝患者,并且存在一定程度肝硬化,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和其他重大器官疾病的可能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56岁,平均年龄(48.96±2.35)岁;对照组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39~55岁,平均年龄(50.95±3.0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房环境进行打扫,保证室内空气和室内温度等;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定期巡视病房。

1.2.2实验组 给予患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首先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组。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展开分析,明确其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而保证给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2]。从医学的整体观念进行出发,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加强其护理治疗依从性。讲解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明确服药目的,能够对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解,并明确中药汤剂的主要应用作用等,进而将患者存在的紧张情绪进行消除,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3]。患者出院前1d需叮嘱其出院后的药物服用情况和注意事项等。从患者的实际健康进行入手,并对明确其需求,促进其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制定出较为完善的中医合理临床路径表。明确患者的各项症状,选择合适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干预,其中主要包括中药灌肠、中频脉冲肝病治疗仪的应用和贴敷治疗等。此外,还需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采集,针对存在滞湿阻和水热蕴结、淤结水留等问题的患者,需要给予其不同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解答其存在的问题,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工作,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1.3观察指标

1.3.1生活质量 主要包括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内容,其对应的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3.2并发症发生率 对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其中主要包括感染、肝肾综合征和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对其总发生率进行综合计算比较。

1.3.3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内容等进行调查,患者做不记名填写,然后由护理人員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满意、非常满意和不满意三项内容。总护理满意度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总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患者的被动情况转换为主动,促进其积极的参与到护理路径工作中,对患者情况观察,结合其实际发展情况,给出有效的护理路径。此外,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其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况的发生率,缩短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档的记录时间,促进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有效性。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会受到慢性乙肝肝硬化情况本身的影响,使得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其护理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将重点放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并尽量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于延缓肝硬化病症进展具有重要意义[4]。针对乙肝后肝硬化问题展开护理操作,在临床中其通常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主要是实施口头宣教和书面条文等方式,实现对患者的肝硬化日常护理,在其明确相关注意事项的情况下,实现自我约束,进而提高相应的护理效果,保证患者预后。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仅仅当护理为一项任务去完成,使得护理工作效果被降低,成为了一种形式上的护理工作[5]。

从中医学的角度进行出发,其认为“证”实机体在疾病发展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一种并可以包含几种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型。在中医辨证的理论基础上,对患者展开治疗,将中医中望、闻、问、切进行结合,将患者的病位、病性和病因等进行明确和分析,并将其与脏腑辩证进行有效结合,从中医学理论角度进行出发,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6]。也就是说,中医护理路径,其在应用中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且其所对应的可行性更高,能够将其整体护理特点和优势进行有效突出,在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其不仅对应的死亡率相对较高,而且对应的并发症相对较多,需要在开展实际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并保证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9

【关键词】临床路径;中西医结合护理;肛肠科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种疾病建立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程序,工作模式是以医疗团队合作的方式为主,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成本。临床路径模式适合的患者范围是诊断明确、预期结果明确、病情简单的,主要适用在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护理上[1]。我院采用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对肛肠科手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4月-12月,我院肛肠科一共收治了288例手术患者,病种为直肠肛管良性疾病,手术都是腰麻下进行的,术后创面敞开不做缝合。将2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47例,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22~68岁;对照组141例,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在21~73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年龄,按照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治疗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专门的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治疗的流程,使患者对治疗和护理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在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流程了解后,责任护士要向患者介绍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按照临床路径的内容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指导患者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卧床休息。在中午的时候,患者要少量进食,并且要以稀粥、麦片等半流质食物为主,进食后沐浴更衣,等待手术。在手术之前,要禁食禁水6小时并嘱咐患者排尿,然后送患者去手术室。在手术室,要指导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的方法:侧卧位、哈气、深呼吸、保持四肢放松。在患者手术后,要协助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帮助患者选择舒适的卧位,观察手术切口的情况,如果手术切口出现疼痛、出血等异常状况,要及时地与主治医生沟通,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在患者手术的第1天,责任护士要遵医嘱对患者进行中药颗粒合剂治疗、消炎镇痛治疗、抗感染药物治疗,要将患者所需的药物送到床头。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6小时后可加枕平卧,避免猛起猛坐。在术后饮食上,6小时内禁食禁水,6小时后要嘱咐患者的饮食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手术后的24小时内尽量不要排便,鼓励患者在手术后争取自行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如果是内痔结扎患者,在手术后都会在肛外留线端,防止脱落出血,这就要求护士对患者留在肛外的线注意,不要让患者随意拽拉留在肛外的线端。

在手术后的第2天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如切口的疼痛情况、出血、大小便等,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止血治疗,采用的是静脉滴注治疗方式,每日静滴1次,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药物宣教,静脉用药时效是4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换1次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保证切口敷料的清洁也可以随时换药。

手术第3天,发现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就可以遵医嘱,告知患者可以不再食用流质、半流质的食物,改为正常饮食,如果患者患有基础性疾病,要根据患者的基础性疾病确定相应的饮食。给予患者中药熏洗剂,告知让患者在便后使用,达到去湿止痒、活血敛疮的效果。使用方法是中药洗剂1剂兑温开水2000~3000ml,水温要低于70℃,先进行熏蒸,然后等水温达到人体适合的温度再淋洗。当水温降到43℃~46℃时,可以坐浴,坐浴的时间在20min~30min,每日进行2次,在坐浴结束后换药[2]。如果手术时间是冬季,要指导患者注意保暖,在饮食上要选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生冷海鲜、油腻的食物;要多饮水、戒烟酒,每天要吃适量的主食和蔬菜,蔬菜要选择新鲜的,还要食用水果。这能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发生便秘,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患者从手术后的第4天到出院,每天要按时接受换药治疗,保证休息,调节饮食,做适当的活动促进伤口的愈合。在患者排便正常、顺畅,手术切口恢复良好,可以遵医嘱出院。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要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的指导,指导患者在出院后饮食要有节制,避免不良饮食等诱发因素,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做好个人的卫生工作,在便后用温开水或者中药液熏蒸坐浴,保证的清洁。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加身体的抵抗能力,按照医嘱定期来医院复查、换药,直至病情痊愈。如果在出院后出现异常,要及时来医院就诊。

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护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计算分析,计数、计量资料行X2、t值检验。统计学差异标准为p

2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程度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要低于对照组,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实施临床路径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增加患者和家属对诊疗过程的预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尽早解除患者患病的痛苦,缩短住院的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多科室合作,按照严格的工作秩序、有准确的时间要求进行护理治疗,为患者的病情提供了预见性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及逆行沟通的时候,落实临床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调动患者对病情好转的积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护理工作,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篇10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的发展,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提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微生物感染和免疫功能下降等导致的胰岛功能下降而出现糖、脂肪、蛋白等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1]。糖尿病并发症有不同的类型,一般有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和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等。在本文中根据120例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最佳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120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中有3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35~60岁之间。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39~65岁之间。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正常且能够自理生活。其中有32例患者属于酮症酸中毒,12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昏迷的情况,由于感染引发的糖尿病患者有10例,其余6例患者属于胰岛素治疗和药物不当引发的。研究组患者通过中西结合护理加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中西结合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血糖检测对患者每天的血糖进行检测,根据血糖的检测指来调节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一般来说,患者空腹时血糖值要≤6.0mmol/L,患者用餐2个小时后注射胰岛素,血糖值≤7.2mmol/L。通过切开引流的患者,会导致血糖的升高,这类患者要严格的控制其血糖的水平[2]。

1.2.2药物控制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注射一般在患者用餐前的半个小时,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决定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量。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现象,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口服的时间、口服的剂量以及口服的方法要听从医生的嘱咐。

1.2.3合理控制饮食糖尿病的出现和饮食不正常有一定的关系。患者每天用餐的次数一般为3次或者4次,而且患者每次用餐的热量要合理分配。由于感染患者消耗大,因此可以适当的食用肉、奶、或者鱼类。有的患者因为口腔肿胀疼痛咀嚼困难,可以通过吸管食用流食。

1.2.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的护理

1.2.4.1感染护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感染而使得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如果发现患者有感染迹象,要通过治疗和护理防止感染蔓延。一般采取的护理措施为: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患者的饮食;提高对患者口腔黏膜的护理;患者的皮肤要保持清洁;患者呼吸以及血压和脉搏等要严格观察;对患者的体温和尿糖要定时测量且注意患者使用药物后是否存在过敏或者副作用反应。

1.2.4.2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护理神经病变是由于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和患者的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引发的,一般出现在患者的病变部位的周围神经处[3]。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会感觉肢体异常,患者的四肢会出现麻木和针刺的感觉,特别是在夜间或者天气较冷的季节,患者的疼痛感会加剧。患者后期运动神经会因为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的现象,患者的肌肉萎缩会引发患者瘫痪。一些患者因为剧烈的疼痛难以忍受就要使用镇痛剂,并且对患者进行局部的按摩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以及保护患者的皮肤。如果患者出现了烫伤和溃疡的症状护理人员要按时为患者换药,对患者换药时要采取无菌操作以避免患者再次感染。一些患者伴有膀胱功能障碍,除了要使用西药和中医针灸治疗外,还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压,使得患者的膀胱中残余的尿能够排出去,必要时可以使用导尿管排尿。一些患者伴有脑神经受损,则要根据患者的颅神经病变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眼部不能闭合的,可以采用抗生素眼药涂于患者的眼部周围防止角膜炎的出现。

1.2.4.3低血糖反应护理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饥饿、呕吐、头晕和乏力等低血糖的症状,这时患者通过进食后可得到缓解。患者在出现心慌虚汗的症状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含糖的点心和食物,并且要取患者的尿标本观察,方便护理人员为患者调整用药。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保证患者的饮食和生活规律,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运动和饮食计划。对这些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时,患者注射后的半个小时要进食,准时进餐。

1.2.4.4高渗性昏迷的护理患者要根据医生的嘱咐补充低渗性液体,但是要保证渗透压的降低不能过于迅速,避免患者出现脑水肿。同时为患者进行胃管补液,可以防止患者的渗透压下降匀速,而且还可以解决静脉补钾速度受限面行早期大量补钾,对鼻饲流质饮食提供营养[4]。

1.2.4.5酮症酸中毒的护理由于酮症酸中毒而昏迷的患者通过胃管进行补液可以避免患者因为输液的速度太快剂量过多而引发心衰和肺水肿。胃管补液的方法是通过把输液管插入到患者的胃中,调节滴液的速度把液体输入到患者胃中的方法[5]。

1.2.5健康指导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为了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做好预防措施是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和医生应该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调整病后状态,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要规律,患者每天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患者不能过度紧张;在接受正规的医院治疗后,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复查,患者停药以及减药和改药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测定并且记录,每天进行5~8次左右的检测,一般在患者空腹、餐前进行。如果患者的血糖>13.3mmoL/L或者患者出现了外伤情况,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患者如果原来是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治疗。

1.3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的血糖和满意度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中西结合护理治疗,研究组患者血糖有明显的改善,29例患者痊愈,有28例好转,只有3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有13例痊愈,27例好转,20例无显著效果,总体有效率67%。研究组总体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表2。

3讨论

糖尿病属于非致死疾病,长期的高血糖或者由于治疗不当都会引发糖尿病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的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下降[6]。对患者采用中西医护理干预对预防患者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护理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本组治疗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治疗虽然取得了效果,但是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中西医结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好转。而且患者出院后,进行督促指导和干预还能保证患者病情的稳定。由此得出,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玲,陈露,杨传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观察及相关护理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6-598

[2]徐灵莉,邓本敏,唐玲,等.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疗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04):351-354.

[3]郑春英.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功能恢复的效果.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资料汇编.2010.

[4]孙世萍.中医复方治疗糖尿病心胃并发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